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9546A - 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9546A
CN101509546A CNA2009100022508A CN200910002250A CN101509546A CN 101509546 A CN101509546 A CN 101509546A CN A2009100022508 A CNA2009100022508 A CN A2009100022508A CN 200910002250 A CN200910002250 A CN 200910002250A CN 101509546 A CN101509546 A CN 1015095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ase
variable
cover
belt drive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022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9546B (zh
Inventor
土屋粒二
堀井宣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09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9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95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95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inta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5Air cooling or ventilation; Heat exchangers; Thermal insul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9/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能够防止水和灰尘的入侵,部件数量少、简单且小型,外观优美。在搭载于自动两轮车的动力单元(20)中,覆盖带式无级变速器(46)而将传动箱罩(36)从侧方覆盖在传动箱(31L)上从而构成变速室(46C),在曲轴(40)的轴端设置冷却风扇(48F),在传动箱罩(36)的冷却风扇(48F)所相对的部分上形成将冷却风导入变速室(46C)的冷却风导入口(36i),传动箱罩(36)的冷却风导入口(36i)以及其周边被侧罩部件(92)从侧方覆盖,在侧罩部件(92)的周壁的端面和传动箱罩(36)的对合部分上设置朝向上方开口的外气导入口(95)。

Description

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于自动两轮车上的动力单元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设置在车载动力单元中的这样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在兼作支承内燃机的曲轴并使其旋转自如的曲轴箱的传动箱的侧方设置带式无级变速器,覆盖该带式无级变速器而使传动箱罩从侧方覆盖在传动箱上从而构成变速室,其中,在传动箱罩的冷却风扇所相对的部分上形成的冷却风导入口被盖部件覆盖,在该盖部件上形成外气导入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6—33060号公报
该专利文献1公开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中,从盖部件向斜上后方延伸出管道,该管道的前端为外气导入口。
该外气导入口也向斜上后方开口,所以为了不让水或灰尘进入外气导入口,用伞覆盖外气导入口。
这样,在专利文献1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中,形成用于外气导入的管道,并且为了覆盖其前端的外气导入口而另外特别设置伞,因而部件数量多,并且部件形状复杂化且大型化,对外观有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够防止水或灰尘的侵入,部件数量少、简单且小型,外观优美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其设在搭载于自动两轮车的动力单元中,在兼作支承内燃机的曲轴并使其旋转自如的曲轴箱的传动箱的侧方设置带式无级变速器,覆盖该带式无级变速器而将传动箱罩从侧方覆盖在所述传动箱上从而构成变速室,在所述曲轴的轴端设置冷却风扇,在所述传动箱罩的所述冷却风扇所相对的部分上形成将冷却风导入所述变速室的冷却风导入口,所述传动箱罩的所述冷却风导入口以及其周边被侧罩部件从侧方覆盖,其中,在所述侧罩部件的周壁的端面和所述传动箱罩的对合部分上设有朝向上方开口的外气导入口。
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记载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中,覆盖所述外气导入口的上方而配设空气过滤器。
本发明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记载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中,位于所述外气导入口的上方的所述空气过滤器的下部位于所述传动箱的上面和所述曲轴箱的最上部之间。
本发明第四方面,在第一~三方面任一方面记载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中,所述外气导入口位于所述传动箱的上面和所述曲轴箱的最上部之间。
本发明第五方面,在第四方面记载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中,所述外气导入口沿着与所述传动箱的上面相同的面设置。
根据第一方面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由于在水和灰尘难以侵入的部位即侧罩部件的周壁的端面和传动箱罩的对合部分设置外气导入口,所以能够极力防止水和灰尘的侵入。
由于外气导入口形成为在传动箱罩和侧罩部件的对合部分开口的结构,所以不需要管道等导入管,部件数量少、简单且不限场所而难以从外观看到,能够维持良好的外观。
根据第二方面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由于覆盖外气导入口的上方而配设空气过滤器,所以能够防止除水或灰尘外的其他杂质侵入外气导入口。
根据第三方面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由于位于外气导入口的上方的空气过滤器的下部位于传动箱的上面和曲轴箱的最上部之间,所以能够使空气过滤器的下部靠近外气导入口,能够极力防止杂质侵入外气导入口,并且也能够降低空气过滤器的设置高度。
根据第四方面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由于外气导入口位于传动箱的上面和曲轴箱的最上部之间,所以不会使外气导入口从曲轴箱突出,外观性提高。
根据第五方面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由于外气导入口沿着与传动箱的上面相同的面设置,所以能够使外气导入口不显眼,能够提高外观性,并且能够使传动箱罩和侧罩部件的形状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小型摩托车型自动两轮车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动力单元的整体侧视图。
图3是该动力单元的整体俯视图。
图4是内燃机的剖面图(图3的IV-IV线剖面图)。
图5是动力单元的剖面图(图2的V-V线剖面图)。
图6是该动力单元的剖面图(图2的VI—VI线剖面图)。
图7是传动箱罩的侧视图。
图8是管道罩的侧视图。
图9是该管道罩的剖面图(图8的IX-IX线剖面图)。
图10是侧罩的侧视图。
图11是该侧罩的剖面图(图10的XI-XI线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 动力单元
26 空气过滤器
30 内燃机
31 曲轴箱
31L 左曲轴箱(传动箱)
31R 右曲轴箱
32 气缸体
33 气缸盖
34 气缸盖罩
36 传动箱罩
40 曲轴
46 带式无级变速器
46C 变速室
48a 驱动带轮
48b 被动带轮
48F 冷却风扇
49V 型带
91 管道罩
92 侧罩
92b 周壁
93 螺栓
95 外气导入口
96 空隙
97 外气导入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11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是适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小型摩托车型自动两轮车1的侧视图。
车体前部1f和车体后部1r经由低的底部1c连接,构成车体骨架的车体架大致由车架下舌3和主管4构成。
即,从车体前部1f的头管2向下方延伸出车架下舌3,该车架下舌3在下端沿水平弯曲,经过底部1c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在其后端连接左右一对的主管4,主管4从该连接部向斜后方立起,在规定的高度沿水平弯曲并向后方延伸。
由该主管4支撑燃料罐5等,在其上方配置车座6。
在一侧的车体前部1f中,在上方设置被头管2轴支的手柄11,前叉12向下方延伸,在其下端轴支前轮13。
在主管4的倾斜部的中央附近突出设置支架15,在该支架15上经由环部件16能够摆动地连接支撑动力单元20。
动力单元20,其前部为单气缸4冲程的水冷式内燃机30,气缸体32处于大幅度前倾至接近大致水平状态的姿势,从该曲轴箱31的上端向前方突出的悬挂支架18的端部经由枢轴(枢支轴)19连接在所述环部件16上。
动力单元20从该内燃机30跨至后方形成带式无级变速器46,在设于其后部的减速机构38的输出轴即后车轴21a上设置后轮21。
在立设于具有该减速机构38的动力单元20的后部的支架39和所述主管4的后部间装入后缓冲器22。
参照动力单元20的侧视图即图2以及其俯视图即图3,在动力单元20的上部,吸气管23从内燃机30的较大前倾的气缸盖33的上部延伸出并向后方弯曲,与该吸气管23连接的节流体25位于气缸体32的上方,经由连接管23c连接在该节流体25上的空气过滤器26配置在带式无级变速器46的上方。
另外,在吸气管23上安装有朝向吸气孔喷射燃料的喷射器24。
另一方面,从气缸盖33的下部向下方延伸的排气管27向后方弯曲并偏向右侧而向后方延伸,与后轮21的右侧的消音器(未图示)连接。
车体前部1f被前罩9a和腿遮护板9b从前后覆盖,通过前方底罩9c从前后至左右侧方将下部覆盖,手柄11的中央部被手柄罩9d覆盖。
底部1c被侧罩9e覆盖,另外车体后部1r从左右侧方被体罩10覆盖。
图4是内燃机30的剖面图(图3的IV-IV线剖面图),图5是动力单元20的剖面图(图2的V-V线剖面图)。
内燃机30通过连接杆43将在气缸体32的气缸衬垫44内往复运动的活塞42和曲轴40的曲轴销40a连接。
曲轴箱31通过将左右分割的左曲轴箱31L和右曲轴箱31R合体而成,右曲轴箱31R构成曲轴箱部的半体,左曲轴箱31L,其前部构成曲轴箱部的半体,并且向后方膨出,兼作收纳前后方向上长尺寸的带式无级变速器46的传动箱。
该左曲轴箱(传动箱)31L的前后长尺寸的左侧开放面被传动箱罩36覆盖,内部形成收纳带式无级变速器46的变速室46C,后部的右侧开放面被减速器箱37覆盖,内部收纳减速机构38。
参照图5和图6,在左曲轴箱31L的前部和右曲轴箱31R的合体形成的所谓曲轴箱内,曲轴40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左右的主轴承41、41上,在左右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中右延伸部上设置凸轮链驱动链轮55a和油泵驱动齿轮55b以及AC发电机72,在左延伸部上设置带式无级变速器46的离心砝码47和驱动带轮48a。
带式无级变速器46是V型带49架设在驱动带轮48a和设于减速机构38的输入轴38a上的被动带轮48b上而传递动力的机构,在根据内燃机转速而移动的离心砝码47的作用下,驱动带轮48a的V型带49的卷挂直径变化,同时被动带轮48b的卷挂直径变化,从而变速比自动变更、无级变速。
被动带轮48b的旋转经由离心离合器35传递给减速机构38的输入轴38a。
减速机构38通过齿轮机构在输入轴38a与中间轴38b之间以及中间轴38b与后车轴21a之间分别形成齿轮的啮合,将输入轴38a的旋转减速,传递给后车轴21a,旋转驱动后轮21。
参照图5和图6,在构成右曲轴箱31R的凸轮链室52的侧壁上形成大的开口,该开口被通过螺栓71从右方安装的隔壁70闭塞,曲轴40贯通隔壁70的圆筒部70a。
AC发电机72中,经由ACG凸起73在贯通隔壁70的圆筒部70a的曲轴40的右端部上固定碗状的外侧转子74,于在其内周面沿着周方向配设的磁体75的内侧卷绕有定子线圈77的内侧定子76固定在隔壁70的圆筒部70a上。
在外侧转子74的右侧面上安装有中央膨出且构成圆板状的风扇基板78a,在风扇基板78a上形成有向右方突出的多个散热风扇78。
AC发电机72的外侧转子74的外周大致围绕在从右曲轴箱31R的侧壁向右方延伸的周壁31Rs上,散热风扇78的外周被护罩90围绕,在散热风扇78的右方接近设置散热片80,散热片80由带百叶窗的散热器罩81覆盖。
参照图6,在右曲轴箱31R和隔壁70之间旋转自如地架设泵驱动轴62并设置油泵61,嵌合在泵驱动轴62上的被动齿轮63与同所述凸轮链驱动链轮55a一体形成的油泵驱动齿轮55b啮合。
在右曲轴箱31R上,油通路64a从油泵61向下方延伸,水平油通路64b从该油通路64a的途中向左方水平延伸到左曲轴箱31L,到达嵌插滤油器65的直径放大的嵌插孔64c。
滤油器65是有底圆筒状的筛网过滤器,嵌插入在左曲轴箱31L的左外侧面开口的嵌插孔64c中,盖住指向左右水平方向的水平油通路64b的左端,将水平油通路64b与外部隔离。
水平油通路64b的下方成为存油处64e,在存油处64e的顶面壁上形成与嵌插孔64c连通的切口64d。
在嵌插孔64c的开口上设置供油筒66,连接该供油筒66的端部开口。
供油筒66由形成有内径比有底圆筒状的滤油器65的外径小的供油通路67的水平筒部66a和从水平筒部66a折曲并向斜上方延伸的倾斜筒部66b构成,使水平筒部66a指向左右方向,在油通路64b的端部的嵌插孔64c中嵌合端部。
供油筒66的水平筒部66a与嵌插孔64c的开口嵌合,从而滤油器65的外周上的螺旋弹簧65s其一端被限制,另一端将滤油器65的开口端部的凸缘靠压固定在水平油通路64b的开口端面上,防止产生缝隙。
供油筒66的倾斜筒部66b的直径被放大一些的上端开口部66c成为供油口,在其上端开口部66c上螺纹嵌合供油杯68,能够将供油通路67液密地闭塞。
在供油杯68上突出设置向供油通路67内延伸的量油计(dipstickgauge)69,量油计69的前端的测量部分没入油的油面下,在测量部分上印上油量。
若除下供油杯68,则能够从供油筒66的供油口向曲轴箱31内供给润滑油。
通过曲轴40的旋转而经由驱动齿轮55b和被动齿轮63的啮合来驱动油泵61时,贮留在存油处64e的油通过滤油器65被净化并汲取,从油泵61供给于内燃机30的所需要部位。
该4循环内燃机30采用SOHC型的阀系统,在气缸盖罩34内设置动阀机构50,对该动阀机构50进行动力传递的凸轮链51架设在凸轮轴53和曲轴40之间,用于此的凸轮链室52与右曲轴箱31R、气缸体32、气缸盖33连通设置(参照图5)。
即,凸轮链51通过凸轮链室52内而架设于在指向左右水平方向的凸轮轴53的右端上嵌接的被动凸轮链轮54和在曲轴40上嵌接的所述凸轮链驱动链轮55a之间。
另一方面,在气缸盖33上从与凸轮链室52相反侧(左侧)向燃烧室33a嵌插火花塞45(参照图2、图5)。
另外,在气缸体32的相同左侧侧面经由支撑支架28安装火花塞29(参照图2、图3)。
参照图4,吸气孔33i从较大前倾的气缸盖33的燃烧室33a向上方弯曲延伸并与所述吸气管23连接,排气孔33e从燃烧室33a向下方弯曲延伸并与所述排气管26连接。
如图4所示,气缸盖罩34内的动阀机构50,由于较大前倾至气缸接近水平的状态,所以开闭吸气孔33i向燃烧室33a的开口的吸气阀56i配设在凸轮轴53的上方,开闭排气孔33e向燃烧室33a的开口的排气阀56e配设在凸轮轴53的下方。
凸轮轴53经由轴承53b、53b被凸轮轴支架53hl、53hr夹持并旋转自如地轴支在与气缸盖33的左侧壁构成凸轮链室52的内侧壁33c上,在比右侧的轴承53b突出的右端上嵌接被动凸轮链轮54。
如图4所示,分别配置在凸轮轴53的前方的斜上下位置的吸气用摇臂轴57和排气用摇臂轴59如图5所示架设在左右的凸轮轴支架53hl、53hr之间。
吸气用摇臂轴57和排气用摇臂轴59相互位于上下位置,在摇动自如地枢支在上侧的吸气用摇臂轴57上的吸气摇臂58的一端上轴支的辊58r接触凸轮轴53的吸气凸轮53i,与另一端螺合的调整螺钉58s接触吸气阀56i的阀杆的端部(参照图4)。
同样地,在摇动自如地枢支在下侧的排气用摇臂轴59上的排气摇臂60的一端上轴支的辊60r接触凸轮轴53的排气凸轮53e,与另一端螺合的调整螺钉60s接触排气阀56e的阀杆的端部(参照图4)。
因此,通过凸轮轴53的旋转,吸气凸轮53i和排气凸轮53e分别摇动吸气摇臂58和排气摇臂60,在规定的时刻进行吸气阀56i和排气阀56e的开闭动作。
在这样的动阀机构50上,减压装置100设于凸轮轴53上。
参照图5,减压装置100在轴支凸轮轴53的左端部的左侧轴承53b和凸轮轴53的排气凸轮53e之间摇动自如地设置减压砝码101,在排气凸轮53e上嵌合在排气凸轮53e的凸轮面上自如出没地转动的减压凸轮105,通过减压砝码101的摇动使减压凸轮105动作。
另一方面,在气缸盖33的右侧面形成圆开口,构成水泵120的圆筒形状的水泵体121嵌入并支撑在该圆开口,该水泵体121经由轴承125轴支在泵驱动轴123的内部,该泵驱动轴123与凸轮轴53位于同轴上,从水泵体121向左方突出,该突出的泵驱动轴123的左端与凸轮轴53螺纹接合而同轴一体旋转。
水泵120中,水泵体121的右方的开口端在径方向放大的轴方向短尺寸的短尺寸圆筒部将嵌接在水泵驱动轴123上的叶轮124与水泵罩122一起收纳,在水泵罩122上延伸出水吸入筒部122b和喷出连接管。
以下说明在大致如上构成的动力单元20上,将在由作为前后尺寸长的传动箱的左曲轴箱31L和传动箱罩36形成的变速室46C内收纳的带式无级变速器46冷却的冷却结构。
通过使冷却风强制流入变速室46C内,冷却带式无级变速器46,导入冷却风的结构设于传动箱罩36的前部。
传动箱罩36的左侧面(外侧面)图示于图7。
另外,传动箱罩36在图3中为俯视图,图5和图6中为剖面图。
参照图3、图5、图6和图7,传动箱罩36具有周壁36b包围大致构成长圆形状的侧壁36a周围的结构,周壁36b的端面为与左曲轴箱(传动箱)31L对合的面。
在比该传动箱罩36的周壁36b向左方膨出的侧壁36a中形成有前部的膨出小且从表面看构成凹陷的平面的前平坦部36af,在前平坦部36af和其他较大膨出的后方部分的边界上形成有台阶部36c。
前平坦部36a由于上下向后方延伸,所以台阶部36c在图7的侧面看形成“
Figure A200910002250D0012090823QIETU
”字状。
传动箱罩36的前平坦部36af的中央以圆形形成较大的冷却风导入口36i,该冷却风导入口36i与驱动带轮48a相对。
在驱动带轮48a的左侧的固定带轮半体的左侧面形成有冷却风扇48F,冷却风扇48F与驱动带轮48a一起旋转,从而能够从冷却风导入口36i向变速室46C导入空气。
在传动箱罩36的后部向后方突出形成有具有朝下开口的排风口36e的冷却风排出管道36d,导入变速室46C并冷却带式无级变速器46的冷却风从排风口36e排出于外部。
在前平坦部36af的冷却风导入口36i的周缘上形成与左侧面(外侧面)同心圆状的两条突条36r、36r,在其周围形成有三处螺丝孔36h。
在传动箱罩36的凹陷的前平坦部36af上嵌装构成与图8所示的前平坦部35af相同的侧视形状的管道罩91,从外侧覆盖该管道罩91而安装侧视形状依然相同的侧罩92(参照图10)。
参照图8和图9,管道罩91中,周壁91b从左侧(外侧)突出包围侧壁91a的周围,在侧壁91a的中央与传动箱罩36的冷却风导入口36i对应而开设冷却风导入口91i,在该冷却风导入口91i的周缘部,同心圆状的两条突条91r、91r与传动箱罩36的突条36r、36r对应而形成在右侧面(内侧面),在其周围与螺纹孔36h对应而穿设三处安装孔91h。
另外,在侧壁91a上,除了上方靠前部分包围冷却风导入口91i的周围而向左方突出形成导风壁91d,并且在上部后方形成有在前后长尺寸的开口架设倾斜的翼板的百叶窗91L。
参照图10和图11,侧罩92中,包围侧壁92a的周围的周壁92b接触嵌合在管道罩91的周壁91b的外周面上而从侧壁92a的周缘向右侧(内侧)突出形成,在管道罩91上嵌合侧罩92,则在侧壁91a和侧壁92a之间形成与冷却风导入口91i连通的外气导入空间97(参照图5、图6)。
另外,在侧壁92a上对应螺纹孔36h、安装孔91h穿设安装孔92h。
在传动箱罩36的凹陷的前平坦部36af上首先嵌装管道罩91,则在传动箱罩36的冷却风导入口36i的周缘的两条突条36r、36r上交替嵌合管道罩91的2条突条91r、91r,构成共用的冷却风导入口36i、91i,传动箱罩36内的变速室46C经由冷却风导入口36i、91i与管道罩91的左空间(通过安装侧罩92而形成的外气导入空间97)连通(参照图5、图6)。
接着,在管道罩91之上覆盖嵌合侧罩92,在三处顺次重合的安装孔92h、安装孔91h、螺纹孔36h上分别贯通螺纹固定螺栓93,在传动箱罩36上将管道罩91和侧罩92一起拧紧而安装。
安装在传动箱罩36的前平坦部36af上的侧罩92的侧壁92a和传动箱罩36的侧壁36a构成表面没有台阶的同一面。
在管道罩91的上部后方的百叶窗91L和传动箱罩36的前平坦部36af之间如图6所示形成空隙96,该空隙96其上方如图3的俯视图所示,构成为侧罩92的周壁92b的端面切口为长条状矩形而形成的外气导入口95,而与外部连通。
在侧罩92的周壁92b的端面和传动箱罩36的前平坦部36af对合的部分上,设置有前后长条矩形的外气导入口95。
如图3的俯视图所示,形成该外气导入口95的位置与图3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空气过滤器26重合,上方开口的外气导入口95的上方存在适当的间隔,由空气过滤器26覆盖(参照图2)。
另外,外气导入口95如图6所示沿着与左曲轴箱(传动箱)31L的上面相同的面设置。
在以上的带式无级变速器46的冷却结构中,内燃机30工作,设于驱动带轮48a上的冷却风扇48F与曲轴40一起旋转,则如图6中由虚线箭头所示冷却风的流向那样,首先冷却风从外气导入口95导入空隙96,从空隙96通过管道罩91的百叶窗91L而流入外气导入空间97,被导风壁91d引导而从冷却风导入口36i、91i顺畅地导入变速室46C。
导入变速室46C的冷却风一边冷却带式无级变速器46一边流入后方,从后部的冷却风排出管道36d的排风口36e排出于外部。
外气导入口95设置在水和灰尘难以侵入的部位即侧罩92的周壁92b的端面和传动箱罩36的前平坦部36af对合的部分上,因此可极力防止水和灰尘的侵入。
另外,在朝上方开口的该外气导入口95的上方存在适当间隔而配设空气过滤器26。
参照图6,处于外气导入口95的上方的空气过滤器26的下部位于曲轴箱31的最上部的高度Lm和左曲轴箱(传动箱)31L的上面的高度Ln之间,所以能够使空气过滤器26的下部接近外气导入口95,能够大致可靠地防止水、灰尘外的杂质侵入外气导入口95,并且也能够降低空气过滤器26的设置高度。
另外,管道罩91的百叶窗91L如图6所示构成下述的结构,即,由于翼板从右侧向左侧变高而倾斜,所以从外气导入口95导入下方的外气可从空隙96沿着百叶窗91L的翼板朝上方改变朝向而流入外气导入空间97,但是即使杂质等侵入空隙96中,也难以通过百叶窗91L而侵入到外气导入空间97。
参照图6,由于外气导入口95位于传动箱31L的上面的高度Ln和曲轴箱31的最上部的高度Lm之间,所以外气导入口95不会从曲轴箱31突出,外观性提高。
外气导入口95形成为在传动箱罩36和侧罩92的对合部分开口的结构,所以没有管道等导入管,部件数量少、简单且不论场所如何都难以从外部看到,能够维持良好的外观。
由于外气导入口95沿着与左曲轴箱(传动箱)31L的上面相同的面设置,所以不会显眼,在侧面看不能够目视到外气导入口95,能够提高外观性,并且能够简化传动箱罩36以及侧罩92的形状。

Claims (5)

1、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其设在搭载于自动两轮车的动力单元中,在兼作支承内燃机的曲轴并使其旋转自如的曲轴箱的传动箱的侧方设置带式无级变速器,覆盖该带式无级变速器而将传动箱罩从侧方覆盖在所述传动箱上从而构成变速室,
在所述曲轴的轴端设置冷却风扇,
在所述传动箱罩的所述冷却风扇所相对的部分上形成将冷却风导入所述变速室的冷却风导入口,
所述传动箱罩的所述冷却风导入口以及其周边被侧罩部件从侧方覆盖,
所述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罩部件的周壁的端面和所述传动箱罩的对合部分上设有朝向上方开口的外气导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覆盖所述外气导入口的上方而配设空气过滤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外气导入口的上方的所述空气过滤器的下部位于所述传动箱的上面和所述曲轴箱的最上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气导入口位于所述传动箱的上面和所述曲轴箱的最上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气导入口沿着与所述传动箱的上面相同的面设置。
CN2009100022508A 2008-02-14 2009-01-13 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95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33796 2008-02-14
JP2008033796A JP5203739B2 (ja) 2008-02-14 2008-02-14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JP2008033796 2008-0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9546A true CN101509546A (zh) 2009-08-19
CN101509546B CN101509546B (zh) 2012-03-21

Family

ID=41002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225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9546B (zh) 2008-02-14 2009-01-13 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203739B2 (zh)
KR (1) KR101063066B1 (zh)
CN (1) CN101509546B (zh)
BR (1) BRPI0900467A2 (zh)
IT (1) IT1393191B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9397B (zh) * 2009-09-03 2013-09-21 Honda Motor Co Ltd V型帶式無段變速機之冷卻空氣進氣構造
CN110206656A (zh) * 2018-02-28 2019-09-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动力单元
CN112460238A (zh) * 2019-09-06 2021-03-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21518B2 (ja) * 2010-11-04 2014-11-12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ベルト冷却空気吸入構造
JP5819126B2 (ja) * 2011-07-23 2015-11-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7339089B2 (ja) * 2019-09-18 2023-09-05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9723A (ja) * 1982-08-10 1984-02-17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JPH0633060B2 (ja) * 1984-03-13 1994-05-0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輛の吸気装置
JP3156079B2 (ja) * 1990-03-21 2001-04-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動力伝達装置
JPH10299873A (ja) 1997-04-30 1998-11-13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ー型車両のvベルト自動変速機冷却装置
JP2000120847A (ja) * 1998-10-15 2000-04-28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の冷却装置
CN2563366Y (zh) * 2002-07-05 2003-07-30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机车的皮带室冷却装置
JP4293796B2 (ja) * 2003-01-31 2009-07-0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JP4124669B2 (ja) * 2003-02-19 2008-07-2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変速装置
JP2006347187A (ja) * 2003-07-16 2006-12-28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用エンジ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CN1804435B (zh) * 2005-01-11 2010-04-28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传动箱的冷却风导入装置
JP2007203827A (ja) 2006-01-31 2007-08-16 Honda Motor Co Ltd ベルト式変速機およびレッグシールドを備える車両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9397B (zh) * 2009-09-03 2013-09-21 Honda Motor Co Ltd V型帶式無段變速機之冷卻空氣進氣構造
CN110206656A (zh) * 2018-02-28 2019-09-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动力单元
CN110206656B (zh) * 2018-02-28 2022-03-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动力单元
CN112460238A (zh) * 2019-09-06 2021-03-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机构
CN112460238B (zh) * 2019-09-06 2023-05-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63066B1 (ko) 2011-09-07
BRPI0900467A2 (pt) 2009-11-17
IT1393191B1 (it) 2012-04-11
ITTO20080930A1 (it) 2009-08-15
KR20090088301A (ko) 2009-08-19
JP5203739B2 (ja) 2013-06-05
CN101509546B (zh) 2012-03-21
JP2009191969A (ja) 2009-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9546B (zh) 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
CN101240738B (zh) 具有强制空气冷却的内燃机
CN101086229B (zh) 设置有带驱动式传动机构的立式内燃机
US7421996B2 (en) Lubricating device for engine
CN101509405B (zh) 内燃机的气门构造
TW542870B (en) Lubrication structur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782343A (zh) 机动两轮车及机动两轮车用发动机
JP2802440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CN101509457B (zh) 内燃机的点火线圈配置结构
US6786188B1 (en) Dry-sump lubrication type four-stroke cycle engine
CN1201068C (zh) 四冲程ohc发动机的润滑结构
JP5952355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スイング式パワーユニット
JP3470355B2 (ja) ドライサンプエンジンのオイル通路
CN1088501C (zh) V型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JP3536804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CN101086228A (zh) 设置有带驱动式传动机构的立式内燃机
JP6306978B2 (ja) 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JP2009191749A (ja)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給油部構造
JP3460449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2807897B2 (ja) 自動車用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JP3835426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CN1247936A (zh) 车辆用v型内燃机
JP3460448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H0763024A (ja) ドライサンプ式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
JP2012145016A (ja) エンジンオイル潤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

Termination date: 201701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