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1901A - 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 - Google Patents

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1901A
CN101291901A CNA2006800386941A CN200680038694A CN101291901A CN 101291901 A CN101291901 A CN 101291901A CN A2006800386941 A CNA2006800386941 A CN A2006800386941A CN 200680038694 A CN200680038694 A CN 200680038694A CN 101291901 A CN101291901 A CN 1012919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atoms
compound
general formula
alkyl
diffe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386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1901B (zh
Inventor
永尾智
寺田泉
清水延晃
金子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91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19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91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19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6/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 C08F16/12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by an ether radical
    • C08F16/1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6/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 C08F216/02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by an alcohol 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3/00Ethers;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3/02Ethers
    • C07C43/03Ethers having all ether-oxygen atom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43/04Saturated ethers
    • C07C43/10Saturated ethers of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3/00Ethers;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3/02Ethers
    • C07C43/03Ethers having all ether-oxygen atom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43/04Saturated ethers
    • C07C43/10Saturated ethers of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7C43/11Polyethers containing —O—(C—C—O—)n units with ≤ 2 n≤ 1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3/00Ethers;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3/02Ethers
    • C07C43/03Ethers having all ether-oxygen atom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43/04Saturated ethers
    • C07C43/13Saturated ethers contain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 C07C43/135Saturated ethers contain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having more than one ether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6/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 C08F16/12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by an ether 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07/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material being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 C10M107/2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material being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oxygen
    • C10M107/2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10M107/2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monomers having an unsaturated radical bound to an alcohol, aldehyde, ketonic, ether, ketal or acetal 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07/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material being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 C10M107/2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material being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oxygen
    • C10M107/3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10M107/32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Polyesters; Polyethers
    • C10M107/34Polyoxyalkyl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71/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purely physical criteria, e.g. containing as base-material, thickener or additive, ingredients which are characterised exclusively by their numerically specified physical properties, i.e. containing ingredients which are physically well-defined but for which the chemical nature is either unspecified or only very vaguely indicated
    • C10M171/008Lubricant compositions compatible with refriger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09/00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09/1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10M2209/103Polyethers, i.e. containing di- or higher polyoxyalkylene groups
    • C10M2209/104Polyethers, i.e. containing di- or higher polyoxyalkylene groups of alkylene oxides containing two carbon atoms only
    • C10M2209/1045Polyethers, i.e. containing di- or higher polyoxyalkylene groups of alkylene oxides containing two carbon atoms only used as base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09/00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09/1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10M2209/103Polyethers, i.e. containing di- or higher polyoxyalkylene groups
    • C10M2209/105Polyethers, i.e. containing di- or higher polyoxyalkylene groups of alkylene oxides containing three carbon atoms only
    • C10M2209/1055Polyethers, i.e. containing di- or higher polyoxyalkylene groups of alkylene oxides containing three carbon atoms only used as base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09/00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09/1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10M2209/103Polyethers, i.e. containing di- or higher polyoxyalkylene groups
    • C10M2209/106Polyethers, i.e. containing di- or higher polyoxyalkylene groups of alkylene oxides containing four carbon atoms only
    • C10M2209/1065Polyethers, i.e. containing di- or higher polyoxyalkylene groups of alkylene oxides containing four carbon atoms only used as base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20/00Specified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or characteristics, i.e. function, of component of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20/01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C10N2020/02Viscosity; Viscosity index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20/00Specified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or characteristics, i.e. function, of component of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20/09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water
    • C10N2020/097Refrigerants
    • C10N2020/106Containing Carbon di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30/00Specified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which is improved by the additive characterising the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e.g. multifunctional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40/00Specified use or application for which the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is intended
    • C10N2040/30Refrigerators lubricants or compressors lubric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60/00Chemical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stituents of the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N2060/06Chemical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stituents of the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by epoxydes or oxyalkylation react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ubricant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特征在于,分子中具有烷撑二醇单元或聚氧烷撑二醇单元和乙烯基醚单元,分子量为300~3,000,该化合物不仅体积电阻率高而且粘度指数高,作为压缩型冷冻机用润滑油等是合适的。

Description

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用于压缩型冷冻机、特别是适合用作使用自然类致冷剂的压缩型冷冻机用润滑油的新型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
背景技术
以往,在冷冻机,例如含有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的压缩式冷冻循环中,使用CFC(含氯氟烃)或HCFC(含氢氯氟烃)作为致冷剂,此外,与其并用,制备、使用很多润滑油。然而,以往用作致冷剂的该氟碳化合物向大气中释放时,有可能破坏臭氧层、引起环境污染问题。近来从该环境污染对策方面考虑,进行了可以取而代之的HFC(氢氟烃)的开发,以1,1,1,2-四氟乙烷(R-134a)为代表,环境污染可能性小的各种所谓替代氟碳化合物已经在市场上上市。但是,即使是该HFC,也存在全球变暖可能性高等问题,近年考虑使用无这种问题的自然类致冷剂等。
另一方面,作为几乎不破坏臭氧层、不影响全球变暖的自然类致冷剂,对二氧化碳、氨、烃气体作为未来的致冷剂进行了研究。
例如,二氧化碳对环境无害,在对于人的安全性方面优异,进一步具有下述优点:i)接近经济上的最佳水准的压力,ii)与以往的致冷剂相比,非常小的压力比,iii)对通常的油和机械的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适合性,iv)到处可以简单地获得,v)不需要回收,非常廉价等,迄今被用作一部分的冷冻机等的致冷剂,近年对其作为车空调机或热水供给用热泵用的致冷剂的适用进行了研究。
一般地,压缩型冷冻机至少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机构(膨胀阀等)、蒸发器等构成,在这种致冷剂循环系统中,形成致冷剂压缩机的润滑油即冷冻机油和致冷剂的混合液体在该密闭系统内循环的结构。在这种压缩型冷冻机中,虽然依赖于装置的种类,但是由于一般在压缩机内形成高温、在冷却器内形成低温,致冷剂和润滑油必须在从低温到高温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不会相分离而在该系统内循环。
一般地,致冷剂和润滑油不发生相分离而相溶的温度区域存在高温一侧相分离区域和低温一侧相分离区域,对于高温一侧为-20□以上,优选为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对于低温一侧为10℃以下,优选为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
若在冷冻机的运转中产生相分离则对装置的寿命或效率有显著的不良影响。例如,若在压缩机部分产生致冷剂和润滑油的相分离则可动部润滑不良、引起烧结等而显著缩短装置的寿命,另一方面若在蒸发器内产生相分离则由于存在粘度高的润滑油,引起热交换的效率降低。此外,致冷剂循环系统用润滑油由于是为了润滑冷冻机的可动部分而使用的,润滑性能当然也是重要的。特别是由于压缩机内形成高温,可以保持润滑所必要的油膜的粘度变得重要。必要的粘度虽然根据所使用的压缩机的种类、使用条件不同而不同,但是通常与致冷剂混合前的润滑油的粘度(动态粘度)在100℃下优选为1~50mm2/s,特别优选为5~20mm2/s。若粘度低于此则油膜变薄,易引起润滑不良,若高于此则热交换的效率降低。另一方面,假设如车空调机等那样在寒冷地带使用时,为了确保低温下的起动性,必须使低温下的润滑油的粘度不能过高,要求低流点和高粘度指数。通常,流点为-20℃以下,优选为-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粘度指数至少为80以上,优选为1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0以上。
进一步地,对于冷冻机油,除了致冷剂相溶性、低温流动性之外,还要求润滑性或水解稳定性等各种特性。
对适于与二氧化碳致冷剂一起使用的新型冷冻机油进行了开发,聚烷撑二醇(PAG)由于对于二氧化碳致冷剂的相溶性较高,此外低温流动性、水解稳定性也优异,因此作为二氧化碳致冷剂用冷冻机油的基材之一得到关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上述以往的PAG类冷冻机油虽然在二氧化碳致冷剂的比率低的组成中表现出相溶性,但是其相溶性区域未必充分。因此,对于该冷冻机油,为了得到充分的致冷剂相溶性,存在降低PAG粘度的方法,但是此时易产生润滑性或稳定性不充分等不良循环。
此外,以往的聚乙烯基醚油中,粘度指数有可能不充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461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上述状况下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作为致冷剂的二氧化碳等自然类致冷剂的氛围气下,相溶性优异且粘度指数高,作为压缩型冷冻机用、特别是使用自然类致冷剂的压缩型冷冻机用润滑油合适的新型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
本发明人为了开发具有上述优选性质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而进行精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具有特定结构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即,本发明提供,
(1)一种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分子中具有烷撑二醇单元或聚氧烷撑二醇单元和乙烯基醚单元,分子量为300~3,000。以及
(2)一种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是在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下将乙烯基醚类化合物聚合得到的分子量为300~3,000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所述聚合引发剂和乙烯基醚类化合物的至少一方含有烷撑二醇残基或聚氧烷撑二醇残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得到的化合物1的1H-NMR图。
图2为实施例2中得到的化合物2的1H-NMR图。
图3为实施例3中得到的化合物3的1H-NMR图。
图4为实施例4中得到的化合物4的1H-NMR图。
图5为实施例5中得到的化合物5的1H-NMR图。
图6为实施例6中得到的化合物6的1H-NMR图。
图7为实施例7中得到的化合物7的1H-NMR图。
图8为实施例8中得到的化合物8的1H-NMR图。
图9为实施例9中得到的化合物9的1H-NMR图。
图10为实施例10中得到的化合物10的1H-NMR图。
图11为实施例11中得到的化合物11的1H-NMR图。
图12为实施例12中得到的化合物12的1H-NMR图。
图13为实施例13中得到的化合物13的1H-NMR图。
图14为实施例14中得到的化合物14的1H-NMR图。
图15为实施例15中得到的化合物15的1H-NMR图。
图16为实施例16中得到的化合物16的1H-NMR图。
图17为实施例17中得到的化合物17的1H-NMR图。
图18为实施例18中得到的化合物18的1H-NMR图。
图19为实施例19中得到的化合物19的1H-NMR图。
图20为实施例20中得到的化合物20的1H-NMR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存在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I和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II两种形式。
首先,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I是以含有分子中具有烷撑二醇单元或聚氧烷撑二醇单元和乙烯基醚单元、分子量为300~3,000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为特征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II为在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下将乙烯基醚类化合物聚合得到的分子量为300~3,000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且是以上述聚合引发剂和乙烯基醚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方含有烷撑二醇残基或聚氧烷撑二醇残基为特征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
本发明中,作为满足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I或II的化合物,可以举出下述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1~5。
[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1]
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1为具有通式(I)所示的结构单元的醚类化合物。
[化1]
式中,R1、R2和R3分别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烃基,它们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Rb表示碳原子数为2~4的二价烃基,Ra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20的脂肪族烃基或脂环烃基、碳原子数为1~20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碳原子数为2~20的酰基或碳原子数为2~50的含氧烃基,R4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Ra、Rb、R4有多个时,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m表示平均值为1~50的数,k表示平均值为1~50的数,p表示平均值为0~50的数,k和p为多个时,结构单元可以分别为嵌段型或无规型,此外,有多个RbO时,多个RbO可以相同或不同。
其中,R1~R3中的碳原子数为1~8的烃基,具体地说,指的是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各种戊基、各种己基、各种庚基、各种辛基等烷基,环戊基、环己基、各种甲基环己基、各种乙基环己基、各种二甲基环己基等环烷基,苯基、各种甲基苯基、各种乙基苯基、各种二甲基苯基等芳基,苄基、各种苯基乙基、各种甲基苄基等芳烷基。而且,作为这些R1、R2和R3,分别特别优选为氢原子。
另一方面,作为Rb所示的碳原子数为2~4的二价烃基,具体地说有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三亚甲基、各种亚丁基等二价亚烷基。
而且,通式(I)中的m表示RbO的重复数,其平均值为1~50的数、优选为2~20的数、进一步优选为2~10的数、特别优选为2~5的数。RbO有多个时,多个RbO可以相同或不同。
此外,k表示1~50的数、优选为1~10的数、进一步优选为1~2的数、特别优选为1,p表示0~50的数、优选为2~25的数、进一步优选为5~15的数,k和p为多个时,结构单元可以分别为嵌段型或无规型。
作为Ra中的碳原子数为1~20的脂肪族烃基或脂环烃基,优选是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5~10的环烷基,具体地说,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各种戊基、各种己基、各种庚基、各种辛基、各种壬基、各种癸基、环戊基、环己基、各种甲基环己基、各种乙基环己基、各种丙基环己基、各种二甲基环己基等。
作为Ra中的碳原子数为1~20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具体地说,可以举出苯基、各种甲苯基、各种乙基苯基、各种二甲苯基、各种三甲基苯基、各种丁基苯基、各种萘基等芳基,苄基、各种苯基乙基、各种甲基苄基、各种苯基丙基、各种苯基丁基等芳烷基等。
此外,作为Ra中的碳原子数为2~20的酰基,可以举出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异丁酰基、戊酰基、异戊酰基、新戊酰基、苯甲酰基、甲苯甲酰基等。
进一步地,作为Ra中的碳原子数为2~50的含氧烃基的具体例子,优选为甲氧基甲基、甲氧基乙基、甲氧基丙基、1,1-二甲氧基丙基、1,2-二甲氧基丙基、乙氧基丙基、(2-甲氧基乙氧基)丙基、(1-甲基-2-甲氧基)丙基等。
作为Ra,优选是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
通式(I)中,R4所示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具体地说,指的是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各种戊基、各种己基、各种庚基、各种辛基、各种壬基、各种癸基等烷基,环戊基、环己基、各种甲基环己基、各种乙基环己基、各种丙基环己基、各种二甲基环己基等环烷基,苯基、各种甲基苯基、各种乙基苯基、各种二甲基苯基、各种丙基苯基、各种三甲基苯基、各种丁基苯基、各种萘基等芳基,苄基、各种苯基乙基、各种甲基苄基、各种苯基丙基、各种苯基丁基等芳烷基等。
而且,R1~R3、Ra、Rb和m以及R1~R4在每个结构单元中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
该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1例如可以通过用下述通式(VII)所示的烷撑二醇化合物或聚氧烷撑二醇化合物作为引发剂,将下述通式(VIII)所示的乙烯基醚化合物聚合来得到。
[化2]
Ra--(ORb)m--OH        (VII)
[化3]
Figure A20068003869400141
上式中,Ra、Rb、m以及R1~R4如以上说明所述。
作为具体的烷撑二醇化合物和聚氧烷撑二醇化合物,可以举出乙二醇、乙二醇单甲基醚、二乙二醇、二乙二醇单甲基醚、三乙二醇、三乙二醇单甲基醚、丙二醇、丙二醇单甲基醚、二丙二醇、二丙二醇单甲基醚、三丙二醇、三丙二醇单甲基醚等烷撑二醇,聚氧烷撑二醇以及它们的单醚化合物等。
另一方面,作为通式(VIII)所示的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乙烯基正丙基醚、乙烯基异丙基醚、乙烯基正丁基醚、乙烯基异丁基醚、乙烯基仲丁基醚、乙烯基叔丁基醚、乙烯基正戊基醚、乙烯基正己基醚等乙烯基醚类,1-甲氧基丙烯、1-乙氧基丙烯、1-正丙氧基丙烯、1-异丙氧基丙烯、1-正丁氧基丙烯、1-异丁氧基丙烯、1-仲丁氧基丙烯、1-叔丁氧基丙烯、2-甲氧基丙烯、2-乙氧基丙烯、2-正丙氧基丙烯、2-异丙氧基丙烯、2-正丁氧基丙烯、2-异丁氧基丙烯、2-仲丁氧基丙烯、2-叔丁氧基丙烯等丙烯类,1-甲氧基-1-丁烯、1-乙氧基-1-丁烯、1-正丙氧基-1-丁烯、1-异丙氧基-1-丁烯、1-正丁氧基-1-丁烯、1-异丁氧基-1-丁烯、1-仲丁氧基-1-丁烯、1-叔丁氧基-1-丁烯、2-甲氧基-1-丁烯、2-乙氧基-1-丁烯、2-正丙氧基-1-丁烯、2-异丙氧基-1-丁烯、2-正丁氧基-1-丁烯、2-异丁氧基-1-丁烯、2-仲丁氧基-1-丁烯、2-叔丁氧基-1-丁烯、2-甲氧基-2-丁烯、2-乙氧基-2-丁烯、2-正丙氧基-2-丁烯、2-异丙氧基-2-丁烯、2-正丁氧基-2-丁烯、2-异丁氧基-2-丁烯、2-仲丁氧基-2-丁烯、2-叔丁氧基-2-丁烯等丁烯类。这些乙烯基醚类单体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制备。
[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2]
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2为具有通式(II)所示结构的醚类化合物。
Rc-[〔(ORd)a-(A)b-(ORf)ec-Re]d     (II)
上述通式(II)中,Rc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2~10的酰基或具有2~6个键合部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Rd和Rf表示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a和e表示平均值为0~50的整数,c表示平均值为1~20的整数,Re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2~10的酰基,a和/或e为2以上时(ORd)和/或(ORf)和(A)可以为嵌段型或无规型。
(A)如通式(III)所示,
[化4]
Figure A20068003869400151
(式中,R5、R6和R7分别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烃基、它们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R8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二价烃基或碳原子数为2~20的含有醚键氧的二价烃基,R9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n表示平均值为0~10的数,n为多个时,在各结构单元中可以相同或分别不同,R5~R9在各结构单元中可以相同或分别不同,此外,有多个R8O时,多个R8O可以相同或不同。),b表示3以上的整数,d表示1~6的整数,a和e都为0时,在结构单元A中,任意一个n表示1以上的整数。
作为上述Rc和Re中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可以举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各种戊基、各种己基、各种庚基、各种辛基、各种壬基、各种癸基等烷基,环戊基、环己基、各种甲基环己基、各种乙基环己基、各种丙基环己基、各种二甲基环己基等;作是碳原子数为2~10的酰基,可以举出例如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异丁酰基、戊酰基、异戊酰基、新戊酰基、苯甲酰基、甲苯甲酰基等。
作为Re中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可以举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壬氧基、癸氧基等。
此外,作为Rc中的具有2~6个键合部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可以举出例如,将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聚丙二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甘油、二(三羟甲基丙烷)、二甘油、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山梨糖醇等多元醇的羟基除去得到的残基。
作为Rd所示的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可以举出例如亚乙基、亚丙基、三亚甲基、各种亚丁基等。
通式(III)中,作为R5~R7中的碳原子数为1~8的烃基,可以举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各种戊基、各种己基、各种庚基、各种辛基等烷基,环戊基、环己基、各种甲基环己基、各种乙基环己基、各种二甲基环己基等环烷基,苯基、各种甲基苯基、各种乙基苯基、各种二甲基苯基等芳基,苄基、各种苯基乙基、各种甲基苄基等芳烷基等。而且,作为这些R5、R6和R7,分别特别优选为氢原子。
作为R8中的碳原子数为1~10的二价烃基,具体地说,有亚甲基、亚乙基、苯基亚乙基、1,2-亚丙基、2-苯基-1,2-亚丙基、1,3-亚丙基、各种亚丁基、各种亚戊基、各种亚己基、各种亚庚基、各种亚辛基、各种亚壬基、各种亚癸基等二价脂肪族基,在环己烷、甲基环己烷、乙基环己烷、二甲基环己烷、丙基环己烷等脂环烃中具有2个键合部位的脂环基,各种亚苯基、各种甲基亚苯基、各种乙基亚苯基、各种二甲基亚苯基、各种亚萘基等二价芳烃基,分别在甲苯、二甲苯、乙基苯等烷基芳烃的烷基部分和芳族部分中具有一价键合部位的烷基芳基,在二甲苯、二乙基苯等聚烷基芳烃的烷基部分中具有键合部位的烷基芳基等。其中特别优选是碳原子数2~4的脂肪族基。
此外,作为R8中的碳原子数为2~20的含有醚键氧的二价烃基的具体例子,优选为甲氧基亚甲基、甲氧基亚乙基、甲氧基甲基亚乙基、1,1-二甲氧基甲基亚乙基、1,2-二甲氧基甲基亚乙基、乙氧基甲基亚乙基、(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亚乙基、(1-甲基-2-甲氧基)甲基亚乙基等。
进一步地,作为R9中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具体地说,可以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各种戊基、各种己基、各种庚基、各种辛基、各种壬基、各种癸基等烷基,环戊基、环己基、各种甲基环己基、各种乙基环己基、各种丙基环己基、各种二甲基环己基等环烷基,苯基、各种甲基苯基、各种乙基苯基、各种二甲基苯基、各种丙基苯基、各种三甲基苯基、各种丁基苯基、各种萘基等芳基,苄基、各种苯基乙基、各种甲基苄基、各种苯基丙基、各种苯基丁基等芳烷基等。
作为上述通式(II)所示的聚乙烯基类化合物2,用作润滑油时,从其性能方面考虑,优选Rc为氢原子、a=0、c=1、d=1的化合物,或Rc为氢原子、e=0、c=1的化合物,或满足这两者的化合物。
此外,优选(A)中的R5~R7都为氢原子,n的平均值为0~4、其任意一个为1以上,以及R8是碳原子数为2~4的烃基的化合物。
[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3]
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3为具有通式(IV)所示结构的醚类化合物。
Rc-〔(ORd)a-(Λ)b-(ORf)ed-Rg    (IV)
通式(IV)中,Rc、Rd、A、a、b、d和e与通式(II)中相同,Rg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2~10的酰基或具有2~6个键合部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a和/或e为2以上时,ORd和/或ORf和A可以为无规型或嵌段型。a和e都为0时,在结构单元A中,任意一个n表示1以上的整数。
作为Rf所示的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可以举出例如亚乙基、亚丙基、三亚甲基、各种亚丁基等。
作为Rg中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2~10的酰基以及具有2~6个键合部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可以举出与在上述通式(II)中的Rc的说明中所举出的基团相同的基团。
此外,作为Rg中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可以举出与在上述通式(II)中的Re的说明中所举出的基团相同的基团。
作为上述通式(IV)所示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3,用作润滑油时,从其性能方面考虑,优选Rc为氢原子、a=0的化合物,Rg为氢原子、d=1、e=0的化合物,或满足这两者的化合物。
此外,优选(A)中的R5~R7都为氢原子,n的平均值为0~4、其任意一个为1以上的数,以及R8是碳原子数为2~4的烃基的化合物。
[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4]
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4为具有(a)上述通式(III)所示的结构单元和(b)通式(V)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嵌段或无规共聚物。
[化5]
Figure A20068003869400181
[式中,R10~R13分别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它们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此外R10~R13在各结构单元中可以相同或分别不同。]
通式(V)中,作为R10~R13中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可以举出与上述通式(III)中的R9的说明中所举出的基团相同的基团。
该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4例如可以通过使通式(XVIII)所示的乙烯基醚类单体与通式(XIX)所示的具有烯烃性双键的烃单体共聚来制备。
[化6]
Figure A20068003869400191
(式中,R5~R9以及n与上述相同。)
[化7]
Figure A20068003869400192
(式中,R10~R13与上述相同。)
作为上述通式(XVIII)所示的乙烯基醚类单体,可以举出例如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乙烯基正丙基醚、乙烯基异丙基醚、乙烯基正丁基醚、乙烯基异丁基醚、乙烯基仲丁基醚、乙烯基叔丁基醚、乙烯基正戊基醚、乙烯基正己基醚、乙烯基-2-甲氧基乙基醚、乙烯基-2-乙氧基乙基醚、乙烯基-2-甲氧基-1-甲基乙基醚、乙烯基-2-甲氧基-2-甲基醚、乙烯基-3,6-二氧杂庚基醚、乙烯基-3,6,9-三氧杂癸基醚、乙烯基-1,4-二甲基-3,6-二氧杂庚基醚、乙烯基-1,4,7-三甲基-3,6,9-三氧杂癸基醚、乙烯基-2,6-二氧杂-4-庚基醚、乙烯基-2,6,9-三氧杂-4-癸基醚等乙烯基醚类,1-甲氧基丙烯、1-乙氧基丙烯、1-正丙氧基丙烯、1-异丙氧基丙烯、1-正丁氧基丙烯、1-异丁氧基丙烯、1-仲丁氧基丙烯、1-叔丁氧基丙烯、2-甲氧基丙烯、2-乙氧基丙烯、2-正丙氧基丙烯、2-异丙氧基丙烯、2-正丁氧基丙烯、2-异丁氧基丙烯、2-仲丁氧基丙烯、2-叔丁氧基丙烯等丙烯类,1-甲氧基-1-丁烯、1-乙氧基-1-丁烯、1-正丙氧基-1-丁烯、1-异丙氧基-1-丁烯、1-正丁氧基-1-丁烯、1-异丁氧基-1-丁烯、1-仲丁氧基-1-丁烯、1-叔丁氧基-1-丁烯、2-甲氧基-1-丁烯、2-乙氧基-1-丁烯、2-正丙氧基-1-丁烯、2-异丙氧基-1-丁烯、2-正丁氧基-1-丁烯、2-异丁氧基-1-丁烯、2-仲丁氧基-1-丁烯、2-叔丁氧基-1-丁烯、2-甲氧基-2-丁烯、2-乙氧基-2-丁烯、2-正丙氧基-2-丁烯、2-异丙氧基-2-丁烯、2-正丁氧基-2-丁烯、2-异丁氧基-2-丁烯、2-仲丁氧基-2-丁烯、2-叔丁氧基-2-丁烯等丁烯类。这些乙烯基醚类单体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制备。
另一方面,作为上述通式(XIX)所示的具有烯烃性双键的烃单体,可以举出例如乙烯、丙烯、各种丁烯、各种戊烯、各种己烯、各种庚烯、各种辛烯、二异丁烯、三异丁烯、苯乙烯、各种烷基取代苯乙烯等。
[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5]
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5为具有通式(VI)所示结构的醚类化合物。
[化8]
Figure A20068003869400201
式中,R14、R15和R16分别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烃基,它们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Rh表示碳原子数为2~4的二价烃基,R17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Rh、R17有多个时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p表示1~50的数,x+x’和y+y’分别表示1~50的数,x、x’、y和y’有多个时,结构单元可以分别为嵌段型或无规型。
R14、R15和R16中,作是碳原子数为1~8的烃基,可以举出与上述通式(I)中的R1~R3的说明中所举出的基团相同的基团,作为R17所示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可以举出与上述通式(I)中的R4的说明中所举出的基团相同的基团。此外,作为Rh所示的碳原子数为2~4的二价烃基,具体地说可以举出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三亚甲基、各种亚丁基等二价亚烷基。
该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5,例如可以通过以通式(XVI)所示的烷撑二醇或聚氧烷撑二醇为引发剂,将通式(XVII)所示的乙烯基醚化合物聚合来得到。
[化9]
HO--(RhO)p--H    (XVI)
(式中,Rh和p与上述相同。)
[化10]
Figure A20068003869400211
(式中,R14~R17与上述相同。)
作为上述通式(XVI)所示的烷撑二醇和聚氧烷撑二醇,可以举出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聚丙二醇、四甲撑二醇、新戊二醇等。
另一方面,作为上述通式(XVII)所示的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可以举出与上述通式(VIII)所示的乙烯基醚化合物的说明中所举出的化合物相同的化合物。
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一般可以通过将对应的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和根据需要而使用的具有烯烃性双键的烃单体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放射线聚合等来制备。例如,对于乙烯基醚类单体,通过使用下述方法进行聚合来得到聚合物。聚合的引发中,对于布朗斯台德酸类、路易斯酸类或有机金属化合物类,可以组合水、醇类、酚类、缩醛类或乙烯基醚类与羧酸的加成物来使用。作为布朗斯台德酸类,可以举出例如氢氟酸、氢氯酸、氢溴酸、氢碘酸、硝酸、硫酸、三氯乙酸、三氟乙酸等。作为路易斯酸类,可以举出例如三氟化硼、三氯化铝、三溴化铝、四氯化锡、二氯化锌、氯化铁等,这些路易斯酸类中,特别优选为三氟化硼。此外,作为有机金属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二乙基氯化铝、乙基氯化铝、二乙基锌等。
与它们组合的水、醇类、酚类、缩醛类或乙烯基醚类与羧酸的加成物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作为醇类,可以举出例如,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各种戊醇、各种己醇、各种庚醇、各种辛醇等碳原子数为1~20的饱和脂肪族醇,烯丙醇等碳原子数为3~10的不饱和脂肪族醇,乙二醇、乙二醇单甲基醚、二乙二醇、二乙二醇单甲基醚、三乙二醇、三乙二醇单甲基醚、丙二醇、丙二醇单甲基醚、二丙二醇、二丙二醇单甲基醚、三丙二醇、三丙二醇单甲基醚等烷撑二醇类或其单醚等。作为使用乙烯基醚类与羧酸的加成物时的羧酸,可以举出例如乙酸、丙酸、正丁酸、异丁酸、正戊酸、异戊酸、2-甲基丁酸、新戊酸、正己酸、2,2-二甲基丁酸、2-甲基戊酸、3-甲基戊酸、4-甲基戊酸、庚酸、2-甲基己酸、辛酸、2-乙基己酸、2-正丙基戊酸、正壬酸、3,5,5-三甲基己酸、辛酸、十一烷酸等。
此外,使用乙烯基醚类与羧酸的加成物时的乙烯基醚类可以与聚合中所使用的乙烯基醚类相同或不同。该乙烯基醚类与该羧酸的加成物通过将两者混合使其在0~100℃左右的温度下反应来得到,可以通过蒸馏等分离用于反应中,但是也可以不进行分离而直接用于反应中。
聚合物的聚合引发末端,使用水、醇类、酚类时键合氢,使用缩醛类时,形成氢或从使用的缩醛类脱离一个烷氧基而成的末端。此外,使用乙烯基醚类与羧酸的加成物时,形成从乙烯基醚类与羧酸的加成物脱离来源于羧酸部分的烷基羰基氧基而成的末端。
另一方面,终止末端,使用水、醇类、酚类、缩醛类时,形成缩醛、烯烃或醛。此外,在乙烯基醚类与羧酸的加成物的情况下,形成半缩醛的羧酸酯。如此得到的聚合物的末端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转换成所期望的基团。作为该所期望的基团,可以举出例如饱和的烃、醚、醇、酮、腈、酰胺等的残基,优选为饱和的烃、醚和醇的残基。
本发明中,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1可以通过以通式(IX)所示的缩醛化合物为引发剂,将上述通式(VIII)的乙烯基醚化合物聚合来得到。式(IX)中,R1~R4、Ra、Rb以及m如以上说明所述。
[化11]
Figure A20068003869400221
作为上述通式(IX)所示的缩醛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乙醛缩二甲醇、乙醛缩二乙醇、乙醛缩甲醇乙醇、乙醛缩二正丙醇、乙醛缩甲醇正丙醇、乙醛缩乙醇正丙醇、乙醛缩二异丙醇、乙醛缩甲醇异丙醇、乙醛缩乙醇异丙醇、乙醛缩正丙醇异丙醇、乙醛缩二正丁醇、乙醛缩甲醇正丁醇、乙醛缩乙醇正丁醇、乙醛缩正丙醇正丁醇、乙醛缩异丙醇正丁醇、乙醛缩二异丁醇、乙醛缩甲醇异丁醇、乙醛缩乙醇异丁醇、乙醛缩正丙醇异丁醇、乙醛缩异丙醇异丁醇、乙醛缩正丁醇异丁醇、乙醛缩二仲丁醇、乙醛缩甲醇仲丁醇、乙醛缩乙醇仲丁醇、乙醛缩正丙醇仲丁醇、乙醛缩异丙醇仲丁醇、乙醛缩正丁醇仲丁醇、乙醛缩异丁醇仲丁醇、乙醛缩二叔丁醇、乙醛缩甲醇叔丁醇、乙醛缩乙醇叔丁醇、乙醛缩正丙醇叔丁醇、乙醛异丙醇叔丁醇、乙醛缩正丁醇叔丁醇、乙醛缩异丁醇叔丁醇、乙醛缩仲丁醇叔丁醇、各种丙醛的缩醛类、各种丁醛的缩醛类等。
进一步地,该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1可以通过使上述通式(VII)所示的烷撑二醇或聚氧烷撑二醇化合物1分子与上述通式(VIII)所示的乙烯基醚化合物1分子反应得到上述通式(IX)所示的缩醛化合物,将该缩醛化合物分离或直接作为引发剂,进一步将上述通式(VIII)所示的乙烯基醚化合物聚合来得到。
此外,该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1可以通过以通式(X)所示的缩醛化合物为引发剂,将上述通式(VIII)所示的乙烯基醚类化合物聚合来合成。
[化12]
Figure A20068003869400231
通式(X)中,R1~R3、Ra、Rb和m如以上说明所述。
作为该缩醛化合物,可以举出乙醛缩二(2-甲氧基乙醇)、乙醛缩二(2-甲氧基-1-甲基乙醇)、乙醛缩二[2-(2-甲氧基乙氧基)乙醇]、乙醛缩二[2-(2-甲氧基乙氧基)-1-甲基乙醇]等。
此外,该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1可以通过使上述通式(VII)所示的烷撑二醇或聚氧烷撑二醇化合物1分子与通式(XI)所示的乙烯基醚类化合物1分子反应得到上述通式(X)所示的缩醛化合物,将该缩醛化合物分离、或直接作为引发剂,进一步将上述通式(VIII)所示的乙烯基醚化合物聚合来得到。
[化13]
Figure A20068003869400232
通式(XI)中,R1~R3、Ra、Rb和m如以上说明所述。
该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1可以为具有其一个末端如通式(XII)、(XIII)所示且其余的末端如通式(XIV)或(XV)所示的结构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
[化14]
Figure A20068003869400241
[式中,R1~R4、Ra、Rb和m与上述相同。]
[化15]
Figure A20068003869400242
[式中,R1~R4、Ra、Rb和m与上述相同。]
该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1中,特别是以下举出的化合物作为压缩型冷冻机用润滑油是合适的。
(1)具有其一个末端如通式(XII)或(XIII)所示且其余的末端如通式(XIV)或(XV)所示的结构,通式(I)中的R1、R2和R3都为氢原子,m的平均值为1~20的数,Rb是碳原子数为2~4的二价烃基,Ra是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以及R4是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的化合物。
(2)具有其一个末端如通式(XII)所示且其余的末端如通式(XV)所示的结构,通式(I)中的R1、R2和R3都为氢原子,m的平均值为1~20的数,Rb是碳原子数为2~4的二价烃基,Ra是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以及R4是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的化合物。
(3)具有其一个末端如通式(XIIII)所示且其余的末端如通式(XIV)所示的结构,通式(I)中的R1、R2和R3都为氢原子,m的平均值为1~20的数,Rb是碳原子数为2~4的二价烃基,Ra是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以及R4是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的化合物。
上述通式(VIII)或通式(XVII)所示的乙烯基醚类单体的聚合,虽然依赖于原料或引发剂的种类,但是可以在-80~150℃间开始,通常可以在-80~50℃的温度下进行。此外,聚合反应在反应开始后10秒~10小时左右结束。对于该聚合反应中的分子量的调节,通过相对于该乙烯基醚类单体,增大醇类或缩醛化合物等的量来得到平均分子量低的聚合物。
进一步通过增大上述布朗斯台德酸类或路易斯酸类的量来得到平均分子量低的聚合物。该聚合反应通常在溶剂的存在下进行。对于该溶剂,若为溶解必要量的反应原料且对于反应为惰性的溶剂即可,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合适地使用己烷、苯、甲苯等烃类,以及乙基醚、1,2-二甲氧基乙烷、四氢呋喃等醚类溶剂。而且,该聚合反应可以通过加入碱来终止。聚合反应结束后,根据需要通过实施常规的分离、纯化方法,得到目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在作为致冷剂的二氧化碳等自然类致冷剂的氛围气下,相溶性优异且粘度指数高,作为压缩冷冻机用润滑油、热水供给机用润滑油等是合适的。
实施例
下文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被以下的实施例所限定。
(催化剂制备例1)
向SUS316L制的2L容积高压釜中加入镍硅藻土催化剂(日挥化学社制、商品名N113)6g和异辛烷3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使氢气压为3.0MPaG并升温,140℃下保持30分钟后,冷却至室温。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后,向高压釜中加入乙醛缩二乙醇10g,再次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使氢气压为3.0MPaG并升温。130℃下保持30分钟后,冷却至室温。通过升温提高高压釜内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乙醛缩二乙醇反应,发现氢气压力降低。压力降低为3.0MPaG以下时,补充氢气使压力为3.0MPaG。冷却至室温后减压,然后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后,进行减压。
实施例1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制备)
向1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separable flask)中加入异辛烷60.5g、二丙二醇单甲基醚37.1g(2.50×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296g。然后,用3小时10分钟加入乙基乙烯基醚216.3g(3.00mol)。由于因发应引起放热,将烧瓶浸渍在冰水浴中使反应液保持在25℃。然后,将反应液转移到1L分液漏斗中,用5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50mL、随后用蒸馏水100mL洗涤6次后,使用旋转蒸发器在减压下除去溶剂和轻质成分,得到粗制物246.3g。
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114.9mm2/s、在100℃下为11.45mm2/s。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氢化)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使氢气压为3.0MPaG并升温。在160℃下保持3小时后,冷却至室温。通过升温提高高压釜内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反应的进行,发现氢气压力降低。氢气压力降低时,适时加入氢气使高压釜内为3.0MPa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后进行减压,回收反应液,过滤除去催化剂。
对滤液用旋转蒸发器在减压下进行处理,除去溶剂和轻质成分,得到化合物1。收量为89.1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1的理论结构,根据下式(XX),为:(A)Ry=CH(CH3)CH2、m=2、Rz=CH3、(B)Rx=CH2CH3、(A)/(B)摩尔比(k/p)=1/11、k+p=12(平均值)、分子量的计算值为957。
[化16]
通过用后述的测定方法进行的NMR分析得到的化合物1的1H-NMR图如图1所示。
实施例2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制备)
向1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甲苯60.5g、二乙二醇单甲基醚20.0g(1.66×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196g。然后,用20分钟加入二乙二醇甲基乙烯基醚24.3g(1.66×10-1mol)。直接连续搅拌5分钟后,进一步用2小时加入乙基乙烯基醚131.7g(1.83mol)。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粗制物171.0g。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60.98mm2/s、在100℃下为8.354mm2/s。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氢化)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化合物2。收量为90.7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2的理论结构,根据式(XX),为:(A)Ry=CH2CH2、m=2、Rz=CH3、(B)Rx=CH2CH3、(A)/(B)摩尔比(k/p)=2/10、k+p=12(平均值)、分子量的计算值为1,015。
化合物2的1H-NMR图如图2所示。
实施例3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制备)
向1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异辛烷60.5g、聚丙二醇单丁基醚(平均分子量约为340)102.0g(3.00×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355g。然后,用2小时45分钟加入乙基乙烯基醚173.1g(2.40mol)。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粗制物260.6g。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71.08mm2/s、在100℃下为10.16mm2/s。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氢化)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化合物3。收量为90.8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3的理论结构,根据式(XX),为:(A)Ry=CH(CH3)CH2、m=4.6、Rz=CH2CH2CH2CH3、(B)Rx=CH2CH3、(A)/(B)摩尔比(k/p)=1/7、k+p=8(平均值)、分子量的计算值为873。
化合物3的1H-NMR图如图3所示。
实施例4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制备)
向1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异辛烷60.5g、二乙二醇单甲基醚30.0g(2.50×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296g。然后,用3小时39分钟加入乙基乙烯基醚252.5g(3.50mol)。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粗制物235.1g。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120.0mm2/s、在100℃下为12.05mm2/s。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氢化)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化合物4。收量为92.3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4的理论结构,根据式(XX),为:(A)Ry=CH2CH2、m=2、Rz=CH3、(B)Rx=CH2CH3、(A)/(B)摩尔比(k/p)=1/13、k+p=14(平均值)、分子量的计算值为1,086。
化合物4的1H-NMR图如图4所示。
实施例5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制备)
向1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异辛烷60.5g、二乙二醇单甲基醚30.0g(2.50×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296g。然后,用3小时20分钟加入乙基乙烯基醚234.1g(3.25mol)。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粗制物237.9g。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105.9mm2/s、在100℃下为11.04mm2/s。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氢化)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化合物5。收量为89.3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5的理论结构,根据式(XX),为:(A)Ry=CH2CH2、m=2、Rz=CH3、(B)Rx=CH2CH3、(A)/(B)摩尔比(k/p)=1/12、k+p=13(平均值)、分子量的计算值为1,013。
化合物5的1H-NMR图如图5所示。
实施例6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制备)
向1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甲苯60.5g、三乙二醇单甲基醚25.0g(1.52×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180g。然后,用1小时55分钟加入乙基乙烯基醚131.7g(1.83mol)。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粗制物149.5g。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54.91mm2/s、在100℃下为7.617mm2/s。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氢化)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化合物6。收量为92.4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6的理论结构,根据式(XX),为:(A)Ry=CH2CH2、m=3、Rz=CH3、(B)Rx=CH2CH3、(A)/(B)摩尔比(k/p)=1/11、k+p=12(平均值)、分子量的计算值为984。
化合物6的1H-NMR图如图6所示。
实施例7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制备)
向5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异辛烷520g、三丙二醇单甲基醚413.0g(2.00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2.37g。然后,用4小时20分钟加入乙基乙烯基醚1947g(27.0mol)。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粗制物2313g。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134.9mm2/s、在100℃下为13.15mm2/s。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氢化)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化合物7。收量为89.2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7的理论结构,根据式(XX),为:(A)Ry=CH(CH3)CH2、m=3、Rz=CH3、(B)Rx=CH2CH3、(A)/(B)摩尔比(k/p)=1/12.5、k+p=13.5(平均值)、分子量的计算值为1,134。
化合物7的1H-NMR图如图7所示。
实施例8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制备)
向1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异辛烷60.5g、聚丙二醇单甲基醚(平均分子量约为320)60.0g(1.88×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222g。然后,用1小时50分钟加入乙基乙烯基醚120.8g(1.68mol)。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粗制物174.5g。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62.93mm2/s、在100℃下为9.920mm2/s。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氢化)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化合物8。收量为92.9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8的理论结构,根据式(XX),为:(A)Ry=CH(CH3)CH2、m=5.0(平均值)、Rz=CH3、(B)Rx=CH2CH3、(A)/(B)摩尔比(k/p)=1/8、k+p=9(平均值)、分子量的计算值为927。
化合物8的1H-NMR图如图8所示。
实施例9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制备)
向1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异辛烷60.5g、聚丙二醇单甲基醚(平均分子量约为440)80.0g(1.82×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218g。然后,用1小时20分钟加入乙基乙烯基醚92.1g(1.28mol)。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粗制物164.2g。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52.09mm2/s、在100℃下为8.538mm2/s。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氢化)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化合物9。收量为92.4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9的理论结构,根据式(XX),为:(A)Ry=CH(CH3)CH2、m=7.0(平均值)、Rz=CH3、(B)Rx=CH2CH3、(A)/(B)摩尔比(k/p)=1/6、k+p=7(平均值)、分子量的计算值为899。
化合物9的1H-NMR图如图9所示。
实施例10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制备)
向1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异辛烷60.5g、聚丙二醇单甲基醚(平均分子量约为270)45.0g(1.67×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202g。然后,用2小时加入乙基乙烯基醚135.1g(1.87mol)。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粗制物174.6g。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104.5mm2/s、在100℃下为11.81mm2/s。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氢化)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化合物10。收量为93.7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10的理论结构,根据式(XX),为:(A)Ry=CH(CH3)CH2、m=4.1(平均值)、Rz=CH3、(B)Rx=CH2CH3、(A)/(B)摩尔比(k/p)=1/10、k+p=11(平均值)、分子量的计算值为1,018。
化合物10的1H-NMR图如图10所示。
实施例11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制备)
向1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异辛烷60.5g、聚丙二醇单甲基醚(平均分子量约为390)60.0g(1.54×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187g。然后,用1小时45分钟加入乙基乙烯基醚113.7g(1.58mol)。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粗制物168.5g。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92.38mm2/s、在100℃下为11.77mm2/s。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氢化)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化合物11。收量为93.5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11的理论结构,根据式(XX),为(A)Ry=CH(CH3)CH2、m=6.2(平均值)、Rz=CH3、(B)Rx=CH2CH3、(A)/(B)摩尔比(k/p)=1/9、k+p=10(平均值)、分子量的计算值为1,068。
化合物11的1H-NMR图如图11所示。
实施例12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制备)
向1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异辛烷60.5g、聚丙二醇单甲基醚(平均分子量约为440)52.6g(1.20×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142g。然后,用1小时27分钟加入乙基乙烯基醚129.8g(1.80mol)。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粗制物179.3g。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227.8mm2/s、在100℃下为21.42mm2/s。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氢化)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化合物12。收量为94.9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12的理论结构,根据式(XX),为:(A)Ry=CH(CH3)CH2、m=7.0(平均值)、Rz=CH3、(B)Rx=CH2CH3、(A)/(B)摩尔比(k/p)=1/14、k+p=15(平均值)、分子量的计算值为1,476。
化合物12的1H-NMR图如图12所示。
实施例13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制备)
向1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异辛烷60.5g、聚丙二醇单甲基醚(平均分子量约为640)73.5g(1.15×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142g。然后,用1小时15分钟加入乙基乙烯基醚112.5g(1.56mol)。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粗制物182.3g。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188.4mm2/s、在100℃下为21.18mm2/s。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氢化)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化合物13。收量为94.9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13的理论结构,根据式(XX),为:(A)Ry=CH(CH3)CH2、m=10.5(平均值)、Rz=CH3、(B)Rx=CH2CH3、(A)/(B)摩尔比(k/p)=1/12、k+p=13(平均值)、分子量的计算值为1,533。
化合物13的1H-NMR图如图13所示。
实施例14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制备)
向1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异辛烷205.8g、聚丙二醇单甲基醚(平均分子量约为915)358.5g(3.92×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484g。然后,用1小时31分钟加入乙基乙烯基醚264.8g(3.67mol)。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粗制物611.3g。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137.0mm2/s、在100℃下为19.44mm2/s。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氢化)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化合物14。
收量为95.4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14的理论结构,根据式(XX),为:(A)Ry=CH(CH3)CH2、m=15.2(平均值)、Rz=CH3、(B)Rx=CH2CH3、(A)/(B)摩尔比(k/p)=1/8、k+p=9(平均值)、分子量的计算值为1,518。
化合物14的1H-NMR图如图14所示。
实施例15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制备)
向2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异辛烷211.7g、聚丙二醇单甲基醚(平均分子量约为1250)480.4g(3.84×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476g。然后,用2小时17分钟加入乙基乙烯基醚145.2g(2.01mol)。由于因反应而放热,将烧瓶浸渍在冰水浴中使反应液保持在25℃。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粗制物611.7g。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124.2mm2/s、在100℃下为21.02mm2/s。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氢化)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化合物15。收量为87.9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15的理论结构,根据式(XX),为:(A)Ry=CH(CH3)CH2、m=21.0(平均值)、Rz=CH3、(B)Rx=CH2CH3、(A)/(B)摩尔比(k/p)=1/4、k+p=5(平均值)、分子量的计算值为1,566。
化合物15的1H-NMR图如图15所示。
实施例16
向1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甲苯60.5g、乙二醇9.62g(1.55×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366g。然后,用2小时5分钟加入乙基乙烯基醚190.0g(2.64mol)。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粗制物183.1g。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81.79mm2/s、在100℃下为8.629mm2/s。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化合物16。收量为91.9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16的理论结构,根据式(XXI),为:Rh=CH2CH2、p=1、R17=CH2CH3、x+x’+y+y’=15(平均值)、分子量的计算值为1,200。
化合物16的1H-NMR图如图16所示。
[化17]
Figure A20068003869400341
实施例17
向1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甲苯60.5g、丙二醇12.9g(1.70×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403g。然后,用2小时10分钟加入乙基乙烯基醚196.2g(2.72mol)。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粗制物187.6g。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84.62mm2/s、在100℃下为8.713mm2/s。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化合物17。收量为92.1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17的理论结构,根据式(XXI),为:Rh=CH2(CH3)CH2、p=1、R17=CH2CH3、X+X’+y+y’=14(平均值)、分子量的计算值为1,142。
化合物17的1H-NMR图如图17所示。
实施例18
向1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甲苯60.5g、三丙二醇28.8g(1.50×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355g。然后,用2小时15分钟加入乙基乙烯基醚151.4g(2.10mol)。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粗制物171.6g。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132.3mm2/s、在100℃下为13.00mm2/s。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化合物18。收量为89.2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18的理论结构,根据式(XXI),为:Rh=CH2(CH3)CH2、p=3、R17=CH2CH3、x+x’+y+y’=12(平均值)、分子量的计算值为1,114。
化合物18的1H-NMR图如图18所示。
实施例19
向1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甲苯60.6g、1,4-丁二醇12.6g(1.40×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332g。然后,用2小时32分钟加入乙基乙烯基醚171.6g(2.38mol)。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粗制物177.1g。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177.4mm2/s、在100℃下为15.57mm2/s。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化合物19。收量为89.8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19的理论结构,根据式(XXI),为:Rh=CH2CH2CH2CH2、p=1、R17=CH2CH3、x+x’+y+y’=15(平均值)、分子量的计算值为1,228。
化合物19的1H-NMR图如图19所示。
实施例20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制备)
向1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异辛烷52.5g、乙醇23.1g(5.00×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592g。然后,用3小时加入乙基乙烯基醚216.5g(3.00mol)。由于因发应引起放热,将烧瓶浸渍在冰水浴中使反应液保持在25℃。加完所有的单体后,进一步继续搅拌20分钟,然后加入乙二醇32.8g(5.28×10-1mol),搅拌5分钟。使用旋转蒸发器蒸馏除去溶剂和脱离的乙醇后,向反应液中加入异辛烷50g并转移到2L洗涤槽中,用3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200mL、随后用蒸馏水200mL洗涤6次。对于该洗涤液,使用旋转蒸发器在减压下除去溶剂和轻质成分,得到粗制物211.1g。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氢化)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91.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使氢气压为3.0MPaG并升温。在160℃下保持6小时后,冷却至室温。通过升温提高高压釜内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反应的进行,发现氢气压力降低。氢气压力降低时,适时加入氢气使高压釜内为3.0MPa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后进行减压,回收反应液,过滤除去催化剂。
对滤液用旋转蒸发器在减压下进行处理,除去溶剂和轻质成分,得到末端具有羟基的聚乙烯基醚粗制物83.3g。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40.46mm2/s、在100℃下为5.661mm2/s。
(环氧丙烷的聚合)
向30mL茄型烧瓶中加入氢化钠(油性、60~72%)0.81g,用己烷洗涤除去油分,加入上述末端具有羟基的聚乙烯基醚粗制物45.00g。添加的同时发现发泡,氢化钠溶解。将该溶液转移到200mL高压釜中,加入三乙二醇二甲基醚30mL和环氧丙烷23.2g,进行升温。110℃下保持8小时后,冷却至室温。通过升温提高高压釜内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反应的进行,发现氢气压力降低。
向300mL茄型烧瓶中加入氢化钠(油性、60~72%)5.25g,用己烷洗涤除去油分后,加入三乙二醇二甲基醚40mL和上述聚合液。添加聚合液的同时发现发泡。然后用2小时30分钟加入碘甲烷28.4g(2.00×10-1mol)。
加完所有的碘甲烷后,继续搅拌5小时,然后加入少量的乙醇,确认不发泡后,加入异辛烷60mL,转移到500mL分液漏斗中。用纯水60mL洗涤10次后,使用旋转蒸发器在减压下除去溶剂,得到化合物20。收量为64.1g。由所加原料和最终产物的收量推测的化合物20的平均理论结构式为下式(XXII),分子量的计算值为644。
[化18]
Figure A20068003869400371
化合物20的1H-NMR图如图20所示。
比较例1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制备)
向2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异辛烷154g、乙醇33.6g(7.30×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288g。然后,用3小时加入乙基乙烯基醚666.4g(9.24mol)。然后将反应液转移到2L洗涤槽中,用3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200ml,随后用蒸馏水200mL洗涤6次后,使用旋转蒸发器在减压下除去溶剂和轻质成分,得到粗制物680.5g。
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123.5mm2/s、在100℃下为11.08mm2/s。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氢化)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使氢气压为3.0MPaG并升温。140℃下保持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通过升温提高高压釜内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反应的进行,发现氢气压力降低。氢气压力降低时,适时加入氢气使高压釜内为3.0MPa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后进行减压,回收反应液,过滤除去催化剂。
对滤液用旋转蒸发器在减压下进行处理,除去溶剂和轻质成分,得到化合物21。收量为92.0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10的理论结构,根据式(I),为:R4=CH2CH3,R1、R2、R3=H,k=0,p=12.7(平均值)。
比较例2
使用市售的聚烷撑二醇(PAG油)[出光兴产(株)制、商品名:ダフニ一ハ一メチツクオイルPS]作为化合物22。
比较例3
将用作实施例7的引发剂的三丙二醇单甲基醚10质量%和比较例1中合成的聚乙烯基醚化合物90质量%的混合物用作化合物23。
比较例4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制备)
向1L玻璃制可拆卸烧瓶中加入异辛烷125g、乙醇14.2g(3.09×10-1mol)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络合物0.122g。然后,用5小时加入乙基乙烯基醚420.0g(5.82mol)。由于因发应引起放热,将烧瓶浸渍在冰水浴中使反应液保持在45℃。然后,将反应液转移到2L洗涤槽中,用3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100mL、随后用蒸馏水200mL洗涤6次后,使用旋转蒸发器在减压下除去溶剂和轻质成分,得到粗制物416.8g。该粗制品的动态粘度在40℃下为420.6mm2/s、在100℃下为24.04mm2/s。
(乙烯基醚聚合物的氢化)
然后,开放加有由催化剂制备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高压釜,通过倾析除去液体层后,加入异辛烷300g和上述粗制物100g。高压釜内用氮气吹扫,随后用氢气吹扫后,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化合物24。收量为92.6g。由所加原料推定的化合物24的理论结构,根据式(XX),为:Rx=CH2CH3,k=0,p=18.8(平均值)。
比较例5
使用市售的聚烷撑二醇(PAG油)[出光兴产(株)制、商品名:ダフニ一ハ一メチツクオイルPZ100S]作为化合物25。
比较例6
将用作实施例12的引发剂的聚丙二醇单甲基醚(平均分子量约为440)10质量%和比较例4中合成的聚乙烯基醚化合物90质量%的混合物用作化合物26。
对于由实施例1~20得到的化合物1~20以及比较例1~6的化合物21~26,对动态粘度(40℃、100℃)、粘度指数、流点和体积电阻率进行测定。其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此外,对各化合物进行NMR分析。各性能用下述方法测定、评价。
(1)动态粘度
根据JIS K2283对样品油的100℃的动态粘度和40℃的动态粘度进行测定。
(2)粘度指数
根据JIS K2283,由得到的上述动态粘度求得粘度指数。
(3)流点
根据JIS K2269进行测定。
(4)体积电阻率
将样品在减压下(0.3~0.8mmHg),在100℃干燥1小时后,加入到80℃的恒温槽中的体积电阻率测定用液体池中。保持在80℃的恒温槽中40分钟后,使用アドバンテスト公司生产R8340的超绝缘计,以250V的施加电压进行测定。
(5)NMR(1H-NMR)
1H-NMR使用日本电子(株)制、商品名:JNM-AL400(400MHz),在溶剂:氘代氯仿、内标:四甲基硅烷下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1H-NMR图的峰和氢归属以及通式(I)中的对应结构如行末的()内所示。
1.17ppm附近:    -OCH2CH 3           (R4)
                 -OCH2CH(CH 3 )O-    (Rb)
1.4~1.9ppm:    -CH 2 CH(OR)-       (R1、R2)
3.36ppm:        -OCH 3              (Ra)
3.25~3.65ppm:  -CH2CH(OR)-       (R3)
                 -OCH 2 CH3          (R4)
                 -OCH 2 CH(CH3)O-    (Rb)
此外,1.4~1.9ppm表示通式(XII)、(XIII)的末端结构,3.25~3.65ppm表示通式(XIV)、(XV)的末端结构。
[表1]
表1
Figure A20068003869400401
注:化合物23为混合物
[表2]
表2
注:化合物26为混合物
表1中记载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100℃动态粘度为10mm2/s左右的化合物(基油)的物性值。可知表1的各实施例的化合物,粘度指数高,作为发动机内置型冷冻机油具有充分的体积电阻率,而单独使用比较例1的聚乙烯基醚化合物21或比较例2的聚烷撑二醇化合物22时,不能兼具高的粘度指数和高的体积电阻率。此外,通过比较例3可知,仅将聚乙烯基醚化合物和聚烷撑二醇化合物混合,同样地不能兼具高的粘度指数和高的体积电阻率。
表2中记载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100℃动态粘度为20mm2/s左右的化合物(基油)的物性值。可知表2的各实施例的化合物,粘度指数高,作为发动机内置型冷冻机油具有充分的体积电阻率,而单独使用比较例4的聚乙烯基醚化合物24或比较例5的聚烷撑二醇化合物25,不能兼具高的粘度指数和高的体积电阻率。此外,通过比较例6可知,仅将聚乙烯基醚化合物和聚烷撑二醇化合物混合,同样地不能兼具高的粘度指数和高的体积电阻率。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的粘度指数高,作为发动机内置型冷冻机油具有充分的体积电阻率,与自然类致冷剂的相溶性优异,并且润滑性能优异,所以用作自然类致冷剂用压缩型冷冻机用润滑油。进一步地,由于与各种HFC致冷剂的相溶性优异,用作各种HFC致冷剂用压缩型冷冻机用润滑油。
此外,本发明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可以用于二氧化碳致冷剂等自然致冷剂的混合致冷剂,例如HFC致冷剂、含氟醚类致冷剂、二甲基醚等非含氟醚类致冷剂与二氧化碳、氨、烃等自然致冷剂等的混合致冷剂中。
进一步地,为了改善与致冷剂的相溶性,可以混合在其它的压缩型冷冻机用润滑油中来使用。

Claims (21)

1.一种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分子中具有烷撑二醇单元或聚氧烷撑二醇单元和乙烯基醚单元,分子量为300~3,000。
2.一种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是在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下将乙烯基醚类化合物聚合得到的分子量为300~3,000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所述聚合引发剂和乙烯基醚类化合物的至少一方含有烷撑二醇残基或聚氧烷撑二醇残基。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其具有下述通式(I)所示的结构:
Figure A20068003869400021
式中,R1、R2和R3分别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烃基,它们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Rb表示碳原子数为2~4的二价烃基,Ra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20的脂肪族烃基或脂环烃基、碳原子数为1~20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碳原子数为2~20的酰基或碳原子数为2~50的含氧烃基,R4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Ra、Rb、R4有多个时,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m表示平均值为1~50的数,k表示平均值为1~50的数,p表示平均值为0~50的数,k和p为多个时,结构单元可以分别为嵌段型或无规型,此外,有多个RbO时,多个RbO可以相同或不同。
4.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其中,Ra是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
5.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其中,通式(I)中,m为2以上。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其具有下述通式(II)所示的结构:
Rc-[〔(ORd)a-(A)b-(ORf)ec-Re]d    (II)
式中,Rc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2~10的酰基或具有2~6个键合部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Rd和Rf表示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a和e表示平均值为0~50的整数,c表示平均值为1~20的整数,Re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2~10的酰基,a和/或e为2以上时,(ORd)和/或(ORf)和(A)可以为无规型或嵌段型,(A)如下述通式(III)所示:
Figure A20068003869400031
式中,R5、R6和R7分别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烃基,它们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R8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二价烃基或碳原子数为2~20的含有醚键氧的二价烃基,R9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n表示平均值为0~10的数,n为多个时,在各结构单元中可以相同或分别不同,R5~R9在各结构单元中可以相同或分别不同,此外,有多个R8O时,多个R8O可以相同或不同;
b表示3以上的整数,d表示1~6的整数,a和e为0时,在结构单元A中,任意一个n表示1以上的整数。
7.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其具有下述通式(IV)所示的结构,
Rc-〔(ORd)a-(A)b-(ORf)ed-Rg     (IV)
式中,Rc、Rd、A、a、b、d和e与通式(II)中相同,Rg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2~10的酰基或具有2~6个键合部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a和/或e为2以上时,ORd和/或ORf和A可以为无规型或嵌段型,a和e都为0时,在结构单元A中,任意一个n表示1以上的整数。
8.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其为具有(a)下述通式(III)所示的结构单元和(b)下述通式(V)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嵌段或无规共聚物,
Figure A20068003869400041
式中,R5、R6和R7分别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烃基,它们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R8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二价烃基或碳原子数为2~20的含有醚键氧的二价烃基,R9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n表示平均值为0~10的数,n为多个时,在各结构单元中可以相同或分别不同,R5~R9在各结构单元中可以相同或分别不同,此外,有多个R8O时,多个R8O可以相同或不同;
Figure A20068003869400042
式中,R10~R13分别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它们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此外R10~R13在各结构单元中可以相同或分别不同。
9.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其中,通式(II)中,Rc为氢原子、a=0和/或e=0。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其中,通式(II)中,Re为氢原子、c=1。
11.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其中,通式(IV)中,Rc为氢原子、a=0。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其中,通式(IV)中,Rg为氢原子、d=1、e=0。
13.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其中,通式(II)中,(A)中的R5~R7都为氢原子,n表示平均值为0~4的数、且任意一个为1以上,R8是碳原子数为2~4的二价烃基。
14.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其中,通式(IV)中,(A)中的R5~R7都为氢原子,n表示平均值为0~4的数、且任意一个为1以上,R8是碳原子数为2~4的二价烃基。
15.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其具有下述通式(VI)所示的结构:
Figure A20068003869400051
式中,R14、R15和R16分别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烃基,它们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Rh表示碳原子数为2~4的二价烃基,R17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Rh、R17有多个时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p表示平均值为1~50的数,x+x’和y+y’分别表示1~50的数,x、x’、y和y’有多个时,结构单元可以分别为嵌段型或无规型。
16.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该化合物是用下述通式(VII)所示的烷撑二醇或聚氧烷撑二醇化合物作为引发剂,将下述通式(VIII)所示的乙烯基醚化合物聚合而成的,
Ra-(ORb)m-OH       (VII)
式中,Ra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20的脂肪族烃基或脂环烃基、碳原子数为1~20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碳原子数为2~20的酰基或碳原子数为2~50的含氧烃基,Rb表示碳原子数为2~4的二价烃基,m表示平均值为1~50的数;
Figure A20068003869400052
式中,R1、R2和R3分别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烃基,它们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R4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
17.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该化合物是用下述通式(IX)所示的缩醛化合物作为引发剂,将通式(VIII)所示的乙烯基醚类化合物聚合而成的,
Figure A20068003869400061
式中,R1~R4、Ra、Rb和m与上述相同,R1~R3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此外,有多个RbO时,多个RbO可以相同或不同。
18.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该化合物是用下述通式(X)所示的缩醛化合物作为引发剂,将通式(VIII)所示的乙烯基醚化合物聚合而成的,
Figure A20068003869400062
式中,R1~R3、Ra、Rb和m与上述相同,R1~R3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有多个RbO时,多个RbO可以相同或不同。
19.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该化合物是使通式(VII)所示的烷撑二醇或聚氧烷撑二醇化合物1分子与下述通式(XI)所示的乙烯基醚类化合物1分子反应,得到通式(X)所示的缩醛化合物,将该缩醛化合物分离或直接作为引发剂,进一步聚合通式(VIII)所示的乙烯基醚化合物而成的,
Figure A20068003869400063
式中,R1~R3、Ra、Rb和m与上述相同,R1~R3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此外,有多个RbO时,多个RbO可以相同或不同,
20.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其具有一个末端如下述通式(XII)或(XIII)所示且其余的末端如下述通式(XIV)或(XV)所示的结构,
Figure A20068003869400071
式中,R1~R4、Ra、Rb和m与上述相同,R1~R3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此外,有多个RbO时,多个RbO可以相同或不同;
式中,R1~R3、Ra、Rb和m与上述相同,R1~R3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此外,有多个RbO时,多个RbO可以相同或不同。
21.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聚乙烯基醚化合物,该化合物是用下述通式(XVI)所示的烷撑二醇或聚氧烷撑二醇作为引发剂,将下述通式(XVII)所示的乙烯基醚化合物聚合而成的,
HO--(RhO)p--H     (XVI)
式中,Rh表示碳原子数为2~4的二价烃基,p表示平均值为1~50的数;
Figure A20068003869400081
式中,R14、R15和R16分别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烃基,它们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R17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
CN2006800386941A 2005-10-17 2006-09-06 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19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2047/2005 2005-10-17
JP2005302047 2005-10-17
PCT/JP2006/317664 WO2007046196A1 (ja) 2005-10-17 2006-09-06 ポリビニルエーテル系化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1901A true CN101291901A (zh) 2008-10-22
CN101291901B CN101291901B (zh) 2013-03-13

Family

ID=37962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869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1901B (zh) 2005-10-17 2006-09-06 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08850A1 (zh)
EP (1) EP1939165B1 (zh)
JP (1) JP5069120B2 (zh)
KR (1) KR101412238B1 (zh)
CN (1) CN101291901B (zh)
MY (1) MY149404A (zh)
PL (1) PL1939165T3 (zh)
WO (1) WO200704619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8067A (zh) * 2015-10-07 2018-06-08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冷冻机油、冷冻机用组合物、冷冻机和冷冻机油的选择方法
CN109477014A (zh) * 2016-12-20 2019-03-15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冷冻机油、和冷冻机用组合物
TWI706795B (zh) * 2016-02-29 2020-10-11 日商丸善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共聚物、利用其之抗血栓塗佈劑及醫療用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00298B2 (ja) * 2005-08-31 2014-01-2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冷凍機油組成物
WO2007026646A1 (ja) * 2005-08-31 2007-03-08 Idemitsu Kosan Co., Ltd. 冷凍機油組成物
MY158056A (en) * 2005-09-07 2016-08-30 Idemitsu Kosan Co Lubricant for compression type refrigerating machine and refrigerating device using same
KR101398751B1 (ko) 2005-11-15 2014-05-26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냉동기유
US8491811B2 (en) * 2006-09-29 2013-07-23 Idemitsu Kosan Co., Ltd. Lubricant f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ng machine and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5379488B2 (ja) * 2006-09-29 2013-12-25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圧縮型冷凍機用潤滑油、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装置
JP5241262B2 (ja) * 2008-02-15 2013-07-1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冷凍機用潤滑油組成物
JP5241263B2 (ja) * 2008-02-15 2013-07-1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冷凍機用潤滑油組成物
JP2017197662A (ja) * 2016-04-27 2017-11-0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冷凍機油、及び冷凍機用組成物
JP6801929B2 (ja) * 2017-04-25 2020-12-16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冷凍機油、冷凍機用組成物、冷凍機及び冷凍機油の選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20224A1 (de) * 1959-12-28 1969-01-23 Monsanto Co AEthylen/Vinyloxyaethanolcopolymerisate,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Schmiermittel
EP1059279B1 (en) * 1992-06-04 2005-08-17 Idemitsu Kosan Co., Ltd. Polyvinyl ether compound and method of preperation
JP3583175B2 (ja) * 1993-12-03 2004-10-2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圧縮型冷凍機用潤滑油
US5514288A (en) * 1993-12-28 1996-05-07 Basf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etreating fabrics to impart soil release properties thereto using polymers of vinyl ethers
JPH0931003A (ja) * 1995-07-17 1997-02-04 Kao Corp 多価エーテルアルコールのアルキレンオキサイド付加誘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445280B (en) * 1998-06-05 2001-07-11 Nippon Catalytic Chem Ind (Poly)alkylene glycol higher-alkyl ether derivative composition, and detergent, lubricant, and external-use skin preparation each containing the same
JP4242518B2 (ja) * 1999-08-11 2009-03-25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二酸化炭素冷媒用冷凍機油組成物
JP4959894B2 (ja) * 1999-09-10 2012-06-2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高純度含酸素化合物の製造方法及び潤滑油
JP5105668B2 (ja) * 2001-04-04 2012-12-26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アルコールアルコキシレート化合物およびその組成物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8067A (zh) * 2015-10-07 2018-06-08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冷冻机油、冷冻机用组合物、冷冻机和冷冻机油的选择方法
US10836973B2 (en) 2015-10-07 2020-11-17 Idemitsu Kosan Co., Ltd. Freezer oil, composition for freezers, freezer,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freezer oil
TWI706795B (zh) * 2016-02-29 2020-10-11 日商丸善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共聚物、利用其之抗血栓塗佈劑及醫療用具
CN109477014A (zh) * 2016-12-20 2019-03-15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冷冻机油、和冷冻机用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46196A1 (ja) 2007-04-26
KR101412238B1 (ko) 2014-06-25
CN101291901B (zh) 2013-03-13
US20080108850A1 (en) 2008-05-08
JP5069120B2 (ja) 2012-11-07
EP1939165B1 (en) 2012-06-13
PL1939165T3 (pl) 2012-11-30
EP1939165A4 (en) 2010-11-03
KR20080056215A (ko) 2008-06-20
JPWO2007046196A1 (ja) 2009-04-23
MY149404A (en) 2013-08-30
EP1939165A1 (en) 2008-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1901B (zh) 聚乙烯基醚类化合物
KR100280149B1 (ko) 폴리비닐에테르계 화합물과 그 제조방법
EP1085077B1 (en) Refrigerating machine oil composition
CN101258227B (zh) 压缩式冷冻机用润滑油以及使用该润滑油的冷冻装置
CN101517052B (zh) 压缩型冷冻机用润滑油以及使用该润滑油的冷冻装置
CN101970624A (zh) 冷冻机用润滑油组合物及使用该组合物的压缩机
WO1995015367A1 (fr) Huile de lubrification pour refrigerateur a compression
CN101522872B (zh) 压缩式冷冻机用润滑油以及使用该润滑油的冷冻装置
CN101535457A (zh) 冷冻机油组合物
CN101522870B (zh) 压缩型冷冻机用润滑油以及使用其的冷冻装置
EP1227108B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high-purity polyvinyl ether compound and lubricating oil
CN101517051B (zh) 压缩型冷冻机用润滑油以及使用该润滑油的冷冻装置
EP0533165B1 (en) Lubricating Oils for Fluoroalkane Compressors, Compositions adapted for Fluoroalkane Compressors and composed of Mixtures of said lubricating oils and fluoroalkane, and process for Lubricating Fluoroalkane compressor by using said Lubricating Oils
WO2000005329A1 (fr) Lubrifiant pour machine a froid a l'ammoniac
CN101517053B (zh) 压缩型冷冻机用润滑油以及使用该润滑油的冷冻装置
JP3163594B2 (ja) ポリビニルエーテル系化合物
JPH0940981A (ja) 潤滑油組成物
JPH06234814A (ja) ポリビニルエーテル化合物
KR100264423B1 (ko) 폴리비닐에테르계 화합물을 함유하는 압축형냉동기용 윤활유
JP3595733B2 (ja) アンモニア冷媒を使用する冷凍機用潤滑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