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3077A - 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 - Google Patents

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3077A
CN101223077A CNA2006800262900A CN200680026290A CN101223077A CN 101223077 A CN101223077 A CN 101223077A CN A2006800262900 A CNA2006800262900 A CN A2006800262900A CN 200680026290 A CN200680026290 A CN 200680026290A CN 101223077 A CN101223077 A CN 1012230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t parts
spatial accommodation
parts
cab structure
bottom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62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23077B (zh
Inventor
冢本大介
辻交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23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3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23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30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 B62D33/0617Drivers' cabs for tractors or off-the-roa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6Fixed roo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 B62D33/063Drivers' cabs movable from one position into at least one other position, e.g. tiltable, pivotable about a vertical axis, displaceable from one side of the vehicle to the other
    • B62D33/0633Drivers' cabs movable from one position into at least one other position, e.g. tiltable, pivotable about a vertical axis, displaceable from one side of the vehicle to the other pivotable about a vertical ax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E02F9/163Structures to protect drivers, e.g. cabins, doors for cabins; Falling object protection structure [FOPS]; Roll over protection structure [R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在由多个柱部件构成的驾驶室结构中,提供一种可确保驾驶室结构刚性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在驾驶室结构体(20)中,为了在驾驶室(10)的背面侧形成凹部空间(40),设置有比其他柱部件(左后柱部件(32a))短,其长度未到达底板(27)(接合面板(27a))的右后柱部件(32b)。右后柱部件(32b)上接合有第一背面板部(41)及板材(42),其中该第一背面板部(41)及板材(42)为,用于加强从右后柱部件(32b)的下端部部分至底板(27)高度位置为止部分的加强部件。

Description

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部行走体上具有上部回转体的建筑机械中,安装在上部回转体上的驾驶室(cab)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在挖掘沙土或沙砾等土木工程的现场进行作业时,常常使用油压挖掘机(挖掘机械)等建筑机械。
一般情况下,作为主要结构,这种油压挖掘机中设有:下部行走体、以可旋转状态安装于下部行走体上的旋转台、以及固定设置在旋转台上以用于操作人员搭乘的驾驶室(cab)。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廉价的制造成本可确保抗翻倒(倾翻)强度的驾驶室结构,其中,该驾驶室设置在从安装于下部行走体上的上部回转体旋转中心偏斜的位置,且安装有滑动门,该滑动门设置在包括向外侧隆出的弯曲面的外侧侧面部。
专利文献1:特开2004-306893号公报(平成16年11月4日公开)
专利文献2:特开2004-224083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成11-200412号公报
但是,上述现有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存在有以下缺陷。
即,在上述公报中公开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其4根柱部件(支柱)中,由于把比其他柱部件短的柱部件的安装部设置在高于其他安装部的位置上(参考公报的图3),因此即使短的柱部件也能直接与安装部相接合。但是,具有比其他柱部件短的柱部件的驾驶室结构中,当所有的安装部配置在相同水平面时,会大幅降低驾驶室的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多个柱部件构成的驾驶室结构中,可确保驾驶室结构刚性的建筑机械用驾驶室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为配置于上部回转体上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其中该上部回转体安装在下部行走体上,其包括:多个柱部件、底面框架、安装部、加强部件。沿大致垂直方向配置有多个柱部件,而且其中至少一根设置成其长度未到达与底面框架相同的水平面。底面框架为形成驾驶室底面的一部分的部件,沿大致水平方向设置。安装部,通过多个点支撑底面框架。加强部件,将含于多个柱部件中且其长度未到达底面框架水平面的第一柱部件和底面框架接合在一起。
在这里,分别设置在驾驶室四角的多个柱部件里含有比其他柱部件短且其长度未到达底面框架水平面的柱部件(第一柱部件)的驾驶室结构中,通过加强部件将上述短的柱部件和底面框架接合在一起。
通常,配置于上部回转体且该上部回转体为安装在建筑机械的下部行走体上的驾驶室中,在驾驶室的四角设置柱部件,并在其上组合梁部件构成骨架部分。此时,上述旋转体上配置多个安装部,并在其上配置底板、底面框架、柱部件,且通过将上部回转体和驾驶室接合在一起,可提高驾驶室的刚性。但是,驾驶室的形状未必一定大约是长方体。例如,为确保上述旋转体上的空间,在驾驶室的背面侧等形成有凹状部分的驾驶室中,有时会出现柱部件的长度无法到达底面框架水平面的情况。此时,如果提高对应于比其他柱部件短的柱部件的安装部位置,虽然可防止驾驶室的刚性降低,但有必要把底面框架的形状改变成有落差的形状。
本发明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中,即使包含有未到达底面框架水平面的柱部件时,利用加强部件将比其他柱部件短的部件与底面框架接合在一起。
根据该构成,即使是为了在驾驶室背面侧形成用于配置散热器等所需的空间,驾驶室结构使用未到达底面框架水平面的柱部件时,可通过加强部件加强并接合短的柱部件和底面框架。其结果是,可获得既不降低驾驶室的刚性,又能在驾驶室背面侧等确保所需空间的驾驶室结构。
另外,建筑机械中包含有,例如在上部回转体上具备驾驶室(操作室)或各种机械的油压挖掘机。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加强部件为板金部件。
在这里,用于接合未到达与底面框架形同水平面的短柱部件和底面框架的加强部件,使用板金部件。
根据该构成,例如,当加强部件设置在驾驶室背面侧时,通过将板金部件的形状加工成任意形状,可容易地在驾驶室背面侧形成所需的空间。而且,通过调整板金部件的厚度,可获得具有所需强度的加强部件。因此,当未到达底面框架水平面的柱部件的下端部分和安装部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长时,通过增加板件的厚度,可获得具有充分强度的加强部件。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加强部件设置在背面侧,且具有向内侧突出的凹部。
在这里,在设置于驾驶室背面侧的加强部件上,设置向驾驶室内侧突出的凹部。
根据该构成,在驾驶室背面侧,例如可确保配置散热器等所需的空间。其结果是,即使上部回转体上的空间小,且有必要将驾驶室设置成最小尺寸时,通过在驾驶室内驾驶员所坐的座位后方形成凹部,可缩小上部回转体上驾驶室所占的空间,并可有效利用上部回转体上的空间。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多个柱部件中的至少一根柱部件,由管材形成。
在这里,多个柱部件中的至少一根柱部件,由管材形成。
根据该构成,例如与组合板金部件而成的柱部件相比,可大幅提高驾驶室的刚性。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加强部件包括设置在背面侧并具有向内侧突出的凹部的板部件和设置在侧面侧的板部件。
在这里,作为加强部件,具有分别设置在驾驶室背面侧和侧面侧的板部件。
根据该构成,即使驾驶室结构中包含有未到达底面框架水平面的柱部件,通过两个部件连接第一柱部件和底面框架,可设置具有充分强度的驾驶室结构。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包括:框体,包括底面框架以及立设于底面框架上的第二柱部件,框体在其内部形成用于驾驶员进入的室内空间;外部容纳空间形成部,从第二柱部件向侧方间隔一段距离设置在框架的背面,并通过具有弯曲的形状以使下部从背面向前方凹陷,在框架的背面侧下部形成外部容纳空间;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其设置在第二柱部件和外部容纳空间之间,且形成与室内空间相连通的内部容纳空间。其中,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包括:后板部,其立设在底面框架上用于覆盖内部容纳空间的后方,且与第二柱部件相接合;侧板部,其立设在底面框架上用于分割内部容纳空间和外部容纳空间,且与后板部相连。
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中,在第二柱部件的侧方形成内部容纳空间,在内部容纳空间的侧方形成外部容纳空间。内部容纳空间与室内空间相连通,并且由第二柱部件、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底面框架构成从外部分割的空间。而且,外部容纳空间,形成于框架的背面下部且向前方凹陷,并与驾驶室外部空间相连通。因此,通过将有必要防风雨的电子部件等机器容纳在内部容纳空间,相对不需防风雨的散热器等机器容纳在外部容纳空间,可在有限的空间内适当地配置机器。
此外,形成内部容纳空间的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具有相互连接的后板部和侧板部。而且,该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立设在底面框架上的同时与第一柱部件相连接。因此,可通过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支撑施加在第一柱部件的重量。即,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是分割外部容纳空间和内部容纳空间的部件的同时,也可作为第一柱部件的加强部件发挥功能。
如上所述,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中,通过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加强第一柱部件来确保刚性的同时,利用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和外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可形成与机器的种类相对应的适当的容纳空间。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框架还包括:沿背面的另一侧端部设置的第二柱部件,连接第一柱部件和第二柱部件的横档件,而且后板部的上端与横档件相接合。
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中,连接第一柱部件和第二柱部件的横档件与后板部的上端部相连接。因此,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可确保更高的刚性。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还包括横跨第一柱部件至侧板部而设置,用于覆盖内部容纳空间前面的盖部件。
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架构中,通过盖部件关闭内部容纳空间的前方。因此,可防止容纳于内部容纳空间的机器向室内空间露出。而且,通过横跨第一柱部件和侧板部设置盖部件,可利用盖部件支撑施加于第一柱部件的重量。因此,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可确保更高的刚性。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还包括容纳于内部容纳空间的电子部件。
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中,其内部容纳空间内容纳有电子部件。因此,可保护电子部件不受风吹雨打。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包括框体、外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框体包括设置于底面的框架和多个管状部件,并在内部形成用于驾驶员进入的室内空间,其中该多个管状部件包含沿背面的一侧端部立设于底面框架的第二柱部件。外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外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其设置在从所述第二柱部件向侧方间隔一段距离且所述框架的背面,并通过具有弯曲的形状以使下部从背面向前方凹陷,在所述框架的背面侧下部形成外部容纳空间。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其设置在第一柱部件和外部容纳空间之间,且形成与室内空间相连通的内部容纳空间。而且,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包括后板部和侧板部。后板部,其立设在底面框架上用于覆盖内部容纳空间的后方,且与第二柱部件相接合。侧板部,其立设在底面框架上用于分割内部容纳空间和外部容纳空间,且与所述后板部相连。
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中,在第二柱部件的侧方形成内部容纳空间,在内部容纳空间的侧方形成外部容纳空间。内部容纳空间与室内空间相连通,并且成通过第二柱部件、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底面框架从外部分割的空间。而且,外部容纳空间,形成于框架的背面下部且向前方凹陷,并成与驾驶室外部连通的空间。因此,通过将有必要防风雨的电子部件等机器容纳在内部容纳空间,相对不需防风雨的散热器等机器容纳在外部容纳空间,可在有限的空间内适当地配置机器。
还有,形成内部容纳空间的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具有相互连接的后板部和侧板部。而且,该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立设在底面框架上的同时与第一柱部件相连接。因此,可通过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支撑施加在第一柱部件的重量。即,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是分割外部容纳空间和内部容纳空间的部件的同时,也可作为第一柱部件的加强部件发挥功能。
如上所述,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中,通过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加强第一柱部件来确保刚性的同时,利用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和外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可形成与机器的种类相对应的适当的容纳空间。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框体还包括沿背面的另一端侧设置的第一柱部件、连接第一柱部件和第二柱部件的横档件。而且,后板部的上端部与横档件相接合。
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中,连接第一柱部件和第二柱部件的横档件与后板部的上端部相接合。因此,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可确保更高的刚性。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还包括盖部件。盖部件,横跨第二柱部件与侧板部而设置,用于关闭内部容纳空间的前方。
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中,通过盖部件关闭内部容纳空间的前方。因此,可防止容纳于内部容纳空间的机器向室内空间露出。而且,通过将盖部件设置成横跨第二柱部件和侧板部,可利用该部件支撑施加于第一柱部件的重量。因此,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可确保更高的刚性。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还包括容纳于内部容纳空间的电子部件。
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中,其内部容纳空间内容纳有电子部件。因此,可保护电子部件不受风吹雨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油压挖掘机的外观构成侧面图;
图2为图1中油压挖掘机的平面图;
图3为搭载在图1的油压挖掘机上的驾驶室结构斜视图;
图4为图3中驾驶室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5为说明图3中驾驶室安装在旋转台上的图;
图6为图3中驾驶室结构的平面图;
图7为形成图3中驾驶室结构骨架的柱部件等结构的斜视分解图;
图8为图7中柱部件等的装配图;
图9为组装图7中柱部件等时,表示各部件配置的放大平面图;
图10为图3中驾驶室背面侧结构的斜视图;
图11为安装于图3中驾驶室背面侧上的各部件的结构斜视图;
图12为表示向旋转台搭载图3所示驾驶室时的状态斜视图;
图13为表示把图3所示驾驶室搭载在旋转台上时的状态斜视图;
图14为驾驶室的外观斜视图;
图15为框架的外观斜视图;
图16为框架的外观斜视图;
图17为内部容纳空间与外部容纳空间附近的结构图;
图18为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盖部件的示意图。
其中,符号标记:
1  液压挖掘机
2  下部行走体
3  旋转台
4  作业机
5  平衡配重
6  发动机
7  滑动门
10  驾驶室
11  框体
20  驾驶室结构体
21a~21c  侧面板
21d  顶板
22a、22b  侧面框架
22c  背面框架
24  安装部
24a  防振装置
25  旋转框架
27  底板
27a  底面框架
31a  左前柱部件(柱部件)
31b  右前柱部件(柱部件)
31aa、31ba  柱部
31ab、31bb  梁部
32a  左后柱部件(柱部件、第二柱部件)
32b  右后柱部件(柱部件、第一柱部件)
33  后梁部件
34  侧梁部件
35  支柱
40  凹部空间
41  第一背面板部(加强部件、外部容纳空间形成部)
42  板材(加强部件)
46  电子部件
48  第二背面板部(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
48a  后板部
48b  侧板部
49  盖部件
50  冷却装置(散热器)
51  上部横档件(横档件)
60  盖部件
d  间隔
M  中央部
S1  外部容纳空间
S2  内部容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图1~图13,对搭载有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的驾驶室(cab)的油压挖掘机(建筑机械)1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左右”、“前后”、“前面背面”等用语所表示的方向,以驾驶室10(参照图1等)内操作人员坐在座椅上时所朝向的方向为基准。
[油压挖掘机1的整体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油压挖掘机1包括:下部行走体2、旋转台3、作业机4、平衡配重5、发动机6、机器室9以及驾驶室10。并且,油压挖掘机1是后方小旋转型油压挖掘机,除作业机4之外的机械的旋转半径R(参照图2)在规定值以下,且从平面上看旋转台3在旋转时从下部行走体2伸出的长度为旋转半径的10%以下。
下部行走体2通过使卷绕在行进方向左右两端部分的履带P旋转得以使油压挖掘机1前进或后退,并且在下部行走体2的上面以可旋转状态搭载有旋转台3。
旋转台3在下部行走体2上可朝任意方向旋转,并且在旋转台3上面搭载有作业机4、平衡配重5、发动机6、驾驶室10。
作业机4,由动臂、安装在动臂顶端的斗杆以及安装在斗杆顶端的铲斗等部件构成,藉由液压驱动缸使斗杆和铲斗等部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从而在挖掘砂土、沙砾等的土木工程现场进行作业。
平衡配重5,是例如在将由板组装而形成的箱子中加入铁屑或混凝土等加固而成,设置于旋转台3的后部,以在进行挖掘等作业时保持车体平衡。
发动机6,是用于驱动下部行走体2和作业机4的驱动源,设置在与平衡配重5相邻的位置上。
机器室9设置在作业机4的侧方,容纳图中未示出的燃料箱、机油箱以及操作阀等。
驾驶室10是用于油压挖掘机1的操作人员乘降的驾驶室,其设置在旋转台3上的作业机4侧方即左侧前部,以使得能够看到作业机4的前端部。另外,关于该驾驶室10的驾驶室结构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驾驶室10的结构]
如图3所示,驾驶室10是由各种柱部件31a、31b、32a、35等构成的箱状结构体,且如图2所示,驾驶室10左侧面的中央M,大致沿以旋转台3的旋转中心O为圆心且半径为R的圆的外周部分隆出从而呈现圆弧状(圆形)的形状(以下,简称“圆弧部分”)。根据该构成,这种后方小旋转的油压挖掘机可避免旋转台部分在旋转时从下部行走体2向外侧伸出过多,因此可在道路施工等狭窄的空间进行作业。并且,在该圆弧状部分上安装有用于操作人员乘降的滑动门7。由此,即使在滑动门7打开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得滑动门7不会伸出旋转台3的旋转半径R外侧。其结果是,驾驶室10不会从车体外侧幅宽B(参照图2)突出而与相邻的建筑物等发生冲突,且可最大限度地确保驾驶室10内部的容积。
此外,如图4所示,驾驶室10,通过在下文将详细描述的驾驶室结构体20上安装有侧面板21a、21b、21c和顶板21d,侧面框架22a、22b和背面框架22c而构成。而且,在由各板21a~21d以及各框架22a~22c构成的框架内嵌装有图中未标出的玻璃,从而在驾驶室10内形成操作人员乘坐的空间。
安装在驾驶室10左侧侧面上的侧面板21a以及侧面框架22a、22b,由于被安装到形成有所述驾驶室10左侧侧面圆弧部分的驾驶室结构体20的部分上,因此呈现向以旋转中心O为圆心的圆半径方向隆起的形状。
此外,如图5所示,用螺栓(图中未示出)将防振装置24a以及底板27固定到驾驶室10的底面框架27a上。然后,将驾驶室10设置在构成旋转台3上面部分的旋转框架25的左侧前方上的四个安装部24上。因此,驾驶室10以四点支撑的状态固定配置在旋转台3(旋转框架25)上。
另外,驾驶室10还具备构成其骨架部分的驾驶室结构体20。关于构成该驾驶室结构体20的具体部件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驾驶室结构体20的构成)
在本实施例的油压挖掘机1中,以多个柱部件和梁部件组合构成驾驶室10的骨架部分。
具体地说,如图4及图6所示,驾驶室结构体20包括:作为柱部件的左前柱部件31a、作为柱部件的右前柱部件31b、作为第二柱部件的左后柱部件32a、作为第一柱部件的右后柱部件32b、作为第一接合部件的后梁部件33、作为第二接合部件的侧梁部件34、和作为第三柱部件的支柱35。
在上述各部件中,设置在驾驶室结构体20左右前后四角的柱部件31a、31b、32a、32b由管材形成。因此,与将板金部件组合而形成的现有的驾驶室结构体相比,可大大提高驾驶室的刚性。而且,左前柱部件31a具有矩形截面形状,而右前柱部件31b如图14所示,具有异型截面形状,以用于嵌装窗玻璃等构件。
如图7所示,左前柱部件31a通过将管材在其中央部分附近弯曲而形成,包括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的柱部31aa和沿大致水平方向设置的梁部31ab。这样,通过将一根管材弯曲而形成柱部31aa和梁部31ab,能够在减少零部件数量的同时得到刚性较高的驾驶室结构体20。同样,可形成右前柱部件31b。
如图7所示,左后柱部件32a由一根管材形成,并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此外,在左后柱部件32a的上端部分形成有缺口以配合与其相接合的后梁部件33的形状,该缺口部分与后梁部件33的侧面相接合。另外,左后柱部件32a的下端部安装在底面框架27a上。并且,底面框架27a,其位于所述安装部24的大致正上方的部分,藉由防振装置24a与底板27安装在一起。
右后柱部件32b也与左后柱部件32a同样,由一根管材形成,并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并在其上端部分形成有缺口以配合与其相接合的后梁部件33的形状,且该缺口部分与后梁部件33的侧面相接合。并且,由于驾驶室10的背面侧形成有凹部空间40,因此右后柱部件32b的下端部未到达底面框架27a的高度。也就是说,在平视时,尽管右后柱部件32b与左后柱部件32a一样配置在驾驶室结构体20的后端位置,但由于其长度短于左后柱部件32a,因此其下端部未到达底面框架27a。因此,为保持驾驶室10的刚性,有必要加强该右后柱部件32b的周围。另外,对包含右后柱部件32b的驾驶室10背面侧加强结构,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如图7所示,后梁部件33由截面形状为大致呈L字形状的板金部件形成。并且,如图8所示,后梁部件33将左右前柱部件31a、31b的梁部31ab、31bb的后端部与左右后柱部件32a、32b的上端部接合在一起。更加具体地说,左右前柱部件31a、31b的梁部31ab、31bb的后端部是与后梁部件33的大致呈L字形截面形状的垂直面相接合。另一方面,左右后柱部件32a、32b的上端部是与后梁部件33的大致呈L字形截面形状的水平面相接合。
这里,如图8及图9所示,左前柱部件31a以及左后柱部件32a的接合部分(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后端部分、左后柱部件32a的上端部分)配置在相互不同的位置上。该位置的错开,是为了使所形成的驾驶室10在其侧面部分包含圆弧部分,从而构成所述后方小旋转型油压挖掘机1。具体地说,在驾驶室结构体20中,如图6所示,左右前柱部件31a、31b相互平行设置,且各柱部件31a、31b、32a、32b设置成左右前柱部件31a、31b的间隔d1不同于左右后柱部件32a、32b的间隔d2。这样,在驾驶室10中,由于后方的宽度变得比前方宽,在将左右前柱部件31a、31b相互平行设置时,包含圆弧部分的左侧的前后柱部件31a、32a的接合部分的位置就会错开。
在本实施例的油压挖掘机1中,在如此形成驾驶室10的结构以适合后方小旋转型油压挖掘机的情况下,由此所产生的柱部件31a、32a的接合部分的位置错开问题,可以通过使用后梁部件33作为接合部件来解决。
如图6、图9及图10所示,侧梁部件34通过将两个大致呈L字形状的板金部件组合而形成,沿左前柱部件31a(梁部31ab)安装在包含所述圆弧部分的驾驶室10左侧面。并且,侧梁部件34将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与左后柱部件32a相接合,并支撑支柱35的上端。根据该构成,可将位于相互不同的位置上的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后端部和左后柱部件32a的上端部与后梁部件33一同更加牢固地接合在一起。并且,侧梁部件34沿滑动门7滑动的范围设置在其上方,并通过在上侧的大致呈L字形状的板金部件的下面设置导轨,在下侧的大致呈L字形状的板金部件上设置滑轮行走部,即使施加滑动门7的重量也能保持驾驶室10的平衡。
支柱35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在安装有滑动门7的圆弧部分的左侧侧面上,且位于左前柱部件31a的柱部31aa与左后柱部件32a之间的中间位置。因此,在使驾驶室10整体的刚性得到提高的同时,即使在安装于驾驶室10左侧侧面上的滑动门7滑动时,也能够与所述侧梁部件34一起保持驾驶室10的平衡。
(驾驶室10的背面侧结构)
本实施例的油压挖掘机1,如图10所示,在其驾驶室10的背面侧形成有凹部空间40。而且,驾驶室10被安装成,可在该空间内配置载置在旋转台3(旋转框架25)上的散热器等冷却装置50(参照图12及图13)。这样,通过把驾驶室10的形状设置成在其一部分形成凹部空间的形状而非完整的长方体,可扩大由驾驶室10占有的旋转台3上的面积并可有效利用旋转台3的空间的同时,可实现旋转台3自身的小型化。
如图11所示,凹部空间40,由与左右后柱部件32a、32b相接合的作为加强部件的第一背面板部41和作为加强部件的板材42形成。
第一背面板部41,由板材形成,相应于凹部空间40的大小而形成。而且,第一背面板部41分别与左后柱部件32a的侧面部分、右后柱部件32b的下端部相接合。
板材42是为了加强右后柱部件32b附近的接合部分而沿驾驶室10的右后侧面设置的板材。而且,板材42与右后柱部件32b的侧面、第一背面板部41的侧面、与底板27的安装件即底面框架27a相互接合。
在这里,如上所述,由于形成有上述凹部空间40,右后柱部件32b的长度不足以到达底面框架27a。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加强右后柱部件32b的下端部至底面框架27a的强度,安装有第一背面板部41及板材42。此外,如图11所示,以相互交叉的方向安装有第一背面板部41与板材42。
根据该构成,即使右后柱部件32b的长度短于其他到达底面框架27a的柱部件31a、31b、31c的长度,且有可能大幅降低驾驶室的强度时,也可通过与右后柱部件32b的下端部相接合的第一背面面板41及板材42来加强强度,能够保持驾驶室10的刚性。其结果是,如图12及13所示,即使为确保散热器等冷却装置50的配置空间在驾驶室10的背面侧形成有凹部空间40,也能保持驾驶室10的刚性。
[本油压挖掘机1的驾驶室结构体20的特征]
(1)
本实施例的油压挖掘机1驾驶室结构体20中,如图10及图11所示,为了在驾驶室10的背面侧形成凹部空间40,设有比其他柱部件(左后柱部件32a)短,且其长度未到达底面框架27a的右后柱部件32b。而且,该右后柱部件32b,与作为加强部件的第一背面板部41及板材42相接合。第一背面板部41及板材42加强右后柱部件32b的下端部分至底面框架27a的高度位置部分的刚性。
根据该构成,在驾驶室10的背面侧形成有容纳散热器等冷却装置50等的凹部空间40,且即使配置在其上部的柱部件(右后柱部件32b)不足以到达底面框架27a的水平面时,也能防止驾驶室10整体刚性的大幅下降。其结果是,能够获得保持刚性且确保驾驶室10内部空间的同时,实现驾驶室结构体20的小型化。
(2)
本实施例的油压挖掘机1驾驶室结构体20中,如图11所示,由板金部件形成作为加强部件的第一背面部41及板材42。
根据该构成,对应于驾驶室10背面侧的空间,可将板材加工成任意形状。而且,通过调整板材的厚度,能够获得具有期望强度且作为加强部件的第一背面板部41及板材42。
(3)
本实施例的油压挖掘机1驾驶室结构体20中,如图11所示,在作为加强部件之一的第一背面板部41上,形成有向驾驶室10内侧突出的凹部空间40。
根据该构成,通过加工第一背面板部41形成所需大小的凹部空间,可将搭载在旋转台3上的驾驶室10背面侧的空间,用作放置散热器等冷却装置50的场所。其结果是,能够降低旋转台3上驾驶室10所占面积的比例,并实现驾驶室10的小型化。
(4)
本实施例的油压挖掘机1驾驶室结构体20中,左右前柱部件31a、31b及左右后柱部件32a、32b,籍由底面框架27a、底板27及防震装置24a连接到安装部24上。
根据该构成,可在旋转台3和驾驶室10的接合部分,即安装部24的位置上承受施加于各柱部件31a~32b的负荷,因此,可获得更高刚性的驾驶室10。
(5)
本实施例的油压挖掘机1驾驶室结构体20中,由管材形成左右前柱部件31a、31b及左右后柱部件32a、32b。
根据该构成,例如与组合板材形成的柱部件相比,可大幅提高驾驶室10的刚性。
[实施例2]
下面,参照图1、图2、图5及图14~图18,对搭载有采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的驾驶室(cab)的油压挖掘机(建筑机械)1进行说明。
另外,与在上述实施例1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同一符号,省略对其进行说明。而且,在上述实施例1中说明的方向的定义,在本实施例中也同样适用。
如图5所示,用螺栓(图中未示出)将防振装置24a以及底板27固定到驾驶室10的底面框架27a上。然后,将驾驶室10设置在构成旋转台3上面部分的旋转框架25的左侧前方上的四个安装部24上。因此,驾驶室10以四点支撑的状态固定配置在旋转台3(旋转框架25)上。
以下,对该驾驶室10的驾驶室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驾驶室10的结构]
如图14所示,驾驶室10为内部形成有供驾驶员使用的空间的箱形结构体,其内部安装有驾驶员座椅、用于操作的方向盘及踏板、各种计量仪器类(图中未示出)。
如图2所示,驾驶室10左侧的侧面部的中央部M,大致沿以旋转台3的旋转中心O为圆心且半径为R的圆的外周部分隆出从而呈现圆弧状(圆形)的形状(以下,简称“圆弧部分”)。根据该构成,这种后方小旋转的油压挖掘机可避免旋转台部分在旋转时从下部行走体2向外侧伸出过多,因此可在道路施工等狭窄的空间进行作业。并且,在该圆弧状部分上安装有用于操作人员乘降的滑动门7。由此,即使在滑动门7打开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得滑动门7不会突出到旋转台3的旋转半径R外侧。其结果是,驾驶室10不会从车体外侧幅宽B(参照图2)突出而与相邻的建筑物等发生冲突,且可最大限度地确保驾驶室10内部的容积。
如图14所示,该驾驶室10,包括框体11(参照图15)、侧梁部件34(参照图15)、多个面板部13-16、滑动门7等。
(框体11)
如图15及图16所示,框体11为组合多个管状部件及板材并在其内部形成用于驾驶员进入的室内空间的驾驶室10的骨架部分。具体而言,框体11包括,底面框架27a、左前柱部件31a、右前柱部件31b、作为第二柱部件的左后柱部件32a、作为第一柱部件的右后柱部件32b、后梁部件33、中间梁部件55、支柱、作为横挡件的上部横档件51、下部横档件52。另外,图15及图16为框体11的外观斜视图,示出了从图14的驾驶室10拆下多个面板部件13-16及滑动门7等的状态。
底面框架27a是设置在框体11底面上的板部件。底面框架27a,具有近似长方形的外形,其中央设有大的开口。而且,沿开口的周围设有用来立设下文中描述的管状部件的板部分。还有,底面框架27a的左后方部设有向后方突出的(驾驶室10的室外侧)突出的凸状部分(参照图17),底面框架27的后端部,其左侧比右侧更向后方延伸形成台阶状。换句话说,底面框架27a的右后方部设有向前方(驾驶室10的室内空间侧)突出的凹状部分44。
左前柱部件31a是通过将管材在其中央部分附近弯曲而形成,包括沿大致垂直方向配置的柱部31aa、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前端部与柱部31aa相连的梁部31ab。柱部31aa,立设在底面框架27a上,略微倾斜以使上部位于后方。这样,通过将一根管状部件弯曲形成柱部31aa和梁部31ab,能够在减少零部件数量的同时得到刚性较高的框体11。同样,可形成右前柱部件31b。
左后柱部件32a,由一根直线形管状部件形成,沿大致垂直方向并沿背面的左侧端部设置。此外,在左后柱部件32a的上端部分形成有缺口以配合与其相接合的后梁部件33的形状,该缺口部分与后梁部件33的侧面相接合。另外,左后柱部件32a的下端部安装在底面框架27a凸状部分(参照图17)上,与柱部31aa一样立设在底面框架27a上。更具体而言,左后柱部件32a的下端部沿凸状部分43的左侧端部设置。另外,左后柱部件32a的下端部安装在底面框架27a上。并且,底面框架27a,其位于所述安装部24的大致正上方的部分,藉由防振装置24a与底板27安装在一起。(参照图5)。
与左后柱部件32a一样,右后柱部件32b也是由一根直线形管状部件形成,沿大致垂直方向并沿背面的左侧端部设置。此外,在右后柱部件32b上端部分形成有缺口以配合与其相接合的后梁部件33的形状,且该缺口部分与后梁部件33的侧面相接合,关于这一点与左后柱部件32a相同。另外,右后柱部件32b,虽然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与左后柱部件32a相同的位置,以使从侧面看与左后柱部件32a相重叠,但右后柱部件32b的下端部未到达底面框架27a(高度位置),其下部与向内侧弯曲的第一背面板部41的上部相接合。根据该构成,第一背面板部41的背面侧形成向驾驶室10内侧突出的凹部空间(以下,简称[外部容纳空间S1」)。
后梁部件33,由截面形状为大致呈L字形状的板金部件形成。后梁部件33,将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的后端部、左后柱部件32a的上端部接合在一起。同时,后方柱部件33,将右前柱部件31b的梁部31bb的后端部、右后柱部件32b的上端部接合在一起。更具体而言,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后端部,是与后梁部件33的大致呈L字形截面形状的垂直方向大致平行的面相接合。另一方面,左右后柱部件32a、32b的上端部是与后梁部件33的大致呈L字形截面形状的水平方向大致平行的面相接合。关于右前柱部件31b的梁部31bb及右后柱部件32,也相同。
中间梁部件55,由一根直线形的板金部件形成,并沿水平方向设置。中间梁部件55,其一端固定在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内侧面,其另一端固定在右前柱部件31b的梁部31bb内侧面。
支柱35为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的直线形管状部件。支柱35设置在柱部31aa的后方且左后柱部件32a的前方,即设置在柱部31aa与左后柱部件32之间的中间位置。另外,如上所述,由于驾驶室10的左侧侧面成向外侧隆出的形状,因此支柱35位于柱部31aa正后方的外侧,梁部31ab正下方的外侧。而且,支柱35的下端部被固定在底面框架27a上,并且支柱35立设在底面框架27a之上。支柱35的上端部被固定在下文中描述的第一支撑部件37的下面。通过该支柱35,提高驾驶室10整体的刚性的同时,即时滑动安装在驾驶室10左侧侧面的滑动门7的情况下,也能保持驾驶室10的平衡。
上部横档件51,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框体11的背面,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在底面框架27a与后梁部件33之间。上部横档件51与左后柱部件32a、右后柱部件32相连,其一端与左后柱部件32a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相接合,另一端接合于右后柱部件32b的下端部附近。如图17所示,上部横档件51,将板材在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弯曲而形成,具有垂直面部51a和倾斜面部51b。垂直面部51a,在垂直方向上平行配置,其两端分别与左后柱部件32a和右后柱部件32b的后侧面相接合。倾斜面部51b,其上端与垂直面部51a的下端连成一体,并倾斜设置以使下端位于前方。倾斜面部51b比左右方向的垂直面部51a略短,位于左后柱部件32a和右后柱部件32b的内侧面之间。
下部横档件52为立设在底面框架27a后端部附近的板金部件,下部横档件52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与左后柱部件32a的高度或下文中描述的第一背面部41的高度相比非常小。下部横档件52,沿底面框架27a后端部右侧的凹状部分44设置,横穿凸状部分43接合于左后柱部件32a的下端部附近。另外,下部横档件52的右侧端部与下文中描述的用于加强右侧面的板材42相接合。
(侧梁部件34)
如图15所示,侧梁部件34,沿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安装在上述包含圆弧部分的驾驶室10左侧面上部。侧梁部件34将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与左后柱部件32a相接合,并固定在支柱35的上端。还有,侧梁部件34,沿滑动门7滑动的范围设置在其上方,并设有导引滑动门7的导向部(图中未示出)。侧梁部件34是通过将具有L字形断面形状的第一支撑件37和第二支撑件38组合而形成。
(面板部件13-16的整体构成)
图14所示多个面板部件13-16,被安装成覆盖上述框体11,由经冲压加工成的板金部件形成。多个面板部件13-16有侧面板14、16、顶板13、背面板15、用于加强右侧面的板材42等,且形成于各面板13-16的开口中嵌装有图中未示出的玻璃窗。而且,由于安装在驾驶室10左侧侧面的侧面板16和安装成覆盖侧梁部件34外侧的侧面框架39构成驾驶室10左侧面出现的圆弧部分,因此成近似于以旋转中心O为中心的圆的圆弧形状。另外,滑动门7安装在框体11的左侧面,开闭设置在柱部31aa和支柱35之间的出入口。
还有,该驾驶室10的背面,如图16所示,形成有向驾驶室10内部凹下的凹状外部容纳空间S1。该外部容纳空间S1是与驾驶室10的外部连通的空间,配置有载置在旋转台3(旋转框架25)上的散热器等冷却装置。这样,通过把驾驶室10的形状设置成在其一部分形成外部容纳空间的形状而不是完整的长方体,缩小旋转台3上驾驶室10的占有面积且可有效利用旋转台3上的空间的同时,可实现旋转台3自身的小型化。而且,外部容纳空间S1设置在驾驶室10背面下部的右侧一部分上,左侧部分的背面下方设置成与背面上部同一平面。即,驾驶室10背面下部的左侧部分比右侧部分向后方突出,其内部成与室内空间相连通并容纳电子部件46的内部容纳空间S2。
下面,对形成外部容纳空间S1和内部容纳空间S2的背面面板15、用于加强右侧面的板材42,进行详细说明。
(背面面板15)
背面面板15是覆盖框体11背面下部的板部件,大体上覆盖框体11背面的下半部分。背面面板15右侧的约三分之二向前方突出,与右侧部分相比其左侧部分成向后方突出的形状。而且,背面面板15的上端部与上部横档件51相接合,下端部则通过下部横档件52与底面框架27a相接合。背面面板15具有第一背面板部41(参照图15及图16)和第二背面板部48(参照图17)。
第一背面板部41(外部容纳空间形成部)是形成外部容纳空间S1的部件,将板金部件弯曲而形成。第一背面板部41,从左侧柱部件32a向侧方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框体11的背面,在第一背面板部41与左后柱部件32a之间夹着第二背面板部48。第一背面板部41,在框体11的背面下部中,设置成横跨第二背面板部48的右侧端部至右后柱部件32b。而且,第一背面板部41,在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具有向规定角度弯曲的形状。第一背面板部41的上部41a,设置成与上部横档部51的倾斜面同样地倾斜,上部41a的上端部与倾斜面部51相接合。第一背面板部41的下部41b,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比框体11的背面上部位于前方。还有,第一背面板部41的下端部,通过下部横档件52与底面框架27a相接合。这样,由于第一背面板部41弯曲成,其下部41b从框架背面的横档件51向前方突出的形状,因此在框架11的背面下部形成外部容纳空间S1。
如图17所示,第二背面板部48(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是,用以在外部容纳空间S1和左后柱部件32a之间形成内部容纳空间S2的部件,由板金部件弯曲而形成。另外,图17为内部容纳空间S2和外部容纳空间S1附近的结构示意图,为容易理解省略其部分结构。第二背面板部48的一侧端与左后柱部件32a相接合,另一侧端与第一背面板部41相接合。而且,第二背面板部48的上端部与上部横档件51相接合,下端部与底面框架27a相接合。第二背面板部48具有后板部48a和侧板部48b。
后板部48a,立设在底面框架27a上用于覆盖内部容纳空间S2的后方。更具体而言,后板部48a,沿底面框架27a的凸状部分43后端设置,位于左后柱部件32a的紧后方。后板部48a,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其上端部与上部横档件51相接合。另外,后板部48a的左侧端部与左后柱部件32a的后面相接合。同时,后板部48a的右侧端部,与侧板部48b的后端部连成一体。
侧板部48b立设在底面框架27a上用于分割内部容纳空间S2和外部容纳空间S1,且与后板部48a垂直相连。侧板部48b,沿底面框架27a凸状部分的右侧端部设置,在侧板部48b与左后柱部件32a之间夹着内部容纳空间S2并与左后柱部件32a相向而置。而且,侧板部48b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侧板部48b的上端部成沿第一背面板部41上部41a倾斜的形状,与第一背面板部41的上部41a相接合。同时,侧板部48b的前端部与第一背面板部41的下部41b相接合。
根据该构成,由底面框架27a的凸状部分43、左后柱部件32a和第二背面板部48来构成,覆盖下方、后方及俩侧方并从室内空间向后方突出的内部容纳空间S2。如图16所示,该内部容纳空间S2内容纳有电子部件46。电子部件46为,例如控制油压挖掘机驱动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空气压缩机的计算机、保险丝、通信装置等,这些多个电子部件构成一体化单元。
而且,在内部容纳空间S2的侧方,籍由第一背面板部41和第二背面板部48的侧板部48,在驾驶室10的外部形成外部容纳空间S1。该外部容纳空间S1内容纳有配置在驾驶室10后方的散热器等部分机器。
另外,在左后柱部件32a的前面与侧板部48b的前端部,安装有用于关闭内部容纳空间S2的盖部件49。该盖部件49设置成横跨左后柱部件32a的前端部和侧板部48b,并设置成相对于左后柱部件32a和侧板部48b可自由装卸或自由开闭。
(用于加强右侧面的板材42)
用于加强右侧面的板材42是为了加强右后柱部件32b附近的接合部分而沿驾驶室10的右侧面设置的板金部件。用于加强右侧面的板材42,将右后柱部件32b、背面面板15及底面框架27a相互接合在一起。用于加强右侧面的板材42上端部,与右后柱部件32b的外侧面相接合,其下端部则与底面框架27a相接合。用于加强右后侧面的板材42后端部成沿第一背面板部41弯曲的形状,与第一背面板部41的右侧端部相接合。另外,第一背面板部41和用于加强右侧面的板材42朝相互交叉的方向安装。
[特征]
(1)
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中,在左后柱部件32a的侧方形成有内部容纳空间S2,且在内部容纳空间S2的侧方形成有外部容纳空间S1。由于内部容纳空间S2是与室内空间相连通并受外部保护的空间,因此适用于容纳有必要防风雨或尘埃的机器。而且,外部容纳空间S1形成于框体11的背面下部且向前方突出,适用于容纳配置在驾驶室10外部的机器。因此,通过将有必要防风雨的电子部件46容纳于内部容纳空间S2,相对不需防风雨的散热器等机器容纳于外部容纳空间S1,可在有限的空间内适当地配置机器。
还有,由于内部容纳空间S2被设置成从室内空间向后方突出,因此容纳的电子部件46不会妨碍驾驶员,可确保宽敞的室内空间。
(2)
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中,形成内部容纳空间S2的第二背面板部48,具有相互垂直相连的后板部48a和侧板部48b,其外形成90度弯曲的形状。而且,该第二背面板部48立设于底面框架27a的同时,与左后柱部件32a及上部横档件51相接合。因此,通过第二背面板部48可支撑向侧方施加于左后柱部件32a的重量。即,第二背面板部48是分割外部容纳空间S1和内部容纳空间S2的部件的同时,还可作为左后柱部件32a的加强部件发挥其功能,因此,可确保驾驶室10的刚性。
(3)
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中,从室内空间侧关闭内部容纳空间S2的盖部件49设置成横跨左后柱部件32a和侧板部48b。所以,通过盖部件49可支撑向侧方施加于左后柱部件32a的重量。因此,可确保驾驶室10的刚性。
[其它实施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A)
在上述实施例1中,作为用于加强其长度未到达底面框架27a的右后柱部件32b附近强度的加强部件,以采用第一背面板部41和板材4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第一背面板部41可由薄板形成,板材42由厚板形成,只是将板材42作为加强部件使用。这样,通过在板材的厚度上设置差距,也可将一侧部件作为加强部件使用。
(B)
在上述实施例1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后方小旋转型油压挖掘机的情形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后方小旋转型之外的一般的油压挖掘机。此时,在驾驶室10的一部分设置凹部空间减少驾驶室所占旋转台上面积的比例,可有效利用旋转台上的空间。
(C)
在上述实施例1中,将位于驾驶室结构体20下方的底面框架27a作为与底板27不同的另一部件进行设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也可将底面框架27a和底板27作为一体的部件。即,也可将左右前柱部件31a、31b及左后柱部件32b直接与底板27结合在一起。
而且,与此相同,也可将驾驶室结构体20设置成不经由防震装置24a设置在旋转台3上的结构。
(D)
在上述实施例1中,只有右后柱部件32b一根为其长度未到达底面框架27a的柱部件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左后柱部件32a等其他柱部件也可为其长度未到达底面框架27a的柱部件。即使是这种场合,与上述实施例相同,通过在短的柱部件与底面框架27a之间安装加强部件,可保持驾驶室10(驾驶室结构体20)的刚性。
但是,考虑到驾驶室10的刚性,最好是短的柱部件尽量少,因此,如上述实施例1,只有一根柱部件是其长度未到达底面框架27a的柱部件为最佳。
(E)
在上述实施例1中,由管材形成左右前柱部件31a、31b及左右后柱部件32a、32b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分别配置于驾驶室结构体40四角的柱部件中,一根~三根柱部件可由管材形成。即使这种场合,与组合板材形成的柱部件相比,可达到大幅提高驾驶室10刚性的效果。
(F)
在上述实施例1中,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驾驶室结构应用于油压挖掘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也可同样地应用于具备搭载有驾驶室的旋转台的其他建筑机械。
(G)
在上述实施例2中,盖部件49覆盖内部容纳空间S2的前方,但不仅限于前方,如图18所示盖部件60,还可将其设置成也覆盖内部容纳空间S2的上方。
(H)
在上述实施例2中,第二背面板部48弯曲成90度角,但也可弯曲成90度之外的其他角度。而且,不局限于按规定角度弯曲,也可以沿曲线弯曲。此时,也可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地确保驾驶室10的刚性。
对第一背面板部41也一样,不局限于按规定角度弯曲,也可以沿曲线弯曲
[产业上可利用性]
由于本发明的驾驶室结构,在构成驾驶室结构的多个柱部件中,即使包含未到达底面框架的柱件,也能起到确保驾驶室结构刚性的效果,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或农业机械等作业用机械的驾驶室。

Claims (13)

1.一种配置于上部回转体上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中,该上部回转体安装在下部行走体上,其包括:
多个柱部件,其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
底面框架,其沿大致水平方向设置且构成底面的一部分;
加强部件,用于连接所述多个柱部件中其长度未达到所述底面框架的第一柱部件部和所述底面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为板金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设置在背面侧,且具有向内侧突出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含于所述多个柱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柱部件,由管材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包括:
设置在背面侧且具有向内侧突出的凹部的板部件;及
设置在侧面侧的板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包括所述底面框架以及立设于所述底面框架上的第二柱部件,所述框体在其内部形成用于驾驶员进入的室内空间;
外部容纳空间形成部,从所述第二柱部件向侧方间隔一段距离设置在所述框体的背面,并通过具有弯曲的形状以使下部从背面向前方凹陷,在所述框体的背面侧下部形成外部容纳空间;
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柱部件和所述外部容纳空间之间,且形成与所述室内空间相连通的内部容纳空间;
其中,所述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包括
后板部,其立设在所述底面框架上用于覆盖所述内部容纳空间的后方,且与所述第二柱部件相接合;
侧板部,其立设在所述底面框架上用于分割所述内部容纳空间和所述外部容纳空间,且与所述后板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还包括:
所述第一柱部件,其沿背面的另一侧端部设置;
横档件,连接所述第一柱部件和所述第二柱部件;
其中,所述后板部的上端部与所述横档件相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盖部件,其横跨所述第二柱部件至所述侧板部而设置,用于覆盖所述内部容纳空间的前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器部件,其被容纳在所述内部容纳空间。
10.一种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其包括:
框体,包括设置于底面的底面框架;多个管状部件,包括沿背面的一端侧且立设于所述底面框架上的第二柱部件;所述框体在其内部形成用于驾驶员进入的室内空间;
外部容纳空间形成部,从所述第二柱部件向侧方间隔一段距离设置在所述框体的背面,并通过具有弯曲的形状以使下部从背面向前方凹陷,在所述框体的背面侧下部形成外部容纳空间;
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柱部件和所述外部容纳空间之间,且形成与所述室内空间相连通的内部容纳空间;
其中,所述内部容纳空间形成部,包括
后板部,其立设在所述底面框架上用于覆盖所述内部容纳空间的后方,且与所述第二柱部件相接合;
侧板部,其立设在所述底面框架上用于分割所述内部容纳空间和所述外部容纳空间,且与所述后板部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还包括:
第一柱部件,其沿背面的另一侧端部设置;
横档件,连接所述第一柱部件和所述第二柱部件;
其中,所述后板部的上端部与所述横档件相接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盖部件,其横跨所述第二部件至所述侧板部而设置,用于覆盖所述内部容纳空间的前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子部件,其被容纳在所述内部容纳空间。
CN2006800262900A 2005-07-19 2006-07-13 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30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8252/2005 2005-07-19
JP2005208252 2005-07-19
JP258523/2005 2005-09-06
JP2005258523 2005-09-06
PCT/JP2006/313930 WO2007010807A1 (ja) 2005-07-19 2006-07-13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3077A true CN101223077A (zh) 2008-07-16
CN101223077B CN101223077B (zh) 2010-05-26

Family

ID=37668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629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3077B (zh) 2005-07-19 2006-07-13 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770963B2 (zh)
JP (1) JP4814235B2 (zh)
KR (1) KR101081836B1 (zh)
CN (1) CN101223077B (zh)
GB (1) GB2441484B8 (zh)
WO (1) WO200701080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3436A (zh) * 2011-04-08 2012-10-17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用舱室
CN111691490A (zh) * 2020-06-19 2020-09-22 罗永胜 一种民用工程机械用驾驶室辅助防护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87124B2 (en) * 2005-07-19 2011-02-15 Komatsu Ltd. Cab structure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DE202007006500U1 (de) * 2007-05-07 2008-09-18 Liebherr-Hydraulikbagger Gmbh Baumaschine
US8235156B2 (en) * 2007-05-26 2012-08-07 Micheal James Koss Retrofitable ROPS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for cab raiser interface
DE112009001218B4 (de) * 2008-07-16 2015-10-01 Komatsu Ltd. Führerhaus für eine Baumaschine
JP4976594B2 (ja) * 2009-11-20 2012-07-18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KR101640605B1 (ko) * 2009-12-24 2016-07-18 두산인프라코어 주식회사 소선회 굴삭기의 캐빈 지지구조
DE102010015163A1 (de) * 2010-04-16 2011-10-20 Liebherr-Hydraulikbagger Gmbh Baumaschine oder Umschlaggerät
JP5706110B2 (ja) * 2010-07-29 2015-04-22 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フレーム構造
JP5189155B2 (ja) * 2010-11-05 2013-04-24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機械
CN103370478B (zh) * 2011-02-24 2015-07-01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US20140017053A1 (en) * 2011-06-13 2014-01-16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Construction machine
JP5991350B2 (ja) * 2014-08-01 2016-09-14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
US20160222691A1 (en) * 2015-01-29 2016-08-04 Clarence Williams, Jr. Screen canopy for zero turn mower
EP3517413B1 (en) * 2018-01-25 2020-07-08 Kubota Corporation Cabin-protection structure and tractor
US10550546B2 (en) 2018-03-26 2020-02-04 Komatsu Ltd. Cover of work vehicle, cab of work vehicle, and work vehicle
WO2023200871A1 (en) * 2022-04-12 2023-10-19 Manitou Equipment America, Llc Utility vehicle operator cab ro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20199A (en) * 1995-11-08 1998-10-13 Caterpillar Inc. Frame assembly for an operator's compartment
JP3714785B2 (ja) 1998-01-09 2005-11-09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US6189955B1 (en) * 2000-04-18 2001-02-20 Deere & Company Operator enclosure for an agricultural tractor
US6325449B1 (en) * 2000-06-08 2001-12-04 Deere & Company ROPS structure for work vehicle
EP1325988B1 (en) * 2000-09-18 2011-07-06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Cab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P1319762B1 (en) * 2000-09-18 2007-08-22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Cab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ry
GB2367038A (en) * 2000-09-20 2002-03-27 New Holland Uk Ltd Cab for an agricultural vehicle
JP3608157B2 (ja) * 2000-11-28 2005-01-05 新キャタピラー三菱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電装品収納構造
US7004533B2 (en) * 2001-08-29 2006-02-28 Deere & Company Composite floor for utility vehicle
JP3908547B2 (ja) * 2002-01-30 2007-04-25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2004161114A (ja) 2002-11-12 2004-06-10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4236942B2 (ja) * 2003-01-20 2009-03-11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
JP4201126B2 (ja) 2003-04-10 2008-12-24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
JP2005008035A (ja) * 2003-06-19 2005-01-13 Komatsu Ltd キャブ
KR100856993B1 (ko) 2003-12-24 2008-09-04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중장비 운전실 하부 고정구조
US7290829B2 (en) * 2004-06-29 2007-11-06 Kubota Corporation Working vehicle with a cab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3436A (zh) * 2011-04-08 2012-10-17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用舱室
CN111691490A (zh) * 2020-06-19 2020-09-22 罗永胜 一种民用工程机械用驾驶室辅助防护机构
CN111691490B (zh) * 2020-06-19 2022-08-12 罗永胜 一种民用工程机械用驾驶室辅助防护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10807A1 (ja) 2007-01-25
KR101081836B1 (ko) 2011-11-09
JP4814235B2 (ja) 2011-11-16
GB2441484B8 (en) 2010-07-28
GB0800041D0 (en) 2008-02-13
CN101223077B (zh) 2010-05-26
GB2441484A (en) 2008-03-05
US20090127888A1 (en) 2009-05-21
US7770963B2 (en) 2010-08-10
GB2441484B (en) 2010-06-02
KR20080015144A (ko) 2008-02-18
JPWO2007010807A1 (ja) 2009-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3077B (zh) 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
AU764085B2 (en) Cab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s
CN101223076B (zh) 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
CN101242987B (zh)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
JP4201126B2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
US8240415B2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EP1319762A1 (en) Cab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ry
US8632122B2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CN103261528B (zh) 工程机械的外装罩
JP2007069799A (ja) 建設車両
JP2006036002A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27658B2 (ja) 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4029707B2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ビン
JP2004161114A (ja) 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4291206B2 (ja) 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2024031360A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ビン
JPH108500A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
JP2002242229A (ja) 建設機械の運転室設置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