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8647B - 生产茶产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生产茶产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8647B
CN101848647B CN2008801145458A CN200880114545A CN101848647B CN 101848647 B CN101848647 B CN 101848647B CN 2008801145458 A CN2008801145458 A CN 2008801145458A CN 200880114545 A CN200880114545 A CN 200880114545A CN 101848647 B CN101848647 B CN 1018486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leaf
juice
squeezing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45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8647A (zh
Inventor
S·P·科利弗
D·G·夏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katr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k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lever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lever NV filed Critical Unilever NV
Publication of CN101848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8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8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8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4Tea preparations, e.g. using addi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8Extraction of water soluble tea constitu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30Further treatment of drie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e.g. instant te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茶产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新鲜茶叶榨汁从而产生叶渣和茶汁,其中,榨出的汁液的量是10-300ml/千克新鲜茶叶;和加工叶渣以产生叶茶和/或茶提取物。

Description

生产茶产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茶产品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允许同时生产茶汁和叶茶和/或茶提取物的方法。
发明背景
基于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饮料已畅销全世界数百年。传统上,这种饮料通过在热水中冲泡叶茶来生产。
虽然许多消费者仍然喜爱由叶茶制成的饮料,但是享用以更方便的方法制备的茶饮料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例如,茶饮料可以由速溶粉末制备,所述速溶粉末不含不溶性的叶茶,因而可以快速溶解,并与热水完全接触。这些粉末产品通常通过包括用水提取叶茶并干燥获得的提取物的方法生产。含有溶解的茶固体的包装的即饮型饮料也是受欢迎的。这些即饮型茶通常由如上所述的速溶粉末或直接通过茶叶提取而制造。
消费者也对经过最小加工并具有自然特性(natural image)和/或含有最高含量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食品和饮料越来越感兴趣。鉴于此,人们已经致力于由作为茶提取物替代物的由茶叶榨出的汁液生产茶粉末或即饮型饮料。
CN1718030A(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开了通过以下步骤由新鲜的有机绿茶叶制备的绿茶饮料:破碎,压榨以获得茶汁,过滤,膜精滤,将其与水以1∶(15-25)的比例混合,膜过滤除菌,并无菌罐装。
JP11/056,243A(NARA PREFECTURE)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含有更多量的有效成分并能够长期保持风味等的粉状茶产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通过连续蒸青(steaming)、研磨和压榨原料茶叶而获得的榨汁进行超滤和反渗透浓缩处理,向浓缩液中加入环糊精,并干燥混合物。
令人遗憾的是,由茶汁制成的茶产品尚未获得商业成功。这可能是部分地由于压榨的叶中茶材料的损失导致高损耗。正如JP11/056,243A所公开的,由这些已知方法获得的茶叶仍然包含一些有效成分,但不能作为有效成分使用。因此,JP11/056,243A建议将压碎的叶加工成细粉,并与粉化的茶汁重新混合。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含有粉状不溶性茶叶的产品只受到有限的消费者欢迎。
因此,我们认为,需要一种制备由茶汁获得的茶产品的方法,其中,压榨过的茶叶不被浪费,而是用于生产保持传统叶茶(特别是大叶茶)或茶提取物的高价值的茶产品。我们发现,通过仔细控制榨汁的方法使得叶适于制成质量至少相当于传统茶产品的茶产品,可以满足这种需要。
定义
对于本发明,“茶”指来自中国茶(Camellia sinensis var.sinensis)和/或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的材料。尤其优选来自普洱茶的材料,因为它具有比中国茶更高含量的茶活性成分。
对于本发明,“叶茶”指包含未冲泡形式的茶叶和/或茎的茶产品,其已经干燥至水分含量小于30重量%,且通常具有1重量%至10重量%的含水量(即,“成茶”(″made tea″))。
“绿茶”指基本上未发酵的茶。“红茶”指充分发酵的茶。“乌龙茶”指部分发酵的茶。
“发酵”指当某些内源性酶和底物接触时,例如通过叶解析(maceration)对细胞的机械破坏,茶经历的氧化和水解过程。在此过程中,叶中的无色儿茶素类转化为黄色和橙色至暗褐色多酚类物质的复杂混合物。
“新鲜茶叶”指从未被干燥至小于30重量%的含水量且通常具有60~90%的含水量的茶叶和/或茎。
榨汁
如本文使用的术语“榨汁”是指不同于使用溶剂提取茶固体,用物理力从新鲜茶叶中榨出汁液。因此,术语“压榨”包括例如如下方式:压榨(squeezing)、挤压(pressing)、扭绞(wringing)、旋转(spinning)和挤出(extruding)。在压榨步骤中,可以向鲜叶加入少量溶剂(如水)。然而,为了防止溶剂显著地提取茶固体,压榨过程中叶的水分含量是上文定义的新鲜茶叶的水分含量。换句话说,在压榨步骤中,茶叶的水分含量为30重量%至90重量%,更优选60重量%至90重量%。由于与非水溶剂(如醇类)相关的环境和经济问题,也优选鲜叶在压榨之前或压榨过程中不与这些溶剂接触。
饮料
本文使用的术语“饮料”指适于人消费的基本上水性的可以饮用的组合物。
叶的大小和等级
对于本发明,使用以下惯例以筛目大小表示叶的颗粒大小:
·始终使用Tyler筛目大小。
·筛目前的“+”表示颗粒被该筛截留。
·筛目前的“-”表示颗粒通过该筛。
例如,如果颗粒大小被描述为-5+20目,那么颗粒将通过5目筛(颗粒小于4.0mm),而被20目筛截留(颗粒大于841μm)。
叶的颗粒大小可以另外地或可选择地使用国际标准ISO6078-1982列出的等级来表示。在我们的欧洲专利说明书EP1365657B1(特别是第[0041]段和表2)中详细讨论了这些等级,本文将其引入作为参考。
发明内容
我们惊奇地发现,尽管压榨后的叶渣具有较低的茶化合物(如多酚和氨基酸)总含量,但仍可以加工从其中已榨汁的茶叶以制成常规质量的叶茶。为了达到需要的质量,我们发现必须控制压榨步骤中对叶的损害程度。我们发现,榨出的汁液的量是损害程度的一个方便的量度。因此,我们发现,如果榨出的汁液的量少于300ml/千克新鲜茶叶,则可以获得至少具有常规质量的叶茶。但是,如果榨出的汁液的量过低,则难以从叶渣中分离出汁液,和/或导致低效的加工。此外,我们发现,叶渣对于产生茶提取物是特别方便的。
因此,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
a)从新鲜茶叶榨汁从而产生叶渣和茶汁,其中,榨出的汁液的量是10-300ml/千克新鲜茶叶;和
b)加工所述叶渣以产生叶茶和/或用溶剂提取所述叶渣以产生茶提取物。
不希望受限于理论,我们相信,压榨过程导致的损害改变了叶的形态/微观结构,使得尽管叶渣具有降低的可冲泡固体的总含量,但固体更易于从叶冲泡成冲泡液(infusion liquor)。这导致冲泡液的组成类似于具有较高的可冲泡固体总含量但更缓慢地释放它们的传统茶叶。因此,我们认为,本发明的方法产生的叶茶可以通过压榨过程产生的形态和微观结构与低的总可冲泡固体含量相结合来表征。此外,压榨步骤产生的损害允许更有效的提取方法,其中,可以产生与常规用于制造茶浓缩物和粉末的提取物相当的提取物,但具有较短的提取时间和/或较温和的提取条件。所谓“较温和的提取条件”是指例如更加环境友好的溶剂和/或较低的温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通过第一方面的方法可获得的和/或获得的叶茶。
本发明的叶茶相对于传统叶茶的特别的优点在于它更方便,因为它不需要消费者精确地监测冲泡时间以达到所需的冲泡强度。这是因为较低的可冲泡物质的总含量意味着即使叶茶长时间接触冲泡液体,过度冲泡(或“过浓”)的可能性也相当低。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由未压榨的叶制成的绿茶叶茶的透射电子显微照片;
图2是由通过压榨240ml/kg汁液获得的残渣制成的绿茶叶茶的电子透射显微照片;和
图3是由通过压榨500ml/kg汁液获得的残渣制成的绿茶叶茶的电子透射显微照片。
发明详述
汁液的压榨
本发明方法的步骤(a)包括从新鲜茶叶榨汁从而产生叶渣和茶汁,其中,榨出的汁液的量是10-300ml/kg新鲜茶叶。
尤其优选包含普洱茶材料的新鲜茶叶,因为该品种天然地具有高含量的茶活性成分,因而导致甚至在除去汁液后叶渣中也存在高含量的活性成分。最优选地,新鲜叶是普洱茶的新鲜叶。
一般地,榨出的汁液越少,最终叶茶的质量(例如,在冲泡表现方面)越好。另外或可选择地,发现压榨高水平的汁液所需的力将叶破碎到使得最终叶茶中“等外品”(例如茶末)的比例增加的程度。因此,优选步骤(a)中榨出的汁液的量小于每kg茶叶275ml,更优选小于250ml,最优选小于225ml。但是,也优选榨出的汁液的量为每kg新鲜茶叶至少25ml,更优选至少50ml,最优选至少75ml。当提及每单位质量的茶叶榨出的汁液的体积时,应该指出,茶叶的质量以“原态”为基础而不是以干重为基础表示。因此,质量包括叶中的任何水分。
可以以任何方便的方式实现压榨步骤,只要它允许从叶渣中分离茶汁,并产生需要的汁液量。例如,用于榨汁的机械可以包括液压压榨机、气动压榨机、螺旋压榨机、压带机、挤出机或其组合。
可以通过一次压榨或多次压榨新鲜叶从新鲜叶获得汁液。优选地通过一次压榨获得汁液,因为这导致简单而快速的过程。
为了使在叶茶和/或汁液中产生的异味(off-flavours)减至最少,优选地压榨步骤在环境温度下进行。例如,叶的温度可以是5-40℃,更优选10-30℃。
压榨步骤中采用的时间和压力可以变化,以产生指定量的汁液。但是,通常榨汁施加的压力是0.5MPa(73psi)至10MPa(1450psi)。施加压力的时间通常是1秒至1小时,更优选10秒至20分钟,最优选30秒至5分钟。
在压榨前,新鲜茶叶可以经受预处理,包括,例如,选自用于灭活发酵酶的热处理、解析、萎凋(withering)、发酵或其组合的单元过程。
如果茶汁和/或叶渣用于生产绿茶产品,优选地在压榨前将新鲜叶热处理以灭活发酵酶。合适的热处理包括蒸青和/或炒干(pan-frying)。
如果茶汁和/或叶渣用于生产红茶产品或乌龙茶产品,优选地在压榨前不对新鲜叶进行灭活发酵酶的热处理。在压榨前,新鲜叶可以发酵或者可以不发酵。如果叶在压榨前发酵,则特别优选在发酵前解析它们。
无论新鲜叶是否发酵,在压榨前解析可能有助于减少压榨指定量的汁液所需要的时间和/或压力。
加工汁液
与叶渣分离的茶汁通常具有高含量的水溶性茶固体,且是用于生产茶产品的有价值的原料。
所述汁液可以用于生产绿茶产品、乌龙茶产品或红茶产品。在乌龙茶产品或红茶产品的情况下,汁液优选地在步骤(a)中从至少部分发酵的叶压榨,和/或汁液在压榨后经受发酵步骤。在绿茶产品的情况下,新鲜叶在压榨前不发酵,并且汁液在压榨后也不发酵。也可以使汁液不发酵(例如,在压榨后立即处理以灭活酶),而叶渣发酵,以制成红茶叶茶或乌龙茶叶茶。可选择地,汁液可以在压榨后发酵,而叶渣经热处理灭活发酵酶并加工成绿茶叶茶。
稀释以制造饮料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稀释茶汁以产生饮料。例如,CN1718030A(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描述了一种合适的方法。
汁液优选地用水性介质稀释,优选地用水稀释。饮料通常包含占饮料至少85重量%,更优选至少90重量%,最佳为95-99.9重量%的水。
由于汁液中茶固体相对丰富,它可以稀释许多倍,而仍然使产生的饮料具有茶品质。因此,优选地汁液稀释至少2倍以产生饮料(即,1重量份汁液与1重量份稀释剂混合)。更优选地,汁液稀释至少5倍(即,1重量份汁液与4重量份稀释剂混合),最优选地稀释至少7倍。
汁液可以用于制造具有高含量茶固体的浓缩饮料。例如,汁液可以稀释小于50倍,更优选小于25倍,最优选小于15倍。
一份饮料的质量可以是,例如,小于600克,更优选小于350克,更优选小于250克,最优选20至150克。
饮料的pH值可以是,例如,2.5-8,更优选3-6,最优选3.5-6。饮料可以包含食品级的酸和/或其盐,如柠檬酸、苹果酸、抗坏血酸或其混合物。
饮料优选地包含至少一种选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及其混合物的营养物质。饮料可以是低热量的(例如,具有小于100kCal/100克饮料的能含量),或可以具有高热含量(例如,具有大于100kCal/100克饮料的能含量,优选150至1000kCal)。最优选地,饮料是非常低热量的,使得一份具有小于5kCal的总能含量,更优选小于1kCal。
饮料也可以包含盐、甜味剂、香料、色素、防腐剂、抗氧化剂或其混合物中的任何物质。
饮料优选地是包装的。包装通常是瓶、罐、纸盒或袋。
饮料优选地是消毒的,例如,通过巴氏灭菌或灭菌。
干燥汁液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干燥茶汁以产生液体浓缩物或粉末。优选地使汁液干燥至小于80重量%的水分含量,更优选小于50重量%,更优选小于30重量%,最优选小于10重量%。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干燥方法,包括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烘箱干燥、托盘干燥、真空干燥或其组合。
浓缩物或粉末可以,例如,稀释或溶解以产生饮料,用作食品添加剂和/或用作产生其它茶衍生材料的起始材料。
加工叶渣
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包括加工叶渣以产生叶茶和/或茶提取物。叶茶和/或提取物具有相当于传统叶茶或提取物的质量,即使它是由已经除去汁液的叶渣产生的。因此,与茶汁分开加工叶渣。具体地,压榨出的茶汁在生产叶茶和/或茶提取物的过程中不接触叶渣。
叶茶的产生
可以加工叶渣以产生绿茶叶茶、红茶叶茶或乌龙茶叶茶。在乌龙茶叶茶和红茶叶茶的情况下,步骤(b)包括发酵叶渣。
绿茶叶茶、红茶叶茶和乌龙茶叶茶的生产方法是公知的,并且例如在“Tea:Cultivation to Consumption”,K.C.Willson和M.N.Clifford(编著),第一版,1992,Chapman & Hall(London),第13章和第14章中描述了合适的方法。
生产所有叶茶的一个共同步骤是干燥步骤。在乌龙茶和红茶叶茶的情况下,干燥步骤通常也用于灭活发酵酶。有效的干燥需要高温,所以该方法的步骤(b)优选地包括在至少75℃、更优选至少90℃的温度下干燥叶渣。
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叶茶甚至在叶颗粒大小相当于常规叶茶大小的情况下也具有良好的冲泡表现。此外,由通过榨出过高量的汁液获得的叶渣制造的叶茶具有相对低的大叶等级收率。因此,该方法优选地包括分选叶茶,优选在干燥后,以达到至少35目的颗粒大小。更优选地分选叶茶以达到30目至3目的颗粒大小。可选择地或另外地,可以分选叶茶以达到白毫片茶(Pekoe Fannings)(PF)等级或更高等级的叶茶等级,更优选橙片茶(Orange Fannings)(OF)或更高等级,最优选碎橙白毫片茶(Broken Orange Pekoe Fannings)(BOPF)或更高等级。
茶提取物的产生
虽然可以在干燥叶渣前用溶剂提取叶渣,但是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由成茶产生提取物。因此,步骤(b)优选地包括加工叶渣以产生叶茶,然后用溶剂提取所述叶茶以产生茶提取物。
用于步骤(b)的最优选的溶剂是水性溶剂。优选地,水性溶剂包括基于溶剂重量至少50%的水,更优选至少90%,最优选99%至100%。
溶剂可以是冷的,具有例如1至50℃的温度。但是,最优选地溶剂是热的,因为热溶剂往往在提取茶固体时更有效。因此,步骤(b)中的溶剂温度优选大于50℃,更优选至少70℃,最优选80至100℃。
优选地,在步骤(b)中溶剂与叶渣接触至少1分钟。但是,因为叶渣具有良好的冲泡速度,步骤(b)中溶剂与叶渣接触优选小于1小时,更优选小于30分钟,最优选小于15分钟。
在步骤(b)中,叶渣和溶剂优选地以1∶1至1∶1000的重量比接触,更优选1∶4至1∶100,最优选1∶6至1∶20。
叶渣与溶剂接触后,叶渣通常与液体提取物分离。因此,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b)包括分离(de-leafing)提取物。该分离步骤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例如,通过过滤和/或离心提取物。
在一个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b)包括从提取物中除去至少一些溶剂,以产生浓缩的茶提取物。如果溶剂是水性的,这包括干燥提取物。浓缩的茶提取物可以是液体浓缩物或固体浓缩物(如粉末)。最优选地,在步骤(b)中干燥茶提取物成为粉末。如果浓缩的提取物是液体,它通常具有40重量%至95重量%的水分含量。如果浓缩的提取物是固体浓缩物,它通常具有小于30重量%,更优选1重量%至10重量%的水分含量。
在一个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加工茶提取物以产生速溶茶粉。合适的方法包括例如在“Tea:Cultivation to Consumption”,K.C.Willson和M.N.Clifford(编著),第一版,1992,Chapman & Hall(London)的第16章所描述的那些方法。
叶茶
本发明的方法产生的叶茶可以用压榨过程产生的形态和微观结构与相比没有经榨汁而制造的叶茶较低的总可冲泡固体含量相结合来表征。例如,如果叶茶是红茶叶茶,它通常具有小于叶茶干重的25%的总多酚含量,更优选小于22%,最优选小于20%。如果叶茶是绿茶叶茶,它通常具有小于叶茶干重的28%的总多酚含量,更优选小于26%,最优选小于25%。但是,由于指定的榨汁量,叶茶(不论绿茶或红茶)的总多酚含量通常大于叶茶干重的10%,更优选至少14%,最优选至少18%。当茶包含普洱茶材料时,叶茶的总多酚含量尤其高。叶茶的总多酚含量可以使用Folin-Ciocalteu方法确定,该方法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公布的国际标准草案ISO/CD 14502-1:2005(勘误表公布为ISO 14502-1:2005/Cor.1:2006)中有详细描述。
叶茶可以是红茶叶茶、绿茶叶茶或乌龙茶叶茶。
为了使叶茶最大程度地类似于常规叶茶,优选至少90重量%的叶茶具有大于35目的颗粒大小。更优选至少90重量%的叶茶具有30目至3目的颗粒大小。可选择地或另外地,叶茶可以是白毫片茶(PekoeFannings)(PF)等级或更高等级,更优选橙片茶(Orange Fannings)(OF)或更高等级,最优选碎橙白毫片茶(Broken Orange Pekoe Fannings)(BOPF)或更高等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叶茶包装在冲泡包装中。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冲泡包装”是指包含多孔材料的包装。多孔材料可以是任何适于使水能够注入包装内而不允许任何不溶性内含物离开包装的材料,例如滤纸、尼龙网、纱布、软棉布(muslin)、非织造物或某些其它类似材料或织物。公知这些冲泡包装可用于叶茶,包括茶袋和茶包(tea pod)。
实施例
通过参考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证明加工鲜叶以产生红茶叶茶和红茶汁。
汁液的生产
使用蔬菜切割机切割新鲜茶叶(还没有萎凋),接着通过CTC(剪切、撕裂、卷曲)机(辊设置为每英寸六齿,速度分别为1000和100rpm)进料。然后使用TeacraftTM发酵单元(0.5℃湿球温降,90%相对湿度)发酵新鲜素坯(dhool)(切叶的平均大小为大约0.5-1cm2)2小时至68%的水分含量。
然后使用液压压榨机(向直径160mm的圆筒内的500克质量的发酵叶施加5吨的力,产生354psi(2.44MPa)的向下压力)压榨发酵素坯,以榨出红茶汁。红茶汁的产率为25ml/100g发酵素坯,并具有8重量%的总固体含量。立即离心茶汁20分钟(在3℃,10000g),然后使用装配有0.2μm过滤器的NalgeneTM过滤单元对上清液进行过滤除菌。离心并过滤后的茶汁的固体含量为6重量%,并发现其富含包括儿茶素类、茶黄素、茶氨酸和咖啡因的茶活性成分。红茶汁中的茶活性成分含量的例子如表1所示。
表1
茶活性成分 红茶汁中的含量(μg ml-1)
儿茶素类 0
茶黄素类 330
茶氨酸 2040
咖啡因 1465
叶茶的生产
手工破坏由上述汁液生产产生的压榨过的残留素坯,然后使用流化床干燥器(在90℃下10分钟,接着在120℃下10分钟)干燥,以获得具有3重量%水分含量的成品红茶。
通过在刚煮沸的水中冲泡(2分钟,1%w/v,无需搅拌),使用干燥的发酵素坯制造优质红茶浸液。检测浸液的颜色分布,发现其相当于使用上述方法但省略压榨步骤制造的对照红茶叶茶。在定量化非挥发性茶成分之后,由压榨干燥的残留素坯制造的浸液与对照红茶叶茶之间的进一步的相似度是明显的。表2所示的细节证明两者之间具有相当的非挥发性分布,表明尽管是由提取汁液的(即,压榨的)素坯制造的,但仍然是优质的浸液。
表2
茶成分 由残留素坯制造的茶浸液中的浓度(μg ml-1) 对照红茶浸液中的浓度(μg ml-1)
儿茶素类 115 123
茶黄素类 57 51
茶氨酸 33 46
咖啡因 314 304
茶汁的加工
上述压榨的红茶汁是生产富含茶活性成分的冷冻干燥粉末的有用的原料。如前所述,红茶汁在过滤后具有6%的总固体含量,且该汁液可以冷冻干燥以产生具有表3所示的组成的粉末。完整的茶汁(即冷冻干燥的,没有分级分离)产生了富含茶氨酸的粉末,该粉末适合作为即饮型饮料的基础,或作为其它产品中的活性成分的供应来源。
表3
茶成分 粉末中的含量(mg g-1干重)
儿茶素类 0
茶黄素类 5
茶氨酸 33
咖啡因 23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证明加工鲜叶以产生绿茶叶茶和绿茶汁。
汁液的生产
在~100℃蒸青新鲜茶叶(还没有萎凋)60秒,以灭活内源性酶,从而防止发酵。使用蔬菜切割机切割冷却到室温的蒸青的叶,以产生大约0.5-1cm2平均大小的切叶。然后使用液压压榨机(向直径160mm的圆筒内的500克质量的叶施加5吨的力,产生354psi(2.44MPa)的向下压力)压榨素坯,以榨出绿茶汁。绿茶汁的产率为22ml/100g素坯,并具有8重量%的总固体含量。立即离心茶汁20分钟(在3℃,10000g),然后使用装配有0.2μm过滤器的NalgeneTM过滤单元对上清液进行过滤除菌。离心并过滤后的茶汁的固体含量为6重量%,并发现其富含包括儿茶素类和茶氨酸的茶活性成分。绿茶汁的组成如表4所示。
表4
茶成分 绿茶汁中的含量(μg ml-1)
儿茶素类 22520
茶黄素类 0
茶氨酸 1660
咖啡因 4030
茶汁的加工
冷冻干燥榨出的绿茶汁,以产生可以用于即饮型应用或作为多种其它产品的成分(茶活性成分的来源)的粉末。表5显示通过冷冻干燥绿茶汁获得的粉末的组成,证明这是一种由绿茶汁产生富含茶氨酸的粉末的方法。
表5
茶成分 粉末中的含量(mg g-1干重)
儿茶素 254
茶黄素类 0
茶氨酸 20
咖啡因 48
叶茶的生产
手工破坏由上述绿茶汁生产产生的压榨过的残留素坯,然后使用流化床干燥器(在90℃下10分钟,接着在120℃下10分钟)干燥,以获得具有3%水分含量的成品绿茶。
通过在刚煮沸的水中冲泡(2分钟,1%w/v,无需搅拌),利用由残留素坯获得的成品绿茶制造绿茶浸液。使用上述方法的材料但不进行压榨步骤,以同样的方法制备对照绿茶。检测浸液的颜色分布,发现其相当于对照绿茶叶。一些非挥发性成分的概况如表6所示。
表6
茶成分 由残留素坯制造的茶浸液中的浓度(μg ml-1) 对照绿茶浸液中的浓度(μg ml-1)
儿茶素类 468 536
茶黄素类 0 0
茶氨酸 20 26
咖啡因 201 23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证明本发明方法对由此产生的叶茶的总多酚含量的影响。
使用与实施例1所述相同的方法,由新鲜的肯尼亚普洱茶茶叶产生红茶叶茶。使用与实施例2所述相同的方法,由新鲜的肯尼亚普洱茶茶叶产生绿茶叶茶。使用同样的肯尼亚普洱茶,但不从新鲜茶叶榨汁,由此制造对照叶茶。
产生的茶的总多酚含量如表7所示(使用国际标准ISO14502-1:2005(E)中所述的方法确定)。
表7
叶茶 总多酚(%干重)
红茶 19.1
对照红茶 19.5
绿茶 24.5
对照绿茶 24.9
从表7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叶茶与对应的对照叶茶相比具有减少的总多酚含量,但仍然具有可接受的多酚含量。
实施例4
本实施例证明榨汁量对叶的微观结构和等级的影响。
汁液的生产
在~100℃蒸青新鲜的肯尼亚普洱茶茶叶(其还没有萎凋,且具有基于干重大约为15%的儿茶素含量)60秒,以灭活内源性酶,从而防止发酵。使用蔬菜切割机切割冷却到室温的蒸青的叶,以产生大约0.5-1cm2平均大小的切叶。
然后将素坯分为三个批次——A、B和C。
使用液压压榨机(向直径160mm的圆筒内的500克质量的叶施加5吨的力,产生354psi(2.44MPa)的向下压力)压榨批次A的素坯,以榨出绿茶汁。绿茶汁的产率为24ml/100克素坯。
使用以80psi(0.55MPa)的反压力运行的螺旋压榨机(CP4型Vincent水平连续压榨机,Vincent Corp.,Tampa,Florida,USA)压榨批次B的素坯。汁液的产率为50ml/100克素坯。
批次C的素坯未进行压榨。
茶汁的加工
冷冻干燥榨出的绿茶汁,以产生可以用于即饮型应用或作为多种其它产品的成分(茶活性成分的来源)的粉末。
叶茶的生产
分别手工破坏三个批次的素坯,然后使用流化床干燥器(在120℃的进气温度下10分钟,接着在90℃的进气温度下10分钟)干燥,以获得三个批次的水分含量均小于9重量%的绿茶叶茶。
叶茶的等级分布
通过经一系列越来越窄的筛子筛分来确定每个批次的叶茶的颗粒大小分布(等级分布)。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Figure GPA00001127694400161
批次A的等级分布(每千克新鲜叶榨出240m1汁液)似乎非常类似于批次C(未压榨)的等级分布。但是,批次B的等级分布(每千克新鲜叶榨出500ml汁液)变为较小的颗粒大小(较高的目数)和较低的等级。
叶茶的微观结构
将茶叶样品在0.1M二甲胂酸钠缓冲液中的2.5%戊二醛中固定3.5小时。然后,更换3次0.1M二甲胂酸钠缓冲液进行清洗(2x1小时,最后一次过夜)。使用1%四氧化锇进行第二次固定3小时,然后更换蒸馏水3次各清洗1小时。然后,样品在1%乙酸铀酰(uranyl acetate)水溶液中过夜,之后在一系列分级(70%、90%、100%、100%和1005乙醇)乙醇水溶液中各脱水1小时。接着变为在丙酮中2x1小时,之后将样品转移到50/50树脂/丙酮混合物中过夜。然后将样品转移到100%树脂混合物中24小时,接着将样品包埋到新树脂中,并在60℃聚合48小时。用Reichert UltraCut E超薄切片机切成90-110nm的超薄切片,然后用在200kV下运行的JEOL2100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切片。使用GATAN ultrascan 4K照相机采集代表性的显微照片,并用DigitalMicrograph软件捕捉这些图像。
结果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中,每幅图像所显示的区域宽度为大约40μm。
图1是批次C的叶茶(未压榨的叶)样品的中心的代表性显微照片。从该显微照片可以明显看出三种类型的特征,即细胞壁物质(1)、电子致密的细胞内物质(2)和间隙(3),间隙(3)被假定为空泡。间隙(3)和细胞内物质(2)似乎分布于类似大小的区域中,且没有特定的方向。
图2是批次A的叶茶(每千克新鲜叶榨出240ml汁液)样品的中心的代表性显微照片。可以看出,电子致密的细胞内物质(2)此刻处于伸长的区域中,其一般以垂直方向(相对于显微照片显示的方式)排列。此外,图2中的显微照片的一大部分仍然由间隙(3)组成。
图3是批次B的叶茶(每千克新鲜叶榨出500ml汁液)样品的中心的代表性显微照片。正如在图2中一样,细胞内物质(2)在伸长的区域内,且通常均以相同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显微照片显示的方式,水平地显示)排列。但是,与图2所示的显微照片明显不同的是,在图3所示的显微结构中几乎没有可见的间隙(3),这大概是在压榨过程中施加于批次B的压力大于施加于批次A的压力的结果。

Claims (24)

1.一种生产茶产品的方法,包括从新鲜茶叶榨汁从而产生叶渣和茶汁,其中,
a)榨出的汁液的量是10-300ml/千克新鲜茶叶;和
b)包括以下步骤:加工所述叶渣以产生叶茶,和/或用溶剂提取所述叶渣以产生茶提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稀释所述茶汁以产生饮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干燥所述茶汁以产生液体浓缩物或粉末。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新鲜茶叶包括来自普洱茶的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90重量%的所述叶茶具有大于35目的颗粒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叶茶是白毫片茶等级或更高等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选所述叶茶以达到所述颗粒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选所述叶茶以达到所述等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发酵所述叶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叶茶是红茶叶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榨出的汁液的量小于275ml/千克茶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榨出的汁液的量小于250ml/千克茶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榨出的汁液的量至少为25m1/千克新鲜茶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榨出的汁液的量至少为50ml/千克新鲜茶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从所述提取物中除去至少一些所述溶剂,以产生浓缩的茶提取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干燥所述茶提取物成为粉末。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加工所述叶渣以产生叶茶,然后用溶剂提取所述叶茶以产生茶提取物。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从其中榨汁的新鲜茶叶的水分含量是30~90重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另外的将所述叶茶包装在冲泡包装中的步骤。
20.通过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可获得的叶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叶茶,其中,所述叶茶的多酚总含量至少为叶茶干重的10%。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叶茶,其中,所述叶茶是红茶,且具有小于叶茶干重的25%的多酚总含量。
23.根据权利要求20或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叶茶,其中,所述叶茶是绿茶,且具有小于叶茶干重的28%的多酚总含量。
24.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叶茶,其中,所述叶茶包括来自普洱茶的材料。
CN2008801145458A 2007-11-05 2008-10-30 生产茶产品的方法 Active CN1018486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7119988.9 2007-11-05
EP07119988 2007-11-05
EP07120448.1 2007-11-12
EP07120448 2007-11-12
EP07123586 2007-12-19
EP07123586.5 2007-12-19
EP08151155.2 2008-02-07
EP08151155 2008-02-07
EP08165775.1 2008-10-02
EP08165775 2008-10-02
EP08165776.9 2008-10-02
EP08165776 2008-10-02
PCT/EP2008/064713 WO2009059924A1 (en) 2007-11-05 2008-10-30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ea product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8647A CN101848647A (zh) 2010-09-29
CN101848647B true CN101848647B (zh) 2013-06-19

Family

ID=40029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45458A Active CN101848647B (zh) 2007-11-05 2008-10-30 生产茶产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8)

Country Link
US (1) US8088424B2 (zh)
EP (1) EP2211630B1 (zh)
JP (1) JP5662153B2 (zh)
CN (1) CN101848647B (zh)
AP (1) AP3311A (zh)
AR (1) AR069194A1 (zh)
AU (1) AU2008324316B2 (zh)
BR (1) BRPI0817173A2 (zh)
CA (1) CA2704972C (zh)
EA (1) EA018210B1 (zh)
EG (1) EG25930A (zh)
ES (1) ES2391061T3 (zh)
MY (1) MY160403A (zh)
PL (1) PL2211630T3 (zh)
PT (1) PT2211630E (zh)
SA (1) SA08290705B1 (zh)
WO (1) WO2009059924A1 (zh)
ZA (1) ZA2010027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86645A1 (en) * 2008-10-02 2010-04-08 Conopco, Inc., D/B/A Unilever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ea products
EP2334193B1 (en) * 2008-10-02 2012-08-15 Unilever PLC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ea products
CN103220917B (zh) * 2010-10-12 2016-02-17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制造绿茶的方法
PL2642866T3 (pl) * 2010-11-26 2017-07-31 Unilever N.V. Sposób wytwarzania produktów herbacianych
AU2011334037B2 (en) * 2010-11-26 2014-08-07 Ekaterr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K Limited Method for storing a packaged liquid tea product
CN103228149B (zh) * 2010-11-26 2016-01-27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制备茶产品的方法
US20140113053A1 (en) * 2010-12-16 2014-04-24 Felix Kipkorir Mutai Tea-based beverage
AP2013006978A0 (en) * 2010-12-16 2013-07-31 Unilever Plc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tea product
WO2012079916A1 (en) 2010-12-16 2012-06-21 Unilever Nv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tea product
EA025589B9 (ru) * 2011-05-23 2017-08-31 Унилевер Н.В.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зеленого чая
PT2723184E (pt) 2011-06-27 2015-07-02 Unilever Nv Processo para o fabrico de produtos de chá
WO2013160131A1 (en) 2012-04-24 2013-10-31 Unilever N.V. A process for aroma recovery from tea
JP5657600B2 (ja) * 2012-04-27 2015-01-21 株式会社 伊藤園 茶加工品の製造方法
CN104754950A (zh) 2012-10-24 2015-07-01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生产茶产品的方法
CA2899614A1 (en) 2013-02-08 2014-08-14 Akzo Nobel Chemicals International B.V. Bioactive compositions from theacea plants and use thereof in beverages, functional foods, nutriceuticals, supplements, and the like
EA026958B1 (ru) * 2013-03-27 2017-06-30 Юнилевер Н.В.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черного чая и сока зеленого чая
WO2015059809A1 (ja) * 2013-10-25 2015-04-30 株式会社 伊藤園 茶加工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072062A1 (en) * 2013-10-31 2015-03-12 Amazing Sour Sop Inc. Soursop leaf drink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EP2883456A1 (en) 2013-12-12 2015-06-17 José Manuel Arenas Bustos Method to make a tea solution and the tea solution thus obtained
WO2016012338A1 (en) * 2014-07-23 2016-01-28 Unilever N.V. A liquid tea product
JP2014217392A (ja) * 2014-08-25 2014-11-20 株式会社 伊藤園 茶加工品
CN104186809A (zh) * 2014-09-10 2014-12-10 江苏吟春碧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饮料
CN104672195B (zh) * 2015-02-28 2017-03-22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离心萃取分离制备茶黄素的方法
US11116236B2 (en) 2017-01-09 2021-09-14 Conopco Inc. Beverage precurso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WO2019120890A1 (en) 2017-12-19 2019-06-27 Unilever N.V.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liquid tea product
CN113359628B (zh) * 2021-05-31 2023-04-07 三江侗族自治县仙池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加工过程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93260A (en) 1945-05-28 1947-10-13 Eric Howard Gridley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the manufacture of tea
GB893551A (en) 1957-09-09 1962-04-11 Thomas Ernest Rainsford Smith An apparatus for use in separating and removing tea leaf from coarse and fibrous substance in dry tea
GB968423A (en) * 1961-07-26 1964-09-02 Alexander Maurice Hugo Bake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ea concentrates
GB1284721A (en) 1968-08-01 1972-08-09 Finlip Products Ltd A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tea product
SU326797A1 (ru) 1969-10-10 1972-12-30 Г. К. Гончаренко , Е. Д. Бочоришвил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ЭКСТРАКЦИИ РАСТИТЕЛЬНОГО СЫРЬЯ
GB1329612A (en) 1970-08-06 1973-09-12 Unilever Ltd Instant tea
GB1377396A (en) 1971-04-26 1974-12-18 Unilever Ltd Instant tea powder
US4051264A (en) 1975-09-05 1977-09-27 Thomas J. Lipton, Inc. Cold water extractable tea leaf and process
SU929041A1 (ru) 1980-07-28 1982-05-23 Грузинский Ордена Ленина И Ордена Трудового Красного Знамени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 В.И.Ленина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черного ча
SU1153873A1 (ru) 1983-09-12 1985-05-07 Грузин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Субтропическ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черного ча
EP0167399A3 (en) 1984-07-06 1987-08-26 General Foods Corporation Decaffeination of fermented unfired tea
DE3640967A1 (de) 1986-11-29 1988-06-09 Sueddeutsche Kalkstickstoff Verfahren zur entaromatisierung und anschliessenden rearomatisierung von tee
CN1039525A (zh) 1988-05-19 1990-02-14 浙江农业大学 速溶茶加工工艺
JPH02184626A (ja) 1989-01-10 1990-07-19 Itouen:Kk 血小板凝集抑制剤
JPH04179458A (ja) * 1990-11-09 1992-06-26 Seiji Motoki 茶の抽出後に残った茶かすの粉末を主成分とした滋養食、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36949B2 (ja) 1992-01-31 2000-04-24 日本デルモンテ株式会社 茶抽出エキスの製造法
KR940000775A (ko) 1992-06-19 1994-01-10 김상철 깨스밸브의 구동장치
JPH07203849A (ja) 1994-01-11 1995-08-08 Terada Seisakusho:Kk 製茶蒸熱処理の判定方法
PL184809B1 (pl) 1995-12-05 2002-12-31 Unilever Nv Etykietowane opakowanie oraz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wytwarzania etykietowanego opakowania
JP3101567B2 (ja) * 1996-04-18 2000-10-23 京都府 茶葉エキス粉末の製造法
CN1235517A (zh) 1996-11-29 1999-11-17 尤尼利弗公司 红茶
JPH10165095A (ja) * 1996-12-05 1998-06-23 Fukuoka Pref Gov インスタント茶の製造方法
JPH10304822A (ja) * 1997-05-08 1998-11-17 Harada Seichiya Kk インスタント茶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9188A (ja) 1997-06-19 1999-01-19 Res Inst For Prod Dev 胃粘膜保護作用を有するチャ葉圧搾汁粉末の製造法
JP3072979B2 (ja) * 1997-08-22 2000-08-07 奈良県 粉末茶類の製造方法及び粉末茶類
AU2522399A (en) 1998-02-13 1999-08-30 Unilever Plc Tea manufacture
JPH11346654A (ja) * 1998-06-12 1999-12-21 Maruyasu:Kk 製茶方法
JP2000125824A (ja) 1998-10-20 2000-05-09 Hisashi Takeuchi 茶葉ジュー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219359A (zh) 1998-11-03 1999-06-16 杨华魁 观音茶系列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JP2988928B1 (ja) 1998-12-18 1999-12-13 三井物産株式会社 口中スプレー用組成物
BR0008074A (pt) 1999-02-08 2002-02-13 Unilever Nv Produto de folha de chá preto, bebida de chá, e, processos para produzir um produto de folha de chá preto e uma bebida de chá
JP4422819B2 (ja) 1999-06-21 2010-02-24 株式会社ロッテ 消臭剤、及びそれを含む飲食品、口腔用組成物並びにトイレタリー製品
CN1266625A (zh) 1999-12-17 2000-09-20 傅国明 茶汁饮食品
GB0010315D0 (en) 2000-04-27 2000-06-14 Unilever Plc Black tea manufacture
AU2002308230A1 (en) * 2001-03-05 2002-09-19 Unilever Plc Black tea manufacture
CN1130979C (zh) 2001-08-31 2003-12-17 周绍迁 一种茶叶制品的制作方法及其产品
WO2003022066A1 (en) 2001-09-12 2003-03-20 Unilever Plc Tea manufacture
US7074451B2 (en) 2001-09-19 2006-07-11 Conagra Grocery Products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oncentrated food products with fractionation concentration
JP3537794B2 (ja) 2001-10-03 2004-06-14 長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茶類エキスの製造方法
JP2003125705A (ja) 2001-10-22 2003-05-07 Harada Seichiya Kk 茶抽出液の抽出方法
JP3581146B2 (ja) 2001-11-29 2004-10-27 明治乳業株式会社 緑茶、紅茶、烏龍茶などの茶の抽出および/または搾汁方法
JP3583410B2 (ja) 2001-11-29 2004-11-04 明治乳業株式会社 可食飲食物の抽出および/または搾汁方法
JP2003164261A (ja) 2001-11-29 2003-06-10 Meiji Milk Prod Co Ltd 可食飲食物の抽出液および/または搾汁液の製造法
US7074440B2 (en) 2002-05-01 2006-07-11 Rulin Xiu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body weight loss
GB2392816B (en) 2002-05-30 2005-12-21 Goodricke Group Ltd Hot water soluble instant tea
GB0215067D0 (en) 2002-06-28 2002-08-07 Unilever Plc Tea manufacture
CN1396249B (zh) 2002-07-09 2010-11-10 李家福 一种茶叶茶籽油的加工方法
US6761918B2 (en) * 2002-07-18 2004-07-13 Tata Tea Ltd. Method of processing green tea leaves to produce black tea that can be brewed in cold water
JP4381665B2 (ja) 2002-09-04 2009-12-09 アサヒ飲料株式会社 茶の油溶性成分を含有する茶飲料
JP4284437B2 (ja) 2003-01-30 2009-06-24 明治乳業株式会社 コーヒー豆の抽出液の製造方法
US20040180077A1 (en) 2003-03-05 2004-09-16 Riker Donald K. Rapidly dissolving edible strips for treating obesity
US20050048186A1 (en) 2003-08-27 2005-03-03 Unilever Bestfoods North America Usa Infusion system for enhanced flavor beverages
EP1722805B1 (en) 2004-01-12 2014-03-26 Akzo Nobel Surface Chemistry LLC Bioactive compositions from theacea plants and processes for their production and use
KR100718189B1 (ko) 2004-01-29 2007-05-16 남종현 숙취해소 및 간기능 회복에 효과가 있는 천연차 및 그제조 방법
US7232585B2 (en) 2004-06-24 2007-06-19 Xel Herbaceuticals, Inc. Green tea formulations and methods of preparation
JP2006014615A (ja) * 2004-06-30 2006-01-19 Japan Tobacco Inc 茶飲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6005537A1 (de) 2004-07-09 2006-01-19 Nateco2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entcoffeinierung von tee
GB0418917D0 (en) 2004-08-25 2004-09-29 Unilever Plc Process for making tea
GB0421832D0 (en) 2004-10-01 2004-11-03 Unilever Plc Process for making tea extracts
GB0421827D0 (en) 2004-10-01 2004-11-03 Unilever Plc Process for making tea extracts
GB0421830D0 (en) 2004-10-01 2004-11-03 Unilever Plc Process for making tea extracts
JP2006136270A (ja) 2004-11-15 2006-06-01 Kakegawashi Nogyo Kyodo Kumiai 渋から抽出した成分を原料とする粉末茶及び緑茶飲料添加用の濃縮液
US20060210653A1 (en) 2005-03-18 2006-09-21 Gardiner Paul T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increasing metabolism, thermogenesis and/or muscular definition
CN100350849C (zh) 2005-07-27 2007-11-28 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67741A (zh) 2005-09-23 2008-09-17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茶加工方法
JP4560596B2 (ja) 2005-09-25 2010-10-13 英幸 小畑 茶および茶の製造方法
WO2007079900A1 (en) 2006-01-12 2007-07-19 Unilever Plc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green tea product
AR061728A1 (es) 2006-06-30 2008-09-17 Pfizer Prod Inc Composicion para tratamiento usando compuestos selectivos alfa-2-delta-1
AU2007266062B2 (en) 2006-06-30 2011-03-03 Kirin Beverage Company, Limited Method of enzymatically treating green tea leaves
CN101044878A (zh) 2006-07-08 2007-10-03 李天忠 多功能保健鲜茶原汁和原酱、腌泡茶菜苔的生产技术
ATE553659T1 (de) 2006-07-24 2012-05-15 Unilever Nv Ausgangsstoff für ein getränk
CN101553125A (zh) 2006-12-01 2009-10-07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制备茶黄素增多的茶产品的方法
CN101002587B (zh) 2006-12-31 2012-05-02 湖南农业大学 凸轮顶杆式紧压茶叶机
JP2010527918A (ja) 2007-05-11 2010-08-19 ユニリーバー・ナームローゼ・ベンノートシヤープ テアニンを精製する方法
KR100907497B1 (ko) 2007-07-19 2009-07-13 한국식품연구원 압출성형을 통한 차의 가공방법
CN101385491B (zh) 2008-10-30 2012-02-0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发酵红茶饮料的生产工艺
CN101491281B (zh) 2009-03-09 2013-09-18 谌小丰 一种金花散茶的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G25930A (en) 2012-10-24
AR069194A1 (es) 2010-01-06
AP2010005281A0 (en) 2010-06-30
MY160403A (en) 2017-03-15
EP2211630A1 (en) 2010-08-04
BRPI0817173A2 (pt) 2015-12-01
WO2009059924A1 (en) 2009-05-14
SA08290705B1 (ar) 2013-02-13
EA018210B1 (ru) 2013-06-28
ES2391061T3 (es) 2012-11-21
CN101848647A (zh) 2010-09-29
AU2008324316B2 (en) 2012-02-16
JP2011502495A (ja) 2011-01-27
AP3311A (en) 2015-06-30
PL2211630T3 (pl) 2012-12-31
EP2211630B1 (en) 2012-08-01
US8088424B2 (en) 2012-01-03
PT2211630E (pt) 2012-10-31
JP5662153B2 (ja) 2015-01-28
ZA201002767B (en) 2011-08-31
AU2008324316A1 (en) 2009-05-14
EA201070562A1 (ru) 2010-10-29
CA2704972A1 (en) 2009-05-14
US20090117251A1 (en) 2009-05-07
CA2704972C (en) 2015-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8647B (zh) 生产茶产品的方法
JP5687061B2 (ja) リーフティー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01945583B (zh) 生产茶产品的方法
KR102271286B1 (ko) 미선나무잎 음료, 차, 식품 원료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5504681A (ja) 茶製品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01933547A (zh) 一种泡沫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76091A (zh) 一种毛建健身速溶茶的制备方法
CN106213109A (zh) 一种含沙棘果粒的即冲式营养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JP6001066B2 (ja) 茶製品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ES2365453T3 (es) Procedimiento para fabricar un producto de t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13

Address after: Rotterdam

Patentee after: Unilev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Rotterdam

Patentee before: Unilever Nederland B.V.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13

Address after: London

Patentee after: Ekatr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K Ltd.

Address before: Rotterdam

Patentee before: Unilev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Holding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