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8663A - 喷墨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8663A
CN101758663A CN200910254170A CN200910254170A CN101758663A CN 101758663 A CN101758663 A CN 101758663A CN 200910254170 A CN200910254170 A CN 200910254170A CN 200910254170 A CN200910254170 A CN 200910254170A CN 101758663 A CN101758663 A CN 1017586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ink
conveying mechanism
ink gun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4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8663B (zh
Inventor
玉置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58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8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8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86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6Means for preventing paper jams or for facilitating their remov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喷墨记录设备包括:喷墨头;输送机构;相对移动机构,使输送机构和喷墨头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彼此移动以位于记录位置或介质去除位置;检测装置,检测记录介质的阻塞;输出装置,响应于用户的指定操作输出阻塞清除完成信号;相对移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控制部分,第一控制部分控制相对移动机构进行第一操作,其中检测到阻塞时输送机构与喷墨头定位于介质去除位置,然后进行第二操作,其中输出阻塞清除完成信号时输送机构和喷墨头定位于记录位置;检测在喷墨头与输送机构之间存在记录介质的传感器;第二控制部分控制相对移动机构以在第二操作中检测到记录介质时防止输送机构和喷墨头彼此相向移动。本发明能防止喷墨头被阻塞的记录介质损坏。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8年12月2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327660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被全部结合在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造成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在诸如喷墨打印机的记录设备中,当在用于将墨喷射在记录介质上的喷墨头与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机构之间输送记录介质时,有时发生诸如纸张的记录介质的阻塞。
鉴于以上的描述,以下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设备,在该设备中,输送机构构造成当发生记录介质的阻塞时移离喷墨头,从而确保用户容易地去除阻塞的记录介质。
专利文献1:JP-A-2005-111939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布置,是否进行用于去除阻塞的记录介质的阻塞清除处理由用户决定,并且用户有时不进行阻塞清除处理。此外,即使当用户已进行阻塞清除处理,也可能存在在没有完全去除的情况下阻塞的记录介质的一部分残存在喷墨头与输送机构之间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形下,如果已经离开喷墨头定位的输送机构靠近喷墨头移动,则残存在喷墨头与输送机构之间阻塞的记录介质可能接触喷墨头,导致损坏喷墨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喷墨头被阻塞的记录介质损坏的喷墨记录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可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喷墨头,在该喷墨头中形成喷射表面,从该喷射表面喷射墨;
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具有与喷射表面对置的输送表面,并构造成在介质输送方向上输送放置在输送表面上的记录介质;
相对移动机构,该相对移动机构构造成使输送机构和喷墨头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输送机构和喷墨头选择性地定位于下述位置中的一个位置:记录位置,在该记录位置,利用从喷墨头喷射的墨将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和介质去除位置,在该介质去除位置,喷射表面与输送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当输送机构和喷墨头定位于记录位置时的距离,并且在该介质去除位置,允许由用户去除阻塞在喷射表面与输送机构之间的阻塞的记录介质;
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构造成检测在喷墨头与输送机构之间发生记录介质的阻塞;
输出装置,该输出装置构造成响应于通过用户的指定操作,输出表示用于清除记录介质阻塞的阻塞清除处理完成的阻塞清除完成信号;和
相对移动控制装置,该相对移动控制装置构造成控制相对移动机构,并包括第一控制部分,该第一控制部分构造成控制相对移动机构,使得相对移动机构进行第一操作,在该第一操作中,输送机构与喷墨头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当检测装置检测到发生记录介质的阻塞时,输送机构与喷墨头从记录位置定位于介质去除位置,并使得在第一操作之后,相对移动机构进行第二操作,在该第二操作中,输送机构和喷墨头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当输出装置输出阻塞清除完成信号时,输送机构和喷墨头从介质去除位置定位于记录位置,其特征在于:
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在喷墨头与输送机构之间存在记录介质的传感器;和
相对移动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部分,该第二控制部分构造成控制相对移动机构,以在第二操作中传感器检测到记录介质的情况下,防止输送机构和喷墨头朝向彼此相对移动。
应指出的是,“使喷墨头和输送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彼此移动”是指通过相对移动机构使喷墨头和输送机构中的仅一个移动,或通过相对移动机构使喷墨头和输送机构二者都相对于彼此移动。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中,当在喷墨头与输送机构之间发生记录介质的阻塞时,输送机构与喷墨头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输送机构与喷墨头从记录位置定位于介质去除位置。此外,在阻塞清除处理之后,在输送机构与喷墨头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输送机构和喷墨头从介质去除位置定位于记录位置的第二操作中检测到阻塞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防止了输送机构和喷墨头朝向彼此相对移动。因此,防止了输送机构和喷墨头朝向彼此接近,由此防止了阻塞的记录介质接触喷墨头。因此,能够防止喷墨头被阻塞的记录介质损坏。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中,第二控制部分可构造成停止第二操作。在该布置中,在阻塞的记录介质存在于喷墨头与输送机构之间的情形下,防止了输送机构和喷墨头朝向彼此相对移动,从而防止了阻塞的记录介质接触喷墨头。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中,第一控制部分可构造成控制相对移动机构,以低于进行第一操作速度的速度进行第二操作。该布置增加了传感器能检测到阻塞的记录介质的时间段,导致由传感器检测阻塞的记录介质的精度提高。
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介质还可包括记录控制装置,该记录控制装置构造成基于通过传感器检测到记录介质前端的定时,在将图像记录于记录介质中控制从喷墨头墨的喷射的定时。在该布置中,构造成检测在喷墨头与输送机构之间存在记录介质的传感器还在将图像记录于记录介质中在记录介质的检测中使用,导致设备所需部件的数量减少并且成本降低。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中,传感器可与喷墨头一体地设置。在该布置中,能够在阻塞的记录介质接触喷墨头之前检测到阻塞的记录介质。
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可包括每一个均作为喷墨头的多个喷墨头,并且传感器可设置在多个喷墨头中任何相邻的两个喷墨头之间。在该布置中,即使当阻塞的记录介质存在于多个喷墨头中任何相邻的两个喷墨头之间,也能检测到阻塞的记录介质。
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可包括介入构件,该介入构件定位成当第一控制部分控制相对移动机构以进行第一操作时介于喷墨头与输送机构之间,并且传感器可与介入构件一体地设置。在该布置中,能在阻塞的记录介质接触喷墨头之前很好地检测到阻塞的记录介质。
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可包括:介入构件移动机构,该介入构件移动机构构造成使介入构件在平行于介质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移动;和介入构件移动控制装置,该介入构件移动控制装置构造成控制介入构件移动机构,使得在第二操作中,介入构件在平行于介质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移动。在该布置中,能在平行于介质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宽范围上检测到阻塞的记录介质。
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可包括每一个均作为喷墨头在介质输送方向上布置的多个喷墨头,并且介入构件移动控制装置可构造成控制介入构件移动机构,使得介入构件移动一距离,该距离大于在介质输送方向上布置多个喷墨头的节距。在该布置中,即使阻塞的记录介质存在于多个喷墨头中任何相邻的两个喷墨头之间,也能检测到阻塞的记录介质。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中,输送机构可包括构造成使记录介质附着于输送表面的附着装置,并且喷墨记录设备还可包括构造成在第二操作中控制附着装置处于该附着装置的操作状态的附着控制装置。在该布置中,即使阻塞的记录介质残存在喷射表面与输送机构之间,也能通过附着控制装置控制附着装置,使该附着装置保持处于该附着装置的操作状态,以便在第二操作中允许阻塞的记录介质附着于输送表面。因此,能防止阻塞的记录介质接触喷墨头。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中,输送机构可包括具有输送表面的输送皮带。
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可包括每一个均作为传感器的多个传感器,所述多个传感器沿垂直于介质输送方向且平行于喷射表面的方向设置。在该布置中,多个传感器沿垂直于介质输送方向且平行于喷射表面的方向设置,即,沿记录介质的深度方向设置。因此,即使阻塞的记录介质在深度方向上不均匀定位,也能检测到阻塞的记录介质。
如上所述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可包括每一个均作为喷墨头的多个喷墨头和每一个均作为传感器的多个传感器。此外,多个传感器可布置成每一排均在垂直于介质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多排,并且多个头中的每一个头可设置在多排中任何相邻的两排之间。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阅读本发明的以下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及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和技术以及工业显著性,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透视外观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喷墨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当从上方观察时图2的四个喷墨头和四个喷墨头的附近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上/下移动机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A和5B是示出维护机构的透视图;
图6A-6C是示出封盖操作的侧视图;
图7A和7B是示出封盖操作之后的返回操作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8A和8B是示出封盖操作之后的返回操作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9是示出喷墨打印机的电气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阻塞清除程序的视图;
图11是示出用于在输送部处检测阻塞的程序的视图;和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1.第一实施例
<喷墨打印机的机械机构>
如图1的透视图所示,作为喷墨记录设备的喷墨打印机1具有壳体1a,该壳体1a为长方体并具有在壳体1a的前部(在图1中的壳体1a的前表面上)形成的两个开口,即,上开口和下开口3a、3b。在第一开口3a中,设置第一门4,以便绕位于开口3a下端处的水平轴可打开和可关闭。开口3a和第一门4被设置成在壳体1的深度方向上,即,在垂直于图2的平面的方向上,即,在主扫描方向上与输送机构50(输送器部)对置。该布置允许用户在片材P(作为记录介质的)阻塞在输送机构50中的情况下通过打开第一门4容易接近输送机构50,使得能去除阻塞的片材P。
如图1所示,在壳体1a的一侧表面上(在图1中的壳体1a的右侧表面上)形成有开口3c。在开口3c中,设置第三门5,以便绕位于开口3c下端处的水平轴可打开和可关闭。如图2所示,在第三门5的内侧上形成有部分地构成片材导向件18(将被描述)的外导向面18a。开口3c和第三门5被设置成在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副扫描方向上与片材导向件18的内部对置。在该结构中,在片材P阻塞在片材导向件18中的情况下,用户能通过打开第三门5接近片材导向件18的内部,使得能去除阻塞的片材P。
在壳体1a的另一侧表面上(在图1中的壳体1a的左侧表面上)形成开口3d(未示出)。在开口3d中,设置第二门6,以便绕位于开口3d下端处的水平轴可打开和可关闭。如图2所示,在第二门6的内侧上形成有部分地构成片材导向件17(将被描述)的外导向面17a。开口3d和第二门6被设置成在副扫描方向上与片材导向件17的内部对置。在该结构中,在片材P阻塞在片材导向件17中的情况下,用户能通过打开第二门6接近片材导向件17的内部,使得能去除阻塞的片材P。
喷墨打印机1是具有四个喷墨头2的彩色喷墨打印机,所述四个喷墨头2分别喷射不同颜色的墨,即,品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的墨。喷墨打印机1具有在该喷墨打印机1的下部处的片材供应装置10和在该喷墨打印机1的上部处的排出片材接收部15。用于在片材输送方向A上输送片材P的输送机构50设置在片材供应装置10与排出片材接收部15之间。喷墨打印机1还具有用于控制该喷墨打印机1的操作的控制器100。
四个喷墨头2中的每一个喷墨头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四个喷墨头2被设置成在副扫描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被固定到框架7上。也就是,喷墨打印机1为行式打印机。在本实施例中,副扫描方向为平行于片材输送方向A的方向,而同时主扫描方向为垂直于副扫描方向的方向并且是水平的,即,该主扫描方向与图3中的竖直方向一致。
每一个喷墨头2具有层状本体,该层状本体具有:流道单元,在该流道单元中形成包括压力室的墨通道;和致动器,该致动器用于将压力给予压力室中的墨。流道单元和致动器(都未被示出)彼此结合,以便提供层状本体。每一个喷墨头2的底表面形成为喷射表面2a,墨从该喷射表面2a被喷射。如图3所示,喷射表面2a具有多个喷射孔2b、其内设有喷射孔2b的喷射区域2c和围绕喷射区域2c的非喷射区域2d。喷射区域2c具有下述尺寸,即,在主扫描方向上测量的尺寸稍大于在相同方向上测量的片材P的尺寸。因此,能够在由输送机构50输送的片材P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图像,即,能够进行无边打印。在图3中,未示出维护机构30(将被说明)。
如图2所示,片材供应装置10包括能容纳一叠片材P的片材盒11、构造成从片材盒11供应片材P的最上面一张片材的片材供应辊12,和构造成使片材供应辊12旋转的片材供应马达(未示出)。片材盒11被设置成在垂直于图2的平面的方向上可附连到壳体1a和从该壳体1a可拆下。在片材盒11安装在壳体1a上的状态下,当从打印机1的顶部观察时片材盒11与输送机构50重叠。片材供应辊12构造成在保持与供应片材P的最上面的一张片材滚动接触的同时从片材盒11供应该最上面的一张片材。构造成使片材供应辊12旋转的片材供应马达受控制器100控制。
如图2中所看到的,在喷墨打印机1的左侧部分处,即,在片材盒11与输送机构50之间的片材传送路径的一部分处设有:片材导向件17,该片材导向件17以弯曲形式从片材盒11朝向输送机构50延伸;和两个馈送辊23a、23b,所述两个馈送辊23a、23b设置在片材导向件17的下游侧。片材导向件17由在第二门6上形成的外导向表面17a和与外导向表面17a对置的内导向表面17b构成。馈送辊23b由通过控制器100控制的馈送马达(未示出)旋转地驱动,同时馈送辊23a构造成当传送片材时旋转的从动辊。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由控制器100控制使片材供应辊12以图2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将接触片材供应辊12的片材P在图2中的向上方向传送通过片材导向件17。片材P在由馈送辊23a、23b保持的同时被供应至输送机构50。
在片材供应辊12的下游并且在片材导向件17的上游的位置设置传感器73,而同时在片材导向件17的下游并且在馈送辊23a、23b的上游的位置设置传感器74。传感器73、74中的每一个传感器设置成使得传感器的检测表面与通过片材导向件17的片材P对置。每一个传感器73、74均为构造成通过感测片材P的表面上反射的光来检测片材P的反射式光学传感器。两个传感器73、74被设置在两个传感器73、74在主扫描方向上与片材导向件17的内中央部分对置的相应位置。这两个传感器73、74构造成检测通过片材导向件17的片材P的前端。应指出的是,每一个传感器73、74不限于反射式光学传感器,而可以是透射式光学传感器。
在通过传感器73检测片材P的前端之后,即使已经经过指定时间而传感器74未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控制器100判定在片材导向件17中已发生片材P的阻塞(所谓的卡纸)。在该情况下,控制器100停止片材供应辊12和馈送辊23b的旋转。
如图2所示,输送机构50包括两个皮带辊51、52、缠绕在两个皮带辊51、52上以便在两个皮带辊51、52之间伸展的无端皮带53、构造成给予输送皮带53张力的张紧辊55、构造成使皮带轮52旋转的馈送马达(未示出)和附着装置60。在图2中沿“A”指示的片材输送方向布置两个皮带辊51、52。如图3所示,输送皮带53与喷射表面2a对置,并具有用作在其上保持片材P的输送表面54的外周表面。
皮带辊52为驱动辊,并构造成通过馈送马达(未示出)以图2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皮带轮51为构造成根据皮带辊52的旋转通过输送皮带53的运动以图2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从动辊。如图2所示,张紧辊55由壳体1a可旋转地支撑,以便在输送皮带53的环的下部处接触该输送皮带53的内周表面的同时给予输送皮带53张力。张紧辊55构造成通过输送皮带53的运动以图2中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2所示,附着装置60设置在由输送皮带53包围的区域中,并包括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压板61和设置在压板61下方的风扇62。在压板61的上表面上,穿过压板61的厚度形成多个孔(未示出)。所述多个孔分布在压板61上表面的整个区域上,所述区域与输送皮带53对置。压板61具有下述尺寸,即,在主扫描方向上测量的尺寸稍大于在相同方向上测量的片材P和输送皮带53的尺寸。
如图2所示,压板61的上表面在皮带53的环的上部处保持与输送皮带53的内周表面接触,以便从该环的内侧支撑皮带53。根据该布置,在环的上部处的输送皮带53与喷墨头2的喷射表面2a彼此对置,从而彼此平行,并且在该输送皮带53与喷射表面2a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该间隙部分地构成片材传送路径。
风扇62具有图2所示的大致长方体形状。风扇62构造成借助于在该风扇62中设置的旋转叶片的旋转通过在该风扇62的上表面中形成的吸入口(未示出)吸入空气。风扇62通过控制器100控制。
四个喷墨头2的在四个喷墨头2当中沿片材输送方向A设置在最上游侧的一个喷墨头2的上游侧定位加压辊48,从而该加压辊48以输送皮带53介于加压辊48与皮带辊51之间的方式与皮带辊51对置。加压辊48通过诸如弹簧(未示出)的弹性构件朝向输送表面54偏压,并构造成将从片材供应装置10供应的片材P挤压到输送表面54上。加压辊48为构造成根据输送皮带53的旋转运动而旋转的从动辊。
在该结构中,输送皮带53在控制器100的控制下通过皮带辊52以图2中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而旋转。在该情形下,皮带辊51、张紧辊55、和加压辊48也通过输送皮带53的旋转运动而旋转。此外,在控制器100的控制下风扇62被驱动,使得通过在压板61中形成的所有的多个孔将空气吸入在风扇62中形成的吸入口。根据该布置,在从片材供应装置10供应的片材P附着于输送表面54的同时在片材输送方向A上输送该片材P。在该结构中,当由输送皮带53的输送表面54输送并保持在该输送表面54上的片材P在正下方通过四个喷墨头2时,通过控制器100控制的喷墨头2朝向片材P喷射相应的墨,使得在片材P上形成期望的彩色图像。
输送机构50构造成在记录位置与片材去除位置之间通过作为相对移动机构的上/下移动机构80(图4)相对于喷墨头2向上和向下移动,在该记录位置,利用从喷墨头2喷射的墨将图像记录或打印在片材P上,在该片材去除位置(作为介质去除位置)处,喷射表面2a与输送机构50彼此间隔开的距离大于当喷墨头2和输送机构50位于记录位置时的距离,并且在该片材去除位置,当片材P阻塞在喷射表面2a与输送机构50之间时,允许用户去除片材P。记录位置和片材去除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对应于喷墨头2和输送机构50的相对位置。换言之,输送机构50在图2所示的记录位置与片材去除位置之间向上和向下移动,在该记录位置,输送机构50靠近喷墨头2定位,在该片材去除位置,输送机构50位于比记录位置低的高度水平处。
如图4所示,上/下移动机构80包括构造成使皮带辊51向上和向下移动的上/下移动部分81和构造成使皮带辊52向上和向下移动的上/下移动部分85。上/下移动部分81具有上/下马达82、两个环83、和每一条均作为连接构件的导线84。环83被设置在皮带辊51的滚轮轴51a的相应的相反轴向端部附近,并且可旋转地支撑滚轮轴51a。每一条导线84在导线84的一端固定至对应的环83的上端,以及在该导线84的另一端固定至上/下马达82的马达轴82a并缠绕在该马达轴82a上。在壳体1a的面对皮带辊51的滚轮轴51a的相反轴向端部的相应位置,形成用于当皮带辊51向上和向下移动时引导皮带辊51的滚轮轴51a的相反轴向端部的导向件91。每一个导向件91形成为使得每当输送机构50位于记录位置时导向件91的上端与滚轮轴51a的位置重合。导向件91从该导向件91的上端向下延伸。
类似地,上/下移动部分85具有上/下马达86、两个环87、和导线88。环87被设置在皮带辊52的滚轮轴52a的相应相反的轴向端部附近,并且可旋转地支撑滚轮轴52a。每一条导线88在导线88的一端固定至对应的环87的上端,以及在该导线88的另一端固定至上/下马达86的马达轴86a并缠绕在该马达轴86a上。在壳体1a的面对皮带辊52的滚轮轴52a的相反轴向端部的相应位置,形成用于当皮带辊52向上和向下移动时引导皮带辊52的滚轮轴52a的相反轴向端部的导向件92。每一个导向件92形成为使得每当输送机构50位于记录位置时导向件92的上端与滚轮轴52a的位置重合。导向件92从该导向件92的上端向下延伸。
在该结构中,当在控制器100的控制下同时驱动两个上/下马达82、86并且使马达轴82a、86a以图4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导线84、88从相应的马达轴82a、86a展开,由此输送机构50沿导向件91、92向下移动。也就是,输送机构50从记录位置移动至片材去除位置。另一方面,当在控制器100的控制下使马达轴82a、86a以图4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导线84、88缠绕在相应的马达轴82a、86a上,由此输送机构50沿导向件91、92向上移动。也就是,输送机构50从片材去除位置移动至记录位置。
在利用位于记录位置的输送机构50将图像打印或记录在片材P上的打印或记录操作中,在输送机构50处发生片材P的阻塞的情形下,进行输送机构50从记录位置到片材去除位置的移动。当输送机构50位于片材去除位置时,喷射表面2a与输送机构50之间的距离大,从而允许用户通过打开第一门4容易接近输送机构50,使得能容易地去除阻塞的片材P。随后,当用户进行诸如关闭第一门4的指定操作时,控制器100输出表示用于清除片材P的阻塞的阻塞清除处理完成的阻塞清除完成信号,并且位于片材去除位置的输送机构50返回至记录位置。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50构造成通过上/下移动机构80相对于喷墨头2移动,但喷墨头2可构造成通过上/下移动机构80相对于输送机构50向上和向下移动。此外,喷墨头2和输送机构50均可构造成向上和向下移动,使得输送机构50和喷墨头2彼此接近或彼此分离。
如图2所示,在片材输送方向A上的输送机构50的紧接下游侧设置分离板9。分离板9构造成从输送表面54分离片材P,使得分离板9的边缘插入片材P与输送皮带53之间。
在输送机构50与排出片材接收部15之间的片材传送路径的一部分处,设有:四个馈送辊21a、21b、22a、22b;和位于馈送辊21a、21b与馈送辊22a、22b之间的片材导向件18。馈送辊21b、22b通过由控制器100控制的馈送马达(未示出)旋转地驱动。馈送辊21a、22a为构造成当传送片材时旋转的从动辊。片材导向件18由在第三门5上形成的外导向表面18a和与外导向表面18a对置的内导向表面18b构成。
在上述布置中,在控制器100控制下驱动馈送马达,使得馈送辊21b、22b旋转,由此在由输送机构50输送的片材P由馈送辊21a、21b保持的同时通过片材导向件18以图2中向上的方向传送。随后,片材P在由馈送辊22a、22b保持的同时被排出至排出片材接收部15。
在分离板9的下游并且在馈送辊21a、21b的上游的位置设置传感器75,同时在片材导向件18的下游并且在馈送辊22a、22b的上游的位置设置传感器76。传感器75、76中的每一个传感器设置成使得传感器的感测表面与通过片材导向件18的片材P对置。每一个传感器75、76均为构造成通过感测片材P的表面上反射的光来检测片材P的反射式光学传感器。两个传感器75、76被设置在两个传感器75、76在主扫描方向上与片材导向件18的内中央部分对置的相应位置。这两个传感器75、76构造成检测通过片材导向件18的片材P的前端。应指出的是,每一个传感器75、76不限于反射式光学传感器,而可以是透射式光学传感器。
在通过传感器75检测片材P的前端之后,即使已经经过指定时间而传感器76未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控制器100判定在片材导向件18中已发生片材P的阻塞(所谓的卡纸)。在该情况下,控制器100停止馈送辊21b、22b的旋转。
如图2所示,在四个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设置维护机构30(作为介入构件移动机构)。维护结构30具有每一个均作为构造成覆盖相应喷墨头2的喷射表面2a的介入构件的四个盖帽31。盖帽31中的每一个盖帽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形成并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的纵向方向平行于每一个喷墨头2的纵向方向。每一个盖帽31均在盖帽的初始状态中位于对应喷墨头2的紧接上游侧,并根据维护机构30的移动在如图2中所看到的向左和向右的方向上以及在向上和向下的方向上相对于对应的喷墨头2移动。
如图5A所示,维护机构30包括:四个板状构件32,所述四个板状构件32在副扫描方向上彼此等距地间隔开,并且所述四个板状构件32中的每一个板状构件32具有设置在该板状构件32的上表面上的盖帽31;和一对内框架33,板状构件32被保持在该对内框架33之间。每一个内框架33具有在内框架33相应相反端部处向上延伸的突起角部33a。在每一个内框架33的一个角部33a上,设置固定到驱动马达(未示出)的轴的小齿轮34,以便与水平设置的齿条35啮合。在图5A中,仅示出内框架33中的(位于如图2所看到的前侧上的)一个内框架的小齿轮34。
如图5B所示,维护机构30还包括设置成包围该对内框架33的外框架36。在外框架36内侧,图5A所示的齿条35被固定。被固定至驱动马达(未示出)的轴的小齿轮37被设置成以便与竖直设置的齿条38啮合。齿条38被设置成在壳体1a中竖立延伸。
在上述布置中,当两个小齿轮34同步旋转时,内框架33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此外,当使小齿轮37旋转时,外框架36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更具体地,当维护机构30位于图2所示的初始位置时,每一个板状构件32位于对应喷墨头2的紧接上游侧,并且任何相邻两个板状构件32之间的三个开口39a和位于最下游侧的板状构件32与内框架33的角部33a之间的一个开口39b与相应的喷射表面2a对置。如图6所示,当进行利用对应的盖帽31覆盖喷射表面2a的封盖操作时,外框架36在竖直方向上向下移动,使得维护机构30移动至维护机构30位于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的插入位置。在此时,盖帽31位于缩回位置,在该缩回位置,盖帽31被设置在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但不与喷射表面2a对置。
其后,该对内框架33在副扫描方向上向下游移动。在此时,盖帽31位于面对位置,在该面对位置该盖帽31面对对应的喷射表面2a,如图6B所示。然后,外框架36在竖直方向上向上移动,由此盖帽31位于封盖位置,在该封盖位置该盖帽31接触对应的喷射表面2a,以便覆盖该喷射表面2a,如图6C所示。根据该过程,利用相应的盖帽31覆盖喷射表面2a。盖帽31通过以相反顺序进行该过程返回至初始位置。
通过在从记录位置向下移动之后位于片材去除位置的输送机构50或者通过位于记录位置的输送机构50进行上述封盖操作。此外,在片材导向件17、片材导向件18、和输送机构50中的任何一个处发生片材P的阻塞的情形下,进行封盖操作。图6A-6C示出了一状态,在该状态下,在输送机构50处发生片材P的阻塞之后,输送机构50已通过上/下移动机构80从记录位置移动至片材去除位置。
维护机构30设有两个传感器71、72,如图2所示。更具体地,传感器71设置在片材输送方向A上最上游的喷墨头2的上游的位置,而传感器72设置在片材输送方向A上最下游的喷墨头2的下游的位置,使得传感器71、72中的每一个传感器的检测表面面对输送表面54。也就是,传感器71、72与盖帽31一体地设置,即,设置成相对于盖帽31是不动的。每一个传感器71、72均为构造成通过感测片材P的表面上反射的光来检测片材P的反射式光学传感器。两个传感器71、72被设置在两个传感器71、72在主扫描方向上与输送表面54的中间部分对置的相应位置。两个传感器71、72构造成检测由输送皮带53输送的片材P的前端。应指出的是,每一个传感器71、72不限于反射式光学传感器,而可以是透射式光学传感器。
通过传感器71检测片材P的前端之后,即使已经经过指定时间而传感器72未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控制器100判定在输送机构50处已发生片材P的阻塞(所谓的卡纸)。在该情况下,控制器100停止从相应的喷墨头2喷射墨。
除传感器71、72以外,维护机构30包括传感器41R、41L、传感器42R、42C、42L、传感器43R、43C、43L、传感器44R、44C、44L和传感器45R、45L,所述传感器与盖帽31一体地设置,即,设置成相对于盖帽31是不动的。以下,传感器71、72、41-45在适当的情况下统称为传感器组。在此,当从片材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观察时,输送表面54的相反侧中沿副扫描方向延伸且位于右手侧的一侧称为右侧。当从片材输送方向A的上游观察时,输送表面54的相反侧中沿副扫描方向延伸且位于左手侧的另一侧称为左侧。传感器41R在主扫描方向上设置在传感器71的右侧,以便与输送表面54的右侧区域对置。传感器41L在主扫描方向上设置在传感器71的左侧,以便与输送表面54的左侧区域对置。传感器42R、42C、42L在片材输送方向A上设置在最上游的喷墨头2与位于该最上游的喷墨头2下游处的该最上游的喷墨头2的相邻喷墨头2之间。传感器42R、42C、42L定位成分别与输送表面54的右侧区域、介于右侧区域与左侧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和左侧区域对置。传感器43R、43C、43L在片材输送方向A上设置在从上游侧起的第二喷墨头2与位于该第二喷墨头2下游处的该第二喷墨头2的相邻喷墨头2之间。传感器43R、43C、43L定位成分别与输送表面54的右侧区域、中间区域和左侧区域对置。传感器44R、44C、44L在片材输送方向A上设置在从下游侧起的第二喷墨头2与位于最下游处的该第二喷墨头2的相邻喷墨头2之间。传感器44R、44C、44L定位成分别与输送表面54的右侧区域、中间区域和左侧区域对置。传感器45R在主扫描方向上设置在传感器72的右侧,以便与输送表面54的右侧区域对置。传感器45L在主扫描方向上设置在传感器72的左侧,以便与输送表面54的左侧区域对置。换言之,传感器布置成多排,所述多排中的每一排均在垂直于片材输送方向并且平行于喷射表面2a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多排中的每一排均包括三个传感器。
传感器组的传感器构造成检测存在于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的片材P。
当用户在其中输送机构50位于片材去除位置并且已进行封盖操作的状态下进行诸如关闭第一门4的指定操作时,进行在封盖操作之后维护机构30返回至初始位置的返回操作和位于片材去除位置的输送机构50返回至记录位置的返回操作,如下所述。初始地,如图7A所示,外框架36在竖直方向上向下移动使得维护机构30移动至插入位置,在该插入位置,维护机构30位于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在此时,传感器组的传感器开始用于检测或感测在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存在片材P的检测或感测操作。同时,位于片材去除位置的输送机构50通过上/下移动机构80开始向记录位置向上移动。输送机构50向上移动的速度低于输送机构50向下移动的速度。此外,在输送机构50的向上移动期间,如果在输送表面54上存在片材P,则在控制器100的控制下使附着装置60处于其操作状态,以便使片材P附着于输送表面54。
随后,内框架33在副扫描方向上朝向下游侧移动,使得盖帽31在平行于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朝向下游侧移动一距离“b”,该距离“b”大于在片材输送方向上布置四个喷墨头2的节距“a”,如图7B所示。在此时,继续通过传感器组的传感器的用于检测在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存在片材P的检测操作,并且继续输送机构50的通过上/下移动机构80朝向记录位置的向上移动。另外,在此时,附着装置60保持处于操作状态。
其后,内框架33在副扫描方向上朝向上游侧移动,使得盖帽31在平行于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朝向上游侧移动,如图8A所示。因此,盖帽31处于缩回位置,在该缩回位置,盖帽31不与对应的喷射表面2a对置。在此时,继续通过传感器组的传感器的用于检测在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存在片材P的检测操作,并且继续输送机构50的通过上/下移动机构80朝向记录位置的向上移动。另外,在此,附着装置60保持处于操作状态。
随后,外框架36在竖直方向上向上移动,使得盖帽31返回至初始位置,如图8B所示。此外,通过上/下移动机构80使输送机构50处于记录位置。然后,使通过传感器组的传感器对片材P的检测停止,并且附着装置60停止操作。根据上述过程,盖帽31返回至初始位置并且输送机构返回至记录位置。
在此,在输送机构50从片材去除位置向记录位置的向上移动中,当传感器组的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检测到在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存在片材P时,上/下移动机构80停止输送机构50的向上移动,以便防止输送机构50和喷墨头2相对于彼此接近。
在上述布置中,在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发生片材P的阻塞(卡纸)的情形下,输送机构50和喷墨头2相对于彼此移动,以便使输送机构50和喷墨头2从记录位置置于片材去除位置,从而允许用户清除阻塞。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50相对于喷墨头2移动。在阻塞清除处理完成之后,输送机构50和喷墨头2相对于彼此从片材去除位置移动至记录位置。在该情形下,在输送机构50和喷墨头2从片材去除位置到记录位置的相对移动中,在传感器中的任何一个传感器检测到在输送机构50与喷墨头2之间阻塞的片材P的情况下,停止输送机构50和喷墨头2相对于彼此的接近。因此,在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存在阻塞片材P的情况下,禁止输送机构50进一步接近喷墨头2,从而防止阻塞的片材P接触喷墨头2。因此,能够保护喷墨头2免受阻塞的片材P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50以低于该输送机构50从记录位置向片材去除位置向下移动速度的速度从片材去除位置向上移动回到记录位置,该布置增加了其中传感器能检测到阻塞的片材P的时间段,导致由传感器组的传感器检测阻塞的片材P的精度提高。
传感器组的传感器一体地设有位于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的盖帽31。因此,能在阻塞的片材P接触喷墨头2之前很好地检测到阻塞的片材P。
在输送机构50从片材去除位置到记录位置的向上移动中,其上一体地设有传感器组的传感器的盖帽31在平行于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朝向下游侧移动,由此能在平行于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大范围上检测阻塞的片材P。
其上一体地设有传感器组的传感器的盖帽31移动一距离“b”,该距离“b”大于在片材输送方向A上布置喷墨头2的节距“a”。因此,即使阻塞的片材P存在于任何相邻的两个头2之间,也能检测到阻塞的片材P。
在输送机构50从片材去除位置到记录位置的向上移动中,将附着装置60保持处于该附着装置60的操作状态,以便允许阻塞的片材P附着于输送表面54,由此能防止阻塞的片材P接触喷墨头2。
传感器组的传感器布置成多排,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排均包括三个传感器,并且在垂直于片材输送方向且平行于喷射表面2a的方向上,即,在片材P的深度方向上延伸。因此,即使阻塞的片材P在深度方向上不均匀放置,也能检测到阻塞的片材P。
<喷墨打印机的电气结构>
通过控制器100控制喷墨打印机1的操作,如图9所示。控制器100由作为该控制器100的主要组成元件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微型计算机101和各种电路构成。微型计算机101包括用于根据预定程序控制各种操作的CPU102、用于存储各种程序的ROM103和作为临时存储装置的RAM104。
CPU102连接有:头部控制电路106,该头部控制电路106用于控制喷墨头2;输送机构控制电路107,该输送机构控制电路107用于控制输送机构50、馈送辊21b、22b、23b和片材供应辊12;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该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用于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该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用于控制维护机构30;接口电路111,来自传感器71-76和传感器41-45的片材检测信号被输入至该接口电路111;和通信电路112,该通信电路112用于进行经由通信部分20与通用个人电脑(未示出)等的通信。
基于经由通信部分20从个人电脑等传送来的记录或打印数据,头部控制电路106控制喷墨头2以朝向片材P喷射墨。在该情形下,作为记录控制装置的头部控制电路106控制喷墨头2,以在传感器71已经检测到由输送机构50输送的片材P的前端之后的预定时间开始朝向片材P的墨的喷射。以上指示的预定时间等于通过下述方式获得的时间,即,用在当传感器71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时该前端的位置与四个喷墨头2的最上游的喷墨头中位于最上游的喷射孔2b的位置之间沿片材传送路径的距离除以传送片材的速度。
因此,在检测在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存在片材P中使用的传感器71,还在如上所述的记录操作中在片材P的检测中使用,从而导致喷墨打印机1所需部件的数量减少并且成本降低。
输送机构控制电路107构造成控制输送机构50、馈送辊21b、22b、23b和片材供应辊12,使得将片材P从片材供应装置10供应至排出片材接收部分15。特别是,输送机构控制电路107在用作附着控制装置时构造成控制附着装置60,以便在以下说明的第二操作中允许片材P附着于输送表面54。
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构造成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使得例如当输送机构50中已发生正被输送的片材P阻塞时,输送机构50移离喷墨头2。此外,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构造成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使得例如当已完成通过用户的阻塞清除处理时,输送机构50朝向喷墨头2移动。
作为相对移动控制装置的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具有第一控制部分,用于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以进行当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发生片材P的阻塞时输送机构50和喷墨头2从记录位置相对于彼此移动至片材去除位置的第一操作。作为输出装置的CPU102构造成响应于通过用户的指定操作,输出表示用于去除阻塞的片材的阻塞清除处理完成的阻塞清除信号。此外,第一控制部分构造成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以在第一操作之后进行当输出阻塞清除信号时输送机构50和喷墨头2从片材去除位置相对于彼此移动回到记录位置的第二操作。在这方面,第一控制部分构造成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以低于进行第一操作速度的速度进行第二操作。作为相对移动控制装置的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还具有第二控制部分,用于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以在第二操作中在传感器组的传感器检测到片材P的情况下防止输送机构50和喷墨头2朝向彼此的相对移动。
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构造成控制维护机构30,用于在发生正被输送或传送的片材P的阻塞时进行封盖操作。特别是,作为介入构件移动控制装置的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构造成控制维护机构30,使得在第二操作中,盖帽31在平行于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移动。此外,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构造成控制维护机构30,使得盖帽31移动一距离“b”,该距离“b”大于在片材输送方向A上布置四个喷墨头2的节距“a”。
只有当通过三副传感器的每一副传感器中的两个传感器、即,传感器71和72、传感器73和74以及传感器75和76检测片材P的时间间隔超过相应的预定值时,CPU102才判定已发生片材P的阻塞。换言之,在通过所述一副的传感器的上游侧传感器检测片材P前端之后经过指定时间之前,每一副传感器的下游侧传感器未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CPU102判定已发生片材P的阻塞。指定时间等于通过下述方式获得的时间:即,用每一副传感器中的两个传感器之间沿片材传送路径的距离除以传送片材的速度。
更具体地,在传感器73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时间点起已经经过指定时间的期望时间点处传感器74仍未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即在传感器73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之后已经经过指定时间之前传感器74未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CPU102最初判定在片材导向件17中已发生片材P的阻塞。在此,指定时间等于通过下述方式获得的时间:用传感器73与传感器74之间的距离除以传送片材的速度。也就是,CPU102检测片材导向件17中发生片材阻塞。在传感器71检测到片材P前端之后经过指定时间之前,传感器72未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CPU102接下来判定在输送机构50处已发生片材P的阻塞。在此,指定时间等于通过下述方式获得的时间:即,用传感器71与传感器72之间的距离除以传送片材的速度。也就是,CPU102在用作带有传感器71、72的输出装置时,判定在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发生片材阻塞。然后,在通过传感器75检测片材P的前端之后经过指定时间之前,传感器76未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CPU102判定在片材导向件18中已发生片材P的阻塞。在此,指定时间等于通过下述方式获得的时间:即,用传感器75与传感器76之间的距离除以传送片材的速度。也就是,CPU102检测片材导向件18中发生片材阻塞。
在CPU102判定已发生片材阻塞的情况下,头部控制电路106和输送机构控制电路107停止从每一个喷墨头2的墨的喷射,并且停止通过输送机构50输送片材P。在通过三副传感器的每一副传感器中的两个传感器检测片材P的时间间隔保持在指定时间内,并且CPU102未判定发生片材阻塞的情况下,在喷墨头2与片材P对置的状态下将墨喷射至片材P,由此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形成图像的片材P被排出到排出片材接收部分15上。
<喷墨打印机的操作>
接下来将参考图10所示的阻塞清除程序说明如此构造的喷墨打印机1的操作。图10的阻塞清除程序是用于处理在输送机构50处的片材阻塞的程序。片材导向件17、18中的片材阻塞根据相应程序处理,所述相应程序在此未说明。
图10所示的阻塞清除程序开始于步骤S1(以下在适当的情况下省略“步骤”),在该步骤S1中进行输送部分阻塞的检测处理(其将被参考图11的程序说明)。S1之后是S2,以判定在输送机构50处是否已发生片材阻塞。在判定未发生片材阻塞的情况下,控制流程回到S1。另一方面,在判定已发生片材阻塞的情况下,实施S3和实施S4,在该S3中,头部控制电路106控制喷墨头2,以便停止记录操作,在S4中,输送机构控制电路107控制输送机构50、馈送辊21b、22b、23b和片材供应辊12,以便停止片材P的输送或传送。然后实施S5,在该S5中,经由通信部分20将错误信号从通信电路112传送至外部。
随后,实施S6,在该S6中,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以使输送机构50向下移动,使得输送机构50处于远离喷墨头2的片材去除位置。S6之后是S7,在该S7中,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控制维护机构30,以进行利用盖帽31覆盖喷射表面2a的封盖操作。在该状态下,允许用户进行阻塞清除处理,以通过打开第一门4去除阻塞的片材P。
其后,在S8中判定是否已收到表示通过用户阻塞清除处理完成的阻塞清除完成信号。在判定仍未接收到阻塞清除完成信号的情况下,重复实施S8,直到接收到阻塞清除完成信号为止。另一方面,在判定已接收到阻塞清除完成信号的情况下,实施S9,在该S9中,输送机构控制电路107控制输送机构50,使得如果在输送机构50处存在片材P,则使附着装置60处于该附着装置60的操作状态,以便允许片材P附着于输送表面54。随后,传感器组的传感器开始检测或感测片材P。
其后,实施S11,在该S11中,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以使输送机构50向上移动。应指出的是,输送机构50的向上移动的速度低于该输送机构50的向下移动的速度。然后,实施S12,在该S12中,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控制维护机构30,以开始盖帽31回到初始位置的移动,在该移动中,使盖帽31在平行于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向下游侧初始地移动一距离“b”,该距离“b”大于在片材输送方向A上布置喷墨头2的节距“a”。然后,实施S13,在该S13中判定传感器组的传感器中的任何一个传感器是否已检测到或感测到片材P。
在S13中判定未检测到片材P的情况下,实施S14,在该S14中,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控制维护机构30,使得盖帽31返回到初始位置。然后,实施S15,在该S15中,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使得输送机构50停止在记录位置。随后,实施S16,以停止通过允许片材P附着于输送表面54的附着装置60的操作,并实施S17,以停止传感器组的传感器检测或感测片材P。然后,控制流程回到S1。
在S13中判定检测到片材P的情况下,实施S18,在该S18中,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以停止输送机构50的向上移动。随后,实施S19,在该S19中,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控制维护机构30,以停止盖帽31的移动。其后,实施S20,以停止通过允许片材P附着于输送表面54的附着装置60的操作,并实施S21,以停止传感器组的传感器检测或感测片材P。然后,控制流程回到S5,并再次进行封盖操作,以利用盖帽31覆盖喷射表面2a。在该状态下,允许用户再次进行阻塞清除处理,以清除片材P的阻塞。
接下来将参考图11说明在图10的程序的S1中执行的输送部分阻塞的检测程序。如图11所示,在S101中将标志设定为“0”。该标志用于判定在图10的程序的S2中是否已发生片材阻塞。在已发生片材阻塞的情形下,将标志变为“1”。也就是,在标志为“1”的情况下,判定在输送机构50处已发生片材阻塞。
随后,在S102中判定上游侧传感器71是否已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在S102中判定上游侧传感器71仍未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子程序结束并回到图10的阻塞清除程序。
另一方面,在S102中判定上游侧传感器71已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在S103中判定下游侧传感器72是否已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在S103中判定下游侧传感器72已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子程序结束并回到图10的阻塞清除程序。
另一方面,在S103中判定下游侧传感器72仍未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的情况下,在S104中判定已经经过指定的时间。在S104中判定未经过指定时间的情况下,控制流程回到S103。另一方面,在S104中判定已经经过指定时间的情况下,判定已发生片材阻塞并在S105中将标志从“0”变为“1”。因此,子程序结束,并且控制流程回到图10的阻塞清除程序。
2.第二实施例
<喷墨打印机的机械机构>
接下来,将参考图12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第二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不具有维护机构30,并且在框架7的固定有喷墨头2的下表面处,传感器组的传感器与喷墨头2一体地设置,即设置成相对于喷墨头2为不动的。
更具体地,传感器71、41L、41R设置在最上游的喷墨头2的上游。传感器42L、42C、42R设置在最上游的喷墨头2与位于该最上游的喷墨头2下游处的该最上游的喷墨头2相邻的喷墨头2之间。传感器43L、43C、43R设置在从上游侧起的第二喷墨头2与位于该第二喷墨头2下游处的该第二喷墨头2的相邻喷墨头2之间。传感器44L、44C、44R设置在最下游的喷墨头2与位于该最下游的喷墨头2上游处的该最下游的喷墨头2相邻的喷墨头2之间。传感器72、45L、45R设置在最下游的喷墨头2的下游。
传感器组的这些传感器构造成检测在从片材去除位置相对于彼此移动至记录位置的输送机构50与喷墨头2之间存在阻塞的片材。
如上所述,传感器组的传感器与喷墨头2一体地设置,即,设置成相对于喷墨头2为不动的,由此能够在阻塞的片材接触喷墨头2之前检测到阻塞的片材P。此外,传感器42L、42C、42R,传感器43L、43C、43R和传感器44L、44C、44R设置在对应的相邻的两个喷墨头2之间,由此即使当阻塞的片材P存在于任何相邻的两个喷墨头2之间,也能检测到阻塞的片材P。
除以上结构以外,第二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和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一样,并且省却详细的说明。
<变型>
尽管已描述了目前优选的实施例,但应指出的是,本发明不限于示出实施例的细节,而是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想到的各种变化和变型体现。还应指出的是,在示出实施例中描述的本发明的效果是由本发明而产生的优选效果,并且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在示出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效果。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使输送机构50向记录位置移动的第二操作中检测到阻塞的片材P的情况下,停止输送机构50的向上移动。在该情形下,输送机构50可构造成向片材去除位置向下移动。
可以不低于进行使输送机构50向片材去除位置移动的第一操作速度的速度进行使输送机构50向记录位置移动的第二操作。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用于检测喷墨头2与输送机构50之间的片材P的传感器71、72构造成用于在将图像记录在片材P上的记录操作中检测片材P。其它传感器可设置成用于在记录操作中检测片材P。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附着装置60可构造成在使输送机构50向记录位置移动的第二操作中不处于操作状态。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垂直于片材输送方向且平行于喷射表面2a的方向上传感器可不被布置成复数个。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不限于喷墨式,而是可适用于热敏式。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不限于行式,而是可适用于使头部往复移动的串行式。本发明的原理不仅可适用于打印机,而且可适用于传真机、复印机等。尽管在示出实施例中的输送机构50构造成在水平方向上输送片材P,但通过布置输送表面54,使得平行于喷射表面2的输送表面54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或竖直,输送机构50可构造成在不同于水平方向的方向上、诸如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在竖直方向上等输送片材P。

Claims (13)

1.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喷墨头,在所述喷墨头中形成喷射表面,从所述喷射表面喷射墨;
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具有与所述喷射表面对置的输送表面,并构造成在介质输送方向上输送放置在所述输送表面上的记录介质;
相对移动机构,所述相对移动机构构造成使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喷墨头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喷墨头选择性地位于下述位置中的一个位置:记录位置,在所述记录位置,利用从所述喷墨头喷射的墨将图像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和介质去除位置,在所述介质去除位置,所述喷射表面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当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喷墨头位于所述记录位置时的距离,并且在所述介质去除位置,允许由用户去除阻塞在所述喷射表面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的阻塞的记录介质;
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构造成检测在所述喷墨头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发生记录介质的阻塞;
输出装置,所述输出装置构造成响应于用户的指定操作,输出表示用于清除记录介质的阻塞的阻塞清除处理完成的阻塞清除完成信号;和
相对移动控制装置,所述相对移动控制装置构造成控制所述相对移动机构,并包括第一控制部分,所述第一控制部分构造成控制所述相对移动机构,使得所述相对移动机构进行第一操作,在所述第一操作中,所述输送机构与所述喷墨头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发生所述记录介质的阻塞时,所述输送机构与所述喷墨头从所述记录位置定位于所述介质去除位置,并使得在所述第一操作之后,所述相对移动机构进行第二操作,在所述第二操作中,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喷墨头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当所述输出装置输出所述阻塞清除完成信号时,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喷墨头从所述介质去除位置定位于所述记录位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在所述喷墨头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存在所述记录介质的传感器;并且
所述相对移动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部分,所述第二控制部分构造成控制所述相对移动机构,以在所述第二操作中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情况下,防止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喷墨头朝向彼此相对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控制部分构造成停止所述第二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部分构造成控制所述相对移动机构,以比进行所述第一操作的速度小的速度进行所述第二操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记录控制装置,所述记录控制装置构造成基于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端的定时,控制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过程中从所述喷墨头喷射墨的定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喷墨头一体地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包括每个均作为所述喷墨头的多个喷墨头,
其中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多个喷墨头中的任何相邻的两个喷墨头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介入构件,所述介入构件定位成当所述第一控制部分控制所述相对移动机构以进行所述第一操作时介入所述喷墨头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
其中所述传感器与所述介入构件一体地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介入构件移动机构,所述介入构件移动机构构造成使所述介入构件在与所述介质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和介入构件移动控制装置,所述介入构件移动控制装置构造成控制所述介入构件移动机构,使得在所述第二操作中所述介入构件在与所述介质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在所述介质输送方向上布置的每个均作为所述喷墨头的多个喷墨头,
其中所述介入构件移动控制装置构造成控制所述介入构件移动机构,使得所述介入构件移动比在所述介质输送方向上布置所述多个喷墨头的节距大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构造成使所述记录介质附着于所述输送表面的附着装置,并且
其中所述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附着控制装置,所述附着控制装置构造成控制所述附着装置,以在所述第二操作中使所述附着装置处于所述附着装置的操作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具有输送表面的输送皮带。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包括沿与所述介质输送方向垂直且与所述喷射表面平行的方向设置的每个均作为所述传感器的多个传感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包括每个均作为所述喷墨头的多个喷墨头和每个均作为所述传感器的多个传感器,
其中所述多个传感器布置成每一排均在与所述介质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多排,并且所述多个喷墨头中的每个喷墨头设置在所述多排中的任何相邻的两排之间。
CN2009102541701A 2008-12-24 2009-12-10 喷墨记录设备 Active CN1017586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27660A JP4715914B2 (ja) 2008-12-24 2008-12-24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327660 2008-1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8663A true CN101758663A (zh) 2010-06-30
CN101758663B CN101758663B (zh) 2012-03-07

Family

ID=42265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41701A Active CN101758663B (zh) 2008-12-24 2009-12-10 喷墨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277014B2 (zh)
JP (1) JP4715914B2 (zh)
CN (1) CN10175866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8586A (zh) * 2012-07-27 2014-02-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喷墨式记录装置
CN104249572A (zh) * 2013-06-27 2014-12-31 纪孝平 印刷机送纸系统
CN104507693A (zh) * 2012-09-27 2015-04-08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媒介阻塞清除
CN104626767A (zh) * 2013-11-13 2015-05-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串行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以及串行打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03247B2 (ja) * 2008-12-22 2011-10-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715914B2 (ja) * 2008-12-24 2011-07-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1110769A (ja) * 2009-11-25 2011-06-09 Olympus Corp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994223B2 (ja) * 2011-08-31 2016-09-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27978B2 (ja) * 2011-09-27 2016-06-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194723B2 (ja) * 2013-09-27 2017-09-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10201991B2 (en) 2015-04-21 2019-02-12 Konica Minolta, Inc.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WO2017067600A1 (en) * 2015-10-22 2017-04-27 Hewlett-Packard Indigo B.V. Sensing an article in a convey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99262B2 (ja) 1997-07-16 2005-09-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13910A (ja) 2000-10-11 2002-04-16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2189398A (ja) * 2000-12-21 2002-07-0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507509B2 (ja) * 2002-10-18 2010-07-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334859B2 (en) 2003-09-03 2008-02-26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discharge defect determination method
JP4032360B2 (ja) * 2003-09-03 2008-01-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吐出不良検出方法
JP4273896B2 (ja) * 2003-09-24 2009-06-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5111939A (ja) 2003-10-10 2005-04-28 Olympus Corp インク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装置
JP2006011146A (ja) * 2004-06-28 2006-01-1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の清掃方法および清掃装置
JP4611318B2 (ja) * 2004-11-18 2011-01-1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のジャム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20060181556A1 (en) * 2005-01-21 2006-08-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ad/write processing device
JP2006264074A (ja) * 2005-03-23 2006-10-05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装置
JP4668044B2 (ja) 2005-11-24 2011-04-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841683B2 (en) 2006-11-08 2010-11-30 Seiko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JP2008137811A (ja) * 2006-11-08 2008-06-19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
JP5360342B2 (ja) * 2007-05-31 2013-12-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両面記録装置
JP4577368B2 (ja) * 2008-01-30 2010-11-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715914B2 (ja) * 2008-12-24 2011-07-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8586A (zh) * 2012-07-27 2014-02-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喷墨式记录装置
CN104507693A (zh) * 2012-09-27 2015-04-08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媒介阻塞清除
US9302505B2 (en) 2012-09-27 2016-04-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dia jam clearing
CN104249572A (zh) * 2013-06-27 2014-12-31 纪孝平 印刷机送纸系统
CN104249572B (zh) * 2013-06-27 2016-09-07 纪孝平 印刷机送纸系统
CN104626767A (zh) * 2013-11-13 2015-05-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串行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以及串行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63513A1 (en) 2013-03-14
CN101758663B (zh) 2012-03-07
US20100156983A1 (en) 2010-06-24
JP4715914B2 (ja) 2011-07-06
JP2010149307A (ja) 2010-07-08
US9114648B2 (en) 2015-08-25
US8277014B2 (en) 2012-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8663B (zh) 喷墨记录设备
JP2006076074A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01844444B (zh) 喷墨记录设备
CN10141753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16633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58664B (zh) 喷墨记录设备
WO201208152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3695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3804996B1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11390084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images by ejecting ink on recording media
JP54723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30126A (zh) 喷墨记录设备
JP202108818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WO2021070856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WO2021070855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2193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1054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90141066A1 (en) Recording Device
JP57804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6253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45963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WO2021241183A1 (ja) 記録装置のベルトおよび記録装置
JP748435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2076838A (ja) 記録装置
JP47549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