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1292B - 在至少部分使用纤维材料的情况下制造针织品的圆型针织机 - Google Patents

在至少部分使用纤维材料的情况下制造针织品的圆型针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1292B
CN101711292B CN2008800199874A CN200880019987A CN101711292B CN 101711292 B CN101711292 B CN 101711292B CN 2008800199874 A CN2008800199874 A CN 2008800199874A CN 200880019987 A CN200880019987 A CN 200880019987A CN 101711292 B CN101711292 B CN 1017112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r knitting
next door
knitting machine
drafting system
inse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99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11292A (zh
Inventor
赖因哈德·柯尼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1711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1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112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12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16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incorporating internal threads in laid-in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14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incorporating loose fibres, e.g. in high-pile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型针织机,用于在至少部分使用纤维材料的情况下制造针织品。该圆型针织机包含配设于分开的针织系统(6)的牵伸装置(8b)用于输送和细分纤维条子(10)、翼锭粗纱等,以及包含与牵伸装置(8)作用连接的驱动单元(28)。按本发明,牵伸装置(8)设置在分离和装配壁下方并且驱动单元(28)设置在将其防纤维地分离的分离和装配壁(26)上方,驱动单元(28)穿过分离和装配壁(26)与牵伸装置(8b)的牵伸辊(35、36)耦联。

Description

在至少部分使用纤维材料的情况下制造针织品的圆型针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型针织机。
背景技术
已知的这种类型的圆型针织机(例如PCT WO 2004/079068)的特点在于,取代典型的纱线基本上或仅使用由牵伸的纤维材料制成的纱线来成圈。这些纤维材料直接在成圈之前借助于配设给针织系统的牵伸装置牵伸,作为初始材料翼锭粗纱、牵伸条子或类似物输送给牵伸装置。在需要时,这些纤维材料可以在牵伸装置与针织系统之间借助于纺纱装置转化成具有真实的加捻的临时纱线,它们允许敏感的纤维材料也在较大的行程上输送并且在成圈之前通过假捻效果又取消。因此成圈不借助于通常的纱线,而是借助于没有或仅具有略微的加捻的纱线进行。
这种圆型针织机的问题在于,由于处理翼锭粗纱、牵伸条子或类似物,在针织系统的区域内发生强烈的飞花形成,这与四处飞扬的纤维、污物颗粒或类似物有关。这与纤维材料是否由纯棉花或任何一种适宜的纤维混合物构成无关。结果由于驱动单元基本上悬伸,尤其是用于驱动牵伸装置的驱动单元倾向于快速的污染,使得必需经常进行清洁工作,这干扰了针织过程。或者必须设置相对复杂的结构,这使得必要的操作和维护工作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改进上述类型的圆型针织机,使得用相对简单的措施可以保证驱动单元并从而圆型针织机的基本上无干扰的运转。此外应建议一种用于牵伸装置的廉价的驱动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圆型针织机,用于在至少部分使用纤维材料的情况下制造针织品,该圆型针织机包含一条机器轴线、多个在机器轴线周围分布设置的针织系统、多个具有牵伸辊的牵伸装置和多个驱动单元,所述牵伸装置用于将纤维材料至少输送给所述针织系统中的若干个,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牵伸辊并且与配设的牵伸辊处于作用连接,其特征在于:设有横向于机器轴线布置的、防纤维的隔壁,牵伸装置设置在隔壁下方并且驱动单元设置在隔壁上方,并且驱动单元穿过隔壁与配设的牵伸辊耦联。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隔壁允许位于下方的对于纤维飞花的不期望的产生负有责任的牵伸装置辊与设置于该隔壁上方的驱动单元的防纤维的分离,这些驱动单元因此优化地防止四周飞扬的纤维或类似物。另外,隔壁同时实现一个装配平面,在该装配平面上可以装配所有对于输送纤维重要的构件,尤其是牵伸装置及其驱动单元。特别有利的是,隔壁设置在通常的工作空间上方、尤其是圆型针织机的针织系统上方的这样一个高度,使得牵伸装置不明显妨碍在圆型针织机上工作的操作人员,但是仍然处于操作人员的作用区域内。
有利的是,所述圆型针织机包含基板或三角底板,并且隔壁由多个支柱支撑,这些支柱围绕机器轴线分布设置并且支承在基板或三角底板上和/或支承在地面上。
有利的是,隔壁环形地或锥形地包围机器轴线。
有利的是,隔壁包含多个沿圆周方向防纤维地彼此贴靠的分段。
有利的是,隔壁在其顶侧上设有包围各驱动单元的、基本上封闭的遮盖件。
有利的是,遮盖件通过朝机器轴线的方向伸出的遮盖元件补充。
有利的是,各牵伸装置分别具有一对输出辊,所述输出辊具有在安装状态下平行于机器轴线设置的轴线。
有利的是,各牵伸装置配设用于纤维废料的抽吸通道和用于污物颗粒的抽吸通道,并且各抽吸通道连接在一个中央抽吸装置上。
有利的是,各牵伸装置构成为用于分别并行地输送至少两个纤维材料的双重牵伸装置。
有利的是,所述圆型针织机包含至少一个牵伸装置结构,所述牵伸装置结构具有两个重叠的牵伸装置和与所述两个牵伸装置平行的两个另外的牵伸装置,各牵伸装置具有共同的驱动元件,在此一个预牵伸组具有多个水平的轴并且一个主牵伸组具有多个平行于机器轴线的垂直的轴。
有利的是,各牵伸辊至少部分设置在插入件中,所述插入件通过联接装置可拆地与隔壁连接。
有利的是,至少一个插入件构成十字形的并且牵伸装置位于该插入件的四个象限中,所述插入件通过第一支臂可枢转地设置在另外的插入件上。
有利的是,至少一个牵伸装置具有通过第二支臂和第一枢转点直接在隔壁上可枢转地支承的第一插入件和通过第一支臂和第二枢转点与第一插入件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二插入件,第二枢转点设置在第一插入件的前下角部上。
有利的是,各驱动单元构成为切向带驱动装置,并且至少一个用于牵伸装置的输出辊的驱动单元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驱动带以及多个围绕机器轴线分布设置的以带轮的形式的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具有至少部分重叠设置的第一和第二部段,第一驱动带切向围绕第一部分带轮的第一部段并且第二驱动带切向围绕第二部分带轮的第二部段。
有利的是,第一驱动带也切向地且无交替弯曲地围绕驱动马达的驱动带轮,并且第二驱动带也切向地且无交替弯曲地围绕张紧轮。
有利的是,所述带轮中的至少若干个配设用于第一和/或第二驱动带的辅助轮,所述辅助轮设置在有关驱动带的贴紧点上或者以较小的间隔设置在该贴紧点之前。
有利的是,沿纤维材料的输送方向在牵伸装置的输出辊对后面各一个带有喷吹和抽吸系统的喷嘴组件固定在隔壁上,所述喷吹和抽吸系统包含配设于输出辊对的喷吹和抽吸开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借助于实施例详细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显示用于在至少部分使用纤维材料的情况下制造针织品的已经建议的圆型针织机的示意垂直剖视图;
图2显示图1的圆型针织机的俯视图,在此省略辅助用线和添加纺纱装置;
图3显示带有本发明的隔壁的圆型针织机的示意垂直剖视图;
图4、5、6a、6b显示不同类型的可与图3的隔壁连接的牵伸装置;
图7a显示可与图3的隔壁连接的用于牵伸装置机构的插入件的第一实施形式的透视图;
图7b和7c显示插入件的第二实施形式的透视图和俯视图;
图8显示按本发明的切向带驱动装置形式的驱动单元的示意俯视图;
图9显示图8的切向带驱动装置的带轮;
图9a和9b分别显示配设于图9的带轮的辅助轮;
图10a显示图3的隔壁的一个分段的、朝按第一方案的装配于其上的牵伸装置看的底视图;
图11a显示图10a的分段的示意俯视图,在此用虚线描述垂直地设置于分段下方的牵伸辊和传动件,并省略水平辊;
图12a显示图11a的驱动单元和传动件的示意透视图,省略隔壁分段;
图10b至12b显示按第二方案的与图10a至12a对应的视图;
图12c显示按图10a至12b的牵伸装置结构的输入辊对的驱动单元的前视图;
图12d显示按图10a至12a的牵伸装置结构的折叠区的牵伸辊的驱动单元朝图12a中的箭头u的方向的侧视图;
图12e显示按图10a至12a的牵伸装置结构的另一辊对的驱动单元的与图12d对应的侧视图;
图12f显示图10a至12b的牵伸装置结构的输出辊对的驱动单元的前视图;
图12g显示图10b至12b的牵伸装置结构的折叠区的牵伸辊的驱动单元朝图12b中的箭头v的方向的侧视图,在此描述不可见的正齿轮以90°从图纸平面中转出;
图13显示图3的圆型针织机的完整的隔壁和固定于其上的驱动单元的透视的俯视图;
图14显示与图13对应的视图,但是是在一个遮盖驱动单元的遮盖件固定在隔壁上之后;
图15和16分别显示本发明的隔壁分段和安装于其上的牵伸装置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底视图和俯视图;
图17显示多个彼此并排设置的按图15和16的分段的俯视图;
图18显示按图15和16的隔壁分段的侧视图;
图19至21分别显示按图18的隔壁分段和三个插入件的透视图,其中各一个插入件处于从隔壁分段拔出的状态;
图22和23分别显示与图3的隔壁连接的喷嘴组件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24显示喷嘴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示意显示圆型针织机1,包括可旋转的针筒2,在针筒中可移动地支承织针3。在圆型针织机1之间或者在包围该圆型针织机的区域内示意描述工作空间4,操作人员5在圆型针织机1上的通常工作时停留在该工作空间内。圆型针织机1的高度通常这样确定,使得多个成圈或针织系统6处于操作人员5的作用范围内,这些成圈或针织系统由未描述的三角构成并且在图1中仅描述其中一个。术语“作用区域”理解为优选设置在地面7或类似物上方的特别人性化有利的距离中的区域,不仅圆型针织机1而且操作人员5处在该区域上。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关心的圆型针织机1构成为所谓的纺纱针织机。每个针织系统6配设一个牵伸装置8,向其输送由条筒9取出的纤维条、由备用筒子抽出的翼锭粗纱或其它的纤维材料10。该纤维材料10在牵伸装置8中按本身公知的方式细分成纱线11并优选借助于导纱器12置于织针3之前以便成圈。另外用标记14表示辅助用线,它同样可以输送给导纱器12,特别是在针织品辅助地例如应设有面子纱或弹性纱线时。
已说明的类型的成圈机对于技术人员例如由前述文件PCT WO2004/079068A2已知,在此为了避免重复而通过引用将其包含在本申请公开的内容之中。
按照同一申请人的另一较早的建议(PCT WO 2007/093166),这样设置牵伸装置8,使得它们如针织系统6一样处于在圆型针织机1上工作的操作人员5的作用区域内,但是位于操作人员的上方。为此牵伸装置8例如固定在一个支撑环15上,该支撑环借助于支柱16支承在圆型针织机1的基板或三角底板17上。另外这样满足布置,使得由牵伸装置8的三对或更多对牵伸辊18构成的钳口线位于垂直的平面中。因此实现,牵伸辊18的轴线在安装或使用状态中垂直设置。为了实现牵伸装置8对于操作人员5不仅能从工作空间4够及,而且能容易地维护和/或维修,而不必将它们完全拆卸,牵伸装置8至少部分可以如下打开,即它们的所谓的上辊18a(图2)固定在压臂19上,该压臂与传统技术位于上方相反位于侧面,并且可以沿箭头v的方向围绕示例表示的垂直的枢转轴线20枢转。
为了当牵伸装置8按图2与针筒2的圆周具有较大的距离时纱线11能可靠地置入织针3内,按图2优选在牵伸装置8与导纱器12之间设置附加的纺纱装置21。如由提及的文件中已知的那样,这些纺纱装置21例如分别具有至少一个以加捻机构22的形式的纺纱喷嘴和连接在加捻机构上的纺纱管或输送管23。纺纱装置21用于将由牵伸装置8排出的纱线11首先转化成具有真实的加捻的临时纱线,它们在纺纱管23的端部与针织系统6之间由于所谓的假捻效果而再次松开。
因为牵伸辊18垂直,所以它们可以按简单的方式通过在针筒2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圆形地支承的驱动带驱动。因此仅必要的是,三个描述的辊对的每个所谓的下辊的轴在它们的上端部例如分别设置一个带轮,这在下面论述。
最后按图1和2的实施例特别有利的是,两个或更多个牵伸装置8以其辊18同轴地重叠设置。通过这种多重的或双重的或双联的结构方式,在圆周方向上对于牵伸装置8所需的位置需求可以减半或更进一步减小,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或更多个纱线可以由每个牵伸装置分段引导到相邻的织针系统6,如这在图1中通过两个纱线11表示。因此可以使牵伸装置的排列密度加倍或变成多倍。
图3显示一种圆型针织机1,其如图1和2的圆型针织机1一样也可以具有第二针床,如示意地通过附加的例如设置于针盘中的织针25所示。只要不同地说明,在图3中另外相同的部件设有与图1和2中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3的圆型针织机1按本发明取代支撑环15或附加于该支撑环具有一个隔壁26,其横向于并且优选垂直于同时构成针筒2的旋转轴线(图1)的、通常垂直延伸的机器轴线27并适宜地与之同轴地设置并例如构成板形的。如还要具体地解释的,在隔壁26下方安装围绕机器轴线27分布设置的牵伸装置8,而在隔壁26上方设置用于驱动牵伸辊所需的驱动单元28并且在需要时也设置用于去飞花的、用于牵伸辊的喷吹和抽吸系统和/或用于纺纱装置的喷嘴组件。隔壁26这样构成和/或布置,使得它实现驱动单元28与牵伸装置8的防纤维的分离,在此“防纤维”理解为,由牵伸装置8产生的纤维、飞花、污物颗粒等等由隔壁26基本上与驱动单元28分开,并且也不穿过设置于隔壁26中的通孔到达驱动单元28。隔壁26因此优选以其投影遮盖所有存在的牵伸装置。另外,隔壁26同时是用于提及的结构元件的装配壁,但是它以下为了简化起见仅称为隔壁。
隔壁26以未详细描述的方式固定在圆型针织机的机架上,该机架例如包含基板或三角底板17(图1)。优选类似于图1,从基板17伸出多个围绕机器轴线27分布设置的支柱,它们支承环绕的支撑环,在该支撑环上固定隔壁26或者该隔壁的多个分段。取而代之或者附加地,隔壁26可以在一个与机器轴线27径向离开的区域内借助于另外的支柱29支承在地面7上,以便因此更好地承受固定于其上的牵伸装置8和驱动单元28的重量。通常隔壁26一体地构成并且例如构成为与机器轴线27同轴设置的优选圆形的板,构成为与机器轴线27同轴设置的环尤其是圆环,或构成为锥形的。
倾斜于机器轴线27设置的隔壁26也是可能的。但是取而代之也可能的是,板或环由多个包围机器轴线27的并防纤维地彼此对接的分段组成,这些分段优选相同地构成并且分别支承一个配设的牵伸装置8或配设的牵伸装置结构。所有这些可能的实施例为了简单起见通过说明“横向于机器轴线”进行描述和要求保护。
另外如图3所示,隔壁26在其顶侧优选设有防纤维地固定于其上的、优选罩形的遮盖件30,该遮盖件以其环形的防纤维地封闭的壳体用于接纳驱动单元28,使得这些驱动单元也不会通过在隔壁26内部或外部四处飞扬的纤维污染。如果隔壁26构成环形的,遮盖件30可以朝机器轴线27那边通过其它的遮盖元件31、32补充,后者限定一个防纤维的空间。辅助用线14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分别借助于一个管33穿过该空间通向针织系统6。
牵伸装置8和纺纱装置21优选配设一个中央抽吸装置34,其包括同轴设置的多个管34a、34b,该抽吸装置连接在示意地用附图标记pu表示的抽吸机上并且与遮盖元件31、32之间的空间连通。
抽吸通道34c从管34a通向牵伸装置8的需要抽吸的辊。抽吸的纤维例如又作为循环材料从梳理机输送至工艺过程。
中央抽吸装置的管34b通过通道34d也抓住所有在纺纱装置21的纺纱管之间在从一个纺纱系统到一个跟随的纺纱系统的过渡位置上排出的废料。这些废料包括碎壳和不可纺织的短纤维。它们没有被回收。
中央抽吸装置34的通道34a、34b同心地设置,因此所有配设的径向伸展的抽吸通道34c、34d在它们的范畴内具有相同的负压关系。
在隔壁26的底侧上固定引导纤维的牵伸装置8。如图3示意所示,它们可以不同于图1和2具有水平设置的牵伸辊35和/或垂直设置的牵伸辊36。预牵伸区的水平牵伸辊35优选在一个或多个优选可拔出的牵伸装置壳体37中可旋转地支承,后者借助于螺纹连接、卡口式连接或类似物优选可容易拆卸地与隔壁26连接。相反,主牵伸区的垂直牵伸辊36例如设有垂直穿过隔壁26的轴或轴端39,所述轴或轴端在隔壁26上方可旋转地支承于固定在隔壁上的轴承中。取而代之,轴39可以经由穿过隔壁26的联接元件40与驱动单元28的配属的驱动元件连接,如在图3中示意描述的并且下面要详细地说明。
图4至6示例显示不同的可有选择地与隔壁26连接的牵伸装置类型。但是不言而喻,另外也可以设置其它的牵伸装置类型。
图4显示简单的三辊式牵伸装置,如其例如在处理翼锭粗纱时使用,该翼锭粗纱借助于固定在隔壁26上的导入漏斗43沿箭头w的方向输送给牵伸装置。引导纤维材料的牵伸辊对I、II和III(在图4中分别仅可见其中一个辊44、45和46)悬伸地支承在隔壁26上,也就是说牵伸辊44、45和46从它们在图4中未描述的支承位置自由地朝下伸出。在对I和II之间可以有一个通过中间件47构成的纤维引导通道,其便于纤维材料的传入,同时在对II与III之间可以通过通常的带48引导纤维,其与中间辊45构成带组件。配设于带48的换向轨或转向元件没有单独地描述。
用于驱动牵伸辊44至46所需的驱动单元在隔壁26上方固定在隔壁上并且穿过隔壁26与配设的牵伸辊44、45和46作用连接。尤其是在隔壁26上例如可旋转地支承一个穿过隔壁的驱动轴49,其设有设置在隔壁26上方的正齿轮50,并且在隔壁26上方或下方与输入辊对I的主动的辊(下辊)联接。在用于牵伸辊45(其构成中间辊对II的下辊)的优选同样穿过隔壁26的另一驱动轴51上固定一个正齿轮52和在位于正齿轮上方的平面中固定带轮53。最后在用于牵伸辊46(其构成输出辊对III的下辊)的例如穿过隔壁26的另一驱动轴54上固定带轮55。带轮53例如借助于未描述的第一驱动齿带以及带轮55借助于同样未描述的第二驱动带驱动,如下面要详细论述的。由于正齿轮50、52啮合于未描述的传动齿轮,第一驱动齿带同时驱动输入辊44,通过选择正齿轮50、52的齿数,在辊对I和II之间可以建立预选的预牵伸。取而代之,两个正齿轮50、52也可以通过循环齿带耦联,以便在相同的旋转方向上驱动它们。辊对I、II和III的在图4中不可见的上辊例如支承在通常的压臂(例如图2中的标记19)中并且借助于弹簧力或类似物朝下辊44、45和46预紧,使得上辊被下辊通过摩擦发生旋转。
图5显示类似于图1和2构成的双重的三辊式牵伸装置8a的细节。其与图4的牵伸装置的区别主要在于,三个牵伸装置对I、II和III构成两个分别用于一个纤维材料条的轨道,它们在隔壁26下方在两个重叠的平面中延伸。为此,两个重叠的导入漏斗43a、43b一方面固定在隔壁26上,而另一方面又垂直地且垂直于隔壁26的驱动轴49、51和54分别与两个同轴地重叠设置的牵伸辊44a、44b、45a、45b和46a、46b联接。另外,设置带48a、48b,它们与中间辊45a、45b一起分别构成一个带组件。因此由牵伸装置排出的纤维材料借助于两个纺纱装置21a和21b例如输送至圆型针织机的两个相邻的针织系统。
如通过虚线所示,带组件设置在一个共同的插入件56中,该插入件在圆型针织机运转期间通常固定在隔壁26上,但是在松开优选可容易拆卸地构成的固定元件之后沿箭头x的方向可以朝下从牵伸装置8a拉出。如另外表示示意描述的联接装置40,安装有从动的带组件的轴在拔出插入件56时可以与位于插入件上方的、设有带轮53的并同轴设置的驱动轴51脱离耦联。带的必需的周期性更换通过这种结构方式变得简单。
在输出辊46a、46b上优选紧接一个喷嘴组件59,其主要由一个封闭的壳体构成,在该壳体中安置作为其它功能件在下面说明的、用于对输出辊46a、46b喷吹的空气喷嘴,还安置用于松散的纤维的抽吸通道以及用于纺纱装置21a、21b(见图2)的气动加捻机构22a、22b的空气输送装置。喷嘴组件59同样可以构成为可朝下拔出的插入件,它可容易拆卸地与隔壁26连接。
输出辊46a、46b也可以按相应的方式设置在一个插入件中,其通过另外的联接装置与驱动轴54联接或者与之脱离耦联。相反对I的从动的辊(因为它与圆型针织机1的机器轴线27(图3)具有较大的径向距离)类似于在图2中优选支承在一个共同的、未描述的、可朝一侧枢转的压臂上,该压臂也可以通过两个分开的压臂代替。
基本上与按图3的牵伸装置对应的按图6a的牵伸装置8b的实施例与图5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它构成为四辊式折叠牵伸装置,它优选用于处理牵伸条子。为此目的,输入对I的在工作时水平的各牵伸辊61与第二对II的构成预牵伸区的、在工作时同样水平的牵伸辊62设置在插入件63的侧壁中。插入件63类似于图5的插入件56可容易拆卸地固定在隔壁26上并且可以沿箭头z的方向朝下从牵伸装置8b拔出或者从隔壁26拔出。按这种方式可以完整地空出牵伸装置机构的对III的随后的带组件64之前的空间,牵伸辊65的输出对IV沿纤维材料的输送方向紧接着该带组件。牵伸辊的对III和IV例如类似于图5构成和布置并且构成主牵伸区。对II和III构成折叠区,其中在对II的牵伸辊62与对III的牵伸辊之间的距离这样选择,使得由第二对II排出的纤维流通过对III按有特征的方式折叠,如在同一申请人的另一较早的申请中所建议的(PCT WO 2007/093164)。
对III和IV的主动的辊(下辊)在工作时垂直设置,并且因此优选类似于图5被驱动。因为前面两对I和II的牵伸辊61、62的轴线水平设置,它们可以不直接通过对应于垂直驱动轴49(图5)的驱动轴驱动。因此在一个在此设有正齿轮50的驱动轴66与第二对II的支承下辊62的轴之间例如设置一个锥齿轮传动机构67和一个如在图3和6中分别通过黑色的三角形表示的联接装置40。因此在插入件63拔出和插入时牵伸辊62通过锥齿轮传动机构67、联接装置40以及正齿轮50、52与驱动轴51和带轮53传动耦联。下辊61的轴通过锥齿轮传动机构68和联接装置40与垂直设置的、设有带轮69的驱动轴70按相应的方式耦联。因此所有设置在隔壁26上方的驱动轴51、54、66和70可以垂直布置。
另外按图6的牵伸装置8b与按图5的牵伸装置一样构成为双联牵伸装置,其在重叠的平面中分别具有相同的两对牵伸辊并且因此具有用于牵伸两个纤维材料条的两个轨道。另外用标记47a表示纤维引导通道,它们通过与按图4和5的中间件47对应的中间件构成。
按图6b的实施例与按图6a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插入件56和63取代以可移动的方式而以可枢转的方式固定在隔壁26上。为此在隔壁26的底侧上设置一个枢转点134,支臂132借此可枢转地(箭头a)支承在隔壁26上并且借助于螺钉133或类似物可拆地固定在该隔壁上。另外,在插入件63的底侧上设置一个枢转点134,支臂135借此可枢转地(箭头b)支承在插入件63上并且借助于螺钉136或类似物可拆地与插入件连接。在支臂135的沿纤维输送方向从插入件63伸出的部分上固定插入件56。另外总体上这样选择布置,使得通过松开螺钉133两个插入件63和56可以借助于支臂132共同地沿箭头a的方向枢转。另外通过松开螺钉136,可以附加地够及带组件64。两个插入件56和63可以附加地相对打开。
除此之外,图6b也更精确地显示驱动轴51、54、66和70借助于固定在隔壁26上的轴承137至140的示例的可旋转的支承,以及显示联接装置40(图5和图6a)的可能的结构。它们在该实施例中一方面包含联接销75,这些联接销支承在通向锥齿轮传动机构67、68的中间轴141、142的端侧的端部上。同样存在用于牵伸辊143的联接销。另一方面,联接装置40包含适配于联接销75的联接套筒76,它们构成在配设的驱动轴51、66和70的端侧的端部上。另外这样选择布置,使得插入件56、63沿箭头a、b或箭头x、z的方向的枢转或移动自动地导致彼此相配的联接件75、76的分离或接合。
驱动轴51和66和正齿轮级的正齿轮50、52优选防纤维地设置在固定于隔壁26上的壳体中。
不言而喻,借助于图3至6b解释的牵伸装置8、8a和8b仅是优选的实施例。取而代之也可以设置其它的牵伸装置,尤其是五辊式牵伸装置,此时借助于联接装置40(图5)和传动机构67、68(图6)或类似构件,所有驱动轴可以与配属的牵伸辊是垂直或水平设置无关垂直地且基本上位于隔壁26上方地设置。
驱动轴54相对于驱动轴51和56较短地构成。因为驱动轴53相对于驱动轴51以高转速旋转,降低运动时内在的动能。这便于在工作故障时的制动。
在本发明的双联结构方式中,至少两个牵伸装置重叠并且具有位于分隔表面26上方的共同的驱动元件。
在图7a中描述一个插入件56,其优选用于按图5的三辊式牵伸装置。插入件56包含在该视图中为H形的壳体71,该壳体在具有长边71a的外侧上设有螺钉孔、螺纹孔72或类似物。在H形壳体71的横向腹板71b中可旋转地支承牵伸辊45a、45b(下辊)。它们弹性地配设在上方和下方同样支承在横向腹板71b中的牵伸辊73a、73b(上辊)。此外用于上方的和下方的牵伸装置的转向元件74(换向轨)可调地固定在横向腹板71b上,通过转向元件按已知的方式引导带48a、48b。
图7a另外显示,例如牵伸辊45a或其轴沿轴向构成得长于相邻的牵伸辊73a或其轴,并且以对应于图6b例如四边形或六边形的联接销75伸出于例如边71a的顶侧。对应于图6b,联接销75形锁合地与朝其敞开的联接套筒76相互作用,后者固定在与该带组件相配的驱动轴51的下端上,同样例如构成四边形或六边形的,并且用于抗旋转地接纳联接销75。如果因此例如按图7a构成的插入件56从隔壁26朝下枢转或拔出,那么构成在图5和6a中示意表示的联接装置40的部件75和76自动地彼此分离。另一方面这样满足布置,使得在插入件56靠近隔壁26时联接销75自动地进入联接套筒76并且因此将带组件与配属的驱动轴51连接。在插入件56贴靠到隔壁26上之后例如通过固定螺钉133、136(图6b)、借助于相互作用的弹性的卡扣元件或其它方式实现插入件的固定。
通过沿方向X拔出插入件,可以容易地更换带48a、48b和调节换向轨74。
在图6a和6b中显示的牵伸装置类型是折叠牵伸装置(Faltungstreckwerk),其插入件56、63可以从隔壁26拔下或转开。
两种结构方式是可能的:简单的双联结构方式和双重的双联结构方式。
在简单的双联结构方式中,两个重叠的牵伸装置具有共同的驱动元件,它们位于分隔表面26上方和下方(图6a、6b和图7a)。
在双重的双联结构方式中,两个重叠的牵伸装置并列地配设另外两个重叠的牵伸装置并且组成一个牵伸装置组件,其具有位于隔壁26上方和下方的共同的驱动元件(图6a、6b和图7b以及图12)。
在按图6a和6b的简单的双联结构方式中,可以使用一个结构作为插入件56,如图7a所示。
在双重的双联结构方式中,例如按图7b的结构用作为插入件56。其具有十字形结构的壳体71并且用在图6b中。壳体71与插入件63上的支臂135(见图6b)通过螺钉136连接。在松开螺钉136之后可以枢转插入件56。壳体71的画阴影线的表面在工作状态下贴靠在隔壁26上。
在壳体71的四个象限中分别有一个牵伸装置。牵伸辊143双重地存在并且分别相应地配属于带48a、48b、换向轨74等。
牵伸辊143具有联接装置40,借此将力矩从隔壁26上方的驱动机构导入。
图7c显示图7b的俯视图。虚线描述的圆表示驱动轴54(输出主牵伸区)连同弹性贴靠的配属的上辊。这些构件与隔壁26通过轴承138连接。壳体71包含如图6b的牵伸辊143,这些牵伸辊143通过形锁合的联接装置40与驱动装置连接。
在此描述带48b,它们通过张紧元件48c(图7c)张紧。另外有可调节的换向轨74。在此表示支臂135。
在主牵伸区的入口上的牵伸辊143重叠地通过两个正齿轮50和52耦联。这些正齿轮50和52设置在隔壁26上方,也见图12a。
插入件56可以从隔壁上转开。因此带48a以及换向轨74可以自由够及。带48a、48b的更换以及换向轨74的调节变得容易或变得可能。
所述牵伸装置的驱动可以按对于牵伸装置通常的方式进行。例如可能的是,每个牵伸装置8、8a和8b按图3至6b分别配设一个单独的用于不同下辊的驱动马达。这对于每个牵伸装置在图3、6a和6b中分别要求三个驱动马达,而在图4和5中分别要求两个驱动马达,这在多系统的圆型针织机中是相对耗费的。明显的节约可以如下实现,即圆型针织机的所有牵伸装置的配套的带轮分别通过一个切向带驱动装置驱动,其具有一个驱动马达和一个切向包围所有配属的带轮的驱动带(例如PCTWO 2007/093166,图11)。但是因此产生如下缺点,即在存在非常多的牵伸装置时所属的带轮50、53、55和69仅分别用较小的包缠角由贴靠在其上的切向带包缠。另外仅当切向带多次转向并因此受到交替弯曲时切向带才能贴靠在若干带轮上。但是这在使用通常的例如构成为齿带的驱动带时是不期望的,当需要较高的环绕速度和需要传递较高的转矩时尤其如此,因为齿带因此快速地磨损。因此按照该发明的特别优选的且在当时认为最好的实施例中建议由图8至12可见的驱动单元。
图8显示多个设置在一个圆上的带轮77,在此例如可以涉及所有围绕机器轴线27分布设置的牵伸装置8的带轮53、55或69(图4至6a)。因为它们的驱动轴49、51和54分布设置,所以它们或者在图8中描述的带轮77全部设置在同一个平面中。如果现在驱动带78切向贴靠到这些带轮77和驱动带轮79上(该驱动带轮支承在驱动马达80的输出轴78上),那么由图8得出,在图8中设有附图标记81的若干带轮不能由驱动带78接触,只要驱动带不多次转向。为了避免该缺点,至少带轮77按图9构成为双重带轮,其具有两个沿轴向重叠的部段77a和77b用以贴靠在图8中用实线描述的驱动带78和在图7和8中用点划线描述的第二驱动带83。因此第一驱动带78按图8和9例如切向地贴靠到带轮77的部段77a和驱动带轮79上,而第二驱动带83切向地贴靠到带轮77的部段77b上,另外贴靠到与部段77b位于同一平面中的带轮81上以及贴靠到张紧轮84上。因此带轮81也可以在没有驱动带78和/或83的交替弯曲的情况下切向地驱动。取而代之,当然带轮81也可以如带轮77地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部段77a、77b之一保持空闲。另外,两个部段77a、77b可以通过两个单独的支承在同一轴上的带轮实现。
通过图8和9的上述结构,当圆型针织机设有30″以上的针筒直径和许多针织系统时,第一驱动带78可以用例如90°的足够大的包缠角围绕驱动带轮79,这对于传递必需的转矩是足够的。相反带轮77和81仅用例如10°的较小的包缠角接触。这至少对于仅需克服存在的轴承摩擦的带轮是足够的,这例如适合图4至6中的带轮55和69。这尤其是也适用的,因为只要涉及多系统的(hochsystemig)圆型针织机,第二驱动带切向地贴靠在大量的带轮77上,而需要由第二驱动带驱动的带轮81的数量是较小的。
关于带轮53,例如其不仅必须驱动直接配设的牵伸辊(例如见标记45),而且必须通过传动机构50、52(图4至6)驱动相邻的牵伸辊(例如见标记44)和/或带组件(例如图6中的标记64)或者通过锥齿轮传动机构66、68起作用,可以产生高的制动力矩,使得优选使用的驱动齿带78、83倾斜于所谓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在驱动齿带78、83与有关带轮的齿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这可能导致驱动单元的冲击运动,甚至可能导致驱动单元的事故。因此在由图8可见的驱动单元的优选的方案中设定,有关带轮分别配设一个辅助轮或加压轮85,其从外部贴靠到齿带78或83上并且压靠到带轮77或81上,如图8示意地描述。在需要时,辅助轮85可以如带轮77一样按图9的意义构成为双重轮。另外,辅助轮85优选正好贴靠在有关驱动带(例如见标记78)上的、由该驱动带在有关带轮77上发生贴靠(图9a)的地点,或者贴靠在较短地(例如最多两个齿)位于该地点之前的位置上(图9b),以便避免提及的损害性的交替弯曲。因为辅助轮85仅应保证,带轮的和驱动齿带的齿保持啮合,所以通常辅助轮85以小的径向距离即无直接接触地与带轮77、81相对就足够了。
图10a至12a和图10b至12b一方面分别显示梯形构成的隔壁分段26a,另一方面分别显示装配在该分段26a上的牵伸装置结构连同配属的驱动单元在内的第二方案。按图10a至12a的驱动单元与按图10b至12b的驱动单元的区别在于驱动力矩继续引导到牵伸装置机构上。牵伸装置机构的引导纤维的部件的功能对于两个方案是相同的。分段26a具有相同长度的侧棱边86a和86b、位于径向内部的短的内棱边86c以及与该内棱边相对的长的外棱边86d。这些棱边86a至86d的尺寸使得多个这样的分段26a按照蛋糕块的方式并排放置并且围绕机器轴线27(图3)可以相互连接成一个沿圆周方向基本上封闭的环。这在图10a和10b中通过两个相邻的、仅部分描述的分段26b和26c表示。在分开的分段26a至26c之间优选保留可能较小的防纤维的间隙87,使得各分段总体上可以组成防纤维的隔壁,其完全遮盖牵伸装置与驱动单元之间的空间。
如图10a、10b的底视图结合图12a、12b所示,每个分段26a设有一个牵伸装置结构,其包括两个对应于图6a、6b构成的牵伸装置8b,在图10a、10b的底视图中只能看到这些牵伸装置中的两个下面的辊对。每个牵伸装置8b因此包含两对I的输入辊61,其与两个另外的牵伸辊对II的辊62分别构成一个预牵伸区(牵伸6至12倍)。接着分别跟随一个带组件64,其与对II的牵伸辊62分别构成一个折叠区(牵伸10%),并且在图12a、12b中为了简化视图仅描述其牵伸辊88,而不描述配设的带89(图10a、10b)。最后是输出辊65,其与带组件64分别构成一个主牵伸区(牵伸例如20至30倍)并且在其后可以分别跟随一个喷嘴组件59(见图6)。特别是如图12a和12b所示,对于每个分段26a,两个这样的牵伸装置8b并排连接成一个牵伸装置结构(其提供四个针织系统所需的纤维材料)并且通过共同的驱动元件彼此连接。下辊或主动的辊在图10a、10b和11a、11b中分别用阴影线描述。此外相应于以上说明,涉及所谓的折叠牵伸装置,在折叠牵伸装置中对I和II的辊垂直于对III和IV的辊布置,使得纤维材料在对II和III的牵伸辊之间按独特的方式折叠。这种牵伸装置8b特别适用于处理牵伸条子。
在图10a和10b中涉及四个折叠牵伸装置,它们构成一个组件,也见图6a和6b。在对称平面98的两侧分别重叠设置两个折叠牵伸装置。
在折叠区(对II/III)中的牵伸是较小的。它在传动技术上确定。预牵伸区和主牵伸区的牵伸可以自由选择。因此需要三个同步马达,以便驱动所有牵伸装置。
图10a和10b另外显示一个传动箱97,其通过带有枢转点131的支臂132(图6b)直接支承在隔壁分段26a上。由传动箱两侧伸出对I/II的辊61和62。按图6a的围绕的构件例如纤维引导通道47a等没有描述。
在传动箱97上在下方有枢转点134,支承插入件56的支臂铰接在该枢转点上,该插入件包含带组件(对III,见图6b)。
牵伸辊65或其轴穿过隔壁26a(见图6b),并且在它们后面分别跟随一个喷嘴组件59,该喷嘴组件包含纺纱机构和辅助机构。
从动的辊在图10a和10b中用阴影线描述。按图10a和10b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对III的从动的辊相对于对称平面98的位置。这与对II/III的位于隔壁分段26a上方的驱动元件的不同布置有关。驱动元件的不同布置在图11a、11b和12a、12b中描述。对此的原因在于在不同的针织系统数量时出现的驱动力矩的大小。
用于对I和IV的必需的驱动力矩是较小的。基本上仅需要克服轴承摩擦。需要牵伸的纤维材料仅吸收的功率是可以忽略的。用于对II/III的驱动力矩是明显较大的,因为带产生制动力矩。
图11a和11b分别显示隔壁分段26b的俯视图。用于对I的力矩通过切向带92和与图6a中的带轮69对应的齿带轮ZR1传递。
在按图11a和12a的方案中,用于对II/III的力矩通过切向带95传递到齿带轮ZR II/III 1和ZR II/III 2上,它们与图6a中的带轮53对应。齿带轮ZR II/III 1直接供给对III(左边),并且通过带有按图6a的正齿轮50和52的中间传动机构供给对II。力矩流在图11a中通过双箭头M1表示。对III(右边)通过齿带轮ZR II/III 2直接供给。
对IV分别通过切向齿带96得到力矩,在该切向齿带上贴靠齿带轮ZR IV 1和ZR IV 2,它们分别供给配设的对IV并且对应于图6a中的带轮55。
特别关键的是用于驱动对II/III的包缠角W(图11a)。对于按图10a、11a和12a的第一方案,与针织系统数量有关,得到如下包缠角W:
Figure GSB00000590842600181
包缠角W对于对II/III在较高的系统数量时是过小的,以便传递需要的高功率,所以为此建议按图10b、11b、12b的第二方案。
在图10b、11b、12b中建议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其产生对II/III上的较大的包缠角。与第一方案(图10a、11a、12a)相反仅有一个齿带轮ZR II/III 1。因此根据针织系统数量得到如下的包缠角W:
Figure GSB00000590842600182
Figure GSB00000590842600191
此外如图12b所示,在驱动轴51上固定一个正齿轮90a,其啮合于正齿轮90b,后者支承在驱动轴66(图6a)上。因此虽然对II和III仅通过一个唯一的齿带轮ZR II/III 1驱动,但是这种方案允许双倍大的包缠角W。
在考虑用于对II/III的足够大的包缠角W的情况下,对于第一驱动方案优选仅考虑一个小的系统数量(例如48个)。在较高的系统数量(例如72或96个)时优选第二方案。
下面在图12c至12g中详细解释包括按图12a和12b的传动机构的牵伸装置组的结构及其与隔壁分段26a的配合。图12c显示对I的驱动装置。齿带92驱动齿带轮ZRI,该齿带轮支承在驱动轴70上。联接装置40传递力矩到中间轴142上(也见图6b),该中间轴将力矩经由锥齿轮级68和正齿轮级91a、91b传递到对I(四个)上。隔壁26a位于其间并且分离驱动装置与引导纤维的部件。传动箱97可拆地配设于隔壁26a(可拔出或可枢转)。该结构对于两个方案是相同的。
图12d和12e显示按第一方案(图12a)的对II/III的驱动装置。齿带95驱动齿带轮ZR II/III,后者支承在驱动轴51上。联接装置40传递力矩到中间轴143上,该轴是对III的一部分。中间轴143支承在插入件56中。
在驱动轴66上支承正齿轮50,其与驱动轴51上的正齿轮52啮合。力矩M1在此分支,也见图11a。正齿轮50和52影响折叠拉伸。齿轮52的力矩通过驱动轴66和另一联接装置40传递到中间轴141,该中间轴将力矩经由锥齿轮级67和正齿轮级93a、93b传递到对II(四个)上。隔壁26a分离驱动装置与引导纤维的部件。插入件56和传动箱97(在图6b中也称为插入件63)可拆地配设于隔壁26a。通过这种布置满足四个对II和两个对III。另外两个对III具有来自切向齿带95的单独的驱动,见图11a和12a。这种驱动的结构在图12e中描述。按图12e通过切向齿带95实现驱动,其驱动齿带轮ZR II/III。通过驱动轴51和联接装置40将力矩引导到牵伸辊143(图6b)或牵伸辊88(图10a)。其支承于插入件56中。
图12f显示对IV的驱动和支承。这对于两个方案(图12a和12b)是相同的。两个对IV1和IV2分开地支承和驱动,但是结构相同。切向齿带96驱动齿带轮ZR IV/1,后者支承在驱动轴54上并且构成输出下辊165或对IV。驱动轴54支承在固定连接于隔壁26/26a的轴承138中(图6b)。
图12g显示用于按图10b、11b、12b的第二方案的驱动组II/III的结构。它对应于在图12d中描述的传动机构。另外存在正齿轮级90a、90b(见图12b),其分配力矩,见图11b中的标记M2。级90a、90b的左边的正齿轮90b出于描述的原因以90°从图纸平面中转出地描述,因为它否则在按箭头v(图12b)的侧视图中不可见。整个布置在显示于图12b的斜视图中。因此所有对II/III(四个)通过一个唯一的齿带轮ZRII/III驱动,因此产生足够大的包缠角。
上述各实施例显示,按本发明驱动单元设置在隔壁26上方,而引导纤维的牵伸辊设置在隔壁26下方或者相应的隔壁分段26a下方。驱动单元按图8和9尤其是包含带轮和齿带轮、贴靠在它们上面的驱动带(驱动齿带)以及为此设置的驱动马达或类似物。相反,必需的传动件例如不同的正齿轮级90、91和93以及锥齿轮级(例如见标记67、68)可以分别按照合理性设置在隔壁上方或下方并且在需要时设置在一个单独的传动箱(例如见标记97)中。另外不言而喻,驱动轴(例如见图6b中的标记54)可以穿过隔壁26或隔壁分段26a,并且在位于隔壁26、26a上方的部段中具有驱动轴的功能,在位于隔壁26、26a下方的部段中相反具有牵伸辊的功能,或者可以设有多个构成牵伸辊的区域(例如见图12f)。
此外清楚的是,按照以上的说明总是仅所谓的下辊被不同的牵伸辊对I至IV驱动,而所谓的上辊借助于压臂或类似物贴靠到下辊上并因此通过摩擦由下辊带动。但是因为在各实施例中既没有所谓的下辊在下方也没有所谓的上辊在上方,优选下辊称为主动的牵伸辊,而上辊称为从动的牵伸辊。
按图8的三个驱动马达80用于驱动所述的驱动带92、95和96,它们的输出转速选择得使在辊对I、II或II、III或III、IV之间调节期望的牵伸。因此与每个牵伸装置结构的总体上十个齿轮或锥齿轮(图10a至12a)或者十二个齿轮或正齿轮(图10b至12b)相结合,并且由于它们仅需要用于驱动相对慢地运转的牵伸辊,这允许使用廉价的齿轮或锥齿轮,实现极其经济的驱动单元。对于具有96个针织系统的圆型针织机需要24个这样的驱动单元。此外得到如下优点,即通过实际上相同的结构元件也可以操作例如具有72或48个针织系统的针织机,其中分段26a设有相应较小数量的牵伸辊。
图13显示由分段26a完整地组成的或者也为整体式的、在此构成圆环形的隔壁26的俯视图,其包括许多带轮77、两个张紧轮84、多个安装在壳体99中的对驱动带92和95进行驱动的驱动马达以及遮盖地布置的牵伸装置8b。另外图13显示一种方案,其中用于输出辊65的驱动带96直接贴靠在与之相对的带轮100上,该带轮本身根据图8通过第二驱动带使输出辊的其它的带轮旋转。因为在此涉及非常快速地旋转的牵伸辊,它们例如以2000~4000转/分被驱动,带轮100优选设有三个轴向重叠的部段,其中一个部段引导驱动带96。在两个另外的部段上贴靠两个另外的驱动带101和102,它们分别经过一个张紧轮103或104并且因此在它们的区域内不贴靠在若干带轮上,如在图8中对于张紧轮84所示。
图14显示按图13的实施例,但是是在防纤维地装配遮盖件30(图3)之后,因此驱动单元设置在一个位于隔壁26上方的封闭的空间内。因为另外设置在驱动单元与牵伸辊之间的传动件分别设置在传动箱97中,对于驱动单元和传动件得到基本上免维护的运转。
图15至21显示一个实施例,其与按图10和11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不同地做成的隔壁分段26b,并且另外与所有至此描述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其具有带有两个重叠的用于纤维材料的轨道的五辊式牵伸装置8c。
按图15和16的隔壁分段26b基本上同样构成梯形的并且在导入漏斗43a、43b的区域内设有长的外棱边105a,该外棱边与较短的内棱边105b相对。第一侧棱边105c设有凹形的凹部106,相反第二侧棱边105d设有凸形的突起107。该突起这样做成,使其正好配合到凹部106中。如果因此两个或更多个分段26b按图17以其侧棱边并排设置,那么任何一个分段26b的突起107总是置入到一个相邻的分段26b的凹部106中,使得各分段26b类似于图10和11按蛋糕块的形式可以防纤维地并排地放置,以便例如构成一个总体上圆环形的隔壁。突起107例如用于在那里设置带轮77(例如见图16)。
另外如图15所示,牵伸装置8c紧接着导入漏斗43a、43b分别具有牵伸辊108、109的两个重叠的对I和II,它们对应于按图6的牵伸辊61和62,但是取代垂直地而是水平地设置。另外分别有牵伸装置机构的每两个对III和IV,它们在图6中构成两个包括牵伸辊110的重叠的带组件64和两个重叠的输出辊65。在辊108a、109a、65a和带组件64a被强制驱动时,配设于它们的牵伸辊108b、109b、65b和带组件64b分别是从动的牵伸装置机构。
在牵伸装置对II和III之间分别设置附加的一对V的牵伸装置机构,它们由水平设置的牵伸辊111构成。在此一方面选择比例,使得辊109和111在按图6的在牵伸辊62与带组件64之间的折叠区的意义上构成一个折叠区,其中例如纤维条的在辊109a、109b的钳口线中的输出宽度调节到16mm,并且在辊109a、109b和111之间的钳口线的间距调节到大约30mm,使得产生W形的折叠并且离开辊111的纤维条仅还具有大约4mm的宽度。另一方面,在辊111和带组件64a、64b的辊110a、110b的钳口线之间的间距与仅还大约4mm宽的纤维条相比调节得这样大(例如约30mm),使得在此不产生新的折叠。
按图15至21的实施例主要有如下优点,即仅需要一个驱动锥齿轮,以便驱动牵伸辊111,因为所有其它牵伸辊的轴线在工作时垂直设置并且例如通过联接装置75、76(图5)连接。
另外按图15至21的实施例基本上对应于按图1至14的实施例,所以对于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这主要适用于带有也在图15至21中存在的带轮77的驱动单元。
另外特别是由图15可见,从动的牵伸辊108b和109b装配在通常的压臂19(也见图2)上并且在需要时可以与之一起朝侧向转开。
最后图18至21显示,根据上述说明优选对III、IV和V的牵伸辊装配在以可拔出的方式可拆地固定于分段26b上的插入件112、113中。在图18中所有插入件112、113处于插入的工作状态。图19示意地显示朝下拔出的插入件112,而图20显示朝下拔出的插入件113。取而代之,输出辊65a、65b可以不固定在插入件112中,而是牢固地固定在隔壁分段26b上,如在图19中通过虚线所示。
如结合图5详细解释的,沿纤维输送方向在每对输出辊后面优选分别设置一个喷嘴组件59,其也在图10和11以及图18至21中表示。该喷嘴组件59可以同样构成为可朝下拔出的插入件,其在图21中在拔出的状态下描述。
在干扰例如形成纱球等的情况下,所有引导纤维的功能机构可以通过拉拔相应的盒子或者通过枢转有关的上辊(例如108b)进行清洁。构成为带盒的插入件112在其精细几何结构(Feingeometrie)(前帘、后帘、用于带的换向轨的位置)方面构成为可调节的。当需要加工的纤维的材料特性使之变得必要时,改变或必需适配精细几何结构。为此按本发明优选如下进行:在一个分开的针织系统(其可以是所谓的纺纱针织机的一部分或者单独地工作)上实现确定的精细调节的试验。如果该精细调节通过试验确定,那么将调节值传递到“教程”。紧接着所有带插入件112在圆型针织机外部调节到确定的程度并且然后使用在该圆型针织机中。通过该方法实现高的调整速度,同时达到牵伸过程的优秀的同样性和质量。
喷嘴组件59尤其是包含对于用纺纱装置21(图2)纺纱所需的压缩空气、喷吹空气和抽吸空气引导装置。喷嘴组件59和优选的空气引导装置的细节在图22至24中示意表示。
图22和图23以侧视图的形式显示设置在隔壁26上的喷嘴组件59。重叠的两对输出辊115处于隔壁26下方。跟随的纺纱装置21的喷嘴或加捻机构22(图2)伸到输出辊对115的辊缝中并且与穿过隔壁26起作用的压缩空气供给装置116(pü)连通。
在每个工作位置上有一个喷吹空气缝117(图23),其通过一个穿过隔壁26的喷吹空气通道118与喷吹空气源119(pb)连通。空气从喷吹空气缝117中排出,其使得在辊对115的表面上上的纤维和小纤维段飞扬,使得它们在配设的抽吸通道120中可以通过抽吸管121排出,后者连接在抽吸源(pu)上。
喷吹和抽吸系统与输出辊对115具有小的间距。存在通风开口122,当喷吹空气流每单位时间排出较少的空气量时,如其可能由抽吸通道120排出的。喷吹空气通道以及配属的喷吹空气缝117以及压缩空气供给装置116是喷嘴组件59的多个部分或者与喷嘴组件连接。喷嘴组件59可拆地与分离表面26连接,特别是如图21所示。
通过包括喷吹空气缝117、抽吸通道120和通风开口122的结构,可以对于喷吹空气和抽吸空气以每单位时间极小的空气量实现足够的去飞花。因此提高生产安全性。这不仅适用于仅分别带有一个纺纱装置21的结构(图22、23),也适用于这些带有多个前后接连的纺纱装置21的结构(图24)。
本发明不限制于所述的实施例,它们可以按简单的方式变型。这尤其是适用于所述的压臂和插入件,它们仅表示可以按许多方式改变的示例。尤其是插入件可以设有未详细描述的元件,以便在运转时弹性地或气动地朝主动的辊和带压紧从动的辊和带。另外尤其对于离圆型针织机的中心轴线较远的功能件也可以设置可侧向拔出的插入件。另外可见,需要维护的并且必要时较经常需要更换的功能件优选装配在可枢转的压臂、插入件等上或其中,使得这些功能件在其打开状态下可以容易地更换。为此推荐,辊和转向元件(例如见图7中的标记74)尽可能仅在一端悬伸地支承并且它们的自由端设置在下方或侧向,因此至少带在本身任意构成的压臂、插入件和类似物枢转或拔出之后可以朝主动的辊的自由端的方向拔出。另外所述的驱动元件和传动元件也仅是优选的示例。尤其是推荐,至少非常快速地运转的输出辊(例如见图6中的标记65)与沿轴向尽可能短的以及轻的驱动轴和带轮(例如见图6中的标记54、55)耦联,以便运动的质量保持较小并且允许快速的加速过程和尤其是制动过程。取代齿带和制齿的带轮例如也可以设置具有驱动链和相应链轮的链传动机构和/或其它元件,并且正齿轮50、52等可以例如通过带传动代替。所述的联接装置可以不同于图示地构成。例如水平设置的牵伸装置机构也可以斜齿轮级联接在驱动单元上。另外可见,牵伸辊优选设有通常的衬垫或者由通常的材料制成,此时适宜地尤其是上辊设有柔性的涂层。另外对于牵伸装置结构和/或插入件在隔壁底侧上的装配优选适用快速封闭元件,它们允许通过简单的手动作用而松开不同的构件。隔壁和隔壁分段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及存在的圆型针织机不同地选择并且特定地适配于相应圆型针织机的结构形式。最后不言而喻,不同的特征也可以在不同于所说明和描述的组合中采用。

Claims (17)

1.圆型针织机,用于在至少部分使用纤维材料(10、11)的情况下制造针织品,该圆型针织机包含一条机器轴线(27)、多个在机器轴线(27)周围分布设置的针织系统(6)、多个具有牵伸辊的牵伸装置(8、8a、8b、8c)和多个驱动单元(28),所述牵伸装置用于将纤维材料(10、11)至少输送给所述针织系统(6)中的若干个,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牵伸辊并且与配设的牵伸辊处于作用连接,其特征在于:设有横向于机器轴线(27)布置的、防纤维的隔壁(26),牵伸装置(8、8a、8b、8c)设置在隔壁(26)下方并且驱动单元(28)设置在隔壁(26)上方,并且驱动单元(28)穿过隔壁(26)与配设的牵伸辊耦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型针织机包含基板或三角底板(17),并且隔壁(26)由多个支柱(16)支撑,这些支柱围绕机器轴线(27)分布设置并且支承在基板或三角底板上和/或支承在地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隔壁(26)环形地或锥形地包围机器轴线(2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隔壁(26)包含多个沿圆周方向防纤维地彼此贴靠的分段(26a、26b)。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隔壁(26)在其顶侧上设有包围各驱动单元(28)的、基本上封闭的遮盖件(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遮盖件(30)通过朝机器轴线(27)的方向伸出的遮盖元件(31、32)补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各牵伸装置(8、8a、8b、8c)分别具有一对输出辊(46、65),所述输出辊具有在安装状态下平行于机器轴线(27)设置的轴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各牵伸装置(8)配设用于纤维废料的抽吸通道(34c)和用于污物颗粒的抽吸通道(34d),并且各抽吸通道(34c、34d)连接在一个中央抽吸装置(34)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各牵伸装置(8a、8b、8c)构成为用于分别并行地输送至少两个纤维材料(10、11)的双重牵伸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型针织机包含至少一个牵伸装置结构,所述牵伸装置结构具有两个重叠的牵伸装置和与所述两个牵伸装置平行的两个另外的牵伸装置,各牵伸装置具有共同的驱动元件(ZRI、ZRII/III1、ZRII/III2、ZRIV1、ZRIV2),在此一个预牵伸组(I、II)具有多个水平的轴(67)并且一个主牵伸组(III、IV)具有多个平行于机器轴线(27)的垂直的轴(65)。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各牵伸辊至少部分设置在插入件(56、63、112、113)中,所述插入件通过联接装置(40)可拆地与隔壁(26)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插入件(56)构成十字形的并且牵伸装置位于该插入件的四个象限中,所述插入件(56)通过第一支臂(135)可枢转地设置在另外的插入件(63)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圆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牵伸装置(8b)具有通过第二支臂(132)和第一枢转点(131)直接在隔壁(26)上可枢转地支承的第一插入件(63)和通过第一支臂(135)和第二枢转点(134)与第一插入件(63)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二插入件(56),第二枢转点(134)设置在第一插入件(63)的前下角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各驱动单元(28)构成为切向带驱动装置,并且至少一个用于牵伸装置(8)的输出辊(46、65)的驱动单元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驱动带(78、83)以及多个围绕机器轴线(27)分布设置的以带轮(77、81)的形式的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具有至少部分重叠设置的第一和第二部段(77a、77b),第一驱动带(78)切向围绕第一部分带轮(77)的第一部段(77a)并且第二驱动带(83)切向围绕第二部分带轮(77、81)的第二部段(77b)。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圆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带(78)也切向地且无交替弯曲地围绕驱动马达(80)的驱动带轮(79),并且第二驱动带(83)也切向地且无交替弯曲地围绕张紧轮(84)。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圆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77、81)中的至少若干个配设用于第一和/或第二驱动带(78、83)的辅助轮(85),所述辅助轮(85)设置在有关驱动带(78、83)的贴紧点上或者以较小的间隔设置在该贴紧点之前。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沿纤维材料的输送方向在牵伸装置的输出辊对(115)后面各一个带有喷吹和抽吸系统的喷嘴组件(59)固定在隔壁(26)上,所述喷吹和抽吸系统包含配设于输出辊对(115)的喷吹和抽吸开口(117、122)。
CN2008800199874A 2007-06-14 2008-06-04 在至少部分使用纤维材料的情况下制造针织品的圆型针织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112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7027467A DE102007027467A1 (de) 2007-06-14 2007-06-14 Maschine zum Spinnen und Stricken sowie ein Verfahren
DE102007027467.1 2007-06-14
PCT/DE2008/000945 WO2008151608A1 (de) 2007-06-14 2008-06-04 Rund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strickwaren unter zumindest teilweiser anwendung von fasermateriali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1292A CN101711292A (zh) 2010-05-19
CN101711292B true CN101711292B (zh) 2011-12-14

Family

ID=39865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998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11292B (zh) 2007-06-14 2008-06-04 在至少部分使用纤维材料的情况下制造针织品的圆型针织机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7882710B2 (zh)
EP (1) EP2155943B1 (zh)
JP (1) JP5694766B2 (zh)
KR (1) KR101497727B1 (zh)
CN (1) CN101711292B (zh)
AT (1) ATE556164T1 (zh)
BR (1) BRPI0813439B1 (zh)
DE (1) DE102007027467A1 (zh)
HK (1) HK1144450A1 (zh)
TW (1) TWI485297B (zh)
WO (1) WO20081516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700380A2 (de) * 2009-02-13 2010-08-13 Rotocraft Ag Rundstrickmaschine mit integrierten Streckwerken.
KR101982898B1 (ko) * 2011-09-21 2019-05-27 레인하르드 쾨니그 스핀-니트 머신을 위한 폴딩-드로잉 시스템
US9771671B2 (en) * 2012-09-24 2017-09-26 Reinhard König Double-folding drafting unit
DE102013103738A1 (de) * 2013-04-15 2014-10-16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Streckwerk für eine Strickmaschine
CN103290543A (zh) * 2013-05-13 2013-09-11 天宇羊毛工业(张家港保税区)有限公司 针梳机平台输送机构
ITBS20130089A1 (it) * 2013-06-21 2014-12-22 Santoni & C Spa Elemento di erogazione del filo per un guidafilo per macchine tessili, e guidafilo comprendente tale elemento di erogazione
DE102015119040A1 (de) * 2015-11-05 2017-05-11 Terrot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aschenware
DE202015009463U1 (de) * 2015-11-05 2017-09-22 Terrot Gmbh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Maschenware
DE202017000804U1 (de) 2017-02-15 2017-02-27 Reinhard König Sensor für Strickmaschinen
DE202017000803U1 (de) 2017-02-15 2017-03-02 Reinhard König Avivagevorrichtung für eine Strickmaschine
KR102300147B1 (ko) * 2021-05-31 2021-09-09 (주)덕신텍스타일 원사 거치 시스템
DE102022115321A1 (de) 2022-06-20 2023-12-21 Rheinisch-Westfäl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RWTH) Aachen, Körperschaft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Nadelsystem für eine Textilherstellungsmaschin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32A (zh) * 1988-07-19 1990-03-28 古斯塔夫·梅明格 纺织机的供线装置
CN1502735A (zh) * 2002-11-25 2004-06-09 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至少一个除尘装置的纺织机械
CN2625408Y (zh) * 2003-05-23 2004-07-14 常熟市杨园杰达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针织圆盘机
WO2004079068A2 (de) * 2003-03-06 2004-09-16 Koenig Reinhard Maschenware sowi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 ihrer herstellung
CN1572943A (zh) * 2003-06-10 2005-02-02 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一个工作台的圆型针织机和用于其的构造器材
EP1683898A2 (en) * 2005-01-20 2006-07-26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Draft device in pneumatic spinn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99672A (en) * 1963-12-20 1967-01-24 Arnold W Schmid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knit pile fabric
US3226952A (en) * 1964-08-27 1966-01-04 Wildman Jacquard Co Method of knitting pile fabric
GB1285054A (en) * 1969-04-18 1972-08-09 Iws Nominee Co Ltd Improvements in the manufacture of pile fabrics
JPS4725525U (zh) * 1971-04-12 1972-11-22
US4006609A (en) * 1974-04-29 1977-02-08 Bunker Ramo Corporation Manufacturing of patterned deep pile circular knitted fabric
US4245487A (en) * 1979-06-06 1981-01-20 Schaab Rudolph 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knitting sliver loop knit fabric
DE3247957A1 (de) * 1982-12-24 1984-06-28 Sulzer Morat Gmbh, 7024 Filderstadt Rund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strickwaren mit eingekaemmten fasern
US5134863A (en) * 1991-05-10 1992-08-04 Mayer Industries, Inc. Circular sliver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increased carding capacity
US5431029A (en) * 1994-03-17 1995-07-11 Mayer Industr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reverse loop sliver knit fabric
US5685176A (en) * 1995-10-06 1997-11-11 Mayer Industries, Inc. Circular sliver knitting machine
US6250060B1 (en) * 1997-04-18 2001-06-26 Wellman, Inc. Method of producing improved knit fabrics from blended fibers
DE19851403B4 (de) * 1998-11-07 2009-11-12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Rund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Strickwaren mit eingekämmten Fasern
DE19925171A1 (de) * 1999-06-01 2000-12-07 Terrot Strickmaschinen Gmbh Rundstrickmaschine
DE102005044082A1 (de) * 2005-09-08 2007-03-15 Wilhelm Stahlecker Gmbh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Maschenware
DE102006006502B4 (de) 2006-02-13 2018-03-08 Reinhard König Spinnstrickmaschine
DE102006006504B4 (de) 2006-02-13 2020-06-18 Reinhard König Streckverfahren und Streckwerk zur Verfeinerung von Fasermateria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32A (zh) * 1988-07-19 1990-03-28 古斯塔夫·梅明格 纺织机的供线装置
CN1502735A (zh) * 2002-11-25 2004-06-09 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至少一个除尘装置的纺织机械
WO2004079068A2 (de) * 2003-03-06 2004-09-16 Koenig Reinhard Maschenware sowi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 ihrer herstellung
CN2625408Y (zh) * 2003-05-23 2004-07-14 常熟市杨园杰达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针织圆盘机
CN1572943A (zh) * 2003-06-10 2005-02-02 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一个工作台的圆型针织机和用于其的构造器材
EP1683898A2 (en) * 2005-01-20 2006-07-26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Draft device in pneumatic spinn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813439B1 (pt) 2017-01-31
KR101497727B1 (ko) 2015-03-03
JP2010529321A (ja) 2010-08-26
WO2008151608A1 (de) 2008-12-18
EP2155943A1 (de) 2010-02-24
US20100175429A1 (en) 2010-07-15
US7882710B2 (en) 2011-02-08
CN101711292A (zh) 2010-05-19
KR20100019457A (ko) 2010-02-18
BRPI0813439A2 (pt) 2014-12-23
DE102007027467A1 (de) 2008-12-18
JP5694766B2 (ja) 2015-04-01
ATE556164T1 (de) 2012-05-15
HK1144450A1 (en) 2011-02-18
TWI485297B (zh) 2015-05-21
TW200932979A (en) 2009-08-01
EP2155943B1 (de) 2012-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1292B (zh) 在至少部分使用纤维材料的情况下制造针织品的圆型针织机
CN101400837B (zh) 用于由纤维材料制造针织物的机器
CN101473076B (zh) 纺纱机
CN101868570B (zh) 用于制造针织品的方法和装置
CN103687985B (zh) 具有压实装置的纺纱机
CN103781951A (zh) 用于生产针织品的设备和方法
KR880000290B1 (ko) 코어 방적사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CN101790603B (zh) 用于针织机的牵伸单元
CN101849055B (zh) 针织机和用于由粗纱生产针织品的方法
US4823545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false-twist spinning
CN1732296B (zh) 用于生产纺成纱的装置
CN101122060A (zh) 用于制造针织物的设备
CN103526352A (zh)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US6202398B1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yarn on a pot-spinning machine
CN110791843A (zh) 用于纺纱机的牵伸系统单元和牵伸系统
CN1049027C (zh) 整体化纺捻过程中生产合股线的方法及实施此方法的设备
CN2707783Y (zh) 环锭纺纱机纤维须条集束装置
KR20090090363A (ko) 무연 섬유 재료를 이용한 편직물 생산용 환편기
US20200216985A1 (en) Compacting Device for a Spinning Machine
CN104195683A (zh) 一种负压式紧密赛络纺机
US20210156052A1 (en) Multiple Nozzle Connection of a Textile Machine, and Textile Machine
CN100439581C (zh) 细纱机的弹性盘片式立体紧密纺纱装置
CN2672097Y (zh) 一种用于细纱机须条集束的负压抽吸机构
CN101205655B (zh) 带有牵伸装置的生产织物的设备
CN100436670C (zh) 带有搓捻装置的细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44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44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14

Termination date: 201906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