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5954A - 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5954A
CN103095954A CN2012104309689A CN201210430968A CN103095954A CN 103095954 A CN103095954 A CN 103095954A CN 2012104309689 A CN2012104309689 A CN 2012104309689A CN 201210430968 A CN201210430968 A CN 201210430968A CN 103095954 A CN103095954 A CN 103095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image read
air supplying
imag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309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5954B (zh
Inventor
汤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95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5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59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59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09Cleaning arrangements or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contamination from dust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76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environment, e.g. removing static electricity
    • H04N1/00978Temperature control
    • H04N1/00981Temperature control by forced convection, e.g. using f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4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 H04N1/0286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using an array of light sourc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arrays, e.g. an LED ba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H04N1/1235Feeding a sheet past a transparent plate;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H04N1/193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LED光源;接收来自由LED光源照射的原稿的反射光的CCD传感器(48);风扇(170);和收容LED光源、CCD传感器和风扇的框架(94、96),风扇使空气在框架形成的大致密闭空间内部循环。由此,能够不会降低图像读取装置(90)的防尘性地减小图像读取装置内部的温度差,有效率地进行向外部的散热,能够抑制温度上升导致的CCD传感器的灵敏度变化、成像系统的焦点位置的偏移和读取位置的偏移。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抑制用于对原稿照射光的光源和读取传感器的温度上升的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图像读取装置中,通过向原稿面照射光源发出的光,使用透镜等光学系统使来自原稿面的反射光成像于读取传感器的摄像面,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取。
在这种图像读取装置中,光源在图像读取期间被点亮。因此,在图像读取期间中,光源发热,其温度上升。通常,为了防尘,光源和读取传感器收容于大致密闭的箱体内部,因此光源的发热容易导致图像读取装置的箱体内的温度上升,读取传感器的温度也上升。
作为读取传感器,一般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在图像读取期间中,驱动CCD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驱动电路成为工作状态,并且从传感器驱动电路向CCD图像传感器供给时钟。因此,在图像读取期间中,因读取传感器的自身发热,导致温度相比于待机中上升。
当读取传感器的温度上升时,读取传感器的灵敏度发生变化,或者构成读取传感器的部件因热膨胀而变形。由此,产生成像系统的焦点位置偏移、读取位置偏移的问题。因此,一直以来,在图像读取装置的箱体内设置有冷却机构,仅在图像读取期间中对原稿用光源灯和读取传感器进行冷却。例如在日本特开平8-102822号公报(以下称为’822公报)中,公开了在箱体的壁面配置有1个冷却风扇,将外部空气从外部导入箱体(框体)内部,来冷却原稿用光源灯和读取传感器的技术。由此,在图像读取期间中,维持包含读取传感器的各部件的温度接近于一定温度(固定温度)。
如上所述,读取原稿的读取部多构成为密闭型以防止纸粉和灰尘等不洁物侵入、并使得不洁物不会附着于配置于内部的光学部件等。这样,在读取部采用密闭结构的情况下,读取部的光源及其周围的温度变得非常高。但是,如果为了抑制温度上升而在读取部设置开放部,则存在扫描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内因不洁物等的影响而被污染的问题。如上述’822公报所示那样,在将外部空气导入箱体内部来冷却原稿用光源灯和读取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同样存在扫描装置内被污染的问题。
能够考虑在扫描装置框架的壁面设置风扇,将扫描装置内部变成高温的空气排出。但是,由于扫描装置内部大致密闭,所以存在不能有效率地排出扫描装置内部的高温空气,不能够获得足够的冷却效果的问题。如果设置来自外部的空气的流入口,则存在虽然能够提高排气效率,却降低了防尘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能够维持防尘性不变,并且有效率地抑制用于对原稿面照射光的光源和读取传感器的温度上升。
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出光的发光部;受光部,其接收来自被发光部照射光的原稿的反射光;向一个方向排出吸入的空气的送风部;和收容发光部、受光部和送风部的收容部,送风部使空气在由收容部形成的空间内循环。
优选收容部形成对因送风部的送风而引起的来自外部的空气的流入进行抑制的大致密闭空间。
更优选送风部配置于受光部的附近。
进一步优选收容部是具有上表面、与该上表面相对的底面和4个侧面的长方体形状,送风部配置于受光部与收容部的一个侧面之间,送风部的送风方向是沿着将送风部夹在中间与受光部相对的侧面的方向。
优选图像读取装置还具备检测受光部和发光部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送风部在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值比规定值大的情况下进行送风,在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值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停止送风。
更优选送风部在发光部发出光的情况下进行送风,在发光部不发出光的情况下停止送风。
进一步优选利用受光部扫描原稿的分辨率越高,送风部使送风量越大。
优选图像读取装置还具备对时间的经过进行检测的计时器,送风部,在计时器检测出在一个作业中从发光部在被固定的状态下开始发出光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开始送风。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空气在图像读取装置内部循环,能够降低图像读取装置内部的温度差,能够有效率地对外部进行散热。从而,能够抑制读取传感器(受光部)的灵敏度发生变化。此外,还能够抑制由构成读取传感器的部件因热膨胀而变形所引起的成像系统的焦点位置偏移和读取位置偏移等。
此外,通过使收容部形成大致密闭空间,不会降低图像读取装置的防尘性。
此外,通过在受光部的附近配置送风部(风扇),能够更有效率地抑制受光部的温度上升。
此外,通过使送风部(风扇)的送风方向为沿着收容部(框架)的侧壁的方向,能够更有效率地向外部进行热辐射(散热)。
此外,通过在受光部和发光部的至少一方的温度超过规定温度的情况下进行送风,能够更有效率地抑制发光部和受光部的温度上升,能够抑制不需要的送风引起的电力消耗。
此外,通过使扫描原稿的分辨率越高而送风量越大,也能够更有效率地抑制发光部和受光部的温度上升,能够抑制不需要的送风引起的电力消耗。
此外,通过仅在发光部发出光的期间进行送风,也能够更有效率地抑制发光部和受光部的温度上升,能够抑制不需要的送风引起的电力消耗。
此外,在1个作业中扫描多张原稿的情况下,通过在从发光部开始发出光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开始送风,也能够更有效率地抑制发光部和受光部的温度上升,能够抑制不需要的送风引起的电力消耗。
本发明的如上所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在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说明中得到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图2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控制图2的图像读取装置的风扇的程序的控制结构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在图像读取装置的侧壁配置有风扇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相同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编号。它们的名称和功能也相同。因此,不再重复关于它们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1,安装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90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读取原稿而生成的图像数据,在规定的记录纸上形成多色或单色的图像。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主体装置110和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主体装置110包括图像读取装置90、光扫描装置1、显影器2、感光体鼓3、清洁单元4、带电器5、中间转印带单元6、定影单元7、供纸盒81和排纸托盘91。图像形成装置100除此以外还具备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发挥功能所需要的结构要素。
图像读取装置90配置于主体装置110的上部。在图像读取装置90的上部设置有由载置原稿的透明玻璃(稿台玻璃,台板玻璃)构成的原稿载置台92。在原稿载置台92的上侧安装有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在原稿载置台92上自动地输送原稿。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构成为能够向箭头M方向自由转动,通过开放原稿载置台92的上方能够用手放置原稿。
在本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要处理的图像数据,是使用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等各颜色的彩色图像数据,即分解成这4种颜色成分的图像数据。显影器2、感光体鼓3、带电器5和清洁单元4分别各设置有4个,以形成与各色对应的4种潜像。由此,构成对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进行处理的4个图像站(station)。
带电器5是用于使感光体鼓3的表面以规定电位均匀带电的装置。除图1所示的电荷(charge)型带电器之外,有时也使用接触型的辊型或刷型的带电器。
光扫描装置1是具备激光出射部和反射镜等的激光扫描单元(LSU)。在光扫描装置1中配置有扫描激光束的多面镜(polygonmirror,多棱镜)、用于将由多面镜反射的激光导向感光体鼓3的透镜和反射镜(mirror)等光学要件。作为光扫描装置1,在上述结构以外还能够采用使用将发光元件呈阵列状排列而成的例如EL或LED写入头的装置。
光扫描装置1,通过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对带电的感光体鼓3曝光,在感光体鼓3的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显影器2利用4色(YMCK)调色剂使形成于各个感光体鼓3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清洁单元4将在显影和图像转印后存留于感光体鼓3上的表面的调色剂除去并回收。
配置于感光体鼓3的上方的中间转印带单元6包括中间转印带61、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中间转印辊64和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65。中间转印辊64与YMCK的各色对应地设置有4个。
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和中间转印辊64,拉伸架设中间转印带61并对其进行旋转驱动。为了将对应的感光体鼓3的调色剂像转印于中间转印带61上,各中间转印辊64提供后述的转印偏置电压。
中间转印带61以与各感光体鼓3接触的方式设置。通过将形成于感光体鼓3的各色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地转印于中间转印带61,在中间转印带61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像(多色调色剂像)。中间转印带61例如使用厚度为100μm~150μm左右的膜,环状地形成。
从感光体鼓3向中间转印带61转印调色剂像,利用与中间转印带61的里侧接触的中间转印辊64进行。对中间转印辊64施加用于转印调色剂像的高电压的转印偏置电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高电压)。中间转印辊64是以直径8~10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轴为基底、其表面被导电性的弹性部件(例如EPDM(三元乙丙橡胶)、聚氨酯泡沫等)覆盖的辊。能够利用该导电性的弹性部件对中间转印带61均匀地施加高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转印电极使用辊形状,但是除此以外也能够使用刷等。
如上所述,在各感光体鼓3上,根据各色相被显影的静电像叠层在中间转印带61上。像这样叠层的图像信息(调色剂的浓淡分布),通过中间转印带61转动,由配置于记录纸与中间转印带61的接触位置的转印辊10转印到记录纸上。
此时,中间转印带61与转印辊10以规定压区压接,对转印辊10施加用于使调色剂转印到记录纸的电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高电压)。进而,为了稳定地得到上述压区,转印辊10和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中的任意一方使用硬质材料(金属等),另一方使用弹性辊等的软质材料(弹性橡胶辊、发泡性树脂辊)。
如上所述,通过与感光体鼓3接触而附着于中间转印带61的调色剂中的、没有被转印辊10转印到记录纸上而残存于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成为在下一工序中发生调色剂混色的原因。因此,利用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65除去并回收残存于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在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65作为清洁部件配置有例如与中间转印带61接触的清洁片。清洁片接触的中间转印带61从里侧由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支承。
供纸盒81是用于存放图像形成时使用的记录纸的托盘,设置于主体装置110的光扫描装置1的下侧。手动供纸盒82中也能够放置用于图像形成的记录纸。设置于主体装置110的排纸托盘91是使印刷完的记录纸面朝下、也就是说使印刷面朝下进行收集的托盘。
在主体装置110沿着大致铅直方向形成有记录纸输送路径S,其使供纸盒81和手动供纸盒82的记录纸经由转印辊10和定影单元7送至排纸托盘91。在从供纸盒81或手动供纸盒82至排纸托盘91的记录纸输送路径S的附近,配置有拾取辊11a、11b、多个输送辊12a~12d、定位辊13、转印辊10和定影单元7。
输送辊12a~12d是用于促进并辅助记录纸输送的小型辊,沿着记录纸输送路径S设置有多个。拾取辊11a配置于供纸盒81的端部附近,从供纸盒81逐张拾取记录纸将其供给到记录纸输送路径S。同样,拾取辊11b配置于手动供纸盒82的端部附近,从手动供纸盒82逐张拾取记录纸将其供给到记录纸输送路径S。
定位辊13暂时保持在记录纸输送路径S中输送的记录纸。然后,定位辊13在感光体鼓3上的调色剂像的前端与记录纸的前端一致的定时向转印辊10输送记录纸。
定影单元7具备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夹着记录纸转动。此外,加热辊71基于来自温度检测器(未图示)的信号,被控制部设定成规定的定影温度,具有通过与加压辊72一起将调色剂热压附于记录纸,使得转印到记录纸上的多色调色剂像熔融、混合、压接从而热定影在记录纸上的功能。此外,设置有用于从外部对加热辊71进行加热的外部加热带73。
对记录纸输送路径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设置有预先收纳记录纸的供纸盒81和手动供纸盒82。为了从该供纸盒81和手动供纸盒82供给记录纸,分别配置有拾取辊11a、11b,将记录纸逐张供给到记录纸输送路径S。
从供纸盒81、82输出的记录纸,由记录纸输送路径S的输送辊12a输送至定位辊13,在记录纸的前端与中间转印带61上的图像信息的前端匹配的定时投入转印辊10,将图像信息写入到记录纸上。然后,记录纸通过定影单元7,记录纸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被热熔融并固定,经过配置于记录纸输送路径S的最后的输送辊12b排出到排纸托盘91上。
上述输送路径是要求对记录纸进行单面印刷时的输送路径。当要求双面印刷时,在如上所述完成单面印刷并通过定影单元7的记录纸的后端部分,被输送路径的最终的输送辊12b保持时,通过使输送辊12b反转动而将记录纸导向输送辊12c、12d。然后,将记录纸输送到定位辊13,与上述同样在记录纸背面进行印刷后将其排出到排纸托盘91。
说明图像读取装置90和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参照图2,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利用铰链(未图示)将其里侧一边轴支承于图像读取装置90的里侧一边。通过使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的前侧部分上下移动,能够开放图像读取装置90的原稿载置台(稿台玻璃)92,将原稿载置于原稿载置台92上。
图像读取装置90包括原稿载置台92、第一扫描单元45、第二扫描单元46、成像透镜47和CCD48等。
第一扫描单元45包括照明装置51和第一反射镜52。第一扫描单元45一边向副扫描方向Y以一定速度V移动与原稿尺寸对应的距离,一边利用照明装置51对原稿载置台92上的原稿进行曝光。其反射光由第一反射镜52反射,导向第二扫描单元46。由此,原稿表面的图像(包含彩色或黑白的文字、图形和照片等)在副扫描方向Y上被扫描。第二扫描单元46包括第二反射镜53和第三反射镜54。第二扫描单元46跟随第一扫描单元45以速度V/2移动,并且由第二反射镜53和第三反射镜54反射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将其导向成像透镜47。成像透镜47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聚光于CCD48,使原稿表面的图像在CCD48上成像。CCD48反复沿主扫描方向(垂直于图2的纸面的方向)扫描原稿的图像,每扫描1次,输出1主扫描行的模拟图像信号。
在第一扫描单元45和第二扫描单元46分别设置有滑轮(未图示)。在这些滑轮架设有线(未图示),线由步进电动机驱动,由此第一扫描单元45和第二扫描单元46同步移动。
图像读取装置90不仅能够读取原稿载置台92上的静止原稿,还能够读取由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输送的原稿表面的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使第一扫描单元45在原稿读取玻璃84下方的读取区域移动,根据第一扫描单元45的位置配置第二扫描单元46。在这种状态下,开始由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进行原稿的输送。
在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中,使拾取辊55在与原稿托盘56上的原稿压接的状态下旋转来抽入、输送1张原稿。原稿的前端与定位辊85接触、被对齐。然后,使原稿通过原稿读取玻璃84和读取引导板86之间,从排纸辊58向排纸托盘49排出。
在输送原稿时,利用第一扫描单元45的照明装置51隔着原稿读取玻璃84对原稿正面(表面)进行照明。来自原稿正面(表面)的反射光被第一扫描单元45和第二扫描单元46的各反射镜导向成像透镜47,并由成像透镜47聚光于CCD48。即,使原稿正面(表面)的图像在CCD48上成像。由此,读取原稿正面的图像。
在读取原稿的背面的情况下,使中间托盘67围绕其轴69如点划线所示那样旋转。在这种状态下,在从排纸辊58向排纸托盘49排出原稿的中途,使排纸辊58停止,在中间托盘67上接受原稿。在这种状态下,使排纸辊58逆旋转,经由翻转输送路径68将原稿导向定位辊85,使原稿的正背面翻转。与读取原稿正面的图像同样地读取原稿背面的图像。然后,使中间托盘67返回以实线表示的原有位置,将原稿从排纸辊58向排纸托盘49排出。
这样,由CCD48读取的原稿表面的图像从CCD48作为模拟图像信号输出。模拟图像信号经A/D转换后生成数字图像信号。数字图像信号被实施各种图像处理之后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光扫描装置(激光曝光装置)1,将图像记录于记录纸上,该记录纸作为复印原稿输出。
当利用第一扫描单元45的照明装置51对原稿载置台92或原稿读取玻璃84上的原稿进行照明时期望降低射出光的损失,使得LED阵列77的射出光几乎全部射入原稿。因此,图2所示的照明装置51包括导光部件78和反射板79。导光部件78将LED阵列77的射出光直接导向原稿侧,并且将不能直接照射于原稿的方向的射出光导向反射板79。反射板79使由导光部件78导来的光向原稿侧反射。由此,降低了LED阵列77的射出光的损失,使射出光几乎全部射入原稿。
参照图3,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整体的控制部(以下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130、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32、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134、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136和总线142。ROM132是在切断通电的情况下也保持数据的非易失性存装置。在ROM132存储有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所需要的程序和数据。RAM134是易失性存储装置。HDD136是非易失性存储装置。
CPU130、ROM132、RAM134和HDD136与总线142连接。各部之间的数据(包含控制信息)交换通过总线142进行。CPU130通过总线142从ROM132将程序读取到RAM134上,将RAM134的一部分作为作业区域执行程序。即,CPU130按照存储于ROM132中的程序进行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部的控制,实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功能。
图像形成装置100还包括对风扇170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部172、温度传感器174、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图像读取装置90、图像形成部150、图像处理部152、图像存储器154、供纸部156和操作部160。它们也与总线142连接。
操作部160接受用户输入的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指示等。操作部160包括操作面板和操作键盘部(均未图示)。操作面板包括由液晶面板等构成的显示面板和配置于显示面板上检测触摸的位置的触摸面板。为了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显示面板显示软键盘,在操作键盘部配置硬件键盘。CPU130监视用户对这些键的操作。用户能够通过触摸或按下这些键,对图像形成装置100输入图像形成的指示、图像形成的条件的设定等。显示于显示面板的键的选择,通过触摸与显示面板重合的触摸面板上的该部分来进行。
在用户对操作部160进行操作、指示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由图像读取装置90如上述那样读取原稿生成的图像数据临时存储于图像存储器154中。图像处理部152对存储于图像存储器154中的图像数据执行各种图像处理。图像数据根据需要存储于HDD136中。
供纸部156包括上述供纸盒81、82,保持图像形成用的记录纸。图像形成部150包括上述的感光体鼓3、带电器5、光扫描装置1、显影器2、转印辊10和定影单元7等。图像形成部150将从图像存储器154或HDD136读取的图像数据如上所述那样形成于从供纸部156输送的记录纸上。
如图4所示,风扇170配置于搭载了CCD48的CCD基板176的附近。在图4中,风扇170配置于CCD基板176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与图像读取装置的框架侧壁94之间,从右侧向左侧送风。
温度传感器174配置于CCD基板176上,检测CCD基板176的温度。
如图4所示,对在图像读取装置90内配置有风扇170和温度传感器174的状态下,图像形成装置工作时控制图像读取装置90内的风扇170的动作的功能进行说明。
参照图5,在控制风扇170的动作的程序的步骤300中,接通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电源,进行预热。此时,CPU130从ROM132读取规定的程序,在操作部160的操作面板显示包含规定键的画面,等待用户的操作。
在步骤302中,CPU130通过温度传感器174检测CCD基板176的温度,判断检测出的温度是否为规定温度以下。如果是规定温度以下,则控制转移到步骤306。如果不是规定温度以下,则控制转移到步骤304。规定温度例如约为60℃。在本说明书中,温度并非温度传感器174的计测温度,而是“35℃换算温度”。35℃换算温度是基于计测温度和室温(设置有图像读取装置90的场所的环境温度),根据35℃换算温度=35℃-室温+计测温度而求得的。
在步骤304中,CPU130控制电力供给部172,向风扇170供给规定电压,使风扇170旋转。如果风扇170已经旋转,则维持该状态。供给的电压例如是风扇170的额定电压。然后,控制转移到步骤308。
在步骤306中,CPU130控制电力供给部172,停止向风扇170供给电压,使风扇170停止。如果风扇170没有旋转,则维持该状态。
在步骤308中,CPU130判断用户是否对操作部160进行操作而输入指示。在判定为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控制转移到步骤310。如果判定为没有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则控制返回步骤302。
在步骤310中,对步骤308中的指示是否是使图像读取装置90动作的指示即伴随扫描的作业执行指示进行判断。伴随扫描的作业执行指示例如是原稿复印指示。如果是伴随扫描的作业执行指示,则控制转移到步骤314。如果不是伴随扫描的作业执行指示,则控制转移到步骤312。
在步骤312中,CPU130执行被指示的处理。例如在指示执行复印之前,接受了设定复印条件(黑白/彩色的选择、复印张数、复印浓度和扫描的分辨率等)的操作的情况下,执行该处理。
在步骤314中,CPU130判断扫描的分辨率是否是低分辨率。这里,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能够设定多个扫描分辨率,分成低分辨率(例如300DPI以下)、中分辨率(例如300DPI<中分辨率<600DPI)和高分辨率(例如600DPI以上)这三种分辨率。在判定为是低分辨率的情况下,控制转移到步骤316。如果不是低分辨率,则控制转移到步骤318。
在步骤316中,CPU130控制电力供给部172,使风扇170低速旋转。这里,风扇170的转速依赖于供给的电压。从电力供给部172向风扇170供给低电压。然后,控制转移到步骤324。
在步骤318中,CPU130判断扫描的分辨率是否是高分辨率。在判定为是高分辨率的情况下,控制转移到步骤320。如果不是高分辨率,则控制转移到步骤322。
在步骤320中,CPU130控制电力供给部172,使风扇170高速旋转。从电力供给部172向风扇170供给高电压。然后,控制转移到步骤324。
在步骤322中,CPU130控制电力供给部172,使风扇170中速旋转。从电力供给部172向风扇170供给中电压(低电压<中电压<高电压)。然后,控制转移到步骤324。
在步骤324中,CPU130执行指定的作业。即CPU130控制图像读取装置90,扫描原稿载置台92的原稿,将图像数据临时存储于图像存储器154中。在将原稿放置于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的情况下,CPU130控制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将原稿输送至原稿载置台92,控制图像读取装置90进行原稿的扫描。此时,风扇170以与步骤316、318、320中供给的电压对应的旋转速度旋转。根据指定的作业对临时存储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
在步骤326中,CPU130判断作业是否完成。在判定为作业已完成的情况下,控制转移到步骤328。如果作业没有完成,则控制返回步骤324,重复扫描。因此,维持风扇170的旋转。
在步骤328中,CPU130停止供给来自电力供给部172的电压,使风扇170的旋转停止。
在步骤330中,CPU130判断是否接收到结束指示。在判定为接收到结束指示的情况下,本程序结束。如果没有接收到结束指示,则控制返回步骤302。结束指示是例如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电源断开做出的。
如上所述,如果在图像读取装置90工作时,由于光源(LED阵列77)的发热而使得CCD基板176的温度比规定值高,则能够使风扇170旋转。由此,如图4中箭头所示,能够使图像读取装置90内的空气循环。即,风扇170吸入CCD基板176的背侧(载置有CCD48的面的背面侧)的空间的空气,向第一扫描单元45侧排出。从风扇170排出的空气主要在第一扫描单元45的前面(与CCD48相对的面)反转,向成像透镜47和CCD基板176的背侧流动。因此,经由图像读取装置90的框架的侧壁,能够有效率地进行散热,能够抑制图像读取装置90的内部特别是CCD48的温度成为高温。在图像读取装置90的框架没有形成与外部相通的特别的开口部,因此不会降低防尘性能。
特别是,通过步骤314~322,根据扫描的分辨率来控制风扇170的旋转速度,因此能够使风扇170的电力消耗最优化。在以高分辨率扫描的情况下,光源接通(ON)的时间长而光源的发热量多,因此为了抑制CCD48成为高温,优选使风扇170以高速旋转。与此相对,在以低分辨率扫描的情况下,光源接通的时间短而光源的发热量少,因此使风扇170以低速旋转,能够抑制不需要的电力消耗。
虽然图4中没有表示,但是存在配置部分覆盖CCD基板176的罩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以风扇170的送风不会被罩遮挡,在CCD基板176的附近形成空气的流动的方式设计罩的形状。
在上述内容中,说明了在CCD基板176配置温度传感器174的情况,但是温度传感器的配置不限于此。温度传感器的配置只要能评价CCD48的温度即可以是任意的。也可以配置成能够直接测定CCD48的温度。也可以在扫描用的光源(LED阵列77)的附近配置温度传感器,判断其温度是否为规定温度以下,如果超过规定温度则使风扇旋转。也可以在CCD基板176和光源附近(例如第一扫描单元45)分别配置温度传感器,判断它们的检测温度是否为规定温度以下。也可以配置成能够直接测定光源的温度。
风扇170的配置不限定于图4所示的位置。只要能够使空气在作为第一扫描单元45的可动范围外的图像读取装置90内循环(更优选只要能够使空气沿着图像读取装置90的框架侧壁循环),风扇170的配置就是任意的。例如在图4中,也可以在配置有温度传感器174一侧配置风扇。也可以在CCD基板176的背面与框架侧壁96之间配置风扇。在这种情况下,以使得空气沿着CCD基板176的背面流动的方式决定送风方向即可。风扇的个数也是任意的。在1个风扇得不到规定风量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2个以上的风扇。
在根据扫描分辨率控制风扇的转速的情况下,不限定于上述的3种分类。只要至少分成2种即可,也可以分成4种以上来控制风扇的转速。
在上述内容中,说明了根据扫描分辨率控制风扇的旋转速度的情况,但是取而代之或除此之外,也可以与光源的接通/断开联动地使风扇间歇旋转。例如使风扇仅在光源接通的期间(发光状态)旋转,在光源断开的期间(熄灭状态)风扇停止旋转。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不需要的电力消耗。
在将多张原稿放置于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且以一个作业执行扫描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第一扫描单元45在固定于图2所示的位置(原稿读取玻璃84下方的读取区域)的状态下执行扫描。在原稿张数较少而在短时间内完成扫描的情况下,不需要使风扇旋转,但是在扫描大量的原稿的情况下,由于光源成为高温,所以优选使风扇旋转。因此,例如在将原稿放置于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开始扫描(光源开始发光)后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优选使风扇旋转。如果适当设定规定时间,则即使不使用温度传感器也能够抑制CCD48成为高温。
优选以使得风扇的振动不影响光学系统(成像透镜47等)和CCD48的方式,在风扇170与图像读取装置90的底面之间配置吸收风扇170的振动的弹性部件(例如橡胶)。
在上述内容中,主要说明了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功能(印刷到记录纸上),但是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还具有复印功能以外的功能的复合机(一体机)。即,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安装了具有对扫描原稿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FAX发送的功能、添附到电子邮件进行发送的功能和传送到服务器等计算机的功能的复合机的图像读取装置。
下面将示出实验结果,来显示本发明的有效性。如图4所示,配置风扇使图像读取装置内的空气循环,测定CCD和LED光源的温度。作为比较实验,如图6所示,在图像读取装置90的侧壁安装风扇178,将图像读取装置90内的空气排出,并且同样测定CCD和LED光源的温度。
无论在哪个情况下,作为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都使用搭载了DSPF(Duplex Single Pass Feeder,双面单传递进纸器)的图像形成装置,以LED光源和CCD的发热量增加的双面复印模式进行了实验。具体而言,以与扫描分辨率400DPI对应的扫描速度372mm/秒和DSPF的纸通过速度75张/分,进行大致2个小时的复印。
作为风扇,使用NMB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制的小型DC(直流)风扇(产品编号:1608KL-05W-B59-L00)。这种风扇的规格是额定电压24V,电力1.92W,纵40mm×高40mm(送风面),纵深20mm(送风方向),气流9.5立方英尺/分(0.27m3/分)。在如图4所示那样配置风扇的情况下,从复印开始起对风扇连续供给电压12V。在如图6所示那样配置风扇的情况下,从复印开始起对风扇连续供给电压24V。
实验结果在表1中表示。在表1中,测定条件A是如图4所示那样配置风扇的情况,测定条件B是如图6所示那样配置风扇的情况。温度都是35℃换算温度。外部空气温度无论在哪个情况下都是25℃(实测值)。
[表1]
Figure BDA00002344526600151
从表1可知,尽管表示图像读取装置内的气氛的框架底面的温度在测定条件A和B中几乎相等,但是CCD基板的温度和LED基板的温度,在测定条件A中较低。因此,为了抑制CCD基板的温度和LED基板的温度上升而如图4所示那样配置风扇使空气在图像读取装置内部循环,比如图6所示那样将风扇配置于框架侧壁向外部排气更优选。进而,如果考虑在测定条件A中,风扇的旋转速度比测定条件B中低(供给电压低)的情况,则可以说图4的配置是非常有效的。
这里公开的实施方式仅是例示,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在参考发明的详细说明的记载的基础上,由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各请求项所示,并且包含与其记载的文字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8)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出光的发光部;
受光部,其接收来自被所述发光部照射光的原稿的反射光;
向一个方向排出吸入的空气的送风部;和收容所述发光部、所述受光部和所述送风部的收容部,
所述送风部使空气在由所述收容部形成的空间内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形成对因所述送风部的送风而引起的来自外部的空气的流入进行抑制的大致密闭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部配置于所述受光部的附近。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是具有上表面、与该上表面相对的底面和4个侧面的长方体形状,
所述送风部配置于所述受光部与所述收容部的一个侧面之间,
所述送风部的送风方向是沿着将所述送风部夹在中间与所述受光部相对的所述侧面的方向。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所述受光部和所述发光部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
所述送风部在所述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值比规定值大的情况下进行送风,在所述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值为所述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停止送风。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部在所述发光部发出光的情况下进行送风,在所述发光部不发出光的情况下停止送风。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受光部扫描原稿的分辨率越高,所述送风部使送风量越大。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时间的经过进行检测的计时器,
所述送风部,在所述计时器检测出在一个作业中从所述发光部在被固定的状态下开始发出光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开始送风。
CN201210430968.9A 2011-11-01 2012-11-01 图像读取装置 Active CN1030959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0035A JP5542779B2 (ja) 2011-11-01 2011-11-01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1-240035 2011-11-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5954A true CN103095954A (zh) 2013-05-08
CN103095954B CN103095954B (zh) 2016-08-31

Family

ID=48172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30968.9A Active CN103095954B (zh) 2011-11-01 2012-11-01 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42947B2 (zh)
JP (1) JP5542779B2 (zh)
CN (1) CN10309595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226A (zh) * 2013-09-30 2015-04-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547185A (zh) * 2015-09-16 2017-03-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与图像形成设备
CN107018265A (zh) * 2015-12-15 2017-08-0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8668047A (zh) * 2017-03-28 2018-10-1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0083029A (zh) * 2018-01-25 2019-08-0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208905A (ja) * 2014-04-25 2015-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32161B2 (ja) * 2015-06-22 2018-05-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1134055A (ja) * 2020-02-27 2021-09-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8375A (en) * 1989-08-25 1992-08-1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823683A (zh) * 2006-04-03 2006-08-30 何宗彦 动态检测机体参数的方法及其医用检测分析仪
US20100142008A1 (en) * 2008-12-08 2010-06-10 James Thomas Beegle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1859082A (zh) * 2009-04-06 2010-10-13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供给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72560A (ja) * 1987-01-10 1988-07-16 Canon Inc 画像読取り装置
JPH02293730A (ja) * 1989-05-08 1990-12-04 Canon Inc 画像読取り装置の送風機構
JPH0465335A (ja) 1990-07-04 1992-03-02 Kubota Corp 繊維補強セメント板の製造方法
JPH0465335U (zh) * 1990-10-18 1992-06-05
US5546139A (en) * 1993-06-28 1996-08-13 Bacs, Jr.; Aron Moving imagery projection system
JPH08102822A (ja) 1994-08-03 1996-04-1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画像読み取り方法
JP2002203426A (ja) * 2000-12-28 2002-07-19 Ricoh Co Ltd 光源冷却装置
JP2002354212A (ja) * 2001-05-24 2002-12-06 Kyocera Mita Corp スキャナ装置
JP4944313B2 (ja) * 2001-07-05 2012-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6238287A (ja) * 2005-02-28 2006-09-07 Ricoh Co Ltd 原稿読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69674B2 (ja) * 2005-10-18 2012-02-08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が採用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TWI307239B (en) * 2006-03-31 2009-03-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Optical scanner
JP2008160577A (ja) * 2006-12-25 2008-07-10 Murata Mach Ltd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2009049788A (ja) * 2007-08-21 2009-03-05 Funai Electric Co Ltd 画像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及び原稿読取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8375A (en) * 1989-08-25 1992-08-1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823683A (zh) * 2006-04-03 2006-08-30 何宗彦 动态检测机体参数的方法及其医用检测分析仪
US20100142008A1 (en) * 2008-12-08 2010-06-10 James Thomas Beegle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1859082A (zh) * 2009-04-06 2010-10-13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供给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226A (zh) * 2013-09-30 2015-04-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547185A (zh) * 2015-09-16 2017-03-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与图像形成设备
CN106547185B (zh) * 2015-09-16 2020-02-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与图像形成设备
CN107018265A (zh) * 2015-12-15 2017-08-0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7018265B (zh) * 2015-12-15 2019-06-1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8668047A (zh) * 2017-03-28 2018-10-1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0083029A (zh) * 2018-01-25 2019-08-0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0083029B (zh) * 2018-01-25 2021-10-0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42779B2 (ja) 2014-07-09
US20130107332A1 (en) 2013-05-02
JP2013098762A (ja) 2013-05-20
CN103095954B (zh) 2016-08-31
US9742947B2 (en) 2017-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5954A (zh) 图像读取装置
US7400842B2 (en) Heat exhaus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CN10203021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40065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edictated transmission line that connects the control unit and the engine unit and features a power mode signal
US7672636B2 (en) Image reader for image-forming device
US7548721B2 (en) Sheet transferr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2015031932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o-planar top cover and operation panel
US20080193157A1 (en) Media Determination
CN108459410B (zh) 光扫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682587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ventilating device
JP201010769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8177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885183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with an air cleaner that displays an operating state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2264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複写装置
US20090208254A1 (en) Developing uni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loating developer collecting method for developing unit
JP2000250381A (ja) 冷却手段の駆動制御方法、記憶媒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50037056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37280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US90203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blow-off port facing bottom portion of the image scanning section
CN10283344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51150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84697A (ja) 電子写真方式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280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22918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117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