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2826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2826A
CN101842826A CN200880114603A CN200880114603A CN101842826A CN 101842826 A CN101842826 A CN 101842826A CN 200880114603 A CN200880114603 A CN 200880114603A CN 200880114603 A CN200880114603 A CN 200880114603A CN 101842826 A CN101842826 A CN 101842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ortion
display panel
jut
display devic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4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2826B (zh
Inventor
伊藤启太
岩田英史
大竹正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279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918683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550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3701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42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2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2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28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1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g. against dust or humid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7Intermediate frames, e.g. between backlight housing and front fram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Front fram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2Mechanical guidance or alignment of LCD panel support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46Fixing elements
    • G02F2201/465Snap -f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为了实现不使用挡板状态下的薄型化及窄边框化,确保刚性,采用以下结构:具有外壳,该外壳包括:边框部分,该边框部分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周面部分,该周面部分位于显示面板的周围;以及背面部分,该背面部分覆盖显示面板的另一面侧,对于配置在外壳内的显示面板,利用由周面部分支承的保持构件和边框部分从两侧进行保持,突出设置有突起部,该突起部以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向显示面的相反侧的方向伸长的方式设置在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位于比显示面板的周缘部及保持构件更靠外周侧的位置;设置有强化部,该强化部将突起部的内周部和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相结合。为了提高显示面板周缘侧的防尘性,突起部一体成形于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且呈环状地配置在显示面板的外周,包括在突起部的多个周向位置一体成形的结合部,保持构件包括与结合部相结合的被结合部。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对配置于外壳内的显示面板予以保持的结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对配置于外壳内的显示面板予以保持的结构的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液晶电视等液晶显示装置以轻量、薄为特征,一直以来,利用被称为挡板(bezel)的金属制框体从前侧(显示面侧)来保持液晶面板的周缘部,并利用塑料制框体从后侧(显示面的相反一侧)来保持液晶面板的周缘部(参照专利文献1、2、3)。位于液晶面板的前表面侧的挡板用于确保液晶面板在被组装到液晶显示装置的状态下的强度,以及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时、在工厂间及工厂内运送液晶面板时的强度。
此处,基于图4具体说明使用金属制的框体(挡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4的左上方的图是表示使用挡板1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剖视图。将液晶面板1配置于确保外部包装、实施了外观设计的塑料制外壳2的内部,该外壳2包括:边框部分21,该边框部分21位于挡板15的前侧,在中央形成有开口;周面部分22,该周面部分22与上述边框部分21的外周缘部相连,向后方侧伸长而位于液晶面板1的周围;以及背面部分23,该背面部分23与上述周面部分22相连,覆盖液晶面板1的后侧。将周面部分22形成得较厚,背面部分23的前端部与周面部分22后端侧的周槽相嵌合,周面部分22和背面部分23相连结。挡板15的截面大致形成为L字形,挡板15位于液晶面板1的前侧,且包括保持液晶面板1前表面的周缘部的前表面框部分15A、以及在前表面框部分15A的外周端弯曲而向后方侧伸长的周框部分15B。
在液晶面板1的后侧配置有截面被形成为L字形的塑料制框体4,框体4包括保持液晶面板1后表面的周缘部的前框部分4A、以及在前框部分4A的外周端弯曲而向后方侧伸长的周框部分4B。还有,在框体4的后侧使用阶梯框架7而配置有光学片11、保持背光源10的背光源底座6。背光源底座6通过保持框9而与外壳2的周面部分22连结并得到保持。利用未图示的螺钉等结合单元而使挡板15的周框部分15B和背光源底座6的后表面部(即,使挡板15的周框部分15B和框体4的周框部分4B)相连结,从而利用挡板15的前表面框部分15A和框体4的前框部分4A来从前后保持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另外,采用以下结构:即,利用挡板15的周框部分15B和框体4的周框部分4B来隐蔽液晶面板1的周缘侧,防止从开设于外壳2的散热孔等侵入到外壳内的灰尘附着于液晶面板1的后表面。
然而,如专利文献1、2、3那样,在利用配置于液晶面板前后的框体来夹着液晶面板进行保持的情况下,由于纵深尺寸增大与框体(特别是前表面框部分)的配置空间相应的量,因而会限制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而且,在前侧的框体使用金属制挡板的情况下,液晶显示装置变重与挡板的重量相应的量。因而,为了实现薄型化及轻量化而开发出以下液晶显示装置:即,前侧的框体不使用挡板,而从显示面侧通过外壳的边框部分来直接按压液晶面板的周缘部,使液晶面板的周缘部被夹住并保持在外壳的边框部分与后侧的框体之间(参照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013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6-2154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6-21551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6-2354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不使用金属制挡板而用塑料制外壳的边框部分来直接保持液晶面板的情况下,面板保持结构的刚性较低,因此为了确保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刚性,而在该边框部分的内壁形成有使许多六角柱状的肋状物突出的蜂窝状结构。即,在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形成有用于强化的蜂窝状结构,因而纵深尺寸增大与六角柱状肋状物的高度相应的量,而且,向外周侧的突出量可能增多与形成有上述蜂窝状结构的区域相应的量,因此,在薄型化、窄边框化的方面有改进的余地。在除PDP(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有机EL(电致发光)等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外的其他方式的薄型显示器(显示装置)中,同样进一步要求薄型化、窄边框化。另外,在不存在位于液晶面板的前侧、在外周端弯曲而向着后侧方伸长以覆盖液晶面板的周缘部的框体(挡板)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液晶面板周缘侧的防尘性降低,因而希望有改进措施。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在不使用挡板而从显示面侧用外壳的边框部分来直接保持显示面板的周缘部的结构中,能够实现进一步的薄型化及窄边框化,并且能够确保该边框部分的刚性。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在从显示面侧利用外壳的边框部分来直接保持显示面板的周缘部的结构中,能够实现进一步的薄型化,并且能够确保该边框部分的刚性,提高显示面板的周缘侧的防尘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即,具有外壳,该外壳包括:边框部分,该边框部分位于显示面板的进行显示的一面侧,形成有开口;周面部分,该周面部分与上述边框部分的外周缘部相连,位于上述显示面板的周围;以及背面部分,该背面部分与上述周面部分相连,覆盖上述显示面板的另一面侧,对于配置于上述外壳内的上述显示面板,利用由上述周面部分或背面部分支承的保持构件和上述边框部分从两侧进行保持,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突起部,该突起部以从上述显示面板的一面侧向另一面侧的方向伸长的方式突出设置在上述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位于比上述显示面板的周缘部及上述保持构件更靠外周侧的位置;以及强化部,该强化部将上述突起部的侧表面部与上述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相结合。
根据本发明,上述显示装置利用外壳的边框部分从进行显示的一面侧(显示面侧)来保持显示面板的周缘部,省略了历来使用的金属制挡板,从而使得纵深尺寸减小了相当于配置有从显示面侧对显示面板的周缘部予以保持的挡板的前表面框部分的空间的量,另外,使得向外周侧的突出量减小了相当于配置有从前表面框部分的外周端向显示面板的另一面侧(显示面的相反一侧)伸长的周框部分的空间的量,在该显示装置中,利用突起部,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刚性提高,上述突起部以从显示面板的上述一面侧向另一面侧的方向伸长的方式被突出设置在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位于比上述显示面板的周缘部及上述保持构件更外周侧的位置,此外,利用强化部,外壳的边框部分和突起部的一体结构的保持力增大,突起部的刚性提高,并且外壳的边缘部分的刚性进一步提高,上述强化部将该突起部的侧表面部和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相结合。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即,具有外壳,该外壳包括:边框部分,该边框部分位于显示面板的进行显示的一面侧,形成有开口;周面部分,该周面部分与上述边框部分的外周缘部相连,位于上述显示面板的周围;以及背面部分,该背面部分与上述周面部分相连,覆盖上述显示面板的另一面侧,对于配置于上述外壳内的上述显示面板,利用由上述周面部分或背面部分支承的保持构件和上述边框部分从两侧进行保持,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突起部,该突起部以从上述显示面板的一面侧向另一面侧的方向伸长的方式突出设置在上述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位于比上述显示面板的周缘部及上述保持构件更靠外周侧的位置,在上述突起部的内部具有空洞。
根据本发明,上述显示装置利用外壳的边框部分从进行显示的一面侧(显示面侧)来保持显示面板的周缘部,省略了历来使用的金属制挡板,从而使得纵深尺寸减小了相当于配置有从显示面侧对显示面板的周缘部予以保持的挡板的前表面框部分的空间的量,另外,使得向外周侧的突出量减小了相当于配置有从前表面框部分的外周端向显示面板的另一面侧(显示面的相反一侧)伸长的周框部分的空间的量,在该显示装置中,利用突起部,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刚性提高,上述突起部以从显示面板的上述一面侧向另一面侧的方向伸长的方式被突出设置在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位于比显示面板的周缘部及保持构件更靠外周侧的位置,此外,由于在突起部的内部存在空洞,因此即使在加宽例如突起部的宽度来加强机械上的抵抗力的情况下,也能抑制重量的增加。而且,在利用注塑成型来一体制作突起部与外壳的边框部分的情况下,可利用该空洞来防止“气孔”的发生,还具有减短冷却时间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将上述发明的上述突起部的侧表面部和上述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相结合的强化部。
根据本发明,利用内部存在空洞的突起部,能够抑制突起部的重量增加,并且能够加强机械上的抵抗力,此外,利用将该突起部的侧表面部和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相结合的强化部,能够增大外壳的边框部分和突起部的一体结构的保持力,进一步提高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刚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发明的上述突起部的侧表面部沿着大致与上述边框部分的内表面正交的方向,上述强化部是大致与上述突起部的侧表面部和上述边框部分的内表面正交的板部。
根据本发明,在外壳的边框部分和突起部的一体结构变形、使得突起部和边框部分欲产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大致与上述突起部的侧表面部和上述边框部分的内表面正交的板部相对于该相对位移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可以有效地阻止外壳的边框部分和突起部的一体结构的变形。另外,即使板部的板厚较薄,也具有沿板的方向的较强的抵抗力。其结果是,利用板部能够一边避免强化部的大型化,一边有效地提高外壳的边框部分和突起部的一体结构的保持力、以及各突起部及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刚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的上述板部的内部具有空洞。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加宽板部的宽度、加大板部的机械上的抵抗力的情况下,由于板部的内部存在空洞,因此也可以一边确保板部的机械上的抵抗力,一边抑制重量的增加。而且,在利用注塑成型来一体制作板部与外壳的边框部分及突起部的情况下,可利用该空洞来防止“气孔”的发生,还具有减短冷却时间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强化部配置于比上述突起部的位置要更靠内周侧。
根据本发明,由于强化部不从突起部向外周侧突出,因此能够回避由强化部引起的、外壳向外周侧的突出量的增大。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发明的空洞开口于上述边框部分的外表面侧。
根据本发明,位于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内表面侧的上述突起部及板部采用以下结构:即,在内部具有开口于边框部分的外表面侧的空洞,在离边框部分的外表面部较远的一侧的端部相连接,因此能够抑制由空洞引起的刚性的降低。与之相对,在空洞开口于边框部分的内表面侧的情况下,成为突起部及板部在离边框部分的外表面部较远的一侧的端部不连接的结构,因而空洞可能会引起刚性大幅度降低。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有盖板,该盖板安装于上述发明的上述边框部分的与上述显示面板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该盖板具有与上述空洞相嵌合的凸部。
根据本发明,利用安装于边框部分的与显示面板侧相反侧的表面的盖板,可以覆盖开口于边框部分的外表面侧的空洞,提高美观性。通过使盖板所包括的凸部与板部或突起部的开口于边框部分的外表面侧的空洞相嵌合,从而使盖板的定位变容易,另外,能够增大边框部分对盖板的保持力。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发明的上述突起部是在比上述显示面板的周缘部更靠外周侧的位置遍及全周地连续配置的环状突起。
根据本发明,利用遍及全周地连接的环状突起能够确保较大的刚性。另外,利用该环状突起来限制显示面板的保持位置,使得显示面板的保持位置不向边框部分的外周侧偏离,而且,通过适当地选定环状突起的位置,能够自由地设定相对于边框部分的显示面板的位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发明的上述突起部是在比上述显示面板的周缘部更靠外周侧的位置、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呈环状配置的多个突起。
根据本发明,利用呈环状配置的多个突起来限制显示面板的保持位置,使得显示面板的保持位置不向边框部分的外周侧偏离,而且,通过适当地选定多个突起的位置,能够自由地设定相对于边框部分的显示面板的位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发明的上述保持构件由形成有使照射向上述显示面板的光通过的开口、且从上述另一面侧来保持上述显示面板的周缘部的框体构成。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用包括了照射向显示面板的光的通过开口的框体来保持显示面板的另一面侧(显示面的相反一侧),利用该框体从显示面的相反一侧来保持显示面板的周缘部。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发明的上述框体在外周部包括与上述板部相嵌合的凹部。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配置于突起部内周侧的、大致与突起部的侧表面部及边框部分的内表面正交的板部与位于突起部内周侧的框体的外周部的凹部相嵌合,从而使包括了照射光的通过开口的框体与边框部分及突起部进行较强的结合,因此可以强化框体的刚性,并且可以提高边框部分及突起部的一体结构的刚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发明的上述强化部包括具有沿着大致与上述边框部分的内表面正交的方向的内周面的凹部,上述框体在外周部包括与上述凹部相嵌合的凸部。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配置于突起部内周侧的强化部所包括的凹部与位于突起部内周侧的框体的外周部的凸部相嵌合,从而使包括了照射光的通过开口的框体与边框部分及突起部进行较强地结合,因此可以强化框体的刚性,并且可以提高边框部分及突起部的一体结构的刚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发明的上述框体在外周部包括驱动上述显示面板的电路基板的支承部。
根据本发明,在对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相反一侧予以保持的框体的外周部包括支承部,在该支承部安装有驱动显示面板的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利用位于比框体更靠外周侧的突起部而被静电屏蔽保护。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即,具有外壳,该外壳包括:边框部分,该边框部分位于显示面板的进行显示的一面侧,形成有开口;周面部分,该周面部分与上述边框部分的外周缘部相连,位于上述显示面板的周围;以及背面部分,该背面部分与上述周面部分相连,覆盖上述显示面板的另一面侧,对于配置于上述外壳内的上述显示面板,利用由上述周面部分或背面部分支承的保持构件和上述边框部分从两侧进行保持,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突起部,该突起部呈环状配置于上述显示面板的外周,以从上述显示面板的一面侧向另一面侧的方向伸长的方式一体成形于上述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以及结合部,该结合部一体成形于上述突起部的多个周向位置,上述保持构件具有与上述结合部相结合的被结合部。
根据本发明,将呈环状配置于显示面板的外周、且从显示面板的一面侧向另一面侧的方向伸长的突起部一体成形于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在该突起部的多个周向位置一体成形结合部,因此,能够提高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刚性、乃至面板模块的刚性,能够保护显示面板。另外,突起部呈环状配置于显示面板的外周,在与该突起部成形为一体的结合部结合保持构件,因此能够利用突起部来抑制外部的尘埃侵入到显示面板侧,能够提高显示面板周缘侧的防尘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发明的上述结合部是筒状凸缘,上述被结合部具有与上述筒状凸缘的孔相对应的插通孔,包括插通于该插通孔而被拧进上述筒状凸缘的阳螺钉。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呈环状配置的突起部的多个周向位置一体成形有筒状凸缘,因此能够利用筒状凸缘提高突起部的刚性,能够进一步提高一体成形有突起部的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刚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发明的上述结合部是具有挠性的、与上述被结合部相卡定的卡定爪。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具有挠性的卡定爪与被结合部相卡定,能够使边框部分与保持构件相结合,因此能够提高外壳的边框部分的组装操作性,乃至提高显示装置的在在操作性,能够降低成本。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发明的上述保持构件包括:环板部,该环板部与上述显示面板的周缘部另一面侧相对,在多个周向位置开设有贯通孔;以及框部,该框部以从上述显示面板的一面侧向另一面侧的方向伸长的方式从上述环板部的外缘进行延伸,上述结合部具有从上述突起部沿着从上述显示面板的一面侧向着另一面侧的方向延伸、且插入到上述贯通孔的插入部。
根据本发明,对于从显示面板的一面侧向另一面侧的方向延伸的结合部的插入部,插入到开设于与显示面板的周缘部另一面侧相对的环板部的多个周向位置的保持构件的贯通孔,该插入部与保持构件相结合,因此,能提高突起部及结合部的刚性,能够进一步提高一体成形有突起部的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即,为了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的保持中省略一直以来所使用的挡板,使得纵深尺寸和向外周侧的突出量减少相当于挡板的配置空间的量,而利用了外壳的边框部分来从显示面侧直接保持显示面板的周缘部,因而能够提供以下显示装置:即,利用突出设置于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的、位于比显示面板的周缘部及保持构件更靠外周侧的突起部,以及将该突起部的侧表面部和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结合的强化部,能够提高例如利用塑料的模制品制作的轻量的外壳的刚性,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保持强度及产品强度,因此与将强化结构形成于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本身的显示装置不同,能够实现进一步的薄型化及窄边框化、并且能够确保边框部分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即,为了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的保持中省略一直以来所使用的挡板,使得纵深尺寸和向外周侧的突出量减少相当于挡板的配置空间的量,而利用了外壳的边框部分来从显示面侧直接保持显示面板的周缘部,因而能够提供以下显示装置:即,利用突出设置于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的、位于比显示面板的周缘部及保持构件更靠外周侧的突起部,能够提高例如利用塑料的模制品制作的轻量的外壳的刚性,能够强化显示面板的保持强度及产品强度,因此与将强化结构形成于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本身的显示装置不同,能够实现进一步的薄型化及窄边框化,同时利用存在于突起部内部的空洞,能够抑制突起部的重量的增加,并且加宽突起部的宽度,加强机械上的抵抗力,确保边框部分的刚性。
而且,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由于包括将内部存在空洞的突起部的侧表面部和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相结合的强化部,从而能够抑制突起部的重量增加,并且能够加强机械上的抵抗力,此外,能够进一步增大外壳的边框部分和突起部的一体结构的保持力,进一步提高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能够提供以下显示装置:即,由大致与突起部的侧表面部和边框部分的内表面正交的板部来构成强化部,上述突起部沿着大致与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内表面正交的方向,从而能够避免强化部的大型化,并有效地提高外壳的边框部分和突起部的一体结构的保持力、以及各突起部及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可以提供以下显示装置:即,利用板部内部的空洞,能够加宽板部的宽度,加大抵抗力,并且抑制重量增加。另外,在利用模塑成型将板部与外壳的边框部分及突起部进行一体制作的情况下,也可有效地防止“气孔”的发生,减短冷却时间。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可以提供以下显示装置:即,通过将强化部配置在比突起部的位置要靠内周侧的位置,能够避免外壳向外周侧的突出量的增大,实现窄边框化。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可以提供以下显示装置:即,由于上述空洞开口于上述边框部分的外表面侧,因此采用将上述突起部及板部在离边框部分的外表面部较远侧的端部相连的结构,能够确保刚性。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能够提供以下显示装置:即,安装在边框部分的与显示面板侧相反侧的表面的盖板包括与上述板部或突起部的空洞相嵌合的凸部,从而利用盖板来覆盖空洞,使美观性提高,并且使盖板所包括的凸部与板部或突起部的开口于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外表面侧的空洞相嵌合,能够容易地对盖板进行定位,能够增大边框部分对盖板的保持力。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利用在比显示面板的周缘部更靠外周侧的位置遍及全周地设置的环状突起,能够实现刚性较大的突起部。另外,利用该突起部,能够限制显示面板的保持位置而使其不向边框部分的外周侧偏离。而且,通过使该环状突起的位置可变,能够确保相对于外壳的边框部分的显示面板的配置的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利用在比显示面板的周缘部更靠外周侧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呈环状配置的多个突起,能够限制显示面板的保持位置,使得其不向边框部分的外周侧偏离。而且,通过使该多个突起的位置可变,能够确保相对于外壳的边框部分的显示面板的配置的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在如液晶显示装置那样的将光照射到显示面板来进行显示动作的显示装置中,在对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的保持使用外壳的边框部分、对于显示面板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的保持使用包括照射光的通过开口的框体的情况下,利用设置于外壳的边框部分的上述突起部和强化部,能够实现薄型化及窄边框化,并且确保边框部分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通过将框体的外周部所包括的凹部与边框部分的板部相嵌合,能够强化由于包括了照射光的通过开口而刚性降低的框体的刚性,能够确保对显示面板的保持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通过将框体的外周部所包括的凸部与强化部的凹部相嵌合,能够强化由于包括了照射光的通过开口而刚性降低的框体的刚性,能够确保对显示面板的保持力。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由于在框体的外周部的支承部安装有驱动显示面板的电路基板,因此相对例如将电路基板安装在框体以外的构件的情况,可以确保薄型化、窄边框化,并且保护电路基板。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利用呈环状配置于显示面板外周的突起部以及一体成形于该突起部的多个周向位置的结合部,能够提高外壳的边框部分的刚性,乃至提高面板模块的刚性。而且,突起部在显示面板的外周呈环状配置,与该突起部一体成形的结合部与保持构件相结合,因此能够利用突起部来抑制外部的尘埃侵入到显示面板侧,能够提高显示面板周缘侧的防尘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比较已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和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外形尺寸的侧视剖视图。
图5A是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变形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5B是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变形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剖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6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6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结构的后视图。
图12是图11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变形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省略了一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图17是纵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他部位的纵剖侧视图。
图18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肋状物及筒状凸缘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8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肋状物及筒状凸缘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省略了一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图20是纵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他部位的纵剖侧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肋状物及筒状凸缘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省略了一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图23是纵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他部位的纵剖侧视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省略了一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标号说明
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
1a显示面
2外壳
2A前壳
2B后壳
4框体(保持构件)
4C2缺口(凹部)
4D支承部
12驱动电路基板(电路基板)
21边框部分
21a内壁(内表面部)
21b外壁(外表面部)
22周面部分
23背面部分
24环状突起(突起部)
24a周面部
25肋状物(板部、强化部)
25A肋状物(板部、强化部)
26盖板
26A凸部
27盖板
27A凸部
102光源部(保持构件)
105保持框体(保持构件)
106外壳
112阳螺钉
122h被卡定部(被结合部)
125a插通孔(被结合部)
151环板部
152框部
153贯通孔
155被卡定部(被结合部)
161边框部(边框部分)
165肋状物(突起部)
166筒状凸缘(结合部)
167卡定爪(结合部)
168卡定爪(结合部)
CV空洞
CV1空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以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剖视图。液晶显示装置在外壳2包围的空间内,配置有:液晶面板1,该液晶面板1具有显示面;背光源10,该背光源10从背面侧照射液晶面板1;以及扩散用的光学片11,该扩散用的光学片11位于液晶面板1和背光源10之间。
外壳2是塑料的模制品,包括前壳2A以及后壳2B,上述前壳2A具有:边框部分21,该边框部分21在中央形成有用于从正面来观察液晶面板1的图像的开口;以及周面部分22,该周面部分22与上述边框部分21的外周缘部相连,并向后方侧伸长而覆盖上下以及横向的周面,上述后壳2B具有外周缘部被固接于前壳2A的周面部分22的后端部、并覆盖背面而突出的背面部分23。
在液晶面板1的后侧配置有框体4,该框体具有前框部分4A和周框部分4B,上述前框部分4A为了使背光源10的照射光通过液晶面板1而形成有比前壳2A的边框部分21的开口稍宽、比液晶面板1的外形尺寸要窄的开口,上述周框部分4B与上述前框部分4A的外周缘部相连,并向后方侧伸长。框体4是塑料的模制品。前壳2A的边框部分21从前侧(显示面侧)隔着缓冲材料3来保持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框体4的前框部分4A从后侧(显示面的相反一侧)隔着缓冲材5来保持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
背光源10保持于由前表面开口的长方体状箱体构成的背光源底座6的内部,由多根以横向放置状态并置的直线状荧光管构成。在背光源底座6的内壁形成有反射膜6A,在外周部包括有用于组装到后述的阶梯框架7的卡合凹部6B。背光源底座6外周侧的前表面部6C被形成为平面。在背光源底座6的背面侧隔开间隔而安装有背光源用的驱动电路基板8。
在框体4的前框部分4A的后侧配置有阶梯框架7,使其位于框体4的周框部分4B的内侧。该阶梯框架7包括:前侧部分7A,该前侧部分7A是向内侧呈大致U字状弯曲的截面形状;以及后侧部分7B,该后侧部分7B与上述前侧部分7A的外周端部相连,并向后方伸长。前侧部分7A在前部形成有与框体4的前框部分4A的内表面相抵接的平面部,在后表面部形成有阶梯部7C。后侧部分7B的内周侧形成有与背光源底座6的外周面相接的面,在后侧部分7B的后端部形成有与背光源底座6的卡合凹部6B相嵌合的突部7D。
另外,也可以使该卡合凹部6B及突部7D分别连续形成于背光源底座6的外周部及阶梯框架7的全周,可以进行以下那样的变形。图5A及图5B是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变形结构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如图5A那样,可以使卡合凹部6B连续形成,使突部7D形成为在全周上隔开间隔而分开的多个突部7D、7D、7D…,或者,如图5B那样,可以使卡合凹部6B和突部7D这两者形成为一边使相互的位置对齐、一边分别在全周上隔开间隔而分开的多个卡合凹部6B、6B、6B…以及突部7D、7D、7D…。在同时连续形成卡合凹部6B及突部7D的情况下,由于卡合凹部6B及突部7D在全周上进行卡合,因此可以获得较强的结合力。在连续形成卡合凹部6B、分割形成突部7D的情况下,在卡合时各突部7D发生变形,因此较易组装。在同时分割形成卡合凹部6B及突部7D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背光源底座6和阶梯框架7的位置对齐的精度。
然后,使光学片11的周缘部与阶梯框架7的阶梯部7C相抵接,将背光源底座6插入,使得其外周面与阶梯框架7的后侧部分7B的内周相接,使背光源底座6外周侧的前表面部6C从后侧与光学片11的周缘部相抵接,使阶梯框架7后部侧的突部7D嵌合到背光源底座6的卡合凹部6B。另外,对于这样将光学片11及背光源底座6组装到阶梯框架6的半成品,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组装时,能够在工厂间或工厂内运送。
前壳2A的周面部分22在比与外壳2B的背面部分23固接的位置更靠内侧的位置具有较厚部分22A,该较厚部分22A的后端部形成于与背光源底座6的背面位置大致相同的平面。设置有连结保持前壳2A的周面部分22的较厚部分22A和背光源底座6的保持框9。保持框9利用螺钉而固接在背光源底座6的背面部和前壳2A的较厚部分22A的后端部。由此,框体4由前壳2A的周面部分22支承,液晶面板1由前壳2A的边框部分21和框体4的前框部分4A从前后进行保持。
图2是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剖视图,图3是其俯视图。在前壳2A的边框部分21的内壁21a形成有环状突起24,该环状突起24在比液晶面板1的保持位置更靠外周侧的位置在全周上向后方侧伸长。环状突起24位于比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及框体4更靠外周侧的位置,从液晶面板1的显示面侧向显示面的相反一侧的方向伸长。环状突起24的周面部沿着大致与边框部分21的内表面(内壁21a)相正交的方向。
形成有结合环状突起24的内周面24a和边框部分21的内壁21a的肋状物25。肋状物25大致与环状突起24的周面部和边框部分21的内表面正交,是从侧面观察的形状为三角形的板部,配置于环状突起24的内周侧。肋状物25隔开预定的间隔而配置有多个,在成为框体4的前框部分4A和周框部分4B的边界的角部,对应于各肋状物25的位置而形成缺口4C,使得不干扰肋状物25。
在框体4的周框部分4B的上表面部设置有驱动液晶面板1的电路基板12的支承部4D。支承部4D形成为比周框部分4B的表面更凹的槽状。电路基板12通过柔性电缆13与液晶面板1端部的电极部相连接。在图2及图3中,为了避开缺口4C而将支承部4D配置于离开成为前框部分4A和周框部分4B的边界的角部的位置,但是也可以对支承部4D进行以下配置:即,在周框部分4B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上挪动位置以避开缺口4C,使支承部4D靠近成为前框部分4A和周框部分4B的边界的角部。另外,也可以将驱动液晶面板1的电路基板12的支承部4D设置于框体4的周框部分4B的下表面部。
比较本发明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和使用挡板15的液晶显示装置。图4是比较已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和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外形尺寸的侧视剖视图。可知:由于省略了挡板15的量,因而纵深尺寸减小,实现了薄型化(左下图),另外,通过使外壳2的周面部分22而不是挡板15的周框部分15B接近框体4所在侧,向外周侧的突出量减少,实现了窄边框化(右上图)。另外,在使用挡板15的情况下,由于金属制的周框部分15B与保持于框体4的支承部4D的电路基板12相邻,因此为了保护该电路基板12而需要用绝缘片14覆盖与电路基板12相对的周框部分15B的内壁,然而,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尽管前壳2A的环状突起24与保持于框体4的支承部4D的电路基板12相邻,但是由于前壳2A是绝缘性的,因此不需要覆盖绝缘胶带。
实施方式2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剖视图,图7是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8是图6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图9是图6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有比上述肋状物25的板厚要厚的肋状物25A,肋状物25A的内部有空洞CV。肋状物25A对应于框体4的前框部分4A的左右各边的上下位置而总共配置有四个。在成为框体4的前框部分4A和周框部分4B的边界的角部,与实施方式1相同,形成有缺口4C1,使得不干扰各肋状物25A。
空洞CV与肋状物25A的外形一致而为扁平的三角柱状,由分别与肋状物25A的三角形的两侧的板面平行的内表面包围。空洞CV在肋状物25A的三角形的三边中位于边框部分21侧的边的部分,在边框部分21的前表面侧开口。还有,在实施方式2中,向边框部分21的外壁21b安装有片状的盖板26,使得覆盖各空洞CV的开口。盖板26在内表面部包括与各空洞CV相嵌合的四个凸部26A。盖板26在使各凸部26A与各空洞CV嵌合后,利用双面胶带与边框部分21的外壁21b粘接。
另外,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将肋状物25A内部的空洞CV用不与肋状物25A的三角形板面相平行的各种形状的内表面来包围。
实施方式3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剖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结构的后视图,图12是图11的XII-XII线的剖视图,图13是图11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1及2中,在外壳2的边框部分21的内壁21a和环状突起24之间形成肋状物25,但是根据外壳2的边框部分21本身的刚性程度,也可以省略肋状物25。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与实施方式1、2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省略肋状物25,加宽环状突起24的宽度,加大其刚性,环状突起24在内部有空洞CV1。
环状突起24为矩形框状,空洞CV1形成于环状突起24的上下及左右的各边的框部分,由与框的表面相平行的内表面包围两侧,沿着框部分的长边方向而分开形成有两个细长形状的空洞CV1。各空洞CV1在边框部分21的外壁21b侧开口,但是由于相邻的各空洞CV1之间存在非空洞的框部分(图13),因此能确保环状突起24的刚性。另外,能够适当地改变空洞CV1的大小、配置、个数等结构。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也与实施方式2相同,将覆盖各空洞CV1的开口的片状盖板27安装到边框部分21的外壁21b。盖板27在内表面部包括与各空洞CV1相嵌合的细长凸部27A。盖板27在使各凸部27A与各空洞CV1嵌合后,利用双面胶带与边框部分21的外壁21b粘接。
实施方式4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是对应于实施方式2的图8的图。
在实施方式1及2中,上述缺口4C、4C1不干扰肋状物25、25A,与之相对,实施方式4的不同之处在于肋状物25A与缺口4C2相嵌合。即,缺口4C2的尺寸是比肋状物25A的外形尺寸略大的尺寸。
另外,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在肋状物25A(强化部)设置具有沿大致与边框部分21的内表面正交的方向的内周面的凹部,在周框部分4B的外周部设置与该凹部相嵌合的凸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4中,使框体4的周框部分4B与环状突起24的内周部24a分开,但是也可以使周框部分4B与环状突起24相卡合来强化刚性。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变形结构的侧视剖视图。加厚周框部分4B的板厚,使得与环状突起24的内周部24a相接,并且在周框部分4B的后端部设置卡合凹部4B1,环状突起24的后端部与该卡合凹部4B1相卡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4中,从显示面的相反一侧来保持液晶面板1的框体4是由前壳2A的周面部分22进行支承的,但是,框体4也可以由背面部分23支承,或者,也可以由周面部分22和背面部分23这两者来支承。
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4中,从后侧来承接液晶面板1的后表面部的保持构件,是利用具有包括了液晶面板1的驱动电路基板12的支承部4D的周框部分4B的框体4来构成的,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仅由前框部分4A构成的框体。由于省略了周框部分4B而导致框体4的纵深尺寸减小,通过一起减小背光源底座6及阶梯框架7的纵深尺寸,可以实现进一步的薄型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4中,在外壳2的边框部分21的外周侧的内壁21a形成向后方侧伸长的环状突起24,但是,也可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而形成呈环状配置的多个突起来代替环状突起24。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根据边框部分21上的强化刚性的部分来设定各突起的配置、形状、个数等。
实施方式5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省略了一部分的纵剖侧视图,图17是纵剖其他部位的纵剖侧视图。
该液晶显示装置是包括以下结构的液晶电视、即液晶显示装置:液晶面板1,该液晶面板1在前侧具有显示电视图像的显示面1a;光源部102,该光源部102配置于上述液晶面板1的后侧;光学片103,该光学片103配置于上述光源部102与液晶面板1之间;保持框体105,该保持框体105配置于上述光学片103与液晶面板1之间,保持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后侧;外壳106,该外壳106具有配置于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前侧的边框部161,隐蔽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及光源部10的后侧;以及台,该台安装于光源部102的后表面。
液晶面板1大致为长方体,该液晶面板1的上缘部前表面及下缘部前表面与安装有电子元器件的多个柔性印刷基板107的一端相连接。
配置于液晶面板1后侧的保持框体105包括:矩形的环状部151,该矩形的环状部151与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后表面相对;以及框部152,该框部152从环板部151的外缘向后方延伸,上述保持框体105及光源部102构成保持构件。另外,保持框体105、环板部151及框部152分别对应于实施方式1至4中的框体4、前框部分4A及周框部分4B。
在环板部151的前表面粘贴有弹性地承接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的带状弹性体108,在框体152的上壁外表面及下壁外表面安装有与各个柔性印刷基板107的另一端相连接的印刷电路基板109。另外,在框部152的多个周向位置一体地形成有向后方延伸的卡定爪。卡定爪在具有挠性的脚部的先端设置有爪部。
光源部102包括:多根圆筒形的灯121,该多根灯121沿上下方向隔离而并置;深碟形的壳体122,该壳体122收容支承上述灯121,且支承光学片103的周缘部;以及反射片123,该反射片123沿着壳体122的后壁内表面而配置,将收容于壳体122内的灯121发出的光反射向壳体122的开放侧,在壳体122的后壁外表面安装有电路基板等的电器元器件110。
灯121是两端部具有电极的冷阴极管或热阴极管,两端部保持于并设于壳体122内的两侧的凹形保持部,另外,中间部利用灯夹来保持于壳体122的后壁。
壳体122大致是包括以下结构的长方体:大致为矩形的后壁122a;灯座,该灯座固定于上述后壁122a的两侧部前表面,保持灯121的两端部并且承接光学片103的周缘部;以及承接构件124,该承接构件124固定于后壁122a的上下部前表面,承接光学片103的周缘部,在后壁122a的周缘部后表面固定有安装板125。承接构件124支承限制光学片103的移动的限制构件126。
在安装板125上开设有:多个插通孔125a,该多个插通孔125a与后述的筒状凸缘166的孔相对应;以及卡定孔,该卡定孔与上述框部152的卡定爪相对应,通过使上述卡定爪与卡定孔的缘部相卡定,使保持框体105与壳体122相结合。
外壳106包括外壳前分体106a和外壳后分体106b,上述外壳前分体106a包括边框部161及方管部162,上述边框部161配置于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前侧,遮蔽保持框体105的环板部151,上述方管部162从边框部161的外缘向后方延伸,比保持框体105要大型,上述外壳后分体106b包括碟状板部163及方管部164,上述碟状板部163隐蔽壳体122的后侧,上述方管部164从碟状板部163的外缘向前方延伸,比保持框体105要大型。
图18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肋状物以及筒状凸缘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8B是表示该肋状物以及筒状凸缘的结构的剖视图。
外壳前分体106a的边框部161形成得比液晶面板1要大型,在边框部161的外缘侧、与壳体122的周缘部相对的位置,利用合成树脂材料而将环状的肋状物165和筒状凸缘166一体成形,上述环状的肋状物165向后方延伸、几乎闭塞边框部161及壳体122的周缘部之间来防尘,上述筒状凸缘166配置于上述肋状物165的多个周向位置,另外,在边框部161的内周侧、与液晶面板1的前表面相对的部位,粘贴有弹性地保持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的带状弹性体111。
另外,采用以下结构:即,矩形管状部162的后端设置有环状槽162a、和配置于比该环状槽162a更内周侧的联结孔,通过将矩形管状部164插入环状槽162a来防尘。
另外,筒状凸缘166构成结合部。
采用以下结构:即,肋状物165的截面为板状,形成为与边框部161和安装板125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的长度,在边框部161与壳体122相结合时,肋状物165的端缘与壳体122的周缘部相抵接或以一些间隙相对,能够几乎闭塞边框部161与壳体122的周缘部之间。
采用以下结构:即,如图18A、图18B所示,筒状凸缘166的基端与边框部161相连,跨过肋状物165的端缘而与该肋状物165一体成形,向该筒状凸缘166的孔拧进由自攻螺钉构成的阳螺钉112。
在外壳后分体106b的碟状板部163的外缘部,沿周向隔开开设有多个与上述联结孔相对应的插通孔,利用插通该插通孔而被拧入上述联结孔的阳螺钉来将外壳后分体106b与外壳前分体106a相结合。另外,在碟状板部163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采用以上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可利用例如以下的(1)至(6)的工序来组装。
(1)在将开放部向上平置于操作台上的壳体122内组装反射片123、灯121,形成光源部102。在该光源部102的上侧放置光学片103,该光学片103的周缘部由灯座及承接构件124支承。
(2)在光学片103的上侧放置保持框体105,使该保持框体105的卡定爪嵌入卡定到壳体122的卡定孔,保持框体105及壳体122成为一体。
(3)将液晶面板1插入到以边框部161位于下侧的方式平置于操作台上的外壳前分体106a的内侧,从而将液晶面板1放置在边框部161。
(4)对结合后的保持框体105及壳体122进行翻转,使得保持框体105位于下侧,在该翻转状态下将其放置于液晶面板1的上侧。此时,边框部161及环板部151夹持住液晶面板1的周缘,另外,肋状物165及筒状凸缘166的端缘与安装板125相接触,几乎闭塞液晶面板1周缘侧的边框部161与壳体122的周缘部之间。
(5)将阳螺钉112插入壳体122上的安装板125的插通孔125a,将该阳螺钉112拧紧到筒状凸缘166的孔,从而将外壳前分体106a及壳体122结合为一体。
(6)通过将阳螺钉插入外壳后分体106b的插通孔,将该阳螺钉拧紧到方管部162的联结孔,从而将外壳前分体106a及外壳后分体106b结合为一体。
如上所述,在边框部161和保持框体105的环板部151之间夹持住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时,肋状物165与壳体122的周缘部相接触,几乎将液晶面板1周缘侧的边框部161与壳体122的周缘部之间闭塞来防尘,因此,能够防止从开设于外壳后分体106的多个散热孔侵入到外壳106内的尘埃经过保持框体105周围的空间而向液晶面板1侧行进,能够防止尘埃附着于液晶面板1的后表面。
另外,对于夹持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的边框部161,利用配置于液晶面板1的外周的环状肋状物165进行强化,而且,对于肋状物165,利用在该肋状物165的周向的中途形成为一体的筒状凸缘166进行强化,因此能够提高边框部161的刚性,能够保护液晶面板1。
实施方式6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省略了一部分的纵剖侧视图,图20是纵剖其他部位的纵剖侧视图,图21是表示同一液晶显示装置的肋状物165及筒状凸缘166的结构的立体图。该液晶显示装置中,将实施方式5中的肋状物165及筒状凸缘166配置于与保持框体105的环板部151相对的位置而不是配置于保持框体105的外侧,将插入筒状凸缘166的贯通孔153设置于环状部151。
将呈环状配置于液晶面板1外侧的肋状物165及筒状凸缘166与边框部161一体成形。采用以下结构:即,肋状物165的截面为板状,形成为与边框部161和安装板151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的长度,在边框部161与壳体122相结合时,肋状物165的端缘与壳体151相抵接或以一些间隙而相对,能够几乎闭塞边框部161与保持框体105的周缘部之间。
筒状凸缘166如图21所示,其基部166b与边框部161及肋状物165相连,从肋状物165的端缘向后方延伸,延伸部166a插入贯通孔153。另外,延伸部166a构成插入部。
保持框体105包括:矩形的环板部151,该矩形的环板部151与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后表面相对;以及框部152,该框部152从环板部151的外缘向后方延伸,环板部151的外缘侧经过阶梯部154而向后方偏倚,在该偏倚部开设有贯通孔153。
壳体122包括:竖起部122b,该上升部122b从后壁122a的周缘部向前方竖起;结合板部122c,该结合板部122c从竖起部122b的前端向外方延伸;以及强化壁122d,该强化壁122d从上述结合板部122c的外缘向后方延伸,在结合板部122c的多个周向位置开设有与筒状凸缘166相对应的插通孔127。另外,在壳体122的两侧部内侧固定有灯座,在上下部内侧固定有承接构件124。灯座及承接构件124的片支承部向外方延伸,在延伸部开设有与筒状凸缘166相对应的插通孔124a。另外,在强化壁122d的缘部设置有具有多个联结孔的安装片,利用插通外壳后分体106b的插通孔而被拧进上述联结孔的阳螺钉,将外壳后分体106b与壳体122相结合。
采用以上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可利用例如以下的(1)至(5)的工序来组装。
(1)将液晶面板1插入到以边框部161成为下侧的方式平置于操作台上的外壳前分体106a的内侧,从而将液晶面板1放置在边框部161,在该液晶面板1的上侧放置保持框体105。此时,筒状凸缘166插入到贯通孔153,边框部161及环板部151夹持液晶面板1的周缘,另外,肋状物165的端缘与环板部151相接触,几乎闭塞液晶面板1周缘侧的边框部161与保持框体105的周缘部间。
(2)在保持框体105的环板部151的上侧放置光学片103,该光学片103的周缘部由环板部151支承。
(3)在将开放部向上而平置于操作台上的壳体122内组装反射片123、灯121,形成光源部102。
(4)翻转光源部102,使得壳体122的开放部成为下侧,在该翻转状态下将其放置到光学片103的上侧。此时,结合板部122c及承接构件124的插通孔127与筒状凸缘166相对。将阳螺钉112插入插通孔127,将该阳螺钉112拧进筒状凸缘166的孔,从而将外壳前分体106a、保持框体105及壳体122结合成一体。
(5)通过将阳螺钉插入外壳后分体106b的插通孔,将该阳螺钉拧进安装片的联结孔,从而将外壳前分体106a、光源部102及外壳后分体106b结合为一体。
如上所述,在边框部161和保持框体105的环板部151之间夹持住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时,肋状物165与环板部151的周缘部相接触,几乎将液晶面板1周缘侧的边框部161与保持框体105的周缘部间闭塞来防尘,因此,能够防止从开设于外壳后分体106b的多个散热孔侵入到外壳106内的尘埃经过保持框体105周围的空间而向液晶面板1侧行进,能够防止尘埃附着于液晶面板1的后表面。
另外,对于夹持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的边框部161,利用配置于液晶面板1外周的环状肋状物165进行强化,而且,对于肋状物165,利用在该肋状物165的周向的中途形成为一体的筒状凸缘166进行强化,因此能够提高边框部161的刚性,能够保护液晶面板1。
另外,与肋状物165形成为一体的筒状凸缘166插入到开设于保持框体105的环板部151的贯通孔153,因此,能使相对于显示面板1的外壳106的大小、乃至整个显示装置都比实施方式1要小型化。
由于其他结构及作用与实施方式5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零部件标注了相同标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及作用效果的说明。
实施方式7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省略了一部分的纵剖侧视图,图23是纵剖其他部分的纵剖侧视图。该液晶显示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即,将具有挠性的卡定爪167与肋状物165设置为一体,以代替实施方式5、6中的筒状凸缘166,因而不拧进阳螺钉就能夹持住液晶面板1。
呈环状配置在液晶面板1外侧的肋状物165的截面为板状,肋状物165与边框部161一体成形,在该肋状物165的多个周向位置,一体地形成有向后方延伸的卡定爪167。卡定爪167在具有挠性的脚部的先端设置有爪部。
保持框体105包括:矩形的环板部151,该矩形的环板部151与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后表面相对;以及框部152,该框部152从环板部151的外缘向后方延伸,在该框部152的多个周向位置,设置有具有与卡定爪167相对应的被卡定部155及联结孔的多个安装片。
壳体122包括:竖起部122b,该竖起部122b从后壁122a的周缘部向前方竖起;以及承接板部122e,该承接板部122e从竖起部122b的前端向内方延伸,在两侧部内侧配置有灯座,在上下部内侧配置有承接构件124,灯座及承接构件124支承光学片103的周缘部,在该光学片103及承接板部124间配置有片状按压板113。另外,承接板部122e支承保持框体105的环板部151。另外,壳体122具有从后壁122a的周缘向后方延伸的多个安装片,对该安装片分别开设有与保持框体105的联结孔相对应的插通孔及与外壳后分体106b的插通孔相对应的联结孔。
采用以上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可利用例如以下的(1)至(5)的工序来组装。
(1)在将开放部向上而平置于操作台上的壳体122内组装反射片123、灯121,形成光源部102。
(2)在该光源部102的上侧放置光学片103及片状按压板113,该光学片103的周缘部由灯座及承接构件124支承。
(3)将液晶面板1插入到以边框部161成为下侧的方式平置于操作台上的外壳前分体106a的内侧,从而将液晶面板1放置在边框部161,在该液晶面板1上放置保持框体105的环板部151。此时,边框部161的卡定爪167与保持框体105的被卡定部155相卡定,外壳前分体106a及保持框体105成为一体,夹持住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
(4)使支承光学片103的光源部102进行翻转,使得光学片103成为下侧,在该翻转状态下将光源部102放置在环板部151的上侧。此时,将阳螺钉插入到开设于壳体122的安装片的插通孔,将该阳螺钉拧进开设于保持框体105的安装片的联结孔,从而使保持框体105及壳体122结合为一体。
(5)通过将阳螺钉插入外壳后分体106b的插通孔,将该阳螺钉拧进壳体122的安装片的联结孔,从而将外壳前分体106a、壳体122及外壳后分体106b结合为一体。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不拧进阳螺钉就能夹持住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因此能提高组装操作性,能进一步降低成本。另外,因为具有卡定爪167来代替筒状凸缘166,因此能够使相对于显示面板1的外壳106的大小、乃至整个显示装置都比实施方式1要小型化。
由于其他结构及作用与实施方式5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零部件标注了相同标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及作用效果的说明。
实施方式8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省略了一部分的纵剖侧视图。本液晶显示装置中没有实施方式5至7中的保持框体105,而采用壳体122保持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后侧的结构。
呈环状配置在液晶面板1外侧的肋状物165与边框部161一体成形,在该肋状物165的多个周向位置,一体地形成有向后方延伸的卡定爪168。
壳体122包括:竖起部122b,该竖起部122b从后壁122a的周缘向前方竖起;以及承接板部122f,该承接板部122纵竖起部122b的前端向内方延伸,在两侧部内侧配置有灯座,在上下部内侧配置有承接构件124,灯座及承接构件124支承光学片103的周缘部。另外,承接板部122f支承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后侧。另外,壳体122的竖起部122b具有向外方延伸的多个安装片122g,对该安装片122g设置有与卡定爪168相对应的被卡定部122h,另外,在后壁122a的周缘部具有开设有与外壳后分体106b的插通孔相对应的联结孔的安装片。
在该显示装置中,由于不拧进阳螺钉就能夹持住液晶面板1的周缘部,因此能提高组装操作性,能进一步降低成本。另外,因为具有卡定爪168来代替筒状凸缘166,因此能够使相对于显示面板1的外壳106的大小、乃至整个显示装置都比实施方式1要小型化。
由于其他结构及作用与实施方式5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零部件标注了相同标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及作用效果的说明。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5至8中,采用具有包括边框部161及方管部162的外壳前分体106a的结构,此外,也可以是没有方管部162的用边框部161来构成外壳前分体106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外壳后分体106b的方管部164延伸到边框部161。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5至8中,肋状物165采用环状的结构,此外,肋状物165也可以采用切除了周向的一部分的筒状的结构,或者沿周向隔开而配置的筒状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8中,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应用于支承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的结构,但在例如PDP(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有机EL(电致发光)电视机、SED(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表面导电电子发射显示器)电视机、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自发光型薄型显示装置中将显示面板收容保持于外壳内部时,也能应用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

Claims (18)

1.一种显示装置,
采用以下结构:即,具有外壳,该外壳包括:边框部分,该边框部分位于显示面板的进行显示的一面侧,形成有开口;周面部分,该周面部分与所述边框部分的外周缘部相连,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周围;以及背面部分,该背面部分与所述周面部分相连,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另一面侧,对于配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所述显示面板,利用由所述周面部分或背面部分支承的保持构件和所述边框部分从两侧进行保持,其特征在于,包括:
突起部,该突起部以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侧向另一面侧的方向伸长的方式突出设置在所述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且位于比所述显示面板的周缘部及所述保持构件更靠外周侧的位置;以及强化部,该强化部将所述突起部的侧表面部和所述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相结合。
2.一种显示装置,
采用以下结构:即,具有外壳,该外壳包括:边框部分,该边框部分位于显示面板的进行显示的一面侧,形成有开口;周面部分,该周面部分与所述边框部分的外周缘部相连,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周围;以及背面部分,该背面部分与所述周面部分相连,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另一面侧,对于配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所述显示面板,利用由所述周面部分或背面部分支承的保持构件和所述边框部分从两侧进行保持,其特征在于,
包括突起部,该突起部以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侧向另一面侧的方向伸长的方式突出设置在所述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且位于比所述显示面板的周缘部及所述保持构件更靠外周侧的位置,在所述突起部的内部具有空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强化部,该强化部将所述突起部的侧表面部与所述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相结合。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的侧表面部沿着大致与所述边框部分的内表面正交的方向,所述强化部是大致与所述突起部的侧表面部和所述边框部分的内表面正交的板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部的内部具有空洞。
6.如权利要求1、3、4、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化部配置于比所述突起部的位置要更内周侧。
7.如权利要求2、5、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洞开口于所述边框部分的外表面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盖板,该盖板安装于所述边框部分的与所述显示面板侧相反侧的表面,该盖板具有与所述空洞相嵌合的凸部。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是在比所述显示面板的周缘部更靠外周侧的位置遍及全周地连续配置的环状突起。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是在比所述显示面板的周缘部更靠外周侧的位置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而呈环状配置的多个突起。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由形成有使照射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光通过的开口、且从所述另一面侧来保持所述显示面板的周缘部的框体构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在外周部包括与所述板部相嵌合的凹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化部包括具有沿着大致与所述边框部分的内表面正交的方向的内周面的凹部,
所述框体在外周部包括与所述凹部相嵌合的凸部。
14.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在外周部包括驱动所述显示面板的电路基板的支承部。
15.一种显示装置,
采用以下结构:即,具有外壳,该外壳包括:边框部分,该边框部分位于显示面板的进行显示的一面侧,形成有开口;周面部分,该周面部分与所述边框部分的外周缘部相连,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周围;以及背面部分,该背面部分与所述周面部分相连,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另一面侧,对于配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所述显示面板,利用由所述周面部分或背面部分支承的保持构件和所述边框部分从两侧进行保持,其特征在于,
包括:突起部,该突起部以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侧向另一面侧的方向伸长的方式一体成形于所述边框部分的内表面部,且呈环状地配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周;以及结合部,该结合部在所述突起部的多个周向位置一体成形,所述保持构件具有与所述结合部相结合的被结合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部是筒状凸缘,所述被结合部具有与所述筒状凸缘的孔相对应的插通孔,包括插通于该插通孔而被拧进所述筒状凸缘的阳螺钉。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部是具有挠性的、与所述被结合部相卡定的卡定爪。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包括:环板部,该环板部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周缘部另一面侧相对,在多个周向位置开设有贯通孔;以及框部,该框部以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侧向另一面侧的方向伸长的方式从所述环板部的外缘延伸,所述结合部具有从所述突起部沿着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侧向着另一面侧的方向延伸的、插入到所述贯通孔的插入部。
CN2008801146037A 2007-10-29 2008-10-27 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28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80815 2007-10-29
JP2007280815 2007-10-29
JP2008-027900 2008-02-07
JP2008027900A JP2009186831A (ja) 2008-02-07 2008-02-07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255066A JP4837016B2 (ja) 2007-10-29 2008-09-30 表示装置
JP2008-255066 2008-09-30
PCT/JP2008/069445 WO2009057550A1 (ja) 2007-10-29 2008-10-27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2826A true CN101842826A (zh) 2010-09-22
CN101842826B CN101842826B (zh) 2012-10-31

Family

ID=42262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460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2826B (zh) 2007-10-29 2008-10-27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786796B2 (zh)
EP (1) EP2209102A4 (zh)
CN (1) CN101842826B (zh)
BR (1) BRPI0818466A2 (zh)
HK (1) HK1147337A1 (zh)
RU (1) RU2421824C1 (zh)
WO (1) WO2009057550A1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4063A (zh) * 2011-10-20 2012-02-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2707465A (zh) * 2012-06-13 2012-10-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66522A (zh) * 2012-10-18 2013-01-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前壳及其液晶显示器
CN103000087A (zh) * 2011-09-15 2013-03-2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与其用来固定显示面板的固定结构
CN103096659A (zh) * 2011-11-08 2013-05-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的前部单元
CN103597532A (zh) * 2011-06-07 2014-02-19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机
CN103998976A (zh) * 2011-12-13 2014-08-20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电视机
WO2015018193A1 (zh) * 2013-08-09 2015-02-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器
CN104380716A (zh) * 2012-06-22 2015-02-25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器
CN104604217A (zh) * 2012-08-31 2015-05-06 夏普株式会社 安装构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机
CN104995550A (zh) * 2013-02-05 2015-10-21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5278141A (zh) * 2015-10-16 2016-01-2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及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8766223A (zh) * 2018-04-03 2018-11-06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542165A (zh) * 2017-09-21 2019-03-29 Nec个人电脑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20135696A1 (zh) * 2018-12-28 2020-07-02 青岛海信商用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1480189A (zh) * 2018-01-24 2020-07-31 京瓷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6766B2 (ja) * 2007-06-12 2009-08-05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薄型表示装置
JP5169609B2 (ja) * 2008-08-12 2013-03-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積層体、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2498331A (zh) 2009-09-16 2012-06-13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KR101327743B1 (ko) * 2010-04-27 2013-11-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684290B1 (ko) * 2010-07-14 2016-12-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EP2752705B1 (en) 2011-08-30 2018-10-10 Funai Electric Co., Ltd. Display device
JP6174297B2 (ja) 2011-10-26 2017-08-02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101945948B1 (ko) 2011-12-30 2019-02-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307960B1 (ko) * 2012-04-26 2013-09-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RU2543513C1 (ru) * 2012-08-13 2015-03-10 Геннад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Михеев Светодиодный светильник
JP5924244B2 (ja) * 2012-11-21 2016-05-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6167522B2 (ja) * 2013-01-08 2017-07-26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14154931A (ja) * 2013-02-05 2014-08-25 Funai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14186053A (ja) * 2013-03-21 2014-10-02 Funai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
US20160202554A1 (en) * 2013-08-26 2016-07-14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oratio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I507794B (zh) * 2013-10-25 2015-11-11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器
JP2015125180A (ja) * 2013-12-25 2015-07-06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9860479B2 (en) 2013-12-25 2018-01-02 Funai Electric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03824527B (zh) * 2014-02-14 2016-09-21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Led 显示装置
JP2016021061A (ja) * 2014-06-18 2016-02-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フレーム、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US9513751B2 (en) * 2014-06-27 2016-12-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Large-format display assembly
KR101793324B1 (ko) * 2015-04-30 2017-11-03 롯데첨단소재(주)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기기 하우징
RU2016112909A (ru) * 2016-04-05 2017-10-09 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Саушин Cветодиодный светильник
JP6717677B2 (ja) * 2016-06-14 2020-07-01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6782090A (zh) * 2016-12-12 2017-05-31 深圳市海诚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显示器结构及加工工艺
KR102390071B1 (ko) * 2017-09-25 2022-04-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JP6986981B2 (ja) * 2018-01-22 2021-12-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200098177A (ko) * 2019-02-12 2020-08-2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10923002B1 (en) * 2019-08-29 2021-02-16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3971A (ja) * 1996-10-18 1998-05-15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2001305985A (ja) * 2000-04-19 2001-11-02 Nec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情報端末機器
JP2002215061A (ja) * 2000-12-27 2002-07-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4070657A (ja) * 2002-08-06 2004-03-04 Olympus Corp 携帯情報端末の筐体構造
JP2004251938A (ja) * 2003-02-18 2004-09-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Lcd表示パネル保護構造
CN1942914A (zh) * 2005-02-28 2007-04-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平板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71867A (ja) * 1995-03-30 1996-10-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携帯情報端末機
JP3347009B2 (ja) 1997-01-28 2002-11-20 エヌイーシー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携帯用電子機器のタッチパネルの固定方法
RU2158434C1 (ru) 1999-04-14 2000-10-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ЕЙРОК" Дисплей
JP2002116709A (ja) * 2000-10-11 2002-04-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液晶パネルの保持構造及び該保持構造を用いた携帯端末機器
JP4260519B2 (ja) * 2003-03-31 2009-04-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610352B2 (ja) 2005-01-19 2011-0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215492A (ja) 2005-02-07 2006-08-17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組立構造
JP2006215512A (ja) 2005-02-07 2006-08-17 Sharp Corp 表示装置
JP2006235425A (ja) * 2005-02-28 2006-09-07 Sharp Corp 薄型表示装置および薄型表示装置の組立方法
JP3110997U (ja) 2005-03-08 2005-07-07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パネル表示テレビジョン
JP2008203319A (ja) 2007-02-16 2008-09-04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装置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3971A (ja) * 1996-10-18 1998-05-15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2001305985A (ja) * 2000-04-19 2001-11-02 Nec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情報端末機器
JP2002215061A (ja) * 2000-12-27 2002-07-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4070657A (ja) * 2002-08-06 2004-03-04 Olympus Corp 携帯情報端末の筐体構造
JP2004251938A (ja) * 2003-02-18 2004-09-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Lcd表示パネル保護構造
CN1942914A (zh) * 2005-02-28 2007-04-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平板显示装置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7532A (zh) * 2011-06-07 2014-02-19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机
CN103597532B (zh) * 2011-06-07 2015-09-02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机
CN103000087A (zh) * 2011-09-15 2013-03-2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与其用来固定显示面板的固定结构
US8891036B2 (en) 2011-09-15 2014-11-18 Wistron Corporation Fixing structure for fixing a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herewith
CN103000087B (zh) * 2011-09-15 2015-02-1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与其用来固定显示面板的固定结构
CN102354063A (zh) * 2011-10-20 2012-02-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3096659A (zh) * 2011-11-08 2013-05-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的前部单元
CN103998976A (zh) * 2011-12-13 2014-08-20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电视机
CN102707465A (zh) * 2012-06-13 2012-10-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80716A (zh) * 2012-06-22 2015-02-25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器
CN104604217B (zh) * 2012-08-31 2017-12-05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电视接收机
CN104604217A (zh) * 2012-08-31 2015-05-06 夏普株式会社 安装构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机
CN102866522B (zh) * 2012-10-18 2015-07-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前壳及其液晶显示器
CN102866522A (zh) * 2012-10-18 2013-01-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前壳及其液晶显示器
CN104995550A (zh) * 2013-02-05 2015-10-21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4995550B (zh) * 2013-02-05 2018-06-26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US9372301B2 (en) 2013-08-09 2016-06-2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WO2015018193A1 (zh) * 2013-08-09 2015-02-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器
CN105278141A (zh) * 2015-10-16 2016-01-2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及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5278141B (zh) * 2015-10-16 2019-09-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及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9542165A (zh) * 2017-09-21 2019-03-29 Nec个人电脑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9542165B (zh) * 2017-09-21 2022-06-28 Nec个人电脑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1480189A (zh) * 2018-01-24 2020-07-31 京瓷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
CN108766223A (zh) * 2018-04-03 2018-11-06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TWI678581B (zh) * 2018-04-03 2019-12-01 大陸商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WO2020135696A1 (zh) * 2018-12-28 2020-07-02 青岛海信商用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09102A4 (en) 2017-11-29
WO2009057550A1 (ja) 2009-05-07
US20100253874A1 (en) 2010-10-07
HK1147337A1 (en) 2011-08-05
US8786796B2 (en) 2014-07-22
BRPI0818466A2 (pt) 2019-09-24
EP2209102A1 (en) 2010-07-21
RU2421824C1 (ru) 2011-06-20
CN101842826B (zh) 2012-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2826B (zh) 显示装置
US8325291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fixing projections and fixing holes for coupling mechanism between frames
CN103809315B (zh) 弯曲型液晶显示装置
US7821591B2 (en) Separation type chassis and flat pane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JP4991267B2 (ja) フラット表示装置
JP5367995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それを含む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80103781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653052B1 (ko) 표시 장치
CN106896554B (zh) 显示器设备
US20150358706A1 (en) Display device
KR102094969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9739930B2 (en)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a frame element, light bar, light guiding plate and light bar cover
CN101952644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KR101014730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KR102553499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00171684A1 (en) Plasma display device
KR101067779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JP2008129474A (ja) 表示装置
JP200918683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310181A (ja) 薄型表示装置
WO2013065539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2008116523A (ja) 表示機器および表示パネル
JP2007298576A (ja) 弾性リブを有するインジケータ回路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11849547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085362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733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733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