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4107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94107A CN101794107A CN201010003752A CN201010003752A CN101794107A CN 101794107 A CN101794107 A CN 101794107A CN 201010003752 A CN201010003752 A CN 201010003752A CN 201010003752 A CN201010003752 A CN 201010003752A CN 101794107 A CN101794107 A CN 1017941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on
- processing system
- image processing
- mentioned
- release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abstract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0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02 de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588 decontamin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PDSNLYSELAIEBU-UHFFFAOYSA-N Longifol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C)C2C3CCC2C1(C)C3=C PDSNLYSELAIEB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ZPUKHRHPJKNORC-UHFFFAOYSA-N Longifolene Natural products CC1(C)CCCC2(C)C3CCC1(C3)C2=C ZPUKHRHPJKNOR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858 resili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943 EPD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RRHGJUQNOFWUDK-UHFFFAOYSA-N Isopr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 RRHGJUQNOFWUD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5 lea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95 polyisop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将图像印刷到记录纸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离子产生机构,安装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外侧,用于产生离子并将其释放;和释放方向变更机构,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是在动作中还是在待机中,而变更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请求于2009年1月19日在日本申请的JP特愿2009-009121号的优先权,从而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申请中。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电子照相方式的装置。在该方式的装置中,将静电潜影形成在感光鼓表面,通过调色剂将感光鼓表面的静电潜影显影,在感光鼓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转印到记录纸上,并对记录纸进行加热及加压,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上。
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有时会在记录纸的印刷处理过程中产生有害的排出气体。该排出气体的主成分是推定为从记录纸产生的长叶烯等。
图像形成装置是必备的OA设备,几乎所有办公室中都有设置,进而在家庭以及医院也广泛普及。因此,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有害的排出气体会对很多利用者带来不适。
例如在JP特开2005-4144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设置送风扇、负离子产生部及带正电的过滤器等,使在装置内部产生的调色剂粉末、尘埃等带负电,并使带负电的调色剂粉末、尘埃被带正电的过滤器吸附,减少释放到装置外部的有害物质。同时,使得要从图像形成装置外部进入的尘埃、霉菌等带负电,使这些物质也被带正电的过滤器吸附,抑制从装置外部进入有害物质。
另一方面,在办公室、家庭、医院中,用于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净化器得到普及。
例如在JP特开2002-58731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中,同时产生正离子及负离子,由正离子及负离子有效地除去空气中的浮游细菌。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需要设置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无直接关系的负离子产生部、带正电的过滤器等,这些导致装置的大型化及成本增加。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可以净化室内空气,但无法净化图像形成装置的排出气体。
进而,若同时设置专利文献1的高成本的图像形成装置和专利文献2的空气净化器,则非常不经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不像专利文献1那样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设置负离子产生部、过滤器等,而在图像形成装置外部产生并释放离子,根据离子的释放方法也可以抑制排出气体的影响。并且,根据这种想法的转换,而发明了可以抑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排出气体的影响并且净化室内的空气的本申请的图像形成装置。
这样一来,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高一种可以抑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排出气体并且净化室内空气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图像印刷到记录纸上,其中,包括:离子产生机构,安装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外侧,用于产生离子并将其释放;和释放方向变更机构,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是在动作中还是在待机中,而变更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
在上述构成中优选,上述离子产生机构同时产生正离子及负离子并将其释放。
此外优选,上述释放方向变更机构,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中将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该图像形成装置侧的朝向,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待机中将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与该图像形成装置相反侧的朝向。
此外优选,上述离子产生机构配置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上方,上述释放方向变更机构,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中将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该图像形成装置侧的朝向,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待机中将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上侧的朝向。
此外优选,上述释放方向变更机构变更上述离子产生机构自身的朝向,而变更来自该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
此外优选,在上述离子产生机构中设置被管道壁围住的离子释放管道,上述管道壁可动,上述释放方向变更机构使上述释放管道的管道壁移动,而变更离子的释放方向。
此外优选,上述释放方向变更机构进行使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反复往复的摇摆动作。
此外优选,上述释放方向变更机构,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待机中响应表示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开始的信号,而变更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
此外优选,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操作机构和与外部终端装置连接的接口,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开始的信号是响应上述操作机构的输入操作而生成的印刷指示信号以及从上述外部终端装置向上述接口接收输入的印刷指示信号中的任一个。
此外优选,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由朝上突出设置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支撑部件支撑。例如,可以是上述支撑部件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背面侧的一个角部朝上突出设置,支撑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一个端部。或者,也可以是上述支撑部件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背面侧中央朝上突出设置,支撑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中央。
此外优选,上述离子产生机构具有: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元件;和送风扇,产生通过离子产生元件周边的空气的流动,并将离子与空气一起释放。
在本发明中,释放方向变更机构根据图像形成装置是在动作中还是在待机中来变更来自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在图像形成装置为动作中时,产生排出气体,因此优选设定能有效减少排出气体的臭气的离子的释放方向,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为待机中时,不产生排出气体,因此优选设定能有效除去空气中的浮游细菌的离子的释放方向。即,能抑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排出气体的影响且净化室内的空气,一台机器兼备两种用途。
此外,由于将离子产生机构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外侧,因此主体不会大型化,且无需另外设置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利用室内的空间。
例如从离子产生机构同时产生正离子及负离子并将其释放。这种正离子及负离子可以有效除去空气中的浮游细菌,并有效降低图像形成装置的排出气体的臭气,适于本发明。
此外,释放方向变更机构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中将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该图像形成装置侧的朝向。从而离子如气帘那样覆盖图像形成装置,有效抑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排出气体的臭气。此外,释放方向变更机构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待机中将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与该图像形成装置相反侧的朝向。从而离子广泛扩散到室内,有效净化室内的空气。
或者,离子产生机构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上方,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中离子的释放方向朝向该图像形成装置侧,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待机中离子的释放方向朝向上侧。离子向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侧的下方释放时,可以通过离子容易地覆盖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离子切实抑制排出气体。此外,离子向上侧释放时,离子流动并扩散到整个室内,而在大范围进行空气的净化。
此外,释放方向变更机构变更离子产生机构自身的朝向而变更离子的释放方向。此时可以简化释放方向变更机构的构成。
或者,释放方向变更机构使离子产生机构中的离子的释放管道的管道壁移动,而变更离子的释放方向。此时,无需用于变更离子产生机构的朝向的空间,可以节减设置空间。
进而,释放方向变更机构进行使离子的释放方向反复往复的摇摆动作。从而离子的释放范围扩大,可以通过离子覆盖图像形成装置全体,将离子更广泛地扩散到室内。
此外,释放方向变更机构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待机中响应表示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开始的信号,变更来自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例如,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开始的信号是响应操作机构的输入操作而生成的印刷指示信号以及从外部终端装置接收输入的印刷指示信号中的任一个。从而,离子的释放方向在适当且确切的时机被切换,图像形成装置的排出气体的臭气被切实抑制。
此外,离子产生机构由朝上突出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支撑部件支撑,因此离子产生机构位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上方,不会扩大装置的设置空间。例如,支撑部件朝上突出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背面侧一个角部,支撑离子产生机构的一个端部。从而图像形成装置的上方空间开放,不会有损装置的使用便利性。或者,支撑部件朝上突出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背面侧一边的中央,支撑离子产生机构的中央。从而稳定地支撑离子产生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A及图2B是分别表示来自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离子产生装置的正离子及负离子的释放方向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离子产生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示例图3的离子产生装置中的Plasmacluster ion产生元件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在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来自图3的离子产生装置的离子释放方向设定为上方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在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来自图3的离子产生装置的离子释放方向设定为斜下方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离子产生装置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将来自图7的离子产生装置的离子释放方向设定为斜下方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在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图7的离子产生装置的支撑结构的透视图。
图10是表示在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来自图7的离子产生装置的离子释放方向设定为上方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在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来自图8的离子产生装置的离子释放方向设定为斜下方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该图像形成装置100将由原稿读取装置101读取的原稿图像或从外部接收到的图像以彩色或单色记录形成到记录纸上。
原稿读取装置101用于读取由原稿传送部42传送的原稿图像。在原稿传送部42中,将原稿放置在原稿放置盘41上后,原稿拾取辊44按压到原稿表面并旋转,将原稿从原稿放置盘41引出,原稿在分离辊45和分离垫46间通过而逐张分离后,被传送到传送路径47。
在该传送路径47中,原稿的前端与原稿定位辊49抵接,原稿的前端与原稿定位辊49平行对齐,之后原稿由原稿定位辊49传送而通过读取引导器51和读取玻璃52之间。进而,原稿由传送辊57传送,经由排纸辊58排出到排纸盘59。
在原稿读取装置101中,原稿在读取引导器51和读取玻璃52之间通过时,第一扫描部53的光源的光经由读取玻璃52照射到原稿表面,其反射光经由读取玻璃52入射到第一扫描部53,该反射光被第一及第二扫描部53、54的反射镜反射而引导向成像透镜55,通过成像透镜55将原稿的图像成像到CCD(Charge Coupled Device)56上。CCD56读取原稿的图像并输出表示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
此外,可以读取放置在原稿台玻璃61上的原稿。原稿传送部42可开闭地枢轴支撑在原稿读取装置101的背面侧,若打开该原稿传送部42,则原稿台玻璃61开放,可以将原稿放置到原稿台玻璃61上。放置了原稿并关闭原稿传送部42后,第一及第二扫描部53、54向副扫描方向移动,同时由第一扫描部53对原稿台玻璃61上的原稿表面曝光,由第一及第二扫描部53、54将来自原稿表面的反射光引导向成像透镜55,通过成像透镜55将原稿的图像成像到CCD 56上。此时,第一及第二扫描部53、54彼此维持预定的速度关系而移动,第一及第二扫描部53、54的位置关系总是被维持以使按照原稿表面、第一扫描部53、第二扫描部54、成像透镜55、CCD 56的顺序的反射光的光路的长度不变化,从而CCD 56上的原稿的图像的对焦总是被正确维持。
这样读取的原稿的图像全体作为图像数据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激光曝光装置1,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将图像记录到记录纸上。
另一方面,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激光曝光装置1、显影装置2、感光鼓3、带电器5、清洁装置4、中间转印带装置8、定影装置12、纸张传送路径S、送纸盘10及纸张排出盘15等。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处理的图像数据是与使用了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各色的彩色图像对应的数据,或是与使用了单色(例如黑色)的单色图像对应的数据。因此,显影装置2、感光鼓3、带电器5、清洁装置4分别设置4个以形成与各色对应的4种潜影,分别与黑色、青色、品红色及黄色建立对应,而构成了4个图像站Pa、Pb、Pc、Pd。
感光鼓3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大致中央。
带电器5是用于使感光鼓3的表面均匀带电为预定电位的带电机构,除了作为接触型的辊型、刷型的带电器之外,还可使用充电型的带电器。
激光曝光装置1是具有激光二极管及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LSU),根据图像数据对带电的感光鼓3表面进行曝光,在其表面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影。
显影装置2通过(K、C、M、Y)的调色剂将形成于感光鼓3表面的静电潜影显影。清洁装置4用于除去及回收在显影及图像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3表面的调色剂。
配置中感光鼓3的上方的中间转印带装置8包括中间转印带7、中间转印带驱动辊21、从动辊22、中间转印辊6及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9。
中间转印带驱动辊21、中间转印辊6、从动辊22等张架并支撑中间转印带7,并使中间转印带7向箭头C方向环绕移动。
中间转印辊6可旋转地支撑在中间转印带7附近,隔着中间转印带7与感光鼓3压接,并被施加有用于将感光鼓3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的转印偏压。
中间转印带7被设置为与各感光鼓3接触,通过将各感光鼓3表面的调色剂图像依次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而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各色的调色剂图像)。该转印带使用厚度100μm~150μm左右的薄膜而形成为环形带状。
从感光鼓3向中间转印带7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由压接到中间转印带7里面的中间转印辊6进行。在中间转印辊6上为了转印调色剂图像而施加有高电压的转印偏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中间转印辊6是以直径8~10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轴为基础且其表面由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例如EPDM、发泡聚氨酯等)覆盖的辊。通过该导电性的弹性材料,可以对记录纸均匀地施加高电压。
如上所述,各感光鼓3表面的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7上被层叠,成为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这样层叠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与中间转印带7一起被传送,并由与中间转印带7接触的二次转印装置11的转印辊11a转印到记录纸上。
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装置11的转印辊11a彼此压接而形成夹持区域。此外,在二次转印装置11的转印辊11a上施加用于将中间转印带7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上的电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进而,为了稳定地得到该夹持区域,使得二次转印装置11的转印辊11a或中间转印带驱动辊21的任一个为硬质材料(金属等),另一个为弹性辊等软质材料(弹性橡胶辊或发泡性树脂辊等)。
此外,有时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图像没有被二次转印装置11完全转印到记录纸上而存在调色剂残留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情况,该残留调色剂会成为接下来的工序中产生调色剂的混色的原因。因此,通过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9除去及回收残留调色剂。在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9中,例如作为清洁部件而设置有与中间转印带7接触以除去残留调色剂的清洁刮板,在清洁刮板接触的部位由从动辊22支撑中间转印带7的里侧。
送纸盘10是用于存放记录纸的盘,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的下侧,用于供给盘内的记录纸。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设置有S字形状的纸张传送路径S,以使从送纸盘10供给的记录纸经由二次转印装置11、定影装置12传送到纸张排出盘15。沿着该纸张传送路径S配置有纸张拾取辊16、纸张定位辊14、定影装置12及用于传送记录纸的传送辊等。
纸张拾取辊16是设置在送纸盘10的端部、用于从送纸盘10将记录纸逐张地供给到纸张传送路径S的吸入辊。传送辊是用于促进辅助记录纸的传送的小型辊,设置有多个。
纸张定位辊14使传送来的记录纸暂时停止并对齐记录纸的前端,以使中间转印带7上的彩色的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装置11的转印辊11a间的夹持区域转印到记录纸上的方式,与感光鼓3及中间转到7的旋转一致地调整时机传送记录纸。
例如,纸张定位辊14基于未图示的定位前检测开关的检测输出,传送记录纸以使得在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装置11的转印辊11a间的夹持区域中中间转印带7上的彩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前端与记录纸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前端一致。
定影装置12具有加热辊31及加压辊32等。加热辊31及加压辊32将经过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装置11的转印辊11a间的夹持区域而来的记录纸夹住并传送。
加热辊31具有如下功能,即,基于未图示的温度检测器的检测输出被控制为预定的定影温度,并与加压辊32一起热压记录纸,从而使转印到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熔融、混合、压接并热定影到记录纸上。
各色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后的记录纸由传送辊正面朝下地排出到纸张排出盘15上。
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通过前述的电子照相方式进行记录纸的印刷时,有时产生有害的排出气体。该排出气体的主成分是推定为从记录纸产生的长叶烯等。
若对这种有害的排出气体置之不理,则会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利用者带来不适,从而不理想。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如图1及图2A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的上方设置离子产生装置71,通过离子产生装置71产生正离子及负离子,并将正离子及负离子从离子产生装置71向箭头D的斜下方释放。从而如气帘(air curtain)那样,正离子及负离子主要覆盖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前侧,除去排出气体的臭气。通过实验确认了,利用这种正离子及负离子,即使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部也可以有效地抑制排出气体的影响。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待机状态下,由于不产生排出气体,因此如图2B所示将离子产生装置71的正离子及负离子的释放方向变更为箭头E的上方,使正离子及负离子在整个室内流动并扩散,通过正离子及负离子除去空气中的浮游细菌,在大范围内进行空气的净化。
在此,将正离子及负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箭头D的斜下方,但不限于该箭头D的方向,只要是朝向该图像形成装置100侧释放以使正离子及负离子覆盖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变更正离于及负离子的释放方向。此外,将正离子及负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箭头E的上方,但不限于该箭头E的方向,只要将正离子及负离子向图2B的单点划线所示的上侧的朝向的范围X释放,可以变更正离子及负离子的释放方向。进而,也不限于上侧的朝向的范围X,可以将正离子及负离子的释放方向变更为扩散到整个室内的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反侧的朝向。
由图1及图2A、图2B可知,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的背面的一侧的角部100a突出设置有支柱72,在该支柱72的上端将离子产生装置71的一端侧的轴71a轴支撑为可向箭头F的方向旋转,离子产生装置71的轴71a与马达驱动单元73的输出轴连接。通过马达驱动单元73将离子产生装置71的轴71a往复旋转驱动,使离子产生装置71向箭头F方向往复旋转,将来自离子产生装置71的正离子及负离子的释放方向变更为箭头D及箭头E的任一个朝向。
如图1所示,马达驱动单元73与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内置的控制部74连接,由控制部74驱动控制。控制部74不是仅进行马达驱动单元73的控制,而是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00全体的控制,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状态驱动控制马达驱动单元73,控制离子产生装置71的旋转位置,将来自离子产生装置71的离子的释放方向变更为箭头D及箭头E的任一个朝向。
如图1及图2A、图2B所示,支柱72配置在主体背面的一侧的角部100a,由支柱72水平地悬臂支撑离子产生装置71,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上方空间得以开放,不会有损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使用便利性。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构成为其背面侧朝向墙壁等配置。因此,离子产生装置71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背面侧,离子产生装置71配置在墙边而不会成为阻碍。
图3是表示离子产生装置71的剖视图。该离子产生装置71包括:主体框体81;风扇单元82,配置在主体框体81的下部;吸入管道83,在形成于主体框体81的下侧壁的多个吸入孔81a和风扇单元82的吸入口82a之间配置;释放管道84,在形成于主体框体81上部的上部吹出口81b和风扇单元82的吹出口82b之间配置;以及多个离子产生元件85,配置在风扇单元82的周围。
如图1及图2A、图2B所示,离子产生装置71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宽度方向上较长,因此主体框体81、风扇单元82、各吸入孔81a、吸入管道83、吹出口82b及释放管道84也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宽度方向上较长,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宽度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离子产生元件85。
风扇单元82的风扇82c由马达(未图示)旋转驱动时,产生箭头G所示的空气流,将空气从各吸入孔81a经吸入管道83吸入到风扇单元82内,空气流到各离子产生元件85附近后,使空气经释放管道84从上部吹出口81b释放。
该风扇82c的马达(未图示)也与马达驱动单元73同样地与内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控制部74连接,并由控制部74驱动控制。
各离子产生元件85是Plasmacluster ion(注册商标)产生元件(PCI)。若从图3的箭头A方向看各离子产生元件85,则如图4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宽度方向上排列2个离子产生元件85,在每个离子产生元件85中排列有产生正离子的一对正离子产生部85a和产生负离子的一对负离子产生部85b。这种离子产生元件85在专利文献2中已被详细公开。
由该离子产生元件85产生的正离子及负离子,与由风扇单元82的风扇82c产生的空气流一起经释放管道84从上部吹出口81b释放。
在这种构成中,图1的控制部74如上所述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00全体的控制,在电源开关接通后,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驱动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部,并将图像形成装置100设定为待机状态。
在该待机状态下,通过操作面板75的输入操作可以指示原稿图像的复印。控制部74基于操作面板75的输入操作输入用于指示复印的印刷指示信号后,响应该印刷指示信号而开始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设定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状态,读取原稿图像并将读取的原稿图像复印到记录纸上。此时图像形成装置100作为复印机发挥功能。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与网络连接的接口76,经网络N与个人计算机等外部终端装置(未图示)连接,从外部终端装置向接口76接收图像及印刷指示信号。控制部74输入该接收到的图像及印刷指示信号,响应该印刷指示信号而开始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设定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状态,将该图像印刷到记录纸上。此时,图像形成装置100作为打印机发挥功能。
进而,印刷处理结束后,若不执行印刷处理而经过一定时间,则图像形成装置100再次成为待机状态,等待下一个印刷指示信号的输入。
另外,待机状态是指不执行印刷处理的状态,是可以立即转移到印刷处理的执行的状态。
在此,控制部在将图像形成装置100设定为待机状态后,驱动控制马达驱动单元73,控制离子产生装置71的旋转位置,如图2B及图5所示将来自离子产生装置71的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箭头E的上方。从而正离子及负离子流动并扩散到整个室内,由正离子及负离子除去空气中的浮游细菌,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空气的净化。一般来说,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待机状态的设定时间比其动作状态的设定时间要长,因此若图像形成装置100待机状态时正离子及负离子流动并扩散到整个室内,则空气的净化非常有效。
此时,控制部74可以通过马达驱动单元73的驱动控制使离子产生装置71在绕轴71a的一定角度范围内往复旋转。即,使离子产生装置71摇摆动作。从而可以增大正离子及负离子的释放范围。
或者,控制部74通过风扇单元82的风扇82c的马达的驱动控制而加快风扇的旋转速度。从而增大来自离子产生装置71的空气的释放速度及释放量,正离子及负离子的释放范围进一步扩大。
此外,控制部74在将图像形成装置100设定为动作状态后,驱动控制马达驱动单元73,控制离子产生装置71的旋转位置,如图2A及图6所示将来自离子产生装置71的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箭头D的斜下方。从而通过正离子及负离子主要覆盖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前侧,除去排出气体的臭气。通常,利用者站立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前侧,因此使正离子及负离子向箭头D的朝向释放,由正离子及负离子主要覆盖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前侧,就可以有效地除去利用者周边的排出气体的臭气。
此时,控制部74也可以通过马达驱动单元73的驱动控制使离子产生装置71在绕轴71a的一定角度范围内往复旋转,使离子产生装置71摇摆动作。
或者,控制部74通过风扇单元82的风扇82c的马达的驱动控制降低风扇82c的旋转速度。从而空气从离子产生装置71平稳地释放,空气的流动如箭头D所示描绘出逐渐向下方弯曲的曲线,空气不会强烈地吹向立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前侧的利用者,正离子及负离子平稳扩散,可以通过正离子及负离子切实地覆盖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前侧。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待机状态及动作状态控制离子产生装置71的朝向,变更来自离子产生装置71的正离子及负离子的释放方向,从而在待机状态时可以进行空气的净化,在动作状态时可以除去排出气体的臭气,可以使1台离子产生装置71兼备两种用途。
此外,通过实验确认了,若使离子如气帘那样覆盖图像形成装置100,则可以有效地抑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排出气体的影响。因此,可以将离子产生装置71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侧,可以避免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的大型化。此外,通过该离子产生装置71净化了室内的空气,因此无需另外设置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利用室内的空间,且可以减少设备费用。
图7是表示离子产生装置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另外在图7中对于起到与图3相同作用的部位标以相同标号而简化了说明。
如图7所示在离子产生装置71A中,代替图3的主体框体81及释放管道84,而设置有主体框体81A及释放管道84A。
主体框体81A不仅与图3的主体框体81同样地具有多个吸入孔81a及上部吹出口81b,还具有侧部吹出口81c。
释放管道84A具有彼此相向的第一及第二可动管道壁91、92。第一可动管道壁91被其上端的轴91a枢轴支撑,可以绕该轴91a在箭头H的方向上往复转动。此外,第二可动管道壁92被其下端的轴92a枢轴支撑,绕该轴92a在箭头I方向上往复转动。
第一及第二可动管道壁91、92的轴91a、92a由管道用马达驱动单元(未图示)同时旋转驱动,而同时往复转动。
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控制部74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待机状态及动作状态来驱动控制该管道用马达驱动单元,使第一及第二可动管道壁91、92的轴91a、92a同时往复旋转。从而第一及第二可动管道壁91、92如图7或图8所示选择性地被定位。
在第一及第二可动管道壁91、92如图7所示被定位的状态下,第一可动管道壁91关闭侧部吹出口81c,因此离子产生装置71A中的空气流如箭头J所示产生,空气在如下路径中流动并向上方释放:各吸入孔81a、吸入管道83、风扇单元82内的各离子产生元件85附近、吹出口82b、释放管道84A、上部吹出口81b。
此外,在第一及第二可动管道壁91、92如图8所示被定位的状态下,第一可动管道壁91打开侧部吹出口81c,第二可动管道壁92关闭上部吹出口81b,因此离子产生装置71A中的空气流如箭头K所示产生,空气在如下路径中流动并向斜下方释放:各吸入孔81a、吸入管道83、风扇单元82内的各离子产生元件85附近、吹出口82b、侧部吹出口81c。
图9表示将离子产生装置71A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状态。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的背面中央突出设置支柱93,在该支柱93的上端稳定地支撑离子产生装置71A的中央。
在此,控制部74将图像形成装置100设定为待机状态后,驱动控制管道用马达驱动单元,使第一及第二可动管道壁91、92的轴91a、92a同时旋转,如图7所示将第一及第二可动管道壁91、92定位。因此,如图10所示空气与正离子及负离子一起从离子产生装置71A的上部吹出口81b向箭头L的上方(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反侧的朝向或上侧的朝向)释放。从而,正离子及负离子流动并扩散到整个室内,空气的净化非常有效。
此时,可以通过风扇82c的马达的驱动控制来加快风扇82c的旋转速度,使来自离子产生装置71A的空气的释放速度及释放量增大,进一步扩大正离子及负离子的释放范围。
此外,控制部74将图像形成装置100设定为动作状态后,驱动控制管道用马达驱动单元,使第一及第二可动管道壁91、92的轴91a、92a同时旋转,如图8所示将第一及第二可动管道壁91、92定位。因此,如图11所示空气与正离子及负离子一起从离子产生装置71A的侧部吹出口81c向箭头M的斜下方(图像形成装置100侧的朝向)释放。通过该正离子及负离子主要覆盖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前侧,有效除去利用者周边的排出气体的臭气。
此时,可以通过风扇82c的马达的驱动控制而降低风扇82c的旋转速度,使正离子及负离子平稳扩散,通过正离子及负离子切实覆盖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前侧。
因此,使用这种离子产生装置71A,也可以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待机状态及动作状态来变更正离子及负离子的释放方向,在待机状态时进行空气的净化,在动作状态时除去排出气体的臭气。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在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这些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状态和待机状态,但有时会进行节电控制,在图像形成装置的非动作状态长时间持续时,从待机状态转移到耗电少的省电状态,进而从省电状态转移到耗电更少的休眠状态,在具有印刷指示时返回到动作状态。在这种省电状态、休眠状态时,与待机状态同样也不会产生排出气体,因此可以使来自离子产生装置的离子的释放方向朝向上方,而向上方持续释放离子。特别是,在夜间等设定休眠状态,因此从离子产生装置持续向上方释放离子,在人不在的期间也可以充分地净化室内的空气。
此外,也可以将离子产生装置71、马达驱动单元73作为配件后附安装。此时,在离子产生装置71侧预先设置用于驱动控制马达驱动单元73等的控制部,将该控制部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部74经由串行通信用的电缆及插口连接,通过两者的控制部间的数据通信,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部74向离子产生装置71侧的控制部收发指示,通过离子产生装置71侧的控制部控制马达驱动单元73等。
进而,可以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使用状况等变更离子产生装置71的安装位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定使图像形成装置的背面侧朝向墙壁等进行配置,而将支柱突出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背面侧,在该支柱的上端水平支撑离子产生装置71,但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使用状况,也存在使图像形成装置的侧面朝向墙壁等进行配置的情况。此时,若将支柱突出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侧面,并在该支柱的上端支撑离子产生装置71,则离子产生装置71被配置在墙边,离子产生装置71不会成为阻碍。或者,也可以不使用支柱而将离子产生装置71垂直安装,或直接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外壁上。进而,也可以分散安装多个离子产生装置71。
Claims (2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将图像印刷到记录纸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离子产生机构,安装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外侧,用于产生离子并将其释放;和
释放方向变更机构,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是在动作中还是在待机中,而变更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离子产生机构同时产生正离子及负离子并将其释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释放方向变更机构,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中将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该图像形成装置侧的朝向,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待机中将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与该图像形成装置相反侧的朝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释放方向变更机构,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中将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该图像形成装置侧的朝向,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待机中将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与该图像形成装置相反侧的朝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离子产生机构配置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上方,
上述释放方向变更机构,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中将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该图像形成装置侧的朝向,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待机中将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上侧的朝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离子产生机构配置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上方,
上述释放方向变更机构,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中将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该图像形成装置侧的朝向,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待机中将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上侧的朝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离子产生机构配置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上方,
上述释放方向变更机构,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中将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该图像形成装置侧的朝向,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待机中将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上侧的朝向。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离子产生机构配置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上方,
上述释放方向变更机构,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中将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该图像形成装置侧的朝向,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待机中将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设定为上侧的朝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释放方向变更机构变更上述离子产生机构自身的朝向,而变更来自该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释放方向变更机构变更上述离子产生机构自身的朝向,而变更来自该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释放方向变更机构变更上述离子产生机构自身的朝向,而变更来自该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释放方向变更机构变更上述离子产生机构自身的朝向,而变更来自该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离子产生机构中设置被管道壁围住的离子释放管道,上述管道壁可动,
上述释放方向变更机构使上述释放管道的管道壁移动,而变更离子的释放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释放方向变更机构进行使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反复往复的摇摆动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释放方向变更机构,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待机中响应表示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开始的信号,而变更来自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离子的释放方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操作机构和与外部终端装置连接的接口,
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开始的信号是响应上述操作机构的输入操作而生成的印刷指示信号以及从上述外部终端装置向上述接口接收输入的印刷指示信号中的任一个。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由朝上突出设置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支撑部件支撑。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部件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背面侧的一个角部朝上突出设置,支撑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一个端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部件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背面侧中央朝上突出设置,支撑上述离子产生机构的中央。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离子产生机构具有: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元件;和送风扇,产生通过离子产生元件周边的空气的流动,并将离子与空气一起释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09121 | 2009-01-19 | ||
JP2009009121A JP4813573B2 (ja) | 2009-01-19 | 2009-01-19 | 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94107A true CN101794107A (zh) | 2010-08-04 |
CN101794107B CN101794107B (zh) | 2012-06-06 |
Family
ID=42337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00375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4107B (zh) | 2009-01-19 | 2010-01-18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20786B2 (zh) |
JP (1) | JP4813573B2 (zh) |
CN (1) | CN101794107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8309A (zh) * | 2010-06-23 | 2011-12-28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气体传送单元 |
CN107015460A (zh) * | 2011-07-28 | 2017-08-04 | 夏普株式会社 | 调色剂盒支撑装置及方法以及使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96402B2 (ja) * | 2009-03-31 | 2012-12-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イオン発生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4969630B2 (ja) * | 2009-10-13 | 2012-07-0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488988B2 (en) * | 2010-10-28 | 2013-07-16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ers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emissions from a print substrate exit port |
US9465359B2 (en) * | 2014-07-02 | 2016-10-1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Air blow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94905A (ja) * | 1992-12-25 | 1994-07-15 | Canon Inc | 露光部の冷却装置及び原稿露光装置 |
US5883934A (en) | 1996-01-16 | 1999-03-16 | Yuugengaisya Youz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ons |
JPH10235971A (ja) * | 1997-02-27 | 1998-09-08 | Canon Inc | 画像入出力装置 |
JP3059719U (ja) * | 1998-12-08 | 1999-07-13 | 礼子 宇田川 | 空気清浄機付き複写機 |
EP1293216A4 (en) * | 2000-05-18 | 2003-08-20 | Sharp Kk | STERILIZATION METHOD, ION GENERATOR ELEMENT, ION GENERATOR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US6447731B1 (en) | 2000-06-28 | 2002-09-10 | Shin-Ching Sun | Cleaning device |
JP2002019223A (ja) * | 2000-07-06 | 2002-01-23 | Canon Aptex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226070A (ja) | 2001-01-26 | 2002-08-14 | Ricoh Co Ltd |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3403723B1 (ja) | 2002-03-29 | 2003-05-06 | 株式会社Inax | 空気調節装置 |
JP4015930B2 (ja) * | 2002-11-19 | 2007-11-2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JP2004233618A (ja) | 2003-01-30 | 2004-08-19 | Minolta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672012B2 (en) | 2003-03-20 | 2010-03-02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Display device for use as a computer monitor, having a printer controller and a pagewidth printhead |
JP2005004144A (ja) | 2003-06-16 | 2005-01-06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058731A (ja) | 2003-07-30 | 2005-03-10 | Daiman:Kk | 遊技機 |
US7687036B2 (en) * | 2003-09-08 | 2010-03-3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Ion diffusing |
JP2005083648A (ja) * | 2003-09-08 | 2005-03-31 | Sharp Corp | 流体発生装置 |
JP3669994B2 (ja) * | 2003-09-22 | 2005-07-1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車載用空気浄化装置 |
JP3686963B2 (ja) * | 2003-11-28 | 2005-08-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2005309279A (ja) * | 2004-04-26 | 2005-11-04 | Canon Inc | 画像読取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4408767B2 (ja) * | 2004-08-02 | 2010-02-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気清浄機 |
JP2006126250A (ja) * | 2004-10-26 | 2006-05-18 | Canon Inc | 画像記録装置 |
JP4689358B2 (ja) | 2005-06-08 | 2011-05-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666291B2 (ja) * | 2005-07-07 | 2011-04-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スタンド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8033515B2 (en) | 2005-10-17 | 2011-10-1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ystem for mounting devices to a display |
JP2007322645A (ja) * | 2006-05-31 | 2007-12-13 | Kyocera Mita Corp | 排気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096488A (ja) * | 2006-10-06 | 2008-04-24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112064A (ja) | 2006-10-31 | 2008-05-15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423312B2 (ja) * | 2007-03-07 | 2010-03-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US7973291B2 (en) * | 2007-03-07 | 2011-07-0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nic apparatus |
JP4757319B2 (ja) * | 2009-02-09 | 2011-08-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58487B2 (ja) * | 2009-02-10 | 2011-08-3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391741B2 (en) * | 2009-07-21 | 2013-03-0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system |
-
2009
- 2009-01-19 JP JP2009009121A patent/JP4813573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1-12 US US12/686,215 patent/US8320786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1-18 CN CN2010100037525A patent/CN10179410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8309A (zh) * | 2010-06-23 | 2011-12-28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气体传送单元 |
CN102298309B (zh) * | 2010-06-23 | 2015-02-25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气体传送单元 |
CN107015460A (zh) * | 2011-07-28 | 2017-08-04 | 夏普株式会社 | 调色剂盒支撑装置及方法以及使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813573B2 (ja) | 2011-11-09 |
JP2010164905A (ja) | 2010-07-29 |
US20100183327A1 (en) | 2010-07-22 |
CN101794107B (zh) | 2012-06-06 |
US8320786B2 (en) | 2012-1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99657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794107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1801789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692835A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CN103095954A (zh) | 图像读取装置 | |
JP519836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節電方法 | |
US20130322914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4954601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537268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111806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43687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11027761A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122878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48383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212836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16975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115450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116349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127172A (ja) | 送風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24161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イオン発生装置 | |
JP2011033894A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11027763A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2132018A (ja) | 帯電装置 | |
JPH1016137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112127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