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72385A - 光打印头以及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打印头以及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72385A
CN103072385A CN2012103457289A CN201210345728A CN103072385A CN 103072385 A CN103072385 A CN 103072385A CN 2012103457289 A CN2012103457289 A CN 2012103457289A CN 201210345728 A CN201210345728 A CN 201210345728A CN 103072385 A CN103072385 A CN 103072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rinter head
optical printer
imaging device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457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72385B (zh
Inventor
中岛智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72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2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72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23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打印头以及成像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光打印头宽度并同时确保可对应高密度且高速写入的高速输送信号质量的光打印头。该光打印头具备设有多个光源(102)以及电极导线的有机EL基板(101)、使光束在被照射面上成像的透镜阵列(105)、保持有机EL基板和透镜阵列并具有接触成像装置面板的突起接触部(106a)的框体(106)、保持框体并具有驱动控制电路(150)以及信号导线的打印基板(107)、以及在平行于打印基板表面的方向上对打印基板施加向着被照射面的作用力以使突起接触部接触成像装置面板的作用力施加单元,打印基板保持框体,使得其基板表面平行于透镜阵列光轴且电极导线连接信号导线。

Description

光打印头以及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发光二极管阵列或有机电致元件阵列等为光源的固体写入头即光打印头、以及使用该光打印头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成像装置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以及同时具备这些装置功能的复合机等已成为公知技术。在这些装置的成像处理过程中,首先在像载置体即感光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利用调色剂等显影剂对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使静电潜像可视化,而后用转印装置将显影后的图像转印到记录纸(也称为纸张、记录材料、记录媒体)上,用该记录纸载置图像,最后,用定影装置以压力加热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对记录纸上的图像进行定影。
上述电子照相方式的成像装置采用自我扫描方式的光打印头作为将静电潜像写入像载置体的曝光装置,该光打印头具备从多个排列成阵列形状的发光部选择性发光的微小发光部件阵列。
例如,专利文献1(JP特开2010-19492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曝光装置结构,该曝光装置用基板一体保持沿主扫描方向(像载置体即感光鼓的转动方向)直线排列多个发光二极管(LED)构成的LED阵列、驱动LED阵列的多个驱动集成电路(IC)以及使LED阵列发射的多束光束在像载置体上成像的柱形透镜阵列(以下简称为透镜阵列)。此时,基板上的LED阵列被安装成在垂直于基板表面方向上发射光束,该基板被设置为垂直于透镜阵列的光轴,且驱动LED阵列的驱动IC被设置在该基板上。
随着成像装置的小型化,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鼓也不断小型化,在采用固体写入方式的情况下,光打印头紧邻被照射面即感光鼓表面,与感光鼓表面仅相隔数毫米。在这种情况下,出于感光鼓周围的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清洁装置的设置要求,需要减小光打印头在感光鼓转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上的宽度。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中LED阵列和驱动IC被设置在同一块基板上,为此会产生基板大型化致使光打印头宽度增大的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考虑将驱动IC和LED阵列设置在不同基板上,但这样LED阵列和驱动IC需要使用长度较长的导线,而导线上的噪音会降低光打印头的曝光性能。尤其是近年来1200dpi以上的高密度写入逐渐成为主流,A3型号纸幅宽度需要的光源数量达到14000个以上,这些光源各自基于图像数据进行调制,因而用于生成写入数据的写入控制电路向光打印头输送大量图像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以导线进行高速数据输送时将发生信号质量劣化的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专利文献2(JP特开2010-115910号公报)公开了另一种结构,该结构具有发光基板以及半导体元件,该发光基板具有基板以及包含设置在该基板上的LED阵列在内的电路部,该半导体元件可从所述基板上拉出,并具备电连接所述电路部的导线的柔性打印基板,该柔性打印基板上设有驱动LED阵列的驱动电路中至少一部分电路。
然而,专利文献2公开的光打印头也未能充分地同时实现减小光打印头宽度和确保高速数据传送中的信号质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打印头,该打印头不仅能够减小宽度,同时还能够确保对应高密度且高速度写入的高速数据传送中的信号质量,进而本发明还提供使用该光打印头的成像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打印头,该光打印头通过其长度方向两端端部接触成像装置的面板,相对于像载置体定位,该像载置体至少从两个方向受到挟持,该光打印头的特征在于具备以下部件:第一基板,设有直线形排列的多个光源以及各个所述光源的电极导线;透镜阵列,用于使得所述多个光源发射的光束在被照射面上成像;框体,以规定的设置关系来保持第一基板和透镜阵列,并具有与所述成像装置的面板相接触的突起接触部;第二基板,保持框体,并具有基于图像数据来生成调制所述多个光源的写入数据且控制该多个光源的驱动的驱动控制电路以及从该驱动控制电路延伸的信号导线;以及,作用力施加单元,在平行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基板表面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基板施加向着所述被照射面方向的作用力,使得所述框体的突起接触部接触到所述成像装置的面板上,所述第二基板保持所述框体,使得该第二基板的基板表面平行于透镜阵列的光轴,同时还使得所述电极导线与所述信号导线相连接。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上述光打印头通过将驱动控制电路设置在第二基板上,并用该第二基板以规定的设置关系来保持用于保持第一基板(多个光源)和透镜阵列的框体,由此实现光打印头宽度的减小。此外,第二基板保持框体,使得第一基板的电极导线与第二基板的信号导线相连接,由此实现与高密度且高速写入的高速数据输送的对应。再者,用框体以规定的设置关系来保持第一基板和透镜阵列,进而用第二基板保持框体,并使该第二基板的基板表面平行于透镜阵列光轴,同时作用力施加单元在平行于第二基板的基板表面的方向上对第二基板施加向着被照射面一方的作用力,是的框体的突起接触部接触面板,从而便于对多个光源以及透镜阵列相对于被照射面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显示用面板支撑图1所示成像装置中的感光鼓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打印头的斜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打印头的截面图。
图5A、5B、5C是显示图3所示光打印头中的有机EL基板、透镜阵列以及框体之间关系的分解斜视图。
图6是图3所示光打印头的驱动控制电路的模块图。
图7是图3所示光打印头中的另一种作用力施加单元的斜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光打印头在图1所示成像装置中受到支持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显示感光鼓上光束点排列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打印头的截面图。
图11是显示图10所示光打印头中的有机EL基板、棱镜、透镜阵列以及框体之间关系的分解斜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例光打印头的截面图。
100、200光打印头,101、201有机EL基板,101b、201b玻璃基板,102、202光源,103、203封闭玻璃,104、204电极导线,104a开口,105、205透镜阵列,106、206框体,106a、206a突起接触部107、207打印基板,107a长孔,109拧入弹簧,110、120导销,111,111′支持部件,111a突起,113调节螺丝,114弯曲部,115线圈弹簧,116、117突起部,119切口孔,121拧入弹簧,122突起,150、250驱动控制电路,150a写入控制ASIC,150b行缓冲器,150c驱动IC,150m存储器,151、251信号导线,152接点,208棱镜,301、302,侧板,303底板,304、305矩形孔,400成像装置,401感光鼓,402充电辊,403显影单元,404清洁装置,405转印带,405a第一转印单元,405b第二转印单元,407输送路径,408定影单元,409位置偏离检测传感器,502、503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光打印头以及成像装置的结构。
<成像装置>
图1是一例具备本发明的光打印头的成像装置的实施方式,该成像装置为串接式彩色成像装置400。图1显示成像装置400的主要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Y、M、C、K各色标记表示黄色、红色、青色、黑色各种颜色对应的部分以示区别。
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400是并排设有多个感光鼓的串接型彩色成像装置。其中,沿着转印带405的移动方向并相对转印带405从图的上方按照Y、M、C、K的顺序等间隔设置对应各种颜色的感光鼓401。各色感光鼓401直径相同,周围按照电子照相处理过程依次设置各种部件。
具体如图1中的黄色单元所示,在感光鼓401周围,沿着感光鼓的转动方向(箭头方向)依次设置以下部件:充电辊402,对感光鼓401充电;曝光装置,即本发明的光打印头100(或200),基于图像数据发射光束;显影单元403,使调色剂吸附到通过光打印头100的曝光形成的潜像上进行显影;第一转印单元405a,将感光鼓40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405上;清洁装置404,刮除转印后留在感光鼓401上的残留调色剂。
如图2所示,感光鼓401的转动轴两端受到一对面板502和503从左右两个方向夹持,该面板502和503被构成为成像装置400的框架的一部分。
这样,基于各色图像信息形成的黄色、红色、青色、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在转印带405上重合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
转印带405上设有位置偏离检测传感器409,分别在图像中间以及转印带405轴向(主扫描方向)两端共计三点进行检测,检测转印带405上重合的各色调色剂图像的位置偏离。
在此,从纸盒406提供的记录纸被沿着输送路输送至此,第二转印单元405b将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该记录纸上后,由定影单元408将调色剂图像固定到记录纸上,而后该记录纸被排出。
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在上述成像过程中由于搭载下述宽度小却对应高密度且高速图像记录的光打印头100(200),因而有助于减小感光鼓401的直径,能够提供小型轻型且对应高质量图像记录的成像装置。而且,下述光打印头100(200)中,用于驱动光源的驱动点路和写入控制电路作为驱动控制电路被安装在同一块打印基板上,因而能够提供便于装置内部电子线束的布置且组装性能良好的成像装置。
<光打印头>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打印头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该光打印头在垂直于主扫描方向上的截面图。图3中的框体106部分为能够看到其内部的剖视图。
光打印头100两端端部接触成像装置400的面板502和503,使得光打印头100相对于感光鼓401定位。如图3和图4所示,光打印头100具备以下部件:第一基板,即有机电致(EL)基板101,设有直线形排列的多个光源102和每个光源102的电极导线104;透镜阵列105,使得该多个光源102发射的光束在被照射面(感光鼓401表面)上成像;框体106,以规定的设置关系来保持有机EL基板101和透镜阵列105,并具有接触面板502和503的突起接触部106a;以及,第二基板,即打印基板107,保持框体106,具有基于图像数据来生成调制多个光源102的写入数据并控制光源102的驱动的驱动控制电路150、以及从驱动控制电路150延伸的信号导线151。
其中,如图4A和图4B所示,有机EL基板101具有作为基体的透明玻璃基板101b、设于该透明玻璃基板101b的基板表面上的多个光源102、以图案化形成在该基板表面并与每个光源102连接的电极导线104、以及用于封闭光源102的封闭玻璃103。
光源102例如为公知的有机EL元件,在玻璃基板101b上以阳极和阴极夹持有机层构成,沿着主扫描方(感光鼓401的轴向)向排列。本实施方式的光源102为底部发光方式的有机EL元件。此外,还可以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
电极导线104连接有机EL元件的光源102的阴极和阳极。如图4B所示,电极导线104在光源102形成部分上形成从光源射往玻璃基板101b一方的光束通过的开口104a。光源102和开口104a与主扫描方向的像素数量对应,例如相当于1200dp i的相邻点间距p=21μm,在A3型号宽度(297mm)时约为14000个,A4型号的宽度(216mm)时约为10200个。
图4B显示了一例光源102和开口104a沿主扫描方向排成一列的例子,除此之外,如图4C所示,光源102和开口104还可在主扫描方向排成两列、并在副扫描方向上以一定间隔错开排列。光源错开排列有利于增加相邻光源之间的距离并增大开口直径。
根据以上所述,光源102为底部发光结构的有机EL基板101,从光源102发射的光束通过开口104a,而后透过玻璃基板101b从该玻璃基板101b的安装面的反面射出。
从光源102的发光面发射的发散光通过透镜阵列105在感光鼓401表面上成像,形成微少的点,但是,在感光鼓401表面上发光面以等倍投影,为此,如果所有像素中的发光面大小不一致,则图像浓度分布不均。例如,以A3型号宽度排列14000以上个光源102的光打印头中,如果感光体401上各光源102光点之间的直径大小不一致,则将发生图像浓度分布不均或出现纵向线条等问题,影响图像质量。而随着写入的高密度化,点变得越来越小,上述问题也逐渐变得显著。对此,本实施方式用开口限定光束直径,统一所有像素上的光点直径大小。这样,在感光鼓401的被照射面上成像的各光源102发射的光束的光点直径大小一致,吸附调色剂后的点的直径分布也变得均一。
用半径方向的折射率分布为二次曲线分布形状的圆柱形折射率分布型柱形透镜分两列交错排列,构成透镜阵列105。本实施方式采用折射率分布型透镜,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球面或非球面透镜同样地排列构成的透镜阵列。
框体106用于保持有机EL基板101和透镜阵列105,使得光源102的发光面与感光鼓401表面成为共轭关系。例如如图5所示,将有机EL基板101和透镜阵列105嵌入框体106一体保持,使得有机EL基板101的发射面和透镜阵列105的入射面相对,各个面接触框体106内的隔离部而被定位。
框体106在其主扫描方向两端设有接触面板502和503且向感光鼓401一方突起的凸形突起接触部106a。
打印基板107具有设于该打印基板107表面的单芯片半导体元件即驱动控制电路150、从该驱动控制电路150延伸的信号导线151以及设于该信号导线151端部的接点152。
如图6所示,驱动控制电路150包括以下部件:写入控制ASIC150a,用于输入图像数据或位置偏离检测传感器409检测到的点位置偏离数据;行缓冲器150b,与写入控制ASIC150a相连接,用于展开每一行图像数据并一时性保存这些数据;驱动IC150c,用于接收写入控制ASIC50a发送的信号,并向有机EL基板101输出控制信号;以及,存储器150m,用于存储光量补偿数据。
写入控制ASIC150a用于输出多个光源102发光时刻的控制信号。具体为,写入控制ASIC150a将行缓冲器150b保存的每行图像数据作为各个像素的写入数据,计算多个光源102的发光时刻,同时,根据位置偏离检测传感器409输出的点位置偏离数据,计算带输送方向即所谓副扫描方向上的像素排列的倾斜或弯曲,用该像素排列的倾斜或弯曲作为感光鼓401上的像素排列的倾斜或弯曲,来补偿每个光源102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发光时刻,并将该结果作为控制信号输出。
对每个像素设置开关用薄膜晶体管(TFT),用于驱动有机EL元件即光源102,集成这些开关用薄膜晶体管(TFT)构成驱动IC150c,该驱动IC150c根据写入控制ASIC150a输出的控制信号和保存在存储器150m中的预设的光量补偿数据,来控制施加于光源102的电流,使得从开口104a发射的光束光量在每个像素中变得均匀。
框体106被安装在打印基板107上,有机EL基板101的发射面即安装多个光源102的玻璃基板101b的基板面相对于打印基板107垂直设立。此时,打印基板107的基板表面平行于透镜阵列105的光轴。
同时,有机EL基板101上的电极导线104和打印基板107的信号导线151相连接。具体为如图4A所示,打印基板107上安装框体106后,玻璃基板101b上的电极导线104接触接点152,其结果电极导线104-接点152-信号导线151之间相连,光源102和驱动控制电路150可直接连接,而不必通过电子线束。
如此,将驱动控制电路150设置到不同于有机EL基板101的其他基板即打印基板107上,该打印基板107保持框体106,而该框体106以规定的设置关系来保持有机EL基板101(即多个光源102)以及透镜阵列105,由此减小光打印头100的宽度。另外,还可以设定有机EL基板101上的玻璃基板101b的厚度为规定大小,使透镜阵列105的入射面直接接触玻璃基板101b而由此定位,这样便能够稳定保持光源102的位置(发光点位置)和被照射面(感光鼓401表面)之间的共轭长度,而不受框体106精度的影响,提供可对应浓度更加均匀的高质量图像记录的光打印头。
打印基板107保持框体106,有机EL基板101上的电极导线104与打印基板107上的信号导线151相连接,从而多个光源102与驱动控制电路150之间不必经由电子线束而直接连接,实现可对应高密度且高速写入的高速数据输送,这样便能够根据转印带上的点位置偏离信息来实时控制各光源102的调制时刻,提供可对应高质量图像记录的光打印头。
如图3所示,将金属板的截面加工成“コ”字形,形成具有通道形状的支持部件111。支持部件111的主面上设有打印基板107的框体106以及驱动控制电路150等元件。打印基板107以接触方式保持在与该支持部件111的主面相反一侧的表面上。具体为,支持部件111的主面上载置打印基板107,使得透镜阵列105的光轴平行于支持部件111的主面,在此状态下,用导销110贯穿位于打印基板107长度方向(主扫描方向)两端并向着被照射方向上的长孔107a,将导销110固定在支持部件111上。这样,打印基板107便被安装到支持部件111的主面上,并可通过导销110导向在该支持部件111的主面上沿着长孔107a的长度方向(即透镜阵列105的光轴方向)移动。
光打印头100具备作用力施加单元,用于在平行于打印基板107的基板面的方向上,向打印基板107施加向着被照射面方向的作用力,使框体106的突起接触部106a接触面板502和503。即如图3所示,将拧入弹簧109插在导销110上,使该拧入弹簧109的一端与打印基板107结合,另一端与立设在支持部件111主面上的突起111a结合,构成作用力施加单元。这样,拧入弹簧109在将打印基板107推向支持部件111的同时,始终以支持部件111为基准向打印基板107施加压力,使打印基板107始终受到朝着被照射面(感光鼓401)方向的按动,从而使得框体106的突起接触部106a接触在枢支感光鼓401的面板502和503上的切口部502a和503a(参见图2)上,实现多个光源102以及透镜阵列105相对于被照射面(感光鼓401)的定位。
图7显示上述作用力施加单元的另一例结构。
图7中的有机EL基板101、透镜阵列105、框体106以及打印基板107各自的结构、以及这些部件的组装结构均与图3所示的相同,而支持部件111′以及作用力施加单元的结构则与图3所示的有所不同。
首先如图7所示,将金属板的截面加工成“コ”字形,形成通道形状的支持部件111′。支持部件111′的主面上设有打印基板107的框体106、驱动控制电路150等元件。在支持部件111′的与主面相反一侧的面上用粘结等方式来固定打印基板107。该支持部件111′的长度方向(主扫描方向)两端且位于被照射面相反一侧的角部上设有切孔119。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光打印头100中,侧板301和302(图8)为构成成像装置400的部件,导销120分别立设于用于保持光打印头100的侧板301和302上。拧入弹簧121插在该导销120上,其一端与支持部件111′的切孔119结合,另一端与竖设在侧板301和302上的突起122结合,构成作用力施加单元。这样,拧入弹簧121以侧板301和302为基准,经由支持部件111′向打印基板107施加压力,使打印基板107始终受到朝着被照射面(感光鼓401)方向的按压,从而使得框体106的突起接触部106a接触在枢支感光鼓401的面板502和503上的切口部502a和503a(参见图2)上,简单地实现了多个光源102以及透镜阵列105相对于被照射面(感光鼓401)的定位。
如图8所示,底板303以及立设在底板303上的侧板301和302构成成像装置400的结构框架,支持部件111(或111′)长度方向两端受到侧板301和302的支持,使得光打印头100(或下述的200)在成像装置400内部的规定位置上受到支持。具体为,侧板301和302上各自设有矩形孔304和305,将支持部件111(或111′)的端部分别插入矩形孔304和305,用矩形孔304和305支持该支持部件111(或111′),从而对光打印头100(或200)定位。
图8中,侧板301和302上设有四组矩形孔304和305,用该四组矩形孔304和305来确保光打印头100(或200)与感光鼓401(图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四个光打印头100(200)分别对应成像装置400的四个感光鼓401(图1)。
在此,支持部件111(111′)具有倾斜调整单元,用于在以矩形孔304和305支持的部分中调整打印基板107相对于被照射面(感光鼓401的表面)的倾斜角度。也就是说,首先如图3(或图7)所示,在侧板301和302上的矩形孔304和305各自的开口端部中,用于支持支持部件111(111′)的边(图中下方的边)的端部上设有在副扫描方向(向着图中的上方)上突起的突起部116。该突起部116上嵌入线圈弹簧115,该线圈弹簧115不但支持分别插入矩形孔304和305的支持部件111(111′)各自的端部,而且还施加向着副扫描方向上的某一方向(图中为从下向上)的作用力。此时,在图中左侧侧板301上的矩形孔304的开口端部中位于与支持支持部件111(111′)的边相对的边(图中为上方的边)的端部上设有弯曲部114,该弯曲部114上设有调节螺丝113的拧入螺孔,拧入该拧入螺孔的调节螺丝113的前端接触到受到线圈弹簧115作用的支持部件111(111′)的上表面。与此同时,图中右侧的侧板302上的矩形孔305的开口端部中位于与支持支持部件111(111′)的边相对的边(图中为上方的边)的端部设有突起部117,该突起部117与受到线圈弹簧115作用的支持部件111(111′)的表面上的两点接触。为此,支持部件111(111′)被保持在以下状态下,即侧板301一侧的端部被夹持在施加作用力的线圈弹簧115和调整螺丝113之间,同时侧板302一侧的端部被夹持在施加作用力的线圈弹簧115和突起部117之间。
此时,调整调整螺丝113拧入到位于侧板301一侧的弯曲部114上的螺孔中的拧入量,改变调整螺丝113的前端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使得与该调整螺丝113的前端接触的支持部件111(111′)在受到线圈弹簧115的支持下在副扫描方向的位置发生变化。同时,在侧板302一侧,支持部件111(111′)的端部被夹持在线圈弹簧115和突起部117之间,位置保持不变。这样,通过调节调节螺丝113的拧入量,便能够调整与支持部件111(111′)一体保持的打印基板107在副扫描方向上相对于被照射面的倾斜角度。
成像装置400的四个光打印头100(200)各自设有上述倾斜调整单元,因此可以用四个光打印头100(200)来补偿形成在各个感光鼓401上的行间倾斜的偏离。
也就是说,串接方式的彩色成像装置中对各种颜色使用独立的光打印头100(200),如果制造误差引起各有机EL基板101上光束的相邻点间隔p发生偏差,则主扫描方向的整个宽度L会发生差异。若设定理想状况下的相邻点间隔为p0,整个宽度为L0,相邻点间隔p偏离为0.1%,则相当于A3型号宽度的整个宽度误差ΔL为300μm,达到目视能够判别各色调色剂图像的位置偏离的程度,降低图像质量。
对此,本发明为了将位置偏离抑制在目视无法判别的50μm以下,通过调节光打印头100(200)的支持部件111(111′)上的调节螺丝113的拧入量,来使得光打印头100(200)相对于副扫描方向以角度θ倾斜,该倾斜方向与感光鼓401的转动方向相反,向上游倾斜,被投影到主扫描行上的相邻点间隔成为在理想状态下的相邻点间隔p0(参见图9B)。
此时,虽然光打印头100(200)倾斜造成像素排列在副扫描方向上发生偏离,但是如上所述,可以通过驱动控制电路150(以下的250)来依次延迟各像素的发光时刻,对点位置进行补偿,使得点整齐地排列在主扫描行上。例如,设倾斜角度为θ,则最终端的像素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偏离θ量为sinθ×(L0+ΔL),为此,相对于起始端的像素,发光时刻延迟量为sinθ×(L0+ΔL)/v。在此,v为转印带的输送速度。对任意的第n个像素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设定发光时刻延迟量。
如上所述,各光打印头100(200)中即便多个光源设置倾斜或存在排列间隔偏差,也可以通过补偿感光鼓401的被照射面上的点的排列,来使得由多个光源100(200)写入的图像以良好的精度重合,实现没有色偏离的高质量图像记录。
这样,本发明在写入控制电路的打印基板107上,将装有多个光源102的基板(有机EL基板101)直接安装到与基板面垂直的面内或平行的面内,无须通过电子线束来连接导线,并以打印基板107的基板面为基准对副扫描方向定位,从而即使在打印基板107上安装写入控制电路,也不会有碍于减小光打印头宽度。进而,还可以将光源驱动电路和写入控制电路集成到一片芯片上,实现ASIC化。
图10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光打印头的结构,该图是光打印头在垂直于主扫描方向上的截面图。
光打印头200长度方向两端端部接触成像装置400的面板502和503,相对于感光鼓401定位。如图10所示,光打印头200具备以下部件:第一基板,即有机电致(EL)基板201,设有直线形排列的多个光源202和每个光源202的电极导线204;透镜阵列205,使得每个光源202发射的光束在被照射面(感光鼓401表面)上成像;框体206,以规定的设置关系来保持有机EL基板201、作为反射镜的棱镜208以及透明阵列205,并具有与面板502和503接触的突起接触部206a;以及,第二基板,即打印基板207,保持框体206,具有基于图像数据来生成调制各个光源202的写入数据并控制该光源202驱动的驱动控制电路250以及从驱动控制电路250延伸的信号导线251。
其中,有机EL基板101具有作为基体的透明玻璃基板201b、设于该透明玻璃基板201b的基板表面上的多个光源202、以图案化形成在该基板表面并连接每个光源202的电极导线204、以及用于封闭光源202的封闭玻璃203。
光源202例如为公知的有机EL元件,在玻璃基板201b上以阳极和阴极夹持有机层构成,沿着主扫描方(感光鼓401的轴向)向排列。本实施方式的光源202为底部发光结构有机EL元件。此外,还可以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
电极导线204连接有机EL元件的光源202的阴极和阳极。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电极导线204在光源202形成部分上形成从光源射往玻璃基板201b一方的光束通过的开口。
框体206用于保持有机EL基板201和棱镜208以及透镜阵列205,通过棱镜208使得光源202的发光面与感光鼓401表面成为共轭关系。例如如图11所示,框体206的下侧和侧面上设有开口,从下侧开口连接到侧面开口的截面具有如肘管的“L”字形空间。有机EL基板201以射出面向上的状态安装在上述框体206下侧的开口上,棱镜208和透镜阵列205被在框体206内定位并一体保持,棱镜208的入射面直接与有机EL基板201的射出面结合,将从有机EL基板201向上方射出的光束弯曲成平行于打印基板207的基板面方向,透镜阵列205的入射面直接与棱镜208的射出面结合。为此,在由框体206保持的有机EL基板201、棱镜208以及透镜阵列205中,从有机EL基板201向上发射的光束被棱镜208直角弯曲(图10中为向右)后入射透镜阵列205,以此状态沿透镜阵列205的光轴方向射出。
有机EL基板201的射出面与棱镜208的入射面以及棱镜208的射出面与透镜阵列205的入射面均直接接触,因此能够稳定保持光源202的位置(发光点位置)和被照射面(感光鼓401表面)之间的共轭长度不受框体206精度的影响,有利于提供可对应浓度分布更加均匀的高质量图像记录的光打印头。
框体206的长度方向两端端部设有向感光鼓401方向突起以接触面板502和503的突起接触部206。
打印基板207具有设于该打印基板207表面(图10中位于上方的基板表面)的单芯片半导体元件即驱动控制电路250以及从该驱动控制电路250延伸的信号导线251。
驱动控制电路250与图6所示的结构相当,包括:写入控制ASIC150a,用于输入图像数据或位置偏离检测传感器409检测到的点位置偏离数据;行缓冲器150b,与写入控制ASIC150a相连接,用于展开每一行图像数据并一时性保存这些数据;驱动IC150c,用于接收写入控制ASIC50a发送的信号,并向有机EL基板201输出控制信号;以及,存储器150m,用于存储光量补偿数据。各部份的详细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在此,框体206被安装在打印基板207上,有机EL基板201的发射面即安装多个光源202的玻璃基板201b的基板面相对于打印基板207垂直设立。此时,打印基板207的基板面平行于透镜阵列205的光轴。由此,光源202发射的光束向着打印基板207的基板表面垂直(向图中上方)发射。
同时,如图10所示,有机EL基板201上的发光源202和电极导线104的安装面向下,有机EL基板201被安装到打印基板207上后,设有打印基板的开口部上嵌入光源202和封闭玻璃203,使得有机EL基板201中位于下侧的基板表面与打印基板207中位于上侧的基板表面相接触。由此,有机EL基板201上的点寄到线204与打印基板207上的信号导线251相连,光源202与驱动控制电路250之间直接相连,不再需要经由电子线束连接。
如上所述,将驱动控制电路250设置在不同于有机EL基板201的其他基板(打印基板207)上,并且用打印基板207来保持框体206,而该框体206以规定的设置关系保持有机EL基板201(即多个光源202)和棱镜208以及透镜阵列205,从而减小光打印头200的宽度。
打印基板207保持框体206,有机EL基板201上的电极导线204与打印基板207上的信号导线251相连接,从而多个光源202与驱动控制电路250之间不必经由电子线束而直接连接,实现可对应高密度且高速写入的高速数据输送,由此,能够根据转印带上的点位置偏离信息来实时控制各光源102的调制时刻,提供可对应高质量图像记录的光打印头。
光打印头20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时相同的支持部件111或111′(图3或图7),进而还具有在平行于打印基板207表面的方向上对打印基板207施加作用力的作用力施加单元,使框体206的突起接触部206a接触到面板502和503。
如图8所示,支持部件111(或111′)的长度方向两端受到侧板301和302的支持,从而光打印头200在成像装置400中的规定位置上受到支持。此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支持部件111(111′)具有倾斜调整单元,用于在以矩形孔304和305支持的部分中调整打印基板107相对于被照射面(感光鼓401的表面)的倾斜角度。与此同时,针对该光打印头200的倾斜,驱动控制电路250与上述相同,依次延迟各像素的发光时刻,补偿点位置,使得点在主扫描行上排列整齐。
以上利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受到图示的实施方式的限制,除此之外还存在其他实施方式,进而还可以在本发明领域的技术人员可预测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增删或更改,无论何种实施方式,只要其具有本发明的作用和效果,该实施方式便属于本发明范畴。
例如,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光源102和202采用底部发光方式的有机EL元件,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采用顶部发光方式的有机EL元件。图12显示该结构例。
图12中的有机EL基板201的结构与图10所示的结构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图12所示结构中的多个光源202向着与玻璃基板201b相反一侧发射光束,除此之外,两者在结构上大至相同。因而,有机EL基板201的光源202以及封闭玻璃203嵌入打印基板207的开口部,在此状态下,框体206保持有机EL基板201
在此如图12所示,框体206也被安装在打印基板207上,有机EL基板201的射出面即设有多个光源202的玻璃基板201b的基板表面平行于打印基板207的基板表面。此时,打印基板207的基板表面平行于透镜阵列205的光轴。
同时如图12所示,有机EL基板201上的光源202以及电极导线204的安装面向上,有机EL基板201的上侧的基板表面与打印基板207的下侧的基板表面相接触,使得有机EL基板201上的电极导线204与打印基板207的信号导线251相连接,从而光源202和驱动控制电路250之间的便不需经由电子线束而直接连接。

Claims (8)

1.一种光打印头,其长度方向两端端部接触成像装置的面板,以此相对于像载置体定位,该像载置体至少从两个方向受到挟持,该光打印头的特征在于具备以下部件:
第一基板,设有直线形排列的多个光源以及各个所述光源的电极导线;
透镜阵列,用于使得所述多个光源发射的光束在被照射面上成像;框体,以规定的设置关系来保持第一基板和透镜阵列,并具有与所述成像装置的面板相接触的突起接触部;
第二基板,保持框体,并具有基于图像数据来生成调制所述多个光源的写入数据且控制该多个光源的驱动的驱动控制电路以及从该驱动控制电路延伸的信号导线;以及,
作用力施加单元,在平行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基板表面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基板施加向着所述被照射面方向的作用力,使得所述框体的突起接触部接触到所述成像装置的面板上,
所述第二基板保持所述框体,使得该第二基板的基板表面平行于透镜阵列的光轴,同时还使得所述电极导线与所述信号导线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打印头,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基板设置为其中设有所述多个光源的基板表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基板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打印头,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一基板设置为其中设有多个光源的基板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基板表面,
所述框体具有反射镜,用于向所述透镜阵列方向弯曲所述多个光源发射的光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打印头,其特征在于,
具备支持部件,用于支持所述第二基板,该支持部件的长度方向两端端部受到所述成像装置的侧板的支持,
该支持部件具备倾斜调整单元,用于调整所述第二基板相对于所述被照射面的倾斜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根据所述倾斜调整单元调整的所述第二基板的倾斜量来调制所述多个光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电极导线形成开口,用于限制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打印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光源为底部发光方式的有机电致元件,该多个光源的光束透过所述第一基板发射。
8.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打印头。
CN201210345728.9A 2011-09-14 2012-09-13 光打印头以及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723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0207A JP5874259B2 (ja) 2011-09-14 2011-09-14 光プリント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00207 2011-09-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2385A true CN103072385A (zh) 2013-05-01
CN103072385B CN103072385B (zh) 2015-05-06

Family

ID=48149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572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72385B (zh) 2011-09-14 2012-09-13 光打印头以及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74259B2 (zh)
CN (1) CN10307238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5287A (zh) * 2017-06-16 2020-02-11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打印头、成像设备及光学打印头的制造方法
CN112445110A (zh) * 2019-09-04 2021-03-0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的骨架及其组装方法
WO2023207988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ed发光模块、led打印头和led打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27677B2 (ja) * 2013-04-15 2017-05-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0360A (ja) * 1988-07-08 1990-01-23 Rohm Co Ltd Ledプリントヘッド
JPH041065A (ja) * 1990-04-19 1992-01-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プリントヘッド
EP0790132A2 (en) * 1996-02-13 1997-08-20 Oki Data Corporation Optical print head
JP2006341465A (ja) * 2005-06-08 2006-12-21 Rohm Co Ltd 有機elプリントヘッド
JP2008152038A (ja) * 2006-12-18 2008-07-03 Seiko Epson Corp 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それを用いた有機elライン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56698A (ja) * 2007-08-31 2009-03-19 Kyocera Corp 光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15910A (ja) * 2008-11-14 2010-05-27 Seiko Epson Corp ライン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94928A (ja) * 2009-02-26 2010-09-09 Kyocera Corp 光プリンタ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光プリンタヘッドの駆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89965A (ja) * 1985-02-19 1986-08-23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プリントヘツド
JPH04138765A (ja) * 1990-09-28 1992-05-13 Kyocera Corp 画像装置
JP2000238322A (ja) * 1999-02-19 2000-09-05 Ricoh Co Ltd Ledアレイ書込みヘッド
JP2003019827A (ja) * 2001-07-10 2003-01-21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光書き込みヘッド
JP2006305853A (ja) * 2005-04-28 2006-11-09 Rohm Co Ltd 発光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29695B2 (ja) * 2005-12-05 2012-05-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露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61567B2 (ja) * 2006-10-05 2012-10-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露光装置の焦点位置調整方法
JP2010058377A (ja) * 2008-09-03 2010-03-18 Seiko Epson Corp ライン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0360A (ja) * 1988-07-08 1990-01-23 Rohm Co Ltd Ledプリントヘッド
JPH041065A (ja) * 1990-04-19 1992-01-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プリントヘッド
EP0790132A2 (en) * 1996-02-13 1997-08-20 Oki Data Corporation Optical print head
JP2006341465A (ja) * 2005-06-08 2006-12-21 Rohm Co Ltd 有機elプリントヘッド
JP2008152038A (ja) * 2006-12-18 2008-07-03 Seiko Epson Corp 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それを用いた有機elライン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56698A (ja) * 2007-08-31 2009-03-19 Kyocera Corp 光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15910A (ja) * 2008-11-14 2010-05-27 Seiko Epson Corp ライン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94928A (ja) * 2009-02-26 2010-09-09 Kyocera Corp 光プリンタ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光プリンタヘッドの駆動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5287A (zh) * 2017-06-16 2020-02-11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打印头、成像设备及光学打印头的制造方法
CN110785287B (zh) * 2017-06-16 2021-08-20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打印头、成像设备及光学打印头的制造方法
US11366405B2 (en) 2017-06-16 2022-06-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print hea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optical print head
CN112445110A (zh) * 2019-09-04 2021-03-0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的骨架及其组装方法
WO2023207988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ed发光模块、led打印头和led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2385B (zh) 2015-05-06
JP2013059928A (ja) 2013-04-04
JP5874259B2 (ja) 2016-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027896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7486306B2 (en) Optical wri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072385B (zh) 光打印头以及成像装置
CN101359212A (zh) 行头以及使用该行头的图像形成装置
TW200821773A (en) Exposur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545399B2 (en) Line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07004676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110399B2 (en) Optical wri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004174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217947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20090316230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exposure apparatus
US20090147278A1 (en) Line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Line Head
US7889222B2 (en) Lens array for a line head, a line head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089499B2 (en) Exposure head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174548B2 (en) Exposure head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105298A (ja) ラインヘッド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79097A (ja) ラインヘッドの調整方法および調整装置
JP2009023261A (ja) ラインヘッド、該ラインヘッド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該ラインヘッド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08748A (zh) 行头及使用该行头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205430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画像印刷装置および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0628995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37636A (ja) 発光パネルの固定方法
JP2006082451A (ja) ラインヘッドの位置調整方法および位置調整装置
JP2009137107A (ja) ラインヘッドおよび該ラインヘッド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82450A (ja) ラインヘッドの位置調整方法およびその位置調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