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7219A - 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及液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及液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7219A
CN101377219A CNA2008101294505A CN200810129450A CN101377219A CN 101377219 A CN101377219 A CN 101377219A CN A2008101294505 A CNA2008101294505 A CN A2008101294505A CN 200810129450 A CN200810129450 A CN 200810129450A CN 101377219 A CN101377219 A CN 101377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cylinder
master cylinder
hydraulic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294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早川公视
岩下调
家田义久
佐保田克三
友田明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77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72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9/00Clutches and systems of clutches involving both fluid and magnetic actuation
    • F16D29/005Clutches and systems of clutches involving both fluid and magnetic actuation with a fluid pressure piston driven by an electric 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2Control by fluid pressure
    • F16D2048/0212Details of pistons for master or slave cylind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fluid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以使双系统独立动作,并能增加设计自由度,还能削减成本的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在第二分离缸(32)与第一主缸(31)之间设置传递动力的跷跷板部件(117),由作为连通液压油的连通路的大直径孔(41a)和小直径孔(41b)将第一主缸(31)和第二液压管(26)连通,在第二主缸(132)上连接着为了调整第一主缸(31)侧的液压路径和第二分离缸(32)侧的液压路径的油量而储存液压油的补油器。

Description

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及液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及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用来进行汽车离合器连接或切断的设有两个液压系统的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和液压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96670号公报
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进行说明。
两个液压系统中的一个,是通过离合器踏板7使主缸5动作的系统,另一个是通过动力缸14使副主缸12动作的系统,这些主缸5和副主缸12通过三孔阀20与分离缸(レリ—ズシリンダ—)3连接,该分离缸3与离合器1连接着。
在主缸5上安装着补油器6,在副主缸12上安装着补油器13。
上述两个液压系统中,分别设置了补油器(リザ—バタンク)6、13,而为了向各个液压系统供油,补油器6、13必须设置在液压系统的最高的位置,因此,为了设置多个补油器6、13就必须确保液压系统的最高位置有多个设置空间,因而减小了离合器控制装置的设计自由度。另外,两个补油器6、13造成成本升高。
进而,用三孔阀20切换两个系统的油路,因此,例如在需要由动力缸14切断离合器1时由离合器踏板7切断离合器1的情况下,其无法实施。即,两个液压系统无法独立进行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使两个系统独立动作,并且能增加设计自由度,进而可以削减成本的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及液压系统。
本发明的一方面为一种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设有离合器液压路径和手动液压路径;该离合器液压路径由离合器主缸和离合器分离缸构成,该离合器主缸通过被赋予的动力产生液压,该离合器分离缸通过第一油管从所述离合器主缸传递液压而将离合器切断;该手动液压路径由手动主缸和手动分离缸构成,该手动主缸通过手动操作产生液压,该手动分离缸通过由第二油管从所述手动主缸传递的液压进行动作,从而在所述离合器主缸产生液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动分离缸与所示离合器主缸之间设有用来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部件;由流过液压油的连通路将所述离合器主缸与所述第二油管连通;在所述手动主缸上连接着为了调整所述离合器液压路径与所述手动液压路径的油量而贮存了液压油的补油器。
其作用是,储存了液压油的补油器与手动主缸连接,第二油管与手动主缸连接,第二油管通过连通路与离合器主缸连通,因此,离合器主缸与手动主缸相连,第一油管也与手动主缸相连。
由此,即便是温度变化或离合器的摩擦材料的磨耗等造成离合器液压路径和手动液压路径的油量发生改变,也可以通过补油器向离合器液压路径和手动液压路径供给液压油,或把液压油从离合器液压路径和手动液压路径回收到补油器,来调整离合器液压路径和手动液压路径的油量。
因此,对离合器液压路径和手动液压路径这样的双液压路径只要配置一个补油器即可,所以容易配置补油器并增加了设计自由度,还能削减成本。另外,由于双液压路径只要进行一次排气即可,所以提高了维护性。
例如,通过被赋予的动力使离合器主缸动作而产生液压的话,所述液压通过第一油管传递到离合器分离缸,将离合器切断。
另外,如果通过手动使手动主缸动作而产生液压的话,所述液压通过第二油管传递到手动分离缸,在所述手动分离缸产生液压,通过动力传递部件把动力从手动分离缸传递到离合器主缸,在离合器主缸产生液压。所述液压通过第一油管传递到离合器分离缸,将离合器切断。
还可以一边通过被赋予的动力使离合器主缸动作,一边独立地由手动通过动力传递部件使离合器主缸动作。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手动主缸和所述补油器安装在设于车辆上的把手上;所述手动主缸通过设于所述把手的离合器杆的操作进行动作。
其作用是,通过在把手上设置一个补油器,可以易于确认补油器的液压油油量且容易补给液压油。
另外,由于把一个补油器安装在把手上,所以无需确保用来设置另一个补油器的空间,增加了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的设计自由度。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分离缸的活塞受压面积大于所述离合器主缸的活塞受压面积。
其作用是,手动分离缸上设置的活塞的受压面积大于离合器主缸上设置的活塞的受压面积。
因此,当手动操作手动主缸而把液压传递到第二油管时,由所述液压在手动分离缸的活塞上产生的推压力大于通过连通路在离合器主缸的活塞上产生的推压力,因此,推压力从手动分离缸通过动力传递部件向离合器主缸传递。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设有移动自如地收容在所述手动分离缸中的手动分离活塞,和移动自如地收容在所述离合器主缸中的离合器主活塞;所述动力传递部件,通过由手动分离活塞推压该动力传递部件的一端部而传递动力,并以旋转中心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动力传递部件的另一端部推压离合器主活塞从而传递动力;所述旋转中心设置在所述一端部和所述另一端部之间;从所述旋转中心到所述手动分离活塞侧的所述一端部的距离,设定得比从所述旋转中心到所述离合器主活塞侧的另一端部的距离长。
其作用是,使从旋转中心到手动分离缸侧的一端部的动力传递部件的力矩大于从旋转中心到离合器主缸侧的另一端部的动力传递部件的力矩。
因此,当手动操作手动主缸把液压传递到第二油管时,手动分离缸通过动力传递部件推压离合器主缸的推压力也大于离合器主缸通过动力传递部件推压手动分离缸的推压力,所以,推压力从手动分离缸通过动力传递部件传递到离合器主缸。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路朝所述离合器主缸的下侧开口。
其作用是,第二油管内混入了空气时,空气从第二油管内移动到上方的连通路内,从连通路内移动到上方的离合器主缸内。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特征在于,涡轮的一部分可以抵接在所述动力传递部件上;安装在电动马达的转轴上的蜗杆与所述涡轮啮合。
其作用是,驱动电动马达时,涡轮随着蜗杆的旋转进行旋转,涡轮的一部分抵在动力传递部件上,因此,动力传递部件抵在离合器主缸上推压离合器主缸。
其结果是,在离合器主缸产生液压,所述液压通过第一油管传递到离合器分离缸,因此,通过离合器分离缸将接通着的离合器切断。
另外,手动驱动手动主缸的话,在手动主缸中产生液压,所述液压通过第二油管传递到手动分离缸,手动分离缸通过动力传递部件驱动离合器主缸而产生液压。结果,与上述相同,由离合器主缸产生的液压传递到离合器分离缸,将离合器切断。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为鞍乘式车辆。
其作用是,在设置在鞍乘式车辆上的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上设置一个补油器,因此,使得用来配置该补油器的鞍乘式车辆的车身空间减小。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液压系统,设有第一液压路径和第二液压路径;该第一液压路径由第一主缸和第一分离缸构成,该第一分离缸由第一油管从所述第一主缸传递液压而产生液压;该第二液压路径由第二主缸和第二分离缸构成,该第二分离缸通过由第二油管从所述第二主缸传递的液压进行动作,从而在所述第一主缸产生液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缸和所述第二油管由流过液压油的连通路连通;在所述第二主缸上连接着为了调整所述第一液压路径与所述第二液压路径的油量而贮存了液压油的补油器。
其作用是,贮存了液压油的补油器与第二主缸连接,第二油管与第二主缸连接,第二油管通过连通路与第一主缸连通,因此,第一主缸与补油器相连。
因此,即便温度变化或离合器的摩擦材料的磨耗等造成第一液压路径和第二液压路径的油量发生改变,也可以通过从补油器向第一液压路径和第二液压路径供给液压油,或从第一液压路径和第二液压路径向补油器回收液压油来调整油量。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发明中,在手动分离缸与离合器主缸之间设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部件,由流通液压油的连通路将离合器主缸与第二油管连通,在所述手动主缸上连接着为了调整所述离合器液压路径与所述手动液压路径的油量而贮存了液压油的补油器,因此,可以用补油器内的液压油把离合器液压路径的油量与手动液压路径的油量同样地进行调整。
因此,在手动液压路径和离合器液压路径上设置一个补油器即可,因此可以容易地把一个补油器安装在把手转动的空间中,不仅可以增加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的设计自由度,而且可以降低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的成本,进而,可以使通过赋予的动力将离合器切断的系统和通过手动将离合器切断的系统这两个系统独立地进行动作。
本发明第二方面涉及的发明中,手动主缸和补油器安装在设于车辆上的把手上,手动主缸通过设于把手的离合器杆的操作进行动作,因此,通过在把手上设置一个补油器,易于确认补油器内的油量并易于补充液压油。而且,由于把一个补油器安装在把手上,所以不必另外确保用来设置补油器的空间,可以提高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的设计自由度。
本发明第三方面涉及的发明中,手动分离缸的活塞受压面积大于离合器主缸的活塞受压面积,因此,可以使得手动分离缸的活塞受压面积比离合器主缸的活塞受压面积大,可以把推压力从手动分离缸那一侧通过动力传递部件传递到离合器主缸那一侧,可以手动切断离合器。
本发明第四方面涉及的发明中,设有移动自如地收容在手动分离缸中的手动分离活塞,和移动自如地收容在离合器主缸中的离合器主活塞;动力传递部件,通过由手动分离活塞推压该动力传递部件的一端部而传递动力,并以旋转中心为中心进行旋转,动力传递部件的另一端部推压离合器主活塞从而传递动力;旋转中心设置在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之间;从旋转中心到手动分离活塞侧的一端部的距离,设定的比从旋转中心到离合器主活塞侧的另一端部的距离长,因此,可以使从旋转中心到手动分离活塞那一侧的一端部的动力传递部件的力矩大于从旋转中心到离合器主活塞那一侧的另一端部的动力传递部件的力矩,可以把推压力从手动分离缸那一侧通过动力传递部件传递到离合器主缸那一侧,可以手动切断离合器。
本发明第五方面涉及的发明中,连通路朝离合器主缸的下侧开口,因此,将第二油管的空气排出时,空气从第二油管通过上方的连通路排到更上方的离合器主缸中,因此,可以容易地排出第二油管的空气。
本发明第六方面涉及的发明中,涡轮的一部分可以抵接在动力传递部件上;安装在电动马达的转轴上的蜗杆与涡轮啮合,因此,驱动电动马达,就可以通过蜗杆和涡轮使动力驱动部件动作,而且,通过手动驱动手动分离缸,可以与电动马达侧独立地使动力驱动部件动作。
本发明第七方面涉及的发明中,车辆为鞍乘式车辆,因此,通过使鞍乘式车辆的补油器为一个,可以独立进行手动切断离合器和动力切断离合器,而且可减少部件数量,可以谋求削减鞍乘式车辆的成本并有效利用车身空间。
本发明第八方面涉及的发明中,第一主缸和第二油管由流过液压油的连通路连通;在第二主缸上连接着为了调整第一液压路径与第二液压路径的油量而贮存了液压油的补油器,因此,可以通过补油器内的液压油把第一液压路径的油量与第二液压路径的油量同样地进行调整。
因此,在第一液压路径和第二液压路径中设置一个补油器即可,可以容易地把一个补油器安装在第一液压路径和第二液压路径的最高位置,不仅可以增加液压系统的设计自由度,而且可以降低液压系统的成本,进而,可以使由赋予的动力切断离合器的系统和通过手动切断离合器的系统这两个系统独立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离合器液压系统的系统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离合器液压系统的促动器单元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离合器液压系统的杆操作部的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促动器单元的第一轴测图。
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促动器单元的第二轴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促动器单元的一部分的轴测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分离缸和离合器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离合器液压系统的作用的第一作用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离合器液压系统的作用的第二作用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离合器液压系统的作用的第三作用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推压力传递部的另一实施例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附图是按照附图标记的朝向进行观察的。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离合器液压系统的系统图。离合器液压系统10是这样的装置,即,在通过离合器11进行机动二轮车、不规整场地行驶车辆等的鞍乘式车辆上设置着的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切断时,通常检测齿轮切换踏板的踏力和车速等,在切换齿轮时,例如通过促动器单元12自动通断(即,接通和切断)离合器11,也可以根据需要由离合器杆14手动将离合器11接通切换。
离合器液压系统10由:设有作为产生液压的驱动源的电动马达21的促动器单元12、通过第一油管23连接在所述促动器单元12上的第一分离缸24、配置在所述第一分离缸24与离合器11之间的推杆25、设置在机动二轮车的把手15上并通过第二油管26与促动器单元12连接的杆操作部27,和控制部28构成,该控制部28根据来自这些促动器单元12和杆操作部27上设置着的各种传感器(在后文中详述)的输入信号或从发动机控制单元(未图示)得到的变速器的齿轮位置、发动机转速、车速、节流阀开度等信号,对促动器单元12的电动马达21的动作进行控制。
上述离合器液压系统10中,使促动器单元12的电动马达21动作而产生液压,把该液压传递到第一分离缸24而通过推杆25将离合器11自动切断,或者操作离合器杆14,由杆操作部27产生液压,该液压顺次通过第二液压管26、促动器单元12和第一液压管23传递到第一分离缸24,通过推杆25将离合器11手动切断。接通离合器11时将上述液压降低。
图2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离合器液压系统的促动器单元的说明图。促动器单元12由:设有第一主缸31和第二分离缸32的液压缸形成部33、用多个螺栓34安装在所述缸形成部33的侧面的齿轮箱36、安装在所述齿轮箱36的上部的电动马达21,和推压力传递部37构成。该推压力传递部37把所述电动马达21的驱动力传递到第一主缸31,或把第二分离缸32产生的液压形成的推压力传递到第一主缸31。
缸形成部33设有缸体41,该缸体41上开了第一主缸31的第一缸孔31a,和平行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主缸31的下方的第二分离缸32的第二缸孔32a。
第一主缸31由:铝合金铸造(例如模铸)的缸体41、第一缸孔31a、自由移动地插入所述第一缸孔31a的活塞43、与所述活塞43形成一体的杆44、为了把活塞43和杆44推出到推压力传递部37侧而设置在活塞43的一端与第一缸孔31a的一端部之间的压缩卷簧46,和设置在第一缸孔31a的另一端部用来防止活塞43从第一缸孔31a拔出的垫圈47和止动圈48构成。
缸体41的第一缸孔31a和第二缸孔32a从同一方向,即从图的左方开始加工而成,由此,可以提高第一缸孔31a和第二缸孔32a各自的加工精度以及第一缸孔31a和第二缸孔32a的位置精度(包括平行度)。
第一缸孔31a内的液压油压力(即第一液压管23内的液压油压力)通过液压传感器52进行检测,该液压传感器52通过安装件51从下侧安装在从下方与第一缸孔31a连通的第一连通孔31b上。53表示用来把液压传感器52检测的液压信号送往控制部28(参照图1)的导线。
图中的附图标记55、56表示用来将活塞43与第一缸孔31a之间密封而安装在活塞43上的由橡胶形成的第一油杯和第二油杯,57表示设置在第一缸孔31a的一端部用来连接第一液压管23的管接口。
第二分离缸32由:缸体41、自由移动地插入所述第二缸孔32a的活塞63、与所述活塞63形成一体的杆64、为了把活塞63和杆64推向与推压力传递部37相反那一侧而使一端与活塞63抵接的压缩卷簧66、接受所述压缩卷簧66的另一端的弹簧接受部件67,和设置在第二缸孔32a上用来支撑所述弹簧接受部件67的垫圈68和止动圈69构成。
第二缸孔32a内的液压油压力(即第二液压管26内的液压油压力)通过液压传感器72进行检测,该液压传感器72通过安装件51从下侧安装在第二连通孔32b上,该第二连通孔32b通过连通孔32c从侧方与第二缸孔32a连通。73表示用来把液压传感器72检测的液压信号送往控制部28的导线。
图中的附图标记32d表示形成在第二缸孔32a与连通孔32c之间的台阶部,活塞63的端面63a被压缩卷簧66推压在该台阶部32d上。附图标记75表示用来将活塞63与第二缸孔32a之间密封而安装在活塞63上的由橡胶形成的油杯。
第二连通孔32b通过大直径孔41a和小直径孔41b与第一缸孔31a连通。
这些大直径孔41a和小直径孔41b形成在第一缸孔31a的下侧,把设置在杆操作部27(参照图1)上的补油器(在图3中具体说明)内的液压油供给到第一主缸31和第二分离缸32双方,由此,即便离合器液压系统10(参照图1)内的整个液压路径内的油量因温度变化或离合器11(参照图1)的摩擦材料磨耗等而发生改变,也可以由上述补油器内的液压油供给液压油,或从上述液压路径内回收到补油器内。
之所以设置大直径孔41a和小直径孔41b这两个孔,是由于可以使形成在第一缸孔31a内的第一油杯55的两侧的两个油室77、78双方与第二连通孔32b连通而使液压油可以出入。
本实施例的促动器单元12,详细说,在缸形成部33,第一主缸31的第一油杯55配置在比第二分离缸32(具体为第二缸孔32a)的端部更靠第一液压管23侧,因此,把第二连通孔32b与第二缸孔32a相邻配置,可以把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孔32b与第二缸孔31a的大直径孔41a和小直径孔41b形成为简单的形状,即直的短圆孔形状。因此,可以谋求节省空间并降低加工成本。
电动马达21由:垂直延伸的旋转轴81、通过多个螺栓安装在通过轴承82旋转自如地支撑所述旋转轴81的齿轮箱36的上部的座部83、通过多个螺钉84安装在所述座部83上的马达箱86、安装在所述马达箱86的端部用来支撑旋转轴81的径向推力轴承(滑动轴承)87、安装在马达箱86的内面的永久磁铁构成的定子88、安装在座部83上用来供给电力的连接器91、通过未图示的导线连接在所述电力供给用的连接器91的连接端子92、92(仅表示一方的附图标记92)上的电刷93、安装在旋转轴81上用来使电流从所述电刷93流动的多个整流子片94构成的整流子96,和与定子88相向地安装在旋转轴81上的铁心和线圈构成的转子97构成。
图中的附图标记101为驱动电动马达21的马达驱动部,通过导线102与控制部28(参照图1)连接,根据来自所述控制部28的控制信号通过与供电用连接器91连接的供电用导线103控制对电动马达21的通电,从而驱动电动马达21(正转或反转)以及使电动马达21停止。
推压力传递部37由:花键连接在电动马达21的旋转轴81下端并通过轴承111、112旋转自如地支撑在齿轮箱36上的蜗杆113、旋转自如地安装在齿轮箱36上的支轴114、安装在所述支轴114上并与蜗杆113啮合的扇形的涡轮116,和旋转自如地安装在支轴114上的跷跷板部件117构成。
跷跷板部件117设有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支轴114上的跷跷板本体120,和分别通过支轴119旋转自如地安装在所述跷跷板本体120的两端的第一滚筒121和第二滚筒122。
跷跷板本体120在侧面形成有与涡轮116的端面116a抵接的突起120a。
第一滚筒121是第一主缸31的杆44在压缩卷簧46的弹性力作用下抵接着的部件。
第二滚筒122是可以与第二分离缸32的杆64的前端抵接的部件,第二滚筒122被杆部件64推压时,跷跷板部件117以支轴114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第一滚筒121把杆44向图中的右方推出。
推压力传递部37的蜗杆113配置成处于电动马达21的下侧。由此,在蜗杆113与涡轮116的啮合部分产生磨耗粉末的情况下,该磨耗粉末可以向下方落下,不用担心磨耗粉末影响电动马达21工作。
另外,电动马达21的电刷93或整流子96配置成处于定子88或转子97的下侧,因此,在从电刷93产生磨耗粉末的情况下,与上述同样,磨耗粉末可以向下方落下。
图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离合器液压系统的杆操作部的截面图,杆操作部27由:离合器杆14、通过操作所述离合器杆14产生液压的第二主缸132、与所述第二主缸132设置成一体的补油器133,和安装在离合器杆14的摆动轴134上用来检测离合器杆14的摆动角的杆旋转角度传感器136构成。
第二主缸132由:筒状的缸本体141、移动自如地插入所述缸本体141设置着的缸孔141a中的活塞142、杆143,和把活塞142向所述杆143侧推出的弹簧144构成,为了推压所述活塞142而使所述杆143的一端与离合器杆14的臂部14a连接并且使另一端插入活塞142的凹部142a,第二液压管26与设置在缸本体141的端部的管接口141b连接。148、149表示为了将活塞142与缸孔141a之间密封而安装在活塞142上的橡胶支撑的第一油杯和第二油杯。
补油器133由与缸本体141形成一体的本体部133a,和为了堵塞所述本体部133a的上部开口而通过多个螺钉151安装着的盖部152构成,在内部贮存液压油153。如图1所示,补油器133安装在把手15上,配置在车辆车身的最高位置(也是容易确认液压油153的油量或容易补充液压油的位置)。
在本体部133a的底部133b开设了通到第二主缸132的缸孔141a内的大直径孔133c和小直径孔133d。因此,离合器液压系统10(参照图1)内的整个液压路径(即后述的第一液压路径231和第二液压路径232(参照图1))内的油量即便随温度改变或离合器11(参照图1)的摩擦材料磨耗等而发生改变,也可以供给补油器133内的液压油153,或使液压油从上述液压路径内回收到补油器133内。
之所以设置大直径孔133c和小直径孔133d这两个孔,是为了把液压油153供给到缸孔141a内的第一油杯148两侧形成的两个油室155、156双方,或从油室155、156双方回收液压油153。
杆旋转角度传感器136通过导线158与控制部28(参照图1)连接。
在此,161是用来防止活塞142从缸孔141a拔出的垫圈,162是把垫圈161固定在缸本体141上的止动圈,163是防尘盖。
如上述图1~图3所示,本发明中的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10设有作为离合器液压路径的第一液压路径231和作为手动液压路径的第二液压路径232;该第一液压路径231由作为离合器主缸的第一主缸31和作为离合器分离缸的第一分离缸24构成,该第一主缸31通过被赋予的动力产生液压,该第一分离缸24通过作为第一油管的第一液压管23从所述第一主缸31传递液压而将离合器11切断;该第二液压路径232由作为手动主缸的第二主缸132和作为手动分离缸的第二分离缸32构成,该第二主缸132通过手动操作产生液压,该第二分离缸32通过由作为第二油管的第二液压管26从所述第二主缸132传递的液压进行动作,从而在第一主缸31产生液压;在第二分离缸32与第一主缸31之间设置作为用来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部件的跷跷板部件117,由作为连通路的大直径孔41a和小直径孔41b将第一主缸31与第二液压管26连通,在第二主缸132上连接着为了调整第一液压路径231和第二液压路径232的油量而贮存了液压油的补油器133,因此,可以由补油器133内的液压油将第一液压路径231的油量与第二液压油232的油量同样地进行调整。
因此,在第一液压路径231和第二液压路径232中设置一个补油器133即可,可以把一个补油器133容易地安装在把手15周围的空间中,不仅可以提高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10的设计自由度,而且可以降低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10的成本,进而,可以使通过所赋予的动力将离合器11切断的系统和通过手动将离合器11切断的系统这两个系统独立地进行动作。
进而,第一液压路径231和第二液压路径232只要进行一次排气即可,因此可以提高维护性。
另外,本发明如图1和图3所示,把第二主缸132和补油器133设置在车辆上设置着的把手15上,第二主缸132通过设于把手15上的离合器杆14进行操作,因此,通过把一个补油器133设置在把手15上,使得容易确认补油器133内的液压油153的油量或易于补给液压油153。
另外,由于把一个补油器133安装在把手15上,所以,无需另外确保用来安装补油器133的空间,可以提高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10的设计自由度。
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促动器单元的第一轴测图,促动器单元12在缸体41上下把作为两个液压缸的第一主缸31和第二分离缸32设置成一体,在所述缸体41上设有电动马达21,和用来把所述电动马达21的驱动力传递到第一主缸31或把第二分离缸32产生的推压力传递到第一主缸31的推压力传递部37,从而可以谋求紧凑化、小型化,即使在机动二轮车的小空间中也可以容易地进行配置。
用来把第一液压管23(参照图2)连接到第一主缸31上的管接口57,其内径小于第一缸孔31a的内径,而且,其轴线57A向第一缸孔31a的轴线31A上方偏离δ的距离,促动器单元12以使管接口57自水平面向上方倾斜2~5度的方式安装在车身上。
这样,管接口57的内周面的最上部与第一缸孔31a的内周面的最上部水平地相连,或管接口57的内周面的最上部处于比第一缸孔31a的内周面的最上部高的位置,进而以使管接口57的内周面的最上部处于比第一缸孔31a的内周面的最上部高的位置的方式进行倾斜,因而混入第一缸孔31a内的液压油中的空气可以容易地通过管接口57逃逸到第一液压管23,可以高效地通过与第一液压管23连接的在图7中进行说明的第一分离缸24的排气塞186进行排气作业。
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促动器单元的第二轴测图,促动器单元12的齿轮箱36在侧面设置开口(未图示),设有将所述开口堵塞并旋转自如地支撑推压力传递部37(参照图2)的支轴114(参照图2)的一端的盖部件171,在所述盖部件171上通过支轴114安装着用来检测涡轮116(参照图2)的旋转角度的涡轮旋转角度传感器173。
在此,多个附图标记175表示用来把盖部件171安装在齿轮箱36的螺栓、多个附图标记176表示用来把涡轮旋转角度传感器173安装在盖部件171上的螺栓、附图标记177表示用来把涡轮旋转角度传感器173的输出信号通过导线178(参照图1)与控制部28(参照图1)相连的连接器。
图6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促动器单元的一部分的轴测图,第一主缸31的活塞43的轴线即第一缸孔31a的轴线31A与第二分离缸32的活塞63的轴线即第二缸孔32a的轴线32A存在于同一个平面内并且平行,这些轴线31A和轴线32A与推压力传递部37的支轴114的轴线114A垂直。
轴线31A和轴线32A配置在同一平面179内,因而,可以使缸体41(参照图2)较薄,而且,由于轴线31A与轴线32A平行,因而第一缸孔31a和第二缸孔32a易于加工,而且缸体41的高度可以减小。进而,轴线31A和轴线32A与轴线114A垂直,因此,平面179与涡轮116和跷跷板部件117各自的旋转轨迹平行,可以使推压力传递部37较薄,可以谋求节省空间。
此外,优选为,电动马达21的旋转轴81的轴线81A和与轴线81A同轴的蜗杆113的轴线113A与穿过轴线31A和轴线32A的平面179平行。由此,轴线114A与轴线81A和113A垂直。
这样,平面179与轴线81A和轴线113A平行,因此,推压力传递部37可以变的更薄,可以谋求节省空间。
进而,由于轴线114A与轴线81A和113A垂直,所以,促动器单元12(参照图5)整体上可以较薄,可以谋求节省空间,并可以提高向车辆进行搭载的性能。进而,易于采用由蜗杆113和涡轮116构成的高减速比的蜗杆齿轮对,可以简洁地构成推压力传递部37,因此可以节省空间并降低成本。
跷跷板部件117的跷跷板本体120由把突起120a和毂部120b形成一体的主跷跷板体120e和与所述主跷跷板体120e相邻配置着的副跷跷板体120f构成,副跷跷板体120f通过两根支轴119、119(参照图2)和毂部120b与主跷跷板体120e结合着。
图7是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分离缸和离合器的截面图,第一分离缸24由:一端封口的筒状的缸本体181、移动自如地插入形成在所述缸本体181上的缸孔181a中的活塞182,和设置在所述活塞182与缸本体181的底壁181b各自之间用来把活塞182推出到推杆25侧的弹簧183构成。181A是缸本体181内的油室、181c是设置在缸本体181的底壁181b上用于连接第一液压管23的管接口、185、185是用来将缸孔181a与活塞182之间密封而安装在活塞182上的O型环、186是用来把混入缸本体181内的液压油中的空气排出的排气塞。
活塞182形成有插入推杆25的一端的杆插入孔182a。
离合器11是多板型的,由:旋转自如地安装在构成变速器190的主轴193上并与离合器轴那一侧的齿轮啮合的大被动齿轮195、通过卷簧196安装在所述大被动齿轮195上的驱动部件197、在主轴193的轴向上自由移动并沿旋转方向卡合在驱动部件197的内周面的多个摩擦圆片即离合器盘198、与这些离合器盘198交互重合的多个离合器片201、花键连接在主轴193上并使离合器片201的内周部在主轴193的轴向上移动自如而在旋转方向被卡合的从动部件202、通过多个卷簧203安装在所述从动部件202上隔着多个离合器盘198和离合器片201推压从动部件202的推压部件204,和输入部件211构成,该输入部件211通过轴承209配置在推压部件204上并移动自如地安装在主轴193的端部而且形成有用来插入推杆25的另一端部的杆插入孔211a。
在此,附图标记212表示把用来将推压部件204向从动部件202进行推压的卷簧203安装在从动部件202上的螺栓,设有多个。附图标记213表示用来把从动部件202安装在主轴193上的螺母。
变速器190,把主轴193通过轴承216、217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壳体215上,通过一对轴承把未图示的中间轴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壳体215上。
多个驱动齿轮构成的驱动齿轮列218在轴向上移动自如地花键连接在主轴193上,多个从动齿轮构成的从动齿轮列花键连接在中间轴上,从动齿轮列的各个齿轮与驱动齿轮列218的各个齿轮啮合,通过未图示的变速机构选择传递动力的齿轮。
回到图1,第一主缸31、第一液压管23和第一分离缸24,是构成将离合器11切断的第一液压路径231的部件,第二主缸132、第二液压管26和第二分离缸32,是构成第二液压路径232的部件。
下面说明上述离合器液压系统10的作用。
图8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离合器液压系统的作用的第一作用图。
从图2的状态开始,在图8中,对电动马达21通电,于是蜗杆113朝箭头A的方向旋转,涡轮116朝箭头B的方向旋转。此时,涡轮116的端面116a推动跷跷板部件117的突起120a,因而跷跷板部件117也与涡轮116一起旋转,跷跷板部件117的第一滚筒121把第一主缸31的杆44朝箭头C的方向推出。
由此,活塞43与杆44一起移动,提高了油室78的液压。所述液压通过第一液压管23传递到图7所示的第一分离缸24的缸本体181内的油室181A,油室181A的液压变高,因而活塞182推动推杆25,推杆25向离合器11那一侧移动。
结果,推压部件204通过轴承209抵抗卷簧203的弹力从离合器盘198分离,推压各个离合器盘198和各个离合器片201的推压力基本消失、离合器11被切断,即,不从驱动部件197向从动部件202传递动力。
此时,在图8中,跷跷板部件117的第二滚筒122从静止的第二分离缸32的杆64远离,因此,使电动马达21进行动作不会对离合器杆14(参照图1)侧(即第二液压路径232)造成影响。
图9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离合器液压系统的作用的第二作用图。
例如,从图8所示的电动马达21动作的状态开始,在图3中,操作离合器杆14使第二主缸132的活塞142向图的右方移动,使油室156的液压变高,于是所述液压通过第二液压管26如图9所示传递到第二连通孔32b,如箭头D所示那样从第二连通孔32b传递到第二分离缸32的油室221,因此活塞63和杆64向箭头E的方向移动,杆64推压跷跷板部件117的第二滚筒122。
结果,跷跷板部件117向箭头F的方向旋转,第一滚筒121使第一主缸31的杆44向箭头G的方向移动,因而,活塞43也进行移动,油室78的液压变高。所述液压与上述同样地,通过第一液压管23传递到图7所示的第一分离缸24的缸本体181内的油室181A,因此推杆25向离合器11侧移动,离合器11被切断。
此时,在图9中,跷跷板部件117的突起120a从涡轮116的端面116a离开,因此对离合器杆14(参照图3)进行操作不会影响电动马达21侧的动作。
这样,可以使电动马达21侧与离合器杆14侧独立地动作。
如上述图2、图8和图9所示,本发明中,跷跷板部件117设置在第一主缸31上的作为离合器主活塞的活塞43以及设置在第二分离缸32上的作为手动分离活塞的活塞63可以分别进行动力传递,涡轮116的一部分可以与所述跷跷板部件117抵接,电动马达21的旋转轴81上安装着的蜗杆113可以与涡轮116啮合,因而借助驱动电动马达21可以通过蜗杆113、涡轮116使跷跷板部件117动作,而且,可以通过手动驱动第二分离缸32与电动马达21侧独立地使跷跷板部件117动作。
图10(a)、图10(b)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离合器液压系统的第三作用的图。
图10(a)表示第一主缸31的活塞43移动之前的状态,即图2的第一主缸31和第二分离缸32的状态。
即,第一主缸31的第一油杯55位于大直径孔41a与小直径孔41b之间。而且,第二分离缸32的活塞63的端面63a与台阶部32d抵接。
在此状态下,把液压传递到第二连通孔32b的话,在第一主缸31侧,通过小直径孔41b和油室78从右方对活塞43作用液压,而且,在第二分离缸32侧,通过连通孔32c和油室221从右方对活塞63作用液压。
由于第二缸孔32a的内径D2大于第一缸孔31a的内径D1,因此,第二分离缸32的活塞63的受压面积大于第一主缸31的活塞43的受压面积,活塞63向左方移动的力大于活塞43向左方移动的力,所以,活塞63向左方移动,活塞43向右方移动。
图10(b)中,活塞43如空心箭头所示那样向右方移动,第一油杯55位于小直径孔41b右方的话,大直径孔41a和小直径孔41b都面对着油室77,因此,不会产生使活塞43移动的力,仅仅产生通过作用于第二分离缸32的油室221的液压而使活塞63移动的力。
如上述图2和图10所示,本发明中,第二分离缸32的第二缸孔32a的内径D2大于第一主缸31的第一缸孔31a的内径D1,因此,可以使得第二分离缸32的活塞63的受压面积大于第二主缸31的活塞43的受压面积,可以使推压力从第二分离缸32侧通过跷跷板部件117向第一主缸31传递,可以通过手动将离合器11(参照图1)切断。
另外,如图10(a)所示,本发明中,由于大直径孔41a和小直径孔41b朝第一主缸31的下侧开口,因而在第二液压管26进行排气的时候,空气从第二液压管26通过第二连通孔32b、所述第二连通孔32b上方的大直径孔41a和小直径孔41b向更上方的第一主缸31(具体为第一缸孔31a内的油室78)排出,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第二液压管26的排气。
进而,由于第二液压管26与第一主缸31下方的第二连通孔32b连接,因此混入第二液压管26内的液压油中的空气可以容易地通过上方的第二连通孔32b、大直径孔41a、小直径孔41b逃逸到第一主缸31内,可以高效进行排气作业。
进而,本发明中,车辆为鞍乘式车辆,因此,通过使鞍乘式车辆的补油器133为一个,可以通过手动和动力独立进行离合器接通切断并能减少部件数,可以削减鞍乘式车辆的成本并有效利用车身空间。
图1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推压力传递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侧面图,与图2所示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推压力传递部240由蜗杆113(参照图2)、支轴114、涡轮116,和旋转自如地安装在支轴114上的跷跷板部件241构成。
跷跷板部件241设有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支轴114上的跷跷板本体243,和分别通过支轴244a、244b旋转自如地安装在所述跷跷板本体243两端的第一滚筒121和第二滚筒122。
支轴244a和支轴244b为相同部件,但是在此为了识别而使用不同的附图标记。
跷跷板本体243在侧面形成有用来与涡轮116的端面116a抵接的突起243a。
图中的244A、244B为支轴244a、244b各自的轴线,轴线114A与轴线244A的距离为L1、轴线114A与轴线244B的距离为L2,则L2>L1。
因此,例如,当第二缸孔32a的内径与第一缸孔31a的内径D1同为D1时,即使将活塞43和活塞63都向左作用相同的推压力F1,活塞63通过跷跷板部件243推压活塞43的推压力F2也大于推压力F1。
这样,设有自由移动地收容在第二分离缸32中的作为手动分离活塞的活塞63,和自由移动地收容在第一主缸31中的作为离合器主活塞的活塞43,作为动力传递部件的跷跷板部件241,作为其一端部的第二滚筒122(具体为第二滚筒122的支轴244b的轴心244B)因推压活塞63而传递动力从而以作为旋转中心的支轴114(具体为支轴114的轴线114A)为中心转动,作为另一端部的第一滚筒121(具体为第一滚筒121的支轴244a的轴心244A)因推压活塞43而传递动力,把轴心114A设置在轴心244B和轴心244A之间,把从所述轴心114A到活塞63侧的轴心244B的距离L2设定成比从轴心114A到活塞43侧的轴心244A的距离L1长,因此,可以使从轴心114A到活塞63侧的轴心244B的跷跷板部件241的力矩大于从轴心114A到活塞43侧的轴心244A的跷跷板部件241的力矩,可以把推压力从第二分离缸32侧通过跷跷板部件241向第一主缸31侧传递,可以通过手动将离合器11(参照图1)切断。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和液压系统适合用于鞍乘式车辆。

Claims (8)

1.一种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设有离合器液压路径和手动液压路径;
该离合器液压路径由离合器主缸和离合器分离缸构成,该离合器主缸通过被赋予的动力产生液压,该离合器分离缸通过第一油管从所述离合器主缸传递液压而将离合器切断;
该手动液压路径由手动主缸和手动分离缸构成,该手动主缸通过手动操作产生液压,该手动分离缸通过由第二油管从所述手动主缸传递的液压进行动作,从而在所述离合器主缸产生液压;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手动分离缸与所述离合器主缸之间设有用来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部件;
由流过液压油的连通路将所述离合器主缸与所述第二油管连通;
在所述手动主缸上连接着为了调整所述离合器液压路径与所述手动液压路径的油量而贮存了液压油的补油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主缸和所述补油器安装在设于车辆上的把手上;
所述手动主缸通过设于所述把手的离合器杆的操作进行动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分离缸的活塞受压面积大于所述离合器主缸的活塞受压面积。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移动自如地收容在所述手动分离缸中的手动分离活塞,和移动自如地收容在所述离合器主缸中的离合器主活塞;
所述动力传递部件,通过由手动分离活塞推压该动力传递部件的一端部而传递动力,并以旋转中心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动力传递部件的另一端部推压离合器主活塞从而传递动力;
所述旋转中心设置在所述一端部和所述另一端部之间;
从所述旋转中心到所述手动分离活塞侧的所述一端部的距离,设定得比从所述旋转中心到所述离合器主活塞侧的另一端部的距离长。
5.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路朝所述离合器主缸的下侧开口。
6.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涡轮的一部分可以抵接在所述动力传递部件上;
安装在电动马达的转轴上的蜗杆与所述涡轮啮合。
7.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为鞍乘式车辆。
8.一种液压系统,设有第一液压路径和第二液压路径;
该第一液压路径由第一主缸和第一分离缸构成,该第一分离缸由第一油管从所述第一主缸传递液压而产生液压;
该第二液压路径由第二主缸和第二分离缸构成,该第二分离缸通过由第二油管从所述第二主缸传递的液压进行动作,从而在所述第一主缸产生液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缸和所述第二油管由流过液压油的连通路连通;
在所述第二主缸上连接着为了调整所述第一液压路径与所述第二液压路径的油量而贮存了液压油的补油器。
CNA2008101294505A 2007-08-27 2008-07-31 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及液压系统 Pending CN1013772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20427 2007-08-27
JP2007220427A JP4934547B2 (ja) 2007-08-27 2007-08-27 車両用クラッチ油圧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7219A true CN101377219A (zh) 2009-03-04

Family

ID=39672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294505A Pending CN101377219A (zh) 2007-08-27 2008-07-31 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及液压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01677B2 (zh)
EP (1) EP2034206B1 (zh)
JP (1) JP4934547B2 (zh)
CN (1) CN10137721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4561A (zh) * 2022-04-27 2022-07-05 上海辛金路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钻机动力头同步离合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34548B2 (ja) * 2007-08-27 2012-05-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油圧機構
JP5007252B2 (ja) * 2008-02-21 2012-08-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DE102009002261A1 (de) * 2009-04-07 2010-10-14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triebevorrichtung mit wenigstens einem über eine Aktorik betätigbaren Schaltelement
JP5620671B2 (ja) * 2009-11-24 2014-11-0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
JP5476163B2 (ja) * 2010-03-03 2014-04-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ツインクラッチ付き変速機構
JP5547547B2 (ja) * 2010-05-14 2014-07-16 Ntn株式会社 電動式直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電動式ブレーキ装置
US8745867B1 (en) * 2013-01-14 2014-06-10 Kit Masters Modular viscous fan clutch system
JP5890360B2 (ja) * 2013-08-30 2016-03-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駆動装置
US9932086B2 (en) 2014-11-13 2018-04-03 Robert L. Barnett Motorcycle front brake master cylinder assembly
US10625813B2 (en) * 2014-11-13 2020-04-21 Robert L. Barnett Motorcycle front brake master cylinder assembly
DE102014224376A1 (de) * 2014-11-28 2016-06-0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sbetätigungsvorrichtung
US9759275B2 (en) * 2014-12-10 2017-09-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onic control of manual transmission clutch
EP3453602B1 (en) * 2016-05-04 2022-10-19 Ginda New-Tech Co., Ltd. Hydraulic-type time-difference brake apparatus and assembly thereof
CN109356948A (zh) * 2018-12-07 2019-02-19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车下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18733A (en) * 1976-03-29 1977-10-05 Fujitakenzou Kougiyou Kk Automotive clutch
JPS5872725A (ja) * 1981-10-27 1983-04-30 Isuzu Motors Ltd クラッチ制御装置
US4560049A (en) * 1982-09-28 1985-12-24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Operation device for clutch master cylinder with means to adjust the play stroke of the clutch lever
GB8800741D0 (en) * 1988-01-13 1988-02-10 Eaton Corp Clutch actuator system for automatic/semi-automatic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JP2648873B2 (ja) * 1988-08-12 1997-09-0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クラッチ操作装置
JPH07317806A (ja) * 1994-05-27 1995-12-08 Suzuki Motor Corp 液圧クラッチ用マスターシリンダー装置
JPH08296670A (ja) * 1995-04-24 1996-11-12 Takeya Yoshitomi クラッチ制御装置
JP3704751B2 (ja) * 1995-07-12 2005-10-12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流体圧発生装置
JP3817297B2 (ja) 1996-04-17 2006-09-06 ヴァレオユニシア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株式会社 自動クラッチ
JP3671569B2 (ja) * 1996-12-27 2005-07-13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断続装置
JPH11247892A (ja) * 1998-02-27 1999-09-14 Isuzu Motors Ltd クラッチの接続速度制御方法
JP3829006B2 (ja) * 1998-02-27 2006-10-04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断接装置
JP3940266B2 (ja) * 2001-01-22 2007-07-04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操作システム用油圧機構
US7014026B2 (en) * 2001-06-07 2006-03-21 Drussel Wilfley Design, L.L.C. Manual/automatic pressure control mechanism for centrifugal clutch
JP3919657B2 (ja) * 2002-12-10 2007-05-30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5083562A (ja) * 2003-09-11 2005-03-31 Hino Motors Ltd クラッチ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
FR2862114B1 (fr) 2003-11-12 2006-12-15 Valeo Embrayages Systeme de commande hydraulique d'un embrayage comportant des moyens d'assistance interposes entre l'emetteur et le recepteur du systeme.
JP4785115B2 (ja) * 2004-05-14 2011-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油圧操作用レバー装置
JP2006170227A (ja) * 2004-12-10 2006-06-29 Yamaha Motor Co Ltd ク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鞍乗型車両
JP2006170228A (ja) * 2004-12-10 2006-06-29 Yamaha Motor Co Ltd ク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鞍乗型車両
JP4603945B2 (ja) * 2005-07-12 2010-12-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変速機
JP2007120684A (ja) * 2005-10-31 2007-05-17 Yamaha Motor Co Ltd クラッチ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JP4972334B2 (ja) * 2006-04-18 2012-07-1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エンジンユニット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US7591358B2 (en) * 2006-09-12 2009-09-22 Dean Pick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friction clutch
JP4897416B2 (ja) * 2006-09-28 2012-03-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操作アシスト機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4561A (zh) * 2022-04-27 2022-07-05 上海辛金路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钻机动力头同步离合器
CN114704561B (zh) * 2022-04-27 2024-01-26 上海辛金路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钻机动力头同步离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57092A1 (en) 2009-03-05
JP2009052676A (ja) 2009-03-12
EP2034206A1 (en) 2009-03-11
EP2034206B1 (en) 2012-12-05
JP4934547B2 (ja) 2012-05-16
US8201677B2 (en) 2012-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7219A (zh) 车辆用离合器液压系统及液压系统
EP2034205B1 (en) Hydraulic mechanism for vehicle
US8271170B2 (en) Clutch control system for vehicle
CN101058309B (zh) 制动装置的液压调节器
US8057359B2 (en) Twin clutch type speed change control system
US8002099B2 (en) Clutch operation mechanism
CN101315107B (zh) 双离合器装置
JP6069774B2 (ja)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US20090078069A1 (en) Twin clutch type speed change control system
CN103161844A (zh) 用于离合器的致动器装置
JPH0791537A (ja) 電子制御変速機
JP6715151B2 (ja) ク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2667261A (zh) 能够改善制动的液压传动装置
US6443275B1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JP6512212B2 (ja) 自動変速機
EP2093447B1 (en) A clutch actuator device
CN108223618A (zh) 电子离合器致动器
JP5758177B2 (ja) 内燃機関
CN101779057A (zh) 有级式自动变速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车辆
JP5580269B2 (ja) 伝動歯車装置
JP4488699B2 (ja) 変速操作用倍力装置
SE510243C2 (sv) Anordning för reducering av servotryck vid en styrväxel samt styrväxel med en dylik anordning
JPH0612995Y2 (ja) 四輪駆動自動車の動力伝達装置
JP2021055799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08394272A (zh) 驱动力分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