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6369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6369B
CN101236369B CN2007101628145A CN200710162814A CN101236369B CN 101236369 B CN101236369 B CN 101236369B CN 2007101628145 A CN2007101628145 A CN 2007101628145A CN 200710162814 A CN200710162814 A CN 200710162814A CN 101236369 B CN101236369 B CN 1012363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image
single page
page recording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28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6369A (zh
Inventor
铃木志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36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6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6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63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17Post-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21Discharging tray, e.g. devices stabilising the quality of the copy medium, postfixing-treatment, inverting, sor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443Copy medium
    • G03G2215/00447Plural types handle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5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 G03G2215/00578Composite print mode
    • G03G2215/00582Plural adjacent images on one s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装置包括:传送单元,其用于传送沿着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的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以及图像形成单元,其在由所述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打印机、传真机和复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当这种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高速处理时,需要增加处理速度。然而,打印性能和驱动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
日本已公开的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No.平成8-106194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即,在一个图像形成过程中,沿着纸张传送方向依次形成针对两张纸张的图像,然后依次将图像转印到被传送的纸张上。
日本已公开的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No.2005-165112公开了一种设置有两个独立的图像形成部分系统和两个独立的传送路径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
日本已公开的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No.2005-099261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即,当从卷筒纸储存装置供应卷筒纸时,将被剪切成预定尺寸的卷筒纸供应至图像形成过程并形成多个图像。
日本已公开的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No.2005-205900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即,从两个送纸部分平行传送两卷卷筒纸,同时形成图像然后剪切该卷筒纸以获得所期望的印刷物。
日本已公开的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No.平成6-091592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即,同时在卷筒纸上打印用于剪切印在卷筒纸上的多个图像的剪切位置信息,检测该位置信息并通过剪切单元剪切卷筒纸。
日本已公开的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No.2001-315398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即,在大尺寸的纸张上形成多个图像然后按各图像的尺寸剪切该纸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改善预定尺寸的单页记录介质的生产率。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传送单元,其用于传送沿着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的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以及图像形成单元,其在由所述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可以在相同的定时在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中的每一张上分别形成图像。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可以在不同的定时在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中的每一张上分别形成图像。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可具有:图像保持体;写入装置,其沿着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轴向在不同位置写入潜像;显影装置,其对由所述写入装置写入的所述潜像进行显影;以及转印装置,其将由所述显影装置显影的显影材料图像转印到由所述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单页记录介质上。所述写入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和所述转印装置可设置在多个位置。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可包括单页记录介质供应装置,所述单页记录介质供应装置沿着与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由所述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并供应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可包括多个后处理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对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其上形成图像的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中的彼此不同的单页记录介质进行后处理。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可包括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基于由所述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在不同方向上的端面对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的端面进行定位。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传送单元可以平行传送不同尺寸的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传送单元可以在具有第一尺寸的单页记录介质的短边沿着所述传送方向的状态下传送所述具有第一尺寸的单页记录介质,并在具有第二尺寸的单页记录介质的长边沿着所述传送方向的状态下传送所述具有第二尺寸的单页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传送单元可以在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尺寸的所述第二尺寸的单页记录介质的长边沿着所述传送方向的状态下传送所述具有第二尺寸的单页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供应装置,其供应相互平行的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传送部件,其传送沿着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的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其驱动所述传送部件;以及图像形成部分,其在由所述传送部件传送的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可包括多个后处理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对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在其上形成图像的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中的彼此不同的单页记录介质进行后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未使用上述结构的情况相比,可以改善预定尺寸的单页记录介质的生产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除了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之外,在沿轴向形成多个图像时,通过相同定时控制可以获得多个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除了第一或第二方面的有益效果之外,可以实现所述后处理装置的分开处理以及综合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除了第一至第三方面的有益效果之外,可以独立地最优化用于多个图像形成部件的图像形成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除了第一至第四方面的有益效果之外,可将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传送至多个图像各自对应的图像形成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除了第一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之外,可以改善诸如装订等的后处理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除了第一至第六方面的有益效果之外,在传送多张单页记录介质时,通过独立地对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的端面进行定位可以防止所形成的图像与所述单页记录介质之间的图像偏移。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除了第一至第七方面的有益效果之外,即使当接收到在不同尺寸的单页记录介质上进行打印的多个打印作业时,也可维持高的生产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除了第八方面的有益效果之外,即使当不同尺寸的多张单页记录介质沿不同方向布置时,也可在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中的每一张上分别形成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除了第九方面的有益效果之外,即使当不同尺寸的多张单页记录介质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前端和后端的位置不同时,也可以在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中的每一张上分别形成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与未使用上述结构的情况相比,可以改善预定尺寸的单页记录介质的生产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除了第十一方面的有益效果之外,可以改善诸如装订等的后处理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基于下列各图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A至1D为显示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纸张传送的布置方式以及在各布置方式中打印纸张的数量与处理速度(行进速度)之间关系的说明图;
图2A至2C为显示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纸张传送的其它布置方式的说明图;
图3为示意性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图4A和4B为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部供纸装置16中的供纸部分58a至58d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5为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0中纸张的定位的说明图;
图6为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0中图像形成处理的定时的说明图;
图7A至7C为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后处理装置18a和18b以及纸张传送带44的说明图;
图8为显示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排出的纸张传送至后处理装置18a的另一实例的说明图;
图9为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控制器的框图;以及
图10为示意性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至1D为显示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纸张传送的布置方式以及在各布置方式中打印纸张的数量与处理速度之间关系的说明图。
如图1A至1D所示,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传送多张单页(single cut-sheet)记录介质时,这些记录介质沿着与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注意到该单页记录介质是具有预定纸张尺寸的记录介质,也就是诸如纸张或OHP纸等的单页纸(切纸)。预定尺寸为由日本工业标准规定的例如A4尺寸或A3尺寸。因此,该单页记录介质不同于卷筒纸。
图1A显示了处于LEF(长边进纸)状态的A4大小的切纸。“LEF”是指在纸张的短边沿着纸张传送方向的状态下传送纸张。注意到在这种情况下,该状态可表示成纸张为“A4LEF”。
如图1A所示,当纸张为A4LEF时,假定纸张间的间距为100mm并且每分钟打印纸张的数量是100,则处理速度是516.7mm/sec(31,000mm/min)。A4纸的短边是210mm。在图1B至1D中,纸张间的间距以及每分钟打印纸张的数量与图1A中的条件相同。
图1B显示了处于SEF(短边进纸)状态的A4大小的切纸以两张平行传送的情况。“SEF”是指在纸张的长边沿着纸张传送方向的状态下传送纸张。注意到在这种情况下,此状态可表示成纸张为“A4SEF”。
如图1B所示,当纸张为A4SEF并以两张平行传送时,处理速度为330.8mm/sec(19,850mm/min)。A4纸的长边是297mm。
图1C显示了以两张平行传送A4LEF纸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C所示,处理速度是258.3mm/sec(15,500mm/min)。图1D显示了以三张平行传送A4SEF纸。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D所示,处理速度是220.6mm/sec(13233.3mm/min)。
照这样,在传送纸张时,当纸张沿着与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时,与一张接一张地传送纸张的情况相比处理速度可能较低。此外,在处理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当平行传送多张纸张时,每分钟打印纸张的数量大于一张接一张地传送纸张时每分钟打印纸张的数量。
注意到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纸张尺寸除了A4以外可以为A3、B5或类似尺寸。
图2A至2C为显示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纸张传送的其它布置方式的说明图。
图2A和2B显示了平行传送多张不同尺寸的纸张的情况。图2A显示了较小尺寸的纸张(第一尺寸纸张)在其长边沿着传送方向的状态下被传送以及较大尺寸的纸张(第二尺寸纸张)在其短边沿着传送方向的状态下被传送的情况。例如,如图2A所示,平行传送A4SEF纸和A3LEF纸。在这种情况下,假定处理速度为258.3mm/sec,则每分钟被打印的A4SEF纸和被打印的A3LEF纸的数量分别为39。
图2B显示了较小尺寸的纸张(第一尺寸纸张)在其短边沿着传送方向的状态下被传送以及较大尺寸的纸张(第二尺寸纸张)在其长边沿着传送方向的状态下被传送的情况。例如,如图2B所示,平行传送A4LEF纸和A3SEF纸。在这种情况下,假定处理速度为220.6mm/sec,则每分钟被打印的A4LEF纸的数量为43,每分钟被打印的A3SEF纸的数量为33。
图2C显示了在不同定时平行传送多张纸张的情况。如图2C所示,这样传送多张纸张:即,在纸张传送方向上多张纸张的至少一部分相互重叠。例如,在纸张传送方向上纸张P1的后端位于纸张P2的前端之后。
图3为示意性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图像读取装置14、外部供纸装置16以及后处理装置18a和18b。图像形成装置10可以是具有用于打印输出从诸如个人计算机(未示出)等的外部终端装置接收的图像数据的打印机功能、利用图像读取装置1 4的复印机功能以及传真功能的多功能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具有例如3层的供纸部分20,并且供应头22设置在各供纸部分20中。当选择其中一个供纸部分20时,驱动供应头22以从所选择的供纸部分20将纸张经由纸张传送路径24供应至图像形成部分26。
采用纸张传送路径24一张接一张地或平行地传送从供纸部分20以及稍后待说明的外部供纸装置16所供应的纸张。纸张传送路径24作为传送单元,用于传送沿着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的多张纸张。纸张传送路径24的宽度宽于平行排列的多张纸张的宽度。例如,当传送两张A4LEF纸或传送一张A4LEF纸与一张A3SEF纸时,纸张传送路径24的宽度至少为594mm。此外,当传送三张A4LEF纸时,纸张传送路径24的宽度至少为630mm。
具有例如静电复印机的图像形成部分26在由纸张传送路径24所传送的多张纸张上形成图像。更具体地,图像形成部分26具有图像保持体28;多个充电辊30a和30b,其用于对图像保持体28的表面均匀充电;多个激光写入装置32a和32b,其用于将潜像写入到图像保持体28上;多个显影装置34a和34b,其用于显影所写入的潜像;多个转印辊36a和36b,其用于将所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多个清洁器38a和38b,其用于去除残余调色剂;以及定影装置40a和40b,其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在该实例中,在图像形成部分26中,充电辊30a、激光写入装置32a、显影装置34a、转印辊36a和清洁器38a设置在纸张传送方向的右侧(图3中的前侧),而充电辊30b、激光写入装置32b、显影装置34b、转印辊36b和清洁器38b设置在纸张传送方向的左侧(图3中的背侧)。
当充电辊30a和30b对图像保持体28的表面充电时,各激光写入装置32a和32b沿着图像保持体28的轴向在不同的位置写入潜像。从而,在图像保持体28中纸张传送方向的右侧,潜像由显影装置34a显影,然后由转印辊36a转印到在纸张传送路径24的右侧所传送的纸张上,然后由定影装置40a定影并从排纸路径42经由后处理装置18a和18b中的一个装置排出至排纸托盘(未示出)。类似地,在图像保持体28中纸张传送方向的左侧,潜像由显影装置34b显影,然后由转印辊36b转印到在纸张传送路径24的左侧所传送的纸张上,然后由定影装置40b定影并从排纸路径42经由后处理装置18a和18b中的一个装置排出至排纸托盘(未示出)。
当设定双面打印时,其一面由定影装置40a和40b定影的纸张从排纸路径42被送至反转装置46并由反转装置46反转,然后被送至纸张反转路径48,然后该纸张返回到纸张传送路径24并被送至图像形成部分26从而使该纸张的另一面得到打印。注意到排纸路径42的宽度和纸张反转路径48的宽度被设定为如同纸张传送路径24的情况。
外部供纸装置16具有例如右侧和左侧的双层供纸部分58a、58b、58c和58d。在该实例中,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右侧,供纸部分58a设置在上层,供纸部分58c设置在下层,而在左侧,供纸部分58b设置在上层,供纸部分58d设置在下层。如同供纸部分20的情况,供应头22设置在这些供纸部分58a至58d中。当在供纸部分58a至58d之中做出选择时,驱动供应头22以从所选择的供纸部分58a至58d中至少之一将纸张经由纸张传送路径24供应至图像形成部分26。在该实例中,从供纸部分58a和58c将纸张供应至纸张传送路径24的右侧,并且从供纸部分58b和58d将纸张供应至纸张传送路径24的左侧。照这样,外部供纸装置16供应沿着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的多张纸张,这些纸张将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纸张传送路径24上被传送。注意到稍后将详细说明该外部供纸装置16。
后处理装置18a和18b具有分页器60a和60b、装订机(未示出)等类似装置。后处理装置18a和18b接收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排出的纸张,然后进行纸张分页处理或类似处理并将纸张排出至排纸托盘(未示出)。纸张传送带44可移动地设置在例如后处理装置18a上方并且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与后处理装置18b之间。纸张传送带44将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沿纸张传送方向的左侧或右侧排出的纸张传送至后处理装置18b。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纸张传送带44将沿纸张传送方向左侧排出的纸张传送至后处理装置18b。基于经由稍后待说明的输入显示部分56所输入的设定内容或基于经由网络(未示出)所传输的打印作业选择后处理装置18a和18b。照这样,后处理装置18a和18b对其上通过图像形成部分26形成有图像的多张纸张之中的彼此不同的纸张进行后处理。注意到后处理装置18a和18b与纸张传送带44可以容纳在相同的壳体中。此外,稍后将详细说明后处理装置18a和18b与纸张传送带44。
图像读取装置14具有诸如ADF(自动文件输送器)等的自动文件输送装置50以及用于读出并扫描从自动文件输送装置50传送的图像的扫描器52。纸张从自动文件输送装置50传送至台板54,在该台板54上利用扫描器52读取纸张上的图像。当利用图像形成装置10设定复印时,在图像读取装置14中所读取的图像由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打印输出从而复制出图像。
具有例如触摸面板的输入显示(UI)部分56设置在例如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上部。UI部分56接收来自操作者的输入,选择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图像读取装置14、外部供纸装置16以及后处理装置18a和18b中的处理内容并显示所选择的处理内容。
图4A和4B为显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部供纸装置16中的供纸部分58a至58d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4A显示了当从上方位置观察外部供纸装置16时的位置关系。图4B显示了当从与图3中所示方向相同的方向观察外部供纸装置16时的位置关系。
如图4A和4B所示,供纸部分58a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纸张传送路径24的右侧。供纸部分58c设置在供纸部分58a的下方。供纸部分58b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纸张传送路径24的左侧。供纸部分58d设置在供纸部分58b的下方。
图5为显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纸张的定位的说明图。
如图5所示,当平行传送多张纸张时,以相对于传送方向的不同方向作为参考抵靠方向对这些多张纸张进行定位。更具体地,当沿着纸张传送路径24的传送方向的右侧传送纸张时,相对于第一参考抵靠面64a(前侧)对纸张定位。当沿着传送方向的左侧传送纸张时,相对于第二参考抵靠面64b(背侧)对纸张定位。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传送辊62(定位部件),该传送辊基于所传送的多张纸张在不同方向上的端面对所述多张纸张的端面进行定位。当在纸张传送路径24上传送纸张时,传送辊62沿着向左或向右的方向传送纸张,以使纸张的端部与参考抵靠面64a或64b抵靠。例如,如图5中的箭头D1所示,传送辊62将沿着纸张传送路径24的右侧所传送的纸张朝向使纸张与第一参考抵靠面64a抵靠的方向传送。此外,如图5中的箭头D2所示,传送辊62将沿着纸张传送路径24的左侧所传送的纸张朝向使纸张与第二参考抵靠面64b抵靠的方向传送。注意到传送辊62可以设置在纸张传送路径24上的多个位置处。
图6为显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图像形成处理的定时的说明图。
如图6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独立的多个图像形成过程。在该实例中,一个图像形成过程包括利用充电辊30a、激光写入装置32a、显影装置34a和转印辊36a所进行的处理,另一图像形成过程包括利用充电辊30b、激光写入装置32b、显影装置34b和转印辊36b所进行的处理。
在各图像形成过程中,图像形成处理的定时(时间)由稍后待说明的控制器控制。在多个图像形成过程中,图像形成装置10可以在相同的定时在多张纸张上形成图像或者也可在不同的定时在多张纸张上形成图像。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可在被平行传送的多张A4纸和多张A3纸上或者A4SEF和A4LEF纸上同时形成图像。此外,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可在不同的定时在端部相互错开地被平行传送的多张A4纸上或者在被平行传送的A4LEF和A3SEF纸上形成图像。
注意到显影装置34a和34b可以沿着图像保持体28的轴向排列,或者也可相互错开。充电辊30a和30b、激光写入装置32a和32b以及转印辊36a和36b同样可以沿着图像保持体28的轴向排列或者也可相互错开。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当显影装置34a和34b等类似装置沿着图像保持体28的轴向排列时,被平行传送的多张纸张的图像形成的定时可能被错开,由此可能会每隔一段时间排出纸张。
图7A至7C为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后处理装置18a和18b以及纸张传送带44的说明图。
图7A示意性显示了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将多张纸张平行传送至后处理装置18a和18b的情况。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A所示,沿着传送方向的右侧传送的纸张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排出,然后经由后处理装置18a的接收口68a被接收入后处理装置18a中。另一方面,沿着传送方向的左侧传送的纸张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排出,然后由纸张传送带44传送并且经由后处理装置18b的接收口68b被接收入后处理装置18b中。因此,被平行传送并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排出的多张纸张受到不同的后处理装置18a和18b的后处理。
图7B显示了纸张传送带44的移动。如图7B所示,纸张传送带移动单元(未示出)将纸张传送带44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至后处理装置18b的纸张传送路径移动到不同于该纸张传送路径的位置。例如,纸张传送带44从纸张传送路径移动到上方位置。
图7C显示了在纸张传送带44移动到不同于纸张传送路径的位置的状态下纸张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被传送至后处理装置18a。如图7C所示,在纸张传送带44移动到不同于纸张传送路径的位置的状态下当纸张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排出时,该纸张被传送至后处理装置18a。
图8为显示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排出的纸张传送至后处理装置18a的另一实例的说明图。
如图8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纸张传送带70和72可移动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与后处理装置18a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纸张传送带70将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排出的纸张传送至后处理装置18a。此外,如图8中的箭头A所示,纸张传送带72沿着与其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传送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排出的纸张。更具体地,纸张传送带72将沿着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纸张传送方向的左侧排出的纸张移动到纸张传送方向的右侧。
在该实例中,纸张2、4和6沿着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纸张传送方向的右侧被传送并排出,并且这些纸张被纸张传送带70传送至后处理装置18a。纸张1、3和5沿着纸张传送方向的左侧被传送并排出,并且这些纸张被纸张传送带70传送至后处理装置18a。在该传送处理过程中,纸张1、3和5由纸张传送带72移动到纸张传送方向的右侧。
因此,当平行传送多张如图2C所示的纸张端部沿纸张传送方向位于不同位置而排列的纸张时,这些多张纸张按照排出顺序被重新排列并由纸张传送带70和72传送至后处理装置18a。
注意到根据在UI部分56设定的内容或打印作业的内容将纸张传送带44、70和72移动到预定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稍后待说明的控制器基于纸张尺寸、执行/不执行分页处理、执行/不执行并行的图像形成处理等移动纸张传送带44、70和72。
图9为显示根据本发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控制器的框图。
如图9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CPU74、ROM76、RAM78、通信接口(IF)80、硬盘驱动器(HDD)82、外部供纸装置控制器84、纸张传送控制器86、后处理装置控制器88以及电动机92、94和96。在控制器中,这些构成部件经由系统总线90彼此输入/输出信号。
CPU74经由系统总线90在控制器的其它构成部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各构成部件之间进行发送/接收信号,并控制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各构成部件。ROM76为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其用于保存诸如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控制程序等的数据。ROM76通过来自CPU74的存取指令经由系统总线90将所存储的数据输出到CPU74等。
RAM78保存CPU74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数据、诸如打印作业等从其它计算机等类似装置经由网络(未示出)所发送的数据、基于打印作业所描绘的图像数据、从图像读取装置14、外部供纸装置16以及后处理装置18a和18b接收到的数据等类似数据。通信IF80经由网络(未示出)在其它计算机等类似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发送/接收。HDD82如同RAM78的情况,用于保存诸如图像数据等的数据。
外部供纸装置控制器84经由系统总线90对CPU74输入/输出信号,并且在CPU74的控制下经由电动机92控制供纸部分58a至58d的各供应头22、传送辊等类似装置。电动机92在外部供纸装置控制器84的控制下驱动供应头22和传送辊等类似装置。纸张传送控制器86同样在CPU74的控制下经由电动机94控制供应头22、传送辊62、纸张传送带44、70、72等类似装置。电动机94驱动供应头22、传送辊62、纸张传送带44、70、72等类似装置。后处理装置控制器88同样也是在CPU 74的控制下经由电动机96控制分页器60a、60b等类似装置。电动机96驱动分页器60a、60b等类似装置。
下面,将说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优点。
当操作者A利用诸如个人计算机等的外部终端装置将打印请求A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时,图像形成装置10经由通信IF80接收所发送来的打印请求A。该打印请求包括与打印处理有关的数据,诸如发送源信息、纸张尺寸、打印纸张的数量、以及以预定页面描述语言所表达的文件数据等。图像形成装置10从外部终端装置接收打印请求A以打印例如具有多页的A4文件。另一方面,当操作者B利用外部终端装置将打印例如具有多页的A3文件的打印请求B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时,图像形成装置10接收所发送来的打印请求B。
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CPU74基于包含在所接收到的打印请求A中的文件数据描绘图像A,并且将所描绘的图像A存储在RAM78和HDD82中至少之一。类似地,CPU74基于包含在打印请求B中的文件数据描绘图像B并将所描绘的图像B存储在RAM78或类似装置中。
CPU74控制外部供纸装置控制器84以供应例如来自供纸部分58a的A4LEF纸以及来自供纸部分58b的A3SEF纸。A4LEF纸和A3SEF纸被传送至传送辊并从外部供纸装置16被供应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
充电辊30a和30b对图像保持体28进行充电。然后,在被充电的图像保持体28上,由激光写入装置32a写入基于图像A的潜像,并且由激光写入装置32b在与基于图像A的潜像所在位置不同的位置处写入基于图像B的潜像。然后,由显影装置34a和34b对这些潜像进行显影。
在排纸路径42上按照预定定时传送A4LEF纸和A3SEF纸。由定影装置40a将基于图像A的显影材料图像定影在A4LEF纸上,并且由定影装置40b将基于图像B的显影材料图像定影在A3SEF纸上。这些纸张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排出。照这样,按照纸张的预定数量打印出A4文件和A3文件。
A4LEF纸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被直接供应至后处理装置18a,然后通过后处理装置18a受到分页处理、装订处理等类似处理并排出。A3SEF纸由纸张传送带44传送并被供应至后处理装置18b,然后通过后处理装置18b受到分页处理等类似处理并排出。
注意到打印请求并不局限于从外部终端装置所发送的请求,还可以是利用传真功能或复印机功能的打印作业。例如,可以平行传送利用复印机功能打印的纸张、利用传真功能打印的纸张和利用打印机功能打印的纸张并在这些纸张上形成图像。
此外,供纸部分20可以设置成与外部供纸装置16的供纸部分58a至58d相同的情况,即右左两列并分成上下两层。在这种情况下,供纸部分20可以将多张纸张平行供应至纸张传送路径24。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图10为示意性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的说明图。注意到在图10中所示的各构成部件中,与图3中所示的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具有相同的参考标号。
如图10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图像读取装置14、多个图像形成单元26K、26Y、26M和26C、中间转印带24、供纸部分20、纸张传送路径21、定影单元19以及UI部分56。
与用于彩色图像形成的各颜色相对应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26K、26Y、26M和26C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4的下方。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与黑色(K)、黄色(Y)、品红色(M)和蓝绿色(青色)(C)相对应的第一图像形成单元26K、第二图像形成单元26Y、第三图像形成单元26M和第四图像形成单元26C沿着中间转印带24以预定间隔分别布置在两组位置上。两个第一图像形成单元26K沿着与稍后待说明的中间转印带24的纸张传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平行布置。相似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26Y、第三图像形成单元26M和第四图像形成单元26C分别平行布置在两组位置上。
中间转印带24平行传送来自供纸部分20或外部供纸装置16(未示出)的多张纸张。更具体地,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24沿着图10中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并且这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6K、26Y、26M和26C基于所输入的图像数据依次形成各种颜色的显影材料图像,并按定时将这些多个显影材料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4上,以使这些显影材料图像相互叠加。
纸张传送路径21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4的下方。在纸张传送路径21上对从供纸部分20所供应的纸张进行传送,然后将多重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4上的各种颜色的显影材料图像一次性转印到纸张上,然后定影单元19将所转印的显影材料图像定影到纸张上,并且该纸张沿着箭头B的方向排出至外部。注意到中间转印带24的宽度和纸张传送路径21的宽度宽于平行排列的多张纸张的宽度。
以上提供了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其目的在于举例和说明。这并不意味上述实施例为穷举性的或将本发明局限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很多变型和变更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旨在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以及适用于预期的特定应用的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以下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保持体;
写入装置,其沿着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轴向在不同位置写入潜像;
传送单元,其用于传送沿着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的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以及
图像形成单元,其在由所述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其中,单页记录介质的后端与下一单页记录介质的前端排列成在与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互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相同的定时在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中的每一张上分别形成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不同的定时在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中的每一张上分别形成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具有:
显影装置,其对由所述写入装置写入的所述潜像进行显影;以及
转印装置,其将由所述显影装置显影的显影材料图像转印到由所述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单页记录介质上;其中,
所述写入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和所述转印装置分别设置在多个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单页记录介质供应装置,所述单页记录介质供应装置沿着与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由所述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并供应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多个后处理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对已形成图像的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中的彼此不同的单页记录介质进行后处理,其中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基于由所述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在不同方向上的端面对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的端面进行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单元平行传送不同尺寸的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单元在具有第一尺寸的单页记录介质的短边沿着所述传送方向的状态下传送所述具有第一尺寸的单页记录介质,并在具有第二尺寸的单页记录介质的长边沿着所述传送方向的状态下传送所述具有第二尺寸的单页记录介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单元在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尺寸的所述第二尺寸的单页记录介质的长边沿着所述传送方向的状态下传送所述具有第二尺寸的单页记录介质。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保持体;
写入装置,其在不同的定时沿着所述图像保持体的轴向在不同位置写入潜像;
供应装置,其供应相互平行的多张单页记录介质;
传送部件,其传送沿着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的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
驱动装置,其驱动所述传送部件;以及
图像形成部分,其在由所述传送部件传送的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其中,单页记录介质的后端与下一单页记录介质的前端排列成在与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互重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多个后处理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对已形成图像的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中的彼此不同的单页记录介质进行后处理,其中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在所述多张单页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CN2007101628145A 2007-01-30 2007-10-10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63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19121 2007-01-30
JP2007019121A JP2008185778A (ja) 2007-01-30 2007-01-3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19121 2007-0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6369A CN101236369A (zh) 2008-08-06
CN101236369B true CN101236369B (zh) 2012-04-11

Family

ID=39668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281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6369B (zh) 2007-01-30 2007-10-10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50617B2 (zh)
JP (1) JP2008185778A (zh)
CN (1) CN10123636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92660A (ja) * 1985-02-19 1986-08-27 Ricoh Co Ltd 並列搬送複写機
US5162857A (en) * 1987-07-14 1992-11-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er having a sheet aligner
DE59000559D1 (de) * 1989-02-22 1993-01-21 Ferag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zwischenspeichern von mehrblaettrigen, gefalteten druckereierzeugnissen, wie zeitungen, zeitschriften und teilen hievon.
EP0417621B1 (de) * 1989-09-13 1993-09-08 Ferag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Pressen von gefalzten Druckereiprodukten
JPH0691592A (ja) 1992-09-08 1994-04-0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シート切断装置
JP3205076B2 (ja) * 1992-09-30 2001-09-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複写装置
JPH0834540A (ja) * 1994-07-22 1996-02-06 Hitachi Koki Co Ltd 用紙搬送装置
JPH08106194A (ja) 1994-10-05 1996-04-23 Fuji Xerox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5570172A (en) * 1995-01-18 1996-10-29 Xerox Corporation Two up high speed printing system
US5678138A (en) * 1995-03-24 1997-10-14 Fuji Xerox Co., Ltd. Paper transport control system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9109491A (ja) * 1995-10-16 1997-04-28 Hitachi Ltd 出力装置
JPH09265217A (ja) * 1996-03-28 1997-10-07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48896A (ja) * 1996-07-29 1998-02-20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07298A (ja) * 1997-01-22 1998-08-07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複写装置
JP3592071B2 (ja) * 1998-03-04 2004-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複写装置
JP2001315398A (ja) 2000-05-12 2001-11-13 Ricoh Co Ltd 印刷システム
DE10023938A1 (de) * 2000-05-17 2001-11-22 Nexpress Solutions Llc Verfahren und Ausrichtung bogenförmigen Materials an einer Referenzkante
JP4508461B2 (ja) * 2001-04-18 2010-07-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099261A (ja) * 2003-09-24 2005-04-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65112A (ja) 2003-12-04 2005-06-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951244B2 (ja) 2003-12-22 2007-08-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JP4537230B2 (ja) * 2004-03-23 2010-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6088554A (ja) * 2004-09-24 2006-04-06 Fuji Xerox Co Ltd デジタル画像形成装置
JP4462136B2 (ja) * 2005-07-15 2010-05-1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99261A 2005.04.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181694A1 (en) 2008-07-31
US8050617B2 (en) 2011-11-01
JP2008185778A (ja) 2008-08-14
CN101236369A (zh) 2008-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72020B2 (ja) 印刷デバイス
JP5002510B2 (ja) 印刷装置
US20090237687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double-side printing
JP5271947B2 (ja) 多シート一時保管モジュール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172137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H02196250A (ja) 両面画像形成方法
JP2003305893A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830296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printing on both sides of sheet
CN10123636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255998B2 (ja)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H01262557A (ja) 記録装置
CN1307493C (zh) 双面图像形成装置
JP2000159364A (ja) 用紙出力装置
JP462219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536620B2 (ja) 通信端末装置
JP5047039B2 (ja) 印刷装置
JP5726665B2 (ja) 印刷機
JPH0653422B2 (ja) 両面記録ページプリンタ
JP2002193541A (ja)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03474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04124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recording medium for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20042167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リンタドライバ
KR20140092673A (ko) 문서 출력 장치 및 문서 출력 방법
JP2020023095A (ja)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1789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原稿送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1

Termination date: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