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8814A - 肩部锚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肩部锚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8814A
CN101678814A CN200880018490A CN200880018490A CN101678814A CN 101678814 A CN101678814 A CN 101678814A CN 200880018490 A CN200880018490 A CN 200880018490A CN 200880018490 A CN200880018490 A CN 200880018490A CN 101678814 A CN101678814 A CN 101678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bon
shoulder anchor
plac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rea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8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8814B (zh
Inventor
福泽正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78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8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8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88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4Anchoring devices secured to the side, door, or roof of the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一种肩部锚定装置,该肩部锚定装置设有:肩部锚定件(38),在该肩部锚定件(38)中形成有插通孔(40),织带(24)插入穿过该插通孔(40);以及滑动板(50),该滑动板(50)覆盖肩部锚定件的车辆座舱内部侧。滑动板(50)处的开口部(52)的上缘部(52A)与在肩部锚定件处支撑织带(24)的支撑区域(42)之间的间隙被设为使得A>B,其中A是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侧处的间隙尺寸,B是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侧处的间隙尺寸。上缘部(52A)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152A)形成在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处,当织带(24)扭曲时,后部(152A)邻接该织带的扭曲部分并且能够纠正该扭曲部分。在卷取织带时,能够防止和抑制穿过肩部锚定件插通孔的织带扭曲,并且能够使织带的拉出变得顺利。

Description

肩部锚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肩部锚定装置,该肩部锚定装置支撑从其中插入穿过的织带的中间部。
背景技术
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肩部锚定件的可滑动地支撑织带的织带支撑部例如布置在立柱的上部处(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2001-80460)。在这种装置中,当卷取织带时,为了防止穿过肩部锚定件的插通孔的织带扭曲,覆盖织带支撑部的车辆座舱内部侧的盖的下缘伸出,并且在该盖的下缘与织带支撑部之间设定有基本等于织带厚度的间隙,并且使该间隙成为用于插入穿过织带的间隙。
然而,在传统结构中,在基本上朝着车辆前侧拉出织带时,织带干涉盖的下缘,并且存在不能顺利进行织带拉出的情形。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主题在于提供一种肩部锚定装置,在该肩部锚定装置中,当卷取织带时,能够防止或抑制穿过肩部锚定件插通孔的织带扭曲,并且能够使织带的拉出变得顺利。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肩部锚定装置包括:肩部锚定件,该肩部锚定件设置在车辆侧部处,从而能够绕大致沿着车辆横向方向走向的轴线旋转,并且在该肩部锚定件中形成有插通孔,细长带状的织带的纵向方向中间部插入穿过所述插通孔并被折回和支撑;以及盖部件,该盖部件设置在所述车辆侧部处从而不能旋转,并且所述盖部件覆盖所述肩部锚定件的车辆座舱内部侧,用于通过所述织带的开口部沿着由于肩部锚定件的旋转而形成的插通孔的旋转轨迹形成在所述盖部件中,其中,所述开口部的上缘部与在所述肩部锚定件处支撑所述织带的支撑区域之间的间隙被设为使得A>B,其中A是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侧的间隙尺寸,B是后部侧的间隙尺寸,并且所述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被设定在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处,当织带扭曲时,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邻接织带的扭曲部分并且能够纠正该扭曲部分。
根据上述方面的肩部锚定装置,该肩部锚定件在车辆侧部处布置成能够绕大致沿着车辆横向方向走向的轴线旋转,并且在该肩部锚定件中形成有插通孔。细长带状的织带的纵向方向中间部插入穿过所述插通孔并被折回和支撑。因此,在卷取织带时以及拉出织带时等等,肩部锚定件根据拉动织带的方向旋转。此外,盖部件在车辆侧部处布置成不能旋转,并且覆盖肩部锚定件的车辆座舱内部侧。用于通过织带的开口部沿着由于肩部锚定件的旋转而形成的插通孔的旋转轨迹形成在盖部件中。因此,即使拉动所述织带并且肩部锚定件旋转,织带也比肩部锚定件的插通孔更进一步朝向车辆座舱内部侧穿过盖部件的开口部。
当车辆乘员在拉出织带时朝向车辆前侧拉动织带时,肩部锚定件朝向车辆前侧绕所述轴线旋转,并且织带穿过开口部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在此,开口部的上缘部与在肩部锚定件处支撑织带的支撑区域之间的间隙被设定为使得A>B,其中A是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侧处的间隙尺寸,B是后部侧处的间隙尺寸。因此,对于被朝向车辆前侧拉动的织带来说,在拉出时难以干涉开口部的上缘部,并且该织带被顺利拉出。
当在卷取织带时朝向车辆底侧拉动织带时,肩部锚定件朝向车辆底侧绕所述轴线旋转(返回到初始位置),并且织带穿过开口部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在此,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被设定在如下位置:在该位置上,当织带扭曲时,所述后部邻接织带的扭曲部分并且能够纠正该扭曲部分。在卷取时,织带邻接开口部的上缘部处的后部,并且扭曲部分被纠正,并且此后,织带穿过插通孔且被卷取。
请注意,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侧处的间隙包括在拉出织带时织带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至少前端部所经过的区域,而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侧处的间隙包括在重新卷绕织带时织带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至少后端部所经过的区域。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肩部锚定装置可以构造成使得开口部的上缘部设有延伸部,该延伸部朝向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延伸,并且在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处,所述延伸部的底表面朝向车辆底侧突出。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肩部锚定装置,开口部的上缘部设有延伸部,该延伸部朝向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延伸,并且在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处,所述延伸部的底表面朝向车辆底侧突出。因此,在卷取织带时,织带被引导到插通孔,同时扭曲部分由延伸部纠正,并且织带穿过插通孔并被卷取。
根据上述结构,存在如下良好效果,即在卷取织带时,在织带被引导到插通孔的同时能够防止或抑制织带的扭曲。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肩部锚定装置中,开口部的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可以设定在比如下顶部更进一步朝向车辆座舱内部侧的位置,该顶部是肩部锚定件处的支撑区域的最上面区域。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肩部锚定装置,开口部的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被设定在比如下顶部更进一步朝向车辆座舱内部侧的位置,该顶部是肩部锚定件处的支撑区域的最上面区域。因此,在卷取织带时,在织带在肩部锚定件的顶部处折回之前,织带邻接开口部的上缘部处的后部并且扭曲部分被纠正,之后,织带在顶部处折回,穿过插通孔并被卷取。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肩部锚定装置,存在如下良好效果:在卷取织带时,在织带的扭曲变大之前能够纠正扭曲部分。
如上所述,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肩部锚定装置,存在如下良好的效果:在卷取织带时,能够防止或抑制穿过肩部锚定件的插通孔的织带扭曲,并且能够使织带的拉出变得顺利。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配备有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肩部锚定装置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的总体结构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从车辆座舱内侧观看的状态下的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肩部锚定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处被剖切的状态下的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肩部锚定装置的剖视图(相当于图6的线3-3的横截面)。
图4是示出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处被剖切的状态下的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肩部锚定装置的剖视图(相当于图5的线4-4的横截面)。
图5是示出在织带被拉出的状态下的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肩部锚定装置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在织带被卷取的状态下的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肩部锚定装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的结构)
将通过使用图1至图6来描述与本发明相关的肩部锚定装置的实施例。请注意,这些附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侧,箭头UP表示车辆的上侧,而箭头IN表示车辆横向方向上的内侧。
图1中以透视图描述了用于坐在前座10上的车辆乘员的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12。如该图所示,为车辆用座椅的前座10被构造成包括:座垫14,车辆乘员坐在该座垫14上;座椅靠背16,该座椅靠背16可倾斜设置在座垫14的后端部处且变成用于车辆乘员的背靠;以及头枕18,该头枕18设置在座椅靠背16的顶端部处使得其高度可调,并且头枕18支撑车辆乘员的头部。
用作车辆乘员保护装置的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12布置在前座10处。座椅安全带装置12配备有用于约束车辆乘员的细长带状的织带24。织带24的一个端部被锚定到织带卷取装置(卷收器)28的卷轴上,该织带卷取装置布置在中立柱26的下端部附近。此外,织带24的另一端部被锚定到锚定板30上,该锚定板30固定于车辆地板20。
织带24的中间部由设置在车辆侧部22处的中立柱26的上部的肩部锚定装置36的肩部锚定件(滑动接头)38支撑,使得织带24的中间部自由地插入穿过肩部锚定件38。此外,织带24的中间部(位于肩部锚定件38与锚定板30之间)插入穿过舌板32,该舌板32是高强度部件。舌板32能够与带扣装置34接合和分离,该带扣装置34以竖直状态布置在座垫14的侧面。通过使舌板32与带扣装置34接合,车辆乘员能够实现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12的应用状态,在该应用状态中,从锚定板30到舌板32的部分是腰部侧织带24A,而从舌板32到肩部锚定件38的部分是肩部侧织带24B。
设置在中立柱26的上部处的肩部锚定装置36的肩部锚定件38的高度可调节,使得肩部侧织带24B能够适合车辆乘员的体形。中立柱26的车辆座舱内部100侧由立柱装饰件(中立柱装饰件)27覆盖,该立柱装饰件27在广义上能够解释为车辆用内装部件。立柱装饰件27以凸形(从水平横截面上看时为大致U形)朝向车辆座舱内部100侧弯曲,并且基本上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延伸。开口27A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形成在立柱装饰件27的上部。布置在立柱装饰件27内的肩部锚定装置36露出滑动板50,该滑动板用作该开口27A的盖部件。
滑动板50起到用于高度调节的调节器的作用,并且能够沿着引导部件(未示出)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滑动(移动),该引导部件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在立柱装饰件27内延伸。通过操作部(未示出)的预定操作来保持滑动板50的位置以及解除滑动板50的位置保持。如图2所示,滑动板50是板部件,其纵向方向是车辆的竖直方向,并且在该滑动板中形成有开口部52,该开口部52在车辆横向方向上贯通并用于织带24通过。滑动板50布置成不能在车辆侧部22处的立柱装饰件27内旋转,并且滑动板50覆盖肩部锚定件38的车辆座舱内部100(见图3)侧。
肩部锚定件38通过螺栓48安装于滑动板50。由此,肩部锚定件38布置成能够绕螺栓48的轴线旋转,该螺栓48基本上在车辆侧部22处沿车辆横向方向走向。此外,插通孔40在肩部锚定件38中形成在由螺栓48安装的部分下方的部分处。如图3所示,细长带状的织带24的纵向方向中间部插入穿过插通孔40,并且织带24在肩部锚定件38的支撑区域42处折回且在此处被支撑。
如图2所示,插通孔40是其中间部为直线的长孔。插通孔40的纵向方向尺寸被设定为比织带24的宽度尺寸24W(例如47mm)更长,并且插通孔40的两侧以钩的形状朝向肩部锚定件上侧弯曲。此外,图3所示的插通孔40的孔间隙尺寸40S(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开口高度尺寸)被设定为如下尺寸:该尺寸稍大于织带24的厚度尺寸24T(例如1.2mm),并且从防止织带24反转的观点来看,该尺寸(例如2.0mm到2.2mm)小于织带24的厚度尺寸24T的两倍。如在侧剖视图中所见,肩部锚定件38的支撑织带24使得该织带24自由滑动的支撑区域42形成为大致半圆形状,并且延伸(见图2)为使得其纵向方向是与图3所示的横截面基本上垂直的方向。顶部42A布置成从插通孔40的孔上缘40A朝向车辆座舱内部100侧偏移,该顶部42A是支撑区域42的最上面区域。
如图2所示,由于肩部锚定件38的旋转,所以滑动板50的开口部52沿着插通孔40的旋转轨迹形成,并且如从车辆座舱内部100(见图3)侧所见,开口部52是大致圆弧形的。在此,如图3和图4所示,在肩部锚定装置36处,开口部52的上缘部52A与在肩部锚定件38处支撑织带24的支撑区域42之间的间隙60被设定为使得A>B,其中A是图4所示的沿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侧处的间隙尺寸,B是图3所示的沿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侧处的间隙尺寸。(在附图中,上缘部52A处的沿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由附图标记252A表示,而上缘部52A处的沿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由附图标记152A表示。)
请注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图4所示的间隙尺寸A被设定为织带24的厚度尺寸的两倍或两倍以上,并且被设定到如下程度:在穿过间隙60的沿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的织带24被朝向车辆前侧拉动的情形下,织带24的顶表面和底表面根本不会互相干涉(织带24的移动路径根本不受限制)。此外,图3所示的间隙尺寸B被设定为基本等于插通孔40的孔间隙尺寸40S(即,稍大于织带24的厚度尺寸24T的尺寸,并且小于织带24的厚度尺寸24T的两倍(当织带24在厚度方向上折叠时的厚度尺寸))的尺寸,并被设定为使得织带24的移动路径受到限制。此外,间隙尺寸B所设定的沿车辆纵向方向上的范围,或换句话说,图2所示的上缘部52A处的沿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152A所在的范围例如能够是从上缘部52A的后端朝向车辆前侧的20mm到30mm的范围。
处于图3所示的开口部52的车辆上侧处的滑动板50的上部竖直壁54在其沿车辆竖直方向上的下端部处朝向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弯曲(该弯曲部由附图标记53表示)。即,开口部52的上缘部52A具有延伸引导部52B,该延伸引导部52B用作延伸部且朝向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延伸,该车辆横向方向外侧是朝向插通孔40的孔上缘40A的方向。在上缘部52A的沿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152A处,延伸引导部52B的底表面朝向车辆底侧突出并且是突出部152B。
包括该突出部152B的上缘部52处的后部152A被设定在比通过肩部锚定件38处的支撑区域42折回的织带24的最上部位置24X更进一步朝向车辆座舱内部100侧的位置,即,比支撑区域42的顶部42A更进一步朝向车辆座舱内部100侧的位置。此外,突出部152B被设定在如图3的侧剖视图所示的比织带24的最上部位置24X和支撑区域42的顶部42A更进一步朝向车辆底侧的位置。以这种方式,上缘部52A处的沿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152A被设定在如下位置:在该位置上,如果织带24扭曲,则后部152A邻接织带24的扭曲部分24Y并且能够纠正该扭曲部分24Y。
(实施例的操作/效果)
接下来将描述上述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如图2所示,肩部锚定件38在车辆侧部22处布置成能够绕大致沿着车辆横向方向走向的螺栓48的轴线旋转,并且在肩部锚定件38中形成有插通孔40,并且细长带状的织带24的纵向方向中间部插入穿过插通孔40并被折回和支撑。因此,在卷取织带24时或拉出织带24时等等,肩部锚定件38根据拉动织带24的方向旋转。此外,滑动板50在车辆侧部22处布置成不能够旋转,并且覆盖肩部锚定件38的车辆座舱内部100(见图3)侧,并且,用于通过织带24的开口部52沿着插通孔40的由于肩部锚定件38的旋转而形成的旋转轨迹形成。因此,即使拉动织带24并且肩部锚定件38旋转,织带24在比肩部锚定件38的插通孔40更进一步朝向车辆座舱内部100(见图3)的一侧穿过滑动板50的开口部52。
如图5所示,当车辆乘员在拉出织带24时朝向车辆前部拉动织带24时,肩部锚定件38朝向车辆前侧绕螺栓48的轴线旋转,并且织带24穿过开口部52的沿车辆纵向方向的前部。在此,开口部52的上缘部52A与在肩部锚定件38处支撑织带24的支撑区域42之间的间隙被设定为使得A>B,其中A是图4所示的沿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侧处的间隙尺寸,B是图3中所示的沿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侧处的间隙尺寸。因此,如图5所示,对于被朝向车辆前侧拉动的织带24来说,在拉出时难以干涉开口部52的上缘部52A,并且织带24被随着其移动根本不受阻地顺利拉出(织带24在织带24与上缘部52A(前部252A)之间存在间隙的状态下移动)。因此,能够使拉出感觉良好。
即,在用于对比的如下结构中,例如,使肩部锚定件(滑动接头)和所述盖成为一体,并且盖也随着肩部锚定件的旋转而同步旋转,如果纠正织带扭曲的延伸部设置在所述盖处,则恐怕在拉出织带时,织带将干涉该延伸部并且拉出感觉将变差。然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肩部锚定装置36中,如上所述,能够确保良好的拉出感觉。
如图6所示,当由于卷取织带24时(收纳座椅安全带时)织带卷收器(见图1)的操作而朝向车辆底侧拉动织带24时,肩部锚定件38朝向车辆底侧绕螺栓48的轴线旋转(返回到初始位置),并且织带24穿过开口部52的沿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在此,如图3和图6所示,上缘部52A处的沿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152A被设定在如下位置:使得当织带24扭曲时,后部152A邻接织带24的扭曲部分24Y并且能够纠正该扭曲部分24Y。因此,在卷取时,织带24邻接开口部52的上缘部52A处的后部152A,并且扭曲部分24Y被展开和纠正,之后,织带24穿过插通孔40并被卷取。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开口部52的上缘部52A处的沿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152A被设定在比顶部42A更进一步朝向车辆座舱内部100侧的位置,该顶部42A是肩部锚定件38处的支撑区域42的最上面区域。因此,在卷取织带24时,在织带24在肩部锚定件38的顶部42A处折回之前,织带24邻接开口部52的上缘部52A处的后部152A,并且扭曲部分24Y被展开和纠正。之后,织带24在顶部42A处折回,穿过插通孔40并被卷取。此外,开口部52的上缘部52A具有延伸引导部52B,该延伸引导部52B朝向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延伸。在上缘部52A处的沿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152A处,延伸引导部52B的底表面朝向车辆底侧突出。因此,在卷取织带24时,织带24被引导到插通孔40,同时扭曲部分24Y由延伸引导部52B纠正。
作为以上描述的补充,在如下对比结构中,不能卷取织带(收纳座椅安全带),所述对比结构即:使得在卷取织带时(收纳座椅安全带时),织带以肩部锚定件(滑动接头)的插通孔为起点而扭曲且在处于肩部锚定件的插通孔中时被卡住。具体地,在这种对比结构中,如果在应用时为了防止织带松弛等,肩部锚定件的插通孔被设定为比如下顶部更进一步朝向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则难以纠正卷取织带时已被反转一次的织带,所述顶部是在肩部锚定件处支撑织带的支撑区域的最上面区域。此外,通常肩部锚定件的插通孔的前端和后端朝向肩部锚定件上侧弯曲,并且其竖直方向间隙尺寸大。因此,如果在卷取织带时织带朝向插通孔的后端侧附近移动,则织带变得更容易扭曲,并且织带容易卡在插通孔中。然而,在本实施例的肩部锚定装置36中,如上所述,在织带24到达插通孔40和肩部锚定件38处的支撑区域42的顶部42A的附近侧之前,织带24的扭曲部分24Y被纠正。因此,能够有效防止或抑制织带24卡在插通孔40中。
请注意,在另一对比结构中,其中使肩部锚定件(滑动接头)和盖成为一体,并且该盖也随着肩部锚定件的旋转而同步旋转,并且纠正织带的扭曲的延伸部设置在该盖处,则必须限制延伸部的长度,以避免在应用时拉出感觉变差和织带松弛,并且由于这一点,恐怕不能充分纠正织带扭曲。然而,在本实施例的肩部锚定装置36中,不存在这种问题,因为存在如下结构(织带取出开口部结构):滑动板50处的开口部52的上缘部52A与在肩部锚定件38处支撑织带24的支撑区域42之间的间隙的尺寸是变化的。
顺便提及,在上述其他对比结构中,在延伸部由弹性体构成的情形下,如果延伸部的柔性设定为高,则除减小了防止织带扭曲的效果之外,能够想到恐怕将出现如下问题:在卷取织带时,延伸部将被拖入插通孔中。此外,相反地,如果延伸部的柔性设定为低,则除了在应用时拉出感觉变差和织带松弛的问题之外,能够想到如果长时间使用,织带会由于延伸部与织带之间的干涉而磨损,并且易于出现磨耗。相比之下,在本实施例的肩部锚定装置36中,由于上述预定的设定,消除了这种关注问题。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肩部锚定装置36中,在应用织带24时,织带24朝向车辆的前下方侧(换句话说,在拉出时拉动织带的方向与卷取时拉动织带的方向之间的中间方向上)斜着延伸。因此,与开口部52的上缘部52A处的后部152A几乎不存在干涉。
如上所述,根据与本实施例相关的肩部锚定装置36,在卷取织带24时,在织带24的扭曲变大之前能够防止和抑制穿过肩部锚定件38的插通孔40的织带24扭曲,并且能够使织带24的拉出变得顺利。
(实施例的补充描述)
请注意,在上述实施例中,滑动板50用作盖部件,并且图2所示的开口部52形成在滑动板50处,该滑动板50可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移动。然而,其中形成有开口部的盖部件可以是固定到诸如立柱装饰件等的车辆侧部的另一种盖部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滑动板50处的开口部52的上缘部52A设有朝向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延伸的延伸引导部52B。然而,盖部件处的开口部的上缘部可以是未设有朝向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的形状。或者,盖部件可以是如下盖部件,在该盖部件中,未设有延伸部的上缘部处的沿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被设定在如下位置:在该位置上,当织带扭曲时,所述后部邻接织带的扭曲部分并且能够纠正该扭曲部分。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滑动板50处,开口部52的上缘部52A的后部152A处的整个延伸引导部52B被设定在比支撑区域42的顶部42A更进一步朝向车辆座舱内部100侧的位置。然而,盖部件可以是如下结构:例如,在开口部的上缘部的后部处,只有延伸部的车辆座舱内部侧端部被设定在比支撑区域的顶部更进一步朝向车辆座舱内部侧的位置处。
更进一步,在上述实施例中,滑动板50的开口部52的上缘部52A处的沿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152A被设定在比顶部42A更进一步朝向车辆座舱内部100侧的位置,并且这种结构是优选的,所述顶部42A是肩部锚定件38处的支撑区域42的最上面区域。然而,开口部的上缘部处的沿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例如可以设定在为肩部锚定件处的支撑区域的最上面区域的顶部的车辆上侧处的位置,或者设定在比该顶部稍微更朝向车辆横向方向外侧(车辆座舱外部侧)的位置。
请注意,在上述实施例中,如从车辆座舱内部100侧所见及如图2所示,滑动板50的开口部52形成为大致圆弧形,该圆弧形大致朝向车辆的后侧且朝向车辆底侧向下。然而,如从车辆座舱内部侧所见,盖部件的开口部例如可以形成为大致U形。
工业实用性
作为支撑织带的中间部并且织带的中间部从中插入穿过的肩部锚定装置,本发明的肩部锚定装置能够广泛应用于布置在车辆座舱等内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Claims (11)

1.一种肩部锚定装置,包括:
肩部锚定件,所述肩部锚定件设置在车辆侧部处,从而能够绕大致沿着车辆横向方向走向的轴线旋转,并且在所述肩部锚定件中形成有插通孔,细长带状的织带的纵向方向中间部插入穿过所述插通孔并被折回和支撑;以及
盖部件,所述盖部件设置在所述车辆侧部处从而不能旋转,并且所述盖部件覆盖所述肩部锚定件的车辆座舱内部侧,用于通过所述织带的开口部沿着由于所述肩部锚定件的旋转而形成的所述插通孔的旋转轨迹形成在所述盖部件中,
其中,所述开口部的上缘部与在所述肩部锚定件处支撑所述织带的支撑区域之间的间隙被设为使得A>B,其中A是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侧的间隙尺寸,且B是后部侧的间隙尺寸,并且所述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被设定在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处,当所述织带被扭曲时,所述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所述后部邻接所述织带的扭曲部分并且能够纠正所述扭曲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部锚定装置,其中,所述开口部的上缘部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朝向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延伸,并且在所述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所述后部处,所述延伸部的底表面朝向车辆底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部锚定装置,其中,所述开口部的所述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所述后部被设定成位于比如下顶部更进一步朝向车辆座舱内部侧的位置,上述顶部是所述肩部锚定件处的所述支撑区域的最上面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肩部锚定装置,其中,所述开口部的所述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所述后部被设定成位于比如下顶部更进一步朝向车辆座舱内部侧的位置,上述顶部是所述肩部锚定件处的所述支撑区域的最上面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部锚定装置,其中,所述后部侧的所述间隙尺寸B小于所述织带的厚度的两倍。
6.一种肩部锚定装置,包括:
肩部锚定件,所述肩部锚定件设置在车辆侧部处,从而能够绕大致沿着车辆横向方向走向的轴线旋转,并且在所述肩部锚定件中形成有插通孔,细长带状的织带插入穿过所述插通孔,并且所述肩部锚定件具有支撑区域,所述织带在所述支撑区域处被折回和支撑;以及
盖部件,所述盖部件被固定到所述车辆侧部,并且所述盖部件覆盖所述肩部锚定件的车辆座舱内部侧,所述织带插入穿过的开口部形成在所述盖部件中,
其中,所述开口部具有上缘部,并且所述上缘部形成为使得所述上缘部与所述支撑区域之间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侧处的间隙大于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侧处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肩部锚定装置,其中,所述上缘部形成为使得在重新卷绕所述织带时所述织带被扭曲的情形下,所述上缘部在所述织带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侧处邻接所述织带的扭曲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肩部锚定装置,其中,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的所述前部侧处的间隙包括在拉出所述织带时所述织带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至少前端部所经过的区域,并且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的所述后部侧处的间隙包括在重新卷绕所述织带时所述织带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至少后端部所经过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肩部锚定装置,其中,所述上缘部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朝向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延伸,并且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侧处,所述延伸部的底表面朝向车辆底侧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肩部锚定装置,其中,所述上缘部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位于比所述支撑区域的最上面区域更进一步朝向车辆座舱内部侧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肩部锚定装置,其中,在所述织带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侧所经过的位置处,所述间隙小于所述织带的厚度的两倍。
CN2008800184900A 2007-06-01 2008-05-28 肩部锚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88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47121A JP4692515B2 (ja) 2007-06-01 2007-06-01 ショルダアンカ装置
JP147121/2007 2007-06-01
PCT/JP2008/060236 WO2008149866A2 (en) 2007-06-01 2008-05-28 Shoulder anchor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8814A true CN101678814A (zh) 2010-03-24
CN101678814B CN101678814B (zh) 2012-01-25

Family

ID=39951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849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8814B (zh) 2007-06-01 2008-05-28 肩部锚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40712B2 (zh)
EP (1) EP2162319B1 (zh)
JP (1) JP4692515B2 (zh)
CN (1) CN101678814B (zh)
WO (1) WO200814986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12811A1 (de) * 2011-09-07 2013-03-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Verkleidung zur Abdeckung einer tragenden Säule eines Kraftfahrzeugs in ei-nem Innenraum des Kraftfahrzeugs
US8991866B2 (en) * 2013-06-17 2015-03-31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pillar trim assembly
JP6081965B2 (ja) * 2014-07-16 2017-02-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9428144B2 (en) * 2014-08-19 2016-08-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hree piece hidden D-ring seat belt restraint
US10065597B2 (en) * 2016-07-05 2018-09-04 Ghc, Sl Self-adjusting safety belt system for occupants of varying siz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42593C2 (de) * 1982-11-18 1986-09-25 Autoflug Gmbh, 2084 Rellingen Höhen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icherheitsgurt
US4861070A (en) * 1987-11-27 1989-08-29 Ford Motor Company Seatbelt guide ring with anti-twist feature
JP3557704B2 (ja) * 1995-04-04 2004-08-25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のショルダーアンカー装置
JP2783985B2 (ja) * 1995-08-02 1998-08-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ウェビング位置調節装置
JP2000168497A (ja) * 1998-12-07 2000-06-20 Nissan Motor Co Ltd シートベルトショルダアジャスタ構造
JP4007475B2 (ja) 1999-09-14 2007-11-14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用スリップアンカー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DE10317709B4 (de) * 2003-04-17 2005-05-1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Umlenkvorrichtung für einen Sicherheitsgurt
JP2004330992A (ja) * 2003-05-12 2004-11-25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シートベルト用ベゼル
US7198300B2 (en) * 2004-04-30 2007-04-03 Honda Motor Co., Ltd. Actuator for an adjustable seat belt D-ring anchor
JP3845425B2 (ja) * 2004-05-12 2006-11-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における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調整構造
DE102004038392B4 (de) * 2004-08-06 2013-11-28 Trw Automotive Gmbh Umlenkvorrichtung für einen Sicherheitsgurt
US7232154B2 (en) * 2004-12-01 2007-06-19 Key Safety Systems, Inc. Height adjuster with spring having dual func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62319A2 (en) 2010-03-17
CN101678814B (zh) 2012-01-25
EP2162319B1 (en) 2018-01-24
US8240712B2 (en) 2012-08-14
JP4692515B2 (ja) 2011-06-01
WO2008149866A3 (en) 2009-01-29
WO2008149866A2 (en) 2008-12-11
JP2008296827A (ja) 2008-12-11
US20100181750A1 (en) 2010-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6961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及び乗員保護装置
CN101678814B (zh) 肩部锚定装置
JP501294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KR102305308B1 (ko) 좌석용 헤드레스트 목베개
JP4508116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DE102011012581B4 (de) Innenraumstruktur eines Fahrzeugs, die einen innerhalb der Dachverkleidung angeordneten Vorhangairbag aufweist
JP636167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2240432A (ja) シートベルト配設構造
JP7235740B2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の偏向装置
JP6029915B2 (ja) 自動車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635817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778401B2 (ja) シートベルト付きシート
KR102662369B1 (ko) 시트벨트 장치
KR102524018B1 (ko) 시트벨트 리트랙터
JP607274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4192590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着用促進構造
JP2009234375A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38120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0125965A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24532338A (ja) 設置された安全システムを備えた車両シート
KR20230055229A (ko) 자동차 안전벨트의 착용 전 상태의 위치 조정구조
JP2024506471A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KR20240016052A (ko) 차량용 시트
JP2010137587A (ja)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JP2019006344A (ja) 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