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43517B - 显影辊 - Google Patents

显影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43517B
CN101743517B CN2008800249394A CN200880024939A CN101743517B CN 101743517 B CN101743517 B CN 101743517B CN 2008800249394 A CN2008800249394 A CN 2008800249394A CN 200880024939 A CN200880024939 A CN 200880024939A CN 101743517 B CN101743517 B CN 1017435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roll
resin
top layer
scope
elastic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249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43517A (zh
Inventor
杉村考之
河野耕太
田河宏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43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3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43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35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donor member, e.g. surface proper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优异的环境性能且不发生调色剂成膜和调色剂漏出的显影辊。该显影辊(10)具备轴(1)、承载于轴(1)的外周上的弹性层(2)和形成在弹性层(2)的外周面上的一层表层(3)。弹性层(2)由聚氨酯泡沫构成,且表层(3)以水性聚氨酯系树脂作为主要成分,并含有水分散硅石和/或水性硅酮丙烯酸酯接枝聚合物。作为水性聚氨酯系树脂,可优选使用紫外线固化型树脂。

Description

显影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影辊(以下也简称为“辊”),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复印机、打印机等电子照相设备、静电记录设备等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辊。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等的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在显影、带电、转印(供给调色剂、清洗)等电子照相步骤中使用赋予导电性的辊部件。
目前,作为用作这些显影辊、带电辊、转印辊(供给调色剂、清洗)等的辊部件,使用如下部件:以在轴的外周形成有由通过配合导电剂赋予导电性的橡胶、高分子弹性体、高分子泡沫等构成的弹性层的结构为基本结构,为了获得所需的表面粗糙度、导电性、硬度等而在其外周设置一层或多层涂膜。
在该情况下,例如,在由聚氨酯泡沫构成弹性层的情况下,由于在泡沫表面上开口有泡孔,所以在使用溶剂型的涂料时会发生弹性层表面溶解等不良情况,不能控制表面粗糙度。不能控制表面粗糙度时,例如在显影辊中,由于会发生印刷图像变粗糙、调色剂成膜(toner filming)等问题,因此,在由聚氨酯泡沫构成弹性层的情况下,目前采用通过使用水性树脂的水性涂料来形成涂膜,从而调整表面粗糙度的方法。以水性涂料形成的涂膜与溶剂型涂料不同,其对环境的负荷少,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观点来看,也可以说是更为优异的。
作为与辊部件有关的改良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显影辊,其在导电性轴的周围依次以同心圆状层压弹性层和一层或多层树脂层而构成,其中,树脂层中的至少表面层的主要成分是使多元醇、异氰酸酯和进一步根据需要而定的扩链剂反应而获得的聚氨酯系树脂,多元醇和扩链剂中的一者或者两者包括聚硅氧烷骨架,还公开了表面层的100%模量为5×106Pa以上到30×106Pa以下。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电子照相用导电性部件,其在导电性支撑体的外周具备以具有卤素基团的聚合物为主体的导电性弹性体,在该导电性弹性体中含有无机化合物,并且该导电性弹性体的最表面与内部相比具有更高的交联度,其中,所述无机化合物所含有的金属元素的氯化物的溶解度为30g以下,该无机化合物被疏水化处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12354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38167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等)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具备由聚氨酯泡沫构成的弹性层的辊中,通过在表面上设置由水性涂料形成的涂膜,可以谋求对表面粗糙度的控制。然而,若不考虑涂膜的伸长率和弹性模量,则在与感光鼓等滑动接触时,辊表面不能追随感光鼓,有可能会产生调色剂成膜、调色剂漏出等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除了上述问题、在使用环境负荷低的水性涂料的显影辊中可防止发生调色剂成膜和调色剂漏出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使用水性树脂的涂膜中添加水分散性硅石和/或水性硅酮丙烯酸酯接枝聚合物,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显影辊是具备轴、承载于该轴的外周上的弹性层和形成在该弹性层的外周面上的一层表层的显影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由聚氨酯泡沫构成,且所述表层以水性聚氨酯系树脂为主要成分,并含有水分散的硅石和/或水性硅酮丙烯酸酯接枝聚合物。
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作为所述水性聚氨酯系树脂,且所述聚氨酯泡沫优选由机械发泡法形成。另外,适宜地,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水性聚氨酯系树脂的固体成分,所述水分散硅石的含量是在0.2~30重量份的范围内;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水性聚氨酯系树脂的固体成分,所述水性硅酮丙烯酸酯接枝聚合物的含量是在0.2~30重量份的范围内。此外,在本发明的辊中,所述表层的伸长率优选在50~400%的范围内,且所述表层的在11Hz频率下的储存弹性模量优选是在8~20MPa的范围内。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上述构成,可以实现环境性能优异且不发生调色剂成膜和调色剂漏出的显影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显影辊的一个构成例的示意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轴
2弹性层
3表层
10显影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显影辊的一个构成例的示意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显影辊10具备轴1、承载于该轴的外周上的弹性层2和形成在该弹性层2的外周面上的一层表层3。
在本发明中,弹性层2由聚氨酯泡沫构成,并且表层3以水性聚氨酯系树脂为主要成分,且含有水分散硅石和/或水性硅酮丙烯酸酯接枝聚合物。通过在弹性层2上形成以水性聚氨酯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表层3,由于不使用溶剂,可以减低对环境的负荷,同时,通过添加水分散硅石和水性硅酮丙烯酸酯接枝聚合物的至少一者,可以获得所需的表层伸长率,可以提高对感光体等的追随性,还能够消除调色剂成膜和调色剂漏出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表层3中,可以添加水分散硅石和水性硅酮丙烯酸酯接枝聚合物中的至少一者,也可以同时添加上述两者,且在任意情况下均可获得防止发生调色剂成膜和调色剂漏出的效果。尤其,在添加水分散硅石的情况下,由于亲水性硅石在表层内发挥了吸湿效果,因此,具有即使在高湿度时也能够确保水性表层的表面性的优点。
另外,表层3中添加的水分散硅石和/或水性硅酮丙烯酸酯接枝聚合物的添加量,就水分散硅石而言,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性聚氨酯系树脂的固体成分,优选在0.2~30重量份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5~20重量份的范围内;就水性硅酮丙烯酸酯接枝聚合物而言,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性聚氨酯系树脂的固体成分,优选在0.2~30重量份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5~20重量份的范围内。在水分散硅石或水性硅酮丙烯酸酯接枝聚合物的添加量少于上述范围时,有可能无法充分防止调色剂成膜和调色剂漏出;另一方面,在超过上述范围时,有可能在与水性聚氨酯系树脂的分散性上出现问题。
表层3中使用的水性聚氨酯系树脂可以是热固化型的,也可以是紫外线(UV)固化型的,但特别优选使用固化快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在本发明中,由于表层3中含有的水分散硅石和水性硅酮丙烯酸酯接枝聚合物均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因此可以说,与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相容性良好。UV固化的条件可以设定为例如UV照射的累积光量为50~2000mJ/cm2,在照射量少于该范围时,表层3有可能不能充分固化;在照射量多于该范围时,表层3有可能烧焦而不实用。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用上述水性聚氨酯系树脂和水分散硅石和/或水性硅酮丙烯酸酯接枝聚合物,可以获得伸长率优选为50~40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100~300%的范围内,在11Hz频率下的储存弹性模量优选为8~20MPa的范围内,更优选为10~20MPa的范围内的柔软的表层。另外,对表层3的膜厚没有特定限制,优选为10~50μm的范围内。
另外,对构成本发明的弹性层2的聚氨酯泡沫的原料没有特定限制,只要在树脂中含有尿烷键即可。作为多元醇成分,例如可以使用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加聚而形成的聚醚多元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酸成分与二醇成分缩合而形成的聚酯多元醇、己内酯开环聚合而形成的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二醇等。
作为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加聚而形成的聚醚多元醇,例如可以列举出以水、丙二醇、乙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己三醇、三乙醇胺、双甘油、季戊四醇、乙二胺、甲基葡糖苷(methylglucoside)、芳香族二胺、山梨醇、蔗糖、磷酸等为起始物质,将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加聚而获得的聚醚多元醇;特别优选以水、丙二醇、乙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己三醇为起始物质的聚醚多元醇。关于所加成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比率和微结构,环氧乙烷的比率优选为2~95重量%,更优选为5~90重量%,优选环氧乙烷加成到末端的产物。另外,分子链中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排列优选是无规的。
另外,作为所述聚醚多元醇的分子量,在以水、丙二醇、乙二醇为起始物质的情况下为二官能基,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00~6000的范围,更优选为400~3000的范围。另外,以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己三醇为起始物质的情况下为三官能基,重均分子量优选为900~9000的范围,更优选为1500~6000的范围。此外,还可以适宜地共混使用二官能基的多元醇和三官能基的多元醇。
另外,聚四亚甲基醚二醇例如可以通过四氢呋喃的阳离子聚合来获得,优选使用重均分子量为400~4000的范围,特别优选650~3000的范围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另外,还优选将分子量不同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共混。此外,还可以使用将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环氧烷共聚合而获得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此外,优选共混使用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和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加聚而获得的聚醚多元醇。在该情况下,它们的共混比率按重量比计优选使用95∶5~20∶80的范围,特别优选使用90∶10~50∶50的范围。
另外,还可以与上述多元醇成分同时并用用丙烯腈改性多元醇而形成的聚合物多元醇、蜜胺加成到多元醇上而形成的多元醇、丁二醇等二醇类、三羟甲基丙烷等多元醇类或它们的衍生物。
另外,作为构成聚氨酯泡沫的异氰酸酯,可以使用芳香族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脂肪族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脂环族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其中,优选芳香族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特别优选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或其衍生物、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或其衍生物。
作为甲苯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可以使用粗制甲苯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2,6-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它们的脲改性物、缩二脲改性物、碳化二亚胺改性物、用多元醇等改性的尿烷改性物等。作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例如可以使用将二氨基二苯基甲烷或其衍生物光气化而获得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作为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的衍生物有多核体等,可以使用由二氨基二苯基甲烷获得的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由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的多核体获得的聚合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关于聚合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官能基数,通常使用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各种官能基数的聚合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平均官能基数优选为2.05~4.00,更优选为2.50~3.50。另外,可以使用将这些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改性而获得的衍生物,例如用多元醇等改性的尿烷改性物、基于脲二酮(uretidione)的形成的二聚体、异氰脲酸酯改性物、碳化二亚胺/脲酮亚胺(uretonimine)改性物、脲基甲酸酯(allophanate)改性物、脲改性物、缩二脲改性物等。另外,还可以共混多种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及其衍生物来使用。
另外,可以预先通过多元醇将异氰酸酯预聚物化,作为该方法,可以列举出将多元醇和异氰酸酯投入到适当的容器中,充分搅拌,在30~90℃,更优选40~70℃下,保温6~240小时,更优选24~72小时的方法。在该情况下,优选调节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的量的比率,使得所得预聚物的异氰酸酯含有率为4~30重量%,更优选为6~15重量%。异氰酸酯的含有率低于4重量%时,预聚物的稳定性受损,贮存中预聚物会固化,有可能变得不能供于使用。另外,在异氰酸酯的含有率超过30重量%时,没有预聚物化的异氰酸酯的含量增加,由于该多异氰酸酯与后述的聚氨酯固化反应中使用的多元醇成分通过与不经过预聚物化反应的一步制法类似的反应机理进行固化,因此使用预聚物法的效果减弱。作为使用预先通过多元醇将异氰酸酯预聚物化的异氰酸酯成分时的多元醇成分,除了上述多元醇成分以外,还可以使用乙二醇、丁二醇等二醇类,三羟甲基丙烷、山梨醇等多元醇类以及它们的衍生物。
在聚氨酯泡沫原料中,除了这些多元醇成分和异氰酸酯成分以外,根据需要,可以添加导电剂、发泡剂(水、低沸点物质、气体等)、交联剂、表面活性剂、催化剂、稳泡剂等,由此可以形成所需要的弹性层。
作为导电剂有离子导电剂和电子导电剂,作为离子导电剂的例子,可以列举出四乙基铵、四丁基铵、十二烷基三甲基铵(例如月桂基三甲基铵)、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十八烷基三甲基铵(例如硬脂基三甲基铵)、苄基三甲基铵、改性脂肪酸二甲基乙基铵等的过氯酸盐、氯酸盐、盐酸盐、溴酸盐、碘酸盐、氟硼酸盐、硫酸盐、烷基硫酸盐、羧酸盐、磺酸盐等铵盐,锂、钠、钾、钙、镁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过氯酸盐、氯酸盐、盐酸盐、溴酸盐、碘酸盐、氟硼酸盐、三氟甲基硫酸盐、磺酸盐等。另外,作为电子导电剂的例子,可以列举出科琴黑(Ketjenblack)、乙炔黑等导电性碳;SAF、ISAF、HAF、FEF、GPF、SRF、FT、MT等橡胶用碳;实施了氧化处理的油墨用碳、热解碳、天然石墨、人造石墨;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锌等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镍、酮、银、锗等金属等。这些导电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对导电剂的配合量没有特定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通常,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的总量,导电剂的配合量为0.1~40重量份的比例,优选为0.3~20重量份的比例。
作为用于聚氨酯泡沫的固化反应的催化剂,可以列举出三乙胺、二甲基环己胺等单胺类,四甲基乙二胺、四甲基丙二胺、四甲基己二胺等二胺类,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五甲基二亚丙基三胺、四甲基胍等三胺类,三亚乙基二胺、二甲基哌嗪、甲基乙基哌嗪、甲基吗啉、二甲基氨基乙基吗啉、二甲基咪唑等环状胺类,二甲基氨基乙醇、二甲基氨基乙氧基乙醇、三甲基氨基乙基乙醇胺、甲基羟乙基哌嗪、羟乙基吗啉等醇胺类,双(二甲基氨基乙基)醚、乙二醇双(二甲基)氨基丙醚等醚胺类,辛酸亚锡、二乙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丁基硫醇锡(dibutyl tin mercaptide)、二丁基锡硫代羧酸酯(dibutyltin thiocarboxylate)、双马来酸二丁基锡、二辛基硫醇锡、二辛基锡硫代羧酸酯、苯基汞丙酸盐、辛烯酸铅等有机金属化合物等。这些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中,为了使泡沫材料的泡孔稳定,优选在聚氨酯泡沫配方中配合硅酮稳泡剂和各种表面活性剂。作为硅酮稳泡剂,优选使用二甲基聚硅氧烷-聚氧化烯共聚物等,特别优选由分子量350~15000的二甲基聚硅氧烷部分和分子量200~4000的聚氧化烯部分构成的共聚物。聚氧化烯部分的分子结构优选环氧乙烷的加聚物或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加成共聚物,且优选分子末端为环氧乙烷。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各种聚醚、各种聚酯等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多元醇成分和异氰酸酯成分的总量,硅酮稳泡剂或各种表面活性剂的配合量优选为0.1~10重量份,更优选为0.5~5重量份。
作为本发明中的聚氨酯泡沫原料的发泡方法,可以采用一直以来所使用的机械发泡法、水发泡法、发泡剂发泡法等方法,特别优选使用在混入惰性气体的同时通过机械搅拌来发泡的机械发泡法。在使用机械发泡法时,具有在聚氨酯泡沫表面上容易形成表皮层的优点,通过将该优点与由本发明的水性树脂构成的表层3组合,可以防止容易受溶剂体系侵害的表皮层的破坏。这里,在机械发泡法中使用的惰性气体只要是聚氨酯反应中不具有活性的气体即可,可以列举出氦、氩、氙、氡、氪等狭义的惰性气体,此外还有氮、二氧化碳、干燥空气等不与聚氨酯泡沫原料反应的气体。
在本发明中,在形成弹性层2时,可以优选使用模具成形方法,该方法将如上所述地发泡的聚氨酯泡沫原料浇注到配置了轴的金属模具等中并使其固化,由此,可以获得在接触金属模具的部分上形成自身表皮层(薄层状的覆膜)的聚氨酯泡沫。此时,通过用氟树脂等涂布金属模具的内表面等的方法,可以赋予金属模具脱模性。所成形的聚氨酯泡沫在从模具脱模之后,可以不经过研磨工序而直接供给到表层用涂料的涂布工序中,表层用涂料的涂敷使用浸涂法、喷涂法、辊涂法等公知的方法来进行,然后干燥,根据需要使其加热固化,从而可以获得本发明的导电性辊。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显影辊10的轴1没有特定限制,只要使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的轴即可,例如可以使用在含硫易切削钢等钢材中实施了镀镍、镀锌等的轴,或铁、不锈钢、铝等金属制的实心体(solid body)构成的芯棒,内部挖成中空的金属制圆筒体等金属制轴。
实施例
以下使用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按照分别在下述表1、2中所示的配方内容、配方份数和下述的步骤制作具备轴1、依次形成在轴1的外周上的弹性层2和表层3的显影辊10。
首先,将作为轴1的铁制轴(直径φ6mm、长度250mm)插入到圆筒状模具(SUS制,内径φ12mm×长度290mm(弹性层形成部的长度:225mm))中,用上模具和下模具固定轴1。
将2重量份碳黑(电气化学工业(株)制造,DENKA BLACK)配合到100重量份的NCO含有率6%的尿烷改性的异氰酸酯中作为异氰酸酯成分,将20重量份聚醚多元醇(三洋化成(株)制造,SANNIX HL332)、20重量份的聚酯多元醇(KURARAY CO.,LTD.制造,KURARAY POLYOL F510)、5重量份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化乙烯共聚物(Toray·Dow Corning·Silicone公司制造,SF2937F)和0.02重量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配合,作为多元醇成分。将这些异氰酸酯成分与多元醇成分混合,通过机械发泡法使干燥空气混合分散,制备液体聚氨酯泡沫原料,将该原料从上模具的浇口注入到调温至25℃的上述筒状模具内。将该模具在加热炉中在110℃下加热1小时,进行热固化,之后冷却模具,进行脱模,从而将由聚氨酯泡沫构成的弹性层2承载于轴1的外周上。
接着,将下述表1中所示的表层配方涂料浸涂在该弹性层2的外周上,风干,此后,使用紫外线灯,在累积光量1000mJ/cm2的条件下进行UV照射,使其固化,从而形成膜厚约10μm的表层3,制作显影辊10。
<图像特性的评价>
使用由上述获得的各显影辊,按照下述内容评价图像特性。
(1)图像评价
将所得各显影辊组装到墨盒中,在23℃×50%RH的环境下,用Brother Industries,Ltd.制造的HL-2040进行打印率1%的连续图像输出,根据下述基准目测评价初期和耐久(5000张印刷)后的实心图像和半色调图像。
◎:无浓度不均
○:具有少许的浓度不均
×:具有浓度不均
(2)耐调色剂成膜性
在各显影辊表面敷满调色剂,并组装到墨盒中,在50℃下放置1周,然后进行图像输出。用下述基准评价其结果。
○:从第1张起,在显影辊表面没有见到调色剂的附着。
△:到第10张为止,在显影辊表面上没有见到调色剂的附着。
×:即使超过10张,在显影辊上也能见到调色剂的附着。
(3)调色剂漏出的评价
在连续图像输出中,目测确认调色剂是否从墨盒中漏出。
<涂膜特性的评价>
通过流延法将各表层配方涂料成膜,然后,使用紫外线灯在累积光量1000mJ/cm2的条件下进行UV照射,分别制备下述尺寸的涂膜样品。
(1)伸长率测定
为了测定伸长率,使用岛津制作所(株)制造的小型台式试验机EZ-TEST。从上述涂膜样品中切取宽度10mm、长度50mm、厚度约500μm作为测定样品,在卡盘间距30mm、试验速度30mm/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测定,以断裂点应变值为伸长率。
(2)弹性模量测定
使用A&D Company,Ltd.制造的RHEOVIBRON DDV测定弹性模量。从上述涂膜样品中切取宽度5mm、长度40mm、厚度约500μm作为测定样品,在卡盘间距30mm的条件下通过拉伸法进行测定,以频率11Hz时的储存弹性模量值作为弹性模量。
上述评价结果与辊的电阻和表面粗糙度的值一起在下述表1、2中示出。
表1
Figure G2008800249394D00131
※1)聚酯系丙烯酸尿烷酯:R5002(第一工业制药(株))
※2)EO改性双酚A二丙烯酸酯:BPE-4(第一工业制药(株))
※3)EO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3(第一工业制药(株))
※4)水分散硅石:STN-3(北村化学产业(株))
※5)水性硅酮接枝丙烯酸酯聚合物:SYMAC US-450(东亚合成(株))
※6)聚氨酯颗粒(平均粒径10μm):ARTPEARL C800(根上工业(株))
※7)光引发剂:Darocur 1173(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
表2
Figure G2008800249394D00141
如上述表1和2所示,在由聚氨酯泡沫构成的弹性层上设置了以水性聚氨酯系树脂为主要成分且含有水分散硅石和/或水性硅酮丙烯酸酯接枝聚合物的表层的各实施例的显影辊中,可以确认,由于在表层中获得了适当的伸长率和弹性模量,因此不发生调色剂成膜和调色剂漏出,且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性能,同时具有优异的环境性能。与此相反,在没有配合水分散硅石和水性硅酮丙烯酸酯接枝聚合物的比较例1、2中,发生了调色剂成膜,同时,由于表层的表面具有粘性(发粘感),因此表层与感光体的粘合力变强,分别在1000张和2000张时,表层从弹性层上剥落,从端部漏出了调色剂。

Claims (7)

1.一种显影辊,所述显影辊具备轴、承载于该轴的外周上的弹性层和形成在该弹性层的外周面上的一层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由聚氨酯泡沫构成,且所述表层以水性聚氨酯系树脂为主要成分,并含有水分散硅石和水性硅酮丙烯酸酯接枝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辊,其中,所述水性聚氨酯系树脂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辊,其中,所述聚氨酯泡沫由机械发泡法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辊,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水性聚氨酯系树脂的固体成分,所述水分散硅石的含量是在0.2~30重量份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辊,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水性聚氨酯系树脂的固体成分,所述水性硅酮丙烯酸酯接枝聚合物的含量是在0.2~30重量份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辊,其中,所述表层的伸长率是在50~400%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辊,其中,所述表层的在11Hz频率下的储存弹性模量是在8~20MPa的范围内。
CN2008800249394A 2007-07-17 2008-07-14 显影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435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86310A JP4657263B2 (ja) 2007-07-17 2007-07-17 現像ローラ
JP186310/2007 2007-07-17
PCT/JP2008/062681 WO2009011330A1 (ja) 2007-07-17 2008-07-14 現像ロー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3517A CN101743517A (zh) 2010-06-16
CN101743517B true CN101743517B (zh) 2012-11-28

Family

ID=40259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2493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43517B (zh) 2007-07-17 2008-07-14 显影辊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01444B2 (zh)
JP (1) JP4657263B2 (zh)
CN (1) CN101743517B (zh)
WO (1) WO20090113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51144A (ja) * 2007-12-21 2009-07-09 Bridgestone Corp 現像ローラ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84267B2 (en) * 2008-09-04 2011-07-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ssage passing module in hybrid computing system starting and sending operation information to service program for accelerator to execute application program
JP5439088B2 (ja) * 2009-08-13 2014-03-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導電性ロー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49198B2 (ja) * 2009-08-13 2013-11-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導電性ロー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99047B2 (ja) * 2010-07-13 2014-10-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弾性ローラの製造方法
KR20130106425A (ko) * 2010-12-28 2013-09-27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현상 롤러,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전자 사진 장치
JP5425116B2 (ja) * 2011-01-20 2014-02-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Oaローラおよびoaローラ用コーティング剤
CN102253630B (zh) * 2011-06-22 2013-04-03 深圳市乐普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使显影辊表面获得紫外光保护层的方法和装置
JP5611381B2 (ja) * 2012-03-19 2014-10-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819209A (zh) * 2012-08-12 2012-12-12 刘江 一种显影辊的生产方法
CN102819208A (zh) * 2012-08-12 2012-12-12 刘江 显影辊的生产方法
JP6344999B2 (ja) * 2014-06-30 2018-06-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積層体、導電性ローラ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EP3190300B1 (en) * 2014-09-04 2018-08-2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Roll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JP6363435B2 (ja) * 2014-09-04 2018-07-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ロー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WO2016136822A1 (ja) * 2015-02-27 2016-09-0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現像ロー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7038910A1 (ja) * 2015-09-01 2017-03-0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緩衝材、塗装用自動運動装置用緩衝材、緩衝材付自動運動装置および緩衝材付塗装用自動運動装置
JP7336289B2 (ja) * 2018-07-31 2023-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部材、電子写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09703177B (zh) * 2019-01-30 2021-02-02 上海运成印刷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辊套筒
KR20210062340A (ko) * 2019-11-21 2021-05-3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우레탄 폼용 코팅제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리우레탄 폼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4108A (zh) * 2004-12-24 2006-06-28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显像辊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9454B2 (ja) 1998-01-21 2006-10-04 株式会社カネカ 現像ローラ
JP3800773B2 (ja) * 1997-12-04 2006-07-26 株式会社カネカ 電子写真方式に用いるローラ
JP3899756B2 (ja) * 1999-12-16 2007-03-28 株式会社カネカ 電子写真用ローラ
US6512911B2 (en) * 2000-07-28 2003-01-2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oner carrier having a particular Z value, a particular creep value, or a particular universal hardness
JP2003167398A (ja) * 2001-09-19 2003-06-13 Bridgestone Corp 導電部材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4037669A (ja) * 2002-07-01 2004-02-05 Canon Inc 現像ロー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現像装置
JP2004191561A (ja) * 2002-12-10 2004-07-08 Bridgestone Corp 現像ローラ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98710A (ja) * 2002-12-18 2004-07-15 Ricoh Co Ltd 現像ローラ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現像装置
JP3810743B2 (ja) * 2003-01-17 2006-08-16 東洋鋼鈑株式会社 後処理めっき鋼板
JP2005077990A (ja) * 2003-09-03 2005-03-24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現像装置
JP4339669B2 (ja) * 2003-11-25 2009-10-07 東洋鋼鈑株式会社 着色表面処理アルミニウム板
JP2005308838A (ja) * 2004-04-16 2005-11-04 Ricoh Co Ltd トナー担持体、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12171B2 (ja) 2004-05-24 2007-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導電性部材、電子写真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8376922B2 (en) * 2004-06-09 2013-02-19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Developing roller, charging roller, conductive roll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6003758A (ja) * 2004-06-18 2006-01-05 Ricoh Co Ltd トナー担持体、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80739B2 (ja) * 2004-11-26 2010-11-17 東洋鋼鈑株式会社 ばね用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85030B2 (ja) * 2004-12-24 2012-11-28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ロールおよびその製法
JP4662249B2 (ja) * 2005-06-13 2011-03-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現像ローラ
JP2007033843A (ja) * 2005-07-27 2007-02-08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現像ローラ及び現像装置
JP5183867B2 (ja) * 2005-08-22 2013-04-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導電性ローラ
US8550968B2 (en) * 2005-11-11 2013-10-0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Developing roller and imag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4108A (zh) * 2004-12-24 2006-06-28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显像辊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3758A 2006.01.05
JP特开2007-33843A 2007.02.08
JP特开2007-57559A 2007.03.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11330A1 (ja) 2009-01-22
US20100189473A1 (en) 2010-07-29
JP2009025419A (ja) 2009-02-05
US8401444B2 (en) 2013-03-19
JP4657263B2 (ja) 2011-03-23
CN101743517A (zh) 201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3517B (zh) 显影辊
CN100565373C (zh) 显影辊
CN101681140B (zh) 导电辊
CN102089718B (zh) 电荷受控聚氨酯泡沫及使用其的调色剂输送辊
CN104380213A (zh) 调色剂供给辊的制造方法及调色剂供给辊
JP5649774B2 (ja) 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トナー搬送ローラ
JP5512167B2 (ja) 荷電制御された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トナー搬送ローラ
CN106842851B (zh) 电子照相用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JP5386097B2 (ja) 電子写真機器用現像ロール
JP5386090B2 (ja) 電子写真機器用現像ロール
CN103649842A (zh) 显影辊
CN101213496B (zh) 电子照相装置用清洁刮板
JP5238335B2 (ja) トナー供給ロー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795910A (zh) 辊和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121317B2 (ja) 現像ローラ
JP2008020558A (ja) トナー供給ロー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61549B (zh) 调色剂输送辊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108320A (ja) 現像ロー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96250B2 (ja) 電子写真機器用トナー供給ロール
JP5013928B2 (ja) 電子写真装置半導電性部材用高分子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半導電性部材
JP4662288B2 (ja) 導電性ローラ
JP2009014981A (ja) トナー供給ローラ
JP2007079252A (ja) トナー供給ローラ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666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転写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