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9205B -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彩色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彩色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9205B
CN101359205B CN2008101444697A CN200810144469A CN101359205B CN 101359205 B CN101359205 B CN 101359205B CN 2008101444697 A CN2008101444697 A CN 2008101444697A CN 200810144469 A CN200810144469 A CN 200810144469A CN 101359205 B CN101359205 B CN 101359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interpolation
unit
sweep trace
proces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444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9205A (zh
Inventor
井户阳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59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9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9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92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lor, Gradation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彩色图像形成方法。根据本发明,通过对已经过网屏处理的彩色图像数据的各色彩成分的图像是否是连续灰阶图像以及各色彩成分的图像是否是图案图像进行确定,来确定图像属性。基于各色彩成分的属性确定结果确定是否对各色彩成分进行插值处理。如果确定所有色彩成分的图像是图案图像,所述插值确定结果相互不一致,且存在确定为表示连续灰阶图像的色彩成分,则用其余色彩成分的插值确定结果改写该色彩成分的插值确定结果。根据所述插值确定结果执行插值处理。

Description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彩色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尤其是,涉及具有按各色彩成分独立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直列型电子照相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彩色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打印机或复印机),已知一种直列(tandem)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在数量上等于色彩成分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单元,并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依次将各色彩成分的调色剂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各色的图像形成单元包括显影单元和感光鼓。已知所述直列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多个导致各色彩成分图像之间的位置误差(将其称为配准误差(registration error))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偏转扫描单元(包括多角镜、fθ透镜等的光学系统)的透镜的不均匀性和安装位置误差,以及所述偏转扫描单元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安装位置误差。由于这些位置误差,扫描线不能成为与感光鼓的转轴平行的直线,而倾斜或弯曲。如果所述扫描线的倾斜或弯曲的程度(以下将其称为扫描线的轮廓或形状)在各色之间是不同的,则产生配准误差。 
对于各图像形成装置(即打印引擎)以及各色的偏转扫描单元来说,所述轮廓具有不同的特性。图6A至6D示出了轮廓的例子。在图6A至6D中,横轴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中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表现为主扫描方向上的直线的线600表示无弯曲的理想扫描线的特性(轮廓)。曲线601、602、603和604表示各色的轮廓,并且分别示出了青色(以下称为C)、品红色(以下称为M)、黄色(以下称为Y)以及黑色(以下称为K)的扫描线的轮廓的例子。纵轴表示在副扫描方向上相对理想特性的偏移量。从图6A至6D显而易见,各色间轮廓的曲线不同。当在与各色对应的成像单元的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时,轮廓差异在各色的图像数据之间呈现为配准误差。 
作为应对配准误差的方法,日本特开2002-116394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在组装偏转扫描设备处理中使用光学传感器来测量扫描线的弯曲度,机械旋转 透镜以调整扫描线的弯曲,并用粘合剂固定所述透镜的方法。 
日本特开2003-241131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在将偏转扫描设备安装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处理中使用光学传感器来测量扫描线的倾斜度,机械倾斜偏转扫描设备以调整扫描线倾斜度,之后将偏转扫描设备安装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方法。 
日本特开2004-170755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方法,该方法使用光学传感器测量扫描线的倾斜度和弯曲度,校正位图图像数据以消除倾斜和弯曲,并形成已校正的图像。也就是,通过将图像数据在相反方向上移动相同量来消除实际扫描线相对于理想扫描线(其为在感光鼓表面上与感光鼓的转轴平行的的直线)的偏移。由于该方法校正了图像数据,因此在组装中不需要机械调整部件或调整工序。该方法可以使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并以更低的成本(与日本特开2002-116394号公报和2003-241131号公报公开的方法相比)处理配准误差。将所述电气配准误差校正分成1像素校正和不足1像素校正。在1像素校正中,根据倾斜和弯曲的校正量,在副扫描方向上以1个像素为单位移动(偏移)像素,如图15A至15C中所示。在以下说明中,将移动像素的位置称为扫描线转换点,并将移动像素的处理称为扫描线转换处理,在图15A至15C中,P1至P5为扫描线转换点。 
在图15A中,校正扫描线的轮廓1501。轮廓1501也可以由扫描线上像素的坐标值的阵列表示,但在图15A中,由按各个区划分得到的多条近似直线表示。扫描线转换点是在主扫描方向上扫描轮廓在副扫描方向上将轮廓偏移一像素后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在图15A中,P1至P5为扫描线转换点。在作为边界的扫描线转换点处,所述扫描线转换点之后的点在与副扫描方向上的轮廓偏移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一行。通过关注各行来执行该处理。图15B示出了在各扫描线转换点处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图像数据的例子。在图15B中,各阴影部分1511为扫描线转换处理之前的一条线,即原图像数据中的一条线。作为所述扫描线转换处理的结果,各条线在消除了副扫描方向上的轮廓偏移的方向上移动。图15C表示以此方式获得的图像数据的例子。各阴影部分为校正前的一条线。在图像形成中,按各条线形成校正后的图像数据。例如,按照线1521、线1522...的顺序进行常规的图像形成。在图像形成之后,在本来应被形成的理想扫描线上形成了在校正前的图像数据中构成一条线的阴影部分。然而,由于按1像素单位完成了扫描线转换处理,因此在副扫描方向上依旧保持不足一像素的偏移。 
通过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前后像素来调整位图图像数据的灰阶值,对由扫描线转换处理不能完全校正的不足1像素的偏移进行校正。更具体来说,当所述轮廓的特性呈现在扫描方向上向上倾斜时,将灰阶校正前的位图图像数据校正到以与所述轮廓的倾斜相反的方向(在本例中为向下)倾斜的像素阵列。为了使图像数据接近校正后的理想图像数据,执行灰阶校正以使扫描线转换点处的梯级平滑。使用激光脉冲的幅度和强度来完成平滑。将所述扫描线转换处理之后的用于平滑所进行的灰阶校正称为插值处理。 
取决于图像的性质,有些图像数据适合进行插值处理,而有些图像数据经插值处理后其图像质量会降低。例如,能够由办公文档生成软件绘制的具有相同设计的重复图案(称作图案图像)、字符、细线等,可以使用插值处理来平滑,以提高信息的可见度。相反地,如果在扫描线转换点附近对已经经过了网屏处理的连续灰阶图像进行插值处理,则只有扫描线转换点附近的浓度变得不均匀,降低了图像的质量。这是因为,当使用线增长网屏时,插值处理在扫描线转换点处改变网屏的线的宽度,从肉眼看来似乎浓度发生变化。如果对附加的图像(例如防复印防伪造(copy forgery-inhibited)图案)进行插值处理,则可能丧失所附加的图像的作用,因此,插值处理不适合。 
根据目标图像数据的属性来确定是否应用插值处理。为此,提出了一种对各色版使用连续灰阶图像确定单元1119和1121以及图案图像确定单元1120和1122的方法,如图11A和11B所示。根据该方法,解码器1106和1115将这些单元的确定结果组合,最终推导出插值确定结果。连续灰阶图像确定单元1119和1121能够确定插值被设为OFF(不执行插值)的图像。图案图像确定单元1120和1122能够确定插值被设为ON(执行插值)的图像。 
当确定是否应用插值确定处理时,各色版之间的确定结果可能不同。假设输入由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B)形成且与青色网屏图案一致的图案图像。基于网屏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包括网屏图案的事实来确定该输入的图像是否为连续灰阶图像。由于该图案图像具有与青色网屏图案一致的图案,因此确定该图案图像为连续灰阶图像。同时,还确定了该输入的图像是具有与预定的图案一致的图案的图案图像。期望对连续灰阶图像不进行插值处理,而期望对图案图像进行插值处理。如果推导出这些确定结果,则是否对该图像数据执行插值处理的确定结果变得不明确。由于通常各色之间的网角(screen angle)不同,所输入的图像与其余色版的色网屏图案不一致,因而确定输入的图像不是连续灰阶图像。即使使用其余色版确定所输入的图像是图案图像,也能够获取明确的确定结果,即插值设置为ON。因此,在青色版和其余色版之间的插值确定的结果(称作插值确定结果)变得不同。 
如果能够以多个色彩成分的合成色再现图案图像,则该图案图像应该由所使用的多个色彩成分的色版形成。所有色版之间对图案图像的插值确定结果应该相同。但是,当给定的色版的插值确定结果与其余色版的插值确定结果不同时,如上述的例子,对所给定的形成一个图案的色版进行插值处理,对其余的色版不进行插值处理。色版之间小的差异可能表现为非正常的图像,例如从合成的色版形成的图案图像中的斑纹或色条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了现存的状况,其目的是解决上述的问题。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和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当一个图像对象是从多色版形成的时,以针对各色版统一地确定是否对该图像对象进行插值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包括以下配置。即,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对于各色彩成分具有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并通过合成各色彩成分的图像来形成彩色图像,该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扫描线转换处理单元,用于针对要处理的点图像数据的各色彩成分,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各像素的位置,以消除扫描线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载体上沿副扫描方向上的偏移量;类型确定单元,用于针对要处理的图像数据的各色彩成分,确定要处理的图像的图像类型是否是具有连续灰阶的连续灰阶图像,并且确定要处理的图像的图像类型是否是包含重复图案的图案图像;插值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由所述类型确定单元针对各色彩成分确定的所述图像类型,确定是否进行插值处理,该插值处理用于平滑通过所述扫描线转换处理单元移动所述点图像数据而生成的以1像素为单位的梯级,其中,当所述类型确定单元确定所述要处理的图像数据表示连续灰阶图像时,所述插值确定单元确定不进行插值处理;而当所述类型确定单元确定所述要处理的图像数据不表示连续灰阶图像时,所述插值确定单元确定进行插值处理;以及改变单元,用于当所述类型确定单元确定要处理的所有色彩成分的图像是图案图像,由所述插值确定单元针对所有色彩成分获取的插值确定结果互相不一致,并且存在由所述类型确定单元确定为连续灰阶图像的色彩成分时,将对所述类型确定单元确定为连续灰阶图像的所述色彩成分的插值确定结果改变为其余色彩成分的插值确定结果,以使得针对所述各色彩成分的所述插值确定结果彼此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针对各色彩成分具有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并且通过合成各色彩成分的图像来形成彩色图像,所述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包括:扫描线转换处理步骤,针对要处理的点图像数据的各色彩成分,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各像素的位置,以消除扫描线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载体上沿副扫描方向上的偏移量;类型确定步骤,针对要处理的图像数据的各色彩成分,确定要处理的图像的图像类型是否是具有连续灰阶的连续灰阶图像,并且确定要处理的图像的图像类型是否是是包含重复图案的图案图像;插值确定步骤,基于在所述类型确定步骤中针对各色彩成分确定的所述图像类型,确定是否进行插值处理,该插值处理用于平滑通过在所述扫描线转换处理步骤中移动所述点图像数据生成的以1像素为单位的梯级,其中,当所述类型确定步骤确定所述要处理的图像数据表示连续灰阶图像时,所述插值确定步骤确定不进行插值处理;而当所述类型确定步骤确定所述要处理的图像数据不表示连续灰阶图像时,所述插值确定步骤确定进行插值处理;以及改变步骤,当所述类型确定步骤确定要处理的所有色彩成分的图像是图案图像,由所述插值确定步骤针对所有色彩成分获取的插值确定结果互相不一致,并且存在由所述类型确定步骤确定为连续灰阶图像的色彩成分时,将对所述类型确定步骤确定为连续灰阶图像的所述色彩成分的插值确定结果改变为其余色彩成分的插值确定结果,以使得对所述各色彩成分的所述插值确定结果彼此一致。 
根据本发明,当一个图像对象是从多色版形成的时,以针对各色版统一地确定是否对该图像对象进行插值处理,来避免诸如不均匀和彩色条纹的图像缺陷。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他的特征将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A至1E是用于解释不足1像素的校正方法的视图。 
图2是示出4-鼓彩色打印机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3A和3B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各色扫描线的轮廓特性的图。 
图4是示出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子照相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静电潜像的生成相关的块的框图。 
图5A至5G是示出在激光扫描方向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弯曲特性以及校正方法的视图。 
图6A至6D是示出扫描线的弯曲轮廓的例子的图。 
图7A至7D是示出图像处理部402进行校正的方向与图像形成部401基于轮廓定义而偏移的方向之间的相关性的图。 
图8A至8C是示意性示出保存在存储单元408中的数据的状态的视图。 
图9A至9C是示出在主扫描方向上扫描线转换点的象素位置以及扫描线至下一个扫描线转换点的变化方向的视图。 
图10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处理的流程图。 
图11A和11B是示出通过属性确定结果的组合来推导出插值确定结果的系统的例子的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处理的框图。 
图13是示出解码器LUT的例子的表。 
图14是示出各色版的属性确定结果和插值确定结果的例子的表。 
图15A至15C是用于说明不足1像素的校正方法的视图。以及 
图16A至16D是示出加权配置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描述。在第一实施例中,实际扫描线相对于原本通过使用激光束扫描感光鼓表面所应该形成的理想扫描线即,与感光鼓的转轴平行的扫描线的偏移,通过将点图像数据在相反方向上移动相同量来消除。如果平滑步骤中的色版(color plane)之间的图像类型(还称作图像属性)相同,则统一地确定是否对各色版进行平滑处理。 
即,通过在副扫描方向上针对要处理的点图像数据的各色彩成分,移动各像素的位置来进行扫描线转换处理,以消除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载体上在副扫描方向上的扫描线的偏移量。然后,进行确定要处理的图像数据的各色彩成分的图像类型的类型确定。更具体地说,确定对象图像是连续灰阶图像还是图案图像。如背景技术所述,图案图像是包含重复图案的图像。基于确定的各色彩成分的图像类型,来确定是否进行用于平滑由扫描线转换处理生成的1像素的梯级的插值处理。此时,对各图像类型确定是否进行插值处理。如果存在第一色彩成分,针对第一色彩成分确定图像是图案图像且是连续灰阶图像,并且针对第一色彩成分的确定结果不同于针对其余色彩成分确定的是否进行插值处理的确定结果,则改变针对第一色彩成分是否进行插值处理的确定结果。这样,当各色彩成分之间的图像类型相同且插值确定结果不同时,改变所述确定结果以使得各色彩成分的插值确定结果相互一致。 
以下将对作为可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的激光束打印机的结构示例以及由激光束打印机执行的图像校正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不仅可适用于激光束打印机,而且可适用于诸如喷墨打印机或MFP(多功能打印机/多功能外围设备)等其他类型的输出装置。然而,能够有效适用于本发明的打印机是包括各个色彩成分的图像形成单元因而可能在各个色彩成分的图像之间产生配准误差的打印机。当喷墨打印机是各个色彩成分的打印头安装在独立的滑架中的串行打印机、或者各个色彩成分的打印头能独立安装的行头打印机(line head printer)时,可能会产生配准误差。通过将本发明实施例应用到这些打印机,图像质量提高。然而,直列型彩色激光打 印机极有可能在色彩成分之间存在扫描线轮廓差异,因此实施例以直列型彩色激光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 
【直列型彩色LBP的图像形成部】 
图4是用于说明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子照相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内的静电潜像的形成相关的块的结构的框图。所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彩色图像形成部401和图像处理部402。图像处理部402生成位图图像信息,并且彩色图像形成部401基于所述位图图像信息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通过参考预先测量并存储在轮廓存储单元403中的各色彩成分的图像形成单元的多条轮廓信息416C、416M、416Y和416K,图像处理部402也进行诸如配准误差校正等校正处理。在以下描述中,用附带各色彩成分的各色彩符号“C”、“M”、“Y”和“K”的标号表示的构成成分,有时用除去这些色彩符号的标号来总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是包括扫描器单元414和打印单元415,并形成各色彩成分的单色图像的单元的名称。打印单元415是包括感光鼓、转印鼓等,并形成调色剂像的单元。打印单元415除了字符以外还形成图像。 
图2是作为电子照相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的采用中间转印件28的直列型彩色图像形成部401的剖视图。将参照图2对电子照相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彩色图像形成部401的操作进行说明。彩色图像形成部401根据图像处理部402处理的曝光时间驱动曝光光,在感光鼓即图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彩色图像形成部401显影该静电潜像以形成各色彩成分的单色调色剂像。彩色图像形成部401在中间转印件28上合成多个该单色调色剂像以形成多色调色剂像。彩色图像形成部401将所述多色调色剂像转印到打印介质11,并进行热定影。所述中间转印件也用作图像载体。带电装置包括用于使Y、M、C和K的感光体22Y、22M、22C和22K带电的四个注入带电器23Y、23M、23C和23K。所述注入带电器包括套筒23YS、23MS、23CS和23KS。 
驱动马达根据图像形成操作逆时针旋转图像载体,即感光体(感光鼓)22Y、22M、22C和22K。用作曝光装置的扫描器单元414Y、414M、414C和414K用曝光光照射感光体22Y、22M、22C和22K,选择性地曝光感光体22Y、22M、22C和22K的表面。作为结果,在感光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用作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26Y、26M、26C和26K用由调色剂盒25Y、25M、25C和25K供给的Y、M、C和K调色剂显影所述静电潜像,以显现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包含套筒26YS、26MS、26CS和26KS。各个显影单元26是可拆卸的。各个扫描器单元可根据激光束的幅度和强度表现各像素的灰阶,例如16灰阶。 
用作转印装置的一次转印辊27Y、27M、27C和27K将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中间转印件28向感光体22Y、22M、22C和22K按压,将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件28。通过向一次转印辊27施加适当的偏压以及使感光体22的旋转速度与中间转印件28的不同,将单色调色剂像有效地转印到中间转印件28上。将该转印称为一次转印。 
通过合成各站(其指各色彩成分的图像形成单元)的单色调色剂像所获得的多色调色剂像伴随着中间转印件28的旋转被传送到二次转印辊29。该中间转印件28上的多色调色剂像被转印到从进纸托盘21a或21b夹持传送到二次转印辊29的打印介质11上。将适当的偏压施加到该二次转印辊29以静电方式转印所述调色剂像。将该转印称为二次转印。二次转印辊29在将多色调色剂像转印到打印介质11上时,在位置29a与打印介质11抵接,并在打印之后离开打印介质11到位置29b。 
定影单元31包括为了将转印在打印介质11上的多色调色剂像熔融并定影在打印介质11上,而用于加热打印介质11的定影辊32和用于向定影辊32按压打印介质11的加压辊33。定影辊32和加压辊33是空心的并且分别包含加热器34和35。定影单元31通过定影辊32和加压辊33传送承载多色调色剂像的打印介质11,并施加热和压力以将所述调色剂定影到打印介质11上。 
通过排纸辊(未示出)将调色剂定影后的打印介质11排出到输送托盘(未示出)上,结束图像形成操作。清洁单元30清除中间转印件28上残留的调色剂。将在中间转印件28上形成的4色调色剂像转印到打印介质11之后残留的废调色剂存储到清洁容器内。如上所述,直列型彩色LBP包括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各个色彩成分的打印单元415和扫描器单元414。在图2中,关于扫描器单元414,示出了各个色彩成分的扫描器单元414Y、414M、414C和414K。关于打印单元415,仅以举例的方式说明了黄色的打印单元415Y。 
【扫描线的轮廓特性】 
参照图3A和3B,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各色彩的实际扫描线302的轮廓特性进行说明。在图3B中,扫描线302代表实际扫描线,其由于感光体22的位置精度和偏心度以及扫描器单元414(即图2中所示的414C、414M、414Y和414K)中的光学系统的位置精度而发生倾斜或弯曲。图像形成装置按各打印装置(打印引擎)具有不同的轮廓特性。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 下,不同色彩之间的所述轮廓特性是不同的。 
图3A是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轮廓特性的一部分的图,并且示出了其中所述轮廓特性在副扫描方向向上移动的区域。图3B示出了其中所述轮廓特性在所述副扫描方向向下移动的区域。横坐标轴301代表理想扫描线,并且示出了当垂直于感光体22的旋转方向扫描(即,平行于转轴扫描)感光体22时的特性。所述轮廓由图3A和3B中的曲线图(graph)表示,但轮廓信息416中保存的轮廓是离散数据。例如,每次实际扫描线从扫描线起始位置P0起离开或靠近理想扫描线一像素时,所述位置和代表实际扫描线是离开还是靠近理想扫描线的移动方向彼此关联地存储。所述位置只要能指定像素在扫描线方向上的序数即可。因此,在轮廓信息中轮廓302由线段311、312、313和314近似表示,足够用于配准误差校正。 
在以下描述中,所述轮廓特性假定图像处理部402校正所述轮廓特性的方向。但是,这种表示仅仅是一个示例,只要能唯一指定所述偏移量和方向,就可以采用任何表示。例如,可以将轮廓特性定义为彩色图像形成部401中的偏移方向,并由图像处理部402在相反方向上校正所述特性。 
图7A至7D示出了基于所述轮廓定义图像处理部402进行校正的方向和彩色图像形成部401中扫描线的偏移方向之间的关系。当如图7A中所示那样地给出彩色图像形成部401的轮廓特性时,图像处理部402在副扫描方向上如图7B中所示那样以相反的方向移动图像数据。当如图7C中所示那样地给出彩色图像形成部401的轮廓特性时,图像处理部402如图7D中所示那样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图像数据。其中,采用理想扫描线301作为基准测量所述偏移量。 
如图9A至9C所示,轮廓特性数据(轮廓信息)包括所述主扫描方向上扫描线转换点的像素位置和到下一个扫描线转换点的扫描线转换方向。具体来说,在图9A中定义轮廓特性的扫描线转换点P1、P2、P3…Pm。将各扫描线转换点定义为扫描线在副扫描方向上偏移一像素的点。作为方向,扫描线在区间内向上或向下偏移直到下一个扫描线转换点为止。例如,在图9A中,在扫描线转换点P2处,扫描线向上偏移一行。也就是,在扫描线转换点P2处,图像数据转变到当前线下紧接的一条线。如图9B中所示,点P2处的偏移方向是“向上(↑)”。在所述图像处理中,图像数据改变到下一条线。同样地,在点P3处,偏移方向是“向上(↑)”。在扫描线转换点P4处副扫描方向上的偏移方向是“向下(↓)”(与之前的方向不同)。如图9C中所示,将所述 方向上的数据保存为,例如代表向上方向的“1”或代表向下方向的“0”。在该情况中,保存的数据量成为与扫描线转换点的数量相等的位数。如果扫描线转换点的数量为m,则保存的位数也为m。 
【扫描线转换点】 
参考图3A,对所述扫描线在所述激光扫描方向上向上移动的区域的扫描线转换点进行说明。所述实施例中的扫描线转换点为所述扫描线在副扫描方向上偏移一像素的点。在图3A中,其中向上弯曲特性302在副扫描方向上偏移一像素的点P1、P2和P3是扫描线转换点。在图3A中,采用P0作为基准绘制点P1、P2和P3。从图3A可以明确,如距离L1和L2所示,在弯曲特性302急剧变化的区域内扫描线转换点之间的距离短,并且在弯曲特性302缓慢变化的区域内扫描线转换点之间的距离长。 
参考图3B,对扫描线在激光扫描方向上向下偏移的区域的扫描线转换点进行说明。同样在代表向下偏移特性的区域内,将扫描线转换点定义为扫描线在副扫描方向上偏移一像素的点。在图3B中,向下弯曲特性302在副扫描方向上偏移一像素的点Pn和Pn+1是扫描线转换点。同样在图3B中,与图3A类似的,如距离Ln和Ln+1所示,在弯曲特性302急剧变化的区域内扫描线转换点之间的距离短,并且在弯曲特性302缓慢变化的区域内扫描线转换点之间的距离长。 
如上所述,所述扫描线转换点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弯曲特性302的变化度密切相关。在具有急剧弯曲特性的图像形成装置内扫描线转换点的数量大,在具有渐进的弯曲特性的图像形成装置内该数量小。 
如果不同色彩之间的图像形成单元的弯曲特性不同,则扫描线转换点的数量和位置也不同。在通过将全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件28上所获得图像中,不同色彩之间的扫描线轮廓的差异表现为配准误差。本发明涉及在扫描线转换点处的处理。 
【直列型彩色LBP的图像处理部】 
将参照图4对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处理部402进行说明。图像生成单元404基于从计算机等(未示出)中接收到的打印数据生成能够进行打印处理的光栅图像数据,并输出各像素的光栅图像数据作为R、G和B数据以及代表各像素的数据属性的属性数据。也可以将图像生成单元404配置成在所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读取器,并对来自读取器的图像数据(而非从计算机等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色彩转换单元405根据彩色图像形成 部401的调色剂色,将R、G和B数据转换成C、M、Y和K数据,并将所述C、M、Y和K数据以及属性数据存储到存储单元406中。存储单元406是图像处理部402内设置的第一存储单元,并临时存储经受打印处理的点图像数据。存储单元406也可以由存储一页的点图像数据的页存储器或者由存储多个线的数据的带存储器构成。也将点图像数据称为光栅图像数据。 
半色调处理单元407C、407M、407Y和407K对从存储单元406输出的属性数据和各个色彩的数据进行半色调处理。作为半色调处理单元的具体设置,包括执行网屏处理的半色调处理单元和执行误差扩散处理的半色调处理单元。网屏处理是要利用预定的抖动矩阵和输入图像数据,进行N元处理。误差扩散处理是要通过比较输入图像数据和预定的阈值来执行N元处理,并将所述输入图像数据和所述阈值之差扩散到之后经受N元处理的周围像素。第一实施例执行所述网屏处理。在所述第一实施例中,N=2,但各像素的位数是4。也就是,通过量化处理将像素值转换成0或15。 
第二存储单元408构成在图像形成装置内,并存储由半色调处理单元407(即407C、407M、407Y和407K)处理的N元数据。如果由第二存储单元408的下游侧的处理块进行图像处理的像素的位置是扫描线转换点,则当从第二存储单元408中读出数据时执行一行的扫描线转换。更具体地说,要读出的点的地址不是进入到下一个点,而是从下一个点再进一行,或者返回一行。根据移动方向确定是对所述地址前进一行还是返回一行。 
图8A是示意性示出了图4的存储单元408内保存的数据的状态的图。如图8A中所示,与图像处理部402的校正方向或彩色图像形成部401内的扫描线的弯曲特征无关地,存储单元408存储由半色调处理单元407处理的数据。当在图8A中读出线701时,如果图像处理部402进行校正的方向是向下,即所述轮廓特性是向下,则如图8B所示,在作为边界的扫描线转换点处,图像数据向上偏移一像素。当从存储单元408读出线701的图像数据时,如果图像处理部402进行校正的方向是向上,即所述轮廓特性是向上,则如图8C中所示,在作为边界的扫描线转换点处,图像数据向下偏移一像素。 
各个色彩的插值确定单元409C、409M、409Y和409K确定在之后的作为输入的N元数据的扫描线转换点前后像素的处理中像素是否是需要进行插值。时序调整单元410C、410M、410Y和410K对从存储单元408中读出的N元数据和插值确定单元409的确定结果进行同步。传送缓冲器411C、411M、411Y和411K临时保存从插值确定单元409和时序调整单元410中输出的数 据。在此说明中,第一存储单元406、第二存储单元408和传送缓冲器411是独立设置的,但也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共同的存储单元。 
插值处理单元412C、412M、412Y和412K基于也是从所述传送缓冲器传送过来的插值确定单元409的确定结果,插入从传送缓冲器411接收到的数据。尽管从插值确定单元409得到的确定结果是各像素的确定结果,但插值处理单元412执行的插值处理采用与图像形成装置的轮廓(弯曲特性)对应的扫描线转换点前后的像素。图5A至5G示出了扫描线转换点处的插值办法(将图5A至5G合称为图5)。 
【插值处理】 
图5A示出了在激光扫描方向上图像形成装置的扫描线的弯曲特性501。区域1(第一区域)是图像处理部402需要向下进行校正的区域。相反地,区域2(第二区域)是图像处理部402需要向上进行校正的区域。为便于说明,在插值处理的以下说明中,扫描线转换点之间的最小间隔是16像素,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所述间隔设为任意数量个像素或者2的幂数以缩小电路结构。对主扫描方向上紧靠扫描线转换点之前的16像素执行下文所述的插值,即平滑。如果扫描线转换点之间的间隔长于16像素,则平滑区中在前的像素(在图5A中的左侧)保持不进行平滑。将所述间隔设定为16像素,是因为一个二值像素在该例子中由4位表示,并且也可以根据图像形成单元的色调表现力由16灰阶等级表示。通过对一像素将密度改变一个灰阶等级,可以平滑行行之间的梯级。 
图5B示出了扫描线转换处理之前扫描线转换点Pc前后的图像,即示出了在图5A的例子中来自半色调处理单元407的输出图像数据502。关注行是图5B中所示的3行图像数据的中心行。图5C示出了当关注关注行时一像素的扫描线转换处理之后的数据503的排列,即从存储单元408输出的图像数据的排列。由于当从存储单元408中读取图像数据时执行所述扫描线转换处理,因此在图像数据输入到插值处理单元412时扫描线转换点Pc前后的像素的排列在作为边界的扫描线转换点Pc处具有一行的梯级。 
插值处理单元412对关注行上表现为梯级的图像数据执行所述插值处理。由于区域1内的校正方向是向上,因此通过对后一行的图像数据进行加权来对关注行执行插值。在该说明中的加权是要根据扫描线转换点的最小值,将副扫描方向上的两个目标像素之和调整为16,如图5C的下段所示。但是,这仅仅是一个例子,像素值之和不限于16。也可以将像素值之和设定为2的 幂数以减小计算所使用的电路,也可以采用任意系数进行计算,以提高精度。作为所述加权计算,也可以针对各像素改变所述加权系数(以下将进行说明)。可选地,也可以对多个像素使用共同的加权系数,如图16A至16D中所示。此外,也可以依据所述加权系数值改变对应像素的数量。将所述扫描线转换点定义为所述主扫描线上所述扫描线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偏移一像素的位置。在以下说明中,将插值中的基准位置设为主扫描的起始点(即左端)。等式(1)用于插值,其中x代表主扫描方向上关注像素的位置,并且y代表副扫描方向上关注像素的位置。设定p为像素值并且p’为校正像素值,等式(1)为: 
p’(x,y)=w1×p(x,y-1)+w2×p(x,y)+w3×p(x,y+1)…(1) 
其中在该例子中,w1、w2和w3是具有相同x坐标的加权系数并由3×16像素的系数矩阵504定义,如图5C中所示。图5C中的系数矩阵504用于在扫描线转换点处偏移图像数据到上一行的情况。关注行相邻的上一行上的所有系数都为0。每次关注像素向右移动一像素,关注行(图5C中的中间行)上的系数值就递减1/16(从15/16到0/16)(图5C中未示出分母)。每次关注像素向右移动一像素,关注行紧邻的下一行上的系数值就递增1/16(从1/16到16/16)。所述系数矩阵对应于中心落在紧靠扫描线转换点之前(右侧)的关注行上的3×16像素,并且根据等式(1)获得校正后的像素值。所述校正后的像素值替代校正前的像素值。通过关注要处理的所有行的图像数据执行该处理。等式(1)代表由关注像素的值和上下行的对应像素的值的加权平均值得到关注像素的值。 
图5D是通过对图5B中的图像数据502应用等式(1)所得到的插值像素值的概念图。依据等式(1)的插值,关于扫描线转换点Pc前的像素,随着该像素越靠近所述扫描线转换点Pc,其受到下一行像素值的影响越大。随着所述像素(左侧的像素)越远离扫描线转换点Pc,其受到关注行即黑色数据线的影响越大。 
关于所述扫描线转换点Pc之后的像素,随着所述像素越靠近所述扫描线转换点Pc,其受到关注行前一行的图像数据的影响越大。随着所述像素越远离所述扫描线转换点Pc,其受到关注行之后一行的影响越大。关注行之前一行是因扫描线转换处理梯级大于一像素而变成前一行数据的原来的关注行。在该例子中,紧靠所述扫描线转换点之前的16像素以外的像素不进行插值处理,因此其图像数据没有被平滑化。 
对需要向下进行校正的区域2进行说明。当向下进行校正时,在关注行及其之前的一行设定用于计算校正像素值的加权系数。 
图5E示出了从半色调处理单元407输出的图像数据。图5G示出了从存储单元408读取的图像数据的例子。由于在扫描线转换点Pa处执行向下校正,因此在作为边界的扫描线转换点Pa处出现大于一像素的扫描线转换处理梯级,如图5F的下段所示。当进行向下校正时的值W1、W2和W3如图5H中所示。为便于说明,与所述向上校正处理类似,将加权系数之和设定为16。通过对向下校正采用等式(1),利用所述扫描线转换点Pa作为边界得到校正的像素值。在所述扫描线转换点Pa之前,随着所述像素越靠近所述扫描线转换点,其受到前一行像素值的影响越大。随着所述像素越远离所述扫描线转换点Pa,其受到关注行的影响越大。关于所述扫描线转换点Pa之后的像素,随着所述像素越靠近所述扫描线转换点Pa,其受到关注行的影响越大。随着所述像素越远离所述扫描线转换点Pa,其受到关注行之前一行的影响越大(图5G)。在该例子中,所述插值处理以所述扫描线转换点之前的16像素为对象。在图5G中,扫描线转换点Pa和Pb之间的间隔为16像素,因此似乎是在扫描线转换点Pa前后对图像数据进行平滑。但是,当所述间隔大于16像素时,并不是在紧接扫描线转换点Pa之后对图像数据进行平滑。 
以此方式,不管校正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由于插值处理单元412执行的插值处理,防止了由于大于一像素的扫描线转换处理梯级而在主扫描方向上连续的像素数据中出现大的梯级。 
PWM(脉宽调制器)413C、413M、413Y和413K将从插值处理单元412C、412M、412Y和412K中输出的各色图像数据转换成扫描器单元414C、414M、414Y和414K的曝光时间。图像形成部401的打印单元415C、415M、415Y和415K输出所转换的图像数据。将参照图9A到图9C所述的轮廓特性数据保存在图像形成部401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轮廓416C、416M、416Y和416K)。图像处理部402根据图像形成部401中保存的轮廓特性,执行扫描线转换处理和插值处理。 
<插值确定处理> 
将参照图10等描述本发明的最具特征的部分。通过对各色版确定图像属性(进行属性确定)以确定是否进行插值处理,即考虑所有色版进行插值确定和校正插值确定结果的技术来体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图10的流程图和图12的框图所示的系统是用于实现该技术的系统的例子。 
图10是用于说明插值处理单元412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2是插值确定单元409的详细处理的框图。图12所示的插值确定单元执行图10中的步骤。在第一实施例中,图4中的插值确定单元409C、409M、409Y和409K表示为图12中的插值确定单元409。将参照这些附图详细地描述各色彩成分的图像的确定、插值确定处理和插值处理。以下的描述使用连续灰阶图像作为不应该进行插值处理的图像属性的例子,使用图案图像作为应进行插值处理的图像属性的例子。对各色彩成分配置了所述两种图像属性的确定单元。对不应该进行插值处理的图像确定为“插值OFF”,对应进行插值处理的图像确定为“插值ON”。 
在图10的步骤S1001中,将所输入的半色调图像数据1201的青色成分(青色版)传送给连续灰阶图像确定处理单元1228和图案图像确定处理单元1229,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1002。连续灰阶图像确定处理单元还被称作连续灰阶图像确定单元,图案图像确定处理单元还被称作图案图像确定单元。 
在步骤S1002中,连续灰阶图像确定处理单元1228进行二值化1202,然后与预先登记的青色版的网屏图案进行图案比较1203,并获取确定结果。当青色版与青色网屏图案一致时,连续灰阶图像确定处理单元1228将连续灰阶图像确定标志为ON的确定结果传送给解码器1218。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1003。注意,通过在网屏处理中使用的抖动矩阵来确定网屏图案。由于通常使用预先定义的抖动矩阵来完成网屏处理,因此网屏图案可以预先获取。还可以将网屏图案存储为网角。例如,从二值图像中提取预先存储的网角的边缘,所提取的边缘分布的区域是连续灰阶图像,即连续灰阶图像对象的区域。能够通过滤波处理来完成预定的网角的边缘提取。例如,如果所提取的连续灰阶图像对象的区域超过整个图像的50%,则确定该图像是连续灰阶图像。还可以根据各图像对象类型对图像分区。在第一实施例中,为处理起来简单和方便描述,确定了整个图像的类型。确定图像类型的处理还称作图像属性确定处理。在第一实施例中,网屏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是已被量化为4位/像素的数据,并且该数据的灰阶能够通过图像形成单元的激光束的脉冲幅度表示。由此,二值化处理将该图像数据转换为1位/像素。 
在步骤S1003中,图案图像确定处理单元1229进行二值化1204,然后与预先登记的图案图像进行图案比较1205。如果青色版与图案图像的图案一致,则图案图像确定处理单元1229将图案图像确定标志为ON的结果传送给解码器。 
在步骤S1004至S1009中,对其余色版执行与步骤S1002和S1003相同的处理。 
在输出所有色版的确定结果之后,在步骤S1010中,将两个确定结果,即连续灰阶图像确定结果和图案图像确定结果,输入到解码器1218。解码器1218基于所输入的各色彩成分的确定结果,通过查找图13中的解码器查找表(下文中称作解码器LUT)而输出插值确定结果。在图13中,当连续灰阶图像确定结果为ON时,插值确定为OFF,而当连续灰阶图像确定结果为OFF时,插值确定为ON。但是,当连续灰阶图像确定结果为ON并且图案确定结果也为ON时,插值确定是临时的值而并没有最终确定。 
假设获取了图14所示的确定结果。在本例中,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确定结果都是“连续灰阶图像标志OFF”和“图案图像确定ON”,因此从解码器LUT最终确定插值确定为“ON”。而青色的确定结果为“连续灰阶图像标志ON”和“图案图像确定ON”,因此解码器LUT中的插值确定为OFF。该结果与其它色版的结果不同。 
在步骤S1011中,确定目标像素的所有色版的图案图像确定结果(图案图像确定结果标志)是否都是ON。如果所有色版的图案图像确定结果都是ON,则处理进入步骤S1012。如果即使一个色版的图案图像确定结果为OFF,则处理进入步骤S1015。 
在步骤S1012中,确定所有色彩成分的图像的插值确定结果是否互相一致。如果这些确定结果互相一致,则处理进入步骤S1015。如果有不同的确定结果,则处理进入步骤S1013。在上述的例子中,存在具有不同确定结果的色版,因此处理进入步骤S1013。 
在步骤S1013中,确定是否存在具有连续灰阶图像确定标志为“ON”的色版。如果存在连续灰阶图像确定标志为“ON”的色版,且该色版的网屏图案与所登记的图案图像的图案一致,则该色版的插值确定结果还没有最终确定。在本例中,该色版是青色版。如果存在连续灰阶图像确定标志为“ON”的色版(步骤S1013中“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1014,如果“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1015。 
在步骤S1014中,将其余色版的插值确定结果应用到插值确定结果尚未最终确定的色版(即在步骤S1013中确定连续灰阶图像确定标志为ON的色版)中。在本例中,未最终确定的青色的插值确定结果被最终确定的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确定结果“插值确定ON”改写。即,所有色版都具有插值确定 结果“插值确定ON”。随后,处理进入步骤S1015。 
在步骤S1015中,输出各色的插值确定结果1219、1220、1221和1222。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1016。 
在步骤S1016中,插值处理单元412基于所获取的插值确定结果1219、1220、1221和1222对半色调图像数据1201执行插值处理。如果插值确定结果为ON,则各色彩成分的插值处理单元412执行插值处理。插值处理单元412输出各色版的插值的图像数据1224、1225、1226和1227,然后处理结束。 
图1A至图1E示出了插值处理的例子。如图1A至1E所例示,使用移动方向上前后的像素调整位图图像数据的灰阶值,并由此校正。当特性呈现向上倾斜时(如图1A所示),如轮廓101,则将灰阶校正之前的位图图像数据校正为与轮廓倾斜相反方向倾斜(本例中向下)的像素阵列103(图1C所示)。图1B示出了校正之前的位图图像数据。在扫描线转换点P1等处,在副扫描方向上针对各像素移动图像数据102,如图15A至15C所示。要使偏移的图像数据靠近理想的校正图像数据103,则执行灰阶校正(如图1D所示)以平滑在扫描线转换点P处的梯级。图1D是示意地示出由形成这些像素的激光脉冲的幅度和强度表示的各像素浓度的视图。曝光之后,形成了图1E所示的潜像,平滑了由扫描线转换处理生成的梯级。 
这样,从不确定的属性确定结果导出的未最终确定的插值确定结果被从确定的属性确定结果导出的最终确定的插值确定结果改写。可以将适当的插值处理应用到应该对所有色版应用相同的插值的属性的图像数据上。结果,可以避免如色干扰条纹的图像缺陷。 
该处理被应用到由多色彩成分形成的图像(或图像对象)中。因此,不常将该处理应用到由各色彩成分形成不同属性的图像的彩色图像中。例如,由给定的原始色的图案图像和另一个原始色的连续灰阶图像形成的图像的色版间,是否进行插值处理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干扰条纹或斑纹几乎不依赖于是否进行插值处理来生成。 
在第一实施例中,连续灰阶图像确定处理单元被用作确定不应进行插值处理的图像的电路,图案图像确定单元被用作确定应该进行插值处理的图像的电路。但是,由确定单元确定的属性的组合并不限于此。本发明可以应用到这样的系统:该系统中用于输出插值ON确定标志和插值OFF确定标志的模块是兼容的,并且可能从任一模块获取不确定的结果。不用说,本发明还可以应用到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确定单元的系统中。 
第一实施例已例示了图案比较作为属性确定手段,但是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来确定属性。 
第一实施例已描述了两种插值方法“插值ON”和“插值OFF”,然而可以根据属性设置来改变插值处理的级别。所述插值处理的级别是,例如,当在数量上小于或大于在第一实施例中对数据进行平滑的16灰阶等级对数据进行平滑时的灰阶等级。 
[第二实施例] 
作为第二实施例,也可以使用下述的方案。更具体地说,当从对所有色版都应该具有相同的插值确定结果的属性的确定单元输出对所有色版的属性确定标志“ON”时,如第一实施例中的图案图像,则只参考该结果而忽视其他属性的确定结果来进行插值确定。 
这将参照图12得以说明。假定所有的图案图像确定单元1229、1231、1233和1235都获取图案图像确定标志为ON的结果。在该情况下,可以不参考连续灰阶图像确定单元1228、1230、1232和1234的结果来作出插值确定。这是因为,如果对于所有色版来说,输入的图像都被确定为图案图像,则所有的色版都包括图案图像,因此,应该对所有的色版选择相同的插值方法(在该情况下为插值ON)。该方案能够不使用不必要的确定单元,而在很短的时间内执行插值确定。 
其他实施例 
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到包括多个装置(例如主机、接口装置、阅读器和打印机)的系统或由单个装置构成的设备(例如复印机或传真机)。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通过向系统或装置提供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代码)并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读取和执行所述存储介质内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在该情况下,从所述存储介质内读取的程序代码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并且存储所述程序代码的所述存储介质构成本发明。 
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情况:计算机上运行的OS(操作系统)等基于所述程序代码的指令执行部分或全部实际处理,由此完成上述实施例的功能。此外,本发明还应用到以下情况:将从所述存储介质中读取的程序代码写到插入计算机内的功能扩展卡的存储器中或者写到连接计算机的功能扩展单元的存储器中。在此情况下,所述功能扩展卡或功能扩展单元的CPU等基于所述程序代码的指令,执行部分或全部实际处理,由此完成上述实施例的功能。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 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括所有变体、等同结构和功能在内。 

Claims (4)

1.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对于各色彩成分具有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并通过合成各色彩成分的图像来形成彩色图像,该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扫描线转换处理单元,用于针对要处理的点图像数据的各色彩成分,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各像素的位置,以消除扫描线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载体上沿副扫描方向上的偏移量;
类型确定单元,用于针对要处理的图像数据的各色彩成分,确定要处理的图像的图像类型是否是具有连续灰阶的连续灰阶图像,并且确定要处理的图像的图像类型是否是包含重复图案的图案图像;
插值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由所述类型确定单元针对各色彩成分确定的所述图像类型,确定是否进行插值处理,该插值处理用于平滑通过所述扫描线转换处理单元移动所述点图像数据而生成的以1像素为单位的梯级,其中,当所述类型确定单元确定所述要处理的图像数据表示连续灰阶图像时,所述插值确定单元确定不进行插值处理;而当所述类型确定单元确定所述要处理的图像数据不表示连续灰阶图像时,所述插值确定单元确定进行插值处理;以及
改变单元,用于当所述类型确定单元确定要处理的所有色彩成分的图像是图案图像,由所述插值确定单元针对所有色彩成分获取的插值确定结果互相不一致,并且存在由所述类型确定单元确定为连续灰阶图像的色彩成分时,将对所述类型确定单元确定为连续灰阶图像的所述色彩成分的插值确定结果改变为其余色彩成分的插值确定结果,以使得对所述各色彩成分的所述插值确定结果彼此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类型确定单元确定所述要处理的图像数据的所有色彩成分的图像是图案图像,并且所述所有色彩成分的所述图像的所述插值确定结果相同时,所述改变单元输出所述插值确定结果,而不进行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类型确定单元包括:
图案图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要处理的图像是否是包含重复图案的所述图案图像;以及
连续灰阶图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要处理的图像是否是具有连续灰阶的所述连续灰阶图像。
4.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其针对各色彩成分具有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并且通过合成各色彩成分的图像来形成彩色图像,所述彩色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扫描线转换处理步骤,针对要处理的点图像数据的各色彩成分,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各像素的位置,以消除扫描线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载体上沿副扫描方向上的偏移量;
类型确定步骤,针对要处理的图像数据的各色彩成分,确定要处理的图像的图像类型是否是具有连续灰阶的连续灰阶图像,并且确定要处理的图像的图像类型是否是包含重复图案的图案图像;
插值确定步骤,基于在所述类型确定步骤中针对各色彩成分确定的所述图像类型,确定是否进行插值处理,该插值处理用于平滑通过在所述扫描线转换处理步骤中移动所述点图像数据生成的以1像素为单位的梯级,其中,当所述类型确定步骤确定所述要处理的图像数据表示连续灰阶图像时,所述插值确定步骤确定不进行插值处理;而当所述类型确定步骤确定所述要处理的图像数据不表示连续灰阶图像时,所述插值确定步骤确定进行插值处理;以及
改变步骤,当所述类型确定步骤确定要处理的所有色彩成分的图像是图案图像,由所述插值确定步骤针对所有色彩成分获取的插值确定结果互相不一致,并且存在由所述类型确定步骤确定为连续灰阶图像的色彩成分时,将对所述类型确定步骤确定为连续灰阶图像的所述色彩成分的插值确定结果改变为其余色彩成分的插值确定结果,以使得对所述各色彩成分的所述插值确定结果彼此一致。
CN2008101444697A 2007-07-31 2008-07-31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彩色图像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92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99897 2007-07-31
JP2007199897A JP5144161B2 (ja) 2007-07-31 2007-07-31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JP2007199897 2007-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9205A CN101359205A (zh) 2009-02-04
CN101359205B true CN101359205B (zh) 2011-11-30

Family

ID=40331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446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9205B (zh) 2007-07-31 2008-07-31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彩色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79279B2 (zh)
JP (1) JP5144161B2 (zh)
CN (1) CN1013592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60189B2 (ja) * 2007-07-10 2012-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950798B2 (ja) * 2007-07-31 2012-06-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006731B2 (ja) * 2007-07-31 2012-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補正方法
JP5074851B2 (ja) * 2007-07-31 2012-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288824B2 (ja) * 2008-02-20 201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カラー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099885A (ja) * 2008-10-22 2010-05-0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2011059216A (ja) * 2009-09-08 2011-03-24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JP2011107274A (ja) * 2009-11-13 2011-06-0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8482793B2 (en) * 2009-12-22 2013-07-09 Xerox Corporation Memory efficient electronic registration method that compensates image content and prevents halftone moiré
JP5789939B2 (ja) * 2010-09-15 2015-10-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サブライン点灯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2160905A (ja) * 2011-01-31 2012-08-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1155B2 (ja) 2011-11-15 2016-05-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740361B2 (ja) * 2012-07-27 2015-06-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02442A (ja) 2013-06-14 2015-0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10830778B (zh) * 2018-08-14 2021-05-1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设备色彩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72553B2 (ja) * 1988-03-07 1997-1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
DE69126457T2 (de) * 1990-03-02 1997-11-06 Canon Kk Bildverarbeitungsvorrichtung
US5438431A (en) 1992-05-21 1995-08-01 Ostromoukhov; Victor B.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digital halftone images using a rotated dispersed dither matrix
US5815605A (en) * 1992-07-17 1998-09-2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US6134022A (en) 1995-07-14 2000-10-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olor image printing system capable of correcting density deviation on image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color deviation on image
US6731400B1 (en) 1996-11-01 2004-05-04 Hitachi, Ltd. Color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which performs different image processings depending on region of color image
JP3079076B2 (ja) * 1997-03-19 2000-08-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324027A (ja) 1997-05-27 1998-12-08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4045645B2 (ja) * 1998-05-19 2008-02-13 株式会社ニコン 補間処理装置および補間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0112206A (ja) 1998-10-07 2000-04-21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931165B2 (ja) 2000-08-31 2012-05-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02116394A (ja) 2000-10-04 2002-04-19 Canon Inc レーザー書込ユニット
US7286717B2 (en) 2001-10-31 2007-10-2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data processing device processing a plurality of series of data items simultaneously in parallel
JP2003241131A (ja) 2002-02-22 2003-08-27 Canon Inc 偏向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84858B2 (ja) 2002-05-01 2007-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4170755A (ja) 2002-11-21 2004-06-17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25658A (ja) 2003-10-24 2005-05-19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これら方法を実現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US7684079B2 (en) * 2004-12-02 2010-03-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ts control method
JP4608344B2 (ja) 2005-03-11 2011-01-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制御方法
EP1710999B1 (en) 2005-04-08 2015-01-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344217B2 (en) 2005-04-15 2008-03-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ts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4850484B2 (ja) 2005-10-31 2012-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4673192B2 (ja) * 2005-11-17 2011-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US7692832B2 (en) * 2006-04-25 2010-04-06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rrecting scanner non-uniformity
JP2008259070A (ja) 2007-04-06 2008-10-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5074851B2 (ja) 2007-07-31 2012-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950798B2 (ja) 2007-07-31 2012-06-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006731B2 (ja) 2007-07-31 2012-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補正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34034A1 (en) 2009-02-05
US8379279B2 (en) 2013-02-19
JP2009034865A (ja) 2009-02-19
CN101359205A (zh) 2009-02-04
JP5144161B2 (ja) 201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9205B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彩色图像形成方法
CN101359204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校正方法
CN101359206B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和彩色图像形成方法
US726879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JP4966787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補正方法
JP700619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04058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computer program
JP524131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63410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thereof
JP467319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411339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0885237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63679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10765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755796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204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522202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US20090141319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20071447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6188491B1 (en) Printing system,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JP532978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027064B2 (en) Controlling color image formation by extending color channels based on boundary region information to compensate for mis-registration distortions
JPH118477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49011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補正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

Termination date: 202007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