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3076B - 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 - Google Patents

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3076B
CN101223076B CN2006800262760A CN200680026276A CN101223076B CN 101223076 B CN101223076 B CN 101223076B CN 2006800262760 A CN2006800262760 A CN 2006800262760A CN 200680026276 A CN200680026276 A CN 200680026276A CN 101223076 B CN101223076 B CN 1012230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t parts
parts
post
compartment
op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262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23076A (zh
Inventor
冢本大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23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3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23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30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 B62D33/0617Drivers' cabs for tractors or off-the-roa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6Fixed roo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 B62D33/063Drivers' cabs movable from one position into at least one other position, e.g. tiltable, pivotable about a vertical axis, displaceable from one side of the vehicle to the other
    • B62D33/0633Drivers' cabs movable from one position into at least one other position, e.g. tiltable, pivotable about a vertical axis, displaceable from one side of the vehicle to the other pivotable about a vertical ax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E02F9/163Structures to protect drivers, e.g. cabins, doors for cabins; Falling object protection structure [FOPS]; Roll over protection structure [R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在后方小旋转型驾驶室结构,即从平面上观察,旋转台(3)旋转时从下部行走体(2)突出的长度不超过其相对于旋转半径规定比例的驾驶室结构中,无需增加零部件数量而能够确保足够的刚性以承受翻倒时的负荷。驾驶室(10),通过由将管材弯曲成大致L字形状而形成的左右前柱部件(31a,31b)、由直线状管材形成的左右后柱部件(32a,32b)等部件构成其驾驶室结构体(20)。设置在包含沿旋转台(3)旋转轨道形成的圆弧部分的驾驶室(10)左侧面侧的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后端部与左后柱部件(32a)的上端部分配置在相互错开的位置上。并且,配置于该相互错开位置上的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后端部与左后柱部件(32a)的上端部分通过后端梁部件(33)接合在一起。

Description

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压挖掘机等建筑机械的驾驶室(cab)结构,其配置在以可旋转状态安装于下部行走体上的旋转台上。
背景技术
通常,在挖掘沙土或沙砾等土木工程的现场进行作业时,常常使用油压挖掘机(挖掘机械)等建筑机械。
一般情况下,这种油压挖掘机的主要结构有:下部行走体、以可旋转状态安装于下部行走体上的旋转台、以及固定设置在旋转台上以用于搭乘操作人员的驾驶室(cab)。
近年来,特别是符合EOPS(超过6吨的油压挖掘机翻倒时的保护结构:社团法人日本建设机械化协会标准)等标准要求的驾驶室翻倒时的保护结构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驾驶室结构的刚性也成了安全方面的重要课题。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将内板和外板结合形成支柱、并在该支柱内部的中空空间中设置钢管等加强构件的建筑机械(作业车辆)驾驶室结构。
这种结构与仅仅由内板和外板等板金部件构成的驾驶室结构相比,能够大大提高刚性,并能够防止建筑机械翻倒时造成的变形。
专利文献1:特开平9-25648号公报(1997年1月28日公开)
但是,上述现有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存在以下缺点。
即,上述公报所公开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尽管因驾驶室的刚性得到了提高而能够确保驾驶室的安全性,可是由于加强构件的增加,使得零部件数量也有所增加,因此有可能造成成本的提高。
此外,在采用所谓的后方小旋转型驾驶室结构的建筑机械,即从平面上看旋转台旋转时从下部行走体突出的长度相对于旋转半径不超过规定比例的驾驶室结构中,既要满足因突出量受限制造成的形状限制要求,同时需要尽可能地扩大驾驶室空间以使得操作人员乘坐舒适,且还需要保持足够的刚性。因此,上述公报中所公开的驾驶室结构,由于增加零部件数量而很难在实现驾驶室的大型化的同时确保足够的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在所谓的后方小旋转型驾驶室结构、即旋转台旋转时从下部行走体突出的长度相对于旋转半径不超过规定比例的驾驶室结构中,无需增加零部件数量而能够确保足够的刚性以承受翻倒时的负荷。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固定设置在以可旋转状态安装于下部行走体上的旋转台上,且在其任一侧面上具有沿旋转轨道形成的、不超过规定旋转半径的圆弧部分,该驾驶室结构包括两个第一柱部件、两个第二柱部件以及第一接合部件。两个第一柱部件由弯曲成大致L字形状的管材形成,分别设置在驾驶室的右前端部至右后端部之间以及左前端部至左后端部之间。并且,两个第一柱部件具有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的柱部和沿大致水平方向设置的梁部。两个第二柱部件由大致呈直线状的管材形成,分别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在驾驶室的右后端部以及左后端部。并且,设置在具有圆弧部分侧面的后端部上的第二柱部件的上端部分位于与由第一柱部件形成的平面相错开的位置上。第一接合部件与分别设置在右后端部及左后端部的两个第二柱部件的上端部分相接合。另外,第一接合部件还将相互错开的第一柱部件的梁部的后端部分与对应的第二柱部件的上端部分接合在一起。
这里,在后方小旋转型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即从平面上看旋转台在旋转时从下部行走体突出的长度不超过旋转半径10%的驾驶室结构中,使用由管材形成的第一、第二柱部件作为大致呈箱体的驾驶室四个角落的柱子。第一柱部件由两个弯曲成大致L字形状的管材构成,设置在左右的前端部至后端部。并且,第一柱部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左右的前端部且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的柱部、和从左右前端部上方朝向左右后端部上方延伸的梁部。在设置于左右的后端部分的两个第二柱部件中,设置在形成于驾驶室一个侧面上的圆弧部分的后端部上的一个第二柱部件,其上端部分设置在与第一柱部件的梁部的后端部分错开的位置上。第一接合部件分别与设置在左右的后端部上的第二柱部件的上端部分相接合。另外,第一接合部件还将设置在相互错开位置上的第一柱部件梁部的后端部分与对应的第二柱部件的上端部分接合在一起。
这里,所述建筑机械包括例如在旋转台上包括驾驶室(cab)或各种建筑设备的油压挖掘机或起重机等。此外,所述后方小旋转型,包括设计有旋转半径的建筑机械,例如,从平面上观察,设置有驾驶室的旋转台在旋转时从下部行走体突出的长度和旋转半径的比例为10%以下。另外,在所述构成中的左右前后方向是指在驾驶室内操作建筑机械的操作人员所看到的方向。
根据该构成,为了使如后方小旋转型建筑机械那样具有规定的旋转半径,驾驶室的一个侧面成为包含圆弧部分的圆形,因此即使均由管材形成的第一柱部件、第二柱部件的接合部分位于相互错开的位置,也能够通过第一接合部件将它们相接合。并且,该第一接合部件还兼具接合两个第二柱部件之间的接合梁的功能,因此能够无需增加零部件数量即可将第一柱部件和第二柱部件相互接合。另外,由于第一、第二柱部件均采用管材,因此与现有的由板金部件构成的驾驶室结构相比,能够无需增加零部件数量而比过去大大提高驾驶室的刚性。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中,两个第一柱部件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柱部件和第二柱部件设置成如下结构:分别设置在左右前端部上的两个第一柱部件之间的距离,不同于分别设置在左右后端部上的两个第二柱部件之间的距离。
这里,将各部件如下设置,例如,设置在驾驶室后侧左右两端的两个第二柱部件之间的距离比设置在驾驶室前侧左右两端的两个第一柱部件之间的距离长。
这里,分别设置在驾驶室的左右前端部上的两个第一柱部件设置成柱部与梁部均相互平行。因此,设置在包含圆弧部分的侧面上方的第一柱部件的梁部的后端部分,被设置在与对应的第二柱部件上端错开的位置上。
在本发明的驾驶室结构中,由于可通过第一接合部件将位于相互错开位置上的第一、第二柱部件相接合,因此能够得到既能够确保驾驶室的视野范围广,又能够确保足够刚性的驾驶室结构。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还包括第二接合部件,其将具有圆弧部分侧的第一柱部件的柱部、第二柱部件以及第一接合部件相互接合在一起。
这里,在驾驶室侧面具有圆弧部分的一侧,还设有将第一柱部件、第二柱部件以及第一接合部件相互接合起来的第二接合部件。
根据该构成,作为驾驶室结构主要构成部分的第一、第二柱部件与第一接合部件能够更加牢固地接合在一起。另外,在第一柱部件的柱部与第二柱部件之间设置第三柱部件时,也能够通过第二接合部件将第一柱部件的梁部与第三柱部件的上端部接合起来。其结果,能够得到刚性进一步提高的驾驶室结构。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中,第二接合部件是截面大致呈L字形状的板金部件。
第二接合部件用于将第一柱部件的端部、第二柱部件的端部、以及将它们接合的第一接合部件相互接合在一起,采用例如截面大致呈L字形状的板金部件。
根据该构成,与使用管材作为第二接合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易于将驾驶室端部的形状加工成任意形状,并且能够通过在内部穿设电线来确保驾驶室结构的宽大空间。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中,在具有圆弧部分侧的第一柱部件的柱部与第二柱部件之间还包括第三柱部件,第三柱部件的上端部分与第二接合部件相接合,且大致沿垂直方向设置。
这里,在包括分别设置在大致呈箱体的四个角落的第一柱部件和第二柱部件的驾驶室结构中,在具有圆弧部分侧的第一柱部件与第二柱部件之间,作为第三个柱子设有第三柱部件。
根据该构成,例如,即使在具有圆弧部分的侧面安装滑动门或带铰链的门时,也能够确保支撑门重量所需的强度,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驾驶室的刚性。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中,第一接合部件是截面大致呈L字形状的板金部件。
这里,作为将设置在相互错开位置上的第一柱部件的端部和第二柱部件的端部相接合的第一接合部件,采用例如截面大致呈L字形状的板金部件。
根据该构成,与使用管材作为第一接合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将驾驶室端部的形状加工成任意形状,并且能够通过在内部穿设电线来确保驾驶室结构的宽大空间。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中,在具有圆弧部分的侧面一侧,安装有用于乘降的滑动门。
这里,在具有沿旋转轨道形成的圆弧部分的驾驶室的一个侧面,设置有用于操作人员乘降驾驶室的滑动门。
这里,由于具有所述圆弧部分一侧的侧面沿旋转轨道形成,因此,通常位于建筑机械的车体外侧。
根据该构成,通过在位于建筑机械的车体外侧一侧的驾驶室侧面安装滑动门,能够使得操作人员容易地乘降。另外,通过在向外侧隆出形成的圆弧部分容纳滑动门,将圆弧部分作为滑动门的滑动空间,能够得到收容性好的驾驶室结构。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中,管材中的至少一个由异型截面的钢管形成。
这里,作为管材所采用的钢管的截面不单是圆形或四边形,而是组合了多个圆弧部和直线部的异型截面。
根据该构成,例如,所使用的管材的异型截面能够配合嵌装窗户玻璃所需的形状时,能够提供在减少零部件数量的同时使外观性得到提高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出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固定设置在以可旋转状态安装于下部行走体上的旋转台上,且在其任一侧面上具有沿旋转轨道形成的、不超过规定旋转半径的圆弧部分,该驾驶室结构包括第一柱部件、第二柱部件以及第一接合部件。第一柱部件由弯曲成大致L字形状的管材形成,分别设置在驾驶室的右前端部至右后端部之间以及左前端部至左后端部之间。并且,第一柱部件具有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的柱部和沿大致水平方向设置的梁部。第二柱部件由大致呈直线状的管材形成,分别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在驾驶室的右后端部以及左后端部。并且,设置在具有圆弧部分的侧面的后端部上的一个第二柱部件上端部分与第一柱部件的梁部位于不同的位置上。第一接合部件与分别设置在右后端部及左后端部的第二柱部件的上端部分相接合。另外,第一接合部件还将相互错位的第一柱部件的梁部的后端部分与第二柱部件的上端部分接合在一起。
这里,在后方小旋转型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即从平面上看旋转台在旋转时从下部行走体突出的长度相对于旋转半径不超过规定比例的驾驶室结构中,使用由管材形成的第一、第二柱部件作为位于大致呈箱体的驾驶室的四壁角的柱子。第一柱部件由两个弯曲成大致L字形状的管材构成,设置在左右的前端部至后端部之间。并且,第一柱部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左右的前端部且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的柱部、和从左右前端部上方朝向左右后端部上方延伸的梁部。在设置于左右后端部分的两个第二柱部件中,设置在形成于驾驶室一个侧面上的圆弧部分之后端部上的一个第二柱部件,其上端部分设置在与对应的第一柱部件的梁部后端部分不同的位置上。第一接合部件将分别设置在左右后端部的第二柱部件的上端部分彼此接合。另外,第一接合部件还将设置在相互不同的位置上的第一柱部件的梁部的后端部分与第二柱部件的上端部分相接合。
所述建筑机械包括,例如在旋转台上包括驾驶室(cab)或各种建筑设备的油压挖掘机或起重机等。此外,所述后方小旋转型包括设计有旋转半径的建筑机械,例如,从平面上看,设置有驾驶室的旋转台在旋转时从下部行走体突出的长度不超过旋转半径的10%。另外,在所述构成中的左右前后方向是指在驾驶室内操作建筑机械的操作人员所看到的方向。此外,设置在相互不同的位置上是指即使将两部件延长也不会相交的关系。
根据该构成,为了使如后方小旋转型建筑机械那样具有规定的旋转半径,驾驶室的一个侧面被设计成包含圆弧部分的圆形,因此即使均由管材形成的第一柱部件、第二柱部件以及接合部分位于相互不同的位置上,也能够通过第一接合部件将它们接合在一起。并且,该第一接合部件还兼具将两个第二柱部件之间接合起来的接合梁的功能,因此能够无需增加零部件数量即可将第一柱部件与第二柱部件相互接合。另外,由于第一、第二柱部件均由管材形成,因此与现有的由板金部件构成的驾驶室结构相比,能够无需增加零部件数量而比过去大大提高驾驶室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油压挖掘机外观构成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油压挖掘机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搭载在图1的油压挖掘机上的驾驶室结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中驾驶室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3中驾驶室安装到旋转台上时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图3中驾驶室构成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构成图3中驾驶室骨架的柱部件等构成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7中柱部件等的组装图;
图9是表示图7中柱部件等组装时的各部件配置平面放大图;
图10是表示图3中驾驶室背面侧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安装在图3中驾驶室背面侧各部件构成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将图3所示驾驶室搭载到旋转台上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将图3所示驾驶室搭载在旋转台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为附加图,表示图7中柱部件所包含的具有异型截面的钢管的截面图。
其中,符号标记:
1           油压挖掘机
2           下部行走体
3           旋转台
4           作业机
5           平衡配重
6           发动机
7           滑动门
9           机器室
10          驾驶室
20          驾驶室结构体
21a~21c    侧面板
21d         顶板
22a,22b    侧面框架
22c         背面框架
24          安装部
24a         防振装置
25          旋转框架
27          底板
27a         底面框架
31a         左前柱部件(第一柱部件)
31b         右前柱部件(第一柱部件)
31aa~31ba  柱部
31ab~31bb  梁部
32a    左后柱部件(第二柱部件)
32b    右后柱部件(第二柱部件)
33     后梁部件(第一接合部件)
34     侧梁部件(第二接合部件)
35     支柱(第三柱部件)
41     背面板(加强部件)
42     板材(加强部件)
50     冷却部件(散热器)
d      间隔
M      中央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13对搭载有采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的驾驶室(cab)的油压挖掘机(建筑机械)1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左右”“前后”“前面背面”等用语表示以驾驶室10(参照图1等)中操作人员坐在座椅上时所朝向的方向为基准的方向。
〔油压挖掘机1的整体构成〕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油压挖掘机1包括:下部行走体2、旋转台3、作业机4、平衡配重5、发动机6、机器室9以及驾驶室10。并且,油压挖掘机1是后方小旋转型油压挖掘机,除作业机4之外的机械的旋转半径R(参照图2)在规定值以下,且从平面上看旋转台3在旋转时从下部行走体2伸出的长度为旋转半径的10%以下。
下部行走体2通过使卷绕在行进方向左右两端部分的履带P旋转得以使油压挖掘机1前进或后退,并且在下部行走体2的上面以可旋转状态搭载有旋转台3。
旋转台3在下部行走体2上可朝任意方向旋转,并且在旋转台3上面搭载有作业机4、平衡配重5、发动机6、驾驶室10。
作业机4,由动臂、安装在动臂顶端的斗杆以及安装在斗杆顶端的铲斗等部件构成,藉由液压驱动缸使斗杆和铲斗等部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从而在挖掘砂土、沙砾等的土木工程现场进行作业。
平衡配重5,是例如在将由板组装而形成的箱子中加入铁屑或混凝土等加固而成,设置于旋转台3的后部,以在进行挖掘等作业时保持车体平衡。
发动机6,是用于驱动下部行走体2和作业机4的驱动源,设置在与平衡配重5相邻的位置上。
机器室9设置在作业机4的侧方,容纳图中未示出的燃料箱、机油箱以及操作阀等。
驾驶室10是用于油压挖掘机1的操作人员乘降的驾驶室,其设置在旋转台3上的作业机4侧即左侧前部,以使得能够看到作业机4的前端部。另外,关于该驾驶室10的驾驶室结构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驾驶室10的结构〕
如图3所示,驾驶室10是由各种柱部件31a、31b、32a、35等构成的箱状结构体,且如图2所示,驾驶室10左侧面的中央M,大致沿以旋转台3的旋转中心O为圆心且半径为R的圆的外周部分隆出从而呈现圆弧状(圆形)的形状(以下,简称“圆弧部分”)。根据该构成,这种后方小旋转的油压挖掘机可避免旋转台部分在旋转时从下部行走体2向外侧伸出过多,因此可在道路施工等狭窄的空间进行作业。并且,在该圆弧状部分上安装有用于操作人员乘降的滑动门7。由此,即使在滑动门7打开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得滑动门7不会伸出旋转台3的旋转半径R外侧。其结果是,驾驶室10不会从车体外侧幅宽B(参照图2)突出而与相邻的建筑物等发生冲突,且可最大限度地确保驾驶室10内部的容积。
此外,如图4所示,驾驶室10,通过在下文将详细描述的驾驶室结构体20上安装有侧面板21a、21b、21c和顶板21d,侧面框架22a、22b和背面框架22c而构成。而且,在由各板21a~21d以及各框架22a~22c构成的框架内嵌装有图中未标出的玻璃,从而在驾驶室10内形成操作人员乘坐的空间。
安装在驾驶室10左侧侧面上的侧面板21a以及侧面框架22a、22b,由于被安装到形成有所述驾驶室10左侧侧面圆弧部分的驾驶室结构体20的部分上,因此呈现向以旋转中心0为圆心的半径方向隆起的形状。
此外,如图5所示,用螺栓(图中未示出)将防振装置24a以及底板27固定到驾驶室10的底面框架27a上。然后,将驾驶室10设置在构成旋转台3上面部分的旋转框架25的左侧前方上的四个安装部24上。因此,驾驶室10以四点支撑的状态固定配置在旋转台3(旋转框架25)上。
另外,驾驶室10还具备构成其骨架部分的驾驶室结构体20。关于构成该驾驶室结构体20的具体部件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驾驶室结构体20的构成〕
在本实施例的油压挖掘机1中,以多个柱部件和梁部件组合构成驾驶室10的骨架部分。
具体地说,如图4及图6所示,驾驶室结构体20包括:作为第一柱部件的左前柱部件31a和右前柱部件31b、作为第二柱部件的左后柱部件32a和右后柱部件32b、作为第一接合部件的后梁部件33、作为第二接合部件的侧梁部件34和作为第三柱部件的支柱35。
在上述各部件中,设置在驾驶室结构体20的四角的左右前后的柱部件31a、31b、32a、32b由管材形成。因此,与将板金部件组合而形成的现有的驾驶室结构体相比,可大大提高驾驶室的刚性。而且,左前柱部件31a具有矩形截面形状,而右前柱部件31b如图14所示,具有通过将多个圆弧部分和相互平行的直线部分组合构成的异型截面形状,用于嵌装窗玻璃等构件。
如图7所示,左前柱部件31a通过将管材在其中央部分附近弯曲而形成,包括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的柱部31aa和沿大致水平方向设置的梁部31ab。这样,通过将一根管材弯曲而形成柱部31aa和梁部31ab,能够在减少零部件数量的同时得到刚性较高的驾驶室结构体20。右前柱部件31b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形成。
如图7所示,左后柱部件32a由一根管材形成,并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此外,在左后柱部件32a的上端部分形成有缺口以配合与其相接合的后梁部件33的形状,该缺口部分与后梁部件33的侧面相接合。另外,左后柱部件32a的下端部安装在底面框架27a上。并且,底面框架27a,其位于所述安装部24的大致正上方的部分,藉由防振装置24a与底板27安装在一起。
右后柱部件32b也与左后柱部件32a同样,由一根管材形成,并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并在其上端部分形成有缺口以配合与其相接合的后梁部件33的形状,且该缺口部分与后梁部件33的侧面相接合。并且,右后柱部件32b的下端部未达到底面框架27a的平面(高度位置)。
如图7所示,后梁部件33由截面形状为大致呈L字形状的板金部件形成。并且,如图8所示,后梁部件33将左右前柱部件31a、31b的梁部31ab、31bb的后端部与左右后柱部件32a、32b的上端部接合在一起。更加具体地说,左右前柱部件31a、31b的梁部31ab、31bb的后端部是与后梁部件33的大致呈L字形截面形状的垂直面相接合。另一方面,左右后柱部件32a、32b的上端部是与后梁部件33的大致呈L字形截面形状的水平面相接合。
这里,如图8及图9所示,左前柱部件31a以及左后柱部件32a的接合部分(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后端部分、左后柱部件32a的上端部分)配置在相互不同的位置上。该位置的错开,是为了使所形成的驾驶室10在其侧面部分包含圆弧部分,从而构成所述后方小旋转型油压挖掘机1。具体地说,在驾驶室结构体20中,如图6所示,左右前柱部件31a、31b相互平行设置,且各柱部件31a、31b、32a、32b设置成使左右前柱部件31a、31b的间隔d1不同于左右后柱部件32a、32b的间隔d2。这样,在驾驶室10中,由于后方的宽度变得比前方宽,在将左右前柱部件31a、31b相互平行设置时,包含圆弧部分的左侧的前后柱部件31a、32a的接合部分的位置就会错开。上述位置关系,即使分别延长左侧的前后柱部件31a、32a,前后柱部件31a、32a也不会相交。
在本实施例的油压挖掘机1中,在如此形成驾驶室10的结构以适合后方小旋转型油压挖掘机的情况下,由此所产生的柱部件31a、32a的接合部分的位置错开问题,可以通过使用后梁部件33作为接合部件来解决。
如图6、图9及图10所示,侧梁部件34通过将两个大致呈L字形状的板金部件组合而形成,沿左前柱部件31a(梁部31ab)安装在包含所述圆弧部分的驾驶室10左侧面。并且,侧梁部件34将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与左后柱部件32a相接合,并支撑支柱35的上端。根据该构成,可将位于相互不同的位置上的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后端部和左后柱部件32a的上端部与后梁部件33一同更加牢固地接合在一起。并且,侧梁部件34沿滑动门7滑动的范围设置在其上方,在上侧的大致呈L字形状的板金部件的下面设置导轨,在下侧的大致呈L字形状的板金部件上设置滑轮行走部。
支柱35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在安装有滑动门7的圆弧部分的左侧侧面上,且位于左前柱部件31a的柱部31aa与左后柱部件32a之间的中间位置。因此,在使驾驶室10整体的刚性得到提高的同时,即使在安装于驾驶室10左侧侧面上的滑动门7滑动时,也能够与所述侧梁部件34一起保持驾驶室10的平衡。
〔本油压挖掘机1驾驶室结构体20的特征〕
(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油压挖掘机1为所谓后方小旋转型油压挖掘机,包括以可旋转状态安装于下部行走体2上的旋转台3,在旋转台3上还设置了用于操作人员乘降的驾驶室10。并且,驾驶室10,如图3所示,通过由将管材弯曲成大致L字形状而形成的左右前柱部件31a、31b,以及由直线状的管材形成的左右后柱部件32a,32b等部件构成驾驶室结构体20。另外,如图8及图9所示,设置在包含沿旋转台3旋转轨道形成的圆弧部分的驾驶室10左侧面上的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后端部、与左后柱部件32a的上端部分设置在相互不同的位置上。并且,设置在该不同位置上的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后端部与左后柱部件32a的上端部分通过后梁部件33而相互接合在一起。
根据该构成,在包含形成于后方小旋转型油压挖掘机1的左侧面上的圆弧部分(圆形)一侧,即使左前柱部件31a与左后柱部件32a的接合部分配置在相互不同的位置上,利用后梁部件33将由管材形成的左前柱部件31a与左后柱部件32a相互接合。在此后梁部件33还兼具连接左右后柱部件32a、32b的上端部分的接合梁的作用,因此无需增加零部件数量。并且,由于左前柱部件31a与左后柱部件32a均由管材形成,因此与将板金部件组合构成的现有驾驶室结构相比,能够大大提高驾驶室10的刚性。
(2)
在本实施例的油压挖掘机1的驾驶室结构体20中,由于在驾驶室10的左侧面含有圆弧部分,如图6所示,左右前柱部件31a、31b相互平行设置,且左右前柱部件31a、31b的间隔小于左右后柱部件32a、32b的间隔。因此,设置在左侧面的左前柱部件31a与左后柱部件32a,其相互接合部分被配置在不同的位置上。
在本实施例的驾驶室结构体20中,即使相互接合部分配置在不同的位置上,也能够通过使用后梁部件33将二者接合,从而无需增加零部件数量而将左前柱部件31a与左后柱部件32a相互接合以得到刚性较高的驾驶室结构体20。
(3)
在本实施例的油压挖掘机1的驾驶室结构体20中,在形成于驾驶室10左侧面的圆弧部分上,如图3及图6所示,在左前柱部件31a与左后柱部件32a之间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支柱35。
根据该构成,即使在包含圆弧部分的驾驶室10的左侧面安装有用于操作人员乘降驾驶室10的滑动门7,也能够支撑滑动门7且保持驾驶室10的刚性。
(4)
在本实施例的油压挖掘机1中,将设置在相互不同的位置上的左前柱部件31a与左后柱部件32a的接合部分接合在一起的后梁部件33,如图7及图10所示,是通过将板金部件加工成大致L字形状而形成的。
根据该构成,能够容易地将驾驶室10的外形加工成任意形状,同时在进行大致L字形状加工时,能够在构成驾驶室结构体20的梁部分确保用于穿设电线等的空间。
(5)
在本实施例的油压挖掘机1的驾驶室结构体20中,作为将设置在所述相互不同位置上的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后端部与左后柱部件32a上端部分相接合的部件,在驾驶室10的左侧面的上方还设置了侧梁部件34。
根据该构成,能够将左前柱部件31a与左后柱部件32a更加牢固地接合在一起。另外,在驾驶室10的左侧面,如图1所示,虽然因安装有滑动门7而变得沉重,但是可以通过沿驾驶室10的左侧面的上方设置该侧梁部件34,而能够保持较高的刚性。
(6)
在本实施例的油压挖掘机1的驾驶室结构体20中,如图9及图10所示,所述侧梁部件34由大致呈L字形状的板金部件形成。
根据该构成,与使用管材作为侧梁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容易地沿驾驶室10的外形加工成任意的形状。另外,能够通过在大致呈L字形状的凹陷部分穿设电线等,确保驾驶室10内部的宽大空间。
(7)
在本实施例的油压挖掘机1的驾驶室结构体20中,在驾驶室10的含有圆弧部分的左侧面,设置了用于操作人员乘降驾驶室10的滑动门7。
根据该构成,通过在沿着旋转时的旋转轨道向外侧隆出而形成的圆弧部分安装滑动门7,能够在开闭滑动门7时避免滑动门突出到旋转台3的外侧。此外,由于含有圆弧部分的驾驶室10的左侧面位于旋转台3的最外侧,因此能够将滑动门7安装到操作人员容易乘降的位置。
(8)
在本实施例的油压挖掘机1的驾驶室结构体20中,构成驾驶室结构体20的左前柱部件31a由具有矩形截面形状的管材构成,而右前柱部件31b由具有异型截面的管材形成。
根据该构成,由于能够在异型截面的部分形成用于嵌装窗玻璃等的槽,因此无需设置、加工用于嵌装窗玻璃的其他部件。从而能够得到零部件数量减少且收容性好的驾驶室结构体20。
〔其它实施例〕
以上,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种种变更。
(A)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后梁部件33以及侧梁部件34将位于相互不同的位置(相互错开的位置)上的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后端部与左后柱部件32a的上端部接合在一起的结构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只利用后梁部件33将位于相互不同的位置(相互错开的位置)的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后端部与左后柱部件32a的上端部接合在一起。这样,可获得同样效果,即无需增加零部件数量即可提高驾驶室刚性。
不过,由于要安装滑动门或带铰链的门需要在对刚性要求较高的驾驶室左侧侧面保持较高的刚性水平,如上述实施例所示,同时将侧梁部件34用作接合部件的作法较为理想。
(B)
上述实施例中,以因驾驶室10前后间隔(宽度)d1、d2不同而将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后端部与左后柱部件32a的上端部配置于相互不同的位置(相互错开的位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例如,驾驶室结构体20中,也可以因驾驶室宽度差以外的其它原因,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后端部与左后柱部件32a的上端部配置于相互不同的位置(相互错开的位置)。
(C)
上述实施例中,以驾驶室10左侧侧面含有圆弧部分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例如,当驾驶室10配置于旋转台3右侧前方时,作为后方小旋转型油压挖掘机的圆形(圆弧)部分,可形成于驾驶室的右侧侧面。此时,用后梁部件连接包含所述圆弧部分一侧的柱部件,可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D)
上述实施例中,用于将位于相互不同的位置(相互错开的位置)的左前柱部件31a的梁部31ab后端部与左后柱部件32a的上端部接合在一起的后梁部件33,使用由大致呈L字形状板金部件构成的后梁部件33,或使用侧梁部件34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例如,可以如左右前柱部件31a、31b或左右后柱部件32a、32b那样,用管材代替板金部件形成后梁部件33,从而构成刚性更高的驾驶室结构体20。
不过,如上述实施例所示,考虑到利用板金容易结合驾驶室形状进行加工、同时可确保电线等的穿设空间方面考虑,如上述实施例所示,使用板金较为理想。
再者,后梁部件33或侧梁部件34的形状并不仅限于大致L字形状,还可以是,例如U字形状等其它形状。
(E)
上述实施例中,以在驾驶室10左侧侧面安装滑动门7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例如,可在驾驶室10左侧侧面安装带铰链的门,以取代滑动门7。此时,可通过配置于左前柱部件31a与左后柱部件32a之间的支柱35对带铰链的门提供支承。
(F)
上述实施例中,以各自独立形成位于驾驶室结构体20下方的底面框架27a与底板27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例如,可将底面框架27a与底板27一体形成。亦即左右前柱部件31a、31b以及左右后柱部件32a、32b可直接连接到底板27上。
而且,驾驶室结构体20同样可不通过防振装置24a而直接配置于旋转台3上。
(G)
上述实施例中,以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的驾驶室结构应用于油压挖掘机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例如,其同样适用于具有驾驶室搭载用旋转台的其它建筑机械。
〔产业上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驾驶室结构,在后方小旋转型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即从平面上看旋转台在旋转时从下部行走体突出的长度不超过其相对于旋转半径规定比例的驾驶室结构中,具有与过去相比可大幅度提高驾驶室刚性的效果,因此能够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和农业机械等作业用机械的驾驶室中。

Claims (6)

1.一种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固定设置在以可旋转状态安装于下部行走体上的旋转台,在所述驾驶室结构的任一侧面上具有沿旋转轨道形成的、不超过规定旋转半径的圆弧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结构包括:
两个第一柱部件,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件分别为设置在驾驶室的右前端部至右后端部之间的右第一柱部件以及设置在驾驶室的左前端部至左后端部之间的左第一柱部件,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件分别由弯曲成大致L字形状的管材形成,且分别具有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的柱部和沿大致水平方向设置的梁部;
两个第二柱部件,所述两个第二柱部件分别为右第二柱部件和左第二柱部件,其中所述右、左第二柱部件分别由大致呈直线状的管材形成,分别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在驾驶室的右后端部以及左后端部,其中设置在具有所述圆弧部分的侧面的后端部的第二柱部件的上端部分被配置在与由该侧面的所述第一柱部件形成的平面相错开的位置;
第一接合部件,其与所述两个第二柱部件的上端部分相接合,并将所述第一柱部件的所述梁部后端部分与所述第二柱部件上端部分接合在一起;
第二接合部件,其将具有所述圆弧部分一侧的所述第一柱部件的柱部、所述第二柱部件以及所述第一接合部件相互接合在一起,
所述第一接合部件由截面大致呈L字形状的板金部件所形成,
所述左、右第一柱部件的梁部的后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合部件的大致呈L字形截面形状的垂直面相接合,
所述左、右第二柱部件的上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合部件的大致呈L字形截面形状的水平面相接合,
在每个第二柱部件的上端部上形成有缺口以配合与其相接合的所述第一接合部件的形状,所述缺口部分与所述第一接合部件的侧面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城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件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件和所述两个第二柱部件配置成如下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右前端部上的所述两个第一柱部件之间的距离,不同于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右后端部上的所述两个第二柱部件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合部件通过将两个大致呈L字形状的板金部件组合而形成,由此能够将位于相错开的位置的所述第一柱部件的梁部的后端部和所述第二柱部件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一同更加牢固地接合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所述圆弧部分一侧的所述第一柱部件的柱部与所述第二柱部件之间还包括第三柱部件,所述第三柱部件的上端部分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相接合,且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所述圆弧部分的侧面一侧,安装有用于乘降的滑动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材中的至少一个由具有异型截面的钢管形成。
CN2006800262760A 2005-07-19 2006-07-13 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30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08251 2005-07-19
JP208251/2005 2005-07-19
PCT/JP2006/313931 WO2007010808A1 (ja) 2005-07-19 2006-07-13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3076A CN101223076A (zh) 2008-07-16
CN101223076B true CN101223076B (zh) 2011-03-23

Family

ID=37668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627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3076B (zh) 2005-07-19 2006-07-13 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887124B2 (zh)
JP (1) JP4999689B2 (zh)
KR (1) KR101002227B1 (zh)
CN (1) CN101223076B (zh)
GB (1) GB2441485B8 (zh)
WO (1) WO20070108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04078B2 (ja) * 2005-09-06 2011-10-26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構造
DE202007006500U1 (de) * 2007-05-07 2008-09-18 Liebherr-Hydraulikbagger Gmbh Baumaschine
CN102057109B (zh) * 2008-07-16 2013-06-05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US8579363B2 (en) 2008-12-16 2013-11-12 Daniel E. Davis Rollover protection cab
US8632122B2 (en) * 2009-11-20 2014-01-21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Construction machine
DE102010015163A1 (de) * 2010-04-16 2011-10-20 Liebherr-Hydraulikbagger Gmbh Baumaschine oder Umschlaggerät
JP5706110B2 (ja) * 2010-07-29 2015-04-22 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フレーム構造
JP5516439B2 (ja) * 2011-01-25 2014-06-11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2012219516A (ja) * 2011-04-08 2012-11-12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5582167B2 (ja) * 2012-05-18 2014-09-03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5181076B1 (ja) * 2012-08-03 2013-04-10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油圧ショベル
DE112013000122B4 (de) * 2013-02-15 2017-06-14 Komatsu Ltd. Hydraulikbagger
GB2531762A (en) 2014-10-29 2016-05-04 Bamford Excavators Ltd Working machine
WO2016182033A1 (ja) * 2015-05-13 2016-11-17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上部旋回体
WO2015147343A1 (ja) * 2015-05-21 2015-10-01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油圧ショベル
JP2017040096A (ja) * 2015-08-20 2017-02-23 共和産業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6971773B2 (ja) * 2017-10-20 2021-11-24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のキャブ、作業車両およびホイールローダ
US10556492B2 (en) * 2017-11-10 2020-02-11 Deere & Company Operator cab with segmented door
CN110536987B (zh) * 2018-03-26 2020-12-01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车辆的罩、作业车辆的驾驶室以及作业车辆
CN109049085B (zh) * 2018-08-13 2024-08-30 江西省芦林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弯梁结构
JP7195105B2 (ja) * 2018-10-09 2022-12-23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キャブ及び作業機械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6176A (zh) * 2003-04-10 2004-10-13 ��ʽ����С��������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Z213234A (en) * 1984-11-26 1987-09-30 Kubota Ltd Front screen for tractor cabin
JPH0925648A (ja) 1995-07-12 1997-01-28 Komatsu Ltd 作業車両のキャブ構造
US5820199A (en) * 1995-11-08 1998-10-13 Caterpillar Inc. Frame assembly for an operator's compartment
DE19604942C2 (de) * 1996-02-10 2002-09-12 Daimler Chrysler Ag Fahrwerksträger
JP2001182098A (ja) * 1999-12-28 2001-07-03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US6189955B1 (en) * 2000-04-18 2001-02-20 Deere & Company Operator enclosure for an agricultural tractor
WO2002022968A1 (fr) * 2000-09-18 2002-03-21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Cabine d'engin de construction
JP4553515B2 (ja) * 2001-04-20 2010-09-29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のキャブ構造
KR100412838B1 (ko) * 2001-07-21 2003-12-3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휀더부 구조
JP4397147B2 (ja) 2002-07-10 2010-01-13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の運転室
US6695396B1 (en) * 2002-11-01 2004-02-2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djustable fastener assembly
JP2005008035A (ja) 2003-06-19 2005-01-13 Komatsu Ltd キャブ
CN1849239A (zh) * 2003-09-09 2006-10-18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建设机械驾驶室
KR101059289B1 (ko) * 2004-06-07 2011-08-24 히다찌 겐끼 가부시키가이샤 건설 기계
US7243982B2 (en) * 2004-06-22 2007-07-17 Caterpillar Inc Operator's cab for a work machine
CN101018683B (zh) * 2005-05-13 2011-05-25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机械用驾驶室
JP4814235B2 (ja) * 2005-07-19 2011-11-16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構造
JP2007069799A (ja) * 2005-09-08 2007-03-22 Komatsu Ltd 建設車両
JP2007106286A (ja) * 2005-10-14 2007-04-26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作業機械のキャブ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6176A (zh) * 2003-04-10 2004-10-13 ��ʽ����С��������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02227B1 (ko) 2010-12-20
GB0800043D0 (en) 2008-02-13
US20090115223A1 (en) 2009-05-07
GB2441485A (en) 2008-03-05
GB2441485B8 (en) 2010-03-03
JPWO2007010808A1 (ja) 2009-01-29
US7887124B2 (en) 2011-02-15
KR20080015513A (ko) 2008-02-19
GB2441485B (en) 2010-01-06
WO2007010808A1 (ja) 2007-01-25
JP4999689B2 (ja) 2012-08-15
CN101223076A (zh) 2008-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3076B (zh) 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
CN101223077B (zh) 建筑机械驾驶室结构
JP3747733B2 (ja) 建設機械の運転室
CN101018683B (zh) 作业机械用驾驶室
CN1536176A (zh)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US7665801B2 (en) Structure of upper frame for supporting cabin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RU2516673C2 (ru) Рабочая машина
CN102648319A (zh) 工程机械
GB2443783A (en) Cab structure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CN102057109B (zh)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CN1673465A (zh) 工程机械
JP2007205100A (ja) 建設機械の車体フレームおよび建設機械
CN103635635A (zh) 液压挖掘机
JP2004042740A (ja) 作業車両の運転室
WO2014133002A1 (ja) 建設機械
KR102627878B1 (ko) 작업 차량
US20100187860A1 (en) Cab and construction machine
JP5065968B2 (ja) 柱支持部材および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CN1811077B (zh) 工程机械
KR101640605B1 (ko) 소선회 굴삭기의 캐빈 지지구조
JP2010065436A (ja) ローダ作業機のキャビン装置
JP5112149B2 (ja) 柱支持構造および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2004322980A (ja) 建設機械の運転室
JP2002327462A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構造
JPH11229436A (ja) 建設機械の旋回フレー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