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5957A - 盘片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片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25957A CN101925957A CN2008801255994A CN200880125599A CN101925957A CN 101925957 A CN101925957 A CN 101925957A CN 2008801255994 A CN2008801255994 A CN 2008801255994A CN 200880125599 A CN200880125599 A CN 200880125599A CN 101925957 A CN101925957 A CN 1019259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c
- butt
- slip
- coupling member
- butt p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1—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15—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adapted for discs of different size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Abstract
一种盘片驱动装置,该盘片驱动装置不花费零件的费用,具有用于以比现有技术少的零件数将插入的盘片根据其大小以插槽吸入方式正确地配置于可驱动的规定位置的功能。所述盘片驱动装置由抵接垫、连结构件和弹簧构成,其中,所述抵接垫将插入的盘片根据其大小以不同的姿势承接,所述连结构件在随着盘片的引入动作而旋转移动时,对应于抵接垫的姿势,在不同的位置进行不同距离的旋转移动,所述弹簧对连结构件作用规定的施力。接着,通过所述零件等的连动动作,将插入的盘片,根据其大小,正确地配置于可驱动的规定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插槽吸入方式的装载机构的盘片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盘片驱动装置利用设于装置内的盘片驱动器,将数据存储于CD、DVD等盘片中,或从盘片读取数据。作为将盘片插入装置内的方法,能通过插槽吸入方式等实现。插槽吸入方式是指将盘片插入并轻轻推入设于盘片驱动装置的侧面等的细长孔(盘片插入口)中,通过设于装置内的辊子,自动地将盘片搬送到装置内的方式。在该方式的情形下,可从相同的盘片插入口,以相同的装置,应对直径为8cm和直径为12cm的大小不同的两种盘片的插入。为了利用盘片驱动器进行数据的读取等,需要将盘片正确地配置于装置内规定的位置。由此,在插槽吸入方式的情形下,需要具有将插入的盘片根据其大小正确地配置于可驱动的规定位置的功能。
作为实现上述功能的方法,可以考虑将传感器设于装置内,利用该传感器判断插入的盘片的大小,根据判断的结果,将插入的盘片配置于规定位置。不过,在上述方法的情形下,存在因使用传感器造成的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因此,作为抑制制造成本、实现上述功能的装置,存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发明。专利文献1的发明由承接插入的盘片并控制插入行进方向的移动距离的盘片限位件、根据插入的盘片的大小而以不同的姿势与盘片接触的选择臂、对选择臂作用规定的施力的弹簧、连结盘片限位件与选择臂的限位件臂、对限位件臂作用规定的施力的弹簧等构成,通过上述零件等的连动动作,实现将插入的盘片根据其大小正确地配置于规定位置的功能。不过,在专利文献1的情形下,主要通过两个弹簧和三个其他的零件来实现上述功能,零件数多,对盘片驱动装置内的节约空间及装置的小型化等方面不利。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302384号公报
发明的公开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盘片驱动装置,该盘片驱动装置能抑制制造成本,具有用于通过比现有技术少的零件数将插入的盘片根据其大小以插槽吸入方式正确地配置于可驱动的规定位置的功能。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法,提供如下所述的发明等。
提供一种盘片驱动装置,该盘片驱动装置主要由抵接垫、连结构件和弹簧构成,其中,上述抵接垫将插入的盘片根据其大小以不同的姿势承接,上述连结构件在随着盘片的引入动作而旋转移动时,对应于抵接垫的姿势,在不同的位置进行不同距离的旋转移动,上述弹簧对连结构件作用规定的施力。
具体来说,提供以下发明。
在第一发明中,提供一种可区分不同直径的盘片、并以插槽吸入方式将其载入各正确位置的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是,由第一引入驱动部、抵接垫、移位器和连结构件构成,其中,上述第一引入驱动部驱动不同直径的盘片朝装置内方向引入,上述抵接垫根据盘片的直径,在不同的位置与引入驱动部所引入的盘片的端缘抵接,并以对应于抵接位置的姿势,对应于盘片的引入移动而滑动移动,上述移位器朝盘片引入位置方向滑动移动,上述连结构件根据抵接垫的滑动姿势的变化而滑动移动,对应于抵接垫的滑动移动而旋转移动,连结构件具有对应于抵接垫的滑动姿势而描绘不同轨迹旋转移动的卡定突起,移位器具有供上述卡定突起进入的卡定突起引导槽,当卡定突起进入卡定突起引导槽时,对应于抵接垫的滑动移动的连结构件的旋转移动停止,且不同直径的盘片的位置相对于转台中心配置于规定的相对位置。
第二发明以第一发明为基础,提供一种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是,连结构件对应于移位器的朝盘片引入位置方向的滑动移动而旋转移动,抵接垫也根据上述连结构件的对应于移位器的朝盘片引入位置方向的滑动移动的旋转移动而滑动移动,从而与盘片不抵接。
第三发明以第一发明或第二发明为基础,提供一种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是,还具有用于朝使上述连结构件的滑动移动回到最初位置的方向施力的施力弹簧。
第四发明以第一发明至第三发明中任一个为基础,提供一种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具有引导构件,该引导构件具有用于对应于盘片的引入动作使抵接垫滑动移动的多个滑动槽,抵接垫具有插入上述滑动槽的多个滑动突起,多个滑动突起相互间的开始移动时间点根据盘片与抵接垫的抵接位置而确定,抵接垫的滑动时的滑动姿势根据多个滑动突起相互间的开始移动时间点而确定。
第五发明以第一发明至第四发明中任一个为基础,提供一种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是,连结构件具有对应于抵接垫的滑动姿势而描绘不同轨迹旋转移动的移位器凸台突起,移位器具有分别与描绘不同轨迹而旋转移动的移位器凸台突起抵接的两个凸台片。
发明效果
利用本发明的盘片驱动装置,可抑制制造成本,能以比现有技术少的零件数,将插入的盘片根据其大小以插槽吸入方式正确地配置于可驱动的规定位置。其结果是,除了能抑制商品的价格外,还可实现装置内的节约空间,可实现商品的小型化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直径为12cm的盘片插入时的状态的第一图。
图2是表示将直径为8cm的盘片插入时的状态的图。
图3表示抵接垫。
图4是表示将直径为12cm的盘片插入时的状态的第二图。
图5表示引导构件。
图6是表示因抵接垫的旋转移动使得滑动突起移动的图。
图7表示连结构件。
图8是表示因连结构件的滑动移动使得引导突起移动的图。
图9是表示将直径为12cm的盘片配置于规定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将直径为8cm的盘片配置于规定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将直径为8cm的盘片配置于规定位置的流程的图。
图12表示移位器(shifter)。
图13A是表示将直径为12cm的盘片配置于规定位置的流程的第一图。
图13B是表示将直径为12cm的盘片配置于规定位置的流程的第二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盘片装置的图。
(符号说明)
1401第一引入驱动部
1402抵接垫
1403连结构件
1404施力弹簧
1406引导构件
1415移位器
1418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其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
(实施方式的内容)
本实施方式的盘片驱动装置的特征是,承接插入的盘片,使其在插入行进方向滑动移动,藉此,控制盘片的移动距离的抵接垫根据盘片的直径以不同的姿势滑动移动。接着,其他零件对应于抵接垫的滑动姿势进行不同的动作,通过上述连动动作,将直径为12cm、直径为8cm的不同直径的盘片正确地配置于各规定位置。
(实施方式的功能性结构)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盘片驱动装置由第一引入驱动部(1401)、抵接垫(1402)、连结构件(1403)和移位器(1415)构成。此外,还可包括施力弹簧(1404)、引导构件(1406)和齿轮(1418)。对于施力弹簧(0104)、引导构件(0106)和齿轮(1418)的功能,也可通过上述构件以外的构件来实现。
以下,对上述功能性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引入驱动部的盘片引入驱动)
第一引入驱动部(1401)以将各种直径的盘片朝装置内方向引入驱动的方式构成。
各种直径的盘片是指现在广泛使用的直径为12cm的盘片和直径为8cm的盘片。图1(a)表示将直径为12cm的盘片(0108)朝装置内方向(图中右方)引入驱动的状态。该图中,为了便于说明,表示将必要的移位器从本实施方式的盘片驱动装置中卸下的状态。图1(b)是从背面观察图1(a)的图。第一引入驱动部由分别设于图中上下位置的两个辊子(0101)和用于驱动该辊子旋转的电动机(未图示)等构成。上下设置的两个辊子(0101)可将辊子转轴(0109)作为中心旋转,并从上下夹住插入后的盘片(0108)。此外,通过从上下夹住,能将插入后的盘片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正确地定位于规定位置。在插入直径为8cm的盘片时,如图2所示,辊子(0201)也以辊子转轴(0209)为中心旋转移动,从上下夹住插入后的盘片(0208),将盘片(0208)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定位于规定位置。此外,夹住盘片的辊子(0101、0201)被未图示的电动机等驱动而朝规定方向旋转,从而将盘片(0108、0208)朝装置内方向(图中右方)引入。在将盘片搬出到装置外时,通过第一引入驱动部(0101)的辊子朝与上述相反方向的旋转驱动,能实现盘片朝装置外方向(图中左方)的移动。
(抵接垫)
抵接垫(0102、0202)根据盘片的直径,与被引入驱动部(0101、0202)引入的盘片的端缘在不同的位置抵接。此外,以对应于抵接位置的滑动姿势,对应于盘片的引入移动而滑动。
图3(a)表示图1(a)、图2的状态下的抵接垫(0102、0202)。此外,图3(c)是从侧面观察抵接垫(0302)的图。图3(a)、图3(c)中从(ア)到(エ)的部分是与盘片的端缘抵接的部分。以下,参照上述附图,对分别将直径为12cm和直径为8cm的盘片插入时,盘片的端缘与抵接垫的抵接位置、及对应于抵接位置的抵接垫的滑动姿势进行说明。将图1(a)、图2的状态下的抵接垫(0102、0202)的姿势作为基本姿势,说明自此开始的变化。
(插入直径为12cm的盘片时的抵接位置和滑动姿势)
将直径为12cm的盘片插入时,首先,如图1(a)所示,盘片(0108)与基本姿势的抵接垫(0102)仅在抵接部分(ア)抵接。随后,盘片(0108)在第一引入驱动部(0101)的旋转驱动下,朝图中右方移动。于是,抵接垫(0102)随之以抵接垫转轴(0110)为中心,朝虚线箭头(一)方向旋转移动(图中逆时针方向)。其结果是,如图4所示,盘片(0408)与抵接垫(0402)的抵接部分(ア)、(ウ)、(エ)三处抵接。此时的抵接垫(0402)的姿势是插入直径为12cm的盘片时的滑动姿势。即、抵接垫(0402)对应于随后的盘片的引入移动(图中右方),保持该滑动姿势,朝图中右方滑动移动。当抵接垫的抵接部分(ア)、(ウ)、(エ)与直径为12cm的盘片抵接时,以从上下夹住盘片(0108)的方式抵接。其结果是,还具有将盘片(0108)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定位于规定位置的功能。
作为实现抵接垫(0102)的上述旋转移动的方法,例如能如下地实现。抵接垫也可如图3(b)、图3(c)的(オ)至(ク)所示,具有多个滑动突起。图3(b)是从背面观察图3(a)的抵接垫的图。此外,引导构件(0106)也可如图5(a)的(オ)至(ク)所示,具有用于对应于盘片的引入动作、使上述滑动突起在规定方向上滑动移动的多个滑动槽。图5(b)是从背面观察图5(a)的引导构件的图。
抵接垫所具有的多个滑动突起(オ)至(ク)以图3(a)所示的朝向插入到图5(a)所示的引导构件的多个滑动槽(オ)至(ク)。抵接垫的多个滑动突起(オ)至(ク)分别插入到相同标号的滑动槽(オ)至(ク)。如图3(b)所示,滑动突起(カ)和(キ)仅由比插入的滑动槽的宽度小的长径的突起构成。不过,滑动突起(オ)和(ク)在宽度与插入的滑动槽的宽度相等或比插入的滑动槽的宽度小的长径的突起上形成有比滑动槽的宽度大的长径的头部分。通过该两个头部分,如图1(a)所示,滑动突起插入到引导构件(0106)的多个滑动槽内后的抵接垫(0102)不会从引导构件(0106)脱离。即,在图1(a)的状态下,抵接垫的多个滑动突起仅可在由插入的各滑动槽限定的范围内移动。滑动突起(オ)设定为宽度比插入的滑动槽的宽度小的长径状,滑动突起(ク)设定为宽度与插入的滑动槽的宽度大致相等。该滑动突起(ク)的中心成为上述抵接垫(0102)的旋转中心的轴(0110)。
图6表示在上述前提的基础上,抵接垫(0102、0402)从图1(a)的状态旋转移动至图4的状态时的滑动突起的动作。图6中,以圆圈表示位于滑动槽(オ)至(ク)内的抵接垫的各滑动突起。空心圆圈表示图1(a)的状态下的滑动突起,实心圆圈表示图4的状态下的滑动突起。位于滑动槽(ク)内的滑动突起没有以实心圆圈表示,这表示该突起基本不旋转移动。另一方面,位于滑动槽(オ)至(キ)内的滑动突起以位于滑动槽(ク)内的滑动突起的中心即轴(0110)为中心,进行相同旋转角度的旋转移动。即,各滑动槽的宽度和滑动突起的长径被设计成可进行如图所示的旋转移动。这样,能实现抵接垫的旋转移动。此外,当抵接垫进行上述旋转移动时,如图4所示,抵接部分(ア)、(ウ)、(エ)三处与盘片(0408)抵接。另外,也可采用以下设计,(ウ)或(エ)与盘片具有适当的间隙,在(ア)和(ウ)或(ア)和(エ)两处与盘片(0408)抵接。
在此,采用以下结构,在将抵接垫(0102)置位于引导构件(0106)时,能从设于滑动槽(オ)和(ク)的右端(参照图5(a))的宽度大的部分插入滑动突起(オ)和(ク)。即,上述滑动槽(オ)和(ク)的宽度大的部分的宽度设计成比滑动突起(オ)和(ク)所具有的头部分的长径大。
(插入直径为8cm的盘片时的抵接位置和滑动姿势)
接着,将直径为8cm的盘片插入时,首先,如图2所示,盘片(0208)与基本姿势的抵接垫(0202)在抵接部分(イ)、(ウ)两处抵接。图2中,看起来抵接部分(ア)也与盘片(0208)抵接。不过,抵接垫(0202)的实际的抵接部分是图3(c)的斜线表示的部分,即,在图2的状态下,抵接部分(ア)与盘片具有适当的间隙,不抵接。
盘片(0208)即便与抵接垫(0202)在抵接部分(イ)、(ウ)两处抵接后,也可通过第一引入驱动部(0201)的旋转驱动,继续朝图中右方移动。此时,抵接垫(0202)在盘片与抵接部分(イ)、(ウ)两处抵接的状态下,保持基本姿势,朝图中右方移动。即,此时的抵接垫(0202)的姿势(基本姿势)是插入直径为8cm的盘片时的滑动姿势。当抵接垫的抵接部分(イ)、(ウ)与直径为8cm的盘片抵接时,以从上下夹住盘片(0208)的方式抵接。其结果是,还具有将盘片(0208)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定位于规定位置的功能。
(抵接垫的对应于盘片的引入移动的滑动移动)
如上所述,抵接垫(0202、0402)根据插入的盘片的直径采取不同的滑动姿势(图2:插入直径为8cm的盘片时的滑动姿势,图4:插入直径为12cm的盘片时的滑动姿势)。然后,保持该滑动姿势,对应于随后的盘片的引入移动,朝将盘片搬入装置内的方向(图中右方)滑动移动。
为了实现该功能,例如具有引导构件(0106、0206),其具有用于对应于盘片的引入动作、使抵接垫滑动移动的多个滑动槽,抵接垫(0202、0402)也可具有插入上述滑动槽的多个滑动突起。上述情形下,如图6所示,引导构件(0606)的滑动槽(カ)也可包括:为了可旋转移动而宽度设计得较大的槽部分(0611);以及从槽部分(0611)开始分成两条,宽度设计成与滑动突起的长径大致相同的槽部分(0612)。位于滑动槽(カ)的滑动突起对应于抵接垫的滑动姿势,选择分成两条的滑动槽中的某一条,滑动移动。具体来说,在插入直径为12cm的盘片的情形下,最初的旋转移动从图中空心圆圈移动至实心圆圈,就这样在上侧的滑动槽中滑动移动。另一方面,在插入直径为8cm的盘片的情形下,从图中空心圆圈的位置,就这样在下侧的滑动槽中滑动移动。如上所述,分成两条的滑动槽的宽度设计成与滑动突起的长径大致相同。即,当滑动突起位于该槽部分时,滑动突起的图中上下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仅可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其结果是,抵接垫的旋转移动被限制,滑动姿势被固定。
(多个滑动突起相互间的开始移动的时间点和由此所确定的抵接垫的滑动姿势)
可采用抵接垫的多个滑动突起(参照图3(b))相互间的开始移动时间点根据盘片与抵接垫的抵接位置而确定的结构。此外,也可采用抵接垫的滑动时的滑动姿势根据多个滑动突起相互间的开始移动时间点而确定的结构。下面具体说明。
如图1(a)所示,在插入直径为12cm的盘片的情形下,最初,抵接垫(0102)与盘片(0108)的抵接位置只有抵接部分(ア)。接着,当仅在抵接部分(ア)施加力(图中右方)时,后述的施力弹簧(0104)将位于滑动突起(ク)附近的突起(キ)部朝图中左方推压,藉此,首先,只有抵接垫(0102)的滑动突起(オ)、(カ)、(キ)以滑动突起(ク)为中心开始旋转移动(图中逆时针方向)(参照图6)。此外,当盘片(0108)朝图中右方移动时,由于盘片与滑动突起(ウ)、(エ)抵接,抵接垫(0402)的旋转移动停止。其结果是,如图4所示,抵接垫(0402)形成插入直径为12cm的盘片时的滑动姿势。此时,抵接垫(0402)与盘片(0408)的抵接位置变成抵接部分(ア)、(ウ)、(エ)。接着,通过随后的盘片的引入移动,对抵接部分(ア)、(ウ)、(エ)作用图中右方的力,抵接垫(0402)的滑动突起(オ)、(カ)、(キ)、(ク)(参照图6)开始滑动移动(图中右方)。即,抵接垫(0402)以插入直径为12cm的盘片时的滑动姿势进行滑动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插入直径为8cm的盘片的情形下,最初,抵接垫(0208)与盘片(0208)的抵接位置为抵接部分(イ)、(ウ)。接着,由于设计成盘片(0208)与抵接部分(イ)、(ウ)大致同时抵接,对抵接部分(イ)、(ウ)施加力(图中右方),因此,抵接垫(0202)的滑动突起(オ)、(カ)、(キ)、(ク)同时开始朝图中右方滑动移动。即,抵接垫(0202)以插入直径为8cm的盘片时的滑动姿势进行滑动移动。
(连结构件和施力弹簧)
连结构件(0103)采用对应于抵接垫(0102)的滑动姿势的变化(旋转移动)而滑动移动的结构。此外,施力弹簧(0104)采用朝使上述连结构件的滑动移动回到最初位置的方向施力的结构。
图7(a)表示图1(a)、图2的状态下的连结构件(0103、0203)。此外,图7(b)是从背面观察图7(a)的连结构件的图。如图7(a)、图7(b)所示,连结构件(0703)包括分别位于表面和背面的引导突起(0705(A)、0705(B))、卡定突起(0707(サ)、0707(シ))和移位器凸台突起(0714)。此外,还具有引导槽(キ)和(コ)。
(连结构件与抵接垫和引导构件的位置关系)
参照图1(a)说明抵接垫(0102)、连结构件(0103)与引导构件(0106)的位置关系。图中,从里侧朝向跟前侧依次是引导构件(0106)→连结构件(0103)→抵接垫(0102)。具有引导构件(0106)的突起(コ)(参照图6)插入于具有连结构件(0103)的引导槽(コ)(参照图7(a))。此外,具有连结构件的引导突起(0705(B))插入于具有引导构件的滑动槽(ケ)(参照图6)。此外,抵接垫(0102)的滑动突起(キ)(参照图3(b))插入于连结构件(0103)所具有的滑动槽(キ)(参照图7(a))和引导构件(0106)所具有的滑动槽(キ)。此外,如上所述,抵接垫(0102)的滑动突起(オ)、(カ)、(ク)(参照图3(b))分别插入于引导构件(0106)所具有的滑动槽(オ)、(カ)、(ク)。在图1(a)的状态下,连结构件(0103)所具有的引导突起(0105(A)、0705(A))采用与抵接垫(0102)的侧面(图3中的0302(A))抵接的结构。
(连结构件的对应于抵接垫的滑动姿势的变化(旋转移动)的滑动移动)
对连结构件(0103)的对应于抵接垫(0102)的滑动姿势的变化(旋转移动)而滑动移动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1(a)的状态下,如上所述,抵接垫(0102)以抵接垫转轴(0110)为中心,朝虚线箭头(一)方向(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时,抵接垫(0102)通过引导突起(0105(A))对连结构件(0103)作用略朝上的力。于是,连结构件(0103)在滑动槽(キ)、(コ)(参照图7(a))的引导下,朝图1(a)中虚线箭头(二)的方向滑动移动。其结果是,变成图4的状态。图8表示连结构件(0103、0403)从图1(a)的状态滑动移动至图4的状态时的、引导突起(0705(B))的动作。图8中,以圆圈表示位于滑动槽(ケ)内的引导突起(0805(B))。空心圆圈表示图1(a)的状态下的引导突起,实心圆圈表示图4的状态下的引导突起。这样,引导突起(0705(B))随着连结构件(0103)的滑动移动,在滑动槽(ケ)内滑动移动。连结构件(0103)和设于连结构件的引导突起(0105(A)、(B))的滑动移动随着抵接垫(0102)的旋转移动而进行,而抵接垫(0102)的旋转移动仅在插入直径为12cm的盘片时进行。即,连结构件(0103)和设于连结构件的引导突起(0105(A)、(B))的滑动移动也仅在插入直径为12cm的盘片时进行。
(连结构件与施力弹簧的关系)
接着,对施力弹簧(0104)的朝使连结构件(0103)的滑动移动回到最初位置的方向施力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a)所示,施力弹簧(0104)的一端固定于引导构件(0106),另一端固定于连结构件(0103)。即,从图1(a)的状态,连结构件(0103)朝图中略上方滑动移动,成为图4的状态,施力弹簧(0404)被拉向图中略左上方而拉伸。此时,施力弹簧(0404)欲从图4的拉伸状态回到图1(a)的最初状态。该力变成作用力,将与连结构件(0403)的固定部分朝图中略右下方拉伸。上述作用力(图4中略右下方)分散到连结构件的滑动槽(キ)、(コ)的引导方向。其结果是,朝使连结构件(0103、0403)的滑动移动回到最初位置的方向施力。此外,由于施力弹簧(104)安装于连结构件(0103)的滑动槽(コ)的右侧,因此,连结构件(0103)上作用有以引导构件(0106)的突起(コ)为中心朝图1(a)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施力。此外,通过对该连结构件(0103)作用的顺时针方向的施力,通过滑动槽(キ)和抵接垫(0102)的滑动突起(キ),对抵接垫(0102)朝图1(a)中的左侧施力。此时,施力弹簧(0104)被设定成在图1(a)的状态下,对连结构件(0103)作用适当的施力。
施力弹簧的上述施力比第一引入驱动部(0401)的引入盘片的力小。由此,如图4所示,在盘片(0408)在第一引入驱动部(0401)的力的作用下朝右方移动时(插入盘片时),连结构件(0403)克服施力弹簧(0404)的施力,保持图4的状态。另一方面,当盘片朝图中左方移动时(取出盘片时),连结构件(0403)在施力弹簧(0404)的力的作用下,从滑动移动所移动到的位置(0403)回到最初的位置(0103)。此时,随着在上述施力弹簧的施力的作用下的连结构件(0103、0403)的滑动移动,抵接垫(0102、0402)也旋转移动(图中顺时针方向),从插入直径为12cm的盘片时的滑动姿势回到基本姿势。
(连结构件的对应于抵接垫的滑动移动的旋转移动)
连结构件(0203、0403)采用对应于抵接垫(0202、0402)的滑动移动而旋转移动的结构。此外,连结构件(0203)的引导突起(参照图7的0705(B))采用对应于抵接垫(0202、0402)的滑动姿势而描绘不同轨迹旋转移动的结构。引导构件(0206、0406)也可具有使上述引导突起(0705(B))描绘不同轨迹旋转移动的滑动槽。以下,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当图2、图4的滑动姿势下的抵接垫(0202、0402)朝图中右方滑动移动时,通过插入滑动槽(キ)(参照图7(a))内的抵接垫(0202、0402)的滑动突起(キ)(参照图3(b)),对连结构件(0203、0403)作用朝向右方的力。其结果是,以插入滑动槽(コ)(参照图7(a))内的引导构件(0206、0406)的突起(コ)(参照图6)为轴,朝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如上所述,连结构件采用对应于抵接垫的滑动姿势的变化(旋转移动)而滑动移动的结构。其结果是,插入引导构件(0206、0406)的滑动槽(ケ)(参照图8)的连结构件(0203、0403)的引导突起选择分成两条的滑动槽(ケ)中的某一个,在槽的引导下旋转移动。具体来说,在插入12cm的盘片时,选择图中上侧的长的引导槽旋转移动,在插入8cm的盘片时,选择图中下侧的短的滑动槽旋转移动。
参照图6对滑动槽(オ)至(ク)与滑动槽(ケ)的关系进行说明。将盘片搬入装置内后,抵接垫被引导构件(0606)的滑动槽(オ)至(ク)(参照图6)引导而滑动移动(图中右方)。此外,连结构件与抵接垫的上述滑动移动连动,被滑动槽(ケ)(参照图6)引导而旋转移动(图中逆时针方向)。存在以下关系,若该抵接垫的滑动移动和连结构件的旋转移动中任一个停止,则另一个移动也停止。
(移位器)
移位器具有搬送盘片驱动器单元的功能,采用朝盘片的引入位置方向滑动移动的结构。即,在装置内规定位置插入有盘片,利用移位器将驱动器单元搬送到装置内规定位置,藉此,可执行盘片数据的读取等。
(移位器的滑动移动)
图12是从背面观察图14的状态的移位器(1415)的图。如图12所示,移位器具有8cm盘片用的凸台片(1216)和12cm盘片用的凸台片(1217)。该凸台片(1216、1217)被设计成对应于抵接垫(0202、0402)的滑动姿势,与描绘不同轨迹旋转移动的连结构件(0203、0403)的移位器凸台突起(0214、0414)在旋转轨迹处抵接。接着,当移位器的凸台片(1216、1217)与连结构件(0203、0403)的移位器凸台突起(0214、0414)抵接时,移位器(1415)朝图14中左方被推出,与齿轮(1418)啮合。随后,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等驱动齿轮(1418)朝规定方向旋转,藉此,移位器(1415)朝引入盘片的位置(盘片引入位置)方向滑动移动。
(对应于抵接垫的滑动移动的连结构件的旋转移动的停止)
此外,如图12所示,移位器也可在图中左下方附近具有两个卡定突起引导槽(1220(サ)、(シ))。采用以下结构,对应于抵接垫的滑动姿势而描绘不同轨迹旋转移动的连结构件的卡定突起(参照图7、0707(サ)、(シ))中的任一个进入上述两个卡定突起引导槽(1220(サ)、(シ))中的任一个。以下,参照图11、图13(A)、图13(B)进行详细说明。
图11表示插入直径为8cm的盘片时的盘片驱动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11(b)、图11(c)、图11(d)中,以透视图表示盘片驱动装置,处理以(b)、(c)、(d)的顺序进行。
在图11(b)的状态下,对应于抵接垫(1102)的滑动移动,连结构件(1103)旋转移动,变成图11(c)的状态时,连结构件(1103)的移位器凸台突起(1114)与移位器(1115)的移位器凸台片(1116)抵接,如上所述,移位器(1115)开始朝图中左方滑动移动。于是,连结构件(1103)的卡定突起(1107(サ))进入移位器(1115)的卡定突起引导槽(1120(サ))。
当连结构件(1103)的卡定突起(1107(サ))进入移位器(1115)的卡定突起引导槽(1120(サ))时,卡定突起(1107(サ))的图中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被限制,连结构件(1103)的图中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停止。即,在上述时间点,对应于抵接垫(1102)的滑动移动的连结构件(1103)的旋转移动停止。
以上,对插入直径为8cm的盘片的情形进行了说明,对于插入直径为12cm的盘片的情形,也能以同样的流程进行处理。
图13(A)、图13(B)表示插入直径为12cm的盘片时的盘片驱动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13(b)、图13(c)、图13(d)、图13(e)中,以透视图表示盘片驱动装置,处理以(b)、(c)、(d)、(e)的顺序进行。
将直径为12cm的盘片插入的情形也同样,如图13(B)所示,连结构件(1303)的移位器凸台突起(1314)与移位器(1315)的移位器凸台片(1317)抵接,移位器(1315)开始朝图中左方滑动移动。于是,连结构件(1303)的卡定突起(1307(シ))进入移位器(1315)的卡定突起引导槽(1320(シ))。其结果是,卡定突起(1307(シ))的图中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被限制,连结构件(1303)的图中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停止。在上述时间点,对应于抵接垫(1302)的滑动移动的连结构件(1303)的旋转移动停止。
(对应于盘片的引入移动的抵接垫的滑动移动的停止)
如上所述,存在以下关系,若抵接垫的滑动移动和连结构件的旋转移动中任一个停止,则另一个移动也停止。即,随着对应于上述不同直径的各盘片的连结构件的旋转移动的停止,对应于盘片的引入移动的抵接垫的滑动移动也停止。此时,不同直径的各盘片配置成相对于转台中心位于规定的相对位置(参照图9、图10)。
(盘片与抵接垫的抵接部分的分离)
为了写入数据或读取数据,需要使盘片旋转。即,需要使抵接垫脱离配置成相对于转台中心位于规定的相对位置的盘片。以下,参照图11,表示该方法的一例。为了实现以下说明的方法,如图12所示,移位器也可在卡定突起引导槽(1220(サ)、(シ))的末端附近具有使在卡定突起引导槽内移动的卡定突起的轨道变化的槽部分(1220(ス)、(セ))。
从图11(c)的状态,由于齿轮(1118)的旋转驱动,移位器(1115)进一步朝图中左方滑动移动时,如上所述,连结构件(1103)不能旋转移动,而保持这种姿势。这期间,看起来连结构件(1103)的卡定突起(1107(サ))在移位器(1115)的卡定突起引导槽(1120(サ))内朝图中右方移动。接着,通过该移动,当连结构件(1103)的卡定突起(1107(サ))到达移位器(1115)的卡定突起引导槽(1120(サ))的末端附近时,卡定突起(1107(サ))被卡定突起引导槽的轨道变化部(1120(ス))朝图中略右上方抬起。其结果是,连结构件(1103)进行图中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接着,随着上述连结构件的旋转移动,抵接垫(1102)朝图中右方滑动移动,从而脱离盘片。
以上,对插入直径为8cm的盘片的情形进行了说明,对于插入直径为12cm的盘片的情形也同样,能使配置成相对于转台中心位于规定的相对位置的盘片与抵接垫分离。
(实施方式的处理的流程)
以下,参照图11、图13(A)和图13(B)对本实施方式的、将直径为8cm的盘片插入盘片驱动装置的情形和将直径为12cm的盘片插入的情形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
(直径为8cm的盘片)
图11表示插入直径为8cm的盘片时的盘片驱动装置的处理的流程。
首先,插入盘片(1108)后,通过第一引入驱动部的辊子(1101)的旋转驱动,盘片(1108)朝装置内方向(图中右侧)被搬入。于是,如图11(a)、图11(b)所示,盘片(1108)与抵接垫(1102)的抵接部分(イ)、(ウ)抵接。随后,通过第一引入驱动部(1101)的旋转驱动,盘片(1108)被朝图中右方搬入,在该力的作用下,如图11(c)所示,抵接垫(1102)在引导构件(1106)的滑动槽的引导下,朝图中右方滑动移动。此外,随着抵接垫(1102)的滑动移动,连结构件(1103)在引导构件(1106)的滑动槽(ケ)的引导下,朝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此时,连结构件(1103)的引导突起(1105)在滑动槽(ケ)的下侧的短槽内移动。
如图11(c)所示,旋转移动的连结构件(1103)在旋转的中途,其移位器凸台突起(1114)(参照图7、0714)与移位器(1115)的凸台片(1116)(参照图12、1216)抵接。接着,随着连结构件(1103)的图中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移位器(1115)被朝图中左方推出。于是,通过该移位器的朝图中左方的移动,移位器(1115)的齿部分(参照图12、1219)与齿轮(1118)啮合。随后,通过齿轮(1118)的旋转驱动,移位器(1115)滑动移动至规定位置。
随着上述移位器(1115)的滑动移动,连结构件(1103)的卡定突起(1107(サ))进入移位器(1115)的卡定突起引导槽(1120(サ))。其结果是,卡定突起(1120(サ))的旋转移动被限制,连结构件(1103)的图中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停止。接着,随之,抵接垫(1102)的图中右方的滑动移动停止,盘片的移动也停止。此时,盘片(1108)相对于转台中心配置在规定的相对位置。
随后,通过齿轮(1118)的旋转驱动,移位器(1115)朝图中左方滑动移动时,看起来,在移位器(1115)的卡定突起滑动槽内移动的卡定突起(1107(サ))在槽的末端附近因轨道变化部(1120(ス))而朝略右上方移动。通过该移动,连结构件(1103)进行图中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随之,抵接垫(1102)进行图中右方的滑动移动。其结果是,抵接垫(1102)脱离盘片(1108)。
接着,被移动至规定位置的移位器搬送的驱动器单元(未图示)对配置于规定位置的盘片开始进行数据读取等的处理。
(直径为12cm的盘片)
图13(A)、图13(B)表示插入直径为12cm的盘片时的盘片驱动装置的处理的流程。
首先,插入盘片(1308)后,通过第一引入驱动部的辊子(1301)的旋转驱动,盘片(1308)朝装置内方向(图中右侧)被搬入。于是,如图13(a)所示,盘片(1308)与抵接垫(1302)的抵接部分(ア)抵接。随后,通过第一引入驱动部(1301)的旋转驱动,盘片(1308)被朝图中右方搬入,在该力的作用下,抵接垫(1302)朝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如图13(c)所示,盘片(1308)与抵接垫(1302)的抵接部分(ア)、(ウ)、(エ)抵接。此外,随着抵接垫(1302)的上述旋转移动,连结构件(1303)朝图中略右上方滑动移动。此时,设于连结构件(1303)的引导突起(1305)也在引导构件(1306)的滑动槽(ケ)内朝图中略右上方滑动移动(图13(b)→(c))。
随后,通过第一引入驱动部(1301)的旋转驱动,盘片(1308)被朝图中右方搬入,在该力的作用下,如图13(d)所示,抵接垫(1302)以上述旋转移动所形成的滑动姿势,沿引导构件(1306)的滑动槽,朝图中右方滑动移动。此外,随着抵接垫(1302)的滑动移动,连结构件(1303)沿引导构件(1306)的滑动槽(ケ),朝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此时,连结构件(1303)的引导突起(1305)在滑动槽(ケ)的上侧的长槽内移动。
如图13(d)所示,旋转移动的连结构件(1303)在旋转的中途,移位器凸台突起(1314)(参照图7、0714)与移位器(1315)的凸台片(1317)(参照图12、1217)抵接。接着,随着连结构件(1303)的图中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移位器(1315)被朝图中左方推动。于是,通过该移位器的朝图中左方的移动,移位器(1315)的齿部分(参照图12、1219)与齿轮(1318)啮合。随后,通过齿轮(1318)的旋转驱动,移位器(1315)移动至规定位置。
随着上述移位器(1315)的滑动移动,连结构件(1303)的卡定突起(1307(シ))进入移位器(1315)的卡定突起引导槽(1320(シ))。其结果是,卡定突起(1320(シ))的旋转移动被限制,连结构件(1303)的图中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停止。接着,随之,抵接垫(1302)的图中右方的滑动移动停止,盘片的移动也停止。此时,盘片(1308)相对于转台中心配置在规定的相对位置。
随后,通过齿轮(1318)的旋转驱动,移位器(1315)朝图中左方滑动移动时,看起来,在移位器(1315)的卡定突起滑动槽内移动的卡定突起(1307(シ))在槽的末端附近因轨道变化部(1320(セ))而朝略右上方移动。通过该移动,连结构件(1303)进行图中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随之,抵接垫(1302)进行图中右方的滑动移动。其结果是,抵接垫(1302)脱离盘片(1308)。
接着,被移动至规定位置的移位器搬送的驱动器单元(未图示)对配置于规定位置的盘片开始进行数据读取等的处理。
将盘片(1308)从盘片驱动装置内取出时,通过与上述相反的流程进行处理,但当到达图13(d)的状态时,连结构件(1303)在施力弹簧(1304)的施力下,在滑动槽的引导下,朝图中略左下方滑动移动。随之,抵接垫(1302)朝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回到基本姿势。
(实施方式的效果)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盘片驱动装置,可不使用传感器等高价的零件,以比现有技术少的零件数,将插入的盘片,根据其大小,以插槽吸入方式正确地配置于可驱动的规定位置。
其结果是,能实现装置内的节约空间,从而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等。此外,通过减少零件数,还能实现成本降低。
Claims (5)
1.一种能区分不同直径的盘片、并以插槽吸入方式将其载入各正确位置的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第一引入驱动部、抵接垫、移位器和连结构件构成,其中,
所述第一引入驱动部驱动不同直径的盘片朝装置内方向引入,
所述抵接垫根据盘片的直径,在不同的位置与引入驱动部所引入的盘片的端缘抵接,并以对应于抵接位置的姿势,对应于盘片的引入移动而滑动移动,
所述移位器朝盘片引入位置方向滑动移动,
所述连结构件根据抵接垫的滑动姿势的变化而滑动移动,对应于抵接垫的滑动移动而旋转移动,
连结构件具有对应于抵接垫的滑动姿势而描绘不同轨迹地旋转移动的卡定突起,
移位器具有供所述卡定突起进入的卡定突起引导槽,
当卡定突起进入卡定突起引导槽时,对应于抵接垫的滑动移动的连结构件的旋转移动停止,且不同直径的盘片的位置相对于转台中心配置于规定的相对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结构件还对应于移位器的朝盘片引入位置方向的滑动移动而旋转移动,
抵接垫也根据所述连结构件的对应于移位器的朝盘片引入位置方向的滑动移动的旋转移动而滑动移动,从而与盘片不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用于使所述连结构件的滑动移动回到最初位置而施力的施力弹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引导构件,该引导构件具有用于对应于盘片的引入动作使抵接垫滑动移动的多个滑动槽,
抵接垫具有插入所述滑动槽的多个滑动突起,
多个滑动突起相互间的开始移动时间点根据盘片与抵接垫的抵接位置而确定,抵接垫的滑动时的滑动姿势根据多个滑动突起相互间的开始移动时间点而确定。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结构件具有对应于抵接垫的滑动姿势而描绘不同轨迹地旋转移动的移位器凸台突起,
移位器具有分别与描绘不同轨迹而旋转移动的移位器凸台突起抵接的两个凸台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016477A JP2009176385A (ja) | 2008-01-28 | 2008-01-28 |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
JP2008-016477 | 2008-01-28 | ||
PCT/JP2008/059748 WO2009096051A1 (ja) | 2008-01-28 | 2008-05-27 |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25957A true CN101925957A (zh) | 2010-12-22 |
CN101925957B CN101925957B (zh) | 2013-01-16 |
Family
ID=40912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2559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5957B (zh) | 2008-01-28 | 2008-05-27 | 盘片驱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171505B2 (zh) |
EP (1) | EP2249340A4 (zh) |
JP (1) | JP2009176385A (zh) |
CN (1) | CN101925957B (zh) |
BR (1) | BRPI0821959A2 (zh) |
HK (1) | HK1150301A1 (zh) |
MX (1) | MX2010008020A (zh) |
RU (1) | RU2457554C2 (zh) |
WO (1) | WO200909605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08200B2 (ja) * | 2005-12-27 | 2009-08-05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装置 |
JP4322868B2 (ja) * | 2005-12-28 | 2009-09-0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スロットイン型ディスク装置 |
JP4322869B2 (ja) * | 2005-12-28 | 2009-09-0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スロットイン型ディスク装置 |
JP2013041650A (ja) * | 2011-08-18 | 2013-02-28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JPWO2016151652A1 (ja) | 2015-03-24 | 2018-01-18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搬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U733012A1 (ru) * | 1978-07-11 | 1980-05-05 |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А-3103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запис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на магнитные диски |
US5195079A (en) * | 1990-08-20 | 1993-03-16 | Teac Corporation | Disk driver in which the disk holder is located below a slider |
JP2854161B2 (ja) | 1991-06-12 | 1999-02-03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位置設定機構 |
JP2686904B2 (ja) | 1993-12-10 | 1997-12-08 |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
US5957929A (en) * | 1997-05-02 | 1999-09-28 | Micro Therapeutics, Inc. | Expandable st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
KR100277960B1 (ko) | 1997-12-04 | 2001-01-15 | 윤종용 | 광 디스크 로딩장치 |
JPH11265542A (ja) * | 1998-03-16 | 1999-09-28 | Alps Electric Co Ltd | ディスク排出装置 |
JP3619133B2 (ja) * | 2000-08-31 | 2005-02-09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
JP4211964B2 (ja) | 2000-11-10 | 2009-01-21 |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位置決め機構 |
US7353522B2 (en) | 2001-04-05 | 2008-04-01 | Sony Corporation | Disk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device apparatus including a pair of transport rollers, with at least one fixed transport roller |
JP3690300B2 (ja) | 2001-04-05 | 2005-08-3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
EP1328107A1 (de) * | 2002-01-11 | 2003-07-16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m Ermitteln eines Diensterbringungsprogramms, zugehörige Einheiten und zugehöriges Programm |
JP4106422B2 (ja) | 2002-07-08 | 2008-06-25 |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 ディスクガイド機構及びこのディスクガイド機構を用いた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JP2006185565A (ja) | 2004-12-28 | 2006-07-13 | Orion Denki Kk | ディスク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JP2006302384A (ja) | 2005-04-19 | 2006-11-02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US7840972B2 (en) * | 2006-02-16 | 2010-11-23 | Toshiba Samsung Storage Technology Korea Corporation | Optical dis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JP4687566B2 (ja) * | 2006-05-24 | 2011-05-25 |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装置 |
-
2008
- 2008-01-28 JP JP2008016477A patent/JP2009176385A/ja active Pending
- 2008-05-27 CN CN2008801255994A patent/CN10192595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5-27 BR BRPI0821959A patent/BRPI0821959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5-27 MX MX2010008020A patent/MX2010008020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5-27 EP EP08776913A patent/EP2249340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05-27 US US12/864,842 patent/US817150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5-27 RU RU2010136019/28A patent/RU2457554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5-27 WO PCT/JP2008/059748 patent/WO200909605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
- 2011-04-27 HK HK11104248.9A patent/HK1150301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9096051A1 (ja) | 2009-08-06 |
EP2249340A4 (en) | 2012-11-28 |
MX2010008020A (es) | 2010-08-11 |
HK1150301A1 (en) | 2011-11-18 |
RU2457554C2 (ru) | 2012-07-27 |
BRPI0821959A2 (pt) | 2019-09-24 |
CN101925957B (zh) | 2013-01-16 |
JP2009176385A (ja) | 2009-08-06 |
US8171505B2 (en) | 2012-05-01 |
US20100313211A1 (en) | 2010-12-09 |
RU2010136019A (ru) | 2012-03-10 |
EP2249340A1 (en) | 2010-1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25957B (zh) | 盘片驱动装置 | |
US6256280B1 (en) | Disk ejection device | |
JP2005203033A (ja) |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 |
CN100514468C (zh) | 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 |
CN100440351C (zh) | 光盘存放型光盘装置 | |
CN100463064C (zh) | 盘驱动装置 | |
CN102136287B (zh) | 吸入式光盘机的进退片结构 | |
CN101308682B (zh) | 盘装置 | |
JP3604975B2 (ja) | ディスク搬送装置 | |
CN100514469C (zh) | 圆盘装入装置 | |
CN201207284Y (zh) | 入槽型盘装置 | |
JP4467508B2 (ja) | 搬送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駆動装置 | |
JP6408867B2 (ja) | カード収容排出モジュール | |
CN201207283Y (zh) | 入槽型盘装置 | |
CN101770791B (zh) | 光盘装载装置 | |
CN102197430B (zh) | 盘片装置 | |
JP4100742B2 (ja) | ディスク装置 | |
KR100307355B1 (ko) | 디스크 드라이버의 디스크 이송장치 | |
JP4124364B2 (ja) | 記録再生装置 | |
CN201667209U (zh) | 存储媒体再现装置或存储媒体的记录以及再现装置 | |
KR101330816B1 (ko) | 디스크 로딩 구조체 및 이를 적용하는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 |
JPS63183654A (ja) | 記録円盤再生装置 | |
JP4740758B2 (ja) |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の挿排機構、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オートチェンジャ | |
KR100333608B1 (ko) | 디스크 드라이버의 디스크 이송장치 | |
KR940004588B1 (ko) | 멀티 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디스크 로딩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03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03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 Termination date: 20160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