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8187B - 图像形成装置及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8187B
CN101778187B CN2010101162700A CN201010116270A CN101778187B CN 101778187 B CN101778187 B CN 101778187B CN 2010101162700 A CN2010101162700 A CN 2010101162700A CN 201010116270 A CN201010116270 A CN 201010116270A CN 101778187 B CN101778187 B CN 1017781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minous signal
correction data
light quantity
electromagnetic noise
lumin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62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78187A (zh
Inventor
井上道浩
堀井康和
佐藤哲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78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8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78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8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9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production of an electrostatic intermediate picture
    • H04N1/295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2346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a detected condition or state of the reproducing device, e.g. temperature or ink quant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1Compensating positionally unequal response of the pick-up or reproducing head
    • H04N1/4015Compensating positionally unequal response of the pick-up or reproducing head of the reproducing he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H04N1/193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发光元件、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存储部分、通信线路、控制部分和电磁噪声产生源。存储部分存储当发光信号生成部分产生发光信号时使用的数据。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存储部分通过通信线路在其间发送和接收数据。控制部分控制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存储部分之间的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控制部分进行控制,以便在发光信号生成部分的设置位置处由电磁噪声产生源产生的电磁噪声的量值小于预定值的状态下,启动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存储部分之间的数据发送和接收。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控制装置
本申请是2007年7月18日提交、发明名称为“图像形成装置、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数据信号”、申请号为200710130568.5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打印机和复印机。
背景技术
在使用电子照相术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打印机和复印机中,已经提出一种曝光装置作为用于曝光图像载体例如感光鼓的曝光装置,该曝光装置使用具有按线状布置的发光元件例如LED的发光元件阵列。
在使用发光元件阵列的曝光装置中,为每个发光元件调节发光量,以应对从一个发光元件到另一个发光元件的发光量的变化、以及感光鼓的感光度特性随着时间的劣化。因此,曝光装置构造成这样,在启动图像形成操作之前,通过在预定定时进行数据通信,从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部分输入调节每个发光元件的发光量的数据。
另一方面,目前已经提出了一种能够缩短预热时间的电磁感应加热类型的定影装置。因为采用高频电流驱动电磁感应类型的定影装置,所以出现电磁噪声。这种大的电磁噪声可能会导致在输入用以校正上述光量的数据时出现通信误差。于是,JP 2002-343548A(参见第5页至第6页)公开了通过采用这种构造来降低电磁噪声,即,从定影装置的一个端侧引出由绞合线形成的供电线。此外,JP2002-229377A(参见第3页至第4页)公开了通过根据定影辊的温度改变高频输出值来降低电磁噪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抑制当在曝光装置中输入数据时出现由电磁噪声所引起的通信误差。
(1)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发光元件、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存储部分、通信线路、控制部分和电磁噪声产生源。发光元件将图像载体曝光。发光信号生成部分产生用于使发光元件发光的发光信号。存储部分存储当发光信号生成部分产生发光信号时使用的数据。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存储部分通过通信线路在其间发送和接收数据。控制部分控制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存储部分之间的数据发送和接收。电磁噪声产生源产生电磁噪声。控制部分进行控制,以便在下述状态下启动存储部分和发光信号生成部分之间的数据发送和接收:(i)在发光信号生成部分的设置位置处由电磁噪声产生源产生的电磁噪声的量值小于预定值;或者(ii)在通信线路的设置位置处由电磁噪声产生源产生的电磁噪声的量值小于预定值。
(2)存储部分可以将用于校正发光元件的发光量的光量校正数据作为所述数据存储。
(3)电磁噪声产生源可以包括具有加热部件的定影装置,通过高频电流对该加热部件进行电磁感应加热。控制部分可以进行控制,以便在下述状态下启动数据发送和接收:由于(a)给定影装置的加热部件供应的高频电流的电力量减少或者(b)给加热部件供应高频电流的供应时间段减少,而使得由定影装置产生的电磁噪声的量值(i)在发光信号生成部分的设置位置处或者(ii)在通信线路的设置位置处小于所述预定值。
(4)控制部分可以存储从给定影装置供应高频电流到由定影装置产生的电磁噪声的量值小于预定值为止的时间。基于存储的时间,控制部分设定启动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定时。
(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多个图像载体、多个发光元件部件、多个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存储部分和控制部分。发光元件部件设置为与各自的图像载体相对应。每个发光元件部件包括以行的形式布置并使相应的图像载体曝光的多个发光元件。发光信号生成部分设置为与各自的发光元件部件相对应。每个发光信号生成部分产生用于使相应的发光元件部件的多个发光元件发光的发光信号。存储部分存储用于校正发光元件的发光量的光量校正数据。在发光信号生成部分产生发光信号时,使用光量校正数据。控制部分控制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存储部分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控制部分进行控制,以按预定的顺序启动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存储部分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6)控制部分可以进行控制,以便按照发光信号生成部分的设置位置处的电磁噪声的量值小于预定值的时间顺序,依次地启动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存储部分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7)控制部分可以进行控制,以便按照与发光信号生成部分连接的通信线路的设置位置处的电磁噪声量值小于预定值的时间顺序,依次地启动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存储部分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每个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存储部分通过相应的通信线路在其间发送和接收光量校正数据。
(8)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产生电磁噪声的电磁噪声产生源。控制部分可以进行控制,以便按照电磁噪声产生源和发光信号生成部分之间的距离递减的顺序,启动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存储部分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9)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产生电磁噪声的电磁噪声产生源。控制部分可以进行控制,以便按照电磁噪声产生源和与发光信号生成部分连接的通信线路之间的距离递减的顺序,启动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存储部分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每个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存储部分通过相应的通信线路在其间发送和接收光量校正数据。
(10)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产生电磁噪声的电磁噪声产生源。存储部分可以包括与各自的发光信号生成部分相对应的多个存储部分。每个发光元件部件、与每个发光元件部件相对应的发光信号生成部分、以及存储部分设置在单个基板上,存储部分存储在发光信号生成部分产生发光信号时使用的光量校正数据并且与发光信号生成部分相对应。控制部分可以进行控制,以便按照电磁噪声产生源和基板之间的距离递减的顺序,启动设置于各个基板上的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存储部分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11)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具有加热部件的定影装置,通过高频电流对该加热部件进行电磁感应加热。控制部分可以进行控制,以便按照发光信号生成部分的设置位置处由定影装置产生的电磁噪声的量值小于预定值的时间顺序,依次地启动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存储部分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12)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具有加热部件的定影装置,通过高频电流对该加热部件进行电磁感应加热。控制部分可以进行控制,以便按照与发光信号生成部分连接的通信线路的设置位置处由定影装置产生的电磁噪声的量值小于预定值的时间顺序,依次地启动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存储部分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每个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存储部分通过相应的通信线路在其间发送和接收光量校正数据。
(1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部分和存储部分。控制部分控制每个发光信号生成装置和存储装置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每个发光信号生成装置产生用于使发光元件发光的发光信号。存储装置存储用于校正发光元件的发光量的光量校正数据。在每个发光信号生成装置产生发光信号时,使用光量校正数据。存储部分存储待机时间,该待机时间指示到每个发光信号生成装置和存储装置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启动为止的时间。当每个发光信号生成装置产生发光信号时,控制部分从存储部分获得待机时间并且进行控制,以便在相应的待机时间流逝之后顺次启动每个发光信号生成装置和存储装置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14)存储部分可以存储待机时间,所述待机时间是基于(i)用于产生电磁噪声的电磁噪声产生源和发光信号生成装置之间的距离,或者(ii)电磁噪声产生源和通信线路之间的距离而设定的,其中,发光信号生成装置和存储装置通过所述通信线路在其间发送和接收光量校正数据。
(15)电磁噪声产生源可以包括具有加热部件的定影装置,通过高频电流对该加热部件进行电磁感应加热。
(1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使计算机执行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的程序。该过程包括:获得待机时间,该待机时间指示在多个发光信号生成装置中的每一个和存储装置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启动之前的时间,其中,每个发光信号生成装置产生用于使发光元件发光的发光信号,存储装置存储用于校正发光元件的发光量的光量校正数据,并且,在每个发光信号生成装置产生发光信号时,使用光量校正数据;以及进行控制,以便在每个发光信号生成装置产生发光信号时,在所获得的相应的待机时间流逝之后,依次地启动每个发光信号生成装置和存储装置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关于上述程序,例如,存储在硬盘的保留区、DVD-ROM等中的程序可以载入RAM中,以便执行。在程序预先存储在ROM的状态下通过CPU执行该程序的模式也是可行的。此外,如果包括例如EEPROM等可重写的ROM,那么在组装机器之后,只需要提供该程序并且安装在ROM中。为了提供该程序,这样的模式也是可行的,即,通过例如因特网等网络将程序传输到包括数据记录单元的计算机,并且安装在数据记录单元内包括的ROM中。
根据第(1)项,与没有采用第(1)项中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较,可以抑制在数据输入到曝光装置时出现电磁噪声所引起的通信误差。
根据第(2)项,与没有采用第(2)项中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较,可以高度精确地校正曝光装置的发光量。
根据第(3)项,与没有采用第(3)项中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较,可以缩短图像形成装置的启动时间。
根据第(4)项,与没有采用第(4)项中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较,可以抑制在数据输入到曝光装置时出现电磁噪声所引起的通信误差。
根据第(5)项,与没有采用第(5)项中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较,可以抑制在数据输入到多个曝光装置时出现电磁噪声所引起的通信误差。
根据第(6)项和第(7)项,与没有采用第(6)项或第(7)项中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较,可以抑制由电磁噪声所引起的通信误差的出现,并且,还可以有效地执行数据转移。
根据第(8)项,与没有采用第(8)项中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较,可以抑制由电磁噪声所引起的通信误差的出现,并且,还可以有效地执行数据转移。
根据第(9)项,与没有采用第(9)项中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较,可以抑制由电磁噪声所引起的通信误差的出现,并且,还可以提高通信线路布线的灵活性。
根据第(10)项,与没有采用第(10)项中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较,可以使曝光装置小型化。
根据第(11)项和第(12)项,与没有采用第(11)项或第(12)项中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较,可以缩短图像形成装置的启动时间。
根据第(13)项,与没有采用第(13)项中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较,可以抑制在数据输入到多个曝光装置时出现电磁噪声所引起的通信误差。
根据第(14)项,与没有采用第(14)项中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较,可以高度精确地校正曝光装置的发光量。
根据第(15)项,与没有采用第(15)项中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较,可以缩短图像形成装置的启动时间。
根据第(16)项,与没有采用第(16)项中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较,可以抑制在数据输入到多个曝光装置时出现电磁噪声所引起的通信误差。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的视图;
图2是示出定影装置的构造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示出控制部分的内部构造的框图;
图4是示出LED打印头(LPH)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5是LED电路板的平面图;
图6是描述SLED的视图;
图7是示出信号生成电路的构造的框图;
图8是描述发光时间控制/驱动部分的构造的框图;
图9是描述校正计算部分的构造的框图;
图10是示出其中量子化误差进位到附近LED的模式的例子的视图;
图11是示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的电磁屏蔽的视图;
图12是作为示例示出在定影装置中从励磁电路供应高频电流给励磁线圈时的高频电力量和高频电流的ON/OFF(开/关)控制,并且示出此时出现的电磁噪声级别的概况的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的视图;以及
图14是示出在定影开始之后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电磁噪声级别极低的区域随着时间的变化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总体构造的视图。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串联式数字彩色打印机,包括:图像形成处理部分10,其用于执行与各种颜色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形成;控制部分30,其作为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分操作的控制部分的实例;图像处理部分40,其与外部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PC)2和图像读取器3等相连,用于对从外部设备接收的图像数据执行预定的图像处理;以及主电源70,其用于为各个部分供电。
图像形成处理部分10包括彼此以特定间距平行设置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1Y、11M、11C和11K(在下面,也总称为“图像形成单元11”)。每个图像形成单元11包括:感光鼓12,其作为形成静电潜像并且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充电装置13,其用于将感光鼓12的表面均匀充电为预定电位;LED打印头(LPH)14,其作为曝光装置的实例,用于根据图像数据使充电装置13充电后的感光鼓12曝光;显影装置15,其用于对形成于感光鼓12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清洁器16,其在清洁转印之后的感光鼓12的表面。
除了容纳在显影装置15中的调色剂之外,图像形成单元11Y、11M、11C和11K具有大致类似的构造。图像形成单元11Y、11M、11C和11K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的调色剂图像。
图像形成处理部分10还包括:中间转印带21,形成于图像形成单元11的感光鼓12上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分多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一次转印辊22,其用于将图像形成单元11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顺次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上;二次转印辊23,其用于将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上的重叠调色剂图像集中地二次转印到作为打印介质(记录纸)的纸张P上;以及电磁感应加热类型的定影装置60,其作为将二次转印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的定影装置的实例。
如图2(示出定影装置60的构造的示意性截面图)所示,定影装置60包括下述主要部件:定影带81,其具有环形的周面;加压辊82,其设置成挤压定影带81的外周面,用于使定影带81旋转;挤压垫83,其放置成在定影带81的内侧通过定影带81挤压加压辊82;垫支撑部件84,其用于支撑挤压垫83等;电磁感应加热部件85,其按照定影带81的外周面形状形成,并且设置成与定影带81间隔特定的间距,以便在整个长度方向上对定影带81进行电磁感应加热;以及铁氧体部件87,其用于提高电磁感应加热部件85加热定影带81的效率。
定影带81形成有由铁、钴、镍、铜、铝、铬等金属制成的导电层,以作为根据电磁感应加热部件85所感应的磁场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层。
电磁感应加热部件85包括下述部件:基座85a,其在定影带81一侧具有按照定影带81的外周面形状形成的曲面;励磁线圈85b,其沿着定影带81的宽度方向固定在基座85a上;以及励磁电路85c,其用于供应高频电流。每个励磁线圈85b由不止一圈的绞合线形成,该绞合线由一捆直径均为0.5mm并且通过耐热绝缘材料(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等)相互绝缘的铜线形成,例如,如同长圆形、椭圆形、矩形的闭环等。
在电磁感应加热部件85中,从励磁电路85c将例如10kHz至500kHz的高频电流供应给励磁线圈85b。因此,在励磁线圈85b周围反复产生和消失的磁通量横穿定影带81,从而在定影带81中出现抑制磁场变化的磁场。因此,在定影带81中出现涡流(I),并且,定影带81受到与定影带81的表面电阻(R)成比例的焦耳热(W=12R)加热。
此时,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分30(参见图1)基于温度传感器86的测量值控制由励磁电路85c供应的高频电流的电力量、供应时间等,从而将定影带81保持在预定的温度。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图像形成处理部分10基于由控制部分30供应的各种控制信号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即,在控制部分30的控制下,图像处理部分40对从PC 2和图像读取器3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并且将图像数据通过接口(未图示)供应给图像形成单元11。例如,在黄色图像形成单元11Y中,充电器13将感光鼓12的表面均匀充电为预定的电位,将该表面暴露于由LPH 14基于从图像处理部分40发出的图像数据而发出的光,在感光鼓12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感光鼓12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由显影装置15显影,并且,在感光鼓12上形成黄色(Y)调色剂图像。同样地,在图像形成单元11M、11C和11K中也形成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调色剂图像。
图像形成单元11中形成的各颜色调色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22依次地静电吸引到沿着图1箭头方向移动的中间转印带21上,以形成重叠调色剂图像。随着中间转印带21移动,中间转印带21上的重叠调色剂图像传送到设置有二次转印辊23的区域(二次转印部分)。当重叠调色剂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部分时,与调色剂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部分的定时同步地将纸张P供应给二次转印部分。根据二次转印部分中的二次转印辊23形成的转印电场,重叠调色剂图像一起静电转印到传送的纸张P上。
然后,其上静电转印有重叠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从中间转印带21上剥离,并且在传送带24上传送到定影装置60。当定影装置60利用热和压力对传送到定影装置60的纸张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处理时,该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形成有定影图像的纸张P传送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排出部分的排出纸张放置部分(未图示)。
图3是示出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部分30的内部构造的框图。如图所示,控制部分30包括:CPU 301,其用于在控制各个部分的操作、数据通信等时根据预定的处理程序执行数字计算处理;RAM302,其用作CPU 301的工作存储器等;ROM 303,其存储由CPU 301执行的处理程序等;非易失性存储器304,其作为停电时能够保存数据的可重写存储部分的实例,例如,SRAM或者闪存储器;以及接口部分305,其用于控制信号输出和/或输入到各个部分,例如与控制部分30连接的图像形成处理部分10和图像处理部分40。
由控制部分30执行的处理程序存储在主存储部分306中。当图像形成装置1启动时,控制部分30读取处理程序,从而执行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操作控制、数据通信控制等。
接下来,图4是示出曝光装置的LED打印头(LPH)14的构造的截面图。在图4中,LPH 14包括:外壳61,其用作支撑部件;自扫描LED阵列(SLED)63,其用作发光元件部件的实例;LED电路板62,其上安装有SLED 63和信号生成电路100等,信号生成电路100为生成用于驱动SLED 63的驱动信号的发光信号生成部分的实例;棒透镜阵列64,其用作将来自SLED 63的光聚焦在感光鼓12的表面上的光学部件;支撑件65,其支撑棒透镜阵列64并且将SLED63与外部屏蔽;以及板簧66,其朝向棒透镜阵列64的方向挤压外壳61。
外壳61由铝和不锈钢等的金属块或者金属片材构成,用于支撑LED电路板62。支撑件65支撑外壳61和棒透镜阵列64,并且设定为使SLED 63的发光点和棒透镜阵列64的聚焦面相匹配。另外,支撑件65形成为密封SLED 63,从而防止外部灰尘附着于SLED63。另一方面,板簧61经由外壳61朝向棒透镜阵列64的方向挤压LED电路板62,从而保持SLED 63与棒透镜阵列64之间的位置关系。
采用调节螺钉(未示出)可以使LPH 14沿着棒透镜阵列64的光轴方向移动,并且将棒透镜阵列64的成像位置(聚焦面)调节到位于感光鼓12的表面上。
如图5(LED电路板62的平面图)所示,由例如58个SLED芯片(CHIP1至CHIP58)构成的SLED 63线状精确地定位在LED电路板62上,从而与感光鼓12的轴向平行。在这种情况下,SLED芯片放置成交错排列的形式,从而使得在置于SLED芯片(CHIP 1至CHIP 58)上的发光元件(LED)的阵列(LED阵列)之间端部边界上各SLED芯片的连接部分处,LED阵列连续地布置。
LED电路板62包括:信号生成电路100和电平移动电路108,其用于产生驱动SLED 630的信号(驱动信号);三端调节器101,其用于输出预定的电压;EEPROM 102,其作为存储部分(存储单元)的例子,用于存储在校正SLED 63的每个LED的光量时使用的光量校正数据等;以及缆束103,其作为通信线路的例子,用于发送和接收控制部分30和图像处理部分40之间的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等并且从主电源70接受供电。
图6是描述SLED 63的图。从信号生成电路100和电平移动电路108将各种驱动信号供应给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的SLED 63。即,信号生成电路100产生:传输信号CK1R和CK1C以及传输信号CK2R和CK2C,其用于沿着LED的排列按顺序地将放置在SLED 63中的LED设定为可发光状态;以及发光信号ΦI,其用于基于来自图像处理部分40的图像数据依次地使LED发光。信号生成电路100输出传输信号CK1R和CK1C以及传输信号CK2R和CK2C给电平移动电路108,并且输出发光信号ΦI给SLED 63。
电平移动电路108具有并联的电阻器R1B、电容器C1、电阻器R2B和电容器C2,并且,这些部件的一端连接SLED 63的输入端,相对端连接信号生成电路100的输出端。电平移动电路108基于从信号生成电路100输出的传输信号CK1R和CK1C以及传输信号CK2R和CK2C产生传输信号CK1和传输信号CK2,并且输出传输信号CK1和传输信号CK2给SLED 63。
例如,SLED 63的主要部件为:128个闸流晶体管S1至S128,作为开关元件;128个LED L1至L 128,作为发光元件;128个二极管D1至D128;128个电阻器R1至R128;以及传输电流限制电阻器R1A和R2A,其用于防止过量的电流流入信号线路Φ1、Φ2。
闸流晶体管S1至S128的阳极端子(输入端)A1至A128连接电源线路55,并且,从三端调节器101(参见图5)通过电源线路55供应驱动电压VDD(VDD=+3.3V)。另一方面,闸流晶体管S1至S128的栅极端子(控制端)G1至G128通过与闸流晶体管S1至S128一对一地设置的电阻器R1至R128连接电源线路56,并且通过电源线路56接地(GND)。
来自信号生成电路100和电平移动电路108的传输信号CK1通过传输电流限制电阻器R1A传输到奇数的闸流晶体管S1,S3,...,S127的阴极端子(输出端)K1,K3,...,K127。来自信号生成电路100和电平移动电路108的传输信号CK2通过传输电流限制电阻器R2A传输到偶数的闸流晶体管S2,S4,...,S128的阴极端子(输出端)K2,K4,...,K128。
此外,LED L1至L128的阴极端子连接信号生成电路100,并且传输发光信号ΦI。
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生成电路100在预定的定时将传输信号CK1R和CK1C以及传输信号CK2R和CK2C从高电平(H)设定为低电平(L),从L设定到H。因此,电平移动电路108交替地将传输信号CK1的电势反复地从H设定为L,从L设定为H,并且将传输信号CK2的电势反复地从H设定为L,从L设定为H。传输信号CK1和传输信号CK2供应给每个SLED芯片。在每个SLED芯片中,奇数的闸流晶体管S1,S3,...,S127根据传输信号CK1和传输信号CK2依次地执行off-on-off的传输操作。交替地,偶数的闸流晶体管S2,S4,...,S128依次地执行off-on-off的传输操作。因此,闸流晶体管S1至S128以S1至S2,...,S127至S128的顺序依次地执行off-on-off的传输操作,并且,信号生成电路100与操作同步地输出发光信号ΦI。因此,LED L1至L128以L1至L2,...,L127至L128的顺序依次地发光。
因此,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LPH 14中,在置于LED电路板62上的所有SLED芯片(CHIP1至CHIP58)中,LED L1至L128以L1至L2,...,L127至L128的顺序依次地发光,用于基于图像数据在整个感光鼓12上扫描曝光。
此时,为所有SLED芯片(CHIP1至CHIP58)中的LED L1至L128中的每一个LED调节发光量,以应对从一个LED到另一个LED的发光量的变化、感光鼓12的感光度特性的劣化等。
然后,描述设置在LED电路板62上的信号生成电路100。
图7是示出信号生成电路100的构造的框图。信号生成电路100的主要部件包括:图像数据展开部分110;浓度不匀校正数据部分112;定时信号生成部分114、基准时钟生成部分116;以及发光时间控制/驱动部分118-1至118-58,其与SLED芯片(CHIP1至CHIP58)一对一地对应设置。
图像处理部分40将图像数据连续地传输到图像数据展开部分110。图像数据展开部分110将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分成与SLED芯片(CHIP1至CHIP58)对应的第1点至第128点的图像数据、第129点至第256点的图像数据、......、第7297点至第7424点的图像数据。将通过分割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输出给与其连接的各个发光时间控制/驱动部分118-1至118-58。
浓度不匀校正数据部分112存储用于校正在图像形成时的图像浓度不均匀的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该图像浓度不均匀是由SLED63中的一个LED至另一个LED的发光量的变化、图像形成条件随着时间的变化等所引起的。浓度不匀校正数据部分112与来自定时信号生成部分114的数据读取信号同步地将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输出给发光时间控制/驱动部分118-1至118-58。为每个LED设定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并且,该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是多位(例如,八位)数据。
EEPROM 102存储每个LED的光量校正数据,该数据用于校正在LPH 14的发光元件(LED L1至L128)中的发光量的变化。发光量的变化为各个发光元件(LED L1至L128)所独有。基于在装运时LPH 14的发光量的测量值,设定每个LED的光量校正数据。换句话说,EEPROM 102存储初始光量校正数据(第一光量校正数据)Corr_1。另一方面,主体的控制部分30设置有EEPROM_A 301,该EEPROM_A 301存储每个LED的光量校正数据,以校正静电潜像的电势的不均匀,该不均匀由除了图像形成装置1的LPH 14的曝光步骤之外的下述因素引起:例如,为感光鼓12所独有的因素,以及与图像形成条件的变化相关的因素,例如,随着图像形成装置1的工作时间的流逝,感光鼓12的感光度特性随着时间的变化。换句话说,EEPROM_A 301存储过程光量校正数据(第二光量校正数据)Corr_2。
当开启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源时,在控制部分30的控制下,通过数据通信将每个LED的初始光量校正数据Corr_1从EEPROM 102下载到浓度不匀校正数据部分112和控制部分30。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工厂装运之后的初始工作时,初始光量校正数据Corr_1存储在浓度不匀校正数据部分112中,作为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
当图像形成装置1的工作时间超过预定的时间时,控制部分30通过加法器302将从EEPROM 102获得的初始光量校正数据Corr_1和存储在EEPROM_A 301中的过程光量校正数据Corr 2相加,以产生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工作时间相应的光量校正数据Corr_3。控制部分30将产生的光量校正数据Corr_3传输给浓度不匀校正数据部分112。光量校正数据Corr_3存储在浓度不匀校正数据部分112中,作为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
存储在EEPROM 102中的初始光量校正数据Corr_1是每个LED的光量校正数据,该数据是基于在制造LPH 14时通过测量LPH 14的曝光能量分布(光量分布)而得到的。
存储在EEPROM_A 301中的过程光量校正数据Corr_2是每个LED的光量校正数据,该数据是通过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工作中每次预定的时间间隔经过时由图像读取器3读取测试图案的浓度来提供的。即,通过图像读取器3读取每种颜色的测试图案图像的图像浓度数据,并且从读取的图像浓度数据中找到图像浓度数据中的主扫描方向上的浓度分布。基于所得到的浓度分布,计算用以抑制主扫描方向的浓度不均匀的每个LED的这种光量校正数据,并且将所述光量校正数据设定为过程光量校正数据Corr_2。
基准时钟生成部分116产生基准时钟信号。基于基准时钟生成部分116所产生的基准时钟信号,定时信号生成部分114与来自控制部分30的水平同步信号(HSYNC)同步,以产生传输信号CK1R和CK1C以及传输信号CK2R和CK2C。定时信号生成部分114还产生和输出如下信号:用于从图像数据展开部分110读取与每个像素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数据读取信号、用于从浓度不匀校正数据部分112读取与每个LED相对应的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的数据读取信号、以及用于启动SLED 63发光的触发信号(TRG)。
接下来,发光时间控制/驱动部分118-1至118-58中的每一个基于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校正每个LED的发光时间,并且产生用于使SLED 63的每一个LED发光的发光信号ΦI(ΦI1至Φ158)。
具体来说,如图8(描述发光时间控制/驱动部分118的构造的框图)所示,发光时间控制/驱动部分118-1至118-58中的每一个包括可预先设定的数字单稳多谐振荡器(PDOMV)160、线性度校正部分162、AND电路170和校正计算部分180。AND电路170与图像数据展开部分110和定时信号生成部分114连接。如果来自图像数据展开部分110的图像数据是“1”(ON),则AND电路170将来自定时信号生成部分114的触发信号(TRG)输出给PDOMV 160;如果图像数据是“0”(OFF),则AND电路170不输出触发信号(TRG)。
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和图像数据输入给校正计算部分180,然后,该校正计算部分180产生表示浓度不匀校正量的数据信号,该浓度不匀校正量基于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和从附近像素进位的量子化误差(稍后描述)来计算。校正计算部分180将所产生的数据信号输出给PDOMV 160(SETDATA端子)。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校正计算部分180中,校正精度设定为四位(0至15),并且基于与关于每个像素的八位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的高四位相对应的校正量进行校正。分辨率高于校正分辨率的校正量,即,剩下低四位的校正量(称为“量子化误差”)处理为进位至附近像素的校正量(稍后描述)。
PDOMV 160与AND电路170、校正计算部分180、基准时钟生成部分116和线性度校正部分162连接,并且与来自AND电路170的触发信号(TRG)同步地产生与从校正计算部分180输出的数据信号相应的时钟数目的发光脉冲信号。
线性度校正部分162校正和输出来自PDOMV 160的发光脉冲信号,以校正SLED 63中的每个LED的发光启动时间的变化。具体来说,线性度校正部分162包括:多个延迟电路164(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为8个延迟电路164-0至164-7);延迟信号选择部分165;延迟选择寄存器166;AND电路167;OR电路168以及发光信号选择部分169。延迟电路164-0至164-7与PDOMV 160相连,并且设定为用于使来自PDOMV 160的发光脉冲信号延迟不同的时间。延迟选择寄存器166与延迟信号选择部分165和发光信号选择部分169相连,并且存储SLED 63中的各LED的延迟选择数据和发光信号选择数据。预先测量各LED的延迟选择数据和发光信号选择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存储在EEPROM 102中。在开启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源时通过进行数据通信将存储在EEPROM 102中的延迟选择数据和发光信号选择数据下载到延迟选择寄存器166中。闪存ROM可以用作存储装置,在该情况下,还可以使闪存ROM用作延迟选择寄存器166。
延迟信号选择部分165与AND电路167和OR电路168相连,并且根据存储在延迟选择寄存器166中的延迟选择数据选择延迟电路164-0至164-7的输出之一。AND电路167对来自PDOMV 160的发光脉冲信号与延迟信号选择部分165所选择的延迟发光脉冲信号求逻辑积,当延迟之前的发光脉冲信号与延迟之后的发光脉冲信号都处于发光状态(on)时,输出发光脉冲。OR电路168对来自PDOMV160的发光脉冲信号与延迟信号选择部分165所选择的延迟发光脉冲信号求逻辑和,当延迟之前的发光脉冲信号与该延迟之后的发光脉冲信号中至少一个处于发光状态时,输出发光脉冲。
发光信号选择部分169根据存储在延迟选择寄存器166中的发光选择数据选择AND电路167和OR电路168的输出之一。所选择的发光脉冲作为发光信号ΦI经由MOSFET 172输出到LPH 14。
如图7所示,三端调节器101与LPH 14连接,用于从三端调节器101给LPH 14供应稳定的+3.3V电压。
下面将描述设置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发光时间控制/驱动部分118-1至118-58中的每一个中的校正计算部分180。
如图9(描述校正计算部分180的构造的框图)所示,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校正计算部分180包括AND电路181、量子化误差进位存储器182、加法器183和缓冲器184。在下面的描述中,输入给每个部分的数据信号的位表示为[n:m]。即,例如,[7:0]表示0至7位的信号。
在校正计算部分180中,将输入的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发送给AND电路181。将输入的图像数据发送给AND电路181和缓冲器184。AND电路181将输入的八位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和输入的一位图像数据求逻辑积,并且输出八位数据信号[7:0],作为计算结果。即,如果图像数据是“1”(ON),则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的值产生为计算结果;如果图像数据是“0”(OFF),则产生“0”作为计算结果。将数据信号[7:0]输入给位于后一阶段的加法器183。
来自AND电路181的数据信号[7:0]和表示来自量子化误差进位存储器182的进位量子化误差的四位量子化误差数据[3:0]输入给加法器183,然后,加法器183将从AND电路181和量子化误差进位存储器182输入的数据信号求和,以产生八位数据信号Y0[7:0],作为计算结果。
加法器183产生八位数据信号Y0[7:0],作为高四位的数据信号Y1[7:4]和低四位的数据信号Y2[3:0]。高四位数据信号Y1[7:4]和低四位数据信号Y2[3:0]分别输出给数据信号Y1[7:4]的信号线路和数据信号Y2[3:0]的信号线路。将数据信号Y1[7:4]的信号线路和表示在适当的定时由缓冲器184输出的一位图像数据的数据信号的信号线路合并,并且,将该图像数据和数据信号Y1[7:4]组合作为最上位的五位,以产生数据信号Y[8:4]。所产生的数据信号Y[8:4]从校正计算部分180输出,作为新的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_M。即,五位数据信号Y[8:4]的高一位表示图像数据,低四位表示基于浓度不匀校正数据和从附近像素进位的量子化误差计算的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_M。
另一方面,低四位数据信号Y2[3:0]的信号线路与量子化误差进位存储器182连接,数据信号Y2[3:0],即,量子化误差存储在量子化误差进位存储器182中,作为到附近像素的进位量。
在将数据输入到量子化误差进位存储器182或者从量子化误差进位存储器182输出数据时,可以通过寻址控制确定将数据信号Y2[3:0]进位到附近像素。即,当产生用以使LPH 14的SLED 63的每个LED发光的发光信号ΦI时,校正计算部分180确定量子化误差进位存储器182的存取地址(寻址控制)。从量子化误差进位存储器182读取相对于要发光的LED的进位量子化误差,并且,基于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和量子化误差,产生用以校正要发光的LED的发光脉冲宽度的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_M(Y[8:4]的低四位)。
在这种情况下,八位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的分辨率高于校正计算部分180的四位校正分辨率,从而,由在校正发光脉冲宽度的过程中校正计算部分180的不完整校正产生的其余量子化误差存储在量子化误差进位存储器182中,作为要进位到附近LED的量子化误差。
因此,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LPH 14中,虽然校正计算部分180的四位校正分辨率小于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的八位分辨率,但是,由不完整校正产生的误差进位到附近的LED,作为量子化误差,并且基于此量子化误差进行光量校正。因此,可以进行高精度的光量校正,对于量子化误差要进位到其上的LED的每个区域,保持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的分辨率。
然后,与来自AND电路170的触发信号(TRG)同步地,PDOMV160产生与校正计算部分180所产生的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_M相应的校正时钟数目的发光脉冲信号,并且将该发光脉冲信号输出给线性度校正部分162,然后,线性度校正部分162基于延迟选择数据偏移量来进行偏移校正。
具体来说,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发光时间控制/驱动部分118-1至118-58中的每一个基于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_M和下面表达式[1]所示的延迟选择数据偏移量设定每个LED的发光脉冲宽度,从而使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发光脉冲宽度区域的光量特性与目标光量特性大致匹配,并且将该发光脉冲宽度输出给LPH 14:
发光脉冲宽度=BASE·(1+Corr_M/128)+偏移量   [1]
在表达式[1]中,第一项“BASE”是基准脉冲宽度,作为用于设定LED的光量的基准。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_M由八位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0至255)的高四位构成,从而,表达式[1]示出其中关于浓度不匀校正的光量校止宽度设定为最大校正值/最小校正值=3的情况。
由此,根据表达式[1]设定发光脉冲宽度,从而,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发光脉冲宽度区域中的光量特性与目标光量特性大致匹配,并且,在使用的脉冲宽度区域中的LED的光量设定为落入在预定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量子化误差暂时存储在量子化误差进位存储器182中,但是如上所述进位到附近LED。
图10是示出其中量子化误差进位到附近LED的模式的例子的视图。在该图中,在LPH 14的SLED 63中沿主扫描方面排列的LED依次是LED(1)、LED(2)、LED(3)、LED(4)、......,基于来自浓度不匀校正数据部分112的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确定的LED(1)、LED(2)、LED(3)、LED(4)......的校正值是A1、A2、A3、A4......。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LPH 14中,执行寻址控制,从而,在相邻的LED之间,即,LED(1)和LED(2)之间、LED(2)和LED(3)之间、LED(3)和LED(4)之间、以及LED(4)和LED(1)之间,进位量子化误差。此时,使第一LED(1)发光(图像数据设定为“1”)。在LED(1)中,基于校正值A1的整数部分m1(对应于A1的高四位),根据上述表达式[1]的第一项,校正发光脉冲宽度;另一方面,小数部分n1(对应于A1的低四位)进位到相邻的LED(2),作为量子化误差。在使LED(1)终止发光时,使LED(2)发光。在LED(2)中,将校正值A2和从LED(1)进位的n1相加,基于相加结果的整数部分m2,根据上述表达式[1]的第一项,校正发光脉冲宽度;另一方面,将相加结果的小数部分n2进位到相邻的LED(3),作为量子化误差。
同样地,在使LED(2)终止发光时,使LED(3)发光。在LED(3)中,将校正值A3和从LED(2)进位的n2相加,基于相加结果的整数部分m3,根据上述表达式[1]的第一项,校正发光脉冲宽度;另一方面,将相加结果的小数部分n3进位到相邻的LED(4),作为量子化误差。在使LED(3)终止发光时,在接下来的LED(4)中,将校正值A4和从LED(3)进位的n3相加,基于相加结果的整数部分m4,根据上述表达式[1]的第一项,校正发光脉冲宽度;另一方面,在相邻LED(1)接着发光时,即,在下一行LED(1)发光时,将相加结果的小数部分n4作为量子化误差进位。
在沿着主扫描方向在相邻LED之间例如LED(1)和LED(4)之间进位量子化误差的同时,校正发光脉冲宽度,SLED 63的每个SLED芯片(CHIP1至CHIP58)中的一行LED的发光终止,完成一行图像的形成。接着,开始使LED发光以形成下一行图像。在该行中,首先使LED(1)发光。在LED(1)中,将校正值A1和在上一行发光时从LED(4)进位的n4相加,基于相加结果的整数部分m5,根据上述表达式[1]的第一项,校正发光脉冲宽度。另一方面,将相加结果的小数部分n5进位到相邻的LED(2),作为量子化误差。在使LED(1)终止发光时,使LED(2)发光。在LED(2)中,将校正值A2和从LED(1)进位的n5相加,基于相加结果的整数部分m6,根据上述表达式[1]的第一项,校正发光脉冲宽度;另一方面,将相加结果的小数部分n6进位到相邻的LED(3),作为量子化误差。
如果在下一个LED(3)中图像数据是“0”(OFF),则不输入校正值A3,并且,仅仅通过从LED(2)进位的小数部分n6,不能表示整数部分。因此,不使LED(3)发光,并且将小数部分n6原样地进位到相邻的LED(4)。即,如果LED不发光,在此时进位到LED(这里,LED(3))的量子化误差(这里,小数部分n6)进位到相邻的LED(这里,LED(4))。因此,可以防止出现校正误差。因为图像数据是“1”(ON),所以下一个LED(4)发光。此时,在LED(4)中,将校正值A4和从LED(3)进位的n6相加,基于相加结果的整数部分m7,根据上述表达式[1]的第一项,校正发光脉冲宽度。此外,另一方面,在使下一行的LED(1)发光时,将相加结果的小数部分n7作为量子化误差进位。
图10通过举例示出其中量子化误差从一个像素进位到四个像素中沿着主扫描方向相邻的另一个像素的情况。然而,量子化误差进位到其上的附近LED可以是在离量子化误差从其进位的LED的预定范围内(例如,视觉上可以识别输出不均匀性的间距或者更小)的LED,并且,可以根据各种进位模式中的任何模式进位量子化误差,使得例如在沿着主扫描方面的两个相邻LED之间进位量子化误差。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上述控制部分30的控制下,通过在EEPROM 102和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在EEPROM 102和控制部分3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以及在控制部分30和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将存储在EEPROM102中的初始光量校正数据Corr_1和光量校正数据Corr_3供应给信号生成电路100,其中,光量校正数据Corr_3通过将存储在EEPROM_A 301中的过程光量校正数据Corr_2和初始光量校正数据Corr_1相加而得到。因此,对布置在LPH 14的SLED 63上的每个LED进行高度精确的光量校正。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使用存储在EEPROM102中的初始光量校正数据Corr_1和存储在EEPROM_A 301中的过程光量校正数据Corr_2。另外,例如,也可以将存储在浓度不匀校正数据部分112中的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临时地读出到控制部分30中,然后,该控制部分30可以对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进行预定的校正,然后,可以再将校正的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存储在浓度不匀校正数据部分112中,并且,可以基于校正的浓度不匀校正数据对每个LED进行光量校正。
例如,当在维修中更换图像形成元件例如充电器13或者显影装置15时,感光鼓12和图像形成元件之间的间隙可以在一端(OUT侧)和相对端(IN侧)之间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在一端(OUT侧)和相对端(IN侧)之间的图像浓度中出现不均匀(IN-OUT浓度不均匀性)。于是,例如,当更换任何图像信息元件时,控制部分30临时地读取存储在浓度不匀校正数据部分112中的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并且,基于通过图像读取器3读取的IN-OUT浓度不均匀性,校正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可以将校正的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再次存储在浓度不匀校正数据部分112中,并且,可以进行与读取的IN-OUT浓度不均匀性相应的光量校正。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控制部分30和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发送和接收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和校正的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
此外,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控制部分30给信号生成电路100供应光量调节数据。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例如,由于感光鼓12的感光度特性的变化、由环境变化等引起的潜像电势(暗部电势VH或者亮部电势VL)的变化、显影装置15中的显影剂量的变化等等,调色剂图像浓度可能会改变。光量调节数据用来调节LPH 14中的总光量(LPH 14中的所有LED的光量),以应对这种变化并将调色剂图像浓度保持在给定的水平。即,光量调节数据作为指令信号输出,以均匀地调节LPH 14的SLED 63中的每个LED的光量。具体来说,光量调节数据指示在上述表达式[1]的第一项中的基准脉冲宽度BASE的设定值,并且形成为例如10位数据(0至1023)。
通过在控制部分30和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也发送和接收这种光量调节数据。
当开启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源时,将存储在EEPROM 102中的延迟选择数据和发光信号选择数据下载到线性度校正部分162的延迟选择寄存器166。此时,也在控制部分30和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顺便提一下,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电磁感应加热类型的定影装置60。电磁感应加热类型的定影装置60具有如下的优点:可以缩短达到可定影温度的时间(预热时间),具有良好的随需随用性。另一方面,由于使用例如10kHz至500kHz的高频电流,电磁感应加热类型的定影装置60存在从定影装置60发出的电磁噪声增加的问题。
作为应对这种电磁噪声的措施,例如,常用的方法是用定影装置屏蔽SLD_F(电磁屏蔽)覆盖定影装置60的周围,如图11(示出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设置的电磁屏蔽的图)所示。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框架形成为主体屏蔽SLD_B,以提供电磁屏蔽。因此,将泄漏到图像形成装置1外面的电磁噪声抑制到极小的程度。
然而,定影装置屏蔽件SLD_F不能完全覆盖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定影装置60的用于纸张P的入口和出口。因此,不能完全抑制电磁噪声泄漏出定影装置60。由此,因为在电磁感应加热类型的定影装置60中产生的噪声级别特别高,所以,从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定影装置60泄漏的电磁噪声可以影响EEPROM 102和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的数据通信、EEPROM 102和控制部分30之间的数据通信、以及控制部分30和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的数据通信,这可能会导致出现通信误差。即,初始光量校正数据Corr_1、过程光量校正数据Corr_2、校正的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和光量调节数据均包含大量的信息。因此,数据通信需要长的时间。尤其是对于高分辨率的LPH 14,数据通信需要长的时间。因此,从定影装置60泄漏的电磁噪声引起通信误差的可能性非常高。
如果电磁噪声导致出现通信误差,则初始光量校正数据Corr_1、过程光量校正数据Corr_2、校正的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光量调节数据、延迟选择数据和发光信号选择数据不能准确地传输给信号生成电路100。在这种情况下,难以以高精度校正在LPH 14的SLED 63上排列的每个LED的光量。因此,在图像上可能会出现浓度不均匀等等,并且可能会降低图像质量。
于是,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控制为,当电磁噪声低于预定的级别(水平)(在该级别上,电磁噪声不会导致出现通信误差)时,在每个LPH 14的EEPROM 102和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在置于每个LPH 14中的EEPROM 102和控制部分3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而且在控制部分30和置于每个LPH 14中的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图12是通过举例示出当从定影装置60中的励磁电路65c给励磁线圈65b供应高频电流时高频电流的电力量(高频电流电力量)和开/关(ON/OFF)控制以及此时出现的电磁噪声级别的概况。基于用于定影带61的温度传感器66的测量值,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分30(参见图1)控制从励磁电路65c到励磁线圈65b的高频电流。
如图12所示,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图像处理部分40从例如PC 2或者图像读取器3等外部设备接收到图像数据时,出于定影装置60的随需随用性的考虑,启动定影装置60的电力供给(定影ON:时刻t0)。然后,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定影装置60的温度,从励磁电路65c给励磁线圈65b供应例如1000W功率的高频电流。因此,定影带61的温度迅速升高。继续1000W的功率供给,直到定影带61达到定影设定温度。此时,从定影装置60发出的电磁噪声的级别极高,从定影装置60的用于纸张P的入口或者出口泄漏出的电磁噪声变大。在供应1000W功率的高频电流的状态下从定影装置60发出的电磁噪声的级别称为“0级”。
然后,当定影带61达到定影设定温度时,切断1000W功率的高频电流,并且,定影装置60过渡到温度调节期。虽然在定影装置60过渡到温度调节期时电磁噪声的级别降低,但是,感应电流保留在励磁线圈65b中。因此,电磁噪声的级别不会立即降低到预定值。当经过预定的时间后,电磁噪声的级别稳定地变低,这是因为定影装置60过渡到温度调节期,在该温度调节期,根据定影带61的温度,切断/接通例如400W功率的高频电流。
图11示出在给定影装置60供应1000W功率的状态下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电磁噪声的量值的例子。电磁噪声与离定影装置60(噪声产生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地减弱。因此,例如,在给定影装置60供应1000W功率并且从定影装置60产生的电磁噪声的级别最大的状态下,在设置为离定影装置60最近的图像形成单元11Y的LPH14Y上作用高级别的电磁噪声。在设置为离定影装置60第二近的图像形成单元11M的LPH 14M上作用中级别的电磁噪声。在设置为离定影装置60第三近的图像形成单元11C的LPH 14C上作用低级别的电磁噪声。在离定影装置60最远的图像形成单元11K的LPH 14K上仅仅作用极低级别的电磁噪声。
“极低级别的电磁噪声”用来表示这样的电磁噪声,如果进行数据通信,该级别的电磁噪声导致出现通信误差的可能性极低。
于是,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图像处理部分40接收到来自例如PC 2或者图像读取器3等外部设备的图像数据时,在控制部分3的控制下,仅仅在LPH 14K中的EEPROM 102和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在置于LPH 14K中的EEPROM102和控制部分3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在控制部分30和置于LPH14K中的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即使供应1000W功率给定影装置60,在LPH 14K中也只作用极低级别的电磁噪声。因此,如果进行数据通信,则出现通信误差的可能性极低。
接下来,当定影装置60中的温度控制过渡到温度调节期并且从定影装置60发出的电磁噪声的级别在放置为比LPH 14K离定影装置60更近的LPH 14C中极低时,在LPH 14C中的EEPROM 102和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在置于LPH 14C中的EEPROM102和控制部分3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在控制部分30和置于LPH 14C中的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从定影装置60发出的电磁噪声在LPH 14C中变得极低的级别称为“1级”。即,在电磁噪声变为1级时,即,在时刻t1时,在控制部分30的控制下,启动LPH14C中相关的数据通信。
接下来,当从定影装置60发出的电磁噪声的级别在放置为比LPH 14C离定影装置60更近的LPH 14M中极低时,在LPH 14M中的EEPROM 102和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在置于LPH14M中的EEPROM 102和控制部分3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在控制部分30和置于LPH 14M中的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从定影装置60发出的电磁噪声在LPH 14M中变得极低的级别称为“2级”。即,在电磁噪声变为2级时,即,在时刻t2时,在控制部分30的控制下,启动LPH 14M中相关的数据通信。
当从定影装置60发出的电磁噪声的级别在放置为离定影装置60最近的LPH 14Y中极低时,在LPH 14Y中的EEPROM 102和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在置于LPH 14Y中的EEPROM102和控制部分3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在控制部分30和置于LPH14Y中的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从定影装置60发出的电磁噪声在LPH 14Y中变得极低的级别称为“3级”。即,在电磁噪声变为3级时,即,在时刻t3时,在控制部分30的控制下,启动LPH 14Y中相关的数据通信。
因此,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从定影装置60发出的电磁噪声的级别在各LPH 14的设置位置处极低时,在控制部分30的控制下,在该LPH 14中的EEPROM 102和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在置于该LPH 14中的EEPROM 102和控制部分3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在控制部分30和置于该LPH 14中的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因此,在每个LPH 14中,初始光量校正数据Corr_1、过程光量校正数据Corr_2、校正的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光量调节数据、延迟选择数据和发光信号选择数据能够可靠地传输到信号生成电路100,而不存在电磁噪声所引起的通信误差。因此,始终可以对布置在LPH 14的SLED 63上的每个LED进行高精度的光量校正,从而可以稳定地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分30可以放置在离定影装置60(电磁噪声产生源)有一定距离从而难以受电磁噪声影响的位置处。
通过测量以预先获知在每个LPH 14中从定影装置60发出的电磁噪声的级别极低的时刻。控制部分30将与LPH 14C、14M和14Y对应的预先获知的时刻t(t1、t2和t3)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04中,并且控制每个LPH 14的数据通信启动定时。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基于定影装置60(电磁噪声产生源)和每个LPH 14之间的距离,确定数据通信启动定时。作为这种顺序的替换形式,例如,也可以基于(i)用于执行控制部分30和每个LPH 14之间的数据通信的通信线路的设置位置以及和(ii)定影装置60之间的距离,确定数据通信启动定时。即,关于LPH 14中的EEPROM 102和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的数据通信、置于LPH 14中的EEPROM 102和控制部分30之间的数据通信、以及控制部分30和置于LPH 14中的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的数据通信,基于各数据通信是否容易受到来自定影装置60(电磁噪声产生源)的电磁噪声的影响,确定与LPH 14进行数据通信的启动定时。因此,可以根据通信线路布线来设定数据通信启动定时(开始定时)。从而,可以提高通信线路布线的灵活性。
顺便提一下,如上所述,控制部分30控制LPH 14中的EEPROM102和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的数据通信、置于LPH 14中的EEPROM102和控制部分30之间的数据通信、以及控制部分30和置于LPH 14中的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的数据通信。在这种情况下,数据通信启动定时在LPH之间是不同的,从而,与其中同时控制所有LPH 14的数据通信的情况相比较,明显减轻了控制部分30上的信息处理负荷。因此,不需要使用例如高性能的昂贵的CPU等芯片作为控制部分30,并且,可以以低成本制造控制部分30。
如果使用具有低信息处理能力的控制部分30,当图像处理部分40接收到来自例如PC 2或者图像读取器3等外部设备的图像数据时,可以依次在难以受到电磁噪声影响的LPH 14中启动数据通信,从而可以在短时间内给所有LPH 14有效地供应各种数据。
因为用软件可以容易地改变与LPH 14进行数据通信的启动定时的设定,所以还可以使控制部分30马上应对各种情形的变化。
如上所述,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从定影装置60发出的电磁噪声的级别在每个LPH 14的设置位置处极低时,在控制部分30的控制下,进行LPH 14中的EEPROM 102和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的数据通信、置于LPH 14中的EEPROM 102和控制部分30之间的数据通信、以及控制部分30和置于LPH 14中的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的数据通信。因此,在每个LPH 14中,初始光量校正数据Corr_1、过程光量校正数据Corr_2、校正的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光量调节数据、延迟选择数据和发光信号选择数据可靠地传输到信号生成电路100,而不存在由电磁噪声引起的通信误差。因此,始终可以对布置在LPH 14的SLED 63上的每个LED进行高精度的光量校正,从而可以稳定地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在与平行放置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1一对一地设置的LPH所在的各位置处,从定影装置60发出的电磁噪声的级别变为极低的情况下,依次启动用于光量校正的各种数据的通信。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提供这样一种构造,即,其中,在用于形成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LPH 14所在的位置处,当从定影装置60发出的电磁噪声的级别极低时,启动用于光量校正的各种数据的通信。用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各部件相似的部件,并且不再对这些部件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3是示出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5的总体构造的视图。图1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5包括图像形成处理部分10中用于形成例如黑色(K)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1K。在图像形成单元11K中形成的K颜色调色剂图像被静电吸引到通过一次转印辊22保持在转印带24上的纸张P上,并且传送到定影装置60。当定影装置60使用热和压力对传送到定影装置60的纸张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处理时,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然后,形成有定影图像的纸张P传送到排出纸张放置部分(未图示),该排出纸张放置部分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5的排出部分中。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5中,当图像处理部分40接收到来自例如PC 2或者图像读取器3等外部设备的图像数据时,出于定影装置60的随需随用性的考虑,启动定影装置60的电力供给(定影ON:时刻t0)。然后,如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12所示,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定影装置的温度,例如,从励磁电路65c供应1000W的高频电流给励磁线圈65b。因此,快速地提高定影带61的温度。继续1000W的供电,直到定影带61达到定影设定温度为止。此时,从定影装置60发出的电磁噪声的级别极高(“0级”),并且从定影装置60(纸张P)的入口或者出口泄漏出的电磁噪声变大。
接着,当定影带61达到定影设定温度时,切断1000W的高频电流,并且,将定影装置60过渡到温度调节期。虽然在定影装置60过渡到温度调节期时电磁噪声的级别降低,但是,感应电流保持在励磁线圈65b中。因此,电磁噪声的级别不会立即降低到预定值。当经过预定的时间后,电磁噪声的级别稳定地低,因为定影装置60过渡到温度调节期,在该温度调节期,响应于定影带61的温度,切断/接通例如400W功率的高频电流。同时,从定影装置60发出的电磁噪声降低到例如“1级”、“2级”、“3级”。
顺便提一下,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5中,在设置LPH 14的位置处,当从定影装置60发出的电磁噪声变为这样的级别,即,如果进行数据通信,出现通信误差的可能性极小(“极低级别的电磁噪声”)时,启动LPH 14中的EEPROM 102和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的数据通信、置于LPH 14中的EEPROM 102和控制部分30之间的数据通信、以及控制部分30和置于LPH 14中的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的数据通信。
图14是示出在定影开始(时刻t0)之后在图像形成装置5中的电磁噪声级别极低的区域中的时间变化的视图。如图所示,在时刻t0时,在最外层的虚线所表示的区域之外的区域中,电磁噪声级别极低。随着定影开始之后时间从ta流逝至tb至tc,从定影装置60发出的电磁噪声降低,并且,电磁噪声级别极低的区域的范围逐渐变宽。即,表示电磁噪声级别低的区域边界的虚线缩小到定影装置60侧。例如,当定影开始之后的时刻为tb时,在设置LPH 14的位置处,电磁噪声级别极低。
接着,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5中,当定影开始之后的时刻为tb时,进行LPH 14中的EEPROM 102和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的数据通信、置于LPH 14中的EEPROM 102和控制部分30之间的数据通信、以及控制部分30和置于LPH 14中的信号生成电路100之间的数据通信。
因此,在每个LPH 14中,初始光量校正数据Corr_1、过程光量校正数据Corr_2、校正的浓度不匀校正数据Corr、光量调节数据、延迟选择数据和发光信号选择数据可靠地传输到信号生成电路100,而不存在电磁噪声引起的通信误差。因此,始终可以对布置在LPH 14的SLED 63上的每个LED进行高精度的光量校正,从而可以稳定地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通过测量以预先获知在LPH 14中从定影装置60发出的电磁噪声的级别极低的时刻tb。控制部分30存储与LPH 14对应的预先获知的时刻tb并且控制LPH 14中的数据通信启动定时。
因为用软件可以容易地改变与LPH 14进行数据通信的启动时刻tb的设定,所以还可以改变该设定,以马上应对各种情形的变化。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多个图像载体;
多个发光元件部件,其与各自的图像载体相对应地设置,每个发光元件部件包括以行的形式布置并使相应的图像载体曝光的多个发光元件;
多个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其与各自的发光元件部件相对应地设置,每个发光信号生成部分产生用于使所述相应的发光元件部件的多个发光元件发光的发光信号;
存储部分,其存储用于校正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量的光量校正数据,在所述多个发光信号生成部分产生发光信号时使用所述光量校正数据;以及
控制部分,其控制所述多个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所述存储部分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其中,所述控制部分进行控制,以按预定的顺序启动所述多个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所述存储部分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且
所述控制部分进行控制,以便按照所述发光信号生成部分的设置位置处的电磁噪声的量值小于预定值的时间顺序,依次地启动所述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所述存储部分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分进行控制,以便按照与所述发光信号生成部分连接的通信线路的设置位置处的电磁噪声的量值小于预定值的时间顺序,依次地启动所述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所述存储部分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且
每个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所述存储部分通过相应的通信线路在其间发送和接收光量校正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电磁噪声产生源,其产生电磁噪声,
其中,所述控制部分进行控制,以便按照所述电磁噪声产生源和所述发光信号生成部分之间的距离递减的顺序,启动所述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所述存储部分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电磁噪声产生源,其产生电磁噪声,
其中,所述控制部分进行控制,以便按所述电磁噪声产生源和连接于所述发光信号生成部分的通信线路之间的距离递减的顺序,启动所述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所述存储部分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且
每个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所述存储部分通过相应的通信线路在其间发送和接收光量校正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电磁噪声产生源,其产生电磁噪声,
其中,所述存储部分包括与各自的发光信号生成部分相对应的多个存储部分,
每个发光元件部件、与每个发光元件部件相对应的发光信号生成部分、以及所述存储部分设置在单个基板上,所述存储部分存储在所述发光信号生成部分产生发光信号时使用的光量校正数据,并且与所述发光信号生成部分相对应,并且
所述控制部分进行控制,以便按照所述电磁噪声产生源和所述基板之间的距离递减的顺序,启动设置于各个基板上的所述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所述存储部分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具有加热部件的定影装置,通过高频电流对所述加热部件进行电磁感应加热,
其中,所述控制部分进行控制,以便按照所述发光信号生成部分的设置位置处由所述定影装置产生的电磁噪声的量值小于预定值的时间顺序,依次地启动所述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所述存储部分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具有加热部件的定影装置,通过高频电流对所述加热部件进行电磁感应加热,
其中,所述控制部分进行控制,以便按照与所述发光信号生成部分连接的通信线路的设置位置处由所述定影装置产生的电磁噪声的量值小于预定值的时间顺序,依次地启动所述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所述存储部分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且
每个发光信号生成部分和所述存储部分通过相应的通信线路在其间发送和接收光量校正数据。
8.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部分,其控制多个发光信号生成装置中的每一个和存储装置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每个发光信号生成装置产生用于使发光元件发光的发光信号,所述存储装置存储用于校正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量的光量校正数据,并且,在每个发光信号生成装置产生所述发光信号时使用所述光量校正数据;以及
存储部分,其存储待机时间,所述待机时间指示到每个发光信号生成装置和所述存储装置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启动为止的时间,
其中,当每个发光信号生成装置产生发光信号时,所述控制部分从所述存储部分获得所述待机时间,并且,所述控制部分进行控制,以便在相应的待机时间流逝之后依次地启动每个发光信号生成装置和所述存储装置之间的光量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且
所述存储部分存储所述待机时间,所述待机时间是基于(i)用于产生电磁噪声的电磁噪声产生源和所述发光信号生成装置之间的距离,或者(ii)所述电磁噪声产生源和通信线路之间的距离而设定的,所述发光信号生成装置和所述存储装置通过所述通信线路在其间发送和接收光量校正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电磁噪声产生源包括具有加热部件的定影装置,通过高频电流对所述加热部件进行电磁感应加热。
CN2010101162700A 2006-12-05 2007-07-18 图像形成装置及控制装置 Active CN1017781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28164A JP5076470B2 (ja) 2006-12-05 2006-12-05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328164 2006-12-05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305685A Division CN101196706B (zh) 2006-12-05 2007-07-18 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8187A CN101778187A (zh) 2010-07-14
CN101778187B true CN101778187B (zh) 2012-08-29

Family

ID=394753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62700A Active CN101778187B (zh) 2006-12-05 2007-07-18 图像形成装置及控制装置
CN20071013056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6706B (zh) 2006-12-05 2007-07-18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3056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6706B (zh) 2006-12-05 2007-07-1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73893B2 (zh)
JP (1) JP5076470B2 (zh)
CN (2) CN1017781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48541B2 (ja) * 2009-03-05 2010-09-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41782B2 (ja) * 2011-01-28 2013-02-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04682B2 (ja) * 2011-03-22 2016-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91127B2 (ja) * 2012-12-03 2017-09-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データ転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データ転送制御方法及びデータ転送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342019B2 (en) * 2013-11-06 2016-05-1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225723B2 (ja) * 2014-01-27 2017-11-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走査ヘッド、画像処理装置、光量補正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225761B2 (ja) * 2014-03-11 2017-11-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の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11743B2 (ja) * 2014-07-22 2019-05-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媒体搬送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6760107B2 (ja) * 2017-01-27 2020-09-2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書き込み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27759B2 (ja) * 2017-09-25 2022-03-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61927B2 (ja) * 1991-02-12 1999-10-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ドラム周辺ユニットの通信エラー防止装置
JP4166886B2 (ja) * 1998-12-18 2008-10-15 株式会社東芝 定着装置
US6754037B1 (en) * 1999-07-28 2004-06-22 Storag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mall library horseshoe architecture
US20010032323A1 (en) * 2000-04-06 2001-10-18 Konica Corporation Clock generating device
JP2002036628A (ja) 2000-07-28 2002-02-0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02673A (ja) * 2000-12-28 2002-07-1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29377A (ja) 2001-01-30 2002-08-14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
JP2002343548A (ja) 2001-05-10 2002-11-29 Canon Inc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28534C (zh) * 2001-12-28 2003-11-19 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扫描仪校正方法
JP3994968B2 (ja) * 2002-04-16 2007-10-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現像ユニット、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US7292260B2 (en) * 2003-09-24 2007-11-06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4367192B2 (ja) * 2004-03-23 2009-11-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84988A (ja) * 2004-09-17 2006-03-30 Fuji Xerox Co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01071A (ja) * 2005-04-18 2006-11-0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10356A (ja) * 2006-04-18 2007-11-2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6706A (zh) 2008-06-11
US8373893B2 (en) 2013-02-12
CN101196706B (zh) 2010-09-01
JP2008139760A (ja) 2008-06-19
US20080130021A1 (en) 2008-06-05
CN101778187A (zh) 2010-07-14
JP5076470B2 (ja) 2012-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8187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控制装置
CN101154073B (zh) 曝光装置、曝光系统、发光元件电路板及图像形成装置
US5586055A (en) Non-uniformity correction of an LED printhead
US2008001974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KR100828013B1 (ko) 발광 장치, 구동 회로, 구동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US8760724B2 (en) Gradation correction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7001905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34209B2 (ja) 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6006B2 (ja) 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3038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24053937A (ja) 露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67673B2 (ja) 露光装置の光量計測装置および露光装置
JP2006035784A (ja) Ledアレイ露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124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243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20266604A1 (en) Print head
JP4797554B2 (ja) 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02657B2 (ja) 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48054B2 (ja) 発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濃度むら補正方法
JP2004148658A (ja) Ledアレイ露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48661A (ja) Ledアレイ露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688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制御装置
JP2004322603A (ja) 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露光手段の光量補正方法
JP2005212105A (ja) Ledアレイ露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48652A (ja) Ledアレイ露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