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7929B - 鏻盐、环氧烷化合物聚合催化剂及聚环氧烷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鏻盐、环氧烷化合物聚合催化剂及聚环氧烷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7929B
CN101547929B CN2007800451057A CN200780045105A CN101547929B CN 101547929 B CN101547929 B CN 101547929B CN 2007800451057 A CN2007800451057 A CN 2007800451057A CN 200780045105 A CN200780045105 A CN 200780045105A CN 101547929 B CN101547929 B CN 1015479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atoms
atoms
general formula
acid
dydrogen compoun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51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7929A (zh
Inventor
林贵臣
原烈
井上佳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47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7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7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79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28Phosphorus compounds with one or more P—C bonds
    • C07F9/535Organo-phosphoranes
    • C07F9/5355Phosphoranes containing the structure P=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28Phosphorus compounds with one or more P—C bonds
    • C07F9/54Quaternary phosphonium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0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 B01J31/1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containing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 B01J31/14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containing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of aluminium or boron
    • B01J31/146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containing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of aluminium or boron of bor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16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coordination complexes
    • B01J31/24Phosphines, i.e. phosphorus bonded to only carbon atoms, or to both carbon and hydrogen atoms, including e.g. sp2-hybridised phosphorus compounds such as phosphabenzene, phosphole or anionic phospholide ligands
    • B01J31/2404Cyclic ligands, including e.g. non-condensed polycyclic ligands, the phosphine-P atom being a ring member or a substituent on the ring
    • B01J31/2409Cyclic ligands, including e.g. non-condensed polycyclic ligands, the phosphine-P atom being a ring member or a substituent on the ring with more than one complexing phosphine-P atom
    • B01J31/2414Cyclic ligands, including e.g. non-condensed polycyclic ligands, the phosphine-P atom being a ring member or a substituent on the ring with more than one complexing phosphine-P atom comprising aliphatic or saturated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06Phosphorus compounds without P—C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06Phosphorus compounds without P—C bonds
    • C07F9/22Amides of acids of phosphorus
    • C07F9/24Esteram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only
    • C08G65/06Cyclic ethers having no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and hydrogen outside the ring
    • C08G65/08Saturated oxiranes
    • C08G65/10Saturated oxira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only
    • C08G65/06Cyclic ethers having no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and hydrogen outside the ring
    • C08G65/08Saturated oxiranes
    • C08G65/10Saturated oxira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s used
    • C08G65/105On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 C08G65/264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5/2669Non-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G65/2675Phosphorus or compounds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ther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合成且作为碱催化剂有用的鏻盐化合物。鏻盐化合物用通式(1)表示。式中,Qn-表示从至少含有1个碳原子、并且在氧原子或氮原子上最多含有8个活性氢原子的活性氢化合物上脱离n个质子衍生的形式的n价的活性氢化合物的阴离子。a、b及c分别为3以下的正整数或0,但不全部同时为0。R为同种或异种的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烃基,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有时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

Description

鏻盐、环氧烷化合物聚合催化剂及聚环氧烷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活性氢化合物上脱离质子而衍生的形式的阴离子的新型盐。更具体而言,涉及鏻阳离子与活性氢化合物的阴离子的新型盐,进而涉及环氧烷化合物的聚合催化剂及使用该聚合催化剂的聚环氧烷的制造方法。另外,涉及作为聚氨酯泡沫塑料及弹性体的原料或表面活性剂等有用的聚环氧烷。 
背景技术
很久以来,从活性氢化合物上脱离质子而得到的活性氢化合物的阴离子与抗衡阳离子(counter cation)的盐广为人知,但由于在得到上述盐时,通常使用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单质、氢氧化物、碳酸盐、氢化物、酰胺化合物或烷基化合物,所以上述盐成为以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作为抗衡阳离子的活性氢化合物阴离子的盐。为了使活性氢化合物的阴离子有效地反应,需要使活性氢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但能充分溶解含有所述碱金属阳离子或碱土类金属阳离子的盐的溶剂极其有限。进而,阴离子的反应性有时受到抗衡该阴离子的阳离子的大小的很大影响,该阳离子限定为碱金属阳离子或碱土类金属阳离子时,其大小也受到限制。 
因此,出于提高活性氢化合物的阴离子和抗衡阳离子的盐的溶解性、或提高该阴离子的反应性的目的,研究使用冠醚或穴状配体(cryptand)之类配位性化合物来稳定抗衡阳离子的碱金属阳离子,或将抗衡阳离子交换为铵盐,但无论在盐的溶解性方面还是在阴离子的反应性方面效果不充分的情况不少。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磷腈鎓盐(phosphazenium salt)作为由活性氢化合物衍生的阴离子与抗衡阳离子的溶解性高的盐。另 外,也公开了该磷腈鎓盐是可以根据需要改变阳离子部分的大小的化合物,并使阴离子有效地反应。但是,由于在上述磷腈鎓盐中表现为阳离子的磷原子上键合包括正膦亚基氨基(phosphoranylidene aminogroup)和氨基的共计4个取代基,所以合成比较烦杂。已知特别是在用4个正膦亚基氨基进行取代时,必须在比较高的温度下长时间反应。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作为该磷腈鎓盐之一的四[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的制造方法,但进行制造时必须使五氯化磷和亚氨基三(二甲基氨基)膦在170℃下加热反应9小时。因此,希望开发出可以更简便地合成并且具有同样功能的盐。 
另外,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作为本发明的聚合催化剂之一的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氢氧化鏻,但在该文献中仅记载了使用该氢氧化鏻作为合成中间体,完全没有看到该氢氧化鏻可以作为本发明中记载的聚合催化剂的记载。 
另外,通过环氧烷化合物的聚合来制造聚环氧烷时,作为引发剂,通常使用例如多元醇等活性氢化合物与例如氢氧化钾等碱性碱金属化合物的组合,在工业上也得到实用。但是,考虑到聚合活性及生成聚合物的物性等方面,期望更有效率的引发剂。关于除此以外的引发剂,已知例如使用金属化合物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使用活性氢化合物与例如用Zn3[Fe(CN)6]2·H2O·二氧杂环己烷表示的化合物,由环氧丙烷得到其聚合物的方法。但是,采用上述方法生成的聚环氧烷中残留金属成分时,有时对制造聚氨酯时的反应或者聚氨酯的物性产生恶劣影响,所以在制造聚环氧烷时需要充分除去所述金属成分的特殊方法或烦杂的工序。 
另一方面,作为不含金属的引发剂,在专利文献4中使用作为活性氢化合物的链烷多元醇与三氟化硼的醚加成物的组合,由环氧乙烷得到其聚合物。但是,关于该引发剂,也已知聚合物中的特殊杂质对聚氨酯的物性产生恶劣影响,充分除去该杂质需要烦杂的工序。另外,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使用醇类与氨基苯酚得到环氧烷的聚合物的方法,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使用山梨醇和氢氧化四甲铵使环氧丙烷聚 合的方法,但上述方法均存在聚合活性不充分并且残留胺类的臭味等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4970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1-152294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3829505号 
专利文献4:特开昭50-159595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昭57-12026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昭56-3832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 of the USSR,1984年,54卷,1581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课题是提供一种盐,该盐是由从活性氢化合物衍生的阴离子和抗衡阳离子构成的盐,所述阳离子不是碱金属阳离子或碱土类金属阳离子、能根据需要改变大小,并且该盐具有在有机溶剂中也容易溶解的性质,同时可以简便地制造。 
本发明的第2课题是提供一种聚环氧烷聚合催化剂,该聚环氧烷聚合催化剂在使环氧烷化合物聚合制造聚环氧烷时,不含有特殊的金属成分,不残留臭味,聚环氧烷的制造效率优良。 
本发明的第3课题是提供使用该聚合催化剂简便并且有效地制造聚环氧烷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4课题是通过该制造方法提供高纯度的聚环氧烷。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经过认真研究,结果发现新型的鏻盐,进而发现它们对环氧烷化合物的聚合极其有效,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第1发明是通式(1)表示的鏻盐。 
Figure G2007800451057D00041
(式中,Qn-表示从至少具有1个碳原子并且在氧原子或氮原子上最多具有8个活性氢原子的活性氢化合物中脱离n个质子而衍生的形式的n价的活性氢化合物的阴离子。a、b及c分别为3以下的正整数或0,但不全部同时为0。R为同种或异种的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烃基,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有时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 
上述鏻盐中,衍生Qn-的活性氢化合物优选为选自由下述物质构成的组中的活性氢化合物: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醇类、含有2至8个羟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醇类、碳原子数为5至20个的糖类或其衍生物、具有2至8个末端且在其末端含有1至8个羟基的分子量为100至50,000的聚环氧烷类、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羧酸类、含有2至8个羧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羧酸类、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伯胺或仲胺类、含有2至3个伯氨基或仲氨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胺类、碳原子数为4至20个的饱和环状仲胺类及含有2至3个仲氨基的碳原子数为4至20个的环状多元胺类。 
上述通式(1)表示的鏻盐中的n也优选为1至3的整数。 
上述通式(1)表示的鏻盐中的a、b及c也优选不全部同时为0,分别为2以下的正整数或0。 
上述通式(1)表示的鏻盐中的R也优选是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烷基。 
上述通式(1)表示的鏻盐中的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时,该氮原子上的2价取代基也优选为1,4-亚丁基或1,5-亚戊基。 
第2发明为由通式(2)表示的鏻盐形成的环氧烷化合物的聚合催化剂。 
Figure G2007800451057D00051
(式中,Zn-表示从在氧原子或氮原子上最多具有8个活性氢原子的活性氢化合物中脱离n个质子而衍生的形式的n价的活性氢化合物的阴离子。a、b及c分别为3以下的正整数或0,但不全部同时为0。R为同种或异种的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烃基,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有时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 
上述聚合催化剂也优选由下述通式(3)表示的膦化合物及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衍生得到。 
Figure G2007800451057D00052
(式中,a、b及c分别为3以下的正整数或0,不全部同时为0。R为同种或异种的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烃基,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有时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 
上述聚合催化剂也优选由下述通式(4)表示的鏻盐和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的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盐衍生得到。 
Figure G2007800451057D00053
(式中,Ym-表示m价的无机阴离子。a、b及c分别为3以下的正整数或0,但不全部同时为0。R为同种或异种的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烃基,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有时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 
上述通式(4)中的无机阴离子也优选为选自由硼酸、四氟硼酸、 氢卤酸、磷酸、六氟磷酸及高氯酸构成的组中的无机酸的阴离子。 
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也优选为选自由下述物质构成的组中的活性氢化合物:水、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醇类、含有2至8个羟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醇类、碳原子数为5至20个的糖类或其衍生物、具有2至8个末端且在其末端含有1至8个羟基的分子量为100至50,000的聚环氧烷类、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羧酸类、含有2至8个羧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羧酸类、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伯胺或仲胺类、含有2至3个伯氨基或仲氨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胺类、碳原子数为4至20个的饱和环状仲胺类及含有2至3个仲氨基的碳原子数为4至20个的环状多元胺类。 
上述通式(2)中的n也优选为1至3的整数。 
上述通式(2)中的a、b及c也优选不全部同时为0,分别为2以下的正整数或0。 
上述通式(2)中的R也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烷基。 
上述通式(2)中的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时,该氮原子上的2价取代基也优选为1,4-亚丁基或1,5-亚戊基。 
也优选还含有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 
与上述通式(2)表示的聚合催化剂共存的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优选为选自由下述物质构成的组中的活性氢化合物:水、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醇类、含有2至8个羟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醇类、碳原子数为5至20个的糖类或其衍生物、具有2至8个末端且在其末端含有1至8个羟基的分子量为100至50,000的聚环氧烷类、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羧酸类、含有2至8个羧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羧酸类、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伯胺或仲胺类、含有2至3个伯氨基或仲氨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胺类、碳原子数为4至20个的饱和环状仲胺类及含有2至3个仲氨基的碳原子数为4至20个的环状多元胺类。 
第3发明为聚环氧烷的制造方法及由该制造方法得到的聚环氧烷,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通式(2)表示的聚合催化剂存在下 使环氧烷化合物聚合。 
在上述聚环氧烷的制造方法中,上述环氧烷化合物也优选为选自由环氧乙烷、环氧丙烷、1,2-环氧丁烷及氧化苯乙烯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在上述聚环氧烷的制造方法中,也优选使2种以上的环氧烷化合物依次聚合,制造含有2种以上聚环氧烷嵌段的嵌段共聚物。 
本发明的鏻盐为新型鏻盐,其阳离子部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大小,并且具有在有机溶剂中也容易溶解的性质。另外,该鏻盐具有在其制造工序中无需在高温下加热、可以短时制造、与现有的盐相比可简便地进行制造等优点。 
另外,还具有可提供通过使用本发明聚合催化剂使环氧烷化合物聚合而简便且有效地制造聚环氧烷的方法、可提供高纯度聚环氧烷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通式(1)、通式(2)、通式(4)及通式(6)表示的鏻盐中的鏻阳离子用其正电荷定域在特定磷原子上的极限结构式表示,但除此以外还可以写出多个极限结构式,被解释为实际上该正电荷在该鏻阳离子全体中离域。 
第1发明为通式(1)表示的鏻盐。 
Figure G2007800451057D00071
在通式(1)中,Qn-表示从至少含有1个碳原子并且在氧原子或氮原子上最多含有8个活性氢原子的活性氢化合物上脱离n个质子而衍生的形式的n价的活性氢化物的阴离子。 
在衍生Qn-的活性氢化合物中,作为在氧原子上具有活性氢原子 的化合物,具体而言例如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异戊醇、叔戊醇、正辛醇、月桂醇、十六醇、环戊醇、环己醇、烯丙醇、巴豆醇、甲基乙烯基甲醇、苯甲醇、1-苯乙醇、三苯基甲醇或肉桂醇等碳原子数为1至30个的醇类,例如为乙二醇、丙二醇、二甘醇、双丙甘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丙三醇、双丙三醇、季戊四醇或二季戊四醇等含有2至10个羟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30个的多元醇类,例如为葡萄糖、山梨醇、右旋糖、果糖或蔗糖等糖类或其衍生物,例如为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等具有2至8个末端且在其末端含有1至8个羟基的聚环氧烷类,例如为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月桂酸、硬脂酸、油酸、苯基丁酸、二氢肉桂酸、环己烷甲酸、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或2-羧基萘等碳原子数为1至30个的羧酸类,例如为草酸、丙二酸、琥珀酸、马来酸、富马酸、己二酸、衣康酸、丁烷四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偏苯三酸或1,2,4,5-苯四酸等含有2至8个羧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30个的多元羧酸类,例如为N,N-二乙基氨基甲酸、N-羧基吡咯烷酮、N-羧基苯胺或N,N’-二羧基-2,4-甲苯二胺等氨基甲酸类,例如为苯酚、2-萘酚、2,6-二羟萘或双酚A等碳原子数为6至20个的含有1至3个羟基的酚性化合物类。 
在衍生Qn-的活性氢化合物中,作为在氮原子上含有活性氢原子的活性氢化合物,具体而言例如为甲胺、乙胺、正丙胺、异丙胺、正丁胺、异丁胺、仲丁胺、叔丁胺、环己胺、苄胺、β-苯基乙胺、苯胺、邻甲苯胺、间甲苯胺或对甲苯胺、二甲胺、甲乙胺、二乙胺、二正丙胺、乙基正丁胺、甲基仲丁胺、二戊胺、二环己胺、N-甲基苯胺或二苯胺等碳原子数为1至30个的伯胺或仲胺类,例如为乙二胺、二(2-氨基乙基)胺、六亚甲基二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三(2-氨基乙基)胺、N,N’-二甲基乙二胺、N,N’-二乙基乙二胺或二(2-甲基氨基乙基)胺等含有2至3个伯氨基或仲氨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30个的多元胺类,例如为吡咯烷、哌啶、吗啉或1,2,3,4-四氢喹 啉等碳原子数为4至30个的饱和环状仲胺类,例如为哌嗪、吡嗪或1,4,7-三氮杂环壬烷等含有2至3个仲氨基的碳原子数为4至30个的环状多元胺类,例如为乙酰胺、丙酰胺、N-甲基丙酰胺、N-甲基苯甲酰胺或N-乙基硬脂酰胺等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未取代或N-一取代的酰胺类,例如为2-吡咯烷酮或ε-己内酰胺等5至7元环的环状酰胺类,例如为琥珀酰亚胺、马来酰亚胺或苯邻二甲酰亚胺等碳原子数为4至10个的二羧酸的酰亚胺类,例如为3-吡咯啉、吡咯、吲哚、咔唑、咪唑、吡唑或嘌呤等碳原子数为4至20个的不饱和环状仲胺类。 
这些衍生Qn-的活性氢化合物中,优选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醇类、含有2至8个羟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醇类、碳原子数为5至20个的糖类或其衍生物、具有2至8个末端且在其末端具有1至8个羟基的分子量为100至50,000的聚环氧烷类、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羧酸类、含有2至8个羧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羧酸类、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伯胺或仲胺类、含有2至3个伯氨基或仲氨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胺类、碳原子数为4至20个的饱和环状仲胺类及含有2至3个仲氨基的碳原子数为4至20个的环状多元胺类,较优选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醇类、含有2至8个羟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醇类、碳原子数为5至20个的糖类或其衍生物、具有2至8个末端且在其末端具有1至8个羟基的分子量为100至50,000的聚环氧烷类、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伯胺或仲胺类。 
通式(1)中,n表示鏻阳离子数,同时表示从衍生Qn-的活性氢化合物上脱离的质子的个数。n为1至8的整数,优选为1至3的整数。在衍生Qn-的活性氢化合物含有多个活性氢的情况下,有时所述活性氢全部脱离衍生为阴离子,有时只有其中的一部分脱离衍生为阴离子。 
通式(1)中,a、b及c分别为3以下的正整数或0,但不全部同时为0。优选a、b及c不全部同时为0,分别为2以下的正整数或0。 较优选a、b及c全部同时为2或1,更优选全部同时为1。 
通式(1)中,R是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烃基,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有时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进而,鏻盐中的全部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所述R,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例如甲基、乙基、2-丁基、正戊基、2-乙基己基等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烷基,例如环己基等碳原子数为3至10个的环烷基,例如乙烯基、丙烯基等碳原子数为2至10个的链烯基,例如环己烯基等碳原子数为3至10个的环烯基,例如苯基、萘基、乙基苯基等碳原子数为6至10个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等。另外,作为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时该氮原子上键合的2价取代基,可以举出例如亚乙基、1,4-亚丁基、1,5-亚戊基等碳原子数为2至10个的亚烷基,例如亚环己基等碳原子数为3至10个的亚环烷基,例如1,2-亚乙烯基等碳原子数为2至10个的亚链烯基,例如亚环己烯基等碳原子数为3至10个的亚环烯基,例如苯亚乙基等碳原子数为8至10个的亚芳烷基等。 
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未形成环结构时,所述R中优选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脂肪族烃基,较优选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烷基,特别优选甲基或乙基。另外,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时,在该氮原子上键合的2价取代基中,优选碳原子数为2至8个的亚烷基,较优选1,4-亚丁基或1,5-亚戊基。 
本发明通式(1)表示的鏻盐的合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其一般的例子举出下述方法。 
(I)使用根据日本专利3497054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得到的通式(5)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G2007800451057D00101
(式中,q表示0至3的整数。R与通式(1)中的R含义相同。) 
(II)通过将3当量不同q及/或R的通式(5)的化合物依次加成在三氯化磷上或将q及R相同的通式(5)的化合物同时加成在三氯化磷上,得到通式(6)的鏻盐, 
Figure G2007800451057D00111
(式中,a、b、c及R与通式(1)中的a、b、c及R含义相同。) 
(III)通过使得到的通式(6)的鏻盐与M+ nQn-(M+ n表示n个碱金属阳离子)表示的活性氢化合物的碱金属盐反应,制造通式(1)表示的鏻盐。 
进行反应(II)时,将3当量通式(5)的化合物加成在三氯化磷上,但在该加成反应中,反应进行的同时产生氯化氢。由于该氯化氢与通式(5)的化合物反应形成通式(5)的化合物的氯化氢加成物,所以为了收率良好地得到作为目标的通式(6)的鏻盐,通常采用相对于三氯化磷使用3当量以上的通式(5)的化合物或使其他碱性物质共存的方法。反应温度根据使用的通式(5)的化合物的种类、量及浓度等而不同,但通常为150℃以下,优选为-50至100℃,较优选为0至60℃的范围。反应时间根据使用的通式(5)的化合物的种类、量及浓度等而不同,但通常为24小时以下,优选为1分钟至12小时,较优选为5分钟至6小时的范围。 
进行反应(III)时,作为原料的2种盐的使用量的比只要生成目标盐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即使任一种盐过剩,也没有特别的问题,但通常M+ nQn-的使用量相对于1当量通式(6)表示的鏻盐为0.2至5当量,优选为0.5至3当量,较优选为0.7至1.5当量的范围。为了使两者有效地接触,通常使用溶剂。作为所述溶剂,只要不阻碍反应,可以是任意的溶剂,但可以举出例如水,例如甲醇、乙醇或丙醇等醇类,例如丙酮或甲乙酮等酮类,例如正戊烷、正己烷、环己烷、苯、甲苯或二甲苯等脂肪族或芳香族烃类,例如二氯甲烷、氯仿、溴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氯苯、邻二氯苯、氟苯或三氟甲苯等卤代烃类,例如乙酸乙酯、丙酸甲酯或苯甲酸甲酯等酯类,例如乙醚、四氢呋喃、1,4-二氧杂环己烷、乙二醇二甲基醚或三甘醇二甲基醚等醚类,例如 三丁胺、N,N-二甲替苯胺、吡啶或喹啉等叔胺类,例如硝基甲烷或硝基乙烷等硝基烷类,例如乙腈或丙腈等腈类,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环丁砜、六甲基磷酰三胺或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等极性非质子溶剂等。根据反应中使用的原料的盐的化学稳定性选择所述溶剂。单独使用溶剂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溶剂均可。优选原料的盐溶解,但也可以为混悬状态。反应温度根据使用的盐的种类、量及浓度等而不同,但通常为150℃以下,优选为-78℃至80℃,较优选为0至50℃的范围。反应压力如下,可以在减压、常压及加压的任意一种下实施,但优选0.01至1MPa/cm2(绝对压力,以下相同),较优选0.1至0.3MPa/cm2的范围。反应时间根据反应温度及反应体系的状态等而不同,但通常在1分钟至24小时的范围,优选为1分钟至10小时,较优选为5分钟至6小时。另外,还可以使用具有Qn-作为抗衡阴离子的碱土类金属盐、铵盐、阴离子交换树脂等代替碱金属盐M+ nQn-。 
从所述反应的反应液中分离通式(1)表示的鏻盐时,可以使用组合惯用手段的常用方法。该方法根据目标盐的种类、使用的2种原料盐的种类及过剩率、使用的溶剂的种类及量等而不同,但通常由于副生的碱金属阳离子与氯阴离子的盐以固体析出,所以可以直接或稍微浓缩后用过滤或离心分离等方法进行固液分离将其除去,将液体浓缩干固得到目标鏻盐。副生的盐即使浓缩也仍然溶解时,可以采用直接或浓缩后加入贫溶剂使副生盐或目标盐的任意一种析出,并且在浓缩干固后萃取其中之一等方法进行分离。过剩使用的一方原料的盐大量混入目标盐中时,可以直接或者再溶解后用适当的其他溶剂萃取,将其分离。进而必要时也可以用重结晶或柱色谱法等精制。由此得到的通式(1)表示的鏻盐是能改变其阳离子部的大小、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盐,作为活性氢化合物的阴离子参与的有机合成反应的活性种极其有用。 
第2发明为由通式(2)表示的鏻盐形成的环氧烷化合物的聚合催化剂。 
Figure G2007800451057D00131
通式(2)中的Zn-表示从在氧原子或氮原子上最多具有8个活性氢原子的活性氢化合物上脱离n个质子而衍生得到的n价的活性氢化合物的阴离子。 
在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中,作为在氧原子上具有活性氢原子的活性氢化合物,具体而言为水,例如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异戊醇、叔戊醇、正辛醇、月桂醇、十六醇、环戊醇、环己醇、烯丙醇、巴豆醇、甲基乙烯基甲醇、苯甲醇、1-苯乙醇、三苯基甲醇或肉桂醇等碳原子数为1至30个的醇类,例如为乙二醇、丙二醇、二甘醇、双丙甘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二醇、三羟甲基丙烷、丙三醇、双丙三醇、季戊四醇或二季戊四醇等含有2至10个羟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30个的多元醇类,例如为葡萄糖、山梨醇、右旋糖、果糖或蔗糖等糖类或其衍生物,例如为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等具有2至8个末端、在其末端具有1至8个羟基的聚环氧烷类,例如为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月桂酸、硬脂酸、油酸、苯基丁酸、二氢肉桂酸、环己烷甲酸、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或2-羧基萘等碳原子数为1至30个的羧酸类,例如为草酸、丙二酸、琥珀酸、马来酸、富马酸、己二酸、衣康酸、丁烷四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偏苯三酸或1,2,4,5-苯四酸等含有2至8个羧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30个的多元羧酸类,例如为N,N-二乙基氨基甲酸、N-羧基吡咯烷酮、N-羧基苯胺或N,N’-二羧基-2,4-甲苯二胺等氨基甲酸类,例如为苯酚、2-萘酚、2,6-二羟萘或双酚A等碳原子数为6至20个的含有1至3个羟基的酚性化合物类。 
在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中,作为在氮原子上具有活性氢原子的活性氢化合物,具体而言为氨,例如为甲胺、乙胺、正丙胺、异丙胺、 正丁胺、异丁胺、仲丁胺、叔丁胺、环己胺、苄胺、β-苯基乙胺、苯胺、邻甲苯胺、间甲苯胺、对甲苯胺、二甲胺、甲乙胺、二乙胺、二正丙胺、乙基正丁胺、甲基仲丁胺、二戊胺、二环己胺、N-甲基苯胺或二苯胺等碳原子数为1至30个的伯胺或仲胺类,例如为乙二胺、二(2-氨基乙基)胺、六亚甲基二胺、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三(2-氨基乙基)胺、N,N’-二甲基乙二胺、N,N’-二乙基乙二胺或二(2-甲基氨基乙基)胺等含有2至3个伯氨基或仲氨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30个的多元胺类,例如为吡咯烷、哌啶、吗啉或1,2,3,4-四氢喹啉等碳原子数为4至30个的饱和环状仲胺类,例如为哌嗪、吡嗪或1,4,7-三氮杂环壬烷等含有2至3个仲氨基的碳原子数为4至30个的环状多元胺类,例如为乙酰胺、丙酰胺、N-甲基丙酰胺、N-甲基苯甲酰胺或N-乙基硬脂酰胺等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未取代或N-一取代酰胺类,例如为2-吡咯烷酮或ε-己内酰胺等5至7元环的环状酰胺类,例如为琥珀酰亚胺、马来酰亚胺或苯邻二甲酰亚胺等碳原子数为4至10个的二羧酸的酰亚胺类,例如为3-吡咯啉、吡咯、吲哚、咔唑、咪唑、吡唑或嘌呤等碳原子数为4至20个的不饱和环状仲胺类。 
所述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中,优选水、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醇类、含有2至8个羟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醇类、碳原子数为5至20个的糖类或其衍生物、具有2至8个末端且在其末端具有1至8个羟基的分子量为100至50,000的聚环氧烷类、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羧酸类、含有2至8个羧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羧酸类、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伯胺或仲胺类、含有2至3个伯氨基或仲氨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胺类、碳原子数为4至20个的饱和环状仲胺类、含有2至3个仲氨基的碳原子数为4至20个的环状多元胺类,较优选水、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醇类、含有2至8个羟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醇类、碳原子数为5至20个的糖类或其衍生物、具有2至8个末端且在其末端具有1至8个羟基的分子量为100至50,000的聚环氧烷类、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伯胺或仲胺类。 
通式(2)中,n表示鏻阳离子数,同时表示从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上脱离的质子的个数。n为1至8的整数,优选为1至3的整数。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含有多个活性氢时,有时所述活性氢全部脱离衍生为阴离子,有时只有其中的一部分脱离衍生为阴离子。 
通式(2)中的a、b及c分别为3以下的正整数或0,但不全部同时为0。优选a、b及c不全部同时为0,分别为2以下的正整数或0。较优选a、b及c全部同时为2或1,更优选全部同时为1。 
通式(2)中的R为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烃基,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有时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进而,鏻盐中全部的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所述R,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例如甲基、乙基、2-丁基、正戊基、2-乙基己基等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烷基,例如环己基等碳原子数为3至10个的环烷基,例如乙烯基、丙烯基等碳原子数为2至10个的链烯基,例如环己烯基等碳原子数为3至10个的环烯基,例如苯基、萘基、乙基苯基等碳原子数为6至10个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等。另外,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时作为该氮原子上键合的2价取代基,可以举出例如亚乙基、1,4-亚丁基、1,5-亚戊基等碳原子数为2至10个的亚烷基,例如亚环己基等碳原子数为3至10个的亚环烷基,例如1,2-亚乙烯基等碳原子数为2至10个的亚链烯基,例如亚环己烯基等碳原子数为3至10个的亚环烯基,例如苯亚乙基等碳原子数为8至10个的亚芳烷基等。 
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未形成环结构时,所述R中,优选碳原子数为1至10的脂肪族烃基,较优选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烷基,特别优选甲基或乙基。另外,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时作为该氮原子上键合的2价取代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至8个的亚烷基,较优选1,4-亚丁基或1,5-亚戊基。 
得到本发明通式(2)表示的聚合催化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下述方法(I)或方法(II),通式(3)及通式(4)中的a、b、c及R均与通式(2)中的a、b、c及R含义相同。 
(I)使通式(3)表示的膦化合物及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反应 衍生通式(2)表示的聚合催化剂的方法, 
Figure G2007800451057D00161
(式中,a、b及c分别为3以下的正整数或0,但不全部同时为0。R为同种或异种的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烃基,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有时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 
或(II)使通式(4)表示的鏻盐与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的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盐反应进行衍生的方法, 
Figure G2007800451057D00162
(式中,Ym-表示m价的无机阴离子。a、b及c分别为3以下的正整数或0,但不全部同时为0。R为同种或异种的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烃基,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有时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 
通式(4)中Ym-为m价的无机阴离子,m表示通式(4)中的鏻阳离子数,同时表示无机阴离子的价数。m为1至3的整数。作为所述无机阴离子,可以举出例如盐酸或氢溴酸等氢卤酸,以及硼酸、四氟硼酸、氢氰酸、硫氰酸、氢氟酸、硝酸、硫酸、磷酸、亚磷酸、氟磷酸、碳酸、六氟锑酸、六氟铊酸、高氯酸、氯酸、亚氯酸及次氯酸等无机酸的阴离子,或HSO4 -或HCO3 -。所述无机阴离子中,优选从硼酸、四氟硼酸、氢卤酸、磷酸、氟磷酸及高氯酸衍生的阴离子,较优选氯阴离子。 
另外,与通式(4)表示的鏻盐反应的、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的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盐是指,将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的活性 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取代为例如锂、钠、钾等碱金属或例如镁、钡等碱土类金属的离子的化合物。例如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为甲醇时,作为其例子可以举出甲醇钠及甲醇钾等。 
作为从通式(3)表示的膦化合物及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衍生通式(2)表示的聚合催化剂的方法的例子,可以列举出以下的步骤。 
(I)用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方法得到通式(6)表示的鏻盐后, 
(II)根据已提出的非专利文献1(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 ofthe USSR,1984,54,1581)中记载的方法,得到通式(3)表示的膦化合物, 
(III)接下来使该膦化合物与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接触得到通式(2)的聚合催化剂。 
由于通式(3)表示的膦化合物具有足以使活性氢从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上脱离的碱性,所以只需使通式(3)表示的膦化合物与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接触即可得到通式(2)表示的聚合催化剂。进行该反应时,作为原料的通式(3)表示的膦化合物与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的使用量之比只要能生成作为目标的通式(2)表示的聚合催化剂,就没有特别限定,即使任何一种过剩也没有特别的问题,但通常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的使用量相对于1当量通式(3)表示的膦化合物为0.2至5当量,优选为0.5至3当量,较优选为0.7至1.5当量的范围。为了使两者有效地接触,可以使用溶剂。作为使用时的溶剂,只要不阻碍反应可以为任何溶剂。反应温度根据使用的化学式(3)表示的膦化合物及活性氢化合物的种类、量及浓度等而不同,但通常为150℃以下,优选为-50℃至80℃,较优选为0至50℃的范围。反应压力如下:可以在减压、常压及加压的任意一种下实施,但优选为0.01至1MPa/cm2(绝对压力,以下相同),较优选为0.1至0.3MPa/cm2的范围。反应时间根据反应温度及反应体系的状态等而不同,但通常为1分钟至24小时的范围,优选为1分钟至10小时,较优选为5分钟至6小时。 
通常,可以由该反应的反应液直接或者在使用反应溶剂时只需除 去该反应溶剂即可得到基本纯净的通式(2)表示的聚合催化剂。 
由通式(4)表示的鏻盐及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的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盐衍生通式(2)表示的聚合催化剂时,可以使用以Zn-为抗衡阴离子的碱金属盐或碱土类金属盐代替由通式(6)表示的鏻盐制造通式(1)表示的鏻盐时使用的M+ nQn-表示的碱金属盐等得到通式(2)表示的聚合催化剂。关于作为原料的通式(4)表示的鏻盐与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的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盐的使用量之比,只要生成作为目标的通式(2)表示的聚合催化剂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任何一种过剩均没有特别的问题,但通常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的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盐的使用量,相对于1当量通式(4)表示的鏻盐为0.2至5当量,优选为0.5至3当量,较优选为0.7至1.5当量的范围。为了使两者有效地接触,还可以使用溶剂。作为使用时的溶剂,只要不阻碍反应,就可以为任何溶剂。反应温度根据使用的化学式(4)表示的鏻盐及活性氢化合物的盐的种类、量及浓度等而不同,但通常为150℃以下,优选为-50℃至80℃,较优选为0至50℃的范围。反应压力如下:可以在减压、常压及加压的任意一种下实施,但优选为0.01至1MPa/cm2(绝对压力,以下相同),较优选为0.1至0.3MPa/cm2的范围。反应时间根据反应温度及反应体系的状态等而不同,但通常为1分钟至24小时的范围,优选为1分钟至10小时,较优选为5分钟至6小时。 
进而,本发明的聚合催化剂含有通式(2)表示的鏻盐的同时还可以含有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在环氧烷的聚合反应中作为链转移剂起效,可以通过其存在量来控制所得聚环氧烷的分子量,或者通过其活性氢的个数来控制所得聚环氧烷的官能团数。 
作为与通式(2)表示的鏻盐同时含有的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与作为衍生通式(2)中的Zn-的活性氢化合物举出的化合物相同的化合物。所述活性氢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另外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与所述通式(2)表示的鏻盐同时含有的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中,优选水、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醇类、含有2至8个羟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醇类、碳原子数为5至20的糖类或其衍生物、具有2至8个末端且在其末端具有1至8个羟基的分子量为100至50,000的聚环氧烷类、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羧酸类、含有2至8个羧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羧酸类、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伯胺或仲胺类、含有2至3个伯氨基或仲氨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胺类、碳原子数为4至20个的饱和环状仲胺类、含有2至3个仲氨基的碳原子数为4至20个的环状多元胺类,较优选水、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醇类、含有2至8个羟基的碳原子数为2至20个的多元醇类、碳原子数为5至20的糖类或其衍生物、具有2至8个末端且在其末端具有1至8个羟基的分子量为100至50,000的聚环氧烷类、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伯胺或仲胺类。 
与通式(2)表示的鏻盐同时含有的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的量相对于1摩尔通式(2)表示的鏻盐通常为0.01~10000摩尔的范围,优选0.1~5000的范围。通过任意改变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的种类和量、及与环氧烷化合物的比,可以得到期望的分子量及官能团数的聚环氧烷。 
第3发明为在本发明的聚合催化剂存在下使环氧烷化合物聚合的聚环氧烷制造方法。更具体而言,第3发明为在通式(2)表示的鏻盐的存在下,或者在通式(2)表示的鏻盐及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的存在下,使环氧烷化合物聚合的聚环氧烷制造方法。此时,通式(2)表示的聚合催化剂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从通式(3)表示的膦化合物及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衍生的通式(2)表示的聚合催化剂、或者从通式(4)表示的鏻盐及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的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盐衍生的通式(2)表示的聚合催化剂。 
作为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的环氧烷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1,2-环氧丁烷、2,3-环氧丁烷、环己烯化氧等脂肪族环氧烷类,例如氧化苯乙烯、反式1,2-二苯基环氧乙烷、2-苯基环氧 丙烷、2-(对氟苯基)环氧乙烷、2-(对氯苯基)环氧乙烷或2-(对溴苯基)环氧乙烷等芳香族环氧烷类。上述物质中优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1,2-环氧丁烷或氧化苯乙烯。更优选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还可以同时使用2种以上的环氧烷化合物。同时使用多种环氧烷化合物进行聚合时,虽然取决于所述化合物的反应性的差别,但可以得到无规性较高的共聚物,使2种以上环氧烷化合物依次聚合时,可以得到含有2种以上聚环氧烷化合物嵌段的嵌段共聚物。例如,在第1环氧烷化合物的聚合反应结束后直接使第2环氧烷化合物聚合时,可以得到含有2种嵌段的嵌段共聚物。另外,在该第2环氧烷化合物的聚合结束后,再次使原来的第1环氧烷化合物聚合,通过重复上述操作可以得到交替性的嵌段共聚物。所述共聚物中,优选使作为环氧烷化合物的环氧丙烷及环氧乙烷依次聚合得到的、含有聚环氧丙烷和聚环氧乙烷的嵌段的嵌段共聚物。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由通式(4)表示的鏻盐与活性氢化合物的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盐衍生的通式(2)表示的聚合催化剂时,共生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阳离子与无机阴离子的盐,该盐不利于聚合反应时,可以在聚合之前用过滤等方法将其除去后用于聚合反应。 
用于环氧烷化合物的聚合反应的通式(2)表示的聚合催化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相对于1摩尔环氧烷化合物为1×10-15至5×10-1摩尔,优选为1×10-7至1×10-2摩尔的范围。 
本发明的聚合催化剂作为溶液供给于聚合反应时,若该溶剂不利于聚合反应,则可以事先采用例如在减压下加热等方法除去。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聚合反应的形式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使用在装有本发明的聚合催化剂以及存在时的溶剂的反应器中,将必要量的环氧烷化合物一次性供给的方法或者间歇地或连续地供给的方法。 
聚合反应的反应温度根据使用的环氧烷化合物或其他成分的种类及量而不同,但通常为150℃以下,优选为10至130℃,较优选为50至120℃的范围。反应时的压力依赖于使用的环氧烷化合物或其他成分的种类或量或者聚合温度,并不相同,但通常作为聚合反应时的 压力为3MPa/cm2(绝对压力,以下相同)以下,优选为0.01至1.5MPa/cm2,较优选为0.1至1MPa/cm2的范围。反应时间依赖于使用的物质的种类或量或者聚合温度及压力,并不相同,但通常为70小时以下,优选为0.1至30小时,较优选为0.5至24小时。 
进行聚合反应时必要的话还可以使用溶剂。作为使用时的溶剂,例如为戊烷、己烷、庚烷或环己烷等脂肪族烃类、苯或甲苯等芳香族烃类,例如乙醚、四氢呋喃、1,4-二氧杂环己烷或苯甲醚等醚类或者例如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六甲基磷酰三胺及N,N’-二甲基咪唑啉酮等非质子性极性溶剂等。另外只要不阻碍本发明的方法的聚合反应,可以使用任何溶剂。本发明的方法中的聚合反应通常在氮或氩等惰性气体存在下实施。 
通过本发明方法得到的聚环氧烷,有些情况下,在聚合反应中,不使用溶剂时可直接使用,另外在使用溶剂时只需除去溶剂即可用作聚氨酯泡沫塑料及弹性体的原料或者表面活性剂,但通常用盐酸、磷酸或硫酸等无机酸或甲酸、乙酸或丙酸等有机羧酸或二氧化碳或酸型离子交换树脂等处理,除去催化剂或进行失活处理后用于上述用途等。进而,还可以进行使用水、有机溶剂或它们的混合物清洗等常用的精制。 
本发明的聚环氧烷为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聚环氧烷,与利用作为现有催化剂的氢氧化钾催化剂等得到的聚环氧烷相比,副产物少,纯度高。例如,使用丙三醇之类多元醇作为链转移剂时,已知除了作为主产物的末端具有多个羟基的聚环氧烷以外,通常副生被称作一元醇的末端只具有1个羟基的聚环氧烷。一元醇在分子末端具有不饱和双键基团(C=C基),其含量对应于聚环氧烷的总不饱和度。本发明的聚环氧烷与用氢氧化钾催化剂等制造的聚环氧烷相比,一元醇的副生量少,可以优选用作聚氨酯泡沫原料等。 
[实施例] 
接下来通过实施例更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并不是限定性的,应该理解为仅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以下的实施例中,通过以聚乙二醇作为标准物质的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聚亚烷基二醇的数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通过JIS K-1557中记载的方法测定作为一元醇生成量的指标的总不饱和度。另外,通过日本专利3497054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合成作为本发明的鏻盐的原料的亚氨基三(二烷氨基)正膦化合物((R2N)3P=NH,R表示烷基)。 
[实施例1] 
〔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鏻(a)的合成〕 
在氮气氛下,在1L烧瓶中称取25.5g(185.6mmol)三氯化磷,溶解于360mL苯中。在20℃下,向其中缓慢滴入165.5g(928.9mmol)亚氨基三(二甲基氨基)正膦的60mL苯溶液,之后在20℃下使其反应2小时。使用的亚氨基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为三氯化磷的5.0摩尔倍。反应结束后,滤出生成的沉淀,将沉淀用苯洗净,与滤液合并。接下来,用90mL水将产物从该滤洗液中萃取到水相中,然后用600mL二氯甲烷将产物从该水溶液中萃取到有机相中。水洗有机相后,通过将溶剂浓缩干固得到109.7g白色固体。 
如下所述,由所述白色固体的31P-NMR及元素分析的结果可知该化合物为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Me2N) 3P=N]3PH+][Cl-])。以三氯化磷为基准的收率为98.7%。 
该白色固体在四氢呋喃(以下,简称为THF)-d8中以六甲基磷酰胺(以下,简称为HMPA)作为内标时的31P-NMR的化学位移为23.0ppm及-27.4ppm,分别归属为三[三(二甲氨基)正膦亚基氨基]鏻阳离子([(Me2N)3P=N]3PH+)中的P=N中的磷原子和PH+中的磷原子。另外,元素分析值为C:35.80%,H:9.21%,N:28.25%,P:20.70%,Cl:6.08%,与对应于[[(Me2N)3P=N]3PH+][Cl-]的计算值(C:36.09%,H:9.25%,N:28.06%,P:20.68%,Cl: 5.92%)非常一致。 
将所得的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离子交换,得到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鏻(a)。 
在100mL茄形烧瓶中称取30.0g(50.0mmol)合成的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加入50mL纯水。向其中加入60.4g(以NaBF4计为55mmol)10wt%的NaBF4水溶液,室温下搅拌1小时。滤出生成的白色固体,用100mL纯水将固体洗净后减压干燥,得到32.1g(49.4mmol)作为白色固体的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四氟硼酸鏻。收率为98.7%。 
接下来,在氮气氛下,称取25.4g(39.1mmol)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四氟硼酸鏻,溶解于200mL甲醇中。在室温下,向其中缓慢加入2.74g(39.1mmol)甲醇钾的70mL甲醇溶液,滴入的同时溶液开始出现白浊。进而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之后,滤出生成的沉淀(KBF4),将过滤物用30mL的甲醇洗净,合并滤洗液。在减压下从滤洗液中除去甲醇,得到22.8g稍微带有黄色的油状物。如下所述,31P-NMR及元素分析的测定结果是该化合物为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鏻(a)。收率为98.1%。 
THF-d8中以HMPA作为内标的31P-NMR的化学位移为20.1ppm及-30.6ppm,分别归属为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鏻阳离子([(Me2N)3P=N]3PH+)中的P=N中的磷原子及PH+中的磷原子。元素分析值为C:38.33%,H:9.97%,N:26.98%,P:19.96%,与对应于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鏻(a)的计算值(C:38.38%,H:9.83%,N:28.27%,P:20.84%)非常一致。 
[比较例1] 
〔四[三(二甲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b)的合成〕 
根据特开平11-152294号公报的实施例1中记载的方法合成四[三(二甲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b)。 
在氮气氛下,在2L玻璃反应器中装入60.20g(0.289mol)五氯化磷及585.1g邻二氯苯。一边搅拌一边升温至40℃,一边控制该温度一边用1小时向其中滴入439.3g(2.465mol)亚氨基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氨基三(二甲基氨基)正膦的使用量为五氯化磷的8.5摩尔倍。结束滴入后进一步在40℃下保持1小时。之后用约1小时升温至170℃,使其反应9小时。取一部分所述反应液,通过31P-NMR进行定量分析,可知反应液中含有0.284mol四[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b)。相对于五氯化磷的收率为98.2%。所得的四[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b)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离子交换方法衍生为四[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盐。 
由此,为了收率良好地得到作为四[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鏻的中间体的四[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b),必须使五氯化磷与亚氨基三(二甲基氨基)正膦在高温下长时间反应。另外,必须使用五氯化磷的8.5摩尔倍的亚氨基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与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的合成(三氯化磷的5.0摩尔倍)相比,必须使用大量的亚氨基三(二甲基氨基)正膦。 
[实施例2] 
〔三[三(二正丙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鏻(c)的合成〕 
Figure G2007800451057D00251
在氮气氛下,在100mL烧瓶中称取253mg(1.84mmol)三氯化磷,溶解于25mL戊烷中。在0℃下,向其中缓慢滴入将4.46g(12.9mmol)亚氨基三(二正丙基氨基)正膦溶解在25mL戊烷中得到的液体。之后,在50℃下使其反应6小时,滤出生成的沉淀。干燥后的白色固体为3.42g。对所述白色固体进行质谱分析时,观察到与鏻盐(c)的甲醇盐阴离子取代为氯阴离子的三[三(二正丙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和作为亚氨基三(二正丙基氨基)正膦与氯化氢的盐的氨基三(二正丙基氨基)氯化鏻的阳离子部的分子量相当的分子离子峰。 
接下来,使所述混合物中的氨基三(二正丙基氨基)氯化鏻与甲醇钾反应,制成亚氨基三(二正丙基氨基)正膦之后进行除去操作。将得到的全部白色固体溶解于10mL甲醇中,在室温下向其中加入2.67g(以甲醇钾计为3.81mmol)另外调制的10.0wt%的甲醇钾的甲醇溶液,搅拌15小时,滤出生成的氯化钾的固体。从滤液中除去甲醇,将得到的白色固体用100ml戊烷洗净,除去生成的亚氨基三(二正丙基氨基)正膦,由此得到1.80g白色固体。 
从所述白色固体的31P-NMR及元素分析的结果可知所述化合物为三[三(二正丙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即,THF-d8中以HMPA作为内标的31P-NMR的化学位移为22.0ppm及-27.9ppm,分别归属为三[三(二正丙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鏻阳离子([(nPr2N) 3P=N]3PH+)中的P=N中的磷原子和PH+中的磷原子。另外元素分析值为C:58.81%,H:11.80%,N:15.11%,P:11.10%,Cl:3.18%,与计算值(C:58.75%,H:11.59%,N:15.22%,P:11.22%,Cl:3.21%)非常一致。以三氯化磷为基准的收率为88.6%。 
所得的三[三(二正丙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离子交换方法衍生为三[三(二正丙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鏻(c)。鏻盐(c)的元素分析值为C:60.41%,H:11.88%, N:15.20%,P:11.57%,与计算值(C:60.08%,H:11.92%,N:15.29%,P:11.27%)非常一致。 
[实施例3] 
〔三[三(二正己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鏻(d)的合成〕 
Figure G2007800451057D00261
除了在实施例2中将三氯化磷的使用量改为367mg(2.67mmol)、使用8.01g(13.4mmol)亚氨基三(二正己基氨基)正膦代替亚氨基三(二正丙基氨基)正膦、将反应时间改为8小时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反应及后处理,得到1.60g(0.860mmol)三[三(二正己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以三氯化磷为基准的收率为32.2%。 
三[三(二正己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在THF-d8中以HMPA作为内标的31P-NMR的化学位移为20.4ppm及-29.5ppm,分别归属为三[三(二正己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鏻阳离子([(nHex2N) 3P=N]3PH+)中的P=N中的磷原子及PH+中的磷原子。另外,元素分析值为C:69.97%,H:13.01%,N:8.91%,P:6.59%,Cl:2.02%,与对应于[[(nHex2N)3P=N]3PH+][Cl-]的计算值(C:69.69%,H:12.72%,N:9.03%,P:6.66%,Cl:1.90%)非常一致。 
所得的三[三(二正己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离子交换方法衍生为三[三(二正己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鏻(d)。鏻盐(d)的元素分析值为C:70.80%,H:13.01%,N:8.83%,P:6.88%,与计算值(C:70.50%,H:12.92%,N:9.05%,P:6.67%)非常一致。 
[实施例4] 
〔三[三(吡咯烷-1-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鏻(e)的合成〕 
Figure G2007800451057D00271
除了在实施例2中使用3.31g(12.9mmol)亚氨基三(吡咯烷-1-基)正膦代替亚氨基三(二正丙基氨基)正膦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反应及后处理,得到1.11g(1.33mmol)作为白色固体的三[三(吡咯烷-1-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以三氯化磷为基准的收率为72.3%。 
三[三(吡咯烷-1-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在THF-d8中以HMPA作为内标的31P-NMR的化学位移为21.9ppm及-28.0ppm,分别归属为三[三(吡咯烷-1-基)正膦亚基氨基]鏻阳离子([Py3P=N]3PH+(Py表示吡咯烷-1-基。以下相同。))中的P=N中的磷原子及PH+中的磷原子。另外元素分析值为C:51.96%,H:9.01%,N:20.03%,P:14.67%,Cl:4.13%,与对应于[[Py3P=N]3PH+]  [Cl-]的计算值(C:51.88%,H:8.83%,N:20.17%,P:14.87%,Cl:4.25%)非常一致。 
所得的三[三(吡咯烷-1-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离子交换方法衍生为三[三(吡咯烷-1-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鏻(e)。鏻盐(e)的元素分析值为C:54.02%,H:9.35%,N:20.10%,P:14.72%,与计算值(C:53.61%,H:9.24%,N:20.28%,P:14.95%)非常一致。 
[实施例5] 
〔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鏻(a)的合成(其他方法)〕 
使用在实施例1中合成的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根据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 of USSR,1984年,54卷,1581页记载的方法,合成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膦(f)。 
在氮气氛下,在100ml茄形烧瓶中称取10.0g(17.8mmol)合成的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膦,加入50mL THF。用微型注射器向其中准确地加入570mg(17.8mmol)甲醇并搅拌。5分钟后,在室温下浓缩溶剂THF时,得到10.6g(17.8mmol)作为稍微带有黄色的油状物的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鏻(a)。 
在本实施例中得到的鏻盐(a)在THF-d8中的31P-NMR的化学位移与实施例1的值一致。元素分析值也为C:38.25%,H:9.54%,N:28.10%,P:20.53%,与计算值(C:38.38%,H:9.83%,N:28.27%,P:20.84%)非常一致。 
[实施例6-14] 
〔各种鏻盐的合成〕 
使用在实施例2-4中合成的各种氯化鏻,根据Journal of GeneralChemistry of USSR,1984年,54卷,1581页记载的方法,合成三[三(二异丙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膦、三[三(二正己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膦、三[三(吡咯烷-1-基)正膦亚基氨基]膦。 
除了在实施例5中使用表1所示的各种膦化合物及活性氢化合物代替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膦及甲醇以外,全部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得到下述各种鏻盐。但是,在实施例13中使用的丙三醇量为0.82g(8.9mmol)。实施例14中的聚氧化丙三醇(polyoxypropylene triol)使用三井化学聚氨酯制MN1000。分析结果示于表1。 
表1 
Figure G2007800451057D00291
[实施例15] 
〔丙三醇的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鏻盐(m)的丙三醇溶液的合成〕 
将2.03g(3.40mmol)实施例1中合成的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溶解在65ml纯水中,使得到的液体在室温下以SV=3的流速流过填充有25ml羟基型离子交换树脂(拜耳公司制,Lewatit MP-500)的柱(内径为20mm,高度为10cm)。之后,进一 步流过75ml纯水,回收全部液体,浓缩至约一半的重量。将该水溶液用0.01N-HCl水溶液滴定时,可知为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氢氧化鏻的0.0350mmol/g的水溶液。在38.8g该水溶液(以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氢氧化鏻计为1.36mmol)中,加入10.4g(113mmol)丙三醇,在减压下(133Pa)、于80℃下用5小时蒸馏除去水时,得到11.1g作为无色油状物的丙三醇的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鏻盐(m)的丙三醇溶液。 
[实施例16] 
在具备温度测定管、压力表及搅拌装置的100ml高压釜中称取72.8mg(0.122mmol)实施例1中得到的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鏻(a)、921mg(10.0mmol)丙三醇,接下来一次性装入49.3g(849mmol)环氧丙烷。用氮将体系内加压,调节初始压至0.07MPa。之后,加热反应体系内至内温为80℃,使其反应。确认从反应压力下降开始22小时后,反应基本结束。冷却后,在减压下除去残留的未反应的环氧丙烷。得到49.0g无色无味的油状聚环氧丙烷(以下,有时简称为PPG)。收率为97.6%,生成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4.55×103(计算分子量为4.90×103),分子量分布为1.03。总不饱和度为0.022meq/g。 
作为聚合活性指标的每单位重量催化剂及每单位时间内聚环氧丙烷的生成量(以下简单记作聚合活性)为30.6g-PPG/g-催化剂·h。另外得到总不饱和度的值低、高纯度的聚环氧丙烷。 
[比较例2] 
除了在实施例16中使用94.4mg(0.122mmol)比较例1中得到的四[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鏻代替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鏻以外,与实施例16同样地进行环氧丙烷的聚合反应。反应在22小时后基本结束,冷却后,在减压下除去残留的未反应的环氧丙烷。得到49.2g无色无味的油状聚环氧丙烷。收率为98.0%,生成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4.58×103(计算分子量为4.92×103),分子量分布为1.03。总不饱和度为0.021meq/g。 
四[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鏻的聚合活性为23.7g-PPG/g-催化剂·h,低于鏻盐(a)的催化活性。 
[比较例3] 
除了在实施例16中使用8.6mg(0.122mmol)甲醇钾代替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鏻以外,与实施例16同样地进行环氧丙烷的聚合反应。22小时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减压下除去残留的未反应的环氧丙烷。得到的聚环氧丙烷为2.23g,收率低至4.4%。另外催化活性也低至11.8g-PPG/g-催化剂·h。 
[实施例17] 
在具备温度测定管、压力表、搅拌装置及环氧烷导入管的100ml高压釜中,称取5.95g(10mmol)用实施例1中记载的方法合成的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鏻,一边搅拌一边升温,使外温为80℃。接下来,间歇地供给29.0g(500mmol)环氧丙烷,并将反应时的压力保持在0.3MPa(表压)前后。10小时后结束供给,进而保持外温为80℃,使其反应10小时。之后冷却至室温,在减压下除去残留的未反应的环氧丙烷。得到34.0g无色无味的油状聚环氧丙烷。收率为97.3%,生成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88×103(计算分子量为2.94×103),分子量分布(Mw/Mn)为1.03。 
[实施例18-23] 
除了在实施例16中使用表2所示的各种鏻盐代替鏻盐(a)以外,与实施例16完全相同地进行反应及后处理。结果示于表2。 
表2 
    实施例     鏻盐     收率   Mn     Mw/Mn
    18     (h)     98.1   4.58×103     1.03
    19     (i)     97.6   4.42×103     1.03
    20     (j)     98.5   4.47×103     1.02
    21     (k)     98.4   4.51×103     1.04
    22     (m)     97.3   4.38×103     1.03
    23     (o)     97.9   5.55×103     1.02
[实施例24] 
除了在实施例16中使用73.1mg(0.122mmol)实施例1中作为鏻盐(a)的合成中间体合成的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氯化鏻和926mg(以钾离子计为0.122mmol,以丙三醇计为10.0mmol)含有0.515wt%钾离子的丙三醇溶液来代替鏻盐(a)和丙三醇以外,与实施例16相同地进行反应。22小时后反应基本结束。冷却后,在减压下除去残留的未反应的环氧丙烷。得到48.5g无色无味的油状聚环氧丙烷。收率为96.4%,生成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4.53×103,分子量分布为1.05,总不饱和度为0.020meq/g。 
[实施例25] 
除了在实施例16中使用实施例15中得到的丙三醇的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鏻盐(m)的丙三醇溶液999mg(以鏻盐(m)计为0.122mmol,以丙三醇计为10.0mmol)代替鏻盐(a)和丙三醇以外,与实施例16相同地进行反应。22小时后反应基本结束。冷却后,在减压下除去残留的未反应的环氧丙烷。得到49.0g无色无味的油状聚环氧丙烷。收率为97.5%,生成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4.55×103,分子量分布为1.03,总不饱和度为0.021meq/g。 
[实施例26] 
除了在实施例16中使用130mg(0.122mmol)三[三(二正丙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膦代替鏻盐(a)以外,与实施例16同样地进行反应。22小时后反应基本结束。冷却后,在减压下除去残留的未反应的环氧丙烷。得到50.0g无色无味的油状聚环氧丙烷。收率为98.1%,生成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4.56×103,分子量分布为1.07,总不饱和度为0.021meq/g。 
[实施例27] 
在实施例15中,从作为中间原料得到的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氢氧化鏻的水溶液中蒸馏除去水,得到作为白色固体的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氢氧化鏻。 
除了在实施例16中使用70.8mg(0.122mmol)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氢氧化鏻代替鏻盐(a)以外,与实施例16相同 地进行反应。22小时后反应基本结束。冷却后,在减压下除去残留的未反应的环氧丙烷。得到49.8g无色无味的油状聚环氧丙烷。收率为97.7%,生成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4.53×103,分子量分布为1.06,总不饱和度为0.021meq/g。 
[实施例28-31] 
除了在实施例16中使用表3所示的化合物作为链转移剂代替丙三醇以外,与实施例16相同地进行反应及后处理。结果示于表3。 
表3 
    实施例   链转移剂     收率     Mn     Mw/Mn
    28   葡萄糖     97.8     4.62×103     1.02
    29   水     97.2     4.55×103     1.04
    30   乙二醇     97.3     4.59×103     1.05
    31   乙二胺     98.0     4.57×103     1.07
[实施例32] 
与实施例16完全同样地操作,进行环氧丙烷的聚合。不将高压釜在大气下开放,而继续用约1小时缓慢装入3.74g(85mmol)环氧乙烷,在内温保持80℃的状态下使其反应5小时。冷却后,在减压下除去残留的未反应的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得到52.5g无色无味的油状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的嵌段共聚物。收率为97.3%,生成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4.85×103(计算分子量为5.32×103),分子量分布为1.04,总不饱和度为0.022meq/g。 
[实施例33-35] 
在与实施例1中记载的方法相同地操作得到的8.03g(13.5mmol)鏻盐(a)中加入138.1g(1.50mol)丙三醇,在减压下(133Pa),于80℃下用5小时除去甲醇,得到144.8g作为无色油状物的丙三醇的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鏻盐的丙三醇溶液。接下来,在具备温度测定管、压力表、搅拌装置及环氧烷导入管的3升高压釜中,称取36.2g上述丙三醇的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鏻盐的丙三醇溶液,一边搅拌一边升温,使内温为90℃。接下来,间歇地供给1650g(28.4mol)环氧丙烷,使反应时压力不超过0.4MPa(表 压)。13小时后结束供给,进而保持内温为90℃,使其反应7小时。之后冷却至室温,在减压下除去残留的未反应的环氧丙烷。在反应容器内中导入氮至0MPa(表压)后,再次一边搅拌一边升温,使内温为110℃。向其中间歇地供给285g(6.5mol)环氧乙烷,使反应时压力不超过0.4MPa(表压)。3.5小时后结束供给,进而保持内温为110℃,使其反应1.5小时。之后,冷却至室温,在减压下除去残留的未反应的环氧乙烷。得到1961g无色无味的油状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的嵌段共聚物。收率为99.5%。生成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5.23×103(计算分子量为5.26×103),分子量分布为1.03,总不饱和度为0.019meq/g。环氧丙烷的聚合活性为68.0g-聚合物/g-催化剂·h,环氧乙烷的聚合活性为50.9g-聚合物/g-催化剂·h。 
进行2次与上述实施例完全相同的反应,将这些结果与上述结果一同示于表4。 
表4 
  实施例   收率   (%)   Mn   Mw/Mn   总不饱和度   (meq/g) PO聚合活性 g-聚合物/g-催化剂·h   EO聚合活性 g-聚合物/g-催化剂·h
  33  34  35   99.5  99.6  99.5   5.23×103  5.22×103  5.22×103   1.03  1.03  1.03   0.019  0.019  0.020 68.062.069.3   50.9  52.2  48.1
[比较例4-6] 
除了在实施例33中使用10.4g(13.5mmol)用比较例1中记载的方法合成的四[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甲醇鏻代替鏻盐(a),制成丙三醇的四[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鏻盐的丙三醇溶液,使用36.8g上述丙三醇的四[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鏻盐的丙三醇溶液代替丙三醇的三[三(二甲基氨基)正膦亚基氨基]鏻盐的丙三醇溶液以外,与实施例33完全同样地操作,得到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的嵌段共聚物。 
进行2次与上述比较例完全相同的反应,将这些结果与上述结果一同示于表5。 
表5 
  比较例   收率   (%)   Mn   Mw/Mn   总不饱和度   (meq/g)   PO聚合活性   g-聚合物/g-催化剂·h EO聚合活性 g-聚合物/g-催化剂·h
  4  5  6   99.6  99.5  99.7   5.23×103  5.22×103  5.23×103   1.02  1.03  1.02   0.018  0.019  0.018   47.6  47.7  47.4 38.140.539.3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提供在各种有机反应中成为有效的碱催化剂的新型鏻盐。 
另外,可以提供一种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聚合催化剂使环氧烷化合物聚合、简便并且有效地制造聚环氧烷的方法,可以提供高纯度的聚环氧烷。 

Claims (18)

1.通式(1)表示的鏻盐,
式中,Qn-表示从至少含有1个碳原子、并且在氧原子或氮原子上最多具有8个活性氢原子的活性氢化合物上脱离n个质子衍生的形式的n价的活性氢化合物的阴离子,
n为1至3的整数,
衍生Qn-的活性氢化合物为选自由下述物质构成的组中的活性氢化合物:碳原子数为1至30个的醇、碳原子数为5至20个的糖、具有2至8个末端且在其末端具有1至8个羟基的聚环氧烷、碳原子数为1至30个的羧酸及碳原子数为1至30个的伯胺或仲胺,
a、b及c分别为3以下的正整数或0,但不全部同时为0,
R为同种或异种,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未形成环结构时,R为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脂肪族烃基,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时,所述氮原子上键合的2价取代基为碳原子数为2至8个的亚烷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鏻盐,其中,所述衍生Qn-的活性氢化合物为选自由下述物质构成的组中的活性氢化合物: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醇、碳原子数为5至20个的糖、具有2至8个末端且在其末端具有1至8个羟基的分子量为100至50,000的聚环氧烷、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羧酸、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伯胺或仲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鏻盐,其中,通式(1)表示的鏻盐中的a、b及c不全部同时为0,分别为2以下的正整数或0。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鏻盐,其中,通式(1)表示的鏻盐中的R是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烷基。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鏻盐,其中,通式(1)表示的鏻盐中的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时在所述氮原子上的2价取代基为1,4-亚丁基或1,5-亚戊基。
6.通式(2)表示的鏻盐作为环氧烷化合物的聚合催化剂的应用,
Figure FSB00000933602300021
式中,Zn-表示从在氧原子或氮原子上最多具有8个活性氢原子的活性氢化合物上脱离n个质子衍生的形式的n价的活性氢化合物的阴离子,
n为1至3的整数,
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为选自由下述物质构成的组中的活性氢化合物:水、碳原子数为1至30个的醇、碳原子数为5至20个的糖、具有2至8个末端且在其末端具有1至8个羟基的聚环氧烷、碳原子数为1至30个的羧酸、氨及碳原子数为1至30个的伯胺或仲胺,
a、b及c分别为3以下的正整数或0,但不全部同时为0,
R为同种或异种,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未形成环结构时,R为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脂肪族烃基,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时,所述氮原子上键合的2价取代基为碳原子数为2至8个的亚烷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鏻盐是由通式(3)表示的膦化合物及所述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衍生得到的,
Figure FSB00000933602300022
式中,a、b及c分别为3以下的正整数或0,但不全部同时为0,
R为同种或异种,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未形成环结构时,R为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脂肪族烃基,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时,所述氮原子上键合的2价取代基为碳原子数为2至8个的亚烷基。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鏻盐是由通式(4)表示的鏻盐及所述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的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盐衍生得到的,
Figure FSB00000933602300031
式中,Ym-表示m价的无机阴离子,
a、b及c分别为3以下的正整数或0,但不全部同时为0,
R为同种或异种,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未形成环结构时,R为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脂肪族烃基,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时,所述氮原子上键合的2价取代基为碳原子数为2至8个的亚烷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中,通式(4)中的所述无机阴离子为选自由硼酸、四氟硼酸、氢卤酸、磷酸、氟磷酸及高氯酸构成的组中的无机酸的阴离子。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为选自由下述物质构成的组中的活性氢化合物:水、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醇、碳原子数为5至20个的糖、具有2至8个末端且在其末端具有1至8个羟基的分子量为100至50,000的聚环氧烷、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羧酸、及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伯胺或仲胺。
11.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中,通式(2)中的a、b及c不全部同时为0,分别为2以下的正整数或0。
12.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中,通式(2)中的R是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烷基。
13.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中通式(2)中的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时在所述氮原子上的2价取代基为1,4-亚丁基或1,5-亚戊基。
14.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聚合催化剂还含有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应用,其中,与通式(2)表示的聚合催化剂共存的所述衍生Zn-的活性氢化合物为选自由下述物质构成的组中的活性氢化合物:水、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醇、碳原子数为5至20个的糖、具有2至8个末端且在其末端具有1至8个羟基的分子量为100至50,000的聚环氧烷、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羧酸及碳原子数为1至20个的伯胺或仲胺。
16.一种聚环氧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6中的鏻盐存在下使环氧烷化合物聚合。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聚环氧烷的制造方法,其中,环氧烷化合物为选自由环氧乙烷、环氧丙烷、1,2-环氧丁烷及氧化苯乙烯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聚环氧烷的制造方法,其中,使2种以上环氧烷化合物依次聚合,制造含有2种以上聚环氧烷的嵌段的嵌段共聚物。
CN2007800451057A 2006-12-18 2007-12-12 鏻盐、环氧烷化合物聚合催化剂及聚环氧烷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5479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0563/2006 2006-12-18
JP2006340563 2006-12-18
PCT/JP2007/073971 WO2008075601A1 (ja) 2006-12-18 2007-12-12 ホスホニウム塩、アルキレンオキシド化合物重合触媒およびポリアルキレンオキシド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7929A CN101547929A (zh) 2009-09-30
CN101547929B true CN101547929B (zh) 2013-04-10

Family

ID=39536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51057A Active CN101547929B (zh) 2006-12-18 2007-12-12 鏻盐、环氧烷化合物聚合催化剂及聚环氧烷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980369B2 (zh)
KR (1) KR101106798B1 (zh)
CN (1) CN101547929B (zh)
TW (1) TW200838868A (zh)
WO (1) WO20080756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7298B (zh) * 2015-01-16 2017-02-22 江苏长华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 制备低不饱和度、高分子量、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CN104876958A (zh) * 2015-04-30 2015-09-02 上海优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膦胺类环氧化合物的聚合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JP6878765B2 (ja) * 2016-02-10 2021-06-02 東ソー株式会社 ポリアルキレンオキシド
EP3495401B1 (en) * 2016-08-05 2021-10-13 Mitsui Chemicals&SKC Polyurethanes Inc. Method for reducing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urethane foam and resin premix
EP3763721B1 (en) * 2018-03-07 2023-01-11 Tosoh Corporation Divalent phosphazenium salt and polyalkylene oxid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ame, and polyurethane-forming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aid polyalkylene oxide composition
JP2020041139A (ja) * 2018-09-11 2020-03-19 国立大学法人神戸大学 エーテル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WO2020054761A1 (ja) * 2018-09-11 2020-03-19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エーテル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CN109216768B (zh) * 2018-10-08 2020-06-26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添加剂及含有该添加剂的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和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2276A (zh) * 1998-07-15 2000-08-0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硫化膦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JP2000281771A (ja) * 1999-03-31 2000-10-10 Mitsui Chemicals Inc ポリアルキレンオキシドの製造方法
CN1277968A (zh) * 1999-04-13 2000-12-2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制备以及纯化氧化膦的方法
JP2001302683A (ja) * 2000-04-21 2001-10-31 Mitsui Chemicals Inc トリス[トリス(ジメチルアミノ)ホスホラニリデンアミノ]ホスフィンオキシドの製造方法
JP2004285010A (ja) * 2003-03-24 2004-10-14 Mitsui Takeda Chemicals Inc テトラキス[トリス(ジメチルアミノ)ホスホラニリデンアミノ]ホスホニウムクロリドの製造方法
WO2006003902A1 (ja) * 2004-07-01 2006-01-12 Mitsui Chemicals, Inc. 新規ホスファゼン担持触媒、そのための新規化合物および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29505A (en) * 1970-02-24 1974-08-13 Gen Tire & Rubber Co Polyether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JP3703259B2 (ja) * 1997-07-23 2005-10-05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ウレタン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JP3703263B2 (ja) * 1997-08-19 2005-10-05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オキシアルキレンポリオールの製造方法
JPH11302352A (ja) * 1998-04-20 1999-11-02 Mitsui Chem Inc イソシアネート基末端プレポリマ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ポリウレタンエラストマー
JP4369559B2 (ja) * 1998-07-15 2009-11-25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ホスフィンスルフィド、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用途
JP4448596B2 (ja) * 1999-04-13 2010-04-1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ホスフィンオキシド類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精製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2276A (zh) * 1998-07-15 2000-08-0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硫化膦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JP2000281771A (ja) * 1999-03-31 2000-10-10 Mitsui Chemicals Inc ポリアルキレンオキシドの製造方法
CN1277968A (zh) * 1999-04-13 2000-12-2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制备以及纯化氧化膦的方法
JP2001302683A (ja) * 2000-04-21 2001-10-31 Mitsui Chemicals Inc トリス[トリス(ジメチルアミノ)ホスホラニリデンアミノ]ホスフィンオキシドの製造方法
JP2004285010A (ja) * 2003-03-24 2004-10-14 Mitsui Takeda Chemicals Inc テトラキス[トリス(ジメチルアミノ)ホスホラニリデンアミノ]ホスホニウムクロリドの製造方法
WO2006003902A1 (ja) * 2004-07-01 2006-01-12 Mitsui Chemicals, Inc. 新規ホスファゼン担持触媒、そのための新規化合物および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exander A. Kolomeitsev et al.Guanidinophosphazenes: Design, Synthesis, and Basicity in THF and in the Gas Phase.《J. Am. Chem. Soc.》.2005,第127卷(第50期),17656-17666. *
JP特开2000281771A 2000.10.10
JP特开2001302683A 2001.10.31
JP特开2004285010A 2004.10.14
STN Columbus.93766-30-4.《STN INTERNATIONAL》.1984,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7929A (zh) 2009-09-30
WO2008075601A1 (ja) 2008-06-26
KR101106798B1 (ko) 2012-01-19
JP4980369B2 (ja) 2012-07-18
JPWO2008075601A1 (ja) 2010-04-08
KR20090089910A (ko) 2009-08-24
TW200838868A (en) 2008-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7929B (zh) 鏻盐、环氧烷化合物聚合催化剂及聚环氧烷的制造方法
CN102171272B (zh) 聚亚烷基二醇制造用催化剂、以及使用其制造聚亚烷基二醇的方法
EP0791600B1 (en) Phosphazenium salt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thereof
JP3504103B2 (ja) ポリアルキレンオキシドの製造方法
JP3497054B2 (ja) ホスファゼニウム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ポリアルキレンオキシドの製造方法
KR100225455B1 (ko) 폴리알킬렌옥시드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AU2003229946A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oligonucleotides
EP1687310A1 (en) Method for the catalytic production of hydrocodone and hydromorphone
US6399536B2 (en) High performance catalyst systems for the synthesis of alkylenecarbonates
CA1337723C (en) Optically active rhodium complexes of 3,4-bis(diarylphosphino)pyrrolidines and their us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hosphinothricin by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EP1346990B1 (en) Catalyst for synthesizing alkylene carbonates
KR100531132B1 (ko) 이미다졸륨 아연테트라할라이드 촉매를 이용한알킬렌카보네이트의 제조방법
JPH07505440A (ja) ポリオキシアルキル化アミンの製造方法
KR20010011161A (ko) 납할로겐 및/또는 인듐할로겐을 촉매로 사용한 알킬렌카보네이트 제조방법
KR101232125B1 (ko) 알킬렌 카보네이트의 제조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촉매
CN115141368B (zh) 有机磷醇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KR20050115694A (ko) 금속염과 지방족환형 아민염으로 구성되어 있는 촉매계를이용한 알킬렌카보네이트의 제조방법
JPH01301713A (ja)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オールの製法
KR100508700B1 (ko) 알킬렌카보네이트 합성용 고분자 지지촉매와 이를 이용한알킬렌카보네이트 제조방법
JP2981621B2 (ja) ビフェニルビスホスフィン錯体
KR100354454B1 (ko) 리튬할로겐을 촉매로 사용한 알킬렌카보네이트 제조방법
KR100245974B1 (ko) 폴리알킬렌옥시드의 제조방법
WO2019001712A1 (en) NEW TRIDENTED CATALYSTS FOR POLYMERIZATION
KR20040061163A (ko) 4급 암모늄 아연테트라할라이드 촉매를 이용한알킬렌카보네이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11

Address after: 1-5-2, East Xinqiao,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 CHEMICALS INC.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