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46346A - 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46346A
CN101746346A CN200910258120A CN200910258120A CN101746346A CN 101746346 A CN101746346 A CN 101746346A CN 200910258120 A CN200910258120 A CN 200910258120A CN 200910258120 A CN200910258120 A CN 200910258120A CN 101746346 A CN101746346 A CN 1017463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pillar
main part
airbag apparatus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8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46346B (zh
Inventor
井上道夫
铃木滋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46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6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46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63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1/36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airbag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其抑制膨胀完成时的气囊在行人撞击时向车外侧方向的横向偏移,可以可靠地覆盖前立柱的前表面。气囊装置(M1)具有可以覆盖车辆(V)的前立柱(1)的前表面(1a)侧的气囊(35)。气囊(35)具有膨胀主体部(36)和支撑膨胀部(37)。膨胀主体部(36)在气囊(35)膨胀完成时覆盖前立柱(1)的前表面(1a)。支撑膨胀部(37)配置为,以从膨胀主体部(36)向车外侧(O)延伸的方式与膨胀主体部(36)相连续,并且在气囊(35)膨胀完成时,使下表面(37c)侧抵接支撑在车门侧后视镜(21)处于使用位置(UP)中的后视镜主体(23)的上表面(23c)上,以可以支撑膨胀主体部(36)。

Description

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以覆盖车辆前立柱的前表面侧的气囊的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为了在车辆与行人碰撞时使行人不会直接撞击到车辆的前立柱上,具有各种气囊装置,其配置为通过使气囊膨胀以覆盖前立柱的前表面侧。
在其中的一种气囊装置中,将折叠后的气囊,在前立柱的前表面侧的凹槽内,被树脂制装饰物覆盖而收容。另外,如果使在前立柱内搭载的充气机动作,从充气机供给膨胀用气体,则气囊推压树脂制装饰物而将其打开,展开膨胀以覆盖前立柱的前表面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其他气囊装置中还存在下述技术,即,在发动机罩面板的后端下方的前围(cowl)中收容折叠后的气囊,在动作时,使气囊从发动机罩面板的后端和前围之间的间隙中凸出,从而使膨胀后的气囊配置在前立柱的前表面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089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698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2221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现有的气囊装置中,对于防止气囊在膨胀完成而阻止行人时向车外侧方向横向偏移这一点,存在改善的余地。
即,在专利文献1的气囊装置中,没有公开甚至提示对于膨胀完成时的气囊抑制其横向偏移而进行支撑的构造,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气囊装置中,防止气囊横向摆动的单元,是在收容气囊的发动机罩面板的下方侧配置的支柱(stay),其配置在气囊的下端侧,与气囊的上端侧之间的距离较大,无法可靠地防止气囊的上端侧向车外侧方向横向偏移,对于可靠地抑制整体横向偏移这一点,存在改善的余地。
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气囊装置中,对于膨胀完成时的气囊,使其剖面弯曲为可以覆盖前立柱和侧窗,但没有采取任何关于防止向车外侧方向横向偏移的对策。
此外,如果气囊从前立柱的前表面侧向车外侧偏移,则会向侧窗侧下降,使需要由气囊覆盖的前立柱的前表面侧大幅度露出。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其可以抑制膨胀完成时的气囊在行人撞击时向车外侧方向横向偏移,而可靠地覆盖前立柱的前表面。
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囊装置具有可以覆盖车辆前立柱的前表面侧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有前门,该前门具有:侧窗,其与所述前立柱的后侧相邻配置,位于所述前立柱的后方;以及车门侧后视镜,其位于该侧窗前侧的下侧角部附近,所述车门侧后视镜构成为具有:安装基座,其安装在所述前门上;以及后视镜主体,其配置为,使根部侧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安装基座上,以可以配置在使前端接近所述侧窗的收容位置、和使前端向车外侧凸出的使用位置上,所述气囊被折叠收容在所述前立柱下方处的所述车门侧后视镜的前侧附近,并且,具有下述部件而构成:膨胀主体部,其在膨胀完成时覆盖所述前立柱的前表面;以及支撑膨胀部,其配置为,从该膨胀主体部向车外侧延伸并与所述膨胀主体部相连续,并且使下表面侧抵接支撑在位于使用位置的所述车门侧后视镜的上表面上,以可以支撑所述膨胀主体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囊装置中,在进行动作时,折叠收容在前立柱下方的车门侧后视镜的前侧附近的气囊进行展开膨胀,而覆盖前立柱的前表面。此时,在气囊中,膨胀主体部覆盖前立柱的前表面,以从膨胀主体部向车外侧延伸的方式与膨胀主体部连续配置的支撑膨胀部,被后视镜主体的上表面抵接支撑。此时,由于车辆处于行驶中,后视镜主体位于使用位置,前端向车外侧延伸,所以与支撑膨胀部的下表面抵接而对支撑膨胀部进行支撑的上表面向车外侧较长地延伸,相对于作用在支撑膨胀部上的向车外侧方向的按压力,可以通过向车外侧延伸较大的区域而确保充分的反作用力进行对抗。因此,例如即使行人以从前挡风玻璃侧向车外侧按压的方式对膨胀主体部进行干涉,支撑膨胀部也支撑在后视镜主体向车外侧较长地延伸的上表面上,不发生移动地支撑膨胀主体部,从而可以可靠地抑制膨胀主体部向车外侧移动。
进一步附加说明,该支撑膨胀部具有由后视镜主体向车外侧延伸的上表面进行支撑的下表面,该支撑膨胀部配置在远离作为气囊的收容部位的前立柱下方靠近车门侧后视镜的前侧的部位上,即远离膨胀主体部的下端(前端)的上方侧部位(顶端侧部位)上,膨胀主体部向车外侧方向的横向偏移可以利用下述部位而可靠地被抑制,即,并不是膨胀主体部的下端附近而是远离膨胀主体部的下端的顶端侧(后端侧),换言之是容易抵抗偏移移动的远离膨胀主体部的下端的部位,即支撑膨胀部由后视镜主体的上表面进行支撑的部位。
因此,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囊装置中,可以抑制膨胀完成时的气囊在行人撞击时向车外侧方向横向偏移,而使其可靠地覆盖前立柱的前表面,可以恰当地保护行人不会碰撞前立柱。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囊装置中,优选支撑膨胀部嵌合在后视镜主体和车门之间的间隙中。另外,气囊也可以被折叠收容在车门侧后视镜的前侧附近的前门中,也可以被折叠收容在车门侧后视镜的前侧附近的位于前门前方的车身位置中。另外,在将气囊收容在前门中的情况下,优选收容在易于确保收容空间的车门侧后视镜的安装基座的区域中。另外,在将气囊收容于车身位置中的情况下,与收容在容积受限的前门内的情况相比,向气囊供给膨胀用气体的充气机的配置自由度较高,可以容易且稳定地配置固定充气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的搭载状态的车辆的斜视图,以双点划线表示膨胀完成状态的气囊。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的搭载状态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的搭载状态的车辆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的搭载状态的概略横剖面图。
图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气囊以单体膨胀完成状态的斜视图。
图6是在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动作时,膨胀后的气囊在车门侧后视镜附近沿左右方向的概略纵剖面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的搭载状态的车辆的斜视图,以双点划线表示膨胀完成状态下的气囊。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的搭载状态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的搭载状态的车辆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的搭载状态的概略横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在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气囊以单体膨胀完成状态的斜视图。
图12是在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动作时,膨胀后的气囊在车门侧后视镜附近沿左右方向的概略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中的气囊装置M1如图1~4所示,搭载在与车辆V的左右前立柱1的后侧相邻配置的各个前门13中。另外,左右各个前立柱1构成为,具有:由钢板等构成的外板2、内板3;以及加强件(reinforcement)4,其配置在外板2和内板3之间,前立柱1配置为,作为车辆V的构造体而具有高刚性(参照图4)。此外,图1的标号6示出的部件是窗框橡胶,标号7示出的部件是前挡风玻璃,图1的标号8示出的部件是发动机罩面板,图1的标号9示出的部件是前保险杠。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前后·上下·左右这各个方向,与车辆V直线行驶时的车辆V的前后·上下·左右这各个方向对应。
另外,在各个实施方式中,针对具有覆盖车辆V左侧的前立柱1的前表面1a侧的气囊的气囊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对于具有覆盖右侧前立柱1的前表面1a侧的气囊的各种气囊装置,与左侧的各种气囊装置形成为左右对称形状,所以对右侧的前立柱1侧的各种气囊装置省略说明。
另外,搭载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M1的前门13,构成为具有位于前立柱1后方的侧窗14,气囊35设置为,在前门13的车身腰线(侧窗14的下缘)16的前立柱1附近的部位中收容并保持,使其可以展开膨胀。换言之,气囊35配置前门13的构成侧窗14的车门玻璃15周围的窗框部17的下缘部17a的前端17b附近,设置在车门侧后视镜21的安装基座22附近(详细地说,位于安装基座22的可转动地支撑后视镜主体23的轴支撑部位22a的前方侧)的安装区域25中(参照图4)。
车门侧后视镜21构成为具有:安装基座22,其安装在前门13的窗框部17的下缘部17a的前端17b附近;以及后视镜主体23,其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基座22的上表面侧。后视镜主体23配置为,根部23b侧可转动地支撑在安装基座22的轴支撑部位22a上,从而后视镜主体23可以配置在使从根部23b侧延伸的前端23a侧接近侧窗14的收容位置HP、和使从根部23b侧延伸的前端23a向车外侧O凸出的使用位置UP上。后视镜主体23配置于使用位置UP处时,成为使上表面23c向车外侧O较长地延伸的状态,从正面观察下,在侧窗14和内侧面23d之间张开三角状的间隙H(参照图6)。
另外,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M1构成为具有:袋状的气囊35,其具有可挠性;充气机31,其向气囊35供给膨胀用气体;气囊罩28,其覆盖折叠后的气囊35,使其可以凸出;以及保持器32。
气囊罩28具有门部29,其在气囊35膨胀时被推压而向车外侧O打开,在门部29的周围形成薄壁的断裂预定部28a,其用于通过气囊35的按压力而断裂,以使门部29打开(参照图4)。该门部29的下缘29b侧连结支撑在前门13的板金制面板部19的安装区域25的部位上,在打开时,使上缘29a侧向车外侧O的下方侧转动而打开。此外,面板部19配置为与前门13的外板18相连续。
如图4所示,充气机31构成为具有:圆柱状的主体31a,其具有多个喷出膨胀用气体的气体喷出口31b;以及凸缘部31c,其安装固定在前门13的面板部19的安装区域25中。在凸缘部31c上形成未图示的通孔,其使从保持器32延伸的多个螺栓32a贯穿。另外,该充气机31输入来自规定的气囊动作电路的动作信号,使膨胀用气体从气体喷出口31b喷出,向气囊35供给。此外,气囊动作电路在输入了来自配置于车辆V的前保险杠9上的传感器SE(参照图1)的信号时,使充气机31动作,其中,该传感器SE可以检测与行人之间的碰撞。
保持器32由板金制成大致四边环状,在四个角附近具有向车内侧I延伸的螺栓32a。保持器32通过使各个螺栓32a贯穿气囊35的安装孔39、安装区域25的未图示的通孔、以及充气机31的凸缘部31c上的未图示的通孔,对各个螺栓32a进行紧固,从而将气囊35和充气机31安装固定在安装区域25上。
气囊35如图1、5、6所示,通过聚酯或聚酰胺等织布形成为袋状,其构成为具有:膨胀主体部36,其在膨胀完成时,覆盖前立柱1的前表面1a;以及支撑膨胀部37,其以从膨胀主体部36向车外侧O延伸的方式,与膨胀主体部36相连续。在膨胀主体部36的下端36b侧的车内侧I上,形成可以使充气机31的主体31a插入的圆形开口38,并且,在开口38的周围形成可以插入保持器32的各个螺栓32a的安装孔39。
支撑膨胀部37配置为,在搭载于车辆V上的状态下完成膨胀时,从膨胀主体部36的上端36a侧的车外侧O的下缘36ab附近向车外侧O延伸。膨胀完成时的支撑膨胀部37配置为,下表面37c抵接支撑在处于使用位置UP的后视镜主体23的上表面23c上,以可以支撑膨胀主体部36。更详细地说,支撑膨胀部37具有靠近膨胀主体部36侧的车内侧I的内侧部37a和车外侧O的外侧部37b,设定为将抵接支撑在后视镜主体23的上表面23c上的部位作为外侧部37b,使内侧部37a嵌合在侧窗14的车门玻璃15和后视镜主体23之间的间隙H中。因此,支撑膨胀部37形成为在气囊35膨胀完成时,嵌合在后视镜主体23和前门13之间的间隙H中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M1中,在搭载于车辆V上后,如果根据来自气囊动作电路的信号,使充气机31动作,则从充气机31的气体喷出口31b喷出膨胀用气体,气囊35利用膨胀用气体进行膨胀,如图1、6所示,将气囊罩28的门部29推压打开,从收容部位26侧的前立柱1的下端1b侧朝向上端1c侧展开膨胀,覆盖前立柱1的前表面1a。此时,对于气囊35,膨胀主体部36覆盖前立柱1的前表面1a,配置为以从膨胀主体部36向车外侧O延伸的方式与膨胀主体部36相连续的支撑膨胀部37,抵接支撑在后视镜主体23的上表面23c上。此时,后视镜主体23由于车辆V处于行驶中而位于使用位置UP,前端23a向车外侧O延伸,因此与支撑膨胀部37的下表面37c抵接而对支撑膨胀部37进行支撑的上表面23c,向车外侧O较长地延伸,相对于作用在支撑膨胀部37上的向车外侧O方向的按压力F,通过向车外侧O较大地延伸的区域而可以确保充分的反作用力进行对抗。因此,例如即使行人W对膨胀主体部36以从前挡风玻璃7侧向车外侧O按压的方式进行干涉,支撑膨胀部37也被支撑在后视镜主体23的向车外侧O较长地延伸的上表面23c上,不进行移动而支撑膨胀主体部36,从而可以可靠地抑制膨胀主体部36向车外侧O移动。
进一步附加说明,该支撑膨胀部37具有被后视镜主体23向车外侧O延伸的上表面23c支撑的下表面37c,其配置在从作为气囊35的收容部位26的前立柱1下方的车门侧后视镜21的前侧附近的安装区域25远离的部位上,即,从膨胀主体部36的下端(前端)36b远离的上方侧部位(前端侧部位)的上端36a侧,膨胀主体部36向车外侧O方向的横向偏移通过下述部位而可靠地被抑制,即,不是膨胀主体部36的下端36b附近,而是从膨胀主体部36的下端36b远离的前端(上端或者后端)36a侧,换言之,易于对抗偏移移动的从膨胀主体部36的下端36b远离的部位,即,支撑膨胀部37由后视镜主体23的上表面23c支撑的部位(下表面)37c。
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M1中,可以抑制膨胀完成时的气囊35在行人W撞击时向车外侧O方向的横向偏移,而可靠地覆盖前立柱1的前表面1a,可以适当地保护行人W不会碰撞前立柱1。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膨胀完成时的支撑膨胀部37设定为,使内侧部37a从上方嵌入侧窗14的车门玻璃15和后视镜主体23的内侧面23d之间的间隙H中(参照图6),即使膨胀主体部36要沿水平方向而向车外侧O方向或车内侧I方向进行横向偏移,内侧部37a也会由后视镜主体23的内侧面23d或车门玻璃15限制位置,从而抑制移动。因此,可以更可靠地防止膨胀主体部36向车外侧O或车内侧I横向偏移。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将气囊35折叠收容在位于车门侧后视镜21前侧附近的前门13的收容部位26中,但也可以如图7~12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M2所示,使气囊35A位于车门侧后视镜21的前侧附近的前门13A的前方,折叠收容在与前门13A分体形成的车辆V的车身BD的部位中。
该本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M2中,气囊35A及充气机31的收容部位26A,配置在前门13A的窗框部17的前方侧的前立柱1下部附近的车外侧O的面板部19A中。该面板部19A配置为与前立柱1的外板2相连续,将窗框部17前方侧的面板部19A的部位作为气囊装置M2的安装区域25A。
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M2构成为具有:袋状的气囊35A,其具有可挠性;充气机31,其向气囊35A供给膨胀用气体;气囊罩28A,其覆盖折叠后的气囊35A,使其可以凸出;以及保持器32。此外,充气机31和保持器32是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省略说明。
气囊罩28A的结构为,在气囊35A膨胀时被推压,从而整体作为门部29A向车外侧O打开,将下缘29b侧连结支撑在面板部19A的安装区域25A的部位上,在打开时,使上缘29a侧向车外侧O的下方侧转动而打开。
实施方式2的气囊35A与实施方式1中的气囊35大致相同,但由于收容部位26A位于车身腰线16的上方侧,所以与实施方式1的气囊35不同,它们的不同点在于,使充气机31的主体31a插入的开口38和其周围的使保持器32的各个螺栓32a插入的安装孔39,向前端侧的下方侧偏移地配置(参照图11)。气囊35A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气囊35相同,如图1、11、12所示,构成为具有:膨胀主体部36,其覆盖前立柱1的前表面1a;以及支撑膨胀部37,其以从膨胀主体部36向车外侧O延伸的方式与膨胀主体部36连续。另外,支撑膨胀部37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进行配置,即,在搭载于车辆V上的状态下完成膨胀时,从膨胀主体部36的上端36a侧的位于车外侧O的下缘36ab附近向车外侧O延伸,使下表面37c抵接支撑在位于使用位置UP的后视镜主体23的上表面23c上,以可以支撑膨胀主体部36。另外,该支撑膨胀部37也具有靠近膨胀主体部36侧的车内侧I的内侧部37a、和车外侧O的外侧部37b,设定为将抵接支撑在后视镜主体23的上表面23c上的部位作为外侧部37b,使内侧部37a嵌合在侧窗14的车门玻璃15和后视镜主体23之间的间隙H中。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M2也形成为,在搭载于车辆V上后,如果根据来自气囊动作电路的信号而使充气机31动作,则从充气机31的气体喷出口31b喷出膨胀用气体,如图1、11、12所示,气囊35A利用膨胀用气体而膨胀,推压打开气囊罩28A(门部29A)而打开,从收容部位26A侧的前立柱1的下端1b侧向上端1c侧展开膨胀,膨胀主体部36覆盖前立柱1的前表面1a,以从膨胀主体部36向车外侧O延伸的方式与膨胀主体部36连续配置的支撑膨胀部37,抵接支撑在后视镜主体23的上表面23c上,从而可以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实施方式2的情况下,气囊35A被收容在车辆V的车身BD的部位中,向气囊35A供给膨胀用气体的充气机31的配置自由度较高,可以容易且稳定地配置固定充气机31。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将气囊35收容在前门13中,但气囊装置M1的安装区域25为车门侧后视镜21的安装基座22的区域(详细地说,为安装基座22的轴支撑部位22a的前方侧),该部位是易于确保气囊装置M1的收容空间的区域,不会对前门13的其他搭载部件的搭载空间造成影响,可以顺利地收容气囊装置M1。

Claims (4)

1.一种气囊装置,其具有可以覆盖车辆前立柱的前表面侧的气囊,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具有前门,该前门具有:侧窗,其与所述前立柱的后侧相邻配置,位于所述前立柱的后方;以及车门侧后视镜,其位于该侧窗前侧的下侧角部附近,
所述车门侧后视镜构成为具有:安装基座,其安装在所述前门上;以及后视镜主体,其配置为,使根部侧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安装基座上,以可以配置在使前端接近所述侧窗的收容位置、和使前端向车外侧凸出的使用位置上,
所述气囊被折叠收容在所述前立柱下方处的所述车门侧后视镜的前侧附近,并且,具有下述部件而构成:
膨胀主体部,其在膨胀完成时覆盖所述前立柱的前表面;以及
支撑膨胀部,其配置为,从该膨胀主体部向车外侧延伸并与所述膨胀主体部相连续,并且使下表面侧抵接支撑在位于使用位置的所述车门侧后视镜的上表面上,以可以支撑所述膨胀主体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膨胀部嵌合在所述后视镜主体和车门之间的间隙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被折叠收容在所述车门侧后视镜的前侧附近的所述前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被折叠收容在所述车门侧后视镜的前侧附近的位于所述前门前方的车辆的车身部位中。
CN2009102581200A 2008-12-12 2009-12-14 气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463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17299A JP5077216B2 (ja) 2008-12-12 2008-12-12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317299 2008-12-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6346A true CN101746346A (zh) 2010-06-23
CN101746346B CN101746346B (zh) 2012-07-04

Family

ID=42239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812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46346B (zh) 2008-12-12 2009-12-14 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67075B2 (zh)
JP (1) JP5077216B2 (zh)
CN (1) CN1017463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3801A (zh) * 2013-12-31 2016-08-17 Tk控股公司 主动式行人保护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19090B4 (de) * 2009-04-20 2011-03-03 SMR Patents S.à.r.l. Rückblickeinheit mit Airbag
US8550493B2 (en) * 2009-09-29 2013-10-08 Honda Motor Co., Ltd. Airbag device
DE102011118122A1 (de) * 2011-11-10 2013-05-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mit expandierbarem Element
CN106515585B (zh) * 2016-12-09 2023-02-07 重庆平步青云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后视镜防撞测风装置
JP7299210B2 (ja) 2017-07-28 2023-06-27 ニューロ・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自律車両で製品をアップセル販売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機構
US20190071050A1 (en) * 2017-09-06 2019-03-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airbag system
JP7154916B2 (ja) * 2018-09-28 2022-10-18 株式会社Subaru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731580B2 (en) 2020-02-07 2023-08-22 Nuro,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tivating multiple external airbags
WO2022051246A1 (en) * 2020-09-03 2022-03-10 Nuro, Inc.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n external airbag
KR20220132927A (ko) * 2021-03-24 2022-10-04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보행자 보호용 에어백장치
KR20220158442A (ko) * 2021-05-24 2022-12-01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보행자에어백 쿠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7390A (en) * 1993-08-16 1995-12-19 Lowell Engineering Corp. Mirror assembly powered into rearwardly folded position against reversing spring bias
JP2888116B2 (ja) 1993-10-15 1999-05-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ピラ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993253B2 (ja) * 1994-05-23 2007-10-17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テクノロジーズ・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インク. 予測センサを有する側部衝撃用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
JP3687418B2 (ja) * 1998-06-26 2005-08-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跳ね上げフード
US6467563B1 (en) * 2000-06-19 2002-10-22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Windshield frame air bag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JP3711847B2 (ja) * 2000-07-27 2005-11-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497302B2 (en) * 2000-12-19 2002-12-24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cuttle area air bag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JP2002283939A (ja) * 2001-03-29 2002-10-03 Toyota Motor Corp 歩行者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DE60201952T2 (de) * 2001-09-06 2005-03-24 Takata Corp. Externer aufblasbarer Luftsack
WO2003053748A1 (en) * 2001-12-06 2003-07-03 Automotive Systems Laboratory, Inc. External air bag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
JP3951747B2 (ja) * 2002-03-01 2007-08-01 タカタ株式会社 外面展開型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700450B2 (ja) * 2005-09-15 2011-06-15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歩行者等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120673B2 (ja) * 2005-10-11 2008-07-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213523A (ja) * 2007-02-28 2008-09-18 Toyoda Gosei Co Ltd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777282B2 (ja) * 2007-03-14 2011-09-21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車外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831005B2 (ja) * 2007-07-23 2011-12-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外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3801A (zh) * 2013-12-31 2016-08-17 Tk控股公司 主动式行人保护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48476A1 (en) 2010-06-17
US8167075B2 (en) 2012-05-01
CN101746346B (zh) 2012-07-04
JP2010137773A (ja) 2010-06-24
JP5077216B2 (ja) 2012-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6346B (zh) 气囊装置
CN109383628B (zh) 帘式气囊装置安装结构及帘式气囊展开方法
JP4175338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1918249B (zh) 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
CN102712288A (zh) 后部碰撞用气囊装置
CN1927644B (zh) 气囊装置、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01648578B (zh) 具有a柱和安置在该a柱内的安全气囊的汽车
US20080007032A1 (en) Instrument panel assembly with airbag
CN1951730A (zh) 气囊装置、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JP2020050281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2264762A (ja) 自動車及び乗員頭部保護装置
US8172257B2 (en) Safety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KR20080083626A (ko) 안전장치
KR100831438B1 (ko) 자동차용 커튼에어백의 전개 유도장치
JP2008546579A (ja) 自動車のコーナーターニングハンドルの固定装置
US20110266779A1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JP2008114739A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車両の後部構造
RU2673417C1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боковой части автомобиля
JP4033038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501741B2 (ja) 自動車用乗員保護装置の配設構造
KR102656157B1 (ko) 자동차의 커튼 에어백
JP2012020674A (ja)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1260796A (ja) 自動車乗員頭部の保護装置
CN216069908U (zh) 一种汽车新型顶置气囊
JP2005104172A (ja) 後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5121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