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0238A - 变速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变速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60238A CN112460238A CN202010913889.8A CN202010913889A CN112460238A CN 112460238 A CN112460238 A CN 112460238A CN 202010913889 A CN202010913889 A CN 202010913889A CN 112460238 A CN112460238 A CN 1124602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guide
- cover
- guide opening
- air
- cove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8—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reducing vibration or nois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31—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characterised by covers or lids for gearbox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35—Gearboxes for gearing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5—Air cooling or ventilation; Heat exchangers; Thermal insulations
- F16H57/0416—Air cooling or venti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39—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F16H2057/02043—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 F16H2057/02065—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for motorcycles or squ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机构,向变速器箱内导入冷却风,能够降低冷却风产生的声音。变速机构具有:无级变速器(46),其具备连接主动带轮(50)和从动带轮(51)的带(52);变速器箱(40),其收纳无级变速器(46);箱罩(54),其封闭变速器箱(40)而覆盖无级变速器(46);离心风扇(48),其设置于主动带轮50的靠箱罩(41)侧的面;以及导风口(62),其设置于箱罩(41),向变速器箱(40)内导入冷却风,箱罩(41)具有从离心风扇(48)的轴线方向A覆盖离心风扇(48)的相邻壁部(60),导风口(62)在相邻壁部(60)上设置于离心风扇(48)的轴线(48b)上并且向轴线方向A开口,覆盖导风口(62)的导风口盖(65)一体地设置于箱罩(4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变速机构,其具有:无级变速器;收纳无级变速器的变速器箱;封闭变速器箱的箱罩;设置于主动带轮的靠箱罩侧的面上的离心风扇;以及设置于箱罩并向变速器箱内导入冷却风的导风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通过将从外侧覆盖导风口的盖安装到箱罩,而减少了冷却风产生的声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033615号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变速机构中,由于将覆盖导风口的盖另外安装到箱罩,因此因为盖与箱罩之间的间隙以及盖的刚性引起的冷却风的共鸣,有时会产生声音。并且,变速器箱内的声音向外部漏出,由此也会引起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向变速器箱内导入冷却风的变速机构中,可以降低冷却风产生的声音。
变速机构具有:无级变速器46,其具有主动带轮50、从动带轮51、以及连接所述主动带轮50与所述从动带轮51的带52;变速器箱40,其收纳所述无级变速器46;箱罩41,其封闭所述变速器箱40并覆盖所述无级变速器46;离心风扇48,其设置于所述主动带轮50的靠所述箱罩41侧的面上;以及导风口62,其设置于所述箱罩41,向所述变速器箱40内导入冷却风,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罩41具有:相邻壁部60,其从所述离心风扇48的轴线方向A覆盖所述离心风扇48,所述导风口62在所述相邻壁部60上设置于所述离心风扇48的轴线48b上并且向所述轴线方向A开口,覆盖所述导风口62的导风口盖65一体地设置于所述箱罩41。
此外,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箱罩41具有与所述变速器箱40连接的连接面41c,所述箱罩41具有向所述变速器箱40所在一侧的相反方向突出的突出部61,所述导风口盖65在所述突出部61的突出方向上设置于比所述突出部61的顶点61a靠近所述连接面41c的位置。
此外,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变速机构搭载于供乘员乘坐的鞍乘型车辆1,所述导风口盖65覆盖所述导风口62中的位于所述乘员侧的部分。
并且,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导风口62是与所述离心风扇48的所述轴线48b同轴的圆形。
此外,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变速机构设置有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所述导风口62和所述导风口盖65的保护罩55,所述保护罩55具有外部空气导入口74,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74配置成相对于所述导风口62在所述导风口62的径向上错开,所述导风口盖65覆盖所述导风口62中的位于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74侧的部分。
此外,上述结构中,可以是,在所述保护罩55与所述箱罩41之间,设置有从所述导风口62的周围覆盖所述导风口盖65的腔室部73,所述导风口62配置成相对于所述腔室部73的下端部73a向上方错开。
此外,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导风口盖65与所述离心风扇48的所述轴线48b交叉。
此外,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导风口盖65在所述轴线方向A上覆盖所述导风口62的表面积的一半以上。
并且,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导风口盖65具有:周壁66,其从所述导风口62的周缘部沿所述轴线方向A立起设置并包围所述导风口62;以及侧壁67,其与所述周壁66的外端部连接,在所述轴线方向A上与所述导风口62重叠,
在所述周壁66的一部分设置有开口68。
发明效果
变速机构具有:无级变速器,其具有主动带轮、从动带轮、以及连接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带;变速器箱,其收纳无级变速器;箱罩,其封闭变速器箱并覆盖无级变速器;离心风扇,其设置于主动带轮上的靠箱罩侧的面上;以及导风口,其设置于箱罩,向变速器箱内导入冷却风,箱罩具有从离心风扇的轴线方向覆盖离心风扇的相邻壁部,导风口在相邻壁部上设置于离心风扇的轴线上并且向轴线方向开口,覆盖导风口的导风口盖一体地设置于箱罩。
根据该结构,导风口盖一体地设置于箱罩,因此,可以提升导风口盖的刚性,可以降低冷却风造成的共鸣而实现静音化。此外,导风口盖与箱罩相连接的连接部为一体的,因此,可以降低在导风口盖与箱罩之间的间隙产生的声音,可以降低冷却风造成的声音。
此外,上述结构中,可以是,箱罩具有与变速器箱连接的连接面,箱罩具有在与变速器箱所在一侧的相反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导风口盖在突出部的突出方向上设置于比突出部的顶点靠近连接面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导风口盖在突出部的突出方向上设置于比突出部的顶点靠近连接面的位置,因此,不需要为了形成导风口盖而将箱罩的制造用的模具设定得大,可以容易地形成箱罩。
此外,上述结构中,可以是,变速机构搭载于供乘员乘坐的鞍乘型车辆,导风口盖覆盖导风口中的位于乘员侧的部分。
根据该结构,可以通过导风口盖来降低从导风口到达乘员的声音。
并且,上述结构中,可以是,导风口是与离心风扇的轴线同轴的圆形。
根据该结构,可以从导风口顺畅地使冷却风流向离心风扇,导风效率良好。
此外,上述结构中,可以是,变速机构设置有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导风口以及导风口盖的保护罩,保护罩具有:外部空气导入口,其配置成相对于导风口在导风口的径向上错开,导风口盖覆盖导风口中的位于外部空气导入口侧的部分。
根据该结构,可以将外部空气导入口到导风口为止的冷却风的风路设定得长,水或尘埃等难以进入到导风口。此外,可以降低从导风口经由外部空气导入口传向外侧的声音。
此外,上述结构中,在保护罩与箱罩之间设置有从导风口的周围覆盖导风口盖的腔室部,导风口可以配置成相对于腔室部的下端部向上方错开。
根据该结构,可以通过腔室部抑制水或尘埃等进入到导风口。此外,可以抑制进入到腔室部的内侧的水或尘埃等进入到导风口。
此外,上述结构中,导风口盖也可与离心风扇的轴线交叉。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导风口盖上与离心风扇的轴线交叉的部分,可以有效地降低从导风口向外输出的声音。
此外,上述结构中,可以是,导风口盖在轴线方向上覆盖导风口的表面积的一半以上。
根据该结构,可以有效地提升导风口盖的刚性,并且可以高效地降低声音。
并且,上述结构中,可以是,导风口盖具有:周壁,其从导风口的周缘部沿轴线方向立起设置并包围导风口;以及侧壁,其与周壁的外端部连接,在轴线方向上与导风口重叠,在周壁的一部分设置有开口。
根据该结构,通过周壁以及侧壁可以高效地降低导风口的声音。此外,通过周壁以及侧壁将导风口盖设为立体状,可以提高导风口盖的刚性,并且能够从周壁的开口高效地进行导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是实施方式有关的自动二轮车的左视图。
图2是单元摆动发动机的左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将保护罩拆除的状态下的单元摆动发动机的左视图。
图5是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箱罩的左视图。
图6是从下方观察箱罩的图。
图7是沿图5中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2中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自动二轮车(鞍乘型车辆);
40:变速器箱部(变速器箱);
41:箱罩;
41c:连接面;
43:变速机构;
46:无级变速器;
48:离心风扇;
48b:轴线;
50:主动带轮;
51:从动带轮;
52:V带(带);
55:保护罩;
60:相邻壁部;
61:突出部;
61a:顶点;
62:导风口;
65:导风口盖;
66:周壁;
67:侧壁;
68:开口;
73:腔室部;
73a:下端部;
74:外部空气导入口;
A:轴线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说明中,关于前后左右以及上下这样的方向的记载,如果没有特别记载则设为与相对于车体的方向相同。此外,各图所示的标号FR表示车体前方,标号UP表示车体上方,标号LH表示车体左方。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有关的自动二轮车的左视图。
自动二轮车1是具有供落座于座椅10的乘员放置脚的低底盘的踏板11的踏板车型的鞍乘型车辆。自动二轮车1在车体框架(未图示)的前方具有前轮2,作为驱动轮的后轮3轴支于在车辆后部配置的单元摆动发动机13。
自动二轮车1具有轴支于上述车体框架的前端部的前叉14,前轮2轴支于前叉14的下端部。供乘员掌舵的把手15在座椅10的前上方安装于前叉14的上端。
自动二轮车1具有覆盖上述车体框架等车体的车体罩16。
图2是单元摆动发动机13的左视图。
参照图1以及图2,单元摆动发动机13是由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主体20与支承后轮3的臂部21一体化所得的单元摆动型的发动机。单元摆动发动机13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位于座椅10的正下方。
后轮3轴支于在臂部21的后端部设置的后轮车轴3a。
发动机主体20具有曲轴箱22以及从曲轴箱22向前方延伸的气缸部23。
气缸部23从曲轴箱22侧依次具有气缸23a、气缸盖23b、以及盖罩23c。
发动机主体20是气缸部23的气缸轴线23d大致水平地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水平发动机。详细来说,气缸部23在侧视观察车辆时稍稍前高后低地向车辆前方大致水平地延伸。
单元摆动发动机13的进气装置具有空气滤清器盒24和节气门体25。
空气滤清器盒24安装于臂部21的上部。节气门体25与气缸部23的上表面的进气口连接。
排气管26从气缸部23的下表面的排气口向后方延伸。
单元摆动发动机13在曲轴箱22的前部的上部具有连杆连结部27。单元摆动发动机13经由与连杆连结部27连接的连杆机构(未图示)而与车体框架的后部连结。
单元摆动发动机13以上述连杆机构为中心上下摆动自如。
在设置于臂部21的后端的缓冲器连结部28与上述车体框架之间架设有后缓冲器29。
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其通过了气门传动装置的凸轮轴、曲轴销、曲轴30、减速器各轴的轴线。
曲轴箱22具有收纳在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曲轴30的曲轴室31。曲轴室31具有左右一对与曲轴30垂直的支承壁31a、31b。曲轴30经由轴承而支承于支承壁31a、31b。
在气缸23a内进行往复运动的活塞32经由连接杆33而在曲轴室31内与曲轴30连结。
曲轴箱22在曲轴室31的左右的一侧(右侧)侧方具有发电机室35。
在曲轴30的向发电机室35内伸出的一端部设置有通过曲轴30的旋转而发电的发电机36。发电机36的外侧面设置有送风风扇37。
在送风风扇37的外侧方设置有供发动机主体20的冷却水通过的散热器38。散热器38固定于发电机室35的外侧面部,接受送风风扇37的送风。
曲轴箱22一体地具有从发电机室35侧的相反侧的侧面部向后方延伸的变速器箱部40(变速器箱)。变速器箱部40从曲轴室31的侧方的部分延伸至后轮3的左侧方。
变速器箱部40形成为车宽方向的外侧面开放的箱体状。
详细来说,变速器箱部40具有沿着后轮3的外侧面前后延伸的箱体侧壁部40a、以及从箱体侧壁部40a的周缘部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箱体周壁部40b。一个支承壁31a构成箱体侧壁部40a的前端部。
通过箱体周壁部40b而在变速器箱部40内划分出的开放部40c通过固定在箱体周壁部40b上的箱罩41而被封闭。
单元摆动发动机13的臂部21由变速器箱部40和箱罩41构成。臂部21是中空的。臂部21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与上下方向相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得长。
在臂部21设置有将曲轴30的旋转变速而传递至后轮3侧的变速机构43、离心式的离合器机构44、以及由多个齿轮构成的减速机构45。
曲轴30的驱动力经由变速机构43、离合器机构44、以及减速机构45而被传递至后轮3。
在曲轴30的另一端部设置有从曲轴室31侧向变速器箱部40内突出的带轮支承轴部30a。
在变速器箱部40的后部设置有被配置成与带轮支承轴部30a平行的输出轴47。输出轴47经由轴承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箱体侧壁部40a。
变速机构43具有:带式的无级变速器46、收纳无级变速器46的上述变速器箱部40、上述箱罩41、以及离心风扇48。
无级变速器46具有:支承于带轮支承轴部30a的主动带轮50、支承于输出轴47的从动带轮51、以及将主动带轮50与从动带轮51连接的V带52(带)。
主动带轮50具有固定于带轮支承轴部30a的轴端部的圆板状的固定带轮片50a、和在带轮支承轴部30a上能够在轴向上移动的可动带轮片50b。可动带轮片50b通过被借助于曲轴30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移动的滚子配重(未图示)按压,而在轴向上移动。由此,固定带轮片50a与可动带轮片50b之间的间隔变化。V带52夹持在固定带轮片50a与可动带轮片50b之间。
从动带轮51具有:筒状的外轴51a,其旋转自如地嵌合于输出轴47的外周;固定带轮片51b,其固定于外轴51a上;以及可动带轮片51c,其在外轴51a上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可动带轮片51c通过弹簧(未图示)而被施力以便向固定带轮片51b侧移动。V带52夹持在固定带轮片51b与可动带轮片51c之间。
关于无级变速器46,可动带轮片50b以及可动带轮片51c在轴向上移位,由此,相对于V带52的带轮径变化,变速比被无级变更。
离合器机构44具有:固定于外轴51a的外端部的圆板状的离合器板44a、支承于离合器板44a的多个离合器瓦44b、以及固定于输出轴47的外端部的杯状的离合器外侧件44c。
曲轴30的输出经由V带52传递至从动带轮51时,外轴51a在输出轴47上旋转,通过该旋转的离心力使得离合器瓦44b向外周侧移动。并且,离合器瓦44b与离合器外侧件44c的内周面摩擦接合时,离合器机构44成为连接状态,离合器机构44与外轴51a一体地旋转。
输出轴47的旋转经由减速机构45传递至后轮车轴3a。
离心风扇48一体地设置于主动带轮50的固定带轮片50a的车宽方向的外侧面。离心风扇48设置于固定带轮片50a的侧面中的靠箱罩41侧的面。
离心风扇48在固定带轮片50a的外侧面具有从圆板状的固定带轮片50a的中心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叶片48a。
成为离心风扇48的旋转中心的离心风扇48的轴线48b与曲轴30的轴线30b一致。轴线48b的轴线方向A是轴线48b的延伸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
参照图2以及图3,变速机构43具有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箱罩41的保护罩55、以及在保护罩55的后方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箱罩41的后部保护罩56。
保护罩55以及后部保护罩56被固定于箱罩41。
图4是将保护罩55拆除的状态下的单元摆动发动机13的左视图。图5是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箱罩41的左视图。图6是从下方观察箱罩41的图。
参照图3~图6,箱罩41是覆盖变速器箱部40的开放部40c的整体的板状部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箱罩41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无级变速器46、离心风扇48、以及离合器机构44。
箱罩41一体地具有: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开放部40c的罩侧壁部41a、和设置于罩侧壁部41a的周缘部且固定于变速器箱部40的箱体周壁部40b的罩周壁部41b。
罩周壁部41b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面是与箱体周壁部40b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面连接的连接面41c。连接面41c是与曲轴30的轴线30b垂直的平面。
在罩周壁部41b设置有多个在车宽方向上贯穿罩周壁部41b的固定孔部41d。
箱罩41通过从车宽方向外侧贯插到各固定孔部41d中的固定具57而紧固于箱体周壁部40b。
罩侧壁部41a在罩侧壁部41a的前部具有从轴线方向A的外侧覆盖离心风扇48的相邻壁部60。
此外,罩侧壁部41a在罩侧壁部41a的后部具有比相邻壁部60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61。
相邻壁部60配置成从车宽方向外侧与离心风扇48的外侧面相邻,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离心风扇48。
在相邻壁部60上设置有在车宽方向上贯穿相邻壁部60的导风口62。导风口62在相邻壁部60上设置于离心风扇48的轴线48b上,向轴线方向A开口。变速机构43的外侧的外部空气作为对无级变速器46以及离合器机构44等进行冷却的冷却风,而从导风口62取入到变速器箱部40内。
如图5所示,导风口62是配置成与离心风扇48的轴线48b同轴的圆形的开口。导风口62的外径比离心风扇48的外径小。
图7是沿图5中的VII-VII线的剖视图,沿VII-VII线的截面通过曲轴30的轴线30b并且是铅直的。
参照图3~图7,在箱罩41与箱罩41一体地设置有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导风口62的导风口盖65。
导风口盖65具有:周壁66,其从导风口62的周缘部朝向车宽方向外侧沿着轴线方向A立起设置并从周围包围导风口62;以及侧壁67,其与周壁6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端部连接,在轴线方向A上从车宽方向外侧与导风口62重叠。
此外,导风口盖65具有开口68,该开口68通过使周壁66的下表面部缺失一部分而设置于周壁66的一部分。
周壁66具有:位于导风口62的前方的前壁66a;位于导风口62的上方的上壁66b;以及位于导风口62的后方的后壁66c。
如图5所示,导风口盖65的侧壁67在沿轴线48b的轴向观察时(侧视观察车辆时),覆盖导风口62的上部的整体、以及导风口62的下部的上部。侧壁67覆盖从导风口62的上端到导风口62的高度方向的大约3/4为止的范围。即,导风口盖65在沿轴线48b的轴向观察时,覆盖导风口62的表面积的一半以上。侧壁67与离心风扇48的轴线48b交叉,从车宽方向外侧与离心风扇48重叠。
导风口62的下端部62a没有被导风口盖65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观察箱罩41单体时,下端部62a露出到外侧。
在相邻壁部60的外侧面设置有呈环状配置的肋69,肋69从周围包围导风口62以及导风口盖65。肋69从相邻壁部60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
在肋69的端面设置有向车宽方向内侧凹陷的槽部69a。槽部69a设置于肋69的整周。
在相邻壁部60上在肋69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固定保护罩55的罩固定部70。
罩侧壁部41a的突出部61是在突出部61的内部收纳离合器机构44的离合器机构收纳部。导风口盖65在与突出部61的突出方向一致的轴线方向A上,设置于比突出部61的顶点61a靠近连接面41c的位置。
箱罩41的材质是金属或者树脂。箱罩41作为一例通过铸造铝合金等轻合金而被制造。
参照图3、图5~图7,箱罩41通过使用了模具的铸造而一体地成型出了包含导风口盖65以及突出部61的罩侧壁部41a和罩周壁部41b。
制造箱罩41的模具的拔模方向是箱罩41的板厚方向,是轴线方向A。箱罩41中,在模具的拔模方向上,导风口盖65设置于比突出部61的顶点61a接近连接面41c的位置,导风口盖65的突出量比突出部61的突出量小。因此,不需要为了设置导风口盖65而将模具的大小在模具的拔模方向上设定得大,箱罩41的制造变得容易。
图8是沿图2中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沿VIII-VIII线的截面通过曲轴30的轴线30b并且是铅直的。
参照图2、图3以及图8,保护罩55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箱罩41的前端部到后部的范围。
在保护罩55的后部设置有贯穿保护罩55的保护罩开口部55a。保护罩55是树脂制成。保护罩55的后部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后部保护罩56。后部保护罩56的一部56a从保护罩开口部55a露出到外侧。
保护罩55具有从保护罩55的前部的内表面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周壁部71。在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时,周壁部71是呈环状地配置成从周围包围导风口62以及导风口盖65的肋。
周壁部71对应于箱罩41的肋69的槽部69a的配置而形成为环状,周壁部71的末端与槽部69a卡合。在周壁部71的末端与槽部69a之间,夹装有对周壁部71与槽部69a之间进行密闭的环状的密封部件72。
保护罩55被固定于箱罩41时,在保护罩55的内侧形成有收纳导风口盖65的腔室部73。
在保护罩55的壁部中在侧视观察时被周壁部71包围的部分是形成腔室部73的外壁的腔室外壁部55b。
腔室部73是由周壁部71、相邻壁部60、腔室外壁部55b包围起来的空间。
在保护罩55的腔室外壁部55b的上部设置有贯穿腔室外壁部55b的外部空气导入口74。腔室部73经由外部空气导入口74而与外侧连通,外部空气从外部空气导入口74取入到腔室部73。外部空气导入口74上下具有多个在前后方向上长的缝隙状的开口。
外部空气导入口74配置成相对于导风口62以及导风口盖65在导风口62的径向上错开。详细来说,外部空气导入口74配置成相对于导风口62以及导风口盖65向导风口62的上方错开。
保护罩55通过从车宽方向外侧贯插到保护罩55的前部的多个保护罩固定具75,而紧固于箱罩41的罩固定部70。保护罩固定具75在侧视观察时设置于周壁部71的外侧。
这里,对冷却风的流动进行说明。
外部空气作为冷却风W(图8)而从外部空气导入口74取入到腔室部73。冷却风W的取入通过离心风扇48的送风而得以被促进。
冷却风W从外部空气导入口74流入到腔室部73的上部,通过导风口盖65的周围,绕到导风口盖65的下方,从导风口盖65的下表面的开口68以及导风口62的下端部62a流入到变速器箱部40。流入到变速器箱部40的冷却风W对无级变速器46以及离合器机构44等进行冷却,并从排出口(未图示)排出到臂部21的外侧。
导风口盖65与箱罩41一体地形成,并且由与箱罩41相同的金属构成。因此,可以提升导风口盖65的刚性,可以降低在导风口盖65以及导风口62的周围流动的冷却风W造成的共鸣声音。
导风口盖65具有周壁66以及侧壁67,通过相对于导风口62而在车宽方向鼓出的形状而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导风口62,在周壁66的下表面部设置有开口68。因此,能够通过导风口盖65来抑制水或尘埃等进入到导风口62。
导风口盖65以及导风口62收纳于腔室部73内,从外部空气导入口74与冷却风W一起侵入的水或尘埃临时蓄积在腔室部73内的下部。如图8所示,导风口62配置成相对于腔室部73的下端部73a向上方错开,导风口62的下端部62a位于比腔室部73的下端部73a靠近上方的位置。因此,抑制了侵入到腔室部73内的水或尘埃等侵入到导风口62。
外部空气导入口74位于导风口盖65的上方,导风口盖65的上部65a覆盖导风口62中的位于外部空气导入口74侧的部分。这里,导风口盖65的上部65a至少包含在导风口盖65上位于比导风口62的中心靠上方的部分的一部分。上部65a包含周壁66的上部以及侧壁67的上部。导风口62的中心与轴线48b一致。
这样,导风口盖65的上部65a覆盖导风口62中的位于外部空气导入口74侧的部分,因此可以通过导风口盖65来抑制从外部空气导入口74侵入的水或尘埃等直接进入到导风口62。
乘员落座的座椅10位于导风口盖65的上方,导风口盖65的上部65a覆盖导风口62中的位于乘员侧(上方侧)的部分。
这样,导风口盖65的上部65a覆盖导风口62中的位于乘员侧(座椅10侧)的部分,因此,可以抑制从导风口62产生的声音到达上方的乘员处。这里,从导风口62产生的声音除了冷却风W造成的共鸣声音之外,还存在无级变速器46以及离合器机构44的动作声音。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变速机构43具有:无级变速器46,其具有主动带轮50、从动带轮51、以及将主动带轮50和从动带轮51连接的V带52;变速器箱部40,其收纳无级变速器46;箱罩41,其封闭变速器箱部40并覆盖无级变速器46;离心风扇48,其设置于主动带轮50的靠箱罩41侧的面上;以及导风口62,其设置于箱罩41,向变速器箱部40内导入冷却风W,箱罩41具有从离心风扇48的轴线方向A覆盖离心风扇48的相邻壁部60,导风口62在相邻壁部60上设置于离心风扇48的轴线48b上并且向轴线方向A开口,覆盖导风口62的导风口盖65一体地设置于箱罩41。
根据该结构,导风口盖65一体地设置于箱罩41,可以提升导风口盖65的刚性,可以降低冷却风W造成的共鸣而实现静音化。此外,导风口盖65与箱罩41相连接的连接部为一体的,因此,可以降低在导风口盖65与箱罩41之间的间隙产生的声音,可以降低冷却风W造成的声音。
此外,箱罩41具有与变速器箱部40连接的连接面41c,箱罩41具有向变速器箱部40所在一侧的相反方向突出的突出部61,导风口盖65在突出部61的突出方向上设置于比突出部61的顶点61a靠近连接面41c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导风口盖65在突出部61的突出方向上设置于比突出部61的顶点61a靠近连接面41c的位置,因此,不需要为了形成导风口盖65而将箱罩41的制造用的模具设定得大,可以容易地形成箱罩41。
此外,变速机构43搭载于供乘员乘坐的自动二轮车1,导风口盖65覆盖导风口62中的位于乘员侧的部分。
根据该结构,可以通过导风口盖65来降低从导风口62到达乘员的声音。
并且,导风口62是与离心风扇48的轴线48b同轴的圆形。
根据该结构,能够从导风口62顺畅地使冷却风W流向离心风扇48,导风效率良好。
此外,变速机构设置有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导风口62以及导风口盖65的保护罩55,保护罩55具有:外部空气导入口74,其配置成相对于导风口62在导风口62的径向上错开,导风口盖65覆盖导风口62中的位于外部空气导入口74侧的部分。
根据该结构,可以将从外部空气导入口74到导风口62为止的冷却风W的风路设定得长,水或尘埃等难以进入到导风口62。此外,可以降低从导风口62经由外部空气导入口74而传向外侧的声音。
此外,在保护罩55与箱罩41之间,设置有从导风口62的周围覆盖导风口盖65的腔室部73,导风口62配置成相对于腔室部73的下端部73a向上方错开。
根据该结构,可以通过腔室部73来抑制水或尘埃等进入到导风口62。此外,可以抑制进入到腔室部73的内侧的水或尘埃等进入到导风口62。
此外,导风口盖65与离心风扇48的轴线48b交叉。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导风口盖65上与离心风扇48的轴线48b交叉的部分,可以有效地降低从导风口62向外输出的声音。
此外,导风口盖65在轴线方向A上覆盖导风口62的表面积的一半以上。
根据该结构,可以有效地提升导风口盖65的刚性,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声音。
并且,导风口盖65具有:周壁66,其从导风口62的周缘部沿轴线方向A立起设置并包围导风口62;以及侧壁67,其与周壁66的外端部连接,在轴线方向A上与导风口62重叠,在周壁66的一部设置有开口68。
根据该结构,通过周壁66以及侧壁67可以有效地降低导风口62的声音。此外,通过周壁66以及侧壁67可以将导风口盖65设为立体状,可以提高导风口盖65的刚性,并且能够高效地从周壁66的开口68进行导风。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方式,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中,离心风扇48作为一体地设置于主动带轮50的外侧面的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离心风扇48也可以相对于主动带轮50分体地设置。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变速机构43作为搭载于自动二轮车1的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有两个前轮或者后轮的3轮的车辆以及具有4轮以上的车轮的鞍乘型车辆的变速机构。
Claims (9)
1.一种变速机构,其具有:无级变速器(46),其具有主动带轮(50)、从动带轮(51)、以及连接所述主动带轮(50)与所述从动带轮(51)的带(52);变速器箱(40),其收纳所述无级变速器(46);箱罩(41),其封闭所述变速器箱(40)并覆盖所述无级变速器(46);离心风扇(48),其设置于所述主动带轮(50)的靠所述箱罩(41)侧的面上;以及导风口(62),其设置于所述箱罩(41),向所述变速器箱(40)内导入冷却风,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罩(41)具有相邻壁部(60),所述相邻壁部(60)从所述离心风扇(48)的轴线方向(A)覆盖所述离心风扇(48),所述导风口(62)在所述相邻壁部(60)上设置于所述离心风扇(48)的轴线(48b)上并且向所述轴线方向(A)开口,
覆盖所述导风口(62)的导风口盖(65)一体地设置于所述箱罩(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罩(41)具有与所述变速器箱(40)连接的连接面(41c),
所述箱罩(41)具有向所述变速器箱(40)所在一侧的相反方向突出的突出部(61),
所述导风口盖(65)在所述突出部(61)的突出方向上设置于比所述突出部(61)的顶点(61a)靠近所述连接面(41c)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机构搭载于供乘员乘坐的鞍乘型车辆(1),
所述导风口盖(65)覆盖所述导风口(62)中的位于所述乘员侧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口(62)是与所述离心风扇(48)的所述轴线(48b)同轴的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机构设置有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所述导风口(62)和所述导风口盖(65)的保护罩(55),
所述保护罩(55)具有外部空气导入口(74),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74)配置成相对于所述导风口(62)在所述导风口(62)的径向上错开,
所述导风口盖(65)覆盖所述导风口(62)中的位于所述外部空气导入口(74)侧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护罩(55)与所述箱罩(41)之间,设置有从所述导风口(62)的周围覆盖所述导风口盖(65)的腔室部(73),
所述导风口(62)配置成相对于所述腔室部(73)的下端部(73a)向上方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口盖(65)与所述离心风扇(48)的所述轴线(48b)交叉。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口盖(65)在所述轴线方向(A)上覆盖所述导风口(62)的表面积的一半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口盖(65)具有:周壁(66),其从所述导风口(62)的周缘部沿所述轴线方向(A)立起设置并包围所述导风口(62);以及侧壁(67),其与所述周壁(66)的外端部连接,在所述轴线方向(A)上与所述导风口(62)重叠,
在所述周壁(66)的一部分设置有开口(68)。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62996 | 2019-09-06 | ||
JP2019162996A JP6951390B2 (ja) | 2019-09-06 | 2019-09-06 | 変速機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60238A true CN112460238A (zh) | 2021-03-09 |
CN112460238B CN112460238B (zh) | 2023-05-12 |
Family
ID=74832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913889.8A Active CN112460238B (zh) | 2019-09-06 | 2020-09-03 | 变速机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51390B2 (zh) |
CN (1) | CN112460238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15357A1 (en) * | 2003-11-11 | 2005-06-02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Cover for joint part between engine and transmission |
US20050229742A1 (en) * | 2004-04-20 | 2005-10-20 | Honda Motor Co., Ltd. | Sound-proof structure in power unit |
JP2009103233A (ja) * | 2007-10-24 | 2009-05-14 | Suzuki Motor Corp | 動力伝達装置の冷却構造 |
CN101509546A (zh) * | 2008-02-14 | 2009-08-1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 |
CN102530149A (zh) * | 2010-12-28 | 2012-07-0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V形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风引入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48411B (zh) * | 2015-08-21 | 2020-06-1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座型车辆的动力单元 |
-
2019
- 2019-09-06 JP JP2019162996A patent/JP6951390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9-03 CN CN202010913889.8A patent/CN1124602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15357A1 (en) * | 2003-11-11 | 2005-06-02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Cover for joint part between engine and transmission |
US20050229742A1 (en) * | 2004-04-20 | 2005-10-20 | Honda Motor Co., Ltd. | Sound-proof structure in power unit |
CN1689893A (zh) * | 2004-04-20 | 2005-11-0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动力单元的隔音结构 |
JP2009103233A (ja) * | 2007-10-24 | 2009-05-14 | Suzuki Motor Corp | 動力伝達装置の冷却構造 |
CN101509546A (zh) * | 2008-02-14 | 2009-08-1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 |
CN102530149A (zh) * | 2010-12-28 | 2012-07-0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V形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风引入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1042772A (ja) | 2021-03-18 |
CN112460238B (zh) | 2023-05-12 |
JP6951390B2 (ja) | 2021-10-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387673B1 (ko) | V 벨트식 무단 변속기의 냉각풍 흡입 구조 | |
US7647995B2 (en) | Riding type vehicle | |
CN100486862C (zh) | 跨乘式车辆 | |
US7327240B2 (en) | Indicator device for motor driven vehicle | |
US7487853B2 (en) | Saddle-type vehicle | |
US20130087403A1 (en) | Utility Vehicle | |
JP6476301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パワーユニット | |
CN112460238B (zh) | 变速机构 | |
JP6670335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ベルト式無段変速装置 | |
JP7191871B2 (ja) | 送風装置 | |
JP6770546B2 (ja) |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 |
CN100484822C (zh) | 跨乘式车辆 | |
CN221820164U (zh) | 鞍乘型车辆的动力单元 | |
KR0137906B1 (ko) | 자동2륜차용 엔진의 스타터 지지장치 | |
JP2015161324A (ja) | ベルト変速装置の冷却構造 | |
JP5162400B2 (ja) | 内燃機関 | |
JP6485087B2 (ja) | 無段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 |
JP2004052908A (ja) | 車両搭載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 |
JP2015132311A (ja) | ベルト変速装置の冷却構造 | |
WO2022009317A1 (ja) | パワーユニットケース構造 | |
JP3150483U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2003172437A (ja) |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 |
JP2005247049A (ja) | 車両用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 |
JP2012052601A (ja) | 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冷却風取り入れ構造 | |
EP1580113B1 (en) |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raveling vehicl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