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6327B - 汽车用玻璃天线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玻璃天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36327B CN101836327B CN2008801125986A CN200880112598A CN101836327B CN 101836327 B CN101836327 B CN 101836327B CN 2008801125986 A CN2008801125986 A CN 2008801125986A CN 200880112598 A CN200880112598 A CN 200880112598A CN 101836327 B CN101836327 B CN 1018363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antenna
- silk
- demister
- bus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10000002287 horizontal cel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5357 flat glass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7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mounting on windscreens
- H01Q1/127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mounting on windscreens in association with heating wires or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01Q1/325—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01Q1/325—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 H01Q1/3275—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mounted on a horizontal surface of the vehicle, e.g. on roof, hood, trun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汽车用玻璃天线是设置于在汽车的掀背式后部门上设置的窗玻璃的除雾器的下部或者侧部空白部的FM无线电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汽车用玻璃天线设有第1辅助元件和第2辅助元件,第1辅助元件自除雾器的汇流条的下端或者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分支,至少具有沿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延伸的第1辅助水平丝;第2辅助元件分别通过引出线与上述除雾器的各汇流条的上端部相连接,该第2辅助元件具有至少1条第2辅助铅垂丝,该至少1条第2辅助铅垂丝在汇流条的外方与汇流条间隔开,使自设置在除雾器的汇流条下部附近的馈电点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元件与上述第1辅助水平丝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并且使自上述馈电点沿着汇流条的外侧延伸出的铅垂元件与汇流条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的设置在后部窗玻璃上的、用于接收FM无线电广播电波的玻璃天线(glass antenna),特别是涉及一种在掀背式(hatch back)汽车的后部窗玻璃的加热导电丝(也称作除雾器(defogger))的上部没有空白部、在其侧部、下部存在空白部的情况下,也适合接收FM无线电广播电波的电波的玻璃天线。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AM无线电广播电波和FM无线电广播电波接收用的玻璃天线,用天线丝包围的面积越大增益越高,因此,为了获得良好的接收增益,玻璃天线大多设置在易于确保较大面积的汽车的后部窗玻璃上,但在汽车的后部窗玻璃的中央部区域,大多设有用于确保雨天行驶时的后方视野的防雾用加热丝,因此,在将玻璃天线设置在后部窗玻璃上的情况下,只能设置在上述防雾用加热丝周边部的空白部、特别是上部空白部、下部空白部。
另外,通过使配设在防雾用加热丝周边的天线的水平丝、铅垂丝等接近防雾用加热丝的加热水平丝、汇流条(bus bar)等,而将防雾用加热丝作为天线利用其所接收的电波,也能够较好地谋求提高接收增益。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3-78319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汽车用玻璃天线,该汽车用玻璃天线将多个加热用导电丝和在该加热用导电丝的两端连接汇流条而成的防雾用加热丝设置在汽车用后部窗玻璃上,其特征在于,在该防雾用加热丝的上部或者下部的空白部的玻璃周边部设置馈电点,自该馈电点连接与加热用导电丝电容耦合了的至少具有第1水平丝的第1元件,使配置在上述汇流条的外方侧的铅垂丝自上述馈电点延伸出,配设自铅垂丝的前端或中段分支而连接于汇流条的第2元件(专利文献1)。
并且,在日本特开平5-251918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玻璃天线,该玻璃天线在汽车用后部窗玻璃的防雾用加热丝的上部空白部设有由水平丝和铅垂丝构成的第1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玻璃天线至少包括由第1元件和第2元件构成的第2天线;上述第1元件与设置在防雾用加热丝的下方侧方部的馈电点相连接,在防雾用加热丝的外侧向上方延伸,并且在上述第1天线的上部空白部或者第1天线的空白部水平地延伸;上述第2元件在防雾用加热丝的下部空白部中与上述馈电点相连接,水平地延伸且折回而向馈电点侧水平地延伸(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783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251918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1、2均能够在汽车后部窗玻璃的防雾用加热丝的上部空白部中确保较大的天线用空间,在该空间中设置FM无线电接收用的天线,并且,FM无线电接收用天线的铅垂丝的前端直接连结于防雾用加热丝的汇流条。
但是,根据汽车的车身、窗玻璃的设计形状以及防雾用加热丝的形状不同,有可能在防雾用加热丝的上部空白部无法确保天线用的空间,因此,在除上部空白部之外的空白部设置天线时,存在无法避免接收增益降低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即,在汽车后部窗玻璃的除雾器的上部空白部几乎无法确保设置天线的空间的情况下,即使是设置在除上部空白部之外的除雾器的周边部的空着的空间中的天线,也能够以高增益接收FM无线电广播电波,并且,即使在将汽车的后部门做成树脂制的掀背式的情况下,也能够以高增益接收FM无线电广播电波。
即,本发明是一种汽车用玻璃天线,该汽车用玻璃天线是设置于在汽车的掀背式后部门上设置的窗玻璃的除雾器的下部或者侧部空白部的FM无线电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其特征在于,该汽车用玻璃天线设置有第1辅助元件和第2辅助元件,该第1辅助元件自除雾器的汇流条的下端或者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分支出,至少具有沿着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延伸的第1辅助水平丝;该第2辅助元件分别通过引出线与上述除雾器的各汇流条的上端部相连接,该第2辅助元件具有至少1条第2辅助铅垂丝,该至少1条第2辅助铅垂丝在汇流条的外方与汇流条间隔开,使自设置在除雾器的汇流条下部附近的馈电点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出的水平元件与上述第1辅助水平丝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并且,使自上述馈电点沿着汇流条的外侧延伸出的铅垂元件与汇流条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
或者,本发明是上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该汽车用玻璃天线设置有具有第3辅助水平丝的第3辅助元件,该第3辅助水平丝分别通过引出线与除雾器的各汇流条的上端部相连接,且沿着除雾器的最上部的加热水平丝的上部侧以与该最上部的加热水平丝相接近的方式延伸至中央部附近。
或者,本发明是上述任一个所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该汽车用玻璃天线设置有自上述除雾器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的大致中间部分支出的、由第4辅助水平丝和第4辅助铅垂丝构成的第4辅助元件;上述第4辅助水平丝沿着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向与上述馈电点相反的方向延伸;上述第4辅助铅垂丝在汇流条的外侧与汇流条相接近地自上述第4辅助水平丝的前端进一步延伸。
或者,本发明是上述任一个所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上述后部门为树脂制,在该后部门开口部的周边部的至少上边及两侧边设置连接于金属车身的金属加强框,使上述第2辅助元件的第2辅助铅垂丝与上述金属加强框在厚度方向上保持间隔地重合而进行电容耦合,或者使上述第2辅助元件的第2辅助铅垂丝与上述金属加强框相接近而进行电容耦合。
或者,本发明是一种汽车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后部窗玻璃是在除雾器的上部不存在设置天线的空白部的窗玻璃,利用突出设置在汽车车顶上的AM/FM广播电波接收用的车顶装载天线(也简称为RMA)和设置在后部窗玻璃的下部或者侧部空白部的上述任一个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进行分集接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设置在汽车用后部门的窗玻璃上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设置在树脂制的汽车用后部门的窗玻璃上的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设置在汽车用后部门的窗玻璃上的实施例3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设置在汽车用后部门的窗玻璃上的实施例4的主视图。
图5是比较例1的天线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水平偏振波的频率特性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铅垂偏振波的频率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效果。
由于汽车后部窗玻璃的纵向尺寸较短,因此,无法在除雾器的上部空白部确保设置需要较大面积的AM/FM无线电广播电波接收用的天线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设置在除了除雾器的上部空白部之外的周边空白部的天线,也能通过将除雾器用作天线,并且在除雾器的任意处附加由辅助水平丝、辅助铅垂丝等构成的第1~第4辅助元件,来提高FM无线电广播电波的接收灵敏度,以高增益接收FM无线电广播电波。
另外,为了弥补除雾器的纵向上的热丝较短的状况,通过追加第2铅垂辅助元件,能够增长纵向上的丝长度,易于接收铅垂方向上的偏振波。
并且,在将汽车的后部门做成树脂制的掀背式的情况下,也能使自除雾器分支的第2辅助元件与至少设置在树脂制门的开口部的上边及左右的两侧边的金属加强框22相接近而使该第2辅助元件与金属加强框电容耦合,借助金属加强框和第2辅助元件能将承载在车身上的电波收入到除雾器,并且借助第1辅助元件和与其电容耦合的FM无线电广播电波接收用的天线能以高增益接收FM无线电广播电波。
另外,通过由本实施例的FM无线电广播电波接收用的天线和设置在汽车的车顶后部位置的AM/FM无线电广播电波接收用的车顶装载天线(RMA)进行分集接收,能够以高增益接收FM无线电广播电波。
另外,通过使本实施例的水平元件与第1辅助元件的规定长度的第1辅助水平丝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能够收入由除雾器的水平加热丝拾取到的水平偏振波的电波,上述第1辅助元件自除雾器的汇流条的下端或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分支、沿着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延伸出。
并且,通过使自上述馈电点沿着除雾器的汇流条外侧延伸出的铅垂元件与上述汇流条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能够收入由除雾器拾取到的铅垂偏振波的电波。
如图3所示,设置有第1辅助元件6,该第1辅助元件6自汽车用的后部窗玻璃1的除雾器2的汇流条3、3’中的任一个汇流条下端或者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2a分支,至少具有沿着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2a延伸的第1辅助水平丝6a;并且,设置有第2辅助元件7,该第2辅助元件7分别通过引出线与除雾器2的各汇流条3、3’的上端部相连接,该第2辅助元件7具有至少1条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2辅助铅垂丝7b、7b,该第2辅助铅垂丝7b、7b在上述FM无线电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的铅垂元件5b的外侧或者汇流条3、3’的外方侧与该铅垂元件5b或者汇流条3、3’间隔开。
本发明的FM广播电波接收用的天线,使自设置在除雾器2的汇流条3、3’中的任一个汇流条下部附近的馈电点4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出的水平元件5a与上述第1辅助元件6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图3的构造是本发明的玻璃天线5的最简单的构成图案。
在除雾器2的下部空白中央部具有雨刷器安装用孔部20的情况下,上述第1辅助元件6以使第1辅助水平丝6a的前端部在上述雨刷器安装用孔部20的跟前向铅垂方向弯曲、并以コ字状折回的方式设置折回丝6b,但在不具有雨刷器安装用孔部20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使第1辅助水平丝6a弯曲而使其以规定的长度沿水平方向延伸。
另外,设置有第2辅助元件7,该第2辅助元件7分别通过引出线与除雾器2的各汇流条3、3’的上端部相连接,该第2辅助元件7具有至少1条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2辅助铅垂丝7b、7b,该第2辅助铅垂丝7b、7b在汇流条3、3’的外方侧与汇流条3、3’间隔开,在上述FM无线电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的铅垂元件5b位于汇流条3、3’的外侧的情况下,在铅垂元件5b的外侧设置第2辅助元件7。
其原因在于,为了弥补除雾器的纵向上的热丝较短的状况,通过追加第2铅垂辅助元件,能够增长纵向上的丝长度,易于接收铅垂方向上的偏振波。
并且,上述后部掀背式门通常不是树脂制而是金属制,安装窗玻璃板的窗框部分当然也是金属制,但在上述后部门是树脂制的掀背式门的情况下,也可以使上述第2辅助元件7的第2辅助铅垂丝7b、7b与连接于金属车身的金属加强框在厚度方向上保持能够电容耦合的间隔地重合而进行电容耦合,或者使上述第2辅助元件7的第2辅助铅垂丝7b、7b与该金属加强框相接近而进行电容耦合。
上述树脂制的后部门的金属加强框是沿着后部门的开口部的至少上边及两侧边设置金属制的加强件而成的。
使自除雾器分支的第2辅助元件与至少设置在树脂制门开口部的上边及左右两侧边的金属加强框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借助金属加强框和第2辅助元件能将承载在车身上的电波收入到除雾器,并且借助第1辅助元件和与之电容耦合的FM无线电广播电波接收用的天线,能够以高增益接收FM无线电广播电波。
另外,上述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通过使上述水平元件5a与上述第1辅助水平丝6a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从而利用水平元件5a来拾取除雾器2接收到的水平偏振波成分,并且通过使自上述馈电点4沿着汇流条3’的外侧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铅垂元件5b与汇流条3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从而能够利用铅垂元件5b来拾取除雾器2接收到的铅垂偏振波成分。
并且,如图4所示,除上述第2辅助元件7之外,也可以设置具有第3辅助水平丝8a的第3辅助元件8,该第3辅助水平丝8a分别通过引出线与除雾器2的各汇流条3、3’的上端部相连接,且沿着除雾器2最上部的水平加热丝2a的上部侧与该水平加热丝2a相接近地一直延伸至中央部附近。
并且,如图1所示,除上述图4所示的图案的第1辅助元件6、第2辅助元件7、第3辅助元件8之外,也可以设置自除雾器2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2a的大致中间部分支出的、由第4辅助水平丝9a和第4辅助铅垂丝9b构成的第4辅助元件9,上述第4辅助水平丝9a沿着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2a在汇流条3的下端侧向与上述馈电点4相反的方向延伸;上述第4辅助铅垂丝9b在汇流条3的外侧与该汇流条3相接近地自该第4辅助水平丝9a的前端进一步延伸。
另外,由于上述后部窗玻璃1的纵向尺寸较短,因此,本发明期望一种适合在除雾器2的上部仅有一小部分用于设置天线的空白部的情况的天线,即期望用突出设置在汽车车顶上的AM/FM广播电波接收用的车顶装载天线(RMA)和设置在后部窗玻璃1的下部或者侧部的空白部的上述任一处的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进行分集接收。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车顶装载天线(RMA)和玻璃天线5中的任一个天线作为主天线。
上述除雾器2在汽车用后部窗玻璃1的中央区域隔开间隔地平行地配设多条大致水平的加热丝2a、2a,将加热丝2a、2a··的两端用导电性的汇流条3、3’连接起来,在汇流条3、3’之间连接蓄电池而通电加热,从而使附着在窗玻璃表面上的很小的水滴、即水雾蒸发,除去水雾,但与上述多条水平加热丝2a、2a··正交的铅垂辅助丝2b并不是作为除雾器的加热丝来设置的,而是为了用除雾器拾取FM广播电波的铅垂偏振波成分的电波而设置的。
使本实施例的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的水平元件5a与第1辅助元件6的第1辅助水平丝6a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上述第1辅助元件6自上述除雾器2的最下方的水平加热丝2a分支地延伸出。
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将上述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的水平元件5a的前端部折回而设置折回水平丝(未图示),使该折回水平丝的一部分与上述第1辅助元件6的水平丝6a的一部分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
上述第1辅助元件6的折回丝6b也可以在第1辅助水平丝6a的下方折回。
关于自上述馈电点4延伸出的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的水平元件5a和铅垂元件5b的各丝长度,在作为频率为76~90MHz频带的、面向日本国内的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时,水平元件5a为250~450mm,铅垂元件5b为200~400mm较佳,在作为频率为88~108MHz频带的、面向北美、欧洲、澳洲的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时,水平元件5a为150~350mm,铅垂元件5b为200~400mm较佳。
在作为频率为76~90MHz频带的、面向日本国内的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时,该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的水平元件5a与上述第1辅助元件6的第1辅助水平丝6a互相接近而电容耦合的部分的丝长度及该部分的丝间隔分别为,丝长度为250~450mm,丝间隔为5~15mm。
在作为频率为88~108MHz频带的、面向北美、欧洲、澳洲的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时,上述丝长度为150~350mm,丝间隔为5~15mm。
第2辅助元件7的第2辅助水平丝7a的长度期望为40~80mm,第2辅助铅垂丝7b的长度期望为100~300mm。第3辅助元件8的第3辅助水平丝8a的长度期望为200~480mm。
第4辅助元件9的第4辅助水平丝9a的长度期望为200~350mm,第4辅助铅垂丝9b的长度期望为200~400mm。
即使是上述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单独自己也能获得能够充分满足的接收特性,但在利用该天线和设置在汽车车顶上的车顶装载天线(RMA)这两个天线进行分集接收时,与仅由其中一个单独接收的情况相比,指向特性得到改善,因此较佳。
另外,使除雾器2的汇流条3与自馈电点4延伸到该汇流条的外侧附近位置的铅垂元件5b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的原因在于,这样易于用该铅垂元件5b拾取除雾器2拾取到的铅垂偏振波成分的电波,能够利用FM用天线5获得更高的接收增益。
另外,与上述防雾用加热丝2的多条大致水平丝2a的每一条正交的铅垂辅助丝2b是不被通电的中立丝,并不是防雾用加热丝2,并不是必需的丝,但使防雾用加热丝2也起到天线的作用,利用防雾用加热丝2接收到的电波来提高FM广播电波的电波的接收增益是很有效的。
通过将上述辅助元件中的上述第2~第4辅助元件适当组合而连接于除雾器,来提高承载于除雾器上的FM广播电波的水平偏振波成分、铅垂偏振波成分的接收增益,能够获得稳定的接收性能。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
使本实施例的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的水平元件5a与自上述除雾器2的最下方的水平加热丝2a分支地延伸出的第1辅助元件6的第1辅助水平丝6a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的原因在于,通过实验可知,与使图5所示的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的水平元件5a’接近除雾器2的最下线2a而使该水平元件5a’与该最下线2a电容耦合的情况相比,使本实施例的水平元件5a与第1辅助水平丝6a电容耦合能够获得比收入到天线5中的FM广播电波的水平偏振波成分的电波更高的接收增益。
由此,能够借助第1辅助元件6拾取承载于除雾器2上的FM无线电广播电波接收用的水平偏振波成分的电波,并将其收入到水平元件5a中。
另外,使铅垂元件5b与除雾器2的汇流条3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的原因在于,这样能够用该铅垂元件5b拾取承载于除雾器2上的FM无线电广播电波接收用的铅垂偏振波成分的电波而将其收入。
沿着上述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的铅垂丝5b的外侧配设至少1条第2辅助铅垂丝7b的原因在于,由于除雾器的铅垂方向上的丝长度较短,无法有效地接收铅垂成分的电波,因此,通过借助来自汇流条3、3’的引出线来配设第2辅助铅垂丝7b,能加长除雾器2的热线的铅垂方向上的丝长度,能够有效地接收铅垂成分的电波;上述至少1条第2辅助铅垂丝7b自第2辅助元件的第2辅助水平丝7a的前端沿大致铅垂的方向延伸,该第2辅助元件自上述除雾器2的汇流条3、3’的上端部向两外方延伸出。
另外,在使后部掀背式门为树脂制的情况下,以与连接于金属车身的金属加强框在厚度方向上保持间隔地重合而进行电容耦合或者与金属加强框相接近地电容耦合的方式配设上述第2辅助元件的第2辅助铅垂丝的原因在于,利用金属加强框与第2辅助元件的电容耦合,能将承载于车身上的电波收入到除雾器中,并且借助第1辅助元件和与其电容耦合的FM无线电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能够以高增益接收FM无线电广播电波。
并且,在上述后部掀背式门为树脂制的情况下,为了加强树脂制掀背式门以及将承载于上述车身的电波收入到除雾器中,在该后部门开口部的周边部的至少上边及两侧边设置金属加强框作为金属窗框。
并且,在除雾器2的最上部位置的水平加热丝2a上设置第3辅助元件8的原因在于,通过使水平丝长度与FM广播电波频带的中心频率90MHz的波长λ/4一致,易于将FM广播电波(特别是铅垂偏振波)的电波承载于除雾器,在除雾器2的最下部位置的水平加热丝2a上设置第4辅助元件9是为了将阻抗调整为与目标频率的波长一致。
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在嵌入汽车用后部掀背式门的金属制窗框中的窗玻璃的除雾器2的下部拐角部配设频率为88~108MHz频带的、面向北美、欧洲、澳洲的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并且,在除雾器2的上下左右的各周边空白部设置第1~第4这4个辅助元件6~9并将它们分别连接于除雾器2。
除雾器2的上部空白部、即最上部的水平加热丝2a与凸缘开口部21之间的间隔小,为30mm左右,除雾器2的下部空白部、即位于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2a与凸缘开口部的下边之间的间隔小于通常情况,为60mm。对于侧部空白部,汇流条3、3’与凸缘开口部的纵侧边之间仅为10mm左右,但从凸缘开口部到玻璃周边的粘接剂的距离具有100mm左右的空间。
上述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由水平元件5a和铅垂元件5b构成,该水平元件5a自设置在除雾器2的一个汇流条3的下端部附近的馈电点4沿水平方向延伸出;该铅垂元件5b自该馈电点4沿铅垂方向延伸出。
在除雾器2的下部空白部的中央部设有后部窗玻璃安装用的雨刷器驱动用的穿孔部20。
因此,第1辅助元件6是这样的丝:从自除雾器2右侧的汇流条3附近的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2a分支而向下方侧延伸出的引出线的前端向水平方向延伸出第1辅助水平丝6a,自该第1辅助水平丝6a的前端向上方弯曲再自该上方前端折回而成的折回丝6b。
本实施例的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的水平元件5a与上述第1辅助水平丝6a相接近而电容耦合,铅垂元件5b与除雾器2的汇流条3’相接近而电容耦合。
另外,从自除雾器2的各汇流条3、3’的各自上端部向上方延伸出的引出线的前端分别向外侧方向配设第2辅助元件7,同样地自该引出线的前端分别向内侧方向配设第3辅助元件8。
上述第2辅助元件7是这样的丝:从自各汇流条3、3’的各自上端部向上方延伸出的引出线的前端分别向外侧方向配设第2辅助水平丝7a,自该第2辅助水平丝7a的前端朝向下方以互相接近的方式延伸出两条第2铅垂丝。
另外,上述第3辅助元件8是自上述引出线的前端分别向内侧方向上配设第3辅助水平丝8a直至除雾器2的大致中间部而成的丝。
另外,第4辅助元件9是自除雾器2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2a的大致中间部分支的、设置有第4辅助水平丝9a和第4辅助铅垂丝9b的丝,上述第4辅助水平丝9a以与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2a相接近的方式沿着水平加热丝2a在汇流条3的下端侧向与上述馈电点4相反的方向延伸;上述第4辅助铅垂丝9b在汇流条3的下端外侧与该汇流条3的外侧相接近地自该第4辅助水平丝9a的前端进一步延伸。
上述除雾器2是在多条水平加热丝2a、2a··的各水平丝的中间部位置设置与其正交的铅垂辅助丝2b的图案形状。
本实施例1所采用的玻璃板1为大致长方形状,其概略尺寸是上边、下边均为1200mm,高度为550mm,窗框凸缘的内径尺寸是上边、下边均为1100mm,高度为500mm。
另外,本实施例的天线5的水平元件5a的长度=215mm
铅垂元件5b的长度=360mm
第1辅助元件6的第1辅助水平丝6a的长度=325mm
折回丝6b的长度=250mm
第1辅助水平丝6a与除雾器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2a之间的各间隔=30mm
水平元件5a与第1辅助水平丝6a之间的间隔=5mm
铅垂元件5b与汇流条3、3’之间的间隔=10mm
第2辅助元件7的第2辅助水平丝7a的长度=65mm
第2辅助铅垂丝7b、7b的各长度=235mm、235mm
两条第2辅助铅垂丝7b、7b之间的间隔=20mm
第2辅助铅垂丝7b与汇流条3’之间的间隔=30mm
第3辅助元件8的第3辅助水平丝8a的长度=475mm
第3辅助水平丝8a与除雾器最上部的水平加热丝2a之间的间隔=10mm
第4辅助元件9的第4辅助水平丝9a的长度=340mm
第4辅助铅垂丝9b的长度=375mm
第4辅助水平丝9a与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2a之间的间隔=5mm
第4辅助垂直丝9与汇流条3之间的间隔=10mm
馈电点4也是位于距汇流条3’的下端65mm的位置。
利用银膏等导电膏将这些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辅助元件6~9及加热用导电丝2、馈电点4、汇流条3、3’印制在玻璃板面上,并进行烧成而形成。
将这样地获得的窗玻璃板安装在汽车的后部窗上,并且,将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自馈电点4利用馈电线连接于未图示的FM调谐器。
另外,使上述FM广播电波接收用的天线5和未图示的车顶装载天线(RMA)进行分集接收以提高指向特性。
由上述FM用天线5接收到的结果可知,如图6、图7的频率特性图中粗线所示,88~108MHz频带的、面向北美、欧洲、澳洲的FM广播电波频带的水平偏振波的平均接收增益为-18.5dB,铅垂偏振波的平均接收增益为-16.5dB(偶极率),由上述FM用天线5和未图示的AM/FM用车顶装载天线(RMA)这两个系统的FM用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结果可知,能获得上述88~108MHz的指向特性非常优良的接收增益。
这样,对除雾器附加各种辅助元件,能够以高增益接收FM广播电波的电波,能够利用与第1辅助元件电容耦合的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以高灵敏度拾取FM广播电波,该第1辅助元件自以高增益接收FM广播电波的电波的除雾器2分支连接。
实施例2
图2所示的实施例2将汽车用的后部掀背式门做成树脂制,在嵌入开口窗框的窗玻璃的除雾器2的下部拐角部配设频率为88~108MHz频带的、面向北美、欧洲、澳洲的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并且,在除雾器2的上下左右的各周边空白部设置第1~第4这4个辅助元件6~9并将它们分别连接于除雾器2。
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以及第1~第4这4个辅助元件6~9的图案、尺寸等与实施例1相同,但本实施例2的上述后部门为树脂制的掀背式门,使上述第2辅助元件7的第2辅助铅垂丝7b、7b与连接于金属车身的金属加强框之间在厚度方向上保持能够电容耦合的间隔地与其重合从而能够电容耦合,在上述树脂制的后部门上,沿着后部门的开口部的上边及两侧边设置金属加强框。
上述第2辅助元件7是分别通过引出线与除雾器2的各汇流条3、3’的上端部相连接、在汇流条3、3’的外方侧与汇流条3、3’间隔开地大致平行地延伸的两条第2辅助铅垂丝7b、7b。
与实施例1同样,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自馈电点4连接于未图示的调谐器。另外,本实施例的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的各丝长度、第1辅助元件的各丝长度、间隔与实施例1相同。
利用银膏等导电膏将这些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及除雾器2、馈电点4、汇流条3、3’印制在玻璃板面上,进行烧成而形成。
将这样地获得的窗玻璃板安装在汽车的后部窗上,并且,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自馈电点4利用馈电线连接于未图示的FM调谐器。
另外,使上述FM广播电波接收用的天线5和未图示的车顶装载天线(RMA)进行分集接收以提高指向特性。
由上述FM用天线5接收到的结果可知,88~108MHz的、面向北美、欧洲、澳洲的FM广播电波频带的水平偏振波的平均接收增益为-18.1dB,铅垂偏振波的平均接收增益为-16.3dB(偶极率),由上述FM用天线5和未图示的AM/FM用车顶装载天线(RMA)这两个系统的FM用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结果可知,能获得上述88~108MHz的指向特性非常优良的接收增益。
实施例3
图3所示的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除雾器上连接第1辅助元件6、第2辅助元件7,使FM天线5的水平元件5a与该第1辅助元件6的第1辅助水平丝6a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使FM天线5的铅垂元件5b与除雾器的汇流条3’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第1辅助元件6、第2辅助元件7的丝长度、与除雾器2的间隔等与实施例1相同,但在不具有第3~第4辅助元件这一点上与实施例2不同。
与实施例1同样,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自馈电点4连接于未图示的调谐器。另外,本实施例的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的各丝长度、第1辅助元件的各丝长度、间隔与实施例1相同。
利用银膏等导电膏将这些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及除雾器2、馈电点4、汇流条3、3’印制在玻璃板面上,进行烧成而形成。
将这样地获得的窗玻璃板安装在汽车的后部窗上,并且,将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自馈电点4利用馈电线连接于未图示的FM调谐器。
另外,使上述FM广播电波接收用的天线5和未图示的车顶装载天线(RMA)进行分集接收以提高指向特性。
由上述FM用天线5接收到的结果可知,88~108MHz的、面向北美、欧洲、澳洲的FM广播电波频带的水平偏振波的平均接收增益为-19.0dB,铅垂偏振波的平均接收增益为-17.1dB(偶极率),由上述FM用天线5和未图示的AM/FM用车顶装载天线(RMA)这两个系统的FM用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结果可知,能获得上述88~108MHz的指向特性非常优良的接收增益。
实施例4
图4所示的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除雾器上连接第1辅助元件6、第2辅助元件7、第3辅助元件8,使FM天线5的水平元件5a与该第1辅助元件6的第1辅助水平丝6a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使FM天线5的铅垂元件5b与除雾器的汇流条3’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第1辅助元件6、第2辅助元件7、第3辅助元件8的丝长度、与除雾器2的间隔等与实施例1相同,但在不具有第4辅助元件这一点上与实施例1不同。
与实施例1同样,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自馈电点4连接于未图示的调谐器。另外,本实施例的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的各丝长度、第1辅助元件的各丝长度、间隔与实施例1相同。
利用银膏等导电膏将这些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及除雾器2、馈电点4、汇流条3、3’印制在玻璃板面上,进行烧成而形成。
将这样地获得的窗玻璃板安装在汽车的后部窗上,并且,将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自馈电点4利用馈电线连接于未图示的FM调谐器。
另外,使上述FM广播电波接收用的天线5和未图示的车顶装载天线(RMA)进行分集接收以提高指向特性。
由上述FM用天线5接收到的结果可知,88~108MHz的、面向北美、欧洲、澳洲的FM广播电波频带的水平偏振波的平均接收增益为-18.8dB,铅垂偏振波的平均接收增益为-16.8dB(偶极率),由上述FM用天线5和未图示的AM/FM用车顶装载天线(RMA)这两个系统的FM用天线进行分集接收的结果可知,能获得上述88~108MHz的指向特性非常优良的接收增益。
比较例1
如图5所示,在汽车用后部窗玻璃的除雾器2的下部拐角部配设频率为88~108MHz频带的、面向北美、欧洲、澳洲的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
上述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由自设置在除雾器2右侧的汇流条3’的下端部附近的馈电点4’沿水平方向延伸出的水平元件5a’构成。
上述水平元件5a’与上述除雾器的最下方的水平加热丝5a相接近而与其电容耦合。
利用银膏等导电膏将这些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及除雾器2、馈电点4、汇流条3、3’印制在玻璃板面上,进行烧成而形成。
将这样地获得的窗玻璃板安装在汽车的后部窗上,并且,将FM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5自馈电点4利用馈电线连接于未图示的FM调谐器。
由上述FM用天线5’接收到的结果可知,如图6、图7的频率特性图中的细线所示,88~108MHz的、面向北美、欧洲、澳洲的FM广播电波频带的水平偏振波的平均接收增益为-24.8dB,铅垂偏振波的平均接收增益为-21.1dB(偶极率),无法像上述FM用天线5那样获得满足的接收增益。
Claims (7)
1.一种汽车用玻璃天线,该汽车用玻璃天线是设置于在汽车的掀背式后部门上设置的窗玻璃的除雾器的下部或者侧部空白部的FM无线电广播电波接收用天线,
该汽车用玻璃天线设置有第1辅助元件和第2辅助元件,该第1辅助元件自除雾器的汇流条的下端或者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分支出,至少具有沿着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延伸的第1辅助水平丝;该第2辅助元件分别通过引出线与上述除雾器的各汇流条的上端部相连接,该第2辅助元件具有至少1条第2辅助铅垂丝,该至少1条第2辅助铅垂丝在汇流条的外方与汇流条间隔开,使自设置在除雾器的汇流条下部附近的馈电点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出的水平元件与上述第1辅助水平丝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并且,使自上述馈电点沿着汇流条的外侧延伸出的铅垂元件与汇流条相接近而使它们电容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其中,
该汽车用玻璃天线设置有具有第3辅助水平丝的第3辅助元件,该第3辅助水平丝分别通过引出线与自除雾器的各汇流条的上端部相连接,且沿着除雾器的最上部的加热水平丝的上部侧与该最上部的加热水平丝相接近地延伸至中央部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其中,
该汽车用玻璃天线设置有自上述除雾器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的大致中间部分支出的、由第4辅助水平丝和第4辅助铅垂丝构成的第4辅助元件;上述第4辅助水平丝沿着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向与上述馈电点相反的方向延伸;上述第4辅助铅垂丝在汇流条的外侧与汇流条相接近地自上述第4辅助水平丝的前端进一步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其中,
该汽车用玻璃天线设置有自上述除雾器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的大致中间部分支出的、由第4辅助水平丝和第4辅助铅垂丝构成的第4辅助元件;上述第4辅助水平丝沿着最下部的水平加热丝向与上述馈电点相反的方向延伸;上述第4辅助铅垂丝在汇流条的外侧与汇流条相接近地自上述第4辅助水平丝的前端进一步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其中,
上述后部门为树脂制,在该后部门开口部的周边部的至少上边及两侧边设置连接于金属车身的金属加强框,使上述第2辅助元件的第2辅助铅垂丝与上述金属加强框在厚度方向上保持间隔地重合而进行电容耦合,或者使上述第2辅助元件的第2辅助铅垂丝与上述金属加强框相接近而进行电容耦合。
6.一种汽车用天线,
后部窗玻璃是在除雾器的上部不存在设置天线的空白部的窗玻璃,利用突出设置在汽车车顶上的AM/FM广播电波接收用的车顶装载天线和设置在后部窗玻璃的下部或者侧部空白部的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进行分集接收。
7.一种汽车用天线,
后部窗玻璃是在除雾器的上部不存在设置天线的空白部的窗玻璃,利用突出设置在汽车车顶上的AM/FM广播电波接收用的车顶装载天线和设置在后部窗玻璃的下部或者侧部空白部的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进行分集接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75572A JP5339710B2 (ja) | 2007-10-23 | 2007-10-23 | 自動車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
JP2007-275572 | 2007-10-23 | ||
PCT/JP2008/068872 WO2009054324A1 (ja) | 2007-10-23 | 2008-10-17 | 自動車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36327A CN101836327A (zh) | 2010-09-15 |
CN101836327B true CN101836327B (zh) | 2013-04-24 |
Family
ID=40579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125986A Active CN101836327B (zh) | 2007-10-23 | 2008-10-17 | 汽车用玻璃天线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34813B2 (zh) |
EP (1) | EP2207239A4 (zh) |
JP (1) | JP5339710B2 (zh) |
CN (1) | CN101836327B (zh) |
CA (1) | CA2702167A1 (zh) |
WO (1) | WO200905432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64378A (zh) * | 2010-11-15 | 2011-05-18 | 蒋小平 | 汽车窗玻璃调幅、调频共用印刷天线系统 |
JP6163986B2 (ja) * | 2013-09-11 | 2017-07-19 |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ドア及びガラスアンテナ |
JP6221773B2 (ja) * | 2014-01-27 | 2017-11-01 |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 ガラスアンテナ |
JP6413429B2 (ja) * | 2014-07-24 | 2018-10-31 |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 ガラスアンテナ及びバックドア |
JP2016043842A (ja) * | 2014-08-25 | 2016-04-04 |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ドア |
JP6459650B2 (ja) | 2015-03-09 | 2019-01-30 |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JP2017005354A (ja) * | 2015-06-05 | 2017-01-05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及び車両用アンテナを備えた後部窓ガラス |
JP6390666B2 (ja) * | 2016-06-03 | 2018-09-19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ガラスアンテナ |
JP6812825B2 (ja) * | 2017-02-14 | 2021-01-13 | Agc株式会社 | ガラスアンテナ及び車両用窓ガラス |
JP6812824B2 (ja) * | 2017-02-14 | 2021-01-13 | Agc株式会社 | 車両用窓ガラス |
JP2019043453A (ja) * | 2017-09-05 | 2019-03-22 |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 リアガラス及びリアガラスを有するバックドア |
US12080937B2 (en) * | 2019-06-24 | 2024-09-03 |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 Heatable vehicle window having a transponder |
JP7283269B2 (ja) | 2019-06-28 | 2023-05-30 | Agc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ドア及びリアガラス |
JP2023023135A (ja) * | 2021-08-04 | 2023-02-16 | Agc株式会社 | 車両用窓ガラス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436A (zh) * | 1993-12-28 | 1995-09-13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玻璃天线及其设计方法 |
US5933119A (en) * | 1997-02-20 | 1999-08-03 |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 Glass antenna system for vehicles |
CN2735558Y (zh) * | 2004-08-13 | 2005-10-19 | 柯玉荣 | 以感应增加不同相位收信的汽车印刷天线装置 |
WO2006103956A1 (ja) * | 2005-03-29 | 2006-10-05 |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184401A (ja) * | 1989-12-13 | 1991-08-12 | Central Glass Co Ltd | 車両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
US5177493A (en) * | 1990-03-05 | 1993-01-05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 Antenna device for movable body |
JP2638708B2 (ja) * | 1992-03-06 | 1997-08-06 |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
DE69313165T2 (de) * | 1992-03-06 | 1997-12-18 | Central Glass Co Ltd | Scheibenantenne für Kraftfahrzeug |
JPH06177625A (ja) * | 1992-10-06 | 1994-06-24 | Central Glass Co Ltd | 自動車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JP2962394B2 (ja) * | 1994-03-24 | 1999-10-12 |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 車両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
JPH09153716A (ja) * | 1995-11-30 | 1997-06-10 | Central Glass Co Ltd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JP3588896B2 (ja) * | 1996-02-26 | 2004-11-17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JPH10270924A (ja) * | 1997-03-21 | 1998-10-09 | Central Glass Co Ltd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TW508865B (en) * | 2000-06-22 | 2002-11-01 | Asahi Glass Co Ltd | Glass antenna for an automobile |
JP2003078319A (ja) | 2001-09-03 | 2003-03-14 | Central Glass Co Ltd | 車両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
JP2003142913A (ja) * | 2001-10-31 | 2003-05-16 | Central Glass Co Ltd | 車両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
JP3974087B2 (ja) * | 2003-06-30 | 2007-09-12 |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JP2005130415A (ja) * | 2003-10-27 | 2005-05-19 | Central Glass Co Ltd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JP2006033498A (ja) * | 2004-07-16 | 2006-02-02 |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装置 |
US7558555B2 (en) * | 2005-11-17 | 2009-07-07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Self-structuring subsystems for glass antenna |
-
2007
- 2007-10-23 JP JP2007275572A patent/JP533971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10-17 WO PCT/JP2008/068872 patent/WO200905432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10-17 US US12/739,116 patent/US8334813B2/en active Active
- 2008-10-17 CA CA2702167A patent/CA270216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8-10-17 CN CN2008801125986A patent/CN101836327B/zh active Active
- 2008-10-17 EP EP08842908A patent/EP2207239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436A (zh) * | 1993-12-28 | 1995-09-13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玻璃天线及其设计方法 |
US5933119A (en) * | 1997-02-20 | 1999-08-03 |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 Glass antenna system for vehicles |
CN2735558Y (zh) * | 2004-08-13 | 2005-10-19 | 柯玉荣 | 以感应增加不同相位收信的汽车印刷天线装置 |
WO2006103956A1 (ja) * | 2005-03-29 | 2006-10-05 |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36327A (zh) | 2010-09-15 |
JP2009105665A (ja) | 2009-05-14 |
CA2702167A1 (en) | 2009-04-30 |
US8334813B2 (en) | 2012-12-18 |
EP2207239A1 (en) | 2010-07-14 |
US20100220020A1 (en) | 2010-09-02 |
JP5339710B2 (ja) | 2013-11-13 |
EP2207239A4 (en) | 2011-11-23 |
WO2009054324A1 (ja) | 2009-04-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36327B (zh) | 汽车用玻璃天线 | |
CN101091286B (zh) | 车辆的玻璃天线 | |
CN102971907B (zh) | 车辆用玻璃天线 | |
CN101414704B (zh) | 汽车用玻璃天线 | |
CN102171887B (zh) | 车辆用玻璃天线 | |
CN101212077A (zh) | 汽车用玻璃天线 | |
CN101222082B (zh) | Am/fm接收用天线 | |
JP5428847B2 (ja) | 自動車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 |
CN106252819A (zh) | 车辆用玻璃天线和具有车辆用天线的后部窗玻璃 | |
US20100258547A1 (en) | Electrically heatable laminated glazing | |
CN101682108A (zh) | 汽车用高频玻璃天线 | |
US7019700B2 (en) | Glass antenna system for vehicles | |
CN106068578A (zh) | 汽车用玻璃天线 | |
US6002373A (en) | Glass window antenna | |
US10158162B2 (en) | Automotive glass antenna | |
JP2009033687A (ja)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
CN103222112A (zh) | 天线 | |
CN109155455A (zh) | 玻璃天线 | |
EP1100144A2 (en) | Vehicle glass antenna | |
WO2011099423A1 (ja)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
WO2012160991A1 (ja)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
CN102612788A (zh) | 车辆用玻璃天线 | |
JP4225373B2 (ja) | 車両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 |
JP2011087054A (ja)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
JP3413339B2 (ja)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9 Address after: Mie, Japan Patentee after: Central Glass Product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Yamaguchi Japan Patentee before: CENTRAL GLAS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