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0078B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10078B
CN101810078B CN200910175715XA CN200910175715A CN101810078B CN 101810078 B CN101810078 B CN 101810078B CN 200910175715X A CN200910175715X A CN 200910175715XA CN 200910175715 A CN200910175715 A CN 200910175715A CN 101810078 B CN101810078 B CN 1018100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body
take
mentioned
cereal
m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57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10078A (zh
Inventor
高桥伯郎
明比龙二
三宅达也
北川智志
石贺和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eki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407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19375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498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5775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072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3531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eki a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10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0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10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00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4Mowing tab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208Tanks for grain or chaf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57/00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57/22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for standing stal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57/00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57/01Devices for leading crops to the mow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Outside Dividers And 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AREA)
  • Harvesting Machines For Root Cro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具备七条量的收割宽度,提高收割作业的效率的同时,简化该收割装置的传动机构。在收割装置(6)的下部传动箱(38)的前侧配置八根分草框架(43),在各分草框架(43)之间分别形成七个谷物秆导入路径(44)。做成设置于各谷物秆导入路径(44)每个上的七个扒拢轮体(53)中的最右侧的第一扒拢轮体(53a)和邻接的第二扒拢轮体(53b)啮合而联动并进行旋转的结构,做成使第三扒拢轮体(53c)和邻接的第四扒拢轮体(53d)和第五扒拢轮体(53e)分别啮合而联动并进行转动的结构,做成使第六扒拢轮体(53f)和邻接的最左侧的第七扒拢轮体(53g)啮合而联动并进行旋转的结构。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目前,实现了商品化的自动脱粒型联合收割机最大的是具备一行程收割六条直立谷物秆的六条割的收割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但是,近年来,以收割作业的进一步高效率化为目的,希望将收割幅度扩大到七条割或八条割的面向农业经营者的联合收割机。
作为这种联合收割机,例如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44991号公报)所记载的具备八条割的收割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收割装置那样,在收割偶数的条列的收割装置的场合,通过将其收割幅度的中心位置支撑在从联合收割机的机体侧设置的收割支撑框架的前端,从而可以适当地维持收割装置的左右方向的重量平衡。
但是,上述的收割支撑框架设置在操纵部的左侧,在该收割支撑框架的前端支撑了八条幅宽的收割装置的中心位置的场合,收割装置的左侧端部从机体的左侧端部向机体的左外侧较大地突出。
因此,从设置在机体的右侧的操纵部难以监视收割装置的左侧端部,不能容易地进行收割装置中的条对位(收割装置的最左侧的分草体与直立谷物秆的条列的对位),存在收割作业的效率下降的问题。
并且,若这样收割宽度从机体宽度向外侧较大地突出,则不能将联合收割机装载在卡车的车箱上,不能用卡车运送。因此,只能通过在农田间自行而移动,产生农田间移动需要时间而导致作业效率下降的问题。
另外,一般情况下,就分别形成于收割装置的各分草框架之间的谷物秆导入路径而言,该谷物秆导入路径的每个需要一个扒拢轮体。因此,越扩大收割宽度该扒拢轮体越增加,用于驱动各扒拢轮体的传动机构复杂化,产生该传动机构妨碍收割装置的搬送等而导致收割作业的效率下降的问题。
另外,在通常的收割作业中,以向左方绕农田的四边的方式使联合收割机收割行驶。因此,若收割装置的右侧端部从机体宽度向外侧较大地突出,则产生最右侧的分草框架与垄冲突而容易破损或变形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用收割支撑框架支撑从收割宽度的中心位置偏靠左右方向一侧的部位的场合,收割宽度越大,作用于收割支撑框架上的扭转力矩就越大。因此,收割装置左右摇摆,在收割装置的左右的谷物秆的切断位置不齐,收割的谷物秆的长度不均匀而产生在脱粒装置中发生连根拔起或残留,或农田的收割轨迹紊乱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
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联合收割机,在具备行驶装置1的底盘2的左侧的部位搭载脱粒装置3,在该底盘2的右侧的部位搭载谷粒储存装置4,在该谷粒储存装置4的前侧设置操纵部5,在该操纵部5以及脱粒装置3的前侧设置收割装置6,其特征在于,将支撑上述收割装置6的收割支撑框架25的基部支撑在比操纵部5更靠左侧的底盘2的前部所设的支撑架37上,使该收割支撑框架25向前侧下方延伸,在该收割支撑框架25的前端部,连接比朝向左右方向的下部传动箱38的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更偏靠左侧的部位,在该下部传动箱38的前侧,沿左右方向分别留有间隔地配置朝向前后方向的八根分草框架43,在该分草框架43之间分别形成七个谷物秆导入路径44,在该各谷物秆导入路径44的每个上分别设置单一的拉起装置52和扒拢轮体53,做成使该七个扒拢轮体53中的最右侧的第一扒拢轮体53a和与该第一扒拢轮体53a的左侧邻接的第二扒拢轮体53b啮合而联动并进行旋转的结构,做成使在上述第二扒拢轮体53b的左侧留有间隔地配置的第三扒拢轮体53c和与该第三扒拢轮体53c的左侧邻接的第四扒拢轮体53d和与该第四扒拢轮体53d的左侧邻接的第五扒拢轮体53e分别啮合而联动并进行转动的结构,做成使在上述第五扒拢轮体53e的左侧留有间隔地配置的第六扒拢轮体53f和与该第六扒拢轮体53f的左侧邻接的最左侧的第七扒拢轮体53g啮合而联动并进行旋转的结构。
方案2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第一扒拢轮体53a与设置在收割支撑框架25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的第一驱动链轮58通过第一谷物根搬送链59联动,使第二谷物根搬送链60与上述第三扒拢轮体53c联动,使上述第五扒拢轮体53e与设置在收割支撑框架25的前端部附近的第二驱动链轮61通过第三谷物根搬送链62联动,使上述第七扒拢轮体53g与设置在从下部传动箱38的左端部立起的拉起传动轴57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第三驱动链轮63通过第四谷物根搬送链64联动,使上述第二谷物根搬送链60的搬送终端部和第三谷物根搬送链62的搬送终端部分别在第一谷物根搬送链59的搬送方向的中间部和后部合流,在该第一谷物根搬送链59的搬送终端部和第四谷物根搬送链64的搬送终端部之间形成谷物秆合流部65,做成将收割谷物秆从该谷物秆合流部65向后方的交接搬送装置67交接的结构。
方案3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设置连接上述下部传动箱38的右侧端部和最右侧的第一拉起装置52a的上部的支撑框架55,在该支撑框架55的上下方向中间部,连接旋转自如地支撑上述第一扒拢轮体53a的第一扒拢轮体支持框架54a的后端部,使该第一扒拢轮体支撑框架54a的前部向前方外侧延伸,将该第一扒拢轮体支撑框架54a的前端部连接在最右侧的分草框架43的前后方向中间部。
方案4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用伸缩自如的连杆40连接上述下部传动箱38的右侧端部和操纵部5前侧的底盘2侧的部位。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1所述的发明,通过在该收割支撑框架25的前端部连接比朝向左右方向的下部传动箱38的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更偏靠左侧的部位,从而收割装置6的左侧端部难以从联合收割机的机体向左外侧较大突出。因此,容易从设置在联合收割机的底盘2右侧的操纵部5监视收割装置6的左侧端部,容易进行收割装置的条对位,能够提高手各作业的效率。
另外,通过使最右侧的第一扒拢轮体53a和与该第一扒拢轮体53a的左侧邻接的第二扒拢轮体53b联动并进行旋转,使在第二扒拢轮体53b的左侧留有间隔地配置的第三扒拢轮体53c和与该第三扒拢轮体53c的左侧邻接的第四扒拢轮体53d和与该第四扒拢轮体53d的左侧邻接的第五扒拢轮体53e联动并进行转动,使在第五扒拢轮体53e的左侧留有间隔地配置的第六扒拢轮体53f和与该第六扒拢轮体53f的左侧邻接的最左侧的第七扒拢轮体53g联动并进行旋转,从而能够简化用于驱动七个扒拢轮体的传动机构。由此,该扒拢轮体的传动机构难以妨碍收割谷物秆的搬送,能够提高收割作业的效率。
根据方案2所述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通过使第一扒拢轮体53a与设置在收割支撑框架25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的第一驱动链轮58通过第一谷物根搬送链59联动,使第二谷物根搬送链60与第三扒拢轮体53c联动,使第五扒拢轮体53e与设置在收割支撑框架25的前端部附近的第二驱动链轮61通过第三谷物根搬送链62联动,使第七扒拢轮体53g与设置在从下部传动箱38的左端部立起的拉起传动轴57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第三驱动链轮63通过第四谷物根搬送链64联动,从而能够简化七个扒拢轮体和与之相连的各谷物根搬送链的传动机构。由此,这些扒拢轮体的传动机构难以妨碍收割谷物秆的搬送,能够提高收割作业的效率。
根据方案3所述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通过在连接下部传动箱38的右侧端部和最右侧的第一拉起装置52a的上部的支撑框架55的上下方向中间部,连接旋转自如地支撑第一扒拢轮体53a的第一扒拢轮体支持框架54a的后端部,将该第一扒拢轮体支撑框架54a的前端部连接在最右侧的分草框架43的前后方向中间部,从而该最右侧的分草机架43被加固,即使与垄等冲突也难以破损或变形。
根据方案4所述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通过用伸缩自如的连杆40连接下部传动箱38的右侧端部和操纵部5前侧的底盘2侧的部位,从而能够用收割支撑框架25和该连杆40保持收割装置6的左右方向的姿势。由此,在收割装置6的左右的谷物秆的切断位置一致,收割的谷物秆的长度大致均匀而难以产生在脱粒装置3的连根拔起或残留,能够提高收割脱粒作业的效率以及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图3是表示收割装置的框架构造的说明用俯视图。
图4是表示收割装置的谷物根搬送装置的说明用俯视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表示第一扒拢轮体周边的构造的右侧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三扒拢轮体周边的构造的右侧视图。
图9是表示第六扒拢轮体周边的构造的左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收割装置的穗尖以及谷物根的搬送装置的说明用俯视图。
图11是展开表示收割装置的传动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展开表示收割支撑框架部分的传动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收割装置的主要传动部的说明用侧视图。
图14是收割装置的传动机构图。
图中:
1-行驶装置,2-底盘,3-脱粒装置,4-谷粒储存装置,5-操纵部,25-收割支撑框架,37-支撑架,38-下部传动箱,40-连杆,43-分草框架,44-谷物秆导入路径,52-拉起装置,52a-第一拉起装置,53-扒拢轮体,52a-第一扒拢轮体,53b-第二扒拢轮体,53c-第三扒拢轮体,53d-第四扒拢轮体,53e-第五扒拢轮体,53f-第六扒拢轮体,53g-第七扒拢轮体,54a-第一扒拢轮体支持框架,55-支撑框架,57-拉起传动轴,58-第一驱动链轮,59-第一谷物根(株元)搬送链,60-第二谷物根搬送链,61-第二驱动链轮,62-第三谷物根搬送链,63-第三驱动链轮,64-第四谷物根搬送链,65-谷物秆合流部,67-交接搬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结构进行说明。而且,在以下的叙述中的“左侧”以及“右侧”是以沿着联合收割机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为基准,站在搭乘于操纵部上的操作员的视点来表现的。
如图1、图2所示,联合收割机在具备行驶装置1的底盘2的左侧的部位搭载脱粒装置3,在底盘2的右侧的部位搭载谷粒储存装置4,在该谷粒储存装置4的前侧设置操纵部5,在该操纵部5和脱粒装置3的前侧设置收割装置6而构成。
上述行驶装置1跨越由安装于底盘2的前侧的变速箱7驱动的左右的驱动轮8、8,和以轴支承在左右的转轮框架9上的多个转轮10a绕挂履带10、10而构成。
上述底盘2将方管组装成俯视时呈矩形形状而构成。
上述脱粒装置3包括:具备脱粒筒或处理筒的上述侧处理室;以及具备摇动筛选隔板、风选机、一次输送螺旋和二次输送螺旋的下侧筛选室。在上述处理室的左外侧具备从后述的收割装置6侧的交接搬送装置的终端部交接收割谷物秆并搬送的进给链28。而且,在该脱粒装置3的后部设置将脱粒后的排出秸秆细小地切断并排出的排出秸秆切割刀11。
上述谷粒储存装置4是形成为箱型且在底部具备排出螺旋的容器。将利用上述脱粒装置3的一次输送螺旋回收的谷粒借助于一次扬谷筒12投入到该谷粒储存装置4中并储存。而且,在该谷粒储存装置4的后侧,设置绕纵轴中心旋转自如的扬谷筒13。在该扬谷筒13的上端部上下转动自如地连接排出筒14的基部。而且,在上述一次输送筒12和扬谷筒13及排出筒14内分别安装输送用的螺旋。
上述操纵部5在覆盖搭载于底盘2的右侧前部的发动机15的发动机罩16的上部安装操作员就座的操纵椅17,在该操纵椅17的左侧设置前部操作台18,并在操纵椅17的左侧设置侧部操作台19而构成。做成操作员从上述操作椅17和上述前部操作台18的前后间隔部的右侧乘降的结构。而且,在上述前部操作台18的上部,从右侧向左侧设置操控杆20、具备马达的仪表盘21、开关面板22。另外,在上述侧部操作台19的上部,从前侧向后侧设置副变速杆23、主变速杆24、收割离合器杆、脱粒离合器杆。(收割离合器杆和脱粒离合器杆图示省略)。上述操控杆20通过向左右方向倒下使左右侧驱动轮8、8的旋转速度产生差异而使机体回旋。而且,通过使操控杆20向前后方向倒下,从而使液压缸(图示省略)伸缩而使收割装置6升降。
然后,对上述收割装置6的框架构造以及传动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3、图12、图14所示,在内部具备传动轴25a的收割支撑框架25的基部,以正交状态连接在内部具备收割输入轴26的输入传动筒27的右侧端部。在上述收割输入轴26的左侧端部安装输入滑轮26a,做成由发动机15驱动的液压无极变速装置(图示省略)的变速旋转动力分支输入配置于上述进给链28的前部右侧的辅助进给链29的输入滑轮和该输入滑轮26a的结构。
再有,借助于锥齿轮传动机构31使交接搬送装置驱动轴32与上述收割输入滑轮26a的左右方向中间部联动。在该交接搬送装置驱动轴32上,在其上端部安装穗尖搬送链驱动链轮33,在其中间部安装谷物根搬送链驱动链轮34。做成利用该穗尖搬送链驱动链轮33驱动图2所示的带凸缘的链式的穗尖交接搬送装置35,利用谷物根搬送链驱动链轮34驱动图2所示的链式的谷物根交接搬送装置36的结构。而且,在上述谷物根交接搬送装置36的前侧具备调节处理深度的供给搬送装置66,将这些穗尖交接搬送装置35、供给搬送装置66以及谷物根交接搬送装置36总称为交接搬送装置67.
另外,使设置在上述收割支撑框架25内部的传动轴25a的基端部借助于锥齿轮传动机构26b与收割输入轴26的右侧的部位联动。并且,使借助于锥齿轮传动机构25b联动的中间输出轴25c从上述传动轴25a的轴心方向中间部向前侧上方突出地设置,从该中间输出轴25c的基部设置借助于锥齿轮传动机构25d联动的输出轴25e。并且,做成从该输出轴25e的前端部借助于锥齿轮传动机构25f使在前端部具备驱动链轮25g的输出轴25h联动的结构。在驱动链轮25g上绕挂供给搬送装置66的谷物根搬送链66a。而且,在上述中间输出轴25c的前端部安装后述的第一驱动链轮58。
并且,如图3所示,将上述输入传动筒27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比操纵部5更靠左侧的底盘2的前部设置的支撑架37上,做成收割支撑框架25的前端部侧以上述收割输入轴26的轴心为中心上下转动自如的结构。
并且,使收割支撑框架25向前侧下方延伸,在该收割支撑框架25的前端部连接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地形成的下部传动箱38。在该下部传动箱38上的收割支撑框架25的连接位置成为比该下部传动箱38的在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更偏靠左侧的位置。
由此,收割装置6的左侧端部难以从联合收割机的机体向左外侧较大地突出,容易从设置在底盘2的右侧的操纵部5监视收割装置6的左侧端部(后述的左侧端部的分草体45),容易进行收割作业中的条对位,能够提高收割作业的效率。
另外,在收割支撑框架25的前端部附近的部位,设置借助于锥齿轮传动机构25i联动的传动轴25j并使其从传动轴25a向前侧上方突出。并且,做成借助于万能接头25k从该传动轴25j的前端部联动输出轴25l的结构,在该输出轴25l的前端部安装后述的第二驱动链轮61。这样,通过使万能接头25k介入,从而自由变更输出轴25l的倾斜姿势,将该输出轴25l配置在收割装置6的尽可能前方的部位的同时,能够使安装在该输出轴25l上的第二驱动链轮61的姿势与绕挂在该第二驱动链轮61上的第三谷物根搬送链62的轨迹一致地进行设定。
如图11、图14所示,在下部传动箱38的内部设置下部传动轴38a,使固定在该下部传动轴38a的中间部的锥齿轮38b与安装在上述传动轴25a的前端部的锥齿轮25m啮合,并且,做成借助于左右的锥齿轮传动机构38c、38c从该下部传动轴38a的左右两端部联动左右的收割驱动曲柄轴50、50的结构。该左右的收割驱动曲柄轴50、50用设置在下部传动箱38的左右两端部的罩39覆盖。而且,上述下部传动箱38是利用螺栓连接将在左右方向分割成四个而形成的铝模铸制的箱体一体化的构件。
另外,用伸展和弯曲地进行伸缩的连杆40连接上述下部传动箱38的右侧端部附近的部位、和位于操纵部5的前侧的底盘2侧的部位。该连杆40由后侧连杆臂40a和前侧连杆臂40b构成,将后侧连杆臂40a的后端部绕左右方向的轴心转动自如地轴固定在底盘2侧的部位,将前侧连杆40b的前端部绕左右方向的轴心转动自如地轴固定在下部传动箱38的右侧端部附近的部位,将该后侧连杆臂40a的前端部和前侧连杆臂40b的后端部绕左右方向的轴心转动自如地轴固定。
由此,能够用收割支撑框架25和连杆40保持收割装置6的左右方向的姿势,在收割装置6的左右的谷物秆的切断位置一致,收割的谷物秆的长度大致均匀而难以产生在脱粒装置3中的连根拔起或残留,能够提高收割脱粒作业的效率以及精度。
并且,在上述下部传动箱38的前侧留有间隔地配置左右方向的分草支撑管41,将从该分草支撑管41的左右两端部向后方延续的连接框架42、42的后端部分别连接在上述传动箱38的左右两端部。由此,下部传动箱38和分草支撑管41和左右的连接框架42、42组成框结构。
并且,在上述分草支撑管41的左右两端部和中间部,连接朝向前后方向的八根分草框架43的后端部。此时,虽然在这八根分草框架43之间设有与直立的谷物秆的种植间隔(大约300mm)相应的规定的间隔,但是设定成最右侧的分草框架43R和与它邻接的从右端第二根分草框架43的间隔最大。
另外,利用该分草框架43的配置,最右侧的分草框架43R仅比右侧的履带10的右侧端部向右外侧突出175mm,最左侧的分草框架43l仅比左侧的履带10的左侧端部向左外侧方突出345mm。
利用以上的分草框架43的配置,在八根各分草框架43之间形成七个谷物秆导入路径44。而且,在各分草框架43的前端部分别安装正面观察机体时呈倒三角形状的分草体45。
并且,在上述分草支撑管41的正前方位置上安装推子式的收割装置46。做成该收割装置46在以七条量的幅宽形成的下刀具47的上侧,设置了以三条量的宽度形成的右侧上刀具48,和以比该右侧的上刀具48更宽的幅度形成的左侧的上刀具49的结构。各上刀具48、49做成借助于左右的摆动连杆机构51、51从上述左右的切割刀具驱动曲柄轴50、50向左右方向进行往复滑动的结构。
其次,图4表示收割装置的谷物根搬送装置的配置。
在形成于上述八根分草框架43之间的七个谷物秆导入路径44上,对每个导入路径44分别设置单一的凸缘式拉起装置52和扒拢轮体53。这七个扒拢轮体53作用于直立的谷物秆的谷物根侧,具有将该谷物秆向后方扒拢的作用。而且,通过相互啮合而具有传动旋转运动的功能。另外,在各扒拢轮体53的上侧分别具备凸缘式扒拢装置56,该凸缘式扒拢装置56具备凸缘式的扒拢带。
使这七个扒拢轮体53中最右侧的第一扒拢轮体53a和与该第一扒拢轮体53a的左侧邻接的第二扒拢轮体53b啮合而联动并进行旋转。并且,使在第二扒拢轮体53b的左侧留有间隔地配置的第三扒拢轮体53c和与该第三扒拢轮体53c的左侧邻接的第四扒拢轮体53d和与该第四扒拢轮体53d的左侧邻接的第五扒拢轮体53e分别啮合而联动并进行转动。另外,使在上述第五扒拢轮体53e的左侧留有间隔地配置的第六扒拢轮体53f和与该第六扒拢轮体53f的左侧邻接的最左侧的第七扒拢轮体53g啮合而联动并进行旋转。
这样,能够简化用于驱动七个扒拢轮体53的传动机构,该扒拢轮体53的传动机构难以妨碍收割谷物秆的搬送,能够提高收割作业的效率。另外,上述七个扒拢轮体53用安装在分草框架43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的扒拢轮体支撑框架54支撑。
即、如图5、图7所示,将下部传动箱38的右侧端部和最右侧的第一拉起装置52a的上部用支撑框架55连接,在该支撑框架55的上下方向中间部连接第一扒拢轮体支撑框架54a的后端部。并且,使该第一扒拢轮体支撑框架54a的前部向前方外弯曲地延伸,将该第一扒拢轮体支撑框架54a的前端部连接在最右侧的分草框架43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并且,将第一扒拢轮体53a绕纵轴中心旋转自如地轴支撑在该第一扒拢轮体支撑框架54a的前后方向中间部。
这样,最右侧的分草框架43被加固,即使该分草框架43与垄等冲突也难以破损或变形。
另外,如图5所示,上述第二扒拢轮体53b用安装在从右端第三根分草框架43的后部的扒拢轮体支撑框架54b支撑。
另外,如图8所示,上述第三扒拢轮体53c和第四扒拢轮体53b用从右端第四根分草框架43的中间部向后上方立起的扒拢轮体支撑框架54c一体地支撑。
另外,如图9所示,第五扒拢轮体53e和第六扒拢轮体53f用从右端第六根分草框架43的中间部向后方立起、连接到从右侧第五或第六拉起装置52的上部的扒拢轮体支撑框架54d一体地支撑。
另外,在从下部传动箱38的左端部立起地设置的在内部设有拉起传动轴57的拉起传动筒57a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安装扒拢轮体支撑框架57b,在该扒拢轮体支撑框架57b上支撑第七扒拢轮体53g。
即、做成借助于锥齿轮传动机构57b使上述拉起传动轴57的下端部与下部传动轴38a联动,借助于锥齿轮传动机构75a和拉起变速装置75b,从该拉起传动轴57的上端部向沿左右方向配置在各拉起装置52的上部的横向传动轴75的左侧端部进行传动的结构。并且,做成借助于锥齿轮传动机构75从该横向传动轴75向悬挂式传动轴76传动,借助于锥齿轮传动机构76a从该悬挂式传动轴76向具备各拉起装置52的驱动链轮52s的输入轴52t输入驱动力的结构。但是,从右侧第二拉起装置52和从右侧第五及第六拉起装置52、52分别做成借助于锥齿轮传动机构76a和中间传动轴76b从悬挂式传动轴76向输入轴52t传动的结构。而且,做成借助于锥齿轮传动机构76c使具备穗尖搬送装置驱动用的驱动链轮76d的输入轴76e与上述中间传动轴76b的中间部联动的结构。而且,将内装上述横向传动轴75的上部横向传动筒75p的左右方向中间部和上述输入传动筒27之间用前后方向的加固框架27a连接。
并且,将上述第一扒拢轮体53a和设置在扒拢支撑框架25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的第一驱动链轮58通过第一谷物根搬送链59联动。即、如图5、图7所示,跨越与第一扒拢轮体53a同轴并一体旋转地设置的链轮68a、轴支承在第一扒拢轮体支撑框架54a的基部的具有上下两段链轮的计数链轮59的下侧的链轮69a、和张力辊70绕挂前侧第一谷物根搬送链59F。并且,跨越上述计数链轮59的上侧的链轮69b、和设置在收割支撑框架25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的第一驱动链轮58绕挂后侧第一谷物根搬送链59R。第一驱动链轮58与收割支撑框架25内的传动轴联动被驱动。由此,利用第一驱动链轮58的驱动,后侧第一谷物根搬送链59R、前侧第一谷物根搬送链59F、第一扒拢轮体53a与最右侧的凸缘式扒拢装置56联动被驱动,再有,与第一扒拢轮体53a啮合的第二卦取轮体53b与从左侧第二凸缘式扒拢轮体56也联动被驱动。而且,在上述后侧第一谷物根搬送链59R的后侧设置将该后侧第一谷物根搬送链59R向前方按压而使链的移动轨迹凹陷的滚轮71。由此,防止后侧第一谷物根搬送链59R和操纵部5的干涉。
另外,跨越与上述第三扒拢轮体53c同轴并一体旋转地设置的链轮68、和配置在后侧的游动链轮72绕挂第二谷物根搬送链60。
并且,跨越与上述第五扒拢轮体53e同轴并一体旋转地设置的链轮68c、和设置在收割支撑框架25的前端部附近的第二驱动链轮61绕挂第三谷物根搬送链62。第二驱动链轮61与收割支撑框架25内的传动轴联动被驱动。利用该结构,若第二驱动链轮61被驱动,则第三谷物根搬送链62与第五扒拢轮体53e被驱动,与该第五扒拢轮体53e啮合的第四扒拢轮体53d、与该第四扒拢轮体53d啮合的第三卦取轮体53c与谷物根搬送链60联动被驱动。各扒拢轮体的上侧的三个凸缘式扒拢装置56也通过各扒拢轮体的旋转而联动并被驱动。
另外,如图11、图13所示,在上述拉起传动筒57a的上下方向中间部,朝向收割宽度的内侧安装传动箱57c。并且,做成借助于锥齿轮传动机构63a从拉起传动轴57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向传动箱57内的中间传动轴63b传动,并借助于锥齿轮传动机构63c从该中间传动轴63b驱动具备第三驱动链轮63的输出轴63d的结构。而且,在该输出轴63d上安装驱动后述的第四中段穗尖搬送装置64f的驱动链轮74fs、和驱动第四穗尖搬送装置64g的驱动链轮74gs。
并且,跨越与上述第七扒拢轮体53g同轴并一体旋转地设置的链轮63d、第三驱动链轮63、和后端部的从动滚轮73绕挂第四谷物根搬送链64。利用该结构,若第三驱动链轮63被驱动,则第四谷物根搬送链64与第七扒拢轮体53g被驱动,与该第七扒拢轮体53g啮合的第六扒拢轮体53f联动被驱动。各扒拢轮体的上侧的三个凸缘式扒拢装置56也通过各扒拢轮体的旋转而联动被驱动。
另外,如图4所示,上述第二谷物根搬送链60的搬送终端部和第三谷物根搬送链62的搬送终端部采用在第一谷物根搬送链59的搬送方向的中间部和后部分别合流的配置。另外,在第一谷物根搬送链59的搬送终端部和第四谷物根搬送链64的搬送终端部之间形成谷物秆合流部65,做成从该谷物秆合流部65向后方的交接搬送装置67交接收割谷物秆的结构。
这样,能够简化七个扒拢轮体53a、53b、53c、53d、53e、53f、53g和与之连接的各谷物根搬送链59、60、62、64的传动机构。由此,这些扒拢轮体的传动机构难以妨碍收割谷物秆的搬送,能够进一步提高收割作业的效率。
另外,如图10所示,在上述第一谷物根搬送链59的上侧,配置沿着后侧第一谷物根搬送链59R的第一中段穗尖搬送装置74a,在该第一中段穗尖搬送装置74a的前部上侧,配置第一上段穗尖搬送装置74b。而且,在图10的实施例中,将第一中段穗尖搬送装置74a的凸缘的突出方向与第一上段穗尖搬送装置74b的凸缘的突出方向设定为相同方向,但是将第一上段穗尖搬送装置74b配置在俯视时与第一中段穗尖搬送装置74a相对的一侧,也可以使该第一中段穗尖搬送装置74a的凸缘的突出方向与第一上段穗尖搬送装置74b的凸缘的突出方向相对地配置。
另外,在上述第二谷物根搬送链60的搬送终端部的上方配置第二穗尖搬送装置74c。
另外,在上述第三谷物根搬送链60的搬送终端部的上方配置第三中段穗尖搬送装置74d、和该第三中段穗尖搬送装置74d的上侧的第三上段穗尖搬送装置74e。
再有,在上述第四谷物根搬送链62的上侧,沿着该第四谷物根搬送链64的搬送方向配置第四中段穗尖搬送装置74f、和该第四中段穗尖搬送装置74f的上侧的第四穗尖搬送装置74g。

Claims (4)

1.一种联合收割机,在具备行驶装置(1)的底盘(2)的左侧的部位搭载脱粒装置(3),在该底盘(2)的右侧的部位搭载谷粒储存装置(4),在该谷粒储存装置(4)的前侧设置操纵部(5),在该操纵部(5)以及脱粒装置(3)的前侧设置收割装置(6),其特征在于,
将支撑上述收割装置(6)的收割支撑框架(25)的基部支撑于在比操纵部(5)更靠左侧的底盘(2)的前部所设的支撑架(37)上,使该收割支撑框架(25)向前侧下方延伸,将该收割支撑框架(25)的前端部连接在朝向左右方向的下部传动箱(38)的比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更偏靠左侧的部位上,在该下部传动箱(38)的前侧,沿左右方向分别留有间隔地配置朝向前后方向的八个分草框架(43),在该分草框架(43)之间分别形成七个谷物秆导入路径(44),在该各谷物秆导入路径(44)的每个上分别设置单一的拉起装置(52)和扒拢轮体(53),做成使该七个扒拢轮体(53)中的最右侧的第一扒拢轮体(53a)和与该第一扒拢轮体(53a)的左侧邻接的第二扒拢轮体(53b)啮合而联动并进行旋转的结构,做成使在上述第二扒拢轮体(53b)的左侧留有间隔地配置的第三扒拢轮体(53c)和与该第三扒拢轮体(53c)的左侧邻接的第四扒拢轮体(53d)和与该第四扒拢轮体(53d)的左侧邻接的第五扒拢轮体(53e)分别啮合而联动并进行转动的结构,做成使在上述第五扒拢轮体(53e)的左侧留有间隔地配置的第六扒拢轮体(53f)和与该第六扒拢轮体(53f)的左侧邻接的最左侧的第七扒拢轮体(53g)啮合而联动并进行旋转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第一扒拢轮体(53a)与设置在收割支撑框架(25)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的第一驱动链轮(58)通过第一谷物根搬送链(59)联动,使第二谷物根搬送链(60)与上述第三扒拢轮体(53c)联动,使上述第五扒拢轮体(53e)与设置在收割支撑框架(25)的前端部附近的第二驱动链轮(61)通过第三谷物根搬送链(62)联动,使上述第七扒拢轮体(53g)与设置在从下部传动箱(38)的左端部立起的拉起传动轴(57)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第三驱动链轮(63)通过第四谷物根搬送链(64)联动,使上述第二谷物根搬送链(60)的搬送终端部和第三谷物根搬送链(62)的搬送终端部分别在第一谷物根搬送链(59)的搬送方向的中间部和后部合流,在该第一谷物根搬送链(59)的搬送终端部和第四谷物根搬送链(64)的搬送终端部之间形成谷物秆合流部(65),做成将收割谷物秆从该谷物秆合流部(65)向后方的交接搬送装置(67)交接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连接上述下部传动箱(38)的右侧端部和最右侧的第一拉起装置(52a)的上部的支撑框架(55),在该支撑框架(55)的上下方向中间部,连接旋转自如地支撑上述第一扒拢轮体(53a)的第一扒拢轮体支持框架(54a)的后端部,使该第一扒拢轮体支撑框架(54a)的前部向前方外侧延伸,将该第一扒拢轮体支撑框架(54a)的前端部连接在最右侧的分草框架(43)的前后方向中间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用伸缩自如的连杆(40)连接上述下部传动箱(38)的右侧端部和操纵部(5)前侧的底盘(2)侧的部位。
CN200910175715XA 2009-02-24 2009-09-29 联合收割机 Active CN1018100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40723A JP2010193751A (ja) 2009-02-24 2009-02-24 多条刈りコンバインの刈取搬送装置
JP2009-040723 2009-02-24
JP2009-149831 2009-06-24
JP2009149831A JP4957755B2 (ja) 2009-06-24 2009-06-24 コンバイン
JP2009207256A JP5035312B2 (ja) 2009-09-08 2009-09-08 コンバイン
JP2009-207256 2009-09-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0078A CN101810078A (zh) 2010-08-25
CN101810078B true CN101810078B (zh) 2012-07-04

Family

ID=42617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5715XA Active CN101810078B (zh) 2009-02-24 2009-09-29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129240B1 (zh)
CN (1) CN101810078B (zh)
TW (1) TW20103131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2475B (zh) * 2012-06-04 2014-04-16 袁春福 高杆作物收割机
JP2014100067A (ja) * 2012-11-16 2014-06-05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CN103621256B (zh) * 2013-12-03 2015-08-26 湖南农夫机电有限公司 半喂入式收割机的割台作物收集输送装置
CN104137705A (zh) * 2014-07-25 2014-11-12 何嘉俊 收割机拨禾机构
JP6842950B2 (ja) * 2017-02-28 2021-03-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CN110754205B (zh) * 2018-07-26 2023-03-24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谷杆搬送装置
CN109005890B (zh) * 2018-09-11 2023-11-10 燕山大学 一种连续式菠萝采摘机器人
CN109618651B (zh) * 2018-11-30 2021-08-31 青岛农业大学 番茄喂入切送装置
JP7373928B2 (ja) * 2019-06-27 2023-11-06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7486290B2 (ja) * 2019-06-27 2024-05-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6665A (zh) * 2000-06-02 2001-12-19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327713A (zh) * 2000-06-14 2001-12-26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收获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62437A (ja) 1997-03-27 1998-10-06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等の扱深さ調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6665A (zh) * 2000-06-02 2001-12-19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327713A (zh) * 2000-06-14 2001-12-26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收获机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231A 2004.01.08
JP特开2005-333956A 2005.12.08
JP特开2008-136374A 2008.06.1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096986A (ko) 2010-09-02
TW201031318A (en) 2010-09-01
KR101129240B1 (ko) 2012-04-12
CN101810078A (zh) 2010-08-25
TWI369177B (zh) 201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0078B (zh) 联合收割机
JP2007043970A (ja) 作物収穫機
KR20120030350A (ko) 주행차량
CN203226035U (zh) 联合收割机
CN101999276B (zh) 收割装置
CN101472462B (zh) 联合收割机的扶禾装置
JP5035312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7043966A (ja) 作物収穫機
JP5077375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04394682B (zh) 联合收割机
JP2007043964A (ja) 作物収穫機
JP2011177089A5 (zh)
JP4903507B2 (ja) 自脱型コンバイン
JP5733366B2 (ja)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装置
CN104135847A (zh) 联合收割机
JP7321037B2 (ja) サトウキビ収穫機
JP2012029698A (ja) コンバインの引起し構造
JP5083352B2 (ja) 刈取装置
JP2007043967A (ja) 作物収穫機
WO2014057981A1 (ja) コンバイン
US732816A (en) Corn-harvester.
JP3696851B2 (ja)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部
JP3816745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741374B2 (ja)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装置
JP3385559B2 (ja)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