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0126A - 喷墨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30126A CN101830126A CN201010126603A CN201010126603A CN101830126A CN 101830126 A CN101830126 A CN 101830126A CN 201010126603 A CN201010126603 A CN 201010126603A CN 201010126603 A CN201010126603 A CN 201010126603A CN 101830126 A CN101830126 A CN 1018301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per
- comb electrode
- conveyer belt
- pair
-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1
- 230000008531 maintenance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喷墨头,在喷墨头中形成喷射表面,通过喷射表面喷射墨水;包括具有与喷射表面相对的传送表面的传送带和带驱动机构的传送机构;一对梳状电极,其被放置成与喷射表面相对,并且传送表面被插入其间;电压施加电源,其被配置为在一对梳状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和控制器,该控制器具有吸引控制部件,其被配置为控制电压施加电源以将记录介质吸引到传送表面并且控制喷墨记录设备的操作,其中吸引控制部件被配置为控制电压施加电源从而在通过带驱动机构的传送带的移动开始之后在一对梳状电极之间施加电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配置为在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喷墨记录设备包括用于传送记录介质例如纸张的传送带和用于将墨水喷射到由传送带传送的记录介质上的喷墨头。当在传送带和喷墨头之间传送记录介质时,记录介质被吸引到传送带以防止例如由于记录介质与喷墨头接触而引起的传送失败。
以下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记录设备,其中通过向被放置在传送带的内表面上的梳状电极施加电压而将记录介质静电吸引到环带。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No.2804715
发明内容
然而,在传送带在记录介质被静电吸引或者附着到传送带的情况下开始移动或者旋转时,移动或者旋转传送带的马达经受由于吸引力而导致的负载,从而不想要地引起各种问题例如马达同步损失、传送带滑移和传送带断裂。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该喷墨记录设备能够在传送带开始移动或者旋转时降低将被施加到传送带的负载。
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实现上述目的,即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喷墨头,在其中形成喷射表面,通过该喷射表面喷射墨水;
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包括:具有与喷射表面相对的传送表面的传送带;和皮带驱动机构,其被配置为移动传送带并且被配置为在传送记录介质的介质传送方向在传送表面上传送记录介质;
一对梳状电极,其被放置成与喷射表面相对,并且传送表面插入在所述一对梳状电极和喷射表面之间,所述一对梳状电极中的每一个梳状电极包括多个电极部件,所述多个电极部件被布置在垂直于所述一对梳状电极与喷射表面相对的方向的方向上,所述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的多个电极部件中的每一个电极部件和所述一对梳状电极中的另一个梳状电极的多个电极部件中的每一个电极部件在布置所述一对梳状电极中的每一个梳状电极的多个电极部件的所述方向上被交替地布置;
电压施加电源,其被配置为在一对梳状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和
控制器,其具有吸引控制部件,该吸引控制部件被配置为控制电压施加电源以便于将记录介质吸引到传送表面,并且该控制器控制喷墨记录设备的操作,
其中吸引控制部件被配置为控制电压施加电源从而在通过皮带驱动机构使传送带的移动开始之后在一对梳状电极之间施加电压。
在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中,在通过皮带驱动机构的传送带的移动开始之后在一对梳状电极之间施加电压,从而在传送带的移动开始之后增加由一对梳状电极产生的吸引力。因此,能够减小当传送带开始移动时传送带上的负载。
在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中,吸引控制部件可以被配置为控制电压施加电源从而在通过皮带驱动机构使传送带的移动开始之前从传送带消除电荷。根据该布置,在通过皮带驱动机构使传送带的移动开始之前,在传送带上剩余的电荷被从其消除,从而减小了当传送带开始移动时皮带驱动机构上的负载。
在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中,吸引控制部件可以被配置为控制电压施加电源从而在一对梳状电极之间施加交替电压以从传送带消除电荷。根据该布置,通过在一对梳状电极之间施加交替电压,电荷被适当地从传送带消除。
在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中,吸引控制部件可以被配置为控制电压施加电源从而在一对梳状电极之间施加逐渐降低的交替电压以从传送带消除电荷。根据该布置,通过在一对梳状电极之间施加逐渐降低的交替电压,能够从传送带迅速地或者快速地消除电荷。
吸引控制部件可以被配置为控制电压施加电源从而即使在通过传送机构传送记录介质期间在传送带的传送表面和喷墨头的喷射表面之间发生记录介质的堵塞的情形中也保持在一对梳状电极之间施加电压。
在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中,吸引控制部件可以被配置为控制电压施加电源从而在通过传送机构传送记录介质期间在传送带的传送表面和喷墨头的喷射表面之间发生记录介质的堵塞的情形中增加在一对梳状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压。
吸引控制部件可以被配置为控制电压施加电源从而当在传送带的传送表面和喷墨头的喷射表面之间堵塞的记录介质被移除时从传送带消除电荷。
在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中,所述一对梳状电极中的每一个的多个电极部件中的每一个的与喷墨头的喷射表面相对的部分可以具有小于其它部分的宽度。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阅读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详细说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外部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喷墨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梳状电极的平面视图;
图4是示出逐渐降低的交替电压的视图;
图5是示出上/下移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6A和6B是示出维护机构的透视图;
图7A-7C是示出加盖操作的视图;
图8是示出喷墨打印机的电气结构的图;
图9是示出打印重启程序的视图;
图10是示出堵塞清除程序的视图;并且
图11是示出用于探测传送部件的堵塞的程序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喷墨打印机的机械结构>
如在图1的透视图中所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喷墨打印机1具有外壳1a,其是长方体并且具有两个开口,即,上和下开口3a、3b,该两个开口形成在外壳1a的前部上(在图1中在外壳1a的前表面上)。在开口3a中,第一门4被设置成能够围绕位于开口3a的下端处的水平轴线打开和关闭。开口3a和第一门4被放置成在外壳1a的深度方向,即在垂直于图2的纸面的方向,即在主扫描方向上与传送机构50(传送部件)相对。该布置允许使用者在纸张P(作为记录介质)被堵塞在传送机构50处时,通过打开第一门4而容易地接触传送机构50,从而能够移除堵塞的纸张P。
如在图1中所示,开口3c形成在外壳1a的一个侧表面上(在图1中在外壳1a的右侧表面上)。在开口3c中,第三门5被设置成能够围绕位于开口3c的下端处的水平轴线打开和关闭。如在图2中所示,在第三门5的内侧,形成有部分地构成(将在下面进行描述的)纸张排出引导件18的外引导表面18a。开口3c和第三门5被放置成在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副扫描方向上与纸张排出引导件18的内侧相对。在这个结构中,在纸张P被堵塞在纸张排出引导件18中的情况下,使用者能够通过打开第三门5而接触纸张排出引导件18的内侧,从而能够移除堵塞的纸张P。
开口3d(未示出)形成在外壳1a的另一侧表面上(在图1中在外壳1a的左侧表面上)。在开口3d中,第二门6被设置成能够围绕位于开口3d的下端处的水平轴线打开和关闭。如图2中所示,在第二门6的内侧,形成有部分地构成(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的)纸张供应引导件17的外引导表面17a。开口3d和第二门6被放置成在副扫描方向上与纸张供应引导件17的内侧相对。在这个结构中,在纸张P被堵塞在纸张供应引导件17中的情况下,使用者能够通过打开第二门6接触纸张供应引导件17的内侧,从而能够移除堵塞的纸张P。
喷墨打印机1是具有四个喷墨头2的彩色喷墨打印机,该四个喷墨头2分别喷射不同颜色,即洋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的墨水。喷墨打印机1具有在它的下部的纸张供应装置10和在它的上部的排出纸张接收部件15。用于在图2中所示的纸张传送方向“A”(作为介质传送方向)上传送纸张P的传送机构50被置于纸张供应装置10和排出纸张接收部件15之间。喷墨打印机1进一步具有用于控制其操作的控制器100。
四个喷墨头2中的每一个具有基本长方体形状,该形状在主扫描方向上较长。四个喷墨头2被放置成在副扫描方向上相互隔开并且被固定到框架7。即,喷墨打印机1是行式打印机。在本实施例中,副扫描方向是平行于纸张传送方向A的方向而主扫描方向是垂直于副扫描方向的方向并且是水平的,即,主扫描方向与图3中的竖直方向相一致。
每一个喷墨头2具有层状主体,该层状主体具有:在其中形成包括压力腔室的墨水通道的流动通道单元;和用于将压力给予压力腔室中的墨水的致动器。流动通道单元和致动器(二者均未示出)彼此接合从而提供层状主体。每一个喷墨头2的底表面被形成为从其喷射墨水的喷射表面2a。喷射表面2a形成有从其喷射墨水的多个喷射开口。
如在图2中所示,纸张供应装置10包括能够在其中容纳一堆纸张P的纸张料盒11、被配置为从纸张料盒11供应纸张P中的最上面的一张的纸张供应辊子12,和被配置为旋转纸张供应辊子12的纸张供应马达(未示出)。纸张料盒11被放置成在垂直于图2的纸面的方向上能够被连接到外壳1a并且能够被从外壳1a拆离。在纸张料盒11被安装在外壳1a上的状态中,当从打印机1的顶部观察时,纸张料盒11与传送机构50重叠。纸张供应辊子12被配置为在保持纸张P中的最上面的一张与其滚动接触的同时从纸张料盒11供应纸张P中的最上面的一张。通过控制器100控制被配置为旋转纸张供应辊子12的纸张供应马达。
在如在图2中看到的喷墨打印机1的左侧部分处,即,在纸张转移路径的纸张料盒11和传送机构50之间的部分处放置:从纸张料盒11朝向传送机构50以弯曲形式延伸的纸张供应引导件17;和设于纸张供应引导件17的下游侧上的两个进给辊子23a、23b。纸张供应引导件17由在第二门6上形成的外引导表面17a和与外引导表面17a相对的内引导表面17b构成。进给辊子23b由受到控制器100控制的进给马达(未示出)以可旋转方式驱动,而进给辊子23a是被配置为当转移纸张时旋转的从动辊子。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受到控制器100控制,纸张供应辊子12在图2中顺时针旋转,由此接触纸张供应辊子12的纸张P在图2中被向上转移通过纸张供应引导件17。在被进给辊子23a、23b保持的同时,纸张P被供应到传送机构50。
传感器73被置于下述位置处,即在纸张供应辊子12的下游并且在纸张供应引导件17的上游,而传感器74被置于下述位置处,即在纸张供应引导件17的下游并且在进给辊子23a、23b的上游。传感器73、74中的每一个被放置为,其探测表面与经过纸张供应引导件17的纸张P相对。每一个传感器73、74是被配置为通过感测在纸张P的表面上反射的光而探测纸张P的反射式光学传感器。两个传感器73、74被置于各自的位置处,在该各自的位置两个传感器73、74在主扫描方向上与纸张供应引导件17的内部中央部分相对。这两个传感器73、74被配置为探测经过纸张供应引导件17的纸张P的前端和后端。注意的是,每一个传感器73、74不限于反射式光学传感器,而是可以是透射式光学传感器。
在即使在由传感器73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之后已经经过了规定时间,传感器74也没有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的情形中,控制器100判断在纸张供应引导件17中已经发生纸张P堵塞(所谓的塞纸)。在此情形中,控制器100停止旋转纸张供应辊子12和进给辊子23b。
如在图2中所示,传送机构50包括:两个带辊子51、52;缠绕两个带辊子51、52从而被在其间拉伸的环形传送带53;被配置为将张力给予传送带53的张力辊子55;被配置为旋转带辊子52的传送马达(未示出);和具有基本平行六面体形状的压板61。两个带辊子51、52被布置在纸张传送方向A上。传送带53具有外周表面,用作在其上保持或者支撑纸张P的传送表面54。两个皮带辊子51、52和传送马达构成用于移动或者旋转传送带53的带驱动机构。即,传送机构50由传送带53和带驱动机构构成。
带辊子52是驱动辊子并且被配置为通过传送马达(未示出)在图2中顺时针旋转。带辊子51是从动辊子,其被配置为通过传送带53根据皮带辊子52的旋转的移动而在图2中顺时针旋转。如在图2中所示,张力辊子55被外壳1a以可旋转方式支撑以便于在与传送带53的环带的下部接触传送带53的内周表面时将张力给予传送带53。张力辊子55被配置为通过传送带53的移动而在图2中顺时针旋转。压板61具有当在主扫描方向上测量时稍微大于纸张P和传送带53的在相同方向上测量时的尺寸的尺寸。
如图2中所示,压板61的上表面被保持为在带53的环带的上部与传送带53的内周表面接触以便于从环带内侧支撑带53。根据布置,在环带的上部的传送带53和喷墨头2的喷射表面2a彼此相对以便于相互平行,并且在喷墨头2的喷射表面2a和传送带53的传送表面54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该间隙部分地构成纸张转移路径。
挤压辊子48以与带辊子51相对并且传送带53插入其间的方式被置于四个喷墨头2中的一个喷墨头2的上游侧,其中该一个喷墨头2是四个喷墨头2中位于纸张传送方向A上的最上游侧的喷墨头。挤压辊子48被弹性构件例如弹簧(未示出)朝向传送表面54偏压并且被配置为将从纸张供应装置10供应纸张P压到传送表面54上。挤压辊子48是被配置为根据传送带53的旋转运动而旋转的从动辊子。
由树脂形成的挤压辊子49被置于下述位置,即纸张传送方向A上的在最上游喷墨头2的上游并且在挤压辊子48的下游,并且在该位置处,挤压辊子49与压板61相对。挤压辊子49被弹性构件例如弹簧(未示出)朝向传送表面54偏压并且被配置为将纸张P压到传送表面54的、挤压辊子49与传送表面54相对的规定部分上,从而纸张P被间接地压到压板61上。根据该布置,通过将在下面描述的一对梳状电极62a、62b容易地将纸张P静电吸引到传送表面54。挤压辊子49是被配置为根据传送带53的旋转运动而旋转的从动辊子。
一对梳状电极62a、62b被设于压板61的上表面上。梳状电极62a、62b的上表面被涂覆有保护层以防止梳状电极62a、62b由于其与传送带53接触而被磨损或者磨蚀。如在图3中所示,梳状电极62a、62b被放置为每一个梳状电极62a、62b的一部分被放置成与挤压辊子49相对。每一个梳状电极62a、62b具有多个电极部件,即,平行的电极部件,每一个电极部件在纸张传送方向A上延伸并且被布置在主扫描方向上。梳状电极62a、62b中的一个的每一个电极部件和梳状电极62a、62b中的另一个的每一个电极部件被交替地布置在主扫描方向上。当通过作为电压施加电源的电源63在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电压时,构成了下述电容器,电容器中的每一个由梳状电极62a、62b中的一个和另一个的任意相邻两个电极部件形成并且电容器中的每一个通过电极部件和传送带53之间的间隙、传送带53、传送带53和纸张P之间的间隙、和纸张P。用于对每一个电容器充电的极小的电流流经构成电容器的相邻电极部件,从而产生电场。据此,在纸张P和电极部件之间产生Johnsen-Rahbeck力,即,吸引力。由于该吸引力,传送带53上的纸张P被静电吸引到传送表面54。用于在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电压的电源63由控制器100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在传送带53开始被传送马达移动或者旋转之前,不进行纸张P的静电吸引,而是在传送带53已经开始被传送马达移动或者旋转之后通过在一对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电压来进行纸张P的静电吸引。因此,在传送带53处没有产生梳状电极62a、62b的吸引力的情形中,在传送带53的旋转运动开始之后产生通过梳状电极62a、62b的吸引力。在另一方面,在传送带53上保持由梳状电极62a、62b产生的吸引力的情形中,在传送带53的旋转运动开始之后,通过梳状电极62a、62b产生的吸引力增加。
在通过传送马达使传送带53的旋转运动开始之后在一对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电压的布置中,如上所述在传送带53的旋转运动开始之后,通过梳状电极62a、62b产生的吸引力增加。该布置保证了当传送带53开始移动或者旋转时将被施加到传送带53的负载降低。因此,能够采用不能承受大负载的小型马达。
此外,在传送带53的旋转运动开始之前,通过在一对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逐渐降低的交替电压,电荷被从传送带53消除。例如,如在图4中所示,逐渐降低的交替电压是其电平按照下述顺序逐渐降低的电压:+1000V、-750V、+500V、-250V、0V,并且极性在正和负之间交替。根据该布置,能够在传送带53的旋转运动开始之前消除在传送带53上剩余的电荷,从而吸引力也被消除。结果,能够采用更小型的马达。
因此,在通过传送马达使传送带53的旋转运动开始之前,在传送带53上剩余的电荷被从其消除,从而能够减小在传送带58开始移动或者旋转时将被施加到传送马达的负载。
通过在一对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逐渐降低的交替电压来进行从传送带53消除电荷。通过在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交替电压,电荷能够被适当地从传送带53消除。此外,通过在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逐渐降低的交替电压,能够从传送带53快速地或者迅速地消除电荷。
如在图3中所示,在每一个梳状电极62a、62b的多个电极部件中的每一个中,与喷墨头2的各喷射表面2a相对的部分具有小于不与喷射表面2a相对的其它部分的宽度。因此,用于对每一个均由梳状电极62a、62b中的一个和另一个的任意相邻两个电极部件构成的电容器充电的电流难以在与各喷射表面2a相对的部分处流过电极部件。因此,能够防止从每一个喷墨头2喷射的墨滴将附着在纸张P上的位置由于在电极部件之间的电场而导致偏离规定的预定位置。
在这个结构中,通过带辊子52在控制器100的控制下的旋转,传送带53移动或者在图2中顺时针旋转。在这种情形中,还通过传送带53的旋转运动旋转带辊子51、张力辊子55和挤压辊子48。此外,在这种情形中,在控制器100的控制下在一对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电压,从而用于对每一个均由梳状电极62a、62b中的一个和另一个的任意相邻两个电极部件构成的电容器充电的极小电流经过相邻电极部件,从而产生Johnsen-Rahbeck力。根据该布置,从纸张供应装置10供应的纸张P在被静电吸引到传送表面54的同时在纸张传送方向A上传送。在该结构中,当由传送带53传送并且被保持在传送带53的传送表面54上的纸张P经过四个喷墨头2的正下方时,由控制器100控制的喷墨头2朝向纸张P喷射各自的墨水,从而在纸张P上形成预期的彩色图像。
传感器71被置于挤压辊子48和纸张传送方向A上的最上游的喷墨头2之间的位置处,而传感器72被置于在纸张传送方向A上的最下游喷墨头2的下游的位置处,并且每一个传感器71、72的探测表面面对传送表面54。每一个传感器71、72是被配置为通过感测在纸张P的表面上反射的光来探测纸张P的反射式光学传感器。两个传感器71、72被置于各自位置处,在该位置两个传感器71、72与传送表面54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相对。这两个传感器71、72被配置为探测由传送带52传送的纸张P的前端。注意的是,每一个传感器71、72不限于反射式光学传感器,而是可以是透射式光学传感器。
在即使在由传感器71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之后已经经过了规定时间,传感器72也没有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的情形中,控制器100判断在传送机构50中已经发生纸张P的堵塞(所谓的塞纸)。在此情形中,控制器100停止传送带53的旋转并且停止从各喷墨头2喷射墨水。
在传送机构50上发生纸张P的堵塞的情形中,在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的电压增加,从而传送带53被吸引或者附着到压板61。结果,能够快速地或者迅速地停止传送带53的旋转运动。
如在图5中所示,传送机构50被配置为在打印或者记录位置和纸张移除位置之间通过上/下移动机构80相对于喷墨头2上下移动,在打印或者记录位置处,利用从喷墨头2喷射的墨水在纸张P上打印或者记录图像,在纸张移除位置处,喷射表面2a和传送机构50相互隔开的距离大于当喷墨头2和传送机构50位于打印位置处时的距离并且在纸张移除位置处允许使用者移除在喷射表面2a和传送机构50之间堵塞的纸张P。打印位置和纸张移除位置中的每一个由喷墨头2和传送机构50的相对位置限定。换言之,传送机构50在图2所示的打印位置和纸张移除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其中在打印位置处传送机构50靠近喷墨头2,在纸张移除位置处传送机构50位于低于打印位置的高度水平。
如在图5中所示,上/下移动机构80包括被配置为上下移动带辊子51的上/下移动部件81和被配置为上下移动带辊子52的上/下移动部件85。上/下移动部件81具有上/下马达82、两个环83,和每一条均作为连接构件的线84。环83被放置为靠近带辊子51的辊子轴51a的各相对轴向端并且以可旋转方式支撑辊子轴51a。每一条线84在其一端被固定到相应的环83的上端并且在其另一端被固定并且缠绕上/下马达82的马达轴82a。在面向带辊子51的辊子轴51a的相对轴向端的外壳1a的各位置处,形成引导件91,用于当带辊子51上下地移动时引导带辊子51的辊子轴51a的相对轴向端。每一个引导件91被形成为在传送机构50位于打印位置处时,其上端与辊子轴51a的位置一致。引导件91从其上端向下延伸。
类似地,上/下移动部件85具有上/下马达86、两个环87,和每一条均作为连接构件的线88。环87被放置为靠近带辊子52的辊子轴52a的各相对轴向端并且以可旋转方式支撑辊子轴52a。每一条线88在其一端处被固定到相应的环87的上端并且在其另一端处被固定并且缠绕上/下马达86的马达轴86a。在面向带辊子52的辊子轴52a的相对轴向端的外壳1a的各位置处,形成引导件92,用于在带辊子52被上下移动时引导带辊子52的辊子轴52a的相对轴向端。每一个引导件92被形成为在传送机构50位于打印位置处时,其上端与辊子轴52a的位置一致。引导件92从其上端向下延伸。
在该结构中,当在控制器100的控制下同时驱动两个上/下马达82、86并且马达轴82a、86a在图5中逆时针旋转时,线或者连接构件84、88被从各自的马达轴82a、86a解绕,从而传送机构50沿着引导件91、92向下移动。即,传送机构50从打印位置移动到纸张移除位置。在另一方面,当马达轴82a、86a在控制器100的控制下在图5中顺时针旋转时,线或者连接构件84、88缠绕各自的马达轴82a、86a,从而传送机构50沿着引导件91、92向上移动。即,传送机构50从纸张移除位置移动到打印位置。
在打印或者记录操作中在传送机构50处发生纸张P的堵塞的情况下,进行传送机构50从打印位置到纸张移除位置的移动,在打印或者记录操作中利用位于打印位置的传送机构50在纸张P上打印或者记录图像。当传送机构50位于纸张移除位置处时,喷射表面2a和传送机构50之间的距离大,从而允许使用者通过打开第一门4而容易地接触传送机构50,从而能够容易地移除堵塞的纸张P。
在传送机构50处发生纸张P的堵塞并且传送机构50被移动到纸张移除位置的情形中,在一对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逐渐降低的交替电压,从而电荷被从传送带53消除。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从传送带53移除堵塞的纸张P。
可以在纸张P在纸张引导件17和传送机构50之上延伸的情况下发生纸张P的堵塞的情形中和在纸张P在传送机构50和纸张引导件18之上延伸的情况下发生纸张P的堵塞的情形中执行传送机构50从打印位置到纸张移除位置的移动。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传送机构50被配置为被上/下移动机构80相对于喷墨头2上下移动,但是喷墨头2可以被配置为被上/下移动机构80相对于传送机构50上下移动。此外,喷墨头2和传送机构50这两者可以被配置为被上/下移动机构80上下移动从而传送机构50和喷墨头2相互接近或者彼此离开。
如在图2中所示,分离板9被放置为紧邻传送机构50在纸张传送方向A上的下游侧。分离板9被配置为从传送表面54分离纸张P,为此分离板9的边缘被插入纸张P和传送带53之间。
在纸张转移路径的在传送机构50和排出纸张接收部件15之间的部分处放置:四个进给辊子21a、21b、22a、22b;和位于进给辊子21a、21b与进给辊子22a、22b之间的纸张排出引导件18。进给辊子21b、22b被由控制器100控制的进给马达(未示出)以可旋转方式驱动。进给辊子21a、22a是被配置为在转移纸张时旋转的从动辊子。纸张排出引导件18由在第三门5上形成的外引导表面18a和与外引导表面18a相对的内引导表面18b构成。
在上述布置中,在控制器100的控制下驱动进给马达以旋转进给辊子21b、22b,从而由传送机构50传送的纸张P在被进给辊子21a、21b保持的同时,在图2中被向上转移通过纸张排出引导件18。随后,纸张P在被进给辊子22a、22b保持的同时,被排出到排出纸张接收部件15。
传感器75被放置在下述位置处,该位置在分离板9的下游并且在进给辊子21a、21b的上游,而传感器76被放置在下述位置处,该位置在纸张排出引导件18的下游并且在进给辊子22a、22b的上游。每一个传感器75、76被放置为其探测表面与经过纸张排出引导件18的纸张P相对。每一个传感器75、76是被配置为通过感测在纸张P的表面上反射的光来探测纸张P的反射式光学传感器。两个传感器75、76被放置在下述各自的位置处,在所述位置处两个传感器75、76在主扫描方向上与纸张排出引导件18的内部中央部分相对。这两个传感器75、76被配置为探测经过纸张排出引导件18的纸张P的前端。注意的是,每一个传感器75、76不限于反射式光学传感器,而是可以是透射式光学传感器。
在即使在通过传感器75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之后经过了规定时间,传感器76也没有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的情形中,控制器100判断纸张排出引导件18中已经发生纸张P的堵塞(所谓的塞纸)。在此情形中,控制器100停止进给辊子21b、22b的旋转。
如在图2中所示,维护机构30被置于四个喷墨头2和传送机构50之间。维护机构30具有被配置为分别覆盖各喷墨头2的喷射表面2a的四个盖31。每一个盖31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形成并且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其纵向方向平行于每一个喷墨头2的纵向方向的矩形形状。每一个盖31,在它的初始状态中,位于在相应的喷墨头2的正上游侧上的待用位置处,并且根据维护机构30的运动而相对于相应的喷墨头2如在图2中看到地沿着左右方向和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如在图6A中所示,维护机构30包括:四个板构件32,所述四个板构件32在副扫描方向彼此相等地隔开并且每一个均具有置于其上表面上的盖31;和在其之间保持板构件32的一对内部框架33。每一个内部框架33具有在其各自相对端向上延伸的凸出角部33a。在每一个内部框架33的一个角部33a上,被固定到驱动马达(未示出)的轴的小齿轮34被放置成与被水平地放置的齿条35啮合。在图6A中,仅仅示出内部框架33中的一个内部框架33(位于前侧上如在图6A中看到的)的小齿轮34。
如在图6B中所示,维护机构30进一步包括被放置成包围一对内部框架33的外部框架36。在外部框架36内侧,固定图6A中所示的齿条35。外部框架36设有被固定到驱动马达(未示出)的轴的小齿轮37。小齿轮37被放置成与被竖直放置的齿条38啮合。齿条38被放置成在外壳1a中直立地延伸。
在上述布置中,当两个小齿轮34被同步地旋转时,内部框架33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此外,当小齿轮37旋转时,外部框架36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更加具体地,当维护机构30位于图2所示的待机位置处时,每一个板构件32位于紧邻相应的喷墨头2的上游侧,并且在任意相邻两个板构件32之间的三个开口39a和在位于最下游侧上的板构件32和内部框架33的角部33a之间的一个开口39b与各自喷射表面2a相对。当执行用于利用相应的盖31覆盖喷射表面2a的加盖操作时,外部框架36在竖直方向上向下移动如在图7A中所示,从而维护机构30被移动到喷墨头2和传送机构50之间的位置。因此,盖31位于插入下述位置处,该位置在喷墨头2和传送机构50之间并且在该位置处盖31不与喷射表面2a相对。
此后,如在图7B中所示,一对内部框架33在副扫描方向上向下游移动。这时,盖31位于盖31面对相应的喷射表面2a的面对位置处。然后外部框架36在竖直方向上向上移动,从而盖31位于盖31接触相应的喷射表面2a以覆盖喷射表面2a的加盖位置处,如在图7C中所示。根据这个过程,喷射表面2a覆盖有各自的盖31。通过以相反的顺序执行该过程,盖31返回待机位置。
利用在已被上/下移动机构80从打印位置向下移动之后位于纸张移除位置处的传送机构50或者利用位于打印位置处的传送机构50执行上述加盖操作。
在执行加盖操作的时间段期间,在用于静电吸引的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电压。因此,堵塞的纸张P能够被吸引到传送表面54,从而防止盖31和纸张P相互干扰。
<喷墨打印机的电气结构>
如在图8中所示,通过控制器100控制喷墨打印机1的操作。控制器100由置于电路板上的作为其主要构成元件的微型计算机101和各种电路构成。微型计算机101包括用于根据预设程序控制各种操作的中央处理单元(CPU)102;在其中存储各种程序的只读存储器(ROM)103,和作为临时存储器装置的随机存储器(RAM)104。
被连接到CPU 102的有:用于控制喷墨头2的喷墨头控制电路106;用于控制传送机构50、进给辊子21b、22b、23b和纸张供应辊子12的传送机构控制电路107;用于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的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用于控制维护机构30的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用于控制用以在一对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电压的电源63的吸引控制电路110;来自传感器71-76的纸张探测信号被输入到的接口电路111;和用于经由通信部件20执行与通用个人计算机(未示出)等的通信的通信电路112。CPU 102控制那些电路。注意的是,CPU 102和吸引控制电路110构成吸引控制部件。
喷墨头控制电路106被配置为基于经由通信部件20而从个人计算机等传输的打印或者记录数据控制喷墨头2朝向纸张P喷射墨水。在该情形中,喷墨头控制电路106控制喷墨头2在传感器71已经探测到由传送机构50传送的纸张P的前端之后预定时间开始朝向纸张P喷射墨水。上述预定时间等于将沿着纸张转移路径的下述位置之间的距离除以转移纸张P的速度获得的时间,其中所述位置为当传感器71探测到前端时的纸张P的前端的位置和位于在四个喷墨头2中的最上游的一个喷墨头2的最上游的喷射开口的位置。
传送机构控制电路107被配置为控制传送机构50、进给辊子21b、22b、23b,和纸张供应辊子12从而纸张P被从纸张供应装置10转移到排出纸张接收部件15。
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被配置为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从而例如当已经发生正被传送的纸张P的堵塞时传送机构50移动远离喷墨头2。具体地,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被配置为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从而传送机构50和喷墨头2从打印位置到已经探测到传送机构处纸张P的堵塞的纸张移除位置彼此相对地移动。
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被配置为控制维护机构30在发生正被传送的纸张P的堵塞时执行加盖操作。具体地,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被配置为控制维护机构30,从而与通过上/下移动机构80使传送机构50和喷墨头2从打印位置到纸张移除位置的相对运动同步地使盖31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插入位置。
吸引控制电路110被配置为控制电源63以在一对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电压。具体地,吸引控制电路110被配置为控制电源63从而在传送机构50开始传送纸张P之前,在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逐渐降低的交替电压以从传送带53消除电荷,并且从而在传送机构50已经开始传送纸张P之后,在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电压以允许纸张P被静电吸引到传送表面54。进一步,吸引控制电路110被配置为控制电源63从而在传送机构50上发生纸张P的堵塞的情形中,在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的电压增加以允许传送带53被吸引到压板61以从而迅速地或者快速地停止传送带53的旋转。而且,吸引控制电路110被配置为控制电源63从而在正在执行加盖操作的时间段期间在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电压,以允许堵塞的纸张P被吸引到传送表面54从而防止盖31和纸张P相互干扰。换言之,即使在发生纸张P的堵塞的情形中也保持施加电压。另外,吸引控制电路110被配置为控制电源63从而在传送机构50处发生纸张P的堵塞并且传送机构50移动到纸张移除位置的情形中,在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逐渐降低的交替电压以从传送带53消除电荷从而允许使用者容易地从传送带53移除堵塞的纸张P。
仅当通过在三组传感器中的每一组中的两个传感器,即,传感器71和72、传感器73和74以及传感器75和76探测到纸张P的时间间隔超过各自的预设值时,CPU 102判断已经发生纸张P的堵塞。换言之,在每一组的下游侧传感器在由该组的上游侧传感器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之后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前没有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的情形中,CPU 102判断已经发生纸张P的堵塞。该规定时间等于通过将在沿着纸张转移路径的每组中的两个传感器之间的距离除以纸张转移速度而获得的时间。
更加具体地,在从传感器73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的时间点起已经经过了规定时间的预期时间点传感器74尚未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的情形中,即,在传感器73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之后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前传感器74没有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的情形中,CPU 102初始地判断已经在纸张供应引导件17中发生纸张P的堵塞。这里,该规定时间等于通过将传感器73和传感器74之间的距离除以纸张转移速度而获得的时间。
接下来在传感器71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之后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前传感器72没有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的情形中CPU 102判断已经在传送机构50处发生纸张P的堵塞。这里,该规定时间等于通过将传感器71和传感器72之间的距离除以纸张转移速度获得的时间。
然后在传感器75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之后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前传感器76没有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的情形中CPU 102判断已经在纸张排出引导件18中发生纸张P的堵塞。这里,该规定时间等于通过将传感器75和传感器76之间的距离除以纸张转移速度而获得的时间。
在CPU 102判断已经发生纸张堵塞的情况下,喷墨头控制电路106停止从每一个喷墨头2喷射墨水并且传送机构控制电路107停止由传送机构50传送纸张P。在由三组传感器的每一组中的两个传感器探测纸张P的时间间隔被保持在规定时间内并且CPU 102并未判断发生纸张堵塞时,在喷墨头2与纸张P相对的状态中,墨水被喷射到纸张P,从而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被排出到排出纸张接收部件15上。
<喷墨打印机的操作>
下面将参考图9中所示的打印重启程序和图10中所示的堵塞清除程序解释如此构造的喷墨打印机1的操作。
1.打印重启程序
图9中所示的打印重启程序以步骤S1(在下文中在适当的情况下省略“步骤”)开始以判断是否重启打印操作。在判断不重启打印操作时,控制流返回S1。另一方面,在判断重启打印操作时,执行S2以在一对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逐渐降低的交替电压。
随后,在S3中,传送带53开始旋转或者移动。然后执行S4以通过在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电压而开始静电吸引。
因此,在通过传送马达使传送带53的旋转运动开始之前从传送带53消除电荷,并且由此在传送带53上剩余的吸引力被从传送带53上移除,从而能够减小在传送带53开始旋转或者移动时将被施加到传送马达的负载。
此外,能够通过在一对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交替电压而适当地从传送带53消除电荷,并且通过在一对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逐渐降低的交替电压,能够从传送带53迅速地或者快速地消除电荷。
而且,在通过传送马达使传送带53的旋转运动开始之后,在一对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电压,从而在传送带53的旋转运动开始之后由梳状电极62a、62b产生的吸引力增加。因此,能够减小当传送带53开始旋转或者移动时将被施加到传送带53的负载。
此后,在S5中判断打印操作是否结束。在判断打印操作尚未结束的情况下,重复地执行步骤S5直至打印操作结束。另一方面,在判断打印操作结束的情况下,控制流返回S1。
<堵塞清除程序>
图10中所示的堵塞清除程序以步骤S51开始,其中执行传送部件堵塞探测处理(将参考图11的程序进行解释)。传送部件堵塞探测处理用于探测传送机构50处的纸张堵塞。根据这里未予解释的各程序探测纸张供应引导件17和纸张排出引导件18中的纸张堵塞。
S51之后是S52,以判断在传送机构50处是否已经发生纸张堵塞。在判断没有发生纸张堵塞的情况下,控制流返回S51。另一方面,在判断已经发生纸张堵塞的情况下执行S53,其中喷墨头控制电路106控制喷墨头2以停止打印,并且执行S54,其中电源63受到控制以增加在一对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的电压,从而传送带53被吸引到压板61。因此,传送带53的旋转运动被迅速地或者快速地停止。
S54之后是S55,其中传送机构控制电路107控制传送机构50、进给辊子21b、22b、23b和纸张供应辊子12以停止传送或者转移纸张P。然后执行S56,其中经由通信部件20将错误信号从通信电路112传输到外部。
随后,执行S57,其中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向下移动传送机构50,从而传送机构50位于远离喷墨头2的纸张移除位置处。与在S57中由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同步地,在S58中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控制维护机构30执行加盖操作,从而喷射表面2a覆盖有各自的盖31。在此情形中,因为在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电压用于静电吸引,因此堵塞的纸张P被吸引到传送表面54,从而防止盖31和纸张P相互干扰。
随后,执行S59,其中在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逐渐降低的交替电压,从而从传送带53消除电荷。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从传送带53移除堵塞的纸张P。在此情形中,使用者通过打开第一门4而执行用于移除堵塞的纸张P的堵塞清除操作。
S59之后是S60,其中判断是否已经接收到用于允许维护机构30在由使用者完成堵塞清除操作之后返回初始位置的返回信号。在判断尚未接收到返回信号的情况下,重复地执行S60直至接收到返回信号。另一方面,在判断已经接收到返回信号的情况下执行S61,其中维护机构控制电路109控制维护机构30从而维护机构30返回初始位置。S61之后是S62,其中上/下移动机构控制电路108控制上/下移动机构80向上移动传送机构50,从而传送机构50位于靠近喷墨头2的打印位置处。然后控制流返回S51。
<传送部件堵塞探测程序>
参考图11,将解释图10的程序的S51中执行的传送部件堵塞探测程序。如在图11中所示,在S101中第一标志被设为“0”。结合在用于探测纸张供应引导件17处的纸张堵塞的处理中使用的第二标志和在用于探测在纸张排出引导件18处的纸张堵塞的处理中使用的第三标志,第一标志用于判断纸张堵塞是否已经发生并且用于判断纸张堵塞已在何处发生。在已经发生纸张堵塞的情形中,第一标志被改变为“1”。例如,在第一标志为“1”、第二标志为“0”并且第三标志为“0”时,判断已经在传送机构50处发生纸张堵塞。
随后,在S102中判断上游侧传感器71是否已经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在S102中判断上游侧传感器71尚未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的情况下,子程序结束并且控制流返回图10的堵塞清除程序。另一方面,在S102中判断上游侧传感器71已经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的情况下,在S103中判断下游侧传感器72是否已经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
在判断下游侧传感器72已经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的情况下,子程序结束并且控制流返回图10的堵塞清除程序。另一方面,在判断下游侧传感器72尚未探测到纸张P的前端的情况下,在S104中判断是否已经经过了规定时间。在判断出尚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控制流返回S103。另一方面,在判断出已经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纸张堵塞已经发生,并且在S105中第一标志被从“0”改变为“1”。然后子程序结束并且控制流返回图10的堵塞清除程序。
<修改>
虽然已经描述了目前优选的实施例,但是注意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示的实施例的细节,而是在不偏离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各种改变和修改来体现。进一步注意的是,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本发明的效果是从本发明获得的优选的效果并且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描述的那些。
虽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梳状电极被设于压板61上,但是梳状电极可以嵌入传送带53中。在此情形中,每一个梳状电极的多个电极部件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恒定宽度。
虽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一个梳状电极的每一个电极部件在纸张传送方向A上延伸,但是每一个电极部件可以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不从传送带53消除电荷。从传送带53消除电荷可以以除了在一对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交替电压之外的方式执行。此外,将在一对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的交替电压不限于逐渐降低的交替电压。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当传送带53的旋转运动重启时,执行从传送带53消除电荷和在一对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电压。消除电荷和在一对梳状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电压可以在除了传送带53的旋转运动重启的时序之外的时序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不限于喷墨式的,而是可以能够被应用于热敏式的。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不限于行式,而是可以能够被应用于其中头往复运动的列式。本发明的原理可以不仅能够被应用于打印机,而且还能够被应用于传真机、复印机等。虽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传送机构50被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传送纸张P,但是通过以平行于喷射表面2的传送表面54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或者竖直的方式布置传送表面54,传送机构50可以被配置为在除了水平方向之外的方向例如相对于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倾斜的方向等方向上传送纸张P。
Claims (8)
1.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喷墨头,在所述喷墨头中形成喷射表面,通过所述喷射表面喷射墨水;
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具有与所述喷射表面相对的传送表面的传送带;和带驱动机构,所述带驱动机构被配置为移动所述传送带并且被配置为在传送记录介质的介质传送方向上在所述传送表面上传送所述记录介质;
一对梳状电极,所述一对梳状电极被放置成与所述喷射表面相对,并且所述传送表面被插入在所述一对梳状电极和所述喷射表面之间,所述一对梳状电极中的每一个梳状电极包括多个电极部件,所述多个电极部件被布置在垂直于所述一对梳状电极与所述喷射表面相对的方向的方向上,所述一对梳状电极中的一个梳状电极的所述多个电极部件中的每一个电极部件和所述一对梳状电极中的另一个梳状电极的所述多个电极部件中的每一个电极部件在布置所述一对梳状电极中的每一个梳状电极的所述多个电极部件的所述方向上被交替地布置;
电压施加电源,所述电压施加电源被配置为在所述一对梳状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具有吸引控制部件,所述吸引控制部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压施加电源以将所述记录介质吸引到所述传送表面,并且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喷墨记录设备的操作,
所述喷墨记录设备的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控制部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压施加电源,从而在通过所述带驱动机构使所述传送带的移动开始之后在所述一对梳状电极之间施加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吸引控制部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压施加电源,从而在通过所述带驱动机构使所述传送带的移动开始之前从所述传送带消除电荷。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吸引控制部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压施加电源,从而在所述一对梳状电极之间施加交替电压以从所述传送带消除电荷。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吸引控制部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压施加电源,从而在所述一对梳状电极之间施加逐渐降低的交替电压以从所述传送带消除电荷。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吸引控制部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压施加电源,从而在即使通过所述传送机构传送所述记录介质期间在所述传送带的所述传送表面和所述喷墨头的所述喷射表面之间发生所述记录介质的堵塞的情形中,也保持在所述一对梳状电极之间施加所述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吸引控制部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压施加电源,从而在通过所述传送机构传送所述记录介质期间在所述传送带的所述传送表面和所述喷墨头的所述喷射表面之间发生所述记录介质的堵塞的情形中,增加在所述一对梳状电极之间施加的所述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5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吸引控制部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压施加电源,从而当在所述传送带的所述传送表面和所述喷墨头的所述喷射表面之间堵塞的所述记录介质被移除时,从所述传送带消除电荷。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在所述一对梳状电极中的每一个梳状电极的所述多个电极部件中的每一个电极部件中,与所述喷墨头的所述喷射表面相对的部分具有小于其它部分的宽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54399A JP2010208721A (ja) | 2009-03-09 | 2009-03-09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09-054399 | 2009-03-0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30126A true CN101830126A (zh) | 2010-09-15 |
Family
ID=42041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26603A Pending CN101830126A (zh) | 2009-03-09 | 2010-02-24 | 喷墨记录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51506B2 (zh) |
EP (1) | EP2228225B1 (zh) |
JP (1) | JP2010208721A (zh) |
CN (1) | CN101830126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071942A (ja) * | 2010-09-28 | 2012-04-12 | Ricoh Co Ltd |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2158421A (ja) * | 2011-01-31 | 2012-08-23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記録装置 |
JP5849521B2 (ja) * | 2011-08-18 | 2016-01-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5927978B2 (ja) * | 2011-09-27 | 2016-06-0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 |
JP6841060B2 (ja) * | 2017-01-31 | 2021-03-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US10723138B2 (en) * | 2017-03-23 | 2020-07-2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ing system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59727B2 (ja) * | 1990-10-11 | 2001-04-2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給紙装置 |
JP2676604B2 (ja) * | 1991-06-29 | 1997-11-17 |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718626B2 (ja) * | 1993-11-16 | 1998-02-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 |
JP2804715B2 (ja) | 1994-06-13 | 1998-09-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H10250166A (ja) * | 1997-03-12 | 1998-09-22 | Tec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H11151822A (ja) * | 1997-11-20 | 1999-06-08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 |
JPH11151842A (ja) * | 1997-11-20 | 1999-06-08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 |
US6309064B1 (en) * | 1997-11-20 | 2001-10-3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apparatus |
JP3937786B2 (ja) * | 2001-10-02 | 2007-06-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131197A (ja) | 2002-10-08 | 2004-04-30 | Canon Inc | 記録紙搬送装置 |
JP3776395B2 (ja) * | 2002-10-16 | 2006-05-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記録装置 |
JP4236259B2 (ja) * | 2004-03-08 | 2009-03-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4460374B2 (ja) * | 2004-07-13 | 2010-05-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静電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937023B2 (ja) * | 2007-07-18 | 2012-05-23 |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 |
-
2009
- 2009-03-09 JP JP2009054399A patent/JP2010208721A/ja active Pending
-
2010
- 2010-02-03 EP EP10152560.8A patent/EP2228225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2-22 US US12/710,347 patent/US8251506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2-24 CN CN201010126603A patent/CN101830126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00225689A1 (en) | 2010-09-09 |
JP2010208721A (ja) | 2010-09-24 |
EP2228225B1 (en) | 2018-10-17 |
EP2228225A1 (en) | 2010-09-15 |
US8251506B2 (en) | 2012-08-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58663B (zh) | 喷墨记录设备 | |
CN101830126A (zh) | 喷墨记录设备 | |
CN100372683C (zh) | 图像记录装置 | |
CN102049906B (zh) | 喷墨记录设备 | |
EP1744980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KR100888763B1 (ko) | 화상 형성 장치 | |
EP2184174B1 (en) | Transport device and recording device | |
CN102416778A (zh) | 记录设备 | |
CN101844444B (zh) | 喷墨记录设备 | |
US856209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JP440200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757792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forming images on both sides of recording media | |
US8246161B2 (en) |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2004175490A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EP2926200B1 (en) | Inkjet printing system and inkjet printing method | |
JP200722321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組み付け方法 | |
JP2004175494A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0726109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23811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507806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036820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JP4464201B2 (ja) | 記録装置 | |
JP2007175907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JP200433886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183771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