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9523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9523B
CN101329523B CN2008101260000A CN200810126000A CN101329523B CN 101329523 B CN101329523 B CN 101329523B CN 2008101260000 A CN2008101260000 A CN 2008101260000A CN 200810126000 A CN200810126000 A CN 200810126000A CN 101329523 B CN101329523 B CN 1013295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ge
scanner
paper
support portion
lea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260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9523A (zh
Inventor
安藤贵之
高桥卓二
白木孝昌
太田佳秀
畑山耕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219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5749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29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9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9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95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形成部;隔开一定的空间被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方的上部单元;将形成有图像的页纸从装置本体近前面侧向里侧、或从装置本体里侧向近前侧排出的页纸排出部;载置从页纸排出部被排出来的页纸的页纸堆积部;沿页纸排出方向的两外侧里的页纸排出方向里被配置,并对上部单元进行可以滑动的支撑的支撑部;防止上部单元从支撑部脱落的脱落防止部;可以进行位移遮蔽的遮蔽部件;和形成于至少一侧的支撑部之滑动支撑部的前端部附近的开口。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打字机,以及至少具有其中2个以上功能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打字机,以及至少具有其中2个以上功能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众所周知的是在将装置本体上面设定为载置·堆垛形成有图像的页纸之页纸堆积部的同时,在页纸堆积部的上方隔开的空间内配置胴体内排出型(以下称为「胴体内排出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和2)。
这种装置虽然具有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被排出页纸堆积部的页纸(也称为「排纸」)的视觉认知性以及排纸性(堵纸防止、堆积量确保)恶化的问题。
以下,从排纸的视觉认知性、排纸性以及装置小型化的角度来阐述既有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特开2005-16780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可以将图像读取部从装置的近前侧向里侧滑动移动(以下也称为「滑动」)的胴体内排纸型图像形成装置。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读取部相对于图像形成部,在具有转动中心、被安装为可以开放的同时,以更换调色剂罐为目的来滑动图像读取部。
在该胴体内且前面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1,为了更换图像形成部的处理卡盒或转印单元等消耗品,虽然采用了将图像形成装置上部的单元转动地打开的方法,由于上部单元之图像读取部(以下也称为「扫描仪」)覆盖至排纸部出口处,所以会恶化视觉认知性。
第2,其存在着转动用于更换图像形成部的处理卡盒或转印单元等消耗品之排纸构造体部的、单独用于上部单元的转动构造,从而成为复杂且繁琐的装置。
因此,虽然在转动单位转动量时也转动·开放图像形成部的转印单元,但是打开的角度不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容易对图像形成部的处理卡盒或转印单元等消耗品进行更换。
第3,当排纸出口部高,排纸平坦面低时,上部单元的扫描仪因位于排纸部出口之前的位置而妨碍排纸部的视觉认知性。
第4,为了更换配置在排纸部两侧里的调色剂罐,上部单元之扫描仪以与排纸一起转动的转动部单元所形成的构成变得复杂化。
关于排纸堆垛量,因排纸时的倾斜度小,而且排纸上面和排纸出口之间的高度差小,对于确保排纸的堆垛量是不利的,另外,从装置前面的视觉认知性也可以说是不好的。
第5,虽然是通过滑动上部单元的扫描仪来进行调色剂罐的更换,对于排纸的视觉认知性没有任何改善。
在专利文献2(特许第3176411号公报)里,公开了一种可以将图像读取部和成像引擎框体沿垂直于两者排列方向的方向里移动的胴体内排纸型图像形成装置。
在该胴体内且前面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一部分如上所述,由于将扫描仪配置在页纸堆积部的上方,与没有扫描仪的装置相比,被存积的页纸的视觉认知性或页纸取出便利性的恶化是不可避免的。
在此,为了改善页纸的视觉认知性或页纸取出便利性的恶化,采用的是通过可以将扫描仪向里侧滑动,来拓宽页纸排纸部和扫描仪之间的操作空间。
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没有关于操作部配置的记载,作为包括该操作部的装置来说,图示扫描仪的滑动行程是不够的。
还有,因为在扫描仪的下方配置了繁杂的滑动机构,排纸堆垛性被损坏、排纸便利性也下降。
而且,由于滑动机构的配置位置在扫描仪的正下方,且为页纸堆积部正上方,所以结果是装置在高度方向上变成了大型化了。
在专利文献3(特开2006-119474号公报)记载的胴体内排纸型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有扫描仪转动部件,而且排纸是从后至前被排纸的,亦即采用的是后面排纸型的构成,存在着当小尺寸的转印页纸被排纸后,完全不能视觉认知的问题。
这不仅局限于从装置后方来排纸的情况,当排纸盘上面高于排纸出口时,就会发生完全不能看到排纸出来的小尺寸页纸的情况。
另外,由于转印纸的搬送是从装置的下方到后面,再到装置上方的,连同转印纸发生堵纸时的转印纸除去便利性等一起来看的话,可以说其操作性是不好的。
特别是在小尺寸的转印纸的情况下,存在着如果每次不对扫描仪转动进行开关,实质上就不能对转印纸进行操作的问题。
根据专利文献4(特开2005-182032号公报)记载的胴体内且后面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与专利文献3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相同地,如果不转动扫描仪,不仅是不能取出小尺寸的转印纸,还存在着看不到的问题。
对于用户来说,要好不容易地抬起扫描仪后才能看到并取出排纸的装置是非常添麻烦的。
其与专利文献3记载的是相同的后面排纸型,存在着为了提高对小尺寸转印纸的视觉认知性,就必须增加装置高度的两难问题。
在专利文献5(特开2004-264500号公报)记载的胴体内且侧面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读取装置被支撑为可以在本体框体的前后方向上滑动,虽然在图像形成部的上部支撑面里设置了开口窗口而提高了视觉认知性,但是需要将手绕了之后才能从排纸部取出转印纸也是很麻烦的。
本来,由于排纸口位于构成图像读取装置的扫描仪部的下方,且操作部是突出的,从胴体内排纸的节约空间的角度来看,存在着便利性(视觉认知性、取出便利性)不好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6(特许第3477026号公报)里,公开了一种不是胴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而是扫描仪部位于打印部的上部,而且相对于打印部在图中左右的横向方向里滑动并开关的滑动式开关装置。
另外,虽然不是胴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但是扫描仪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进行滑动的装置也是众所周知的(参照专利文献7和8)。
在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即当扫描仪部以转动轴承部为中心相对于打印部转动时,为了解决吸收扫描仪部从上方落下时的冲击的减震器,或因相对于转动轴承部的高强度而产生的课题,采用了包括转动移动的辊,和固定于打印部里轴支撑该辊的辊轴,和单独设置了导向该辊轴的槽,通过该槽来对辊进行导向,并且被固定于扫描仪部里的导向部件之滑动式开关机构。
在专利文献8中,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即即使在滑动时,也能够很少变化图像形成装置的中心位置,从而在可以平滑地进行滑动的同时,为了装置的小型化,采用了图像形成部和图像读取部是由,形成于图像读取部框架里的凸台以及导轨导向,和设置在图像形成部侧的顶面部里的导轨导向以及凸台,来支撑的滑动构成。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678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许第317641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6-119474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5-182032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4-264500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许第3477026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许第3446928号公报
专利文献8:特开2004-3548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并没有记载如何防止图像读取部上上方的脱出或浮起,在实施方式之实施例的构成中仅叙述了以滚子来支撑,对于有向上方的里施加到图像读取部里的情况没有充分考虑。
另外,因为设置了滑动用的辅助支撑台,以及由于使用滑动导轨和滚子,而产生了部件个数多、成本增大的问题。还有,对于安装脱卸等也没有记载。
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技术中,用于相对于支撑手段的扫描仪脱落的是扫描仪下方的一处,当扫描仪被施加有向上方的力时,存在着考虑不充分的问题。
另外,由于扫描仪是通过对角的两点来支撑的,扫描仪支撑台需要设置在扫描仪的下方,从而产生了装置高度因此而增大的问题。
接着,在专利文献1~6中,共通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言及,当扫描仪滑动时,关于手指可能被夹等有关安全性以及这方面的考虑。
特别是在具备滑动机构的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中,从这种装置的寿命来看,虽然滑动或转动机构的使用频率只有数次,但其构成很复杂,而且可以说对于有可能夹伤手指的用户安全考虑是不充分的。
在专利文献5中,当紧赶着从排纸部取出转印纸时会发生手指戳伤,或因滑动来的图像读取装置而可能在开口处夹伤手指,可以说对于用户的安全考虑是不充分的。
在专利文献6中,没有说明如何防止用户对滑动机构部触碰的防止手段,因为滑动部是露在外面的,用户就有可能触碰,可以说对于用户的安全考虑仍然是不充分的。
另外,在专利文献7以及8所述的技术中,由于在图像读取部或图像形成部之外,都使用了形成有辊、辊轴以及槽的导向部件、凸台、导轨导向等部件,从而导致成本增加,还有,因为要配置这些部件的空间而产生了装置因而增大的问题。同时,对安装脱卸等也没有说明。
在上述既有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亦即在配置了将上部单元之图像读取部等,在装置本体的前后方向上可以滑动地支撑的滑动支撑机构之胴体内排纸型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提高排纸的视觉认知性,虽然在支撑部前后方向上的滑动移动支撑部(滑动机构)的端部附近形成有开口,当图像读取部滑动时,由于其一侧的退避而导致滑动机构会经常暴露在外,因而就会产生用户碰触到滑动机构,或不经意间将手指夹在用于滑动图像读取部的开口里,或因回形针等物体落到开口里而损坏滑动机构导致机器·装置的不能使用等问题。
在此,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在采用了将上部单元之图像读取部等沿装置本体的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滑动机构之胴体内排纸型图像形成装置中,特别是在小型的图像形成装置或轻重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存在着用户抓住图像读取部等来搬运图像形成装置的可能情况,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为目的,即考虑到在图像读取部里施加了向上的力时,图像读取部不会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侧的支撑部脱落、浮起,另外,即使在考虑了组装一体性的图像读取部整体地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能够方便地装卸而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不会从滑动方向脱落的、具有高可靠强度的图像形成装置。
更进一步的是,在提高排纸的视觉认知性的同时,提供一种不会发生将手指夹在上部单元和开口之间、因物体落入开口处而导致机器·装置不能使用、充分考虑了安全性之高可靠性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形成部,其将图像形成在页纸里;上部单元,其隔开一定的空间被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方;页纸排出部,其将在所述图像形成部被形成有图像的页纸从装置本体近前面侧向里侧、或从装置本体里侧向近前侧排出;页纸堆积部,其被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部,用以载置从所述页纸排出部沿页纸排出方向被排出来的页纸;支撑部,其在所述页纸堆积部和所述上部单元之间形成所述空间,并被配置在所述页纸堆积部中沿所述页纸排出方向的两外侧里的所述页纸排出方向里,对所述上部单元进行可以滑动的支撑;和脱落防止部,其被配设在所述支撑部里,用以防止所述上部单元从所述支撑部脱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单元是相对于所述支撑部,可以在所述页纸排出方向里装卸的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单元的装卸方向是从所述装置本体的后方开始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根据技术方案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单元一体地包括有在其下面设置了滑动接触面的滑动接触部,所述滑动接触面的下面与形成于所述支撑部的被滑动接触面之间进行滑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根据技术方案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页纸堆积部被设置在覆盖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盖部件里,所述上盖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以及所述上部单元一体地,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部可以转动·开放。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其被配置为使得所述图像形成部和所述上部单元之间形成所述空间,包括将所述上部单元在装置本体的前后方向里支撑为可以滑动的滑动支撑部,在所述前后方向里的所述滑动支撑部的端部附近形成开口;遮蔽部件,其连动于所述上部单元的滑动,并在封住所述开口的第1位置和从第1位置退避的第2位置之间可以位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页纸排出部,其将在所述图像形成部被形成有图像的页纸从装置本体近前面侧向里侧排出;页纸堆积部,其被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部,用以载置从所述页纸排出部沿页纸排出方向被排出来的页纸;所述支撑部被配置在所述页纸堆积部中沿所述页纸排出方向的两外侧里的所述页纸排出方向里,所述开口形成于至少一侧的所述支撑部的所述滑动支撑部的前端部附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是被,所述前端部附近的所述支撑部中、沿所述页纸排出方向里所形成的一对侧壁,和,所述前端部附近的所述支撑部中、沿垂直于所述页纸排出方向之页纸宽度方向里所形成的前面壁,包围后形成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部件中的封住所述开口之遮蔽面的形状为,具有与转动中心轴基本相同的轴的球面或圆筒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根据技术方案1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部件包括通过弹性力向第1位置里付势的弹性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就能够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崭新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效果可以列举如下。
根据本发明,在胴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页纸堆积部和上部单元之间形成空间,并且通过在页纸堆积部的页纸排出方向的两外侧里,沿页纸排出方向设置可以滑动支撑上部单元的支撑部,和配设在支撑部里以防止上部单元从支撑部脱落的脱落防止部,即使用户对上部单元施加了向上方或滑动方向的外力,上部单元也不会从装置本体(图像形成部侧)的支撑部脱落,从而能够提供一种在强度上具有高可靠性的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具备了将上部单元可以沿装置本体的前后方向里滑动地支撑的滑动支撑部(滑动机构),在前后方向上的滑动支撑部的端部附近形成有开口之支撑部的胴体内排纸型图像形成装置中,当遮蔽部件与单元的滑动连动后占据了第1位置时,因为堵住了开口,就不会发生将手指夹在上部单元和开口之间,或因物体落入开口而导致机器·装置不能使用的情况,从而能够提供一种充分考虑到安全性、具有高可靠性的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将形成有图像的页纸从装置本体的近前方向里侧(远后侧)进行排纸的胴体内排纸型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上述效果之外,还能够根据上述构成来提高排纸的视觉认知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从左斜上方看到的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斜视图。
图2所示是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本体侧的内部构成示例的概要纵向截面图。
图3所示是包括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上盖的上部构造体在开放状态时的外观斜视图。
图4所示是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右斜上方所看到的外观斜视图。
图5所示是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右横方向所看到的外观斜视图。
图6所示是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左右支撑部的简单平面图。
图7所示是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扫描仪内部构成的斜视图。
图8所示是扫描仪位于支撑部的最前端时,扫描仪的系合部和遮盖部件的摇动规制部的系合状态的要部截面图。
图9所示是扫描仪位于支撑部的最前端时,扫描仪内部的驱动马达的设置状态的要部平面图。
图10所示是从装置本体可以打开前盖的构成例的简单正面图。
图11所示是从装置本体可以装卸前盖的构成例的简单正面图。
图12所示是左右支撑部、脱落防止部周围的外观斜视图。
图13所示是从正面侧看到的扫描仪的正面图。
图14所示是扫描仪的导轨部和左侧脱落防止部的滑动嵌合状态的要部截面图。
图15所示是右侧支撑部的脱落防止部的截面图。
图16(a)所示是扫描仪对于支撑部没有滑动的初始状态,(b)所示是扫描仪对于支撑部在滑动方向里处于最大行程时的滑动状态的各自截面图,是扫描仪的装卸方向的脱落防止说明截面图。
图17所示是一侧的支撑部的扫描仪锁定机构的斜视图。
图18所示是图17的锁定机构的主要部的斜视图。
图19所示是将左右的支撑部的锁定连动机构进行一部分解剖的平面图。
图20所示是另一侧支撑部的扫描仪锁定机构的要部截面图。
图21(a)、(b)、(c)所示是锁定部件和槽的系合·推移状态的截面图。
图22所示是遮盖部件的外观形状的斜视图。
图23所示是将遮盖部件安装到左侧支撑部的左轴承部里的状态说明斜视图。
图24所示是将遮盖部件安装到左侧支撑部的右轴承部里的状态说明斜视图。
图25所示是将遮盖部件安装到左侧支撑部的左右轴承部里的状态说明斜视图。
图26所示是将遮盖部件安装到左侧支撑部的状态说明平面图。
图27(a)所示是扫描仪滑动至最后方时,(b)所示是扫描仪滑动至最前方时的,支撑部的前端部附近和遮盖部件的摇动变位状态的说明正面图。
图28(a)所示是扫描仪滑动至最前方时,(b)所示是扫描仪滑动至最后方时的,扫描仪的系合部和遮盖部件的摇动规制部的系合状态的要部说明截面图。
图29所示是图28(b)中C部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面对包括实施例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首先,参照图1以及图2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构成和动作进行说明。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斜视图,图2所示是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概要纵向截面图。
图1以及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大致设置在装置本体1中央、具备在页纸上形成图像之图像形成手段等的图像形成部2;设置在该图像形成部2的下方、将页纸S送去图像形成部2的供纸部20;隔开一定空间设置在图像形成部2的上方、具有作为上部组件的后述的图像读取手段等的图像读取部(以下也称为「扫描仪」)30;在图像形成部2里,作为将形成有图像的页纸从装置本体1的前面(两图的右侧·前方)向后面(两图的左侧·后方)排出之页纸排出部的页纸排纸部25;设置在图像形成部2的上部、堆积从页纸排纸部25沿页纸排出方向(排纸方向)Xa被排出的页纸的页纸堆积部40;能使扫描仪30在装置本体1的前后方向(页纸排出方向Xa及其反方向的Xb)上进行滑动支撑的支撑部50。
两图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带有扫描仪的串列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也是在页纸堆积部40和扫描仪30之间形成有用于页纸排出的规定空间的胴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图1等里面,Y表示与页纸排出方向Xa正交的页纸宽度方向,页纸排出方向Xa也是扫描仪30的移动方向,Xb是与移动方向Xa相反的移动方向。
另外,图像形成部2也被称为将图像记录到页纸S里的图像形成部2,页纸堆积部40也被称为载置·堆积被排出的页纸的页纸堆积部40。
在图像形成部2里,如图2所示设置有作为像载置体而构成的复数的鼓状感光体3a、3b、3c、3d,在该各感光体3a~3d里,形成颜色互不相同的调色剂像。在图示例中,在感光体3a~3d的表面里,分别形成黄色调色剂像、青色调色剂像、洋红调色剂像以及黑色调色剂像。各感光体3a~3d离开规定的间隔被相互平行地配置,相对于这些感光体3a~3d的下部,配置有作为中间转印体而构成的中间转印带4。该中间转印带虽然也可以采用鼓状的,在图示例中,采用的是绕挂在复数个固定支撑辊5、6上,由按箭头方向(图2中的反时针方向)被驱动的环状带构成的中间转印带4。
由于各感光体3a~3d的周围构成都是相同的,就以图2被配置在最右侧的、形成有黄色调色剂像的感光体3a为代表来说明。亦即,在感光体3a中,依次设置了对感光体3a表面进行均匀带电处理的充电装置7;将图像情报用激光照射到感光体3a表面的、由光扫描装置(LSU)8构成的曝光装置,和将因曝光而在感光体3a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可视化的显影装置9;介由中间转印带4与感光体3a作相对配置的转印装置10;除去并回收在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之后,残留在感光体3a表面里的调色剂的清洁装置11等。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开始后,感光体3a沿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被转动驱动,此时,通过充电装置7,感光体3的表面被均匀带电为规定的极性。接着,在该带电面里,照射有从光扫描装置8来的、依据于图像情报的激光,由此就在感光体3a里形成了静电潜像。然后,在感光体3a的表面里所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9作为黄色调色剂像被可视化,该黄色调色剂像通过转印装置10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上。
当进行全彩色图像形成时,就对剩余的感光体3b~3d执行与上述图像形成动作,由此,分别形成于各感光体3a~3d里的黄色调色剂像、青色调色剂像、品红调色剂像以及黑色调色剂像依次重叠地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上。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里,夹着中间转印带4,与固定支撑辊6相对地配置了2次转印辊12。
一方面,在配置在图像形成部2下方的供纸部20里,设置了作为堆积由转印纸或树脂透明膜构成的页纸S的页纸收容部的供纸盘21;将堆积于该供纸部21里的页纸S送出的供纸滚22;将送出来的页纸1张1张分开的分离手段之摩擦垫23;两面图像形成时所使用的再输送路径24。
由供纸部20送来的页纸S,被送向对位辊13,其前端会一时突入碰到停止着的对位辊13。页纸S前端的倾斜偏差在由此得到修正·整合之后,对位辊13以,形成于上述中间转印带4上的彩色调色剂像在设置了2次转印辊12的2次转印部,与页纸S的前端部一致的规定的时机重新转动,将页纸S向2次转印部送出。
在2次转印部,转印有未定影的彩色调色剂像的页纸S被送至由定影装置构成的定影部14,当未定影的彩色调色剂像通过定影部14的加热·加压被定影之后,介由页纸排纸部25被排出到设置在装置本体1上面的页纸堆积部40里。另外,彩色调色剂像转印后在中间转印带4的表面里粘着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通过转印带用的清洁器15来除去。
扫描仪30与一般的图像读取装置相同地,在装置本体的上部放置原稿,扫描原稿用的机构被配设,并设置有用于将该原稿压住的、作为原稿按压部件的台板盖板31。台板盖板31的构成是相对于扫描仪30的框体,以铰链38为中心可以转动·开关的。如图1所示,台板盖板31与自动原稿传送装置(ADF)32为一体的设置,所述扫描仪30对手动放置的原稿和由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2送来的原稿都能够进行读取。另外,扫描仪30相对于下部被配置的装置本体1是介由后述的支撑部50来被支撑的。
在图1以及图2中,符号16表示对扫描仪30和图像形成部2的操作进行控制操作的控制面板,设置该控制面板16的一侧位于本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所以,该图像形成装置采用的是,页纸排纸部25位于装置本体1的正面之前面侧,排出到页纸堆积部40里的页纸是从装置本体1的正面·近前面侧向里面·后侧进行排纸的前面排纸型。
在装置本体1的上部,设置有作为覆盖图像形成部2的上罩盖部件或框部件的上盖18,该上盖18的上面部分作为页纸堆积部40的页纸堆积面41来使用。在上盖18里,设置有支撑扫描仪30的支撑部50。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50沿上盖18的左右两侧边缘被配置,换句话说,是为了在页纸堆积部40和扫描仪30之间形成空间,并且沿着页纸堆积部40中的页纸排出方向Xa的两外侧里的页纸排出方向Xa里,对扫描仪30进行可以滑动地支撑的配置。支撑部50具有第1支撑部51(以下简称「支撑部51」)和第2支撑部52(以下简称「支撑部52」),但在上盖18的后端侧的边缘里不设置支撑部。通过这种构成,即使是比上盖18的页纸堆积面41的前后方向宽度要长的长尺寸页纸,因其一部分跨越页纸堆积面41垂落到后侧,就能够顺利地堆栈该长尺寸的页纸。更进一步地,在页纸堆积部40的上方设置扫描仪30后,虽然不可避免地造成该页纸堆积面41变暗,但是由于没有在后端侧设置支撑部而能够从后侧进行采光,所以能够减轻该问题。
另外,上盖18如图1至图3所示,在其下部支撑着图像形成部2的一部分之光扫描装置8,以设置在装置后端侧里的铰链17为中心,形成可以向上方开放的构成。该上盖18通过后述的盖锁定手段之锁定杆60被锁定在装置本体1里,解除该锁定后就可以进入转动·开关的状态。然后,如图3所示地,将上盖18沿反时针方向转动·开放时,介由上部的支撑部51、52、扫描仪30和下部的光扫描装置8也一起被转动上升,从而能够对图像形成单元进行处理,维护等也能够容易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盖18开放的部分中,就可以对图像形成部2的感光体3a~3d、分别配置在其周围的带电装置7、显影装置9以及清洁装置11等一体化了的4个处理卡盒进行更换时的取出和装卸。
在转动·开放上述上盖18时,摇动上升导致了页纸堆积面41的后端侧向下,当页纸堆积面41上堆栈有页纸时,错误地进行转动·开放后,就会产生堆栈的页纸从装置的后侧落下的问题。亦即,如果忘了取下堆栈的页纸S就转动上盖18的话,就会发生堆栈在页纸堆积面41里的页纸S从装置本体1的里侧落下的问题。该问题虽然可以由在上盖18的后端侧里也设置支撑部50来解决,但是在使用长尺寸页纸的时候会碰到后端的支撑部而对堆栈产生不便。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解除盖锁定杆60的锁定,使上盖18可以在转动·开放状态的操作部61设置在页纸堆积面41上且被堆栈的页纸S遮盖的位置里。在该盖锁定杆60的一端侧里,一体地设置有用户操作的操作部61,在另一段侧里一体地设置有与固定在装置本体1里的突起64系合的锁定爪62。锁定杆60以固定在上盖18里的插销63为中心可以转动地被支撑,还有,通过安装在插销63周围的受扭螺旋弹簧(未图示),锁定爪62被一直付势有朝向系合到突起64里的转动付势力。盖锁定杆60的操作部61由板材形成,其方向为沿着与页纸堆积面41相同的面,在页纸堆积面41里,如图1所示地形成有用于将手放到该操作部61里的扇状凹部44。
如上所述的构成,在开放上盖18的时候,将手插入凹部44,通过抵抗上述受扭螺旋弹簧(未图示)之所述付势力,来抬起盖锁定杆60的操作部61,盖锁定杆60以插销63为中心沿顺时针转动,锁定爪62即脱离突起64。然后,再继续将操作部61抬起后,上盖18在与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2的转动·开放方向相同的方向里,以铰链17为中心得到转动。
如此,由于将可以使上盖18摇动·开关的盖锁定杆60的操作部61配置在堆栈有页纸S的页纸堆积面41里,由于在页纸堆积面41上有页纸的状态时,操作部61被页纸掩盖,就可以切实地防止转动·开放上盖18。
一部分如上所述,在页纸载置部40的上方配置扫描仪30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与没有扫描仪30相比,对堆栈的页纸的视觉认知性或页纸取出性的恶化是不可避免的。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改善恶化了的页纸视觉认知性或页纸取出性,采用了通过2个支撑部51、52来支撑扫描仪30在图2所示的、与页纸排出方向Xa平行之箭头B方向里滑动,并通过将扫描仪30向里侧滑动而拓宽页纸排出部25和扫描仪30之间的间隔的构成。具体来说是,为了改善恶化了的页纸视觉认知性或页纸取出性,如图1、2所示、由于操作页纸载置部40的扫描仪30和装置本体1之间的空间向前开口很大,该前面开口部42的宽度在被排出的页纸宽度以上,所以由页纸载置面41排出的页纸S的取出性就好。另外,通过两个支撑部51、52,扫描仪30能够沿与图2的页纸排出方向Xa相平行的箭头B方向作固定支撑地滑动,扫描仪30向里侧滑动后,页纸排纸部25和扫描仪30之间的间隔所形成的操作空间得到扩展。
更进一步地,为了优化前面开口部42的页纸视觉认知性和页纸取出性,在扫描仪30的前面下方的角里形成有第1斜度37,同样地,在装置本体1的控制面板16的上方里形成有第2斜度19,从而开阔了前面开口部42的开口面积。特别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斜度19是向着开口部的外侧,使得开口面积开阔地形成为斜度形状的,就使得将手插入开口部以取出被排出的页纸时操作变得容易。该构成既可以设置成第1斜度部37那样,也可以是不采用斜度形状,只要是能够开阔前面开口部42的开口面积,无论什么形状都可以。
下面对被排出的页纸S的取出性作说明。
在图4以及图5中,在页纸载置部40的上部右侧里,为了方便去页纸载置面41的操作,形成有比页纸载置面41低的切除部43,右侧部向着页纸排出方向Xa的上游形成向上方倾斜的面。由此,对于手比较大的用户来说,不仅是前面开口部42,即使从侧面的取出也能确保良好的取出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将切除部43形成在上部右侧,无庸赘言,将切除部43设置在上部左侧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扫描仪30的支撑部50之左右支撑部件51、52(以下,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一体地形成的,所以也称为支撑部「51、52」),如图1、图4~图6所示,并非是左右对称的,从正面看去,右侧的支撑部51对应于上述切除部43,在径深方向上的长度要比左侧支撑部52在径深方向上的长度短。亦即,以右侧的支撑部51的径深方向上的长度为图4以及图6所示的L1,以左侧的支撑部52的径深方向上的长度为图1所示的L2时,其构成为L1<L2。由此,从切除部43所进行的排纸页纸S的取出性也变得良好了,更进一步地,由于切除部43的采光也更容易,使得排出页纸的视觉认知性也变得良好。关于这时的支撑部50的强度,由于将配置有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2重的一侧的左侧的支撑部52,相对于径深方向的支撑宽度变长,所以也不存在问题。
在页纸载置面41的盖锁定杆60的操作部61附近,一部分如上所述地设置了便于握住操作部61的凹部44,通过扩大该凹部44的宽度,即可兼作用于拣取页纸的手指插入空间。在图1以及图4的场合下,由于是以中央为基准来排出页纸的,所以是以中央基准为分界线左右对称地形成凹部44,并且,由于凹部44的两端位于比本装置使用的页纸的规定宽度要大的位置,即可成为能够抓住如明信片尺寸的用纸的、手指伸入的空间。
更进一步地,对上述盖锁定杆60的说明作补充。盖锁定杆60的操作部61被设置为能够接受页纸载置面41的页纸而倾斜的倾斜面,操作部61的上面的设置是不突出于页纸载置面41。通过该构成,能够防止排出的页纸的后端在沿倾斜面滑落时不碰到盖锁定杆60的操作部61,而导致页纸被零乱地堆栈。为了获得这样的效果,除上述构成之外,页纸后端比起落在排纸盘里的位置来,更可以位于页纸排出方向的下流侧,或者当页纸以自重而落下的时候,在排出口附近设置盖锁定杆60的操作部61。
盖锁定杆60的操作部61因其设置在如图1以及图4所明示的排纸盘之页纸载置面41的倾斜面里,从装置正面的视觉认知性就好,当从装置前方的前面开口部42来取出页纸时,就可以视觉认知盖锁定杆60的操作部61。更进一步地,操作部61还可以位于比扫描仪30前端更靠前方的位置里。由此,从装置正面的视觉认知性更好,当从装置前方的前面开口部42取出页纸时,更可以视觉认知盖锁定杆60的操作部61。
图像形成部2和扫描仪30(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2)的配置是使得图像形成部2的页纸排出方向Xa(从装置正面朝向径深一侧)和扫描仪30(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2)的副扫描方向(原稿传送方向)成正交。装置本体1的前面如图2所示,配置有比扫描仪30以及支撑部50更为向前突出的、位于该装置本体1的前面上部的控制面板16。由此,就可以充分确保前面开口部42,从上方来的短页纸的排出或盖锁定杆60的操作部61的视觉认知性及操作性也变好。
接着,关于支撑部50以及扫描仪30的内部构成,从页纸取出性或确保支撑扫描仪30的强度或缓冲性的观点出发作更为详细的说明。在图6~图9中,设置有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2的扫描仪30的配置是,从正面来看,扫描仪内部的光学移动组件130位于与左侧的支撑部52相对的位置,从装置正面来看原稿传送回转部,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2也配置为左侧是原稿载置盘,以及原稿排出盘为向右开放。
从装置前面来看,右侧的支撑部51要比左侧的支撑部52小。其理由是,由于构成扫描仪30的扫描单元以及具备打印车而形成的光学移动组件130被配置在左侧,在因扫描仪30的荷重大大偏向于左侧之外,还考虑到用户从右侧对用纸的操作。亦即,从承受扫描仪30重量小的装置前面来看,右侧的支撑部51以小的形成并将支撑部51的根部设置得低一些。
上述构成考虑的是右撇子的用户,其为大多数的用户提供了便利性。更进一步地,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扫描仪30的驱动系统中,作为驱动手段的驱动马达131,以及由齿轮组等构成的驱动传达系统,从装置正面来看也是配置在左侧的。在扫描仪30里面,一部分如上所述,存在有读取被放置的原稿的扫描单元(未图示),和驱动该扫描单元的驱动马达131。驱动马达131通过时机带(timing belt)来传递驱动并驱动扫描单元。
在图8以及图9中,符号132表示扫描仪30的上部开关该,符号133表示扫描仪30的框体之下箱体,虚线所示的符号134表示的是配置了驱动马达131的下突出部之外的、扫描仪30的下箱体133的下部外形线。
如此,扫描仪30中两图所示的左前端部的一部分,突出于后述的开口59的上面的下方。然后,在开口59的上面的下方里突出的扫描仪30的左前端部里,配置作为驱动手段的驱动马达131。
如上所述,设置有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2的扫描仪30,从装置正面来看并非左右均等,作为支撑部50来说,左侧的支撑部52要比右侧的支撑部51设计为能承受更大的荷重,并保持平衡。因此,左侧的支撑部52如上所述,不仅在径深方向上设定为L2>L1,其宽度也设定为左侧的支撑部52的宽度W2要大于右侧的支撑部51的宽度W1(W2>W1)。
由此,用户对排出的页纸的取出性得到很大改良。由此构成的支撑部50考虑到页纸的取出性,还在页纸载置部40里设置了槽46,更提高了操作性。另外,通过在槽46部分的突起等排纸部盖里设置加强肋、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
装置本体1如图10所示,前盖27介由铰链28可以开关地被安装,当打开该前盖27时,就能够对内部的中间转印带4的单元或废调色剂罐65以及定影装置14进行交换等的维护操作,或者对装置本体1内的页纸输送路径内的堆堵纸进行处理。
另外,装置本体1如图11所示,在前盖27里形成用于插入供纸盘21的开口29,使得从该开口29处可以将供纸盘21在图的左右方向里(从本体正面来看)进行装卸。图11所示是将供纸盘21、摩擦垫23以及再输送路径24等、一体地从装置本体1沿P方向取出并脱离的状态。由此,就能够在装置本体1的前面对维护操作、消耗品交换、堆堵处理等进行全开放操作,而无需在背面设置用于上述操作的空间,在降低设置面积的同时提高操作性并提供低成本的图像形成装置。
以下,对扫描仪30和支撑部50的滑动机构、锁定机构作说明。
如上所述,在图1以及图2里,由于扫描仪30和装置本体1之间的排纸空间是向着前面大开口的,对于排出到页纸载置面41里的页纸的取出性以及视觉认知性是非常好的。
但是,当缩小装置在径深方向上的长度,并试图减少高度时,前面开口部42的大小也随之减小,从而会产生手不容易插入排纸空间,或者页纸碰到扫描仪30或页纸排纸部25后妨碍了页纸取出的便利性。例如在图2中,由于扫描仪30比图像形成部2以及装置本体1的后侧还要突出,为了将装置小型化而使扫描仪30对准装置本体1的后部后,前面开口部42就会变小。然而,根据不同的用户设置环境,有时是比起装置的大小来页纸的取出便利性更为重要,有时因为用户对于取出的便利性有各自不同的认知,所以以能够对前面开口部42的大小进行调整为好,对于该移动位置,如果能够有多种选择的话,就可以向各种用户提供合适的使用条件了。
接下来,参照图12~图14,对扫描仪30在装置本体1的前后方向,即页纸排出方向或移动方向Xa、Xb中,具备了作为可以固定支撑能够滑动的滑动支撑部的移动机构之左右支撑部51、52的周围作详细叙述。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在扫描仪30的左右两侧里,作为滑动部的导轨部33、34作一体化的形成,在各个导轨部33、34里,一体地形成有作为滑动面的下面33a、34a和突起部33b、34b。然后,在图中左侧的导轨部33里,形成有沿页纸排出方向Xa的前后方向里的长长延伸的槽33c。
如图12~图14所示,扫描仪30的各导轨部33、34的下面33a、34a被固定支撑在形成于各支撑部51、52里、作为被滑动面的上面51a、52a里,可以作移动的。扫描仪30在水平方向里的松动,因为从支撑部52向上突出的2个销子55和形成于扫描仪30导轨部33里的槽33c之间的、具有规定缝隙的嵌合而得到制约。
在支撑部51、52里,如图12~图14所示,夹着导轨33、34,分别在页纸堆积部40一侧和装置本体外侧里设置有从支撑部上面51a、52a向上方耸起的直立部。在支撑部51、52里,分别一体地形成有从各自的外侧(上述装置本体外侧的直立部)里面向另一侧的直立部(页纸堆积部40一侧的直立部)之凹字状的脱落防止部53、54和上述的上面51a、52a。形成于各支撑部51、52里的脱落防止部53、54在形成于扫描仪30的导轨33、34里的同时,通过与相对于装置本体上下方向覆盖地设置的突状的突起部33b、34b之间,以规定的缝隙间隔嵌合,可以防止扫描仪30向上方的脱落以及浮起·松动。
图14所示是从装置前面看到的左侧支撑部52和扫描仪30左侧导轨33嵌合时的截面形状(与页纸宽度方向平行的截面形状),从装置前面看到的右侧支撑部51和扫描仪30右侧导轨33嵌合时的截面形状与之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左右之分。
还有,与上述相反地,也可以在支撑部51、52各自的内侧(上述页纸堆积部40侧的直立部)里,在形成朝向另一侧直立部(上述装置本体外侧的直立部)之突起状的脱落防止部的同时,在扫描仪30的导轨33、34里形成有相对于脱落防止部和装置本体上下方向里进行覆盖的突起状之突起部,通过支撑部51、52各内侧的脱落防止部和扫描仪30的导轨部33、34之突起部以规定的间隙来嵌合,以限制并防止扫描仪30向上方脱落以及浮起·松动。
这里,对本发明以及本实施方式的「脱落防止部」的功能作说明。本发明以及本实施方式中所说的:“设置在支撑部里用以防止上部单元(图像读取部、扫描仪)从该支撑部脱落的脱落防止部”,是指“设置在支撑部里,从该支撑部至少防止上部单元(图像读取部、扫描仪)的脱落的脱落防止部”。然后;“···至少防止脱落···”不仅指例如当用户抓住上部单元(图像读取部、扫描仪)来搬运图像形成装置全体时,上部单元(图像读取部、扫描仪)不会从支撑部脱落的情况,还意味着不会因浮起或变形等导致在构成图像形成装置全体的部件以及部品里发生破损·损坏及功能性障害。亦即,本发明以及本实施方式的「脱落防止部」充当的是在既有图像形成装置中没有得到考虑的、对图像形成装置中强度上的可靠性进行充分保障的角色。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例子,由于在扫描仪30的框体(箱体)里导轨部33、34是一体化形成,各导轨33、34的下面33a、34a相对于各支撑部51、52的上面51a、52a进行滑动,无需追加部件就能够达到低价的滑动机构。另外,由各导轨33、34的截面形状也可以赋予导轨部33、34以及扫描仪30本体以充分的强度。
由于脱落防止部53、54在支撑部51、52里各自一体化地形成,无需增加部件就能够低价地防止扫描仪30向上方的脱落。
另外,脱落防止部53、54在支撑部51、52的左右两侧,在可以增强用于承受负荷的强度的同时,即使扫描仪30的左右的某一侧受力时,也能够防止向上方的浮起。
如果不需要上述的优点·效果时,也可以在图像夹读取部(扫描仪30)一侧配设与上述相同的脱落防止部53、54的同时,在支撑部51、52的一侧里,将与扫描仪30的导轨33、34相同的滑动接触面与具有上面的滑动接触面一体地形成。
当相对于各自的支撑部在内外两侧里设置了脱落防止部后,或是导轨部33、34内部里配置其他部件的空间减少,或是对配置在支撑部内部的部件的操作性降低。例如,在导轨部33、34的内部,配置有将扫描仪30的图像信号传送到装置本体1侧的控制基板(未图示)里的电线(信号线),或是在上部构造体26打开时,使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2以及上台板盖31关闭不被打开的锁定机构。另外,在支撑部51、52内部配置有上盖开关缓冲机构等部件。因为在支撑部里需要配置有上盖的开关缓冲机构等部件,所以就需要脱落防止部尽量不占有空间。
这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例子,由于脱落防止部53、54在第1支撑部51以及第2支撑部52的各自的外侧或内侧的某一方里得到配设,就能够达到不占用空间而能确保强度的脱落防止部。
脱落防止部53、54是由设置在支撑部51、52前方里的脱落防止部53a、54a,和设置在支撑部51、52后方的脱落防止部53b、54b分割配置的。由此,因为当扫描仪30的前方受力时,前方的脱落防止部53a、54a承受该力,当扫描仪30的后方受力时,后方的脱落防止部53b、54b承受该力,所以就能够切实地防止向上方的浮起。另外,在分割配置的脱落防止部之间的空间里,还能够配置其他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虽然因为空间上或金属模构成(例如喷射成型用的滑动芯等)的原因,以支撑部的前方和后方来分割脱落防止部的,也可以在支撑部的全领域里设置脱落防止部。另外,脱落防止部53、54形成为箱体形状后可以加强强度,更进一步地以加强肋等进行增强。由此,就能够加强脱落防止部53、54的强度,当用户对于扫描仪30施加有向上方的力时,完全不会在脱落防止部53、54里发生破损·变形的问题。
更进一步地,在被分割的脱落防止部53a、54a、53b、54b的滑动方向Xb的各自的端部里,如图15所示地,形成有斜度53c,当扫描仪30沿滑动方向Xb滑动时,与导轨部33、34的先端不会发生钩挂。如图20所示,扫描仪30的导轨部33、34的先端部里也形成有斜度33d。由此,当脱落防止部53a、54a、53b、54b的端部和扫描仪的导轨部33、34的先端交错时,就能够防止因两者的钩挂而妨碍滑动了。
如图15所示,即使当扫描仪30滑动至滑动方向Xa的后方时,在扫描仪30的滑动可能范围内,设定脱落防止部53a的长度L,使得扫描仪30的导轨部33、34嵌合到支撑部51、52前方的脱落防止部53a、54a以及后方的脱落防止部53b、54b里。由此,扫描仪30的位置无论在滑动可能范围内的哪一个位置里,由于导轨部33、34系合在支撑部51、52前方的脱落防止部53a、54a以及后方的脱落防止部53b、54b里,就能够切实地防止扫描仪30向上方的浮起。
在将扫描仪30组装到支撑部51、52里时,在图12~图14以及图16中,从设置在支撑部51、52后方的入口51b、52b,将扫描仪30的导轨部33、34插入并向前方(滑动方向Xb)滑动后安置。在右侧的支撑部51里,如图12以及图16所示,形成有与扫描仪30的滑动最大行程相同长度的切除槽51c,在将扫描仪30插入后,打开包含在上部构造体26里的上盖18,从后侧将阶梯螺销56嵌合到切除槽51c里的同时,螺合安装到扫描仪30的导轨部34里。通过该阶梯螺销56,当扫描仪30向后方(滑动方向Xa)滑动时就不会脱落掉下。在图16中,图16(a)所示是扫描仪30相对于支撑部51、52没有滑动的初始状态,图16(b)所示是扫描仪30相对于支撑部51滑动到滑动方向Xa的最大行程时的状态。在将扫描仪30从支撑部51、52取出·脱开的时候,进行与上述相反的操作顺序,亦即,首先进行的是将阶梯螺销56从切除槽51c取出的步骤。阶梯螺销56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铆钉(rivet)或阶梯状的螺钉等。
扫描仪30在通过脱落防止部53、54以防止向上方的脱落(以下也简称「脱离」)的同时,相对于支撑部51、52可以在页纸排出方向之滑动方向Xa上装卸,并且,其构成为可以从装置本体1的后侧进行装卸,通过阶梯螺销56也可以防止扫描仪30从装卸方向之后方的脱落。
因此,根据本实施形式的例子,即使由于用户对扫描仪30施加了向上方或滑动方向的力,扫描仪30也不会从支撑部51、52脱落,从而能够实现并提供有高可靠性强度的图像形成装置。另外,由于扫描仪30能够容易地从滑动方向Xa上装卸,其安装·卸除性也好。
如图3所示,从安全性来考虑,当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2、台板盖31开放时,使上部构造体26不能打开的锁定机构,以及当打开上部构造体26时,使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2以及台板盖31不能打开的锁定机构等,两个锁定机构被配置在右侧的支撑部51的后方。在相反侧的左侧的支撑部52里,用于将扫描仪30的图像信号传递到装置本体1一侧的控制基板(未图示的印刷电路板)的线路(信号线),为了可以对应于扫描仪30的滑动,带有一定松弛量并可以移动地被配置。
另外,在左侧的支撑部52的后方,在上述2个锁定机构的傍边也配置了带有一定松弛量、用于传递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2的驱动控制信号的线路。这是为了将传动扫描仪30的图像信号的线路和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2的驱动控制信号通过左右的支撑部51、52来分割,而使图像信号不受干扰的影响。
在扫描仪(图像读取部)30中,存在着一部分如上所述地用于传送图像情报的信号线,或是配设在扫描仪32里、未图示的马达或探测器等的信号线,需要将这些线分配到配置在装置本体1的图像形成部本体侧里的控制基板(未图示)里。另外,考虑到电线束的安排,一般是将控制基板配置在装置的后方的。在上述的构成中,从图像读取部的后方来导出信号线的做法,即使从可以缩短信号线长度的角度来看也是优选采用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从装置后方的支撑部51、52来装卸扫描仪30,在安置扫描仪30不会造成夹住两线路(信号线)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采用使扫描仪30能够滑动的构成的时候,需要在复数处锁住扫描仪30使其不能移动,为此而设置了扫描仪30的锁定机构。
支撑扫描仪30使其能够滑动的支撑部50,具备上述2个支撑部51、52,在左侧的支撑部52侧里设置有扫描仪锁定机构。在支撑部52的侧面里,如图1以及图12所示,设置有操作按钮70。图12、图17以及图19所示是设置有该操作按钮70的支撑部52的内部。
如图12、图17~图19所示,在操作按钮70的轴部71里,安装有图18以及图19所示的受扭螺旋弹簧72,其使得操作按钮70一直被付势去向装置外侧。在操作按钮70里,一体地形成有钩挂状的70a,在处于被受扭螺旋弹簧72付势的状态时,其与形成于扫描仪30的导轨33里的切除部35系合后,对扫描仪30的滑动进行锁定。一方面,在对抗受扭螺旋弹簧72的付势力而按下露出在支撑部52侧面里的操作按钮70时,由于上述系合被解除,扫描仪30就可以滑动了。扫描仪30的导轨部33的切除部35有复数处(本例为3处),在各个位置里都可以对扫描仪30进行锁定。
如上所述,扫描仪30在水平方向里的松动,虽然通过突出于支撑部52、图12所示的2个销子55,和形成于扫描仪30、图13所示的槽33c的嵌合来进行制约、由于这样的扫描仪30的支撑部52配置有各种功能性部件,扩大2个销子55之间的距离是有限度的。还有,为了降低制造成本,销子55是与页纸载置部40以及支撑部51、52一体化形成的塑料部件,槽33c是与扫描仪30的框体一体化形成的塑料部件,因此其嵌合的精度是有限的,且比起金属来容易变形。由此,即使在对扫描仪30的滑动进行锁定的状态下,扫描仪30相对于支撑部51、52,在水平方向上也会有松动,左右平衡并不好。还有,作为上述各塑料部件,可以例举有PC(polycarbonate)和PS(polystyrene)的混合材料,根据使用的地域·国家,可以适当地采用适合法规的阻燃剂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在右侧的支撑部51里,也另外设置1个滑动锁定机构,由此来减轻水平方向上的松动。如此,设置在左右支撑部51、52里的锁定机构,如后所述,由于其距离相对于装置本体的大小是充分长的,就能够将松动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在右侧的支撑部51里,如图20所示,具有圆锥状头部的圆筒型锁定部件80因压缩弹簧81的作用一直被付势为向上突出,从而与形成于扫描仪30的导轨部34里的槽36相系合。压缩弹簧81的一端(上端)系合在锁定部件80下端部的弹簧系止部里,另一端(下端)被系止在一体地形成于支撑部51里的弹簧系止部51d里。左侧的支撑部52的操作按钮70和圆筒状的锁定部件80,通过图19所示的可挠性的金属丝82来连接。图19所示的金属丝82的右端部(支撑部51一侧),在同图中从纸面的里侧向前侧被弯曲成90度,另外,在图20中,从纸面的前侧向里侧被弯曲成90度,金属丝82在同图中从下向上延伸后连接到挂钩系止部里(图19中的右端部)。因此,就能够通过按下操作按钮70来连动操作2个锁定机构。另外,金属丝82如图19所示,由设置在与支撑部50一体化的页纸载置部40的上盖18的内面加强筋里的槽(未图示),以及安装在上盖18内面的金属丝按压部件57的导向57a等,没有松弛地被导向着。在左右锁定的连接中,通过使用金属丝82,即使是复杂的路径,也能够以简单并且少的部件来连动锁定机构。
如本实施方式的例子所示,在夹住页纸载置部40向左右突出的支撑部51、52里配置有锁定机构时,因为需要通过U字路径来传递动作,所以是有效的。
当按下操作按钮70以抵抗受扭螺旋弹簧72以及压缩弹簧81的各付势力时,因锁定部件80被金属丝82牵拉,圆筒型的锁定部件80下降,其与扫描仪30的槽136之间的系合即得到解除。此时,锁定部件80如图21(b)所示,不适完全从槽136脱离,圆锥形的头部还嵌在槽136里。在此状态下将扫描仪30滑动时,因为槽136会将锁定部件80再向下方按压,就会有“咔哒”感发生。另外,由于被按压下的锁定部件80在与槽136系合时也会有“咔哒”感发生,对于用户来说就能够感觉地认知锁定的位置了。
参照图3,如上所述,由扫描仪30、页纸载置部40和上盖18构成的上部构造体26,以装置后方的转动轴之铰链17为中心,转动·开放以使前方可以打开,如此就能够对调色剂卡盒等消耗品或转印带等定期交换部件进行交换。在图示的4个串列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当将处理卡盒以水平方向并列配置的时候,由于要将处理卡盒向上方装卸,上部构造体26就需要进行90度的前后转动·开放。在该状态下,如果误按滑动锁定的操作按钮70而解除锁定时,扫描仪30就会因自重而落下。为了防止这一点,通过设置图12以及图16所示的脱落防止构造,虽然不会使扫描仪30从装置本体1的支撑部50脱落·掉下,起到保持扫描仪30的效果,但是由于存在着扫描仪30有可能碰到用户而引起碰伤事故,所以有必要采用下述的方法来防止因误操作而引起的掉下。
亦即,如图19所示,在操作按钮70的附近,设置有安装在支撑部52里、可以在水平方向里自由转动的摆动部件75。当与上盖18一起来打开上部构造体26时,摆动部件75因其自重而转动,并移动到操作按钮70的移动路径上。由此,在上部构造体26与上盖18一起处于打开状态时,操作按钮70碰到摆动部件75,而不能移动到锁定解除的位置,因而就能够防止由于误操作而引起的扫描仪30的自由落下。
实际上,在抓住扫描仪30部位,将反映了全部本实施方式的、具有相同规格、重量的试验图像形成装置全体向上方抬起后所作的评价试验的结果中可知,扫描仪30没有从脱落防止部53、54处脱落,而且从脱落防止部53、54到扫描仪30以及装置本体1侧的图像形成部2等的构成部件或部材中,也没有发生任何引起功能性障害的变形、损伤·破损,在强度上具有充分的可靠性。
接下来,参照图12、图17、图22~图29,对涉及本发明的关键部位的构成、形成于滑动机构部的端部附近的开口以及对此进行遮盖的遮盖部件周围作说明。
如上所述,对于扫描仪30向上方的脱落防止,如图12~图14所示,虽然是通过扫描仪30的左右导轨部33、34和左右支撑部51、52中的脱落防止部53、54之间的嵌合来完成的,设置在支撑部51、52上部的可以滑动的扫描仪30由于担心用户把手放置其下会受到上面来的荷重,有必要使得支撑部(以下也称为「台座」)51、52在前后方向里加长。特别对于右撇子的用户侧之支撑部52的前方,能够尽量向前来制作支撑上面52a以及脱落防止部54。
由此,当为了页纸的视觉认知性而将扫描仪30向后方滑动时,台座(支撑部)52的前上面侧之上面52a以及脱落防止部54a就会显露出来。如果该上面仅为平面就不会有问题,但因其作为滑动支撑部(以下也称为「滑动机构」)而形成为用于脱落防止的嵌合状态时,其上面52a以及脱落防止部54a暴露在外,就会产生安全上的问题。
虽然也可以考虑仅对台座(支撑部)52的前方不作脱落防止的嵌合形状,使其仅作为载置扫描仪30的平面,这时,该平面需要在图14所示的上面52a和扫描仪30的下面33a之间的滑动接触面(以下也称为「分界面」)以上。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滑动时摩擦滑动的接触面就会超出侧面或前面。这种滑动方向上的缝隙空间露出在外时,由于会在滑动时发生卷入的可能性,所以在安全上仍然存在着问题隐患。
这里,考虑以下如何来实现扫描仪30的小型化。如图7~图9所说明的那样,在扫描仪30内部,存在着读取被放置的原稿的扫描单元(未图示)和驱动该扫描单元的驱动马达131,驱动马达131介由时机带135等来传递该驱动力,并驱动上述扫描单元。
上述扫描单元的厚度在其移动部的范围内,亦即需要占据扫描仪30内的大致全体,由于驱动马达131是固定的,所以仅有设置驱动马达131的部分需要高度。由此,虽然只要将扫描仪30的一部分向下突出即可,当该位置位于页纸堆积面41的上方时,就会钩挂到排纸时被排出的页纸或被堆栈的页纸里,或者因为与堆栈面41之间的距离减少后就会引起页纸堆栈容量的减少。该问题通过突出于页纸排出范围(通纸范围)之外的台座(支撑部)52内而得到解决。
如上所述,在考虑扫描仪30的小型化时,扫描仪30的一部分向下突出。在维持上述分界面的同时,要想包容该台座(支撑部)52内的突出时,就会由维持分界面的外壁和用于收容内部突出的空洞而形成图12以及图17所示的开口·高低差59(以下简称「开口59」)。开口59在本实施方式例中形成于滑动方向(页纸排出方向)Xb中的滑动支撑部(滑动机构)的上面52a和脱落防止部54a的前端部附近。更具体地来说,开口59是由:沿前端部附近的支撑部52的滑动方向Xa、Xb所形成的左右一对侧壁52c、52d;和沿前端部附近的支撑部52的页纸宽度方向Y所形成的前面壁52e等3个壁面包围后形成的。如此地,以一对侧壁52c、52d和前面壁52e连续一体地来形成支撑部52的前端部周围,是因为需要提高支撑部52的强度,特别是脱落防止部54a的强度。
该开口59在将扫描仪30向前方滑动的时候,将手指夹入其与扫描仪30前面壁之间的可能性增加,而称为安全上的重大问题了。因此,就需要一种使用户不能操作滑动机构部,与扫描仪30的滑动连动的、并且可以有选择地遮盖开口59的遮盖部件以及机构。
图22~图29所示是,与扫描仪30的滑动进行连动,在塞住左右一对侧壁52c、52d和前面壁52e的3个壁面围起来的前端部附近的支撑部52里所形成的开口59的第1位置(以下也称为「遮蔽位置」),和从第1位置(遮蔽位置)退避后的第2位置(以下也称为「待机位置」)之间,作为可以移位的移位部件之遮蔽部件90。
遮蔽部件90具备了:主要作为摇动位移中心的轴部91a、91b;图23~图26等所示的保持作为弹性部件的扭簧98的第1保持部93a;第2保持部93b;限制自身摇动位移的摇动限制部94a、94b、94c;扭簧的卷装部95;止挡块96;用于遮蔽开口59的遮蔽面92、97,这些和上述材质相同地,以塑料来一体地形成。
在遮蔽部件90的轴部91a、91b之间,形成有图23~图26等所示的卷装有扭簧98的扭簧卷装部95。在将遮蔽部件90组装到支撑部52的前端部里的时候,扭簧98的一端侧通过遮蔽部件90的第1保持部93a和钥匙状的第2保持部,在被保持·系止地夹入、脱落防止的同时,扭簧98的另一端被形成于图25中虚线所示的支撑部52的底壁里的弹簧系止部58a所系止,由此,扭簧98的扭转力矩就能够传递到遮蔽部件90里。
在轴部部件91a、91b里,设置有以比直径要小的宽度所形成的椭圆形切除部,一体化形成于支撑部52一侧的轴承部58b、58c的一部分以比上述椭圆部的宽度稍微大一些的开放部朝向装置上方地形成。由此,就将遮蔽部件90的轴部91a、91b对于相向而对的轴承部58b、58c,能够简单地从圆周方向插入。此时,扭簧98的另一端侧98b碰到形成于支撑部52底壁的弹簧系止部58a里后被系止。
遮蔽部件90在对于轴承部58b、58c的插入之后,以轴部91a、91b为摇动中心向装置前方摇动位移至使用范围,此时,因为扭簧98的弹性力·付势力,在遮蔽部件90里作用的是一直占有遮蔽位置(第1位置)的方向的力。这里,遮蔽部件90回到组装开始的位置,为了不使形成于轴部91a、91b的椭圆形切除部从轴承部58b、58c脱开,设置了止挡块96。止挡块96在转动轴线方向里成弯曲构成,当遮蔽部件90以轴部91a、91b为摇动中心来摇动位移时,其与设置在支撑部52里的摇动限制系合部58d碰到后弯曲,在通过摇动限制系合部58d时不回复。由此,轴部91a、91b中的椭圆形切除部,不会回复到轴承部58b、58c的开放部,遮蔽部件90不会从轴承部58b、58c脱开而脱离了开口59。此时,遮蔽部件90的待机角度在实际使用的角度以上,且在安装角度以下,由此成为在使用上没有什么不方便的条件。
另外,在遮蔽部件90里,设有将开口59有选择地遮蔽的遮蔽面92、97,和限制该摇动的摇动限制部94a、94b、94c,其详细的动作说明如下。
伴随扫描仪30的滑动的遮蔽部件90的动作如下所述。在位于扫描仪30的驱动马达131的正下方附近位置的底壁里,一体化地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系合部139。系合部139是一种突起,在扫描仪30的滑动范围内,被设定为与遮蔽部件90的摇动限制部94a、94c分别可选择地滑动接触·系合的轮廓形状。
在遮蔽部件90里,形成有碰到相向而对部件,即设置在扫描仪30里的系合部139的,限制自身摇动位移的摇动限制面94a。扫描仪30如上所述是从装置后方一侧沿着滑动方向Xb,滑动后安装的,当将扫描仪30沿滑动方向Xb,以抵抗扭簧98的付势力地滑动时,如图27(b)以及图28(a)所示处于滑动图中状态时,扫描仪30的系合部139的前端侧碰到遮蔽部件90的摇动限制部94a,由此就能以轴部91a、91b为中心,使遮蔽部件90顺时针方向地摇动位移。然后,当扫描仪30的系合部139的先端部(前端部)碰到遮蔽部件的摇动限制部94a后,扫描仪30的系合部139的后端一边与遮蔽部件90的摇动限制部94a接触,一边将遮蔽部件90沿顺时针方向摇动位移。当扫描仪30滑动到支撑部52的最前端面时,扫描仪30的系合部139的后端部即与遮蔽部件90的摇动限制部94a系合·按压,而遮蔽部件90也占据如图8、图27(b)以及图28(a)所示的待机位置。
此时,扫描仪30的背面与图像形成部2的背面等同,机器的尺寸为最小。如此,在遮蔽部件90占据待机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捆包时,因为凹凸少,就不需要大量地使用捆包材料,另外由于捆包体积小,卡车的一次运送量也得到增加,对环保来说也有好处。由于使用阶梯螺销56(参照图16)来安装,可以使扫描仪30在插入方向·装卸方向上不会脱开,扫描仪30就不会从支撑部51、52脱落。
接下来,对扫描仪30滑动到后方位置时的动作作说明。为了提高排纸的取出性,在将扫描仪30向滑动方向Xa滑动时,扫描仪30滑动·移动到位于最后端的图28(b)所示的位置里,遮蔽部件90摇动位移至图中的遮蔽位置。此时,如图28(b)以及图29所示,各轮廓形状被设定为扫描仪30的系合部139中的、图中后端的下部突出面,仅和遮蔽部件90的摇动限制部94c系合·滑动接触,系合部139中、图中右侧的前端突出面和遮蔽部件90的摇动限制部94a处于非接触状态。还有这时候,作为暴露在外的仅为该图以及图22所示的遮蔽面92,开口59基本上由遮蔽面92所遮盖·占据。
换而言之,遮蔽部件90相对于该摇动位移方向设置有垂直面之遮蔽面97,可以说该遮蔽面97的构成是不使开口59露出在外。由此,由于用户不再担心碰到遮蔽面97里时在摇动位移方向上被压入,在可以维持遮蔽部件90的遮蔽效果的同时,可以防止遮蔽部件90的破损。
亦即,遮蔽部件90中遮盖开口59的遮蔽面92的形状是以拥有与摇动的中心轴为同一轴的轴部91a、91b的圆筒面为主的面。由此,收容遮蔽部件990的、与形成于支撑部52前端部附近的开口59之间的缝隙就不用开得很大,另外,摇动途中的缝隙也不会很大。遮蔽面92为了防止回形针等的掉落,在各个滑动位置里,以采用连续的、与开口59之间的间隙在1mm以下的圆周构成的曲面的构成为好。
还有,遮蔽面92的形状不局限于圆筒面,也可以是具有与摇动的中心轴为同一轴之轴部91a、91b的球面。
另外,遮蔽面97与扫描仪30的前面壁为相同形状,在滑动到后方的滑动方向Xa的位置时,因为扭簧98的付势力,被以轴部91a、91b为中心沿反时针方向摇动·推上,碰到扫描仪30的前面壁。由此,支撑部52的前端部附近的、一对的侧壁52c、52d和前面壁52e、和开口59之间的缝隙变得非常小,用户就不用担心手指会被夹入,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也能够防止回形针等的掉落。
在仅由扭簧98的推上·付势力而使得遮蔽部件90的遮蔽面92被摇动·上升时,用户推入遮蔽部件90时可能将手指伸入其中,有了缝隙以后也有可能有东西掉落下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2以及图28(b)所示地,摇动限制部94c通过碰到扫描仪30的系合部139的后端面里,其构成为即使遮蔽面92被用户推压也不会开口的。此时,摇动限制部94c起到的作用是,当遮蔽部件90占据遮蔽位置时,即使遮蔽面92被推压,其自身也不会位移的推入防止部。作为推入防止部的摇动限制部94c,通过有选择地与设置在扫描仪30里的系合部139相系合,也可以说是兼作了限制自身的摇动位移的位移限制部。
这里,虽然详细记载了遮蔽部件90中的遮蔽面92、97的形状,但其形状不局限于此。例如,只要是在强度允许的范围内,也可以是除去支撑部52的前面壁52a,将与之相当的形状形成在遮蔽部件一侧即可。在上述构成中,虽然是适用于滑动固定位置为确定场合时的情况,即使是与滑动面为同一面的平面形状,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从而不拘泥于滑动位置就能够遮蔽开口。
另外,如果滑动构成的上下松动的偏差少的话,通过提高扫描仪30的系合部139和遮蔽部件90的摇动限制部94c的精度,即使没有扭簧98,也能够抑制图28(b)的遮蔽位置里的缝隙。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第1,在设置了将扫描仪30可以沿装置本体1的前后方向上进行滑动地支撑的滑动支撑部(滑动机构部),并在滑动方向Xa、Xb上的支撑部52的前端部附近形成有开口59的胴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遮蔽部件90与扫描仪30的滑动进行连动后占据遮蔽位置(第1位置)时,通过堵住开口59,就不会发生在滑动的扫描仪30和开口59之间夹入手指,或因异物掉入开口59而导致机器·装置不能使用的情况,从而能够提供充分考虑到安全性的、高可靠性的图像形成装置。
第2,在将形成有图像的页纸从装置本体1的近前(前方)向里侧(后方)排出的胴体内排纸型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上述效果之外,还能够通过上述布置构成来提高排纸时的视觉认知性。
第3,遮蔽部件90通过选择性地与设置在扫描仪30里的系合部39的系合以使摇动位移得到限制·制约,就能够平滑地移动,从而不会引起外表的碰擦。
第4,遮蔽部件90具有垂直相对于摇动位移方向的遮蔽面97,因为该垂直遮蔽面97不露出开口59,就能够防止沿摇动位移方向被压入而导致开口的情况,从而更能够提高安全性。
第5,由于遮蔽部件90在图像形成部2侧里可以摇动位移地被支撑,就能够将相对于摇动位移方向的大致垂直的方向里作移动的部件,进行平滑的摇动位移。
第6,由于在遮蔽部件90中堵住开口59的遮蔽面92的形状是与摇动中心轴具有基本相同的轴的球面或圆筒面,在获得第4以及第5所述的同样的效果的同时,还因为位移之前后位移之后的摇动面里不易形成缝隙,从而能够防止回形针等异物的落入。
第7,遮蔽部件90在占据遮蔽位置(第1位置)时,由于具备了即使遮蔽面92被按下也不会使其自身位移的摇动限制部94c(压入防止部),就能够切实地防止摇动位移方向上的被压入而导致开口的情况,从而能够更加提高安全性。
第8,由于摇动限制部94c(压入防止部)还兼作根据设置在扫描仪30里的形状来限制摇动位移的摇动限制部,就能够提供一种具有简单构造,且低成本,小型化的图像形成装置。
第9,由于设置了通过弹性力来将遮蔽部件90付势去朝向遮蔽位置(第1位置)位移的扭簧98(弹性部件),能够使遮蔽部件90切实地到达遮蔽开口59的位置里。
第10,由于扫描仪30的一部分从开口59的上面向下方突出,从而能够提供一种更为小型的机器·装置。
另外,由于上部单元包括扫描仪30,就能够提供一种具有高安全性扫描仪的复合机。
另外,由于上部单元包括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2,就能够提供一种具有高安全性自动原稿传送装置的复合机。
还有,由于图像形成部2是由基本框体和上盖18构成,上部单元依附的是上盖18,就能够提供一种不管滑动位置在哪里都可以对上盖进行开关,容易地进行消耗品更换或堵纸处理的机器。
另外,由于上盖18具有页纸堆积面41,就能够提供一种设置面积小的小型化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是胴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可,例如,对于页纸从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相反的方向里排出的后面排纸型装置构成,亦即页纸是从装置本体的里侧向近前侧排出的图像形成装置也能够适用。极端地来说是,不局限于胴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对于上部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部侧的装置本体作滑动的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也能够适用。另外,对于黑白复印机、黑白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以采用转印体在搬送页纸的同时依次转印重叠的直接转印方式的串列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也同样能够适用并实施。显而易见、对于具有单一的无缝环状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也是能够适用实施的。另外,不限于排纸方向是从前方向后方的图像形成装置,对于从后方向前方排纸,或向左右方向排纸的图像形成装置也是有效的。还有,对于设置台板状的板状部件(例如顶板),在该顶板上载置扫描仪以替代上部单元之扫描仪的构成也是有效的。特别是在小型·重量轻的胴体内排纸型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效果更为明显。
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作了说明,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除前述各实施方式中所示之外,从前述各实施方式作适当变更后的所得也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前述构成部件的数量、位置、形状等不局限于前述各实施方式,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使用适当的数量、位置、形状等。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07年6月22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7-165544,2007年7月9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7-180236,2008年1月30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8-019844,2008年1月31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8-021959,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部,其将图像形成在页纸里;
上部单元,其隔开一定的空间被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方;
页纸排出部,其将在所述图像形成部被形成有图像的页纸从装置本体近前面侧向里侧、或从装置本体里侧向近前侧排出;
页纸堆积部,其被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部,用以载置从所述页纸排出部沿页纸排出方向被排出来的页纸;
支撑部,其在所述页纸堆积部和所述上部单元之间形成所述空间,并被配置在所述页纸堆积部中沿所述页纸排出方向的两外侧里的所述页纸排出方向里,对所述上部单元进行可以滑动的支撑;和
脱落防止部,其被配设在所述支撑部里,用以防止所述上部单元从所述支撑部脱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单元是相对于所述支撑部,可以在所述页纸排出方向里装卸的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单元的装卸方向是从所述装置本体的后方开始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单元的装卸方向是从所述装置本体的后方开始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单元一体地包括有在其下面设置了滑动接触面的滑动接触部,
所述滑动接触面的下面与形成于所述支撑部的被滑动接触面之间进行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页纸堆积部被设置在覆盖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盖部件里,所述上盖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以及所述上部单元一体地,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部可以转动开放。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页纸堆积部被设置在覆盖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上盖部件里,所述上盖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以及所述上部单元一体地,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部可以转动开放。
CN2008101260000A 2007-06-22 2008-06-19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95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65544 2007-06-22
JP2007165544 2007-06-22
JP2007-165544 2007-06-22
JP2007-180236 2007-07-09
JP2007180236 2007-07-09
JP2007180236 2007-07-09
JP2008019844A JP5119445B2 (ja) 2007-06-22 2008-01-3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19844 2008-01-30
JP2008021959 2008-01-31
JP2008-021959 2008-01-31
JP2008021959A JP5157493B2 (ja) 2007-07-09 2008-01-31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19844 2008-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9523A CN101329523A (zh) 2008-12-24
CN101329523B true CN101329523B (zh) 2012-01-25

Family

ID=40205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600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9523B (zh) 2007-06-22 2008-06-1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119445B2 (zh)
CN (1) CN1013295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93257B2 (ja) * 2010-07-16 2013-05-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63514B2 (ja) 2012-03-14 2015-02-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30226B2 (ja) 2012-11-29 2017-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35107B2 (ja) * 2012-11-30 2017-05-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58307B2 (ja) 2012-11-30 2016-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879300B2 (ja) * 2013-04-26 2016-03-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アーム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54711A (ja) * 2016-09-27 2018-04-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64500A (ja) * 2003-02-28 2004-09-24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67801A (ja) * 2003-12-04 2005-06-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82032A (ja) * 2003-12-17 2005-07-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スキャナ機能を有するプリンティング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47956U (zh) * 1986-03-12 1987-09-18
JP2643047B2 (ja) * 1991-12-28 1997-08-2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の昇降モジュール
JP2001036680A (ja) * 1999-07-19 2001-02-09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52735A (ja) * 2001-02-22 2002-09-06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3830091B2 (ja) * 2001-03-22 2006-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465701B2 (ja) * 2001-06-11 2003-11-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複写機
JP4069884B2 (ja) * 2004-03-08 2008-04-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19236A (ja) * 2004-10-20 2006-05-11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902182B2 (ja) * 2005-12-01 2012-03-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42666B2 (ja) * 2006-02-22 2011-12-21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複合装置
JP2007264041A (ja) * 2006-03-27 2007-10-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855815B2 (ja) * 2006-03-31 2012-01-18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09377A (ja) * 2006-05-30 2008-01-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389177B2 (ja) * 2006-10-26 2009-12-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06133B2 (ja) * 2007-01-24 2012-1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の上部構造体開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上部構造体開閉緩衝方法
JP4832406B2 (ja) * 2007-01-25 2011-12-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075589B2 (ja) * 2007-01-31 2012-1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075592B2 (ja) * 2007-01-31 2012-1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463615B2 (ja) * 2007-01-31 2014-04-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64500A (ja) * 2003-02-28 2004-09-24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67801A (ja) * 2003-12-04 2005-06-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82032A (ja) * 2003-12-17 2005-07-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スキャナ機能を有するプリンティング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31730A (ja) 2009-02-12
JP5119445B2 (ja) 2013-01-16
CN101329523A (zh) 2008-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255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2952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87838B (zh) 图像形成设备
EP2006745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97763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3750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254866B (zh) 页纸搬送装置、及包含该页纸搬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6273813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894746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device architecture for media output option usability and interchangeability
CN103287124A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0123637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853565B2 (ja)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JP507559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427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10199515U (zh) 废粉收纳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0953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8287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2572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574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00379396A1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heet feeding device
JP20091398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5509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037296B2 (ja) 原稿給送装置
JP202401044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55078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