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1549B - 调色剂输送辊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输送辊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61549B
CN101861549B CN2008801162881A CN200880116288A CN101861549B CN 101861549 B CN101861549 B CN 101861549B CN 2008801162881 A CN2008801162881 A CN 2008801162881A CN 200880116288 A CN200880116288 A CN 200880116288A CN 101861549 B CN101861549 B CN 1018615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arrying roller
toner
toner carrying
elastic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62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61549A (zh
Inventor
佐藤淳一朗
草野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kem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61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1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615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15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supply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eveloper supply roll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调色剂输送辊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该调色剂输送辊尤其在打印初期能够确保足够的浓度。所述调色剂输送辊在轴1的外周介由粘接层2承载导电性弹性层3而成,导电性弹性层3由聚氨酯泡沫形成。在施加100V电压时的辊电阻为105Ω以下,优选为104.5Ω以下,并且,在施加5V电压时的辊电阻为106~108Ω。粘接层2优选由热熔融型高分子粘接剂构成,且在热熔融型高分子粘接剂的熔点以下的温度下形成。

Description

调色剂输送辊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色剂输送辊(以下,也只称作“辊”)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具体而言,涉及用于如下用途的调色剂输送辊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将调色剂(显影剂)输送到感光体、纸等图像形成体上,对在其表面形成可视图像的显影辊供给调色剂。
背景技术
通常,复印机、打印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等中的显影部如图5所示,设置有:保持静电潜像的感光体等图像形成体11;通过与该图像形成体11接触并使承载于表面的调色剂20附着在图像形成体11上从而使静电潜像变成可视图像的显影辊12;用于向该显影辊12供给调色剂的调色剂输送辊13(包括调色剂供给辊和用于剥取无用调色剂的清洗辊)。其中,通过介由调色剂输送辊13和显影辊12将调色剂20从调色剂容纳部14输送到图像形成体11的一系列工序,来进行成像。另外,图中的符号15表示转印辊;16表示带电部;17表示曝光部;18表示刮取调色剂用的刮板。
其中,从不会由于与显影辊接触而损伤对方、以及增加辊的接触面积以确实夹紧(grip)性等观点出发,调色剂输送辊以在轴的外周介由粘接层承载导电性弹性体的结构来形成。作为用于粘接所述轴和导电性弹性层的粘接剂,以往,从不会因粘接时的加热而破坏导电性弹性体的观点出发,使用熔点为110℃以下左右的较低熔点的粘接剂。
在上述显影机构中,将调色剂20从调色剂输送辊13输送到显影辊12的机制,正如图6所示。首先,对于带正(或负)电的调色剂20,通过与调色剂20和显影辊12的摩擦使调色剂输送辊13的表层带负(或正)电。在带电后的调色剂输送辊13中,从由芯棒(core bar)等构成的轴1释放电荷,可控制辊表层的带电量(电荷的量)。此时,若调色剂输送辊的表层的带电量少的话,则辊表层变得不易吸附调色剂,结果会使得输送的调色剂的量增大。
以往,关于在激光束打印机(LBP)等的调色剂墨盒中使用的调色剂输送用辊的导电性,为了像上述那样静电控制调色剂,要求施加100V电压时的辊电阻设定成103~108Ω左右。因此,以往主要是通过在导电性弹性体中混入导电性填料、抗静电剂等来进行辊的导电特性的控制。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为了提供一种可容易地控制导电特性、且即使为导电性低的辊也可容易地制造的导电性辊,而在轴的外周依次设置内侧导电层和导电性弹性层,使得两者在厚度方向的电阻值以内侧导电层的电阻值更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56985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等)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通过配合导电性弹性体来改变辊的导电性的以往的方法中,虽然控制施加100V电压时的辊电阻是容易的,但是,仅限定该条件的话,打印初期时的浓度不够。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尤其是在打印初期能够确保足够的浓度的调色剂输送辊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等着眼于上述的辊的带电量的控制机制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结果发现:为了提高打印耐久初期时的浓度,有效作法是控制电压依赖性以使得在施加低电压时,尤其在施加5V电压时的辊电阻为106~108Ω。具体而言,发现:不是像以往那样改变导电性弹性体,而是通过改良存在于导电性弹性层与轴之间的粘接层,能够确保打印初期的浓度,而不会发生批量生产时出现的不良情况。
在控制调色剂的输送时,在调色剂输送辊与接地之间施加数100V的电位,使调色剂的电荷向辊表层转移,从辊表层介由导电性弹性体、粘接层和轴向接地放电,从而减少并控制调色剂带电量,使调色剂分离良好地进行,因而使调色剂输送量增加。该状态下,需要在与接地的电位差接近的100V时的电阻为105Ω以下、优选104.5Ω以下的低电阻的调色剂输送辊。但是,在打印初期,调色剂非常容易带电,带电过多的情况成为惯例。由于在该状态下即使以上述机制也不能良好地进行调色剂分离,因此打印初期的调色剂输送量变少。
为此,本发明人等想出了如下方法:在使以往的调色剂带电量降低而使调色剂输送量增加的构思的基础上,利用调色剂输送辊·调色剂·显影辊间的微妙的电位差,通过库仑力使调色剂从调色剂输送辊向显影辊转移,进一步增加调色剂输送量。即,调色剂输送辊与显影辊通常连接到同一电源上,为大致相同的电位,但严格来讲,若设计成调色剂输送辊的电阻具有电压依赖性的话,则可使调色剂输送辊与显影辊之间产生数V的电位差。即,将与接地间的电路设想为数100V的范围时,将调色剂输送辊的电阻设定成一直以来所要求的如105Ω以下、更优选104.5Ω以下,在将与显影辊之间的电路设想为数V、具代表性的为5V这样的低电压时,将调色剂输送辊的电阻设定成106~108Ω,从而有效地利用通过降低以往的调色剂的带电量来进行控制的机制,并且在调色剂输送辊与显影辊之间还设置有微小的电位差,利用库仑力使得调色剂与调色剂输送辊之间斥力起作用,调色剂与显影辊之间引力起作用,从而使调色剂输送量增大,即使在打印初期也能确保图像浓度。
这里,作为使调色剂输送辊的辊电阻具有电压依赖性的方法,存在如下方法:通过使粘接层为绝缘性并控制其厚度来设计电压依赖性的方法;向绝缘性弹性物质中混合导电性物质以形成导电性弹性层,并且设计电压依赖性的方法。其中作为前者的控制绝缘性粘接层的厚度的方法,存在如下方法:使粘接层自身的厚度变化的方法;通过使粘接剂为热熔融性、并控制粘接温度,来控制粘接层向导电性弹性层的渗透,并间接地控制粘接层的厚度的方法。此外,作为后者的方法,有通过设计所混合的导电性物质的颗粒形状和配合量来设计电阻的电压依赖性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发现,在控制的难易性方面,上述的方法中,前者的控制绝缘性粘接层的厚度的方法,尤其是通过控制粘接温度来设计调色剂输送辊的电阻电压依赖性的方法,可稳定地设计辊电阻的电压依赖性并且有效,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像以往那样在将热熔融型的粘接剂在该粘接剂的熔点以上进行粘接处理以形成粘接层的情况下,认为在轴与导电性弹性层粘接时,变成熔融的粘接剂实质上渗透到泡沫状的导电性弹性层内的状态,辊电阻的电压依赖性小。与此相对,若将热熔融型的粘接剂在虽未达到其熔点但发生软化而可确保充分的粘接力的温度下进行粘接处理并形成粘接层的话,在轴与导电性弹性层粘接时,由于粘接剂为半熔融的状态而不会直接渗透到泡沫中,因此在施加5V电压时可实现106~108Ω的电阻。
由以上可见,本发明的调色剂输送辊的特征在于,在轴的外周介由粘接层承载导电性弹性层而形成,该导电性弹性层由聚氨酯泡沫形成,在施加100V电压时的辊电阻为105Ω以下,尤其为104.5Ω以下,并且,在施加5V电压时的辊电阻为106~108Ω。
本发明中,所述粘接层优选由热熔融型高分子粘接剂构成,并在该热熔融型高分子粘接剂的熔点以下的温度下形成。此外,本发明的辊中,为了实现上述电阻值,考虑到与弹性层的融合难易性和由此产生的粘接强度、批量生产性等,作为前述热熔融型高分子粘接剂,优选使用以熔点为120℃以上的己二酸酯(adipate)系聚氨酯树脂为主要成分的热熔融型高分子粘接剂。由此,使粘接剂充分软化而确保粘接力,并且,在低于粘接剂的熔点的温度下确保足够厚度的粘接层,在低电压范围内稳定,可使辊电阻为106~108Ω。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本发明的调色剂输送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实现尤其在打印初期可确保足够的浓度的调色剂输送辊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调色剂输送辊的宽度方向剖面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的简略电阻测定装置的说明图。
图3所示为实施例的辊电阻与图像浓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4所示为实施例的图像浓度的图表。
图5所示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简略说明图。
图6所示为将调色剂从调色剂输送辊输送到显影辊的机制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轴
2粘接层
3导电性弹性层
11图像形成体
12显影辊
13调色剂输送辊
14调色剂容纳部
15转印辊
16带电部
17曝光部
18刮板
20调色剂
100金属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中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调色剂输送辊的宽度方向剖面图。如图示那样,本发明的调色剂输送辊在轴1的外周介由粘接层2承载导电性弹性层3而成。
在本发明的调色剂输送辊中,要求在施加100V电压时的辊电阻为105Ω以下,并且,在施加5V电压时的辊电阻为106~108Ω。通过使其持有这样的电压依赖性,可将打印初期的浓度确保在与打印耐久后半期相同的程度,并且可解决在打印初期不能获得足够浓度的问题。
此外,导电性弹性层3由聚氨酯泡沫(urethane foam)形成。尤其优选的是,导电性弹性层3由使用水发泡的导电剂炭黑内添型的聚氨酯泡沫、或者、对导电性涂料进行浸渍处理而赋予导电性的聚氨酯泡沫来形成,并且,粘接层2由热熔融型高分子粘接剂形成,尤其是由以熔点为120℃以上的己二酸酯系聚氨酯树脂为主要成分的粘接剂形成。作为粘接层的构成材料,尤其优选使用比以往的粘接剂熔点高的粘接剂,尤其是以己二酸酯系聚氨酯树脂为主要成分的粘接剂。
这可能是基于以下理由。即,如前述那样,低熔点的粘接剂在粘接轴和导电性弹性层时,呈现出熔融的粘接剂实质上渗透到导电性弹性层内的状态。与此相对,在如本发明那样使用高熔点的粘接剂的情况下,粘接时粘接剂完全不熔融,在所得的辊中,以直接固化成某一程度厚膜状的状态残留在轴的周围。因此,利用该厚膜状的粘接层2来阻止在施加低电压条件下的电荷的流动,与带电辊表层一起适当分布带电量,在与显影辊之间产生适当的电位差。由此,吸附的调色剂顺利地转移到显影辊上,其结果为,即使在调色剂容易带电的打印初期,也能够适当地产生调色剂分离,由此增大调色剂输送量,从而确保足够的浓度。因此,根据本发明,与施加5V电压时的辊电阻为106Ω以下的以往辊相比,可以说取得了下述表1中所示的效果。
[表1]
此外,根据如上述那样的原因,本发明中使粘接剂熔融的温度,即轴与导电性弹性层粘接时的加热温度也是极为重要的。具体而言,粘接时的加热温度需要为100℃以上。在为了粘接而进行加热时,不仅要使粘接剂熔融,还要考虑通过与粘接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对由聚氨酯泡沫形成的导电性弹性层侧进行改质,当加热温度低于100℃时,粘接剂的熔融可能不充分,或者导电性弹性层的改质不充分,从而不能促进导电性弹性层与粘接层的化学性键合,因此不能获得足够的粘接性。此外,加热温度为100℃时,通过长时间(例如,8小时左右)的加热可确保粘接性,但考虑到生产率且为了稳定地进行改质,加热温度优选为120℃以上,特别优选为130℃以上。此外,当加热温度超过200℃时,由聚氨酯泡沫形成的导电性弹性层发生变质、或发生燃烧等问题。因此,更优选加热温度为130℃以上且200℃以下。
此外,有关粘接剂的熔点,根据与上述同样的理由,优选为130℃以上且200℃以下。进而,从粘接剂的熔点与上述加热温度的关系来看,作为更优选的条件是,加热温度为130℃以上且200℃以下,并且使用高于该加热温度且熔点为130℃以上且200℃以下的范围的粘接剂。其原因在于:当粘接剂的熔点在加热温度以下时,粘接剂完全熔融,不能得到本发明所期望的效果。
此外,即使将熔点为120℃以下的粘接剂在更低的熔点下进行粘接,由于泡沫自身的保温性也不能顺利地进行粘接,不仅难以形成所期望的粘接剂的层,由于在使用环境下因通电而发热或机械性剪切,实质上粘接层在使用过程中消失,不能获得其效果。
在本发明中,只要是满足上述粘接层的条件的粘接层即可,由此,可获得本发明所期望的效果,对于除此以外的具体的辊结构、具体的辊电阻的值等,可根据期望进行适当的决定,没有特别的限制。
例如,作为用于上述粘接层2的粘接剂,只要是热熔融型高分子粘接剂即可,对除此以外的配合成分没有特别的限制。此外,作为其性状,可以为薄膜、颗粒等任何形态。粘接层2的厚度,优选为20~300μm,过薄时发生粘接不良,过厚时不能获得适当的辊电阻,因此均不优选。
此外,作为用于本发明的辊的轴1,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使用任意的物质,例如,可使用对硫化处理碳钢等钢材实施镀镍或镀锌等的轴、由铁、不锈钢、铝等金属制的实心体构成的芯棒、将内部挖成中空的金属制圆筒体等金属制轴。
此外,作为用于导电性弹性层3的聚氨酯泡沫的材料,只要是在树脂中含有尿烷键的聚氨酯泡沫的材料,则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使用以下所述的材料。
有关聚氨酯泡沫的制造方法,可使用水发泡的方法。具体而言,已知有如下方法:预先使异氰酸酯成分与多元醇成分反应生成预聚物,使包含该预聚物、水、尿烷反应催化剂等的发泡体形成材料在规定的块状模具中自由地发泡后,使其加热固化。
作为被用于制造预聚物的多元醇成分,例如,可使用使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加成聚合而成的聚醚多元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酸成分和二醇成分缩合而成的聚酯多元醇、使己内酯开环聚合而成的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二醇等。
作为使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加成聚合而成的聚醚多元醇,例如,可列举出以水、丙二醇、乙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己三醇、三乙醇胺、二甘油、季戊四醇、乙二胺、甲基葡糖苷、芳香族二胺、山梨醇、蔗糖、磷酸等为起始物质,将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加成聚合而成的聚醚多元醇,特别优选以水、丙二醇、乙二醇、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己三醇为起始物质。有关加成的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比率、微观结构,环氧乙烷的比率优选为2~95重量%,更优选为5~90重量%,优选在末端加成环氧乙烷。此外,分子链中的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排列优选为无规排列。
另外,作为所述聚醚多元醇的分子量,在以水、丙二醇、乙二醇为起始物质时为2官能团,其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00~6000的范围,更优选为3000~5000的范围。此外,在以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己三醇为起始物质时为3官能团,其重均分子量优选为900~9000的范围,更优选为4000~8000的范围。此外,还可以将2官能团的多元醇和3官能团的多元醇适当混合来使用。
此外,聚四亚甲基醚二醇,例如,可通过四氢呋喃的阳离子聚合而获得,优选使用重均分子量为400~4000的范围,尤其是650~3000的范围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此外,还优选将分子量不同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混合。此外,还可以使用使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环氧烷烃共聚合而获得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此外,还优选将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和、使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加成聚合而成的聚醚多元醇混合使用。此时,它们的混合比率优选以重量比计为95∶5~20∶80的范围使用,特别优选以90∶10~50∶50的范围使用。
此外,还可与上述多元醇成分一起并用丙烯腈改性多元醇而成的聚合物多元醇、对多元醇加成三聚氰胺而成的多元醇、丁二醇等二醇类、三羟甲基丙烷等多元醇类或它们的衍生物。
作为被用于制造预聚物的多异氰酸酯成分,可使用芳香族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脂肪族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脂环族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其中,优选芳香族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特别优选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或其衍生物、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或其衍生物。
作为甲苯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可使用粗制甲苯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2,6-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它们的脲改性物、缩二脲改性物、碳化二亚胺改性物、用多元醇等改性后的尿烷改性物等。作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例如,可使用使二氨基二苯基甲烷或其衍生物与光气反应而获得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作为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的衍生物,有多核体等,可使用由二氨基二苯基甲烷获得的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由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的多核体获得的聚合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有关聚合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官能团数,通常,可使用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各种官能团数的聚合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平均官能团数优选为2.05~4.00、更优选为2.50~3.50。此外,还可使用将这些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改性而获得的衍生物,例如,用多元醇等改性后的尿烷改性物、通过形成异氰酸酯二聚体(uretdione)而得到的二聚物、异氰脲酸酯改性物、碳化二亚胺/脲酮亚胺改性物、脲基甲酸酯改性物、脲改性物、缩二脲改性物等。此外,还可混合数种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而使用。
作为预聚物化的方法,可列举出,将多元醇和异氰酸酯装入适当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在30~90℃、更优选40~70℃下,保温6~240小时、更优选24~72小时的方法。此时,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分量的比率,优选调节成使所得的预聚物的异氰酸酯含有率为4~30重量%,更优选为6~15重量%。当异氰酸酯的含有率低于4重量%时,预聚物的稳定性受到损害,在储存中预聚物发生固化,可能变得不能供于使用。此外,当异氰酸酯的含有率超过30重量%时,未被预聚物化的异氰酸酯的含量增加,由于该聚异氰酸酯与用于后续的聚氨酯固化反应的多元醇成分,通过与未经过预聚物化反应的一步法相类似的反应机构而发生固化,因此使得使用预聚物法的效果减弱。
在聚氨酯泡沫中加入上述多元醇成分和异氰酸酯成分,根据期望可添加导电剂、发泡剂(水、低沸点物、气体等)、交联剂、表面活性剂、催化剂、稳泡剂等,由此可形成根据期望的层结构。此外,还可适当地使用阻燃剂、填充材料、离子导电剂或电子导电剂等导电剂、公知的填充剂、交联剂等。
作为离子导电剂的例子,可列举出四乙基铵、四丁基铵、十二烷基三甲基铵(例如,月桂基三甲基铵)、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十八烷基三甲基铵(例如,硬脂基三甲基铵)、苄基三甲基铵、改性脂肪酸二甲基乙基铵等的高氯酸盐、氯酸盐、盐酸盐、溴酸盐、碘酸盐、氟硼酸盐、硫酸盐、烷基硫酸盐、羧酸盐、磺酸盐等铵盐,锂、钠、钾、钙、镁等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高氯酸盐、氯酸盐、盐酸盐、溴酸盐、碘酸盐、氟硼酸盐、三氟甲基硫酸盐、磺酸盐等。
此外,作为电子导电剂的例子,可列举出科琴黑、乙炔黑等导电性碳;SAF、ISAF、HAF、FEF、GPF、SRF、FT、MT等橡胶用碳;实施了氧化处理的墨水用碳、热分解碳、天然石墨、人造石墨;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锌等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镍、铜、银、锗等金属等。这些导电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对于其配合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期望进行适当选定,通常,相对于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总量100重量份,为0.1~40重量份的比例,优选为0.3~20重量份的比例。
作为用于聚氨酯泡沫的固化反应的催化剂,可列举出三乙胺、二甲基环己胺等单胺类、四甲基乙二胺、四甲基丙二胺、四甲基己二胺等二胺类、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五甲基二丙烯三胺、四甲基胍等三胺类、三乙二胺、二甲基哌嗪、甲基乙基哌嗪、甲基吗啉、二甲基氨基乙基吗啉、二甲基咪唑等环状胺类、二甲基氨基乙醇、二甲基氨基乙氧基乙醇、三甲基氨基乙基乙醇胺、甲基羟乙基哌嗪、羟乙基吗啉等醇胺类、双(二甲基氨基乙基)醚、乙二醇双(二甲基)氨基丙基醚等醚胺类、辛酸亚锡、二乙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丁基硫醇锡(dibutyltin mercaptide)、二丁基锡硫代羧酸酯(dibutyltinthiocarboxylate)、双马来酸二丁基锡、二辛基硫醇锡、二辛基锡硫代羧酸酯、丙酸苯汞、辛烯酸铅等有机金属化合物等。这些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中,为了使泡沫材料的气孔稳定,优选在聚氨酯泡沫配方中配合有机硅稳泡剂或各种表面活性剂。作为有机硅稳泡剂,优选使用二甲基聚硅氧烷-聚氧化烯共聚物等,特别优选由分子量350~15000的二甲基聚硅氧烷部分和分子量200~4000的聚氧化烯部分构成的二甲基聚硅氧烷-聚氧化烯共聚物。聚氧化烯部分的分子结构优选环氧乙烷的加成聚合物、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加成共聚物,还优选其分子末端为环氧乙烷。作为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出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等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各种聚醚、各种聚酯等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有机硅稳泡剂或各种表面活性剂的配合量,相对于多元醇成分和异氰酸酯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份,优选为0.1~10重量份,更优选为0.5~5重量份。
本发明中,由聚氨酯泡沫形成的导电性弹性层,优选在表面具有自内部连通的气孔开口部,由此,调色剂可从泡沫内部良好地供给,从而消除调色剂输送量不稳定化的问题。气孔开口部的直径优选为50~400μm,此外,平均每1cm2聚氨酯泡沫表面的开口部的个数优选为100~2000个。用于获得具有所述气孔开口部的结构的聚氨酯泡沫的形成,可通过组合聚氨酯配方和脱模剂,并按照现有技术来进行。
本发明的调色剂输送辊可通过在轴1的外周介由粘接剂承载导电性弹性层3后,在上述规定的温度下进行加热来制造。具体而言,首先,在将由板状等任意形状的聚氨酯泡沫形成的导电性弹性体3成型的同时,在轴1的外周缠绕薄膜状粘接剂、或使颗粒状粘接剂熔融后进行涂布,从而形成粘接剂的膜。然后,在导电性弹性体3上开孔,将带有粘接剂的轴1插入该孔中。然后,在规定温度下进行加热,介由粘接层2使轴1和导电性弹性层3一体化,研磨导电性弹性层3的表面,形成所期望的圆筒形状,进而将导电性弹性层3的端部切断成规定形状,从而可以获得本发明的调色剂输送辊。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只要特别具备上述本发明的调色剂输送辊即可,对于除此以外的装置结构,则没有特别的限制。根据使用了本发明的调色剂输送辊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可确保在打印初期的足够的浓度。
实施例
以下,采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地说明。
使用下述表2所示的物质作为用于形成粘接层的粘接剂,制作出图1所示的在轴1的外周介由粘接层2承载有导电性弹性层3而成的调色剂输送辊。作为轴1使用金属制的轴(直径φ6mm,长约260mm)。此外,作为导电性弹性层3的材料,使用如下的聚氨酯泡沫原料:相对于预先使分子量为5000的聚醚多元醇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反应而成的预聚物100重量份,混合使导电剂科琴黑分散到发泡剂水中而成的水分散碳20重量份、发泡催化剂甲苯二胺0.2重量份、固化催化剂二丙二醇0.2重量份和稳泡剂硅0.65重量份,将所得的发泡体形成材料以规定量流入温度50℃的块状模具中使其发泡,并使其加热固化后,用120℃的干燥炉使剩余水分干燥,切断成规定尺寸而形成的聚氨酯泡沫原料。
首先,将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导电性弹性层3成型,并在其上开设与轴1相对应的孔,在轴1的外周缠绕薄膜状粘接剂、或者使颗粒状粘接剂熔融后进行涂布,从而形成各粘接剂的膜。接着,将轴1插入导电性弹性层3的孔中,在温度130℃下加热60分钟,介由粘接层2使轴1和导电性弹性层3一体化。然后,研磨导电性弹性层3的表面,形成外径13mm的圆筒形状,进而切断长约218mm的导电性弹性层3的端部,从而获得各供试辊。
[表2]
Figure GPA00001138089500161
*1)为通过高化式流动试验仪(Koka type flow tester)((株)岛津制作所制造)得到的测定值。
<辊电阻测定方法>
在常温常湿环境(22.5℃/55RH%)下,使用图2所示的装置,对所得的各供试辊测定了辊电阻。具体而言,在金属板100上载置各辊,以辊的两端负载有0.98N载荷的状态(总压力:1.96N),通过低电压电源施加5V电压,进行了测定。测定部位为1处。在施加100V电压的情况下,也同样的进行测定。
<图像浓度试验>
将各供试辊作为调色剂输送辊组装到市售的LBP上,在常温常湿环境(22.5℃/55RH%)下,在一张印刷用纸中打印规定的图案。使用的墨盒为同一生产批号,测定打印第3张时所得的图像的透过浓度。透过浓度的测定使用SAKATA INXENG.CO.,LTD.制造的X-Rite310T,将图案中5处全黑(100%浓度)部分的各处的透过浓度平均值进一步平均化。
它们的结果,如下述表3和图3、4的图表所示。
[表3]
Figure GPA00001138089500171
如上述表3等所示,可确认:与使用低熔点粘接剂的以往例相比,使用本发明的高熔点粘接剂的实施例,可获得较高的辊电阻,并且在打印初期能确保良好的图像浓度。

Claims (4)

1.一种调色剂输送辊,其特征在于,其是在轴的外周介由粘接层承载导电性弹性层而形成的,该导电性弹性层由聚氨酯泡沫形成,
在施加100V电压时的辊电阻为105Ω以下,并且,在施加5V电压时的辊电阻为106~108Ω,
所述粘接层由热熔融型高分子粘接剂构成,且在该热熔融型高分子粘接剂的熔点以下的温度下形成,
粘接时的加热温度为100℃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辊,所述热熔融型高分子粘接剂以熔点120℃以上的己二酸酯系聚氨酯树脂为主要成分。
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辊。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辊。
CN2008801162881A 2007-11-15 2008-08-29 调色剂输送辊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8615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96782 2007-11-15
JP2007296782A JP4684281B2 (ja) 2007-11-15 2007-11-15 トナー搬送ロー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PCT/JP2008/065536 WO2009063678A1 (ja) 2007-11-15 2008-08-29 トナー搬送ロー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1549A CN101861549A (zh) 2010-10-13
CN101861549B true CN101861549B (zh) 2013-02-13

Family

ID=40638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62881A Active CN101861549B (zh) 2007-11-15 2008-08-29 调色剂输送辊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52217B2 (zh)
EP (1) EP2246747B1 (zh)
JP (1) JP4684281B2 (zh)
CN (1) CN101861549B (zh)
WO (1) WO20090636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7194A (zh) * 2020-06-24 2020-11-06 中山市鼎诚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转印带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1446A (zh) * 1997-07-01 2000-07-26 钟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辊以及使用该辊的显影装置
CN1500834A (zh) * 2002-11-13 2004-06-02 ס��� �ҵ��ʽ���� 导电性弹性体组合物、利用该组合物的导电性部件、具有该导电性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1002120A1 (fr) * 1989-08-08 1991-02-21 Nakamura Seishisho Co., Ltd. Feuille de papier thermocollable
WO2004092848A1 (ja) 1993-05-19 2004-10-28 Eiji Sawa 導電性ローラ
JP2001173640A (ja) * 1993-05-19 2001-06-26 Bridgestone Corp 導電性ローラ
JPH11231654A (ja) * 1998-02-13 1999-08-27 Seiko Epson Corp 現像装置
US6572791B2 (en) 1999-12-10 2003-06-0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Electroconductive elastic member, elastic member and image formation equipment
JP2002053639A (ja) * 1999-12-10 2002-02-19 Bridgestone Corp 導電性弾性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81982A (ja) * 2000-03-31 2001-10-10 Bridgestone Corp 現像装置
US6480692B2 (en) 2000-03-31 2002-11-1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oner supply roller and developing apparatus
JP2001341139A (ja) * 2000-05-31 2001-12-11 Bridgestone Corp 弾性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56585A (ja) * 2000-06-13 2001-12-26 Bridgestone Corp 画像形成装置用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23402A (ja) * 2001-08-28 2006-11-30 Tokai Rubber Ind Ltd 半導電性高分子弾性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oa部品
JP3951860B2 (ja) 2001-08-28 2007-08-01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半導電性部材用の半導電性高分子弾性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半導電性部材、ならびに電子写真装置半導電性部材用の半導電性高分子弾性部材の製法
JP2003215905A (ja) * 2002-01-24 2003-07-30 Nitto Kogyo Co Ltd トナー供給ローラ
JP4082222B2 (ja) * 2002-03-20 2008-04-30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機器部材用導電性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機器部材、その製法
JP4421839B2 (ja) * 2003-04-11 2010-02-24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トナー供給ロー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1446A (zh) * 1997-07-01 2000-07-26 钟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辊以及使用该辊的显影装置
CN1500834A (zh) * 2002-11-13 2004-06-02 ס��� �ҵ��ʽ���� 导电性弹性体组合物、利用该组合物的导电性部件、具有该导电性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173640A 2001.06.26
JP特开2001-281982A 2001.10.10
JP特开2001-341139A 2001.12.11
JP特开2001-356585A 2001.12.26
JP特开2002-53639A 2002.02.19
JP特开2004-317541A 2004.11.11
JP特开2006-323402A 2006.11.30
JP特开平11-231654A 1999.08.2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52217B2 (en) 2013-05-28
US20100290821A1 (en) 2010-11-18
JP4684281B2 (ja) 2011-05-18
JP2009122439A (ja) 2009-06-04
EP2246747B1 (en) 2016-11-02
WO2009063678A1 (ja) 2009-05-22
CN101861549A (zh) 2010-10-13
EP2246747A4 (en) 2012-01-18
EP2246747A1 (en) 201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3517B (zh) 显影辊
KR101711522B1 (ko) 도전성 롤러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EP2169476A1 (en) Developing roller, developing roller production method,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CN101397374B (zh) 导电性橡胶构件
CN103392153A (zh) 导电性辊、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681140B (zh) 导电辊
CN102089718A (zh) 电荷受控聚氨酯泡沫及使用其的调色剂输送辊
US6393243B1 (en) Developing roller and develop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4380213A (zh) 调色剂供给辊的制造方法及调色剂供给辊
CN102414626B (zh) 电荷受控聚氨酯泡沫及使用其的调色剂输送辊
JP5204952B2 (ja) 現像ローラ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61549B (zh) 调色剂输送辊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144975B2 (ja) トナー供給ローラ
CN103649842A (zh) 显影辊
JP5559521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38335B2 (ja) トナー供給ロー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67352B2 (ja) 液体塗工ヘッド、液体塗工装置および塗工方法
CN105027007A (zh) 辊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辊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6795910A (zh) 辊和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689021B2 (ja) 転写ローラ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65552B2 (ja) 転写ローラ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14981A (ja) トナー供給ローラ
JP4614491B2 (ja) 高分子弾性部材、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部品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22846A (ja) トナー搬送ローラ
JP50244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導電性弾性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rkem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BRIDGESTON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