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4468C - 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4468C
CN100514468C CNB2006100095083A CN200610009508A CN100514468C CN 100514468 C CN100514468 C CN 100514468C CN B2006100095083 A CNB2006100095083 A CN B2006100095083A CN 200610009508 A CN200610009508 A CN 200610009508A CN 100514468 C CN100514468 C CN 10051446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mentioned
arm
main body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095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5453A (zh
Inventor
下前胜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hei I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hei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hei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hei I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25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5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44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446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具备在装置主体(2)的盘片插入取出口(6)和光机模组(4)的定心位置之间运送盘片(7)的盘片运送机构,该盘片运送机构具备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装置主体(2)上且夹持盘片(7)的外周缘而进行运送的一对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11、12)。由此,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在保护盘片记录面的同时,能更简单且灵活地进行直径不同的盘片的运送控制,并且可以更紧凑地形成。

Description

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在例如音响设备、视频设备、信息设备、通信设备、计测设备等中,相对于CD或DVD等盘片进行记录、再生等处理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属于夹持盘片外周缘进行运送,并且可以紧凑形成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例如,在音响设备中,以往开发了多种使用记录有多首曲子的CD的盘片记录再生装置。作为以往这样的盘片记录再生装置的一个例子,由特开2002-334507号公报提出了具有以下构成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该装置具备:装置主体,具有盘片插入取出口;光机模组,配置在装置主体内,相对于盘片进行记录、删除和再生的至少一个;和盘片运送机构,把一部分插入盘片插入取出口的盘片运送到装置主体内,并且将位于装置主体内的盘片的一部分从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至装置主体的外部。该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中,盘片运送机构至少具备:第1盘片运送臂,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装置主体上,并且在末端具有由马达旋转驱动且夹持盘片外周缘的驱动辊;和第2盘片运送臂,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装置主体上,并且在末端具有夹持盘片外周缘的从动辊。第1和第2盘片运送臂一边借助驱动辊和从动辊夹持盘片的外周缘一边转动,由此来运送盘片。
根据该现有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由于一对驱动辊和从动辊只和盘片的外周缘接触,所以可以不损伤盘片记录面地运送盘片。
但是,在上述特开2002-334507号公报中公开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中,由于只是夹持一部分插入盘片插入取出口的盘片而将其运送至装置主体内的存储位置,并且夹持位于存储位置的盘片而使盘片一部分从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的装置,所以不仅需要用于在存储位置和光机模组之间运送盘片的另外的运送机构,还需要用于进行盘片相对于光机模组的定心的其他机构。因此,相应地,构成复杂而且零件个数增多,难以紧凑地形成装置。
再者,由于需要将盘片在盘片插入取出口和存储位置之间运送并在存储位置和光机模组之间运送,还需要控制盘片相对于光机模组的定心,所以盘片的运送控制变得麻烦。
进而,由于用驱动辊和从动辊夹持盘片的外周缘,所以虽然可以夹持盘片,但是由于用一起旋转的两个辊夹持盘片,所以希望以更稳定的姿势夹持盘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在保护盘片记录面的同时,更简单且灵活地进行直径不同的盘片的运送控制,并且可以更紧凑地形成。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至少具备:装置主体,具有盘片插入取出口;光机模组,配置在上述装置主体内,相对于盘片进行记录、删除和再生中的至少一个;和盘片运送机构,把一部分插入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上述盘片运送到上述装置主体内,并且,使位于上述装置主体内的上述盘片的一部分从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至外部,上述盘片运送机构至少具备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上、并且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而进行运送的一对第1和第2盘片运送臂,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第1和第2盘片运送臂是如下所述的臂:夹持一部分插入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上述盘片的外周缘而将其运送到上述光机模组,并且,从上述光机模组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而运送且至少使上述盘片的一部分从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到外部。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盘片运送臂上,设置有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并向吸入和吐出方向驱动上述盘片的盘片驱动辊,并且,在上述第2盘片运送臂上,设置有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的由摩擦材料制成的盘片导向部。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盘片运送臂始终被向上述盘片驱动辊接近上述第2盘片运送臂的上述盘片导向部的方向施力,并且,上述第2盘片运送臂始终被向上述盘片导向部接近上述盘片驱动辊的方向施力,对上述第1盘片运送臂施加的作用力设定为对上述第2盘片运送臂施加的作用力以上。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上述第2盘片运送臂侧位置上,设置有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的夹持部。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盘片运送臂上配置有向上述盘片驱动辊传递旋转驱动力的齿轮系。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设置有使上述第1和第2盘片运送臂的转动同步的臂同步机构。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处设置有保持盘片的盘片保持部。
另外,本发明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至少具备:装置主体,具有盘片插入取出口;光机模组,配置在上述装置主体内,相对于盘片进行记录、删除和再生中的至少一个;盘片运送机构,把一部分插入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上述盘片运送到上述装置主体内,并且,使位于上述装置主体内的上述盘片的一部分从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至外部;和控制机构,控制上述盘片运送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盘片运送机构至少具备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上、并且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而进行运送的3个即第1至第3盘片运送臂,上述控制机构具备触发设定机构,所述触发设定机构根据上述盘片的直径设定开始上述盘片运送机构的控制的触发。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触发设定机构根据上述第1至第3盘片运送臂中的至少一个臂的转动量来设定上述触发。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至第3盘片运送臂中的至少一个臂上设置有判定上述盘片的直径的盘片直径判定机构,上述触发设定机构根据由上述盘片直径判定机构判定的上述盘片的直径来设定上述触发。
另外,本发明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至少具备:装置主体,具有盘片插入取出口;夹盘器的夹盘器支承机构,所述夹盘器将盘片夹持到配置在上述装置主体内并相对于盘片进行记录、删除和再生中的至少一个的光机模组上;盘片运送机构,把一部分插入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上述盘片运送到上述装置主体内,并且,使位于上述装置主体内的上述盘片的一部分从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至外部;和控制机构,控制上述盘片运送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盘片运送机构至少具备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上、并且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而进行运送的3个即第1至第3盘片运送臂,上述第1至第3盘片运送臂中的至少一个盘片运送臂具有相互可弯曲地连结的两个即第1和第2臂部件,设定为,上述第1和第2臂部件中的某一个臂部件最初在一个位置夹持从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的上述盘片的外周缘,与上述盘片在插入方向上的移动相对应地,相对于上述第1和第2臂部件中的另一个臂部件转动,而在两个位置夹持。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根据上述盘片的直径大小设定的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的位置,是根据上述第1和第2臂部件中的另一个臂部件的转动量来设定的。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设定为,在用上述夹盘器夹住上述盘片后,上述第1和第2臂部件中的另一个臂部件转动从而上述第1和第2臂部件中的某一个臂部件从上述盘片的外周缘离开时,上述第1和第2臂部件中的某一个臂部件相对于上述第1和第2臂部件中的另一个臂部件向相反方向转动。
另外,本发明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至少具备:装置主体,具有盘片插入取出口;光机模组,配置在上述装置主体内,相对于盘片进行记录、删除和再生中的至少一个;盘片运送机构,把一部分插入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上述盘片运送到上述装置主体内,并且,使位于上述装置主体内的上述盘片的一部分从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至外部;和控制机构,控制上述盘片运送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机构具备一个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进行以下多个控制:借助上述盘片运送机构进行的上述盘片的运送控制、上述盘片相对于上述光机模组的定心控制、上述盘片相对于上述光机模组的转台的夹持控制和松开控制。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开闭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仓门,上述控制部件还进行上述仓门的开闭控制。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机构具备触发设定机构,所述触发设定机构根据上述盘片的直径设定开始上述控制部件的控制的触发。
另外,本发明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至少具备:装置主体,具有盘片插入取出口;光机模组,配置在上述装置主体内,相对于盘片进行记录、删除和再生中的至少一个;盘片运送机构,把一部分插入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上述盘片运送到上述装置主体内,并且,使位于上述装置主体内的上述盘片的一部分从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至外部;和控制机构,控制上述盘片运送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盘片运送机构至少具备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上、并且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而进行运送的3个即第1至第3盘片运送臂,上述第1至第3盘片运送臂中的至少一个盘片运送臂为进行上述盘片相对于上述光机模组的定心的臂。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进行上述盘片相对于上述光机模组的定心的臂具有相互可弯曲地连结的两个即第1和第2臂部件,根据上述盘片的直径大小来设定上述第1和第2臂部件中的某一个臂部件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根据上述盘片的直径大小设定的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的位置,是根据包括上述第1和第2臂部件的盘片运送臂的转动量来设定的。
另外,本发明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至少具备:装置主体,具有盘片插入取出口;支承夹盘器的夹盘器支承机构,所述夹盘器在与光机模组之间夹持盘片,所述光机模组配置在上述装置主体内并相对于盘片进行记录、删除和再生中的至少一个;盘片运送机构,把一部分插入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上述盘片运送到上述装置主体内,并且,使位于上述装置主体内的上述盘片的一部分从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至外部;上述盘片运送机构至少具备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上、并且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而进行运送的一对第1和第2盘片运送臂,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产生旋转驱动力的驱动机构,在上述第1盘片运送臂上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有借助上述驱动机构的旋转驱动力旋转的盘片驱动辊,并且,在上述第2盘片运送臂上转动自如地设置有盘片从动辊,上述盘片驱动辊和上述盘片从动辊,通过夹持一部分插入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上述盘片的外周缘而把上述盘片运送至夹盘器支承机构,并且,通过从上述夹盘器支承机构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并一起旋转而运送,至少使上述盘片的一部分从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到外部。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盘片运送臂始终被向上述盘片驱动辊接近上述第2盘片运送臂的上述盘片从动辊的方向施力,并且,上述第2盘片运送臂始终被向上述盘片从动辊接近上述盘片驱动辊的方向施力,对上述第1盘片运送臂施加的作用力设定为对上述第2盘片运送臂施加的作用力以上。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至少上述盘片驱动辊中的盘片夹持部的夹持面断续地夹持盘片。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盘片驱动辊的盘片夹持部由弹性体制成,并且包括构成上述夹持面的一对夹持面和设置在这一对夹持面之间的底面,上述一对夹持面均形成为凸面和凹面在圆周方向上交替重复地断续的圆锥曲面,上述底面形成为凸面和凹面在圆周方向上交替重复地断续且与上述盘片驱动辊的旋转轴平行的面,上述一对夹持面的相互对应的两凸面经由上述底面的凸面相互连结,并且,上述一对夹持面的相互对应的两凹面经由上述底面的凹面连结。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夹持面的相互对应的两凸面设置成在上述一对夹持面的圆周方向上具有相位差,并且,连结两凸面的上述底面的凸面设置成和上述盘片驱动辊的旋转轴倾斜地交叉。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盘片驱动辊上具备传递上述驱动机构的旋转驱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在上述驱动机构的旋转轴和上述动力传递机构的旋转轴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手动旋转机构,可以借助上述手动旋转机构以手动方式使设置有该手动旋转机构的旋转轴旋转。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盘片运送臂上配置有将上述驱动机构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上述盘片驱动辊的齿轮系。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设置有使上述第1和第2盘片运送臂的转动同步的臂同步机构。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处设置有保持盘片的盘片保持部。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用一对第1和第2盘片运送臂夹持一部分插入盘片插入取出口的盘片的外周缘来将盘片运送至光机模组,并且用第1和第2盘片运送臂夹持设定在光机模组上的盘片的外周缘而运送,使盘片的一部分从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到装置主体外,因此可以防止盘片的记录面受到损伤或附着上灰尘等异物,还可以用臂进行使盘片夹在光机模组上的定心。而且,由于用夹持一部分插入盘片插入取出口的盘片的臂把盘片直接运送至光机模组,并且直接运送位于光机模组上的盘片而使盘片的一部分从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所以可以不需要用于向光机模组运送插入装置主体内的盘片的另外的运送机构。由此,可以使盘片的运送结构简单,还可以紧凑地形成装置,并且盘片的运送控制可以简单且灵活地设定。
再者,由于在第1盘片运送臂上设置夹持盘片的外周缘的盘片驱动辊,并且在第2盘片运送臂上设置夹持盘片外周缘的由摩擦材料构成的盘片导向部,所以可以不在第2盘片运送臂上设置辊。由此,第2盘片运送臂侧的盘片的夹持结构可以较为简单。而且,由于是在使盘片主要以与第2盘片运送臂的由摩擦材料构成的盘片导向部抵接的抵接部为支点转动的同时运送盘片,所以可以稳定地运送盘片。
进而,由于在第1和第2盘片运送臂夹持盘片外周缘时,对第1盘片运送臂施加的作用力为对第2盘片运送臂施加的作用力以上,所以是一边把盘片压在第2盘片运送臂的盘片导向部上一边进行运送,所以可以以稳定的姿势运送盘片。
进而,由于在盘片插入取出口的第2盘片运送臂侧位置上设置夹持盘片外周缘的夹持部,所以在向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盘片时和从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盘片时,可以借助第1盘片运送臂的作用力把盘片外周缘夹持在盘片插入取出口的夹持部上,可以使在向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一部分盘片时和从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盘片的一部分时,盘片的姿势稳定化。由此,使用者可以简单地向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盘片,并且可以简单地从盘片插入取出口取出盘片。
进而,由于在第1盘片运送臂上设置进行盘片运送的盘片驱动辊,并且在第1盘片运送臂上配置用于旋转驱动该盘片驱动辊的动力传递用齿轮系,所以即使第1盘片运送臂转动也可以把驱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可靠地传递至盘片驱动辊,而且通过有效利用第1盘片运送臂而无需在装置主体上设置齿轮系的配置空间。由此,可以更紧凑地形成装置。
进而,由于借助臂同步机构使第1和第2盘片运送臂的转动同步,所以在从盘片插入取出口到光机模组的定心位置的盘片运送和从光机模组的定心位置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盘片运送中,不会使盘片在装置主体内偏移,而可以更准确且更简单地进行盘片的运送控制。
进而,由于在盘片插入取出口处设置保持盘片的盘片保持部,所以借助该盘片保持部,可以在使一部分盘片吐出到装置主体外的状态下稳定地保持盘片,从而使用者可以容易地从装置主体取出盘片。
进而,由于通过触发设定机构根据盘片直径来设定开始盘片运送机构的控制的触发,所以即使盘片直径不同也可以简单且灵活地应对并可以使盘片的运送控制一定且更简单地进行。
进而,由于在第1至第3盘片运送臂的至少一个臂上设置用于判定盘片直径且根据直径控制盘片运送的盘片直径判定机构,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判定盘片直径的其他机构,可以减少零件个数,并且在装置主体上不需要设置其设置空间,可以更紧凑地形成装置。
进而,由于借助第1和第2臂部件将盘片运送臂作成可以弯曲的结构,并且,盘片运送臂的第1和第2臂部件中的某一个臂部件最初在一个位置夹持盘片的外周缘,然后在两个位置夹持,所以可以稳定地夹持盘片,可以可靠地进行盘片的定心。由此,可以更可靠且更简单地进行借助盘片运送臂进行的直径不同的盘片的定心。
进而,由于盘片运送臂的第1和第2臂部件中的某一个臂部件在从盘片的外周缘离开时,相对于第1和第2臂部件中的另一个臂部件向相反方向转动而弯曲运送臂,所以可以抑制盘片运送臂的旋转半径,可以更紧凑地形成装置。
进而,由于不管盘片的直径是多少,都用一个控制部件进行盘片的运送控制、盘片的定心控制、盘片相对于转台的夹持控制和松开控制、仓门的开闭控制等多个控制,所以可以不需要用于个别进行这些控制的控制部件,可以减少零件个数,并且可以使这些控制变得容易而提高控制性,而且由于在装置主体上可以不需要这些个别控制部件的设置空间,所以可以更紧凑地形成装置。
进而,由于用盘片运送臂进行盘片的定心,所以可以更可靠且更简单地进行直径不同的盘片的定心。由于使盘片运送臂为由两个即第1和第2臂部件构成的可以弯曲的结构,所以用一个盘片运送臂即可可靠地夹持直径不同的盘片,同时可以抑制盘片运送臂的旋转半径,可以更紧凑地形成装置。除此以外,由于根据盘片直径大小设定用第1和第2臂部件中的某一个臂部件夹持的位置,所以即使为小直径的盘片也可以可靠地夹持。
进而,由于第1盘片运送臂的盘片驱动辊和第2盘片运送臂的盘片从动辊一起旋转,所以可以在几乎不使一部分插入盘片插入取出口的盘片旋转且其中心不大量偏向盘片驱动辊和盘片从动辊的某一方的情况下将其吸入装置主体内。由此,不会使使用者产生不适感。
进而,由于用盘片驱动辊和盘片从动辊夹持盘片外周缘而将其运送至盘片的夹盘器支承机构,并且借助盘片驱动辊和盘片从动辊的旋转从夹盘器支承机构夹持盘片的外周缘来进行运送,从而使盘片的一部分从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到装置主体外,所以可以防止盘片记录面受损伤或在其上附着灰尘等异物,还可以用臂进行用于使盘片夹在支承于夹盘器支承机构上的夹盘器上的定心,而且,可以顺滑且稳定地进行盘片的插入和吐出。进而,由于用夹持一部分插入盘片插入取出口的盘片的臂把它直接运送至夹盘器支承机构,并且直接运送位于夹盘器支承机构上的盘片而把盘片的一部分从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所以可以不需要用于向夹盘器支承机构运送插入装置主体内的盘片的其他运送机构。由此,可以使盘片的运送机构简单,可以紧凑地形成装置,并且盘片的运送控制可以简单且灵活地设定。
进而,由于在第1和第2盘片运送臂夹持盘片外周缘时,对第1盘片运送臂施加的作用力为对第2盘片运送臂施加的作用力以上,所以是一边把盘片压在第2盘片运送臂的盘片从动辊上一边进行运送,所以可以以稳定的姿势运送盘片。
进而,由于在使用者通过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盘片,并且该盘片的外周上下缘抵接于盘片驱动辊时,盘片驱动辊的夹持面断续地夹持盘片,所以可以在盘片驱动辊和盘片之间产生较大的驱动力,可以可靠地使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向打开方向转动。
进而,由于盘片夹持部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并且底面的凸面相对于盘片驱动辊的旋转轴倾斜地交叉,所以在用两夹持面中的两凸面夹持盘片上下外周缘时,盘片夹持部的两凸面部分弹性变形,从而可以使盘片外周面抵接于底面的凸面。由此,在盘片驱动辊旋转时,对应于该盘片驱动辊的旋转方向,用底面的凸面和底面的凹面间的交界缘部把盘片压向一对夹持面的某一侧,因此可以增大从盘片驱动辊向盘片传递的驱动力,可以更可靠地进行盘片的运送。
进而,由于借助设置在驱动机构的旋转轴和动力传递机构的旋转轴中的至少一个上的手动旋转机构,能以手动方式使设有该手动旋转机构的旋转轴旋转,所以在盘片插入到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内的状态下由于某些原因驱动机构不能驱动,或者由于某些原因使得在较设有手动旋转机构的动力传递机构的旋转轴更靠输入侧处动力传递机构不能把驱动机构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盘片驱动辊,从而不能借助驱动机构的旋转驱动力来把盘片从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取出的紧急情况下,通过以手动方式旋转设有手动旋转机构的旋转轴,可以简单地从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取出盘片。
进而,由于在使用者通过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盘片,并且该盘片的外周上下缘抵接于盘片驱动辊时,盘片驱动辊的夹持面断续地夹持盘片,所以可以在盘片驱动辊和盘片之间产生较大的驱动力,可以可靠地使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向打开方向转动。
进而,由于在第1盘片运送臂上设置进行盘片运送的盘片驱动辊,并且在第1盘片运送臂上配置用于对该盘片驱动辊进行旋转驱动的动力传递用齿轮系,所以即使第1盘片运送臂转动也可以把驱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可靠地传递至盘片驱动辊,而且通过有效利用第1盘片运送臂而无需在装置主体上设置齿轮系的配置空间。由此,可以更紧凑地形成装置。
进而,由于借助臂同步机构使第1和第2盘片运送臂的转动同步,所以在从盘片插入取出口到光机模组的定心位置的盘片运送、和从光机模组的定心位置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盘片运送中,不会使盘片在装置主体内偏移,而可以更准确且更简单地进行盘片的运送控制。
进而,由于在盘片插入取出口的第2盘片运送臂侧位置上设置有夹持盘片外周缘的盘片夹持部,所以在向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盘片时和从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盘片时,可以借助第1盘片运送臂的作用力把盘片外周缘夹持在盘片插入取出口的盘片夹持部,可以使在向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一部分盘片时和从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盘片的一部分时,盘片的姿势稳定化。由此,使用者可以简单地向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盘片,并且可以简单地从盘片插入取出口取出盘片。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会在说明书中变得明显和清楚。
本发明所包括的结构特征、部件的组合、和各部分的布置,将会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并将在权利要求书中示出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概略表示本发明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记录再生)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a)是其立体图,(b)是表示盘片插入取出口的图,(c)是表示盘片插入取出口变形例的图。
图2表示该例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盘片插入取出口的部分,(a)是表示打开盘片插入取出口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关闭盘片插入取出口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取下装置主体的上板而局部表示非动作状态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平面图(俯视图)。
图4表示第1盘片导向臂,(a)是从斜上方观看的立体图,(b)是从(a)中的IVB方向观看的立体图,(c)是从(a)中的IVC方向观看的立体图。
图5表示第2盘片导向臂,(a)是从斜上方观看的立体图,(b)是从(a)中的VB方向观看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该例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驱动马达等驱动部的平面图(俯视图)。
图7表示盘片保持臂,(a)是立体图,(b)是动作说明图。
图8是表示触发杆的立体图。
图9是局部表示触发杆的设置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滑动复位机构的立体图。
图11是局部表示滑动复位机构的设置部分的仰视图。
图12表示滑动凸轮部件,(a)是从盘片插入取出口侧观看的立体图,(b)是从(a)中的XIIB方向观看的立体图,(c)是从(b)中的XIIC方向观看的立体图。
图13是说明滑动凸轮部件和滑动凸轮部件驱动齿轮的关系的图。
图14是说明第1盘片导向臂和第2盘片导向臂的同步的局部仰视图。
图15是表示三个开关的局部俯视图。
图16是局部表示仓门的开闭机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17表示光机模组,(a)是表示位于向下运动位置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位于向上运动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把小径的8cm的盘片定心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把大径的12cm的盘片定心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将对定心了的大径的12cm盘片的夹持解除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例子中的盘片驱动辊的图。
图22是表示图21所示的例子的第2盘片导向臂的立体图。
图23是取下图21所示的例子的装置主体的上板而局部表示非动作状态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与图3同样的平面图(俯视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又一个例子中的盘片驱动辊的、与图21同样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优方式。
图1概略表示本发明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记录再生)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a)是其立体图,(b)是表示盘片插入取出口的图,(c)是表示盘片插入取出口变形例的图,图2表示该例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盘片插入取出口的部分,(a)是表示打开盘片插入取出口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关闭盘片插入取出口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a)所示,该例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大体来分,包括:盘片出入部3,设在矩形装置主体2的一端侧;和夹盘器支承部5,支承夹盘器,该夹盘器在与光机模组(traverse unit)4之间夹住盘片,该光机模组4与装置主体2内的该盘片出入部3邻接设置并进行记录、删除和再生中的至少一个。如图1(b)和图2(a)中放大所示,在该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的盘片出入部3中,在装置主体2的一端面上设置有狭槽状的盘片插入取出口6。另外,通过该盘片插入取出口6把盘片7插入装置主体2内,并且通过盘片插入取出口6把插入装置主体2内的盘片7取出。
如图1(b)所示,从盘片插入取出口6的盘片插入方向观看的形状形成为包括斜度极缓的4边、即倾斜面6a、6b、6c、6d的大致菱形。在该情况下,在菱形的图1(b)中的左右两端,上下的倾斜面6a、6c;6b、6d不分别直接相交,而是设置上下边6e、6f。借助这些倾斜面6a、6b、6c、6d使盘片7的记录面不会抵接于倾斜面6a、6b、6c、6d。
再者,在盘片插入取出口6的下侧的倾斜面6d的右端侧,设置有盘片保持部件6i,该盘片保持部件6i具有比该倾斜面6d斜度更大的倾斜面6g和在图1(b)中与该倾斜面6g连续的水平面6h。该盘片保持部件6i由弹性材料形成。于是,形成盘片保持部6j,该盘片保持部6j通过在上侧的倾斜面6b和下侧的水平面6h之间夹持盘片7的外周缘,来保持盘片7。在该情况下,在用盘片保持部6j保持盘片7的外周缘时,通过使盘片保持部件6i发生一些弹性变形而弹性地且可靠地保持盘片7。而且,盘片7的沿外周缘的面和水平面6h面接触,由此盘片7稳定保持在盘片保持部6j上,但是由于与水平面6h面接触的盘片7的面为非记录部7b(如图18所示),所以即使盘片7的面与水平面6h面接触,也不影响向盘片7进行的信息记录和记录有信息的盘片7的再生。
此外,盘片保持部件6i也可以设置在上侧的倾斜面6b的右端侧或上下倾斜面6b、6d两者的右端侧。在该情况下,设在上侧倾斜面6b上的盘片保持部件6i设置为和设在下侧倾斜面6d上的盘片保持部件6i上下线对称。再者,如图1(c)所示,盘片保持部件6i也可以省略水平面6h而只设置倾斜面6g。在该情况下,盘片7的外周缘夹持在两倾斜面6b、6g之间。进而,盘片保持部件6i也可以省略倾斜面6g而只设置水平面6h。在该情况下,为了把盘片7的外周缘可靠地引导到上侧的倾斜面6b和水平面6h之间,希望一定程度上增大倾斜面6b的斜度。然而,为了把盘片7的外周缘可靠地引导至且稳定地保持在上侧的倾斜面6b和水平面6h之间,如图1(b)所示,希望在盘片保持部件6i上设置倾斜面6b和水平面6h。
在装置主体2的两侧端面,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有开闭盘片插入取出口6的仓门8。仓门8始终由打开控制弹簧9(如图16所示)向打开盘片插入取出口6的方向(即,图2(a)中逆时针方向)施力。另外,在不使用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时(即,不插入盘片时),仓门8保持在图2(a)中打开盘片插入取出口6的状态。后边将说明由该仓门8进行的盘片插入取出口6的开闭控制。
如图2(a)所示,在比盘片插入取出口6稍靠内侧的装置主体2上,设置有盘片传感器10,检测从盘片插入取出口6插入的盘片7。作为该盘片传感器10,例如可以使用公知的光传感器,其包括发光的发光器和接收来自该发光器的光的受光器,来自发光器的光由插入的盘片7遮住而不会由受光器检测到,由此来检测盘片7。此外,作为盘片传感器10,除光传感器以外,只要是不会给盘片7的插入取出动作带来妨碍,则可以使用任何传感器。在该例中,使用光传感器作为盘片传感器10进行了说明。这样,由于公知的光传感器10可以使用公知的传感器,所以省略对其具体构成的说明。
图3是取下装置主体的上板而局部表示非动作状态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平面图(俯视图)。
如图3所示,在盘片出入部3的装置主体2上,以可以转动的方式分别设置有构成作为盘片运送机构的盘片运送臂的一对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11、12。如图4(a)所示,在第1盘片导向臂11的一端侧,穿设有突出设置在装置主体2上的旋转轴13所贯通的支承孔14,该支承孔14嵌合于旋转轴13,由此第1盘片导向臂11以可以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装置主体2上。
如图4(b)所示,第1盘片导向臂11的支承孔14形成部分形成为圆弧状,在该圆弧状部分15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凸轮16。该凸轮16具有以朝向图4(b)中的逆时针方向逐渐上升的方式倾斜的凸轮面16a。如后所述,凸轮16构成盘片直径判定机构。
如图4(c)所示,在第1盘片导向臂11的圆弧状部分15上,与支承孔14同心地突出设置有筒状的旋转轴17。在该旋转轴17的末端部,一体地在整周范围内设置有齿轮18。进而,如图4(c)所示,在第1盘片导向臂11上,分别突出设置有两个销19、20。
如图4(a)所示,在第1盘片导向臂11的一侧的面上,以可以转动的方式支承有盘片驱动辊21,该盘片驱动辊21位于支承孔14侧的相反侧即另一端侧(即,第1盘片导向臂11的末端侧)。该盘片驱动辊21包括:盘片导向部21a,具有在图4(a)中引导盘片7的外周上缘的导向面,且由树脂形成为截头倒圆锥台形状;和盘片夹持部21b,以可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在该盘片导向部21a上,具有由一对圆锥面构成的夹持面21c、21d且具有夹持盘片7的外周上下缘的夹持槽,由橡胶等弹性体制成。构成夹持槽的一对夹持面21c、21d均为在圆周方向上连续的曲面。这样,盘片驱动辊21通过把盘片7的外周上下缘夹持在盘片夹持部21b的夹持槽中的一对夹持面21c、21d上并且转动,来进行盘片7的吸入动作和吐出动作。
进而,如图4(c)所示,在第1盘片导向臂11中,在设有盘片驱动辊21的一面侧的相反侧即另一面侧,设置有齿轮系22。该齿轮系22包括:第1齿轮23、第2齿轮24、第3齿轮25、第4齿轮26、和第5齿轮27。第2齿轮24形成为比第1齿轮23小径的齿轮并且与第1齿轮23同轴地一体形成。第1和第2齿轮23、24设置成,可以绕第1盘片导向臂11的旋转轴17一体旋转。在该情况下,支承孔14和筒状的旋转轴17均以可旋转的方式嵌合于装置主体2的旋转轴13。
再者,第3齿轮25啮合于第2齿轮24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1盘片导向臂11,进而,第4齿轮26啮合于第3齿轮25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1盘片导向臂11,进而,第5齿轮27啮合于第4齿轮26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1盘片导向臂11。第5齿轮27与盘片驱动辊21同轴且设置成能与其一体旋转。另外,这些第1和第2齿轮23、24、第3齿轮25、第4齿轮26、和第5齿轮27按这个顺序从支承孔14侧朝向盘片驱动辊21沿第1盘片导向臂11的长度方向配置成直线状或大致直线状。由未图示的弹簧向图3中逆时针方向,即向使得盘片驱动辊21接近后述的第2盘片导向臂12的盘片导向部33的方向始终对该第1盘片导向臂11施力。第1至第5齿轮23、24、25、26和27也可以不配置为直线状或大致直线状,只要在第1盘片导向臂11的范围内沿长度方向即可,也可以配置为从直线偏离一定程度。
如图5(a)所示,在第2盘片导向臂12的一端侧设置有突出部29,该突出部29具有突出设置在装置主体2上的旋转轴28(图3所示)所贯通的支承孔29a,通过将该突出部29嵌合于旋转轴28,第2盘片导向臂12以可以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装置主体2上。再者,在该突出部29上,与突出部29同心且一体地设置有筒状的齿轮30。
在第2盘片导向臂12的图5(a)中的下表面上,如图5(b)所示形成有开关驱动件31。该开关驱动件31形成为与支承孔29a为同心圆的圆弧状。再者,同样在第2盘片导向臂12的下表面上,突出设置有销32。
进而,如图5(a)所示,在第2盘片导向臂12的另一端侧,以不能相对于第2盘片导向臂12转动的方式设置有盘片导向部33。盘片导向部33包括:末端侧的圆弧状的第1导向保持部34;和直线状的第2导向保持部35,其从该第1导向保持部34沿切线方向且向突出部29侧与盘片插入方向和盘片吐出方向平行地延伸设置。第1导向保持部34包括:盘片导向部34a,具有在图5(a)中引导盘片7外周上缘的导向面,且由树脂形成为截头倒圆锥台形状的一部分;和盘片夹持部34b,一体固定于该盘片导向部34a,具有夹持且引导盘片7外周上下缘的圆弧状的夹持槽,由橡胶等弹性体制成。再者,直线状导向保持部35包括:盘片导向部35a,具有在图5(a)中引导盘片7外周上缘的导向面,且由树脂形成为倾斜面;和盘片夹持部35b,一体固定于该盘片导向部35a,具有夹持且引导盘片7外周上下缘的直线状的夹持槽,由橡胶等弹性体制成。此外,第1导向保持部34不一定形成为圆弧状,也可以相对于第2导向保持部35向盘片吐出方向展开的方式形成为倾斜的直线状。
另外,由第1导向保持部34的圆弧状夹持槽和直线状导向保持部35的直线状夹持槽夹持盘片7的外周上下缘,并沿这些槽引导。
通过向第2盘片导向臂12的图5(b)所示的弹簧支承部12a上施加弹簧36(在后述的图18中图示)的作用力,而向图3中顺时针方向,即向使得盘片导向部33接近第1盘片导向臂11的盘片驱动辊21的方向始终对该第2盘片导向臂12施力。在该情况下,第1盘片导向臂11的作用力设定为第2盘片导向臂12的作用力以上(希望第1盘片导向臂11的作用力为第2盘片导向臂12的作用力的3倍左右)。
图6是取下了装置主体2的下板的状态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仰视图。
如图6所示,在盘片出入部3的装置主体2上,设置有驱动马达37,并且与该驱动马达37的旋转轴37a平行且间隔规定间隔地、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有蜗杆38。另外,在驱动马达37的旋转轴37a上设置有驱动侧带轮39,并且在蜗杆38上设置有从动侧带轮40。在这些驱动侧带轮39和从动侧带轮40之间架设环形带41,借助该环形带41,旋转从驱动侧带轮39向从动侧带轮40减速传递。
进而,在蜗杆38上,啮合有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装置主体2上的蜗轮42,蜗杆38的旋转被减速并变换为蜗轮42绕与该蜗杆38垂直的方向的旋转轴的旋转。该蜗轮42的旋转经由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装置主体2上的中间齿轮43,传递至设在第1盘片导向臂11上的齿轮系22的第1齿轮23。因此,驱动马达37的旋转驱动力经由环形带41、蜗杆38、蜗轮42、中间齿轮43、第1齿轮23、第2齿轮24、第3齿轮25、第4齿轮26、和第5齿轮27减速传递至盘片驱动辊21。
如图3所示,在装置主体2上,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有构成作为盘片运送机构的盘片运送臂的盘片保持臂44。如图7(a)所示,该盘片保持臂44大体来分,包括:保持臂主体45,作为臂部件;和保持辅助臂47,作为通过轴46而以可以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在该保持臂主体45上的臂部件。在该情况下,由突出设置在保持臂主体45上的销48、和以轴46为中心的圆的圆弧状地穿设于保持辅助臂47上且与该销48嵌合的限制孔49,将保持臂主体45和保持辅助臂47的相对旋转限制在规定量。
在保持臂主体45的和保持辅助臂47连结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具有支承孔50a的筒状的轴50。如图3所示,通过将该筒状的轴50的支承孔50a嵌合于立设在装置主体2上的支承轴51(图3中图示),把保持臂主体45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装置主体2上。再者,在轴50上以可与轴50一体转动的方式分别设置有第1推压部52和第2推压部53。在该情况下,第1推压部52设置为低于第2推压部53且以轴50为中心在逆时针方向上先于第2推压部53。进而,在轴50上以向保持臂主体45的相反侧延伸的方式一体设置有控制臂54。在该控制臂54的末端部,突出设置有两个销55a、55b。
在保持辅助臂4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盘片保持辊56、57。这些盘片保持辊56、57夹持盘片7的外周端部。各盘片保持辊56、57分别以可以转动的方式支承在一体固定于保持辅助臂47的两端部的辊支承部件58、59上。另外,这些盘片保持辊56、57配置在圆弧的线上,以便在把作为小径盘片的直径8cm(以下,也简称为8cm)的盘片7的中心定心在对应于光机模组4的转台中心的图3所示位置时(以后,把该位置也称为定心位置),一起夹持8cm的盘片7的外周缘。
进而,在辊支承部件59上突出设置有销60。另一方面,在保持臂主体45上,由突出设置在该保持臂主体45上的旋转轴62以可以相对于该保持臂主体45转动的方式支承有切换控制杆61。切换控制杆61的保持辅助臂47侧的端部设置有槽63,在该槽63中嵌合辊支承部件59的销60。再者,切换控制杆61的槽63相反侧的端部弯曲为L字形,其弯曲部成为被推压部61a。
另外,切换控制杆61在通常时(即,不插入盘片7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的非动作时),如图7(b)实线所示,由未图示的弹簧向顺时针方向施力。由此,保持臂主体45的销48抵接于保持辅助臂47的限制孔49的一端,保持臂主体45和保持辅助臂47保持为稍微弯曲的状态。再者,切换控制杆61,通过使保持辅助臂47克服弹簧的作用力而从通常时的状态相对于保持臂主体45逆时针转动规定量,保持臂主体45的销48抵接于保持辅助臂47的限制孔49的另一端,由此如图7(b)双点划线所示,设定为保持臂主体45和保持辅助臂47以大致1个圆弧状延伸的状态。
由未图示的弹簧向图3中顺时针方向始终对盘片保持臂44施力。于是,盘片保持臂44在非动作时保持在图3所示的非动作位置,以便如图3所示,保持辅助臂47通过抵接于作为控制部件且位于非动作位置的滑动凸轮部件81(后述)的止动器81f上而处于与光机模组4的转台中心的大致对应的位置。在盘片保持臂44的该非动作位置上,保持辅助臂47末端侧的盘片保持辊56与另一端侧的盘片保持辊57相比更靠盘片插入取出口6一侧(在图3中为右侧)。
如图3所示,在装置主体2上,在用于盘片保持臂44的支承轴51的附近,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有作为触发设定机构的触发杆64。如图8所示,该触发杆64包括:平板菱形状的主体65;在该主体65的一角向图8中的下方突出地设置的旋转轴66;被推压轴67,在主体65的另一角同样向下方突出地设置,并且可以抵接于盘片保持臂44的第1和第2推压部52、53;推压轴68,在主体65的又一角同样向下方突出地设置;凸轮抵接部69,设置在主体65上,且可以抵接于第1盘片导向臂11的凸轮16的凸轮面16a;和向上方突出地设置在主体65上的弹簧支承轴70。
另外,旋转轴66嵌合于突出设置在装置主体2上的未图示的圆筒状的支承轴,由此触发杆64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装置主体2上。再者,如图9所示,螺旋弹簧71嵌合支承于弹簧支承轴70,该螺旋弹簧71压缩设置在主体65和装置主体2的上板之间,始终向图9中的下方对触发杆64施力。
进而,如图9所示,在装置主体2上,邻接于触发杆64设置有滑动复位机构72。该滑动复位机构72由设在装置主体2的侧板上的未图示的突条的导轨引导而可以沿装置主体2的长度方向即图3中的左右方向直进移动。
如图10所示,滑动复位机构72形成为一端侧为二股的h字形,具有:一对导向部73、74,嵌合于设在装置主体2的侧板上的突条的导轨上;被推压部75,设在另一端侧,且可以抵接于触发杆64的推压轴68;和形成在二股中的一股的端部上的齿条76。在滑动复位机构72的图10中的下表面上,如图11所示,形成有具有凸轮槽77a的凸轮77。凸轮槽77a包括:向图11中的上方直线状延伸的第1凸轮槽部77b;从该第1凸轮槽部77b的上端向左上方直线状倾斜的第2凸轮槽部77c;和从该第2凸轮槽部77c的上端向左侧直线状延伸的第3凸轮槽部77d。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在中间齿轮43上,与中间齿轮43同心且一体旋转地设置有直径比该中间齿轮43小的小径中间齿轮78。再者,在装置主体2上,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有始终啮合于该小径中间齿轮78的中间齿轮79。进而,在中间齿轮79上,与中间齿轮79同心且一体旋转地设置有直径比该中间齿轮79小的滑动复位机构驱动齿轮80。在该滑动复位机构驱动齿轮80上,可以啮合滑动复位机构72的齿条76。
如图3所示,在装置主体2上还设置有滑动凸轮部件81,其可以沿与装置主体2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图3中的上下方向直进移动。如图11和图12(a)、(b)所示,在该滑动凸轮部件81上,在滑动复位机构72侧的端部上设置有推压部82。再者,在该推压部82的内侧,在沿与滑动凸轮部件8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朝盘片插入取出口6方向延伸的臂83上,以向推压部82的相反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销84。
进而,在滑动凸轮部件81上设置有具有凸轮面85a的凸轮85,通过使第1盘片导向臂11的销20抵接于该凸轮面85a而控制第1盘片导向臂11,由此消除晃动而辅助且更准确地确定大径即直径12cm(以下也简称为12cm)的盘片7的定心位置。进而,在滑动凸轮部件81上设置有具有凸轮面86a的凸轮86,第1盘片导向臂11的销20抵接于该凸轮面86a而控制第1盘片导向臂11。进而,在这些凸轮85、86内侧的滑动凸轮部件81上,朝向盘片插入取出口6方向设置有齿条87。
另一方面,在滑动凸轮部件81的与滑动复位机构72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附近,设置具有凸轮面88的凸轮89,该凸轮面88包括:平缓倾斜面即第1凸轮面88a、和与该第1凸轮面88a连续且大致水平方向(滑动凸轮部件81的长度方向)的第2凸轮面88b。
于是,在第2盘片导向臂12夹持大径的12cm的盘片7时,第2盘片导向臂12的销32最初抵接于第1凸轮面88a并由该第1凸轮面88a控制第2盘片导向臂12的转动,然后销32抵接于第2凸轮面88b并由该第2凸轮面88b控制第2盘片导向臂12的转动。
再者,在凸轮89上设置有凸轮面90,该凸轮面90包括:平缓倾斜面即第1凸轮面90a、与该第1凸轮面90a连续且比第1凸轮面90a陡的倾斜面即第2凸轮面90b、和与该第2凸轮面90b连续且向与第2凸轮面90b相反的方向同程度倾斜的倾斜面即第3凸轮面90c。
于是,第2盘片导向臂12的销32最初抵接于第1凸轮面90a而由该第1凸轮面90a控制第2盘片导向臂12的转动,然后销32抵接于第2凸轮面90b并由该第2凸轮面90b控制第2盘片导向臂12的转动。进而,在第2盘片导向臂12夹持住小径的8cm的盘片7并相对于光机模组4进行了定心后,销32抵接于第3凸轮面90c并由该第3凸轮面90c控制第2盘片导向臂12的转动,由此,同样使第2盘片导向臂12逆时针转动而使第2盘片导向臂12的盘片导向部33从8cm的盘片7的外周缘离开。
进而,在滑动凸轮部件81的滑动复位机构72侧的相反侧的端部,设置有仓门开闭控制用的凸轮91,其具有倾斜的凸轮面91a。该凸轮面91a为在图12(a)中随着从滑动凸轮部件81的滑动复位机构72侧的相反侧端部进入内侧而向下方前进的斜面,即在图12(b)中上升的倾斜面。
进而,如图12(b)和(c)所示,在滑动凸轮部件81上,在与设有臂83、凸轮85、86、齿条87、和凸轮89的面成直角地弯折形成的立壁92上,形成有一对凸轮孔93、94。这两个凸轮孔93、94都包括:图12(b)和(c)中的下部水平方向孔93a、94a;与这些下部水平方向孔93a、94a连续的倾斜孔93b、94b;和与这些倾斜孔93b、94b连续的上部水平方向孔93c、94c。在该情况下,在图12(c)中,倾斜孔93b、94b均形成为从上部水平方向孔93c、94c的左端朝向下部水平方向孔93a、94a的右端而向左侧倾斜。再者,倾斜孔93b的宽度设定为比倾斜孔94b的宽度稍微大一些,由此,防止在光机模组上下移动时,光机模组的运动被锁定。
由未图示的弹簧始终向滑动复位机构72侧(图3中的下方侧)的非动作位置对滑动凸轮部件81施力。再者,虽然未图示,但是由弹簧向图3中左侧的非动作位置、即图11中的上方始终对滑动复位机构72施力。由此,滑动复位机构72向图11中的上方推压触发杆64的推压轴68,所以触发杆64被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施力,触发杆64的主体65的设有被推压轴67的角部如图3所示,抵接于装置主体2的侧板,从而阻止触发杆64继续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样,在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的非动作时,触发杆64、滑动复位机构72、和滑动凸轮部件81保持在图3和图11所示的非动作位置。此外,可以省略对滑动凸轮部件81施力的弹簧。
再者,该触发杆64,在第1盘片导向臂11位于图3所示的非动作位置时,位于图9中上下方向上的下方位置的非动作位置。这样,在触发杆64在上下方向和旋转方向上都位于非动作位置时,并且在盘片保持臂44位于图3所示的非动作位置时,在该盘片保持臂44的第1推压部52和触发杆64的被推压轴67之间,在旋转方向上设定规定的间隙α。该间隙α使得在插入小径的8cm的盘片7并且盘片保持臂44转动了规定量时,第1推压部52和被推压轴67抵接。进而,在触发杆64和盘片保持臂44这样位于非动作位置时,在第2推压部53和被推压轴67之间也在旋转方向上设定规定的间隙β。该间隙β大于间隙α,使得在插入大径的12cm的盘片7并且盘片保持臂44转动了比小径的8cm的盘片7的情况下更大的规定量时,第2推压部53和上升的触发杆64的被推压轴67抵接。
由此,间隙α、β根据小径的8cm的盘片7和大径的12cm的盘片7而不同,由此对应于这些大小径的盘片7分别设定滑动凸轮部件81移动开始的触发(即,时机),从而使得滑动凸轮部件81移动开始后借助滑动凸轮部件81进行的盘片7的定心的控制相对于大小径的盘片7来说相同。由此,可以利用盘片保持臂44的转动量、一个触发杆64和一个滑动凸轮部件81对直径大小不同的盘片7进行定心。
再者,如图11所示,在该滑动凸轮部件81的非动作位置上,盘片保持臂44的销55a和滑动凸轮部件81的推压部82分开。进而,滑动凸轮部件81的销84位于与滑动复位机构72的凸轮槽77a的第1凸轮槽部77b的下端抵接的位置。
进而,如图13所示,始终啮合于中间齿轮43的齿轮96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装置主体2上,并且直径比该齿轮96小的滑动凸轮部件驱动齿轮97设置为与齿轮96同心且可以一体转动。在该滑动凸轮部件驱动齿轮97上可以啮合滑动凸轮部件81的齿条87。此外,在图13中,表示了齿条87啮合于滑动凸轮部件驱动齿轮97的状态,这表示滑动凸轮部件81动作的状态,在滑动凸轮部件81的非动作位置,齿条87不啮合于滑动凸轮部件驱动齿轮97,在图13中比滑动凸轮部件驱动齿轮97更靠左侧。
进而,如图14所示,作为臂同步机构的臂同步部件98设置为可以沿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在该臂同步部件98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齿条99、100。一个齿条99始终啮合于第1盘片导向臂11的齿轮18,并且另一个齿条100始终啮合于以可以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装置主体2上的齿轮101。再者,该齿轮101始终啮合于第2盘片导向臂12的齿轮30。因此,利用该臂同步部件98使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11、12相互同步地向相反方向转动。在该情况下,在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的非动作时,向第1盘片导向臂11的下方突出地设置的销19(图4(c)中图示)抵接于滑动凸轮部件81的止动器81b(图12(b)中图示),由此第1盘片导向臂11保持在图3所示的非动作位置,并且借助臂同步部件98而把第2盘片导向臂12同样保持在图3所示的非动作位置。该臂同步部件98可以相对滑动地支承于图12(a)所示的滑动凸轮部件81的、与形成有臂83的底壁103邻接的槽104中。
进而,如图3所示,在装置主体2的旋转轴28上,以可以转动的方式支承有辅助进行小径的8cm的盘片7的定心的辅助杆105,该辅助杆105由未图示的弹簧始终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施力。在辅助杆105的末端,突出设置有销106,该销106可以抵接于小径的8cm的盘片7的外周缘。另外,在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的非动作时,辅助杆105,通过使其一侧缘105a抵接于位于非动作位置的滑动凸轮部件81的止动器81c,从而保持在非动作位置。此外,在辅助杆105与销106相反侧的端部设有导向销,并且在装置主体2上设置有引导该导向销的导向槽,利用这些导向销和导向槽,也可以使辅助杆105保持在非动作位置。
再者,如图18所示,在把小径的8cm的盘片7设定在定心位置时,辅助杆105,通过使与一侧缘105a大致垂直的另一侧缘105b抵接于滑动凸轮部件81的止动器81d,而稳定保持在定心设定位置。
另一方面,如后述的图18所示,在装置主体2上形成有辅助杆105的退让部107。另外,在大径的12cm的盘片7的情况下,滑动凸轮部件81较大移动,其止动器81c推压辅助杆105的臂部105c,而使辅助杆105退让(收纳)到该退让部107。这样在辅助杆105的退让部107的位置上,销106从大径的12cm的盘片7的外周缘离开。
如图3和图15所示,在装置主体2上设置有3个即第1至第3开关108、109、110。第1开关108为检测小径的8cm的盘片7的开关,第2开关109为检测大径的12cm的盘片7的开关,进而,第3开关110为检测各盘片7向光机模组的夹持的开关。在该情况下,第1和第2开关108、109都通过由第2盘片导向臂12的开关驱动件31推压它们的操作元件108a、109a而接通,第3开关110通过由滑动凸轮部件81的开关动作部81e推压其操作元件110a而接通。
如图2所示,仓门8两端的臂部8a、8b以可以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装置主体2上。如图16所示,在臂部8a上突出设置有开闭轴111。在装置主体2上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有开闭控制部件112,并且由打开控制弹簧9向图16中的顺时针方向始终对该开闭控制部件112施力。开闭控制部件112具有2个臂113、114,一个臂113卡合在仓门8的开闭轴111上,使仓门8在开闭控制部件112转动时逆向转动。再者,另一个臂114可以抵接于滑动凸轮部件81的凸轮91的凸轮面91a。此外,图16表示由凸轮91使开闭控制部件112逆时针转动,仓门8关闭盘片插入取出口6的状态,但是在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的非动作时,在开闭控制部件112不抵接于凸轮91,而借助打开控制弹簧9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了的位置上,仓门8设定为如图2(a)所示打开盘片插入取出口6的状态。
如图17(a)和图17(b)所示,光机模组4支承在光机模组支承部件115上。该光机模组支承部件115的一端侧由转动轴116以可以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装置主体2上。在该光机模组支承部件115的另一端侧的光机模组4上设置有转台117。
在光机模组支承部件115的图17(a)和(b)中左侧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对突出轴118、119(在图17中未图示,在图12(c)中示出),如图12(c)所示,这些突出轴118、119分别嵌合于凸轮孔93、94。在该情况下,在图17(a)所示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的非动作时,如图12(c)所示,突出轴118、119分别位于凸轮孔93、94的下部水平方向孔93a、94a的左端。在该状态下,如图17(a)所示,光机模组4逆时针转动,另一端侧借助设在装置主体2上的未图示的止动器设定在下降了规定量的下降位置上。
接下来说明如此构成的该例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的动作。
在未插入盘片7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的非动作时,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11、12、盘片保持臂44、触发杆64、滑动复位机构72、和滑动凸轮部件81等所有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的构成部件分别位于图3和图9所示的非动作位置。这时,盘片保持臂44成为保持臂主体45和保持辅助臂47如图7(b)实线所示的稍微弯曲的状态。再者,仓门8把盘片插入取出口6设定为图2(a)所示的打开状态。进而,光机模组4成为图17(a)所示的下降位置。进而,接通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的主电源。
在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的该非动作状态下,使用者首先把小径的8cm的盘片7的一部分从图3中的右侧通过盘片插入取出口6插入装置主体2内。这样,由于盘片传感器10检测到该盘片7,所以由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的控制装置(未图示)来旋转驱动驱动马达37。利用驱动马达37的旋转驱动,第1盘片导向臂11的盘片驱动辊21经由环形带41、蜗杆38、蜗轮42、中间齿轮43、第1至第4齿轮23、24、25、26、27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即向朝定心位置一侧吸入盘片7的方向旋转。
一部分插入盘片插入取出口6的盘片7的外周缘抵接于盘片驱动辊21和盘片导向部33,并夹持在这些盘片驱动辊21和盘片导向部33之间。这样,利用盘片驱动辊21的旋转和盘片导向部33的摩擦,盘片7以与盘片导向部33抵接的抵接部为支点转动,并一边沿盘片导向部33槽滚动一边被向定心位置一侧吸入。这时,由于第1盘片导向臂11的作用力设定为第2盘片导向臂12的作用力以上,所以插入的小径的8cm的盘片7以按压在第2盘片导向臂12的盘片导向部33上的施力状态被夹持。
再者,由于盘片驱动辊21和盘片导向部33之间的间隔小于盘片7的直径,所以在盘片7的作用下,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11、12向相互打开的方向(第1盘片导向臂11向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第2盘片导向臂12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时,借助臂同步部件98使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11、12相互同步转动。这样,一对臂11、12夹持盘片7并以稳定状态吸入。
盘片7被吸入规定量后,盘片7的外周缘首先抵接于盘片保持臂44的一个盘片保持辊56,并向图3中的左侧推压该盘片保持辊56。这样,盘片保持臂44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盘片保持臂44转动规定量后,盘片保持臂44的第1推压部52向该方向转动而抵接于触发杆64的被推压轴67,推压该被推压轴67。这样,触发杆64向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推压轴68向图3中的右侧推压滑动复位机构72,所以滑动复位机构72向右侧直进移动。由于该滑动复位机构72的向右移动,滑动复位机构72的凸轮槽77a的第1凸轮槽部77b相对于滑动凸轮部件81的销84直线移动。因此,在该时刻,销84不由第1凸轮槽部77b推压控制,滑动凸轮部件81保持在非动作位置的停止状态。
如果滑动复位机构72继续向图3中的右侧移动,则滑动复位机构72的齿条76啮合于滑动复位机构驱动齿轮80。这时,由于滑动复位机构驱动齿轮80靠驱动马达37的旋转驱动而旋转,所以滑动复位机构72靠驱动马达37的旋转驱动力向右移动。再者,在齿条76啮合于滑动复位机构驱动齿轮80的时刻,销84位于第1凸轮槽部77b和第2凸轮槽部77c的交界部。
由于驱动马达37的旋转驱动力引起的滑动复位机构72的向右移动,第2凸轮槽部77c向与滑动复位机构72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向图3中与装置主体2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即上方推压滑动凸轮部件81的销84,所以滑动凸轮部件81开始向该方向移动。
再者,如果滑动凸轮部件81继续向上方移动,则滑动凸轮部件81的齿条87啮合于滑动凸轮部件驱动齿轮97。这时,由于滑动凸轮部件驱动齿轮97靠驱动马达37的旋转驱动而旋转,所以滑动凸轮部件81靠驱动马达37的旋转驱动向上方移动。再者,在该时刻,销84位于第3凸轮槽部77d,并且滑动复位机构72的齿条76离开滑动复位机构驱动齿轮80,滑动复位机构72保持在该位置上。
由于滑动凸轮部件81的向上移动,经由止动器81c向图3中的上方推压辅助杆105,所以辅助杆105开始顺时针转动。再者,由于滑动凸轮部件81的向上移动,滑动凸轮部件81的止动器81b成为不和第1盘片导向臂11的销19抵接的位置。进而,由于第2盘片导向臂12的逆时针转动,销32成为可以进入凸轮面90的位置。进而,第2盘片导向臂12逆时针转动规定量,由此开关驱动件31推压第1开关108的操作元件108a,第1开关108接通。
8cm的盘片7最大径的部分通过盘片驱动辊21和盘片导向部33之间后,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11、12向相反的关闭方向转动,即第1盘片导向臂11逆时针而第2盘片导向臂12顺时针转动。由第2盘片导向臂12的顺时针转动和滑动凸轮部件81的向上移动使销32进入凸轮面90。
其间,盘片7的外周缘抵接于驱动辊21和盘片导向部33,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11、12夹持盘片7。在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11、12开始向关闭方向转动的时刻,由于第2盘片导向臂12没有逆时针大地转动,所以开关驱动件31并不按压第2开关109的操作元件109a,第2开关109不接通。第2盘片导向臂12顺时针转动规定量后,由于开关驱动件31从第1开关108的操作元件108a离开,第1开关108断开。
再者,盘片7进入定心位置一侧,由此盘片7的外周面抵接于辅助杆105的销106,辅助杆105借助盘片7顺时针转动。
8cm的盘片7接近定心位置时,滑动凸轮部件81接近最大移动极限位置。这样,滑动凸轮部件81的凸轮面91a抵接于开闭控制部件112的臂114,开闭控制部件112向仓门8关闭盘片插入取出口6的方向转动。再者,光机模组支承部件115的一对突出轴118、119分别从凸轮孔93、94的下部水平方向孔93a、94a移至倾斜孔93b、94b,进而,光机模组支承部件115以旋转轴116为中心向图17(a)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光机模组4逐渐向上方转动至极接近图17(b)所示的上方移动位置。
保持辅助臂47借助盘片保持臂44的进一步逆时针转动而相对于保持臂主体45转动,由此一边保持盘片7的外周缘被盘片驱动辊21、盘片导向部33、和盘片保持辊56、57夹持的状态,一边将8cm的盘片7定心在定心位置。8cm的盘片7成为图3中所示的定心位置后,如图18所示,辅助杆105的销106抵接于盘片7的外周面。这样,在把8cm的盘片7设定在图3中所示的定心位置时,盘片7的外周缘由盘片驱动辊21、盘片导向部33、和两个盘片保持辊56、57在4个位置进行夹持,并且由销106支承盘片7的外周面。由此,8cm的盘片7在X-Y-Z的三维方向上稳定地得到保持。此外,这时,辅助杆105的侧缘105b抵接于滑动凸轮部件81的止动器81d,从而辅助杆105稳定保持在定心设定位置。
如果滑动凸轮部件81继续移动,则光机模组支承部件115的一对突出轴118、119分别移至凸轮孔93、94的上部水平方向孔93c、94c,进而,光机模组支承部件115继续顺时针转动,光机模组4成为图17(b)所示的上方移动位置,把8cm的盘片7夹在夹盘器支承部件5的夹盘器和转台117之间。这样在夹住8cm的盘片7时,滑动凸轮部件81的开关动作部81e推压第3开关110的操作元件110a,所以第3开关110接通。由此,控制装置停止驱动马达37,滑动凸轮部件81也停止。
再者,由于滑动凸轮部件81在从盘片7的定心后到夹住为止期间的移动,借助止动器81c使辅助杆105顺时针转动,销106从盘片7的外周面离开,并且第2盘片导向臂12的销32被滑动凸轮部件81的第3凸轮面90c控制,由此,第2盘片导向臂12向图18中的逆时针方向稍微转动,盘片导向部33从盘片7的外周缘离开。另外,借助第2盘片导向臂12的逆时针转动,第1盘片导向臂11经由同步部件98顺时针转动,盘片驱动辊21从盘片7的外周缘离开。进而,由于滑动凸轮部件81的推压部82抵接盘片保持臂44的销55a而推压该销55a,所以盘片保持臂44向图18中的逆时针方向稍微转动,两个盘片保持辊56、57一起离开盘片7的外周缘。这样,夹在光机模组4的转台117上的8cm的盘片7变得旋转自如,可以进行相对于8cm的盘片7的记录或再生。进而,借助凸轮面91a,仓门8如图2(b)所示关闭盘片插入取出口6。
在相对于8cm的盘片7进行的记录或再生结束,把该盘片7从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取出的情况下,按动设在装置主体2上的未图示的弹出按钮。由此,控制装置向与上述情况相反的方向旋转驱动驱动马达37。这样,盘片驱动辊21向吐出盘片7的方向旋转,并且滑动凸轮部件81向与上述情况相反的方向朝图18中的下方直进移动。这样,借助滑动凸轮部件81的第3凸轮面90c使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11、12向关闭方向转动,盘片驱动辊21和盘片导向部33抵接于盘片7的外周缘而夹持盘片7。再者,由于滑动凸轮部件81的推压部82从盘片保持臂44的销55a离开,所以在弹簧向非动作位置作用于盘片保持臂44上的作用力、和滑动凸轮部件81的推压部81g抵接于盘片保持臂44的销55b而推压该销55b的推压力的作用下,盘片保持臂44向图18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两个盘片保持辊56、57一起抵接于盘片7的外周缘而夹持盘片7。进而,由于滑动凸轮部件81的止动器81c从辅助杆105离开,所以辅助杆105借助作用的作用力而向图18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销106抵接于盘片7的外周面来支承盘片7。这样,稳定保持8cm的盘片7。
然后,借助滑动凸轮部件81的移动,光机模组支承部件115的一对突出轴118、119分别移至凸轮孔93、94的倾斜孔93b、94b,光机模组支承部件115以旋转轴116为中心向图17(b)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光机模组4逐渐向下方转动,解除对盘片7的夹持(即,盘片7被松开)。再者,由于滑动凸轮部件81的移动,凸轮面91a远离,所以仓门8借助作用的作用力而向打开盘片插入取出口6的方向转动。
借助滑动凸轮部件81的继续移动,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11、12向打开方向转动,并且盘片保持臂44继续顺时针转动,所以盘片7一边被盘片驱动辊21、盘片导向部33、盘片保持辊56、57夹持一边向图18中的右侧移动。这时,由于盘片驱动辊21向与上述情况相反的方向旋转,所以盘片7也在该盘片驱动辊21的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向右侧移动。
如果滑动凸轮部件81进一步向图3中的下方移动,则其销84位于第2凸轮槽部77c内,并且销84经由第2凸轮槽部77c向图11中的上方推压滑动复位机构72而使其移动。由此,滑动复位机构72的齿条76啮合于滑动复位机构驱动齿轮80。在该时刻,滑动凸轮部件81的齿条87从滑动凸轮部件驱动齿轮97离开。然而,由于驱动马达37的逆向旋转,滑动复位机构驱动齿轮80向与上述情况相反的方向旋转,所以经由啮合于该滑动复位机构驱动齿轮80的齿条76,滑动复位机构72向图18中的左侧移动并且触发杆64逆时针转动。
如果第2盘片导向臂12继续向打开的方向(即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开关驱动件31接通第1开关108。
盘片7的最大径部分通过盘片驱动辊21和盘片导向部33之间后,第2盘片导向臂12向关闭方向(即,顺时针方向)转动。第2盘片导向臂12向关闭方向转动规定量后,开关驱动件31从第1开关108离开,第1开关108断开。控制装置根据第1开关108的接通、断开来停止驱动马达37。由此,盘片7向右侧(即,取出方向)的移动停止,但是这时,盘片7的一部分,即盘片7的中心部7a(图18中图示)的一半以上从盘片插入取出口6伸出。在该情况下,由于盘片7外周端部的非记录部7b(图18中图示)被直线状导向保持部35的直线状夹持槽夹持,所以盘片7被稳定保持。另外,在盘片7的该状态下,使用者用手捏持作为非记录部的盘片7非记录部即中心部7a把盘片7从装置主体2拉出。这样,从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取出8cm的盘片7。
取出8cm的盘片7后,仓门8、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11、12、盘片保持臂44、触发杆64、滑动复位机构72、和滑动凸轮部件81等所有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的构成部件,分别借助作用在它们上的作用力设定在图3和图9所示的非动作位置。
接下来说明大径的12cm的盘片7相对于装置主体2的插入、取出。由于与8cm的盘片7的插入、取出的情况大部分相同,所以只说明与8cm的盘片7的插入、取出的情况不同的部分。
把12cm的盘片7从图3中的右侧通过盘片插入取出口6插入到装置主体2内后,驱动马达37旋转驱动从而盘片驱动辊21旋转,所以吸入12cm的盘片7。这时,借助该盘片7的作用,盘片7的外周缘夹持并保持在盘片插入取出口6的第2盘片导向臂12侧的盘片保持部6j的倾斜面6b和水平面6h之间。由于由该盘片7的外周缘的保持,盘片7的插入姿势维持在沿插入方向的面上,所以能以稳定的姿势把盘片7从盘片插入取出口6插入装置主体2内。
由此,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11、12向打开方向转动,由于12cm的盘片7的直径大于8cm的盘片7的直径,所以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11、12与8cm的盘片7的情况相比,向打开方向更大量地转动。这样,第1盘片导向臂11的凸轮16的凸轮面16a抵接于触发杆64的凸轮抵接部69,克服螺旋弹簧71的弹力向图9中的上方上顶推触发杆64。由此,被推压轴67也上升,所以被推压轴67设定在不抵接盘片保持臂44的第1推压部52,而可以抵接于第2推压部53的位置。因此,在12cm的盘片7的情况下,盘片保持臂44与8cm的盘片7的情况相比更大转动,第2推压部53抵接于被推压轴67,触发杆64开始转动。即,在12cm的盘片7的情况下,设定从盘片保持臂44较大转动到滑动凸轮部件81开始动作(开始移动)的触发。这样,通过改变使滑动凸轮部件81开始动作的盘片保持臂44的转动量,即使在12cm的盘片7的情况下,也可以与8cm的盘片7的情况相同,使滑动凸轮部件81开始动作后的定心控制一定。
再者,第2盘片导向臂12向打开方向较大地转动,由此,第2盘片导向臂12的开关驱动件31接通第1开关108,并且第2开关109也接通。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11、12的转动控制与8cm的盘片7的情况不同,通过借助两个凸轮面88a、88b控制第2盘片导向臂12的销32来进行。
进而,在图3中,插入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内的12cm的盘片7的外周缘抵接于盘片保持臂44的盘片保持辊56,与8cm的盘片7的情况相同使盘片保持臂44逆时针转动。盘片保持臂44的转动量变大后,与上述8cm的盘片的情况相同,盘片保持辊57也抵接于12cm的盘片7的外周缘,盘片7的外周缘被盘片驱动辊21、盘片导向部33、和盘片保持辊56、57夹持,来保持12cm的盘片7。另外,如图19所示,借助盘片保持臂44的继续逆时针转动,保持辅助臂47相对于保持臂主体45转动,由此一边维持盘片7的外周缘被盘片驱动辊21、盘片导向部33、和盘片保持辊56、57夹持的状态,一边把12cm的盘片7定心在定心位置。
与上述8cm的情况相同,如果借助滑动凸轮部件81从12cm的盘片7的定心后到被夹住为止的继续移动,盘片保持臂44继续逆时针移动,则如图20所示,切换控制杆61的被推压部61a抵接于装置主体2的侧壁,使切换控制杆61逆时针转动,保持辅助臂47相对于保持臂主体45转动而成为图7(b)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状态。由此,即使盘片保持臂44较大地转动,盘片保持臂44的转动空间也变得紧凑。另外,在12cm的盘片7夹在光机模组4的转台117上的状态下,如图20所示,与上述8cm的盘片7的情况相同,盘片驱动辊21、盘片导向部33、盘片保持辊56、57、和销106从12cm的盘片7离开,12cm的盘片7变得旋转自如。
在从装置主体2取出12cm的盘片7时,驱动马达37停止,12cm的盘片7的一部分,即盘片7的中心部7a的一半以上从盘片插入取出口6伸出。在该情况下,由于盘片7外周端部的非记录部7b被直线状导向保持部35的直线状夹持槽夹持,所以盘片7被稳定保持。而且,与上述12cm的盘片7插入的情况相同,由于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11、12的作用力的不同,用盘片插入取出口6的第2盘片导向臂12侧的盘片保持部6j的倾斜面6b和水平面6h夹持并保持盘片7的外周缘。由于由该盘片7的外周缘的保持,把盘片7的吐出姿势维持在沿吐出方向的面上,所以能以更稳定的姿势保持一部分从盘片插入取出口6吐出的盘片7。
此外,不一定需要设置辅助杆105,如果能用盘片驱动辊21、盘片导向部33、和两个盘片保持辊56、57在4个位置稳定夹持8cm的盘片7的外周缘,则可以省略。
根据这样构成的该例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用一对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11、12夹持盘片7的外周缘,在盘片插入取出口6和光机模组4的转台117之间运送盘片7,所以可以防止盘片7的记录面受到损伤或附着上灰尘等异物,还可以使吸盘7的运送结构简单,可以紧凑地形成装置。
再者,由于在第1盘片导向臂11上设置进行盘片7的运送的盘片驱动辊21,并且在第1盘片导向臂11上配置用于对该盘片驱动辊21进行旋转驱动的动力传递用齿轮系22,所以即使第1盘片导向臂11转动也可以把驱动马达37的旋转驱动力可靠地传递至盘片驱动辊21,而且,通过有效利用第1盘片导向臂11而无需在装置主体2上设置齿轮系22的配置空间。由此,可以更紧凑地形成装置。
进而,由于在第1盘片导向臂11上,设置夹持盘片7的外周缘的盘片驱动辊21,并且在第2盘片导向臂12上,设置夹持盘片7的外周缘的由弹性摩擦材料构成的盘片导向部33,所以可以不在第2盘片导向臂12上设置辊。由此,第2盘片导向臂12侧的盘片的夹持结构可以较为简单。而且,由于在盘片导向部33上设置直线状的夹持面35a、35b,所以在取出盘片7时可以稳定保持盘片7,从而盘片7的取出变得容易。
进而,由于借助臂同步部件98使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11、12的转动同步,所以在从盘片插入取出口6到光机模组4的定心位置的盘片7的运送、和从光机模组4的定心位置到盘片插入取出口6的盘片7的运送中,不会使盘片7在装置主体2内偏移,而可以更准确且更简单地进行盘片7的运送控制。
进而,由于在第1盘片导向臂11上设置用于判定盘片7的直径且根据直径控制盘片7的运送的凸轮16,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判定盘片7的直径的其他机构,可以减少零件个数,并且在装置主体2上不需要设置其设置空间,可以更紧凑地形成装置。
进而,由于借助保持臂主体45和保持辅助臂47将盘片保持臂44作成可以弯曲的结构,所以用一个盘片保持臂44即可可靠地夹持大小径12cm、8cm的各盘片7,而且可以抑制盘片保持臂44的旋转半径,可以更紧凑地形成装置。除此以外,由于可以用保持辅助臂47在至少2个位置夹持小径的8cm的盘片7,所以即使为小直径的盘片也可以可靠地夹持,进而,可以更可靠且更简单地进行由盘片保持臂44进行的大小径12cm、8cm的各盘片7的定心。
进而,由于根据盘片保持臂44的转动量,设定大小径12cm、8cm的各盘片7的运送开始的触发,所以即使盘片7的直径不同也可以简单且灵活地应对并可以使盘片7的运送控制一定且更简单地进行。
进而,由于不管盘片7的直径是多少,都用滑动凸轮部件81这一个控制部件进行盘片7的运送控制、盘片7的定心控制、盘片7相对于转台117的夹持控制和松开控制、仓门8的开闭控制、和第3开关110的接通、断开控制等多个控制,所以可以不需要用于个别进行这些控制的控制部件,可以减少零件个数,并且可以使这些控制变得容易而提高控制性,而且由于在装置主体2上不需要这些个别控制部件的设置空间,所以可以更紧凑地形成装置。
进而,使光机模组4支承在光机模组支承部件115上,并且只是使光机模组支承部件115转动,便可以把盘片7夹在光机模组4上,所以即使使用该例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也无需变更设计光机模组4,可以直接使用现有已经存在的光机模组4。由此,可以简单且廉价地制造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
进而,由于至少用盘片驱动辊21、盘片导向部33、和盘片保持辊56夹持盘片7,所以可以把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的设置姿势自由设定为水平、铅直和倾斜的任一种。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21所示,在该例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中,盘片驱动辊21中的盘片夹持部21b的一对夹持面21c、21d均形成为凸面21c1、21d1和凹面21c2、21d2沿圆周方向交替重复地断续的圆锥曲面。在该情况下,在该例中设置成,凸面21c1、21d1经由夹持面21c、21d的交界部的底面21e的凸面21e1在轴向上连续,并且,凹面21c2、21d2同样经由底面21e的凹面21e2在轴向上连续。进而,在底面21e的凸面21e1上形成有与凹面21e2成为同一面的圆周方向的槽21e3。即,盘片驱动辊21具备借助一对夹持面21c、21d夹持盘片7的外周上下缘的夹持槽。在该情况下,盘片7的外周上下缘由一对夹持面21c、21d的凸面21c1、21d1夹持,但是不被凹面21c2、21d2夹持。因此,一对夹持面21c、21d断续地夹持盘片7的外周上下缘。
这样,通过设置凸面21c1、21d1和凹面21c2、21d2,盘片7被一对凸面21c1、21d1断续地夹持,并且是在凸面21c1、21d1的缘部被一对凸面21c1、21d1断续地夹持,可以从盘片驱动辊21向所夹持的盘片7传递更大的驱动力,可以更可靠地进行盘片7的吸入和吐出。
此外,在图5所示的第1导向保持部34的圆弧状夹持槽和直线状导向保持部35的直线状夹持槽中,也可以设置与上述盘片驱动辊21的凸面21c1、21d1和凹面21c2、21d2相同的凸面和凹面。
如图22所示,在第2盘片导向臂12的另一端侧,代替上述例子中的盘片导向部33,以相对于第2盘片导向臂12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有盘片从动辊120。该盘片从动辊120与上述图21中所示的盘片驱动辊21完全相同,具有与该盘片驱动辊21的盘片导向部21a、盘片夹持部21b、盘片7的外周上下缘所抵接的一对夹持面21c、21d、凸面21c1、21d1、凹面21c2、21d2、底面21e、凸面21e1、凹面21e2、和槽21e3分别对应的盘片导向部120a、盘片夹持部120b、一对夹持面120c、120d、凸面120c1、120d1、凹面120c2、120d2、底面120e、凸面120e1、凹面120e2、和槽120e3。即,盘片从动辊120具备借助一对夹持面120c、120d夹持盘片7的外周上下缘的夹持槽。在该情况下,盘片7的外周上下缘由一对夹持面120c、120d的凸面120c1、120d1夹持,但是不被凹面120c2、120d2夹持。因此,一对夹持面120c、120d断续地夹持盘片7的外周上下缘。
进而,从动齿轮121设置为与盘片从动辊120同轴且可以与其一体旋转。另一方面,如图23所示,在装置主体2上,设置有具有圆弧状内齿的齿条122,该齿条122形成为以第2盘片导向臂12的旋转轴28为中心的圆的圆弧。于是,从动齿轮121始终啮合于齿条122。因此,在第2盘片导向臂12向图23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从动齿轮121和盘片从动辊120一起逆时针旋转,而在第2盘片导向臂12向图23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从动齿轮121和盘片从动辊120一起顺时针旋转。
该例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的其它构成与上述例子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的构成相同。
根据如此构成的该例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由于将夹持盘片7的外周缘的盘片驱动辊21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第1盘片导向臂11上,并且把夹持盘片7的外周缘且与盘片驱动辊21完全相同地形成的盘片从动辊120旋转自如地设置在第2盘片导向臂12上,所以在盘片7的插入和吐出的初期几乎不使盘片7旋转,可以在其中心大致沿盘片驱动辊21和盘片从动辊120的中间点移动的同时顺滑且稳定地进行盘片7的插入和吐出。因此,在向盘片插入取出口6插入盘片时使用者没有不适感。再者,由于在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11、12上使用相互完全相同地形成的辊,所以无需设置不同的辊作为盘片驱动辊21和盘片从动辊120,通过零件的通用化可以降低成本。
特别是在使用者通过盘片插入取出口6插入盘片7,该盘片7的外周上下缘抵接于盘片驱动辊21时,由于盘片驱动辊21具有凹凸面21c1、21d1;21c2、21d2,所以可以在盘片驱动辊21和盘片7之间产生较大的驱动力,可以使第1和第2盘片导向臂11、12可靠地向打开方向转动。
该例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的其它作用效果,与上述例子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的作用效果相同。
此外,在上述图21和图22所示的例子中,在盘片驱动辊21和盘片从动辊120的一对夹持面21c、21d;120c、120d和底面21e、120e上,分别设置有凸面21c1、21d1;120c1、120d1;21e1、120e1、凹面21c2、21d2;120c2、120d2;21e2、120e2和槽21e3、120e3,将夹持面21c、21d;120c、120d和底面21e、120e作成具有凹凸面的断续面,但是不需要一定设置这些。例如,如上述的图4(a)所示的例子那样,盘片驱动辊21的盘片导向部21a、盘片夹持部21b、一对夹持面21c、21d和底面21e也可以形成为没有凹凸面的连续面。关于盘片从动辊120也与该盘片驱动辊21完全相同。
另外,盘片驱动辊21和盘片从动辊120通过把盘片7的外周上下缘夹持在盘片夹持部21b、120b的夹持槽中的一对夹持面21c、21d;120c、120d上并转动,来进行盘片7的吸入动作和吐出动作。
再者,在上述的图4(a)所示例子的盘片驱动辊21中,把一对夹持面21c、21d和底面21e形成为没有凹凸面的连续面,但是也可以在这些一对夹持面21c、21d和底面21e上,分别设置与图21所示例子相同的凸面21c1、21d1、21e1、凹面21c2、21d2、21e2、和槽21e3,并把夹持面21c、21d和底面21e形成为具有凹凸面的断续面。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例子中的盘片驱动辊的立体图。
在上述的例子中,如图21所示,盘片驱动辊21的两夹持面21c、21d中的各凸面21c1、21d1在圆周方向上的相位设置为相互一致(即,无相位差),并且两夹持面21c、21d中的各凹面21c2、21d2在圆周方向上的相位设置为相互一致(即,无相位差),连结两凸面21c1、21d1彼此的底面21e的凸面21e1和连结两凹面21c2、21d2彼此的底面21e的凹面21e2设置为分别平行于盘片驱动辊21的旋转轴21f,但是如图24所示,本例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中的盘片驱动辊21设置为,两夹持面21c、21d中的各凸面21c1、21d1在圆周方向上的相位互相不同(即,有相位差),并且两夹持面21c、21d中的各凹面21c2、21d2在圆周方向上的相位互相不同(即,有相位差)。即,夹持面21d中的凸面21d1和凹面21d2在圆周方向上的相位设定为分别比夹持面21c中的凸面21c1和凹面21c2在圆周方向上的相位顺时针(即,在图24中从右向左)前进了规定量的相位。
另外,连结两凸面21c1、21d1彼此的底面21e的凸面21e1和连结两凹面21c2、21d2彼此的底面21e的凹面21e2分别设置为,不与盘片驱动辊21的旋转轴21f平行,而是与其倾斜地交叉。
该例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的其它构成,与上述例子相同。
在如此构成的该例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1中,由于盘片夹持部21b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所以在用两夹持面21c、21d中的两凸面21c1、21d1夹持盘片7的上下外周缘时,盘片夹持部21b的两凸面21c1、21d1部分弹性变形,从而盘片7的外周面抵接于底面21e的凸面21e1。这时,由于底面21e的凸面21e1和凹面21e2相对于旋转轴21f倾斜地交叉,所以在盘片驱动辊21顺时针旋转时,盘片7被凸面21e1和凹面21e2的交界缘部21e4压向夹持面21c侧,在盘片驱动辊21逆时针旋转时,盘片7被凸面21e1和凹面21e2的交界缘部21e5压向夹持面21d侧。这样,在盘片驱动辊21旋转时,根据该盘片驱动辊21的旋转方向,用底面21e的凸面21e1和底面21e的凹面21e2的交界缘部21e4、21e5中的某一个把盘片7压向一对夹持面21c、21d中的某一侧。由此,可以增大从盘片驱动辊21向盘片7作用的驱动力,可以更可靠地进行盘片7的运送。
此外,在图24所示的例子中,凸面21d1和凹面21d2在圆周方向上的相位与凸面21c1和凹面21c2在圆周方向上的相位相比,分别具有顺时针前进了规定量的相位差,但是,相反地,也可以设计成,凸面21c1和凹面21c2在圆周方向上的相位与凸面21d1和凹面21d2在圆周方向上的相位相比,分别具有顺时针前进了规定量的相位差。
再者,在盘片从动辊33中,也可以与凸面21c1、21d1、21e1、和凹面21c2、21d2、21e2同样地设置凸面33c1、33d1、33e1、凹面33c2、33d2、33e2。在该情况下,凸面33c1、33d1的相位差和凹面33c2、33d2的相位差设定为:在盘片驱动辊21旋转时,在盘片7被压向两夹持面21c、21d中的某一侧时,在盘片从动辊33处,盘片7被压向两夹持面33c、33d中与盘片驱动辊21的夹持面相同一侧的夹持面。

Claims (27)

1.一种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至少具备:装置主体,具有盘片插入取出口;光机模组,配置在上述装置主体内,相对于盘片进行记录、删除和再生中的至少一个;和盘片运送机构,把一部分插入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上述盘片运送到上述装置主体内,并且,使位于上述装置主体内的上述盘片的一部分从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至外部,上述盘片运送机构至少具备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上、并且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而进行运送的一对第1和第2盘片运送臂,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第1和第2盘片运送臂是如下所述的臂:夹持一部分插入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上述盘片的外周缘而将其运送到上述光机模组,并且,从上述光机模组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而运送且至少使上述盘片的一部分从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到外部,
该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具备触发设定机构,所述触发设定机构根据上述盘片的直径设定开始上述盘片运送机构的控制的触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盘片运送臂上,设置有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并向吸入和吐出方向驱动上述盘片的盘片驱动辊,并且,在上述第2盘片运送臂上,设置有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的由摩擦材料制成的盘片导向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盘片运送臂始终被向上述盘片驱动辊接近上述第2盘片运送臂的上述盘片导向部的方向施力,并且,上述第2盘片运送臂始终被向上述盘片导向部接近上述盘片驱动辊的方向施力,
对上述第1盘片运送臂施加的作用力设定为对上述第2盘片运送臂施加的作用力以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上述第2盘片运送臂侧位置上,设置有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的夹持部。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盘片运送臂上配置有向上述盘片驱动辊传递旋转驱动力的齿轮系。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使上述第1和第2盘片运送臂的转动同步的臂同步机构。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处设置有保持盘片的盘片保持部.
8.一种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至少具备:装置主体,具有盘片插入取出口;光机模组,配置在上述装置主体内,相对于盘片进行记录、删除和再生中的至少一个;盘片运送机构,把一部分插入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上述盘片运送到上述装置主体内,并且,使位于上述装置主体内的上述盘片的一部分从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至外部;和控制机构,控制上述盘片运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盘片运送机构至少具备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上、并且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而进行运送的3个即第1至第3盘片运送臂,
上述控制机构具备触发设定机构,所述触发设定机构根据上述盘片的直径设定开始上述盘片运送机构的控制的触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触发设定机构根据上述第1至第3盘片运送臂中的至少一个臂的转动量来设定上述触发。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至第3盘片运送臂中的至少一个臂上设置有判定上述盘片的直径的盘片直径判定机构,上述触发设定机构根据由上述盘片直径判定机构判定的上述盘片的直径来设定上述触发。
11.一种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至少具备:装置主体,具有盘片插入取出口;夹盘器的夹盘器支承机构,所述夹盘器将盘片夹持到配置在上述装置主体内并相对于盘片进行记录、删除和再生中的至少一个的光机模组上;盘片运送机构,把一部分插入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上述盘片运送到上述装置主体内,并且,使位于上述装置主体内的上述盘片的一部分从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至外部;和控制机构,控制上述盘片运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盘片运送机构至少具备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上、并且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而进行运送的3个即第1至第3盘片运送臂,
上述第1至第3盘片运送臂中的至少一个盘片运送臂具有相互可弯曲地连结的两个即第1和第2臂部件,
设定为,上述第1和第2臂部件中的某一个臂部件最初在一个位置夹持从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插入的上述盘片的外周缘,与上述盘片在插入方向上的移动相对应地,相对于上述第1和第2臂部件中的另一个臂部件转动,而在两个位置夹持,
该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具备触发设定机构,所述触发设定机构根据上述盘片的直径设定开始上述盘片运送机构的控制的触发。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盘片的直径大小设定的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的位置,是根据上述第1和第2臂部件中的另一个臂部件的转动量来设定的。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定为,在用上述夹盘器夹住上述盘片后,上述第1和第2臂部件中的另一个臂部件转动从而上述第1和第2臂部件中的某一个臂部件从上述盘片的外周缘离开时,上述第1和第2臂部件中的某一个臂部件相对于上述第1和第2臂部件中的另一个臂部件向相反方向转动。
14.一种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至少具备:装置主体,具有盘片插入取出口;光机模组,配置在上述装置主体内,相对于盘片进行记录、删除和再生中的至少一个;盘片运送机构,把一部分插入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上述盘片运送到上述装置主体内,并且,使位于上述装置主体内的上述盘片的一部分从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至外部;和控制机构,控制上述盘片运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机构具备一个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进行以下多个控制:借助上述盘片运送机构进行的上述盘片的运送控制、上述盘片相对于上述光机模组的定心控制、上述盘片相对于上述光机模组的转台的夹持控制和松开控制,
该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具备触发设定机构,所述触发设定机构根据上述盘片的直径设定开始上述盘片运送机构的控制的触发。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开闭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仓门,上述控制部件还进行上述仓门的开闭控制。
16.一种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至少具备:装置主体,具有盘片插入取出口;光机模组,配置在上述装置主体内,相对于盘片进行记录、删除和再生中的至少一个;盘片运送机构,把一部分插入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上述盘片运送到上述装置主体内,并且,使位于上述装置主体内的上述盘片的一部分从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至外部;和控制机构,控制上述盘片运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盘片运送机构至少具备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上、并且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而进行运送的3个即第1至第3盘片运送臂,
上述第1至第3盘片运送臂中的至少一个盘片运送臂为进行上述盘片相对于上述光机模组的定心的臂,
该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具备触发设定机构,所述触发设定机构根据上述盘片的直径设定开始上述盘片运送机构的控制的触发。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行上述盘片相对于上述光机模组的定心的臂具有相互可弯曲地连结的两个即第1和第2臂部件,
根据上述盘片的直径大小来设定上述第1和第2臂部件中的某一个臂部件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的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盘片的直径大小设定的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的位置,是根据包括上述第1和第2臂部件的盘片运送臂的转动量来设定的。
19.一种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至少具备:装置主体,具有盘片插入取出口;支承夹盘器的夹盘器支承机构,所述夹盘器在与光机模组之间夹持盘片,所述光机模组配置在上述装置主体内并相对于盘片进行记录、删除和再生中的至少一个;盘片运送机构,把一部分插入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上述盘片运送到上述装置主体内,并且,使位于上述装置主体内的上述盘片的一部分从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至外部;上述盘片运送机构至少具备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上、并且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而进行运送的一对第1和第2盘片运送臂,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产生旋转驱动力的驱动机构,
在上述第1盘片运送臂上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有借助上述驱动机构的旋转驱动力旋转的盘片驱动辊,并且,在上述第2盘片运送臂上转动自如地设置有盘片从动辊,
上述盘片驱动辊和上述盘片从动辊,通过夹持一部分插入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的上述盘片的外周缘而把上述盘片运送至夹盘器支承机构,并且,通过从上述夹盘器支承机构夹持上述盘片的外周缘并一起旋转而运送,至少使上述盘片的一部分从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吐出到外部,
该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具备触发设定机构,所述触发设定机构根据上述盘片的直径设定开始上述盘片运送机构的控制的触发。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盘片运送臂始终被向上述盘片驱动辊接近上述第2盘片运送臂的上述盘片从动辊的方向施力,并且,上述第2盘片运送臂始终被向上述盘片从动辊接近上述盘片驱动辊的方向施力,
对上述第1盘片运送臂施加的作用力设定为对上述第2盘片运送臂施加的作用力以上。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盘片驱动辊中的盘片夹持部的夹持面断续地夹持盘片。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盘片驱动辊的盘片夹持部由弹性体制成,并且包括构成上述夹持面的一对夹持面和设置在这一对夹持面之间的底面,
上述一对夹持面均形成为凸面和凹面在圆周方向上交替重复地断续的圆锥曲面,上述底面形成为凸面和凹面在圆周方向上交替重复地断续且与上述盘片驱动辊的旋转轴平行的面,
上述一对夹持面的相互对应的两凸面经由上述底面的凸面相互连结,并且,上述一对夹持面的相互对应的两凹面经由上述底面的凹面连结。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夹持面的相互对应的两凸面设置成在上述一对夹持面的圆周方向上具有相位差,并且,连结两凸面的上述底面的凸面设置成和上述盘片驱动辊的旋转轴倾斜地交叉。
24.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盘片驱动辊上具备传递上述驱动机构的旋转驱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
在上述驱动机构的旋转轴和上述动力传递机构的旋转轴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手动旋转机构,可以借助上述手动旋转机构以手动方式使设置有该手动旋转机构的旋转轴旋转。
25.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盘片运送臂上配置有将上述驱动机构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上述盘片驱动辊的齿轮系。
26.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使上述第1和第2盘片运送臂的转动同步的臂同步机构。
27.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盘片插入取出口处设置有保持盘片的盘片保持部。
CNB2006100095083A 2005-02-23 2006-02-23 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Active CN10051446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47023 2005-02-23
JP2005047020 2005-02-23
JP2005047021 2005-02-23
JP2005047022 2005-02-23
JP2005047019 2005-02-23
JP2005047019A JP4076543B2 (ja) 2005-02-23 2005-02-23 ディスク記録媒体処理装置
JP2005053353 2005-02-28
JP2005176365 2005-06-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5453A CN1825453A (zh) 2006-08-30
CN100514468C true CN100514468C (zh) 2009-07-15

Family

ID=36936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95083A Active CN100514468C (zh) 2005-02-23 2006-02-23 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076543B2 (zh)
CN (1) CN10051446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02084B2 (ja) * 2006-12-04 2011-10-2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搬送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
JP4759086B2 (ja) * 2007-03-30 2011-08-3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CN101611447B (zh) * 2007-05-31 2011-03-09 日本先锋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
WO2009028039A1 (ja) * 2007-08-27 2009-03-05 Pioneer Corporation 情報処理装置
KR101309707B1 (ko) * 2011-11-23 2013-10-14 도시바삼성스토리지테크놀러지코리아 주식회사 디스크 로딩 장치 및 이를 적용하는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5453A (zh) 2006-08-30
JP4076543B2 (ja) 2008-04-16
JP2006236432A (ja) 200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4468C (zh) 盘片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US6256280B1 (en) Disk ejection device
US6892384B2 (en) Disk loading device for disk player and a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US6222811B1 (en) Disc unit with configuration for performing simultaneous inserting and ejecting operations for disc
CN100585709C (zh) 盘驱动设备
JP3865205B2 (ja) 記録媒体駆動装置
CN101925957B (zh) 盘片驱动装置
US6198593B1 (en) High precision cartridge transferring robot for library apparatus
KR100596648B1 (ko) 디스크 플레이어
CN1938773A (zh) 盘输送机构和盘播放器
US7302695B2 (en) Slot-in type optical disk player
KR20050084026A (ko) 디스크 플레이어
CN100501853C (zh) 盘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03000199A (zh) 盘片传送装置
JPH04206066A (ja) 情報記録カードの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5247407A (en) Disk loading system
JP4232075B2 (ja)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CN101944375A (zh) 盘片装置
KR850001006B1 (ko) 디스코 레코드 플레이어 장치
TW445442B (en) Disk reproduction apparatus
KR100333608B1 (ko) 디스크 드라이버의 디스크 이송장치
KR100307355B1 (ko) 디스크 드라이버의 디스크 이송장치
KR20010009921A (ko) 디스크 드라이버의 디스크 이송장치
KR100307356B1 (ko) 디스크 드라이버의 디스크 이송장치
KR20010009924A (ko) 디스크 드라이버의 디스크 이송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