CN101990653B - 导电性环带 - Google Patents

导电性环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0653B
CN101990653B CN2009801124225A CN200980112422A CN101990653B CN 101990653 B CN101990653 B CN 101990653B CN 2009801124225 A CN2009801124225 A CN 2009801124225A CN 200980112422 A CN200980112422 A CN 200980112422A CN 101990653 B CN101990653 B CN 1019906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less belt
carbodiimide
thermoplastic polyester
conductive endless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24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0653A (zh
Inventor
铃木隆弘
町田邦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90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0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0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06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details of the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3/2279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antimon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66Flame-proofing or flame-retarding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29Compounds containing one or more carbon-to-nitrogen double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3/00Compositions of epoxy resin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9/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61/00 - C08L77/00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2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horizont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Abstract

提供带成型时的熔融稳定性良好、带的耐久性和表面性也优异的导电性环带。导电性环带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环形带状的导电性环带,该导电性环带含有热塑性聚酯树脂作为主要成分,并添加溴系阻燃剂、锑化合物和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而成。热塑性聚酯树脂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优选含有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作为树脂成分。

Description

导电性环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复印机、打印机等电子照相装置、静电记录装置等的静电记录过程中,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等记录介质上时所用的导电性环带(以下也仅称为“带”),其中,所述调色剂图像是将显影剂供给至在表面保持有静电潜像的潜像保持体等图像形成体表面而形成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复印机、打印机等的静电记录过程中,采用如下方法:首先,使感光体(潜像保持体)的表面均匀带电,由光学系统对该感光体投射图像,消除光照射到的部分的带电,从而形成静电潜像,接着,将调色剂供给至该静电潜像,通过调色剂的静电附着而形成调色剂图像,将其转印到纸、OHP、打印纸等记录介质上,从而进行打印。
该情况下,在彩色打印机、彩色复印机中,也基本按照前述过程进行打印,但在彩色印刷时,由于使用品红色、黄色、青色、黑色这4种颜色的调色剂来再现色调,因此将这些调色剂以规定比例叠加以得到所需色调的工序是必要的,为了进行该工序已提出了几种方式。
首先,第一,有如下的多重显影方式:与进行单色印刷时同样地,在将调色剂供给至感光体上而使静电潜像可视化时,依次叠加前述品红色、黄色、青色、黑色这4种颜色的调色剂,从而进行显影,在感光体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根据该方式,可较紧凑地构成装置,但该方式存在非常难以控制灰度、无法获得高画质的问题。
第二,有如下的串联方式:设置4个感光鼓,将各鼓的潜像分别用品红色、黄色、青色、黑色的调色剂来显影,从而形成基于品红色的调色剂图像、基于黄色的调色剂图像、基于青色的调色剂图像以及基于黑色的调色剂图像这4个调色剂图像,将形成有这些调色剂图像的感光鼓排成1列,将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到纸等记录介质上,在记录介质上叠加,从而再现彩色图像。该方式可获得良好的图像,但4个感光鼓和每个感光鼓上设置的带电机构以及显影机构成排成1列的状态,装置大型化且变得昂贵。
图2示出了串联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部的构成实例。将4个由感光体鼓1、带电辊2、显影辊3、显影刮板4、调色剂供给辊5以及清洁刮板6构成的打印单元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B的各调色剂相对应地排列,由驱动辊(驱动部件)9来循环驱动,将调色剂依次转印到由转印输送带10输送的用纸上,形成彩色图像。转印输送带的带电及除电分别由带电辊7及除电辊8来进行。另外,在用于将用纸吸附到带上的用纸带电中使用吸附辊(未图示)。通过这些应对,可抑制臭氧的产生。吸附辊将用纸从输送通路乘载到转印输送带上,并将其静电吸附到转印输送带上。另外,转印后的用纸分离可仅通过降低转印电压来减弱用纸与转印输送带的吸附力,以曲率分离来进行。
作为转印输送带10的材料,有电阻器和电介体,它们各有优点、缺点。由于电阻器带保持电荷的时间短,因此用于串联型的转印时,转印中的电荷注入少,即使4种颜色连续转印,电压的上升仍较小。另外,在接下来的用纸的转印中重复使用时电荷已被释放,不需要电复位。然而,其具有由环境变化导致电阻值变化,从而影响转印效率,易受用纸的厚度、宽度的影响等缺点。
另一方面,为电介体带时,注入的电荷不会自然释放,电荷的注入、释放都必须进行电控。然而,由于可稳定保持电荷,因而用纸的吸附牢靠,可进行高精度的纸输送。由于介电常数对温度和湿度的依赖性也低,因此是对环境较稳定的转印过程。其缺点是,每重复一次转印,电荷都会在带上累积,因此转印电压会变高。
第三,还有如下的转印鼓方式:将纸等记录介质卷在转印鼓上,将其旋转4次,每旋转1次依次将感光体上的品红色、黄色、青色、黑色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再现彩色图像。根据该方式,可获得较高的画质,但记录介质是明信片等厚纸时,难以将其卷在前述转印鼓上,存在记录介质种类受限制的问题。
相对于前述多重显影方式、串联方式以及转印鼓方式,作为可获得良好的画质、并且装置不会特别大型化、而且记录介质种类也没有特别限定的方式,提出了中间转印方式。
即,该中间转印方式为:设置暂时转印保持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的、由鼓、带构成的中间转印部件,在该中间转印部件的周围配置形成有基于品红色的调色剂图像、基于黄色的调色剂图像、基于青色的调色剂图像以及基于黑色的调色剂图像的4个感光体,将4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上,从而在该中间转印部件上形成彩色图像,将该彩色图像转印到纸等记录介质上。因此,通过叠加4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来调整灰度,因而可获得高画质,并且由于不需要如串联方式那样将感光体排成1列,因而装置不会特别大型化,而且由于不需要将记录介质卷到鼓上,因而记录介质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
作为通过中间转印方式来形成彩色图像的装置,图3中例示出使用环形带状的中间转印部件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3中,11为鼓状的感光体,其按照图中箭头方向旋转。该感光体11通过一次带电器12带电,接着通过图像曝光13消除曝光部分的带电,在该感光体11上形成对应于第1颜色成分的静电潜像,进而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器41由第1颜色的品红色调色剂M显影,在感光体11上形成第1颜色的品红色调色剂图像。接着,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通过驱动辊(驱动部件)30循环驱动而与感光体11接触并循环旋转的中间转印部件20上。该情况下,从感光体11至中间转印部件20的转印如下进行:在感光体11与中间转印部件20的辊隙部中,由电源61对中间转印部件20施加一次转印偏压,由此来进行。第1颜色的品红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该中间转印部件20上后,通过清洁装置14清扫前述感光体11的表面,感光体11的第1次旋转的显影转印操作即完成。之后,感光体11旋转3次,每旋转一次依次使用显影器42~44,在感光体11上依次形成第2颜色的青色调色剂图像、第3颜色的黄色调色剂图像、第4颜色的黑色调色剂图像,感光体11每旋转一次,调色剂图像就被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20上,在中间转印部件20上形成与目标彩色图像相对应的合成彩色调色剂图像。此外,图3的装置中,感光体11每旋转一次显影器41~44也依次交换,依次进行基于品红色调色剂M、青色调色剂C、黄色调色剂Y、黑色调色剂B的显影。
接着,使形成有前述合成彩色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部件20与转印辊25抵接,将纸等记录介质26从给纸盒19给送到其辊隙部。与此同时,由电源29对转印辊25施加二次转印偏压,将合成彩色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部件20转印到记录介质26上,加热定影,形成最终图像。将合成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26上后的中间转印部件20通过清洁装置35除去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回到初始状态,准备下次的图像形成。
另外,还有组合了串联方式和中间转印方式的中间转印方式。图4中例示出使用环形带状的中间转印部件来形成彩色图像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示的装置中,沿着中间转印部件50依次配置有分别通过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来将感光体鼓52a~52d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第1显影部54a~第4显影部54d,使该中间转印部件50按照图中的箭头方向循环驱动,依次转印在各显影部54a~54d的感光体鼓52a~52d上形成的4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而在该中间转印部件50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等记录介质53上来印出。在此,在上述任一装置中,显影所用的调色剂的排列顺序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任意选择。
此外,图中,符号55表示用于循环驱动中间转印部件50的驱动辊或张力辊,符号56表示记录介质传送辊,符号57表示记录介质传送装置,符号58表示通过加热等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另外,符号59表示对中间转印部件50施加电压的电源装置(电压施加元件),在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体鼓52a~52d转印到上述中间转印部件50时,以及从中间转印部件50转印到记录介质53上时,该电源装置59可将所施加的电压的正负反转。
以往,作为所述环形带状的转印输送带10、中间转印部件20、50等使用的导电性环带,主要使用半导电性的树脂薄膜带或具有纤维补强体的橡胶带。其中,作为树脂薄膜带,例如已知有聚碳酸酯(PC)中混合有炭黑的物质、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作为主要的树脂的物质、使用热塑性聚酰亚胺作为主要的树脂的物质等。
此外,例如,专利文献1中,以提供具有高度热稳定性的阻燃树脂为目的,公开了一种具有阻燃性的中间转印无缝带,所述中间转印无缝带以聚碳酸酯为主要成分,以聚碳酸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作为基材,配合有炭黑、阻燃剂、锑化合物、聚烯烃。进而,专利文献2中,以提供耐折性优异的导电性无缝带为目的,公开了由配合有聚酯和聚酯弹性体、导电性填料、含溴阻燃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无缝带。进而,专利文献3中,以提供赋予阻燃性的、耐久性优异的导电性无缝带为目的,公开了由层叠体构成的无缝带,所述层叠体具有含有炭黑和阻燃剂的层、和含有炭黑且不含阻燃剂的耐久性外侧层。
此外,以防止成型以聚酯树脂作为基本材料的带时的水解导致的分子量降低为目的,例如,专利文献4和5中公开了在热塑性聚萘二甲酸亚烷基酯树脂等树脂中添加碳二亚胺化合物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93175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37278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等)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5-213504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等)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274751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等)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25130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等)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如上述专利文献1~3所公开的那样,通过添加溴系阻燃剂来赋予阻燃性,为了更有效地赋予阻燃性而添加三氧化锑作为阻燃助剂,三氧化锑虽然作为阻燃助剂具有优异的性质,但另一方面,其具有分解聚酯等树脂的性质、促进溴系阻燃剂与聚酯反应的性质,因此,存在带成型时的熔融稳定性差、带的耐久性劣化的问题。此外,专利文献1的带以非结晶性树脂的聚碳酸酯作为主要成分,因此,实施例中记载的铰链特性(破坏特性)也只有几百次左右等,耐久性差,在这一点上,也是不能满足带所要求的特性的。
进而,如专利文献4和5所公开的那样,通过添加碳二亚胺化合物提高耐久性,但目前使用的脂肪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受到锑化合物导致的树脂的分解的影响,高温滞留时的熔融稳定效果还有改良的余地、在提高带的耐久性方面期望更好的效果。进而,还期望改良带表面容易产生凹凸、改良表面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带成型时的熔融稳定性良好、带的耐久性和表面性均优异的导电性环带。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前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特定的树脂成分中配合特定的阻燃剂、阻燃助剂和碳二亚胺化合物,带成型时的熔融稳定性良好、并且能够确保带的耐久性和表面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导电性环带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环形带状的导电性环带,其特征在于,该导电性环带含有热塑性聚酯树脂作为主要成分,并添加溴系阻燃剂、锑化合物和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而成。
此外,本发明的导电性环带中,前述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优选为选自由N,N′-二苯基碳二亚胺、N,N′-二-2,6-二甲基苯基碳二亚胺、N,N′-二-2,6-二异丙基苯基碳二亚胺、N,N′-二-2,6-二-叔丁基苯基碳二亚胺、N-甲苯基-N′-苯基碳二亚胺、N,N′-二-对硝基苯基碳二亚胺、N,N′-二-对氨基苯基碳二亚胺、N,N′-二-对羟基苯基碳二亚胺、对亚苯基-双-二-邻甲苯基碳二亚胺、对亚苯基-双-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亚乙基-双-二苯基碳二亚胺以及下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
Figure BPA00001234117500081
(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4的烷基,n表示2~20的整数)。
此外,前述热塑性聚酯树脂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优选含有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作为树脂成分,进而,相对于总量100质量份的前述热塑性聚酯树脂和热塑性聚酯系弹性体,前述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的添加量优选为0.05~15质量份。
进而,在本发明中,前述锑化合物优选为四氧化锑,具有从内侧起依次具备至少基层和表层的层叠结构,在前述基层和前述表层中的至少一层中含有热塑性聚酯树脂作为主要成分,并添加有溴系阻燃剂、锑化合物以及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为上述构成,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可以实现带成型时的熔融稳定性良好、带的耐久性和表面性也优异的导电性环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电性环带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使用了转印输送带的串联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另一例子的、使用了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装置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又一例子的、使用了中间转印部件的其它中间转印装置的概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1、52a~52d感光体鼓
2、7带电辊
3显像辊
4显像刮板
5调色剂供给辊
6清洁刮板
8除电辊
9、30、55驱动辊(驱动部件)
10转印输送带
12一次带电器
13图像曝光
14、35清洁装置
19供纸盒
20、50中间转印部件
25转印辊
26、53记录介质
29、61电源
41、42、43、44显像器
54a~54d第1显像部~第4显像部
56记录介质输送辊
57记录介质输送装置
58定影装置
59电源装置(电压施加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适宜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导电性环带通常有有接头的导电性环带和无接头的导电性环带(所谓的无缝带),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任一种,优选为无缝带。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导电性环带可以作为串联方式以及中间转印方式的转印部件等使用。
在本发明的导电性环带为例如图2中的附图标记10所示的转印输送带的情况下,通过驱动辊9等驱动部件使其驱动,调色剂被依次转印到伴随该驱动而输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
此外,在本发明的导电性环带为例如图3中的附图标记20所示的中间转印部件的情况下,通过驱动辊30等驱动部件使其循环驱动,并配设在感光体鼓(潜像保持体)11与纸等记录介质26之间,由此,将前述感光体鼓11的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暂时转印保持,接着,将其转印到记录介质26上。此外,如上所述,图3的装置是以中间转印方式进行彩色印刷的。
进而,在本发明的导电性环带为例如图4中的附图标记50所示的中间转印部件的情况下,通过配设在具备感光体鼓52a~52d的显像部54a~54d与纸等记录介质53之间,并用驱动辊55等驱动部件循环驱动,将各感光体鼓52a~52d的表面形成的4色的调色剂图像暂时转印保持,接着,将其转印到记录介质53上,由此来形成彩色图像。此外,上述对调色剂为4色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毋庸置疑,在任一装置中,调色剂的色数都不限于4色。
本发明的导电性环带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环形带状的导电性环带,其含有热塑性聚酯树脂作为主要成分,并添加溴系阻燃剂、锑化合物以及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而成。与添加脂肪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相比,通过添加芳香族碳二亚胺化合物,其熔融稳定性、耐久性、表面性得到提高。认为该提高与对锑化合物的稳定性、与芳香族聚酯树脂的相容性有关。
作为能够在本发明的导电性环带中使用的热塑性聚酯树脂,只要能够获得本发明所期望的效果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具体地,可列举出例如,热塑性聚萘二甲酸亚烷基酯树脂(例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树脂、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树脂等)、热塑性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二醇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G)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等)等,优选为PBT树脂。所述热塑性聚酯树脂可以混合2种以上使用。
此外,作为可以在本发明的导电性环带中使用的溴系阻燃剂,只要能够获得本发明所期望的效果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可列举出例如,溴化苯氧系、溴化聚苯乙烯系、芳香族低分子型系、溴化环氧系、溴化环氧改性系等。进而,为了稳定地表现阻燃性,相对于总量100质量份的热塑性聚酯树脂和/或后述的热塑性聚酯系弹性体,本发明中溴系阻燃剂的配合量为1~30质量份是优选的,更优选为5~20质量份。溴系阻燃剂的配合量过多时,有时会产生带物性降低、变得易裂等问题。
进而,作为上述溴化环氧系阻燃剂的具体例子,优选列举出例如,由四溴双酚A衍生的物质。溴化环氧系阻燃剂与聚酯树脂、聚酯系弹性体的相容性好、分散性优异。所述溴化环氧系阻燃剂优选其末端被三溴苯酚封端。由此,能够提高滞留时的热稳定性。此外,若溴化环氧树脂的末端没有被三溴苯酚封端,则会发生其与树脂的反应导致的增粘、在滞留时间变长时产生凝胶化等,有时熔融时的流动性变得难以稳定,故不优选。
此外,在本发明的带中,除了上述溴系阻燃剂外,还配合作为阻燃助剂的锑化合物。由此,能够减少用于获得所期望的阻燃性所必需的溴系阻燃剂的配合量、能够有效地赋予阻燃性。作为所述锑化合物,可列举出四氧化锑(Sb2O4)、锑酸钠、三氧化锑(Sb2O3)、五氧化锑(Sb2O5)等,优选为四氧化锑(Sb2O4)、锑酸钠,更优选为四氧化锑。其配合量,例如,以溴系阻燃剂/锑化合物的相对比计,通常为95/5~50/50,优选为90/10~60/40。以上述相对比计,锑化合物的配合量小于95/5时,有时没有阻燃效果,另一方面,大于50/50时,有时表面性、抗挠曲性劣化,故不优选。
上述锑化合物具有促进处于熔融状态的聚酯树脂的分解的性质。三氧化锑的分解性最高,按照锑酸钠、四氧化锑的顺序分解性逐渐减小。由于树脂的熔融时间根据成型方法而不同,因此,必须选择最佳的锑化合物,锑化合物的选择不合适时,熔融时的分解导致的分子量降低使得流动性随时间呈加速度地上升,熔融稳定性恶化。此外,还会发生分子量降低导致的物性降低。为熔融时间长的成型方法时,优选为分解性低的锑酸钠、四氧化锑,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四氧化锑是更优选的。
本发明的带中,通过组合使用上述溴系阻燃剂和锑化合物,能够达到UL94规格中的VTM-2以上的阻燃性。此外,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除了上述溴系阻燃剂和锑化合物以外,还可以添加其它阻燃剂、阻燃助剂。
进而,在本发明的带中配合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以往的碳二亚胺化合物(日清纺织(株)制造的商品名:CARBODILITE等)是脂肪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而本发明所使用的碳二亚胺化合物是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作为所述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只要能获得本发明所期望的效果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例如,在日本特开平08-7371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26509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359736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第3936488号公报中记载的、N,N′-二苯基碳二亚胺、N,N′-二-2,6-二甲基苯基碳二亚胺、N,N′-二-2,6-二异丙基苯基碳二亚胺、N,N′-二-2,6-二-叔丁基苯基碳二亚胺、N-甲苯基-N′-苯基碳二亚胺、N,N′-二-对硝基苯基碳二亚胺、N,N′-二-对氨基苯基碳二亚胺、N,N′-二-对羟基苯基碳二亚胺、对亚苯基-双-二-邻甲苯基碳二亚胺、对亚苯基-双-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亚乙基-双-二苯基碳二亚胺、下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等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234117500131
(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4的烷基,n表示2~20的整数)
作为上述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例如,Rhein Chemie Japan Ltd制造的商品名:Stabaxol P(分子量3000)、Stabaxol P100(分子量10000)等聚(1,3,5-三异丙基亚苯基-2,4-碳二亚胺)等,进而可列举出,在作为母料的PBT中添加有15质量%Stabaxol P100的KE9193、在PET中添加有15质量%Stabaxol P100的KE7646等。
对所述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的添加量没有特别的限定,相对于总量100质量份的热塑性聚酯树脂和热塑性聚酯系弹性体,优选为0.05~15质量份,更优选为0.1~5质量份的范围内。碳二亚胺化合物的添加量小于0.05质量份时,有时不能获得提高抗挠曲性的效果,另一方面,多于15质量份时,有时存在表面性劣化、分子量的增大导致成型变得困难的情况,故不优选。
此外,在本发明的导电性环带中,优选含有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作为树脂成分。通过添加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可进一步提高抗挠曲性。所述热塑性聚酯系弹性体优选熔点为2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10~250℃,可适宜使用在硬链段和软链段中使用了聚酯的聚酯-聚酯型弹性体、以及、在硬链段中使用了聚酯、在软链段中使用了聚醚的聚酯-聚醚型弹性体这两者。此外,热塑性聚酯系弹性体的硬链段通常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或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作为主要成分,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任一弹性体。也可以混合2种以上的所述热塑性聚酯系弹性体来使用。热塑性聚酯系弹性体的熔点不足210℃时,拉伸模量(MPa)降低。
进而,本发明的导电性环带优选拉伸模量为1800MPa以上。低于该值时,在将带张紧到驱动辊上时,容易变皱,发生图像不良的可能性变高。在本发明中,在添加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情况下,添加量越多,弹性模量变得越低、抗挠曲性越得到提高,在添加熔点为210℃以上的热塑性聚酯的情况下,通过使热塑性聚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配合比为100/0~60/40,可以实现拉伸模量为1800MPa以上。
此外,在本发明的带中,为了调整导电性,可以配合导电剂。作为所述导电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适宜使用公知的电子导电剂、离子导电剂等。其中,作为电子导电剂,具体地,例如可列举出科琴黑、乙炔黑等导电性碳,SAF、ISAF、HAF、FEF、GPF、SRF、FT、MT等橡胶用碳,施加了氧化处理等的彩色(墨)用碳,热分解碳,天然石墨,人造石墨,掺锑的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锌、镍、铜、银、锗等金属及金属氧化物,聚苯胺、聚吡咯、聚乙炔等导电性聚合物,碳晶须、石墨晶须、碳化钛晶须、导电性钛酸钾晶须、导电性钛酸钡晶须、导电性氧化钛晶须、导电性氧化锌晶须等导电性晶须等。另外,作为离子导电剂,具体来说,例如可列举出四乙基铵、四丁基铵、十二烷基三甲基铵、十六烷基三甲基铵、苄基三甲基铵、改性脂肪酸二甲基乙基铵等的高氯酸盐、氯酸盐、盐酸盐、溴酸盐、碘酸盐、氟硼化氢酸盐、硫酸盐、乙基硫酸盐、羧酸盐、磺酸盐等铵盐,锂、钠、钾、钙、镁等碱金属、碱土金属的高氯酸盐、氯酸盐、盐酸盐、溴酸盐、碘酸盐、氟硼化氢酸盐、硫酸盐、三氟甲基硫酸盐、磺酸盐等。
另外,作为高分子离子导电剂,例如可使用日本特开平9-22771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120924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0-32792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60658号公报等中记载的物质,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具体来说,例如,可举出由(A)有机聚合物材料、(B)可离子导电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以及(C)无机或低分子量有机盐构成的混合物,在此,成分(A)为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腈、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聚酰胺6、聚酰胺12等聚酰胺、聚氨酯或聚酯,成分(B)为寡乙氧基化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芳香族环被寡乙氧基化的苯乙烯、聚醚氨酯、聚醚脲、聚醚酰胺、聚醚酯酰胺或聚酯-醚嵌段共聚物,另外,成分(C)为无机或低分子量有机质子酸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锌盐或铵盐,优选为LiClO4、LiCF3SO3、NaClO4、LiBF4、NaBF4、KBF4、NaCF3SO3、KClO4、KPF6、KCF3SO3、KC4F9SO3、Ca(ClO4)2、Ca(PF6)2、Mg(ClO4)2、Mg(CF3SO3)2、Zn(ClO4)2、Zn(PF6)2或Ca(CF3SO3)2等。
其中,作为成分(B),含有聚醚酰胺成分、聚醚酯酰胺成分或聚酯-醚嵌段共聚物成分的高分子离子导电剂是优选的,进而,在此基础上,作为成分(C),含有低分子离子导电剂成分是优选的。另外,作为所述聚醚酰胺成分及聚醚酯酰胺成分,聚醚成分含有(CH2-CH2-O)、聚酰胺成分含有聚酰胺12或聚酰胺6的物质是特别优选的,进而,作为成分(C)的低分子离子导电剂成分,含有NaClO4的高分子离子导电剂是特别优选的。对于这样的高分子离子导电剂,例如Irgastat(注册商标)P18及Irgastat(注册商标)P22(均为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Inc.制)可容易地在市场上得到。
另外,聚烯烃的嵌段与亲水性聚合物的嵌段借助于酯键、酰胺键、醚键、氨基甲酸酯键、酰亚胺键等反复交替地键合而成的嵌段共聚物,也可适宜用作本发明中的高分子离子导电剂。作为所述聚烯烃,可列举出在聚合物的两末端具有羧基、羟基、氨基等官能团的聚烯烃,特别适宜为聚丙烯及聚乙烯。
另外,作为亲水性聚合物,可使用具有羟基作为官能团的聚氧化烯(polyoxyalkylene)等聚醚二元醇、由两末端为羧基的聚酰胺和聚醚二元醇构成的聚醚酯酰胺、由聚酰胺酰亚胺和聚醚二元醇构成的聚醚酰胺酰亚胺、由聚酯和聚醚二元醇构成的聚醚酯、由聚酰胺和聚醚二胺构成的聚醚酰胺等,其中,具有羟基的聚氧化烯是优选的。例如两末端为羟基的聚氧乙烯(聚乙二醇)、聚氧丙烯(聚丙二醇)等。
在本发明中可作为高分子离子导电剂使用的所述嵌段共聚物,PELESTAT 230、PELESTAT 300、PELESTAT 303(三洋化成(株)制)等可容易地在市场上得到。另外,通过使上述嵌段共聚物中含有锂化合物LiCF3SO3,即使减少添加量,仍可获得维持抗静电效果的效果,作为这样的嵌段共聚物和锂化合物的混合物,市售有Sankonol TBX-310(三光化学工业(株)制)。
此外,使用高分子离子导电剂作为导电剂时,为了提高基材树脂与高分子离子导电剂的相容性,可以添加相容化剂。
这些导电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适宜组合使用两种以上,例如可组合使用电子导电剂和离子导电剂,该情况下,也可对施加的电压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稳定地表现导电性。
导电剂的配合量为,相对于100质量份树脂成分,电子导电剂通常为100质量份以下,例如为1~100质量份,特别为1~80质量份,尤其为5~50质量份。另外,相对于100质量份树脂成分,离子导电剂通常为0.01~10质量份,特别为0.05~5质量份的范围。进而,相对于100质量份树脂成分,高分子离子导电剂通常为1~500质量份,优选为10~400质量份左右。在本发明中特别优选的是,使用炭黑作为导电剂,其相对于100质量份树脂成分添加5~30质量份。
另外,在本发明的带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除上述成分外还可适宜添加其它功能性成分,例如可适宜配合各种填充材料、偶联剂、抗氧化剂、润滑剂、表面处理剂、颜料、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分散剂、中和剂、发泡剂、交联剂等。还可以添加着色剂来进行着色。
本发明的导电性环带的结构只要能够获得本发明所期望的效果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单层结构、或者采取从内侧起依次具备至少基层和表层的层叠结构。采取层叠结构时,基层和表层中的至少一层中,优选含有热塑性聚酯树脂、溴系阻燃剂、锑化合物以及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更优选在两层中都含有溴系阻燃剂、锑化合物以及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
此外,本发明的带设定为层叠带时,在基层-表层之间或者在基层的内层侧可以包含其它的层。作为所述其它的层,可以例如将与表层相同构成的层层叠到基层的内层侧使用。此外,在基层与表层之间可以设置粘接层。
本发明的导电性环带的总厚度可根据转印搬送带或中间转印部件等方式适宜选定,优选为50~200μm的范围内。另外,以JIS 10点平均粗糙度Rz计,其表面粗糙度优选为1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6μm以下,更优选为3μm以下。
另外,可以如图1中的点划线所示,本发明的导电性环带中,在与图2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驱动辊9或图3的驱动辊30等驱动部件接触的一侧的面上形成与该驱动部件上形成的嵌合部(未图示)相嵌合的嵌合部,本发明的导电性环带通过设置这样的嵌合部、使其与驱动部件上设置的嵌合部(未图示)相嵌合地运行,可防止导电性环带在宽度方向上的偏移。
该情况下,前述嵌合部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如图1所示,优选为沿带的圆周方向(转动方向)连续的凸条,使其与在驱动辊等驱动部件的圆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形成的槽相嵌合。
此外,图1(a)显示出设置1个连续的凸条作为嵌合部的例子,该嵌合部可以将多个凸部沿带的圆周方向(转动方向)排成一列地突出设置,或者也可以设置2个以上的嵌合部(图1(b)),也可以设置在带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进而,作为嵌合部,也可以不是图1中显示的凸条,而是设置在沿带的圆周方向(转动方向)的槽,使其与前述驱动辊等驱动部件的圆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形成的凸条相嵌合。
作为导电性环带的制造方法,例如,可通过双螺杆混炼机将由热塑性聚酯系树脂以及导电性材料等功能性成分构成的树脂组合物混炼,使用环状模将所得到的混炼物挤出成型来进行制造。或者,也可适宜采用静电涂装等粉体涂装法、浸渍法或离心铸型法。
实施例
以下,用实施例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按照下述的表1~5中的各个配合,制作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导电性环带。下述表中的配合量均表示质量份。具体来说,通过用双螺杆混炼机将各配合成分在240℃下熔融混炼,使用环状模将所得到的混炼物在挤出温度260℃下挤出成型,从而得到具有内径155mm、总厚度100μm、宽度250mm的大小的单层结构的导电性环带。此外,分别调整各导电性环带中炭黑的配合量,使得施加500V时的体积电阻为109Ω·cm、表面电阻为109Ω/□。
按照下述次序对所得到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带进行评价。这些结果一并示于下述的表1~5中。
<MVR的测定>
将所得的构成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带的混炼物(树脂组合物)用130℃的热风干燥机干燥1小时以上,之后,用130℃的真空干燥机干燥3小时以上。接着,按照ASTM D1238,在温度270℃、预热10分钟和20分钟、载荷49N(5kgf)的条件下,进行MVR值的测定。MVR变化率(%)通过(预热20分钟的MVR-预热10分钟的MVR)/预热10分钟的MVR×100(%)来求出。可以判断,预热10分钟的MVR值越小、且MVR变化率越小,则熔融稳定性越好。
<拉伸模量的测定>
在以下所示的条件下,进行拉伸模量(MPa)的测定。
装置:(株)岛津制作所制造拉伸试验机EZ test(分析软件:Trappezium)
样品:长条形状(长度100mm×宽度10mm×标准厚度100μm)
拉伸速度:5mm/sec
数据采样间隔:100msec
测定方法:伸长率0.5~0.6%下的斜率(有记载时使用JIS中记载的切线法)
测定环境:室温(23±3℃、55±10%RH)
<耐折性的评价>
从各带上切出长度100mm、宽度15mm的试验片,使用东洋精机(株)制造的MIT耐揉疲劳试验机,在弯折速度175次/min、转动角度135度、拉伸载荷14.7N(1.5kgf)的条件下测定耐弯折次数。若为800次以上,则不妨碍使用,数值越大,结果越良好。
<阻燃性的评价>
基于UL94规格评价阻燃性。
<表面性的评价>
测定方法:目视评价所得导电性环带的表面。
[表1]
*1)PBT1:宝理塑料株式会社制、DURANEX 800FP熔点223℃
*2)PBT2:宝理塑料株式会社制、DURANEX 700FP熔点223℃
*3)聚酯弹性体1:东洋纺(株)制、Pelprene EN-5000熔点233℃
*4)聚酯弹性体2:东洋纺(株)制、Pelprene E-450B熔点222℃
*5)芳香族系1:Rhein Chemie Japan Ltd制、StabaxolKE9193
*6)脂肪族系1:日清纺(株)制、CARBODILITE E颗粒
*7)炭黑:电气化学工业(株)制、DENKA BLACK粒状
*8)TBBA环氧树脂:阪本药品(株)制、SR-T3040
*9)三氧化锑:铃裕化学(株)制、FIRE CUT AT-3CN
[表2]
Figure BPA00001234117500221
*10)芳香族系2:Rhein Chemie Japan Ltd制、Stabaxol P
*11)芳香族系3:Rhein Chemie Japan Ltd制、Stabaxol P100
*12)脂肪族系2:日清纺(株)制、CARBODILITEHMV-8CA
*13)锑酸钠:日本精矿(株)制、SA-A
*14)四氧化锑:山中产业(株)制、ATE-S
[表3]
Figure BPA00001234117500231
[表4]
[表5]
Figure BPA00001234117500251
如上述表1~5所示,各实施例的带中,预热10分钟和20分钟的MVR值小、带成型时的熔融稳定性良好。此外,确认耐折性大且耐久性良好、获得了优异的表面性。与此相对地,添加了脂肪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的比较例1~9在带表面产生凹凸、表面性劣化。此外,比较例1~3中,预热10分钟和20分钟的MVR值上升、带成型时的熔融稳定性劣化、耐折次数小、耐久性差。
在如目前的导电性环带那样、添加三氧化锑和脂肪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的情况下,熔融稳定性差、进而会产生凹凸,因而,期望熔融稳定性和表面性的改良。相对于此,在如本发明这样、添加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的情况下,即使在使用三氧化锑的情况下,熔融稳定性和表面性也变得良好。此外,在添加分解性低的四氧化锑的情况下,添加脂肪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其对熔融稳定性的效果即使有也不够充分,相对于此,在添加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的情况下,熔融稳定性和表面性两者都能获得显著的效果。这是因为,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相对于锑化合物的稳定性比脂肪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高。

Claims (7)

1.一种导电性环带,其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环形带状的导电性环带,其特征在于,
该导电性环带含有热塑性聚酯树脂作为主要成分,并添加溴系阻燃剂、锑化合物以及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环带,其中,所述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选自由N,N′-二苯基碳二亚胺、N,N′-二-2,6-二甲基苯基碳二亚胺、N,N′-二-2,6-二异丙基苯基碳二亚胺、N,N′-二-2,6-二-叔丁基苯基碳二亚胺、N-甲苯基-N′-苯基碳二亚胺、N,N′-二-对硝基苯基碳二亚胺、N,N′-二-对氨基苯基碳二亚胺、N,N′-二-对羟基苯基碳二亚胺、对亚苯基-双-二-邻甲苯基碳二亚胺、对亚苯基-双-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亚乙基-双-二苯基碳二亚胺以及下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
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4的烷基,n表示2~20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环带,其中,所述热塑性聚酯树脂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环带,其含有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作为树脂成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性环带,其中,相对于总量100质量份的所述热塑性聚酯树脂和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所述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的添加量为0.05~15质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环带,其中,所述锑化合物为四氧化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环带,其具有从内侧起依次具备至少基层和表层的层叠结构,在所述基层和所述表层中的至少一层中含有热塑性聚酯树脂作为主要成分,并添加有溴系阻燃剂、锑化合物以及芳香族系碳二亚胺化合物。
CN2009801124225A 2008-04-10 2009-04-06 导电性环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06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02489 2008-04-10
JP2008102489 2008-04-10
JP2008228855A JP4845944B2 (ja) 2008-04-10 2008-09-05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JP2008-228855 2008-09-05
PCT/JP2009/057052 WO2009125738A1 (ja) 2008-04-10 2009-04-06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0653A CN101990653A (zh) 2011-03-23
CN101990653B true CN101990653B (zh) 2012-11-28

Family

ID=41161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242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0653B (zh) 2008-04-10 2009-04-06 导电性环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33205A1 (zh)
EP (1) EP2270606B1 (zh)
JP (1) JP4845944B2 (zh)
CN (1) CN101990653B (zh)
WO (1) WO20091257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42119B2 (ja) * 2008-01-25 2012-05-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CN103540107B (zh) * 2012-07-16 2016-01-13 吴祥生 高抗冲增强阻燃pbt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P2727950A1 (de) * 2012-11-02 2014-05-07 Rhein Chemie Rheinau GmbH Verfahren zum Trocknen von Kunststoffen auf Basis von Polyesterharzen
JP6238692B2 (ja) * 2012-12-07 2017-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導電性ベルト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506905B2 (ja) * 2013-11-18 2019-04-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性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方法、駆動ローラ、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00096B2 (ja) * 2017-06-19 2020-12-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CN108587648B (zh) * 2017-12-05 2020-06-26 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以及液晶显示元件
JP7368976B2 (ja) * 2019-07-31 2023-10-25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難燃性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07926A (en) * 1973-12-19 1975-09-23 Du Pont Blends of thermoplastic copolyetherester with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US4222928A (en) * 1977-11-09 1980-09-16 Teijin Limited Polyester composition
US4244859A (en) * 1977-11-15 1981-01-13 Teijin Limited Aromatic polyester composition
US4859741A (en) * 1984-04-04 1989-08-22 Polyplastics Co., Ltd. Polyester composition
JPH075824B2 (ja) * 1987-04-01 1995-01-2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難燃ポリエステルエラストマ−組成物
JP2928266B2 (ja) * 1989-05-08 1999-08-03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DE4010959A1 (de) * 1990-04-05 1991-10-10 Rhein Chemie Rheinau Gmbh Polyester und polyurethane
US5281639A (en) * 1990-07-18 1994-01-25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Inc. Flame-retardant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JPH051189A (ja) * 1991-06-25 1993-01-08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難燃性樹脂組成物
JPH05117517A (ja) * 1991-10-24 1993-05-14 Mitsubishi Petrochem Co Ltd 半導電性難燃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中間転写シームレスベルト
JP3318943B2 (ja) * 1992-02-04 2002-08-2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シームレスベルト
JP3286661B2 (ja) 1992-09-11 2002-05-2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半導電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中間転写シームレスベルト
JP3359736B2 (ja) 1994-04-26 2002-12-24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ブロック共重合体組成物
JPH0873719A (ja) 1994-09-01 1996-03-19 Teijin Ltd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3632307B2 (ja) * 1996-06-20 2005-03-23 Jsr株式会社 難燃性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EP0789049A1 (de) 1996-02-09 1997-08-13 Ciba SC Holding AG Antistatisch ausgerüstete Polymere
EP0829520B1 (de) 1996-09-16 2004-10-13 Ciba SC Holding AG Antistatische Zusammensetzung
JPH10237278A (ja) * 1997-02-26 1998-09-08 Mitsubishi Chem Corp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から成る成形品
DE69807423T2 (de) * 1997-10-06 2003-04-10 Toyo Boseki Themoplastisches Polyester-Elastomer und dieses enthaltende Zusammensetzung
EP0960907B1 (en) * 1998-05-22 2003-09-10 Kyowa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lame-retardant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JP3685641B2 (ja) * 1999-03-16 2005-08-2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シームレスベルト及び半導電性部材
JP3936488B2 (ja) 1999-03-29 2007-06-27 東レ・モノフィラメント株式会社 工業用織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046675B1 (fr) 1999-04-23 2006-03-01 Arkema Compositions de polymères antistatiques
TW200734385A (en) * 2000-02-23 2007-09-16 Ajinomoto Kk Flame-retarded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EP1170319A1 (en) * 2000-07-03 2002-01-09 Unichema Chemie B.V. Block copolyester
KR20020030007A (ko) * 2000-09-29 2002-04-22 힐커트 결정성 열가소성 수지로부터 제조된 내가수분해성 투명이축배향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2187141A (ja) * 2000-12-21 2002-07-02 Tokai Rubber Ind Ltd 低硬度ロールの製法
JP2003029537A (ja) * 2001-07-11 2003-01-31 Bridgestone Corp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58153A (ja) * 2003-02-25 2004-09-16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シームレス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37606B2 (ja) * 2003-07-25 2009-09-3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用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05010621A1 (ja) * 2003-07-25 2005-02-03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画像形成装置用エンドレス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60658A (ja) 2003-07-29 2005-03-10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帯電防止性を有するアクリル系樹脂組成物
JP4386775B2 (ja) * 2004-03-23 2009-12-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04363A (ja) * 2004-10-07 2006-04-20 Wintech Polymer Ltd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06182813A (ja) * 2004-12-24 2006-07-13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導電性シームレスベルト、導電性シームレスベル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該導電性シームレスベルト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164314B2 (ja) * 2005-07-14 2013-03-2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ES2337487T3 (es) * 2005-09-21 2010-04-26 Raschig Gmbh Formulaciones que comprenden agentes estabilizadores frente a la hidrolisis.
JP2007126509A (ja) 2005-11-01 2007-05-24 Wintech Polymer Ltd 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US8414991B2 (en) * 2005-11-14 2013-04-09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Conductive endless belt
EP1889803B1 (en) * 2006-08-16 2009-09-16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Conductive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si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and molding
JP5182915B2 (ja) * 2007-09-18 2013-04-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JP4942119B2 (ja) * 2008-01-25 2012-05-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274751A 2005.10.06
JP特开平10-237278A 1998.09.08
JP特开平5-117517A 1993.05.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70606B1 (en) 2013-07-10
EP2270606A4 (en) 2012-05-09
CN101990653A (zh) 2011-03-23
US20110033205A1 (en) 2011-02-10
WO2009125738A1 (ja) 2009-10-15
JP2009271492A (ja) 2009-11-19
JP4845944B2 (ja) 2011-12-28
EP2270606A1 (en) 201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0653B (zh) 导电性环带
CN101393411B (zh) 导电性环带
CN100585510C (zh) 导电性环带以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156424A (ja)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JP5137181B2 (ja)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JP5121272B2 (ja)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CN101925864B (zh) 导电性环带
JP4979064B2 (ja)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JP2009025787A (ja)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JP2008268910A (ja)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JP2009145557A (ja)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92842A (ja)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JP4793940B2 (ja)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JP2007286433A (ja)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45630A (ja)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JP2007192996A (ja)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92603A (ja)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859448B2 (ja)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93019A (ja)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JP2014126576A (ja) シームレスベルト、画像形成装置、シームレス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2003186268A (ja)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45631A (ja)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JP2012003081A (ja)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JP2009093018A (ja)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4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