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8990A -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8990A
CN101958990A CN2010101358951A CN201010135895A CN101958990A CN 101958990 A CN101958990 A CN 101958990A CN 2010101358951 A CN2010101358951 A CN 2010101358951A CN 201010135895 A CN201010135895 A CN 201010135895A CN 101958990 A CN101958990 A CN 101958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mage
read
supporting member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58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8990B (zh
Inventor
高桥薰
嶋田博则
青木实
斋藤正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656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102386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668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6824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681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1005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681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9347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1174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608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58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89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8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89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4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 H04N1/028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in combination with at least one reflector which is in fixed relation 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4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 H04N1/0285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in combination with a light guide, e.g. optical fibre, glass pl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4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 H04N1/0286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using an array of light sourc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arrays, e.g. an LED ba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2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 H04N2201/02452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elements within a scanning head
    • H04N2201/02454Element mounted or supported
    • H04N2201/0246Mirror, reflecting element or beam spl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2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 H04N2201/02452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elements within a scanning head
    • H04N2201/02454Element mounted or supported
    • H04N2201/02462Illumin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2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 H04N2201/02452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elements within a scanning head
    • H04N2201/02479Mounting or supporting means
    • H04N2201/02483Housing or part of the housing, e.g. bottom pl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2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 H04N2201/02452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elements within a scanning head
    • H04N2201/02479Mounting or supporting means
    • H04N2201/02485Dedicated element, e.g. bracket or ar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2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 H04N2201/02491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the effects of vib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Light Sources And Details Of Projection-Prin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壳体、发光部、基板、支撑构件和导光件。所述发光部包括布置成一行的多个点光源。所述发光部安装至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支撑构件安装至所述壳体并在所述发光部的位置投影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的投影部分支撑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导光件与所述发光部相邻地安装至所述壳体,并将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引导至被读取面。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2005-252646中描述的图像读取装置设有安装至基板的LED以及引导从LED发射的光的导光件。具体地说,这样构造,即从LED(点光源)发射的光从导光件的入射面引入导光件中,在导光件内反射并被引导至导光件的出射面。
图像读取装置通过从LED发射的光提高原稿面处短轴方向(慢扫描方向)上的光强,所述光在大致全内反射条件下在导光件中反射,并被引导至导光件的出射面。而且,优化导光件的入射面的形状,使得通过控制光线在长轴方向(快扫描方向)上的角度而获得其中照明光以均匀强度照射到原稿表面上的导光件形状。此外,在导光件的出射侧的相反侧设置反射部,以提高图像读取目标区域上的光照效率。
在图像读取装置中,为了确保读取精度,必需抑制向图像上照射光的光源的位置波动和光强波动。然而,当在基板的一个面上成行布置多个光源(例如LED等)时,若基板由于光源产生的热而变形,则光源的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光源强度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发光部和导光件均可独立更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可在固定发光部的支撑构件安装至壳体或从壳体拆卸该支撑构件时避免发光部与其它部件接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散去由光源产生的热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防止在安装或拆卸导光件时导光件进入布置有多个光源的光源布置区。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壳体;发光部,该发光部包括布置成一行的多个点光源;基板,所述发光部安装至该基板的第一表面;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安装至所述壳体,并在所述发光部的位置投影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的投影部分支撑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以及导光件,该导光件与所述发光部相邻地安装至所述壳体,并将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引导至被读取面。
根据该方面,与支撑构件不支撑投影部的情况相比,由光源产生的热可容易地耗散,所述投影部为光源的位置在基板的第二表面处投影所在的位置。
在以上方面中,所述支撑构件可由金属制成,并在三个以上部位固定至所述基板。
根据该构造,即使由于光源产生的热而向基板施加变形力时也可抑制基板变形。
在以上方面中,所述支撑构件可被构造成,在将该支撑构件安装至所述壳体或从所述壳体拆卸该支撑构件时,安装和拆卸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导光件的布置方向不同。
根据该构造,所述发光部和导光件均可从不同的相应方向更换。
在以上方面中,所述导光件可被构造成在将该导光件安装至所述壳体或从所述壳体拆卸该导光件时,安装和拆卸运动方向与布置所述发光部所沿的方向不同。
根据该构造,所述发光部和导光件均可从不同的相应方向固定。
在以上方面中,所述壳体可设有止动部,所述止动部可与设置于所述导光件的台阶部接触。
根据该构造,与壳体未设置与导光件的台阶部抵接的止动部的情况相比,在安装或拆卸导光件时,可更容易地阻止导光件进入设置多个光源的光源布置区。
在以上方面中,所述导光件可沿着所述发光部中的所述点光源的行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台阶部可设置在所述导光件的长度方向两端。
根据该构造,与台阶部不设置在导光件的两端的情况相比,在安装或拆卸导光件时,更能确保阻止导光件进入设置多个光源的光源布置区。
在以上方面中,所述支撑构件可由板构件形成,并可包括从该板构件伸出且沿该板构件延伸的爪;并且所述爪可被构造成,在将所述支撑构件安装至所述壳体或从所述壳体拆卸该支撑构件时,所述爪阻止所述支撑构件沿板构件厚度方向的运动。
根据该构造,与支撑构件不包括爪的情况相比,可抑制发光部在作为支撑构件的板构件的厚度方向上与其它部件接触。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对被读取面上的图像进行读取的读取单元;以及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基于由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
根据该方面,与支撑构件不支撑投影部的情况相比,由光源产生的热可容易地耗散,所述投影部为光源的位置在基板的第二表面处投影所在的位置。
在以上方面中,可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止动部,并且所述止动部可与设置于所述导光件的台阶部接触。
根据该构造,与壳体未设置与导光件的台阶部抵接的止动部的情况相比,在安装或拆卸导光件时,可更容易地阻止导光件进入设置多个光源的光源布置区。
在以上方面中,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所述支撑构件可由板构件形成,并可包括从该板构件伸出并沿该板构件延伸的爪;并且所述爪可被构造成,在将所述支撑构件安装至所述壳体或从所述壳体拆卸该支撑构件时,所述爪阻止所述支撑构件沿板构件厚度方向的运动。
根据该构造,与支撑构件不包括爪的情况相比,可抑制发光部在作为支撑构件的板构件的厚度方向上与其它部件接触。
附图说明
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照单元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照单元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照单元的各种部件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架及光照部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照部相对于支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从第一托架移除支架的移除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从第一托架移除支架的移除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安装至第一托架途中支架的侧视图;
图1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支架安装至第一托架的安装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托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导光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将导光构件安装至其中一个侧板的构造的放大立体图;
图16是其中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导光构件处于位于其中一个侧板的安装部上的安装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17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处于安装至其中一个侧板的安装部上的固定状态的导光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将导光构件安装至其它侧板的构造的放大立体图;
图19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处于位于其它侧板的安装部上的安装状态的导光构件的放大立体图;以及
图20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处于安装在其它侧板的安装部上的固定状态的导光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
首先,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如图1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配备有读取原稿G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11以及在记录介质(片材)P(例如纸)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装置21。图像读取装置11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上部,图像记录装置21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下部。注意,在图1中,箭头UP表示竖直向上方向。
图像读取装置11被构造成读取原稿G的图像并将读取到的图像转化成图像信号。图像记录装置21基于图像读取装置11转化的图像信号在记录介质P上记录图像。
图像记录装置的构造
如图1中所示,图像记录装置21配备有:储存记录介质P(例如纸等)的多个记录介质储存部80;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27;输送部29,该输送部29将记录介质P从多个记录介质储存部80输送向图像形成部27;第一排出部69、第二排出部72和第三排出部76,通过图像形成部27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被排出到这些排出部中;以及控制部71,该控制部71控制图像记录装置21的各部分的操作。
图像形成部27配备有: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各颜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中间转印带32,该中间转印带32作为中间转印构件的实施例,在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中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32上;一次转印辊46,该一次转印辊46作为一次转印构件的实施例,用于将通过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二次转印辊60,该二次转印辊60作为二次转印构件的实施例,用于将通过一次转印辊46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的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32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以及定影装置64,该定影装置64将通过二次转印辊60从中间转印带32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成行布置在图像记录装置21的竖直方向上的中央部,该行相对于水平方向成倾斜状态。如图2中所示,各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均具有沿一个方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相应感光鼓34,感光鼓34作为保持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保持构件。
绕各感光鼓34的外周,从感光鼓34的旋转方向上游侧依次设置:对感光鼓34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36;曝光装置40,曝光装置40对通过充电装置36而带电的感光鼓34进行曝光从而在感光鼓34上形成潜像;显影装置42,显影装置42使通过曝光装置40而形成在感光鼓34上的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清洁装置44,清洁装置44在感光鼓34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已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之后移除感光鼓34上残留的任何调色剂。
曝光装置40基于从控制部71(参见图1)传送的图像信号形成静电潜像。从控制部71传送的图像信号可以是在图像读取装置11中产生的图像信号,或者是控制部71从外部设备获取的图像信号。
如图1中所示,中间转印带32布置在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上方,并以预定张力挂在向中间转印带32施加驱动力的驱动辊48、面向二次转印辊60的对向辊50、向中间转印带32施加张力的张紧辊54、第一从动辊56以及第二从动辊58周围。
通过驱动辊48向中间转印带32施加旋转力,使中间转印带32沿一个方向(图1中的箭头A的方向)环行,同时与感光鼓34保持接触。
在面向驱动辊48的对向位置设置清洁装置52,其中中间转印带32位于在该驱动辊48与清洁装置52之间,清洁装置52用于移除中间转移带32上残留的任何调色剂。
调色剂盒38Y、38M、38C和38K设置在中间转印带32上方,用于储存各颜色的调色剂以供给至黄色(Y)、品红(M)、青色(C)和黑色(K)中的各颜色的显影装置42。
一次转印辊46面向相应的感光鼓34,其中中间转印带32位于一次转印辊46与相应的感光鼓34之间。在一次转印辊46与感光鼓34之间存在一次转印位置,形成在感光鼓34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这些位置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2。
二次转印辊60面向对向辊50,其中中间转印带32位于二次转印辊60与对向辊50之间。在二次转印辊60与对向辊50之间存在二次转印位置,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该位置转印至记录介质P。
输送部29设有:馈送辊88,该馈送辊88馈送出被储存在各记录介质储存部80中的记录介质P;输送路径62,该输送路径62输送从馈送辊88馈送出的记录介质P;以及输送辊90、92、94,这些输送辊沿输送路径62布置并将馈送辊88馈送出的记录介质P输送至二次转印位置。
定影装置64与二次转印位置相比布置在输送方向的更下游,并将在二次转印位置转印至记录介质P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输送被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辊66设置在定影装置64的输送方向的更下游侧。切换构件68设置在输送辊66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用于切换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第一排出辊70设置在切换构件68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以输送通过切换构件68切换至输送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图1中的向右方向)的记录介质P,并将记录介质P排出至第一排出部69。
在切换构件68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设置:输送辊73,所述输送辊73输送通过切换构件68切换至输送方向中的另一方向(图1中的向上方向)的记录介质P;第二排出辊74,所述第二排出辊74将通过输送辊73输送的记录介质P排出至第二排出部72;以及第三排出辊78,所述第三排出辊78将输送辊73输送的记录介质P排出至第三排出部76。
在定影装置64侧形成翻转输送路径100,该翻转输送路径100输送通过输送辊73翻转的记录介质P。沿着翻转输送路径100设置多个输送辊102。通过输送辊102输送的记录介质P通过输送辊94二次馈送至二次转印位置。
以下对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记录装置21中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操作进行说明。
在图像记录装置21中,从多个记录介质储存部80中的一个馈送出的记录介质P由输送辊90、92、94馈送至二次转印位置。
在各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中,曝光装置40基于从图像读取装置11或外部设备获取的图像信号在感光鼓34上形成静电潜像,并基于该静电潜像形成调色剂图像。在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上形成的各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位置叠置在中间转印带32上,从而形成彩色图像。然后,中间转印带32上形成的彩色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转印至记录介质P。
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被输送至定影装置64,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由定影装置64定影。在调色剂图像被定影之后,当仅在记录介质P的单面上形成图像时,记录介质P被排出至第一排出部69、第二排出部72和输送辊73其中之一。
然而,当在记录介质P的两面上形成图像时,记录介质P在一面形成图像之后通过输送辊73翻转,并被向翻转输送路径100馈送。于是,记录介质P通过输送辊94从翻转输送路径100二次馈送至二次转印位置,并以与上述类似的方式在记录介质P的反面上形成图像,从而在记录介质P的两面上形成图像。如以上所述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循环。
图像记录装置21的构造不局限于上述构造。可采用上述构造以外的其它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只要是能够记录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可。
例如,可采用不具有中间转印构件的直接转印图像记录装置、喷墨图像记录装置等。
图像读取装置的构造
如图3中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1配备有输送原稿G的原稿输送装置12以及从原稿输送装置12输送的原稿G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部14。原稿输送装置12布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1的上部,图像读取部14布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1的下部。
原稿输送装置12配备有:储存原稿G的原稿储存部13;原稿排出部33,原稿G被排出至该原稿排出部;以及输送部16,该输送部16将原稿G从原稿储存部13输送至原稿排出部33。
输送部16配备有:馈送辊15,馈送辊15从原稿储存部13馈送出储存在原稿储存部13中的原稿G;多个输送辊25,这些输送辊朝输送方向下游侧输送由馈送辊15馈送出的原稿G;以及排出辊35,所述排出辊35将输送辊25输送的原稿G排出至原稿排出部33中。所述多个输送辊25和排出辊35沿从原稿储存部13馈送出的原稿G被输送所沿的输送路径23布置。
图像读取部14配备有容纳在壳体41中的各种部件,并被构造成读取原稿输送装置12输送的原稿G上以及放置在下述的第一稿台玻璃43A上的原稿G上的图像。
在壳体41的顶部设有:第一稿台玻璃43A,该第一稿台玻璃43A作为第一透明构件的实施例,原稿G放置在该第一稿台玻璃43A上,并且光L从该第一稿台玻璃43A穿过以读取原稿G上的图像;以及第二稿台玻璃43B,该第二稿台玻璃43B作为第二透明构件的实施例,光L从该第二稿台玻璃43B穿过以读取由原稿输送装置12输送的原稿G上的图像。
原稿输送装置12安装至图像读取部14从而能够开闭,使得在原稿输送装置12处于打开状态时可将原稿G放置在第一稿台玻璃43A上。
图像读取部14配备有:光照单元17,该光照单元17将光L照射到原稿G的待读取面(图像面)上;导光单元19,该导光单元19将来自光照单元17的光L引导到原稿G的被读取面上并引导从原稿G的被读取面反射的反射光L;成像透镜24,该成像透镜24聚焦导光单元19引导的光L的光学图像;以及检测器26,该监测器26检测由成像透镜24聚焦的光学图像。
光照单元17配备有:第一托架18,该第一托架18作为能够沿第一稿台玻璃43A运动的运动构件的实施例;设置至第一托架18的光照部59,光照部59向原稿G上照射光L;以及设置至第一托架18的第一镜75,第一镜75反射由原稿G反射的反射光L。稍后描述光照单元17的具体构造。
导光单元19配备有:第二托架22,该第二托架22作为能够沿第一稿台玻璃43A运动的另一运动构件的实施例;设置至第二托架22的第二镜45A,该第二镜45A反射由第一镜75反射的反射光L;以及设置至第二托架22的第三镜45B,该第三镜45B朝成像透镜24反射由第二镜45A反射的反射光L。
检测器26由光电转换元件(例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等)构成,对由成像透镜24聚焦的光L进行光电转换。
检测器26获取的电信号被传送至与检测器26电连接的图像处理装置28。在图像处理装置28中,电信号经过图像处理,被图像处理过的电信号(图像信号)通过控制部71(参见图1)被传送至曝光装置40(参见图2)。
光照单元的构造
如以上所述,光照单元17配备有第一托架18(参见图4),该第一托架18作为能够在慢扫描方向(图4中的方向X)上沿第一稿台玻璃43A运动的运动构件的实施例。在原稿G放置在第一稿台玻璃43A上的情况下,第一托架18沿原稿G的被读取面运动。
如图5中所示,第一托架18配备有托架主体47,该托架主体47形成为沿快扫描方向(图5中的方向Y)细长的形状,还配备有布置在托架主体47的长度方向两端处的一对支撑构件49。该对支撑构件49支撑在设置至图像读取部14的壳体41(参见图3)的框架(图中未示出)上,使得该框架能够在慢扫描方向(图5中的方向X)上沿第一稿台玻璃43A运动。托架主体47以及所述一对支撑构件49例如由片状金属(板)形成。
托架主体47配备有:一对侧板,即侧板55A和侧板55B,它们相向布置,在快扫描方向(图5中的方向Y)上分开;以及侧壁39、第一顶壁51和第二顶壁53,它们一体形成至侧板55A和侧板55B并布置在侧板55A和侧板55B之间。
第一顶壁51和第二顶壁53沿着慢扫描方向(图5中的方向X)相互分离地布置,并且形成为沿着快扫描方向(图5中的方向Y)为细长形状。在从由原稿输送装置12输送的原稿G读取图像时第一顶壁51和第二顶壁53面向第二稿台玻璃43B,而在读取放置在第一稿台玻璃43A上的原稿G时第一顶壁51和第二顶壁53面向第一稿台玻璃43A。
第二顶壁53的位于第一顶壁51侧的一个慢扫描方向边缘弯折而形成倾斜面53A(参见图4)。
侧板55A与侧板55B在快扫描方向上的间距大于原稿G的图像形成区在快扫描方向上的宽度(参见图4)。
向原稿G的被读取面上照射光L的光照部59经由作为支撑构件的实施例的支架57而在第一托架18的侧壁39处安装至该第一托架18,如图4中所示。光照部59安装成能够独立于安装至第一托架18的其它部件(例如后述的导光构件65)安装至第一托架18或从第一托架18拆卸。稍后描述光照部59至第一托架18的安装结构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6中所示,光照部59配备有沿着快扫描方向(图6中的方向Y)延伸的电路板59A,并配备有发光元件61,所述发光元件作为朝原稿G的被读取面发射光的发光部的实施例。多个发光元件61沿着快扫描方向以均匀间隔布置在电路板59A上。
可例如采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发光元件61。通过与电路板59A的一个长度方向端连接的柔性基板63从控制部71(参见图1)为电路板59A供电。
不限于以均匀间隔布置发光元件61,并且例如可做出这样的构造,其中发光元件61布置成使得其间的间隔在电路板59A的位于长度方向两端的部分处小于在电路板59A的中央部分处。
不限于采用LED作为发光元件61,并且可采用其它发光元件,例如有机电致发光(EL)元件、无机EL元件等。
如图4中所示,托架57支撑各发光元件61,使得这些发光元件相对于第一稿台玻璃43A和第二稿台玻璃43B倾斜,并且从发光元件61朝原稿G发射的光L从倾斜方向照射到原稿G的表面上。
在发光元件61的光L的出射侧,如图4和图6所示,向原稿G引导来自发光元件61的光L的导光构件65面向发光元件61的光L的出射面布置。导光构件65形成为沿着快扫描方向细长,并在快扫描方向两端由侧板55A、55B支撑。稍后描述导光构件65至第一托架18的安装结构的具体实施例。
导光构件65布置在第一托架18内。具体地说,导光构件65布置在第一顶壁51下方,比侧壁39更靠近后述的反射板79侧。
导光构件65例如由丙烯酸类树脂形成。从发光元件61入射的光L在导光构件65内进行全内反射,从而来自发光元件61的光L被引导至原稿G的读取位置附近(参见图4)。
通过如以上所述使光L进行全内反射,导光构件65使来自发光元件61的光L在光出射面65A处出射,该面位于导光构件65的面向发光元件61的面的相反侧。因而,至少在快扫描方向上抑制了光出射面65A处的光分布变化。
由于导光构件65将从光照部59入射的光L引导至读取位置附近,导光构件65优选由不易衰减光强的材料形成。导光构件65可采用的其它材料包括聚碳酸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玻璃等。
用于扩散从导光构件65出射的光L的扩散板67结合至导光构件65的光出射面65A。扩散板67例如由丙烯酸类树脂形成。扩散板67的光L出射面沿着快扫描方向形成有用于扩散从光出射面65A入射的光L的波纹(衍射图案)。通过改变衍射图案的形状,可将从扩散板67出射的光L调整成圆形或椭圆形。扩散板67可采用的其它材料包括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玻璃等。
反射板79布置在沿慢扫描方向与扩散板67分离的位置处,使得从扩散板67出射的一部分光被反射到原稿G上(参见图4)。反射板79为沿着快扫描方向延伸的镜面构件,并且反射板79的与光L反射面相反的面固定至第二顶壁53的倾斜面53A(参见图4)。
第一镜75设置在导光构件65和扩散板67下方,并将由原稿G反射的光L引导至第二托架22的第二镜45A(参见图3)上。第一镜75通过将其两端部插入穿过侧板55A、55B(参见图5)中形成的孔而被保持。
光照单元17不限于上述构造,并且可构造成其它形状并构造有其它部件。
以下对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1中读取原稿G的图像的读取操作进行说明。
在图像读取装置11中,当读取放置在第一稿台玻璃43A上的原稿G时,如图3所示,光照单元17的第一托架18和导光单元19的第二托架22以例如2∶1的比例运动距离分别沿运动方向(方向X)运动。
同时,光L从光照单元17的光照部59照射到原稿G的被读取面上。具体地说,如图3中所示,光L从光照部59的各发光元件61出射,出射的光L在导光构件65内传播,同时经历全内反射,并由扩散板67扩散。在扩散板67处扩散的一部分光L通过第一稿台玻璃43A照射到原稿G上,并且来自扩散板67扩散的光L中的、朝反射板79扩散的光L被反射板79反射,然后通过第一稿台玻璃43A照射到原稿G上。在光照单元17中,光L从慢反射方向上的一侧(图4中右侧)和另一侧(图4中的左侧)照射到原稿G上。
照射到原稿G上的光L在被原稿G的被读取面反射之后依次被第一镜75、第二镜45A和第三镜45B反射并被引导至成像透镜24。被引导至成像透镜24的光L聚焦在检测器26的光捕获面上。
由于第二托架22的运动距离为第一托架18的运动距离的一半,从原稿G的被读取面至检测器26的光L的光路长度不变。
检测器26为线性传感器,其同时处理原稿G在与慢扫描方向(第一托架18的运动方向)相交的快扫描方向上的一条线的量。在图像读取部14中,在读取一条快扫描方向线之后,第一托架18沿慢扫描方向运动,并读取原稿G的下一条线。通过经过原稿G的整个面而完整执行读取一页。
然而,当读取由原稿输送装置12输送的原稿G的图像时,如图3所示,第一托架18和第二托架22处于静止状态,位于图像读取部14的一端(图3中的左端),如实线所示。
首先,由输送至该读取位置的原稿G的第一条线反射的光L被成像透镜24聚焦,并由检测器26检测图像。即,在利用线性传感器检测器26对快扫描方向上的第一条线立刻进行处理之后,读取输送的原稿G的快扫描方向上的下一条线。当原稿G的后缘经过第二稿台玻璃43B的读取位置时,完成在慢扫描方向上原稿G的一页的读取。
光照部至第一托架的安装结构
如图4中所示,用于将光照部59可拆卸地安装至第一托架18的侧壁39的支架57在沿慢扫描方向剖取的剖面中观看时,在快扫描方向上局部成形为大致倒V形形状,并由板状的片状金属构成。
具体地说,支架57配备有支撑光照部59的支撑板85以及一体形成至支撑板85以安装至第一托架18的侧壁39的安装板86。
如图7中所示,在支撑板85中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四个)螺纹孔82。在光照部59的电路板59A中形成有与螺纹孔82对应的多个(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四个)通孔83。如图8中所示,通过使螺栓84穿过通孔83并拧到螺纹孔82中而将光照部59的电路板59A固定至支撑板85。
这里,在光照部59(电路板59A)固定至托架57的状态下,与发光元件61的位置投影在电路板59A的另一表面59B(背面)所在的区域(位置)对应的投影部186被构造成由支架57的支撑板85支撑。
当发光元件61发射光L时,由发光元件61产生热,该热被传递至电路板59A。因而,应当考虑该热在光照部59被吸收的可能性,电路板59A的温度可能会高于所需,从而引起电路板59A的变形(翘曲)。
然而,如以上所述,在光照部59的电路板59A由支架57支撑的情况下,作为发光元件61的位置投影在电路板59A的背面59B上所在的区域的投影部186由支架57的支撑板85支撑。即,由发光元件61朝电路板59A产生的热不会被电路板59A过吸收,而是被传递至由与树脂构件相比传热率相对较高的片状金属构件形成的支架57的支撑板85。
通过使发光元件61朝电路板59A发出的热传递至支架57的支撑板85,而不是由电路板59A过吸收,抑制了电路板59A的温度变得高于所需。
通过抑制电路板59A的温度变得高于所需,抑制了电路板59A的变形(翘曲)。即,由发光元件61产生的热由支架57耗散。
通过抑制电路板59A的变形,由发光元件61照射到原稿G的被读取面上的光强变得均匀,从而在感光鼓34的表面上形成期望潜像。
安装板86配备有布置在支撑板85的一个长度方向端(图9中的右侧)的安装板86A以及布置在支撑板85的另一长度方向端(图9中的左侧)的安装板86B。
安装板86A、86B分别形成有爪92,爪92作为限制构件的实施例,还限制构件在支架57的安装或拆卸时限制支架57朝其它构件(例如,导光构件65)侧的运动。
形成至安装板86A、86B的爪92分别朝向支架57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布置。即,形成至安装板86A、86B的爪92形成在安装板86A的安装板86B侧以及安装板86B的安装板86A侧。
爪92均从相应安装板86A、86B的底部向上伸出。第一托架18的侧壁39从爪92的前端装配,并插在两个爪92和安装板86A、86B之间。
插在两个爪92与安装板86A、86B之间的侧壁39与爪92的基端接触,而使进一步插入受到限制。
插在两个爪92与安装板86A、86B之间的侧壁39被保持在这两个爪92与安装板86A、86B之间,从而限制支架57在安装板86A、86B的厚度方向上的运动(在图4中朝导光构件65侧运动)。
然而,在侧壁39插在两个爪92与安装板86A、86B之间的插入状态下,允许沿支架57的侧壁39的长度方向的运动。
作为被保持部的实施例的突起91分别在安装板86A、86B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形成至安装板86A、86B。
作为保持突起91的保持部的实施例的切除部95形成在第一托架18的侧壁39中。切除部95的开口端形成在侧壁39的下边缘,并朝侧壁39的长度方向一侧(图9中的左下侧)弯曲。因而,切除部95引导从侧壁39的下边缘插入切除部95中的突起91一直到位于侧壁39的一个长度方向侧(图9中的左下侧)的切除部95的后部(凹部),使得支架57在不受爪92限制的快扫描方向上运动。被引导至切除部95的凹部的突起91在上侧和下侧保持在切除部95的后部处的内壁之间,从而保持在其中朝侧壁39的一个长度方向侧的运动受到限制的状态。支架57因而相对于侧壁39定位。
保持部不限于切除部95,只要被保持部被保持即可,可采用除切除部95以外的构造,例如凹槽或细长孔。被保持部不限于突起91,只要它们由保持部保持即可,可采用除突起91以外的构造。可做出这样的构造,其中切除部95作为被保持部形成至支架57,突起91作为保持部形状至侧壁39。
贯通第一托架18的侧壁39形成通孔93。作为发光部固定构件的实施例的螺栓87插入穿过通孔93以将发光元件61固定至第一托架18。
螺纹孔89与通孔93相对应地在安装板86A、86B的支架57长度方向端侧(爪92相对于突起91的相对侧)形成在安装板86A、86B中。在其中突起91保持在切除部95中的状态下,螺纹孔89和通孔93叠置。因此,在突起91由切除部95保持的状态下,使螺栓87插入穿过通孔93,并通过将螺栓87拧入螺纹孔89中而将安装板86A、86B固定至侧壁39。
支撑板85相对于安装板86倾斜,并且通过将安装板86安装至侧壁39,各发光元件61相对于原稿G的被读取面倾斜布置。
在支撑板85的长度方向中央部除形成支撑部97,以支撑减振构件96,该减振构件与第一镜75接触,从而抑制第一镜75的振动。支撑部97一体形成至支撑板85,从而与支架57一体安装至侧壁39以及从侧壁39拆卸。可采用蜂窝构件(例如海绵等)或弹性构件(例如橡胶等)作为减振构件96。
根据该构造,当安装第一镜75时,可通过移除支架57而移除减振构件96,因此无减振构件96挡路而便于第一镜75的安装。
支架57不限于上述构造,可做出具有除上述以外的其它形状和布置。限制构件不限于形成至支架57的爪92,可采用具有形成在侧壁39侧的构件的构造,或者具有除爪92以外的形状或布置的构造。
以下将对支架57至第一托架18的侧壁39的安装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0中所示,使处于从第一托架18移除状态下的支架57从第一托架18的侧壁39的下边缘向上运动,如图11中所示,并将突起91插入切除部95中,而且侧壁39也插在安装板86A、86B与两个爪92之间(参见图4)。
当突起91已插入切除部95中时,如图11中所示,突起91在其插入方向(图11中的向上方向)的后侧与切除部95的内壁接触,从而限制支架57沿插入方向的运动。当侧壁39插在安装板86A、86B与两个爪92之间时,如图11中所示,侧壁39的下边缘与爪92的基部接触,从而限制支架57沿插入方向(向上)的运动。
在侧壁39插在安装板86A、86B与两个爪92之间的状态下,尽管支架57沿安装板86(侧壁39)厚度方向的运动受阻,但是允许沿安装板86(侧壁39)的长度方向的运动。
接下来,使第一托架18朝侧壁39的一个长度方向侧(图12中的左侧)运动。通过该运动,使突起91借此被引导至切除部95的凹部,并且突起91被保持在切除部95的凹部处。在突起91处于切除部95中的被保持状态下,通孔93和螺纹孔89叠置,并通过将螺栓87插入穿过通孔93而拧到螺纹孔89中而将安装板86A、86B固定至侧壁39。
这样,当将支架57安装至第一托架18的侧壁39时,通过限制支架57在安装板86(侧壁39)的厚度方向上的运动,如图4中所示,抑制发光元件61与从侧壁39的角度观看时位于侧壁39的厚度方向侧的其它构件(例如导光构件65)接触。
导光构件至第一托架的安装结构
以下将对导光构件65至第一托架18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3中所示,导光构件65从第一托架18的斜上方倾斜地移入第一顶壁51与第二顶壁53之间,并朝侧板55A、55B运动,从而安装至侧板55A、55B。
台阶部124插入面65B侧形成在导光构件6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处,如图14中所示,在处于安装至侧板55A、55B的安装状态时(参见图4),所述插入面面向发光元件61。台阶部124具有沿长度方向从导光构件65朝长度方向两端伸出并面向发光元件61的端面124A。
在导光构件65安装至侧板55A、55B的安装状态下(参见图17和图20),在导光构件65面向侧板55A、55B的表面(底面)65C中在导光构件65的长度方向两端处形成半球形突起126。
安装部130、132分别形成至侧板55A和侧板55B,如图13、图15和图18中所示,并且导光构件65的底面65C的长度方向两端都安装至安装部130、132。
如图15和图16中所示,在侧板55A中形成圆形通孔134,在导光构件65的一个长度方向端形成至底面65C的突起126装配到该通孔中,从而限制突起126的运动。导光构件65的一个长度方向端通过将突起126装配到通孔134中而被定位。
如图16中所示,在导光构件65的一个长度方向端处的台阶部124的端面124A与侧板55A接触,并且止动部140形成至侧板55A,该止动部140作为限制导光构件65朝发光元件61侧运动的限制构件的实施例。
如图17中所示,布置在侧板55A侧的支撑构件49设置有板簧构件144,该板簧构件144作为在除螺栓87的固定方向以外的方向上固定导光构件65的导光固定构件的实施例。板簧144对着安装部130挤压导光构件65的安装在安装部130上的一个(第一)长度方向端,从而将导光构件65固定至侧板55A。具体地说,板簧构件144的一端通过螺栓148固定至支撑构件49,而板簧构件144的另一端对着安装部130挤压导光构件65的所述长度方向端,从而固定导光构件65。
如图18和图19中所示,在侧板55B中形成通孔136,在导光构件65的另一(第二)长度方向端处形成至底面65C的突起126装配到该通孔中,从而限制突起126朝导光元件61侧及其相反侧的运动。通孔136为沿导光构件65的长度方向细长的孔,并允许突起126沿导光构件65的长度方向运动。
因而,即使由于热膨胀等导光构件65在长度方向上膨胀和收缩,突起126也可在通孔136内运动。
如图19中所示,止动部142作为限制构件的实施例形成至侧板55B,并且止动部142与位于导光构件65的第二长度方向端处的台阶部124的端面124A接触,从而限制导光构件65朝发光元件61侧的运动。
此外,如图20中所示,布置在侧板55B侧的支撑构件49设置有板簧构件146,并且板簧构件146对着安装部132挤压导光构件65的安装在安装部132上的第二长度方向端,从而将导光构件65固定至侧板55B。具体地说,板簧构件146的一端通过螺栓148固定至支撑构件49,而板簧构件146的另一端对着安装部132挤压导光构件65的第二长度方向端,从而固定导光构件65。
以下对导光构件65至第一托架18的侧板55A、55B的安装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3中所示,将处于从第一托架18移除状态的导光构件65从第一托架18的斜上方倾斜地移入第一顶壁51和第二顶壁53之间并朝向侧板55A、55B。将导光构件65的长度方向两端安装至侧板55A的安装部130以及侧板55B的安装部132。
在导光构件65的长度方向两端安装至安装部130和安装部132的状态下,如图16和图19所示,台阶部124的端面124A接触止动部140、142,从而限制导光构件65朝导光元件61的运动。因而,抑制导光构件65与导光元件61接触。
接着,如图17和图20中所示,通过板簧构件144、146的一端对着安装部130、132挤压导光构件65的长度方向两端,板簧构件144、146的另一端固定至支撑构件49,借此将导光构件65固定至侧板55A、55B。这样,将导光构件65安装至侧板55A、55B。
此外,在将导光构件65安装至侧板55A、55B时,将反射板79从第一托架18移除,并且在将导光构件65安装至侧板55A、55B之后将反射板79安装至第一托架18。注意,若反射板79构造成使得在安装导光构件65时不会形成干涉,则可采用这样的安装顺序,即在将反射板79安装至第一托架18之后将导光构件65安装至第一托架18。
如以上所述,将从发光元件61发射的光引导至原稿G的被读取面的导光构件65设置成面向发光元件61的光出射面。即,有可能存在导光构件65侵入布置发光元件61的光源布置区的情况下,并且当将导光构件65安装至侧板55A、55B以及从侧板55A、55B拆卸导光构件65时,导光构件65可能会与发光元件61接触,从而损坏导光构件65的光入射面。
然而,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将导光构件65安装在安装部130、132上时或者在将导光构件65从安装部130、132移除时,设置在导光构件65的两端处的台阶部124由形成至侧板55A、55B的止动部140和止动部142支撑,由此限制导光构件65朝发光元件61的运动,从而导光构件65和发光元件61不会相互接触。
通过以这种方式使导光构件65的两端处的台阶部124被止动部140、142支撑,阻止了导光构件65侵入布置发光元件61的光源布置区中,并阻止其与发光元件61接触。
通过阻止导光构件65与发光元件61接触而阻止导光构件65受损。
通过阻止导光构件65受损,使得发光元件61照射到原稿G的被读取面上的照明光光强在被读取面上均匀,从而在感光鼓34的表面上形成期望潜像。
此外,借助光照部59至第一托架18的安装结构以及导光构件65至第一托架18的安装结构,保持发光元件61的光照部59通过支架57安装至第一托架18的侧壁39,而导光构件65独立并单独安装至第一托架18的侧板55A、55B的安装部130、132。因此,第一托架18的侧壁作为用于定位发光元件61的基准,侧板55A、55B的安装部130、132作为用于定位导光构件65的基准,并且发光元件61和导光构件65均由单独构件定位。
保持发光元件61的光照部59通过从第一托架18的底部朝顶部运动而借助于托架57安装至侧壁39,并通过向下从侧壁39移出而从第一托架18拆卸。即,光照部59的拆装方向为竖直方向(图4中的箭头A的方向),并且从第一托架18的下方拆装光照部59。
相反,导光构件65通过在第一顶壁51和第二顶壁53之间斜向下运动而安装至侧板55A、55B,并通过从侧板55A、55B斜向上运动而从第一托架18移除。即,导光构件65的拆装方向为斜方向(图4中的箭头B的方向),并且从第一托架18的上方拆装导光构件65。
此外,保持发光元件61的光照部59通过沿第一托架18的侧壁39的厚度方向延伸的螺栓87借助于支架57而被固定,而导光构件65通过借助板簧构件144、146压靠相对于侧壁39倾斜的安装部130、132而固定。即,导光构件65沿与光照部59的固定方向不同的方向固定至第一托架18。
注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扩散板67分散从导光构件65出射的光L并使其均匀,与不设置扩散板67的情况相比,对发光元件61和导光构件65组装至第一托架18的精度要求较小。
注意,尽管已通过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给出了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可进行各种变化、修改和改进并且各种其它实施方式可位于本发明范围内。
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热传递至由片状金属部件形成的支架57,从而抑制光照部59的温度高于所需。然而,该支架不必需由片状金属部件形成,只要采用具有高传热性的部件即可,所述部件可例如由硅等形成。
而且,尽管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照部59和支架57均分别通过四个螺栓84、87固定,然而只要即使在热膨胀情况下光照部59也会保持与支架57紧密接触即可,所述固定可在两端以及至少一个其它位置处进行。
例如,尽管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导光构件65的两端处的台阶部124与止动部140、142接触,然而对台阶部124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可设置从导光构件的两端向外伸出的突起,使这些突起与支撑部接触。

Claims (10)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壳体;
发光部,该发光部包括布置成一行的多个点光源;
基板,所述发光部安装至该基板的第一表面;
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安装至所述壳体,并在所述发光部的位置投影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的投影部分支撑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以及
导光件,该导光件与所述发光部相邻地安装至所述壳体,并将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引导至被读取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构件由金属制成,并在三个以上部位固定至所述基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构件被构造成,在将该支撑构件安装至所述壳体或从所述壳体拆卸该支撑构件时,安装和拆卸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导光件的布置方向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导光件被构造成,在将该导光件安装至所述壳体或从所述壳体拆卸该导光件时,安装和拆卸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发光部的布置方向不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壳体设有止动部,所述止动部与设置于所述导光件的台阶部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导光件沿着所述发光部中的所述点光源的行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台阶部设置在所述导光件的长度方向两端。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构件由板构件形成,并包括从该板构件伸出且沿该板构件延伸的爪;并且
所述爪被构造成,在将所述支撑构件安装至所述壳体或从所述壳体拆卸所述支撑构件时,所述爪阻止所述支撑构件沿板构件厚度方向的运动。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对被读取面上的图像进行读取的读取单元;以及
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基于由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止动部,并且所述止动部与设置于所述导光件的台阶部接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所述支撑构件由板构件形成,并包括从该板构件伸出并沿该板构件延伸的爪;并且
所述爪被构造成,在将所述支撑构件安装至所述壳体或从所述壳体拆卸该支撑构件时,所述爪阻止所述支撑构件沿板构件厚度方向的运动。
CN201010135895.1A 2009-07-14 2010-03-12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589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1742.9A CN104660845B (zh) 2009-07-14 2010-03-12 图像读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5667A JP2011023869A (ja) 2009-07-14 2009-07-14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65667 2009-07-14
JP2009166818A JP5168243B2 (ja) 2009-07-15 2009-07-15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66818 2009-07-15
JP2009168165A JP5110050B2 (ja) 2009-07-16 2009-07-16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68165 2009-07-16
JP2009168166A JP5293475B2 (ja) 2009-07-16 2009-07-16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68166 2009-07-1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1742.9A Division CN104660845B (zh) 2009-07-14 2010-03-12 图像读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8990A true CN101958990A (zh) 2011-01-26
CN101958990B CN101958990B (zh) 2014-12-31

Family

ID=4346508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589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58990B (zh) 2009-07-14 2010-03-12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1510011742.9A Active CN104660845B (zh) 2009-07-14 2010-03-12 图像读取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1742.9A Active CN104660845B (zh) 2009-07-14 2010-03-12 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77385B2 (zh)
KR (1) KR101354557B1 (zh)
CN (2) CN10195899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2190A (zh) * 2011-09-15 2013-03-2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N103809518A (zh) * 2012-11-01 2014-05-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估计方法、估计设备以及制造方法
CN108055420A (zh) * 2012-03-14 2018-05-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1820B (zh) * 2011-01-21 2016-08-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JP5906697B2 (ja) * 2011-11-30 2016-04-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照射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24061B2 (ja) * 2012-03-26 2016-05-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光学ユニット
JP6058910B2 (ja) * 2012-04-18 2017-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
JP6528989B2 (ja) 2015-06-01 2019-06-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88295B2 (ja) * 2017-09-14 2022-01-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該照明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3700A (en) * 1986-06-10 1988-11-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ensor unit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unit
JPH03258158A (ja) * 1990-03-08 1991-11-18 Canon Inc 原稿読取装置
US5859421A (en) * 1996-05-10 1999-01-12 Rohm Co., Ltd. Contact-type image sensor
JP2007318406A (ja) * 2006-05-25 2007-12-06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8693Y2 (zh) 1985-03-18 1992-03-04
JPS62262569A (ja) 1986-05-09 1987-11-14 Canon Inc 照明装置
JPH03110963A (ja) 1989-09-26 1991-05-10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発光ダイオードアレイ装置
JPH03289861A (ja) 1990-04-06 1991-12-19 Canon Inc 原稿照明装置
JPH0530293A (ja) 1991-02-14 1993-02-05 Canon Inc 光学読み取り装置のフレーム体
JPH06225081A (ja) 1993-01-28 1994-08-12 Canon Inc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情報処理装置
JP3710822B2 (ja) 1995-12-26 2005-10-26 ローム株式会社 密着型イメージセンサ
JP3008267B2 (ja) * 1997-01-30 2000-02-14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センサチップおよびイメージセンサ
US6469808B1 (en) * 1998-05-15 2002-10-22 Rohm Co., Lt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lluminator used for the same
JP2000022884A (ja) * 1998-07-06 2000-01-21 Shichizun Denshi:Kk 密着イメージセンサ
JP2001077975A (ja) 1999-09-03 2001-03-23 Rohm Co Ltd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これに用いる導光部材および導光ユニット
US6948691B2 (en) * 2000-03-17 2005-09-27 Jonatha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Computer server mounting apparatus
JP2003107593A (ja) * 2001-09-28 2003-04-09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のキャリッジ支持構造
JP2003152952A (ja) * 2001-11-13 2003-05-23 Rohm Co Ltd イメージセンサヘッド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3690344B2 (ja) * 2001-12-21 2005-08-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センサのセンサフレームの製造方法
US7532370B2 (en) * 2002-12-02 2009-05-12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encoder, motor driv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920780B2 (ja) * 2003-01-17 2007-05-30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センサヘッド、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メージスキャナ
JP4170818B2 (ja) * 2003-04-11 2008-10-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照明装置・原稿読み取り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7085023B2 (en) * 2003-10-14 2006-08-0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Image-reading apparatus
JP2005252646A (ja) 2004-03-04 2005-09-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5123675A (ja) 2003-10-14 2005-05-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照明光学系
JP4569217B2 (ja) 2004-08-11 2010-10-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721160B2 (ja) * 2005-03-29 2011-07-13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WO2006137263A1 (ja) * 2005-06-21 2006-12-28 Nippon Sheet Glass Company, Limited イメージセンサ、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イメージ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JP4578528B2 (ja) * 2006-01-05 2010-11-10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ライン照明装置、密着型イメージセンサ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US7611270B1 (en) * 2007-09-07 2009-11-03 Whelen Engineering Company, Inc. Lighthead mounting structure
JP5099448B2 (ja) 2007-09-14 2012-12-1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5020796B2 (ja) 2007-12-13 2012-09-05 ローム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3700A (en) * 1986-06-10 1988-11-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ensor unit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unit
JPH03258158A (ja) * 1990-03-08 1991-11-18 Canon Inc 原稿読取装置
US5859421A (en) * 1996-05-10 1999-01-12 Rohm Co., Ltd. Contact-type image sensor
JP2007318406A (ja) * 2006-05-25 2007-12-06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2190A (zh) * 2011-09-15 2013-03-2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N108055420A (zh) * 2012-03-14 2018-05-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03809518A (zh) * 2012-11-01 2014-05-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估计方法、估计设备以及制造方法
CN103809518B (zh) * 2012-11-01 2017-05-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估计方法、估计设备以及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0845A (zh) 2015-05-27
CN104660845B (zh) 2018-11-13
US8477385B2 (en) 2013-07-02
KR101354557B1 (ko) 2014-01-23
CN101958990B (zh) 2014-12-31
KR20110006582A (ko) 2011-01-20
US20110013213A1 (en) 2011-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8990A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67676A (zh) 照明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01958994A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58992B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JP2007180844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489853B (zh) 影像讀取裝置
JP5293475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072385A (zh) 光打印头以及成像装置
US8488217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8385781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7062025A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956930B (zh) 照明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923953B2 (ja) スキャナ光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1005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23869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99680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37300A (ja) 結像光学系、光書き込み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3524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002190B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2012178227A (ja) 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2838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26289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49160A (ja) 一体型走査光学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03700A (ja) 走査光学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2839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