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8857B - 单轴承渔线轮 - Google Patents

单轴承渔线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8857B
CN101228857B CN2007101984489A CN200710198448A CN101228857B CN 101228857 B CN101228857 B CN 101228857B CN 2007101984489 A CN2007101984489 A CN 2007101984489A CN 200710198448 A CN200710198448 A CN 200710198448A CN 101228857 B CN101228857 B CN 1012288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pool
fishing line
installing component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984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28857A (zh
Inventor
森本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228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8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28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8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2Frame detai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一种单轴承渔线轮,其既可以确保用拇指控制卷线筒放线的空间,又易于将手柄把手安装到卷线筒上。卷线筒具有:筒状的卷线筒主体部,外周面上卷绕渔线,内周具有至少在轴向一侧开口的凹部;第1凸缘部,设置在上述卷线筒主体部的轴向一侧端部上,可使上述凹部从上述端部露出;第2凸缘部,设置在轴向另一侧端部,与上述第1凸缘部相向;毂部,外周部配置在卷线筒主体部的内周侧,内周部安装在卷线筒轴上,且可相对其旋转;连接部,连接卷线筒主体部和毂部。卷线筒上安装有:手柄把手安装部件,以可从第1裙板部侧卸下的方式被安装固定在上述凹部上;手柄把手,被安装在手柄把手安装部件在第1裙板部侧的顶端部上,可绕与卷线筒轴平行的轴旋转。

Description

单轴承渔线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轴承渔线轮,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在钓竿上,绕着与竿长方向相交的轴缠绕渔线的单轴承渔线轮。
背景技术
单轴承渔线轮一般用在使用飞蝇(拟饵的一种)的溪钓或从竹排、码头或者船上钓较浅水域的鱼的场合。单轴承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被渔线轮主体悬臂支承的卷线筒轴和以可绕卷线筒轴旋转的方式被安装的卷线用的卷线筒(例如,参照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253083)。
此种单轴承渔线轮的卷线筒具有:筒状的卷线筒主体部,在其外周面上卷绕渔线;圆盘状的第1凸缘部(外凸缘部),其形成在卷线筒主体部的与渔线轮主体相反一侧的露出侧端部上;圆盘状的第2凸缘部(内凸缘部),其形成在卷线筒主体部的渔线轮主体侧端部上,与第1凸缘部相向。卷线筒主体部的内周部和毂部之间通过圆板状的连接部连接,其中,该毂部以可相对卷线筒轴旋转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承,第1凸缘部侧的卷线筒主体部内周部露到外面。另外,在第1凸缘部的除了卷线筒主体部的露出部分(大致中央部分)以外的环状露出面,在第1凸缘部的外周侧附近安装有棒状的手柄把手,该手柄把手可绕与卷线筒轴平行的轴旋转。这种手柄把手以可相对第1凸缘部旋转的方式被固定在其上,通过握着手柄把手使其旋转来带动卷线筒旋转从而将渔线卷绕到卷线筒上。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单轴承渔线轮的卷线筒中,当例如要卷绕细渔线时,扩大卷线筒部的外径不是通过先卷绕上粗的渔线,而是通过在卷线筒主体部的外周上安装直径较大的辅助框体(economizer),以扩大卷线筒主体部的外径。但如此一来,安装这种辅助框体,以及保管相对渔线轮分体的辅助框体,对钓鱼者而言比较麻烦。于是,有人提出了不使用上述的辅助框体,而是使卷线筒主体部自身的直径增大而形成的浅槽渔线轮。通过使用上述这种浅槽渔线轮,可以将细渔线卷绕到直径较大的卷线筒主体部的外周面上。
但是,如果如上所述地将卷线筒主体部形成为较大的直径,那么露到外面的在第1凸缘部侧的卷线筒内周部的内径变大,这样,第1凸缘部上除去卷线筒主体部的露出部分以外的环状露出部分可能会变窄。
这样,如果第1凸缘部的环状露出部分变窄,则由于手柄把手被突出地固定在第1凸缘部的环状露出面上,所以,难以确保手柄把手的安装空间。另外,即使可以在环状露出部分较窄的第1凸缘部上安装手柄把手,也由于手柄把手被安装在第1凸缘部上的比现有技术的位置更靠近外周附近处,所以,当用拇指控制卷线筒放线(thumbing)时,手指可能会干扰到手柄把手。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一种单轴承渔线轮,其既可以确保用拇指控制卷线筒放线的空间,又易于将手柄把手安装到卷线筒上。
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其被安装在钓竿上,绕与钓竿的竿长方向相交的轴旋转而卷起渔线,该单轴承渔线轮包括安装在钓竿上的渔线轮主体、被渔线轮主体悬臂支承固定的卷线筒轴、卷线筒、手柄把手安装部件和手柄把手。卷线筒具有:毂部,其内周部被安装在卷线筒轴上,可相对该卷线筒轴旋转;筒状的卷线筒主体部,其外周面上卷绕渔线,其内周上具有至少在轴向一侧开口的凹部;圆板状的连接部,其将卷线筒主体部的内周部和毂部的外周部连接起来;第1凸缘部,其被设置在卷线筒主体部的轴向一侧端部上,可使凹部从卷线筒主体部的轴向一侧端部露出,并且其直径大于卷线筒主体部的直径;第2凸缘部,其被设置在卷线筒主体部的轴向另一侧端部上,与第1凸缘部相向,并且该第2凸缘部的直径大于卷线筒主体部的直径。手柄把手安装部件以可从第1凸缘部侧卸下的方式被安装固定在凹部上。手柄把手被安装在手柄把手安装部件的在第1凸缘部侧的顶端部上,并可绕与卷线筒轴平行的轴旋转。
在该单轴承渔线轮中,手柄把手安装部件以可卸下的方式从第1凸缘部侧被安装固定在凹部上,手柄把手被安装在手柄把手安装部件的位于第1凸缘部侧的顶端部上。在这里,尤其是当卷线筒主体部的外径是直径较大的浅槽卷线筒时,露到外面的卷线筒主体部的内周部,即凹部的内径变大,虽然第1凸缘部的除去卷线筒主体部的凹部露出部分的环状露出部分变窄,但对于此种情况,手柄把手安装部件被安装固定在向第1凸缘部侧开口的凹部上,而手柄把手被固定在手柄把手安装部件的顶端部上,所以,不必将手柄把手安装在第1凸缘部的环状的露出部分上。这样,手柄把手被设置成比第1凸缘部的环状的露出部分更靠近内周侧,所以,可以确保手柄把手的安装空间,并且,当用拇指控制卷线筒放线时,手指难以和手柄把手产生干涉。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既可以确保用拇指控制卷线筒放线的空间,又易于将手柄把手安装到卷线筒上。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的手柄把手安装部件被沿卷线筒主体部的径向固定在卷线筒主体部的内周部上。在该情况下,当例如将手柄把手安装部件沿轴向螺纹固定在连接部上时,需要确保一定的空间用来使螺钉部件的头部接触到连接部,但由于此处手柄把手安装部件是被沿卷线筒主体部的径向固定的,所以,手柄把手安装部件可以接触到卷线筒主体部的内周部,因此固定于手柄把手安装部件的顶端部的手柄把手可以尽量配置在外周侧。另外,在容易进行对手柄把手安装部件的例如螺纹固定的同时,由于手柄把手安装部件的固定方向与手柄把手的旋转轴相交,所以即使旋转手柄把手,手柄把手安装部件也不会轻易脱落。
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的连接部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手柄把手安装部件穿过通孔并被固定在卷线筒主体部的内周部上。此时,可以实现卷线筒整体的轻质化,并且可以提高露出的连接部的美感。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的手柄把手安装部件上形成有卡合槽,当手柄把手安装部件穿过通孔时,该卡合槽与连接部上的未形成通孔而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卡合。在该情况下,通过使手柄把手安装部件贯穿通孔并使卡合槽与突出部卡合,由此使手柄把手安装部件的安装固定牢固。另外,由于供手柄把手安装部件贯穿用的通孔采用用来实现轻量化及美观目的的通孔,所以,不会增加卷线筒的加工工序,相比另外设置通孔的情况,此种方案不易导致强度的降低或对美观度产生影响。
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4中任一方案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5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的卷线筒还具有从第1凸缘部侧被安装固定的平衡器,该平衡器的位置与手柄把手安装部件在连接部上的安装位置相对卷线筒轴对称。在该情况下,通过在与手柄把手安装部件的安装位置相对卷线筒轴对称的位置上设置平衡器(锤),可以防止由于手柄把手和手柄把手安装部件的共同的质量而使重量偏向一侧。
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5中任一方案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6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中,在渔线轮主体、第1凸缘部和第2凸缘部三者中的至少一个上沿周向间隔形成有多个沿轴向贯穿的通孔。在该情况下,实现卷线筒整体的轻质化的同时可以提高露出的连接部的美观性。
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6中任一方案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7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的卷线筒主体部、第1凸缘部和第2凸缘部是通过对铝合金进行切削加工而一体成形的。此时,通过例如对铝合金进行机械加工而一体形成卷线筒主体部、第1凸缘部和第2凸缘部的方式,在可提高加工性的同时可以体现出高级感。
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7中任一方案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8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中,将手柄把手安装部件安装为如下状态:当安装手柄把手时,使该手柄把手的一部分与第1凸缘部的外周面重合。此时,由于手柄把手的一部分与第1凸缘部的外周面重合,所以可以尽可能地将手柄把手配置在外周侧上,从而可以减小将渔线卷起时所需的力。
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8中任一方案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9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的手柄把手安装部件是在卷线筒主体部的内周部的轴向整个长度上延伸的部件。在该情况下,由于手柄把手和手柄把手安装部件的合成重心位置在卷线筒主体部的内部,所以平衡锤基本上不会从第1凸缘部突出,从而可以提高卷线筒整体的动态平衡。
采用本发明,在单轴承渔线轮中,由于手柄把手安装部件以可卸下的方式从第1凸缘部侧被安装固定在凹部上,并且手柄把手被安装在手柄把手安装部件的位于第1凸缘部侧的顶端部上,所以既可以确保用拇指控制卷线筒放线的空间,又易于将手柄把手安装到卷线筒上。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单轴承渔线轮的主视图。
图2是该单轴承渔线轮的侧剖面图。
图3是单轴承渔线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与图4所表示的部分相当的图。
图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与图4所表示的部分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的结构】
图1~图3表示的是涉及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单轴承渔线轮。图1~图3中的单轴承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1、卷线筒轴2、卷线筒3和卸力机构4,其中,卷线筒轴2被渔线轮主体1悬臂支承,卷线筒3被配置成可相对卷线筒轴2旋转的方式,在该卷线筒3的外周上卷绕渔线,卸力机构4对卷线筒3单方向的旋转进行制动。
【渔线轮主体的结构】
渔线轮主体1的一侧(图2中左侧)具有圆盘状的侧板10,其另一侧呈开放状态。在侧板10的外周上沿周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上、下一对保护部11a、11b。上侧的保护部11a上设置有可将该单轴承渔线轮安装到钓竿上的安装部12。如图2及图3所示,在渔线轮主体1上的侧板10的周向上以一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10处)沿轴向贯穿的通孔10a。
【卷线筒轴的结构】
如图2所示,卷线筒轴2是通过将其基端螺纹拧入在渔线轮主体1上的侧板10的中心部上形成的内螺纹孔10b中而被固定的。在卷线筒轴2的基端部上,形成有与侧板10上的内螺纹孔10b螺纹配合的外螺纹2a。该外螺纹2a从渔线轮主体1上的侧板10的中心部向轴向外侧(图2中的左侧)突出。另外,如图2所示,在卷线筒轴2的顶端上形成有环状槽2b和直径大于环状槽2b且顶端逐渐变细的头部2c。与环状槽2b邻接形成有轴承支承部2d,轴承支承部2d上安装有支承卷线筒轴2顶端部的滑动轴承21。另外,轴承支承部2d的基端侧的直径大于轴承支承部2d的直径,并在此处形成有环状槽2e。另外,在轴承支承部2d的基端侧上形成有与外螺纹2a邻接且互相平行的平面部2f。可以用螺丝扳手等工具卡住该平面部2f将卷线筒轴2螺纹拧入侧板10内。
【卷线筒的结构】
如图1~图4所示,卷线筒3即为被称为所谓的大轴卷线筒的浅槽卷线筒,其卷线筒主体部15(后面将要叙述到)的外径形成为较大的直径。如图1~图4所示,卷线筒3包括:筒状的卷线筒主体部15,在其外周面上卷绕渔线,其内周至少在轴向一侧(图2中的右侧)开口而具有凹部15a;第1凸缘部16a,其被设置在卷线筒主体部15的轴向一侧端部上并使凹部15a露出,且该第1凸缘部16a的直径大于卷线筒主体部15的直径;第2凸缘部16b,其设置在卷线筒主体部15的轴向的另一端侧,与第1凸缘部16a相向,且该第2凸缘部16b的直径大于卷线筒主体部15的直径;毂部17,其外周部配置在卷线筒主体部15的内周侧,其内周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卷线筒轴2上;圆板状的连接部18,其连接卷线筒主体部15和毂部17。
卷线筒主体部15是外周上卷绕有渔线的筒状部件,其内周部形成有凹部15a,该凹部15a在第1凸缘部16a侧向外方(图2中的右侧)开口。凹部15a是被卷线筒主体部15的内周部和连接部18在第1凸缘部16a侧的外表面(图2中的右侧)包围的凹陷部。卷线筒主体部15、第1凸缘部16a及第2凸缘部16b、毂部17和连接部18是通过对铝合金进行切削加工(机械加工)而一体成形的。如图2及图3所示,在卷线筒主体部15的周向上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多个(两列10处)沿径向贯穿的圆形穿孔的通孔15b。如图1~图3所示,第1凸缘部16a在周向上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多个(36处)沿轴向贯穿的圆形穿孔的通孔16e。如图2及图3所示,第2凸缘部16b在周向上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多个(36处)沿轴向贯穿的圆形穿孔的通孔16f。如图1~图3所示,连接部18在周向上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大小多个(大孔5处,小孔6处)互相错开的沿轴向贯穿的圆形穿孔的通孔18a、18b。上述的通孔15b、16e、16f、18a、18b是通过进行后续加工的切削加工(机械加工)形成的。
如图1~图3所示,第1凸缘部16a以覆盖渔线轮主体1开放部的方式在卷线筒主体部15的一端部(图2中右侧)处与之一体形成,第2凸缘部16b在卷线筒主体部15的另一端部(图2中左侧)处与之一体形成。第1凸缘部16a与第2凸缘部16b相向,其直径大于第2凸缘部16b的直径,第2凸缘部16b与渔线轮主体1的侧板10相向。另外,卷线筒主体部15、第1凸缘部16a如图2所示,卷线筒主体部15的外径尺寸(卷线筒主体部15的半径A的两倍)是第1凸缘部16a的外径尺寸(第1凸缘部16a的半径B的两倍)的70%~90%,优选75%~85%。具体如图2所示,卷线筒主体部15的外径尺寸(卷线筒主体部15的半径A的两倍)是第1凸缘部16a的外径尺寸(第1凸缘部16a的半径B的两倍)的82%。
毂部17是具有可被卷线筒轴2贯穿的通孔17a的筒状部件,其顶端侧被盖部件31盖住。毂部17在卷线筒轴2贯穿的顶端面上具有与通孔17a同心形成的圆形的安装空间。毂部17的顶端部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17b,其上以可拆装的方式螺纹配合有盖部件13。另外,卷线筒3通过滚珠轴承22和滑动轴承21以可相对卷线筒轴2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在其上,其中,滚珠轴承22被安装在毂部17的基端部上,滑动轴承21被安装在毂部17的顶端部上。另外,滑动轴承21和滚珠轴承22之间安装有滚柱离合器23。
如图1~图4所示,连接部18是连接卷线筒主体部15内周部和毂部17外周部的圆板部件。连接部18的外表面(图2右侧),作为生成卷线筒主体部15的凹部15a的底部,连接部18的外侧面上安装有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和作为平衡器的配重16c,其中,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用来安装手柄把手7,配重16c与手柄把手7中心对称。配重16c是金属制的圆柱部件,从连接部18的外周侧(图2右侧)被安装,通过从连接部18的内周侧(图2左侧)被安装的螺栓16d,配重16c被固定在连接部18上。另外,配重16c被配置在避开通孔18a、18b的位置上,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配重16c被配置在其与两侧通孔18a的间隔与五个较大通孔18a之间的间隔相等的位置上,并且,其位置与安装手柄把手7的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所插入的较大通孔18a对称。
【手柄把手的结构】
如图1~图4所示,手柄把手7被安装在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的位于第1凸缘部16a侧的顶端部上,是可绕与卷线筒轴2平行的轴旋转的柱状部件。如图4所示,手柄把手7具有:筒状的主体部件7a,供钓鱼者用指尖捏住;螺栓7b,其以可相对主体部件7a的内周部旋转的方式从主体部件7a的顶端部(图4中的右侧)被安装在主体部件7a的内周部上;垫片7c,其设置于螺栓7b上并夹设在主体部件7a的基端部和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的顶端部之间。在这里,通过在螺栓7b的顶端部的外周上形成的外螺纹7d与后面将会叙述到的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的内螺纹8d螺纹配合,手柄把手7被固定在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上。
【手柄把手安装部件的结构】
如图1~图4所示,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为大致圆柱形的部件,其从第1凸缘部16a侧以可卸下的方式被安装固定在卷线筒主体部15的凹部15a上,在其顶端部安装有手柄把手7。如图4所示,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从第1凸缘部16a侧沿轴向被插入形成在连接部18上的较大通孔18a中的一个,并由螺栓9a、9b固定,所述螺栓9a、9b从卷线筒主体部15的径向外周侧被分别插入形成在卷线筒主体部15上的两个通孔15b内。
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具有大致呈圆柱状的主体部件8a,主体部件8a的直径略小于连接部18的较大通孔18a的直径。在这里,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贯穿用的连接部18上的较大通孔18a兼被采用用作来实现轻质和提高美观的目的的通孔18a,所以,不会增加卷线筒3的加工工序,相比另外设置供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贯穿用的通孔的情况,此种方法不会导致强度的降低,不易影响到美观性。另外,在这里,由于是通过螺栓9a、9b将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沿卷线筒主体部15的径向固定,所以,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可以接触到卷线筒主体部15的内周部,因此,被固定在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顶端部的手柄把手7可以尽量被配置在外周侧。另外,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的示例中的螺纹固定容易实现,并且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的固定方向与手柄把手7的旋转轴相交,所以,即使旋转手柄把手7,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也难以脱落。另外,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是在卷线筒主体部15内周部的整个轴向上延伸的部件。在这里,手柄把手7和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的合成重心位置在卷线筒主体部15的内部,所以在配重16c不从第1凸缘部16a突出的情况下,即可提高卷线筒3整体的动态平衡。
在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的外周部的中腹部和顶端部两处分别沿周向下凹形成有卡合槽8b和卡止槽8c。当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穿过连接部18上的较大通孔18a时,其上的卡合槽8b与未形成通孔18a而向内侧突出的连接部18的突出部18c卡合。在这里,通过使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穿过通孔18a,并使卡合槽8b与突出部18c卡合,可以增强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相对卷线筒主体部15的安装强度。卡止槽8c可卡止在卷线筒主体部15的凹部15a的开口端部上,通过使卡止槽8c卡止在凹部15a的开口端部上,可限制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向轴向内侧(图4中的左侧)的移动。另外,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的主体部件8a的外周部上被固定在卷线筒主体部15内周部上的部分被切削成沿卷线筒主体部15内周部圆弧的形状,以使手柄把手7的轴心位置向外周侧(图4中的下侧)偏移。由此,当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上安装有手柄把手7时,手柄把手7的一部分与第1凸缘部16a的外周面重合。由于手柄把手7的轴心位置向外周侧偏移,所以可以减小卷线所需的力。
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的顶端面被配置在与第1凸缘部16a的外周面大致齐平或者略靠内侧的位置,因此,与现有技术一样,手柄把手7的安装位置与第1凸缘部16a的表面位置吻合,这样,可以不必对固定于第1凸缘部16a表面上的手柄把手7重新进行加工,而可以直接转用现有技术中的手柄把手。另外,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的顶端部上形成有上述内螺纹8d,通过该内螺纹8d与螺栓7b上的外螺纹7d的螺纹配合,可以将手柄把手7安装在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上。
【滚柱离合器的结构】
如图2及图3所示,滚柱离合器23以可卸下的方式安装在卷线筒3上,其使卸力机构4只对放线方向的动作进行制动。如图2所示,滚柱离合器23是内轮空转型单向离合器,具有外轮25、内轮26和例如六个滚柱27,其中,外轮25以不能相对毂部17内周面上所形成的卡止槽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其上,内轮26以可相对卷线筒轴2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其上,六个滚柱27以可与外轮25和内轮26接触的方式被配置在二者之间。滚柱27通过图中未表示出的保持器被安装在外轮25内。
【单触式拆装机构的结构】
如图1~图3所示,卷线筒3还具有单触式拆装机构6,通过单按操作,可将卷线筒主体部15、第1凸缘部16a及第2凸缘部16b、毂部17和连接部18从卷线筒轴2上取下。
如图2所示,单触式拆装机构6具有:弹簧部件30,其由弹性线材制成,卡止在卷线筒轴2上的环状槽2b上;盖部件31,其被螺纹固定在毂部17的顶端,呈覆盖安装空间的状态以防止弹簧部件30脱落;按钮32,其以可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盖部件31上;滑动轴承21,其起到弹簧配置部件的功能,用于在其与盖部件31之间配置弹簧部件30。
【卸力机构的结构】
如图2及图3所示,卸力机构4具有:旋转圆板40,其以不能相对内轮26旋转的方式与之卡止;例如两块制动圆板41、42,其以可沿卷线筒2的轴向移动、但不能相对卷线筒2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渔线轮主体1上,并且可以与旋转圆板40压接;压接机构43,其以可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渔线轮主体1上,用于将制动圆板41、42压接在旋转圆板40侧。在旋转圆板40和制动圆板41之间设置有当该二者相对旋转时,即进行卸力时发声的第1发声机构47。另外,压接机构43上设置有在调整卸力时发声的第2发声机构48。
压接机构43具有操作旋钮51、被操作旋钮51推压的三个盘簧52、被盘簧推压的垫片53和被垫片53推压的例如三个推压销54。在这里,通过旋转操作旋钮51来调整盘簧52的弹力,使得制动圆板41、42和旋转圆板40之间的摩擦力改变,进而调整卸力。
接下来对渔线轮的动作加以说明。
当要将渔线卷绕到卷线筒3的卷线筒主体部15的外周上时,操作手柄把手7使卷线筒3旋转。卷线筒3相对卷线筒轴2旋转。此时,由于滚柱离合器23分离,所以外轮25自由旋转,允许卷线筒3沿卷线方向的旋转。因此,卷线筒3可以顺畅地旋转。
当从卷线筒3放线时,卷线筒3沿与上述相反的方向旋转。此时,由于滚柱离合器23结合,所以内轮26有和外轮25共同旋转的趋势。但是,内轮26经由旋转圆板40被制动圆板41、42制动,所以通过盘簧52设定的阻力(卸力)对旋转力起作用。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卷线筒3旋转超过必要的程度而导致渔线被放出过长,从而可以避免线缠绕在一起。
另外,当如上所述放出渔线时,旋转圆板40与卷线筒3共同旋转,制动圆板41、42限制该旋转,所以,旋转圆板40相对制动圆板41、42旋转,第1发声机构47发声。
在如上的单轴承渔线轮的卷线筒3中,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以可卸下的方式从第1凸缘部16a侧被安装固定在卷线筒主体部15的凹部15a上,手柄把手7被安装在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在第1凸缘部16a侧的顶端部上。在这里,卷线筒主体部15a的外径形成为较大的直径,成为被称为所谓大轴卷线筒的浅槽卷线筒,所以,虽然作为露到外面的卷线筒主体部15之内周部的凹部15a的内径较大,除去第1凸缘部16a的卷线筒主体部15的凹部15a露出的部分以外的环状的露出部分变窄,但此时,手柄把手7被固定在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的顶端部上,其中,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被安装固定在卷线筒主体部15上的在第1凸缘部16a侧开口的凹部15a上,所以不必将手柄把手7安装在第1凸缘部16a的环状的露出部分上。在这里,手柄把手7被设置在比第1凸缘部16a的环状的露出部分更靠近内周侧,所以,可以确保手柄把手7的安装空间,并且,用拇指控制卷线筒放线时,手指较难对手柄把手7产生干涉。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既可以确保用拇指控制卷线筒放线的空间,又易于将手柄把手7安装到卷线筒3上。
【其他的实施方式】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单轴承渔线轮3,示例中是将卷线筒主体部15的外径尺寸(卷线筒主体部15的半径A的两倍)定为第1凸缘部16a的外径尺寸(第1凸缘部16a的半径B的两倍)的82%的浅槽卷线筒,但不只限于此,也可以是卷线筒主体部15的外径尺寸(卷线筒主体部15的半径A的两倍)为第1凸缘部16a的外径尺寸(第1凸缘部16a的半径B的两倍)的70%~90%,优选75%~85%的浅槽卷线筒。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渔线轮主体1上的侧板10、卷线筒主体部15、第1凸缘部16a、第2凸缘部16b、连接部18上分别设置有通孔10a、通孔15b、通孔16e、16f、通孔18a、18b,但除了至少一个较大通孔18a和两个通孔15b以外,可以不设置其他一部分通孔。另外,通孔10a、通孔15b、通孔16e、16f、通孔18a、18b的形状、个数和配置不只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记述的形态。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使卡合槽8b与突出部18c卡合,但也可是如图5所示的结构,即,通过将一个较大通孔18a扩大到卷线筒主体部15的内周部的位置,而不设置突出部18c,也无需在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上设置卡合槽8b。
(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用两个螺栓9a、9b将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固定在卷线筒主体部15上,但是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结构,即,用一个螺栓9a将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固定。另外,手柄把手安装部件8的固定方法不只限定于螺栓9a、9b,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方法。

Claims (11)

1.一种单轴承渔线轮,其被安装在钓竿上,绕与上述钓竿的竿长方向相交的轴旋转而卷起渔线,该单轴承渔线轮包括:
渔线轮主体,其被安装在上述钓竿上,
卷线筒轴,其被上述渔线轮主体悬臂支承固定,
卷线筒,其具有:毂部,其内周部被安装在上述卷线筒轴上,可相对该卷线筒轴旋转;筒状的卷线筒主体部,在其外周面上卷绕渔线,在其内周上具有至少在轴向一侧开口的凹部;圆板状的连接部,其将上述卷线筒主体部的内周部和上述毂部的外周部连接起来;第1凸缘部,其被设置在上述卷线筒主体部的轴向一侧端部上,可使上述凹部从上述卷线筒主体部的该轴向一侧端部露出,并且其直径大于卷线筒主体部的直径;第2凸缘部,其被设置在上述卷线筒主体部的轴向另一侧端部,与上述第1凸缘部相向,并且直径大于上述卷线筒主体部的直径,
手柄把手安装部件,其以可从上述第1凸缘部侧卸下的方式被安装固定在上述凹部上,
手柄把手,其被安装在上述手柄把手安装部件的在上述第1凸缘部侧的顶端部上,并可绕与上述卷线筒轴平行的轴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手柄把手安装部件沿上述卷线筒主体部的径向被固定在上述卷线筒主体部的内周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
上述手柄把手安装部件贯穿上述通孔并被固定在上述卷线筒主体部的内周部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
上述手柄把手安装部件贯穿上述通孔并被固定在上述卷线筒主体部的内周部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手柄把手安装部件上形成有卡合槽,当上述手柄把手安装部件穿过上述通孔时,该卡合槽与上述连接部上的未形成上述通孔而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卡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手柄把手安装部件上形成有卡合槽,当上述手柄把手安装部件穿过上述通孔时,该卡合槽与上述连接部上的未形成上述通孔而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卡合。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线筒还具有从上述第1凸缘部侧被安装固定的平衡器,其位置与上述手柄把手安装部件在上述连接部上的安装位置相对上述卷线筒轴对称。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在渔线轮主体、第1凸缘部和第2凸缘部三者中的至少一个上沿周向间隔形成有多个沿轴向贯穿的通孔。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线筒主体部、上述第1凸缘部和上述第2凸缘部是通过对铝合金进行切削加工而一体形成的。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手柄把手安装部件安装为如下状态:当安装上述手柄把手时,使该上述手柄把手的一部分与上述第1凸缘部的外周面重合。
11.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单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手柄把手安装部件是在上述卷线筒主体部的内周部的轴向整个长度上延伸的部件。
CN2007101984489A 2007-01-25 2007-12-11 单轴承渔线轮 Active CN1012288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14473A JP4921188B2 (ja) 2007-01-25 2007-01-25 片軸受リール
JP014473/2007 2007-0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8857A CN101228857A (zh) 2008-07-30
CN101228857B true CN101228857B (zh) 2011-12-28

Family

ID=39722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84489A Active CN101228857B (zh) 2007-01-25 2007-12-11 单轴承渔线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921188B2 (zh)
KR (1) KR101311421B1 (zh)
CN (1) CN101228857B (zh)
TW (1) TWI3935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90986B2 (ja) 2010-06-23 2014-09-17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
KR102232592B1 (ko) * 2013-04-26 2021-03-25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노 싱글 베어링 릴
JP6694758B2 (ja) * 2016-06-01 2020-05-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片軸受リール
JP6857476B2 (ja) * 2016-09-30 2021-04-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及び両軸受リール
JP6949661B2 (ja) * 2017-10-25 2021-10-13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用のハンドル組立体、及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6956602B2 (ja) * 2017-11-13 2021-11-02 株式会社シマノ 魚釣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ノブ及び魚釣用リール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1875Y (zh) * 1996-05-08 1997-04-16 凤成福 手竿内走线渔线轮
CN1183212A (zh) * 1996-10-30 1998-06-03 株式会社岛野 具有窄卷轴本体外壳的旋转卷轴
CN1339251A (zh) * 2000-08-22 2002-03-13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卷线器的卷筒锁定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21434B2 (zh) * 1973-09-11 1978-07-03
JPH0287469A (ja) * 1988-09-22 1990-03-28 Tanaka Kikinzoku Kogyo Kk 燃料電池用多孔質焼成体の製造方法
JPH0320401U (zh) * 1989-07-07 1991-02-28
JP3020401U (ja) * 1995-07-11 1996-01-23 株式会社シマノ 抜き孔付き部材および釣り用リール
JP2000236986A (ja) * 1999-02-16 2000-09-05 Ikeda Bussan Co Ltd 車両用アームレス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85533B2 (ja) * 2000-09-05 2004-01-13 有限会社黒鯛工房 釣り用リール
JP2002191273A (ja) * 2000-12-27 2002-07-09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ル
JP4024478B2 (ja) * 2001-01-22 2007-12-19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片軸受けリール
JP2005040085A (ja) * 2003-07-24 2005-02-17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ー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1875Y (zh) * 1996-05-08 1997-04-16 凤成福 手竿内走线渔线轮
CN1183212A (zh) * 1996-10-30 1998-06-03 株式会社岛野 具有窄卷轴本体外壳的旋转卷轴
CN1339251A (zh) * 2000-08-22 2002-03-13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卷线器的卷筒锁定机构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236786A 2000.09.05
JP特开2002-191273A 2002.07.09
JP特开2005-40085A 2005.02.1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11421B1 (ko) 2013-09-25
JP4921188B2 (ja) 2012-04-25
TWI393533B (zh) 2013-04-21
CN101228857A (zh) 2008-07-30
TW200840477A (en) 2008-10-16
JP2008178349A (ja) 2008-08-07
KR20080070506A (ko) 2008-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8857B (zh) 单轴承渔线轮
TWI634837B (zh) 雙軸承捲線器
CN103210891B (zh)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以及双轴承绕线轮
TWI465193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捲筒軸支撐構造
JP5686843B2 (ja) 精密遠心制動システムを備えた釣り用リール
JP4916696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2017148027A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2015065961A5 (zh)
KR20110098618A (ko) 스피닝 릴의 낚싯줄 안내 기구
US8695910B2 (en) Fishing reel having externally controllable brake system
JP2008178349A5 (zh)
CN1711834B (zh) 双轴承渔线轮的卷线筒
JP4500599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CN110089502A (zh) 曳力旋钮
JP4476128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マスターギア
US6964387B2 (en)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backlash of spool used in baitcasting reel
JP2006217849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発音機構
EP1597966A1 (en) Brake operation structure for fishing reel spool
JP2018007578A (ja) 両軸受リール
KR100620492B1 (ko) 스피닝 릴의 스풀 및 줄감김 보조구
JP2007174987A (ja) 魚釣用リ−ル
JP3509522B2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発音機構
JP2014198021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9072100A (ja) 魚釣用リ−ル
KR101065009B1 (ko) 플라이 리일용 스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