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8249B - 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8249B
CN101918249B CN2009801015020A CN200980101502A CN101918249B CN 101918249 B CN101918249 B CN 101918249B CN 2009801015020 A CN2009801015020 A CN 2009801015020A CN 200980101502 A CN200980101502 A CN 200980101502A CN 101918249 B CN101918249 B CN 1019182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side
door
glove box
compartment
air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15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18249A (zh
Inventor
松岛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18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82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18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82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 B60R21/206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in the lower part of dashboards, e.g. for protecting the kne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 B60R21/216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characterised by a tear line for defining a deployment ope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7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 B60R2021/2173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the module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y mounted on the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外壳(53)被安装在安全气囊门(40)上,安全气囊反力通过外壳(53)而施加于安全气囊门(40)。在此,由于安全气囊门(40)的普通部(42),其车厢一侧面(42a)被固定在手套箱门外侧(20)中的破裂外侧部(23)上,而其车厢相反一侧面(42b)被固定在手套箱门内侧(30)上,所以在安全气囊(51)膨胀至使破裂部(21)破裂前,不仅可通过安全气囊门(40)的普通部(42)与手套箱门外侧(20)的破裂外侧部(23)之间的固定强度来保持施加于安全气囊门(40)的安全气囊反力,还可将该安全气囊反力传递至手套箱门内侧(30)。因此可抑制安全气囊门(40)的普通部(42)与手套箱门外侧(20)中的破裂外侧部(23)之间的固定被松脱的现象。

Description

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附带于手套箱门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副驾驶席安全气囊装置等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该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具有:外侧部件(面板结构部件),其车厢一侧的面构成了车厢的外观面;安全气囊门(框体),被配置在外侧部件的车厢相反一侧;安全气囊组件,其具有安全气囊和从车厢相反一侧覆盖该安全气囊的外壳。
该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的结构为,在安全气囊组件的外壳上设置有钩接部,该钩接部与被设置在安全气囊门上的孔卡合,在安全气囊膨胀时,安全气囊反力通过外壳而施加在安全气囊门上。
位于安全气囊门的门部外侧的普通部(凸缘部),仅与位于外侧部件中破裂部外侧(外侧部件的面内方向外侧)的破裂外侧部熔接。
但是,现有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具有以下问题点。
由于安全气囊门的普通部仅与外侧部件的破裂外侧部熔接,所以在安全气囊膨胀至使外侧部件的破裂部破裂之前,仅由安全气囊门的普通部与外侧部件的破裂外侧部之间的固定强度(熔接强度)来保持安全气囊反力。因此,当安全气囊门的普通部与外侧部件的破裂外侧部之间的固定强度较低时,存在安全气囊门的普通部与外侧部件的破裂外侧部之间的固定松脱的可能。而在安全气囊门的普通部与外侧部件的破裂外侧部之间的固定松脱时,有可能会导致位于外侧部件中的破裂部内侧(外侧部件的面内方向内侧)的破裂内侧部无法正确打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63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42096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该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与现有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相比,能够抑制安全气囊膨胀时安全气囊门和外侧部件之间的固定被松脱的现象。
解决问题的手段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如下文所述。
(1)一种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具有:
外侧部件,其车厢一侧的面构成了车厢的外观面;
内侧部件,被配置在比所述外侧部件更靠车厢相反一侧的位置,并与所述外侧部件相互固定;
安全气囊门,被配置在所述外侧部件的车厢相反一侧;
安全气囊组件,其具有安全气囊和从车厢相反一侧覆盖该安全气囊的外壳,
其中,
所述外侧部件具有:破裂部,其在所述安全气囊膨胀时破裂;破裂内侧部,其位于该破裂部的内侧并在该破裂部破裂时打开;破裂外侧部,其位于所述破裂部的外侧,
所述安全气囊门具有:门部,其车厢一侧的面被固定在所述外侧部件的破裂内侧部上,并在所述安全气囊膨胀时打开;普通部,其车厢一侧的面被固定在所述外侧部件的破裂外侧部上,而其车厢相反一侧的面被固定在所述内侧部件上,
所述外壳被安装在所述安全气囊门上。
在上述(1)中,外侧部件在实施例1中对应于手套箱门外侧,而在实施例2中对应于仪表板。内侧部件在实施例1中对应于手套箱门内侧,而在实施例2中对应于管状部件或者加固部件。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在实施例1中对应于附带于手套箱门上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而在实施例2中对应于副驾驶席安全气囊装置。
(2)如(1)中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其被配置在车辆的手套箱门中,其中,
所述手套箱门具有:手套箱门外侧,其车厢一侧的面构成了车厢外观面的一部分;手套箱门内侧,被配置在比该手套箱门外侧更靠车厢相反一侧的位置上,
所述外侧部件为所述手套箱门的手套箱门外侧,而所述内侧部件为所述手套箱门的手套箱门内侧。
(3)如(1)中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其被配置在作为车辆内部装饰部件的仪表板部位上,其中,
所述外侧部件为所述仪表板,所述内侧部件为固定于所述仪表板的管状部件或者用于加固所述仪表板的加固部件。
(4)如(1)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所述外侧部件与所述内侧部件,通过将至少形成在所述外侧部件与所述内侧部件中的某一方上的加强筋熔接或者结合于另一方,从而被相互固定。
(5)如(1)中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所述安全气囊门的普通部被所述外侧部件的破裂外侧部和所述内侧部件夹持。
(6)如(1)中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内侧部件具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从该内侧部件朝向所述安全气囊门的普通部延伸,
所述安全气囊门具有直立壁,所述直立壁从所述普通部向车厢相反一侧直立成框状,
所述安全气囊门的普通部中,位于框状的所述直立壁外侧的部分被固定在所述内侧部件的延长部的延伸方向顶端部上。
(7)如(6)中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外壳被安装在所述安全气囊门的直立壁上,
所述内侧部件的延长部的延伸方向顶端部,具有弯曲并向接近所述直立壁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1)~(7)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由于安全气囊组件的外壳被安装在安全气囊门上,所以在安全气囊膨胀时,安全气囊反力通过外壳而施加在安全气囊门上。在这里,安全气囊门的普通部,其车厢一侧的面被固定在外侧部件的破裂外侧部上,而其车厢相反一侧的面被固定在内侧部件上。因此,在安全气囊膨胀至使外侧部件的破裂部破裂之前,不仅能够通过安全气囊门的普通部和外侧部件的破裂外侧部之间的固定强度来保持安全气囊反力,还能够将该安全气囊反力传递至内侧部件。因此,与安全气囊门的普通部仅被固定在外侧部件的破裂外侧部上,从而仅通过安全气囊门的普通部和外侧部件的破裂外侧部之间的固定强度来保持安全气囊反力的情况(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抑制安全气囊门的普通部与外侧部件的破裂外侧部之间的固定被松脱的现象。
根据上述(2)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即使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为附带于手套箱门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也能够获得上述(1)的效果。
根据上述(3)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即使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为副驾驶席安全气囊装置,也能够获得上述(1)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的、作为内侧部件的手套箱门内侧的概要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的、作为外侧部件的手套箱门外侧的概要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门的概要立体图。
图5为从车厢相反一侧,仅观察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的、外侧部件与安全气囊门时的概要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的剖视图。其中,仅用简略化的轮廓线图示了安全气囊处于折叠时的状态。
符号说明
10 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
20 手套箱门外侧(外侧部件)
20a 手套箱门外侧的车厢一侧的面
20b 手套箱门外侧的车厢相反一侧的面
21 破裂部
21a 第1线
21b 第2线
21c 第3线
21d 第4线
22 破裂内侧部
23 破裂外侧部
30 手套箱门内侧(内侧部件)
31  延长部
31a 延伸部
33 安全气囊组件收纳用空间部
33a 安全气囊组件收纳用空间部的开口部
34 管状部件或者加固部件(内侧部件)
40 安全气囊门
41 门部
41a 门部的车厢一侧的面
42 普通部
42a 普通部的车厢一侧的面
42b 普通部的车厢相反一侧的面
43 直立壁
43a 钩接卡合用孔
44 狭缝
45 整体式铰链
50 安全气囊组件
51 安全气囊
52 充气装置
53 外壳
53a 钩接部
60 手套箱门
61 仪表板(外侧部件)
62 手套箱
63 盖
64 仪表板加强件
65 托架
70 车厢
80 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进行说明。图1~图5图示了将本发明应用在附带于手套箱门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上的本发明实施例1,图6图示了将本发明应用在副驾驶席(用)安全气囊装置上的本发明实施例2。对适用于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的部分,在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中标注相同符号。另外,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
[实施例1]
首先,对作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的、附带于手套箱门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进行说明。
附带于手套箱门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以下,简称为安全气囊装置)10为,在车辆的手套箱门60内配置了膝部安全气囊组件50的安全气囊装置。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安全气囊装置10具有:作为外侧部件的手套箱门外侧20、作为内侧部件的手套箱门内侧30、安全气囊门40以及安全气囊组件50。
手套箱门外侧20的车厢70一侧的面(车厢一侧的面)20a构成了车厢外观面的一部分。手套箱门外侧20为硬质树脂制,例如为聚丙烯(PP)。为了获得高级感,手套箱门外侧20的车厢一侧的面20a也可以具有表皮20c。在具有表皮20c的情况下,手套箱门外侧20的车厢一侧的面20a为表皮20c的车厢一侧的面。手套箱门外侧20具有:破裂部(断裂部、破裂线)21、破裂内侧部22和破裂外侧部23。
破裂部21为,在安全气囊组件50的安全气囊51膨胀时破裂的部分。且破裂部21为,在安全气囊51膨胀时由于安全气囊51的膨胀压力而破裂的部分。破裂部21例如由连续的凹口(将板厚削薄的加工部)构成。为了美化从车厢观察时的外观,破裂部21被设置在,与手套箱门外侧20的车厢70一侧相反的、车厢相反一侧的面20b上。破裂部21可以利用手套箱门外侧20的成形模具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在手套箱门外侧20成形后对其实施加工而形成。
如图3所示,破裂部21具有:第1线21a,其在手套箱门外侧20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位处沿车辆左右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第2线21b,其从第1线21a的车辆左右方向两端起向车辆左右方向外侧以及上下方向分成两条支线,并呈直线状或者曲线状延伸;第3线21c,其从第2线21b的延伸方向前端起沿上下方向并朝向从第2线21b离开的方向延伸;第4线21d,其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并连接左右第3线21c的延伸方向前端。
破裂内侧部22为,在从安全气囊装置10的正面方向观察时(从车厢一侧观察)时位于破裂部21的内侧(手套箱门外侧20的面内方向内侧),且在破裂部21破裂时被安全气囊51挤压而向车厢一侧打开的部分。破裂内侧部22为平板状或者大致平板状。
破裂外侧部23为,在从安全气囊装置10的正面方向观察时(从车厢一侧观察)时位于破裂部21的外侧(手套箱门外侧20的面内方向外侧)的部分。
手套箱门内侧30由与手套箱门外侧20相同的材料制成。如图1所示,手套箱门内侧30被配置在比手套箱门外侧20更靠车厢相反一侧的位置。通过将至少形成在手套箱门外侧20与手套箱门内侧30某一方上的加强筋80的顶端部熔接或者结合于另一方,从而使手套箱门外侧20与手套箱门内侧30被相互固定在一起。另外,在图示例子中图示的是手套箱门外侧20与手套箱门内侧30被相互熔接(振动熔接)的情况。
手套箱门内侧30具有延长部(加强筋)31,该延长部31从手套箱门内侧30起沿车厢70一侧(沿手套箱门外侧20一侧)而朝向安全气囊门40中后述的普通部42呈直线状延伸。延长部31设置有上下两根,并在安全气囊门40中后述的直立壁43的上侧与下侧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延长部31的延伸方向的顶端部也可以具有,弯曲并沿接近于直立壁43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31a。
安全气囊门40被配置在手套箱门外侧20的车厢相反一侧。安全气囊门40通过熔接(振动熔接)、结合等方式而被固定在手套箱门外侧20以及手套箱门内侧30上。安全气囊门40在不同于手套箱门外侧20以及手套箱门内侧30的其他工序中被制造出,并被固定在手套箱门外侧20以及手套箱门内侧30上。
如图4所示,安全气囊门40具有:门部41、普通部42、直立壁43、狭缝44与整体式铰链45。
门部41为,位于狭缝44内侧(除去直立壁43之外的安全气囊门40的面内方向内侧)的部分。如图5所示,在从安全气囊装置10的正面方向观察时,门部41被设置在比手套箱门外侧20的破裂部21更靠内侧的位置上。如图1所示,门部41与手套箱门外侧20中破裂内侧部22的车厢相反一侧的面大致平行。门部41在车辆前方碰撞从而使安全气囊51膨胀时,能够围绕上下一对的整体式铰链45向车厢70一侧转动、变形从而打开。门部41在其车厢一侧的面41a处通过熔接(振动熔接)、结合等方式而被固定在手套箱门外侧20中破裂内侧部22的车厢相反一侧的面上。由于门部41与破裂内侧部22被相互固定,所以在安全气囊51膨胀时,能够通过安全气囊51的膨胀压力而使门部41与破裂内侧部22共同向车厢70一侧打开。
如图4所示,普通部42位于狭缝44的外侧(除了直立壁43之外的安全气囊门40的面内方向外侧)。普通部42与门部41通过上下一对的整体式铰链45而连接在一起。如图1所示,普通部42与手套箱门外侧20中破裂外侧部23的车厢相反一侧的面大致平行。普通部42在其车厢一侧的面42a处通过熔接(振动熔接)、结合等方式而被固定在破裂外侧部23的车厢相反一侧的面上。
普通部42的车厢相反一侧的面42b,通过熔接(振动熔接)、结合等方式而被固定在手套箱门内侧30的延长部31的延伸方向顶端部(顶端面)上。普通部42的车厢相反一侧的面42b中,位于直立壁43外侧(除去直立壁43之外的安全气囊门40的面内方向外侧)的部分被固定在手套箱门内侧30的延长部31上。由于普通部42的车厢相反一侧的面42b中,位于直立壁43外侧的部分被固定在手套箱门内侧30的延长部31上,所以延长部31不会对安全气囊组件50向安全气囊门40的安装、安全气囊51的膨胀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普通部42的车厢一侧的面42a被固定在手套箱门外侧20的破裂外侧部23上,而普通部42的车厢相反一侧的面42b被固定在手套箱门内侧30的延长部31上,所以普通部42处于被手套箱门外侧20与手套箱门内侧30夹持(夹层)的状态。
如图4所示,直立壁43为,从普通部42向车厢相反一侧直立成框状的壁。
狭缝44被设置在门部41与普通部42之间。狭缝44贯穿安全气囊门40。在从安全气囊装置10的正面方向观察时,狭缝44与取消了第4线21d后的破裂部21的形状大致相同,为大致“H”形。
安全气囊门40由比手套箱门外侧20与手套箱门内侧30材料的硬质树脂更软的软质树脂、例如烯烃系高弹体(TPO(聚烯烃热塑性高弹体),通常为在聚丙烯中分散一种三元乙丙橡胶微而成的热可塑性弹性体)构成。采用这种构成的目的在于,实现不仅在常温下为高弹体(弹性体),且在极低温(零下30°)下,也能够使整体式铰链45部位产生弹性变形而打开门部41。由于聚烯烃热塑性高弹体以及手套箱门外侧20和手套箱门内侧30的聚丙烯树脂均为烯烃系,所以聚烯烃热塑性高弹体的安全气囊门40能够与手套箱门外侧20和手套箱门内侧30熔接。
如图1所示,安全气囊组件50具有:安全气囊51、充气装置52与外壳(保持器)53。
安全气囊51在车辆前方碰撞时,推开安全气囊门40的门部41与手套箱门外侧20中的破裂内侧部22,并向车厢70展开膨胀,从而对乘客进行约束。
充气装置52通过螺栓连接、铆接等方式而被固定(安装)在外壳53上。充气装置52在车辆前方碰撞时向安全气囊51内供应气体。
外壳53例如为金属制(铁制)。但是,外壳53也可以不是金属制,例如也可以将树脂与金属结合而由多个零件(两个零件)构成,还可以将布与金属结合而由多个零件(两个零件)构成。外壳53从车厢相反一侧覆盖安全气囊51。外壳53具有钩接部53a。钩接部53a设置有多个。外壳53通过与钩接卡合用孔43a卡合,而被安装(组装)在安全气囊门40上,其中,所述钩接卡合用孔43a被设置在安全气囊门40的直立壁43中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壁部分(上壁部分与下壁部分)上。
上述结构适用于本发明的任意实施例。
在本发明实施例1中,还具有以下结构。
手套箱门60为车辆的手套箱62的门,其以围绕位于手套箱62开口部的下端部的转动中心60a而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旋转(即,能够开闭手套箱62内空间)的方式,被配置在副驾驶席前方的仪表板61部位处。转动中心60a既可以位于手套箱门60的截面内,也可以位于手套箱门60的截面外。当转动中心60a位于手套箱门60的截面外时,例如可使托架从手套箱门60向手套箱门60外侧突出,并在该托架中通以转动轴而以其中心作为旋转中心60a。
手套箱门60在处于关闭状态时,越趋于上方就越向车厢70一侧(车辆后侧)倾斜,从而与仪表板61的外形相匹配。
当从安全气囊装置10的正面方向观察时,在手套箱门内侧30的上下/左右方向中间部,设置有用于收纳安全气囊组件50的安全气囊组件收纳用空间部33(以下,简称为收纳用空间部)。收纳用空间部33位于平均体型的成年男子(AM50)的乘客落座于副驾驶席时的、乘客膝部的车辆前方处。在手套箱门内侧30中,收纳用空间部33的车厢相反一侧部位(车辆前方一侧部位)处,设置有将开放收纳用空间部33向车厢相反一侧开口的开口部33a。由于在手套箱门内侧30中设置有收纳用空间部33,所以为了在通常情况下(安全气囊51非展开时)避免在打开手套箱门60时看见收纳用空间部33从而美化外观,并且防止被收纳于手套箱62中的收纳物进入收纳用空间部33内,优选设置盖63。
在收纳用空间部33的周围设置有图2所示的螺纹孔32,通过在该螺纹孔32的部位处进行螺栓连接、铆接等,使安全气囊组件50的外壳53被安装(固定)在手套箱门内侧30上。
在这里,将对本发明实施例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a)由于安全气囊组件50的外壳53被安装在安全气囊门40上,所以当安全气囊51膨胀时,安全气囊反力(车厢相反一侧的力)通过外壳53而施加在安全气囊门40上。在这里,安全气囊门40的普通部42,其车厢一侧的面42a被固定在手套箱门外侧20中破裂外侧部23的车厢相反一侧的面上,而其车厢相反一侧的面42b被固定在手套箱门内侧30的延长部31上。因此,在安全气囊51膨胀至使手套箱门外侧20的破裂部21破裂之前,不仅能够通过安全气囊门40的普通部42与手套箱门外侧20中的破裂外侧部23之间的固定强度来保持施加于安全气囊门40的安全气囊反力,还能够将该安全气囊反力传递至手套箱门内侧30处。其结果为,在安全气囊51膨胀至使手套箱门外侧20中的破裂部21破裂之前,能够将施加于安全气囊门40的安全气囊反力,传递至安全气囊装置10中除了安全气囊组件50以外的大致全体部分上。因此,与安全气囊门的普通部仅被固定在手套箱门外侧的破裂外侧部上,从而仅通过安全气囊门的普通部与手套箱门外侧的破裂外侧部之间的固定强度来保持安全气囊反力的情况(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抑制安全气囊门40的普通部42与手套箱门外侧20中的破裂外侧部23之间的固定被松脱的现象。
(b)由于在从安全气囊装置10的正面方向观察时,手套箱门外侧20的破裂部21被设置在安全气囊门40的门部41外侧(门部41的周围),所以当车辆前方碰撞且安全气囊门40的门部41与手套箱门外侧20中的破裂内侧部22打开从而使安全气囊51展开时,能够抑制安全气囊51被钩在手套箱门外侧20中的破裂外侧部23上的现象。
(c)由于破裂部21具有第2线21b,所以与不具备第2线21b的情况(第1线21a与第3线21c之间的角部为直角的情况)相比,当安全气囊51展开从而破裂部21从第1线21a开始破裂时,能够使从第1线21a开始的破裂更加顺利地被传递至(能够使之快速进行至)第3线21c处。因此,与破裂部21不具备第2线21b的情况相比,能够更早地打开手套箱门外侧20中的破裂内侧部22。
(d)由于破裂部21具有第2线21b,所以与不具备第2线21b的情况相比,当手套箱门外侧20中的破裂内侧部22打开从而使安全气囊51展开时,能够降低破裂内侧部22中的、位于第1线21a与第3线21c之间的角部内侧的部分(在破裂内侧部22的打开一侧并且车辆左右方向两端的角部)接触乘客时对乘客的危害性。
以上的作用、效果在本发明的任意实施例中均适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1中,还能够获得以下的作用、效果。
即使安全气囊门装置10为附带于手套箱门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也能够获得上述(a)~(d)的作用、效果。
如图1所示,由于在手套箱门内侧30中的、收纳用空间部33的车辆前方一侧部位上设置有开口部33a,所以能够通过开口部33a而将安全气囊组件50插入并收纳于收纳用空间部33内。因此,即使在将手套箱门外侧20、手套箱门内侧30和安全气囊门40相互熔接(固定)从而制作了手套箱门60之后,也能够将安全气囊组件50安装在手套箱门60内。由此,能够将手套箱门60的制造工序与安全气囊组件50的制造工序设为相互独立的工序,从而能够由不同的零件制造商制造手套箱门60和安全气囊组件50,提高了制造工序的自由度。
[实施例2]
接下来,参照图6,对作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的副驾驶席(用)安全气囊装置进行说明。
副驾驶席安全气囊装置10为,在仪表板61部位处配置有安全气囊组件50的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组件50被配置在,仪表板61部位中、从未图示的前车窗的下端部向车辆后侧呈大致水平延伸的部分(同时向车体后侧以及下方平缓倾斜的倾斜部)61a的车辆后侧端部或者其附近的位置上。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1中,能够适用于本发明的任何实施例的结构、作用效果也可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2。但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在车辆的手套箱门60中配置的附带于手套箱门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手套箱门外侧20”、“手套箱门内侧30”分别替换为:“配置在作为车辆内侧装饰部件的仪表板61部位处的副驾驶席安全气囊装置”、“仪表板61”、“管状部件或者用于加固仪表板61的加固部件34”。
作为内侧部件的管状部件或者加固部件34为,(i)用于车内空调、或未图示的用于抑制前车窗的水雾的、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管状部件(参照图6),或者(ii)用于加固仪表板61的加固部件(加强筋等)(省略图示)。
管状部件或者加固部件34例如为树脂制。当管状部件或者加固部件34为管状部件时,截面形状可以为,向车厢70一侧开放的
Figure BPA00001165693500121
字形(包括U字形)、或者
Figure BPA00001165693500122
字形以外的多边形,也可以为不向任何方向开放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的多边形。另外,在图示例子中,图示了截面形状为向车厢70一侧开放的
Figure BPA00001165693500123
字形时的情况。
当管状部件或者加固部件34为管状部件,且截面形状为向车厢70一侧开放的字形或者
Figure BPA00001165693500125
字形以外的多边形时,其开放端通过熔接(振动熔接)等方式,从车厢相反一侧固定在作为外侧部件的仪表板61和安全气囊门40的普通部42上。当管状部件或者加固部件34为管状部件,且截面形状为不向任何方向开放的多边形时,管状部件通过熔接(振动熔接)等方式而从车厢相反一侧固定在仪表板61和安全气囊门40的普通部42上。
当管状部件或者加固部件34为管状部件时,延长部31由构成管状部件的壁的一部分构成,且由从固定在安全气囊门40的普通部42上的部位起向车厢相反一侧延伸的壁构成。
安全气囊组件50的外壳53通过托架65而被固定在仪表板加强件64上,该仪表板加强件64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其上固定支承有仪表板61。
在本发明实施例2中,能够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在副驾驶席安全气囊装置10中,当检测到前方碰撞从而充气装置52工作时,安全气囊51膨胀从而使仪表板61的破裂部21破裂。其结果为,安全气囊门40的门部41将朝向车厢70一侧展开,安全气囊51从所形成的开口向车厢70膨胀展开而对乘客的上半身进行约束。
当安全气囊51膨胀时,安全气囊反力(向车厢相反一侧作用的力)通过外壳53而施加于安全气囊门40。在这里,安全气囊门40的普通部42,其车厢一侧的面42a被固定在仪表板61的破裂外侧部23的车厢相反一侧的面上,而其车厢相反一侧的面42b被固定在管状部件或者加固部件34上。因此,在安全气囊51膨胀至使仪表板61的破裂部21破裂之前,不仅能够通过安全气囊门40的普通部42与手套箱门外侧20的破裂外侧部23之间的固定强度来保持施加于安全气囊门40的反力,还能够将该反力传递至管状部件或者加固部件34处。
因此,与安全气囊门的普通部仅被固定在仪表板的破裂外侧部上,从而仅通过安全气囊门的普通部与仪表板的破裂外侧部之间的固定强度来保持安全气囊反力的情况(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抑制安全气囊门40的普通部42与仪表板61的破裂外侧部23之间的固定被松脱的现象。另外,即使安全气囊装置10为副驾驶席安全气囊装置,也有望实现上述(b)~(d)的作用、效果。

Claims (8)

1.一种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10),具有:
外侧部件(20、61),其车厢一侧的面(20a)构成了车厢的外观面;
内侧部件(30、34),被配置在比所述外侧部件(20、61)更靠车厢相反一侧的位置,并与所述外侧部件(20、61)相互固定;
安全气囊门(40),被配置在所述外侧部件(20、61)的车厢相反一侧;
安全气囊组件(50),其具有安全气囊(51)和从车厢相反一侧覆盖该安全气囊(51)的外壳(53),
其中,
所述外侧部件(20、61)具有:破裂部(21),其在所述安全气囊(51)膨胀时破裂;破裂内侧部(22),其位于该破裂部(21)的内侧并在该破裂部(21)破裂时打开;破裂外侧部(23),其位于所述破裂部(21)的外侧,
所述安全气囊门(40)具有:门部(41),其车厢一侧的面(41a)被固定在所述外侧部件(20、61)的破裂内侧部(22)上,并在所述安全气囊(51)膨胀时打开;普通部(42),其车厢一侧的面(42a)被固定在所述外侧部件(20、61)的破裂外侧部(23)上,而其车厢相反一侧的面(42b)被固定在所述内侧部件(30、34)上,
所述外壳(53)被安装在所述安全气囊门(40)上,
所述内侧部件(30、34)具有延长部(31),所述延长部(31)从该内侧部件(30、34)朝向所述安全气囊门(40)的普通部(42)延伸,
所述安全气囊门(40)具有直立壁(43),所述直立壁(43)从所述普通部(42)向车厢相反一侧直立成框状,
所述安全气囊门(40)的普通部(42)中,位于框状的所述直立壁(43)外侧的部分被固定在所述内侧部件(30、34)的延长部(31)的延伸方向顶端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10),其被配置在车辆的手套箱门(60)中,其中,
所述手套箱门(60)具有:手套箱门外侧(20),其车厢一侧的面(20a)构成了车厢外观面的一部分;手套箱门内侧(30),被配置在比该手套箱门外侧(20)更靠车厢相反一侧的位置上,
所述外侧部件(20、61)为所述手套箱门(60)的手套箱门外侧(20),而所述内侧部件(30、34)为所述手套箱门(60)的手套箱门内侧(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10),其被配置在作为车辆内部装饰部件的仪表板(61)部位上,其中,
所述外侧部件(20、61)为所述仪表板(61),所述内侧部件(30、34)为固定于所述仪表板(61)的管状部件或者用于加固所述仪表板(61)的加固部件(3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10),其中,所述外侧部件(20、61)与所述内侧部件(30、34),通过将至少形成在所述外侧部件(20、61)与所述内侧部件(30、34)中的某一方上的加强筋(80)熔接或者结合于另一方,从而被相互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10),其中,所述安全气囊门(40)的普通部(42)被所述外侧部件(20、61)的破裂外侧部(23)和所述内侧部件(30、34)夹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10),其中,
所述外壳(53)被安装在所述安全气囊门(40)的直立壁(43)上,
所述内侧部件(30、34)的延长部(31)的延伸方向顶端部,具有弯曲并向接近所述直立壁(43)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31a)。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10),其中,
所述安全气囊门(40)具有上下一对的整体式铰链(45),并且所述安全气囊门(40)的门部(41)与普通部(42)通过上下一对的所述整体式铰链(45)而连接在一起,
所述外壳(53)具有钩接部(53a),而所述安全气囊门(40)的直立壁(43)具有钩接部卡合孔(43a),该钩接部卡合孔(43a)被设置在该直立壁(43)中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上壁部分和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下壁部分上,通过使所述钩接部(53a)卡合于所述钩接部卡合孔(43a)中,从而使所述外壳(53)被安装在所述安全气囊门(40)上,
所述安全气囊门(40)的普通部(42)中,位于所述直立壁(43)的上壁部分的上侧的部分和位于所述直立壁(43)的下壁部分的下侧的部分,被固定在所述内侧部件(30、34)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10),其中,所述安全气囊门(40)的普通部(42),其车厢一侧的面(42a)被熔接在所述外侧部件(20、61)的破裂外侧部(23)上,而其车厢相反一侧的面(42b)被熔接在所述内侧部件(30、34)上。
CN2009801015020A 2008-03-12 2009-02-09 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 Active CN1019182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62147A JP4582163B2 (ja) 2008-03-12 2008-03-12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062147 2008-03-12
PCT/JP2009/052143 WO2009113349A1 (ja) 2008-03-12 2009-02-09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8249A CN101918249A (zh) 2010-12-15
CN101918249B true CN101918249B (zh) 2012-06-06

Family

ID=41065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15020A Active CN101918249B (zh) 2008-03-12 2009-02-09 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62126B2 (zh)
EP (1) EP2251233B1 (zh)
JP (1) JP4582163B2 (zh)
CN (1) CN101918249B (zh)
WO (1) WO20091133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79620B1 (ko) 2005-06-03 2014-03-28 샐플렉스 폴리머스 리미티드 능동 볼스터
US7980589B2 (en) 2005-11-17 2011-07-19 Salflex Polymers Ltd. Inflatable bolster
EP2407352B1 (en) * 2009-03-10 2013-11-2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Knee airbag for vehicle
US7946611B2 (en) * 2009-03-31 2011-05-24 Tk Holdings Inc. Knee airbag module
CN102481887B (zh) * 2009-07-29 2014-12-0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附带于转向管柱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KR101091693B1 (ko) * 2009-08-25 2011-12-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조수석 에어백 모듈
US8459689B2 (en) * 2009-12-24 2013-06-11 Salflex Polymers Ltd. Passenger side active knee bolster
WO2011137517A1 (en) 2010-05-05 2011-11-10 Salflex Polymers Ltd. Injection molded inflatable active bolster
US8579325B2 (en) 2010-11-09 2013-11-12 Salflex Polymers Ltd. Active bolster
US9254808B2 (en) 2011-02-07 2016-02-09 Salflex Polymers Limited Active bolster assembly
EP2698287B1 (en) * 2011-04-11 2015-05-2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Instrument panel module
US8308186B1 (en) * 2011-08-29 2012-11-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ctive bolster mounting system
FR3007346B1 (fr) * 2013-06-24 2016-11-04 Visteon Global Tech Inc Dispositif de fermeture de logement pour airbag
FR3029868B1 (fr) * 2014-12-16 2016-12-30 Renault Sa Boite a gants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P3478539B1 (en) * 2016-06-30 2021-07-21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Trim component for vehicle interior
WO2022187164A1 (en) * 2021-03-01 2022-09-09 Yanfeng Global Automotive Interior Systems Co. Ltd Component for vehicle interio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5234A (zh) * 2002-02-01 2005-05-11 佩古佛姆有限两合公司 安全气囊系统的盖折板的拉回机构
CN1621278A (zh) * 2003-11-24 2005-06-01 烨昆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救生气囊启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09604C2 (de) 1991-04-04 1996-12-12 Volkswagen Ag Behälterdeckel in einem Fahrzeugraum, insbesondere Handschuhfachdeckel
US6276713B1 (en) * 2000-05-01 2001-08-21 Textron Automotive Company Inc. Passenger protection apparatus for a motor vehicle
JP2002104124A (ja) * 2000-09-29 2002-04-10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カバー
JP2002356137A (ja) * 2001-05-30 2002-12-10 Takata Corp 車両乗員保護装置
JP2003154918A (ja) 2001-09-04 2003-05-27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エアバッグ用車室内装部材
JP3959673B2 (ja) * 2001-10-30 2007-08-15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エアバッグドアのインサート部材
US6536802B1 (en) * 2001-11-13 2003-03-25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Vehicle instrument panel assembly
JP4011441B2 (ja) * 2002-05-10 2007-11-21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構造
US7175195B2 (en) * 2002-12-25 2007-02-13 Toyoda Gosei Co., Ltd.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JP4174797B2 (ja) * 2003-05-20 2008-11-05 ダイキョーニシカワ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
DE602004014574D1 (de) * 2003-09-30 2008-08-07 Nihon Plast Co Ltd Gassackabdeckung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für
US7261318B2 (en) * 2003-12-01 2007-08-28 Autoliv Asp, Inc. Knee airbag and glove box assembly
JP2007076393A (ja) * 2005-09-09 2007-03-29 Daikyoo Nishikawa Kk エアバッグドア部付き車両用内装品
JP4605000B2 (ja) 2005-12-14 2011-01-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710677B2 (ja) 2006-03-22 2011-06-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テーナ取付構造
JP2010052484A (ja) * 2008-08-26 2010-03-11 Toyoda Gosei Co Ltd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5234A (zh) * 2002-02-01 2005-05-11 佩古佛姆有限两合公司 安全气囊系统的盖折板的拉回机构
CN1621278A (zh) * 2003-11-24 2005-06-01 烨昆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救生气囊启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62126B2 (en) 2012-09-11
JP2009214781A (ja) 2009-09-24
EP2251233A1 (en) 2010-11-17
US20100327566A1 (en) 2010-12-30
EP2251233B1 (en) 2012-09-12
JP4582163B2 (ja) 2010-11-17
WO2009113349A1 (ja) 2009-09-17
EP2251233A4 (en) 2011-12-21
CN101918249A (zh) 201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8249B (zh) 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
KR102069188B1 (ko) 커튼 에어백 장치의 탑재 구조 및 커튼 에어백의 전개 방법
US7188863B2 (en) Modular trim assembly with air curtain for a motor vehicle
US8011690B2 (en) Trim panel breakaway feature
EP1884418B1 (en) Airbag cover, instrumental panel, and airbag apparatus
KR100890774B1 (ko) 차량용 에어백 도어
CN101746346B (zh) 气囊装置
JPH1191489A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袋体を搭載した車両の内装品取付構造
EP2540597B1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with reinforced area for the mounting of hood hinges
US20140159351A1 (en) Mounting structures for front pillar trims
JP4278261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付き車両のクォータウィンドガーニッシュ部の構造
EP1332932B1 (en) Vehicle occupants protection system
CN101648578B (zh) 具有a柱和安置在该a柱内的安全气囊的汽车
US8172257B2 (en) Safety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KR100260874B1 (ko) 에어백장치의 모듈커버
US11097682B2 (en) Airbag chute assembly
JP3964344B2 (ja) エアバック装置のカバー構造
KR101606477B1 (ko) 차량용 에어백 도어
JP3937308B2 (ja) 車両内装部材
EP3498541B1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curtain airbag device
JPH10138859A (ja) 自動車用乗員保護装置の固定構造
JPH061027U (ja) 自動車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0066405A (ja) 車両用ピラー構造
JP2011020653A (ja)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構造
JP6407390B2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及び車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