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8578A - 汽车用玻璃天线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玻璃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8578A
CN106068578A CN201580012832.8A CN201580012832A CN106068578A CN 106068578 A CN106068578 A CN 106068578A CN 201580012832 A CN201580012832 A CN 201580012832A CN 106068578 A CN106068578 A CN 106068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demister
horizontal cell
glass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28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拓司
三鸭公树
山本刚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68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85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7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mounting on windscreens
    • H01Q1/127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mounting on windscreens in association with heating wires or lay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汽车用玻璃天线,该汽车用玻璃天线在窗玻璃板设置有通电加热式的除雾器、第一天线导体以及第一馈电点,在该汽车用玻璃天线中,除雾器被上下分割,第一天线导体具有区域形成元件和第一天线元件,区域形成元件的两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除雾器,从而形成封闭的封闭区域,第一天线元件设置于封闭区域,与连接于区域形成元件的第一馈电点连接,具有第一水平元件,第一水平元件靠近第一除雾器,并且沿着第一除雾器延伸。

Description

汽车用玻璃天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公开涉及一种汽车用玻璃天线。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将形成于汽车用窗玻璃的通电加热式的除雾器作为天线或者天线的一部分来使用的技术,该除雾器包括多个加热线以及连接于这些加热线的端部来进行馈电的母线。
一般地,在将除雾器作为天线来使用的情况下,在母线与电源之间以及母线与接地之间分别连接线圈并流过直流电流,但是需要将由除雾器接收的频带的信号切断。但是,除雾器中流过几安培~几十安培的比较大的电流,因此需要设置使用了粗导线的电流容量大的线圈,从而存在线圈大型化、高重量的问题。
例如在专利文献1、2、3中公开了一种将除雾器分割并且只将除雾器的一部分作为天线来使用的技术。通过像这样将作为天线来使用的除雾器只设为一部分,能够使流过除雾器的电流小,能够降低线圈所需的电流容量,因此能够使线圈小型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173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0880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平6-193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当如专利文献1、2、3那样设为将除雾器分割并且只使用加热线的一部分所形成的天线图案时,存在在FM频带、特别是在日本国外的FM频带内增益降低的情况。
鉴于以上问题,期望提供一种即使是将除雾器分割并且使用加热线的一部分所形成的天线图案也能够得到对FM频带而言充分的天线性能的汽车用玻璃天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种汽车用玻璃天线,该汽车用玻璃天线在汽车的窗玻璃板设置有通电加热式的除雾器、第一天线导体以及所述第一天线导体用的第一馈电点,其中,该除雾器具有多个加热线以及用于对所述加热线馈电的多个母线,在该汽车用玻璃天线中,所述除雾器被上下分割,从而包括:第一除雾器,其包括第一多个加热线和第一一对母线;以及第二除雾器,其包括第二多个加热线和第二一对母线,所述第一天线导体具有区域形成元件和第一天线元件,所述区域形成元件的两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除雾器,且所述区域形成元件沿着所述窗玻璃板的外缘设置以形成由所述区域形成元件和所述第一除雾器封闭的封闭区域,所述第一馈电点与所述区域形成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元件设置于所述封闭区域,具有第一水平元件,所述第一天线元件直接或经由第一连接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馈电点,所述第一水平元件靠近所述第一除雾器,并且沿着所述第一除雾器延伸。
发明的效果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即使是将除雾器分割并且只使用加热线的一部分所形成的天线图案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天线性能的汽车用玻璃天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设置有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天线的带玻璃天线的汽车用窗玻璃的俯视图。
图2是设置有第二实施方式的玻璃天线的带玻璃天线的汽车用窗玻璃的俯视图。
图3是变更了第二实施方式的设计所得到的一例。
图4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除雾器的分割以及区域形成元件对国内的FM无线电广播波的水平偏振波的增益产生的影响的数据。
图5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除雾器的分割以及区域形成元件对日本国外的FM无线电广播波的水平偏振波的增益产生的影响的数据。
图6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除雾器的分割以及区域形成元件对日本国外的FM无线电广播波的垂直偏振波的增益产生的影响的数据。
图7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得到的天线增益的实测数据。
图8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得到的天线增益的实测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附图中,关于线的平行、直角、角部的曲率等,允许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程度的偏差。另外,这些附图是将汽车用窗玻璃安装于汽车的状态下的车内观察的图,但也可以作为车外观察的图来参照。另外,附图上的左右方向相当于车宽度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设置有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天线120(汽车用玻璃天线)的带玻璃天线的汽车用窗玻璃100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在汽车用窗玻璃板110设置有通电加热式的除雾器、第一天线导体以及第一天线导体用的第一馈电点。
除雾器被上下分割,从而包括互相分离的第一除雾器113和第二除雾器116。第一除雾器113包括第一多个加热线111和第一一对母线112,第二除雾器116包括第二多个加热线114和第二一对母线115。
第一多个加热线111和第二多个加热线114沿汽车玻璃的左右方向伸长,第一一对母线112和第二一对母线115沿上下方向伸长。第一多个加热线111的两端连接于第一一对母线112,第二多个加热线114的两端连接于第二一对母线115。在汽车用窗玻璃板110的存在于第一除雾器113的上方的空白部设置有第一天线导体。
第一天线导体包括区域形成元件122、第一天线元件126以及第二天线元件131。
区域形成元件122的两端部连接于第一除雾器113,该区域形成元件122沿着汽车用窗玻璃板的外缘设置,以在第一除雾器113的上部的空白部形成由第一除雾器113和区域形成元件122封闭的封闭区域123。
封闭区域123以通过汽车用窗玻璃板的重心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150为分界线被分成右侧封闭区域124和左侧封闭区域125这两个封闭区域(以后,在不需要特别区分右侧封闭区域124和左侧封闭区域125来进行说明时,简称为封闭区域123)。
在此,封闭区域123的大小只要是后述的第一天线元件126能够配置于封闭区域123内的大小即可。另外,基于美观这一点,期望区域形成元件122设置于被黑色遮蔽膜117隐蔽的区域内。
从汽车用窗玻璃板110的外缘起以规定的宽度设置有黑色遮蔽膜117,在图1中该黑色遮蔽膜117存在于从汽车用窗玻璃板110的外缘起到虚线为止的区域内。黑色遮蔽膜117是基于防止汽车用窗玻璃板110与车身金属部的接合部分的粘接剂劣化以及美观的观点而设置的。此外,在图1中,以区域形成元件122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于第一一对母线112的上端的方式示出,但这只不过是不意图进行限定的一例。例如也可以将区域形成元件122的端部中的任意端部或者两个端部与第一一对母线112的任意部位连接。
第一天线元件126设置于封闭区域123的内侧。第一天线元件126包括第一水平元件127、第二水平元件128以及第一垂直元件129,该第一天线元件126经由第一连接元件130而连接于第一馈电点121。
第一水平元件127可以靠近第一除雾器113并且沿着第一除雾器113延伸。在第一水平元件127与第一除雾器113之间可以不存在其它导体。第二水平元件128与第一水平元件127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并行,第一垂直元件129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水平元件127,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水平元件128。第二水平元件128可以经由第一连接元件130而连接于第一馈电点121。
通过设置这种第一天线元件126,所能得到的天线增益增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天线元件126包括第一水平元件127、第二水平元件128以及第一垂直元件129,但并不限定于此。如果第一水平元件127的元件长度足够长,则也可以只由第一水平元件127构成。在该情况下,第一水平元件127可以经由垂直元件和连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而连接于第一馈电点121。
另外,示出了第一垂直元件129与第一水平元件127的端部和第二水平元件128的端部连接的例子,但第一垂直元件129也可以与第一水平元件127和第二水平元件128中的任意水平元件的中途部连接。
另外,还示出了第一连接元件130与第二水平元件128的端部连接的例子,但第一连接元件130也可以连接于第一天线元件126的任意部位。另外,还可以不设置第一连接元件130,而使第一天线元件126直接与第一馈电点121连接。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并行”解释为在不损害效果的范围内具有固定的宽度。例如,第二水平元件128并不需要必须精准地平行于第一水平元件127,也可以具有与第一水平元件127以规定的角度相交那样的角度。
第二天线元件131是任意的构成元件。第二天线元件131设置于封闭区域123的内侧。第二天线元件131包括第三水平元件132、第四水平元件133以及第二垂直元件134,第三水平元件132的端部连接于区域形成元件122。
第三水平元件132可以靠近第一除雾器113并沿着第一除雾器113延伸。在第三水平元件132与第一除雾器113之间可以不存在其它导体。第四水平元件133与第三水平元件132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并行,第二垂直元件134的一端连接于第三水平元件132,另一端连接于第四水平元件133。
通过设置这种第二天线元件131,所能得到的天线增益增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天线元件131包括第三水平元件132、第四水平元件133以及第二垂直元件134,但并不限定于此。如果第三水平元件132的元件长度足够长,则也可以只由第三水平元件132构成。
另外,示出了第二垂直元件134与第三水平元件132的端部和第四水平元件133的端部连接的例子,但第二垂直元件134也可以与第三水平元件132和第四水平元件133的任意水平元件的中途部连接。
另外,第二天线元件131还可以经由未图示的第二连接元件而与区域形成元件122连接。此时,第二连接元件也可以与第二天线元件131的任意部位连接。
另外,在图1中,第一天线元件126设置于左侧封闭区域125,第二天线元件131设置于右侧封闭区域124。通过像这样设为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区域的结构,能够得到特别大的天线增益。
另外,第一天线元件126和第二天线元件131被设置为以中心线150为对称轴大致线对称的位置,通过设为这种结构,能够得到特别大的天线增益。
此外,也可以是,第一天线元件126设置于右侧封闭区域124,第二天线元件131设置于左侧封闭区域125。另外,第一天线元件126和第二天线元件131也可以分别以跨越右侧封闭区域124和左侧封闭区域125的方式形成。
另外,在实施例中,从第一馈电点121到第一天线元件126的前端的元件长度(以下称为第一天线元件126的元件长度)以及从第二天线元件131与区域形成元件122的连接点到第二天线元件131的前端的元件长度(以下称为第二天线元件131的元件长度)优选为期望的长度。具体地说,在将期望的频带的中心频率下的空气中的波长设为λ0、将玻璃的波长缩短率设为k、将玻璃上的波长设为λg=λ0×k时,元件长度为(1/8)×λg以上且(3/8)×λg以下、更优选为(1/4)×λg以上且(3/8)×λg以下,或者为(5/8)×λg以上且(7/8)×λg以下、更优选为(3/4)×λg以上且(7/8)×λg以下即可。通过设为这种长度的元件长度,在天线增益提高这一点上能够得到理想的结果。
此外,在第一垂直元件129与第一水平元件127的中途部和第二水平元件128的中途部连接的情况下,将从第一馈电点121到第一天线元件126的端部最长的元件长度设为第一天线元件126的元件长度。
同样地,在第二垂直元件134与第三水平元件132的中途部和第四水平元件133的中途部连接的情况下,将从第二天线元件131与区域形成元件122的连接点到第二天线元件131的端部最长的元件长度设为第二天线元件131的元件长度。
例如,在设定了FM无线电广播波作为期望的频率的情况下,该FM无线电广播波的中心频率是90MHz。因而,在想要使FM无线电广播波的天线增益提高的情况下,当将电波的速度设为3.0×108m/s、将波长缩短率k设为0.64时,期望将第一天线元件126和第二天线元件131的元件长度设为267mm以上且800mm以下,特别优选为533mm以上且800mm以下。或者,期望将第一天线元件126和第二天线元件131的元件长度设为1333mm以上且1866mm以下,特别优选为1600mm以上且1866mm以下。
在此,“第一天线元件126的元件长度”在设置有第一连接元件130的情况下还包括第一连接元件130的元件长度。同样地,“第二天线元件131的元件长度”在设置有第二连接元件的情况下还包括第二连接元件的元件长度。
第一馈电点121是用于将第一天线导体经由规定的导电性构件而与放大器等未图示的信号处理电路电连接的部位。作为导电性构件,例如使用AV线等馈电线。也可以采用将用于将放大器等信号处理电路与第一馈电点121电连接的连接器安装于第一馈电点121的结构。利用这种连接器,易于将AV线等安装于第一馈电点121。
另外,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第一馈电点121处设置突起状的导电性构件,并且使该突起状的导电性构件与设置于用于安装汽车用窗玻璃板110的车身凸缘处的连接部接触、嵌合。
此外,在图1中第一馈电点121设置在区域形成元件122上,但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即,如果与区域形成元件122电连接,则第一馈电点121也可以配置在封闭区域123的内侧,或者也可以配置在外侧的空白部。在此,“电连接”并不只是第一馈电点121与区域形成元件122通过导体互相连接的情况,还包括第一馈电点121与区域形成元件122隔开规定的间隔并高频导通的情况。
另外,图1中示出的玻璃天线120连接于被虚线包围的滤波电路164。滤波电路164包括线圈161、162以及电容器163。
线圈161、162流过直流电流,但将由除雾器接收的频带的信号切断。线圈161、162的常数至少对AM频带(520kHz~1710kHz)而言为高阻抗即可,优选的是,期望在AM频带的整个频带内具有1kΩ以上的阻抗,更期望具有2kΩ以上的阻抗。另外,也可以设置对AM频带和FM频带而言为高阻抗的线圈。
电容器163防止来自电源的频率比AM频带高的高频噪声流过第一除雾器113而对FM频带的天线增益造成影响。另外,防止来自电源的噪声流过第二除雾器116而对FM频带的天线增益造成影响。但是,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在来自电源的噪声少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电容器163。
另外,也可以在第一一对母线112中的左侧的母线上或者从左侧的母线到线圈161的配线的中途具备对FM频带而言为高阻抗的FM线圈。另外,也可以在第二一对母线115中的左侧的母线上或者从左侧的母线到接地的配线的中途具备FM线圈。
另外,还可以在第一一对母线112中的右侧的母线上或者从右侧的母线到线圈162的配线的中途具备FM线圈。另外,还可以在第二一对母线115中的右侧的母线上或者从右侧的母线到电源的配线的中途具备FM线圈。
通过设置这种FM线圈,对FM而言能够得到更高的增益。
如以上那样,设为将除雾器上下分割并将上述那样的除雾器的一部分作为天线来使用的图案。由此,能够降低线圈161、162所需的电流容量,能够使用利用了线形细的导线的小型线圈,并且能够得到对FM频带而言充分的天线增益。
另外,为了将玻璃天线120设为分集天线,也可以设置第二天线导体和第二天线导体用的第二馈电点145。
第二天线导体和第二馈电点145设置在第二除雾器116的下部,第二天线导体包括第三天线元件和第四天线元件。
第三天线元件具有沿着第二除雾器116的外缘伸长的第五水平元件136,该第三天线元件经由第三连接元件135而连接于第二馈电点145。第三连接元件13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馈电点145,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五水平元件13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三天线元件只由第五水平元件136构成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附属的元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三连接元件135与第五水平元件的端部连接而形成L字形的例子,但是第三连接元件135也可以与第五水平元件136的中途部连接而形成T字形,还可以不设置第三连接元件135,而将第五水平元件136直接连接于第二馈电点14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水平元件136以与第二除雾器116靠近并进行电容耦合的方式沿着第二除雾器116伸长。通过设为这种结构,所能得到的天线增益增大。
另外,在图1中,第三连接元件135形成于中央线150的左侧,但也可以根据第二馈电点145的位置而形成在左侧或右侧或左右两侧。
第四天线元件具有沿着所述第二除雾器116的外缘伸长的第六水平元件138,第四天线元件具备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水平元件138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除雾器116的第四连接元件137。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水平元件138配置于第五水平元件136的下侧,第六水平元件138与第五水平元件136利用一部分进行电容耦合。通过设为这种结构,所能得到的天线增益增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天线元件的第四连接元件137从第二一对母线115中的右侧的母线伸长并与第六水平元件138的端部连接而形成L字形,但并不限定于本方式。例如,第四连接元件137也可以从第二多个加热线114上的任意位置伸长并与第六水平元件138的中途部连接而成为T字形。
另外,在图1中,第四连接元件137形成于中央线150的右侧,但也可以形成在左侧或右侧或左右两侧。
另外,期望的是,上述的第三天线元件的第五水平元件136与第四天线元件的第六水平元件138利用一部分互相进行电容耦合。在本说明书中,将第五水平元件136与第六水平元件138相对的部分设为电容耦合部。通过设为这种结构,所能得到的天线增益增大。
另外,为了提高天线增益,也可以设置以下叙述的元件。
例如,也可以以纵切第一多个加热线111中的至少两根加热线的方式设置第一短路线143。通过这样设置第一短路线143来调整第一除雾器113的阻抗,从而天线增益提高。
在图1的实施例中,将两根短路线配置为以中心线150为轴左右对称,但短路线的配置位置和根数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即,也可以在中心线150上设置一根短路线,另外,也可以设置三根以上的短路线。配置位置也可以不是以中心线150为轴左右对称。
另外,也可以以纵切第二多个加热线114中的至少两根加热线的方式设置第二短路线144。通过这样设置第二短路线144来调整第二除雾器116的阻抗,从而天线增益提高。
在图1的实施例中,将两根短路线配置为以中心线150为轴左右对称,但短路线的配置位置和根数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即,也可以在中心线150上设置一根短路线,另外,也可以设置三根以上的短路线。配置位置也可以不是以中心线150为轴左右对称。
另外,也可以设置配置于第一除雾器113与第二除雾器116之间的第一辅助导体。第一辅助导体包括第七水平元件140和第五连接元件139,其中,该第七水平元件140以与第一除雾器113靠近并进行电容耦合的方式沿着第一除雾器113伸长,该第五连接元件139的一端连接于第七水平元件140,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除雾器116。
在图1中,第一辅助导体的第五连接元件139从第二短路线144的端部分别伸出两根,分别与两根第七水平元件140的端部接合而形成两个L字形,但并不限定于本方式。例如,第五连接元件139也可以从第二多个加热线114上的任意位置伸长并与第七水平元件140的中途部接合而成为T字形。
另外,在图1中,第一辅助导体构成为两根第七水平元件140和两根第五连接元件139以中心线150为对称轴线对称,但也可以不是线对称。第一辅助导体还可以是一根第七水平元件140和一根第五连接元件139。
另外,也可以设置配置于第一除雾器113与第二除雾器116之间的第二辅助导体。
第二辅助导体包括第八水平元件142和第六连接元件141,其中,该第八水平元件142以与第二除雾器116靠近并进行电容耦合的方式沿着第二除雾器116伸长,该第六连接元件141的一端连接于第八水平元件142,另一端连接于第一除雾器113。
在图1中,第二辅助导体的第六连接元件141从第一一对母线112中的右侧的母线伸长并与第八水平元件142的端部接合而形成L字形,但并不限定于本方式。例如,第六连接元件141也可以从第一多个加热线111上的任意位置伸长并与第八水平元件142的中途部接合而形成T字形。
另外,在图1中,第二辅助导体形成于中央线150的右侧,但也可以形成在左侧,或者在左右两侧形成两根第二辅助体。
另外,期望的是,上述的第一辅助导体的第七水平元件140和第二辅助导体的第八水平元件142利用一部分互相进行电容耦合。
在本说明书中,将第七水平元件140与第八水平元件142相对的部分设为电容耦合部。通过设置这种第一辅助导体和第二辅助导体,第一除雾器113与第二除雾器116经由第一辅助导体和第二辅助导体而高频地连接,因此所能得到的天线增益增大。
(第二实施方式)
图2是设置有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玻璃天线220的带玻璃天线的汽车用窗玻璃200的俯视图。
如图2所示,对于设置有玻璃天线220的汽车用窗玻璃板110中的、具有与设置有上述的图1所示的玻璃天线120的汽车用窗玻璃板110同样结构的构件,使用与图1的参照附图标记同样的参照附图标记。但是,玻璃天线220的配置在第二除雾器116的下部的第三天线元件和第四天线元件的结构与图1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对这些部位使用了对图1的参照附图标记加上100后的参照附图标记。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三天线元件包括第五水平元件236,该第五水平元件236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馈电点145,该第五水平元件236沿着第二除雾器116的外缘伸长。
在图2中,第三天线元件从第二馈电点145起沿一条直线延伸,并设置在后述的第四天线元件的下部。另外,第三天线元件主要形成于中央线150的左侧,但也可以根据第二馈电点145的位置而主要形成于中央线150的右侧。
另外,第四天线元件包括第六水平元件238和第四连接元件237,该第六水平元件238沿着第二除雾器的外缘伸长,该第四连接元件237的一端连接于第四水平元件238的中途部,另一端与第二除雾器116接合。
在图2中设置有两根第四连接元件237,但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例如,在图3中示出变更了第二实施方式的设计所得到的例子。
图3是设置有变更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设计所得到的一例的玻璃天线320的带玻璃天线的汽车用窗玻璃300的俯视图。
如图3那样,第四连接元件337也可以是一根,也可以与第六水平元件338的端部连接而形成L字形。另外,第四连接元件也可以是两根以上。另外,第四连接元件337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除雾器116上的任意位置。
另外,第一天线导体、第一馈电点121、第二天线导体以及第二馈电点145是将银糊剂等含有导电性金属的糊剂例如印刷于汽车用窗玻璃的车内侧表面并进行烧制而形成的。但是,并不限定于该形成方法,可以将由铜等导电性物质形成的线状体或箔状体形成于汽车用窗玻璃的车内侧表面,也可以利用粘接剂等将该线状体或箔状体粘贴于汽车用窗玻璃,还可以将该线状体或箔状体设置于汽车用窗玻璃自身的内部。
第一馈电点121的形状和第二馈电点145的形状根据导电性构件或连接器的安装面的形状来决定即可。例如在安装上优选为正方形、近似正方形、长方形、近似长方形等方形形状或多边形形状。此外,也可以是圆、近似圆、椭圆、近似椭圆等圆形形状。
另外,也可以是,将包括第一天线导体和第二天线导体的导体层设置在合成树脂制膜的内部或合成树脂制膜的表面,将带导体层的合成树脂制膜形成于汽车用窗玻璃的车内侧表面或车外侧表面来作为玻璃天线。并且,也可以将形成有第一天线导体和第二天线导体的柔性电路板形成于汽车用窗玻璃的车内侧表面来作为玻璃天线。
实施例
将设置有玻璃天线的汽车用后部窗玻璃安装于实际的汽车并对其天线增益进行实测,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说明。
将带玻璃天线的汽车用后部窗玻璃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约35.4°的状态组装于转台上的汽车的窗框,来对天线增益进行了实测。在馈电点处安装有连接器,从而经由馈线连接于网络分析器(Network Analyzer)。转台进行旋转使得从水平方向的任意方向对汽车用后部窗玻璃照射电波。
将组装有带玻璃天线的汽车用后部窗玻璃的汽车的车辆中心设置在转台的中心并且使汽车360°旋转来进行天线增益的测定。天线增益的数据是在各频率下对每隔旋转角度3°测定一次总共旋转360°测定出的值进行平均而得到的。另外,天线增益的数据是在FM无线电广播波的频率范围内每隔1MHz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在电波的发送位置与天线导体之间的仰角为大致水平方向(在将与地面平行的面设为仰角=0°、将顶面方向设为仰角=90°的情况下,是仰角=0°的方向)进行了测定。以1μV时的电压为基准并以单位dBμV来描述天线增益。
<实施例1>
研究了在图1示出的玻璃天线120中不改变其它元件的图案而将除雾器上下分割的情况和没有分割的情况下对天线增益造成的影响,另外,研究了设置区域形成元件122的情况和不设置该区域形成元件122的情况下对天线增益造成的影响。图4中示出各情况下的天线增益的测定结果。在图4中测定了日本国内的FM频带(76MHz~90MHz)下的水平偏振波的天线增益。
如果将单位设为mm,则实测图4时的玻璃天线120的各元件的长度以及各部的尺寸为:
区域形成元件122:1030
第一水平元件127:280
第二水平元件128:365
第一垂直元件129:30
第一除雾器113与第一水平元件127之间的距离:10
第三水平元件132:495
第四水平元件133:140
第二垂直元件134:30
第一除雾器113与第二水平元件128之间的距离:10
第五水平元件136:600
第二除雾器116与第五水平元件136之间的距离:10
第六水平元件138:800
第二除雾器116与第六水平元件138之间的距离:30
第五水平元件136与第六水平元件138的电容耦合部的长度:450
第一除雾器113与第二除雾器116之间的距离:30
第七水平元件140(左):380
第七水平元件140(右):380
第五连接元件139(左):15
第五连接元件139(右):20
第八水平元件142:380
第六连接元件141:20
第七水平元件140与第八水平元件142的电容耦合部的长度:295
第一短路线143与中心线150之间的距离:100
第二短路线144与中心线150之间的距离:100。
此外,在此,关于第七水平元件140和第五连接元件139,以中心线150为中心,将设置于左侧的元件描述为(左),将设置于右侧的元件描述为(右)。
另外,各元件的导体宽度是0.4mm。第一馈电点121和第二馈电点145是纵14mm、横20mm的长方形。线圈161、162的电感是1.3mH,电容器163的电容是4.7μH。元件的导体宽度、第一馈电点121和第二馈电点145的形状、线圈和电容器的常数在以下所有实施例中设为相同。
另外,在图4中决定了以下范例:将上下分割除雾器且设置有区域形成元件122的情况设为“例1”,将上下分割除雾器且不设置区域形成元件122的情况设为“例2”,将不使除雾器上下分割且设置有区域形成元件122的情况设为“例3”,将不使除雾器上下分割且不设置区域形成元件122的情况设为“例4”。此外,元件的导体宽度、馈电点的大小以及范例在以下所有实施例中均相同。
如图4所示,通过将除雾器上下分割且设置区域形成元件122,能够得到在国内的FM频带的整个频带大幅地提高天线增益的结果。
<实施例2>
研究了在图2中示出的玻璃天线220中不改变各元件的图案而将除雾器上下分割的情况和没有分割的情况下对天线增益造成的影响,另外,研究了设置区域形成元件的情况和不设置区域形成元件的情况下对天线增益造成的影响。在图5和图6中示出各情况下的天线增益的测定结果。在图5中测定了日本国外的FM频带(88MHz~108MHz)下的水平偏振波的天线增益,在图6中测定了日本国外的FM频带(88MHz~108MHz)下的垂直偏振波的天线增益。
如果将单位设为mm,则实测图5、图6时的玻璃天线220的各元件的长度以及各部的尺寸为:
区域形成元件122:1030
第一水平元件127:280
第二水平元件128:365
第一垂直元件129:30
第一除雾器113与第一水平元件127之间的距离:10
第三水平元件132:495
第四水平元件133:140
第二垂直元件134:30
第一除雾器113与第二水平元件128之间的距离:10
第五水平元件236:440
第二除雾器116与第五水平元件236之间的距离:30
第六水平元件238:840
第二除雾器116与第六水平元件238之间的距离:15
第一除雾器113与第二除雾器116之间的距离:30
第七水平元件140(左):210
第七水平元件140(右):225
第五连接元件139(左):20
第五连接元件139(右):20
第八水平元件142:227
第六连接元件141:20
第七水平元件140与第八水平元件142的电容耦合部的长度:18
第一短路线143与中心线150之间的距离:100
第二短路线144与中心线150之间的距离:100
如图5、图6所示,在单纯地将除雾器上下分割的例2中,与没有将除雾器上下分割的例4相比天线增益降低,但是通过如例1那样将除雾器上下分割且设置区域形成元件122而得到了在日本国外的FM频带的整个频带内大幅地提高天线增益的结果。
<实施例3>
图7中示出在图1所示的玻璃天线120中对日本国内的FM频带(76MHz~90MHz)下的水平偏振波的天线增益进行测定所得到的结果。
测定图7时的玻璃天线120的各元件的长度以及各部的尺寸与测定实施例1时的各元件的长度以及各部的尺寸相同。在图7中,“例5”表示作为第一天线导体的第一天线元件126和第二天线元件131的增益(以后称为主增益),“例6”表示作为分集接收用的第二天线导体的第三天线元件和第四天线元件的增益(以后称为副增益)。实测图7时的玻璃天线120的各元件的长度以及各部的尺寸与实施例1相同。
根据图7,主增益平均为53.7dBμV,得到了足够高的增益。另外,副增益平均为51.9dBμV,得到了足够高的增益。
<实施例4>
图8中示出在图3所示的玻璃天线320中对日本国外的FM频带(88MHz~108MHz)下的水平偏振波和垂直偏振波的天线增益进行测定所得到的结果。关于测定图8时的玻璃天线320的各元件的长度以及各部的尺寸,如果只记述与测定实施例2时的尺寸不同的部分的尺寸,则为:
第六水平元件338:560。
在图8中,“例5(H)”表示水平偏振波的主增益,“例6(H)”表示水平偏振波的副增益,“例5(V)”表示垂直偏振波的主增益,“例6(V)”表示垂直偏振波的副增益。
如图8所示,水平偏振波的主增益平均为51.8dBμV,得到了足够高的增益。另外,水平偏振波的副增益平均为46.1dBμV,得到了足够高的增益。另外,垂直偏振波的主增益平均为55.9dBμV,得到了足够高的增益。另外,垂直偏振波的副增益平均为56dBμV,得到了足够高的增益。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于汽车玻璃的玻璃天线。
本申请是基于2014年3月12日在日本申请的基础申请2014-048702号而完成的,其全部内容在此作为参照而被引用。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200、300:带玻璃天线的汽车用窗玻璃;110:汽车用窗玻璃板;111:第一多个加热线;112:第一一对母线;113:第一除雾器;114:第二多个加热线;115:第二一对母线;116:第二除雾器;117:黑色遮蔽膜;120、220、320:玻璃天线;121:第一馈电点;122:区域形成元件;123:封闭区域;124:右侧封闭区域;125:左侧封闭区域;126:第一天线元件;127:第一水平元件;128:第二水平元件;129:第一垂直元件;130:第一连接元件;131:第二天线元件;132:第三水平元件;133:第四水平元件;134:第二垂直元件;135:第三连接元件;136、236:第五水平元件;137、237、337:第四连接元件;138、238、338:第六水平元件;139:第五连接元件;140:第七水平元件;141:第六连接元件;142:第八水平元件;143:第一短路线;144:第二短路线;145:第二馈电点;150:中心线;161、162:线圈;163:电容器;164:滤波电路。

Claims (16)

1.一种汽车用玻璃天线,该汽车用玻璃天线在汽车的窗玻璃板设置有通电加热式的除雾器、第一天线导体以及所述第一天线导体用的第一馈电点,其中,该除雾器具有多个加热线以及用于对所述加热线馈电的多个母线,在该汽车用玻璃天线中,
所述除雾器被上下分割,从而包括:
第一除雾器,其包括第一多个加热线和第一一对母线;以及
第二除雾器,其包括第二多个加热线和第二一对母线,
所述第一天线导体具有区域形成元件和第一天线元件,
所述区域形成元件的两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除雾器,且所述区域形成元件沿着所述窗玻璃板的外缘设置以形成由所述区域形成元件和所述第一除雾器封闭的封闭区域,
所述第一馈电点与所述区域形成元件电连接,
所述第一天线元件设置于所述封闭区域,具有第一水平元件,所述第一天线元件直接或经由第一连接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馈电点,
所述第一水平元件靠近所述第一除雾器,并且沿着所述第一除雾器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元件具有第二水平元件和第一垂直元件,
所述第二水平元件与所述第一水平元件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并行,
所述第一垂直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元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水平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导体具备第二天线元件,
所述第二天线元件设置于所述封闭区域,具有第三水平元件,所述第二天线元件直接或经由第二连接元件连接于所述区域形成元件,
所述第三水平元件靠近所述第一除雾器,并且沿着所述第一除雾器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天线元件具有第四水平元件和第二垂直元件,
所述第四水平元件与所述第三水平元件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并行,
所述第二垂直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水平元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水平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区域以通过所述窗玻璃板的重心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为分界线被分成左侧封闭区域和右侧封闭区域这两个封闭区域,
所述第一天线元件设置于所述左侧封闭区域和右侧封闭区域中的任一封闭区域,
所述第二天线元件设置于所述左侧封闭区域和右侧封闭区域中的不是设置了所述第一天线元件的区域的另一个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在将规定的频带的中心频率下的空气中的波长设为λ0、将所述窗玻璃板的波长缩短率设为k、将所述窗玻璃板上的波长设为λg=λ0×k时,所述第一天线元件的元件长度为(1/8)×λg以上且(3/8)×λg以下或者为(5/8)×λg以上且(7/8)×λg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除雾器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天线导体和所述第二天线导体用的第二馈电点,
所述第二天线导体具备第三天线元件,
所述第三天线元件具有沿着所述第二除雾器的外缘伸长的第五水平元件,所述第三天线元件直接或经由第三连接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馈电点。
8.根据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天线导体具备第四天线元件,
所述第四天线元件具有沿着所述第二除雾器的外缘伸长的第六水平元件,所述第四天线元件经由第四连接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除雾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天线元件与所述第四天线元件互相靠近并进行电容耦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辅助导体,该第一辅助导体包括:
第七水平元件,其配置在所述第一除雾器与所述第二除雾器之间,靠近所述第一除雾器,并且沿着所述第一除雾器伸长;以及
第五连接元件,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水平元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除雾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辅助导体,该第二辅助导体包括:
第八水平元件,其配置在所述第一除雾器与所述第二除雾器之间,靠近所述第二除雾器,并且沿着所述第二除雾器伸长;以及
第六连接元件,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八水平元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除雾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辅助导体与所述第二辅助导体互相靠近并进行电容耦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短路线,该第一短路线以纵切所述第一多个加热线中的至少两根加热线的方式伸长。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短路线,该第二短路线以纵切所述第二多个加热线中的至少两根加热线的方式伸长。
15.一种汽车用窗玻璃,其特征在于,
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玻璃天线。
16.一种汽车用玻璃天线,用于连接于第一除雾器和第二除雾器,其中,该第一除雾器包括第一多个加热线和第一一对母线,该第二除雾器包括第二多个加热线和第二一对母线,该汽车用玻璃天线包括:
第一天线导体;以及
第一馈电点,其用于对所述第一天线导体馈电,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导体包括区域形成元件和第一天线元件,
所述区域形成元件构成为,在设置于窗玻璃板时沿着所述窗玻璃板的外缘配置,两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除雾器,来形成由所述区域形成元件和所述第一除雾器封闭的封闭区域,
所述第一天线元件构成为,在设置于所述窗玻璃板时配置于所述封闭区域,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除雾器并且沿着所述第一除雾器延伸的部分。
CN201580012832.8A 2014-03-12 2015-02-24 汽车用玻璃天线 Pending CN1060685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8702 2014-03-12
JP2014048702 2014-03-12
PCT/JP2015/055234 WO2015137108A1 (ja) 2014-03-12 2015-02-24 自動車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8578A true CN106068578A (zh) 2016-11-02

Family

ID=54071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2832.8A Pending CN106068578A (zh) 2014-03-12 2015-02-24 汽车用玻璃天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372815A1 (zh)
EP (1) EP3118930A4 (zh)
JP (1) JPWO2015137108A1 (zh)
CN (1) CN106068578A (zh)
WO (1) WO201513710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8996A (zh) * 2017-02-14 2018-08-21 旭硝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窗玻璃
CN109986936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风挡玻璃
CN110168805A (zh) * 2017-01-11 2019-08-23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窗玻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63675B1 (en) * 2015-10-29 2021-02-17 Nippon Sheet Glass Company, Limited Vehicle window glass
JP2018042070A (ja) * 2016-09-06 2018-03-15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アンテナ
JP7204736B2 (ja) * 2018-03-16 2023-01-16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リアガラス
CN113303028A (zh) * 2019-02-26 2021-08-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图案导电体、发热板以及移动体
US11955713B2 (en) 2020-06-30 2024-04-09 Novatel Inc. Antenna with tilted beam for use on angled surfac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3247A (en) * 1976-10-07 1977-12-13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Heater glass sheet with broad band receiver antennae
US6163303A (en) * 1999-07-29 2000-12-1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M upper/FM defogger grid active backlite antenna
JP2009017300A (ja) * 2007-07-05 2009-01-22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チョークコイルおよびチョークコイル付き自動車用窓ガラス
CN102668239A (zh) * 2009-12-25 2012-09-12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汽车用车窗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18452C2 (de) * 1986-06-02 1997-04-10 Lindenmeier Heinz Diversity-Antennenanordnung für den Empfang frequenzmodulierter Signale in der Heckscheibe eines Kraftfahrzeugs mit einem darin befindlichen Heizfeld
DE3914424A1 (de) * 1989-05-01 1990-12-13 Lindenmeier Heinz Antenne mit vertikaler struktur zur ausbildung einer ausgedehnten flaechenhaften kapazitaet
CA2101820A1 (en) * 1992-08-03 1994-02-04 Yoshinori Matsuoka Window glass antenna device
JP3458978B2 (ja) * 1994-11-04 2003-10-2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JP3588896B2 (ja) * 1996-02-26 2004-11-17 旭硝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US6693597B2 (en) * 2002-04-23 2004-02-17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Layout for automotive window antenna
KR20110051666A (ko) * 2009-11-11 2011-05-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리어 글라스 안테나
JP5493750B2 (ja) * 2009-11-17 2014-05-14 旭硝子株式会社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及び車両用窓ガラス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3247A (en) * 1976-10-07 1977-12-13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Heater glass sheet with broad band receiver antennae
US6163303A (en) * 1999-07-29 2000-12-1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M upper/FM defogger grid active backlite antenna
JP2009017300A (ja) * 2007-07-05 2009-01-22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チョークコイルおよびチョークコイル付き自動車用窓ガラス
CN102668239A (zh) * 2009-12-25 2012-09-12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汽车用车窗天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8805A (zh) * 2017-01-11 2019-08-23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窗玻璃
CN108428996A (zh) * 2017-02-14 2018-08-21 旭硝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窗玻璃
CN108428996B (zh) * 2017-02-14 2021-07-27 Agc株式会社 车辆用窗玻璃
CN109986936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风挡玻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18930A1 (en) 2017-01-18
EP3118930A4 (en) 2017-11-08
US20160372815A1 (en) 2016-12-22
WO2015137108A1 (ja) 2015-09-17
JPWO2015137108A1 (ja) 2017-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8578A (zh) 汽车用玻璃天线
EP3300167B1 (en) Vehicle window glass and antenna
JP5109830B2 (ja) 自動車用高周波ガラスアンテナ及び後部窓ガラス板
CN106169642B (zh) 车辆用窗玻璃和玻璃天线
CN106252819A (zh) 车辆用玻璃天线和具有车辆用天线的后部窗玻璃
CN107453029B (zh) 车辆用窗玻璃
EP0153806A1 (en) A glass window for a vehicle
KR20090038380A (ko) 자동차용 유리 안테나
KR20070113128A (ko) 자동차용 고주파 유리 안테나
MX2012011447A (es) Montaje de antena y estructura de antena con relación mejora de señal a ruido.
EP1502321B1 (en) Layout for automotive window antenna
CN202977703U (zh) 玻璃天线及窗玻璃
CN107534208A (zh) 玻璃天线
CN103238253B (zh) 车辆用玻璃天线及车辆用窗户玻璃
KR101578844B1 (ko) 자동차 창유리용 안테나 필드
CN101595595A (zh) 天线连接器
CN106716711A (zh) 天线装置
CN104347934A (zh) 车载式天线
JP2007535232A (ja) 自動車用スクリーン印刷アンテナ
JP2005137024A (ja) フィルム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フィルムアンテナ
JP5772164B2 (ja)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JP2010004332A (ja)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及び車両用窓ガラス
JPH0132410Y2 (zh)
EP3499639A1 (en) Glass antenna
JP6905180B2 (ja) アンテナ及び窓ガラ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