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5739A - 涂覆组合物、热交换器、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涂覆组合物、热交换器、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5739A
CN101545739A CN200910009914A CN200910009914A CN101545739A CN 101545739 A CN101545739 A CN 101545739A CN 200910009914 A CN200910009914 A CN 200910009914A CN 200910009914 A CN200910009914 A CN 200910009914A CN 101545739 A CN101545739 A CN 1015457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dioxide
application composition
coating
mentioned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9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5739B (zh
Inventor
森冈怜司
吉川利彰
吉田育弘
熊田辉彦
山本义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080195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545739(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45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5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5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57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9/00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 F28F19/02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by using coatings, e.g. vitreous or enamel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based on inorganic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27/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27/02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9D127/12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fluorine atoms
    • C09D127/1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tetrafluoro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16Antifouling paints; Underwater paints
    • C09D5/1606Antifouling paints; Underwater pai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nti-fouling agent
    • C09D5/163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5Additives macromolecula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6Additive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le size
    • C09D7/67Particle size smaller than 100 n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6Additive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le size
    • C09D7/68Particle size between 100-1000 n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1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nitri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4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28D1/047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35Heat exchanger or boiler making
    • Y10T29/49359Cooling apparatus making, e.g., air conditioner, refrigera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10T29/49885Assembling or joining with coating before or during assembl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涂覆组合物、热交换器、空调机。由以往的涂覆组合物形成的涂层不能满足防污性能和亲水性双方,另外,有机酸的吸附量多。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其含有二氧化硅微粒子和氟树脂粒子,形成于物品表面的涂层通过在由二氧化硅微粒子构成的二氧化硅膜中、以从二氧化硅膜的表面部分地露出的方式散布氟树脂粒子而形成,二氧化硅膜的露出面积比氟树脂粒子的露出面积大,并且,包含于该涂覆组合物中的钠量按相对于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含量的重量比为0.5%以下。

Description

涂覆组合物、热交换器、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物品的表面形成涂层的涂覆组合物,特别是涉及适合涂覆到如用于空调机的热交换器那样与水接触的物品表面的涂覆组合物。
背景技术
在室内外使用的各种物品的表面上粘着粉尘、尘埃、油烟、烟草的油子等各种各样的污垢。为此,提出各种可对其进行抑制的方法。例如,为了抑制粉尘污垢的粘着,已知有在物品的表面涂覆带电防止剂,防止粉尘的静电粘着的方法。另外,为了抑制油烟那样的亲油性的污垢的粘着,已知有在物品的表面涂覆憎油性的氟树脂,防止亲油性的污垢粘着,使其容易除去的方法。
然而,在这些方法中,存在通过涂覆而形成于物品表面的涂层剥离,防止污垢粘着的性能劣化,不能维持长期的防污性能的问题。因此,尝试了形成亲水性部分与疏水性部分在微小区域相互独立地露出的表面、以长期维持防污性能的方法。
作为一例,具有这样的方法,即,在物品表面涂覆包含具有官能团的聚合物、亲水性微粒子、金属醇盐、及溶剂的涂覆组合物,从而由树脂膜覆盖物品表面,该树脂膜具有由亲水性部分和疏水性部分构成的微相分离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涂覆到用于空调机的热交换器的表面的涂覆组合物,具有这样的防污性涂覆组合物,该涂覆组合物为了防止结露水的水滴的附着,将光催化性氧化物和憎水性氟树脂微观地分散于表面层中,与外气接触地露出,层的表面的与水的接触角θ为90度以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
同样,作为涂覆到热交换器的表面的涂覆组合物,具有这样的防污性涂覆组合物,该涂覆组合物由微观地分散于二氧化硅层的光催化性氧化物和憎水性氟树脂形成表面层,光催化性氧化物的量在表面层中为10~80重量%,憎水性氟树脂的量在表面层中为20~60重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另外,虽然不是防污的观点,但为了提高热交换器的表面的亲水性,存在这样的涂覆组合物,该涂覆组合物由三乙醇胺溶液、碳酸钠溶液、氨水溶液对热交换器表面进行涂覆,使冷凝水(结露水)的接触角θ在10度以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606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3248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4789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8824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0-74593号公报
在形成于如用于空调机的热交换器那样地与水接触的物品表面上的涂层中,需要抑制污损物质的粘着的防污性能,同时,宏观上需要水在表面不成为水滴地扩展那样的高亲水性。然而,以往的涂覆组合物难以满足防污性能和宏观的亲水性双方。
公开于专利文献1的涂覆组合物用于防止污垢粘着到树脂制部件的表面,可获得防污性能,但不能获得高的初期亲水性和长期维持该高亲水性的亲水持续性。
另外,公开于专利文献2~4的涂覆组合物通过对光催化性氧化物照射光,产生光激励,由该光激励使得部分地呈现亲水性,在光照射不充分的场合,存在不能获得良好的防污性能的问题。对于与水的接触角在90度以上的涂层,可防止污垢的粘着和水滴的附着,但不能获得水在表面不成为水滴地扩展的那样的宏观亲水性。
另外,公开于专利文献5的热交换器用的涂覆组合物在表面含有多个OH基,由此以使与水的接触角θ在10度以下的方式提高亲水性,但与由以往一般用作热交换器用的涂覆组合物的有机类树脂形成的涂覆同样,宏观的亲水性优良,但不能获得防污性能,所述有机类树脂是聚酯、丙烯酸酯树脂的混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覆组合物和可使用该涂覆组合物而维持高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和空调机,该涂覆组合物对于如空调机的热交换器那样的与水接触的物品能形成防污性能、初期的亲水性、及长期的亲水持续性优良的涂层。
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在物品的表面形成有涂层,其中,含有二氧化硅微粒子和氟树脂(フツ素樹脂)粒子,涂层通过在由二氧化硅微粒子构成的二氧化硅膜中、以从二氧化硅膜的表面部分地露出的方式散布氟树脂粒子而形成,二氧化硅膜的露出面积比氟树脂粒子的露出面积大,并且,包含于该涂覆组合物中的钠量按相对于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含量的重量比为0.5%以下。
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对于亲水性污损物质和疏水性污损物质双方能发挥出优良的防污性能,同时,初期的亲水性和长期的亲水持续性优良,另外,具有可在物品的表面形成能够抑制碳酸的吸附量的涂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在热交换器的翅片表面涂覆了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形成涂层的状态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2为仅示出图1的涂层的部分的示意图。
图3为观看图1的涂层的上面的示意图。
图4为示出由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涂覆了的热交换器的模式图。
图5为说明附着于翅片表面的水滴的接触角θ的模式图。
图6为示出搭载了由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涂覆了的热交换器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作为由实施方式1所示的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20涂覆的物品的实施例,在这里,使用在空调机中使用的热交换器。该涂覆组合物20的涂覆对象不限于热交换器,也可如后述的那样适用到其它物品。
图1为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20涂覆到作为被涂覆物的热交换器的金属制翅片9、形成涂层3的状态下的截面的示意图。图2为仅示出由图1的涂覆组合物20形成的涂层3的部分的示意图,图3为观看图1或图2的涂层3的上面的示意图。在图1~图3中,都示出涂覆组合物20被干燥、形成涂层3的状态。图4为示出由涂覆组合物20涂覆了的热交换器30的模式图。
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20在干燥的状态下形成涂层3,在涂层3中,表现出疏水性的氟树脂粒子2散布于由二氧化硅微粒子1构成的表现出亲水性的二氧化硅膜4中,从二氧化硅膜4不是全部而是部分地露出。
该涂覆组合物20通过混合分散了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水(分散液)和分散了氟树脂粒子2的水(分散液)而获得,在形成涂层3之前,为在水分中分散了二氧化硅微粒子1、氟树脂粒子2的液体的状态,在将该分散液(涂覆溶液)涂覆到物品表面或将物品浸渍到该分散液中后,使其干燥,除去水分,从而在物品表面形成涂层3。涂层3中的二氧化硅膜4继续进行硅Si与氧O的结合,成为在表面具有OH基的膜。
在这里,如图2所示那样,将由涂覆组合物20形成于物品表面的包覆层称为涂层3。涂层3成为这样的状态,即,氟树脂粒子2散布于由二氧化硅微粒子1构成的二氧化硅膜4中,同时,氟树脂粒子2从二氧化硅膜4的表面不是全部而是部分地露出。另外,在这里,基本上涂覆组合物20为上述分散液的状态,即一般被称为涂覆溶液的状态。
用于该涂覆组合物20的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平均粒径(平均粒子直径)在由光散射法测定的场合为15nm以下,最好为4~12nm。粒径可由光散射法测定。这样具有极小平均粒径的二氧化硅微粒子1在分散于水的涂覆溶液的状态下,与水接触的整个表面部分平衡,成为半溶解于水的状态(接触的表面部分成为水与二氧化硅的中间性质的物质),当涂覆组合物20干燥时,该半溶解了的状态的二氧化硅成分作为连接二氧化硅微粒子1彼此的粘结剂(固定粒子的结合剂)起作用,所以,即使不添加特别的粘结剂,在干燥后二氧化硅微粒子1相互也容易凝聚而固化。为此,可获得不易产生裂纹等强度优良的二氧化硅膜4,进而可获得涂层3。
在平均粒径为4~15nm的范围内的二氧化硅微粒子1中,对于1个二氧化硅微粒子1,相当于二氧化硅微粒子1重量的大致15~30%重量的表面部分在涂覆溶液中成为半溶解于水的状态。然而,在平均粒径超过15nm的二氧化硅粒子的场合,平均粒径越大,则相对于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重量、半溶解于涂覆溶液的水中的状态的二氧化硅成分的重量变少,不能获得作为粘结剂的作用,所以,形成的涂层3没有足够的强度,容易形成裂纹等,作为涂层不理想。为此,需要另行添加粘结剂。
相反,在平均粒径不到4nm的二氧化硅粒子的场合,在涂覆溶液中,半溶解于水的状态下的二氧化硅成分的比例变得过高,在涂覆溶液中二氧化硅粒子相互凝聚等,不能获得作为涂覆组合物20的稳定性。另外,也不能获得所期望的干燥后形成的二氧化硅膜4(涂层3)的强度、后述的防污性能。
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粒径对形成的涂层3的透明性等外观特性也产生影响。若为平均粒径15nm以下的二氧化硅微粒子1,则由涂层3反射的光的散射减小,所以,涂层3的透明性提高,抑制了被涂覆物的色调、手感的变化,可使得被涂覆物的色调、手感不受影响。
另外,使用平均粒径为15nm以下的二氧化硅微粒子1作为二氧化硅粒子而获得的涂层3中的二氧化硅膜4致密,并且在二氧化硅微粒子1间具有微细的空隙。与不使用由硅酸盐、溶胶凝胶法等形成的微粒子的以往的一般二氧化硅膜、添加了由可溶性的有机、无机物构成的粘结剂的二氧化硅膜相比,二氧化硅膜4可形成得较薄,另外,可减小由二氧化硅粒子形成的二氧化硅膜4表面的凹凸,平滑地形成,所以,污损物质不挂住,防污性能提高。
涂覆组合物20的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含量相对于涂覆组合物20为0.1~5重量%,最好为0.3~2.5重量%。使用该范围的含量(浓度)的涂覆组合物20,通过浸渍、悬涂等在被涂覆物(例如热交换器30)的表面形成液膜,冲洗掉或强制地排除多余的涂覆溶液,使其干燥,当由该方法进行涂覆时,形成的涂层3的厚度为50~500nm左右,可使二氧化硅膜4成为没有凹凸的均匀的厚度,形成不损害被涂覆物表面的色调、手感的涂层3。
当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含量不到0.1重量%时,二氧化硅膜4变得过薄,可能产生局部缺损,出现在被涂覆物的表面产生未能涂覆的部分的问题,作为涂覆组合物20不适合。
另一方面,当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含量超过5重量%时,二氧化硅膜4变得过厚,成为白浊膜,损害被涂覆物表面的色调、手感。另外,由于二氧化硅微粒子1自身的重量比例较大,所以,难以获得由上述涂覆溶液中的半溶解到水中的二氧化硅成分产生的粘结剂作用,干燥后的二氧化硅微粒子1相互的固化状态变弱,容易在二氧化硅膜4上形成裂纹,容易剥离,强度变差。
下面,说明用于该涂覆组合物20的氟树脂粒子2。在涂层3中,散布于二氧化硅膜4中、从二氧化硅膜4不是全部而是部分地露出的氟树脂粒子2的平均粒径(平均粒子直径)为50~500nm,最好为100~250nm。粒径的测定可由光散射法进行。通过使用这样范围的粒径的氟树脂粒子2,形成比二氧化硅膜4的厚度大的粒径,在形成的涂层3中,氟树脂粒子2容易适度地分散到二氧化硅膜4中,在涂层3的表面,氟树脂粒子2(从二氧化硅膜4表面)部分地露出变得容易,可获得所期望的涂层3的状态。
当为该平均粒径不到50nm的氟树脂粒子时,在涂覆溶液中氟树脂粒子相互凝聚、合并等,不能获得性质稳定性。另外,在形成的涂层3中,氟树脂粒子2难以从二氧化硅膜4的表面露出,不能获得后述的防污性能。
另一方面,当为平均粒径超过500nm的氟树脂粒子时,在形成的涂层3中,从二氧化硅膜4的表面露出的氟树脂粒子部分变大。这样,在涂层3的表面表现出疏水性的部分的区域变得过大,不能获得后述的防污性能。另外,涂层3的表面的凹凸变得过大,污损物质(污垢)容易挂住,附着的污损物质难以除去。
在该涂覆组合物20干燥、形成于被涂覆物的表面的涂层3中,二氧化硅膜4的厚度比氟树脂粒子2的平均粒径小。通过使二氧化硅膜4的厚度比氟树脂粒子2的平均粒径薄地进行管理,在形成的涂层3中,氟树脂粒子2适度地分散并散布于二氧化硅膜4中,容易从二氧化硅膜4的表面不是全部而是部分地露出,获得所期望的涂层3的状态。
例如,在使用平均粒径为150nm的氟树脂粒子2的场合,将二氧化硅膜4的厚度管理为不到100nm。即,设二氧化硅膜4的厚度不到氟树脂粒子2的平均粒径的2/3。这样,为了将二氧化硅膜4形成为比100nm薄的薄膜,在二氧化硅微粒子1固化于被涂覆物的表面之前,用强气流吹被涂覆物的表面的涂覆溶液即可。通过调整此时的吹气速度、吹气时间、吹气温度等因素,可管理二氧化硅膜4的厚度。
涂覆组合物20的二氧化硅微粒子1与氟树脂粒子2的重量比(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重量:氟树脂粒子2的重量)为60:40~95:5,最好为75:25。若为这样的范围的重量比,则可通过常温下的干燥获得由二氧化硅微粒子1(二氧化硅膜4)形成的亲水性区域与由氟树脂粒子2形成的疏水性区域平衡良好地混合存在的涂层3。该亲水性区域与疏水性区域的平衡良好对后述的防污性能产生影响。
下面说明基于由该涂覆组合物20形成的涂层3的防污性能(防污特性)。污损指污损物质附着于物品的表面,该污损物质不被除去地粘着于物品表面。为此,使得污损物质不粘着于物品的表面,或即使污损物质附着于物品表面、污损物质也不粘着于表面而容易从表面除去,从而可防止物品表面的污损。
这样,将污损物质难以粘着于表面的特性,和即使污损物质附着、也不会粘着于表面而可从表面容易脱开(除去)的特性称为防污性能。将对物品表面进行涂覆而使物品表面形成为防污性质优良的状态的涂覆组合物(涂层)表达为防污性能高或防污性能优良的涂覆组合物(涂层)。在这里,附着也包含单纯地载置于表面的状态,指此后可比较容易地从该表面除去的状态,粘着指不能容易地从表面除去的状态,区别进行使用。
产生污垢的污损物质有亲水性污损物质5和疏水性污损物质6。亲水性污损物质5容易附着于表现出亲水性的部分,难以附着于表现出疏水性的部分。疏水性污损物质6与其相反。亲水性污损物质5为砂尘、灰尘等,通过如下的手段而附着于物品表面(也包含涂层表面)的亲水性部分,所述手段为由分别存在于亲水性污损物质5和物品表面的亲水性部分的亲水基(OH基)相互产生的静电结合,或由亲水性污损物质5与物品表面的亲水性部分接近而产生的分子间力,或经由水等液体的液体交联。
漂浮在空气中的作为亲水性污损物质5的砂尘为数μm~数十μm大小的微小粒子。另外,作为亲水性污损物质5的灰尘明显比砂尘大,具有0.1mm~5mm的大小。这样的亲水性污损物质5为了由上述那样的作用而粘着于物品表面的亲水性部分,必须存在亲水性污损物质5与物品表面的亲水性部分充分紧密接触的亲水性部分的面积。
然而,由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20形成的涂层3,由于表现出疏水性的氟树脂粒子2适度分散地散布于表现出亲水性的二氧化硅膜4,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具有以砂尘为首的亲水性污损物质5可稳定紧密接触的连续面积的二氧化硅膜4表面。附着于涂层3上的亲水性污损物质5由于从二氧化硅膜4突出(露出)的氟树脂粒子2的表面的疏水性,或由于突出的氟树脂粒子2的物理阻碍,而不能与二氧化硅膜4的表面紧密接触。为此,亲水性污损物质5容易脱开,不粘着于涂层3。
另外,二氧化硅膜4由二氧化硅微粒子1构成(粘结剂的功能也由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二氧化硅成分担负),为在二氧化硅微粒子1间具有微细的空隙的多孔性的膜,所以,密度小,即使亲水性污损物质5接近,分子间力也小,难以使亲水性污损物质5粘着。
另外,由于为在二氧化硅微粒子1间具有微细的空隙的多孔性的二氧化硅膜4,所以,即使在由水等产生液体交联的场合,亲水性污损物质5与二氧化硅膜4表面间的水也通过二氧化硅膜4的微细空隙而被除去,液体交联消失,所以,也不会由液体交联使亲水性污损物质5粘着。
这样由该涂覆组合物20形成的涂层3相对于亲水性污损物质5发挥出优良的防污性能。
涂覆组合物20的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量,按二氧化硅微粒子1与氟树脂粒子2的重量比如果比95:5多,则散布于涂层3的二氧化硅膜4中的氟树脂粒子2的间隔变大,在二氧化硅膜4中出现露出表面部分,产生亲水性污损物质5粘着于二氧化硅膜4表面的可能性,所述露出表面部分具有微小砂尘等尺寸较小的亲水性污损物质5可稳定地粘着的面积。
另一方面,当散布的氟树脂粒子2的间隔大、不由氟树脂粒子2隔开地连续的二氧化硅膜4较宽时,二氧化硅膜4的表面的吸湿性提高,使得涂层3带有的电荷容易泄漏,所以,具有可高效率地抑制涂层3表面的带电的优点。当物品表面带电时,与亲水性、疏水性无关,作为空气中的污损物质的微细漂浮粒子由静电引力吸引,容易附着于物品表面。
在该涂覆组合物20中,将二氧化硅微粒子1与氟树脂粒子2的重量比设为60:40~95:5,所以,在由该范围的涂覆组合物20形成的涂层3的二氧化硅膜4中,氟树脂粒子2按适度间隔散布,具有防止带电导致的漂浮粒子(污损物质)附着的效果,所述适度间隔为具有可抑制带电的连续性、即二氧化硅膜4具有可泄漏电荷程度的连续面积那样的间隔。由涂覆组合物20对物品表面进行涂覆,在表面形成涂层3,从而也可防止由静电带来的污损。
涂覆组合物3中的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量按二氧化硅微粒子1与氟树脂粒子2的重量比如果比60:40少,则氟树脂粒子2在二氧化硅膜4中散布的间隔变窄,难以获得由上述那样的连续的二氧化硅膜4产生的带电抑制效果,由此难以获得可防止静电导致的污垢的效果,防污性能变差。
作为另一污损物质的疏水性污损物质6为油烟、碳、烟草的油子等,成为污垢的物质是在它们中作为微粒子漂浮在空气中的物质。其粒径在5μm以下,大多为0.1~0.3μm,比亲水性污损物质5小。疏水性污损物质6相对于表现出亲水性的表面部分,由于在表面存在亲水基、吸附的水分,所以,难以粘着,而在表现出疏水性的表面部分容易粘着。这样的疏水性污损物质6粘着于物品表面是因为疏水性污损物质6与表现出疏水性的表面部分紧密接触而产生的分子间力的缘故。
在该涂覆组合物20中表现出疏水性的是如上述那样平均粒径为50~500nm的氟树脂粒子2。氟树脂粒子2在形成于物品表面的涂层3中,由于变形、合并,所以与单体的粒径相比可形成得更大,但与成为污垢的原因的疏水性污损物质6的大小相比形成为同等大小或比其小,在具有表现出疏水性的表面部分的氟树脂粒子2上,不存在疏水性污损物质6可充分紧密接触的面积的场合较多。
在这样的场合,不作用使其相互粘着那样的分子间力,疏水性污损物质6难以相对于表现出疏水性的氟树脂粒子2粘着。当然,疏水性污损物质6不粘着于表现出亲水性的二氧化硅膜4,所以,涂层3相对于疏水性污损物质也发挥出高防污性能。
上述那样的氟树脂粒子2的大小(粒径)与疏水性污损物质6的大小相比为同等大小或较小,疏水性污损物质6不能充分紧密接触于涂层3的氟树脂粒子2,不作用达到粘着程度的分子间力,由此使得疏水性污损物质6部分地紧密接触于氟树脂粒子2,存在由分子间力的作用部分地粘着的可能性。另外,有时疏水性污损物质6比氟树脂粒子2还小,还可能在氟树脂粒子2上存在相互可充分紧密接触的面积。
然而,该涂层3除了上述以外,还具有使疏水性污损物质6不粘着于氟树脂粒子2的其它作用,连那样的部分粘着、小疏水性污损物质6的粘着也难以发生。下面说明其作用。
该涂覆组合物20的氟树脂粒子2在氟树脂聚合时、或在向水中分散的分散液的状态下、及与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分散液混合的涂覆溶液的状态下,由添加的表面活性剂而使表面形成为呈现出亲水性的状态。在成为干燥了的涂层3的场合,表面活性剂剥离,氟树脂粒子2的表面表现出疏水性,但在涂覆溶液中二氧化硅微粒子1共存,所以,在干燥后形成的涂层3的氟树脂粒子2表面,形成为稀疏地附着了粒径比氟树脂粒子2小的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状态。
这样,在氟树脂粒子2的表面散布地附着具有亲水基(表现出亲水性)的二氧化硅微粒子1,所以,在氟树脂粒子2的表面,疏水性污损物质6的部分粘着、和比氟树脂粒子2小的疏水性污损物质6的粘着都难以发生。通过在氟树脂粒子2的表面部分地导入亲水基,获得抑制氟树脂粒子2与疏水性污损物质6的紧密接触的效果。即使疏水性污损物质6附着于氟树脂粒子2的表面,由于二氧化硅微粒子1分散地附着,所以,其附着也不稳定,容易脱开。
另一方面,在二氧化硅微粒子1这样地稀疏地附着的氟树脂粒子2的表面,相对于比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尺寸明显大的亲水性污损物质5,也发挥出足够的作为疏水性的效果,亲水性污损物质5不会粘着于氟树脂粒子2的表面。另外,虽然氟树脂粒子2具有柔软的表面,但通过这样使二氧化硅微粒子1稀疏地附着,可使得氟树脂粒子2的表面变硬,也可获得亲水性污损物质5难以紧密接触的效果。
另外,氟树脂自身如过去在氟树脂涂覆中所知的那样,表面能量非常小、摩擦系数低,所以,不仅表现出疏水性,而且还具有憎油性,与其它的表现出疏水性的树脂相比,具有难以发生疏水性污损物质6的粘着的性质。这一点也是疏水性污损物质6不粘着于氟树脂粒子2的一个作用效果。
这样,由该涂覆组合物20形成的涂层3对于疏水性污损物质6也发挥出优良的防污性能。
涂覆组合物20中的氟树脂粒子2的量按二氧化硅微粒子1与氟树脂粒子2的重量比如果比60:40多,则在涂层3中露出的氟树脂粒子2的呈现出疏水性的部分的表面积变得过大,可看到疏水性污损物质6向涂层3的粘着增加的倾向。由于存在多个氟树脂粒子2,所以它们的一部分发生合并等,涂层3白浊化,被涂覆物的表面色调、手感受到损害。另外,当氟树脂粒子2合并时,还使二氧化硅膜4的连续性受到损害。
在使二氧化硅膜4的厚度比氟树脂粒子2的粒径大(厚)的场合,表现出亲水性的二氧化硅膜4作为涂层3的表面较广地露出,相对于亲水性污损物质5的防污性能变差。另外,氟树脂粒子2在二氧化硅膜4中的分散受到阻碍,氟树脂粒子2从二氧化硅膜4分离,析出到二氧化硅膜4表面,氟树脂粒子2相互合并而成块,在该部分亲水性局部恶化,可能发生疏水性污损物质6粘着。为此,如上述那样,使二氧化硅膜4的厚度比氟树脂粒子2的平均粒径小(薄),氟树脂粒子2适度分散于二氧化硅膜4中,各个氟树脂粒子2可从二氧化硅膜4不是全部而是部分地露出。
作为该涂覆组合物20中的氟树脂粒子2,可使用PTFE(聚四氟乙烯)、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CTFE(乙烯·氯三氟乙烯共聚物)、PVDF(聚偏氟乙烯)、PCTFE(聚氯三氟乙烯)、PVF(聚氟乙烯)等,或它们的共聚物或混合物,或在其中混合了其它树脂的混合物。
氟树脂粒子2需要在制造涂覆组合物20之前为分散到水中的分散液的状态。分散的方法使用由悬浮聚合、乳化聚合进行了聚合的氟树脂粒子2,可利用表面活性剂。在分散到水的状态下,氟树脂粒子2的表面成为疏水性低的状态,但在将它们干燥、成为固体物(涂层3)的状态下,表面表现出疏水性即可。作为使用的氟树脂,在上述中,特别是PTFE和FEP在以下两点较理想,即,在分散液、涂覆溶液中不凝聚这样的稳定性优良这一点,另外,干燥而成为涂层3时的疏水性高这一点。
如以上那样,对于由该涂覆组合物20形成于物品表面的涂层3,亲水性污损物质5和疏水性污损物质6双方都不粘着,另外,即使附着也容易脱开,所以,可发挥出优良的防污性能,防止涂覆的物品表面的污垢。在后述的实施例(实验结果)中,也证明了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20的防污性能优良。
此前,以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20的防污性能为中心进行了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利用涂覆组合物20的被涂覆物品的实施例,使用与水接触的频度高的热交换器。这是因为该热交换器为对于形成于表面的涂层3不仅要求防污性能而且要求高初期亲水性和亲水持续性的被涂覆物,并且为非常适合于由该涂覆组合物20涂覆的被涂覆物品。这样,对该涂覆组合物20不仅在防污性能方面而且在初期亲水性、亲水持续性这一点上也是优良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这里,亲水持续性指不使初期的亲水性大幅度恶化,即使时间经过也可在能够满足的范围内维持亲水性的特性。
如在此前说明的那样,由该涂覆组合物20形成于物品表面的涂层3具有优良的防污性能,所以,即使是对于与水接触的机会没有或少、不对涂层3要求特别高的亲水性、主要是要求防污性能的物品,由其优良的防污性能也可防止该物品表面的污垢,可充分地满足对防污的要求。
在说明该涂覆组合物20在亲水性、亲水持续性这一点上也优良之前,使用图4说明热交换器30。热交换器30由该涂覆组合物30对表面进行涂覆,在表面形成涂层3。热交换器30用于具有冷冻循环的空调机,使在冷冻循环中流动的制冷剂等工作流体与通过该热交换器30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其基本的构成如图4所示那样,由相互平行地排列(并列)的多个薄板状的翅片9和贯通这些翅片9构成多列地插设的金属制的配管10构成。翅片9一般平行地排列,但也可排列成波纹形。翅片9为金属制,作为其材料,多使用铝。另外,配管10在这里将铜管作为材料。
在冷冻循环中流动的制冷剂等工作流体在配管10中流动,以配管10和金属制翅片9作为介质,该工作流体与由配置于热交换器30近旁的送风机(图中未示出)引导、通过热交换器30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在该热交换器30中,在工作流体从通过的空气吸热而蒸发、进行使通过的空气的温度下降那样的热交换的场合,例如在该热交换器30搭载于空调机的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机中,对室内进行制冷或除湿运转、热交换器30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高温多湿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30,从而变换成低温空气,在该过程中空气达到露点,所以产生结露,该结露水成为水滴11附着于翅片9的表面。
附着的水滴11最终由重力沿翅片9表面移动,落下到配置于热交换器30下方的排水盘(接水盘)12,聚集于该处。然后,从排水盘12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排水路径排出到屋外等预定的场所。在该结露的水滴11附着于翅片9表面的状况下,当翅片9表面的亲水性低时,附着的水滴11的接触角θ变大。在存在水滴11的部分,相邻的翅片9与翅片9间按水滴11的量实际减小宽度。根据接触角θ的大小,有时还对相邻翅片9之间进行桥接,即水滴11不是跨过相邻的翅片9被断开,而是成为附着于相向的双方的翅片9表面的状态。
图5为用于说明水滴11的接触角θ的模式图。在这里,如图5所示那样,接触角θ指结露而附着于翅片9表面的水滴11的与翅片9表面接触的部分的切线TL、与翅片9表面形成的角度。接触角θ越小,即越接近0度,则附着的水滴11在翅片9的表面越平坦地扩展。亲水性高意味着附着的水滴11容易扩展,即,接触角θ越小(接近0度),则亲水性越高,或亲水性越优良。在图5中,(b)所示的水滴11的接触角θ比(a)所示的水滴11小。另外,亲水持续性也可说是初期接触角θ不大幅度增加、即使时间经过也可维持能够满足的范围的接触角的特性。
附着的水滴11的接触角θ越大,则在该水滴11所处的部分相邻的翅片9与翅片9的实际宽度越窄,所以,妨碍了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动,空气风道的压力损失增大,该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下降。在产生桥接的场合,其压力损失非常大,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大幅度下降。若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下降,则除了使空气通过的送风机的输入增加外,搭载该热交换器的空调机的性能也下降。
另外,水滴11在相邻的翅片9间进行桥接时,相对于落下的与翅片9的摩擦阻力作用于双方的附着面,使得不容易落下,即排水性恶化,附着而阻碍空气流动的时间变长,所以,使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进一步下降。
另外,容易产生所谓的露溅现象,即,附着于翅片9不扩展、接触角θ大的水滴11通过送风机产生的空气流动(送风作用)而从翅片表面9离开,以水滴11的状态随着空气流与流动的空气一起飞溅。若从配置于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热交换器发生这样的露溅,水滴11与受到冷却的调和空气一起吹出到室内,则当其直接吹到使用者的肌肤时,使用者产生不适感,另外,吹出的水滴11附着到天花板、壁面,若这样的情况长期存在,则将发生在该部分生霉、腐蚀的问题。
另外,若附着于翅片9的水滴11接触角θ变大,或水滴11对相邻的翅片9间进行桥接,使空气风道的压力损失增大,则如空调机的室内机那样,在热交换器的下游侧作为送风机配置横流式风机,此时,在室内机的吹出口吹出的空气再次返回到室内机地倒流,产生发出异响的问题。该异响被称为喘振音。
因此,热交换器的特别是翅片9为了维持高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同时,特别是为了防止在空调机的室内机处的露溅、吹出空气的倒流导致的异响的发生,要求高的亲水性。为了满足该要求,以前将包含丙烯酸的聚乙烯醇等有机类树脂涂覆到翅片9的表面,但基于该有机类树脂的涂覆如后述的实施例(实验结果)所示那样不能获得防污效果。
该涂覆组合物20由于二氧化硅微粒子1与氟树脂粒子2的重量比处于60:40~95:5的范围内,所以,在由涂覆组合物20形成的涂层3中,表现出亲水性的二氧化硅膜4的露出面积,与散布于二氧化硅膜4中、从涂层3的表面部分地露出的氟树脂粒子2的露出面积相比足够大,另外,氟树脂粒子2散布分布,所以,二氧化硅膜4具有不由氟树脂粒子2分开地连续的大面积。
由于涂层3为这样的构成,所以由该涂覆组合物20涂覆了的作为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30在翅片9表面形成该涂层3,即使在结露了的水滴11附着于翅片9表面的场合,由于存在由二氧化硅膜4形成的连续的大面积的亲水性区域,所以,水滴11也非常容易扩展,可减少水滴11的接触角θ。即,涂层3可相对于附着的水滴11表现出高的亲水性。由于二氧化硅膜4不由氟树脂粒子2分开地连续,所以,接触角θ小的水滴11可沿二氧化硅膜4流下,排水性也优良。
若散布于二氧化硅膜4的氟树脂粒子2合并、相连,或相互接近配置,或露出面积大,或不均匀地分布、成为在局部配置多个的状态,则在二氧化硅膜4的表面的水滴11的扩展受到阻碍。然而,在由该涂覆组合物20形成的涂层3中,通过实现氟树脂粒子2适度分散地散布的结构,可在维持水容易扩展这样的高亲水性的状态下,在与污损物质5、6的粘着相关的微观区域,形成表现出亲水性的部分和表现出疏水性的部分共存的表面,可发挥出使亲水性污损物质5与疏水性污损物质6双方都不粘着的高防污性能。
另外,在这样的构成的涂层3的表面,水分容易移动,附着的水滴11在排水时移动,从而使附着于涂层3的表面的亲水性污损物质5、疏水性污损物质6浮起,从涂层3的表面游离,可获得排出水滴11和可除去污损物质5、6这样的防污性能也优良的效果。
对于由该涂覆组合物20进行涂覆、在热交换器30的翅片9的表面形成涂层3的场合,如图1所示那样,详细地说,通过铬酸盐光泽处理在成为金属制的翅片9的坯料的金属层8(若翅片9为铝制,则为铝层)上形成腐蚀防止层7,涂层3覆盖该腐蚀防止层7。
为了抑制热交换器30的热交换效率的下降,防止露溅、异响的发生,附着于热交换器30的翅片9的水滴11的接触角θ需要被抑制在40度以下,所述异响是由通过热交换器30后利用送风机吹出的空气的倒流而产生的。当然,在抑制热交换器30的热交换效率低下这一点上,接触角θ越小(接近于0度)越有效。另外,如后所述,从长期来看,涂层3的亲水性一点一点劣化,所以,即使抑制了劣化的程度,为了在空调机的寿命期间时常使接触角θ在40度以下,最好初期的接触角θ、即空调机的使用开始时的接触角θ在30度以下。
涂覆组合物20的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量按二氧化硅微粒子1与氟树脂粒子2的重量比如果比50:50多,则附着的水滴11的初期的接触角θ可满足该30度以下,使附着的结露水平坦地扩展,同时,可容易地向排水盘12(接水盘)排水。
然而,在对空调机要求10年以上的寿命、考虑了相对于这样的长期寿命的亲水性的场合,不论初期的接触角θ为如何可满足的水平,二氧化硅微粒子1都要较多地溶出到附着的结露水(水滴)11中,所以,使用期间越长,则接触角θ越逐渐下降。如后述的实施例(实验结果)所示那样,涂覆组合物20中的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量按二氧化硅微粒子1与氟树脂粒子2的重量比如在50:50以下,则在进行与10年相当的流水试验的场合,相对于初期的接触角θ可明确观察到接触角θ增加的倾向。
如后述的实施例(实验结果)所示那样,若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量按二氧化硅微粒子1与氟树脂粒子2的重量比在60:40以上,最好在75:25以上,表现出亲水性的二氧化硅膜4的面积与散布于二氧化硅膜4中、露出到涂层3表面的氟树脂粒子2的面积相比足够大,则即使进行与10年相当的接触于水的流水试验,也可将接触角θ的增加抑制到可满足的范围(40度以下)。
另外,涂层3要确保与空调机的商品寿命相当的长期的亲水持续性,不仅是上述二氧化硅微粒子1与氟树脂粒子2的重量比,而且作为以下说明的杂质而包含的钠的含量(浓度)的调整也重要。
当制造涂覆组合物20时,由于已包含于原料、添加物中等,使得不能否定或多或少的杂质混入到涂覆组合物20中。混入的杂质若不使二氧化硅微粒子1、氟树脂粒子2凝聚或沉淀,或不对涂层3的防污性能、二氧化硅膜4的亲水性、亲水持续性产生不良影响,则没有必要特别作为问题。
然而,对于如热交换器30那样在涂层3与水接触的状况下使用的场合,若作为杂质混入许多钠,则对二氧化硅膜4的亲水持续性将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涂覆组合物20中混入钠的量少这一点很重要。这是因为,当在涂覆组合物20中钠含量多时,钠为水溶性,积极地溶解到附着的水滴11中,所以,受到钠溶解的促进,从二氧化硅膜4溶出到水滴11中的二氧化硅量变多。该倾向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那样显著。
为此,当在涂覆组合物20中包含了许多钠时,可促进二氧化硅在附着的水中的溶解,二氧化硅膜4不损害亲水性,与水的接触角θ增加。即,这样的涂层不能满足亲水持续性。另外,通过由二氧化硅膜4产生的亲水性和由氟树脂粒子2产生的疏水性的平衡变化,可能发生防污性能也劣化的事态。在空调机使用10年的场合,搭载于室内机的热交换器30大概接触1万升以上的水,所以,必须阻止二氧化硅膜4对亲水性造成较大损害的事态。
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那样,在涂覆组合物20含有的钠量按相对于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重量的比(重量比)为1.0%以上(实施例1)时,可看到亲水性的劣化倾向(容许水平以上的接触角θ的增加),通过使钠相对于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重量比在0.5%以下(实施例2),可在暴露于1万升以上的水后也能抑制接触角θ的增加,将接触角θ维持在40度以下。如实施例所示那样,为了更确实地将接触角θ维持在40度以下,最好将钠相对于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重量比设置在0.1%以下(实施例3)。混入到涂覆组合物20的钠越少越好。
这样,使二氧化硅膜4的面积与散布于二氧化硅膜4中、露出于涂层3的表面的氟树脂粒子2的面积相比足够大,使包含于涂覆组合物20的钠量相对于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重量比在0.5%以下,最好管理在0.1%以下,从而即使在与空调机的寿命相当的水接触后也可将附着于热交换器30的水滴(结露水)11的接触角θ抑制在40度以下,可满足涂层3要求的亲水持续性。即,可在早期将结露水排出,即使在较长的寿命期间也可抑制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的低下,阻止露溅、吹出空气的倒流引起的异响的发生。
如以上那样,涂层3中的二氧化硅膜4的面积与散布于二氧化硅膜4中、露出于涂层3的表面的氟树脂粒子2的面积相比足够大,作为杂质而混入于涂覆组合物20中的钠的量按相对于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重量比被管理在0.5%以下,最好在0.1%以下,由此可形成初期亲水性和长期的亲水持续性优良的涂层3。即,可使附着于涂层3表面的水滴11的初期接触角θ在30度以下,在与相当于空调机寿命的水接触后也可将附着于涂层3表面的水滴11的初期接触角θ维持在40度以下。
另外,虽然从在这里说明的防污性能、亲水性、亲水持续性的这一点偏离,但在涂覆组合物20中作为杂质而包含的钠较多时,可观察到形成的涂层3容易吸附有机酸的倾向。当涂层3吸附较多的作为有机酸的一种的具有COOH基的羧酸时,吸附了的酸性的羧酸溶入到附着于翅片9表面的结露水(水滴)11中,可能发生附着的结露水11的酸性比作为配管(铜管)10的酸溶解发生点的pH4(氢离子指数为4)强(不到pH4)的情况。
当不到pH4的酸性强的水滴11接触作为配管10的铜管时,存在该接触的部分成为蚁巢状腐蚀的起点的可能性,腐蚀从该起点进行,可能在铜管上形成孔,存在流动于配管10中的制冷剂等工作流体漏出到外部的危险。这样的事态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另外,根据某些工作流体的种类,从安全上的观点出发,也必须阻止。在羧酸中最容易导致这样的蚁巢状腐蚀的有机酸物质为甲酸(HCOOH),该甲酸包含于壁纸等建材和粘接其的粘接剂等中,在室内也漂浮得较多。
如后述的实施例(实验结果)所示那样,使用钠相对于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例为30%左右这样非常高的水玻璃(别名为硅酸钠,SiO2/Na2O)进行亲水涂覆,在表面形成涂层,在该场合(比较例1),该涂层的甲酸吸附量非常多。具体地说,已经验证:与基于钠相对于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0.5%的涂覆组合物20的涂层3(实施例2)相比,单位面积吸附25倍以上的量。
另外,即使是钠相对于二氧化硅的重量比超过0.5%的涂覆溶液的涂层(在实施例1中重量比为1.3%),与钠相对于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0.5%的场合(实施例2)相比,甲酸的吸附量也多达近3倍,根据周围的甲酸的环境浓度,附着的水滴(结露水)11也可能出现不到pH4的情况。钠相对于二氧化硅的重量比越高,单位面积的甲酸的吸附量越多,这是因为,包含甲酸在内,羧酸为酸性物质,所以,在涂层中碱性的钠吸附这样的酸性物质。
通过使钠相对于二氧化硅的重量比在0.5%以下,即使周围的甲酸环境为环境浓度的最大值5ppm,结露水11也不会出现不到pH4的情况,不会由结露水11引起配管(铜管)10的酸溶解。在使钠相对于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0.1%以下的场合(实施例3),甲酸的吸附量与完全不含钠的场合(比较例2)相同,由涂层3的有无导致的甲酸吸附量的增加为观察不到的程度。
如以上那样,将在涂覆组合物20中作为杂质含有的钠的量按相对于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重量比管理为0.5%以下,最好为0.1%以下,由此可抑制形成的涂层3的甲酸的吸附量,可避免作为热交换器30的配管10的铜管的酸溶解的发生。详细地说,即使周围的甲酸环境为环境浓度的最大值5ppm,附着于翅片9上的水滴(结露水)11的pH值也不会不到4,若为这样的结露水11,则即使与铜管10接触,也不会成为蚁巢状腐蚀的起点。为此,可避免由含有甲酸的羧酸的吸附导致的铜管的腐蚀,另外,可避免由于腐蚀而在铜管形成孔、导致工作流体泄漏。
当涂层吸附许多有机物蒸气时,根据温度变化等,将其逐渐释放,处于该环境下的人可能因为臭味而产生不愉快的情绪,或产生头晕。当吸附由α蒎烯、2-乙基-1-己醇这样的挥发性化学物质,硬脂酸、棕榈酸这样的由油、人、化妆品等产生的有机酸时,还可能变得容易在被涂覆物、其周边材料上引起腐蚀、变色。另外,当吸附这些有机酸时,还可看到涂层憎水化的倾向。在对防水化了的热交换器进行调查时,作为附着成分观察到这些有机酸、挥发性化学物质。为此,在热交换器中,存在发展到发生露溅、由吹出空气的倒流引起的异响(喘振音)的可能。
作为它们的对策,使涂覆组合物20中的钠相对于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0.5%以下,最好在0.1%以下。与甲酸同样,通过使形成的涂层3中的碱性的钠的含量为微量,可减少作为酸性的硬脂酸、棕榈酸这样的油类酸性气体的吸附。与以往的有机树脂类亲水涂覆形成的涂层相比,可使油类酸性气体的吸附量减少10%~50%左右。另外,即使在将以α蒎烯、2-乙基-1-己醇为代表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和涂覆了的试验片装入到耐压容器中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暴露试验中,由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20涂覆的试验片的吸附量与以往的实施了有机树脂类亲水涂覆的试验片的吸附量相比,可减少10%~50%左右。
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20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但可通过混合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分散液和氟树脂粒子2的分散液而容易地制造。在这里,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分散液可使用将具有15nm以下的平均粒径的二氧化硅微粒子1分散到水中的分散液,例如市场上出售的胶态二氧化硅。在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分散液中,分散液中的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体积比例最好在20%以下。这是因为,当体积比例超过20%时,二氧化硅微粒子1凝聚等,分散液的稳定性下降。
另外,氟树脂粒子2的分散液可使用将具有500nm以下的平均粒径的氟树脂粒子2分散到水中的分散液,例如PTFE悬浮液。为了不凝聚地将疏水性的氟树脂粒子2均匀地分散到涂覆组合物20,也可添加表面活性剂。在任何一个分散液中,极性溶剂都不限定为水。
用于各个分散液的水没有特别限制,但为了使二氧化硅微粒子1、氟树脂粒子2不凝聚地分散、保持稳定,钙离子、镁离子等离子性杂质最好比较少。最好2价以上的离子性杂质在200ppm以下,若为50ppm以下则更理想。当2价以上的离子性杂质增多时,可能使二氧化硅微粒子1、氟树脂粒子2凝聚、沉淀,形成的涂层3的强度、透明性下降。
该涂覆组合物20不包含有机溶剂,所以安全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另外,由于如上述那样将市场上出售的分散液混合即可制造,所以,具有可低成本制造的优点。
但是,涂覆组合物20从确保疏水性氟树脂粒子2的稳定性,相应于被涂覆物品的材质提高形成的涂层3的紧密接触性,调整涂层3的亲水性的观点出发,也可添加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另外,在涂覆组合物20中,为了提高形成的涂层3的紧密接触性、透明性、强度,调整涂层3的亲水性,也可添加偶合剂、硅烷化合物。
在这里,作为可用于该涂覆组合物20的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出各种阴离子类或非离子类的表面活性剂。在该表面活性剂中,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聚羧酸型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由于起泡性低、易使用,所以比较理想。
另外,作为可用于该涂覆组合物20的有机溶剂,可列举出各种醇类、二醇类、酯类、醚类等。
另外,作为可用于该涂覆组合物20的偶联剂,可列举出3-(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氨基类,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环氧类,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甲基丙烯酰氧基类、巯基类、硫化物类、乙烯类、酰脲类等。
另外,作为可用于该涂覆组合物20的硅烷化合物,可列举出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氯硅烷等卤素含有物、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烷基含有物,1,1,1,3,3,3-六甲基二硅氮烷等硅氮烷化合物,甲基甲氧基硅氧烷等低聚物等。
以上的添加剂的含量若在不损害该涂覆组合物20的防污性能、初期亲水性、长期的亲水持续性的范围,则不特别限制,只要相应于选择的添加剂进行适度调整即可。
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20在物品表面的涂覆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以往公知的方法,但最好为在将涂覆组合物20涂覆到被涂覆物品表面后用气流将多余的涂覆组合物20除去的方法。当多余的涂覆组合物20滞留于物品表面时,形成于该部分的涂层3变厚,裂纹容易形成于二氧化硅膜4上等,可能导致强度下降,或白浊化、对被涂覆物的色调、手感产生损害。
另外,为了使多余的涂覆组合物20干燥,干燥时间增加。干燥时间的增加不仅对物品的制造工序不利,而且在干燥中氟树脂粒子2聚集到空气界面,获得的涂层3的疏水性变强,疏水性污损物质6容易粘着,存在不能获得高防污特性的危险。若为用气流除去多余的涂覆组合物20的方法,则不仅可将多余的涂覆组合物20除去,而且还可获得由气流促进干燥的效果,还具有可获得氟树脂粒子2适度地散布于二氧化硅膜4中的良好的涂层3的优点。
在这样由气流将多余的涂覆组合物20从被涂覆物品的表面除去的场合,该气流的温度在110℃以下即可,最好在90℃以下。在气流的温度过高的场合,存在二氧化硅膜4变质而使形成的涂层3的疏水性增强的倾向,疏水性污损物质6变得容易粘着,不理想。关于气流温度的下限,当为35℃以下时,干燥时间变长,如上述那样,在制造工序方面,存在获得的涂层3的疏水性变强的危险,不理想。
喷吹气流的时间还与气流的温度、被涂覆物品的形状有关,所以,并没有限定,但对于简单形状的物品,最好在2秒以上20秒以下。对于具有微小间隙、孔那样复杂的形状的物品,最好在5秒以上50秒以下。若时间短,则多余的涂覆组合物20容易残留,若为时间过长的状态,则如上述那样,不仅在制造工序方面,而且还存在涂层3的疏水性变强的危险,不理想。
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20在被涂覆物表面的涂覆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但当为通过浸渍或悬涂等由涂覆组合物20涂覆物品表面的方法时,可形成没有未涂覆的部分并且厚度不均少的均匀涂层3,较理想。在浸渍、悬涂的方法中,可没有缺陷地由涂覆组合物20覆盖物品表面。
为了形成厚度不均少的涂层3,上述由气流将多余的涂覆组合物20除去的方法也较理想,但在浸渍的场合,比较理想的方法还有从涂覆溶液(涂覆组合物20)缓慢地将被涂覆物品提升,使涂覆溶液流下,将多余的涂覆组合物20除去,抑制不均的方法;以及在浸渍或悬涂的场合,使被涂覆物品旋转等,将多余的涂覆组合物20甩掉而除去的方法。
在由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20涂覆热交换器30的场合,也将热交换器30浸渍于涂覆溶液(涂覆组合物20)中,缓慢地提升,从而可均匀、容易地由涂覆组合物20覆盖按预定间隔排列多个的金属制翅片9的表面。
上述市场上出售的胶态二氧化硅在原有状态下钠相对于二氧化硅的重量比在0.5%以上。在将容易获得、廉价的水玻璃(硅酸钠)作为原料而制作的二氧化硅的分散液中,钠相对于二氧化硅的重量比在0.5以上,为pH10左右(大概在8~11之间)的碱性。为了从这样的分散液将作为杂质的钠成分去除,使与氟树脂粒子2的分散液混合后的涂覆溶液或混合前的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分散液(例如胶态二氧化硅)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也称为阳离子树脂),由此可对钠成分进行氢置换。为了将钠离子交换为氢离子,使用氢型的交换树脂。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交换基具有磺酸基(-SO3H)。交换树脂与盐酸、硫酸等无机酸同样地电离,显示出强酸性,可交换钠离子、钙离子那样的阳离子,在纯水、软水制造的水处理以及药品、食品的精制、催化剂等广泛的领域使用。可在整个pH区域(0~14)使用,对温度也稳定,可承受100~120℃的高温。作为交换基的磺酸基(-SO3H)为强酸,碱侧不用说,在酸性的溶液中也电离成SO3(-)H(+)的形式。
此时,将-SO3称为固定离子,将+H称为平衡离子,设X为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母体、Y为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分散液的母体,则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如式1所示那样,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分散液中的钠离子被置换成氢离子,钠的含量(浓度)减少。
[式1]
(X-SO3H)+(Y-Na)→(X-SO3Na)+(Y-H)
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pH8~11的碱性的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分散液将钠离子交换为氢离子,由此形成pH为2~3左右的酸性。这样可将pH作为基准调整钠的减少情况。在将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分散液的pH调整为酸性后,若调合涂覆溶液(涂覆组合物20),则可把握涂覆溶液中的作为杂质的钠的浓度,所以比较理想。虽然也可在与氟树脂粒子2的分散液混合、形成为涂覆溶液的状态后进行离子交换,但由于涂覆溶液大部分为水,所以pH处于中性区域,因此,难以从离子交换后的涂覆溶液把握钠的浓度。从二氧化硅微粒子1的分散液或涂覆组合物20除去、减少钠的方法,不限于由阳离子树脂进行的离子交换,也可为此外的方法。
根据由该涂覆组合物20涂覆的物品,从提高在涂覆组合物20干燥后形成于物品表面的涂层3的亲水性、紧密接触性的观点出发,也可预先对物品表面进行电晕处理、UV处理等前处理。在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20中,由于二氧化硅微粒子1仅由干燥而固化,所以,不需要加热等,可使氟树脂粒子2露出于涂层3的表面。
图5所示的热交换器30由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20涂覆,在表面形成涂层3。如上述那样由该涂覆组合物20形成的涂层3,相对于亲水性污损物质5和疏水性污损物质6双方都具有优良的防污性能,所以,可防止污损物质5、6向热交换器30的粘着,即可防止污垢。对于热交换器30,由于与制冷剂等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在其中通过,所以,污损物质5、6向表面的粘着对空气的流动进行遮挡,使空气风道的压力损失增大,成为使热交换效率下降的原因。然而,由涂覆组合物20涂覆了的该热交换器30可防止污损物质5、6的粘着,所以,可阻止由污损物质5、6的粘着而导致的热交换效率的下降,可长期维持高热交换效率。
另外,如上述那样,由该涂覆组合物20形成的涂层3的初期亲水性和长期亲水持续性优良,所以,在很长的期间,附着于热交换器30的翅片9表面的结露水的水滴11非常容易扩展,可减少水滴11的接触角θ。接触角θ大的水滴11、由于接触角θ大而对相邻的翅片9间进行桥接的水滴,对通过热交换器30的空气的流动进行遮挡,使空气风道的压力损失增大,降低热交换器30的热交换效率。然而,由涂覆组合物20涂覆了的该热交换器30可长期减小附着的结露水的水滴11的接触角θ,水滴11也不桥接,所以,可抑制由附着的结露水导致的热交换效率的下降,可长期维持高热交换效率。
另外,热交换器30如上述那样可长期减小附着于翅片9表面的结露水的水滴11的接触角θ,所以,可阻止水滴11从翅片9表面离开而与通过的空气一起流出的露溅的发生,或者因空气风道的压力损失增加而可能引起的、通过热交换器30吹出的空气的倒流所导致的异响的发生。另外,可减小附着的水滴11的接触角θ,所以,可阻止结露水在相邻翅片9之间桥接。桥接了的结露水在双方的翅片9上作用摩擦阻力,所以,不容易落下,排水性差。然而,由涂覆组合物20涂覆了的该热交换器30由于可阻止结露水在翅片9间的桥接,所以,可避免那样的排水性恶化,不会阻碍由连续的二氧化硅膜4获得的高排水性。
另外,对于如上述那样由涂覆组合物20形成的涂层3,以甲酸为代表的羧酸的吸附量少,即使周围的甲酸环境为环境浓度的最大值5ppm,也不会出现使附着的水滴11在铜管上发生酸溶解的不到pH4的情况。为此,对于该热交换器30,附着于翅片9表面的结露水不会不到pH4,即使结露水从翅片9表面移动到铜管(配管)10、结露水的水滴11接触于铜管10,也不会在铜管10上发生蚁巢状腐蚀。由涂覆组合物20涂覆了的该热交换器30可避免因这样的腐蚀在铜管10上形成孔、导致工作流体泄漏的事态的发生,比较安全。
另外,对于如上述那样由该涂覆组合物20形成的涂层3,硬脂酸、棕榈酸这样的油类酸性气体(有机酸)的吸附量少。当有机酸的吸附多时,存在发生露溅、因通过热交换器30而吹出的空气的倒流所导致的异响的危险。然而,由涂覆组合物20涂覆了的该热交换器30由于有机酸的吸附量少,所以,可避免露溅、因吹出空气的倒流所导致的异响的发生,同时,可阻止由有机酸的吸附导致的腐蚀、变色、臭味的发生。
图6为示出搭载了该热交换器30、即由涂覆组合物20涂覆了的热交换器的空调机的室内机40的透视图。在图6中,热交换器30收容于箱体41内部。在该箱体41内部,将作为送风机的横流风机44设置于热交换器30的下游侧。在箱体41的上部形成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42,在箱体41的下部形成吹出口43,在从吸入口42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热交换器30进行换热后,获得的调和空气从该吹出口43吹出。
热交换器30由ㄑ字形的前面侧部分和背面侧部分构成,以覆盖横流风机44的方式配置。通过横流风机44旋转,利用其吸引作用从吸入口42将室内空气吸入,使其通过热交换器30。在室内空气通过热交换器30时,与在热交换器30的配管10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换热,成为调和空气。即使在从吸入口42吸入的室内空气中含有亲水性污损物质5、疏水性污损物质6,也由于在热交换器30的表面形成基于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20的涂层3,所以它们不会粘着,可防止污垢。
通过横流风机44的连续旋转,使通过热交换器30后的调和空气在横流风机44的下游侧通过从横流风机44到吹出口43的吹出风道,从吹出口43吹出到室内。在吹出口43设有对吹出的调和空气的风向进行调整的风向调整板,对吹出的方向进行调整。形成吹出风道的上面的喷嘴的背面侧附着到制冷、除湿时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热交换器30,成为临时储存从热交换器30落下的结露水11的排水盘12。储存于排水盘12的结露水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排水软管排出到屋外。
该室内机40收容由涂覆组合物20涂覆了的热交换器30,在热交换器30中使室内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所以,可防止污垢,长期维持清洁。另外,即使在制冷运行、除湿运行时结露水附着于热交换器30,结露水的接触角θ也小,排水性也优良,所以,可避免结露水与调和空气一起吹出到室内的露溅的发生、或因空气风道的压力损失增加而可能引起的所谓喘振音的发生,所述喘振音是通过热交换器30而吹出的空气的倒流所产生的异响。
另外,该室内机40收容的热交换器30可长期不粘着污损物质5、6,减少附着的结露水的接触角θ,所以,不产生通过热交换器30的空气流的压力损失,可长期维持高热交换效率,因此成为高效率的空调机。
另外,在该室内机40中,收容的热交换器30吸附以甲酸为代表的羧酸的量少,不在配管10上产生蚁巢状腐蚀,所以,不会发生在配管10上形成孔、制冷剂泄漏的事态,成为安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空调机。另外,由于热交换器30吸附以羧酸为代表的有机酸的量少,所以室内机40也不会从吹出口43与调和空气一起吹出由有机酸引起的不适的臭味,也不发生由有机酸引起的腐蚀、变色。
另外,虽然在图6中未示出,但在一般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在吸入口与热交换器之间安装空气过滤器,通过该空气过滤器尽可能地捕捉这样的污损物质、使得从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中包含的污损物质不到达热交换器,但由于在该室内机40中热交换器30通过涂层3而获得良好的防污性能,所以,与以往相比可使空气过滤器的网孔粗大。为此,可减少空气过滤器导致的流入空气的压力损失,所以,可提高空调机的效率。
作为空调机,说明了在室内机40中适用由涂层3覆盖表面的热交换器30的例子,该涂层3由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20形成,但也可在设置于屋外的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中适用热交换器30,室外机可在主体内部收容热交换器30。可将室内机和室外机中的任一方的热交换器作为由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20涂覆、在表面形成了涂层3的热交换器30,也可将室内机、室外机双方的热交换器作为热交换器30。另外,也可适用于没有室内、室外区别的使用冷冻循环的冷冻空调装置的热交换器,可获得同样的效果,所述冷冻空调装置例如用于冰箱、车辆用空调机、自动售货机等。
另外,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20不限于热交换器30,也可对各种各样的物品的表面进行涂覆。作为适用的物品,没有特别限定,由于防污性能优良,所以使用场所与室内外无关,可列举出存在粉尘、油烟、烟草的油子等各种各样的污垢(亲水性污损物质5、疏水性污损物质6)粘着的危险的各种物品。
另外,由于初期的亲水性和长期的亲水持续性优良,所以,当适用于日常与水接触的物品、舀水的物品、曝露于水的物品、将附着于表面的水排出的物品时,不仅可获得防污效果,而且还可获得高亲水性、排水性的效果,所以,效果良好。作为具体的例子,可列举出将附着于手的水吹走的干手器,用平板对储存的水进行舀取的盘式加湿器,吸入蒸气、油烟的换气扇,厕所的便器,车的外涂漆、反射镜,车、建筑物的窗玻璃,浴室、化妆室的镜子,防护镜,建筑物的外壁、屋顶,餐具、厨房用品、洗面用品等。
[实施例]
下面,通过示出具体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20的详细的实验结果和特性。以下所示实施例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作为进行涂覆、在表面形成涂层的试验片,使用热交换器用的铝制的翅片。试验片的铝制翅片被实施防蚀处理(在材料的铝层形成基于铬酸盐处理的腐蚀防止层)。
[实施例1~3]
在实施例1~3中,搅拌混合在纯水中分散了平均粒径为6nm的二氧化硅微粒子的胶态二氧化硅(触媒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pH10)、和在纯水中分散了平均粒径为150nm的氟树脂粒子的PTFE悬浮液(旭硝子株式会社制,pH10),然后,进一步添加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烷基醚)并进行搅拌混合,从而调合具有表1所示组成的涂覆组合物。涂覆组合物中的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0.05重量%。由它们对试验片的表面进行涂覆。
胶态二氧化硅在与PTFE悬浮液混合之前,由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迪阿翁离子交换树脂UBK08)减少Na离子。通过改变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量,使减少的程度变化。钠的含量由原子吸光分析进行测定。实施离子交换之前的胶态二氧化硅的钠含量按相对于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重量比为1.3%,但在进行了离子交换后分别为0.5%和0.1%。实施了离子交换后的胶态二氧化硅的pH值为2.3。
[比较例1、2]
在比较例1中,使用以往用于空调机的热交换器的硅酸钠(别名水玻璃,SiO2/Na2O)对试验片实施亲水涂覆。比较例1的钠相对于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33%。另外,在比较例2中,同样地使用以往用于空调机的热交换器的聚乙烯醇(别名波瓦尔,PVA)对试验片实施有机类的亲水涂覆。在比较例2的有机类树脂的亲水涂覆中,未含有二氧化硅和钠。
[表1]
 
二氧化硅微粒子相对于涂覆组合物的比例(重量%) 氟树脂粒子相对于涂覆组合物的比例(重量%) 涂覆组合物中的钠相对于二氧化硅微粒子的比例(重量%)
实施例1 1.5 0.5 1.3
实施例2 1.5 0.5 0.5
实施例3 1.5 0.5 0.1
比较例1 —(使用硅酸钠) 33
比较例2 —(使用PVA)
为了评价各例的亲水持续性,将涂覆了的试验片浸渍到2L/分的离子交换水的流水中放置,在规定时间后取出并进行干燥,然后,测定相对于水的接触角θ。其结果示于表2。接触角θ由接触角计(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DM100)测定。在这里,将流水13000L大致假定为该空调机的商品寿命。长期(在13000L下,作为试验时间约为108小时)与流水接触,使得接触角θ变大。
这是因为,如上述那样,在钠溶解到流水中的同时、二氧化硅的溶解得到促进,以及由于二氧化硅的溶解而使氟树脂的憎水性的影响变大。在将空调机的市售品作为参考的场合,作为大致基准,若接触角θ为40度以下,则首先不发生露溅,但在接触角θ为60度以上时,发生露溅的可能性高。
如表2所示那样,在钠的含量按相对于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1.3%的实施例1、为33%的比较例1中,暴露于流水后的接触角θ明确增加。另一方面,在钠含量按相对于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0.5%的实施例2、为0.1%的实施例3中,与不含钠的比较例2同样,接触角θ的增加少,即使在暴露于13000L后接触角θ也在40度以下,满足不发生露溅的基准。
在表2所示的实验结果中,通过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钠的减少效果,表现出钠的含量(浓度)越少则越可抑制亲水性的下降、即亲水持续性高的特点,通过使钠的含量按相对于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重量比为0.5%以下,可获得满足接触角θ≤40度的亲水持续性。
[表2]
 
初期接触角θ 流水6500L暴露后的接触角θ      流水13000L暴露后的接触角θ      
实施例1 15° 39° 67°
实施例2 16° 25° 38°
实施例3 13° 22° 32°
比较例1 19° 43° 65°
比较例2 14° 23° 35°
为了评价各例的甲酸的吸附量,在保持为恒温恒湿的预定大小的容器内,使涂覆了的试验片暴露于预定浓度的甲酸溶液。在暴露了预定时间后取出,由水萃取离子色谱分析法测定单位面积的甲酸的吸附量。其结果示于表3。即使周围环境为作为甲酸环境基准值的最大值的5ppm,理论上不产生问题(不会使附着于翅片的结露水的pH值不到4而导致铜管发生蚁巢状腐蚀)的基准也在15ng/cm2以下。
在钠的含量按相对于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33%的比较例1中,过剩地吸附了300~500ng/cm2的甲酸。另外,在钠的含量按相对于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1.3%的实施例1中,也吸附了该0.5%的实施例2的3倍左右的33ng/cm2的甲酸。钠的含量按相对于二氧化硅的重量比为0.5%的实施例2、为0.1%的实施例3,与不含钠的比较例2同样,甲酸的吸附量较少、在15ng/cm2以下,即使周围环境为作为甲酸环境基准值的最大值的5ppm,附着于热交换器的翅片上的结露水的pH值也不会不到4,没有导致在制冷剂流动的铜管上形成腐蚀的危险性。
表3所示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钠的含量(浓度)减少的效果,可抑制甲酸的吸附,通过使钠的含量按相对于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重量比为0.5%以下,可获得满足甲酸的吸附量≦15ng/cm2的耐吸附性。
[表3]
 
单位面积的甲酸吸附量(ng/cm2)
实施例1 33
实施例2 12
实施例3 9
比较例1 300~500
比较例2 9
根据上述表2、表3所示的实验结果,从初期亲水性、亲水持续性、耐吸附性的观点出发,可判断按实施例3和比较例2涂覆时适当。接着,对防污性进行评价。另外,评价涂覆组合物的最佳二氧化硅微粒子与氟树脂粒子的重量比(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重量:氟树脂粒子的重量)。
[实施例3~8]
在实施例3~8中,为了寻找最佳的二氧化硅微粒子与氟树脂粒子的重量比,以改变各自的比例的方式搅拌混合钠含量按相对于二氧化硅的比减少到0.1%的pH2.3的胶态二氧化硅(含平均粒径为6nm的二氧化硅微粒子)、和PTFE悬浮液(含平均粒径为150nm的氟树脂粒子),然后,进一步添加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烷基醚)、进行搅拌混合,由此调合成为表4的重量比的涂覆组合物。在30:70~90:10的范围内改变二氧化硅微粒子与氟树脂粒子的重量比。涂覆组合物中的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都为0.05重量%。
[比较例2~5]
在比较例3和4中,单独地分别使用将上述钠浓度减少到0.1%的pH2.3的胶态二氧化硅和上述PTFE悬浮液。在比较例5中,为与实施例8同样的重量比,同时,提高二氧化硅微粒子相对于涂覆组合物的重量比,即提高微粒子的浓度、调合涂覆组合物。比较例2如上述那样为使用了以往用于热交换器的PVA(聚乙烯醇)的有机类树脂的亲水涂覆,二氧化硅和氟树脂都未包含。
[表4]
 
二氧化硅微粒子相对于涂覆组合物的比例(重量%)     氟树脂粒子相对于涂覆组合物的比例(重量%)         二氧化硅微粒子与氟树脂粒子的重量比  
实施例4 0.5 1.2 30:70
实施例5 0.5 0.5 50:50
实施例6 0.8 0.5 60:40
实施例3 1.5 0.5 75:25
实施例7 2.8 0.5 85:15
实施例8 2.3 0.25 90:10
比较例3 2.0 100:0(仅二氧化硅)
比较例4 1.0 0:100(仅氟树脂)
比较例5 6.3 0.7 90:10
比较例2 —(使用PVA)
将各例的涂覆组合物涂覆到试验片,通过利用吹气将多余液体吹走的方法在试验片上形成涂层,分别评价形成的涂层的性质、初期接触角θ及防污性能。吹气为30m/s的流速。在这里,涂层的性质通过用眼观察进行评价。接触角θ由接触角计(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DM100)测定。防污性能评价作为亲水性污损物质的砂尘的粘着性、作为疏水性污损物质的碳粉尘的粘着性。
在进行亲水性污损物质的粘着性评价时,用空气将以1~3μm为中心粒径的JIS关东土粉尘喷吹到涂覆表面(涂层)上,用眼观察由红色的关东土粉尘的粘着而导致的着色、进行五级评价。在该评价中,将关东土粉尘的粘着基本没有的情形表示为1,将关东土粉尘的粘着多的情形表示为5。另外,疏水性污损物质的粘着性评价,通过用空气将油类的碳黑喷吹到涂覆表面(涂层)上,用眼观察黑色的碳黑的粘着所产生的着色、进行五级评价。在该评价中,将碳黑的粘着基本没有的情形表示为1,将碳黑的粘着多的情形表示为5。其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涂层的性质 初期接触角θ     亲水性污损物质(关东土砂尘)粘着性评价   疏水性污损物质(碳粉尘)粘着性评价  
实施例4 透明膜 32° 1 3.5
实施例5 透明膜 17° 1.5 3
实施例6 透明膜 14° 1 2.5
实施例3 透明膜 13° 1 1.5
实施例7 微白浊膜 12° 2.5 1
实施例8 透明膜 11° 3 1
比较例3 透明膜 10° 5 4
比较例4 白浊膜剥离 90° 3 5
比较例5 白浊膜剥离 5 5
比较例2 透明膜 14° 5 5
如表5所示那样,在比较例4的涂覆组合物(未含有二氧化硅微粒子的仅氟树脂粒子的涂覆组合物)的场合,初期接触角θ较大、为90°,亲水性差。另外,涂层白浊的程度较大,简单地从试验片的表面剥离。另外,在比较例5的涂覆组合物(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含量多的涂覆组合物)的场合,成为厚度不均匀、白浊了的涂层,形成裂纹、可简单地剥离。
与此相对,在实施例3~8和比较例2、3的涂覆组合物的场合,可形成厚度均匀的薄的涂层。实施例7为微白浊,此外可形成透明的膜。比较实施例8和比较例5可以得知,即使为相同的二氧化硅微粒子与氟树脂粒子的重量比,膜的性质也产生变化。在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含量(浓度)提高(超过5重量%)的场合,形成的涂层的厚度不均匀、白浊化。
在从防污性能的观点看表5的场合,比较例2~5的亲水性污损物质、疏水性污损物质的粘着量都多。特别是在亲水持续性良好的以往热交换器的有机类亲水涂覆的比较例2的场合,亲水性污损物质、疏水性污损物质的粘着量都多,没有防污性能。
与此相对,由实施例3~8的涂覆组合物形成的涂层对于亲水性、疏水性双方的污损物质都表现出优良的防污性能。但是,在氟树脂粒子的重量比高的实施例4(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重量:氟树脂粒子的重量=30:70)中,可以看出相对于疏水性污损物质的防污性能具有稍劣化的倾向。
作为相对于亲水性和疏水性双方的污损物质同时具有防污性能的涂覆组合物,氟树脂粒子相对于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重量比例为60:40~85:15的实施例3、6、7特别理想。更为详细地说,重量比例为75:25的实施例3最理想。从表5所示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过调整二氧化硅微粒子与氟树脂粒子的含量(重量比例),可调整形成的涂层的宏观特性(亲水性或疏水性)。另外,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重量比例低的实施例4的初期接触角θ超过30°,但在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重量比例比氟树脂粒子相对于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重量比60:40高的场合,初期的接触角θ比20°小,亲水性优良。
另外,评价实施例5~7的亲水持续性。评价方法与表2所示的实施例1~3时同样,将试验片浸渍到2L/分的离子交换水的流水中放置,经过预定时间后取出、干燥,然后,测定附着的水的接触角。结果如表6所示。在氟树脂粒子相对于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重量比为50:50的实施例5中,13000L的水暴露后的接触角θ为68度,明确恶化,亲水持续性差。与此相对,在该重量比为60:40的实施例6、该重量比为75:25的实施例7中,即使13000L的水暴露后,仍然满足作为不发生露溅的基准的接触角θ≦40度。这样,从亲水持续性的观点出发,二氧化硅微粒子的比例最好比氟树脂粒子相对于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重量比60:40高,详细地说,该重量比为75:25的实施例3最理想。
[表6]
 
初期接触角θ 流水13000L暴露后的接触角θ
实施例5 17° 68°
实施例6 14° 40°
实施例7 12° 32°
在实施例3~8中,氟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50nm,而二氧化硅膜的平均厚度为约100nm,与氟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相比较小(薄)。在吹气不充分、二氧化硅膜的厚度厚到1000nm左右的场合,初期接触角θ大,另外,亲水持续性也差,接触角θ与初期相比增加。另外,相对于亲水性污损物质、疏水性污损物质双方,防污性能者差。从以上的情况可知,至少适当地控制作为杂质的钠的含量(浓度)、二氧化硅微粒子和氟树脂粒子的含量、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重量与氟树脂粒子的重量比、二氧化硅膜的厚度是很重要的。
另外,以动态的接触角的观点比较了实施例3与比较例2。将实施了实施例3和比较例2的涂覆的试验片垂直立起,用注射器附着20μL(微升)的水滴,测定附着0.5分钟后的水滴移动距离,实施例3与比较例2相比具有约5倍左右的水滴落下速度,可迅速地排水。另外,按水平放置的试验片状测定20μL的水滴到达初期接触角θ之前的时间,比较例2需要1秒左右,与其相比,实施例3为0.01秒,表现出附着的水滴瞬间扩展的良好的亲水性。

Claims (10)

1.一种涂覆组合物,在物品的表面形成涂层,其特征在于:
含有二氧化硅微粒子和氟树脂粒子,
上述涂层通过在由二氧化硅微粒子构成的二氧化硅膜中、以从上述二氧化硅膜的表面部分地露出的方式散布上述氟树脂粒子而形成,上述二氧化硅膜的露出面积比上述氟树脂粒子的露出面积大,并且,
包含于该涂覆组合物中的钠量按相对于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含量的重量比为0.5%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含量与上述氟树脂粒子的含量的重量比处于60:40~95:5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涂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平均粒径在4~15n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涂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氟树脂微粒子的平均粒径在50~500nm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涂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含量相对于该涂覆组合物为0.1~5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涂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附着于上述涂层的表面的水滴的初期接触角θ在30度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涂层中,上述二氧化硅膜的平均厚度比上述氟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涂覆组合物通过混合上述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分散液、上述氟树脂粒子的分散液而构成,包含于上述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分散液中的钠,在混合前或混合后通过阳离子交换而进行氢置换,由此使钠的含量按相对于上述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含量的重量比在0.5%以下。
9.一种热交换器,由按规定间隔排列的多个金属制的翅片、和贯通上述翅片形成多列地插设的金属制配管构成,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涂覆组合物实施涂覆,至少在上述翅片的表面由上述涂覆组合物形成涂层。
10.一种空调机,具有设置于室内的室内机和设置于屋外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室内机和上述室外机的至少一方收容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
CN2009100099143A 2008-03-28 2009-01-22 涂覆组合物、热交换器、空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57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86678 2008-03-28
JP2008086678 2008-03-28
JP2008086678A JP2009235338A (ja) 2008-03-28 2008-03-28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熱交換器、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5739A true CN101545739A (zh) 2009-09-30
CN101545739B CN101545739B (zh) 2011-04-20

Family

ID=40801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991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5739B (zh) 2008-03-28 2009-01-22 涂覆组合物、热交换器、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48697B2 (zh)
EP (1) EP2105470B1 (zh)
JP (1) JP2009235338A (zh)
CN (1) CN101545739B (zh)
AU (1) AU2009200325B2 (zh)
ES (1) ES2500242T3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8987A (zh) * 2012-07-11 2012-10-2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提高排水性能的换热器翅片
CN103492820A (zh) * 2011-03-25 2014-01-01 索泰克股份公司 用于实施工作介质的交替的蒸发和冷凝过程的方法和设备
CN103542766A (zh) * 2012-07-12 2014-01-29 崔骥 涂在换热装置换热片上的涂层以及清除结垢的方法
CN107588572A (zh) * 2016-07-07 2018-01-16 大地生物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冰水机的节能结构及其节能方法
CN109253540A (zh) * 2017-07-13 2019-01-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和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
CN110864376A (zh) * 2018-08-16 2020-03-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自清洁翅片、换热器及空调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96113A1 (en) * 2008-10-20 2010-04-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Hybrid surfaces that promote dropwise condensation for two-phase heat exchange
KR20120054321A (ko) * 2010-11-19 2012-05-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히트 펌프
US8997840B2 (en) * 2011-03-11 2015-04-07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Heat-dissipating unit having a hydrophilic compound film and method for depositing a hydrophilic compound film
WO2012126054A1 (en) * 2011-03-21 2012-09-27 Robert John Goldsworthy Energy reduction initiatives program
JP5589937B2 (ja) * 2011-04-07 2014-09-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のコーティング方法
DE102012202517B4 (de) * 2012-02-17 2020-03-12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Zwei-Phasen-Lackbesch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schichten eines Substrats
US8842435B2 (en) 2012-05-15 2014-09-23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Two-phase heat transfer assemblies and power electronic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5859131B2 (ja) 2012-09-03 2016-02-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防汚コーティング、それを備えた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100976A1 (en) * 2012-12-25 2014-07-03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Materials and methods
US20160083605A1 (en) * 2013-05-08 2016-03-24 Shijun Feng Water and oil-repellent fluoropolymer having a short perfluorinated chain
WO2014210249A1 (en) * 2013-06-26 2014-12-3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tain resistant microsphere articles
JP6061878B2 (ja) * 2014-02-06 2017-01-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ーティング膜の回復方法
KR20150106230A (ko) * 2014-03-11 2015-09-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그리고 열교환기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용 실외기
JP6374219B2 (ja) * 2014-05-23 2018-08-15 三菱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用フィン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14210278A1 (de) * 2014-05-30 2015-12-03 Henkel Ag & Co. Kgaa Hydrophile Beschichtung für Wärmetauscher
GB2537392B (en) * 2015-04-15 2017-09-20 Ide Technologies Ltd Improved evaporator
US20180224209A1 (en) * 2015-08-11 2018-08-09 Lee Wa Wong Power Plant with Multiple-Effect Evaporative Condenser
US20180274868A1 (en) * 2015-09-23 2018-09-27 Linde Aktiengesellschaft Heat transfer tube, air-heated evapora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heat transfer tube
JP2017150736A (ja) * 2016-02-24 2017-08-31 株式会社Uacj フィン材及び熱交換器
CN105936759A (zh) * 2016-05-27 2016-09-14 广西梧州龙鱼漆业有限公司 提高油漆防锈性能的方法
WO2018067679A1 (en) 2016-10-04 2018-04-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heat exchangers
JP6768834B2 (ja) 2016-12-21 2020-10-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321870B2 (ja) * 2017-09-04 2018-05-09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8102992A (ja) * 2018-04-03 2018-07-05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7108925B2 (ja) * 2018-08-29 2022-07-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防汚被覆膜が形成された熱交換器
CN109268947B (zh) * 2018-09-06 2021-09-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E102018132348A1 (de) * 2018-12-14 2020-06-18 Sorption Technologies GmbH Beschichtungsmaterial zur Herstellung einer adsorbierenden, porösen, flexiblen Beschichtung für einen Wärmetauscher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JP6866465B1 (ja) * 2019-12-25 2021-04-28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コーティング液、コート膜、コート膜を有する基材、及びコート膜を有する空気調和機
JP7409895B2 (ja) * 2020-02-13 2024-01-0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アルミニウムフィン材、熱交換器、および、アルミニウムフィン材の製造方法
WO2022130620A1 (ja) * 2020-12-18 2022-06-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US11946706B2 (en) * 2021-02-19 2024-04-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ehumidifier, dehumidification element, and dehumidifier including dehumidification el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596A (ja) * 1981-06-30 1983-01-08 Nippon Parkerizing Co Ltd アルミニウム製熱交換器の表面処理法
US4568573A (en) * 1985-02-19 1986-02-04 Nikken Toso Tokyo Company, Limited Process of forming a film of fluorine-containing resin on a metallic substrate
JPS621882A (ja) * 1985-06-26 1987-01-07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アルミニウム材用耐食親水性皮膜形成材
JPH04198287A (ja) * 1990-11-27 1992-07-17 Mitsubishi Alum Co Ltd 塗料組成物及び塗装フィン材並びにフィン材の製造方法
JPH04239636A (ja) * 1991-01-24 1992-08-27 Nippon Steel Corp 有機複合鋼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7102207A (ja) * 1993-10-07 1995-04-18 Nissan Motor Co Ltd 撥油撥水性コーティング液
JPH07108319A (ja) * 1993-10-12 1995-04-25 Kobe Steel Ltd 潤滑性及び耐食性にすぐれる冷間鍛造用棒鋼線材の製造方法
EP0696623A4 (en) 1993-12-22 1998-12-16 Mitsui Du Pont Fluorchemical ARTICLE HAVING A HYDROPHOBIC FLUORORESIN SURFA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H08113756A (ja) * 1994-10-14 1996-05-07 Du Pont Mitsui Fluorochem Co Ltd 撥水性含フッ素樹脂表面を有する物品の製造方法
JPH07251130A (ja) * 1994-03-11 1995-10-03 Kansai Paint Co Ltd 撥水性塗膜形成方法
JPH08295844A (ja) * 1995-04-25 1996-11-12 Sekisui Chem Co Ltd 被覆用組成物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H1046989A (ja) 1996-05-31 1998-02-17 Toto Ltd 防汚性トンネル内壁
WO1997045502A1 (fr) 1996-05-31 1997-12-04 Toto Ltd. Element anti-encrassement et composition pour revetement anti-encrassement
JPH10132483A (ja) * 1996-10-29 1998-05-22 Toto Ltd 水滴付着防止性を有する熱交換器用フィン、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熱交換器
JPH10316820A (ja) * 1997-03-18 1998-12-02 Toto Ltd 超撥水性表面を有する部材及び超撥水性コ−ティング組成物
JPH111893A (ja) * 1997-06-09 1999-01-06 Toyo Ink Mfg Co Ltd 水性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387392B2 (ja) * 1997-10-24 2003-03-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系重合体水性分散組成物
CN1246605A (zh) 1998-09-01 2000-03-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JP2001026416A (ja) * 1999-07-12 2001-01-30 Kansai Research Institute 粒子分散体
JP2003160681A (ja) 2001-11-27 2003-06-03 Daikin Ind Ltd 防汚電気製品
JP2003201577A (ja) 2002-01-09 2003-07-18 Kobe Steel Ltd 熱交換器フィン用アルミニウム又は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材及び熱交換器用フィン
JP3876749B2 (ja) * 2002-04-10 2007-02-0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プレート素材の表面処理方法及び熱交換器用放熱フィン
JP2004075757A (ja) * 2002-08-13 2004-03-11 Yamamoto Yogyo Kako Co Ltd 水系塗料組成物
EP1599552B1 (en) * 2003-02-28 2017-05-17 Koninklijke Philips N.V. Fluoropolymer-containing sol-gel coating
JP2005298837A (ja) * 2004-04-06 2005-10-27 Kansai Paint Co Ltd 金属表面処理組成物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金属板
JP4723370B2 (ja) * 2005-12-20 2011-07-13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被覆組成物用原液
ES2395161T3 (es) * 2007-01-18 2013-02-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posición de revistimiento, método de revestimiento, intercabiador de calor y acondicionador de aire
JP4854599B2 (ja) * 2007-06-05 2012-01-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コーティング方法及び物品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2820A (zh) * 2011-03-25 2014-01-01 索泰克股份公司 用于实施工作介质的交替的蒸发和冷凝过程的方法和设备
CN103492820B (zh) * 2011-03-25 2016-02-03 索泰克股份公司 用于实施工作介质的交替的蒸发和冷凝过程的方法和设备
CN102748987A (zh) * 2012-07-11 2012-10-2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提高排水性能的换热器翅片
CN103542766A (zh) * 2012-07-12 2014-01-29 崔骥 涂在换热装置换热片上的涂层以及清除结垢的方法
CN107588572A (zh) * 2016-07-07 2018-01-16 大地生物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冰水机的节能结构及其节能方法
CN109253540A (zh) * 2017-07-13 2019-01-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和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
CN110864376A (zh) * 2018-08-16 2020-03-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自清洁翅片、换热器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05470A2 (en) 2009-09-30
CN101545739B (zh) 2011-04-20
JP2009235338A (ja) 2009-10-15
US8448697B2 (en) 2013-05-28
AU2009200325A1 (en) 2009-10-15
ES2500242T3 (es) 2014-09-30
EP2105470B1 (en) 2014-08-06
US20090242177A1 (en) 2009-10-01
AU2009200325B2 (en) 2010-11-11
EP2105470A3 (en) 201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5739B (zh) 涂覆组合物、热交换器、空调机
US8801850B2 (en)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its productio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3146233B (zh) 空气调节器及涂层组合物
JP5202467B2 (ja) 送風装置
JP5036675B2 (ja) フィルタ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9229040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TWI274830B (en) Self cleaning filter assembly and circulation system
JP5121306B2 (ja) 送風ファン、および送風ファンのコーティング方法
JP2011208937A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WO2014034514A1 (ja) 防汚コーティング、それを備えた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90413B2 (ja)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JP2006328196A (ja) 防汚塗膜の構造
JP2011184606A (ja)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コーティング膜、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5665720B2 (ja) 熱交換体の塗装方法、及び熱交換体
CN110300781A (zh) 涂布组合物、涂膜及具有其的空调机
JP6866465B1 (ja) コーティング液、コート膜、コート膜を有する基材、及びコート膜を有する空気調和機
JP2003336986A (ja) 空調用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132315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1240980A (ja) 撥水撥油処理方法、手乾燥装置および換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