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0601B - 数据生成设备、喷墨记录设备和数据生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生成设备、喷墨记录设备和数据生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0601B
CN101920601B CN2010102039154A CN201010203915A CN101920601B CN 101920601 B CN101920601 B CN 101920601B CN 2010102039154 A CN2010102039154 A CN 2010102039154A CN 201010203915 A CN201010203915 A CN 201010203915A CN 101920601 B CN101920601 B CN 1019206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k
china ink
pixel region
ton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039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0601A (zh
Inventor
加藤龙太
丸本义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20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0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0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06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95Dot-size modulation by changing the number of drops per do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 G06K15/1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using ink jet print heads
    • G06K15/105Multipass or interlaced printing
    • G06K15/107Mask sel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22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 G06K2215/0082Architecture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function
    • G06K2215/0094Colour prin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生成设备、喷墨记录设备和数据生成方法。所述数据生成设备用于生成用于利用记录头将同类色但色材浓度不同的、包括第一墨和色材浓度比所述第一墨的色材浓度高的第二墨的多种墨施加到记录介质上的像素区域上的数据,并包括: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所述数据,以使得在构成所述像素区域的多个像素中,以重叠方式施加有所述第一墨的点的像素的数量大于以重叠方式施加有所述第二墨的点的像素的数量。

Description

数据生成设备、喷墨记录设备和数据生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生成设备、用于通过排出颜料墨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设备和数据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对于记录图像的高耐光性和高耐水性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正在努力研发使用包含颜料作为色材的墨的喷墨记录设备。通常,光泽纸等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形成有微小孔隙,以提高墨溶剂的吸收和色材的定影这两者。当使用染料墨时,由于在吸收水分的同时通过这些孔隙吸收作为色材的染料,因此染料渗透到记录介质内部。
另一方面,当使用颜料墨时,作为色材的颜料不易渗透到记录介质内部。这是因为,颜料难以溶于水,并且以微小粒子分散于水中,这些粒子大于记录介质表面的孔隙。因此,当使用颜料墨时,颜料分子沉积在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并被定影。因此,记录介质的表面平滑性变差,由此使打印图像的光泽性下降。墨的量越大,所沉积的墨点越厚,从而使记录介质的表面平滑性变差,使得光泽趋于下降。光泽性的下降引起整个记录图像上的相对光泽差异,并且光泽的不均匀明显。
作为针对颜料墨的不均匀光泽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日本特开2008-162095论述了通过根据各种类型的墨固有的光泽特性和定影时各种类型的墨的轮廓差异、使用分散程度不同的掩模图案来在记录图像上获得均匀光泽的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发现,光泽不均匀不仅仅是因由于颜料沉积在记录介质的表面上所引起的光泽性下降造成的。该发现如下。
在记录图像的施加有少量墨点的区域中,这些墨点中的大多数墨点没有彼此重叠而是彼此独立地存在。此时,颜料沉积在表面上,但用于将颜料分散在墨中的分散树脂大部分渗透到记录介质内部。同样,为了其它目的所添加的高分子化合物渗透。结果,在作为最外层的着色层处,颜料经常露出。
另一方面,在记录图像的施加有大量墨点的区域中,如上所述,颜料沉积在记录介质的表面上从而产生凹凸。此时,由于作为底涂层的颜料着色层的填充效果,墨中所包含的分散树脂和高分子化合物很难渗透到颜料着色层或记录介质中,并且它们在沉积于表面上时被定影。因此,着色层的最外层包含相对高含量的分散树脂和高分子化合物。
记录图像的光泽性的主导因素是表面平滑性和表面反射率。通常,颜料的反射率比树脂和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射率高。因此,在施加有少量墨点的区域中,由于颜料大量沉积在最外层上,因此光泽性高。另一方面,在施加有大量墨点的区域中,由于树脂和高分子化合物残留在最外层上,并且表面上的凹凸致使表面平滑性变差,因此光泽性低。
如上所述,在利用颜料墨打印出的记录图像中,在施加有大量墨点的区域中,光泽低,并且在施加有少量墨点的区域中,光泽高。因此,记录图像的不均匀光泽作为光泽不均匀而明显。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设备,其用于生成用于利用记录头将同类色但色材浓度不同的、包括第一墨和色材浓度比所述第一墨的色材浓度高的第二墨的多种墨施加到记录介质上的像素区域上的数据,所述设备包括: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所述数据,以使得在构成所述像素区域的多个像素中,以重叠方式施加有所述第一墨的点的像素的数量大于以重叠方式施加有所述第二墨的点的像素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设备,其用于生成用于利用记录头将数量与灰度信息相对应的墨滴施加到记录介质上的像素区域上的数据,所述设备包括: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灰度信息是表示施加墨滴的最低浓度的第一灰度信息时,能够生成用于以重叠方式将墨滴施加至所述像素区域中的同一位置的数据,并且在所述灰度信息是表示比所述最低浓度高的浓度的第二灰度信息时,生成用于将墨滴施加至所述像素区域中的不同位置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一种设备,其用于在记录头和记录介质之间的相对扫描期间将同类色但色材浓度不同的、包括第一墨和色材浓度比所述第一墨的色材浓度高的第二墨的多种墨施加到记录介质上的像素区域上,所述设备包括: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记录头,以使得在构成所述像素区域的多个像素中,以重叠方式施加有所述第一墨的点的像素的数量大于以重叠方式施加有所述第二墨的点的像素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一种设备,其用于利用记录头将数量与灰度信息相对应的墨滴施加到记录介质上的像素区域上,所述设备包括: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记录头,以使得在所述灰度信息是表示施加墨滴的最低浓度的第一灰度信息时,以重叠方式将墨滴施加至所述像素区域中的同一位置,并且在所述灰度信息是表示比所述最低浓度高的浓度的第二灰度信息时,将墨滴施加至所述像素区域中的不同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一种方法,其用于生成用于利用记录头将同类色但色材浓度不同的、包括第一墨和色材浓度比所述第一墨的色材浓度高的第二墨的多种墨施加到记录介质上的像素区域上的数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步骤,用于生成所述数据,以使得在构成所述像素区域的多个像素中,以重叠方式施加有所述第一墨的点的像素的数量大于以重叠方式施加有所述第二墨的点的像素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一种方法,其用于生成用于利用记录头将数量与灰度信息相对应的墨滴施加到记录介质上的像素区域上的数据,所述方法包括:生成步骤,用于在所述灰度信息是表示施加墨滴的最低浓度的第一灰度信息时,能够生成用于以重叠方式将墨滴施加至所述像素区域中的同一位置的数据,并且在所述灰度信息是表示比所述最低浓度高的浓度的第二灰度信息时,生成用于将墨滴施加至所述像素区域中的不同位置的数据。
根据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和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出多遍记录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100%记录的多遍记录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典型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设备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4是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像数据转换处理的步骤的流程的框图。
图6是示出第一典型实施例中的点配置图案的图。
图7是示出200%记录的多遍记录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150%记录的多遍记录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在通过使用γ校正转换浓度值时的输出值的图。
图10是示出第一典型实施例中在使用墨组时的输出值的图。
图11是示出第一典型实施例中的记录图像的20°镜面光泽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典型实施例中的点配置图案的图。
图13A和13B是示出第二典型实施例中的掩模图案的图。
图14是示出第二典型实施例中的记录图像的20°镜面光泽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典型实施例中的掩模图案的图。
图16是示出第三典型实施例中的记录图像的20°镜面光泽的图。
图17是示出列间隔剔除记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
图3是主要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设备的个人计算机(以下称为PC)的硬件和软件的结构的框图。作为主机设备的PC 3000使用操作系统(OS)3002以操作应用程序软件3001、打印机驱动程序3003和监视器驱动程序3005等的各种类型的软件。应用程序软件3001除进行字处理、制表和因特网浏览器等的处理以外,还生成图像。监视器驱动程序3005进行用于使监视器3006显示由应用程序软件3001生成的图像的处理。
打印机驱动程序3003处理要从应用程序软件3001发送至OS 3002的图像数据,并生成由记录设备3004可以记录的二值数据。所生成的二值数据表示是否施加墨以形成记录图像。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设备3004中使用的墨的类型是青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灰色(Gy)和照片灰(photogray)(Pgy)这6种颜色。以下将详细说明由打印机驱动程序3003所执行的图像处理。
为了操作以上提到的软件,主机设备3000包括CPU 3008、硬盘(HD)3007、RAM 3009和ROM 3010作为其硬件。CPU 3008根据ROM 3010中所存储的程序执行软件组件的处理,并且使用RAM 3009作为其工作区域。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设备3004的立体图。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设备3004是被配置成通过使用包括多个喷嘴的记录头J0010排出墨点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串行型喷墨记录设备。记录头J0010包括与不同颜色的墨相对应的多个头,并且从包含不同颜色的墨的墨容器H1900分别向这些头供给墨。
安装有记录头J0010和墨容器H1900的滑架M4000在X方向(主扫描方向)上行进(扫描)。在行进期间的指定时刻,根据以下将说明的二值墨施加数据,从记录头J0010的各喷嘴施加墨。当记录头J0010的记录扫描完成时,将记录介质在图4中的Y方向(副扫描方向)上输送预定量。
间歇地重复以上所述的利用记录头进行记录扫描以及输送记录介质,并且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在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记录头J0010中,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列128个喷嘴,从而对于各颜色以1200dpi(点/英寸)的密度排出墨点,并且从各喷嘴施加液滴量约为2皮升(pl)的墨点。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喷墨记录系统中对图像数据进行转换的步骤的流程的框图。该喷墨记录系统包括主机设备3000和记录设备(打印机)3004。在本典型实施例中,主机设备3000被配置为生成表示要记录的图像的图像数据或设置用于生成图像数据的用户界面(UI)。记录设备(打印机)3004通过使用以上所述的C、M、Y、K、Gy和Pgy等的墨色来记录图像。这些类型的墨是包含颜料作为色材的颜料墨。
在记录图像时,将由应用程序3001生成的图像数据经由OS3002发送至打印机驱动程序3003。打印机驱动程序3003对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前阶段处理J0002、后阶段处理J0003、γ校正J0004、半色调J0005和打印数据生成处理J0006,以下将简要说明各个处理。
前阶段处理J0002进行色域的映射。通过该处理进行数据转换,从而将由sRGB标准的图像数据R、G和B所再现的色域映射到由记录设备所再现的色域。更具体地,通过使用三维查找表(LUT)将各自以8位(256)灰度的R、G、B数据转换成内容不同的各自以8位(256)灰度的R、G、B数据。
在后阶段处理J0003中,基于已经进行了色域的映射的R、G和B数据,获得与用于再现由R、G和B数据所表示的颜色的墨的组合相对应的8位颜色分解数据C、M、Y、K、Gy和Pgy。与前阶段处理相同,通过使用三维查找表LUT并同时利用插值计算来进行该处理。
γ校正J0004对通过后阶段处理J0003所获得的颜色分解数据的各颜色数据的浓度值(灰度值)进行转换。换言之,通过使用与记录设备中的各色墨的灰度特性相对应的一维LUT,进行转换处理,以使得可以将颜色分解数据与记录设备的灰度特性线性相关联。如下所述,使用图9所示的LUT进行转换。
半色调J0005对8位颜色分离数据C、M、Y、K、Gy和Pgy分别进行量化处理,以获得4位数据。在本典型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多值误差扩散方法,对8位(256灰度)数据进行转换以获得4位(9灰度)数据。该4位数据是表示作为用于表现记录设备中要执行的点配置图案化处理J0007中的点配置图案的索引的级0~8其中之一的灰度值信息。在图6中示出该9灰度的索引。
打印数据生成处理J0006通过将包括记录图像的质量水平、记录介质的类型、彩色或单色等的打印信息的打印控制信息添加至作为灰度值信息的集合的打印图像信息,来形成打印数据。
当将打印数据从主机设备3000发送至记录设备3004时,记录设备3004对所输入的打印数据进行点配置图案化处理J0007和掩模处理J0008。
点配置图案化处理J0007将作为来自半色调J0005的输出值的4位数据的9灰度的灰度值信息光栅化成点配置图案,并通过使用该点配置图案对4位数据进行二值数字化处理。通过该处理,将4位数据转换成表示在与多值数据的一个像素相对应的区域中是否存在(是否排出)墨点(墨滴)的记录的二值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将多值(4位)数据的像素(以下称为像素区域)的数据转换成各像素为二值(1位)单位的2×4像素数据。以下参考图6来说明本典型实施例中使用的9灰度的点配置图案。
在图6中,该图左侧的级值与从半色调J0005输出的9灰度(级0~8)相对应。在这些像素区域中,黑色像素是利用所施加的墨要记录的像素,并且二值数据的一个像素与用于定义是否利用墨滴记录像素的最小单位相对应。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利用墨滴以600dpi高×600dpi宽的像素密度记录多值数据的像素(像素区域)。与该像素区域相对应的二值数据由以1200dpi高×2400dpi宽的像素密度记录的、2个像素高×4个像素宽的区域形成。在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设备中,设计成可以针对各颜色在大小约为20μm高×10μm宽的二值数据的像素上记录4pl的墨点。该图的垂直方向是记录头的喷嘴排列的方向,并且二值像素的记录密度和喷嘴阵列密度这两者均为1200dpi。该图的水平方向是扫描方向,并且在扫描方向上以2400dpi的密度记录墨点。
掩模处理J0008在通过点配置图案化处理J0007所确定的各颜色的点配置与处于彼此互补关系的多个掩模图案之间执行逻辑与(AND)。因此,如下进行多遍记录。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假定进行使用4遍的多遍记录。以下更详细地说明了本典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掩模图案的特征。通过该掩模处理,对于各个颜色C、M、Y、K、Gy和Pgy,针对构成多遍记录的各个记录扫描生成用于施加墨滴的数据。
将所生成的二值数据发送至头驱动电路J0009。将输入至头驱动电路J0009的各颜色的1位数据转换成记录头J0010的驱动脉冲,并且各颜色的记录头J0010在多遍记录扫描时在适当的时刻排出墨。由此,根据记录数据施加墨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以下说明上述多遍记录。多遍记录是用于通过利用记录头在记录介质的单位区域中进行指定次数的扫描来记录图像的方法。
图1是示意性示出记录头和掩模图案以说明多遍记录的图。为了简便,假定记录头1001包括16个喷嘴。如图1所示,将这些喷嘴分割成第1喷嘴组至第4喷嘴组这4个喷嘴组,并且各喷嘴组包括4个喷嘴。在各个掩模图案1002中,黑色部分表示通过扫描可以记录墨点的像素(以下称为可记录像素),并且白色部分表示不能够记录墨点的像素(以下称为不可记录像素)。利用不同的喷嘴组所记录的图案处于彼此互补关系,以使得如果将这些图案叠加,则在4×4像素区域中记录墨点。
记录扫描1003~1006示出如何通过重复记录扫描来完成图像。在每次记录扫描完成时,使记录介质在图1中的箭头方向上移动与喷嘴组的宽度相对应的量,并且通过总共4次记录扫描来完成与4个喷嘴组的总宽度相对应的区域的记录。
通过使用多遍记录,可以减轻条纹或浓度不均匀等的对图像的负面影响。即使喷嘴之间在排出特性和排出量方面存在偏差,这些特性等也分散开,并且变得不太明显。在图1中,已经论述了在同一图像区域中进行使用4遍的多遍记录的例子,但遍数不限于4遍。遍数越多,排出特性和排出量的偏差的分散程度越大,并且可以获得更加平滑的图像。
图2是示出多遍记录的示意图。尽管图1示出记录了记录率为100%的图像数据的例子,但图2说明通过多遍记录来记录图案2001处的图像数据的例子。在4个像素高×8个像素宽的区域中给出图像数据2001。掩模图案2002~2005处于彼此互补关系。在图像数据2001与掩模图案2002~2005之间执行逻辑与,以使得如同掩模图案1002一样,通过4次记录扫描来实现100%记录,在数据2012~2015中示出该100%记录的结果。图案2022~2025表示如何完成图像。在图案2025处完成图像时的图像数据与图案2001处的图像数据相同。
当使用上述多遍记录时,如前所述,由于施加有大量墨点的区域中的表面凹凸,因此表面光泽的下降更加明显。换言之,当使用色材不易渗透到记录介质内部的颜料墨等的墨时,在施加有大量墨的区域中,通过各记录扫描所施加的墨滴沉积在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并被定影。与不使用多遍记录时不同,颜料残留在具有凹凸的表面上,并且表面平滑性变差,使得图像的光泽性下降。在施加有少量墨点的区域中,上述的颜料露出促进表面的高光泽性。因此,光泽不均匀由于与施加有大量墨点的区域的光泽差而更加明显。
作为对比,在本典型实施例中,通过以重叠方式将墨组中色材浓度最低的墨排出至像素区域中的同一位置,来抑制记录图像的光泽不均匀。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像素区域中的同一位置与指定是否记录墨滴的二值数据的像素相对应。当使用多种色材浓度不同的墨时,色材浓度较低的墨趋于产生以单个点水平为单位的较小的点高度(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并且与使用色材浓度较高的墨相比,实现了较高的光泽。因此,通过以重叠方式排出色材浓度低的墨滴,可以通过控制记录使记录图像的表面平滑性变差,以使得光泽性不会过高。
色材浓度较低的墨趋于使施加有少量墨点的区域中、即记录图像中的低灰度区域中的颗粒性减小,以使得可以获得平滑灰度。因此,当使用包括同类色的色材浓度不同的墨的墨组时,更经常在具有低浓度信息的低灰度区域中选择性地使用色材浓度低的墨。由于该原因,对色材浓度低的墨要进行上述控制。以下说明本典型实施例的记录方法特征。
在图7中,掩模7002~7005具有适用于Pgy墨的4遍记录用的掩模图案。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在包括黑色K、灰色Gy、照片灰Pgy的同类色中,Pgy墨是该墨组中色材浓度最低的墨。在不同的记录扫描操作中使用掩模7002~7005。与图2相同,由黑色表示可记录像素,并且由白色表示不可记录像素。通过在图像数据7001与掩模图案7002~7005之间进行逻辑与,将图像数据分割成在单独的记录扫描操作中要记录的数据7012~7015。图案7022~7025示出通过进行第1记录扫描至第4记录扫描如何形成图像。写入各可记录像素中的数字表示该像素中所记录的点数。
如从图7得知,作为本典型实施例中色材浓度最低的墨的Pgy墨的掩模图案在4遍的各记录扫描中的记录率为50%。当将所有这4遍的掩模图案重合在一起时,可以获得200%的记录率。换言之,可以生成用于在扫描动作中将墨点两次排出到像素区域中的同一位置(像素)的数据。
图7示出利用适用于墨组中色材浓度最低的墨的掩模图案进行200%记录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方法。换言之,在使用色材浓度低的墨进行记录的像素区域中,可以以重叠方式选择性地施加一部分点,在图8中示出该例子。
与图2和7相同,图8示出4个像素高×8个像素宽的区域中的图像数据8001。在图像数据8001与掩模图案8002~8005之间进行逻辑与,并且该与操作的结果是数据8012~8015。掩模图案8022~8025示出在重复记录扫描时如何完成图像。这些掩模图案的特征是通过各扫描所记录的像素占所有像素的记录率为37.5%,并且当将所有遍的百分比重合在一起时,记录率约为150%。因此,在不同的扫描动作中,将在4次记录扫描中记录的点在一部分像素上记录两次。在图案8001中指定要记录的像素中,在50%的指定像素中记录两个点,并且在其余50%的像素中记录一个点。同样,在使用掩模图案进行150%记录的该方法中,可以有效地减轻由高光泽性所引起的问题。
如上所述,当使用色材浓度不同的多种类型的墨时,可以配置掩模图案,以使得通过使用色材浓度低的墨作为用于在光泽高的低灰度区域中进行记录的第一墨,如图7和8所示以重叠方式施加一部分点。该方法使得以重叠方式施加有第一墨的像素的数量大于以重叠方式施加有第二墨的像素的数量,该第二墨的色材浓度比第一墨的色材浓度高,并且该第二墨用于在高灰度区域中进行记录。
如果通过以图2中的上述掩模为例进行比较,图2中的掩模图案在各记录扫描中实现25%的记录率,并且当将所有遍的结果重合在一起时,记录率达到近似100%。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为没有在任意扫描动作中将通过扫描四次所记录的墨点两次施加在同一位置处。
现在说明上述γ校正J0004中的浓度值转换。图9是表示对于在后阶段处理J0003中所获得的颜色的输入值、在γ校正J0004中进行的浓度值转换的输出值的图。图9中的线(a)涉及使用图2所示的100%记录用的掩模图案的情况,并且表示0~255的256灰度的浓度值数据。
图9中的线(b)涉及使用图7所示的200%记录用的掩模图案的情况,并且表示以0~127的128灰度的浓度值数据。在本典型实施例中,仅对于作为墨组中色材浓度最低的墨的Pgy墨使用200%记录的掩模图案,并且对于其它颜色的墨使用100%记录的掩模。更具体地,线(b)表示Pgy墨的输出值,并且线(a)表示K墨和Gy墨的输出值。此时,线(b)的输出值为相当于线(a)的输出值的0.5倍的值。因此,如果对于Pgy墨使用200%记录的掩模图案,则由于在与浓度相当于使用100%记录的掩模时的浓度的一半高即0.5倍的浓度数据相对应的像素区域中施加两次墨点,因此记录图像上的结果等同于如同施加了与使用100%记录的掩模时的量相同数量的墨滴一样。
图10是示出在安装包括具有三种不同的色材浓度的同类色的墨组(K/GY/Pgy)、并记录灰度图像时相对于输入值的墨的输出值的图。如上所述,通常色材浓度较低的墨趋于使低灰度区域中的颗粒性较小,以使得可以获得平滑灰度。由于该原因,通过在低灰度区域中使用Pgy墨来形成图像。与在仅使用Pgy墨的低灰度区域中相比,在较高的灰度区域中使用Gy墨,并且在最高的灰度区域中使用K墨。
图11是示出当通过使用图10所示的不同墨在光泽纸(由佳能株式会社制造的高级光泽纸:LFM-GPPC)上的低灰度区域到高灰度区域中记录图像时、记录图像中的20°镜面光泽的测量结果的图。在测量20°镜面光泽时使用BYK-Gardner的反射雾度计(micro-haze plus)。线(a)表示本典型实施例中的测量结果,其中,对于色材浓度最低的Pgy墨使用200%记录的掩模图案,并且对于K和Gy墨使用100%记录的掩模。线(b)表示当对于所有颜色均使用100%记录的掩模时的20°镜面光泽的测量结果。与线(b)相比较,线(a)表示低灰度区域中的20°镜面光泽被抑制为处于与高灰度区域中的20°镜面光泽几乎相等的水平。因此,使记录图像的光泽均匀,并且光泽不均匀减少。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介绍了控制单元进行操作以增加以重叠方式施加墨组中色材浓度最低的Pgy墨的扫描动作的比例、从而记录图像的例子。
当使用多个墨组时,本发明不限于该例子。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除了使用包括K、Gy和Pgy墨的墨组以外还使用包括青色(C)和照片青(Pc)的墨组以及包括品红色(M)和照片品红(Pm)的墨组的情况。在这些墨组中,色材浓度低的墨是Pgy、Pc和Pm,并且对于这些颜色中的至少一种颜色,如果按以重叠方式施加墨点的方式操作控制单元,则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所施加的墨的数量越多,本发明的效果越明显,但颗粒性下降等的不利影响显现的情况越多。因此,要考虑颜色分离和各种图像特性来确定要使用的颜色。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为了生成用于以重叠方式排出墨点的数据,已经使用记录率为200%和150%的掩模图案说明了多遍记录。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使用这些掩模图案。可以利用无需使用掩模图案的方法来进行记录,只要以重叠方式将墨滴施加至同一位置、从而使记录图像的光泽下降即可。在施加墨点时,还可以在同一记录扫描中施加墨点,只要所沉积的墨点没有齐平、并且促进了表面凹凸即可。换言之,无需通过不同的扫描操作来施加墨点,并且无需进行多遍记录。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介绍了对于作为浅色墨的Pgy墨、在所有的灰度区域中使用200%记录的掩模图案或150%记录的掩模图案以重叠方式施加墨点的情况。然而,所施加的墨的量随着灰度增加而增大,并且即使没有以重叠方式施加浅色墨,表面平滑性也变差并且光泽下降。更具体地,仅在直至与至少最低浓度相对应的水平为止的、光泽高的低灰度区域中必须以重叠方式施加墨,并且无需在所有的灰度区域中施加浅色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2所示,可以通过在级1以两个点向同一位置(像素)施加两次浅色墨、并通过从级2及后续级起向阴影位置各自施加一个点,来解决上述问题。
如上所述,在本典型实施例中,通过施加主要用于低灰度区域的第一墨、以使得以重叠方式施加有第一墨的像素的数量大于以重叠方式施加有色材浓度比第一墨的色材浓度高的第二墨的像素的数量,使记录图像在低灰度区域中的光泽下降,并且可以改善记录图像的光泽不均匀。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典型实施例。在第一典型实施例中,通过以重叠方式施加色材浓度低的墨,抑制低灰度区域中的高光泽。在第二典型实施例中,通过以重叠方式向图像数据中处于低灰度级的区域施加墨,使低灰度区域中的光泽下降,并且改善光泽不均匀。在本典型实施例中,使用黑色(K)墨进行说明。
图12示出本典型实施例中的点配置图案。处于级0~8的9灰度的像素区域中的数字表示向各像素施加墨点的次数。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将作为施加墨的最低浓度的级1用作为阈值,并且在被指定为级1以下(第一灰度信息)的低灰度的像素区域中,以重叠方式向同一位置施加要记录的墨滴,并且在被指定为级2以上(第二灰度信息)的各个像素区域中,向不同的位置施加墨滴。通过使用该方法,在低灰度区域中,表面平滑性变差,光泽下降,并且抑制光泽不均匀。
如上所述,在没有施加很多墨滴的像素区域中存在很可能具有高光泽的低灰度区域。另一方面,在施加有大量墨滴的像素区域中存在很可能具有低光泽的高灰度区域。通过生成用于施加墨滴的数据并记录墨点,在低灰度区域中,增加了的表面凹凸用于抑制高光泽,并且在高灰度区域中,将墨滴施加至不同的位置并且抑制了光泽下降。
在第二典型实施例中,生成用于基于级1的阈值来排出墨滴的数据,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方法。阈值不限于二值数据,并且可以是多值数据。
图13A和13B示出2个像素高×4个像素宽的4遍用的掩模图案。图13A中的掩模图案1301~1304用于级1的记录扫描。图13B中的掩模图案1311~1314用于级2~8的记录扫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由黑色表示可记录像素,并且由白色表示不可记录像素。用于级1的图13A中的掩模图案被构造成,以重叠方式将墨施加至在级1的点配置图案中要记录的像素、即位于左上角处的像素中。另一方面,用于级2~8的图13B中的掩模图案是100%记录的图案,以使得在各像素中记录一个点。
图14是示出在与第一典型实施例相同的光泽纸介质上、并且利用与第一典型实施例相同的方法产生记录图像的20°镜面光泽的测量结果的图。图14中的线(a)表示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在对于所有的颜色使用图12中的点配置图案并且使用反应这些点配置图案的掩模图案的情况下的20°镜面光泽的测量结果。图14中的线(b)表示在对于所有的颜色使用图6中的点配置图案的情况下的20°镜面光泽的测量结果。与线(b)相比较,图14中的线(a)表示低灰度区域中的20°镜面光泽被抑制为处于与高灰度区域中的20°镜面光泽几乎相等的值。因此,使记录品的光泽均匀,并且由于表面光泽的差异所产生的光泽不均匀被抑制。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使用在使用黑色(K)墨时、在比阈值低的低灰度区域中以重叠方式施加墨点的方法,以使得低灰度区域中的高光泽被抑制,并且可以改善光泽不均匀。本发明不限于该方法。例如,当使用黑色(K)和灰色(Gy)这两种颜色时,可以仅使用灰色墨进行以上方法。此外,当使用黑色(K)、灰色(Gy)和照片灰(Pgy)这三种颜色时,可以使用灰色(Gy)和照片灰(Pgy)这两种颜色或仅使用一种照片灰(Pgy)颜色来进行上述方法。阈值无需为级1,并且可以使用多个阈值来进行控制。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已经论述了在记录级1的所有像素区域中以重叠方式对同一位置施加墨的情况。本发明不限于该方法,并且如果在与级1相对应的像素区域中可以使光泽性下降,则并非需要以重叠方式施加所有类型的墨。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典型实施例。在第一和第二典型实施例中,通过使用被配置成允许以重叠方式记录墨点的掩模图案来改善光泽不均匀。在第三典型实施例中,采用对记录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不同的记录扫描中施加被施加至记录图像的低灰度区域中的邻接像素的墨点的方法。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要记录的图像数据的点配置图案是图6中的点配置图案,其中,没有选择级1,而是选择级0和级2。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以1200dpi高×2400dpi宽的分辨率施加4pl的墨滴。因此,当向估计约20μm高×10μm宽的一个像素施加两个点时,所记录的点的直径约为30~40μm。结果,即使这两个点没有完全重叠,这些点也位于彼此邻接的位置或部分重叠。尽管这些点不是位于完全重叠的位置,但提供了重叠效果,即可以获得充分的光泽下降效果。
图15示出本典型实施例中适用于墨组中色材浓度最低的墨的4遍用的掩模图案的例子。这些掩模图案的特征在于,在图6所示的点配置图案中,与级2相对应的两个点被配置成要在不同扫描中进行记录。在图6所示的点配置图案中,由于与级2相对应的点配置图案在扫描方向上并排布置,因此必然选择这两个像素作为偶数列或奇数列。通过使用图15所示的掩模图案,在奇数记录扫描中,列被分离以使得仅可以记录奇数列,并且在偶数记录扫描中,列被分离以使得仅可以记录偶数列。因此,当通过使用图15所示的掩模进行记录时,在不同的扫描中记录水平的主扫描方向上邻接的两个像素,结果,在光泽纸记录介质上这两个像素彼此并排布置,并且利用部分重叠的墨点来记录这两个像素。
当使用多个墨组时,应用除了对于至少一种颜色或多种颜色没有选择的级1的点配置图案以外的点配置图案、以及被配置为在不同的扫描中记录邻接的点的掩模。
图16是示出利用与第一典型实施例相同的方法、相同的墨组、并利用光泽纸介质所产生的记录品的20°镜面光泽的测量结果的图。根据本典型实施例,图16中的线(a)表示当对于色材浓度最低的Pgy墨应用没有选择级1的点配置图案、并且对于K和Gy颜色应用图6中的点配置图案时所获得的20°镜面光泽的测量结果。图16中的线(b)表示当对所有的颜色均应用图6中的点配置图案时的20°镜面光泽的测量结果。
与线(b)相比较,图16中的线(a)表示低灰度部中的20°镜面光泽被抑制为处于与高灰度部中的20°镜面光泽几乎相等的水平。结果,使光泽均匀,并且由于光泽差异所产生的不均匀被抑制。
可以通过在各记录扫描中进行列间隔剔除记录来实现本典型实施例。图17是示出列间隔剔除记录的示意图。列间隔剔除是通过按预定间隔对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的二值数据进行剔除来记录的记录方法。图17示出每隔一列记录数据的情况,并且在本典型实施例中,使用该方法(两列间隔剔除)。在将级5的数据输入至多值数据的4像素的区域(二值数据的4个像素×8个像素)时形成点配置图案1701。位于图案1701上方的0和1是列编号,并且列0和列1交替排列并在不同的记录扫描中进行记录。点图案1702和1703分别是列0的组和列1的组。在从这两列中间隔剔除点时,在上述邻接的两个像素中,在不同的扫描操作中记录点。将这些点以彼此邻接的方式记录在光泽纸记录介质上,以使得这些点以部分重叠的方式布置。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由于通过不同的扫描操作记录在副扫描方向上邻接的墨点,因此使这些墨点以重叠方式沉积在记录介质上,并且这些点没有齐平以产生均匀表面。因此,促进了表面凹凸,并且可以抑制光泽。在本典型实施例中,通过不同的扫描操作记录在副扫描方向上邻接的墨点,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方法,并且可以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上述控制。当使用多种类型的墨进行记录时,可以对特定颜色的光泽使用上述控制。
在上述典型实施例中,基于作为阈值的级1施加墨点,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方法。更具体地,在表示最低浓度的第一灰度信息(级1)的情况下,以重叠方式向像素区域中的相同位置施加墨滴。在表示比第一灰度信息高的浓度信息的第二灰度信息(例如,级5)的情况下,向不同的位置施加墨滴。在表示位于第一灰度信息和第二灰度信息之间的浓度的第三灰度信息(例如,级2)的情况下,可以向同一位置施加墨滴,或者可以向不同的位置施加墨滴。
在上述典型实施例中,已经论述了这种情况:由主机设备3000进行前阶段处理J0002、后阶段处理J0003、γ校正处理J0004、量化(半色调)处理J0005和打印数据生成处理J0006,并且由记录设备(打印机)3004进行点配置图案化处理J0007和掩模处理J0008。本发明不限于这些方案的操作。例如,可以由记录设备3004执行处理项J0002~J0005的一部分。可以由主机设备3000执行这些处理项的所有项。可选地,可以由记录设备3004执行处理项J0002~J0008。
可以从外部装置直接地或远程地向系统或设备供给实现上述典型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可以在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供给的程序代码时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在上述典型实施例中,包括与图5所示的流程图相对应的程序。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20)

1.一种数据生成设备,其用于生成用于利用记录头将同类色但色材浓度不同的、包括第一墨和色材浓度比所述第一墨的色材浓度高的第二墨的多种墨施加到记录介质上的像素区域上的数据,所述数据生成设备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所述数据,以使得在构成所述像素区域的多个像素中,以重叠方式施加有所述第一墨的点的像素的数量大于以重叠方式施加有所述第二墨的点的像素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生成所述数据,以使得以重叠方式将所述第一墨的点施加至构成所述像素区域的多个像素中施加所述第一墨的点的所有像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生成所述数据,以使得以不重叠方式将所述第二墨的点施加至构成所述像素区域的多个像素中施加所述第二墨的点的所有像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墨和所述第二墨是颜料墨。
5.一种数据生成设备,其用于生成用于利用记录头将数量与灰度信息相对应的墨滴施加到记录介质上的像素区域上的数据,所述数据生成设备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灰度信息是表示施加墨滴的最低浓度的第一灰度信息时,能够生成用于以重叠方式将墨滴施加至所述像素区域中的同一位置的数据,并且在所述灰度信息是表示比所述最低浓度高的浓度的第二灰度信息时,生成用于将墨滴施加至所述像素区域中的不同位置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在所述灰度信息是所述第二灰度信息时,生成用于将墨滴施加至所述像素区域中的不同位置而不将墨滴施加至所述像素区域中的同一位置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在所述灰度信息是所述第一灰度信息时,生成用于以重叠方式将墨滴施加至所述像素区域中的同一位置的数据或者用于将一个墨滴施加至所述像素区域的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滴是利用所述记录头能够施加的、同类色但色材浓度不同的多种墨中色材浓度最低的墨的墨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滴是颜料墨的墨滴。
10.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其用于在记录头和记录介质之间的相对扫描期间将同类色但色材浓度不同的、包括第一墨和色材浓度比所述第一墨的色材浓度高的第二墨的多种墨施加到记录介质上的像素区域上,所述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记录头,以使得在构成所述像素区域的多个像素中,以重叠方式施加有所述第一墨的点的像素的数量大于以重叠方式施加有所述第二墨的点的像素的数量。
11.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其用于利用记录头将数量与灰度信息相对应的墨滴施加到记录介质上的像素区域上,所述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记录头,以使得在所述灰度信息是表示施加墨滴的最低浓度的第一灰度信息时,以重叠方式将墨滴施加至所述像素区域中的同一位置,并且在所述灰度信息是表示比所述最低浓度高的浓度的第二灰度信息时,将墨滴施加至所述像素区域中的不同位置。
12.一种数据生成方法,其用于生成用于利用记录头将同类色但色材浓度不同的、包括第一墨和色材浓度比所述第一墨的色材浓度高的第二墨的多种墨施加到记录介质上的像素区域上的数据,所述数据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步骤,用于生成所述数据,以使得在构成所述像素区域的多个像素中,以重叠方式施加有所述第一墨的点的像素的数量大于以重叠方式施加有所述第二墨的点的像素的数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步骤生成所述数据,以使得以重叠方式将所述第一墨的点施加至构成所述像素区域的多个像素中施加所述第一墨的点的所有像素。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步骤生成所述数据,以使得以不重叠方式将所述第二墨的点施加至构成所述像素区域的多个像素中施加所述第二墨的点的所有像素。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墨和所述第二墨是颜料墨。
16.一种数据生成方法,其用于生成用于利用记录头将数量与灰度信息相对应的墨滴施加到记录介质上的像素区域上的数据,所述数据生成方法包括:
生成步骤,用于在所述灰度信息是表示施加墨滴的最低浓度的第一灰度信息时,能够生成用于以重叠方式将墨滴施加至所述像素区域中的同一位置的数据,并且在所述灰度信息是表示比所述最低浓度高的浓度的第二灰度信息时,生成用于将墨滴施加至所述像素区域中的不同位置的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步骤在所述灰度信息是所述第二灰度信息时,生成用于将墨滴施加至所述像素区域中的不同位置而不将墨滴施加至所述像素区域中的同一位置的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步骤在所述灰度信息是所述第一灰度信息时,生成用于以重叠方式将墨滴施加至所述像素区域中的同一位置的数据或者用于将一个墨滴施加至所述像素区域的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滴是利用所述记录头能够施加的、同类色但色材浓度不同的多种墨中色材浓度最低的墨的墨滴。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滴是颜料墨的墨滴。
CN2010102039154A 2009-06-15 2010-06-17 数据生成设备、喷墨记录设备和数据生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06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42537A JP5473420B2 (ja) 2009-06-15 2009-06-15 データ生成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データ生成方法
JP2009-142537 2009-06-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0601A CN101920601A (zh) 2010-12-22
CN101920601B true CN101920601B (zh) 2012-10-31

Family

ID=43306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391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0601B (zh) 2009-06-15 2010-06-17 数据生成设备、喷墨记录设备和数据生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366226B2 (zh)
JP (1) JP5473420B2 (zh)
CN (1) CN1019206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48522B2 (ja) * 2011-03-29 2015-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677383B2 (ja) 2012-08-21 2015-02-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4188807A (ja) * 2013-03-27 2014-10-06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
CN106183510B (zh) * 2015-05-06 2018-05-04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印刷方法和装置
CN106528009B (zh) 2015-09-15 2019-07-1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JP6860307B2 (ja) 2015-09-15 2021-04-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6848287B2 (ja) * 2016-09-16 2021-03-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US10430974B2 (en) * 2016-10-28 2019-10-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DE102019116103B4 (de) * 2019-06-13 2021-04-22 Notion Systems GmbH Verfahren zum Beschriften einer Leiterplatte durch Erzeugen von Schattierungen in einer funktionalen Lackschicht
CN113375600B (zh) * 2021-07-15 2023-03-24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三维测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3108A (zh) * 2003-10-01 2005-04-06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方法、喷墨记录系统、喷墨记录装置及控制程序
CN1796115A (zh) * 2004-12-14 2006-07-05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25377A (en) * 1993-04-28 1998-10-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k-jet recording with inks having different densities
JP3281247B2 (ja) * 1995-12-29 2002-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10297002A (ja) * 1997-04-30 1998-11-1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507415B2 (ja) * 2000-07-17 2004-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US7057756B2 (en) * 2000-07-17 2006-06-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or,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that stores computer-readable program code
JP2007152851A (ja) * 2005-12-07 2007-06-2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WO2008072620A1 (ja) * 2006-12-11 2010-04-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4838704B2 (ja) 2006-12-27 2011-1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025310B2 (ja) * 2007-04-06 2012-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システム、記録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US8136903B2 (en) * 2008-08-08 2012-03-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JP2011005702A (ja) * 2009-06-24 2011-01-13 Canon Inc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3108A (zh) * 2003-10-01 2005-04-06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方法、喷墨记录系统、喷墨记录装置及控制程序
CN1796115A (zh) * 2004-12-14 2006-07-05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8-162095A 2008.07.1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315458A1 (en) 2010-12-16
JP5473420B2 (ja) 2014-04-16
US20130113856A1 (en) 2013-05-09
US8366226B2 (en) 2013-02-05
JP2010284951A (ja) 2010-12-24
CN101920601A (zh) 2010-12-22
US9440436B2 (en) 2016-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0601B (zh) 数据生成设备、喷墨记录设备和数据生成方法
JP572995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736766B2 (ja) 印刷装置、印刷プログラム、印刷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前記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20130271520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2012171325A (ja) 色処理装置および色処理方法
JP201323371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1156731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531198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586938B2 (ja) データ生成装置、データ生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27981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22122136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5733928B2 (ja)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729641B (zh) 喷墨打印设备和喷墨打印方法
CN103625121B (zh)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JP6704682B2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US7517035B2 (en) Printing device, printing program, print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in which the program is stored
JP6021345B2 (ja)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JP583213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12081638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686030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751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072504A (ja) 記録制御装置および記録制御方法
JP5733932B2 (ja) 色処理装置及び色処理方法
JP56769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193463A (ja) インクが再現する光沢を考慮した印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