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0606B - 物品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品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0606B
CN101990606B CN200980112673.3A CN200980112673A CN101990606B CN 101990606 B CN101990606 B CN 101990606B CN 200980112673 A CN200980112673 A CN 200980112673A CN 101990606 B CN101990606 B CN 1019906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hole
fastening piece
fixing device
installation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26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0606A (zh
Inventor
盐本忠秀
山本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90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0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0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06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1/0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1/06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 F16B21/07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in which the socket has a resilient part
    • F16B21/071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in which the socket has a resilient part the socket being integrally formed with a component to be fasted, e.g. a sheet, plate or stri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54Flexible member is joint compon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55Member ends joined by inserted s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品固定装置。在固定装置主体上具有比通孔的内径更大的突出、并与安装面板的表面抵接的抵接面。在紧固件上具有卡定部和杆,该杆以轴固定在紧固件上,通过进行旋转,使紧固件沿从通孔后退的方向移动,并使卡定部与安装面板的背面抵接。

Description

物品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例如作为物品的汽车用保险杠固定在作为安装面板的车体面板上的保险杠固定器等的物品固定装置,通过将紧固件穿过固定装置主体的连通孔再插入安装面板的通孔内,不仅能够实现相对于安装面板的暂时安装,还能够通过旋转杆拉进卡定部,使该卡定部紧密接触安装面板的背面,并能够无松动地固定在安装面板上。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在汽车的后行李箱内设有容纳备用轮胎的容纳凹部,将盖体固定在该容纳凹部的开口上面的紧固件(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的第3页左上栏第19行至该页右上栏第4行,图2)。
上述现有的紧固件具有接入从容纳凹部的开口内侧面横向突出的凸起部的保持槽,在将该凸起部接入到保持槽内的状态下,通过在盖体的中空部内以放倒的方式使其旋转,将盖体固定在容纳凹部的开口上表面(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的第3页右下栏第3行至第4页右下栏第12行,图4~6)。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2~1526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紧固件存在必须在容纳凹部的开口内侧面固定凸起部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通过将紧固件穿过固定装置主体的连通孔,并插入安装面板的通孔,不仅能够实现相对于安装面板的暂时安装,还能够通过旋转杆拉进卡定部,使该卡定部与安装面板的背面紧密接触,能够无松动地固定在安装面板上。
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的措施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而提出,其特征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本发明为用于将物品(图中未示)固定在安装面板上的物品固定装置。
第二,物品固定装置具备如下结构。
(1)固定装置主体
固定装置主体具有与贯通安装面板的表面和背面的通孔连通的连通孔。
(2)紧固件
紧固件通过固定装置主体的连通孔并插入被安装面板的通孔。
第三,在固定装置主体上具有比通孔的内径更大地向外突出,并与安装面板的表面抵接的抵接面。
第四,在紧固件上具备如下结构。
(1)卡定部
卡定部至少具有一对,其在紧固件通过连通孔并插入通孔的状态下,从安装面板的背面离开而相对,并且比通孔的内径大,而且彼此反向地向外突出。
(2)杆
杆以轴固定在紧固件上,通过旋转,使紧固件沿从通孔后退方向移动,使卡定部与安装面板的背面抵接。
优选卡定部从安装面板的表面侧向背面侧的方向与通孔对齐并插入通孔、通过该通孔时弹性地缩小直径,在通过后利用弹性复原力复原。这样一来,利用卡定部的弹性,能够以一次操作将紧固件插入安装面板的通孔。
卡定部还可具备如下结构。
(1)铰接部
铰接部与紧固件连接。
(2)斜面
斜面从铰接部向插入方向的后方延伸,并向斜外方向倾斜。
(3)相对面
相对面从斜面的顶点折回并向斜内方向倾斜,位于离开安装面板的背面的位置,并且在旋转杆使其后退的固定状态下,与安装面板的背面平行抵接。
这样一来,通过旋转杆拉进卡定部,能够实现使该卡定部的向斜内方向倾斜的相对面与安装面板的背面平行抵接。
本发明的物品固定装置还可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所述卡定部比所述通孔的内径更大地向外突出成键状。
第二,在通孔上设置有卡定部能够通过的键槽。
这样一来,使键状突出的卡定部与通孔的键槽对齐并插入,通过使紧固件旋转,能够实现使卡定部与安装面板的背面相对。
在固定装置主体和紧固件之间还可具备如下结构。
(1)暂时固定机构(例如弹性爪和阶梯部)
暂时固定机构(例如弹性爪和阶梯部)能够将紧固件暂时固定为插入连通孔的状态,并且能够通过旋转杆解除该暂时固定状态。
这样一来,能够将紧固件暂时固定在固定装置主体上。
暂时固定机构还可具有如下结构。
(1)弹性爪
弹性爪具有至少一对,其设置在固定装置主体上,且相面对地竖立设置在连通孔的周围。
(2)阶梯部
阶梯部设置在紧固件上,用于各弹性爪分别弹性地嵌入。
这样一来,竖立设置在固定装置主体的连通孔周围的弹性爪通过弹性地嵌入到紧固件的阶梯部上,能够相对于固定装置主体暂时固定紧固件。
杆上还可以设有阻止暂时固定机构(例如弹性爪、阶梯部)的解除的解除阻止机构(例如肋)。
另外,尽管例示了弹性爪和阶梯部作为暂时固定机构,但不限于此。另外,尽管例示了肋作为解除阻止机构,但不限于此。
这样一来,能够将在固定装置主体的连通孔内暂时固定状态下的紧固件不慎从固定装置主体脱落的情况防止于未然。
在紧固件主体上还可设置有在旋转杆时,当该杆向外变形时通过抵接来防止该杆变形的变形防止部。
这样一来,当旋转杆时,能够将该杆向外变形的情况防止于未然。
能够实现固定装置主体作为用于将作为物品的汽车用保险杠固定在作为安装面板的车体面板上的保险杠固定器。
此时,能够将作为物品的保险杠通过作为固定装置主体的保险杠固定器,固定在作为安装面板的车体面板上。
还可以在固定装置主体和杆之间配备阻止杆突然旋转的旋转限制机构(例如被抵接部,弹性抵接片)。
另外,尽管例示了被抵接部、弹性抵接片作为旋转限制机构,但不限于此。
这样一来,能够通过阻止杆突然旋转,将在固定装置主体的连通孔内处于暂时固定状态的紧固件从紧固件主体不慎脱落的情况防止于未然。
旋转限制机构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杆上的弹性抵接片;以及设置在紧固件主体上、且位于弹性抵接片的旋转轨迹内并与该弹性抵接片抵接的被抵接部。
这样一来,能够提供最适合于旋转限制机构的结构。
解除阻止机构(例如肋)还可以解除由旋转限制机构(例如被抵接部、弹性抵接片)产生的旋转限制状态,并在旋转杆时,能够解除暂时固定机构(例如弹性爪、阶梯部)的解除阻止状态。
另外,尽管例示了肋作为解除阻止机构,但不限于此。另外,尽管例示了被抵接部、弹性抵接片作为旋转限制机构,但不限于此。而且,尽管例示了弹性爪和阶梯部作为暂时固定机构,但不限于此。
这样一来,能够解除由旋转限制机构产生的旋转限制状态,并在旋转杆时,能够解除暂时固定机构的解除阻止状态。
本发明的物品固定装置还可以具备如下特征。
第一,将杆设置成至少在两个方向上可以旋转。
第二,通过杆的旋转方向不同,使得从通孔后退的紧固件的移动距离不同。
这样一来,通过使杆的旋转方向不同,能够固定在不同板厚的安装面板上。
在紧固件上还可以设有在该紧固件沿从通孔后退方向移动之后,阻止卡定部弹性缩小直径的阻止机构(例如阻止部件)。
这样一来,通过固定紧固件后,防止卡定部弹性缩小直径,能够防止紧固件松动、或者脱落。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由于如上构成,从而能够达到如下的技术效果。
即,根据方案1记载的发明,通过使紧固件穿过固定装置主体的连通孔并插入安装面板的通孔,不仅能够实现相对于安装面板的暂时安装,还能够通过旋转杆拉进卡定部,使该卡定部与安装面板的背面紧密接触,能够无松动的固定在安装面板上。
此外,通过旋转杆并拉进卡定部,由于能够使该卡定部与安装面板的背面紧密接触,因此通过将卡定部的突出部设定得较高,能够增加与安装面板之间的卡合力。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物品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物品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物品固定装置的其他的剖视图。
图4为物品固定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5对应于图1,为杆的放倒状态的剖视图。
图6对应于图3,为杆的放倒状态的剖视图。
图7为用于说明紧固件的卡定部的说明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紧固件的剖视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紧固件的剖视图。
图10为通孔的俯视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物品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12对应于图11,为杆的旋转状态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物品固定装置的一部分剖开后的立体图。
图14对于图13,为放大了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5对应于图13,为用于说明固定装置主体的被抵接部和杆的卡合突起的卡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6对应于图13,为一边按压杆的操作突起一边转动时的立体图。
图1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紧固件的立体图。
图18对应于图17,为紧固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19对应于图17,为使杆倒向左侧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对应于图19,为紧固件的俯视图。
图21对应于图19,为紧固件的侧视图。
图22为图19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23为图19的沿B-B线的剖视图。
图24对应于图17,为使杆倒向右侧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5对应于图24,为紧固件的俯视图。
图26对应于图24,为紧固件的侧视图。
图2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紧固件的侧视图。
图28对应于图27,为紧固件的另一侧视图。
图29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为紧固件主体和销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物品固定装置10)
图中,10表示物品固定装置,该物品固定装置10例如可以是汽车用的保险杠固定器,用于将作为物品的保险杠(图中未示)固定在作为安装面板20的挡泥板等的车体面板上而使用。
此外,尽管例示了物品固定装置10为汽车用的保险杠固定器,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是为了固定汽车的其它部件而使用的固定装置,或者也可以不限于汽车部件,为了固定火车、飞机、船等交通工具、或者为了固定住宅、家具、家电制品、办公器具等部件而使用的固定装置。另外,尽管例示了保险杠作为物品,但与物品固定装置10相同,并不局限于此。而且,尽管例示了挡泥板等车体挡板作为安装面板20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挡泥板,本发明的安装面板不但能够广泛实际应用在车体面板上,而且,也与物品固定装置10相同地并不局限于车体面板。
如图1所示,物品固定装置10大致划分为具备如下部件。
(1)固定装置主体30
(2)紧固件40
另外,物品固定装置10的部件并不限于上述(1)和(2)。
(安装面板20)
如图1所示,在安装面板20上设有通孔21。
通孔21贯通安装面板20的表面和背面,并形成为方形。
另外,尽管例示了方形作为通孔21的形状,但并不局限于此,其他的多边形、圆形、长圆形、椭圆形、几何学的形状也可以。
(固定装置主体30)
如图1所示,固定装置主体30为汽车用的保险杠固定器,并具有与安装面板20的通孔21连通的连通孔31。
连通孔31形成为与安装面板20的通孔21相同形状的方形。
而且,尽管将连通孔31做成与安装面板20的通孔21相同的形状,但并不局限于此,即使是不同的形状也可以。
此外,如图1所示,固定装置主体30上具有比通孔21的内径更大地向外突出、并与安装面板20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面。尽管固定装置主体30的前表面相当于该接触面,但是不局限于固定装置主体30的前表面。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由于在固定装置主体30上安装有左右一对、共计两个后述的紧固件40,因此尽管图中未示出,也形成有2个连通孔31。另外,同样地,安装面板21上也形成有2个通孔21。
另外,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主体30与后述的紧固件40之间具有如下各部分。
另外,关于以下的(1)和(2)将在后面叙述。
(1)作为暂时固定机构的构成要素的弹性爪32
(2)变形防止部33
另外,固定装置主体30的各部分并不限于上述的(1)和(2)。
(作为暂时固定机构的构成要素的弹性爪32)
暂时固定机构如图1所示,在将紧固件40插入至连通孔31的状态下暂时固定,并且如图5所示,能够通过使杆70旋转来解除该暂时固定状态。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作为固定装置主体30,在连通孔31的周围设有至少一对相面对地竖立设置的弹性爪32。
在图1中,弹性爪32上下相对,形成为朝向紧固件40的插入方向的后方呈截面八字形打开的剖面楔形形状。
由于采用具有适当弹性和刚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固定装置主体30,因此弹性爪32的弹性力能够利用树脂的弹性复原力。
另外,尽管形成有一对弹性爪32,但是弹性爪32的个数并不限于2个,设计成3个以上也可以。
(变形防止部33)
如图5以及如图4所示,当后述的紧固件40的杆70旋转时,变形防止部33通过当该杆70向外变形时进行接触,用来防止该杆70的变形。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变形防止部33形成为从固定装置主体30的底部隆起,并在连通孔31的左右两侧形成一对。
另外,尽管变形防止部33形成为一对,但是变形防止部33的个数不限于2个,一个或3个以上均可。
(紧固件40)
如图1所示,紧固件40穿过固定装置主体30的连通孔31并插入安装面板20的通孔21。
如图2所示,使用了左右一对、共计2个紧固件40。
另外,尽管紧固件40的个数例示了2个,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1个或3个以上。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紧固件40具有如下各部分。
另外,关于下面的(1)~(3)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1)头部50
(2)腿部60
(3)杆70
另外,紧固件40的各部分不限于上述的(1)~(3)。
(头部50)
头部50具有比固定装置主体30的连通孔31的内部形状大一圈的外部形状,并且形成为其平面为方形。
另外,虽然将头部50的外形形成为平面是方形的,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圆形等。
如图1所示,在头部50具有如下各部分。
另外,头部的各部并不局限于下述(1)和(2)。
(1)轴部51
如图3所示,轴部51从头部50的左右两侧向外左右一对突出,截面形成为圆形。
轴部51用于能够旋转支撑后述的杆70。
(2)作为暂时固定机构的构成要素的阶梯部52
如图1所示,在将紧固件40插入到固定装置主体30的连通孔31的中途状态下,也就是在暂时固定的状态下,各弹性爪32分别弹性地嵌入阶梯部52。
若紧固件40更深入地插入固定装置主体30的连通孔31内,则如图5所示,上下弹性爪32从上下阶梯部52脱离,搁置在后述的腿部60的外面。
另外,作为暂时固定机构,尽管在固定装置主体30上设置有弹性爪32,在紧固件40上设置了阶梯部52,但不限于此,反过来在固定装置主体30上设置阶梯部,在紧固件40上设置弹性爪也可以。
(腿部60)
如图1所示,腿部60从头部50的背面延伸,并具有在固定装置主体30的连通孔31的内部形状以下的外部形状,截面形成为方形。
另外,尽管将腿部60的外形形成为截面呈方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其它的多边形形状。
如图1所示,腿部60具有如下各部分。
另外,关于下面的(1)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1)卡定部61
另外,腿部60的各部不限于上述(1)。
(卡定部61)
如图1所示,卡定部61至少具有一对,其在将紧固件40穿过连通孔31并插入至通孔21的状态下,离开安装面板20的背面并相对,并且比通孔21的内径大,而且彼此反向地向外突出。
具体而言,当卡定部61从安装面板20的表面侧朝向背面侧与通孔21一致地插入、当通过该通孔21的时候弹性收缩直径,当通过后利用弹性复原力而复原。
即,如图1所示,卡定部61从腿部60的上下面分别呈爪状突出,通过铰接部与腿部60连接,形成为具有从该铰接部朝向自由端、并朝向腿部60的插入方向的后方向外倾斜的倾斜斜面的截面为楔形的形状。
由于采用具有适当弹性和刚性的合成树脂来形成腿部60,因此卡定部61的弹性力利用树脂的弹性复原力。
如图3所示,将紧固件40的腿部60插入固定装置主体30的通孔31,在利用暂时固定机构(弹性爪32和阶梯部52)处于暂时固定状态下,通过使固定装置主体30的前面和与其相对的卡定部61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为安装面板20的板厚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距离设定为超过板厚的长度,使得在安装面板20的背面和卡定部61的相对面之间产生了间隙a。
然后,如图5和图6所示,使后述的杆70倒下旋转时,通过使腿部60在从通孔21和连通孔31向拔出的方向后退,使固定装置主体30的前面和与其相对的卡定部61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为安装面板20的厚度以下,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其为不足板厚的长度,安装面板20与卡定部61之间产生搭接量b。由此,卡定部61不能够完全恢复,卡定部61的相对面与安装面板20的背面弹性抵接。
另外,尽管形成一对卡定部61,但卡定部61的个数不限于2个,也可以设计成3个以上。
(杆70)
如图3和图6所示,杆70以轴固定在紧固件40上,并通过旋转杆70,使紧固件40从通孔21向后退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卡定部61与安装面板20的背面相抵接。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杆70具有如下各部分。
另外,杆70的各部分不限于如下的(1)~(3)。
(1)轴孔71
如图3所示,腿部60的左右一对轴部51分别插入轴孔71。
具体而言,轴孔71形成为具有比轴部51的外径大的内径的圆形,并构成为通过轴部51在轴孔71内移动,腿部60能够相对于杆70进退。
(2)第一凸轮面72
如图3所示,第一凸轮面72为杆70在抬起状态下离开固定装置主体30的底面并相对的面。
(3)第二凸轮面73
如图3所示,第二凸轮面73与第一凸轮面72相连,并且其与轴孔71的中心的距离设定为从第一凸轮面72开始逐渐增大,并如图4所示,在杆70降下状态下,与固定装置主体30的底面接触,并使腿部60从固定装置主体30的连通孔31向拔出方向后退。
(图7的说明)
其次,使用图7对卡定部61的突出高度h与狭缝S的间距C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通过形成贯通紧固件40的腿部60的内外的コ字形的狭缝S,卡定部61形成在由该狭缝S包围的内侧。并且,卡定部61形成为从腿部60的外面向外突出突出高h。紧固件40将无狭缝S的部分作为铰接部分进行旋转,此时,以腿部60的板厚的中央作为假定的支点O,遵循点划线的旋转轨迹旋转。另外,旋转轨迹的半径r用连接支点O和卡定部61的前端部的双点划线表示。
另外,卡定部61的支点O并不限于腿部60的板厚中央。
通过将卡定部61的突出高度h设定得较高,能够增加安装面板20的背面与卡定部61之间的卡合力,但当通过安装面板20的通孔21时,为了使卡定部61挠曲进入,有必要将狭缝S的间距C设定成宽幅。然而,如果将间距C设定成宽幅,则在通过安装面板20的通孔21之后,安装面板20的背面和卡定部61的相对面之间的间隙a(图3)将变大,成为松动的原因。
反之,如果将突出高度h设置得较低,则能够使间距C变得窄幅,但具有结合力低下的缺点。
与此相对,如图5和图6所示,将杆70放倒并使其旋转时,通过使腿部60从安装面板20的通孔21向拔出方向后退,能够使卡定部61的相对面与安装面板20的背面紧密接触。
由此,通过使腿部60后退,能够减轻间距C的影响。
因此,即使将突出高度h设定得较高,将间距C设定成宽幅的情况下,也能够无松动地安装物品固定装置10,并具有能够适当设定卡合力的优点。
(物品固定装置10的安装方法)
以下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物品固定装置10的安装方法。
首先,如图1所示,将紧固件40暂时固定在固定装置主体30上。
另外,尽管将紧固件40暂时固定在固定装置主体30上之后,再将其安装在安装面板20上,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将固定装置主体30的各连通孔31与安装面板20的各通孔21对准的状态下,再将紧固件40一并插入固定装置主体30的连通孔31与安装面板20的通孔21内,然后将物品固定装置10相对于安装面板20暂时固定。
首先,将紧固件40的腿部60与固定装置主体30的各连通孔31对齐插入。
若插入紧固件40,则其各卡合部61被固定装置主体30的连通孔31的内表面按压,如果引入并进一步插入紧固件40,则如图1所示在通过连通孔31后的位置再度复原。
此外,若将紧固件40插入到中途,则如图1所示,固定装置主体30的各弹性爪32分别嵌入紧固件40的各阶梯部52,成为暂时固定的状态。
然后,如图1所示,将从固定装置主体30的前面突出的紧固件40的腿部60的前端部与安装面板20的各通孔21对齐并插入通孔21内。
若插入腿部60,则如图1所示,其卡定部61被通孔21的内周面按压,在引入并通过通孔21之后,在安装面板20的背面侧复原。
此时,由于固定装置主体30的前面与紧固件40的卡定部61之间的相对间隔设定得比安装面板20的板厚大,因此物品固定装置10相对于安装面板20成为暂时固定状态。
之后,在对物品固定装置10进行正式固定的情况下,如图5和图6所示,将杆70朝向物品固定装置10的底部放倒即可。
如果放倒杆70,则通过第二凸轮面73与物品固定装置10的底部接触,紧固件40的腿部60向从通孔21及连通孔31拔出的方向后退。
由此,固定装置主体30的前面和紧固件40的卡定部61之间的相对间隔变窄,安装面板20通过里面和外面被夹持,由此如图5和图6所示,物品固定装置10相对于安装面板20被固定。
此外,在紧固件40的腿部60后退时,如图5所示,上下弹性爪32从上下阶梯部52脱离,搁置在腿部60的外面。
另外,在要解除物品固定装置10的固定状态时,将杆70向离开物品固定装置10的底部方向抬起即可。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图8说明紧固件100的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通过使杆70(图中未示)旋转,能够使紧固件100的卡定部121与安装面板20的背面平行接触。
即,如图8所示,紧固件100具备头部110和腿部120,腿部120的卡定部121如图8所示具有下面各部分。
另外,卡定部121的各部分不限于下面的(1)~(3)。
(1)铰接部122
如图8所示,铰接部122连接在紧固件100上。
(2)斜面123
如图8所示,斜面123从铰接部122向插入方向的后方延伸,并向斜外方向倾斜。
(3)相对面124
如图8所示,相对面124从斜面123的顶点折回并斜向内倾斜,并在暂时固定机构、即由弹性爪32与阶梯部52产生的暂时固定状态下,位于从安装面板20的背面离开的位置,并且在旋转杆70使其后退的固定状态下,与安装面板20的背面平行接触。
另外,除了卡定部121外的紧固件100的结构、固定装置主体30和安装面板20的结构与之前使用图1~7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之前说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构成部分,使用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紧固件100的安装方法)
以下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紧固件100的安装方法。
首先,省略了对固定装置主体30的说明,在使紧固件100处于暂时固定状态之后,如图8所示,将从固定装置主体30(图中未示)前面突出的紧固件100的腿部120的前端部与安装面板20的各通孔21对齐并插入通孔21内。
若插入腿部60,则其卡定部121被通孔21的内表面按压,暂且引入并通过通孔21后,在安装面板20的背面侧复原。
此时,将固定装置主体30(图中未示出)的前面与紧固件100的斜面123和相对面124间的顶点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大于等于安装面板20的板厚。优选与安装面板20的板厚一致,通过斜面123和相对面124间的顶点与安装面板20的背面弹性接触的方式,能够减少在暂时固定状态下物品固定装置10的安装松动。
之后,在对物品固定装置10进行正式固定的情况下,尽管图中未示出,将杆70向物品固定装置10的底部放倒即可。
若放倒杆70,则尽管图中未示出,但紧固件100的腿部120沿从通孔21和连通孔31中拔出的方向后退。
此时,尽管图中未示出,通过卡定部121以铰接部122为中心向外旋转且相对面124与安装面板20的背面平行接触,从而物品固定装置10相对于安装面板20被固定。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9及图10说明紧固件100的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特征为如图9所示,使卡定部221以键状、例如矩形向外突出,且比通孔230的内径更大。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特征为如图10所示,在通孔230上设置有卡定部221能够通过的键槽231。
另外,尽管设计了2个卡定部221,键槽231也设计了相同数量的2个,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计成3个以上。
另一方面,除了卡定部221之外的紧固件200的结构、固定装置主体30与安装面板20的结构与之前使用图1~7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此外,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对于与之前说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构成部分,使用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以下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紧固件200的安装方向。
首先,省略对固定装置主体30的说明,在使紧固件200处于暂时固定状态后,如图9所示,将从固定装置主体30(图中未示)的前面突出的紧固件200的腿部220的前端部与安装面板20的通孔230对齐并插入通孔230内。
此时,使紧固件200的卡定部221与通孔230的键槽231对齐并插入键槽231内,然后将紧固件200旋转规定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90度。
另外,紧固件200的旋转角度不限于90度。
此时,可以单独旋转紧固件200,或者也可以与固定装置主体30一体旋转。
若使紧固件200旋转一定角度,则如图9所示,紧固件200的卡定部221从安装面板20的背面离开并与其相对。
然后,尽管图中未示,在对物品固定装置10进行正式固定的情况下,将杆70朝物品固定装置10的底部放倒即可。
如果放倒杆70,则尽管图中未示,但紧固件200的腿部220沿从通孔21和连通孔230中拔出的方向后退。
此时,尽管图中未示出,但通过卡定部221与安装面板20的背面接触,物品固定装置10相对于安装面板20被固定。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1~16说明紧固件330的第四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特征为设置有用于阻止暂时固定机构的解除的解除阻止机构。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特征为设置有用于阻止杆350突然旋转的旋转限制机构。
(物品固定装置300)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物品固定装置300用于在车体面板等的安装面板310的通孔311内固定保险杠等部件(图中未示)。
另外,尽管例示了车体面板作为安装面板310,但不限于此。尽管例示了保险杠作为物品,但不限于此。
具体而言,如图11~16所示,物品固定装置300大致具备如下部件。另外,以下将描述下述的(1)~(2)。
(1)固定装置主体320(保险杠固定器)
(2)紧固件330
另外,物品固定装置300的部件不限于上述的(1)~(2)。
(固定装置主体320)(保险杠固定器)
固定装置主体320例如为保险杠固定器,如图11所示,具有与贯通安装面板310的表面和背面的连通孔311连通的连通孔321。
另外,尽管例示了保险杠固定器作为固定装置主体320,但不限于此。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固定装置主体320具备以下各部分。
另外,固定装置主体320的各部分不限于以下的(1)~(3)。
(1)连通孔321
如图11所示,连通孔321贯通安装面板310的表面和背面,并与安装面板310的通孔311连通。
(2)弹性爪322(暂时固定机构的一个例子)
弹性爪322为1个在连通孔321内从上方弹性突出并相对于紧固件330的插入方向向后延伸的部件。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将紧固件330插入到连通孔321时,弹性爪322弹性嵌入到在后述的紧固件330上所设置的阶梯部362内,作为暂时固定机构而发挥作用。
暂时固定机构如图11所示,在将紧固件330插入连通孔321后的状态下进行暂时固定,并且如图12所示,通过旋转后述的杆350而能够解除该暂时固定状态。
另外,尽管例示了固定装置主体320的弹性爪322和紧固件330(紧固件主体340)的阶梯部362作为暂时固定机构,但不限于此。
(3)被抵接部323(旋转限制机构的一个例子)
如图11所示,被抵接部323位于后述的杆350上设置的弹性抵接片353的旋转轨迹内,并与该弹性抵接片353抵接,作为旋转限制机构而发挥作用。
旋转限制机构设置在固定装置主体320与杆350之间,用于防止杆70突然旋转。
另外,尽管例示了固定装置主体320的被抵接部323和紧固件330(杆350)的弹性抵接片353作为旋转限制机构的例子,但不限于此。
(紧固件330)
如图11和12所示,紧固件330通过固定装置主体320的连通孔321并插入安装面板310的通孔311。
具体而言,紧固件330如图11和图12所示,大致具备如下各部分。另外,对以下的(1)~(2)将在后面描述。
(1)紧固件主体340
(2)杆350
另外,紧固件330的各部分不限于上述的(1)~(2)。
(紧固件主体340)
如图11和图12所示,紧固件主体340为夹子型,并通过固定装置主体320的连通孔321插入安装面板310的连通孔311内。
具体而言,紧固件主体340具备以下各部分。另外,对以下的(1)~(2)将在后面描述。
(1)头部360
(2)腿部370
另外,紧固件主体340的各部分不限于上述的(1)~(2)。
(杆350)
如图11~16所示,杆350以轴固定在紧固件330上,并通过旋转,使紧固件330沿从通孔311后退方向移动,用于使后述的卡定部371与安装面板310的背面接触。
如图11~16所示,杆350具备如下各部分。另外,杆350的各部分不限于下面的(1)~(3)。
(1)轴孔351
如图13~16所示,轴孔351用于可旋转地支撑后述的紧固件主体340的轴部361。
(2)肋352(解除阻止机构的一个例子)
如图11所示,肋352在紧固件主体340的暂时固定状态、即杆350的非旋转状态下,向弹性爪322延伸,并且其前端部与弹性爪322的上表面抵接,由此阻止弹性爪322向上方弯曲而从后述的阶梯部362脱出,作为解除阻止机构而发挥作用。
解除阻止机构用于防止由弹性爪322和阶梯部362构成的暂时固定机构的解除。
另外,尽管例示了肋352作为解除阻止机构的例子,但不限于此。
(3)弹性抵接片353(旋转限制机构的一个例子)
如图11~16所示,弹性抵接片353在紧固件330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侧的一端部成为铰接部,另一端部相对于插入方向向后延伸,且另一端部成为自由端。
具体而言,如图11和图15所示,弹性抵接片353在紧固件主体340的暂时固定状态、即杆350的非旋转状态下,通过与固定装置主体320的被抵接部323弹性抵接,从而作为前述旋转限制机构而发挥作用。
如图11~16所示,弹性抵接片353具备如下各部分。另外,弹性抵接片353的各部分不限于以下的(4)~(5)。
(4)卡合突起354
如图11和图15所示,卡合突起354从弹性抵接片353的上表面向固定装置主体320的被抵接部323呈大致梯形形状隆起。
具体而言,如图11及图15所示,大致梯形形状的卡合突起354的斜面在紧固件主体340的暂时固定状态、即杆350的非旋转状态下,与固定装置主体320的被抵接部323抵接,由此阻止杆70的旋转。
(5)操作突起355
如图13~16所示,操作突起355与卡合突起354横向并列,从弹性抵接片353的上面隆起成大致梯形形状。操作突起355从固定装置主体320的被抵接部323横向偏离的突出,并且比卡合突起354突出得比较大。
如果用手指按下操作突起355,则弹性抵接片353则以铰接部为中心向下方旋转,卡合突起354相对于固定装置主体320的被抵接部323下降。
在此状态下,如果进一步旋转弹性抵接片353,则如图12所示,卡合突起354通过固定装置主体320的被抵接部323的下方,弹性抵接片353的旋转成为可能。
此时,通过固定装置主体320的被抵接部323的下端部在卡合突起354的斜面滑动,并向下方推动卡合突起354,从而能够减轻操作突起355的操作力。
(头部360)
如图11所示,头部360具有比固定装置主体320的连通孔321的内部形状大一圈的外形形状。
如图11~16所示,头部360具有下面各部分。另外,头部360的各部分不限于下面的(1)~(2)。
(1)轴部361
如图13~16所示,轴部361为从头部360的左右两侧向外左右突出的一对。轴部361被插入到杆350的轴孔351内、用于相对于紧固件主体340可旋转地支撑杆350。
另外,尽管在头部360(紧固件主体340)上设置了轴部361,在杆350上设置了轴孔351,但是不限于此,反之也可以在头部360(紧固件主体340)上设置轴孔,在杆350上设置轴部。
(2)阶梯部362(暂时固定机构的一个例子)
阶梯部362如图11所示,用于在将后述的腿部370插入到固定装置主体320的连通孔321内的状态、即暂时固定状态下,固定装置主体320的弹性爪322弹性的嵌入,并与弹性爪322一起作为上述的暂时固定机构而发挥作用。
另外,尽管设计了一对阶梯部362和弹性爪322,但是也可以设计数对。此外,尽管在头部360(紧固件主体340)上设置了阶梯部362,在固定装置主体320上设置了弹性爪322,但不限于此,反之也可以在头部360(紧固件主体340)上设置弹性爪,在固定装置主体320上设置阶梯部。
(腿部370)
如图11~13所示,腿部370从头部360的背面延伸,并具有固定装置主体320的连通孔321的内部形状以下的外部形状。
如图11~13所示,腿部370具备如下各部分。另外,腿部370的各部分不限于下面的(1)。
(1)卡定部371
如图11~13所示,至少有一对卡定部371,在将腿部370(紧固件主体340)通过连通孔321并插入安装面板310的通孔311内的状态下,卡定部371从安装面板310的背面离开并相对,并且比通孔311的内径大、而且彼此反向地向外突出。
(解除阻止机构和旋转限制机构的关系)
如图11和图12所示,解除阻止机构(肋352)解除由旋转限制机构(被抵接部323、弹性抵接片353)所构成的旋转限制状态,并在旋转杆350时,能够解除暂时固定机构(弹性爪322、阶梯部362)的解除阻止状态。
即,如果一边按压杆350的操作突起355一边旋转杆350,则如图12所示,通过卡合突起354从固定装置主体320的被抵接部323的下方通过,旋转限制机构的旋转限制状态被解除。
同时,当旋转完杆350时,如图12所示,肋352上升,从弹性抵接片353脱离,解除阻止机构的解除阻止状态被解除。
(紧固件330的安装方法)
以下,对具备上述结构的紧固件330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在固定装置主体30上暂时固定紧固件330。
另外,尽管在固定装置主体320上暂时固定紧固件330之后再安装在安装面板310,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固定装置主体320的连通孔321与安装面板310的通孔311的对准状态下,再使紧固件330插入上述连通孔321和通孔311,然后将物品固定装置300相对于安装面板310暂时固定。
首先,将紧固件主体340的腿部370与固定装置主体320的连通孔321对齐并插入连通孔321。
若插入紧固件主体340,则其一对卡定部371被固定装置主体320的连通孔321的内周面按压,若暂且引入并进一步插入紧固件主体340,则如图11所示,在通过连通孔321后的位置处,卡定部371再次复原。
此外,如果插入紧固件主体340,则如图11所示,固定装置主体320的弹性爪322从上方嵌入到紧固件主体340的阶梯部362上,成为暂时固定状态。
此时,杆350位于非旋转状态,即位于与紧固件主体340呈直线位置。
在杆350的非旋转状态,卡合突起354通过与固定装置主体320的被抵接部323抵接,防止杆350的旋转。
此外,同时如图11所示,杆350的肋352通过与弹性爪322的上表面接触,阻止弹性爪322向上方弯曲而从阶梯部362脱出。
然后,如图11所示,将从固定装置主体320的前面突出的紧固件主体340的腿部370的前端部与安装面板310的通孔311对齐并插入通孔311。
若插入腿部370,则如图11所示,其卡定部371被通孔311的内周面按压,暂且引入并通过通孔311后,卡定部371在安装面板310的背面侧复原。
此时,由于固定装置主体320的前面与紧固件330的卡定部371间的相对间隔设置得比安装面板310的板厚大,因此物品固定装置300相对于安装面板310成为暂时固定状态。
然后,在对物品固定装置300进行正式固定的情况下,则如图12所示,将杆350向下方旋转即可。
当旋转时,一边按压杆350的操作突起355一边旋转。如果旋转杆350,则如图12所示,卡合突起354通过固定装置主体320的被抵接部323的下方,由此旋转限制机构的旋转限制状态被解除。
同时,如图12所示,旋转杆350后,肋352上升并从弹性抵接片353脱离,从而解除阻止机构的解除阻止状态得以解除。
如果旋转杆350,则紧固件330的腿部370沿从通孔311和连通孔321拔出方向后退。
由此,固定装置主体320的前面和紧固件330的卡定部371之间的相对间隔变窄,通过安装面板310从表面和里面被夹持,从而如图12所示,物品固定装置300相对于安装面板310被固定。
此外,当紧固件330的腿部370后退时,如图12所示,弹性爪322从阶梯部362脱离,搁置在腿部370的外面。
另外,通过再次向上方旋转杆350,就能够解除物品固定装置300的固定状态。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7~26说明紧固件430的第5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特征在于如图21和图26所示,能够使用紧固件430固定在板厚不同的安装面板410、411上。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特征为设置有在紧固件430的固定状态下,防止腿部442由于弯曲而产生松动或脱落的阻止机构,即设置有阻止部件460。
(物品固定装置400)
本实施方式的物品固定装置400用于将保险杠等部件(图中未示)固定在车体面板等的安装面板410、411的通孔中。
另外,尽管例示了车体面板作为安装面板410、411,但不限于此。虽然例示了保险杠作为部件,但不限于此。
另外,物品固定装置400除了汽车领域外,能够广泛的应用在下述领域。
·飞机内部装置领域中例如内部装置固定等
·住宅设备领域中例如内部装置固定(壁、浴缸)、大型建筑材料的暂时固定等
·服装领域中例如扣子等
·工厂领域中例如管道固定等
·铁路领域中例如内部装置固定等
·物流领域中例如输送箱的锁定等
·其他领域或用途等
具体而言,如图17~18所示,物品固定装置400大致具备如下各部分。另外,下面的(1)~(2)在后面描述。
(1)固定装置主体420(保险杠固定器)
(2)紧固件430
另外,物品固定装置400的部件不限于上述的(1)~(2)。
(安装面板410,411)
安装面板410、411如图21和图26所示,具有不同板厚的数块,例如2块。
2块安装面板410、411中、一方的第一安装面板410如图21所示,板厚较厚,设定为例如3.5mm。而另一方的第二安装面板411如图26所示,板厚较薄,设定为例如2.5mm。
尽管图中未示出,但第一、第二安装面板410、411分别形成有贯通表面和背面的方形通孔。
另外,通孔的形状不限于方形,还可以是圆形、长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
(固定装置主体420(保险杠固定器))
固定装置主体420例如为保险杠固定器,如图18所示,其具有与贯通第一、第二安装面板410、411的表面和背面的通孔连通的连通孔421。
另外,尽管例示了保险杠固定器作为固定装置主体420,但不限于此。
如图18所示,连通孔421贯通第一、第二安装面板410、411的表面和里面、与第一、第二安装面板410、411的通孔连通。
(紧固件430)
如图18、图21和图26所示,紧固件430通过固定装置主体420的连通孔421,并插入第一、第二安装面板410、411的通孔。
具体而言,如图17和图18所示,紧固件430大致具备如下部件。另外,下面的(1)~(3)在后面描述。
(1)紧固件主体440
(2)杆450
(3)阻止部件460(阻止机构)
另外,紧固件430的部件不限于上述的(1)~(3)。
(紧固件主体440)
如图18、图21和图26所示,紧固件主体440为夹子型,并通过固定装置主体420的连通孔421插入第一、第二安装面板410、411的通孔。
具体而言,紧固件主体440如图17~23所示,具备如下各部分。
另外,紧固件主体440的各部不限于上述的(1)~(3)。
(1)旋转轴441
如图19~22所示,旋转轴441为一对,在同图中位于上端部,彼此反向地突出。一对回转轴441能够分别插入到后述的杆450的轴孔451内。
(2)腿部442
尽管图中未示出,但腿部442从具有回转轴441的上端部分成两股,如图17、图18和图21~23所示,向下方一对突出。一对腿部443通过固定装置主体420的连通孔421向下突出。
(3)卡定部443
如图17、图18和图21~23所示,卡定部443从一对腿部442的外侧面彼此反向地向外呈截面锯齿状突出。一对卡定部443的最大外径设定得比通孔的内径大。
(杆450)
如图17及图18所示,杆450以轴固定在紧固件430上,并通过旋转使紧固件430从通孔向后退方向移动,由此使后述的卡定部443与第一、第二安装面板410、411的背面抵接。
具体而言,杆450形成为平面为等腰三角形,如图21及图26所示,相对于紧固件主体440的旋转轴441在左右方向能够旋转地以轴固定。
如图17及图18所示,杆450具有下面各部分。另外,杆450的各部分不限于下面的(1)~(4)。
(1)轴孔451
如图13~16所示,轴孔451用于可旋转的支撑后述的紧固件主体440的轴部361。
(2)第一凸轮面452
第一凸轮面452在使紧固件主体440的旋转轴441插入轴孔451的状态下,与紧固件主体440的底壁的上表面抵接。如图22所示,第一凸轮面452位于等腰三角形的杆450的底边,位于距插在轴孔451内的紧固件主体440的旋转轴441的距离为X的位置处。
第一凸轮面452在与紧固件主体440的底壁的上表面抵接的位置处,如图17及图18所示,一对腿部442从固定装置主体420的连通孔421突出最长。
(3)第二凸轮面453
如图22所示,第二凸轮面453在使杆450倒向左侧的状态下,与紧固件主体440的底壁的上表面抵接。第二凸轮面453位于等腰三角形的杆450的相等的2条边中的一方,位于距插在轴孔451内的紧固件主体440的旋转轴441的距离为Y的位置处。距离Y设定为比距离X长(Y>X)。
在第二凸轮面453与紧固件主体440的底壁的上表面抵接的位置,如图21所示,一对腿部422通过紧固件主体420的连通孔421后退,也就是上升。
如果一对腿部422上升,则截面呈锯齿状突出的卡定部443与板厚比较厚的第一安装面板410的背面(下表面)抵接。
(4)第三凸轮面454
如图24所示,第三凸轮面454在杆450倒向右侧的状态下,与紧固件主体440的底壁的上表面抵接。如图22所示,第三凸轮面454位于等腰三角形的杆450的相等的两条边中的另一方,位于距插在轴孔451内的紧固件主体440的旋转轴441的距离为Z的位置处。距离Z设定为比距离X及距离Y长(Z>Y>X)。
在第三凸轮面454与安装装置主体440的底壁的上表面抵接的位置,如图26所示,一对腿部442通过紧固件主体420的连通孔421后退,即上升。若一对腿部442上升,则呈截面锯齿状突出的卡定部433与板厚比较薄的第二安装面板411的背面(下表面)抵接。
(阻止部件460(阻止机构))
如图21及图26所示,阻止部件460用于在该紧固件430沿从通孔后退方向移动之后,阻止卡定部443弹性地缩小直径,构成阻止机构。
具体而言,如图17、图18、图21及图26所示,阻止部件460形成为板状,位于一对腿部442的间隔内。阻止部件460的高度设定为大约为腿部442高度的1/2的程度,并设置为距紧固件主体440的底壁的下表面具有一定突出量。
与此相对,腿部422通过旋转杆450进行升降。如图21和图26所示,在使杆450旋转而使腿部422上升时,阻止部件460通过位于卡定部443的背面侧,尽量使一对腿部422在互相接近的方向上不弯曲。
另外,尽管例示了阻止部件460作为阻止机构,但不限于此。
(紧固件430的安装方法)
以下说明具备上述构成的紧固件400的安装方法。
首先,将紧固件主体440的腿部442的前端部与第一、第二安装面板410、411的通孔对齐并插入上述通孔内。
例如,如图21所示,若将腿部422插入板厚比较厚的第一安装面板410的通孔,则其卡定部433被通孔的内表面按压,暂且引入并通过通孔后,卡定部433在第一安装面板410的背面侧复原。
此时,由于将固定装置主体420的底壁的下表面和紧固件430的卡定部443的相对间隔设定得比第一、第二安装面板410、411的板厚大,因此物品固定装置400相对于第一安装面板410成为暂时固定状态。
之后,在对物品固定装置400进行正式固定的情况下,如图21所示只要将杆450向左侧旋转即可。
如果将杆450向左侧旋转,则如图21所示,紧固件430的腿部442沿从通孔及连通孔421拔出方向后退,即上升。
由此,紧固件主体420的底壁的下表面和腿部422的卡定部443的相对间隔变窄,并且第一安装面板410从表面和里面被夹持,由此如图21所示,物品固定装置400相对于第一安装面板410被固定。
而此时,如图21所示,阻止部件460位于腿部442的卡定部443的背面侧。由此,一对腿部442通过与阻止部件460抵接,不会在互相靠近的方向上弯曲,即通过所谓的坚固化,腿部422不会从第一安装面板410的通孔拔出。
即,由于第一安装面板410被坚固化,因此只要卡定部443不剪切,就不用担心由卡定部443产生的保持力低下。
另外,如果再次向上方旋转杆450,则腿部422上升,阻止部件460不再位于腿部422的卡定部443的背面侧,因此一对腿部442在互相接近的方向上弯曲,利用该弯曲,能够使腿部442从第一安装面板410的通孔向上方抽出。
另一方面,如图26所示,若将腿部442插入板厚比较薄的第二安装面板411的通孔,并向右侧旋转杆450,则紧固件430的腿部442从通孔和连通孔421向拔出方向后退,也就是上升。
由此,紧固件主体420的底部的下表面和腿部422的卡定部443的相对间隔变窄,通过第二安装面板411从表面和背面被夹持,如图26所示,物品固定装置400相对于第二安装面板411被固定。
而此时,如图26所示,阻止部件460位于腿部422的卡定部443的背面侧。由此,一对腿部442通过与阻止部件460抵接,在互相靠近的方向上不会弯曲,即通过所谓的坚固化,腿部422不会从第二安装面板411的通孔拔出。
(第六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27及图28对紧固件520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7及图2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为使用多个、例如2个杆540、541。
即,本实施方式的物品固定装置500如图27及图28所示,大致包括固定装置主体510和紧固件520。
紧固件520具备紧固件主体530、杆540、541、阻止部件550(阻止机构)。
紧固件主体530具有一对腿部531、各腿部531的卡定部532。
杆540、541具有多个,例如2个,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紧固件主体530上的第一杆540、和位于第一杆540的内侧并与第一杆540独立且并可旋转支撑的第二杆541。
如果旋转外侧的第一杆540,则腿部531上升,尽管图中未示出,但其与具有规定板厚的第一安装面板相适。另外,如果旋转内侧的第二杆541,则腿部531上升,尽管图中未示出,但其与具有不同于第一安装面板板厚的第二安装面板相适。
阻止部件550(阻止机构)位于一对腿部531的间隔内。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与前面结合图17~26说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使用1个杆450的情况相同,应用在不同板厚的安装面板上。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2个杆540、541的各自的旋转方向,使腿部531的上升量不同,从而能够与不同板厚的4种安装面板相适。即,能够构成为在向左旋转外侧的第一杆540时,与第一板厚相适,反之向右旋转时,与不同于第一板厚的第二板厚相适。同样,也可以构成为向左旋转内侧的第二杆541时,与不同于第1、第二板厚的第3板厚相适,反之向右旋转时,与不同于第1~3板厚的第4板厚相适。
(第七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29说明紧固件主体600的第七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如图29所示,在紧固件主体600上使用软质树脂。
即,如图29所示,紧固件主体600形成为向下开口的大致U字形,具有轴孔601、腿部602,并利用软质树脂成形。
插入至紧固件主体600的轴孔601的销610由硬质树脂形成。使用硬质树脂制作销610是因为在销610上施加有应力。销610插入紧固件主体600的轴孔601。
另外,尽管用硬质树脂形成销610,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用金属制成。
本实施方式的紧固件主体600安装在前面使用图17~26说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紧固件430上使用。
通过在紧固件主体600上使用软质树脂,尽管图中未示出,但在安装面板的板厚偏差大的场合下也能够安装。另外,通过在紧固件主体600上使用软质树脂,能够减少向安装面板进行安装时或安装后由于松动产生的噪音。
另外,安装后,使利用图17~26说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阻止部件460位于腿部602的间隔内,从而能够实现腿部602所谓的坚固化。
另外,在此引用了2008年4月1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8-102927号及2009年2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9-046830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及摘要的全部内容,并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被引入。

Claims (15)

1.一种物品固定装置,用于将物品固定在安装面板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品固定装置具备:
固定装置主体,其具有与贯通所述安装面板的表面和背面的通孔连通的连通孔,以及
紧固件,其通过所述固定装置主体的所述连通孔并插入到所述安装面板的所述通孔,
在所述固定装置主体上具有比所述通孔的内径更大地突出并与所述安装面板的表面抵接的抵接面,
在所述紧固件上具备:
至少一对卡定部,其在该紧固件通过所述连通孔并插入到所述通孔后的状态下,从所述安装面板的背面离开而相对,并且比所述通孔的内径大,而且彼此反向地向外突出;
杆,其以轴固定在所述紧固件上,并通过旋转使所述紧固件沿从所述通孔后退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卡定部与所述安装面板的所述背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部从所述安装面板的表面侧朝背面侧与所述通孔对齐并插入该通孔,在通过该通孔时,弹性地缩小直径,在通过之后利用弹性复原力复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定部上具有:
与所述紧固件连接的铰接部;
从所述铰接部向插入方向的后方延伸并向斜外方向倾斜的斜面;以及
相对面,其从所述斜面的顶点折回并向斜内方向倾斜、位于离开所述安装面板的背面的位置,并且在使所述杆旋转而后退的固定状态下,与所述安装面板的背面平行地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部比所述通孔的内径更大地向外突出成键状,
在所述通孔上设有所述卡定部能够通过的键槽。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物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装置主体和所述紧固件之间具备暂时固定机构,该暂时固定机构将所述紧固件暂时固定为插入至所述连通孔的状态,并且通过使所述杆旋转能够解除该暂时固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暂时固定机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固定装置主体上且在所述连通孔周围相对向地竖立设置的至少一对弹性爪;以及
设置在所述紧固件上且所述各弹性爪分别弹性地嵌入的阶梯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杆上设有用于阻止所述暂时固定机构的解除的解除阻止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物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装置主体上设有变形防止部,该变形防止部用于在所述杆旋转时、当该杆向外变形时通过抵接来防止该杆的变形。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物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装置主体为用于将作为所述物品的汽车用保险杠固定在作为所述安装面板的车体面板上的保险杠固定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装置主体和所述杆之间具备用于防止所述杆突然旋转的旋转限制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限制机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杆上的弹性抵接片;以及
被抵接部,其设置在所述固定装置主体上,位于所述弹性抵接片的旋转轨迹内并与该弹性抵接片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除阻止机构解除由所述旋转限制机构产生的旋转限制状态,在旋转所述杆时,能够解除所述暂时固定机构的解除阻止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物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杆设置成至少在两个方向上能够旋转,
通过该杆的旋转方向的不同,使得从所述通孔后退的所述紧固件的移动距离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紧固件上设置有阻止机构,该阻止机构用于在使该紧固件沿从所述通孔后退的方向移动之后,阻止所述卡定部弹性地缩小直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物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装置主体和所述杆之间具备用于防止所述杆突然旋转的旋转限制机构。
CN200980112673.3A 2008-04-10 2009-04-09 物品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06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02927 2008-04-10
JP2008-102927 2008-04-10
JP2009-046830 2009-02-27
JP2009046830A JP5243304B2 (ja) 2008-04-10 2009-02-27 物品固定具
PCT/JP2009/057285 WO2009125818A1 (ja) 2008-04-10 2009-04-09 物品固定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0606A CN101990606A (zh) 2011-03-23
CN101990606B true CN101990606B (zh) 2012-09-26

Family

ID=41161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267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0606B (zh) 2008-04-10 2009-04-09 物品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03884A1 (zh)
EP (1) EP2267318B1 (zh)
JP (1) JP5243304B2 (zh)
KR (1) KR101297462B1 (zh)
CN (1) CN101990606B (zh)
WO (1) WO20091258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12684B2 (en) 2010-11-09 2017-11-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Using elastic averaging for alignment of battery stack, fuel cell stack, or other vehicle assembly
CN102254743B (zh) * 2011-07-05 2013-07-17 曼瑞德自控系统(乐清)有限公司 一种温控器安装结构
CN102619820B (zh) * 2012-04-06 2013-12-04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装置和具有其的工程机械
US9618026B2 (en) 2012-08-06 2017-04-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mi-circular alignment features of an elastic averaging alignment system
US9463538B2 (en) 2012-08-13 2016-10-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lignment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9556890B2 (en) 2013-01-31 2017-01-3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 alignment assembly for aligning mated components and method of reducing positional variation
US9388838B2 (en) 2013-04-04 2016-07-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 retaining assembly for matable component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US9447840B2 (en) 2013-06-11 2016-09-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ally deformable energy managemen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aging energy absorption
US9488205B2 (en) 2013-07-12 2016-11-0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lignment arrangement for mated components and method
US9303667B2 (en) 2013-07-18 2016-04-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Lobular elastic tube alignment system for providing precise four-way alignment of components
US9863454B2 (en) 2013-08-07 2018-01-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lignment system for providing precise alignment and retention of components of a sealable compartment
US9458876B2 (en) 2013-08-28 2016-10-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ally deformable alignment fastener and system
US9463831B2 (en) 2013-09-09 2016-10-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 tube alignment and fastening system for providing precise alignment and fastening of components
US9457845B2 (en) 2013-10-02 2016-10-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Lobular elastic tube alignment and retention system for providing precise alignment of components
US9511802B2 (en) 2013-10-03 2016-12-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ally averaged align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9669774B2 (en) 2013-10-11 2017-06-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Reconfigurable vehicle interior assembly
US9481317B2 (en) 2013-11-15 2016-11-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ally deformable clip and method
US9447806B2 (en) 2013-12-12 2016-09-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lf-retaining alignment system for providing precise alignment and retention of components
US9428123B2 (en) 2013-12-12 2016-08-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lignment and retention system for a flexible assembly
US9599279B2 (en) 2013-12-19 2017-03-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ally deformable module installation assembly
US9446722B2 (en) 2013-12-19 2016-09-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 averaging alignment member
US9541113B2 (en) 2014-01-09 2017-01-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ally averaged align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9428046B2 (en) 2014-04-02 2016-08-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lignment and retention system for laterally slideably engageable mating components
US9657807B2 (en) 2014-04-23 2017-05-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 for elastically averaging assembly of components
US9429176B2 (en) 2014-06-30 2016-08-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ally averaged align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JP6300689B2 (ja) * 2014-09-25 2018-03-28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ノブの取付構造
US9758110B2 (en) 2015-01-12 2017-09-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oupling system
US10107319B2 (en) 2015-03-02 2018-10-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astically averaged align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6338138B (zh) * 2016-10-20 2022-07-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安装结构、空调器以及用于该空调器的安装方法
DE102017010602A1 (de) * 2017-11-16 2019-05-16 A. Raymond Et Cie Befestiger
KR102101089B1 (ko) * 2018-09-06 2020-04-14 권정수 홀스터
JP7332511B2 (ja) * 2020-03-24 2023-08-23 フタバ産業株式会社 固定部材及び連結部品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1123A (zh) * 2003-09-25 2005-03-30 株式会社利富高 部件安装用夹箍
CN1966309A (zh) * 2005-11-04 2007-05-23 株式会社青山制作所 挂钩附接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34650A (en) * 1968-12-12 1970-10-20 Nasa Fastener apparatus
FR2199363A5 (zh) * 1972-09-13 1974-04-05 Technal International Sa
JPS52162020U (zh) * 1976-06-03 1977-12-08
JPS566906A (en) 1979-06-26 1981-01-24 Nissan Motor Fitting device for parts
JPS5939086Y2 (ja) * 1979-07-05 1984-10-31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ラジエ−タグリル取付構造
JPS595631Y2 (ja) * 1979-09-06 1984-02-20 株式会社 ニフコ ラジエ−タ・グリル取付構造
JPS595632Y2 (ja) * 1979-09-11 1984-02-20 株式会社 ニフコ ラジエ−タ・グリル取付構造
JPS5934732Y2 (ja) * 1980-11-05 1984-09-26 株式会社ニフコ 部品取付構造
US4367569A (en) * 1981-07-13 1983-01-11 Bee Line Company Cam locking pin
US4457653A (en) * 1982-05-28 1984-07-03 Leib David S Retrievable toggle assembly
JPS5929409U (ja) * 1982-08-20 1984-02-23 株式会社ニフコ 部品取付け用クリツプ
JPH0315847Y2 (zh) * 1986-03-31 1991-04-05
DE3611714A1 (de) * 1986-04-08 1987-10-15 Daimler Benz Ag Schnellspannverschluss zur befestigung von ersatzraedern in einem kraftfahrzeug
JP2678488B2 (ja) 1988-12-05 1997-11-17 株式会社ニフコ 蓋体の取付構造
JPH0397989U (zh) * 1990-01-29 1991-10-09
FR2742193B1 (fr) * 1995-12-08 1998-02-27 Mavic Sa Axe de blocage rapide destine a etre utilise sur un cycle
JP2958276B2 (ja) * 1996-08-14 1999-10-0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ンパ
US6004064A (en) * 1998-06-06 1999-12-21 Franz; Patrick J. Retrofittable quick release mechanism
FR2791214B1 (fr) * 1999-03-17 2001-06-01 Mitsubishi Electric France Accouplement liberable d'un teton de suspension sur une paroi d'un telephone mobile
DE19951472A1 (de) * 1999-10-26 2003-02-27 Best Volker Schnellspanndübel für Einklinkteile
JP3850622B2 (ja) * 2000-03-24 2006-11-29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車装部材の固定構造
TW498871U (en) * 2001-03-19 2002-08-11 Melton Internat L L C Urging device for front tube of skating scooter
JP3613196B2 (ja) * 2001-04-16 2005-01-26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フェンダーライナー取付構造
US6422643B1 (en) * 2001-12-12 2002-07-23 Guardian Industries Corp. System for attaching front grill or other trim component to vehicle
EP1440866B1 (en) * 2003-01-21 2006-04-05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Mount frame for an electric motor-driven wheeled vehicle
JP4383205B2 (ja) * 2004-02-26 2009-12-16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ユニバーサルジョイント構成体、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JP2005351462A (ja) * 2004-06-14 2005-12-22 Nifco Inc クリップ
JP4446837B2 (ja) * 2004-08-26 2010-04-07 ポップリベット・ファスナー株式会社 連結装置
JP4357394B2 (ja) * 2004-09-24 2009-11-04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パネル穴への取り付け体、および、クランプ具
JP2006292090A (ja) * 2005-04-12 2006-10-26 Daiwa Kasei Ind Co Ltd 緩衝体の取付け構造
JP4681429B2 (ja) * 2005-11-17 2011-05-11 勇一 木下 プランジャ型固定装置
JP5009538B2 (ja) * 2006-02-02 2012-08-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7568873B1 (en) * 2006-04-03 2009-08-04 Rambo Ross W Wrenchless nut device
US7673160B2 (en) 2006-10-19 2010-03-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power management for computer processor systems
US7489511B2 (en) * 2006-12-28 2009-02-10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Heat sink clip
JP5191813B2 (ja) * 2007-07-26 2013-05-08 株式会社ニフコ 固定具、被固定部材の固定構造、被固定部材の固定方法及び固定具の固定解除方法
JP2009046830A (ja) 2007-08-15 2009-03-05 Asahi Glass Co Ltd 耐力床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1123A (zh) * 2003-09-25 2005-03-30 株式会社利富高 部件安装用夹箍
CN1966309A (zh) * 2005-11-04 2007-05-23 株式会社青山制作所 挂钩附接单元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308150A 2002.10.23
JP特开2004-137858A 2004.05.13
JP特开平10-59097A 1998.03.0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0606A (zh) 2011-03-23
US20110103884A1 (en) 2011-05-05
EP2267318A4 (en) 2013-01-02
JP2009270710A (ja) 2009-11-19
EP2267318B1 (en) 2015-09-09
KR20100109573A (ko) 2010-10-08
KR101297462B1 (ko) 2013-08-16
JP5243304B2 (ja) 2013-07-24
WO2009125818A1 (ja) 2009-10-15
EP2267318A1 (en) 201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0606B (zh) 物品固定装置
CN203727204U (zh)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CN104136277A (zh) 拴系夹和包括其的装饰件联接装置
WO2005102810A1 (en) A railway vehicle and a clamping arrangement for the fixation of a towing arrangement in such vehicles
CN103180168A (zh) 纵向导轨导引装置
EP3880919B1 (en) Roadway barrier apparatus
CN102713073A (zh) 用于交通面的分隔元件
CN101331331A (zh) 片状螺帽
EP2328797B1 (de) Finne
DE112010005328T5 (de) Fahrzeugrahmenelement
CN101304913B (zh) 车顶端缘结构
CN101870246A (zh) 安装工具
CN107310481B (zh) 一种汽车侧踏板固定结构
CN115717476A (zh) 一种剪力墙钢模板组件及其施工方式
CN202180856U (zh) 一种配备侧气帘车型的a柱加强板总成
CN211312970U (zh) 一种室内移动式隔断墙板的连接结构
KR101545966B1 (ko) 산악철도차량용 연결기
US11608095B2 (en) Knuckle pin
CN201304252Y (zh) 具有防撞功能的玩具车
CN201961184U (zh)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系统
CN1284691C (zh) 用于车顶置物箱的固定装置
CN201003685Y (zh) 一种三卡锁
CN201439778U (zh) 连接卡扣
DE602004002221T2 (de) Längsverriegelungsmechanismus für Einsatzelemente auf dem Karosserieblech eines Straßenfahrzeugs
CN204660071U (zh) 一种绞车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