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7001B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7001B
CN101667001B CN200910171090.XA CN200910171090A CN101667001B CN 101667001 B CN101667001 B CN 101667001B CN 200910171090 A CN200910171090 A CN 200910171090A CN 101667001 B CN101667001 B CN 1016670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loop
scraper plate
fixing
fixing roller
but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10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7001A (zh
Inventor
香川敏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67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7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7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70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5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lubricating and/or cleaning the fixing unit, e.g. applying offset preventing flui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19Heating belt the belt not heating the toner or medium directly, e.g. heating a heating roll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带构件损伤或带构件发生打滑的外部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具有定影辊、按压所述定影辊的加压构件、用于与所述定影辊的表面抵接来对该定影辊加热的能够旋转地被支撑的循环带、对所述循环带加热的加热机构,通过在所述定影辊和所述加压构件之间供给转印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并使其通过,从而使所述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该定影装置还具有清洁构件,所述清洁构件在所述循环带未被支撑的位置与该循环带的表面抵接,除去附着在该循环带的表面上的污垢。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复印机和打印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定影装置,多采用热辊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热辊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通常具有相互压接的辊对(定影辊以及加压辊)。该定影装置具有在该辊对的两个或其中任一个辊的内部配置的由卤素加热器等构成的加热机构。该定影装置在通过加热机构将辊对加热到规定的温度(定影温度)后,将形成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用纸输送到辊对的压接部(定影密合部),并使记录用纸通过压接部,借助热和压力进行调色剂图像的定影。
但是,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定影装置中,通常使用在定影辊表层上设置有由硅橡胶等构成的弹性层的弹性辊。通过将定影辊做成弹性辊,从而定影辊表面对应于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凹凸发生弹性变形,由于以覆盖并包围该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方式进行接触,所以与单色相比,能够使调色剂量多的彩色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适宜地定影。另外,通过弹性层在定影密合部的解除变形效果,与单色相比,能够提高易偏色的彩色调色剂从定影辊的脱模性。进而,由于定影辊的弹性层凹下,所以定影密合部的密合形状变为向上(定影辊侧)凸(所谓的反密合形状)。因此,能够提高用纸从定影辊的剥离性能,并且,即使不使用剥离爪等剥离机构,也能够剥离用纸(自剥离),能够解决因剥离机构引起的图像缺陷。
但是,在这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定影装置中,当使工艺速度(用纸在定影密合部中的移动速度;定影速度)高速化时,有时不能够对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赋予足够的热,从而不能够使其适当地定影。因此,在使工艺速度高速化时,为了对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赋予足够的热来适当地进行定影处理,需要加宽定影密合部的密合宽度。另外,作为加宽密合宽度的方法,考虑有(1)使定影辊的弹性层变厚的方法;或者(2)使定影辊的直径变大的方法。
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即由于弹性层的热传导性非常低,所以在具有弹性层并如以往那样在内部设置加热机构的定影辊的结构中,在使工艺速度高速化时,表面温度无法跟随所述加热机构的温度变化。因此,当如所述(1)那样使弹性层变厚时,该定影辊表面的温度跟随性的问题变得更加显著。另外,在所述(1)的方法中,由于弹性层的热传导性低,所以存在用于加热的预热时间变长这样的问题以及消耗电力增大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如所述(2)那样使定影辊直径变大时,由于定影辊的尺寸变大,所以存在热容量变大,用于加热的预热时间变长的问题以及消耗电力增大的问题。
因此,作为用于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技术,提出使在外部加热单元抵接于定影辊表面,从外部加热定影辊的技术(外部加热定影方式)。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外部带加热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其具有定影构件、悬架在多个悬架辊上的循环带(外部加热带)、和对所述循环带加热的加热机构,通过使所述循环带压接在所述定影构件上,对所述定影构件加热。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带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其具有定影辊、加热辊、架设在定影辊的外周面和加热辊的外周面之间的无端状的定影带、隔着定影带按压定影辊的加压辊,将形成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用纸供给到定影带和加压辊的压接部(定影密合部)并使其通过,由此进行定影处理。关于该带定影方式,由于也是通过将用加热辊加热后的定影带输送到定影辊的表面(外侧)来从外部对定影辊加热的结构,所以认为是外部加热方式的一种。
在采用了这些外部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中,由于通过使用热容量小的带,来从外部对定影辊加热,所以能够迅速地对定影辊加热,并能够缩短预热时间。因此,能够抑制定影辊的温度跟随性下降和预热时间增大这样的问题,同时,能够通过在定影辊上较厚地设置低硬度的弹性层或增大定影辊的直径等以确保较宽的密合宽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12896号公报(2007年8月23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79344号公报(2007年10月25日公开)
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通过在与定影辊与外部加热带的抵接位置相比更靠定影辊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位置上,使清洁带抵接在定影辊上,从而除去附着在定影辊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和纸粉等,以防止调色剂和纸粉等污染外部加热带。因此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清洁带和定影辊表面的滑动摩擦,导致给定影辊造成损伤,产生图像缺陷。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通过在将定影带悬架在加热辊上的位置上,向定影带按压清洁辊以使其从动于定影带进行旋转,从而除去附着在定影带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和纸粉等。即,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变为清洁辊和加热辊隔着定影带被压接在一起的结构。
因此,产生如下问题,即,因在清洁辊和定影带之间以及定影带和加热辊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和在这些构件间产生的滑动摩擦等,在定影带上产生损伤,容易产生图像缺陷。另外,由于是定影带被清洁辊和加热辊的压接部夹持的结构,所以对于定影带,在妨碍旋转的方向上产生大的负荷。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在定影带与定影辊以及加热辊之间容易产生打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在外部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中抑制带构件产生损伤或带构件产生打滑。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具有定影辊、按压所述定影辊的加压构件、用于与所述定影辊的表面抵接来对该定影辊加热的能够旋转地被支撑的循环带、对所述循环带加热的加热机构,通过在所述定影辊和所述加压构件之间供给转印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并使其通过,从而使所述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所述定影装置具有清洁构件,所述清洁构件在所述循环带未被支撑的位置上与该循环带的表面抵接,除去附着在该循环带的表面上的污垢。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定影装置,上述定影装置具有定影辊、按压所述定影辊的加压构件、用于与所述定影辊的表面抵接来对该定影辊加热的能够旋转地被支撑的循环带、对所述循环带加热的加热机构、清洁构件,通过在所述定影辊和所述加压构件之间供给转印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并使其通过,从而使所述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上述清洁构件在所述循环带未被支撑的位置与该循环带的表面抵接,除去附着在该循环带的表面上的污垢。
根据上述结构,上述定影装置具有在所述循环带未被支撑的位置上与该循环带的表面抵接来除去附着在该循环带的表面上的污垢的清洁构件。由此,相比以往那样在循环带支撑在悬架辊上的位置使清洁构件与循环带抵接的结构,能够减小在清洁构件和循环带之间产生的滑动负荷。因此,能够抑制因清洁构件和循环带的滑动摩擦给循环带造成损伤,能够抑制妨碍循环带的旋转的方向的负荷变大而导致循环带发生打滑。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具有在所述循环带未被支撑的位置与该循环带的表面抵接来除去附着在该循环带的表面上的污垢的清洁构件。
因此,能够抑制因清洁构件和循环带的滑动摩擦给循环带造成损伤,能够抑制妨碍循环带的旋转的方向的负荷变大而导致循环带发生打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定影装置所具有的刮板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4是图1的定影装置所具有的外部加热单元的剖视图。
图5是图1的定影装置所具有的外部加热单元中的外部加热带和刮板的抵接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6是用于评估表层材料的脱模性的装置的侧视图。
图7表示图1的定影装置所具有的外部加热单元的其他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1的定影装置所具有的外部加热单元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是图1的定影装置所具有的外部加热单元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外部加热单元的比较例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图4所示的外部加热单元所具有的刮板、以及图9所示的外部加热单元所具有的刮板中的边缘部分的翘曲量的测定结果的图表。
图12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清洁性能的评估实验的结果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在根据从外部传递的图像数据在记录用纸或记录用薄膜等记录材料上形成多色或单色图像的彩色串列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应用对象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使用了带定影方式或外部带加热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就能够应用。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如该图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曝光单元(光学系统单元)E、4组可视图像形成单元pa~pd、中间转印带单元110、二次转印单元114、定影装置30、内部给纸单元116以及手动给纸单元117。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所具有的各构件的动作受未图示的由CPU等构成的控制部控制。
图像形成装置100处理的图像数据对应于使用了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各种颜色的彩色图像。因此,如图2所示,设置有与所述各颜色对应的4组可视图像形成单元pa~pd,由这四组可视图像形成单元pa~pd形成的4色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111上重叠。
可视图像形成单元pa为如下结构,即,在作为调色剂图像载持体的能够旋转地配置的感光体101a的周围,沿着感光体101a的旋转方向依次配置有带电单元103a、显影单元102a以及清洁单元104a。
带电单元103a用于使感光体101a的表面均匀地带电为规定的电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带电单元103a,为了极力不使臭氧产生地使感光体101a的表面均匀带电,采用带电辊方式(接触带电方式)。但是,带电单元103a的结构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电晕放电方式等非接触型的带电器,也可以使用刷带电等接触型的带电器。
显影单元102a进行利用调色剂对形成在感光体101a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像化的显影处理。作为所述调色剂,例如能够使用非磁性单组分显影剂(非磁性调色剂)、非磁性双组分显影剂(非磁性调色剂以及载体)、磁性显影剂(磁性调色剂)等。
清洁单元104a用于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1后,除去和回收残留在感光体101a表面上的调色剂。
此外,可视图像形成单元pb~pd,除了在显影处理中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以外,实质上是与可视图像形成单元pa同样的结构。即,在各可视图像形成单元pa、pb、pc、pd的显影单元中分别容置了黑色(K)、黄色(Y)、品红色(M)、青色(C)的调色剂。
曝光单元E根据图像数据对通过带电单元103a~103d带电的感光体101a~101d进行露光,从而在各感光体101a~101d表面上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应的静电潜像。作为曝光单元E,采用具有激光照射部140以及反射镜141等的激光扫描单元(LSU)。此外,作为曝光单元E,也可以使用阵列状排列发光元件而形成的例如EL或LED写入头等。
中间转印带单元110具有中间转印带111、中间转印带驱动辊(张紧辊)111a、中间转印带从动辊(张紧辊)111b、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112以及中间转印辊113a~113d。
中间转印带111是由厚度为100μm~150μm左右的薄膜构成的无端状的带,架设在中间转印辊113a~113d、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11a以及中间转印带从动辊111b上,并被驱动沿图2所示出的箭头B方向旋转。另外,在感光体101a~101d上形成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以依次重叠的方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1上,在该中间转印带111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多色调色剂图像)。此外,中间转印辊113a~113d配置为,在感光体101a~101d与单元102a~102d的对置部、和感光体101a~101d与清洁单元104a~104d的对置部之间的位置,隔着中间转印带111与感光体101a~101d对置,并且通过在这些中间转印辊113a~113d上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从而将感光体101a~101d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1上。另外,在中间转印带11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运送到中间转印带驱动辊111a和二次转印单元114的对置部,由此转印到被搬运到该对置部的记录用纸上。此外,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112与中间转印带111抵接,在向记录用纸上转印调色剂图像后,除去并回收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11上的调色剂。
定影装置30具有定影辊1和利用未图示的加压机构以规定的负荷压接在该定影辊1上的加压辊(加压构件)2。并且,将通过二次转印单元114而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用纸输送到定影辊1和加压辊2的压接部(定影密合部),并使记录用纸通过该压接部,从而利用热和压力进行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此外,记录用纸上形成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面与定影辊1抵接,记录用纸上的与形成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与加压辊2抵接。关于定影装置30的详细结构,在后面叙述。
内部给纸单元116用于储存形成图像用的记录用纸(记录材料)。另外,手动给纸单元117自由折叠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侧壁,用于通过手动供给记录用纸。另外,排纸托盘18是用于装载图像形成结束的记录用纸的托盘。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设置有用纸搬送路径,该用纸搬送路径用于将从内部给纸单元116通过拾取辊116a提供的记录用纸,以及从手动给纸单元117通过拾取辊117a提供的记录用纸经由二次转印单元114和定影装置30输送到排纸托盘18。在用纸搬送路径上配置有多个用于搬送记录用纸的辊构件。
<定影装置>
图1是表示定影装置30的结构的剖视图。如该图所示,定影装置30具有定影辊(定影构件)1、加压辊(加压构件)2、外部加热单元(外部加热装置)13。
定影辊1是被加热到规定的定影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80℃),并且被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机构沿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驱动的辊。定影辊1由金属制的中空圆筒形状的芯轴1a、覆盖芯轴1a的外周面的弹性层1b以及覆盖弹性层1b的脱模层1c这三层结构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定影辊1的表面的移动速度、即定影速度(工艺速度)设定为225mm/sec,由此,以复印速度(印刷速度)40张/分钟进行图像形成。
芯轴1a由厚度为2mm的铝制成,呈筒状形状。此外,芯轴1a的材质并不限于铝,例如也可以由铁或不锈钢等制成。弹性层1b由厚度为2.5mm的具有耐热性的硅橡胶制成。此外,弹性层1b的材质并不限于硅橡胶,例如也可以使用氟橡胶等。脱模层1c由厚度为40μm的PFA(四氟乙烯与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tetra fluoro ethylene-perfluoroalkylvinylether copolymer)管制成。此外,作为脱模层1c的材质,只要是耐热性以及耐久性优越,并且与调色剂的脱模性优越的材质即可,除了PFA之外,也可以使用PTFE(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 ethylene)等氟类材料。这样构成的定影辊1的外径为40mm。
在定影辊1的周面配置有用于检测该周面的温度的热敏电阻6b,在定影辊1的内部设置有通过提供电力进行热辐射的加热灯5c。加热灯5c是定影辊1的热源。通过控制部(未图示)控制从电源电路(未图示)向加热灯5c提供的电力,从而使加热灯5c发光,放射出红外线。由此,定影辊1的内周面吸收从加热灯5c放射的红外线而被加热,从而定影辊1整体被加热。
加压辊2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等加压构件以规定的负荷(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60N)压接在定影辊1上,在与定影辊1之间形成定影密合部8(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密合宽度(定影密合部8中的记录用纸9的搬送方向的宽度)为8mm)。另外,加压辊2是从动于定影辊1进行旋转的辊。加压辊2与定影辊1同样,由金属制的中空圆筒形状的芯轴2a、覆盖芯轴2a的外周面的弹性层2b、覆盖弹性层2b的脱模层2c这三层结构构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压辊2,与定影辊1同样使用如下形成的辊,即,在由厚度为2mm的铝制成的芯轴2a上形成由厚度为2.5mm的硅橡胶制成的弹性层2b,进而,在弹性层2b上形成由厚度为40μm的PFA管制成的脱模层2c。但是,加压辊2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由铁或不锈钢等制成的芯轴2a,也可以使用由氟橡胶等制成的弹性层2b,也可以使用由PTFE等氟类材料制成的脱模层2c。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压辊2,使用与定影辊1为相同形状、相同材质的辊,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加压辊2的硬度比定影辊1的硬度更高。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在加压辊2和定影辊1之间形成的定影密合部为反密合形状(加压辊2的形状几乎不变,而定影辊1凹下一些的形状),从而提高记录用纸从定影密合部排出时相对定影辊1的自剥离性。
另外,在加压辊2的周面配置有检测该周面的温度的热敏电阻6c,在加压辊2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灯5d。加热灯5d是加压辊2的热源,通过控制部(未图示)控制从电源电路(未图示)向加热灯5d提供的电力,从加热灯5d放射红外线,对加压辊2的内周面加热。
外部加热单元13用于对定影辊1的外周面加热,具有加热辊4a以及4b、外部加热带(循环带)3、加热灯(加热机构)5a以及5b、热敏电阻6a、刮板(清洁构件)7、调色剂接受部(容置构件)12以及容置这些各构件的外部加热单元支架(框体)11。
加热辊4a以及4b是直径为16mm、厚度为0.75mm的由铝制成的中空圆筒状的芯材。此外,加热辊4a以及4b的材质不限于铝,也可以使用例如铁或不锈钢等金属制芯材。另外,加热辊4a以及4b的尺寸并不限于所述尺寸,可以进行适当变更。
外部加热带3是悬架在加热辊4a以及4b上的无端状的带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外部加热带3,使用在直径为31.5mm、厚度为90μm的聚酰亚胺的带基材上施加厚度为20μm的PTFE涂层而形成的带。但是,外部加热带3的结构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取代由聚酰亚胺制成的带基材,而使用由其他耐热树脂、不锈钢或镍等金属材料制成的中空圆筒状(无端状)的带基材。另外,也可以做成在带基材的外侧面形成耐热性以及脱模性优越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PFA或PTFE等氟树脂)作为脱模层的双层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降低外部加热带3的偏离力(在外部加热带3旋转时,使该外部加热带3在旋转轴方向(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力),在带基材的内侧面施加了由PTFE制成的涂层,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施加例如PFA等其他氟树脂的涂层,也可以省略涂层。
另外,外部加热带3在定影辊1表面上的比定影密合部更靠定影辊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且比热敏电阻6b更靠定影辊1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位置,借助未图示的弹簧等加压机构,以规定的负荷(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0N)压接在定影辊1上。由此,在与定影辊1之间形成加热密合部(定影辊1和外部加热带3相互抵接的部分)10。另外,外部加热带3在定影辊1旋转时从动于定影辊1进行旋转,加热辊4a以及4b从动于外部加热带3进行旋转。此外,加热密合部10的加热密合宽度(加热密合部10的定影辊旋转方向的宽度)以外部加热带3能够适当地加热定影辊1,且外部加热带3能够适当地从动于定影辊1进行旋转的方式适当设定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密合宽度为20mm。
加热灯5a是配置在加热辊4a的内部,并从内面侧对该加热辊4a加热的热源,加热灯5b是配置在加热辊4b的内部,并从内面侧对该加热辊4b加热的热源。通过控制部(未图示)控制从电源电路(未图示)向加热灯5a以及5b提供的电力,从加热灯5a以及5b放射红外线,由此,加热辊4a以及4b的内周面被加热。并且,通过加热辊4a以及4b,外部加热带3被加热到规定的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20℃),在将外部加热带3加热到规定的温度的状态下,使其与定影辊1表面抵接,从而从外部加热定影辊1的表面。
热敏电阻6a用于检测外部加热带3的表面温度。
刮板(清洁构件)7用于除去从定影辊1转移到外部加热带3上的调色剂和纸粉等的污垢,对定影辊1的表面进行清洁。
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为了使未定影的调色剂定影,定影辊1与记录用纸9上的形成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面抵接。因此,记录用纸9上的调色剂和纸粉等污垢附着在定影辊1上。并且,附着在定影辊1上的调色剂和纸粉等污垢,在定影辊1和外部加热带3的抵接部附着在外部加热带3上。刮板(scraper)7刮取这样附着在外部加热带3上的调色剂和纸粉等污垢来进行除去。
调色剂接受部12用于容置由刮板7从外部加热带3上除去的调色剂和纸粉等,设置在刮板7下方的外部加热单元支架11和外部加热带3的间隙部分。调色剂接受部12的材质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折弯磷青铜或不锈钢等金属板来形成。在没有调色剂接受部12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由刮板7刮取堆积的调色剂污垢从刮板7脱落,并从外部加热单元13排出而附着在定影辊1上,导致记录用纸9被调色剂污染。相反,通过设置调色剂接受部12,即使在由刮板7刮取的调色剂等污垢从刮板7的前端脱落了的情况下,也能够由调色剂接受部12回收脱落的调色剂,从而能够抑制脱落的调色剂再次附着在定影辊1上污染记录用纸9。
所述控制部根据热敏电阻6a、6b、6c的温度检测结果,控制对各加热灯5a~5d供给的电力,使得外部加热带3、定影辊1以及加压辊2的温度接近规定的温度,或者保持在规定的温度。
这样一来,在定影装置30中,在被加热到规定的温度并以规定的负荷压接在一起的定影辊1和加压辊2之间输送形成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用纸9并使其通过,从而使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用纸9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影辊1以及加压辊2的内部具有作为加热机构的加热灯,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仅在定影辊1以及加压辊中的一个上设置加热灯,也可以在定影辊1以及加压辊中的任一个上都不设置加热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外部加热带3悬架在两个加热辊4a以及4b上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悬架在3个以上的辊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按压定影辊1的加压构件,使用加压辊2,但加压构件的结构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带形状的加压构件。
<刮板的详细说明>
图3是刮板7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刮板7具有V字形状,该V字形状由厚度为0.3mm的不锈钢制成的保持部7b和将保持部7b的前端部弯折成锐角(角度η。在本实施方式中η=30°)而成的清洁部(刮板部)7a构成。另外,如图3所示,保持部7b以及清洁部7a上的包含所述弯折部的位置上,沿着外部加热带3的宽度方向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狭缝(开口部)7c(例如与弯折部形成的直线交叉的方向的切口)。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间距为10mm的间隔设置有在与所述弯折部形成的直线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切入而成的宽度为1mm的狭缝7c。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刮板7表面用PFA形成涂层。
图4是外部加热单元13的剖视图。如该图所示,以刮板7上的清洁部7a的前端与外部加热带3抵接的方式,将刮板7的保持部7b固定在外部加热单元支架11的内侧面上。此外,在被赋予了张力的状态下悬架在2个加热辊4a以及4b之间的外部加热带3的自由状态的位置(即,外部加热带3的内侧面与加热辊4a以及4b不接触的位置),清洁部7a的前端与外部加热带3的外侧面抵接。另外,清洁部7a的前端(边缘部分)以相对外部加热带3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的方式与外部加热带3抵接(counter-direction)。即,清洁部7a的前端与外部加热带3抵接,使得刮板7上的包含与外部加热带3的抵接部的表面且与外部加热带3上的从所述抵接部起旋转方向上游侧部分的外侧面对置的一侧的表面,相对外部加热带3上的从与刮板7的抵接部起外部加热带3的旋转方向上游侧部分的外侧面的倾斜角度,即抵接角度θ(在本实施方式中,θ=150°)大于90°。
图5是外部加热单元13的外部加热带3与刮板7的抵接部的要部放大图。如该图所示,刮板7的形状以及设置位置设定为,该刮板7的清洁部7a的前端将外部加热带3相对该外部加热带3的理想轨道(即,相对刮板7和外部加热带3的抵接部位于外部加热带3的旋转方向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两个外部加热辊4a·4b的公共切线)按下规定的按下量d(在本实施方式中,d=0.6mm)。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0中,使用于清洁外部加热带3的表面的刮板7,在外部加热带3的内侧面与加热辊4a以及4b不接触的位置,与外部加热带3的外侧面抵接。
由此,相比以往那样在外部加热带悬架在悬架辊上的位置使清洁构件与外部加热带抵接的结构,能够减小在清洁构件和外部加热带之间产生的滑动负荷。因此,能够抑制因清洁构件和外部加热带的滑动摩擦使外部加热带产生损伤,或妨碍外部加热带的旋转的方向的负荷变大而导致外部加热带产生打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清洁构件,使用使板状构件的边缘部分与外部加热带3抵接(线接触),刮取附着在外部加热带3的表面(外侧面)上的调色剂等来进行除去的刮板7,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与外部加热带3抵接来清洁外部加热带3的表面的构件即可。例如,也可以使用海绵状的构件或辊状的构件,也可以使用清洁带。
但是,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用刮板7,具有如下优点,即,能够解决在作为清洁构件使用清洁带(web)时产生的、因清洁带含有的硅油导致用纸从定影辊的剥离性降低这样的问题。另外,还具有如下优点,即,通过使用刮板作为清洁构件,从而与使用清洁带的结构相比,能够使清洁构件的结构简化以及小型化,因此能够使定影装置30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由不锈钢制成的刮板7,但刮板7的材质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磷青铜等其他金属板,也可以使用耐热性树脂或耐热性高硬度橡胶等非金属材料。但是,与橡胶或树脂等其他材料相比,金属材料加工精度高,且使刮板7的前端与外部加热带3均匀地抵接变得容易,因此,能够减小外部加热带3和刮板7的滑动负荷,抑制外部加热带3的打滑,因此,优选刮板7的材质为金属。
另外,刮板7的厚度也不限于上述的厚度,可以进行适当变更。另外,刮板7的形状也并不限于V字形状,只要是能够与外部加热带3抵接来清洁该外部加热带3的表面的结构即可。
另外,在使用由金属等会产生热膨胀材质制成的刮板7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优选在清洁部7a和保持部7b之间的弯折部上设置狭缝7c。由此,能够抑制因刮板7的热膨胀使清洁部7a的前端部产生变形而产生起伏,从而导致在外部加热带3和刮板7之间产生部分间隙,从而能够使清洁部7a的前端均匀地抵接在外部加热带3上。此外,狭缝7c的形状、个数、以及间隔并不限于图3所示的例子,也可以进行适当变更,以使得即使在刮板7产生了热膨胀的情况下,也使边缘部分与外部加热带3均匀地抵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刮板7的前端相对外部加热带3的抵接角度θ为150°,但并不限于此。但优选刮板7的前端相对外部加热带3的抵接角度θ相对外部加热带3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且在135°以上165°以下。在刮板7的抵接角度θ小于135°的情况下,刮板7的前端有可能被外部加热带3拖拉而反转(相对外部加热带3的旋转方向在一致方向(相同的方向)(抵接角度θ小于90°的方向)抵接)。另外,在抵接角度θ大于165°的情况下,由于相对于外部加热带3,刮板7的前端倒下过多,因此处于相对于外部加热带3接近面接触的状态(并不是刮板部7a的前端部与外部加热带3线接触的状态,而是刮板7a的板状部分与外部加热带3面接触的状态),从而有可能无法充分地发挥清洁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刮板7的前端相对外部加热带3的按下量d为0.6mm,但不限于此。但是,优选刮板7的前端相对外部加热带3的按下量d为0.3mm以上1.0mm以下。在刮板7的按下量d小于0.3mm的情况下,在外部加热带3一边起伏一边旋转时,在刮板7和外部加热带3之间产生间隙,从外部加热带3刮取的污垢有可能在刮板7和外部加热带3之间的滑落。另外,在所述按下量大于1mm的情况下,由刮板7施加在外部加热带3上的负荷变大,有可能因刮板7的前端在外部加热带3上产生损伤,或在妨碍外部加热带3的旋转的方向的负荷变大,导致外部加热带3与加热辊4a·4b产生打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刮板7的表面利用PFA进行涂布。由此,能够抑制由刮板7的前端刮取的调色剂附着并堆积在刮板7的前端,能够抑制因所堆积的调色剂等污垢在刮板上作用有局部的负荷,能够延长刮板7的寿命。此外,刮板7的涂层材料并不限于PFA,例如可以使用PTFE等其他氟树脂材料、或将多种氟树脂材料混合而成的材料等。
此外,作为刮板7的涂层材料,更优选使用与在外部加热带3的脱模层所使用的氟树脂材料不同的材料。在刮板7的涂层和外部加热带3的脱模层使用同种氟树脂材料的情况下,材料彼此间的亲和性变高,刮板7和外部加热带3的摩擦系数变高。其结果,可能引起如下问题,即,在外部加热带3和定影辊1之间产生打滑,或刮板7因摩擦力被外部加热带3拖拉而反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定影辊1的表层(脱模层)使用PFA管,作为外部加热带3的表层(脱模层)材料,使用相比PFA管对调色剂的脱模性更低的PTFE。这样,通过使外部加热带3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的脱模性比在定影辊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的脱模性低,从而容易使附着在定影辊1上的调色剂污垢转移到外部加热带上。因此,能够提高外部加热带3对定影辊1的表面的清洁效果,能够抑制定影辊1的表面被调色剂污染。此外,作为用于使外部加热带3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的脱模性比定影辊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的脱模性低的组合,能够举出例如:(1)在定影辊1的脱模层使用PFA管、在外部加热带3的脱模层使用PTFE涂层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2)在定影辊1的脱模层使用PFA管、在外部加热带3的脱模层使用PFA涂层的结构;(3)在定影辊1的脱模层使用PFA涂层、在外部加热带3的脱模层使用PTFE涂层的结构等。
但是,受空间上的制约等,由刮板7刮取调色剂的量有限的情况下,当调色剂从定影辊1过多转移到外部加热带3上时,有可能刮板7被调色剂和纸粉等污垢堆满,即,有可能无法将刮板7所刮取的调色剂和纸粉等完全容置在调色剂接受部12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外部加热带3的外侧面的表层材料为与定影辊1的表层材料相同的材料。在该情况下,在外部加热带3的表面和定影辊1的表面的调色剂的脱模性相同,但是,通常外部加热带3的温度比定影辊1的温度高,所以调色剂难以转移到外部加热带3上。因此,即使在调色剂接受部12的设置空间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调色剂从定影辊1过多转移到外部加热带3上,能够防止刮板7或调色剂接受部12被调色剂污垢堆满。
此外,作为调色剂的脱模性的评估方法,例如能够采用以下所示的方法。图6是表示用于评估表层材料的脱模性的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首先,将外部加热带53切成规定的大小(在此为30mm×30mm),在加热板51上以外部加热带53的表层材料处于朝向上方的状态设置外部加热带53,并将其加热到规定的温度(在此为100℃~150℃)。然后,使用配重52以规定的负荷(在此为10N)将形成有规定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用纸59推压在外部加热带53的表层材料上。此外,为了将负荷均匀地施加在用纸59上,在配重52和用纸59之间设置硅橡胶层64。然后,在经过规定时间(在此为1分钟)后,将用纸59从外部加热带53剥离,确认溶融的调色剂残留在外部加热带53表层材料上的程度。
由此,因为通常是材料的脱模性越高(优良),并且温度越高,调色剂污垢就越难以附着,因此,能够判断:在加热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调色剂残留在外部加热带53的表层材料上的量越少,表层材料的脱模性越高(好)。另外,能够判断:在调色剂残留在外部加热带53的表层材料上的量相同的情况下,加热温度越高,表层材料的脱模性越低(差)。
<实验结果>
下面,对为了研究刮板7相对外部加热带3的抵接位置、抵接角度以及刮板形状和清洁性能的关系而进行的实验结果进行说明。
在该实验中,对图4所示的外部加热单元13(实施例1)、图7所示的外部加热单元13a(实施例2)、图8所示的外部加热单元13b(实施例3)、图9所示的外部加热单元13c(实施例4)、图10所示的外部加热单元13d(比较例)这五个外部加热单元,研究清洁性能、由老化引起的外部加热带的表面粗糙度(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的变化、以及外部加热带3相对定影辊1有无打滑。
除了使刮板7中的清洁部7a相对外部加热带3的抵接方向为一致方向,具体地说,使清洁部7a相对外部加热带3的抵接角度为θ=30°以外,实施例2是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
实施例3中,取代实施例1中的刮板7而具有刮板40。刮板40是将由厚度为0.3mm的不锈钢制成的板状构件大致相互平行地在两个折弯部折弯而成的。也就是,除了从1段弯折变为2段弯折(コ字形状)以外,刮板40与实施例1的刮板7为大致相同的结构。清洁部40a相对外部加热带3的抵接角度为θ=150°,外部加热带3的按下量d为0.6mm。
除了具有实施例1的刮板7和实施例3的刮板40以外,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为大致同样的结构。此外,刮板7以及刮板40在与外部加热辊4a以及4b的公共切线对应的位置与外部加热带3抵接,刮板7相比刮板40在外部加热带3的旋转方向上游侧抵接在外部加热带3上。另外,刮板7对外部加热带3的按下量设定为0.3mm,刮板40对外部加热带3的按下量设定为0.6mm。另外,刮板7相对外部加热带3的抵接角度θ1为θ1=150°,刮板40相对外部加热带3的抵接角度θ2为θ2=150°。
除了使刮板7的清洁部7a相对外部加热带3的抵接位置变为外部加热带3的内侧面与加热辊4a抵接的位置以外,比较例与实施例1为同样的结构。
作为清洁性能的评估方法,使用各色(K、Y、M、C)5%、总计20%的打字率的原稿,进行120K张(12万张)的印刷老化,来对由清洁不良引起的图像污垢以及图像损伤这两种图像缺陷进行评估。此外,图像污垢主要是由刮板所刮取的调色剂污垢在刮板上滑落而污染记录用纸引起的图像缺陷。关于图像污垢,通过对每20K张产生图像污垢的记录用纸的张数进行计数来评估。另外,图像损伤主要是刮板所刮取的纸粉污垢在刮板上滑落粘固在外部加热带表面上,其损伤定影辊表面而产生的条纹状的图像缺陷(特别是印刷在厚的记录用纸上时容易引人注目)。关于该图像损伤,通过目视评估每20K张图像损伤的程度(水平)。具体地说,基于目视检查,对在厚纸上也不能发现损伤的水平(○印)、在厚纸发现细微的损伤但没有问题的水平(△(白三角)印)、厚纸的损伤显著但在其他记录用纸上没有问题的水平(▲(黑三角)印)、以及在除厚纸以外的记录用纸上损伤也显著的水平(×印)中的任一个进行评估。
另外,关于由老化引起的外部加热带3的表面粗糙度(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的变化,使用小坂研究所制造的触针式表面粗糙计“SE-3500”,测定120K张(12万张)的印刷老化后的外部加热带3的表面粗糙度。另外,关于有无打滑,通过目视确认在老化过程中外部加热带3相对定影辊1是否打滑。
图13表示上述实验的实验结果。
如图13所示,在比较例中,从老化初期开始就产生由清洁不良引起的图像缺陷(图像污垢以及图像损伤),随着老化张数增加,图像缺陷的水平恶化。另外,老化后的外部加热带的表面粗糙度Ra为12μm,与初期的表面粗糙度Ra(0.5μm)相比,变得非常大。进而,从老化初期开始外部加热带3相对定影辊1就产生打滑。
考虑这是因为,如图10所示,由于在外部加热带3的内侧面与加热辊4a抵接的位置使刮板7抵接,所以受刮板7的前端的加工精度和刮板7的安装精度等的制约,难以在外部加热带3的宽度方向(与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使刮板7均匀地(无间隙)地抵接,部分调色剂污垢从刮板7和外部加热带3的间隙滑落。
另外,认为由于在与刮板7的抵接位置上的外部加热带3的内侧面抵接着加热辊4a,因此刮板7相对外部加热带3的抵接压力变高,在外部加热带3上作用大的摩擦力,其结果,外部加热带3容易发生打滑,或容易对外部加热带3的表面(外侧面)造成损伤。此外,在使刮板7抵接于外部加热带3的内侧面抵接在加热辊4a上的位置上的结构中,很难以能够降低刮板7的抵接压力的方式高精度地固定刮板7。
当外部加热带3相对定影辊1产生打滑时,从外部加热带3向定影辊1的热供给减少,从而难以将定影辊1维持在规定的定影温度。因此,调色剂的定影性降低,其结果,从记录用纸向定影辊1的调色剂附着量增加。另外,当外部加热带3相对定影辊1打滑时,定影辊1的表面会被损伤,从而调色剂污垢容易附着在定影辊1上。另外,当外部加热带3的表面粗糙度变高时,附着在外部加热带3上的调色剂的清洁性能降低,调色剂污垢容易附着在外部加热带3上,导致定影辊1的调色剂污垢也增大。其结果,产生由定影辊1的清洁不良引起的图像缺陷。
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1~实施例4中,与比较例相比,由清洁不良引起的图像缺陷大幅减少。特别是,在实施例4中,通过120K张的老化完全没有产生图像缺陷。另外,关于老化后的外部加热带的表面粗糙度Ra在实施例1~实施例4也为1~3μm,与比较例(表面粗糙度Ra为12μm)相比非常小。另外,在实施例1~实施例4中,也不会发生外部加热带3相对定影辊1的打滑。
考虑这是因为,在实施例1~实施例4中,由于在外部加热带3上的内侧面没有抵接加热辊4a的位置,即在外部加热带3向与带表面垂直的方向的移动不受拘束的自由的位置上使刮板7抵接,所以即使刮板7的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稍低一些,外部加热带3也能够根据刮板7(清洁部7a)的前端形状灵活地紧贴,因此在刮板7的前端部和外部加热带3之间不产生间隙,能够抑制如比较例那样使外部加热带3上的调色剂污垢在刮板7上部分滑落的情况。
另外,考虑在实施例1~实施例4中,由于在外部加热带3上的内侧面没有抵接加热辊4a上的位置上使刮板7抵接,所以能够抑制刮板7相对外部加热带3的抵接压力变高。因此,能够减小对外部加热带3的旋转的负荷(由刮板7引起的摩擦力),并能够抑制外部加热带3相对定影辊1打滑,或给外部加热带3表面造成损伤。由此,能够抑制由清洁不良引起的图像缺陷的发生。
此外,如图13所示,刮板7相对外部加热带3的旋转方向,与在一致方向(实施例2)上抵接的情况相比,在相反方向(实施例1)上抵接的情况下更能够减少清洁不良的产生。这是因为,在使刮板7在一致方向上抵接的情况下,所刮取的调色剂污垢堆积在外部加热带3和刮板7的抵接部分,刮板7因所堆积的调色剂而被推起,有时导致调色剂在外部加热带3和刮板7之间滑落。另外,在使刮板7在一致方向上抵接的情况下,在通过切断电源降低定影装置30的各部分的温度时,调色剂污垢粘固在外部加热带3和刮板7这两者上,也有可能产生再次旋转驱动外部加热带3时的旋转负荷变得非常大这样的问题。对此,在使刮板7在相反方向抵接的情况下,由刮板7的清洁部7a的前端所刮取的调色剂污垢堆满在该清洁部7a的侧面上,因此,能够抑制在外部加热带3和刮板7的抵接部分堆积或粘固调色剂。
另外,如图13所示,相比使用将板状构件在一个弯折部弯折而成的1段弯折形状的刮板7(实施例1),使用将板状构件在相互平行的两个弯折部弯折而成的2段弯折形状的刮板40(实施例3)能够减少图像领伤的发生。
使用图11来说明该理由。图11是表示使用株式会社三丰(mitutoyo)制造的激光扫描千分尺“LSM-406R/3000”,测定刮板7以及刮板40上的与外部加热带3抵接的边缘部分的带宽度方向的平直度(翘曲量),对带宽度方向的各位置进行测绘的结果的图。如该图所示,在1段弯折形状的刮板7中,总的翘曲量(翘曲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约为0.35mm,对此,在2段弯折形状的刮板40中,总翘曲量约为0.125mm,2段弯折形状的刮板40比1段弯折形状的刮板7平直度高。这是因为,由于弯折次数增加而使清洁部40a上的板状部分(平面部分)的面积变小,所以在弯折等加工时产生的各平面部分的翘曲量以及变形量变小,刮板的边缘部分的尺寸精度(平直度)提高。因此,相比使用1段弯折形状的刮板7的情况,使用2段弯折形状的刮板40能够使刮板的前端在外部加热带3的宽度方向均匀地抵接,并能够防止所刮取的污垢在刮板和外部加热带3之间部分滑落。
另外,如图13所示,相比仅具有1张刮板的情况(实施例1、实施例3),具有两张刮板的情况(实施例4)减少图像损伤的产生。这是因为,即使在位于外部加热带3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刮板产生污垢的滑落,也能够利用下游侧的刮板回收该污垢。
此外,在将多个刮板沿着外部加热带3的旋转方向依次抵接在该外部加热带3上的情况下,优选以各刮板对外部加热带3的按下量越朝向外部加热带3的旋转方向下游侧越大的方式,设定各刮板的形状以及设置位置。由此,能够将在配置在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刮板滑落的污垢,利用与外部加热带3的抵接压力更高的配置在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刮板来除去,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污垢的滑落。
[实施方式2]
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功能的构件,标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1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外部带加热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带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1的结构的剖视图。该定影装置31取代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定影装置30而配置。
如图12所示,定影装置31具有定影辊(定影构件)21、加压辊(加压构件)2、加热辊(悬架辊)4c和无端状的定影带(循环带)23。定影辊21、加热辊4c以及定影带23构成外部加热装置。
定影辊21是通过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机构在图12所示的箭头方向上被旋转驱动的辊,由金属制的芯轴21a以及覆盖芯轴21a的外周面的弹性层21b的2层结构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定影辊1的表面的移动速度、即定影速度(工艺速度)设定为225mm/sec,由此,能够以复印速度(印刷速度)40张/分钟进行图像形成。
芯轴21a由直径为15mm的圆柱状的不锈钢制成。此外,芯轴21a的材质不限于不锈钢,例如可以是由铁、铝、铜等金属或这些金属的合金等构成的材料。另外,芯轴21a并不限于圆柱状的形状,例如可以是中空圆筒状的形状。弹性层21b由厚度为7.5mm的硅海绵橡胶(硅橡胶)制成。此外,弹性层21b的材质并不限于硅橡胶,例如可以采用氟橡胶等其他橡胶材料或各种弹性材料。
加压辊2是如下这样的辊,即,借助未图示的弹簧等加压构件以规定的负荷(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16N)隔着定影带23压接在定影辊21上,在与定影带23之间形成定影密合部28(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密合宽度(定影密合部28中的记录用纸9的搬送方向的宽度)为8mm),并且从动于定影带23进行旋转,加压辊2构成为由从其内侧开始依次形成芯轴2a、弹性层2b、脱模层2c而成的3层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压辊2,使用在直径为24mm、壁厚为2mm的铁(STKM)制中空圆筒状的芯轴2a上形成由厚度为3mm的硅固体橡胶制成的弹性层2b,进而在弹性层上形成由厚度为30μm的PFA管制成的脱模层2c而成的辊。但是,加压辊2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可以使用由不锈钢、铝、铜等金属、或者这些金属的合金等制成的芯轴2a。另外,作为弹性层2b,也可以使用具有氟橡胶等耐热性的橡胶材料或弹性体。另外,作为脱模层2c,可以使用PTFE(聚四氟乙烯)等其他氟树脂。
另外,在加压辊2的周面配置有检测该周面的温度的热敏电阻6c,在加压辊2的内部配置有加热加压辊2的加热灯5d。加热灯5d是加压辊2的热源,通过控制部(未图示)控制从电源电路(未图示)向加热灯5d提供的电力,从加热灯5d放射红外线,对加压辊2的内周面加热。
加热辊4c是与定影辊21一起悬架定影带23的辊,形成为在厚度为0.75mm的铝制芯材上施加厚度为20μm的PTFE涂层而成的直径为30mm的中空圆筒状。此外,加热辊4c的结构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由除铝以外的铁类材料等制成的芯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降低定影带23的偏离力(在定影带23旋转时使该定影带23在旋转轴方向(定影带23的宽度方向)移动的力),在加热辊4c的表面施加由PTFE构成的涂层,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PFA等其他氟树脂的涂层,也可以省略涂层。
另外,在加热辊4c的内部设置有通过供给电力进行热辐射的加热灯5e以及5f。加热灯5e以及5f是加热辊4c的热源,通过控制部(未图示)控制从电源电路(未图示)对加热灯5e以及5f提供的电力,从而使加热灯5e以及5f发光,放射红外线。由此,加热辊4c吸收从加热灯5e以及5f放射的红外线而被加热,由此,悬架在加热辊4c上的定影带23被加热。此外,加热辊4c从动于定影带23进行旋转。
定影带23是被赋予张力悬架在定影辊21和加热辊4c上,并从动于定影辊21进行旋转的循环带。另外,如上所述,定影辊21和加压辊2隔着定影带23相互压接在一起,由此,在定影带23和加压辊2之间形成定影密合部28。在定影装置31中,将在表面上形成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用纸9输送到定影带23和加压辊2之间并使其通过,由此将所述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用纸9上。此外,记录用纸9上的形成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面抵接在定影带23上,记录用纸9上的与形成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面相反一侧的面抵接于加压辊2。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定影带23,使用如下形成的带,即在由厚度为70μm的聚酰亚胺制成的基材上形成由厚度为150μm的硅橡胶制成的弹性层,进而,在该弹性层上形成由厚度为30μm的PFA管制成的脱模层。定影带23的尺寸在呈圆形的状态下直径为50mm(周长约157mm)。
此外,定影带23的结构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由除聚酰亚胺以外的耐热树脂、不锈钢、镍等金属材料构成的中空圆筒状的基材。另外,为了降低在定影带23和加热辊4c之间产生的滑动负荷,可以在基材中添加氟树脂。另外,弹性层并不限于硅橡胶,只要是耐热性以及弹性优越的弹性材料即可。另外,脱模层只要是耐热性以及脱模性优良的材料即可,并不限于PFA,例如可以使用PTFE等含有氟树脂的合成树脂材料等。
另外,在定影带23的周围配置有检测定影带23的周面的温度的热敏电阻6d、以及用于除去附着在定影带23的周面上的调色剂和纸粉等的刮板(清洁构件)7。控制部根据热敏电阻6c以及6d的温度检测结果等,控制向加热灯5d~5e供给的电力,以使定影带23以及加压辊2的温度接近规定的温度,或者维持在规定的温度。
刮板7的形状以及材质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相对定影带23的旋转方向,相比定影密合部28更靠上游侧且定影带23的内侧面与定影辊21以及加热辊4c未抵接的位置(定影带23为自由状态的位置)上,清洁部7a配置为相对定影带23的旋转方向在相反方向抵接,并抵接在定影带23的外侧面上。此外,刮板7的保持部7b固定在未图示的定影装置31的框体上。另外,在刮板7的下方配置有用于容置由刮板7从定影带23除去的调色剂和纸粉等的调色剂接受部(未图示;容置构件)。
此外,优选刮板7配置在定影带23的下方或侧方。由此,能够防止由刮板7从定影带23除去的调色剂等从刮板7掉落,再次附着在定影带23上而污染定影带23。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1中,在定影带23的内侧面未抵接在定影辊21以及加热辊4c上的位置上,使用于清洁定影带23的表面的刮板7抵接在定影带23的外侧面上。
由此,相比以往那样在定影带悬架在悬架辊上的位置上使清洁构件抵接在定影带上的结构,能够减小在清洁构件和定影带之间产生的滑动力。因此,能够抑制因清洁构件和定影带的滑动摩擦使定影带产生损伤,或妨碍定影带的旋转的方向的负荷变大而使定影带产生打滑。
本发明可应用于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使用的定影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具有定影辊、按压所述定影辊的加压构件、用于与所述定影辊的表面抵接来对该定影辊加热的能够旋转地被支撑的循环带、对所述循环带加热的加热机构,通过在所述定影辊和所述加压构件之间供给转印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并使其通过,从而使所述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该定影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清洁构件,在所述循环带的位置未被支撑上与该循环带的表面抵接来除去附着在该循环带的表面上的污垢。
根据上述结构,具有在所述循环带未被支撑的位置上与该循环带的表面抵接来除去附着在该循环带的表面上的污垢的清洁构件。由此,相比以往那样在循环带支撑在悬架辊上的位置使清洁构件与循环带抵接的结构,能够减小在清洁构件和循环带之间产生的滑动负荷。因此,能够抑制因清洁构件和循环带的滑动摩擦给循环带造成损伤,或妨碍循环带的旋转的方向的负荷变大而导致循环带发生打滑。
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洁构件可以是使板状构件的边缘部分与所述循环带的表面抵接来除去附着在该循环带的表面上的污垢的刮板。
根据所述结构,能够在循环带向与循环带的表面垂直的方向的移动不被限制的位置,使刮板的边缘部分抵接在循环带上,除去附着在循环带的表面上的污垢。因此,不管刮板的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如何,刮板的边缘部分都灵活地紧贴在循环带上,因此能够适当地除去附着在循环带上的调色剂等污垢。另外,与作为清洁构件使用清洁带等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清洁构件的结构简化,因此能够使定影装置小型化。另外,能够解决如下问题,即,作为清洁构件使用清洁带时产生的、清洁带含有的硅油导致记录材料的剥离性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循环带可以是通过悬架在多个悬架辊上被支撑,所述循环带的与所述悬架辊未抵接的一侧的表面即外侧面与所述定影辊抵接的结构。
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使循环带的外侧面与定影辊抵接来对定影辊的表面加热。另外,能够利用清洁构件除去从定影辊转移到循环带上的调色剂等污垢。另外,由于能够使附着在定影辊的调色剂等污垢转移到循环带上,并利用清洁构件除去转移到循环带上的调色剂等污垢,因此,能够利用循环带清洁定影辊的表面。因此,能够省略或简化用于清洁定影辊的表面的清洁机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循环带通过悬架在所述定影辊和1个以上的悬架辊被支撑,所述加压构件经由所述循环带按压所述定影辊,在所述循环带的与所述定影辊未抵接的一侧的表面即外侧面和所述加压构件之间供给转印有所述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并使其通过,从而使所述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循环带的内侧面与定影辊抵接来对定影辊的表面加热,能够利用从定影辊经循环带传递的热使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定影。另外,能够利用清洁构件除去从记录材料转移到循环带上的调色剂等污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刮板可以是金属制。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用金属性的刮板,从而能够提高刮板的加工精度,因此,能够使刮板的边缘部分均匀地抵接在循环带上。因此,能够更适当地除去附着在循环带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等污垢。另外,由于能够减小因刮板和循环带的抵接作用在循环带上的摩擦力(滑动负荷),因此能够抑制在循环带上产生损伤,或循环带产生打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刮板具有将板状构件弯折而成的弯折部、相对所述弯折部而处于具有所述边缘部一侧即清洁部、相对所述弯折部而处于与所述清洁部不同的一侧即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固定在该定影装置的框体上,在所述弯折部上设置有在与该弯折部所形成的直线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切割所述板状构件而成的开口部。
根据所述结构,在利用来自循环带的热对刮板加热,即使刮板上产生由热膨胀引起的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所述开口部吸收由该热膨胀引起的变形。因此,能够防止刮板的边缘部分因由热膨胀引起的变形而发生起伏等,刮板和循环带无法均匀地紧贴,调色剂等污垢在刮板和循环带之间滑落。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清洁循环带的表面,能够防止因附着在循环带上的调色剂等污垢引起的图像缺陷的发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刮板具有将板状构件弯折而成的相互平行的多个弯折部、相对所述多个弯折部而处于具有所述边缘部的一侧即清洁部、相对所述多个弯折部而处于与所述清洁部不同的一侧即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固定在该定影装置的框体上。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设置多个弯折部,能够减小刮板上的各平面部分的面积,并能够提高刮板的刚性。由此,能够抑制在对刮板进行弯折等加工时刮板产生翘曲或变形,能够提高刮板上的边缘部分的尺寸精度(平直度)。因此,由于能够使刮板的边缘部分与循环带近似均匀地抵接,所以能够抑制在刮板和循环带之间局部产生间隙,所刮取的污垢在刮板和循环带之间滑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具有以对所述循环带的抵接位置沿着所述循环带的旋转方向依次排列的方式配置的多个所述刮板。
根据所述结构,即使所述循环带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刮板所刮取得污垢在该刮板和所述循环带之间滑落,也能够利用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刮板回收该污垢。因此,能够更适当地除去循环带上的污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各刮板推压并抵接在所述循环带上,所述循环带上的与所述各刮板抵接的抵接部位移的距离即所述各刮板对所述循环带的按下量,随着与所述循环带的抵接位置越在所述循环带的旋转方向下游侧而越大。
根据所述结构,由于各刮板对循环带的按下量越在循环带的抵接位置旋转方向下游侧就越大,所以能够确实地使这些各刮板与循环带抵接。由此,即使所述循环带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刮板所刮取的污垢在该刮板和所述循环带之间滑落,也能够利用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刮板回收该污垢,因此能够适当地除去循环带上的污垢。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可以在所述刮板的表面施加由氟树脂形成的涂层。
根据所述结构,由于能够抑制调色剂等污垢堆积在刮板的边缘部分,所以能够防止刮板被所堆积的调色剂推起,使调色剂等污垢在循环带和刮板之间滑落。另外,能够抑制因堆积在刮板的边缘部分的调色剂等污垢对刮板的边缘部分作用局部的负荷,能够延长刮板的寿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涂层也可以用跟所述循环带上的与所述刮板抵接的面的表层材料不同的材料实施。
根据所述结构,刮板表层与循环带的表层的亲和性变高,由此能够防止刮板和循环带的摩擦系数变大。由此能够防止循环带打滑。另外,能够防止刮板因摩擦力被循环带的旋转拖拉而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刮板上的包含与所述循环带抵接的抵接部的表面且与所述循环带上的从所述抵接部起旋转方向上游侧部分的表面对置的一侧的表面,相对所述循环带上的从与所述刮板抵接的抵接部起所述循环带的旋转方向上游侧部分的表面的倾斜角度,即抵接角度大于90°。
在所述抵接角度小于90度的情况下,刮板所刮取的调色剂等污垢堆积在循环带和刮板的抵接部分,有时刮板会被所堆积的调色剂推起,导致调色剂等污垢在循环带和刮板之间滑落,或者调色剂等污垢粘固在循环带以及刮板的抵接部而妨碍循环带的旋转。对此,根据所述结构,由于能够将刮板所刮取调色剂等污垢捞到该刮板的面上,所以能够抑制调色剂等的污垢堆积在刮板的边缘部分。由此,能够防止调色剂等污垢在循环带和刮板之间滑落,降低清洁性能,并且能够防止调色剂等污垢粘固在循环带以及刮板的抵接部,妨碍循环带的旋转。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接角度在135°以上165°以下的范围也可以。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所述抵接角度为135°以上,能够防止刮板的边缘部分被循环带的旋转拖拉而变形。另外,通过使所述抵接角度为165°以下,能够防止因刮板和循环带在接近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抵接,导致不能够适当刮取循环带上的调色剂等污垢,使清洁性能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所述刮板按压抵接在所述循环带上,所述循环带上的与所述刮板的抵接部位移的距离即所述刮板对所述循环带的按下量为0.3mm以上1mm以下。
在所述按下量过小的情况下,由于刮板对循环带的按压力弱,所以在例如循环带一边起伏一边旋转的情况等,有时无法使刮板的边缘部分在循环带的宽度方向上均匀地抵接。另一方面,在所述按下量过大的情况下,由于刮板对循环带的按压力强,所以有时在循环带上产生损伤,或由于妨碍循环带的旋转的方向的负荷大,循环带产生打滑。对此,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刮板对循环带的按下量为0.3mm以上1mm以下,从而使刮板的边缘部分在循环带的宽度方向均匀地抵接,并且能够抑制因刮板的抵接在循环带产生损伤或循环带发生打滑。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循环带的外侧面抵接在所述定影辊上的结构中,所述循环带的外侧面可以以与所述定影辊的表面相同的材料形成。
根据所述结构,由于循环带的温度比定影辊的温度高,所以能够使附着在定影辊上的调色剂转移到循环带上。另外,与利用调色剂的脱模性比定影辊的表面低的材料形成循环带的外侧面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从定影辊向循环带转移的调色剂的量。因此,能够防止在清洁构件上附着过量的调色剂,导致之后的清洁变得困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循环带的外侧面抵接在所述定影辊上的结构中,所述循环带的外侧面可以用调色剂的脱模性比所述定影辊的表面低的材料形成。
根据所述结构,由于能够抑制附着在循环带上调色剂转移到定影辊上,所以能够抑制因在定影辊上附着调色剂而导致产生图像缺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清洁构件的下方具有用于容置由所述清洁构件从所述循环带除去的污垢的容置构件。
根据所述结构,由于能够将由清洁构件除去的调色剂等污垢容置在容置构件中,所以能够防止所除去的调色剂等污垢再次附着在循环带、定影辊、或记录材料等上。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上述的任一个定影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由清洁构件和循环带的滑动摩擦在循环带上产生损伤,或妨碍循环带的旋转的方向的负荷变大导致循环带发生打滑。
发明的详细说明内容中提到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只不过是为了明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的,不应被狭义地解释为仅限定于这种具体例,在本发明的精神和以下记载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种种变更来实施。

Claims (16)

1.一种定影装置,具有定影辊、按压所述定影辊的加压构件、用于与所述定影辊的表面抵接来对该定影辊加热的能够旋转地被支撑的循环带、对所述循环带加热的加热机构,通过在所述定影辊和所述加压构件之间供给转印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并使其通过,从而使所述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其特征在于,
该定影装置具有刮板作为清洁构件,所述刮板在所述循环带未被支撑的位置使板状构件的边缘部分与该循环带的表面抵接,来除去附着在该循环带的表面上的污垢,
所述刮板具有将板状构件弯折而成的弯折部、清洁部和保持部,其中,所述清洁部是相对所述弯折部具有所述边缘部的一侧,所述保持部是相对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清洁部不同的一侧,并且所述保持部固定在该定影装置的框体上,
在所述弯折部上设置有在与弯折部所形成的直线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切割所述板状构件而成的开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带通过悬架在多个悬架辊上被支撑,所述循环带上的与所述悬架辊未抵接的一侧的表面即外侧面与所述定影辊抵接,
所述清洁构件与所述循环带的外侧面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带通过悬架在所述定影辊和1个以上的悬架辊上被支撑,
所述加压构件经由所述循环带按压所述定影辊,
在所述循环带的与所述定影辊未抵接的一侧的表面即外侧面和所述加压构件之间供给转印有所述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并使其通过,从而使所述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
所述清洁构件与所述循环带的外侧面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板为金属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板具有将板状构件弯折而成的相互平行的多个弯折部、相对所述多个弯折部而处于具有所述边缘部的一侧即清洁部、相对所述多个弯折部而处于与所述清洁部不同的一侧即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固定在该定影装置的框体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装置具有以对所述循环带的抵接位置沿着所述循环带的旋转方向依次排列的方式配置的多个所述刮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各刮板推压抵接在所述循环带上,所述循环带上的与所述各刮板抵接的抵接部位移的距离即所述各刮板对所述循环带的按下量,随着与所述循环带的抵接位置越在所述循环带的旋转方向下游侧而越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刮板的表面上施加有由氟树脂形成的涂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跟所述循环带上的与在所述刮板抵接的面的表层材料不同的材料施加所述涂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板上的包含与所述循环带抵接的抵接部的表面且与所述循环带上的从所述抵接部起旋转方向上游侧部分的表面对置的一侧的表面,相对所述循环带上的从与所述刮板抵接的抵接部起所述循环带的旋转方向上游侧部分的表面的倾斜角度,即抵接角度大于90°。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角度在135°以上165°以下的范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所述刮板按压抵接在所述循环带上,所述循环带上的与所述刮板抵接的抵接部位移的距离即所述刮板对所述循环带的按下量为0.3mm以上1mm以下。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带的外侧面以与所述定影辊的表面相同的材料形成。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带的外侧面用调色剂的脱模性比所述定影辊的表面更低的材料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清洁构件的下方具有用于容置由所述清洁构件从所述循环带除去的污垢的容置构件。
1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影装置具有定影辊、按压所述定影辊的加压构件、用于与所述定影辊的表面抵接对该定影辊加热的能够旋转地被支撑的循环带、对所述循环带加热的加热机构、清洁构件,通过在所述定影辊和所述加压构件之间供给转印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并使其通过,从而使所述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
上述清洁构件是在所述循环带未被支撑的位置使板状构件的边缘部分与该循环带的表面抵接,来除去附着在该循环带的表面上的污垢的刮板,
所述刮板具有将板状构件弯折而成的弯折部、清洁部和保持部,其中,所述清洁部是相对所述弯折部具有所述边缘部的一侧,所述保持部是相对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清洁部不同的一侧,并且所述保持部固定在该定影装置的框体上,
在所述弯折部上设置有在与弯折部所形成的直线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切割所述板状构件而成的开口部。
CN200910171090.XA 2008-09-05 2009-09-04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70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28650A JP4657335B2 (ja) 2008-09-05 2008-09-05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28650 2008-09-05
JP2008-228650 2008-09-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7001A CN101667001A (zh) 2010-03-10
CN101667001B true CN101667001B (zh) 2012-11-28

Family

ID=41799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109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7001B (zh) 2008-09-05 2009-09-04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64814B2 (zh)
JP (1) JP4657335B2 (zh)
CN (1) CN1016670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13227B2 (ja) * 2008-06-11 2011-0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85172B2 (ja) * 2009-01-20 2011-05-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483590B2 (en) * 2010-10-08 2013-07-09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ernal heater roll cleaning
US20150205232A1 (en) * 2014-01-22 2015-07-23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nd implementing low surface energy external heat rolls in image forming devices
US9128429B1 (en) * 2014-04-30 2015-09-08 Xerox Corporation External heat roll scraper blade and auger
JP6222479B2 (ja) * 2014-12-26 2017-11-0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該定着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0551773B2 (en) * 2017-03-29 2020-02-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lean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US10482683B2 (en) * 2017-09-13 2019-11-19 Cubic Corporation Water ingress protection for ticket entry slot
JP7321783B2 (ja) * 2019-06-10 2023-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78974A (ja) * 2021-05-21 2022-12-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弾性部材、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5965A (en) * 1978-04-03 1979-08-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ackup roll cleaning system for a heated roll fuser
CN101192041A (zh) * 2006-11-29 2008-06-04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0437A (en) * 1976-07-16 1978-01-30 Ricoh Co Ltd Thermally fixing device for electronic copying machine
JPS60104851U (ja) * 1983-12-23 1985-07-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スクレ−パ−
JPS61162074A (ja) * 1985-01-12 1986-07-22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定着装置
JPH05224542A (ja) * 1992-02-12 1993-09-03 Fuji Xerox Co Ltd 転写ベルト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H07302012A (ja) 1994-05-10 1995-11-14 Fujitsu Ltd 定着装置
JPH09269693A (ja) * 1996-03-29 1997-10-14 Fuji Xerox Co Ltd ヒートローラ定着装置
JP2000066541A (ja) * 1998-08-21 2000-03-03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34108A (ja) * 1999-07-23 2001-02-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
JP2002123111A (ja) * 2000-10-13 2002-04-26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その定着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045397B2 (ja) * 2001-03-22 2008-02-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37495A (ja) * 2002-05-20 2003-11-28 Japan Gore Tex Inc オイル塗布部材
JP2005070602A (ja) * 2003-08-27 2005-03-17 Ricoh Co Ltd 熱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1667A (ja) * 2003-09-17 2005-04-07 Ricoh Co Ltd 画像定着装置
JP2005181567A (ja) * 2003-12-18 2005-07-0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234190A (ja) 2004-02-19 2005-09-02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機
JP4426896B2 (ja) * 2004-04-20 2010-03-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30746A (ja) * 2004-07-20 2006-02-0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ベルト定着装置
JP2006154540A (ja) * 2004-11-30 2006-06-15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47309B2 (ja) 2006-02-10 2009-10-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に備えられる無端ベルトの長さの設定方法
JP4447565B2 (ja) * 2006-03-13 2010-04-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79344A (ja) 2006-04-06 2007-10-2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5965A (en) * 1978-04-03 1979-08-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ackup roll cleaning system for a heated roll fuser
CN101192041A (zh) * 2006-11-29 2008-06-04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243111A 2006.09.14
JP特开2006-30746A 2006.02.02
JP特开平7-302012A 1995.11.14
JP特开平9-269693A 1997.10.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64814B2 (en) 2011-11-22
US20100061778A1 (en) 2010-03-11
JP2010061021A (ja) 2010-03-18
CN101667001A (zh) 2010-03-10
JP4657335B2 (ja) 201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7001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743525B2 (ja) 定着装置
US20080247797A1 (en) Recording Medium Deburr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1859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清掃用板状弾性部材への潤滑トナー供給方法
US8295726B2 (en)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ixing device
US9104156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CN101782737B (zh) 定影装置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081052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562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06667A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23417A (ja) 定着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85172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07141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721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58391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harging roll
US757737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upport member
JP2004109386A (ja) 転写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04191491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3500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63062A (ja) 定着装置
JP2000172106A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172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63060A (ja) 定着装置
JP2009042667A (ja) 液体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985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