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6801B - 显影剂盒和设置有该显影剂盒的显影单元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盒和设置有该显影剂盒的显影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6801B
CN101876801B CN2010101743978A CN201010174397A CN101876801B CN 101876801 B CN101876801 B CN 101876801B CN 2010101743978 A CN2010101743978 A CN 2010101743978A CN 201010174397 A CN201010174397 A CN 201010174397A CN 101876801 B CN101876801 B CN 1018768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wall portion
wall
gate
accommoda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743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76801A (zh
Inventor
佐藤正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096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6615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76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6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76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68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4Arrangements for purging used developer from the developing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G03G15/0855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the concentration being measured by optical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7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box like sha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89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agitation or stir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03G15/0893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in a closed loop within the sump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19Agitator type two or more agita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5Stirring member in developer contain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55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 G03G2215/0872Housing of develop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显影剂盒,可拆卸地装配到显影装置,显影装置中限定有显影室。显影剂盒包括第一容纳部和第一搅拌器。第一容纳部容纳有显影剂且被定位在显影装置的旁边。第一容纳部包括邻近显影装置的第一壁部。第一壁部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从第一容纳部斜向下地向显影装置开口。第二通孔从第一容纳部斜向上地向显影装置开口。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允许第一容纳部的内部和显影室之间的连通。第一搅拌器被可旋转地布置在第一容纳部中且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一壁部滑动接触。

Description

显影剂盒和设置有该显影剂盒的显影单元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对2009年4月28日申请的第2009-109614号日本专利申请和2009年4月28日申请的第2009-109622号日本专利申请要求优先权。这些在先申请中的每一个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显影装置供给显影剂(显影剂或调色剂)的显影剂盒。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显影剂盒的显影单元。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设置有携带显影剂的显影辊的显影装置和在水平方向上装配到该显影装置上的显影剂盒。显影剂盒包括容纳显影剂且在水平方向上与显影装置并列的容纳部和可旋转地布置在容纳部中的搅拌器。容纳部具有与显影装置邻接的壁部,和形成在壁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显影辊的轴向的中间部)的单一开口。 
搅拌器相对于壁部滑动,使得搅拌器向上移动通过开口。搅拌器抬起沉积在容纳部的底部的调色剂,并且将调色剂通过开口推进显影装置。因此,调色剂从容纳部被供给显影装置。 
发明内容
采用这种结构,因为仅形成有单一开口,调色剂不能容易地从显影装置返回到容纳部。因此,显影装置中的劣化的调色剂可能残留其中。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显影剂盒和显影单元,具有能够增强调色剂在显影装置和显影剂盒之间再循环的显影剂盒。 
为了实现上述和其他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剂盒,该显影剂盒被可拆卸地装配到其中限定有显影室的显影装置,显影剂盒包括第一容纳部和第一搅拌器。第一容纳部容纳显影剂并且由于被装配到显影装置而被水平地定位在显影装置的旁边。第一容纳部具有邻近显影装置且朝着第一容纳部的内部突出的第一壁部。第一壁部具有第一壁区域、中间壁 区域和第二壁区域,第一壁区域形成有允许第一容纳部的内部和显影室之间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壁区域形成有允许第一容纳部的内部和显影室之间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一搅拌器限定旋转轴线且被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容纳部中,并且以从第一壁区域、中间壁区域和第二壁区域的顺序依次与第一壁部滑动接触。第一壁区域朝着旋转轴线倾斜,使得第一搅拌器上携带的显影剂从第一通孔经过变得更容易。中间壁部比第一壁区域和第二壁区域更靠近旋转轴线。第二壁区域朝着旋转轴线倾斜。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一种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包括其中限定有显影室的显影装置和可拆卸地装配到该显影装置的显影剂盒。显影剂盒包括第一容纳部和第一搅拌器。第一容纳部中容纳显影剂,并且由于被装配到显影装置而被水平地定位在显影装置的旁边。第一容纳部具有邻近显影装置的第一壁部,并且第一壁部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从第一容纳部向显影装置倾斜向下地开口以允许第一容纳部的内部和显影室之间连通。第二通孔从第一容纳部向显影装置倾斜向上地开口以允许第一容纳部的内部和显影室之间连通。第一通孔定位得比第二通孔高。第一搅拌器被可旋转地布置在第一容纳部中且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一壁部滑动接触。第一搅拌器具有限定轴向的旋转轴且在旋转方向上可旋转。第一壁部朝着第一容纳部的内部突出且包括上壁区域、下壁区域和竖直中间壁区域。上壁区域从第一壁部的最上端朝着第一容纳部的内部向下倾斜且形成有第一通孔。下壁区域从第一壁部的最下端朝着第一容纳部的内部向上倾斜且形成有第二通孔。竖直中间壁区域设置在上壁区域和下壁区域之间的接合部,并且中间壁区域比上壁区域和下壁区域更靠近旋转轴。显影装置包括壳体壁部,该壳体壁部具有与第一壁部一致的形状且定位成与第一壁部相面对。壳体壁部在与第一通孔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三通孔,并且在与第二通孔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第四通孔。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用于在限定在宽度方向上的记录媒介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主框架和处理盒。主框架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彼此分离的第一引导壁部和第二引导壁部。处理盒可拆卸地附接到主框架,并且包括鼓盒和显影单元。鼓盒通过第一引导壁部和第二引导壁部装配到主框架。显影单元可装配到鼓盒,并且包括显影装置和可拆卸地装配到显影装置的显影剂盒,显影装置中限定有显影室。显影剂盒包括第一容纳部、第一搅拌器和第一闸门。第一容纳部中容纳显影剂,并且由于被装配到显影装置上而被水平地定位在显影装置的旁边。第一容纳部具有邻近显影装置的第一壁部,第一壁部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从第一容纳部向显影装置倾斜向下地开口以允许第一容纳部的内部和显影室之间连通。第二通孔从第一容纳部向显影装置倾斜向上 地开口,以允许第一容纳部的内部和显影室之间连通。第一通孔定位得比第二通孔高。第一搅拌器被可旋转地布置在第一容纳部中,并且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一壁部滑动接触。第一搅拌器具有限定轴向的旋转轴且在旋转方向上可旋转。第一闸门沿着第一壁部可滑动地移动。显影装置包括壳体壁部和第二闸门。壳体壁部具有与第一壁部一致的形状,并且定位成与第一壁部相面对。壳体壁部在与第一通孔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三通孔,在与第二通孔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第四通孔。第二闸门沿壳体壁部可移动以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二闸门与第一闸门的移动相连锁地移动。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设置有显影单元的激光打印机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剖视图; 
图3是从斜向右上方看时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用于描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剂盒中的通孔的关闭的视图; 
图4(b)是用于描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剂盒中的通孔的打开状态的视图; 
图5是用于描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单元中的每个隔间(compartment)的视图; 
图6是沿着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开口剖切的显影剂盒的剖视图; 
图7是从斜左上方看时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装置和鼓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9(a)是用于描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单元中的闸门在关闭状态的视图; 
图9(b)是用于描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单元中的闸门在打开状态的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设置有显影单元的激光打印机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装配处理盒之前的状态下的激光打印机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装配显影单元之前的鼓盒的侧视图; 
图14(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鼓盒的立体图; 
图14(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鼓盒的侧壁的侧视图; 
图14(c)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处理盒的侧视图; 
图15(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剖视图; 
图15(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侧视图; 
图15(c)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另一侧的视图,具体地显示与图3类似的齿轮链; 
图16(a)是将要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显影剂盒装配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16(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侧视图; 
图17(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从图16(a)中的箭头D2的方向看时第二闸门的正视图,并且具体地显示第三和第四通孔的打开状态; 
图17(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从图16(a)中的箭头D2的方向看时第二闸门的正视图,并且具体地显示第三和第四通孔的关闭状态; 
图18(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从图15(a)中的箭头D1的方向看时第一闸门的正视图,并且具体地显示第一和第二通孔的打开状态; 
图18(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从图15(a)中的箭头D1的方向看时第一闸门的正视图,并且具体地显示第一和第二通孔的关闭状态; 
图19(a)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用于描述第一闸门的移动且显示处理盒插入激光打印机的主框架中的初始状态的视图; 
图19(b)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用于描述第一闸门的移动且显示处理盒从图19(a)的状态向后移动的状态的视图; 
图19(c)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用于描述第一闸门的移动且显示处理盒从图19(b)的状态进一步向后移动的状态的视图; 
图19(d)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用于描述第一闸门的移动且显示处理盒完全插入到激光打印机的主框架中的状态的视图; 
图20(a)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化例的显影剂盒的侧视图;和 
图20(b)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化例的显影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显影剂盒和设置有显影剂盒的显影单元。以下描述与其中安装有显影单元的激光打印机有关。假设激光打印机被布置在其意欲被使用的方向上,则术语“向上”、“向下”、“上部”、“下部”、“上”、“下”、“下方”、“右”、“左”、“前”、“后”等将自始至终在描述中使用。 
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包括主框架2,馈送器单元3和图像形成单元4。主框架2呈大致的盒状构造并且具有形成有前开口2A且设置有前盖21的前壁,前盖21可向前和向后枢轴转动地移动,用于打开和关闭前开口2A。主框架2具有起排出盘22作用的上表 面,带有输出图像的纸张P被释放到排出盘22上。 
馈送器单元3包括纸张盒31和用于将纸张盒31上的每张纸供给到图像形成单元4的纸张供给机构32。套准辊33(33A,33B)设置在纸张供给机构32的下游,用于校正纸张P的取向和用于调节馈纸时刻。 
图像形成单元4包括扫描器单元41,具有感光鼓的处理盒42和定影装置43。扫描器单元41包括激光发射部、多角镜、透镜和反射镜。在扫描器单元41中,激光束沿如双点划线所示的路径传播,并且以高速辐射到感光鼓51的表面上。 
在前盖21打开后,处理盒42通过前开口2A从主框架2可拆卸。处理盒42包括鼓盒5和被可枢轴移动地支撑到鼓盒5的显影单元6。鼓盒5包括感光鼓51、转印辊52和电晕充电器53。鼓盒5具有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狭槽5A的侧板。 
如图2所示,显影单元6包括显影装置7和可拆卸地附接到显影装置7的显影剂盒8。显影单元6通过狭槽5A被装配到鼓盒5并且在狭槽5A的长度内可向前/向后移动。诸如弹簧5B的偏置构件被设置为向后推动显影剂盒8,从而显影装置7被压靠到感光鼓51。 
显影装置7包括显影辊71、刮片72和调色剂供给辊73。显影剂盒8用于容纳显影剂(调色剂)且将调色剂供给显影装置7。稍后将描述显影装置7和显影剂盒8的具体结构。 
从显影剂盒8供给显影装置7的调色剂被调色剂供给辊73供给显影辊71。在本实例中,调色剂在辊71和73之间被充电具有正极性。然后随着显影辊71的旋转,显影辊71上携带的调色剂被刮片72刮擦,使得具有均匀的薄厚度的调色剂层能够形成在显影辊71的表面上。 
另一方面,在图1显示的鼓盒5中,感光鼓51的外周表面被充电器53的均匀地充电为具有正极性,然后外表面被扫描器单元41的激光束高速曝光。因此,被曝光区域的电势将被降低以基于图像数据形成静电潜像。此后,由于调色剂层与感光鼓51的外周表面接触,所以显影辊71携带的调色剂将随着显影辊71的旋转被供给到潜像区域。 
因此,与静电潜像相对应的可见的调色剂图像被形成在感光鼓51的表面上。然后,当纸张P在感光鼓51和转印辊52之间通过时,调色剂图像将被转印到纸张P上。 
定影装置43包括加热辊43A和压力辊43B。当纸张在辊43A和43B之间被热压时,纸张P上携带的调色剂图像能够被热固定到纸张P上。排出辊44被设置在固定单元43的下游用于将纸张P排出到排出盘22上。 
(显影单元的结构)接下来,将描述构成显影单元6的显影剂盒8和显影装置7。 
(显影剂盒的结构) 
如图2所示,显影剂盒8包括第一至第三调色剂容纳部81、82、83和从第三调色剂容纳部83向前突出的把手部83A。显影剂盒8具有限定第一至第三调色剂容纳部81、82、83的侧壁84(图3)。当显影单元6安装在主框架2中时,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被水平地定位在显影装置7的旁边,并且具有中空的圆柱形状。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具有邻近显影装置7的第一弧形壁部81A(第一壁部W1)。第一壁部81A(W1)朝着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的内部呈弧形地凹陷。 
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具有与第一弧形壁部81A相对的第二弧形壁部81C,上弧形壁部81D和下弧形壁部81E。第一和第二调色剂容纳部81和82如图5所示互相连通,但是第二弧形壁部81C部分地阻塞第一和第二调色剂容纳部81、82的横向中心部分的连通。 
更具体地,如图8和9所示,第一弧形壁部81A具有曲率半径的假想的中心,该假想中心与位于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的后面且在横向方向上延伸(右/左方向,即,在平行于随后描述的搅拌器A1的旋转轴的方向上)的参考线BL重合。线BL与随后描述的第二闸门S2的枢轴重合。利用弧形形状,第一壁部W1通过第一壁区域(上半壁区域)、与第一壁区域邻近的垂直的中间壁区域和与中间壁区域邻近的第二壁区域(下半壁区域)结合而成。第一壁区域朝着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的内部向下倾斜,第二壁区域与第一壁区域大体上对称地向上倾斜。 
如图3所示,第一弧形壁部W1在第一壁区域形成有第一通孔W11和在第二壁区域形成有一对第二通孔W12,第一通孔W11和第二通孔W12允许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的内部和外部之间流体连通。第一通孔W11被单独地形成在第一弧形壁部W1的上半部且横向的中心部。换句话说,第一通孔W11从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向显影装置7斜向下开口。一对第二通孔W12被形成在第一弧形壁部W1的下半部且横向的端部。也就是说,第二通孔W12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偏离第一通孔W11定位。因此,第二对通孔W12向显影装置7斜向上开口。 
进一步地,如图4(a)所示,第二对通孔W12位于可打印区域PA的外部,PA表示转印到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最大宽度(在垂直于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即,横向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因为第二对通孔W12形成在可打印区域PA的外部的位置,所以在显影装置7的横向的端部沉积的调色剂会被保留。在显影装置7中,在直接面对第二通孔W12的位置处的调色剂量可能减少。然而,这种调色剂不足不会引起任何问题,因为在可打印区域的外部位置处不需要成像。另外,每个第二通孔W12被设置多个通孔的结合。 
如图3所示,第一闸门S1被设置在第一弧形壁部W1的直接后方。第一闸门S1在壁 部W1的圆周方向上可移动,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和第二通孔W11和W12。第一闸门S1包括具有与第一弧形壁部W1一致形状的薄弧形金属板S11和分别设置在金属板S11的每个横向端部的一对滑动部S12。 
金属板S11具有分别形成有尺寸大于第二通孔W12的通孔S13的上横向端部。另一方面,在金属板S11的下部不形成通孔。因此,如图4(a)所示,在第一闸门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金属板S11的上横向的中部(通孔S13和S13之间的部分)关闭第一通孔W11,并且金属板S11的下部(低于通孔S13的每个部分)关闭一对第二通孔W12。 
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在第一闸门S1已经移动到低于关闭位置的打开位置的情况下,金属板S11的上边缘已经向下移动通过第一通孔W11以打开第一通孔W11,并且每个通孔S13与每个第二通孔W12对齐以打开第二通孔W12。 
如图3所示,每个滑动部S12被可滑动地支撑到显影剂盒8,并且具有与形成在第二闸门S2(随后描述)的每个接合板S22(随后描述)中的多个凹陷S23(随后描述)可接合的多个突起S14。 
如图2所示,单个第一搅拌器A1被布置在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中。第一搅拌器A1在图2中可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第一搅拌器A1相对于第一弧形壁部W1从它的上部到下部滑动地移动。第一搅拌器A1包括被旋转地支撑到侧壁84的旋转轴A11,在径向外侧设置到旋转轴A11的支撑部A12和被支撑到支撑部A12的第一搅拌刮片A13。 
如图5所示,第一搅拌刮片A13包括横向的中心刮片(第一刮片)A14和横向的端部刮片(第二刮片)A15,横向端部刮片A15包括两个右端部刮片A15和两个左端部刮片A15。搅拌刮片A13具有能够与第一通孔W11和第二通孔W12滑动接触的横向的长度。 
中心刮片A14具有矩形形状且由具有大体上与第一通孔W11相同的横向宽度的柔性和弹性材料制成。中心刮片A14相对于第二弧形壁部81C、上壁部81D、第一弧形壁部81A(第一通孔W11)和下壁部81E可滑动。 
如图5所示,用于第一和第二容纳部81和82之间连通的开口被位于开口的横向的中心部的第二弧形壁部81C部分地阻塞。更具体地,第二弧形壁部81C在竖直方向和前/后方向上与第一通孔W11对齐并且横向长度不小于中心刮片A14的横向长度。因此,中心刮片A14上携带的调色剂能够沿第二弧形壁部81C和上壁部81D的表面朝着第一通孔W11被高效地传送。 
每个端部刮片A15由柔性和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具有朝着中心刮片A14倾斜的径向的自由边缘A16,使得从底部边缘到自由边缘A16的径向长度朝着中心刮片A14逐渐减小。 换句话说,自由边缘A16如从端部刮片A15的横向的外部边缘到其横向的内部边缘的虚线箭头所指示在搅拌刮片A13的旋转方向上朝着上游侧倾斜。总之,每个端部刮片应该具有底部边缘(被支撑到支撑部A12)的形状和/或方向,能够提供接触时刻上的差异,使得自由边缘A16的横向的外部在早于自由边缘A16的横向的内部与第一容纳部81的内表面的接触时刻开始与第一容纳部81的内表面接触。 
因为自由边缘A16的径向的内部比其径向的外部的滑动接触要迟,所以调色剂能够从径向的外部被传送到径向的内部(从第二对通孔W12到第一通孔W11)。此外,每个端部刮片A15具有形成有钻孔A17的中心区域,调色剂通过该钻孔A17能够漏出。也就是说,通过第二通孔W12从显影装置7直接到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的调色剂能够被保持在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中,避免过多的调色剂循环到第二调色剂容纳部82中。 
如图2所示,在显影单元6装配到主框架2中时,第二调色剂容纳部82被水平地定位在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的旁边。第二调色剂容纳部82具有大致的中空圆柱形状并且具有与除第二弧形壁部81C之外的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自由连通的后部,以及与第三调色剂容纳部83连通的前部。 
第二搅拌器A2被布置在第二调色剂容纳部82且在与第一搅拌器A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可旋转用于将第二调色剂容纳部82中的调色剂传送到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第二搅拌器A2包括与旋转轴A11和支撑部A12相同的旋转轴A21和支撑部A22,以及与搅拌刮片A13不同的搅拌刮片A23。 
如图5所示,搅拌刮片A23包括柔韧的且可弹性变形的一对中心刮片(第三刮片)A24,具有矩形形状的横向的端部刮片(第四刮片)A25,端部刮片A25包括柔韧的且可弹性变形的两个右端部刮片A25和两个左端部刮片A25。 
第三刮片A24被并排排列并且具有与第二弧形壁部81C的横向长度一致的联合的横向长度。第三刮片A24具有与第二调色剂容纳部82的内表面滑动接触的自由边缘A26。每个自由边缘A26朝着横向的中心倾斜,使得从底部边缘到自由边缘A26的径向长度朝着横向的中心逐渐减小。换句话说,自由边缘A26如从端部刮片A24的横向的外部边缘到其横向的内部边缘的虚线箭头所指示在搅拌刮片A23的旋转方向上朝着下游侧倾斜。总之,每个第三刮片A24应当具有底部边缘(被支撑到支撑部A22)的形状和/或方向,能够提供接触时间上的差异,使得自由边缘A26的横向的内部在早于自由边缘A26的横向的外部的接触时间开始与第二调色剂容纳部82的内表面接触。 
因为自由边缘A26的横向的外部比其横向的内部的滑动接触来得迟,所以调色剂能够 从横向的中心部分被传送到横向的外部。也就是说,每个第三刮片A24用于将调色剂从第二调色剂容纳部82的横向的中心部传送到其横向的外部。因此,由第三刮片A24传送的调色剂沿着第二弧形壁部81C被朝着每个第四刮片A25推动,然后被第四刮片A25递送到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中。 
如图2所示,当显影单元6被装配到主框架2中时,第三调色剂容纳部83被水平地定位在第二调色剂容纳部82的旁边。第三调色剂容纳部83具有大致的中空圆柱形状且具有与第二容纳部82完全流体连通的后部。 
第三搅拌器A3被布置在第三调色剂容纳部83中并且在与第一搅拌器A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可旋转用于将第三调色剂容纳部83中的调色剂传送到第二调色剂容纳部82。第三搅拌器A3包括与旋转轴A21和支撑部A21相同的旋转轴A31和支撑部A32,以及与搅拌刮片A23不同的搅拌刮片A33。 
如图5所示,搅拌刮片A33包括横向的中心刮片(第五刮片)A34和横向的端部刮片A25,A25包括两个右刮片A25和两个左刮片A25。第五刮片A34具有矩形形状且柔韧和可弹性变形。横向的端部刮片A25等同于第二搅拌器A2的第四刮片A25。 
如图3所示,第一至第三搅拌齿轮AG1、AG2、AG3同轴且被分别固定地安装在旋转轴A11、A21、A31的右端部。两个中间齿轮G、G啮合地插在第一和第二搅拌齿轮AG1和AG2之间,并且单一齿轮G啮合地插入第二和第三搅拌齿轮AG2和AG3之间。联轴器CP被设置在第三搅拌器AG3的轴向的中心部用于接受从驱动源(未显示)输出的驱动力。 
当驱动力从驱动源输出到联轴器CP时,第三和第二搅拌齿轮AG3、AG2在相同的方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而第一搅拌齿轮AG1在相反方向(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齿轮壳体85被可拆卸地定位到显影剂盒8的侧壁84用于覆盖搅拌器齿轮AG1、AG2、AG3。 
齿轮壳体85形成有允许联轴器CP穿过的钻孔85A,并且具有在横向方向上向外突出的轴部85B。操作构件86被可枢轴移动地支撑到轴部85B。操作构件86用于连锁地移动随后结合图9描述的第一闸门S1和第二闸门S2,用于这些闸门的打开和关闭运动。操作构件86包括基部86A,臂部86B和处理部86C。基部86A具有形成有中心孔86D的盘状,轴部85B通过该中心孔86D延伸。基部86A绕轴部85B的轴可旋转。基部86A具有设置有齿86E的后部。臂部86B从基部86A径向向外(向前)地延伸,并且具有设置有横向向外突出的操作部86C的自由端部。 
盖构件87为覆盖齿轮壳体85而设置并且被定位在操作构件86的外部。盖构件87形 成有拉长的弧形槽87A,操作部86C通过弧形槽87A延伸以允许用户接近。盖构件87还形成有允许联轴器CP通过的第一钻孔87B和允许轴部85B通过的第二钻孔87C。如图7所示,轴部85B、操作构件86和盖构件87还被设置在显影剂盒8的左侧。 
(显影装置)如图2所示,显影装置2具有其中限定显影室74的显影壳体76,在该显影室74中布置显影辊71和调色剂供给辊73。此外,起调色剂馈送器作用的推动器75被布置在显影室中且在调色剂供给辊73的上方。 
显影壳体76在其前侧具有弧形壳体壁部W2。弧形壳体壁部W2直接面对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的第一弧形壁部W1而设置,并且具有与第一弧形壁部W1一致的形状。弧形壳体壁部W2具有上横向中心部,与第一弧形壁部W1的第一通孔W11相对应的第三通孔W21被形成在该上横向中心部。弧形壳体壁部W2具有下横向端部,与第一弧形壁部W1的第二通孔W12相对应的第四通孔W22被形成在该下横向端部。 
换句话说,第三通孔W21被定位在第四通孔W22的上方且从显影剂盒8向显影装置7斜向下开口。一对第四通孔W22从显影剂盒8向显影装置7斜向上开口。 
第二闸门S2从弧形壳体壁部W2直接向前设置。第二闸门S2在壁部W2的圆周方向上可移动,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三和第四通孔W21和W22。如图8、9(a)和9(b)所示,第二闸门S2包括薄弧形金属板S21和分别被设置在金属板S21的每个横向的端部的一对接合板S22。 
弧形金属板S21具有与第一闸门S1的金属板S11一致的形状。如图4(a)和4(b)所示,金属板S21以与金属板S11相同的方式可移动,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三和第四通孔W21、W22。 
接合板S22呈盘状并且具有形成有与第一闸门S1的多个突出S14相接合的多个凹陷S23的后部。两个梁板S24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用于将一对接合板S22互相连接,如图8所示,以便改进第二闸门S2的刚性。 
第二接合板S25与第一接合板S22在横向地外侧被同轴地设置。第二接合板S25具有形成有与操作构件86的齿86E相接合的多个凹陷S26的后部。 
显影壳体76具有横向向外延伸的枢轴76A。第一和第二接合板S22和S25具有形成有钻孔S27的中心区域,枢轴76A通过钻孔S27可旋转地延伸。因此第二闸门S2相对于显影壳体76可枢轴转动地移动。 
支撑壳体77被支撑到鼓盒5。支撑壳体77形成有支撑孔77A且具有圆柱形突起77B。枢轴76A通过支撑孔77A延伸。枢轴76A和圆柱形突起77B与鼓盒5的各狭槽5A(图1) 相接合,使得显影装置7在狭槽5A的冲程(stroke)内在前/后方向上可移动。 
如图9(a)和9(b)所示,当处理构件86枢轴移动时,第二闸门S2沿第一闸门S1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附带地,为了更好地理解闸门的关闭和打开运动,显影装置7和显影剂盒8被分别显示。 
更具体地,当构件86的操作部86C向上移动时,操作构件86的齿86E向下推动第二接合板25的多个凹陷S26。因此,最初处于图9(a)所示的关闭位置的第二闸门S2在图9(b)中以顺时针方向枢轴地移动。通过第二闸门S2的枢轴移动,接合板S22的多个凹陷S23在顺时针方向推动第一闸门S1的多个突起S14。因此,第一闸门S1也能够与第二闸门S2一起以顺时针方向枢轴地移动。 
因此,第一和第二通孔W11、W12、W21、W22如图4(b)所示被打开。为了关闭这些通孔,操作部86C被向下移动,以便如图4(a)所示以逆时针方向枢轴地移动第一和第二闸门S1、S2。 
如图6所示,推动器75用于将通过第三通孔W21传送的调色剂朝着横向向外的方向(朝着第四通孔W22)馈送。为实现这种效果,推动器75包括旋转轴75A,被布置在旋转轴75A上的第一螺旋馈送器75B和第二螺旋馈送器75C。 
第一和第二螺旋馈送器75B和75C分别相对于第三通孔W21延伸通过横向的右区域和横向的左区域,且馈送器的螺旋的方向彼此不同。因此,调色剂能够分别被第一螺旋馈送器75B和第二螺旋馈送器75C馈送横向的右区域和左区域。 
(调色剂的状态)如图2所示,当搅拌刮片A13与第二弧形壁部81C滑动接触时,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中的调色剂被第一搅拌器A1的搅拌刮片A13向上抬起。此后,搅拌刮片A13携带的调色剂沿上壁部81D移动,然后被传送到第一通孔W11。 
由于通孔W11从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向显影装置7斜向下打开,所以在第一搅拌器A1中不需要推动力以便将调色剂强制地推到第一通孔W11中,而仅需要第一搅拌器A1与第一通孔W11的表面接触。在后面这种情况下,当搅拌刮片A13到达第一通孔W11的上部时,调色剂由于其自重能够通过第一通孔W11自然地流到显影室74。 
然后调色剂由于其自重斜向下地移动通过第一通孔W11和第三通孔W21,并且被传送到显影装置7。然后,调色剂被推动器75向右和向左馈送。 
因此,调色剂能够被散布在显影室74的整个横向的长度上,从而有效地将调色剂从调色剂供给辊73供给显影辊71。进一步地,由于这些孔朝着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斜向下开口,所以当调色剂被推动器75馈送到第四通孔W22时,调色剂由于其自重通过第四通 孔W22和第二通孔W12自然地流到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中。因此,通过第一通孔W11能够有效地执行将调色剂从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供给显影装置7,并且通过第二通孔W12能够有效地执行将调色剂从显影装置7返回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 
返回到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的调色剂被端部刮片A12朝着其横向的中心部推动,然后,调色剂被中心刮片A14再次传送到第一通孔W11。 
另一方面,第二调色剂容纳部82中的调色剂被第三刮片A24朝着其横向的端部推动,然后,调色剂被第四刮片A25传送到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中。另外,第三调色剂容纳部83中的调色剂被第三搅拌器A3传送到第二调色剂容纳部82中。 
根据上述实施例,由于第一通孔W11斜向下地朝着显影装置7开口,且第二通孔W12斜向上地朝着显影装置7开口,所以调色剂供给和调色剂返回能够利用调色剂的自重被执行。因此,调色剂在显影装置和显影剂盒8之间的循环能够被改进。 
另外,由于第一通孔W11位于第二通孔W12向上的位置,调色剂通过第一通孔W11从显影装置7到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的回流能够被抑制,调色剂从显影装置7到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的回流通过被布置得低于第一通孔W11的第二通孔W12能够被有效地执行。 
另外,由于第一弧形壁部81A(W11)朝着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的内部凹陷,所以仅有在弧形壁部W1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形成的通孔能够容易地对准通孔W11、W12的开口方向。因此,调色剂循环能够用简单的构造来实现。 
由于第一搅拌器A1沿第一弧形壁部W1从上到下滑动地移动,并且由于第一通孔W11从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斜向下地向显影室74开口,所以中心刮片A14携带的调色剂因其自重能够平稳地通过第一通孔W11进入显影室74中。另外,由于第一搅拌器A1的端部刮片A15朝着横向的中心,即,远离第二通孔W12推动调色剂,所以从显影室74通过第二通孔W12返回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中的调色剂由于第一搅拌器A1的移动不会通过第二通孔W12朝着显影室74被推回。 
另外,由于第一闸门S1被设置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和第二通孔W11、W12,所以在显影剂盒8还未被装配到显影盒7的情况下能够避免调色剂泄漏。另外,由于第一闸门S1沿第一弧形壁部W1的圆周方向可移动,所以与闸门在搅拌器的轴向方向上可移动的情况相比总体结构可以被简化。特别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弧形的第一闸门S1沿曲率半径的中心在线BL上的弧形轨迹可移动。因此,与闸门沿直线轨迹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提供闸门的稳定地打开和关闭运动而不存在闸门在其移动过程中的无意的倾斜。 
另外,由于两个第二通孔W12被形成,所以能够使调色剂稳定地从显影室74返回到 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 
另外,由于单个第一通孔W11被形成在第一弧形壁部W1的横向的中心部,且两个第二通孔W12中的每一个被形成在其每个横向的端部,所以结合将调色剂馈送到每个横向的端部的推动器75能够改进调色剂循环。 
另外,由于第二通孔W12被定位在可打印区域PA的外部,所以能够抑制调色剂在可打印区域PA的外部的位置处沉积,而足够量的调色剂能够被保留在可打印区域PA中。因此,能够避免可打印区域PA中的图像密度降低。 
另外,由于第二搅拌器A2的旋转方向与第一搅拌器A1的旋转方向相反,所以沉积在第二调色剂容纳部82的底部的调色剂能够被第二搅拌器A2朝着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推动。因此,调色剂从第二调色剂容纳部82到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的传送能够被有效地执行。类似地,由于第三搅拌器A3以与第二搅拌器A2相同的方向旋转,所以调色剂从第三调色剂容纳部83到第二调色剂容纳部82的传送能够被有效地执行。 
另外,由于第二弧形壁部81C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调色剂容纳部81和82之间且在与第一弧形壁部81A相对的位置,所以调色剂能够被保留在第一搅拌器A1和第二弧形壁部81C之间。因此,调色剂能够被满意地传送到位于第一弧形壁部81A的上部的第一通孔W11。另外,由于第二壁部81C具有弧形形状,所以调色剂能够被平稳地向上传送。 
另外,由于推动器75被设置用于馈送已经通过第三通孔W21被传送到第四通孔W22的调色剂,调色剂循环能够被促进。 
由于操作构件86被盖构件87覆盖且操作构件86(操作部86)的一部分通过形成在盖构件87中的拉长的狭槽87A向外暴露,所以盖能够防止杂质微粒被截留在操作构件86和显影剂盒8之间,从而保持操作构件86的可操作性。 
由于第一搅拌器A1设置有用于将调色剂从每个第一通孔W12引导到第一通孔W11的端部刮片A15,所以已经返回到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的调色剂能够通过通孔W11被再次传送到显影室74中。因此,调色剂循环性能能够被改进。 
接下来将参考图10-20(b)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101。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101与之前描述的激光打印机1类似,区别在于第一调色剂容纳部81的第一壁部81A(W1),显影壳体76的壳体壁部W2和与之相关的第一和第二闸门S1、S2的结构以及闸门驱动结构。图10至20(b)中,同样的部分和组件用与图1至9(b)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100”系列标记指示被添加到图10至20(b)中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之间相对应的部分和组件,使得参考对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1的描 述可以理解它们的功能。 
图10显示具有图像形成单元104的激光打印机101的总体结构。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处理盒142,并且如图12和13所示,处理盒142包括鼓盒105和装配到鼓盒105的显影单元106。如图15(a)至16(b)所示,显影单元106包括显影装置107和显影剂和108。 
图11显示装载处理盒142之前的状态。在主框架102内,设置有一对引导壁部102B。引导壁部102B包括在横向方向上彼此分开的右引导壁部102B1和左引导壁部102B2(见图19)。各引导壁部102B形成有在装载和卸载处理盒142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导向槽102a和第二导向槽102b。第一和第二导向槽102a、102b中的每一个在横向方向上的深度沿着其长度均匀,但第一导向槽102a比第二导向槽102b长。导向槽102a、102b的各自的最后端限定处理盒142的最终装载位置。 
进一步地,各引导壁部102B形成有包括右闸门导向槽102c1和左闸门导向槽102c2的闸门导向槽102c,用于引导第一闸门S101(稍后描述)。如图19(a)至19(d)所示,闸门导向槽102c在横向方向上的深度被改变,且进一步地,右、左闸门导向槽102c1和102c2具有彼此不同的深度和构造。右闸门导向槽102c1用于根据处理盒到主框架102中的装载移动将第一闸门S101从其关闭位置移动到其打开位置,而左闸门导向槽102c2用于根据处理盒142从主框架102的卸载移动将第一闸门S101从其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 
如图13和14(a)至14(c)所示,容纳在感光鼓51中的鼓盒105具有鼓轴51A、转印辊52和电晕充电器53。进一步地,鼓盒105可旋转地支撑套准辊33A。鼓盒105具有形成有狭槽105A和大体V形的凹口105a的一对侧板105C。 
此处,鼓轴51A的轴向端部和套准辊33A的轴向端部从鼓盒105的每个侧框架105C横向向外突出。鼓轴51A的轴向端部起可与第一对导向槽102a接合的第一对突出部的作用,并且套准辊33A的轴向端部起可与第二对导向槽102b接合的第二对突出部的作用,用于在装载和卸载处理盒142期间调节鼓盒105的位置且用于限定处理盒142的完全装载位置。鼓轴51A和套准辊33A起主动引导和从动引导的作用,用于将处理盒142装载到主框架102中,并且鼓轴51A和套准辊33A起从动引导和主动引导的作用,用于将处理盒142从主框架102卸载下来。 
鼓盒105中限定有装载空间105b,显影单元106(显影装置107和显影剂盒108的组合)被安装在该装载空间105b中。在装载空间105b中,设置有通过弹簧105B而偏置的一对偏置凸起105B1,用于使显影单元106朝着感光鼓51偏置。结果显影单元106被装配到鼓盒105中,如图12所示的处理盒142被设置。 
如图16(a)所示,显影装置107中容纳具有辊轴71A的显影辊71和具有辊轴73A的调色剂供给辊73。辊轴71A和73A的各轴向端部被狭槽105A可移动地支撑。此外,显影装置107具有稍后描述的第二闸门S102。显影装置107除第二闸门S102和相应的壳体壁部W102(稍后描述)的构造以外与第一实施例的显影装置7相同。 
如图15(a)和15(b)所示,显影剂盒108包括第一至第三调色剂容纳部181、182、183和第一至第三搅拌器A1、A2、A3。此外,如图15(c)所示,显影剂盒108设置有包括第一搅拌齿轮AG1、第二搅拌齿轮AG2、第三搅拌齿轮AG3和齿轮G的齿轮链,用于在图15(a)中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第一至第三搅拌器A1、A2、A3。因此,可以获得与图5所示相同的调色剂循环。 
第一调色剂容纳部181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弧形壁部81A(W1)对应的大体V形的壁部181A(W101)。第一壁部W101邻近显影装置107且朝着第一容纳部181的内部突出。更具体地,第一壁部W101具有形成有允许第一容纳部181的内部和显影室74之间连通的第一通孔W111(图18)的第一壁区域W101A,中间壁区域W101B和第二壁区域101C,第二壁区域101C形成有第二通孔W112(图18),第二通孔W112允许第一容纳部181的内部和显影室74之间连通。 
更具体地,第一壁区域W101A呈平面形状且朝着第一搅拌器A1的旋转轴向下倾斜,使得第一通孔W111从第一容纳部181的内部向显影室74斜向下开口。第二壁区域W101C呈平面形状,并且朝着第一搅拌器A1的旋转轴向上倾斜,使得第二通孔W112从第一容纳部181的内部向显影室74斜向上开口。第二壁区域W101C与第一壁区域W101A大体对称。中间区域W101B具有联接第一壁区域W101A和第二壁区域W101C的尖顶形状。因此,中间壁区域W101B被定位在比第一壁区域W101A和第二壁区域W101C更靠近第一搅拌器A1的旋转轴的位置。采用这种安排,第二实施例提供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调色剂循环模式。 
如图15(a)所示,第一闸门S101具有与壁部W101的形状一致的V形构造。此外,如图18(a)和18(b)所示,第一闸门S101在横向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壁部W101可滑动地移动。 
进一步地,闸门S101形成有与第一通孔W111协作的第一组多个闸门开口,和与第二通孔W112协作的第二组多个闸门开口。如图18(a)所示,当闸门S101位于最左侧时,第一和第二组闸门开口分别与第一和第二通孔W111、W112对齐,以设置闸门S101的开口位置。进一步地,如图18(b)所示,当第一闸门S101位于最右侧时,第一和第二组闸门开口分别从第一和第二通孔W111、W112偏移,以设置第一闸门S101的关闭位置。 
第一闸门S101的各横向端部从鼓盒105的各侧板105C通过各V形凹口105a横向向外突 出。进一步地,第一闸门S101的最右端面S101A和最左端面S101B可分别抵靠且滑动接触右闸门导向槽102c1和左闸门导向槽102c2,使得第一闸门S101能够分别通过导向槽102c1、102c2的引导分别根据处理盒142的插入移动和拆卸移动向左和向右移动。第一闸门S101在邻近最右端面S101A和最左端面S101B的位置处分别具有右调节部S101C和左调节部S101D。进一步地,第一闸门S101位于在处理盒142相对于主框架102的装载和卸载方向上的感光鼓51和套准辊33A之间。 
显影装置107具有与第一壁部W101的V形构造一致的大体V形的横截面的壳体壁部W102。第二闸门S102具有与壳体壁部W102一致的形状,并且相对于壳体壁部W102在横向方向上可滑动地移动。第二闸门S102位于与第一闸门S101相面对的位置。 
如图17(a)和17(b)所示,第二闸门S102具有在其间限定横向长度的最右端面S102A和最左端面S102B,并且横向长度比鼓盒105的侧板105C和105C之间的横向距离小。换句话说,第二闸门S102在由侧板105C和105C之间限定的距离内可横向地移动。第二闸门S102形成有与第三通孔W121协作的第一组多个闸门开口,和与第四通孔W122协作的第二组多个闸门开口。如图17(a)所示,当第二闸门S102位于最左侧时,第二闸门S102的第一和第二组闸门开口分别与第三和第四通孔W121、W122对齐,以设置第二闸门S102的开口位置。进一步地,如图17(b)所示,当第二闸门S102位于最右侧时,第二闸门S102的第一和第二组闸门开口分别从第三和第四通孔W121、W122偏移,以设置第二闸门S102的关闭位置。 
第一闸门S101的右调节部S101C可与第二闸门S102的最右端面S102A接合,使得当第一闸门S101的右调节部S101C根据第一闸门S101的向左移动推动第二闸门S102的最右端面S102A时第二闸门S102可横向地移动到其开口位置,第一闸门S101的向左移动是由处理盒142插入到主框架102的动作引起的。同样地,第一闸门S101的左调节部S101D可与第二闸门S102的最左端面S102B接合,使得当第一闸门S101的左调节部S101D根据第一闸门S101的向右移动推动第二闸门S102的最左端面S102B时第二闸门S102可横向地移动到其关闭位置,第一闸门S101的向右移动是由处理盒142从主框架102拆卸下来的动作引起的。 
总之,第二闸门S102仅通过第一闸门S101的横向移动才可横向地移动。避免调色剂意外地从显影装置107泄露是很重要的。换句话说,第二闸门S102不受闸门导向槽102c1、102c2的干扰,因此,只要显影装置107单独插入主框架102的引导壁部102B和102B之间,第二闸门S102的关闭位置就得以保持。第二闸门S102仅当显影装置107和显影剂盒108被装配在一起时才能够打开,结果处理盒142被插入引导壁部102B和102B之间。 
如图19(d)所示,闸门导向槽102c1、102c2具有最后端部102d(最深端部),在该 处第一闸门S101的最右端面S101A和右闸门导向槽102c1之间和第一闸门S101的最左端面S101B和左闸门导向槽102c2之间设置有间隙。进一步地,最后端部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具有预定长度,以允许第一闸门S101在预定长度的冲程内可朝着和远离感光鼓51移动。该间隙对于允许显影单元106通过弹簧105B和偏置凸起105B1的偏置力可移动,使得显影单元106能够平稳地跟随感光鼓51的移动,从而保证感光鼓51和显影辊71之间的接触是重要的。也就是说,间隙对于使偏置力有效是重要的。当第一闸门S101到达最后端部102d时,处理盒142在一对引导壁部102B中的装载完成且第一闸门S101保持在打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设置上述间隙而使第一闸门S101与右、左闸门导向槽102c1、102c2紧密地接合,则紧密的结合会影响抵消弹簧105B的偏置力的显影单元106的平滑移动,弹簧105B的偏置力反过来使感光鼓51和显影辊71之间的接触退化。总之,由于在最后端部102d处的间隙且由于狭槽105A,显影单元106(显影剂盒108和显影装置107的结合)通过弹簧105B的偏置力和偏置凸起105B1能够朝着感光鼓51移动。在操作过程中,第二实施例执行与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调色剂循环模式,由于第一壁部W101具有第一(上)壁区域W101A,该第一(上)壁区域W101A具有能够有效地接收第一搅拌器A1上携带的调色剂的位置。该第一壁区域W101A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弧形壁部W1的上弧形区域相对应。附带地,中间壁区域W101B与第一弧形壁部W1靠近第一搅拌器A的旋转轴A11的垂直地中间弧形区域相对应,并且第二(下)壁区域W101C与第一弧形壁部W1的下弧形区域相对应。 
图19(a)显示处理盒142插入一对引导壁部102B1、102B2的初始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和第二闸门S101、S102被定位在靠近第一至第四通孔W111、W112、W121、W122的最向右位置处。鼓轴51A的轴向端部和套准辊33A的轴向端部分别与第一狭槽102a和第二狭槽102b接合。另一方面,第一闸门S101的最右端面和最左端面S101A、S101B分别脱离与右、左闸门导向槽102c1、102c2的接触。 
在处理盒142通过鼓轴51A和套准辊33A与第一和第二导向槽102a、102b的接合而被引导的同时从图19(a)所示的状态向后移动之后,第一闸门S101的最右端面S101A通过如图19(b)所示的右闸门导向槽102c1的倾斜的槽底逐渐向左移动。由于第一闸门S101的右调节部S101C与第二闸门S102的最右端面S102A接合,所以第一闸门S101向左的移动引起第二闸门S102向左的移动。 
在处理盒142进一步从图19(b)所示的状态向后移动时,第一闸门S101的最右端面S101A到达右闸门导向槽102c1的最上侧面部。因此,如图18(a)所示,第一闸门S101在第一和第二通孔W111、W112完全打开的最左侧位置处。因此,由于右调节部S101C与第二 闸门S102的最右端面S102A接合,所以第二闸门S102也如图17(a)所示那样打开。附带地,左闸门导向槽102c2被构造为遍及第一闸门S101向左的移动,左闸门导向槽102c2不会干扰第一闸门S101的最左端面S101B的移动。 
在处理盒142从图19(c)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后移动时,鼓轴51的轴向端部开始抵靠第一导向槽102a的最后端,并且套准辊33A开始抵靠第二导向槽102b的最后端,因此如图19(d)所示,处理盒在一对引导壁部102B上的装载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9(d)所示,间隙如上所述被设置在第一闸门S101的最右端面S101A和右闸门导向槽102c1之间,并且在最左端面S101B和左闸门导向槽102c2之间。 
为了将处理盒142从一对引导壁部102B拆卸下来,左闸门导向槽102c2作用在第一闸门S101的最左端面S101B上,使得根据处理盒142从一对引导壁部102B的卸载移动,第一闸门S101能够向右移动以获得如图18(b)所示的第一闸门S101的关闭位置和如图17(b)所示的第二闸门S102的关闭位置。 
在处理盒142的装载和卸载处理期间,第一闸门S101的横向端部通过形成在侧板105C中的V形凹口105a始终向鼓盒105的侧板105C的外部突出,使得最右和最左端面S101A、S101B能够分别被右、左闸门导向槽102c1、102c2按压。进一步地,在装载处理期间,鼓盒51A位于第一闸门S101的前面,并且套准辊33A位于第一闸门S101的后面。因此,在装载期间,处理盒142相对于一对引导壁部102B的位置能够通过鼓轴52A的轴向端面和套准辊33A的轴向端面而被正确地保持。这防止了第一闸门S101在装载操作期间由于处理盒142的斜插引起的意外横向移动。斜插可能在右闸门导向槽102c1的不适当部分引起最右端面S101A和右闸门导向槽102c1之间的接触,导致在完成处理盒的装载之前第一和第二闸门S101、S102的意外打开。 
同样的情况对于卸载操作也是成立的。套准辊33A位于第一闸门S101的前面,且鼓轴51G位于第一闸门S101的后面。因此,能够避免处理盒142在其卸载移动期间相对于一对引导壁部102B的倾斜姿势,从而使得闸门S101、S102能够平稳地移动到它们的关闭位置。 
图20(a)显示第二实施例的显影剂盒108的变化例。根据该变化例,显影剂盒208包括具有第一壁部W201的第一调色剂容纳部281。第一壁部W201呈底部平坦的V形,而不是第二实施例的V形第一壁部W101。更具体地,第一壁部W201包括类似于第一壁区域W101A的第一平壁区域W201A,中间平壁区域W201B取代中间尖顶部S101B,和与第二壁区域W101C类似的第二平壁区域W201C。只要将第二实施例的尖顶部S101B削角就形成中间平壁区域W201B。显影剂盒208具有与第一壁部W101构造一致的第一闸门S201。 
图20(b)显示第二实施例的显影剂装置107的变化例。显影装置207具有与显影剂盒208的第一壁部W201构造一致的壳体壁部W202。进一步地,第二闸门S202具有与壳体壁部W202的形状一致的构造。第一和第二闸门S201和S202的操作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闸门S101、S102相同。 
尽管已经参考其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可以做出各种改变和变型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通孔W11、W111被定位得高于第二通孔W12、W112。然而,第二通孔W21、W112能够被定位得高于第一通孔W11、W111或与第一通孔W11、W111水平。进一步地,这些通孔的横向位置和通孔的数量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另外,除了激光打印机,本发明还可用于诸如复印机的其他图像形成装置和多功能装置。 

Claims (37)

1.一种显影剂盒,所述显影剂盒被可拆卸地装配到显影装置,在所述显影装置中限定有显影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盒包括:
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中容纳显影剂,并且所述第一容纳部由于被装配到所述显影装置而被定位在所述显影装置的旁边,所述第一容纳部具有邻近所述显影装置且朝着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内部突出的第一壁部,所述第一壁部具有第一壁区域、中间壁区域和第二壁区域,所述第一壁区域形成有允许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内部与所述显影室之间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壁区域形成有允许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内部与所述显影室之间连通的第二通孔;和
第一搅拌器,所述第一搅拌器限定旋转轴线且可旋转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中,并且以从所述第一壁区域、所述中间壁区域到所述第二壁区域的顺序依次与所述第一壁部滑动接触,所述第一壁区域朝着所述旋转轴线倾斜,所述中间壁区域比所述第一壁区域和所述第二壁区域更靠近所述旋转轴线,所述第二壁区域朝所述旋转轴线倾斜;其中
所述第一壁区域、所述第二壁区域和所述中间壁区域中的每一个均沿着所述第一搅拌器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壁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壁区域的上方,并且所述中间壁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壁区域和所述第二壁区域之间;并且
所述第一壁区域倾斜,以引导所述第一通孔对角地向下朝着所述显影室;并且所述第二壁区域倾斜,以引导所述第二通孔对角地向上朝着所述显影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器包括: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限定所述旋转轴线和轴向,并且可在旋转方向上旋转;
第一刮片,所述第一刮片从所述旋转轴径向向外突出,并且可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面对;和
第二刮片,所述第二刮片从所述旋转轴径向向外突出,并且可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面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容纳部中容纳显影剂,并且被定位在所述第一容纳部的旁边;和
第二搅拌器,所述第二搅拌器被布置在所述第二容纳部中以将所述第二容纳部中的显影剂传送到所述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二搅拌器可在与所述第一搅拌器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具有第二壁部,所述第二壁部与所述第一通孔面对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之间的边界处,所述第一搅拌器与所述第二壁部可滑动地接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通过多个通孔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限定平行于所述轴向的横向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被定位在所述第一壁部的横向中心部,并且所述第二通孔被定位在所述第一壁部的每个横向端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被定位在可打印区域的外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具有弧形形状,该弧形形状的曲率半径的中心在基准线上,所述基准线位于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外面且在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一闸门,所述第一闸门可在所述弧形的第一壁部的圆周方向上沿所述弧形的第一壁部移动,以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第一壁区域具有平面形状,所述第一壁部的第二壁区域具有平面形状,所述中间壁区域具有尖顶形状和切口形状之一,所述尖顶形状连接所述第一壁区域和所述第二壁区域,所述切口形状形成为就像将所述尖顶形状削角的那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一闸门,所述第一闸门在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沿所述第一壁部可滑动地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器具有限定轴向的旋转轴;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轴向上相对于彼此移置;和
其中,所述第一搅拌器具有刮片部,所述刮片部通过所述第一搅拌器的旋转而将显影剂从所述第二通孔推向所述第一通孔。
13.一种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中限定有显影室;和
显影剂盒,所述显影剂盒被可拆卸地装配到所述显影装置,所述显影剂盒包括:
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中容纳显影剂,并且所述第一容纳部由于被装配到所述显影装置而被水平地定位在所述显影装置的旁边,所述第一容纳部具有邻近所述显影装置的第一壁部,所述第一壁部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从所述第一容纳部向所述显影装置倾斜向下地开口以允许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内部与所述显影室之间连通,并且所述第二通孔从所述第一容纳部向所述显影装置倾斜向上地开口以允许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内部与所述显影室之间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定位得比所述第二通孔高;和
第一搅拌器,所述第一搅拌器可旋转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中,并且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壁部滑动接触,所述第一搅拌器具有限定轴向的旋转轴并且在旋转方向上可旋转;且
其中,所述第一壁部朝着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内部突出并且包括上壁区域、下壁区域和竖直中间壁区域,所述上壁区域从所述第一壁部的最上端朝着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内部向下倾斜并且形成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下壁区域从第一壁部的最下端朝着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内部向上倾斜并且形成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竖直中间壁区域设置在所述上壁区域和所述下壁区域之间的接合部,并且所述竖直中间壁区域定位成比所述上壁区域和所述下壁区域更靠近所述旋转轴;
所述显影装置包括:
壳体壁部,所述壳体壁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壁部一致的形状并且定位成与所述第一壁部相面对,所述壳体壁部在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面对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三通孔,并且在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第四通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装置进一步包括馈送器,所述馈送器将显影剂从所述第三通孔馈送到所述第四通孔。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器从所述第一壁部的上部区域到所述第一壁部的下部区域与所述第一壁部滑动接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器进一步包括第一刮片和第二刮片,所述第一刮片从所述旋转轴径向向外突出并且可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面对,所述第二刮片从所述旋转轴径向向外突出并且可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面对。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容纳部中容纳显影剂,并且被水平地定位在所述第一容纳部的旁边;和
第二搅拌器,所述第二搅拌器被布置在所述第二容纳部中以将所述第二容纳部中的显影剂传送到所述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二搅拌器可在与所述第一搅拌器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具有第二壁部,所述第二壁部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面对并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之间的边界处,所述第一搅拌器与所述第二壁部可滑动地接触。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影剂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通过多个通孔设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限定平行于所述轴向的横向方向;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被定位在所述第一壁部的横向中心部,所述第二通孔被定位在所述第一壁部的每个横向端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被定位在可打印区域的外面。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具有弧形形状,该弧形形状的曲率半径的中心在基准线上,所述基准线位于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外面并且在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弧形的第一壁部具有作为所述上壁区域的上部、作为所述竖直中间壁部的竖直中间壁部和作为所述下壁区域的下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一闸门,所述第一闸门在所述弧形的第一壁部的圆周方向上沿所述弧形的第一壁部可移动,以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2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上壁区域具有平面形状,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下壁区域具有平面形状,所述竖直中间壁区域具有尖顶形状和切口形状之一,所述尖顶形状连接所述上壁区域和所述下壁区域,所述切口形状形成为就像将所述尖顶形状削角的那样。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一闸门,所述第一闸门可在所述第一搅拌器的轴向上沿所述第一壁部滑动移动。
2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轴向上相对于彼此移置;
其中,所述第一搅拌器具有刮片部,所述刮片部通过所述第一搅拌器的旋转而将显影剂从所述第二通孔推向所述第一通孔。
2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具有弧形形状,该弧形形状的曲率半径的中心在基准线上,所述基准线位于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外面并且在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延伸;
其中,所述显影剂盒进一步包括第一闸门,所述第一闸门可在所述弧形的第一壁部的圆周方向上沿所述弧形的第一壁部移动,以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壳体壁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壁部一致的弧形形状;以及
其中,所述显影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闸门,所述第二闸门沿所述壳体壁部可移动,以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二闸门可在所述弧形的壳体壁部的圆周方向上沿所述弧形的壳体壁部移动。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盒进一步包括:
侧壁;
盖构件,所述盖构件设置在所述侧壁上并且形成有狭槽;和
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具有接合部和操作部,所述接合部布置在所述侧壁和所述盖构件之间,用于连锁移动所述第一闸门和所述第二闸门,并且所述操作部从所述接合部开始延伸并且经所述狭槽向外突出,以便于操作者接近。
2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上壁区域具有从所述最上端朝着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内部斜向下的平面形状,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下壁区域具有从所述最下端朝着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内部斜向上的平面形状,并且所述中间壁区域具有尖顶形状和切口形状之一,所述尖顶形状连接所述上壁区域和所述下壁区域,所述切口形状形成为就像将所述尖顶形状削角的那样;
其中,所述显影剂盒进一步包括第一闸门,所述第一闸门在所述第一搅拌器的轴向上沿所述第一壁部可滑动地移动;
其中,所述壳体壁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壁部一致的形状;以及
其中,所述显影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闸门,所述第二闸门可沿所述壳体壁部移动,以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二闸门可在所述第一搅拌器的轴向方向上沿所述壳体壁部移动。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闸门仅通过所述第一闸门的移动才可移动。
3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在限定宽度方向的记录媒介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a)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具有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分离的第一引导壁部和第二引导壁部;和
(b)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主框架并且包括:
鼓盒,所述鼓盒可通过所述第一引导壁部和所述第二引导壁部装配到所述主框架;和
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可装配到所述鼓盒,所述显影单元包括:
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中限定有显影室;和
显影剂盒,所述显影剂盒可拆卸地装配到所述显影装置,所述显影剂盒包括:
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中容纳显影剂,并且所述第一容纳部由于被装配到所述显影装置而被水平地定位在所述显影装置的旁边,所述第一容纳部具有邻近所述显影装置的第一壁部,所述第一壁部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从所述第一容纳部向所述显影装置倾斜向下地开口,以允许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内部与所述显影室之间连通;并且所述第二通孔从所述第一容纳部向所述显影装置倾斜向上地开口,以允许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内部与所述显影室之间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定位得比所述第二通孔高;
第一搅拌器,所述第一搅拌器可旋转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中,并且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壁部滑动接触,所述第一搅拌器具有限定轴向的旋转轴并且在旋转方向上可旋转;和
第一闸门,所述第一闸门沿所述第一壁部可滑动地移动;
所述第一显影装置包括:
壳体壁部,所述壳体壁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壁部一致的形状并且定位成与所述第一壁部相面对,所述壳体壁部在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面对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三通孔,并且在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面对的位置处形成有第四通孔;和
第二闸门,所述第二闸门沿所述壳体壁部可移动,以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二闸门与所述第一闸门的移动相连锁地移动;其中
所述第一壁区域、所述第二壁区域和所述中间壁区域中的每一个均沿着所述第一搅拌器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壁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壁区域的上方,并且所述中间壁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壁区域和所述第二壁区域之间;并且
所述第一壁区域倾斜,以引导所述第一通孔对角地向下朝着所述显影室;并且所述第二壁区域倾斜,以引导所述第二通孔对角地向上朝着所述显影室。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朝着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内部突出,并且包括上壁区域、下壁区域和竖直中间壁区域,所述上壁区域从所述第一壁部的最上端朝着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内部斜向下并且形成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下壁区域从所述第一壁部的最下端朝着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内部斜向上并且形成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竖直中间壁区域设置在所述上壁区域和所述下壁区域之间的接合部,并且所述竖直中间壁区域定位成比所述上壁区域和所述下壁区域更靠近所述旋转轴。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上壁区域具有从所述最上端朝着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内部斜向下的平面形状,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下壁区域具有从所述最下端朝着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内部斜向上的平面形状,并且所述中间壁区域具有尖顶形状和切口形状之一,所述尖顶形状连接所述上壁区域和所述下壁区域,所述切口形状形成为就像将所述尖顶形状削角的那样;
其中,所述第一闸门具有第一横向端部和第二横向端部,所述第一横向端部经所述鼓盒向外突出且可与所述第一引导壁部接触,所述第二横向端部经所述鼓盒向外突出且可与所述第二引导壁部接触。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壁部限定第一引导表面,所述第一引导表面在所述处理盒的附接/拆卸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引导表面被构造为作用于所述第一横向端部而移动所述第一闸门,从而根据所述处理盒到所述主框架的插入动作通过所述第二闸门来打开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以及打开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引导壁部限定第二引导表面,所述第二引导表面在所述处理盒的附接/拆卸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引导表面被构造为作用于所述第二横向端部而移动所述第一闸门,从而根据所述处理盒从所述主框架的拆卸移动通过所述第二闸门来关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以及关闭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鼓盒具有第一对突出部和第二对突出部,所述第一对突出部横向向外突出且具有可与所述第一引导壁和所述第二引导壁部接触的第一对横向端部,所述第二对突出部横向向外突出且具有可与所述第一引导壁和所述第二引导壁部接触的第二对横向端部,所述第一对突出部在所述处理盒插入所述主框架的方向上定位于所述第一闸门的前面,所述第二对突出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定位于所述第一闸门的后面。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鼓盒包括:
盒框架,所述盒框架形成有一对第一凹口部和第二凹口部;
感光鼓,所述感光鼓具有被可旋转地支撑到所述盒框架上的鼓轴;和
套准辊,所述套准辊被可旋转地支撑到所述盒框架上;
其中,所述第一闸门的所述第一横向端部经所述第一凹口部突出,所述第一闸门的所述第二横向端部经所述第二凹口部突出;和
其中,所述鼓轴具有作为所述第一对突出部的一个轴向端部和另一个轴向端部,所述套准辊具有作为所述第二对突出部的一个轴向端部和另一个轴向端部。
37.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鼓盒包括:
盒框架,所述盒框架具有装载空间,在所述装载空间中设置有推动部;和
感光鼓,所述感光鼓被可旋转地支撑到所述盒框架上,所述显影单元可容纳在所述装载空间中,同时被所述推动部朝着所述感光鼓推动;以及
其中,在所述处理盒已经被完全插入所述主框架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引导壁部和所述第二引导壁部具有不
Figure FFW00000072410200091
所述第一闸门的所述第一横向端部和所述第二横向端部接触的部分。
CN2010101743978A 2009-04-28 2010-04-28 显影剂盒和设置有该显影剂盒的显影单元 Active CN1018768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09622 2009-04-28
JP2009-109614 2009-04-28
JP2009-109622 2009-04-28
JP2009109614A JP4766151B2 (ja) 2009-04-28 2009-04-28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6801A CN101876801A (zh) 2010-11-03
CN101876801B true CN101876801B (zh) 2013-07-03

Family

ID=42992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743978A Active CN101876801B (zh) 2009-04-28 2010-04-28 显影剂盒和设置有该显影剂盒的显影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4) US8600267B2 (zh)
CN (1) CN1018768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00267B2 (en) 2009-04-28 2013-12-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unit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5521487B2 (ja) * 2009-10-29 2014-06-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ユニット
JP4849169B2 (ja) 2009-12-25 2012-01-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US8532543B2 (en) 2010-01-27 2013-09-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5136582B2 (ja) * 2010-03-24 2013-02-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434870B2 (ja) * 2010-09-29 2014-03-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EP2745175B1 (en) 2011-08-19 2020-01-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oner container
JP5619087B2 (ja) * 2012-07-27 2014-11-05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剤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ユニット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TWI752507B (zh) 2013-05-30 2022-01-11 日商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碳粉容器、處理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JP6127795B2 (ja) * 2013-07-19 2017-05-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525556B2 (ja) 2014-01-29 2019-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021834B2 (ja) * 2014-02-12 2016-11-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97787A (ja) * 2017-05-23 2018-12-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977406B2 (ja) 2017-09-04 2021-12-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7039998B2 (ja) * 2017-12-26 2022-03-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11871A (ja) 2020-06-30 2022-01-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86324A (ja) * 2005-09-21 2007-04-05 Brother Ind Ltd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12966A (ja) * 2006-02-13 2007-08-23 Brother Ind Ltd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とそれが装着される現像装置
JP2009086505A (ja) * 2007-10-02 2009-04-23 Brother Ind Ltd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91301B2 (ja) 1990-04-06 1999-12-20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印刷装置のトナー貯蔵容器
JP2526328B2 (ja) 1991-11-06 1996-08-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現像器
JPH0635321A (ja) 1992-07-17 1994-02-10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JPH06148968A (ja) 1992-11-07 1994-05-27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における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H08240976A (ja) 1995-03-06 1996-09-17 Fujitsu Ltd 像形成装置
JP3472061B2 (ja) 1997-02-28 2003-12-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現像装置、この現像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または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326869A (ja) 1997-09-30 2005-11-24 Canon Inc トナー供給容器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408166B2 (ja) 1997-09-30 2003-05-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供給容器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635645B2 (ja) 2005-02-28 2011-02-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EP2367069B1 (en) * 2005-09-21 2013-07-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artridge for developing device
JP2007086622A (ja) 2005-09-26 2007-04-05 Canon Inc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2007148286A (ja) * 2005-11-30 2007-06-14 Brother Ind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像担持体保持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DE602007009455D1 (de) 2006-07-25 2010-11-11 Brother Ind Ltd Entwicklungsmittelkartusche und Bilderzeugungsvorrichtung damit
EP1927897B1 (en) * 2006-09-22 2010-11-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agent cartridge
EP1939695B1 (en) 2006-12-28 2015-07-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capable of positioning developing unit and developer cartridge precisely
JP5140438B2 (ja) 2007-01-24 2013-02-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コンテナ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19462B2 (ja) 2007-01-31 2013-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144939B2 (ja) 2007-02-07 2013-02-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67865B2 (ja) 2007-02-21 2012-11-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16454A (ja) 2007-03-01 2008-09-18 Brother Ind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62701B2 (ja) 2007-03-12 2012-01-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JP5167690B2 (ja) * 2007-05-11 2013-03-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US7983590B2 (en) 2007-10-02 2011-07-1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unit having shutter for controlling supply of developer therebetween
JP5163261B2 (ja) 2008-04-30 2013-03-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ユニット
JP4548511B2 (ja) 2008-04-30 2010-09-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00267B2 (en) 2009-04-28 2013-12-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unit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4978689B2 (ja) 2009-12-25 2012-07-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ユニット
JP4849169B2 (ja) 2009-12-25 2012-01-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US8532543B2 (en) 2010-01-27 2013-09-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86324A (ja) * 2005-09-21 2007-04-05 Brother Ind Ltd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12966A (ja) * 2006-02-13 2007-08-23 Brother Ind Ltd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とそれが装着される現像装置
JP2009086505A (ja) * 2007-10-02 2009-04-23 Brother Ind Ltd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71279B2 (en) 2018-05-15
US9753400B2 (en) 2017-09-05
US20160274496A1 (en) 2016-09-22
US20170357179A1 (en) 2017-12-14
US20140186072A1 (en) 2014-07-03
CN101876801A (zh) 2010-11-03
US20100272474A1 (en) 2010-10-28
US8600267B2 (en) 2013-12-03
US9366993B2 (en) 2016-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6801B (zh) 显影剂盒和设置有该显影剂盒的显影单元
EP1818730B1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toner cartridge
EP1768000B1 (en) A tone cartridge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2017033675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939695B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capable of positioning developing unit and developer cartridge precisely
US7801466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1457760B1 (ko) 현상제 수용 용기 및 이것이 장착된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08046240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626314B1 (en)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agitation member
JP5037253B2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590733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508104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機
CN102236298A (zh)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401410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022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47988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890273B2 (ja) 現像装置
JP5193923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78678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63961A (ja) 現像装置
JP2021135349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04776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10636A (ja) 現像装置
JP2022178677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02283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