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6329B - 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6329B
CN101246329B CN2008100056675A CN200810005667A CN101246329B CN 101246329 B CN101246329 B CN 101246329B CN 2008100056675 A CN2008100056675 A CN 2008100056675A CN 200810005667 A CN200810005667 A CN 200810005667A CN 101246329 B CN101246329 B CN 1012463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ort path
recording chart
paper
registration roller
leading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56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46329A (zh
Inventor
藤田正彦
谷口匡
木村正治
深田泰章
浅川昌也
高井康博
桂典史
大石真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46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63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463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63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04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 B65H9/006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the stop being formed by forwarding means in stand-b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8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 B65H29/60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diverting the stream into alternative path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220/00Function indicators
    • B65H2220/09Function indicators indicating that several of an entity are pres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3Modifying, selecting, changing orientation
    • B65H2301/333Inverting
    • B65H2301/3331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65H2404/61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and shaped for curvilinear transport p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1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1Presence
    • B65H2511/514Particular portion of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50Tim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1Edges
    • B65H2701/1313Edges trailing ed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Conveyance By Endless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在输送辊和预定位辊之间提供了一种输送路径切换单元,通过执行控制在所述输送路径切换单元的主输送路径和扩展输送路径之间切换,从而将所述主输送路径或所述扩展输送路径作为所述纸页输送路径的部分插置在所述输送辊和所述预定位辊之间,以改变所述纸页输送路径的总长度。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
本申请要求2007年2月14日在日本提交的专利申请No.2007-033847的优先权,在此引入其全部内容以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的成像设备,具体地,涉及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其中,通过定位辊使记录纸暂停,之后将其输送至打印处理部分。
背景技术
就这种类型的成像设备而言,近年来,开发工作一直朝向具有提高的打印处理速度的设备的方向开展,例如,已经开发出了以100张/分钟或更高的速度执行打印处理的设备。就此而言,随着诸如此类的打印处理速度的提高,对纸页输送机构上施加的负荷将变得大得多。
例如,在以100张/分钟的速度执行打印处理时,必须将打印处理速度设置为450到600毫米/秒左右。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恰好在打印处理步骤之前由定位辊使记录纸暂停的调整时间,必须将处于从定位辊开始的上游侧的记录纸的输送速度设置为甚至比打印处理速度还要快的600到1500毫米/秒,从而使记录纸抵达定位辊的定时(timing)更快,由此赢得在该处的调整时间。将这一调整时间设置为,使记录纸的前缘平行于定位辊对齐,并使记录纸的前缘进入打印处理步骤的定时与打印处理开始的定时重合。换言之,随着打印处理速度的提高,必须将处于从定位辊开始的上游侧的记录纸的输送速度设置得更快,这就是对纸页输送机构造成大得多的负荷的原因。
此外,由于仅凭借记录纸的更高的输送速度难以实现高速打印处理,因而人们正在使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变得更小(参考JP 2005-247267A)。
但是,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并非总是保持不变的,其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在进纸部分内,通过拾取辊拾取并输送记录纸,但是,在记录纸的表面的滑溜程度的偏差的影响下,拾取辊可能滑脱,因而可能使拾取记录纸的定时发生延迟,由此增大了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此外,在拾取辊拾取了在先记录纸时,如果处于其下的后继记录纸被在先记录纸拉起,那么后继记录纸就不会返回到其初始位置,即使通过分离辊将后继记录纸与在先记录纸拉开,也会由此导致在后继记录纸接近在先记录纸的状态下拾取后继记录纸,从而缩短了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
出于这一原因,在像JP 2005-247267A中公开的那样将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设置得更小以提高打印处理速度的情况下,在后继记录纸被在先记录纸带起时,会使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更小,并且后继记录纸抵达定位辊的定时将存在大的偏移,从而使通过定位辊实现对记录纸的输送控制变得困难。
例如,在将间隔距离设置为50mm的情况下,在后继记录纸被在先记录纸带出30mm时,就会对所述的后继记录纸提前拾取30mm,因此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变为20mm,从而使所述的后继记录纸抵达定位辊的定时产生很大偏移。
相应地,本发明是在考虑到所述常规问题的情况下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其能够在相继输送多张记录纸时调整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其中,将记录纸从进纸部分通过纸页输送路径输送至定位辊,并通过所述定位辊将所述记录纸进一步输送到打印处理部分,从而通过所述打印处理部分在所述记录纸上实施打印,并且控制沿记录纸的输送方向处于所述定位辊的上游侧的所述纸页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在主输送路径和比所述主输送路径长的扩展输送路径之间切换,由此通过所述主输送路径或所述扩展输送路径将记录纸引导至所述定位辊。
就本发明而言,通过切换将主输送路径或比所述主输送路径长的扩展输送路径布置到沿记录纸的输送方向的所述定位辊的上游侧,从而通过所述主输送路径或所述扩展输送路径将记录纸引导至所述定位辊。在设置所述扩展输送路径,由于所述扩展输送路径比所述主输送路径长,因此延长了抵达所述定位辊之前的记录纸的输送距离。出于这一原因,在通过主输送路径输送在先记录纸时,随后通过扩展输送路径输送后继记录纸,以大于在先记录纸的延迟输送后继记录纸,从而使在先记录纸的后缘和后继记录纸的前缘之间的间隔距离变长。
相应地,在接连输送的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变得窄于规定间隔时,能够通过经由扩展输送路径输送后继记录纸而使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变长。
此外,在上述构造中,可以将逆输送路径连接至所述纸页输送路径,在所述逆输送路径中,在翻转了记录纸的正面和背面的同时输送所述记录纸,并且可以在所述逆输送路径和所述纸页输送路径的连接位置与所述定位辊之间提供主输送路径和扩展输送路径。
在将其内传输记录纸的逆输送路径连接至所述纸页输送路径时,有时已经通过所述逆输送路径输送的后继记录纸会变得与在先记录纸太过接近,从而使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变窄。但是,通过在逆输送路径和主输送路径的连接位置与所述定位辊之间提供主输送路径和扩展输送路径,能够通过所述主输送路径或所述扩展输送路径中的任一者输送已经通过所述逆输送路径输送的后继记录纸。
此外,在上述构造中,可以在沿记录纸的输送方向的主输送路径和扩展输送路径的上游侧提供探测记录纸的前缘和后缘的纸页探测传感器,并在接连输送多张记录纸的状态下,基于纸页探测传感器探测的在先记录纸的后缘和后继记录纸的前缘实施主输送路径和扩展输送路径之间的切换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在主输送路径和扩展输送路径的上游侧提供纸页探测传感器,并通过所述纸页探测传感器探测在先记录纸的后缘和后继记录纸的前缘。所述后缘和前缘的探测定时之间的时间间隔对应于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因此,采用这些探测定时能够响应于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实现主输送路径和扩展输送路径之间的切换控制。
此外,在上述构造中,在对应于所述纸页探测传感器探测的在先记录纸的后缘的定时和由其探测的后继记录纸的前缘的定时的记录纸的后缘和前缘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规定间隔时,可以采用所述扩展输送路径作为所述纸页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在所述的记录纸的后缘和前缘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小于所述规定间隔时,可以采用所述主输送路径作为所述纸页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
例如,在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规定间隔时,通过设置扩展输送路径能够使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变长。或者,在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小于规定间隔时,通过设置主输送路径保持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
此外,在上述构造中,在通过所述扩展输送路径将记录纸引导至所述定位辊时,可以实施提高记录纸在所述扩展输送路径中的输送速度的输送加速控制。
在通过所述扩展输送路径输送后继记录纸时,增大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但是,增大的间隔距离未必变为规定间隔。因此,在上述构造中,对扩展输送路径中的记录纸实施输送加速控制,以调整间隔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将扩展输送路径设置得足够长,从而使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比要求的长,可以通过对记录纸执行输送加速控制将比要求的长的间隔距离缩短为规定间隔。
此外,在上述构造中,沿记录纸的输送方向在所述主输送路径和所述扩展输送路径的上游侧提供探测记录纸的前缘和后缘的纸页探测传感器,其中,在对应于所述纸页探测传感器探测的在先记录纸的后缘的定时和由其探测的后继记录纸的前缘的定时的记录纸的后缘和前缘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规定间隔时,采用所述扩展输送路径作为所述纸页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可以基于所述主输送路径和所述扩展输送路径之间的长度差、所述的记录纸的后缘和前缘之间的规定间隔以及所述的记录纸的后缘和前缘之间的间隔距离设定记录纸在所述扩展输送路径中的输送速度,从而确保从后继记录纸的前缘抵达所述定位辊的时间点到开始通过所述定位辊输送所述后继记录纸的时间点的调整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基于所述主输送路径和所述扩展输送路径之间的长度差、所述的记录纸的后缘和前缘之间的规定间隔以及所述的记录纸的后缘和前缘之间的间隔距离设定记录纸在所述扩展输送路径中的输送速度,从而确保从后继记录纸的前缘抵达所述定位辊的时间点到开始通过所述定位辊输送所述后继记录纸的时间点的调整时间。为了确保所述调整时间,应当将后继记录纸的前缘设置为在比开始通过定位辊输送所述后继记录纸的时间点提前调整时间量的定时抵达定位辊。出于这一原因,必须调整后继记录纸在扩展输送路径中的输送速度,由于以所述后继记录纸与在先记录纸的距离差异和所述间隔距离之和作为延迟输送所述后继记录纸,从而使记录纸之间的间隔拓宽这一加和的量,因此应当控制后继记录纸在扩展输送路径中的输送加速,从而使使记录纸之间的间隔从间隔距离的加和缩短为规定间隔。结果,可以将后继记录纸的前缘设置为在比开始通过定位辊输送所述后继记录纸的时间点提前调整时间量的定时抵达定位辊。
此外,在上述构造中,主输送路径和扩展输送路径之间的长度差可以不小于在输送能够通过所述成像设备打印的最大尺寸的记录纸时设定的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规定间隔。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主输送路径和所述扩展输送路径之间的长度差可以不小于在输送能够通过所述成像设备打印的最大尺寸的记录纸时设定的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规定间隔。通常,记录纸之间的预定间隔随着记录纸的尺寸而变化,对于较大尺寸的记录纸而言,将预定间隔设定得也较宽。在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为零时,必须以至少为规定间隔的延迟输送后继记录纸,出于这一原因,必须将主输送路径和扩展输送路径之间的长度差设置为不小于规定间隔,由于在记录纸为最大尺寸时记录纸之间的规定间隔最大,因此必须将二者之间的长度差设置为最大规定间隔。
此外,在上述构造中,所述纸页输送路径、主输送路径和扩展输送路径中的输送速度可以高于从所述定位辊到所述打印处理部分的输送速度。
为了确保定位辊使记录纸暂时停止的调整时间,必须将定位辊的上游侧的记录纸输送速度设置为充分高于打印处理速度,从而使记录纸抵达定位辊的定时更快。出于这一原因,在上述构造中,将所述纸页输送路径、主输送路径和扩展输送路径中的输送速度设置为高于从所述定位辊到所述打印处理部分的输送速度。
此外,在上述构造中,可以通过设定从记录纸的前缘抵达所述定位辊的时间点到开始通过所述定位辊输送所述记录纸的时间点的调整时间使开始通过所述打印处理部分在所述记录纸上打印的定时与所述记录纸的前缘抵达所述打印处理部分的定时匹配。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定从记录纸的前缘抵达所述定位辊的时间点到开始通过所述定位辊输送所述记录纸的时间点的调整时间使开始通过所述打印处理部分在所述记录纸上打印的定时与所述记录纸的前缘抵达所述打印处理部分的定时匹配。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在记录纸上产生打印偏差。
此外,在上述构造中,从记录纸的前缘抵达所述定位辊的时间点到开始通过所述定位辊输送所述记录纸的时间点的调整时间可以是使所述记录纸的前缘接触所述定位辊并使其与所述定位辊平行所需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将调整时间设置为使记录纸的前缘接触定位辊,并使之与所述定位辊平行所需的时间。通过这种方式,校正了记录纸的倾斜输送,从而沿垂直于定位辊的方向输送记录纸。
接下来,凭借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将记录纸从进纸部分通过纸页输送路径输送至定位辊,并通过所述定位辊将所述记录纸进一步输送到打印处理部分,从而通过所述打印处理部分在所述记录纸上实施打印,并且控制沿记录纸的输送方向处于所述定位辊的上游侧的所述纸页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在主输送路径和比所述主输送路径短的短输送路径之间切换,由此通过所述主输送路径或所述短输送路径将记录纸引导至所述定位辊。
根据本发明,通过切换将主输送路径或比所述主输送路径短的短输送路径布置到定位辊的上游侧,从而通过主输送路径或短输送路径将记录纸引导至定位辊。在设置短输送路径时,所述短输送路径短于所述主输送路径,因此缩短了抵达定位辊之前的记录纸的输送距离。出于这一原因,在通过主输送路径输送在先记录纸时,随后通过短输送路径输送后继记录纸,从而相对于在先记录纸更快地输送后继记录纸,从而使在先记录纸的后缘和后继记录纸的前缘之间的间隔距离变短。
此外,在上述构造中,在接连输送多张记录纸的状态下,当在先记录纸的后缘和后继记录纸的前缘之间的间隔距离超过规定间隔时,可以采用所述短输送路径作为所述纸页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在所述的记录纸的后缘和前缘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大于所述规定间隔时,可以采用所述主输送路径作为所述纸页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在接连输送的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变得宽于规定间隔时,能够通过经由所述短输送路径输送后继记录纸而使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变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了图1的成像设备中的纸页输送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了图2的纸页输送路径的输送路径切换单元的附近的放大情况的截面图。
图4示出了图3的输送路径切换单元的切换操作。
图5是示出了在图2的纸页输送部分内从供纸纸盒到定位辊的记录纸输送速度的变化的曲线图。
图6用于说明图3的输送路径切换单元的切换操作和加速控制对输送速度的影响。
图7(a)示出了依次输送的多张记录纸的相对位置,图7(b)是针对图7(a)示出了主输送路径和扩展输送路径的选择控制和加速/减速控制的表格。
图8(a)示出了依次输送的多张记录纸的相对位置,图8(b)是针对图8(a)示出了减速控制的表格。
图9(a)示出了依次输送的多张记录纸的相对位置,图9(b)是针对图9(a)示出了加速控制的表格。
图10是示出了用于将图1的成像设备中的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调整为规定间隔并使之保持所述规定间隔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了从图10继续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了图1的成像设备中的输送路径切换单元的修改实例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了图1的成像设备中的输送路径切换单元的另一修改实例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了图1的成像设备中的输送路径切换单元的不同修改实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成像设备100获得从原稿上读取的图像数据或者获得从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并在记录纸上形成所述图像数据指示的单色图像,可以将其结构粗略地划分为原稿输送部分(ADF)101、图像读取部分102、打印部分103、记录纸输送部分104和进纸部分105。
在将至少一张原稿安置在原稿输送部分101内的原稿安置盘11内,从所述原稿安置盘11内一张接一张地拾取并输送原稿,引导所述原稿并使之穿过图像读取部分102的原稿读取窗口102a,之后将原稿释放至排纸盘12。
在原稿读取窗口102a之上设置CIS(接触图像传感器)13。在原稿经过原稿读取窗口102a之上时,CIS 13沿主扫描方向重复读取原稿背面的图像,并输出指示原稿背面的图像的图像数据。
此外,在原稿经过原稿读取窗口102a之上时,图像读取部分102采用第一扫描单元15的灯照射原稿的表面,之后采用第一和第二扫描单元15和16的反射镜将来自原稿的表面的反射光引导至成像透镜17,并通过成像透镜17将原稿的表面的图像成像到CCD(电荷耦合装置)18上。CCD 18沿主扫描方向重复读取原稿表面的图像,并输出指示原稿表面的图像的图像数据。
此外,在将原稿放到处于图像读取部分102的上表面上的压盘(platen)玻璃上的情况下,使第一和第二扫描单元15和16在保持预定速度关系的同时发生移动,从而通过第一扫描单元15对压盘玻璃上的原稿的表面曝光,并通过第一和第二扫描单元15和16将来自原稿表面的反射光引导至成像透镜17,进而通过成像透镜17将原稿的表面的图像成像到CCD 18上。
通过诸如微型计算机的控制电路对CIS 13或CCD 18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各种类型的图像处理,之后将其输出至打印部分103。
打印部分103用于将所述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记录到纸上,打印部分103设有诸如光敏滚筒21、充电单元22、光写入单元23、显影单元24、转印单元25、清洁单元26和定影设备27的部件。
光敏滚筒21是一种具有由有机光电导材料构成的表面层的有机光敏结构,其沿一个方向旋转,并在其表面受到清洁单元26的清洁之后,通过充电单元22对其表面均匀充电。所述充电单元22可以是充电器类型的单元或者可以是与光敏滚筒21接触的辊式或刷式单元。
光写入单元23是设有两个激光照射部分28a和28b以及两个反射镜组29a和29b的激光扫描单元(LSU)。光写入单元23输入图像数据,并分别从激光照射部分28a和28b发射对应于所述图像数据的激光束,之后通过反射镜组29a和29b将这些激光束照射到光敏滚筒21上,从而使光敏滚筒21的均匀充电表面曝光,由此在光敏滚筒2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为了支持高速打印处理,光写入单元23采用设有两个激光照射部分28a和28b的两个光束系统,从而使照射定时更快,并降低负荷。
应当注意,除了激光扫描单元之外,还可以采用具有按阵列排列的发光元件的EL写入头或LED写入头作为光写入单元23。
显影单元24向光敏滚筒21的表面提供色粉,从而对静电潜像显影,并在光敏滚筒21的表面上形成色粉图像(又称为“可见图像”)。转印单元25将光敏滚筒21的表面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由纸页输送部分104输送的记录纸上。定影设备27对记录纸加热并施加压力,从而将色粉图像定影到记录纸上。此后,通过纸页输送部分104进一步传输所述记录纸,并将其释放到排纸盘47内。此外,清洁单元26去除并收集在显影和转印之后残留在光敏滚筒21的表面上的色粉。
这里,转印单元25设有诸如传送带31、驱动辊32、惰辊33和弹性导电辊34的部件,使传送带31在以拉伸状态跨越辊32到34和其他辊的同时进行旋转。传送带31具有预定电阻值(例如,1×109到1×1013Ω/cm)并输送放在其表面上的记录纸。弹性导电辊34经由传送带31压在光敏滚筒21的表面上,从而将传送带31上的记录纸压在光敏滚筒21的表面上。将与光敏滚筒21的表面上的色粉图像的电荷具有相反极性的转印电场加到弹性导电辊34上,从而在相反极性的转印电场的作用下将光敏滚筒21的表面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传送带31上的记录纸上。例如,在色粉图像具有负(-)极性电荷时,弹性导电辊34受到具有正(+)极性的转印电场的作用。
在清洁单元26内,清洁铲26a压在光敏滚筒21的表面上,以便从光敏滚筒21的表面去除残余的色粉和纸灰。并非光敏滚筒21的表面上的所有色粉图像都被转印到了记录纸上,尽管转印效率在各种转印机制之间存在变化,但是一般来讲其大约为85%到95%。另一方面,在记录纸受到转印电场的作用时,记录纸表面上的悬浮物(例如,短纤维纤维素、填充剂和漂白剂)将带有与转印电场具有相反极性的电荷,因而这一带电悬浮物将附着至光敏滚筒21的表面,从而变成被称为“纸灰”的外来杂质。
如果不能去除光敏滚筒21的表面上的残余色粉和纸灰,就会降低打印质量。出于这一原因,必须通过清洁单元26清洁光敏滚筒21的表面。
定影设备27设有热辊35和压力辊36。将图中未示出的加压构件设置在压力辊36的两端,从通过预定压力将压力辊36压到与热辊35接触。在将记录纸输送到热辊35和压力辊36之间的压力接触区(将其称为辊隙区)时,在通过辊35和36传送记录纸的同时,使记录纸上的未定影的色粉图像热熔化并对其施加压力,从而将色粉图像定影到记录纸上。
纸页输送部分104设有诸如用于输送记录纸的多对输送辊41a到41e、一对预定位辊64、一对定位辊42、纸页输送路径43、逆输送路径44a和44b、多个分支爪45和一对排纸辊46的部件。
在纸页输送路径43中,从进纸部分105取出记录纸,之后传输所述记录纸,直到记录纸的前缘抵达定位辊42。这时,使定位辊42暂停,因此记录纸的前缘抵达并接触定位辊42,并且记录纸发生弯曲。在弯曲的记录纸的弹力的作用下,记录纸的前缘平行于定位辊42对准。此后,定位辊42开始旋转,从而通过定位辊42将记录纸传输到打印部分103的转印单元25,之后通过排纸辊46将记录纸进一步传输到排纸盘47。
可以通过开启和关闭定位辊42和其驱动轴之间的离合器,或者通过开启和关闭作为定位辊42的驱动源的马达实现定位辊42的停止和旋转。
此外,在还要将图像记录到记录纸的背面时,有选择地切换分支爪45,从而将记录纸从纸页输送路径43引导到逆输送路径44b内,之后,使记录纸的传输暂时停止,并再次切换分支爪45,从而将记录纸从逆输送路径44b引导到逆输送路径44a内,一旦翻转了记录纸的背面,记录纸就会通过逆输送路径44a返回至纸页输送路径43的定位辊42。
将这种记录纸的传输方式称为曲折(switchback)传输,曲折传输允许翻转记录纸的背面,同时切换记录纸的前缘和后缘。因此,在翻转和返回记录纸时,记录纸的后缘接触定位辊42,从而使记录纸的后缘平行于定位辊42对准,之后通过定位辊42将记录纸从其后缘传输至打印部分103的转印单元25,并在记录纸的背面实施打印,之后通过定影设备27的辊35和36之间的辊隙区使记录纸的背面上的未定影的色粉图像热熔化并对其施加压力,从而使色粉图像定影到记录纸的背面上,此后,通过排纸辊46将记录纸传输到排纸盘47。
将探测记录纸的位置等的传感器布置到纸页输送路径43中的各个位置,并基于所述的各个探测器探测的记录纸的位置对输送辊和定位辊进行驱动控制,由此实施对记录纸的传输和定位。
进纸部分105设有多个供纸纸盒51。每一供纸纸盒51是存储记录纸的纸盘,将它们设置在成像设备100之下。此外,每一供纸纸盒51设有用于一张接一张地拾取记录纸的拾取辊等,并将所拾取的记录纸提供给纸页输送部分104的纸页输送路径43。
由于成像设备100的目标在于高速打印处理,因此每一供纸纸盒51具有能够存储500到1500张标准尺寸的记录纸的容量。
将排纸盘47设置在位于图1的左侧的侧面上。除了排纸盘47外,其他配置也是可能的,其中,作为选项可以布置记录纸的后处理(装订、穿孔等)装置或多级排纸盘。
在上述成像设备100中,提高了打印处理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其有用性。例如,在采用A4尺寸的记录纸时,将记录纸的输送速度设置为100张/分钟(450到600毫米/秒的处理速度)。
图2示出了纸页输送部分104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每一供纸纸盒51设有拾取辊61和分离辊62,通过拾取辊61拾取供纸纸盒51内的记录纸,之后,通过分离辊62一张接一张地分离记录纸,并将其提供给纸页输送路径43。将用于探测记录纸的前缘和后缘的纸页探测传感器63a到63e布置在纸页输送路径43上的各个位置处,并基于纸页探测传感器63a到63e探测的记录纸的前缘和后缘的定时对输送辊41a到41d、预定位辊64和定位辊42进行驱动控制,从而通过这些辊实现记录纸的传输。在记录纸的前缘接触定位辊42时,定位辊42停止,并通过预定位辊64将记录纸推向定位辊42,从而使记录纸发生弯曲,在弯曲的记录纸的弹力的作用下,使记录纸的前缘平行于定位辊42对准。之后,开始由定位辊42对记录纸进行传输,从而使记录纸的前缘按照开始转印光敏滚筒21的表面上的色粉图像的定时抵达转印单元25。
相应地,设定从记录纸恰好在定位辊42之前暂时停止传输到传输再次开始的调整时间。
凭借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通过沿记录纸的传输方向改变记录纸在定位辊42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输送速度获得了上述调整时间。具体地,将在定位辊42的上游侧通过输送辊41a到41d和预定位辊64实现的记录纸的输送速度设置为大约是在定位辊42的下游侧的打印处理速度的1.5到2.5倍,从而使记录纸抵达定位辊42的定时比由定位辊42实现的输送开始定时快,由此获得了调整时间。
如先前提及的,在打印A4尺寸的记录纸时将输送速度设置为100张/分钟(450到600毫米/秒的处理速度)的高速,因此将在定位辊42的上游侧由输送辊41a到41d以及预定位辊64实现的记录纸的输送速度设置为600到1500毫米/秒,以获得调整时间。而且,不仅对于输送辊41a到41d和预定位辊64而言,而且对于供纸纸盒51的拾取辊61和分离辊62的输送速度而言,都必须设置为600到1500毫米/秒。
此外,由于仅凭借记录纸的更高的输送速度难以实现高打印处理速度,因此应当使依次输送的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更小。例如,将在先记录纸的后缘和后继记录纸的前缘之间的间隔距离设置为大约50到100mm。
就此而言,在从供纸纸盒51依次拾取多张记录纸并加以传输的状态下,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并非总是保持不变。例如,当拾取辊61在记录纸的表面上滑脱时,拾取记录纸的定时将受到延迟,从而增大了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此外,在通过拾取辊61拾取在先记录纸时,如果叠置在其下的后继记录纸被在先记录纸带出,那么即使通过分离辊62将后继记录纸从在先记录纸上拉开,后继记录纸也会停留在向分离辊62的位置伸出的位置,因此将在后继记录纸靠近在先记录纸的状态下拾取后继记录纸,从而降低了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
可以设想通过输送辊41a到41d和预定位辊64对输送速度执行变速控制,并以此作为调整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的方法。例如,在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大的情况下,如果在使在先记录纸刚好在定位辊42之前暂时停止的同时对后继记录纸的输送速度加速,那么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就会缩短。此外,在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缩短的情况下;如果在使在先记录纸刚好在定位辊42之前暂时停止的同时对后继记录纸的输送速度减速,那么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就会增大。
但是,通过输送辊41a到41d和预定位辊64对输送速度执行变速控制是不容易的,如果对加速、减速和固定速度都要实施控制,那么输送速度的控制就会变得复杂和困难。此外,在执行加速或减速的任意一者的情况下,仅控制单张记录纸的速度是不够的,因为如果在对所述的单张纸执行速度控制的同时另一张记录纸被输送至纸页输送路径43或者已经被分离辊62拉出,那么就必须对所述的另一张记录纸的速度也执行控制,那么出于这一原因,输送速度控制也会变得复杂。
相应地,在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中,在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提供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作为纸页输送路径43的部分,通过在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插入主输送路径71或扩展输送路径72作为纸页输送路径43的一部分而改变纸页输送路径43的总长度,同时通过在定位辊42的上游侧对记录纸的输送速度执行固定速度和加速控制来调整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
图3是示出了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的放大图的侧视图。在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中,按照V形连接主输送路径71和扩展输送路径72的出口71a和72a,从而使主输送路径71和扩展输送路径72成为集成部件,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受到处于主输送路径71和扩展输送路径72的出口71a和72a的下游侧的支撑轴74旋转支撑。通过使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围绕支撑轴74逆时针旋转,能够在输送辊41a和预定位辊64之间插入并定位主输送路径71作为纸页输送路径43的部分,此外,如图4所示,通过使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围绕支撑轴74顺时针旋转,能够在输送辊41a和预定位辊64之间插入并定位扩展输送路径72作为纸页输送路径43的部分。
按照与纸页输送路径43相同的方式,主输送路径71和扩展输送路径72二者都具有充分宽于记录纸的宽度(跨越图3中的竖直方向的宽度),从而能够引导整张的记录纸。
将支撑轴74布置在臂73a的末端,臂73a被固定到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的两侧。将螺旋弹簧75的末端连接至扩展输送路径72的侧壁和设备主单元,通过螺旋弹簧75围绕支撑轴74逆时针拉起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此外,将螺线管76的柱塞76a连接至主输送路径71的侧壁。
通过控制部分77执行对螺线管76的通电控制。在螺线管76处于断电状态时,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通过螺旋弹簧75的弹力围绕支撑轴74逆时针旋转运动,从而使主输送路径71的入口71b的边缘邻接纸页输送路径43的切换开口43a的边缘,主输送路径71的入口71b对应于纸页输送路径43的切换开口43a,从而将主输送路径71插入到了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
此外,在如图4所示,通过控制部分77使螺线管76通电时,柱塞76a被拉到螺线管76的主体内,螺旋弹簧75的弹力受到对抗,从而使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围绕支撑轴74顺时针旋转运动,扩展输送路径72的入口72b的边缘邻接纸页输送路径43的切换开口43a,因而扩展输送路径72的入口72b对应于纸页输送路径43的切换开口43a,从而将扩展输送路径72插到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
扩展输送路径72弯曲很大,因而其长度(输送长度)大于主输送路径71。相应地,在将扩展输送路径72插置定位到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时,纸页输送路径43的长度(输送长度)总体长于插置定位主输送路径71时的长度。
将主输送路径71和扩展输送路径72之间的长度差(距离差)设定为不小于在采用能够通过成像设备100打印的最大尺寸的记录纸时所设定的记录纸之间的规定间隔。通常,记录纸之间的规定间隔随着记录纸的尺寸而变化,对于较大尺寸的记录纸而言,将规定间隔设定得也较宽。例如,在能够通过成像设备100打印的最大尺寸为A3尺寸时,采用A3尺寸的记录纸时所设定得记录纸之间的规定间隔为100mm,将主输送路径71和扩展输送路径72之间的长度差设定为100mm或更大。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当最大尺寸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为零时,也能够仅通过经由扩展输送路径72发送后继记录纸而将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大到最大规定间隔。
此外,控制部分77输入来自纸页探测传感器63a到63f的探测输出,并在纸页探测传感器63a到63f探测的记录纸的前缘和后缘的定时的基础上,在确定记录纸的位置和输送速度等因素的同时,执行对拾取辊61、分离辊62、输送辊41a到41d以及预定位辊64的驱动控制,从而控制记录纸的位置和输送速度等因素。
图5中的曲线图示出了从供纸纸盒51的拾取辊61到定位辊42的记录纸输送速度的变化。如曲线图所示,在从拾取辊61拾取记录纸的时间点t0开始到时间点t1的周期内,输送速度v迅速增大,记录纸受到加速输送。在从时间点t1到时间点t2的周期内,输送速度为固定高速vh。此外在从时间点t2到时间点t3的周期内,输送速度降低至半高速v1,从时间点t3开始,输送速度减速到基本为零。
这里,时间点t0是拾取辊61拾取记录纸的时间点,时间点t1是记录纸抵达输送辊41a(就图2所示的最下层的供纸纸盒51而言;就其他供纸纸盒51而言,为抵达输送辊41b和41c)的时间点,时间点t2是记录纸抵达输送辊41d的时间点,时间点t3是记录纸抵达预定位辊64的时间点。相应地,从拾取辊61到刚好处于输送辊41a之前,记录纸受到加速输送,此后,以高速vh将记录纸从输送辊41a传输到刚好处于输送辊41d之前,此外,以半高速v1将记录纸从输送辊41d传输到刚好处于预定位辊64之前,此后,记录纸受到减速输送,从而直到抵达定位辊42基本停止。此外,以低于半高速v1的速度将记录纸从定位辊42输送至转印单元25,并执行打印处理。
从输送辊41d到刚好处于预定位辊64之前的半高速v1对应于主输送路径71和扩展输送路径72中的任一个的输送速度。
接下来,在这一构造中,在将主输送路径71插置到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的状态下,开始记录纸输送和打印处理,之后以(例如)100张/分钟的速度将A4尺寸的记录纸从供纸纸盒51中拉出,并使之依次通过纸页输送路径43,从而一张接一张地在记录纸上实施打印处理。这时,控制部分77在基于纸页探测传感器63a到63e探测的记录纸的前缘和后缘的定时的基础上,对拾取辊61、分离辊62、输送辊41a到41d以及预定位辊64执行驱动控制,从而按照图5的曲线图所示控制记录纸的输送速度。
同时,控制部分77确定刚好处于输送辊41d之前的纸页探测传感器63d探测的在先记录纸的后缘的定时和后继记录纸的前缘的定时之间的时间间隔,并获得输送辊41d的输送速度(半高速v1),之后由所述时间间隔和半高速v1确定在先记录纸的后缘和后继记录纸的前缘之间的距离,并监视这一间隔距离。
之后,控制部分77将所述间隔距离与输送A4尺寸记录纸时的规定间隔进行比较,如果其确定所述间隔距离与所规定的间隔匹配,那么其继续对拾取辊61、分离辊62、输送辊41a到41d和预定位辊64执行不变的驱动控制,从而保持记录纸的输送速度。
如果控制部分77确定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短于所规定的间隔,那么其在纸页探测传感器63d刚好探测到后继记录纸P2的前缘之后并且正在通过输送辊41d输送后继记录纸的前缘的定时处对螺线管76通电,从而使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旋转运动,从而将扩展输送路径72而不是主输送路径71插置到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通过这种方式,使后继记录纸通过扩展输送路径72,从而被输送至预定位辊64。
这时,在从主输送路径71释放在先记录纸的后缘的同时,使在先记录纸的前缘接触定位辊42并与之对准。
此外,基于主输送路径71和扩展输送路径72之间的距离差、所规定的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以及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控制部分77确定记录纸在扩展输送路径72中的输送速度,从而将所述间隔距离校正为所规定的距离,之后对输送辊41d执行驱动控制,从而将扩展输送路径72中的输送速度调整控制为如此确定的输送速度。
例如,如果在先记录纸P1和后继记录纸P2之间的间隔距离R在纸页探测传感器63d探测到后继记录纸的前缘的定时处小于所设计的图6所示的规定间隔Q,那么插置扩展输送路径72,从而使后继记录纸P2通过扩展输送路径72输送。
假设这时后继记录纸P2在扩展输送路径72内的输送速度与在先记录纸P1在主输送路径71内的输送速度相同,那么在先记录纸P1和后继记录纸P2之间的间隔距离R将延长主输送路径71和扩展输送路径72之间的长度差ΔL。
但是,由于将长度差ΔL设置得充分长,那么当在先记录纸P1和后继记录纸P2之间的间隔距离R延长这一长度差ΔL时,间隔距离R就会受到过度延长,从而变得宽于所设计的规定间隔Q,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出于这一原因,控制部分77对输送辊41d执行驱动控制,从而对扩展输送路径72中的输送速度执行加速控制,由此使在先记录纸P1和后继记录纸P2之间的间隔距离R与所设计的规定间隔Q匹配。
在后继记录纸P2通过扩展输送路径72的同时对扩展输送路径72中的输送速度加速,使后继记录纸P2的前缘向在先记录纸P1的后缘靠近距离U(U=(R+ΔL)-Q),如图6所示,从而使间隔距离R变为所设计的规定间隔Q。
通过这种方式,在后继记录纸通过扩展输送路径72的同时,使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大至规定间隔,结果,在后继记录纸的前缘接触定位辊42时,确保了从后继记录纸的前缘抵达定位辊42的时间点到定位辊42开始输送后继记录纸的时间点的调整时间。
图7(a)示出了第一在先记录纸P1、第二后继记录纸P2以及第三到第五记录纸P3到P5的相对位置。此外,图7(b)是针对图7(a)中的记录纸P1到P5中的每者示出了主输送路径71和扩展输送路径72的选择控制和加速/减速控制的表格。应当注意,记录纸P0是在在先记录纸P1之前传输的记录纸。
这里,在先记录纸P1和后继记录纸P2之间的间隔距离R窄,从后继记录纸P2往后,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保持规定间隔Q。出于这一原因,必须只增大在先记录纸P1和后继记录纸P2之间的间隔距离R。
在这种情况下,在纸页探测传感器63d刚好探测到后继记录纸P2的前缘之后并且正在通过输送辊41d输送后继记录纸P2的前缘的定时处,实施从主输送路径71到扩展输送路径72的切换,从而将扩展输送路径72插置到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使后继记录纸P2通过扩展输送路径72,并通过对输送辊41d执行驱动控制而实施对扩展输送路径72中的后继记录纸P2的输送速度的加速控制。通过这种方式,调整在先记录纸P1和后继记录纸P2之间的间隔距离R,使之与所设计的规定间隔Q匹配。
此后,如果使第三和第四记录纸P3和P4也通过扩展输送路径72,并按照同样的方式保持扩展输送路径72中的输送速度,那么后继记录纸P2和第三记录纸P3之间的间隔距离将保持规定间隔Q,第三和第四记录纸P3和P4之间的间隔距离也将保持规定间隔Q,而无需改变第三和第四记录纸P3和P4与第二后继记录纸P2的相对位置。
此外,就第五记录纸P5而言,可以仅通过延迟将第五记录纸P5从供纸纸盒51中拉出的定时而将第五记录纸P5和第四记录纸P4之间的间隔距离设置为规定间隔Q。此外,在纸页探测传感器63d刚好探测到第五记录纸P5的前缘之后,并且正在通过输送辊41d输送记录纸P5的前缘的定时处,实施从扩展输送路径72到主输送路径71的切换,从而将主输送路径71插置到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并使记录纸P5通过主输送路径71,使输送辊41d返回至其初始输送速度。
结果,将在先记录纸P1和后继记录纸P2之间的间隔距离R校正为规定间隔Q,从后继记录纸P2往后,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保持规定间隔Q。
换言之,在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R变窄时,实施从主输送路径71到扩展输送路径72的切换,从而使后继记录纸通过扩展输送路径72,并通过输送辊41d对后继记录纸的输送速度执行加速控制,从而将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R校正为规定间隔Q,之后还使第三和第四记录纸通过所述扩展输送路径并保持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并且延迟此后从供纸纸盒51拾取的定时,从而将第四和第五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设定为规定间隔Q,之后,实施从扩展输送路径72到主输送路径71的切换,并使输送辊41d的输送速度返回至其初始速度。
与此相反,如果不采用扩展输送路径72,并固定纸页输送路径43的长度,从而仅通过对输送辊41a到41d中的每者的输送速度执行减速控制而使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返回至规定距离,那么对输送速度的控制就会变得复杂、困难,如图8(a)和8(b)所示。
图8(a)示出了与图7(a)中相同的记录纸P1到P5的相对位置,图8(b)是针对图8(a)中的记录纸P1到P5示出了减速控制的表格。应当注意,记录纸P0是在在先记录纸P1之前传输的记录纸。
这里,由于记录纸P1和P2之间的间隔距离R比规定间隔Q窄,因而要对输送辊41d执行驱动控制,以实施对记录纸P2的输送速度的减速控制,由此拓宽在先记录纸P1和后继记录纸P2之间的间隔距离R,使之匹配所设计的规定间隔Q。
之后,由于第三和第四记录纸P3和P4正在通过纸页输送路径43输送或者已经被分离辊62拉出,那么它们的输送速度也会根据后继记录纸P2的延迟而受到减速控制,从而使记录纸P2到P4的间隔距离变为规定间隔Q。
此外,就第五记录纸P5而言,可以仅通过控制从供纸纸盒51拉出第五记录纸P5的定时而使第五记录纸P5和第四记录纸P4之间的间隔距离返回至规定间隔Q,因此记录纸的输送速度返回至其初始速度。
因此,在仅通过对输送辊41a到41d的输送速度执行减速控制将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调整为规定距离时,那么必须既对后继记录纸的输送速度又对第三和第四记录纸的输送速度加以控制,因而输送速度的控制变得复杂、困难。
接下来,假设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比规定间隔长。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分77判断在探测传感器63d探测到后继记录纸的前缘的定时处,所述间隔距离变得长于规定间隔,并在使插置在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的主输送路径71保持原样的同时,也就是说,在不改变纸页输送路径43的长度的情况下,对输送辊41a到41d的输送速度实施加速控制,如图9(a)和9(b)所示,由此将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控制为规定间隔。
图9(a)示出了记录纸P1到P5的相对位置,图9(b)是针对图9(a)中的记录纸P1到P5示出了加速控制的表格。应当注意,记录纸P0是在在先记录纸P1之前传输的记录纸。
这里,由于记录纸P1和P2之间的间隔距离R比规定间隔Q宽,因而要对输送辊41d执行驱动控制,以实施对记录纸P2的输送速度的加速控制,由此缩短在先记录纸P1和后继记录纸P2之间的间隔距离R1,使之匹配所设计的规定间隔Q。
之后,由于第三和第四记录纸P3和P4正在通过纸页输送路径43输送或者已经被拾取辊61拉出,那么它们的输送速度也会跟随后继记录纸P2而受到加速控制,从而使记录纸P2到P4的间隔距离变为规定间隔Q。
此外,就第五记录纸P5而言,可以仅通过控制从供纸纸盒51拉出第五记录纸P5的定时而使第五记录纸P5和第四记录纸P4之间的间隔距离返回至规定间隔Q,因此通过输送辊41d实现的记录纸的输送速度返回至其初始速度。
因此,在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长于规定间隔时,仅通过对后继记录纸执行加速控制将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调整为规定距离,但是必须既对后继记录纸的输送速度又对第三和第四记录纸加以控制。
注意,与图8(b)所示的减速控制相比,图9(b)所示的加速控制更容易。
接下来,将参考图10和图11中的流程图概述将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调整为规定距离并保持的控制过程。
首先,在通过对成像设备100的操作屏板(图中未示出)的操作执行打印请求时(步骤S201),将打印请求通知给控制部分77。在接收到打印请求的同时,控制部分77等待输入所有的打印条件,例如,打印放大率、打印请求的纸张数量和打印密度(步骤S202中的“否”),并显示提示打印条件的输入的消息等(步骤S203),在输入了所有的打印条件时(步骤S202中的“是”),判断是否请求打印多张记录纸(步骤S204)。
例如,如果请求了单张记录纸的打印(步骤S204中的“否”),那么控制部分77对供纸纸盒51中的一个的拾取辊61和分离辊62执行驱动控制,从而将单张记录纸从供纸纸盒51中拉出,并送到纸页输送路径43内(步骤S205),之后等待记录纸的前缘接触定位辊42并与之对准(步骤S206中的“否”),之后开始通过定位辊42输送记录纸,从而使记录纸的前缘按照开始转印光敏滚筒21的表面上的色粉图像的定时抵达转印单元25(步骤S206中的“是”),并将记录纸提供给转印单元25,从而在记录纸上实施打印处理(步骤S207)。此后,控制部分77使成像设备100进入待机状态,并在接下来出现新的打印请求时重复从步骤S201开始的处理。
此外,如果请求多张记录纸的打印(步骤S204中的“是”),那么控制部分77对供纸纸盒51的拾取辊61和分离辊62执行间歇驱动控制,从而将指定张数的记录纸接连地从供纸纸盒51中拉出,并一张接一张地提供给纸页输送路径43(步骤S208)。
之后,控制部分77确定通过刚好位于输送辊41d之前的纸页探测传感器63d探测的在先记录纸的后缘的定时和其探测的后继记录纸的前缘的定时之间的时间间隔,并确定输送辊41d的输送速度(半高速v1),进而根据所述时间间隔和输送速度确定在先记录纸的后缘和后继记录纸的前缘之间的间隔距离(步骤S209)。此外,控制部分77从存储器(图中未示出)读取根据记录纸的尺寸的规定间隔,并将间隔距离与规定间隔进行比较(步骤S210)。
如果在步骤S210中间隔距离和规定间隔之间的比较结果是间隔距离和规定间隔相等(步骤S211中的“是”),那么控制部分77使插置于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的主输送路径71保持原样,也就是说不改变纸页输送路径43的长度(步骤S212),之后对输送辊41d的输送速度实施一般的控制,以传输后继记录纸(步骤S213)。
之后,控制部分77等待在先记录纸的前缘接触定位辊42并与之对准(步骤S214中的“否”),之后,开始通过定位辊42开始在先记录纸的输送,从而使在先记录纸的前缘按照开始转印光敏滚筒21的表面上的色粉图像的定时抵达转印单元25(步骤S214中的“是”),并将在先记录纸提供给转印单元25,从而在在先记录纸上实施打印处理(步骤S215)。此后,如果未完成所有的指定张数的记录纸的打印处理,并且还有剩余的记录纸(步骤S216中的“是”),那么控制部分77返回至步骤S209,如果完成了所有的指定张数的记录纸的打印处理(步骤S216中的“否”),那么其使成像设备进入待机状态,并且在接下来有新的打印请求时重复从步骤S201开始的处理。
这里,如果未完成对所有的指定张数的记录纸的打印处理,并且还有剩余的记录纸(步骤S216中的“是”),那么控制部分77将第一张剩余记录纸看作在先记录纸,并获得在探测传感器63d探测到后继记录纸的前缘的定时处在先记录纸的后缘和后继记录纸的前缘之间的间隔距离(步骤S209),并将这一间隔距离预规定距离比较(步骤S210)。
如果这时所述间隔距离不等于规定间隔(步骤S211中的“否”),那么控制部分77将进一步判断所述间隔距离是长于规定间隔还是短于规定间隔(步骤S217)。之后,如果间隔距离长于规定间隔(步骤S217中的“长”),那么控制部分77使插置在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的主输送路径71保持原样,也就是说,不改变纸页输送路径43的长度,之后如图9(b)所示对第二记录纸实施加速控制,从而将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调整为规定间隔(步骤S218)。
之后,控制部分77等待在先记录纸的前缘接触定位辊42并与之对准(步骤S214中的“否”),之后根据开始转印色粉图像的定时开始通过定位辊42输送在先记录纸(步骤S214中的“是”),并对在先记录纸实施打印处理(步骤S215)。此后,如果还有剩余的记录纸(步骤S216中的“是”,那么控制部分77返回至从步骤S209开始的处理,如果间隔距离不等于规定间隔(步骤S211中的“否”),并且间隔距离长于规定间隔(步骤S217中的“长”),那么如图9(b)所示,其对第三记录纸执行加速控制,并将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调整为规定间隔(步骤S218),之后执行步骤S214和S215。此外,按照相同的程序对第四记录纸实施如图9(b)所示的加速控制,并控制从供纸纸盒51拉出第五记录纸的定时,从而是第四和第五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返回至初始间隔。
此外,如果间隔距离不等于规定间隔(步骤S211中的“否”),并且间隔距离短于规定间隔(步骤S217中的“短”),那么控制部分77使螺线管76通电,从而使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旋转运动,并将扩展输送路径72而不是主输送路径71插置到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以延长纸页输送路径43(步骤S219),此外通过输送辊41d对扩展输送路径72中的输送速度执行如图7(b)所示的加速控制,之后将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控制为规定间隔(步骤S220),并按照开始转印色粉图像的定时开始通过输送辊42输送在先记录纸(步骤S221中的“是”),从而在在先记录纸上实施打印处理(步骤S222)。
此外,如果还有第三和第四记录纸(步骤S223中的“是”),那么优选每次执行图7(b)所示的输送速度控制,从而将第三和第四记录纸的间隔距离一张接一张地调整为规定间隔(步骤S219和S220),并重复步骤S221和S222。就第五记录纸P5而言,通过控制第五记录纸从供纸纸盒51中的拉出使第四和第五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返回至初始间隔。之后,实施从扩展输送路径72到主输送路径71的切换,从而将主输送路径71插置到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并执行步骤S209到步骤S216。
此后,如果还有剩余的记录纸(步骤S216中的“是”),那么控制部分77返回至步骤S209。如果完成了所有的指定张数的记录纸的打印处理(步骤S216中的“否”),那么使出现设备100进入待机状态,并在接下来出现新的打印请求时重复从步骤S201开始的处理。
此后,通过相同的方式,如果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和规定距离相等(步骤S211中的“是”),那么控制部分77使插置在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的主输送路径71保持原样,并对输送辊41a到41d的输送速度实施一般的控制,从而在记录纸上执行打印处理(步骤S212到S215)。之后,如果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长于规定间隔(步骤S211中的“否”和步骤S217中的“长”),那么控制部分77使插置在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的主输送路径71保持原样,并对输送速度实施如图9(b)所示的加速控制,由此控制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并在记录纸上实施打印处理(步骤S218、S214和S215)。此外,如果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短于规定距离(步骤S211中的“否”和步骤S217中的“短”),那么控制部分77将扩展输送路径72而不是主输送路径71插置在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以延长纸页输送路径43,并优选通过输送辊41d再次对扩展输送路径72内的输送速度实施图7(b)所示的加速控制,之后将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控制为规定距离,并在记录纸上实施打印处理(步骤S219到S223)。
就本实施例而言,在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短时,通过扩展输送路径72输送后继记录纸,因此延长了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因而能够通过对后继记录纸进一步执行加速控制将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调整为规定间隔,此外,由于只对后继记录纸执行加速控制,因而能够容易地控制输送速度。
此外,在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长时,按原样采用主输送路径71,并通过对记录纸执行加速控制将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调整为规定间隔,因此根本不需要减速控制,其也简化了对输送速度的控制。
此外,即使按常规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变得短到必须处理拥堵,那么只需从主输送路径71切换到扩展输送路径72,就能够延长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因此降低了出现拥堵的频率。
此外,由于简化了将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调整为规定间隔的控制,因而能够可靠地执行控制,并且能够准确地保持处于定位辊42的下游侧的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因此开始光敏滚筒21的表面上的色粉图像的转印的定时与记录纸的前缘抵达转印单元25的定时准确匹配,从而提高了打印质量。此外,能够避免因向光敏滚筒21直接施加转印电场而导致的光敏滚筒21的劣化,并且能够减少作为转印偏差的诱因的光敏滚筒21的表面上的残余色粉,因而能够降低清洁构件(清洁单元26)的负荷。
应当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能的各种变型。例如,不仅对于从供纸纸盒51向输送辊41d输送的记录纸,而且对于通过逆输送路径44a输送的记录纸,均能够通过从主输送路径71切换到扩展输送路径72,以及对输送速度执行加速控制而将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调整为规定间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处于逆输送路径44a上的纸页探测传感器63f探测在先记录纸的后缘和后继记录纸的前缘,并对应于这些探测定时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对所述间隔距离进行调节。
此外,在采用曲折输送路径等翻转记录纸的正面和背面而不是图1所示的逆输送路径时,可以通过应用本发明将通过曲折输送路径等输送的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调整为规定间隔。
此外,可以应用图12所示的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C来替代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就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C而言,对主输送路径71和扩展输送路径72的出口进行公共连接,并通过处于出口侧的支撑轴74对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C进行旋转支撑。通过围绕支撑轴74顺时针旋转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C,能够将主输送路径71插置定位到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作为纸页输送路径43的部分,通过顺时针旋转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C,能够插置定位扩展输送路径72。
应当注意,按照与图3中的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相同的方式,通过螺旋弹簧75和螺线管76(图中未示出)对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C进行旋转驱动。
此外,可以应用图13所示的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A来替代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凭借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A,不仅按照V形连接了主输送路径71和扩展输送路径72的出口71a和72a,还按照V形连接了主输送路径71和扩展输送路径72的入口71b和72b,在主输送路径71和扩展输送路径72的入口71b和72b一侧设置分支爪81。此外,将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a固定设置在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
在主输送路径71和扩展输送路径72相连的位置处通过轴81a对分支爪81进行旋转和轴线支撑,并且可以通过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使分支爪在两个位置PP1和PP2之间切换。例如,在将分支爪81切换并定位到位置PP1时,封闭扩展输送路径72的入口72b,通过主输送路径71输送记录纸。在将分支爪81切换定位到位置PP2时,封闭主输送路径71的入口71b,并通过扩展输送路径72输送记录纸。相应地,能够仅通过采用控制部分77(图3所示)切换分支爪的位置而切换和使用主输送路径71和扩展输送路径72。
此外,如图14所示,可以提供整体组合了主输送路径71和短输送路径82的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B,可以通过围绕支撑轴74旋转输送路径切换单元73B切换主输送路径71和短输送路径82。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先记录纸的后缘和后继记录纸的前缘之间的间隔距离与规定间隔匹配,插置在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的主输送路径71就保持原样,并照原样继续对拾取辊61、分离辊62、输送辊41a到41d和预定位辊64执行驱动控制,从而保持记录纸的输送速度。此外,如果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变得短于规定间隔,那么使插置在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的主输送路径71保持原样,也就是说不改变纸页输送路径43的长度,并对输送速度执行图8(b)所示的减速控制,从而将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调整为规定间隔。此外,如果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超过了规定间隔,那么将短输送路径82插置到输送辊41d和预定位辊64之间来替代主输送路径71,并对输送速度实施加速或减速控制,从而将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调整为规定间隔。
此外,有可能同时提供主输送路径、扩展输送路径和短输送路径,并切换和使用这些输送路径,之后,可以对输送速度进行加速或减速控制,从而将记录纸之间的间隔距离调整为规定间隔。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其他不同的形式体现和实践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上述实施例都是示范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落在权利要求的等效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和修改均应被确定为涵盖在本发明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其中,将记录纸从进纸部分通过纸页输送路径输送至定位辊,并通过所述定位辊将所述记录纸进一步输送到打印处理部分,从而通过所述打印处理部分在所述记录纸上实施打印,
其中,在输送辊和预定位辊之间提供输送路径切换单元,所述输送路径切换单元包括主输送路径和比所述主输送路径长的扩展输送路径,控制所述输送路径切换单元从而在主输送路径和扩展输送路径之间切换,由此通过所述主输送路径或所述扩展输送路径将记录纸引导至所述定位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
其中,将逆输送路径连接至所述纸页输送路径,在所述逆输送路径中,在翻转了记录纸的正面和背面的同时输送记录纸,并且
在所述逆输送路径与所述纸页输送路径的连接位置和所述定位辊之间提供所述主输送路径和所述扩展输送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
其中,沿记录纸的输送方向在所述主输送路径和所述扩展输送路径的上游侧提供探测记录纸的前缘和后缘的纸页探测传感器,并且
在接连输送多张记录纸的状态下,基于所述纸页探测传感器探测的在先记录纸的后缘的定时和由其探测的后继记录纸的前缘的定时,实施所述主输送路径和所述扩展输送路径之间的切换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
其中,在对应于所述纸页探测传感器探测的在先记录纸的后缘的定时和由其探测的后继记录纸的前缘的定时的记录纸的后缘和前缘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规定间隔时,采用所述扩展输送路径作为所述纸页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并且
在所述的记录纸的后缘和前缘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小于所述规定间隔时,采用所述主输送路径作为所述纸页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
其中,在通过所述扩展输送路径将记录纸引导至所述定位辊时,实施提高记录纸在所述扩展输送路径中的输送速度的输送加速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
其中,沿记录纸的输送方向在所述主输送路径和所述扩展输送路径的上游侧提供探测记录纸的前缘和后缘的纸页探测传感器,
在对应于所述纸页探测传感器探测的在先记录纸的后缘的定时和由其探测的后继记录纸的前缘的定时的记录纸的后缘和前缘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规定间隔时,采用所述扩展输送路径作为所述纸页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并且
基于所述主输送路径和所述扩展输送路径之间的长度差、所述的记录纸的后缘和前缘之间的规定间隔以及所述的记录纸的后缘和前缘之间的间隔距离设定记录纸在所述扩展输送路径中的输送速度,从而确保从后继记录纸的前缘抵达所述定位辊的时间点到开始通过所述定位辊输送所述后继记录纸的时间点的调整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
其中,所述主输送路径和所述扩展输送路径之间的长度差不小于在输送能够通过所述成像设备打印的最大尺寸的记录纸时设定的在先记录纸和后继记录纸之间的规定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
其中,所述纸页输送路径、主输送路径和扩展输送路径中的输送速度高于从所述定位辊到所述打印处理部分的输送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
其中,通过设定从记录纸的前缘抵达所述定位辊的时间点到开始通过所述定位辊输送所述记录纸的时间点的调整时间使开始通过所述打印处理部分在所述记录纸上打印的定时与所述记录纸的前缘抵达所述打印处理部分的定时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
其中,从记录纸的前缘抵达所述定位辊的时间点到开始通过所述定位辊输送所述记录纸的时间点的调整时间是使所述记录纸的前缘接触所述定位辊并使其与所述定位辊平行所需的时间。
11.一种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其中,将记录纸从进纸部分通过纸页输送路径输送至定位辊,并通过所述定位辊将所述记录纸进一步输送到打印处理部分,从而通过所述打印处理部分在所述记录纸上实施打印,
其中,在输送辊和预定位辊之间提供输送路径切换单元,所述输送路径切换单元包括主输送路径和比所述主输送路径短的短输送路径,控制所述输送路径切换单元从而在主输送路径和短输送路径之间切换,由此通过所述主输送路径或所述短输送路径将记录纸引导至所述定位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
其中,在接连输送多张记录纸的状态下,当在先记录纸的后缘和后继记录纸的前缘之间的间隔距离超过规定间隔时,采用所述短输送路径作为所述纸页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并且
在在先记录纸的后缘和后继记录纸的前缘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大于所述规定间隔时,采用所述主输送路径作为所述纸页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
CN2008100056675A 2007-02-14 2008-02-14 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63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33847 2007-02-14
JP2007033847A JP4283316B2 (ja) 2007-02-14 2007-02-14 画像形成装置の用紙搬送路
JP2007033847 2007-0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6329A CN101246329A (zh) 2008-08-20
CN101246329B true CN101246329B (zh) 2011-04-20

Family

ID=39685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566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6329B (zh) 2007-02-14 2008-02-14 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05883B2 (zh)
JP (1) JP4283316B2 (zh)
CN (1) CN1012463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22415A (ja) * 2007-11-15 2009-06-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392479B2 (ja) * 2009-06-01 2014-01-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用紙反転装置、該用紙反転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5521637B2 (ja) * 2010-02-25 2014-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091651A1 (en) * 2010-10-14 2012-04-1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Auto-document feeder and document feeding method
JP5981179B2 (ja) * 2012-03-19 2016-08-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用紙搬送方法
JP6206014B2 (ja) * 2013-09-09 2017-10-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217555B2 (ja) 2014-07-31 2017-10-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62780B2 (ja) * 2015-09-03 2019-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01366A (ja) * 2016-05-06 2017-11-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206091A (ja) * 2018-05-28 2019-12-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238651B2 (ja) 2019-07-10 2023-03-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20210066479A (ko) * 2019-11-28 2021-06-07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인쇄매체 이송 장치의 구동 제어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2298B2 (zh) 1974-01-22 1978-04-28
US4262895A (en) * 1979-08-31 1981-04-21 Xerox Corporation Inverter with variable buckling control
GB8315729D0 (en) * 1983-06-08 1983-07-13 Xerox Corp Copiers
JPS612653A (ja) 1984-06-13 1986-01-08 Fuji Xerox Co Ltd 用紙搬送装置
US4639125A (en) * 1984-12-26 1987-01-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 duplex copying type copying apparatus
US5082272A (en) * 1990-11-30 1992-01-21 Eastman Kodak Company High-speed sheet inverter and method for inverting sheets
US5449163A (en) * 1994-08-01 1995-09-12 Wong; Lam F. Full productivity high performance inverter
JP3117894B2 (ja) * 1995-04-07 2000-12-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用紙反転装置
JP3372409B2 (ja) * 1995-09-26 2003-02-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処理装置
DE19604090C2 (de) * 1996-02-06 1998-02-12 Siemens Ag Vorrichtung zur automatischen Gewichtsbestimmung von Poststücken
US6199850B1 (en) * 1997-01-09 2001-03-13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transport system for a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plural path sheet piling system
KR200156004Y1 (ko) * 1997-10-07 1999-09-01 윤종용 양면인쇄장치의 용지가이드
JP3430891B2 (ja) 1997-12-04 2003-07-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紙葉類取扱装置
US6161828A (en) * 1999-05-12 2000-12-19 Pitney Bowes Inc. Sheet collation device and method
DE10102812A1 (de) * 2001-01-23 2002-07-25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Vorrichtung zum Ausrichten von flexiblen blattförmigen Bedruckstoffen
JP3906077B2 (ja) 2001-01-26 2007-04-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6808171B2 (en) * 2001-04-27 2004-10-26 Xerox Corporation Inverter having a slow speed drive mode for improved reliability
JP4708594B2 (ja) 2001-04-27 2011-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682237B2 (en) * 2001-09-11 2004-01-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print media through a printzone of a printing device
JP2003104610A (ja) * 2001-09-28 2003-04-09 Omron Corp 用紙反転装置
JP2004123377A (ja) * 2002-01-24 2004-04-22 Ricoh Co Ltd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217542A1 (en) * 2003-04-29 2004-11-04 Aguirre Camacho Jose Antonio Sheet media inverter
JP4056502B2 (ja) 2003-07-31 2008-03-0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75549B2 (ja) 2004-03-02 2009-06-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87287B2 (ja) * 2005-07-05 2011-05-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83316B2 (ja) 2009-06-24
US20080191413A1 (en) 2008-08-14
US8205883B2 (en) 2012-06-26
JP2008195509A (ja) 2008-08-28
CN101246329A (zh) 2008-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6329B (zh) 成像设备的纸页输送路径
JP42321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99524A (ja) 用紙供給装置および用紙供給方法
JP2007310220A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418220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424901B (zh) 纸张输送装置、文件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3873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401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948560B1 (ko) 피반송물 반송 장치, 화상 형성 장치, 반송 방법 및 화상 형성 방법
CN10110568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070110489A1 (en) Switchback transport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JP20023263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6349193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enhanced image formation speed and increased copy capacity
JPS5821267A (ja) 両面記録方式
JP20050991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382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排出トレイ
JP50972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1823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309866B2 (ja) ページプリンタ
US4806969A (en) Fixing device
JP39193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26247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515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18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99397A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