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6755A - 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6755A
CN101896755A CN200880120830.0A CN200880120830A CN101896755A CN 101896755 A CN101896755 A CN 101896755A CN 200880120830 A CN200880120830 A CN 200880120830A CN 101896755 A CN101896755 A CN 101896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element
acorn nut
tubular connecting
flange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08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96755B (zh
Inventor
伊藤良辅
中村知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96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6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967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67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9/00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 F16L19/02Pipe ends provided with collars or flanges, integral with the pipe or not, pressed together by a screwed member
    • F16L19/0237Pipe ends provided with collars or flanges, integral with the pipe or not, pressed together by a screwed memb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with attachments, e.g. reduction units, T-pieces, bend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9/00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 F16L19/005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comprising locking means for the threaded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41/00Branching pipes; Joining pipes to walls
    • F16L41/02Branch units, e.g. made in one piece, welded, riveted
    • F16L41/03Branch units, e.g. made in one piece, welded, riveted comprising junction pieces for four or more pip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0Feed-line arrangements, e.g. providing for heat-accumulator tanks, expansion tanks ; Hydraulic components of a central heating system
    • F24D3/1058Feed-line arrangements, e.g. providing for heat-accumulator tanks, expansion tanks ; Hydraulic components of a central heating system disposition of pipes and pipe connections
    • F24D3/1066Distributors for heating liquid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在作为一实施方式的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中,将安装有盖形螺母(30)的接头部件(20)与具备螺旋凸条(14)及凸缘(16)的管状连接部件(12)连接。盖形螺母(30)在内周面上形成有螺旋凹槽且具备防转动部件(35),该防转动部件(35)具有可动部(36)及延伸部(37)。将接头部件(20)的插口部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12),旋入盖形螺母(30)。然后,将防转动部件(35)的延伸部(37)卡止在管状连接部件(12)的凸缘(16)上设置的卡止突部(162)上。

Description

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住宅的供给冷水热水配管系统中,多采用如下的集管施工方法:将供给冷水主管及供给热水主管分别与金属制的供给冷水集管及供给热水集管连接,通过各集管分别分支为多个供给冷水分支管及供给热水分支管,并与各设备机器的连接部连接。
集管施工方法的集管配管系统是如下的配管系统:在住宅的地板下面空间中配设的主管与集管的主体部连接,并从集管的多个分支连接部分别与分支管连接,各分支管在地板下面空间中走线,分别与各设备机器的连接部连接。
在这种集管配管系统中,当将主管及分支管分别与集管的主体部及分支连接部连接时,从主管或分支管的更换容易性等观点出发,采用将连接主管或分支管的管接头旋入集管的主体部及分支连接部进行连接的方法。
另外,近年来,也使用合成树脂制的集管。对于合成树脂制的集管而言,当管接头进行螺纹结合时,因在螺纹部上作用有比较大的力而在强度方面不利。因此,当使用合成树脂制的集管时,如专利文献1所示,采用被称为紧扣连接(ファスナ一接続)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使用弹性连接零件将相互对接凸缘而成的集管主体部与管接头、及分支连接部与管接头连接在一起。
当集管为合成树脂制时,可能会因为内水压力而压开分支连接部。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一种将具备扩开防止部的栓与分支连接部进行螺纹结合的方法,该扩开防止部防止因内水压力而压开分支连接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886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57869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弹性连接零件中,多采用由不锈钢钢板构成的弹性件。可是,在使用这种弹性连接零件来连接集管主体部与管接头、及分支连接部与管接头的情况下,当例如紧急关闭水栓而反复引起水锤现象等时,会对集管主体部与管接头的连接部作用使之相互脱离的拉拔力。并且,由于合成树脂制的集管与金属制的管接头相比强度不足,因此有集管的凸缘受损之虞。
因此,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形成凸缘的环状槽内安装加强环的技术。但是,当加强环的厚度小时,虽然容易向环状槽进行安装,但是安装时容易变形。而且,由于加强环的加强效果小,因此使作用于凸缘的拉拔力分散的效果小。另外,虽然当由工程塑料之类的在高温下强度较高的塑料成形集管时没有问题,但是在由烯系树脂或聚氯乙烯树脂等通用的合成树脂进行成形时,不能获得足够的强度,不适用于加强环。
相反,当加强环的厚度大时,由于难以变形,因此存在不容易安装的缺点。而且,当加强环的厚度大时,虽然集管与管接头的连接部难以发生变形,但是外径受弹性连接零件的限制,因此,凸缘的树脂的厚度会相应变薄,从而会引起强度下降。
专利文献2的连接结构虽然能够防止因分支连接部被压开而引起的隔水性(止水性)的下降,但是关于螺纹连接部的破损,依然有未解决的课题。即,在由通用的树脂即交联聚乙烯成形集管的情况下,当过度旋入螺纹时,有螺纹破损之虞。另外,当螺纹的旋入不足时,由于内水压力而作用轴向的拉拔力、或由于脉冲水压而产生振动或冲击等。由此,会造成螺纹松弛,最糟糕时,有栓从集管的分支连接部沿轴向脱落之虞。
因此,专利文献2的连接结构为了防止螺纹松弛,在集管的主体部形成防止旋转突起,在栓的前端形成防止旋转部,并通过将栓旋入到设定位置来使防止旋转部与防止旋转突起卡合。然而,螺纹间距越大则螺纹松弛的旋转力就越大,从而在合成树脂制的集管中存在防止旋转突起的强度不足的担心。当螺纹的间距小时,虽然旋转力下降,但是旋入螺纹时的每旋转一圈的轴向移动量小,从而不能增加防止旋转突起的高度。这样,专利文献2记载的防止螺纹松弛的结构在强度方面存在问题。
此外,当考虑强度方面而加强防止旋转部相对于防止旋转突起的卡合时,有如下担心:栓难以从集管脱离,或防止旋转突起超过弹性界限而破损,从而导致不得不更换集管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状连接部件与管接头的连接结构,其能够可靠地防止螺纹的松弛及破损,并能够通过螺纹结合将合成树脂制的集管等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连接在一起。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具备:合成树脂制的管状连接部件,其在一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凸条和具有卡止突部的凸缘;接头部件,其在一端部具有能够插入到所述管状连接部件中的插口部且在另一端部具有能够连接连接管的管安装部;盖形螺母,其在所述接头部件上安装成旋转自如且不会脱落,在内周面上形成有与管状连接部件的螺旋凸条相对应的螺旋凹槽,并设有防转动部件,其中,所述防转动部件具有一端部与盖形螺母一体连结的可动部和从该可动部超过盖形螺母的端面而沿轴向延伸的延伸部,将接头部件的插口部插入所述管状连接部件并将盖形螺母旋入管状连接部件,从而使防转动部件的延伸部卡止于管状连接部件的凸缘的卡止突部。
根据这种方式,将接头部件的插口部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的开口端部后,将盖形螺母旋入管状连接部件。由此,当盖形螺母的螺旋凹槽与管状连接部件的螺旋凸条螺合并旋转设定角度时,盖形螺母与凸缘的侧面抵接而在周向及轴向上被定位,从而被阻止进一步的旋转。伴随盖形螺母的旋入,设置在盖形螺母上的防转动部件的延伸部与分支连接部的凸缘周缘接触,之后,可动部以被压开的方式产生弹性变形而搭在凸缘周面上。接下来,防转动部件的延伸部沿凸缘周面滑动,最终,卡止在凸缘的卡止突部上,同时,防转动部件的弹性变形消失而复位到原来的形状。
通过将接头部件的插口部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并螺纹结合接头部件的盖形螺母,能够不使管状连接部件在内水压力的作用下被压开而提高隔水性。而且,盖形螺母与管状连接部件的凸缘抵接而被阻止进一步的旋入。再有,设置在盖形螺母上的防转动部件的延伸部卡止在管状连接部件的凸缘上形成的卡止突部上而被阻止周向的移动。因此,盖形螺母相对于管状连接部件的旋转由防转动部件阻止,即使在内水压力引起的轴向拉拔力或脉冲水压引起的振动或冲击等的影响下,盖形螺母也不会旋转而产生松弛,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接头部件脱落或产生漏水的情况。
而且,将接头部件的插口部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不使用工具等使盖形螺母旋转设定角度,通过这种简单的操作就能够使盖形螺母与凸缘抵接并将防转动部件的延伸部卡止在凸缘的卡止突部上。因此,能够极为容易地进行连接作业。而且,不会产生由盖形螺母的过度旋入引起的螺旋凸条及螺旋凹槽的破损,此外,能够通过目视观察来确认卡止突部与延伸部的卡止,也可以通过防转动部件从弹性变形状态复原时的落位于盖形螺母时的落位音进行确认,从而不会发生旋入不足的情况。
在此,作为成形管状连接部件的合成树脂,并未特别限定,但是例如需要高温下的强度时,优选聚醚砜、聚苯砜等工程塑料。另一方面,供给冷水等尤其是不需要高温下的强度时,也可以使用氯化乙烯或交联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等烯系树脂。
另外,作为接头部件,当然可以为金属制,但是在树脂制的情况下,在供给冷水等温度低时,能够使用氯化乙烯、聚丁烯、交联聚乙烯、聚乙烯等,在供给热水等温度高时,使用例如聚缩醛、聚醚砜、聚苯硫醚、聚砜、聚苯砜等工程塑料即可。
再者,作为成形盖形螺母的合成树脂,在供给热水用等成为高温的情况下,优选使用聚缩醛、聚醚砜、聚苯硫醚、聚砜、聚苯砜等工程塑料。另一方面,在供给冷水用等温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氯化乙烯、聚丁烯、交联聚乙烯、聚乙烯等通用树脂。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具备:合成树脂制的管状连接部件,其在一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凸条和具有卡合凹部的凸缘;接头部件,其在一端部具有能够插入到所述管状连接部件中的插口部且在另一端部具有能够连接连接管的管安装部;盖形螺母,其在所述接头部件上安装成旋转自如且不会脱落,在内周面形成有与管状连接部件的螺旋凸条相对应的螺旋凹槽,并设有防转动部件,其中,所述防转动部件具有可动部和延伸部,该可动部的一端部与盖形螺母一体连结,该延伸部从该可动部超过盖形螺母的端面而沿轴向延伸,且具有能够与管状连接部件的凸缘的卡合凹部卡合的卡合爪,将接头部件的插口部插入所述管状连接部件并将盖形螺母旋入管状连接部件,从而使防转动部件的卡合爪与管状连接部件的凸缘的卡合凹部相卡合。
根据这种方式,能够在将接头部件的插口部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的开口端部后,将盖形螺母旋入管状连接部件。由此,当盖形螺母的螺旋凹槽与管状连接部件的螺旋凸条螺合并旋转设定角度时,盖形螺母与凸缘的侧面抵接而在周向及轴向上被定位,从而被阻止进一步的旋转。伴随盖形螺母的旋入,设置在盖形螺母上的防转动部件的卡合爪与分支连接部的凸缘周缘接触后,可动部以被压开的方式产生弹性变形而搭在凸缘周面上。接下来,防转动部件的卡合爪沿凸缘周面滑动,最终,落入凸缘的卡合凹部并与该卡合凹部卡合,同时,防转动部件的弹性变形消失而复位到原来的形状。
通过将接头部件的插口部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并螺纹结合接头部件的盖形螺母,能够不使管状连接部件在内水压力的作用下被压开而提高隔水性。而且,盖形螺母与管状连接部件的凸缘抵接而被阻止进一步的旋入。再有,设置在盖形螺母上的防转动部件的卡合爪与管状连接部件的凸缘上形成的卡合凹部卡合而被阻止周向的移动。因此,盖形螺母相对于管状连接部件的旋转由防转动部件阻止,即使在内水压力引起的轴向拉拔力或脉冲水压引起的振动或冲击等的影响下,盖形螺母也不会旋转而产生松弛,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接头部件脱落或产生漏水的情况。
而且,将接头部件的插口部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不使用工具等使盖形螺母旋转设定角度,通过这种简单的操作就能够使盖形螺母与凸缘抵接并使防转动部件的卡合爪与凸缘的卡合凹部卡合。因此,能够极为容易地进行连接作业。而且,不会产生由盖形螺母的过度旋入引起的螺旋凸条及螺旋凹槽的破损,此外,能够通过目视观察来确认卡合凹部与卡合爪的卡合,也可以通过防转动部件从弹性变形状态复原时的落位于盖形螺母时的落位音进行确认,从而不会发生旋入不足的情况。
在此,作为成形管状连接部件的合成树脂,并未特别限定,但是例如需要高温下的强度时,优选聚醚砜、聚苯砜等工程塑料。另一方面,供给冷水等尤其是不需要高温下的强度时,也可以使用氯化乙烯或交联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等烯系树脂。
另外,作为接头部件,当然可以为金属制,但是在树脂制的情况下,在供给冷水等温度低时,能够使用氯化乙烯、聚丁烯、交联聚乙烯、聚乙烯等,在供给热水等温度高时,使用例如聚缩醛、聚醚砜、聚苯硫醚、聚砜、聚苯砜等工程塑料即可。
再者,作为成形盖形螺母的合成树脂,在供给热水用等成为高温的情况下,优选使用聚缩醛、聚醚砜、聚苯硫醚、聚砜、聚苯砜等工程塑料。另一方面,在供给冷水用等温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氯化乙烯、聚丁烯、交联聚乙烯、聚乙烯等通用树脂。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螺旋凸条是分别以约360度形成的两条螺旋凸条,而且,所述盖形螺母的螺旋凹槽是分别以约360度形成的两条螺旋凹槽。由此,能够通过使盖形螺母旋转约180度来与分支连接部的凸缘抵接,并且能够使防转动部件的卡合爪或防转动部件的延伸部与凸缘的卡合凹部卡合或与卡止突部卡止,从而能够以简单的操作进行连接作业。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优选的是,所述盖形螺母在外周面沿周向隔开间隔形成有操作部。由此,能够使盖形螺母容易旋转。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凸缘形成为大致椭圆状,沿凸缘的长轴方向形成卡合凹部或卡止突部。由此,能够使防转动部件的卡合爪或防转动部件的延伸部从分支连接部的凸缘的短轴方向侧搭上外周面,从而能够容易将卡合爪或延伸部导向凸缘的外周面。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防转动部件的可动部为一端与盖形螺母一体连结的圆弧状或臂状。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管状连接部件是构成合成树脂制的集管的集管主体部或从集管主体部突出的分支连接部。
根据上述方式,能够可靠地防止螺纹的松弛及破损,并通过螺纹结合将合成树脂制的集管等的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连接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的连接结构省略一部分示出的剖面图。
图3(a)及图3(b)是分别示出图1的盖形螺母的立体图。
图4(a)是图3(a)及图3(b)的盖形螺母的俯视图,图4(b)是图4(a)的A-A线剖面图。
图5(a)及图5(b)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的盖形螺母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6(a)是图5(a)及图5(b)的盖形螺母的俯视图,图6(b)是图6(a)的B-B线剖面图。
图7(a)及图7(b)是示出所述盖形螺母的另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8(a)是图7(a)及图7(b)的盖形螺母的俯视图,图8(b)是图8(a)的C-C线剖面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图9的集管的侧视图。
图11(a)是图9所示的盖形螺母的立体图,图11(b)是该盖形螺母的俯视图,图11(c)是图11(b)的D-D线剖面图。
图12是将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方式的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与密闭盖及连接器一起示出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密闭盖的剖面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连接器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  集管
11  集管主体部
12  分支连接部
13、14  螺旋凸条
15、16  凸缘
151、161  卡合凹部
152、162  卡止突部
20、25  接头部件
21  插口部
22  管安装部
30  盖形螺母
31  螺母主体部
33  螺旋凹槽
34  操作部
35  防转动部件(回り止め部材)
36  可动部
37  延伸部
38  卡合爪
40  密闭盖
41  栓体
50  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该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具备:合成树脂制的集管10;能够与设置在集管10上的作为管状连接部件的分支连接部12连接的接头部件20;在接头部件20上安装成能够旋转且不会脱落的盖形螺母30。
集管10具备:一端部封闭而另一端部开口的大致圆筒状的集管主体部11;从集管主体部11的外周面突出的多个分支连接部12…12。集管主体部11及各分支连接部12在各自的靠近开口端部的外周面上约360度形成有螺旋凸条13、14。而且,集管主体部11及分支连接部12…12在靠近螺旋凸条13、14的基部的部位具备大致椭圆状的凸缘15、16。集管主体部11及分支连接部12…12的凸缘15、16上分别形成有圆弧状的卡合凹部151、161。
在例示的方式中,在集管10的集管主体部11的凸缘15上以相对向的方式形成有卡合凹部151、151。而且,在集管10的各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上以相对向的方式形成有卡合凹部161、161。
成形集管10的合成树脂可以采用交联聚乙烯,交联聚乙烯能够同时用于供给冷水和供给热水,且成本低。
接下来,说明分支连接部12的开口端部与接头部件20的连接结构。
如图2所示,接头部件20在一端部具有能够插入分支连接部12的插口部21。而且,接头部件20在另一端部具有能够安装作为连接管的分支管(未图示)的管安装部22。接头部件20具备通过将管安装部22与插口部21一体连结而形成的公知的简单的接头结构(参照日本专利第3843228号公报)。另外,接头部件20由黄铜或青铜、或上述金属与合成树脂的复合结构、或合成树脂等制造。
接头部件20将管安装部22与插口部21一体连结而进行制造。制造时,通过将盖形螺母30安装在插口部21上并连结管安装部22,而将盖形螺母30相对于接头部件20安装为不会脱离且能够旋转。
如图3(a)、图3(b)、图4(a)及图4(b)所示,盖形螺母30具备螺母主体部31和防脱部(拔け止め部)32。螺母主体部31具有与分支连接部12的开口端部的外周面的外径相对应的内径的内周面及比凸缘16的短轴方向的直径小的外周面。防脱部32形成为比螺母主体部31的内周面的直径小。通过将接头部件20的插口部21通过螺母主体部31而插通到防脱部32并将管安装部22与插口部21连结,从而将盖形螺母30在接头部件20上保持为不会脱离且旋转自如。
盖形螺母30的螺母主体部31的内周面上约360度形成有能够与分支连接部12的开口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的两条螺旋凸条14螺合的两条螺旋凹槽33。而且,在盖形螺母30的螺母主体部31的外周面中防脱部32侧的大致半部上沿周向隔开约90度的间隔形成有径向突出的操作部34。操作部34沿周向形成在四个部位上,其中,相对向配置的一组分别并列设置两个并突出。另外,上述操作部34中相对向配置的另一组为单独突出一个而形成。
另外,在上述外周面中防脱部32相反侧的大致半部上设有一对防转动部件35。防转动部件35形成为其一端部与螺母主体部31的外周面上单独突出的操作部34在周向上处于大致相同位置。而且,防转动部件35具备可动部36和延伸部37。
可动部36具有外径与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的长轴方向的直径(长径)大体一致的外周面,并沿螺母主体部31的外周面在约90度的范围内延伸设置成圆弧状。延伸部37从可动部36的另一端部(即,与并列设置两个并突出的操作部34、34相对应的位置)的侧端面超过螺母主体部31的端面沿轴向延伸。延伸部37具有与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上形成的卡合凹部161的周向长度对应的长度。而且,在延伸部37上遍及其周向形成有与凸缘16的卡合凹部161的阶梯差大致相当的高度的卡合爪38。
如图4(b)所示,延伸部37的端面的轴向的延伸长度对应于螺旋凸条14(螺旋凹槽33)的螺纹升角,以沿旋入方向渐增的方式形成倾斜面37a。而且,如图4(a)所示,对卡合爪38的侧端面进行倒角。如图3(a)所示,对卡合爪38的前端面进行R角加工。由此,形成为卡合爪38能够经过凸缘16的周缘而容易搭到凸缘16的外周面上的结构。
此外,盖形螺母30的两条螺旋凹槽33及分支连接部12的两条螺旋凸条14设定为,当将盖形螺母30旋入分支连接部12且使其旋转约180度时,盖形螺母30的螺母主体部31的端面与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的侧面抵接而在周向及轴向上被定位,并且,并列设置两个并突出的操作部34分别与凸缘16的卡合凹部161相对向。
作为成形盖形螺母30的合成树脂,优选使用聚缩醛、聚醚砜、聚苯硫醚、聚砜、聚苯砜等工程塑料。
接下来,说明将接头部件20与集管10的分支连接部12连接的施工要领。
在接头部件20上安装盖形螺母30。首先,将未图示的分支管插入接头部件20的管安装部22进行连接,并且将接头部件20的插口部21插入到集管10的分支连接部12的开口端部。然后,利用操作部34将盖形螺母30旋入分支连接部12。由此,盖形螺母30的两条螺旋凹槽33与分支连接部12的两条螺旋凸条14螺合。使盖形螺母30旋转大致半圈时,盖形螺母30的螺母主体部31的端面与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的侧面抵接,从而在周向及轴向上被定位,并且被阻止进一步的旋入。此时,在盖形螺母30的一对防转动部件35的延伸部37上分别设置的卡合爪38分别落入到凸缘16的各卡合凹部16内而进行卡合。
即,当盖形螺母30开始旋入时,盖形螺母30在螺旋凸条14(螺旋凹槽33)的螺旋升角的作用下沿轴向移动。然后,当盖形螺母30旋转大致90度时,卡合爪38的前端侧的端缘与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的短轴方向的周缘接触。这种情况下,卡合爪38的侧端面形成为与螺旋凸条14(螺旋凹槽33)的螺旋升角相对应的倾斜面37a,并且,通过对侧端面的下部进行倒角,对前端面及侧端面的下端缘、及它们相交叉的边进行R角加工,卡合爪38的前端侧侧端缘与凸缘16的短轴方向的周缘进行点接触。
进一步旋入盖形螺母30时,防转动部件35的卡合爪38被推碰到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而搭在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的外周面上。此时,防转动部件35的可动部36以一端部(固定端部)为中心而另一端部(自由端部)即延伸部37侧从盖形螺母30的外周面浮起,并以被压开的方式产生弹性变形。这样,设置在延伸部37上的卡合爪38搭到凸缘16的外周面上。然后,使盖形螺母30旋转大致90度时,防转动部件35的卡合爪38沿凸缘16的外周面滑动,从而落入到凸缘16的卡合凹部161内进行卡合。而且,与此同时,可动部36在其弹性的作用下复原成沿盖形螺母30的外周面的原来的形状。
这种情况下,防转动部件35、36以约180度的间隔在盖形螺母30上设置一对,因此,防转动部件35上分别设置的卡合爪38以约180度的间隔分别与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上形成的一对卡合凹部161卡合。
这样,通过将接头部件20的插口部21插入到集管10的分支连接部12的开口端部,并且螺纹结合在接头部件20上安装的盖形螺母30,能够防止由于集管10的内水压力而使分支连接部12的开口端部被压开或隔水性下降的情况。盖形螺母30与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抵接而被阻止进一步的旋入。而且,在盖形螺母30上设置的一对防转动部件35、36的各卡合爪38分别与各卡合凹部161卡合而被阻止周向移动,所述各卡合凹部161以约180度间隔形成在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上。在上述作用下,阻止盖形螺母30相对于分支连接部12的旋转,即使在由内水压力引起的轴向拉拔力或由脉动水压引起的振动或冲击等的作用下,盖形螺母30也不会旋转而松弛。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接头部件20脱落或产生漏水的情况。
而且,将接头部件20的插口部21插入到分支连接部12,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使盖形螺母30旋转大致180度,通过这种简单的操作就能够使盖形螺母30与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抵接并使防转动部件35的卡合爪与凸缘16的卡合凹部161卡合。因此,不用考虑卡合爪38与卡合凹部161的位置关系,就能够极为容易地进行连接作业。而且,不会产生由盖形螺母30的过度旋入引起的螺旋凸条14及螺旋凹槽33的破损,此外,能够通过目视观察来确认卡合凹部16与卡合爪38的卡合。而且,也可以通过防转动部件35从弹性变形状态复原而落位于盖形螺母30时的咔嚓的落位音来确认卡合凹部16与卡合爪38的卡合,从而不会发生旋入不足的情况。
另外,盖形螺母30的成形能够将防转动部件35一体形成,从而能够廉价地制造。而且,与将防转动部件与盖形螺母分体设置的情况相比,不会产生忘记安装防转动部件这一施工失误。
当使接头部件20从集管10的分支连接部12脱离时,分别用手指碰触一对防转动部件35的各延伸部37而使它们弹起,并且利用操作部34,使盖形螺母30向松弛分支连接部12的螺旋凸条14与盖形螺母30的螺旋凹槽33的螺合的方向旋转。由此,盖形螺母30向远离凸缘16的方向移动,此时,卡合爪38沿凸缘16的外周面滑动并向其侧面侧滑落,当大致旋转180度时,分支连接部12的螺旋凸条14与盖形螺母30的螺旋凹槽33的螺合被解除。
因此,通过与上述相反地使盖形螺母30向旋入方向的反方向旋转约180度,来解除分支连接部12与盖形螺母30的螺纹结合。然后,通过分支连接部12拉拔接头部件20的插口部21,由此,能够使安装有盖形螺母30的接头部件20从分支连接部12脱离。因此,能够容易应对现场的接头部件20的变更、改进、更新等。
(实施例2)
在本实施方式的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中,盖形螺母30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也能够以其它的形式实施。在此,参照图5(a)、图5(b)、图6(a)及图6(b),说明盖形螺母30的第一变形例。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相同的部件附加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图5(a)、图5(b)及图6(a)、图6(b)示出盖形螺母30的第一变形例。该盖形螺母30的防转动部件35的可动部36与并列设置两个并突出的操作部34、34连结。可动部36的一端部与各操作部34、34一体形成。可动部36的另一端部沿螺母主体部31的外周面延伸,超过螺母主体部31的端面,而形成为沿轴向延伸的臂状。臂状的可动部36的另一端(自由端)一体具备设有卡合爪38的延伸部37。
设有这种防转动部件35的盖形螺母30旋入分支连接部12的开口端部并旋转大致90度时,在螺旋凸条14(螺旋凹槽33)的螺旋升角的作用下,沿轴向移动,卡合爪38的前端侧的侧端缘与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的短轴(短径)方向的周缘进行点接触。再者,当盖形螺母30旋入时,防转动部件35的卡合爪38被推碰到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而搭在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的外周面上。此时,防转动部件35的臂状的可动部36以其与操作部34的连结部为中心而另一端部(即,设有卡合爪38的延伸部37侧)从盖形螺母30的外周面浮起,并以被压开的方式产生弹性变形。如此,卡合爪38搭在凸缘16的外周面上。然后,使盖形螺母30旋转大致90度时,防转动部件35的卡合爪38沿凸缘16的外周面滑动,而落入到凸缘16的卡合凹部161内,进行卡合。而且,同时,臂状的可动部36在其弹性的作用下复原成沿盖形螺母30的外周面的原来的形状。
这种情况下,防转动部件35也是以约180度的间隔在盖形螺母30的两处设置一对。因此,各防转动部件35上设置的卡合爪38以约180度的间隔分别与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上形成的一对卡合凹部161卡合。
(实施例3)
参照图7(a)、图7(b)、图8(a)及图8(b),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中的盖形螺母30的第二变形例。
在例示的方式中,盖形螺母30的特征在于操作部34及防转动部件35。操作部34以约60度的间隔配置在螺母主体部31的外周面的周向上,使得在旋入盖形螺母30时能够把握任意的位置而容易进行旋转操作。而且,各操作部34形成为沿径向膨胀的截面大致三角形状。
防转动部件35的可动部36以约180度的间隔配置在螺母主体部31的外周面的周向上。而且,可动部36与操作部34对应配置。可动部36的一端部与操作部34一体连结,另一端部超过螺母主体部31的端面而沿轴向延伸,形成为一臂状。各可动部36的另一端部具备设有卡合爪38的延伸部37。
设有这种防转动部件35的盖形螺母30旋入分支连接部12的开口端部并旋转大致90度时,在螺旋凸条14(螺旋凹槽33)的螺旋升角的作用下,沿轴向移动。而且,卡合爪38的前端侧的侧端缘与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的短轴(短径)方向的周缘进行点接触。再者,当盖形螺母30旋入时,防转动部件35的卡合爪38被推碰到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而搭在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的外周面上。此时,防转动部件35的臂状可动部36弹性变形,使得以与操作部34的连结部为中心,另一端部(即,设有卡合爪38的延伸部37侧)从盖形螺母30的外周面浮起而被压开。如此,卡合爪38搭在凸缘16的外周面上。然后,使盖形螺母30旋转大致90度时,防转动部件35的卡合爪38沿凸缘16的外周面滑动,而落入到凸缘16的卡合凹部161内,进行卡合,同时,臂状的可动部36在其弹性的作用下复原成沿盖形螺母30的外周面的原来的形状。
这种情况下,防转动部件35也以约180度的间隔在盖形螺母30上设置一对,因此,各防转动部件35上设置的卡合爪38以约180度的间隔分别与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上形成的一对卡合凹部161卡合。而且,旋入盖形螺母30时,通过缩小操作部34的间隔,能够把握任意的操作部34而容易进行旋转操作。
(实施例4)
参照图9~图11(c),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的另一例。
该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也具备:合成树脂制的集管10;能够与集管10的作为管状连接部件的分支连接部12连接的接头部件20;在接头部件20上安装成能够旋转且不会脱落的盖形螺母30。
此外,接头部件20与上面说明的接头部件20相同,对相同部件附加相同符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而且,盖形螺母30也为同样的结构。由此,以下,主要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如图9所示,集管10具备:一端部封闭而另一端部开口的大致圆筒状的集管主体部11;从集管主体部11的外周面突出的多个分支连接部12。集管主体部11及各分支连接部12在靠近开口端部的外周面上以约360度形成有两条螺旋凸条13、14。而且,集管主体部11及各分支连接部12在靠近螺旋凸条13、14的基部的部位具备大致椭圆状的凸缘15、16。如图10所示,在集管主体部11及各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5、16上形成有沿长轴方向突出且比长轴方向的直径大的卡止突部152、162。
卡止突部152、162从盖形螺母30的旋入方向的短轴侧到长轴侧,具有超过长轴方向的直径而平滑地渐增的外周面。而且,在集管主体部11的凸缘15及各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上,从盖形螺母30的旋入方向的短轴侧到长轴侧对开口端侧的外周缘进行R角加工。
在该实施方式中,集管10的集管主体部11的凸缘15及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的长轴方向朝向垂直方向。从而,在集管主体部11的凸缘15及各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上形成的卡止突部152、162分别在垂直方向上相对向而上下形成。
以下,说明接头部件20对于各分支连接部12的开口端部的连接结构,但是,对于集管主体部11的连接结构和对于分支连接部12的连接结构,除口径不同外其它都相同,因此关于对于集管主体部11的连接结构,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11(a)~图11(b)所示,盖形螺母30具备螺母主体部31和防脱部32。螺母主体部31具有内径与分支连接部12的开口端部的外周面的外径相对应的内周面及直径比凸缘16的短轴(短径)方向的直径小的外周面。防脱部32形成为直径比螺母主体部31的内周面的直径小。盖形螺母30相对于接头部件20被安装成不会脱离且被保持为旋转自如。
在盖形螺母30的螺母主体部31的内周面上,以约360度形成有能够与分支连接部12的开口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的两条螺旋凸条14螺合的两条螺旋凹槽33。而且,在螺母主体部31的外周面中设有防脱部32一侧的大致半部上形成有沿径向截面大致三角形状膨胀的操作部34…34。各操作部34沿螺母主体部31的周向以约60度的间隔形成。另外,在螺母主体部31的外周面中设有防脱部32一侧的相反侧的大致半部上以约180度的间隔设有一对防转动部件35、35。
各防转动部件35的一端部一体连结在螺母主体部31的外周面中与操作部34相对向的位置。而且,可动部36具有外径与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的长轴方向的直径大体一致的外周面。可动部36的一端部与螺母主体部31成为一体并沿螺母主体部31的外周面以约60度的范围设置成圆弧状。延伸部37从可动部36的另一端部超过螺母主体部31的端面沿轴向延伸形成。而且,延伸部37与相邻的两个操作部34、34对应配置。延伸部37能够与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上形成的卡止突部162卡合,延伸部37的厚度设定为与凸缘16的卡止突部162的高度大致相当。
如图11(c)所示,延伸部37的端面对应于螺旋凸条14(螺旋凹槽33)的螺纹升角而以轴向的延伸长度沿旋入方向渐增的方式倾斜,并对其端缘进行倒角而具备倾斜面37b。倾斜面37b的端缘被进行R角加工。由此,延伸部37能够经过凸缘16的被进行了R角加工的周缘而容易搭在凸缘15的外周面上。
此外,盖形螺母30的两条螺旋凹槽33及分支连接部12的两条螺旋凸条14设定为,通过将盖形螺母30旋入分支连接部12而使其旋转约180度时,盖形螺母30的螺母主体部31的端面与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的侧面抵接而在周向及轴向上被定位。
接下来,说明将接头部件20与集管10的分支连接部12连接的施工要领。
首先,将未图示的分支管插入安装有盖形螺母30的接头部件20的管安装部22中来进行连接。而且,将接头部件20的插口部21插入集管10的分支连接部12的开口端部。然后,利用操作部34将盖形螺母30旋入分支连接部12。此时,能够把握任意操作部34而容易地进行旋转操作。由此,盖形螺母30的两条螺旋凹槽33与分支连接部12的两条螺旋凸条14螺合,当旋转大致半圈时,盖形螺母30的螺母主体部31的端面与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的侧面抵接,从而在周向及轴向上被定位,并被阻止进一步的旋入。此时,盖形螺母30的一对防转动部件35的延伸部37分别与凸缘16的各卡止突部162卡止。
即,当盖形螺母30开始旋入时,盖形螺母30在螺旋凸条14(螺旋凹槽33)的螺旋升角的作用下沿轴向移动。盖形螺母30旋转大致90度时,延伸部37的前端侧侧端缘与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的短轴方向的周缘接触。这种情况下,延伸部37的侧端面形成为倾斜面37b,该倾斜面37b与螺旋凸条14(螺旋凹槽33)的螺旋升角相对应,沿旋入方向以轴向的延伸长度渐增的方式倾斜,并且其下端缘被倒角,而且,对端缘进行R角加工,由此,延伸部37的前端侧侧端缘与凸缘16的短轴方向的周缘进行点接触。
进一步旋入盖形螺母30时,防转动部件35的延伸部37被推碰到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经由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的被进行了R角加工的周缘而搭在外周面上。此时,防转动部件35的可动部36以一端部为中心而另一端部即延伸部37侧从盖形螺母30的外周面浮起,并以被压开的方式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延伸部37搭在凸缘16的外周面上。然后,使盖形螺母30旋转大致90度时,防转动部件35的延伸部37沿凸缘16的外周面滑动,超过凸缘16的卡止突部162而卡止,同时,可动部36在其弹性的作用下复原成沿盖形螺母30的外周面的原来的形状。
这种情况下,防转动部件35以约180度的间隔在盖形螺母30上设置一对,因此,各防转动部件35的延伸部37以约180度的间隔分别卡止于在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上以约180度的间隔形成的一对卡止突部162。
其结果是,将接头部件20的插口部21插入到集管10的分支连接部12的开口端部,并且螺纹结合接头部件20上安装的盖形螺母30,由此,分支连接部12的开口端部不会由于集管10的内水压力被压开,而提高隔水性。而且,盖形螺母30与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抵接而被阻止进一步的旋入。盖形螺母30上设置的一对防转动部件35的各延伸部37分别卡止在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上形成的各卡止突部162上,而阻止松驰方向的移动,因此,阻止盖形螺母30相对于分支连接部12的旋转,盖形螺母30也不会由于内水压力引起的周向的拉拔力或脉动水压引起的振动或冲击等而旋转并产生松弛,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接头部件20脱落或产生漏水的情况。
而且,将接头部件20的插口部21插入到分支连接部12,不使用工具而使盖形螺母30旋转大致180度,通过这种简单的操作就能够使盖形螺母30与分支连接部12的凸缘16抵接并使防转动部件35的延伸部37卡止在凸缘16的卡止突部162上。因此,不用考虑延伸部37与卡止突部162的位置关系而能够极为容易地进行连接作业。而且,不会产生由盖形螺母30的过度旋入引起的螺旋凸条14及螺旋凹槽33的破损,此外,能够通过目视观察来确认卡止突部162与延伸部37的卡止。而且,也可以通过防转动部件35从弹性变形状态复原而落位于盖形螺母30时的咔嚓的落位音来确认卡止突部162与延伸部37的卡止,从而不会发生旋入不足的情况。
另外,在盖形螺母30成形时,能够将防转动部件35一体形成,从而能够廉价地制造,并且,与将防转动部件设置为不同体的情况相比,不会产生忘记安装防转动部件这一施工失误。
当使接头部件20从集管10的分支连接部12脱离时,分别用手指接触一对防转动部件35的各延伸部37而使它们弹起,并且利用操作部34,沿解开分支连接部12的螺旋凸条14与盖形螺母30的螺旋凹槽33的螺合的方向使盖形螺母30旋转。由此,盖形螺母30向远离凸缘16的方向移动,此时,延伸部37沿凸缘16的外周面滑动并向其侧面侧滑落,当大致旋转180度时,分支连接部12的螺旋凸条14与盖形螺母30的螺旋凹槽33的螺合被解除。
因此,与上述相反地,通过使盖形螺母30向旋入方向的反方向旋转约180度,来解除分支连接部12与盖形螺母30的螺纹结合。然后,通过将接头部件20的插口部21从分支连接部12拔出,能够使安装有盖形螺母30的接头部件20从分支连接部12脱离。因此,能够容易对应于现场的接头部件20的变更、改良、更新等。
此外,相对于集管主体部11的连接结构也与相对于分支连接部12的连接结构相同,使用接头部件20及在接头部件20上安装成能够旋转且不会脱离的盖形螺母30,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5)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并同时示出密闭盖及连接器的立体图。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集管10的集管主体部11,例示了一端被封闭而另一端开口的结构,但也可以如图12所示,为两端开口的集管主体部11。
这种两端开口的集管10的集管主体部11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密闭盖40封闭一个开口端部,或使用连接器50连接相邻的集管10的集管主体部11的相对向的开口端部之间。
在此,如图13所示,将盖形螺母30在栓体41上安装成能够旋转且不会脱离而构成密闭盖40。而且,对于密封盖40而言,只要将栓体41插入到集管主体部11的一个开口端部后,利用操作部34将盖形螺母30旋入集管主体部11即可。由此,盖形螺母30的两条螺旋凹槽33与集管主体部11的两条螺旋凸条13螺合,使盖形螺母30旋转大致半圈时,盖形螺母30的螺母主体部31的端面与集管主体部11的凸缘15的侧面抵接,从而在周向及轴向上被定位,被阻止进一步的旋入。此时,盖形螺母30的一对防转动部件35的延伸部37分别卡止在凸缘15的各卡止突部152上。
因此,将栓体41插入到集管10的集管主体部11的一个开口端部,并且螺纹结合栓体41上安装的盖形螺母30,由此,集管主体部11的开口端部不会由于集管10的内水压力被压开,能够提高隔水性,并能够可靠地封闭一个开口端部。而且,盖形螺母30与集管主体部11的凸缘15抵接而被阻止进一步的旋入,盖形螺母30上设置的一对防转动部件35的各延伸部37分别卡止在集管主体部11的凸缘15上形成的各卡止突部152上,而阻止松驰方向的移动。由此,阻止盖形螺母30相对于集管主体部11的旋转,盖形螺母30也不会由于内水压力引起的轴向的拉拔力或脉动水压引起的振动或冲击等而旋转并产生松弛。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栓体41脱落或产生漏水的情况。
而且,将栓体41插入到集管主体部11,不使用工具而使盖形螺母30旋转大致180度,通过这种简单的操作就能够使盖形螺母30与集管主体部11的凸缘15抵接并使防转动部件35的延伸部37卡止在凸缘15的卡止突部152上。因此,不用考虑延伸部37与卡止突部152的位置关系,能够极为容易地进行连接作业。而且,不会产生由盖形螺母30的过度旋入引起的螺旋凸条13及螺旋凹槽33的破损,此外,能够通过目视观察来确认卡止突部152与延伸部37的卡止。而且,也可以通过防转动部件35从弹性变形状态复原而落位于盖形螺母30时的咔嚓的落位音来确认卡止突部152与延伸部37的卡止,从而不会发生旋入不足的情况。
而且,如图14所示,将盖形螺母30、30在两端具有插口部21、21的接头部件25上分别安装成能够旋转且不会脱离而构成连接器50。将连接器50的一个插口部21插入到集管主体部11的一个开口端部后,利用操作部34将一方的盖形螺母30旋入集管主体部11即可。由此,盖形螺母30的两条螺旋凹槽33与集管主体部11的两条螺旋凸条13螺合,使盖形螺母30旋转大致半圈时,盖形螺母30的螺母主体部31的端面与集管主体部11的凸缘15的侧面抵接,从而在周向及轴向上被定位,被阻止进一步的旋入。此时,盖形螺母30的一对防转动部件35的延伸部37分别卡止在凸缘15的各卡止突部152上。
接下来,同样地,将连接器50的另一个插口部21插入到相邻配置的另一集管10的集管主体部11的一个开口端部,利用操作部34将另一个盖形螺母30旋入集管主体部11即可。
因此,将一个插口部21插入到集管10的集管主体部11的一个开口端部,并且螺纹结合该插口部21上安装的一个盖形螺母30,由此,集管主体部11的开口端部不会由于集管10的内水压力被压开,而提高隔水性。由此,能够使相互对置的集管10的集管主体部11彼此连接在一起。
而且,由于盖形螺母30与集管主体部11的凸缘15抵接而被阻止进一步的旋入,盖形螺母30的一对防转动部件35的各延伸部37分别卡止在集管主体部11的凸缘15上形成的各卡止突部152上,而阻止松驰方向的移动,因此,阻止盖形螺母30相对于集管主体部11的旋转,盖形螺母30也不会由于内水压力引起的轴向的拉拔力或脉动水压引起的振动或冲击等而旋转并产生松弛,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插口部21脱落或产生漏水的情况。
而且,将插口部21插入到集管主体部11,不使用工具而使盖形螺母30旋转大致180度,通过这种简单的操作就能够使盖形螺母30与集管主体部11的凸缘15抵接并使防转动部件35的延伸部37卡止在凸缘15的卡止突部152上。因此,不用考虑延伸部37与卡止突部152的位置关系,能够极为容易地进行连接作业。而且,不会产生由盖形螺母30的过度旋入而引起的螺旋凸条13及螺旋凹槽33的破损,此外,能够通过目视观察来确认卡止突部152与延伸部37的卡止。而且,也可以通过防转动部件35从弹性变形状态复原而落位于盖形螺母30时的咔嚓的落位音来确认卡止突部152与延伸部37的卡止,从而不会发生旋入不足的情况。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的所有方面只不过是例示,并未作限定性的解释。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公开,并不受说明书的任何限制。另外,属于与权利要求书相等同的范围内的变形或变更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此外,本申请以在日本2007年12月19日提出的日本特愿2007-327588为基础,要求优先权。由于优先权的内容在此有提及而包含在本申请中。而且,引入到本说明书中的文献由于在此有所提及,而具体地引入其全部内容。

Claims (7)

1.一种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具备:
合成树脂制的管状连接部件,其在一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凸条和具有卡止突部的凸缘;
接头部件,其在一端部具有能够插入到所述管状连接部件中的插口部且在另一端部具有能够连接连接管的管安装部;
盖形螺母,其在所述接头部件上安装成旋转自如且不会脱落,在内周面上形成有与管状连接部件的螺旋凸条相对应的螺旋凹槽,并设有防转动部件,其中,
所述防转动部件具有一端部与盖形螺母一体连结的可动部和从该可动部超过盖形螺母的端面而沿轴向延伸的延伸部,
将接头部件的插口部插入所述管状连接部件并将盖形螺母旋入管状连接部件,从而使防转动部件的延伸部卡止于管状连接部件的凸缘的卡止突部。
2.一种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具备:
合成树脂制的管状连接部件,其在一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凸条和具有卡合凹部的凸缘;
接头部件,其在一端部具有能够插入到所述管状连接部件中的插口部且在另一端部具有能够连接连接管的管安装部;
盖形螺母,其在所述接头部件上安装成旋转自如且不会脱落,在内周面形成有与管状连接部件的螺旋凸条相对应的螺旋凹槽,并设有防转动部件,其中,
所述防转动部件具有可动部和延伸部,该可动部的一端部与盖形螺母一体连结,该延伸部从该可动部超过盖形螺母的端面而沿轴向延伸,且具有能够与管状连接部件的凸缘的卡合凹部卡合的卡合爪,
将接头部件的插口部插入所述管状连接部件并将盖形螺母旋入管状连接部件,从而使防转动部件的卡合爪与管状连接部件的凸缘的卡合凹部相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螺旋凸条是分别以约360度形成的两条螺旋凸条,而且,所述盖形螺母的螺旋凹槽是分别以约360度形成的两条螺旋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盖形螺母在外周面沿周向隔开间隔形成有操作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凸缘形成为大致椭圆状,沿凸缘的长轴方向形成卡合凹部或卡止突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防转动部件的可动部为一端与盖形螺母一体连结的圆弧状或臂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管状连接部件是构成合成树脂制的集管的集管主体部或从集管主体部突出的分支连接部。
CN200880120830.0A 2007-12-19 2008-12-18 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67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27588A JP4589955B2 (ja) 2007-12-19 2007-12-19 管状接続部材と継手部材との接続構造
JP2007-327588 2007-12-19
PCT/JP2008/073063 WO2009078461A1 (ja) 2007-12-19 2008-12-18 管状接続部材と継手部材との接続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6755A true CN101896755A (zh) 2010-11-24
CN101896755B CN101896755B (zh) 2012-10-10

Family

ID=40795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083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6755B (zh) 2007-12-19 2008-12-18 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240715B2 (zh)
EP (1) EP2224155B1 (zh)
JP (1) JP4589955B2 (zh)
KR (1) KR101486620B1 (zh)
CN (1) CN101896755B (zh)
AU (1) AU2008339410A1 (zh)
CA (1) CA2710088A1 (zh)
ES (1) ES2392477T3 (zh)
WO (1) WO200907846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3389A (zh) * 2014-12-23 2016-07-20 海信容声(广东)冷柜有限公司 一种冷柜
WO2016183858A1 (zh) * 2015-05-19 2016-11-24 深圳市飞托克实业有限公司 流体分流装置
CN106402554A (zh) * 2016-11-23 2017-02-15 河南卡斯特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分水器及其生产工艺
CN108443608A (zh) * 2017-02-16 2018-08-24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管接头
CN113474588A (zh) * 2018-12-17 2021-10-01 肯发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密封口的通用管桩柱塞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12102A (ja) * 2009-11-25 2011-06-09 Sekisui Chem Co Ltd 媒介管継手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EP2339218A1 (en) * 2009-12-18 2011-06-29 Uponor Innovation AB A connection between two pipe parts
KR200467280Y1 (ko) * 2010-02-19 2013-06-04 최육남 분기용 배관
US8465268B2 (en) * 2010-09-10 2013-06-18 Phoinix Global LLC Compression clamp for a modular fluid end for a multiplex plunger pump
JP5870479B2 (ja) * 2010-11-30 2016-03-0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飲料供給装置
ITTO20110668A1 (it) * 2011-07-25 2013-01-26 Elbi Int Spa Sistema per realizzare un collegamento rapido di un tubo con un corpo ricevente, particolarmente per l'impiego in caldaie murali e simili
US20140158217A1 (en) * 2012-12-10 2014-06-12 Enviro Water Solutions, Inc. Backwash fitting
US9708865B2 (en) * 2012-12-13 2017-07-18 Vetco Gray Inc. Ratcheting anti-rotation lock for threaded connectors
US9279526B2 (en) * 2013-03-14 2016-03-08 Mcalister Technologies, Ll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finger-tightened and ratchet-secured connections between conduits
KR102079367B1 (ko) * 2013-04-04 2020-02-19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튜브홀더 및 이를 사용한 튜브연결장치
US10060563B2 (en) * 2014-01-14 2018-08-28 The Boeing Company Tube fitting
US10359141B2 (en) * 2014-01-14 2019-07-23 The Boeing Company Tube fitting
US11262013B2 (en) 2014-01-14 2022-03-01 The Boeing Company Tube fitting
US9939095B2 (en) 2014-01-29 2018-04-10 The Boeing Company Tube fitting
US20150330541A1 (en) * 2014-05-15 2015-11-19 Ayrlett Llc Process of making a plumbing fitting, and the product thereof
US20160018037A1 (en) * 2014-07-15 2016-01-21 Colder Products Company Fluid Manifold Assembly
US9781886B1 (en) * 2014-12-19 2017-10-10 Orbit Irrigation Products, Inc. Hand-securable sprinkler fitting
CN106224673B (zh) * 2016-08-29 2019-09-24 山东胜伟盐碱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用多功能集水管道
US10753224B2 (en) * 2017-04-27 2020-08-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Variable stator vane actuator overload indicating bushing
KR101837948B1 (ko) * 2017-06-19 2018-03-13 장현실 분기관 고정용 새들 조립체
JP2018054127A (ja) * 2017-11-27 2018-04-05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設備用ドレン管の接続構造
KR101934717B1 (ko) * 2018-08-08 2019-01-03 (주)다음기술단 새들밸브를 이용한 부단수 밸브교체시 시공방법
JP6999177B2 (ja) * 2018-11-08 2022-01-18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弁装置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US11274781B1 (en) 2018-12-01 2022-03-15 Orbit Irrigation Products, Llc Irrigation line couplings and irrigation manifolds including irrigation line couplings
DE112018008219T5 (de) * 2018-12-20 2021-09-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ohrverbindungsstruktur und Klimaanlage
US10711876B1 (en) * 2019-10-28 2020-07-14 Saptfc Holding, Llc Reinforcement sealing tubes for stabilizing a housing in an automobile transmission
DE202019106813U1 (de) * 2019-12-06 2019-12-23 Vinko Rebersek Verteilermodul
JP7121084B2 (ja) * 2020-09-11 2022-08-17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設備用ドレン管の接続構造、及び配管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5433A (en) * 1916-08-22 De witt c
FR79036E (fr) * 1961-01-13 1962-10-13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és aux dispositifs de raccords, notamment pour tuyaux
JPS59157191U (ja) * 1983-04-07 1984-10-2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管継手
DE8427037U1 (zh) * 1984-09-13 1988-09-08 Aba Beul Gmbh, 5952 Attendorn, De
JPS6224091A (ja) * 1985-07-24 1987-02-02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管継手
US5362110A (en) * 1991-02-25 1994-11-08 Moeller Manufacturing Co., Inc. Fluid coupling and fastener capture device
US5215336A (en) * 1991-06-28 1993-06-01 Shur-Lok Corporation Coupling joint assembly with integral retention mechanism
US5188398A (en) * 1992-01-02 1993-02-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dundantly locked fluid coupling
TW309581B (zh) * 1994-09-15 1997-07-01 Environ Prod Inc
US5964447A (en) * 1997-04-03 1999-10-12 Emerson Electric Co. Water valve assembly having attachment mechanism which prevents a fluid conduit from becoming detached from a valve body
JP3044612B2 (ja) * 1997-09-19 2000-05-22 日本ピラー工業株式会社 継手用締付部材の合成樹脂製締付規制具
US5931508A (en) * 1997-10-14 1999-08-03 Chapin Manufacturing, Inc. Fluid coupling
JP2961532B1 (ja) * 1998-03-27 1999-10-12 日本ピラー工業株式会社 継手用締付部材の合成樹脂製締付規制具
JP3652496B2 (ja) * 1998-04-03 2005-05-25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配管接続構造
JP2001165381A (ja) 1999-12-07 2001-06-22 Komei Seisakusho:Kk 分岐ヘッダー
JP3578696B2 (ja) 2000-04-26 2004-10-20 未来工業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分岐管の開口筒部の栓、栓を備えた合成樹脂製分岐管、および栓の装着方法
US6692036B2 (en) * 2000-08-04 2004-02-17 Saint-Gobain Performance Plastics Universal interlocking fitting
JP3843228B2 (ja) 2001-11-27 2006-11-08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缶蓋の製造装置
JP3843288B2 (ja) 2002-04-19 2006-11-08 井上スダレ株式会社 管継手
US6905142B2 (en) * 2002-09-25 2005-06-14 Huck Patents, Inc. Hydraulic coupling
FR2857080B1 (fr) * 2003-07-01 2007-04-13 J P B Systeme Dispositif de verrouillage et raccord de canalisation ainsi equipe
JP4365679B2 (ja) 2003-12-25 2009-11-18 株式会社タブチ スプリンクラー配管構造
JP4428625B2 (ja) 2003-12-26 2010-03-10 株式会社オンダ製作所 樹脂製ヘッダーの接続部における補強構造
DE102004019237A1 (de) * 2004-04-16 2005-11-03 Ciret Holdings Ag Gewindeverbindung, insbesondere zur Befestigung eines Werkzeugs oder eines Werkzeugadapters, an einer Verlängerungseinrichtung
EP1787047A4 (en) * 2004-09-10 2008-11-26 Sps Technologies FLUID CONNECTION ASSEMBLY WITH INTEGRAL RETENTION MECHANISM
US7758082B2 (en) * 2006-12-05 2010-07-20 Nxstage Medical, Inc. Fluid line connector safety device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3389A (zh) * 2014-12-23 2016-07-20 海信容声(广东)冷柜有限公司 一种冷柜
WO2016183858A1 (zh) * 2015-05-19 2016-11-24 深圳市飞托克实业有限公司 流体分流装置
CN106402554A (zh) * 2016-11-23 2017-02-15 河南卡斯特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分水器及其生产工艺
CN108443608A (zh) * 2017-02-16 2018-08-24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管接头
CN108443608B (zh) * 2017-02-16 2021-09-0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管接头
CN113474588A (zh) * 2018-12-17 2021-10-01 肯发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密封口的通用管桩柱塞
CN113474588B (zh) * 2018-12-17 2024-01-30 肯发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密封口的通用管桩柱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8339410A1 (en) 2009-06-25
JP2009150450A (ja) 2009-07-09
US8240715B2 (en) 2012-08-14
KR101486620B1 (ko) 2015-01-26
EP2224155B1 (en) 2012-08-08
CN101896755B (zh) 2012-10-10
ES2392477T3 (es) 2012-12-11
WO2009078461A1 (ja) 2009-06-25
KR20100105613A (ko) 2010-09-29
EP2224155A4 (en) 2011-04-27
CA2710088A1 (en) 2009-06-25
EP2224155A1 (en) 2010-09-01
JP4589955B2 (ja) 2010-12-01
US20100270795A1 (en) 2010-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6755B (zh) 管状连接部件与接头部件的连接结构
CN104075050B (zh) 管接头
CN104685283B (zh) 连接器
PL199625B1 (pl) Szybkozłącze dla rur
CN1275188A (zh) 连接装置
CN101815876A (zh) 用于连接支撑件与安装件的紧固件
JPS61293821A (ja) コルゲ−ト管のスリ−ブの成形方法
JP2006514249A (ja) 管状の穴と管との間の空間を封止するシステム
BRPI0709045B1 (pt) sistema de conexão por via úmida de fibra ótica em um furo de poço
JP2008305612A (ja) コネクタ
CN202302406U (zh) 管道连接部件
CN105988165A (zh) 多芯光纤连接器
CN104051875A (zh) 防水的可分离式转节连接器
CN209856404U (zh) 一种给水管路连接结构
CN100576642C (zh) 快速释放连接器组件
CN101275694B (zh) 适于流体管路的联结装置
JP2020070921A (ja) フレキシブル管用継手及びその継手用の係止具
CN102575799B (zh) 带有防脱离功能的密封件及防脱离管接头
CN103109124B (zh) 接头及其中使用的垫圈
CN210566808U (zh) 一种防脱管道接头
CN203421381U (zh) 波纹管
CN207421052U (zh) 一种管件连接接头
CN216896339U (zh) 一种管件连接接头
EP3597981B1 (en) Joint for the connection of a secondary duct to a main duct
CN209054999U (zh) 一种喷头连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69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469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