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9123B - 具有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和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的光学体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和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的光学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9123B
CN101189123B CN2006800195605A CN200680019560A CN101189123B CN 101189123 B CN101189123 B CN 101189123B CN 2006800195605 A CN2006800195605 A CN 2006800195605A CN 200680019560 A CN200680019560 A CN 200680019560A CN 101189123 B CN101189123 B CN 1011891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ming
layer
strippable
optical
optical bod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195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9123A (zh
Inventor
卡尔·A·斯托弗
蒂莫西·J·埃布林克
马丁·E·登克尔
杰弗里·N·杰克逊
克里斯托弗·J·德克斯
琼·M·斯特罗贝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ublication of CN101189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9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9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91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74Production of other optical el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B29D11/00009- B29D11/0073
    • B29D11/00788Producing optical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6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permitting easy sepa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2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by surface treatment, e.g. by ir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3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used for 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n irregula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57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creating an anisotropic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 i.e. distributing output differently in two perpendicular ax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6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brication 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 Y10T428/24372Particulate mat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10T428/254Polymeric or resinous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体,该光学体包含:光学膜和至少一个可剥离型粗糙表层。所述的至少一个可剥离型粗糙表层可包含连续相和分散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可剥离型粗糙表层可包含第一聚合物、不同于该第一聚合物的第二聚合物、以及与第一聚合物和第二聚合物中的至少一者基本上不可混溶的附加材料。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可剥离型粗糙表层的与光学膜相邻的表面包含多个突起,并且与该表面相邻的光学膜表面包含与所述多个突起基本对应的多个非对称性凹陷。本发明还公开了制造这种示例性光学体的方法。

Description

具有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和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的光学体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件非临时专利申请要求2005年4月6日提交的标题为“OPTICAL BODIES INCLUDING ROUGH STRIPPABLEBOUNDARY LAYERS AND ASYMMETRIC SURFACESTRUCTURES”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668,700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涉及光学体及光学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光学膜(包括聚合物单层光学膜、聚合物多层光学膜以及含有分散相和连续相的聚合物光学膜)被广泛用于多种用途中。聚合物光学膜的示例性应用包括显示装置,例如设置在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计算机、电视机以及其它装置内的液晶显示器(LCD)。公知的聚合物光学膜包括反射偏振膜,例如VikuitiTM反射式偏光增亮膜(DBEF)和VikuitiTM漫反射式偏振膜(DRPF),它们都可得自3M公司。其它公知的聚合物光学膜包括反射片,例如VikuitiTM增强型镜面反射片(ESR),它也得自3M公司。
作为偏振片或者反射镜使用的聚合物多层光学膜通常包含一层或多层第一光学层以及一层或者多层第二光学层。除了第一和第二光学层以外,一些传统的多层膜还包含一层或者多层非光学层,例如位于光学层组之上或之间的一层或者多层保护性界面层。通常,非光学层与聚合物多层光学膜形成一体从而使得由第一和第二光学层所透射、偏振或者反射的光中的至少一部分也穿过这些非光学层。这种非光学层可以保护光学层免受损坏、有助于共挤出加工和/或增强光学膜的后处理机械性能。因此,在这种传统的光学膜中,通常重要的是在所关注的波长区域内非光学层不对光学膜的反射性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发明概述
本发明公开涉及光学体和光学体的制造方法。在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体包含:第一光学膜;第二光学膜;以及至少一个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膜和第二光学膜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一光学膜和第二光学膜中至少一者的表面相邻。与光学膜相邻设置的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一表面结构物,并且与该界面层表面相邻的所述光学膜的表面具有基本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表面结构物的多个第二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
在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体包含:第一光学膜;第二光学膜;以及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界面层,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膜和第二光学膜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一光学膜和第二光学膜中至少一者的表面相邻。所述可剥离的界面层含有第一聚合物以及与该第一聚合物基本不混溶的第二聚合物。与光学膜相邻设置的所述可剥离的界面层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一表面结构物,并且与该界面层表面相邻的所述光学膜的表面具有基本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表面结构物的多个第二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
在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这样的光学体,该光学体包含位于第一光学膜和第二光学膜之间的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界面层;以及拉伸所述光学体。在经拉伸的光学体中,与光学膜相邻设置的可剥离的界面层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一表面结构物,并且与该界面层表面相邻的所述光学膜的表面具有基本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表面结构物的多个第二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使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更容易地理解怎样实施和使用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构造的光学体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构造的光学体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构造的光学体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构造的光学膜的示意性局部立体图,其示出了光学膜表面上的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
图4B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构造的光学膜的示意性局部立体图,其也示出了光学膜表面上的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
图4C是沿着根据图4B的实施方案构造的光学膜的短轴截取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5示出单轴拉伸光学体;
图6是可以用于加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光学体的装置的示意性顶视图;
图7A示出在除去包含大约0%的TONETM P-787聚己内酯(P-787)的可剥离型粗糙表层之后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膜的扫描电子显微法(SEM)的显微照片;
图7B示出包含大约0%P-787的可剥离型粗糙表层的SEM显微照片;
图7C示出在除去包含大约1%P-787的可剥离型粗糙表层之后的SAN膜的SEM显微照片;
图7D示出包含大约1%P-787的可剥离型粗糙表层的SEM显微照片;
图7G示出在除去包含大约3%的TONETM P-787聚己内酯的可剥离型粗糙表层之后的SAN膜的SEM显微照片;
图7H示出包含大约3%P-787的可剥离型粗糙表层的SEM显微照片;
图8A示出在除去包含大约0.5%P-787的可剥离型粗糙表层之后的空气侧光学膜表面的SEM显微照片;
图8B示出包含大约0.5%P-787的用于赋予图8A所示纹理的可剥离型粗糙表层的空气侧的SEM显微照片;
图8C示出图8A所示的空气侧光学膜表面的放大的SEM显微照片;
图8D示出在除去包含大约0.5%P-787的可剥离型粗糙表层之后的滚筒侧光学膜表面的SEM显微照片;
图8E示出包含大约0.5%P-787的用于赋予图8D所示纹理的滚筒侧可剥离型粗糙表层的SEM显微照片;
图8F示出图8D所示滚筒侧光学膜表面的放大的SEM显微照片;
图9示出采用光学干涉法对示例光学膜进行的表面粗糙度分析;
图10示出采用光学干涉法对图9所示的示例光学膜进行的表面粗糙度分析;
图11示出采用光学干涉法对示例光学膜进行的表面粗糙度分析;
图12示出采用光学干涉法对图11所示的示例光学膜进行的表面粗糙度分析;
图13示出采用光学干涉法对示例光学膜进行的表面粗糙度分析;
图14示出采用光学干涉法对示例光学膜进行的表面粗糙度分析;
图15示出采用光学干涉法对示例光学膜进行的表面粗糙度分析;
图16示出采用光学干涉法对示例光学膜进行的表面粗糙度分析;
图17示出总结本发明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多种性能的表;以及
图18是具有根据本发明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粗糙表面的光学膜的SEM显微照片。
发明详述
如以上所概述,本发明公开提供了包含一层或多层可剥离层(例如可剥离界面层)的光学体以及该光学体的制造方法。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原理,可剥离层与至少一片光学膜相连。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将一层或多层可剥离层(例如可剥离界面层)制成粗糙状,并通过(例如)共挤出具有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的光学膜或对其进行取向或者通过其它合适的方法将该一层或多层可剥离层用于赋予一片或多片光学膜以表面纹理。表面纹理可以包括表面结构物,并且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还包括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在一些应用中,这种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可以使包含在光学体内的光学膜的光学性能得到改善。可以构造一层或更多层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并按照与2004年10月29日提交的标题为“Optical Bodies and Methods forMaking Optical Bodies”的美国专利申请No.10/977,211(Hebrink等人共同拥有)中所述的可剥离型粗糙表层基本相同的方式使用,将上述专利申请的与本发明公开内容保持一致的那部分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包含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的光学体在与本发明同一天提交的标题为“Optical Bodies Including Rough Strippable BoundaryLayers”的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申请(3M公司案卷No.60761US002)中也有概括性的描述,该专利申请公开的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在本发明公开的典型的实施方案中,可剥离层与一片或更多片光学膜相连,使得在诸如拉伸之类的初始加工过程中,或者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还包括随后的存放、处理、封装、运送和/或转换过程中,可剥离层能够保持附着在所述的一片或多片光学膜上,但是在需要时使用者可以将其剥离或者除去。例如,可以在拉伸光学体之后立即除去可剥离的界面层并分离光学膜,或者在即将把一个或更多个光学膜元件安装到显示装置之前除去可剥离的界面层并分离光学膜。优选的是,在不施加过多的力、不损坏光学膜或使光学膜受到可剥离层的大量残余颗粒的污染的条件下把一层或更多层的可剥离层与一片或更多片光学膜分开。在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以将光学体安装到显示装置中,并使至少一个可剥离界面层仍是完好的。该特征给其中可以使用本发明公开的光学体的成型体提供额外的挠性。
现在参照图1、图2和图3,这些图以简化的示意性形式示出本发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图1是光学体10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其中光学体10包含第一光学膜20、第二光学膜30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膜和所述第二光学膜之间的至少一个可剥离的界面层18。可剥离界面层的第一表面可以与光学膜20相邻设置,并且可剥离界面层的第二表面可以与光学膜30相邻设置。在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剥离界面层可以与一片光学膜相邻设置,并且通过附加层与另外的光学膜分开,该附加层可以是附加的可剥离层,或者所述的附加层可以连接在相邻的光学膜上。当需要时,两层可剥离的界面层可以被设置在(例如)光学膜20和30之间,以使可剥离的界面层对相邻的光学膜20或30具有不同的附着作用。可任选的是,光学体10还可以包含一层或者更多层附加的可剥离界面层18(其被设置在光学膜20和30的外表面上并与仅仅一片光学膜相邻设置)、以及一个或多个外表层16。
可以有利地用于图1所示构造的材料的一个实例如下:(1)由55摩尔%的诸如萘二甲酸酯的二元酸类物质、45摩尔%的诸如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二元酸类物质、4摩尔%的二醇中的己二醇和96摩尔%乙二醇制成的第一光学层12;(2)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第二光学层14;(3)由聚丙烯制成的可剥离界面层18;以及(4)由75摩尔%的诸如萘二甲酸酯的二元酸类物质、25摩尔%的诸如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二元酸类物质、4摩尔%的二醇中的己二醇和96摩尔%乙二醇制成的外表层16。
包含多于两片的光学膜的示例性光学体还可以包含设置在第一光学膜20和第二光学膜30与所述的附加光学膜之间、或者设置在附加光学膜(图中未示出)之间的附加的可剥离界面层(图中未示出)。例如,光学体10还可以包含与第二光学膜相邻设置的第三光学膜、和被设置在第二光学膜和第三光学膜之间的第二可剥离界面层。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可以包含多于三片(例如6、10或者更多)的光学膜。在根据本发明公开构造的光学体中使用的光学膜的数量取决于所用的设备和材料以及其它相关因素。此外,光学体10可以包含适合于特定应用的任何其它附加层。例如,光学膜20和光学膜30中的一者或两者还可以包含设置在光学膜和可剥离界面层之间、并形成光学膜的一部分的一层或更多层的亚表层。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光学膜20和光学膜30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是或者可以包含聚合物多层光学膜,例如多层反射偏振片。例如,一片或两片光学膜可以包含一层或更多层第一光学层12和一层或更多层第二光学层14。第一光学层12可以是单轴或双轴取向的双折射聚合物层。第二光学层14也可以是双折射的、并且是单轴或双轴取向的聚合物层。在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光学层14具有各向同性折射率,该各向同性折射率与取向后的第一光学层12的折射率中的至少一个不同。光学膜20和光学膜30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是或者可以包含含有分散相和连续相的聚合物光学膜,例如漫反射偏振片。在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光学膜20和光学膜30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是单层光学膜。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构造的光学体40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光学体40包含第一光学膜50、第二光学膜60和设置在第一光学膜50和第二光学膜60之间的可剥离界面层48。在该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剥离界面层48是包含连续相47和分散相49的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形成分散相49:在合适的加工阶段将颗粒混入连续相47中或者将一种或多种不混溶的材料混入连续相47中,然后,优选的是,使所得物发生相分离并在可剥离的界面层材料与光学膜之间形成粗糙表面。对于一些应用而言,可能需要形成具有包含连续相和分散相的一层或更多层的界面层,在这种界面层中上述两相之间的界面足够弱以至于可以在进行膜取向或其它加工时形成空隙。这种空隙可以有助于在界面层和相邻的光学膜之间形成粗糙界面,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这种空隙可以有助于形成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可以通过谨慎地控制加工参数和拉伸比,或者通过选择性地使用相容剂来控制空隙的平均尺寸和纵横比。
图2以概括性简图的方式示出连续相47和分散相49,然而,实际上这两个相的外观可以是更不均匀和更不规则的。例如,图2所示的示意图应该被理解成涵盖了这样的实施方式:其中可剥离界面层包含第一聚合物和第二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与所述第一聚合物基本上是不混溶的,但是也不会形成清晰的分散区域。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剥离界面层48可以包含分散相或/和连续相的多个亚相。可剥离界面层48可以用来为光学膜50的与可剥离界面层48相邻设置的表面赋予具有凹陷50a的表面纹理、以及为光学膜60的与可剥离界面层48相邻设置的表面赋予具有凹陷60a的表面纹理。由此,可以在对具有可剥离界面层的光学膜进行共挤出、层叠和/或随后的拉伸过程中赋予所述的表面纹理。光学体40还可以包含图1所示或所描述的任意数量的膜或层、以及(在适用于特定应用时)任意的其它附加层。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构造的光学体70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光学体70包含:第一光学膜80;第二光学膜90;可剥离界面层78,其包含连续相77和分散相79;以及光滑的可剥离界面层75,其可以与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78形成为一体并且可以除去。可供选用的方式是,光滑的可剥离界面层75可以独立形成,和/或可以单独从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78上除去。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光滑界面层75可以包含至少一种与连续相77相同的材料。
可剥离界面层48可以用来为光学膜50的与可剥离界面层48相邻设置的表面赋予具有凹陷50a的表面纹理、以及为光学膜60的与可剥离界面层48相邻设置的表面赋予具有凹陷60a的表面纹理。由此,可以在对具有可剥离界面层的光学膜进行共挤出、层叠和/或随后的拉伸过程中赋予所述的表面纹理。当需要时,可以在光学膜80和90之间设置两层(例如)具有不同量的分散相的可剥离的粗糙层,以便赋予不同光学膜以不同程度的粗糙度。此外,光学体70可以包含图1和图2所示或所描述的任意数量的膜或层、以及(在适用于特定应用时)任意的其它附加层。
根据本发明公开构造的光学体所包含的可剥离界面层可以具有:第一主表面,其以可除去的方式附着在第一光学膜上;以及第二主表面,其以可除去的方式附着在第二光学膜上。然而,根据本发明公开构造的一些示例性光学体可包含至少一层界面层,该至少一层界面层具有:第一主表面,其以可除去的方式附着在第一光学膜上;以及第二主表面,其通过材料选择物而永久性地附着在第二光学膜上,所述的材料选择物使界面层和第二光学膜之间具有令人满意的结合力,从而使得可剥离界面层可以从第一光学膜上除去,但是不能从第二光学膜上除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多片光学膜中的一者可以被用作为了满足加工(共挤出加工或者膜处理和/或转换)需要而加入的表层,该表层光学膜可以在所述加工过程中的某一时刻被除去并被丢弃。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将界面层附着在第一光学膜和第二光学膜这两者上,并且通过剥离,该界面层可以分开,从而在第一光学膜和第二光学膜上形成由界面层材料构成的附加层。达到这种效果的一个方法是具有这样的界面层,该界面层是由两种或者更多种材料构成的多层材料,如上文所述的那样。在一些这样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材料选择物包括与相邻的光学膜具有较强或较弱的附着作用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的选择将由相邻光学膜的材料组成决定。
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光学膜或层可以被构造成具有与所示的那些不同的相对厚度。
现在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其它方面。
光学膜
多种光学膜适用于本发明公开的实施方案。适用于本发明公开一些实施方案的光学膜可以包括:介电多层光学膜(其全部都由双折射光学层构成、部分由双折射光学层构成或者全部都由各向同性光学层构成),例如DBEF和ESR;和连续/分散相光学膜,例如DRPF,其可以具有偏振片或反射镜的特性。适用于本发明公开实施方案的光学膜可以是或可以包括:漫射式微空隙反射膜,例如BaSO4填充的PET膜;或漫射式“白”反射膜,例如TiO2填充的PET膜。可供选用的方式是,光学膜可以是单一一层合适的透光性的各向同性或双折射材料,例如聚碳酸酯,并且光学膜可以包含或不包含体漫射体。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文中描述的结构、方法和技术可适用于并可应用于其它类型的合适的光学膜。本文具体提及的光学膜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子而不意味着是适用于本发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学膜的穷举。
更具体地说,适用于本发明公开实施方案的示例性光学膜包括多层反射膜,例如在美国专利No.5,882,774和6,352,761以及PCT公开No.WO95/17303、WO95/17691、WO95/17692、WO95/17699、WO96/19347和WO99/36262中所描述的那些,以上专利文献全部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多层反射偏振片光学膜和连续/分散相反射偏振片光学膜根据至少两种不同材料(通常为聚合物)的折射率差来选择性地反射至少一个偏振方向的光。合适的漫反射偏振片包括:连续/分散相光学膜,其在(例如)美国专利No.5,825,543中有描述,该专利的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和漫反射光学膜,其在(例如)美国专利No.5,867,316中有描述,该专利的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适用于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包含分散相和连续相的其它材料和光学膜在与本申请同日提交的标题为“Diffuse ReflectivePolarizing Films With Orientable Polymer Blends”(代理人案卷No.60758US002)的共同拥有的申请中也有所描述,将该申请的与本发明公开保持一致的那部分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片或更多片光学膜是由布儒斯特角(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0的角度)非常大或不存在布儒斯特角的聚合物层构成的多层叠堆。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知,多层光学膜可以被制成这样的多层反射镜或者偏振片,该多层反射镜或者偏振片针对p偏振光的反射率随着入射光偏离法线的角度的增大而缓慢减小、不变或者增大。本文将多层反射光学膜作为例子来说明本发明光学膜的结构及本发明光学膜的制造和使用方法。如上所述,本文中描述的结构、方法和技术可适用于并可应用于其它类型的合适的光学膜。
例如,可以通过交替设置(例如交替插入)单轴取向的双折射第一光学层(或双轴取向的双折射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来制造合适的多层光学膜。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光学层具有与经取向的层的面内折射率之一基本相等的各向同性折射率。两种不同光学层间的界面形成光反射平面。在与两种层的折射率基本相等的方向平行的平面内偏振的光基本被透射。在与两种层的折射率不同的方向平行的平面内偏振的光至少被部分反射。可通过增加层数或者通过增大第一种层与第二种层之间的折射率差来增大反射率。
具有多层的膜可以包括具有不同光学厚度的层,以便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增大膜的反射率。例如,膜可以包括成对的层,其中可以对它们各自进行调整(例如对垂直入射光),以便对特定波长的光达到最佳反射。通常,适用于本发明某些实施方案的多层光学膜具有大约2到5000个光学层、一般具有大约25到2000个光学层、通常具有大约50到1500个光学层或者大约75到1000个光学层。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包含大约825个或者更少的光学层、大约600个或者更少的光学层、大约275个或者更少的层、甚至大约100个或者更少的光学层。光学层的数量取决于光学膜的用途。还应该理解的是,尽管可能仅仅描述了单一一个多层叠堆,但是多层光学膜可以由随后被组合成膜的多个叠堆或者不同种类的光学膜制成。
可以通过将单轴取向的第一光学层与具有各向同性折射率(与经取向的层的面内折射率之一基本相等)的第二光学层结合起来而制成反射偏振片。可供选用的方式是,两种光学层都由双折射聚合物形成并经过拉伸工艺取向,使得其在单一一个面内方向上的折射率基本相等。两种光学层之间的界面形成针对某一种偏振状态的光的光反射平面。在与两种层的折射率基本相等的方向平行的平面内偏振的光基本被透射。在与两种层的折射率不同的方向平行的平面内偏振的光至少被部分反射。
对于具有各向同性折射率或者面内双折射率较小(例如对于632.8nm的光,面内双折射率不超过大约0.07)的第二光学层的偏振片而言,第二光学层的面内折射率(nx和ny)与第一光学层的一个面内折射率(例如ny)基本相等。因此,第一光学层的面内双折射率是多层光学膜的反射性的指标。通常发现,面内双折射率越大,多层光学膜的反射性越好。通常,在取向后第一光学层针对632.8nm的光的面内双折射率(nx-ny)大约为0.04或者更大,针对632.8nm的光大约为0.1或者更大,针对632.8nm的光大约为0.15或者更大,优选为针对632.8nm的光为大约0.2或者更大,更优选为针对632.8nm的光为大约0.3或者更大。如果第一和第二光学层的面外折射率(nz)相等或者几乎相等,则多层光学膜还具有较优的斜角反射性(off-anglereflectivity)。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因素适用于包含分散聚合物相和连续聚合物相的漫反射偏振片。
可使用至少一种单轴双折射材料来生产反射镜,在这种材料中,有二个折射率(通常沿着x和y轴,或者称为nx和ny)近似相等,并且这两个折射率不同于第三折射率(通常沿着z轴,或者称为nz)。x和y轴定义为面内轴,因为它们表示多层膜内给定层的平面,并且其各自的折射率nx和ny被称为面内折射率。创建单轴双折射系统的一个方法是,对多层聚合物膜进行双轴取向(沿着两个轴拉伸)。如果相邻层具有不同的应力诱导的双折射,则多层膜的双轴取向会导致在与这两个轴平行的平面上相邻层的折射率之间产生差异,从而对两个偏振面上的光都产生反射。
在第一光学层是单轴或双轴取向的双折射聚合物层的情况下,通常选择第一光学层的聚合物使之能够在拉伸时形成大的双折射。根据应用的情况,可以在膜平面内的两个正交方向之间形成双折射、在一个或多个面内方向与垂直于该膜平面的方向之间形成双折射、或者为其组合。第一聚合物应在拉伸后保持双折射,以能够赋予最终的膜以期望的光学性质。第二光学层可以是双折射并且是单轴取向或双轴取向的聚合物层,或者第二光学层可具有与第一光学层取向之后的折射率中的至少一个不同的各向同性折射率。在后一种情况下,第二层的聚合物在拉伸时应该几乎不形成或完全不形成双折射,或者第二层的聚合物形成相反的双折射(正-负或者负-正),从而使得在成品膜中膜平面内的折射率与第一光学层聚合物的折射率二者之差尽可能的大。
适用于制造本发明公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使用的光学膜的材料包括诸如聚酯、共聚聚酯和经改性的共聚聚酯之类的聚合物。在本文中,术语“聚合物”可以被理解为包括均聚物和共聚物,以及可以通过(例如)共挤出或者反应(例如包括酯交换反应)形成的可混溶的共混物形式的聚合物或者共聚物。术语“聚合物”和“共聚物”包括无规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
可用于本发明公开的光学膜中的示例性聚合物包括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通常选择PEN用于第一光学层中。另外的适用于第一光学层中的聚合物包括(例如)聚2,6-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它们的共聚物。适用于光学膜中并且特别适用于第一光学层中的其它材料在(例如)美国专利No.5,882,774、6,352,761和6,498,683以及美国专利申请No.09/229724、09/232332、09/399531和09/444756中有所描述,上述专利文献的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适用于第一光学层的示例性coPEN是这样的coPEN:其具有衍生自90摩尔%萘二甲酸二甲酯和10摩尔%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羧酸酯亚单元和衍生自100摩尔%乙二醇亚单元的二醇亚单元,并且其特性粘度(IV)为0.48dL/g。另一种有用的聚合物是特性粘度为0.74dL/g的PET,其可得自EastmanChemical公司(位于美国田纳西州Kingsport市)。
应该选择适用于第二光学层的一种或多种聚合物,使得在成品膜中,第二光学层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折射率与第一光学层在相同方向上的折射率显著不同。此外,应该理解的是,对第二聚合物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所研究的光学膜的预期应用,而且还取决于对第一聚合物所做的选择以及加工条件。
可以使用多种这样的聚合物制成第二光学层: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第一光学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一致并且其折射率与第一聚合物的各向同性的折射率近似。除了上述coPEN共聚物以外,其它适用于光学膜特别是第二光学层的聚合物的例子包括乙烯基聚合物和由以下单体形成的共聚物,所述单体例如有乙烯基萘、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这种聚合物的例子包括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等规或间规聚苯乙烯。其它聚合物包括缩聚物,例如聚砜、聚酰胺、聚氨酯、聚酰胺酸和聚酰亚胺。此外,第二光学层可以由诸如聚酯和聚碳酸酯之类的聚合物和共聚物形成。
其它合适的示例性聚合物(特别是用于第二光学层的聚合物)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均聚物,例如可得自位于美国特拉华州Wilmington市的Ineos Acrylics公司、商品名为CP71和CP80的那些;或者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PMMA的聚甲基丙烯酸乙酯(PEMA)。其它第二聚合物包括:PMMA共聚物(coPMMA),例如由75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和25重量%的丙烯酸乙酯(EA)单体制成的coPMMA(可得自Ineos Acrylics公司,商品名为Perspex CP63)、由MMA共聚单体单元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共聚单体单元形成的coPMMA、或者由PMMA与聚(偏二氟乙烯)(PVDF)(例如可得自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Houston市的Solvay Polymers公司,商品名为Solef 1008)形成的混合物。
其它合适的聚合物(特别是用于第二光学层的聚合物)包括:聚烯烃共聚物,例如聚(乙烯-co-辛烯)(PE-PO)(可得自Dow-DupontElastomers公司,商品名为Engage 8200)、聚(丙烯-co-乙烯)(PPPE)(可得自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Dallas市的Fina Oil and Chemical公司,商品名为Z9470)、以及由无规立构聚丙烯(aPP)与等规聚丙烯(iPP)形成的共聚物。光学膜还可以包含(例如在第二光学层中)官能化的聚烯烃,例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g-马来酸酐(LLDPE-g-MA)(例如可得自位于美国特拉华州Wilmington市的E.I.duPont deNemours&Co.,商品名为Bynel 4105)。
在偏振片的情况中示例性的材料组合包括PEN/co-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co-PEN、PEN/sPS、PEN/Eastar和PET/Eastar,其中“co-PEN”是指基于萘二甲酸(如上所述)的共聚物或共混物,而Eastar是指可购自Eastman Chemical公司的聚对苯二甲酸环己二甲酯。在反射镜的情况中示例性的材料组合包括PET/coPMMA、PEN/PMMA或PEN/coPMMA、PET/ECDEL、PEN/ECDEL、PEN/sPS、PEN/THV、PEN/co-PET和PET/sPS,其中“co-PET”是指基于对苯二甲酸(如上所述)的共聚物或共混物,ECDEL是可购自EastmanChemical公司的热塑性聚酯,而THV是可购自3M公司的含氟聚合物。PMMA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而PETG指使用了第二二元醇(通常为环己烷二甲醇)而形成的PET共聚物。sPS指间规立构聚苯乙烯。可以使用非聚酯类的聚合物制成偏振膜。例如,可以将聚醚酰亚胺与聚酯(例如PEN和coPEN)一起使用来制成多层反射镜。可以使用其它聚酯/非聚酯的组合,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乙烯(例如,可得自位于美国密歇根州Midland市Dow Chemical公司的商品名为Engage 8200的那些)。
通常,根据本发明公开构造的光学体所包含的光学膜是薄的,但是在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它们可以为所需的那样厚。合适的膜可以具有多种厚度,但是通常合适的膜包括这样的膜,其厚度为小于15密耳(大约380微米)、一般为小于10密耳(大约250微米)、更一般为小于7密耳(大约180微米),有时为小于5密耳、小于1.5密耳、甚至小于1密耳(例如0.7密耳)。在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挤出涂敷或共挤出法使尺寸稳定的层被引入到光学膜中。本发明公开的光学膜还可以包括可任选的其它光学层或非光学层,例如位于光学层组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不可剥离的保护性界面层。非光学层可以是适用于具体应用的任何合适的材料,并且非光学层可以是或者可以包含在光学膜的其余部分中使用的至少一种材料。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中间层或亚表层可以与光学膜或者与光学膜的一个或更多个外表面形成为一体。通常,通过与光学膜共挤出(例如使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以一体方式形成和结合)来形成一个或更多个亚表层。一个或多个亚表层可以包含含有连续相和分散相的不混溶的共混物,这样可以有助于形成表面粗糙度和雾度。亚表层中的分散相可以是聚合物或无机物的,并且在需要基本透明的光学膜的情况下,亚表层的分散相具有大约与连续相相同或近似的折射率。在这种透明光学膜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分散相构成材料的折射率和连续相构成材料的折射率彼此之差不大于大约0.02。包含折射率匹配的共混物的亚表层的例子是包含由SAN构成的连续相和由PETG(共聚聚酯,可购自Eastman Chemical公司,商品名为Eastar6763)构成的分散相。包含折射率不匹配的共混物的亚表层的例子是包含由Xylex 7200构成的连续相和由聚苯乙烯构成的分散相。
可剥离界面层
可以通过对一个或更多个可剥离界面层所包含的材料进行选择,来控制可剥离界面层和相邻的光学膜之间的界面粘附性,使得可剥离界面层能够保持附着在光学膜上达到具体应用所需那样长的时间,但是在使用前也可以将可剥离界面层从光学膜上干净地剥离或除去,而不必使用过多的力或者(在合适的实施方案中)界面层不会在相邻光学膜上残留大量的残余颗粒。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具有与光学膜相连的可剥离界面层的光学体所包含的材料基本为透光的或透明的,因此可以使用标准检验设备检验光学体的缺陷。这种示例性透明光学体通常具有这样的可剥离界面层,在该可剥离界面层中,构成材料具有基本相同或足够近似的折射率。在这种透明光学体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构成可剥离界面层的几种材料的折射率之差不大于大约0.02。
可以构造附着在本发明公开的示例性光学体中的与该表面相邻的光学膜表面上的界面层,使得可剥离界面层对光学膜的粘附作用的特征在于可剥离界面层与相邻光学膜之间的剥离力为大约2g/英寸或更大。根据本发明公开构造的其它示例性光学体的特征在于剥离力为大约4g/英寸、5g/英寸、10g/英寸或15g/英寸或者更大。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光学体的特征在于剥离力高达大约100g/英寸、甚至高达约120g/英寸。在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光学体的特征在于剥离力为大约50g/英寸、35g/英寸、30g/英寸、25g/英寸或者更小。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粘附力的范围可以为2g/英寸至120g/英寸、4g/英寸至50g/英寸、5g/英寸至35g/英寸、10g/英寸至25g/英寸、或者15g/英寸至25g/英寸。在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粘附力可以在其它合适的范围内。根据使用的材料,对于某些应用而言,可以容许剥离力大于120g/英寸。
在一些其特征在于剥离力的值较高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以采取多种步骤来帮助将可剥离界面层从一片或多片光学膜上除去。例如,可以使本发明公开的光学体经历热定形、在除去过程中保持处于特定的温度下、经受张力或/和使其老化,这样可以使任何润滑剂到达膜或层的表面。
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测量可用于表征本发明公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剥离力。具体而言,本测试方法提供了用于测量从光学膜(例如多层膜、聚碳酸酯膜等)上除去可剥离界面层所需的剥离力的步骤。从光学体上切下试验带,其中所述光学体具有附着在光学膜上的可剥离界面层。通常,所述试验带的宽度为大约1英寸,长度为大于大约6英寸。针对环境老化特性(例如热、湿热、冷、热冲击),可以对试验带进行预处理。
通常,样品在试验前应当存放约24小时以上。然后,(例如)使用双面胶带(例如可得自3M公司的ScotchTM双面胶带)将1英寸宽的试验带施加到刚性板上,并将板/试验带组件安装在剥离试验机的滑块上的位置处。然后,使可剥离界面层的前缘与光学膜分离,并将该可剥离界面层的前缘夹到连接于剥离试验机的负荷传感器的夹具上。然后,以约90英寸/分钟的恒定速度带动装有板/试验带组件的滑块离开负荷传感器,以约180度的角度有效地将可剥离界面层从基底光学膜上剥离。当滑块移动离开夹具时,负荷传感器感测到从膜上剥离可剥离界面层所需的力,并且用微处理器记录该力。然后,对在稳态移动(优选忽略起始剥离的初始冲击)5秒钟内剥离所需的力求平均值,并且记录该平均值。
已经发现,通过仔细地选择用于制备可剥离界面层的材料、并确保该材料与用于制备光学膜的材料中的至少一些材料(尤其是光学膜外表面的材料,或者,在合适的实施方案中,尤其是亚表层的材料)相容,可以实现这些目标或相关目标。根据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为了使可剥离界面层在光学膜上粘附所需的一段时间,可剥离界面层中可包含足量的低结晶度或者无定形的材料。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在可剥离界面层中可以使用粘附性不同的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材料,以得到所需程度的粘附性。
适用于可剥离界面层的材料包括(例如)含氟聚合物,例如聚偏二氟乙烯(PVDF)、乙烯-四氟乙烯含氟聚合物(ETFE)、聚四氟乙烯(PTFE)、PMMA(或coPMMA)与PVDF的共聚物、或者可得自3M公司(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St.Paul市)的THV或PFA材料中的任何材料。诸如Dynamar(可得自3M公司)或Glycolube(可得自位于美国新泽西州Fair Lawn市的Lonza公司)之类的加工助剂可以增强可剥离界面层的剥离特性。
适用于可剥离界面层的材料通常包括聚烯烃,例如聚丙烯和经改性的聚丙烯。可以使用脂肪族聚烯烃。一组合适的聚丙烯包括高密度聚丙烯,该高密度聚丙烯对聚酯和丙烯酸类材料表现出特别低的粘附性,并且该高密度聚丙烯通常用于制造多层光学膜。聚乙烯及它们的共聚物(包括丙烯和乙烯共聚物)也是可用的。其它示例性材料包括:聚甲基戊烯;环烯烃共聚物,例如可得自Ticona EngineeringPolymers公司(位于美国肯塔基州Florence市)的Topas;烯烃与马来酸酐、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共聚物;或者可得自DuPont公司(位于美国特拉华州Wilmington市)的Hytrel(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或Bynel(经改性的乙烯醋酸乙烯)中的任何材料。
可以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使用的间规立构和无规立构的乙烯基芳香族聚合物包括:聚苯乙烯、聚(烷基苯乙烯)、聚(卤代苯乙烯)、聚(烷基苯乙烯)、聚(苯甲酸乙烯酯)、以及这些化合物的氢化聚合物和混合物、或包含这些结构单元的共聚物。聚(烷基苯乙烯)的例子包括:聚(甲基苯乙烯)、聚(乙基苯乙烯)、聚(丙基苯乙烯)、聚(丁基苯乙烯)、聚(苯基苯乙烯)、聚(乙烯基萘)和聚(乙烯基苯乙烯),并且可以提及聚苊。至于聚(卤代苯乙烯),其例子包括:聚(氯苯乙烯)、聚(溴苯乙烯)和聚(氟苯乙烯)。聚(烷氧基苯乙烯)的例子包括:聚(甲氧基苯乙烯)和聚(乙氧基苯乙烯)。在这些例子中,特别优选的苯乙烯基聚合物是:聚苯乙烯、聚(对甲基苯乙烯)、聚(间甲基苯乙烯)、聚(对叔丁基苯乙烯)、聚(对氯苯乙烯)、聚(间氯苯乙烯)和聚(对氟苯乙烯),并且可以提及苯乙烯与对甲基苯乙烯的共聚物。此外,作为间规立构的乙烯基芳香族共聚物的共聚单体,除了上述苯乙烯基聚合物的单体以外,可以提及:烯烃单体,例如乙烯、丙烯、丁烯、己烯或辛烯;二烯单体,例如丁二烯和异戊二烯;极性乙烯基单体,例如环二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或丙烯腈。
脂肪族共聚聚酯和脂肪族聚酰胺也可以是用于可剥离界面层的有用材料。对于聚酯聚合物和共聚物而言,二元酸可以选自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所有同分异构的萘二甲酸(2,6-、1,2-、1,3-、1,4-、1,5-、1,6-、1,7-、1,8-、2,3-、2,4-、2,5-、2,7-和2,8-萘二甲酸)、联苯甲酸(例如4,4’-联苯二甲酸及其异构体)、反式-4,4’-1,2-二苯乙烯二甲酸及其异构体、4,4’-二苯醚二甲酸及其异构体、二羧基4,4’-二苯砜及其异构体、二羧基4,4’-二苯甲酮及其异构体、卤代的芳香族二羧酸(例如2-氯对苯二甲酸和2,5-二氯对苯二甲酸)、其它取代的芳香族二羧酸(例如叔丁基间苯二甲酸和磺化间苯二甲酸钠)、环烷烃二甲酸(例如1,4-环己烷二甲酸及其异构体和2,6-十氢萘二甲酸及其异构体)、双环或多环的二羧酸(例如各种同分异构的降莰烷二甲酸和降冰片烯二甲酸、金刚烷二甲酸和双环辛烷二甲酸)、烷烃二甲酸(例如癸二酸、己二酸、草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壬二酸和十四烷双酸)、任何稠环芳香族烃(例如茚、蒽、菲、苯并萘、芴等)的同分异构的二羧酸。或者,可使用这些单体的烷醇酯(例如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合适的二醇共聚单体包括(但不限于)直链或支链的烷二醇或二元醇(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例如1,3-丙二醇)、丁二醇(例如1,4-丁二醇)、戊二醇(例如新戊二醇)、己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和更高级的二醇)、醚二醇(例如二甘醇、三甘醇和聚乙二醇)、链-酯二醇(chain-ester diol)(例如丙酸3-羟基-2,2-二甲基丙基-3-羟基-2,2-二甲酯)、环烷烃二醇(例如1,4-环己烷二甲醇及其异构体和1,4-环己二醇及其异构体)、双环或多环的二醇(例如各种同分异构的三环癸烷二甲醇、降莰烷二甲醇、降冰片烯二甲醇和双环辛烷二甲醇)、芳香族二醇(例如1,4-苯二甲醇及其异构体、1,4-苯二酚及其异构体、双酚(例如双酚A)、2,2’-二羟基联苯及其异构体、4,4’-二羟甲基联苯及其异构体、以及1,3-双(2-羟基乙氧基)苯及其异构体)、以及这些二醇的低级烷基醚或二醚(例如二醇的双甲醚或双乙醚(dimethyl or diethyl diol))。
在将至少一个界面层设计为永久性粘附到至少一片相邻的光学膜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情况下,必须使构成材料对其相邻的光学膜具有足够的粘附性。根据材料对光学膜(以及可任选的是,在多层界面层的情况下,对界面层的另一组成部分)的粘附性来选择这些材料。可能有用的一些材料是上面列举的那些及其同类聚合物(经改性可以粘附到光学膜上)。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剥离界面层可以包含低熔点低结晶度的聚丙烯和它们的共聚物、低熔点低结晶度的聚乙烯和它们的共聚物、低熔点低结晶度的聚酯和它们的共聚物、或它们任意的合适的组合。这些低熔点低结晶度的聚丙烯和它们的共聚物由丙烯均聚物以及丙烯与乙烯(或具有4到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材料)的共聚物组成。术语“共聚物”不但包括共聚物,而且包括三元共聚物和由四个或更多个聚合物成分构成的聚合物。适合的低熔点低结晶度的聚丙烯和它们的共聚物包括(例如):间规聚丙烯(例如得自TotalPetrochemicals公司的Finaplas 1571),其为在间规聚丙烯主链中乙烯含量极低的无规共聚物;和聚丙烯的无规共聚物(例如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是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8650或PP6671)。如果需要的话,所述的丙烯和乙烯的共聚物也可以与聚丙烯均聚物共混挤出以提供熔点更高的可剥离界面层。
其它合适的低熔点低结晶度的聚乙烯和聚乙烯共聚物包括(例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合适的聚丙烯包括(例如):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例如得自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8650)、或乙烯辛烯共聚物(例如得自Dow Chemical公司的Affinity PT 1451)。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连续相包含无定形聚烯烃,例如无定形聚丙烯、无定形聚乙烯、无定形聚酯、或它们任意合适的组合、或它们与其它材料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剥离界面层的材料可以包括成核剂(例如苯甲酸钠),以控制结晶速率。此外,可以加入抗静电材料、抗粘连材料、着色剂(例如颜料和染料)、起偏振染料(polarizing dyes)、迁移性润滑剂、稳定剂和其它加工助剂。其它方式或可供选用的其它方式是,可剥离型粗糙表层可以包含任何其它合适的材料。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迁移性抗静电剂可用于可剥离界面层中以降低它们对光学膜的粘附性。
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
在包含至少一个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的本发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一层界面层或多层界面层可以包含上文所述的任何材料或它们的任何组合。例如,连续相、或者第一和第二不混溶的聚合物之一可以包含在上文所述的可剥离界面层中提及的任何材料。
可以通过使不同材料(例如聚合物材料、无机材料或这两种材料)混合或共混到分散相中来调节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的表面粗糙度。此外,可以调节分散相与连续相的比例来控制表面粗糙度和粘附性,并且该比例取决于所用的具体的材料。因此,在包含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一种、两种或更多种聚合物作为连续相,同时一种、两种或更多种材料(其可以是聚合物也可以不是聚合物)形成具有合适的表面粗糙度的分散相(用于赋予表面纹理)。可以选择连续相的一种或更多种聚合物,以便提供所需的对光学膜材料粘附性。可以将具有相对较高结晶度的材料(例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聚己内酯)混入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中,以便赋予光学膜的与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相邻的表面以粗糙的纹理并影响粘附性。例如,HDPE可以与用于提高粘附性的低结晶度的聚(乙烯-辛烯)(PE-PO)一起被混入到用于提高表面粗糙度的低结晶度的间规聚丙烯(sPP)中。
在分散相能够结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该分散相在合适的挤出加工温度、混合度和淬火以及加入成核剂的条件下结晶来增大一层或多层可剥离表层的粗糙度,所述成核剂例如有:芳香族羧酸盐(苯甲酸钠);二亚苄基山梨醇(DBS),例如得自Milliken&Company的Millad 3988);以及山梨糖醇乙缩醛,例如由Ciba SpecialtyChemicals公司出品的Irgaclear澄清剂和由Mitsui Toatsu Chemicals公司出品的NC-4澄清剂。其它成核剂包括有机磷酸盐和其它无机材料,例如得自Asahi-Denka公司的ADKstab NA-11和NA-21磷酸酯、Hyperform HPN-68(一种得自Milliken&Company的降冰片烯羧酸盐)。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分散相包括颗粒(例如包含无机材料的那些颗粒),这些颗粒从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的表面突出来并在挤出、取向、层叠或拉伸光学体时赋予光学膜以表面结构。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一些分散相颗粒或全部分散相颗粒可以基本为球形。全部分散相基本为球形的方式可以用包含多个珠子的分散相来实现。所述珠子可以由一种或更多种无机或有机材料制成,或者所述珠子可以包含一种或更多种无机或有机材料。
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的分散相可以包含颗粒或其它粗糙特征物,这些颗粒或其它粗糙特征物足够大(例如,平均直径为至少0.1微米)以便用于赋予光学膜相邻层的外表面以表面纹理。通常,至少分散相的突起的主体部分应该大于照明光的波长,但其还要足够小到不能被肉眼分辨。这种颗粒可以包括无机材料颗粒,所述无机材料颗粒例如有硅石颗粒、滑石颗粒、苯甲酸钠颗粒、碳酸钙颗粒、它们的组合或任何其它合适的颗粒。可供选用的其它方式是,可以由在合适条件下与连续相是(或成为)基本不混溶的聚合物材料来形成分散相。
可以由一种或更多种材料(例如无机材料、聚合物或这二者)形成分散相,其中所述的一种或更多种材料与连续相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不同并且与连续相不可混溶,并且通常,分散相聚合物具有比连续相中的一种或多种聚合物更高的结晶度。优选的是,分散相仅能通过机械方式与一种或多种连续相聚合物混溶或者其与一种或多种连续相聚合物不混溶。一种或多种分散相材料以及一种或多种连续相材料可以在合适的加工条件下发生相分离,并且可以在连续基质(特别是在光学膜与可剥离型粗糙表层之间的界面处)内形成异相包含物。
特别适用于分散相的示例性聚合物包括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改性聚乙烯、聚碳酸酯和共聚聚酯共混物、ε-己内酯聚合物(例如可得自Dow Chemical公司的TONETMP-787)、丙烯与乙烯的无规共聚物、其它聚丙烯共聚物、聚(乙烯-辛烯)共聚物、抗静电聚合物、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分散相可以包含任何其它合适的材料(例如任何合适的结晶聚合物),并可以包含与光学膜中使用的一种或更多种材料相同的材料。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为了控制可剥离层的粘附性并提供较高的表面特征物密度,一层或多层可剥离界面层可以包含至少3种材料。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多于2个的亚分散相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粗糙特征物或突起,或者形成复合突起,例如“突起叠突起”的构造,即,在较大的凹陷表面特征物(凹陷)之间形成较小的凹陷表面特征物(凹陷),并且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在较大的凹陷表面特征物(凹陷)内形成较小的凹陷表面特征物(凹陷)。这种结构可有益于在光学膜上形成雾度更高的表面。
在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使用的材料可得自以下所述的不同的制造商:PEN(IV为0.48的PEN,得自3M公司)、SAN(Tyril880,得自Dow Chemical公司)、sPP(1571,可得自Atofina(现在为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MDPE(Marflex TR130,可得自Chevron-Philips)、Admer(SE810,可得自Mitsui Petrochemicals公司)、Xylex(Xylex 7200,可得自GE Plastics公司)、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PP8650,可得自Atofina(现在为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Pelestat 300(Pelestat 300,可得自Tomen America公司)、Pelestat6321(Pelestat 6321,可得自Tomen America公司)、聚己内酯(Tone787)、PMMA(VO44,可得自Atofina(现在为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Chemical分部)、聚苯乙烯(Styron 685,可自得Dow Chemical公司)。
非对称性表面结构
本发明公开还涉及包含具有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的光学膜的光学体、以及制造这种光学体的方法。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制造非对称性表面结构:(例如)将可剥离界面层与一片或更多片光学膜共挤出;然后,对本发明公开的具有一层或多层可剥离界面层(仍处于适当的位置处)的光学体进行取向(例如拉伸)。在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被相邻地设置在两片光学膜之间的情况下,粗糙的界面层可用于赋予这两片光学膜的与该界面层相邻的表面以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可以使用两层或更多层界面层以相同方式来赋予三片或更多片光学膜的表面以纹理。
还可以通过其它合适的方法(例如涂敷、流延或层叠)来制造非对称性表面结构。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以通过将不可混溶的聚合物与光学膜(或其一层或更多层的亚表层)共混挤出来形成或进一步增强光学膜上的非对称性结构。随后对光学膜进行的取向可以增大不可混溶的共混表面的非对称性。不可混溶的共混物中的分散相聚合物可以具有与连续相聚合物相匹配的折射率,然而不可混溶的共混物中的两种或更多种聚合物也可以具有一些折射率差异。
在施加一层或更多层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例如在将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层叠到光学膜上)之前,对一片或多片光学膜进行预热可能会使一些合适的方法受益。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剥离界面层可以在光学膜上直接形成或者与光学膜一起形成。在沉积到光学膜上的过程中、在这种沉积之后或在随后进行的加工过程中,在合适的条件下,可剥离型粗糙表层可以赋予光学膜以具有非对称性(通常为伸长的)表面结构物的表面纹理。如上所述,当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包含发生相分离的不可混溶的聚合物时,可剥离界面层与光学膜之间的界面变得粗糙。这种相分离以及由此形成的表面粗糙度可以通过对光学体进行单轴取向或不均衡的双轴取向而得到进一步增强。
在具有包含空隙的可剥离界面层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这种空隙可以有助于在具有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的界面层之间形成粗糙界面。可以通过精心控制加工参数和拉伸比或通过选择性地使用增容剂来控制空隙的平均尺寸和纵横比。
不均衡的双轴取向定义为一个方向上的拉伸比或取向度比另一个方向上的拉伸比或取向度更高。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单轴取向或不均衡的双轴取向可以通过(例如)将相分离的聚合物区域配准到不对称的(通常是伸长的)突起或凹陷中而有助于在光学膜上产生包括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的表面纹理,所述突起在光学膜中留下对应(但不必一定形成相似的形状)的不对称的凹陷,所述凹陷在光学膜中留下对应(但不必一定形成相似的形状)的不对称的突起。在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通过单轴取向或不均衡的双轴取向,可以有助于在光学膜的表面上产生非对称性的(通常是伸长的)表面结构物,而可剥离型粗糙表层中的分散相区域或空隙没有明显伸长。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非对称性结构物的长轴通常与拉伸程度较大的方向基本共线。然而,在其它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当对光学体没有进行取向或者经过均衡的双轴取向时,在光学膜上可能产生非对称性的(通常是伸长的)表面结构物。在这种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非对称性结构物的长轴通常与纵向(MD)基本共线。
图4A示意性地示出具有非对称性的伸长的凹陷42a的光学膜42的立体图。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典型的非对称性的伸长的凹陷均具有基本上沿第一轴Y配准的主维度b和基本上沿第二轴X配准的次维度a。通常,第一轴Y与较高拉伸比的方向或纵向基本上共线。如图4B和图4C所示,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中较高浓度的分散相可以用来提高光学膜112中凹陷112a的密度。图4B示出示例性光学膜112的立体图,图4C示出该光学膜沿凹陷112a的第二轴X截取的横截面。次维度和主维度的示例性尺寸随所用的方法和材料有很大的变化,并且,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它们在同一样品中甚至也有很大变化。此外,尽管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包含非对称性凹陷,但是光学膜表面上的非对称性突起以及那些不能被简单地表征为突起或凹陷的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也在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内。
然而,在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以计算非对称性结构物的平均主维度和平均次维度。在这种情况下,次维度的示例性值有时可以为约0.2或更大,而主维度的示例性值可以为约0.22或更大。据发现,次维度的典型示例性的近似尺寸包括0.8微米、1.3微米、3微米、3.5微米、4微米、5微米和600微米。据发现,主维度的典型示例性的近似尺寸包括2.6微米、3微米、4微米、7微米、9微米、12微米、15微米、17微米、20微米、24微米、27微米、40微米、95微米、600微米和700微米。一些示例性膜可以包含具有在整个样品上延伸的主维度的结构物。
非对称性结构物的纵横比定义为主维度与次维度之比,示例性的纵横比可以为约1.1或更大。据发现,一些其它的示例性的近似纵横比包括1.4、1.5、2、3、4、5、6和23。在其它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纵横比可以超过100,尤其在具体特征物在整个试验样品上延伸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凹陷的示例性平均深度可以为约0.2微米至约4微米。在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能希望较大或较小的平均深度,这取决于具体应用,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平均深度可以具有针对次维度所述的示例性尺寸。
可以以(例如)约1.1比1、2比1、3比1、4比1、5比1、6比1、7比1、8比1或更大的拉伸比对根据本发明公开构造的光学体进行单轴取向或松弛、或者不均衡的双轴取向或松弛。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拉伸比与伸长的非对称性结构物的平均纵横比大致对应,其中,所述非对称性结构物是由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赋予到本发明公开的光学膜中的。
在剥离掉可剥离型粗糙表层之后,下面的光学膜通常具有包含表面结构物(例如凹陷)的表面,所述表面结构物(例如凹陷)与在可剥离的粗糙界面层上出现的表面结构物(例如突起)相对应,其中可剥离型粗糙表层与膜表面相邻,并且,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该光学膜可以具有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例如与相邻的可剥离的粗糙界面层的突起(可以是不对称的或伸长的,也可以不是不对称的或伸长的)相对应的伸长的凹陷。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光学膜可以由平均粗糙度(Ra)、均方根平均粗糙度(Rq)和轮廓最大高度(difference in peaks)(Rz)来表征,其中,平均粗糙度(Ra)是测量表面轮廓偏离中心线的算术平均值;均方根平均粗糙度(Rq)是粗糙度轮廓偏离中线的距离的均方根;轮廓最大高度(Rz)是5个最高峰至5个最低谷的落差的平均值。
可用于描述本发明公开的光学膜的表面粗糙度的其它特征包括:(i)容量(volume),定义为没过数据集(dataset)最高点所需要的液体量;(ii)负容量(negative volume),定义为在样品表面以上且在零水平以下的容量;(iii)正容量(positive volume),定义为在样品表面以下且在零水平以上的容量;(iv)表面面积指数,定义为表面面积与理想平面的面积之比;(v)Rv,定义为沿评估长度的最大深度;(vi)Rvm,定义为沿评估长度所观察的4个最大深度的平均值;以及(vii)ECD,定义为等效圆直径一与凹陷具有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另一可用的特征是长轴(例如图4A和图4B所示的Y轴),该长轴定义为与不对称的伸长的凹陷最相配的椭圆的主维度的方向。
可用来表征本发明公开的粗糙表面的其它分析或可供选用的分析包括承载比分析(Bearing Ratio Analysis)。承载比分析计算承载比tp,即,承载面积与总表面面积之比。承载面积是在特定高度用平面切得的表面的面积。承载比曲线显示tp与轮廓水平的关系。该分析还计算Htp,即两个承载比之间的高度。第三,该分析计算Swedish高度,即,当tp1=5%和tp2=90%时的承载比。第四,该分析确定核心粗糙度(Rk)、减少的峰值高度(reduced peak height)(Rpk)、减少的谷值深度(reduced valley depth)(Rvk)、突峰材料的份数(Mr1)和谷底材料的份数(Mr2)。下面描述这些值。Rp-轮廓最大峰高:在整个评估长度上中线和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Rpk-去除的峰值高度:在磨合期间将被磨损掉的表面高处部分。Rv-轮廓最大谷深:在整个评估长度上中线和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Rvk-去除的谷值深度:保留润滑剂的表面最低处部分。探针(stylus)X参数计算为在1200至1274条线上的这些参数的平均值。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光学膜的表面粗糙度的其它特征在2004年10月29日提交的Hebrink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No.10/977,211(标题为“Optical Bodi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Optical Bodies”)的实施例中有所描述。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公开构造的并具有非对称性结构物的光学膜可具有以下特征:承载比Rvk为至少大约130nm,承载比Rpk为至少大约200nm,探针Rv为至少大约100nm,或探针Rvk为至少大约50nm。在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公开构造的并具有非对称性结构物的光学膜可以具有这些特征中的任意的两个或更多个特征。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在除去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之后至少一片光学膜表面的粗糙度应该足以产生至少一些雾度。适用于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雾度的量包括大约5%到大约95%、大约20%到大约80%、大约50%到90%、大约10%到大约30%、以及35%到80%。对于其它应用而言,可能需要其它的雾度的量。在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在除去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之后膜表面的粗糙度应该足以使至少一些光改变方向或足以防止光学膜表面与玻璃或其它表面发生结合。
材料相容性和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分流器(feedblock)方法通过共挤出来制造本发明公开的光学体。示例性的制造工艺在(例如)美国专利No.09/229,724、08/402,041和09/006,288以及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1/0013668和美国专利No.6,352,761中有所描述,这些专利文献的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优选的是,选择光学体的材料以及(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一光学层、第二光学层、可任选的非光学层和可剥离界面层的材料,以使其具有相似的流变性(例如熔体粘度),从而使它们可以在不发生流体不稳定的条件下被共挤出。可以通过在形成本发明公开的光学体时共挤出一层或更多层外表层来降低在共挤出过程中的剪切力的效应。可以选择一层或多层外表层的材料,使得可以在任何加工步骤之前或之后将这些层从光学体上除去。
由分流器集管排出的光学体随后进入成形单元,例如模头。可供选用的其它方式是,在进入成形单元之前,可以将聚合物流分开从而形成两股或更多股聚合物流,该两股或更多股聚合物流然后通过堆叠再重新组合。这个过程通常称为倍增。示例性的倍增器在(例如)美国专利No.5,094,788和5,094,793中有所描述,这些专利的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可以在将光学层或光学膜共挤出的过程中或者在将光学层或光学膜共挤出之后(例如在倍增之前)将可剥离界面层加入到本发明公开的光学体中。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以在制造工艺的不同阶段加入不同的可剥离界面层。在光学体从成形单元排出以后,其可以被流延到冷却辊、流延滚筒(casting wheel)或流延鼓上。
随后,可以牵伸或拉伸光学体以制成成品。可以根据光学体中所包含的光学膜的类型以一步、两步或更多步完成牵伸或拉伸。在本发明公开的光学体中所包含的一片或更多片光学膜是反射偏振片的情况下,可以沿横向(TD)方向以单轴或基本为单轴的方式牵伸光学体,同时使该光学体沿纵向(MD)和法线方向(ND)松弛。可用于牵伸本发明公开的所述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合适的方法和装置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2/0190406、2002/0180107、2004/0099992和2004/0099993中有所描述,这些专利申请的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以单轴或基本为单轴的方式牵伸光学体
本发明公开的工艺可以包括拉伸光学体,该光学体可以参照三个相互正交的轴(对应于纵向(MD)、横向(TD)和法线方向(ND))来进行描述。这些轴线对应于图5所示的光学体200的宽度(W)、长度(L)和厚度(T)。该拉伸工艺将光学体的区域200由最初构造240拉伸至最终构造260。纵向是大体上膜沿着该方向经过拉伸装置(例如图6所示的装置)的方向。横向(TD)是膜平面内的第二轴,并且横向与纵向(MD)正交。法线方向(ND)与MD和TD都正交并且大体相当于聚合物膜的厚度维度。
图6示出了拉伸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以及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可以通过任何所需的方法将光学体提供给拉伸装置。例如,光学体可以被制成卷的形式或其它形式,并随后将其供给拉伸装置。作为另一例子,可这样构造拉伸装置,使得其可接收来自挤出机的光学体(例如,如果通过挤出而形成光学体,并在挤出后用于拉伸)、或来自涂布机的光学体(例如,如果以涂敷方式形成光学体,或光学体在被涂敷一个或多个涂层后用于拉伸)、或来自层叠机的光学体(例如,如果通过层叠而形成光学体,或者光学体在获得一个或多个叠层后用于拉伸)。
一般而言,在区域130中将光学体140提供给一个或多个夹持部件,该夹持部件被构造并布置为夹住光学体的相对边缘,并沿限定了预定路径的相对轨道164传送光学体。夹持部件(图中未示出)通常在光学体的边缘或边缘附近夹住光学体。被夹持部件夹住的那部分光学体在拉伸后通常不适于使用,因此,通常对夹持部件的位置进行选择,以在膜上提供足以进行拉伸的夹持作用,同时控制由该过程产生的废料量。
可通过例如辊162来沿轨道引导诸如夹子等夹持部件,该辊转动沿轨道的链条,其中夹持部件连接到链条上。辊连接到驱动机构上,该机构用于在膜被传输通过拉伸装置时控制膜的速度和方向。辊也可用于转动和控制带式夹持部件的速度。
回到图6,可任选的是,装置包括预处理区域132,该预处理区域通常被烘箱154或其它装置或结构包围,由此来加热光学体以备拉伸。预处理区域可包括预热区142、均热区144或同时包括这两者。
可在主拉伸区域134中对光学膜进行拉伸。通常,在主拉伸区域134中,对光学体进行加热,或将其保持在高于光学体中的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热环境中。在主拉伸区域134中,夹持部件沿着大致发散的轨道将光学体拉伸所需的量。可使用多种结构和材料来形成上述装置的主拉伸区域中和其它区域中的轨道。在主拉伸区域之外,轨道通常为基本线性的。相对的线性轨道可平行或者可以被设置为会聚的或发散的。在主拉伸区域中,轨道一般为发散的。
在拉伸装置的所有区域中,可使用一系列可任选地连接在一起的直线段或曲线段形成轨道。作为选择,或在特殊区域或区域组中,轨道可形成为单一一个连续的结构。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主拉伸区域中的轨道与前面区域中的轨道相连,但可与其分离。如图6所示,随后的后处理区域或移除区域中的轨道1140、1141通常与主拉伸区域中的轨道分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个或多个(优选全部)轨道段的位置是可调的(例如,可绕轴线枢转),以便可按需调整轨道的整体形状。也可在上述区域中的每个区域中使用连续轨道。
通常,去除光学体在整个主拉伸区域中由夹持部件夹持的部分。为了在基本上整个牵伸过程中都能保持基本上单轴牵伸(如图6所示),在横向拉伸结束时,在切口点158处将快速发散的边缘部分156从拉伸后的光学体148上切除。可在158处进行切割,并可丢弃毛边或不能用的部分156。
可以连续地从连续夹持机构中释放膜边缘。然而,应优选地从不连续的夹持机构如拉幅夹中释放,以便同时释放处于任意给定夹子下的所有材料。不连续释放机构可引起更大的应力扰动,所述扰动可被上游牵伸料片感受到。为了有助于独立的取走装置的操作,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优选的是,在该装置中使用连续的膜边缘分离机构,例如,从受热的拉伸后的膜的中心部分“热”切膜边缘。
切口位置优选地位于足够靠近“夹持线”的位置,如取走系统的夹持部件最先有效接触到的独立取走点,以最小化或减少此点上游的压力扰动。如果在被取走系统夹持前切割膜,则会导致取走操作不稳定,例如,膜沿横向“快速回缩”。因此,优选地在夹持线处或其下游切割膜。切割是一个断裂过程,因此通常会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微小但自然的变化。因此,可优选在夹持线的稍微下游处进行切割,以防止在夹持线的上游发生切割时出现任何暂时的变化。如果从夹持线的基本下游的位置切割膜,则取走系统与边界轨线之间的膜将继续被沿着横向拉伸。由于光学膜仅有此部分在经受拉伸,因此会相对于边界轨线以增大的拉伸比拉伸,并进一步造成可传播至上游的应力扰动,例如,将不期望的纵向张力传播至上游。
切口优选为可移动的且可重新定位,以便其可随着取走位置的变化而改变,以适应可变的最后横向牵伸比或调整取走系统的位置。这类切口系统的优势在于只需(优选沿MD)移动取走切口点158就可在维持牵伸分布的同时调节拉伸比。可使用多种切口技术,包括:加热刀片、热金属丝、激光、强红外线(IR)辐射的聚焦光束或受热空气的聚焦射流。
图6所示的装置可任选地包含后处理区域136。例如,可将光学体在区域148中定形,并在区域150中淬火。可使用取走系统从主拉伸区域134中将光学体移走。在示意性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取走系统独立于(即,分离或不直接相连)将膜传送通过主拉伸区域所使用的轨道。取走系统可使用任何膜传送结构,如具有夹持部件(例如,成组相对的带子或拉幅夹)的轨道1140、114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使用轨道1140、1141来完成TD收缩控制,这两个轨道彼此成一定角度。例如,可将取走系统的轨道定位成沿着缓慢会聚的路径(形成不超过约5°的角度)穿过后处理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允许膜在冷却条件下TD收缩。在其它实施方案中,两个相对轨道可以通常不超过约3°的角度发散,尽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使用更大的角度。这可用于增加主拉伸区域中的膜的纵向张力,以便(例如)降低特性不均匀性,如整个膜上折射率主轴的变化。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在将膜传送通过主拉伸区域中的轨道164的时候,使取走系统的中心线与该膜的中心线成一定夹角。成一定角度的取走系统、主拉伸区域或两者可用于提供这样一种膜,其中膜的主轴或特性轴(如折射率轴或撕裂轴)相对于膜成一定角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取走系统相对于主拉伸区域的角度可手动调节,或使用计算机控制的驱动器或其它控制机构进行机械调节,或使用手动调节和机械调节这两种方法。
图6所示的示例性工艺还包括位于区域138中的移除部分。可任选的是,可使用辊165使经拉伸的膜152向前移动,但这一部件可省略。可再次进行切割160,并抛弃无用部分161。离开取走系统的膜通常被卷在辊上,以待后用。可供选用的其它方式是,膜在被取走后就可直接进行转化。
由相对轨道限定的路径会影响膜在MD、TD及ND方向上的拉伸。可将拉伸(或牵伸)变形描述为一组拉伸比:纵向拉伸比(MDDR)、横向拉伸比(TDDR)和法线方向拉伸比(NDDR)。当对膜进行测定时,具体的拉伸比通常被定义为膜在所需方向(例如,TD、MD或ND)上的当前尺寸(例如,长度、宽度或厚度)与该膜在相同方向上的初始尺寸(例如,长度、宽度或厚度)的比值。在拉伸过程中的任何给定时刻,TDDR对应于边界轨线的当前间距L与边界轨线的初始间距L0的比值。换言之,TDDR=L/L0=λ。一些可用的TDDR值包括约1.5至约7或更高。示例性的可用的TDDR值包括约2、4、5和6。其它示例性的可用的TDDR值为约4至约20、约4至约12、约4至约8和约12至约20。
如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2/0190406、2002/0180107、2004/0099992和2004/0099993中所阐释,假定材料密度恒定,则伴随有横向尺寸增大的基本上单轴牵伸处理会使得TDDR、MDDR和NDDR分别接近于λ、(λ)-1/2和(λ)-1/2。完全单轴取向的膜是这样一种膜:在整个拉伸过程中,该膜的MDDR=(NDDR)-1/2=(TDDR)-1/2
一种可用于衡量单轴特性程度的量度U可被定义如下:
U = 1 MDDR - 1 T DDR 1 / 2 - 1
对于完全单轴拉伸,U在整个牵伸过程中为1。当U小于1时,牵伸状态被视为“亚单轴”。当U大于1时,牵伸状态被视为“超单轴”。U大于1的状态表示各种过度松弛水平。这些过度松弛状态会产生从边缘开始的纵向收缩。可根据下面的公式针对密度的变化对U进行修正以给出Uf值:
U f = 1 MDDR - 1 ( TDDR ρ f ) 1 / 2 - 1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如图6所示,在面内牵伸膜(即边界轨线与轨道共面),但是非共面拉伸轨线也在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内。在采用面内边界轨线的情况下,用于完全单轴取向的一个方案是一对镜像对称的面内抛物线轨线,其背离面内纵向中心线发散。
可以在整个牵伸历程中都保持单轴牵伸,只要针对沿着中心轨迹的每一点而言,中点速度均由该中点的初始速度开始刚好以瞬时TDDR(其是由相对边界轨线上的相应的相对点测得的)倒数的平方根这样一个系数降低即可。
有多种因素会影响是否能够达到单轴取向的效果,这些因素包括(例如)聚合物膜的厚度不均匀、在拉伸过程中对聚合物膜的加热不均匀、以及由(例如)装置的顺维区域所施加的附加张力(例如,纵向张力)。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不需要达到完全单轴取向。在本发明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U>0的任何值可能都是可用的。然而,可限定整个牵伸过程中或牵伸的某一具体阶段所维持的U最小值/阈值或U平均值。例如,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根据需要或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可接受的U最小值/阈值或平均值可为0.2、0.5、0.7、0.75、0.8、0.85、0.9或0.95。当选择具体的U值时,以上的公式会提供MDDR与TDDR间的具体关系,当其与其它相关考虑因素结合时,会确定较宽种类的边界轨线,其中也包括U接近于1的抛物线轨道。在此,把至少在牵伸最终部分表现出U值低于1的轨道称为亚抛物线轨道。
上述种类的轨道是示例性的,并不应将其理解为限定性的。有多类轨道被认为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主拉伸区域可包含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拉伸条件的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区域。例如,可从第一类轨道中选出一个轨道用于初始拉伸区,并从相同的第一类轨道中或从不同类的轨道中选出另一轨道用于随后的各个拉伸区域。
尽管本发明公开涵盖U最小值>0的所有边界轨线,但是本发明公开的代表性实施方案包括所有基本上单轴的边界轨线,该边界轨线的U最小值为约0.2、为约0.5、优选为约0.7、更优选为约0.75、进一步更优选为约0.8并且甚至更优选为约0.85。可以在牵伸过程的最后部分施加最小U值限制,其中,所述牵伸过程的最后部分是由优选为约2.5、更优选为约2.0且更优选为约1.5的临界TDDR限定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临界TDDR可为4、5或更大。超过临界TDDR时,某些材料(如某些含有可取向和双折射聚酯的单层和多层膜)可能由于(例如)形成诸如应变诱导结晶等结构而开始丧失其弹性或快速恢复能力。
作为可接受的基本上单轴应用的例子,当横向为主要单轴拉伸方向时,反射偏振片的斜角特性会受到纵向和法线方向折射率之差的很大影响。在一些应用中,纵向和法线方向的折射率之差为0.08是可接受的。在另一些应用中,该折射率之差为0.04是可接受的。在更严格的应用中,该折射率之差为0.02或更小是优选的。例如,在许多情况下,在包含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或PEN共聚物的聚酯体系中,0.85的单轴特性量值足以使单轴横向拉伸的膜在633nm下的纵向折射率和法线方向折射率之差为0.02或更小。对于一些聚酯体系,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由于非基本单轴牵伸膜的固有折射率差异较小,因此为0.80或者甚至0.75的较低的U值可能是可接受的。
对于亚单轴牵伸,真正单轴特性的最终量值可用于估算y(纵向)和z(法线方向)之间折射率的匹配水平,相应公式为:
Δnyz=Δnyz(U=0)×(1-U)
其中Δnyz是对于某一U值纵向(即y方向)和法线方向(即z方向)的折射率差异,Δnyz(U=0)是以相同方式牵伸但牵伸过程中始终保持MDDR为1的所得膜的折射率差异。已经发现,该关系对于各种光学膜中所用的聚酯体系(包括PEN、PET以及PEN或PET的共聚物)能够做出合理的预测。在这些聚酯体系中,Δnyz(U=0)通常为差值Δnxy(U=0)的约二分之一或更大,Δnxy(U=0)为两个面内方向即纵向(y轴)和横向(x轴)之间的折射率差异。在633nm下,Δnxy(U=0)的典型值最高为约0.26。在633nm下,Δnyz(U=0)的典型值最高为0.15。例如,90/10coPEN(即包含约90%PEN类重复单元和10%PET类重复单元的共聚聚酯)在高度拉伸时在633nm下具有约0.14的典型值。已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制成了包含此90/10coPEN的膜,根据实际的膜牵伸比测出这些膜的U值为0.75、0.88和0.97,在633nm下相应的Δnyz值为0.02、0.01和0.003。
当U在最终拉伸阶段为亚单轴时,可使用多种其它的边界轨线。具体地讲,可用的边界轨线包括这样的共面轨线,其中TDDR为至少5,U在TDDR达到2.5后的最终拉伸阶段为至少0.7,并且U在拉伸结束时小于1。其它可用的轨线包括这样的共面和非共面轨线,其中TDDR为至少7,U在TDDR达到2.5后的最终拉伸阶段为至少0.7,并且U在拉伸结束时小于1。可用的轨线也包括这样的共面和非共面轨线,其中TDDR为至少6.5,U在TDDR达到2.5后的最终拉伸阶段为至少0.8,并且U在拉伸结束时小于1。可用的轨线包括这样的共面和非共面轨线,其中TDDR为至少6,U在TDDR达到2.5后的最终拉伸阶段为至少0.9,并且U在拉伸结束时小于1。可用的轨线还包括这样的共面和非共面轨线,其中TDDR为至少7,U在TDDR达到2.5后的最终拉伸阶段为至少0.85。
通常,可使用多种方法来形成并加工本发明公开的光学体,这些方法包括挤出共混、共挤出、膜流延以及淬火、层压和取向(如单轴和双轴(均衡或非均衡)拉伸)。如上所述,光学体可具有多种结构,因此所采用的方法随最终光学体的结构以及所需性质的不同而改变。
例子
可以根据下述例子中详细的描述来构造本发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
1.含两种聚合物的可剥离型粗糙表层
例1
通过在膜生产过程期间将可剥离的粗糙层流延共挤出到光学膜上,从而在光学膜上产生粗糙的表面。该可剥离的粗糙层包含由两种可机械混溶的聚合物构成的共混物,其中一种聚合物是ε-己内酯均聚物。当在光学膜生产过程期间在拉幅机烘箱中拉伸共挤出的流延片时,可剥离的粗糙层中的ε-己内酯聚合物赋予光学膜以表面纹理。在从光学膜上剥离掉可剥离层之后,该纹理就会明显。
粗糙表面的纹理的密度和粗糙度由以下几方面来控制:混入可剥离的粗糙层中的ε-己内酯均聚物的百分率、在挤出机中的混合程度、在形成流延片的过程中的淬火条件、流延片的预热温度、在拉幅机烘箱中的拉伸比以及在拉幅机烘箱中的停留时间。在可剥离的粗糙层中的ε-己内酯均聚物的百分率在约1%至约3%的数量级上就足以赋予介于约60%至约95%之间的雾度,该雾度值是根据ASTMD1003-00中所述的常规方法、使用得自BYK-Gardner公司的Haze-Guard Plus雾度计测定的。
使用实验室规模的共挤出设备,评价几种不同的可剥离的粗糙层的材料。所制备的几种构造示于表1中。在本例子中所用的ε-己内酯聚合物为可得自Dow Chemical公司的TONETM P-787。该P-787聚合物的熔融温度为60℃,结晶温度为18℃。从Dow Chemical公司得到的结晶数据显示经模制的TONETM聚合物表现出约50%的结晶度。在本试验中,用这样的可剥离的粗糙层制备流延片,该可剥离的粗糙层含有分别与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的Finaplas 1571间规聚丙烯树脂共混的约0%、1%、3%和5%的TONETM P-787。光学膜由得自Dow Chemical公司的TyrilTM 100苯乙烯-丙烯腈(SAN)共聚物构成。
表1:流延片构造的总结
  连续相   分散相   分散相浓度(重量%)   光学膜材料   光学膜雾度(%)   Ra(nm)   Rq(nm)  Rz(μm)
  Finaplas1571   无   0   Tyril 100SAN   0.5   12   16   0.5
  Finaplas1571   TONE<sup>TM</sup>P-787   1   Tyril 100SAN   63   181   345   5.7
  连续相   分散相   分散相浓度(重量%)   光学膜材料   光学膜雾度(%)   Ra(nm)   Rq(nm)  Rz(μm)
  Finaplas1571   TONE<sup>TM</sup>P-787   3   Tyril 100SAN   95   579   887   9.3
  Finaplas1571   TONE<sup>TM</sup>P-787   5   Tyril 100SAN   95   未测得   未测得   未测得
使用间歇式拉伸机,在表2所示的拉伸条件下,对这些流延片样品中的一部分进行拉伸。
表2:拉伸条件的总结
  拉伸比  1×6(MD×TD)
  加热烘箱  140℃,75%的风扇速度
  预热时间  150秒
拉伸后的光学体看起来相对比较透明,例如,对于其中约1%的TONETM P-787在Finaplas 1571中并且有两个可剥离的粗糙层粘附在光学膜上的光学体而言,其雾度为约11%。然而,当从膜表面除去可剥离的粗糙层时,下面的SAN层就表现出显著的雾度,该雾度是使用BYK-Gardner Hazegard雾度计测量的。将Tyril 100SAN层的雾度水平和一些表面粗糙度数据总结于表1中,该Tyril 100SAN层具有在Finaplas 1571聚丙烯中含有不同量的TONETM 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层。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一些带纹理的SAN共聚物膜以及用于赋予纹理的可剥离层进行扫描。通过从光学膜样品和相应的可剥离的粗糙层上除去一部分来制得本例子和下述例子中的SEM显微照片。将配合的表面安装在铝座上。用金溅涂这些样品,并使用由FEI公司制造的在高真空模式下工作的XL3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这些样品进行检测。所有的显微照片都是在偏离铝座表面45°的视角处拍摄的。显微拍摄代表性的图像,每个显微照片都包括用于表明特征物的尺度比例的长度条。
图7A示出在除去含有约0%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层之后的SAN膜的SEM显微照片。图7B示出用于赋予图7A所示纹理的含有约0%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层的SEM显微照片。图7C示出在除去含有约1%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层之后的SAN膜的SEM显微照片。图7D示出用于赋予图7C所示纹理的含有约1%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层的SEM显微照片。图7G示出在除去含有约3%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层之后的SAN膜的SEM显微照片。图7H示出含有约3%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层的SEM显微照片。
例2
用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第一光学层和包含coPEN(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第二光学层构造多层反射偏振片。用多层熔体集管和倍增器共挤出PEN和coPEN,形成825个交替的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该多层膜还包含两个内保护层和两个外保护层,共829层,所述保护层是由与第二光学层相同的coPEN形成。另外,将两个外亚表层共挤出在光学层堆的两侧上。该亚表层均为约25微米厚,并且由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得自Dow Chemical公司的Tyril Crystone 880B)构成。在SAN层上形成由99.5重量%的间规聚丙烯(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的Finaplas 1571)和0.5重量%的ε-己内酯聚合物(得自Dow Chemical公司的Tone P-787)的共混物构成的可剥离的粗糙层。然后,将挤出的具有上述构造的流延片在143℃的空气式拉幅机烘箱中加热120秒,然后,以5.4∶1的拉伸比进行单轴取向。
当从光学膜上除去可剥离的粗糙层时,光学膜表现出40%的雾度水平。图8A至图8F示出该膜“空气”侧(针对流延滚筒结构)和“滚筒”侧的光学膜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法(SEM)的显微照片,以及被除去的可剥离层的表面的显微照片。图8A示出在除去含有约0.5%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层之后的空气侧光学膜表面的SEM显微照片。图8B示出用于赋予图8A所示纹理的含有约0.5%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层的空气侧的SEM显微照片。图8C示出图8A所示的空气侧光学膜表面的放大的SEM显微照片。图8D示出在除去含有约0.5%P-787的可剥离的粗糙层之后的滚筒侧光学膜表面的SEM显微照片。图8E示出用于赋予图8D所示纹理的含有约0.5%P-787的滚筒侧可剥离的粗糙层的SEM显微照片。图8F示出图8D所示的滚筒侧光学膜表面的放大的SEM显微照片。
据发现,例2中的膜的一些示例性特征物的示例性主维度的尺寸为约12微米至约15微米,示例性次维度的尺寸为约3微米至约3.5微米,并且典型纵横比为约4∶1至约5∶1。由SEM显微照片测定示例性主维度尺寸和示例次维度尺寸。使用得自Veeco Instruments公司的NT3300型Wyko光学轮廓仪测定下面表中所列的典型的特征物尺寸。
使用上述方法,测定从光学膜上剥离可剥离的粗糙层所需的力。沿光学膜的纵向(MD)(其与试验带的长度方向平行)切割样品试验带。经测定,本例子的可剥离层的典型剥离力为约3.5g/英寸。剥离粘附力的值可能受到刚度的影响,从而可能受到可剥离的粗糙层的厚度和材料性质的影响。对于本例子,可剥离层的厚度为约0.75密耳。如果可剥离的粗糙层的厚度不同,则可以得到不同范围的剥离力的值。
使用得自Veeco Instruments公司的WYKO NT-3300光学轮廓测量系统对本例子的0.5%的P-787样品和得自例1的1%和3%的P-787样品也进行了分析。使用ADCIS AphelionTM图像分析软件和传统的图像分析技术,对拍摄的图像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将薄金属涂层真空溅射到表面上以提高反射性,来制备用于干涉测量的样品。对上述样品的形貌分析的总结列于表3中。表3中所示的表面面积指数定义为所测的表面面积与投影的面积(250μm×250μm)之比。
表3
  0.5%样品   1%样品   3%样品
  处于超过中间表面以下0.2μm处的面积百分率   22.5+/-2.5   31.5+/-1.6   49.4+/-0.6
  处于超过中间表面以下0.3μm处的面积百分率   14.2+/-1.1   20.1+/-1.3   41.6+/-0.5
  负容量(μm<sup>3</sup>)   6581+/-504   8224+/-537   20856+/-903
  表面面积指数   1.145+/-.019   1.128+/-.006   1.453+/-.020
  探针X Rv(μm)   -1889+/-208   -1420+/-42   -2613+/-88
  探针X Rvm(μm)   -994+/-90   -916+/-39   -1843+/-36
  有效的探针X线数(Stylus X NumberValid lines)   6261   5724   5298
  探针X长截止频率(μm)   60   60   60
  探针X评估长度(μm)   240   240   240
  探针X样品长度数(Stylus X NumberSample lengths)   4   4   4
相同的三个样品的图像分析的总结列于表4中。具体来说,该表主要列出对光学膜表面中的单个结构(例如凹陷)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该表中的长轴是与表面结构(例如凹陷)最匹配的椭圆的主方向的取向。这些样品定位成使得主维度方向与参考方向大致平行。注意,标准差显示了相对较好的定位设置。
表4
  面积(μm<sup>2</sup>)   纵横比(最小/最大)   长轴(度)   高度(μm)   宽度(μm)   ECD(μm)   每mm<sup>2</sup>的个数
  0.5%   平均值   29.6   0.43   -0.28   3.97   8.71   5.08   4307
  标准差   1.8   0.02   1.87   0.26   0.34   0.26   238
  1%   平均值   22.7   0.32   -0.98   2.94   8.42   4.24   9946
  标准差   2.5   0.01   1.16   0.22   0.50   0.26   308
  3%   平均值   19.3   0.34   -3.72   2.77   6.83   3.54   15477
  标准差   2.7   0.01   0.79   0.26   0.49   0.37   916
据发现,对0.5%、1%和3%样品所测量的主维度的平均尺寸分别为8.71+/-0.34、8.42+/-0.50和6.83+/-0.49。据发现,对0.5%、1%和3%样品所测量的次维度的平均尺寸分别为3.97+/-0.26、2.94+/-0.22和2.77+/-0.26。
例3
在PET是高折射率的第一材料而coPET是低折射率的第二材料的情况下,通过共挤出和取向工艺来制造包含896层的多层光学膜。使用分流器方法(例如,在美国专利No.3,801,429中所述的那样,该专利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来生成约224层,其中层的厚度范围足以产生具有约30%部分带宽的光学反射带。每一种材料通过分流器分流,得到近似线性梯度的层厚度,最厚的层与最薄的层之比为约1.30。
通过加入下述原料,在间歇式反应器中合成用于形成低折射率光学层的各向同性共聚聚酯(称为“coPET”),所述原料为:79.2k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31.4kg环己烷二羧酸二甲酯、54kg环己烷二甲醇、59.2kg乙二醇、16.5kg新戊二醇、1.2kg三羟甲基丙烷、49.6g乙酸锌、20.7g乙酸钴和80g三乙酸锑。在0.20MPa的气压下,将该混合物加热到254℃,同时除去甲醇。在除去35.4kg甲醇之后,向该反应器中加入69.2g膦酰乙酸三乙酯,然后,在将该混合物加热到285℃的同时,将气压逐渐地降低到133Pa。连续不断地除去缩合反应的副产物(即,乙二醇),直到得到特性粘度为0.64分升/克(该值是在60/40重量百分比的苯酚/邻二氯苯中测得的)的聚合物为止。使用ASTM D3418方法由DSC以20℃/分钟的扫描速率测量到该聚合物的Tg为67℃,其中取第二次加热过程中的Tg以消除热历史。
将特性粘度(IV)为0.60分升/克的PET以50kg/小时的速率通过一个挤出机运送到分流器中,将coPET-F以43kg/小时的速率通过另一个挤出机运送到该分流器中。这些熔体流被引入分流器中,以形成224层交替的PET层和coPET-F层,其中的两个外亚表层由PET构成。这些亚表面比光学膜厚很多,前者包含PET总熔体流中的约20%(每一侧为10%)。
然后,使材料流通过不对称的二次倍增器(例如,在美国专利No.5,094,788和No.5,094,793中所述的那些,这两个专利申请的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倍增器的厚度比为约1.25∶1。由224层组成的每组都具有由分流器形成的近似的层厚分布,其中,总厚度因子由倍增器和膜挤出机速率确定。然后,材料流通过厚度比为约1.55∶1的附加的二次倍增器。
经过倍增器之后,将包含混合比为50∶50的聚丙烯共聚物(产品编号为PP8650,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 Petrochemicals))和聚乙烯辛烯共聚物(Affinity 1450)的共混物的可剥离的粗糙层加入熔体流中。将该不混溶的聚合物共混物以22.7kg/小时的速率送入第三挤出机中。然后,将多层化的熔体流经过薄膜用模头,并且导入水制冷的流延滚筒上。流延滚筒的入口水温为8℃。使用高压销连接系统将挤出物固定在流延滚筒上。销连接线(pinning wire)为约0.1mm厚,并且施加5.2kV的电压。操作者以手工方式将销连接线设置于料片上与流延滚筒接触的点相距约3mm至5mm处,以得到具有光滑外观的流延膜。流延滚筒的速度为22.4英尺/分钟,得到约17密耳厚的流延膜。将可剥离的粗糙层挤出机和相关的熔融加工设备保持在254℃。将PET和CoPET挤出机、分流器、可剥离层模块、倍增器、模头和相关的熔融加工设备保持为266℃。
将17.8cm×25.4cm的多层膜样品送入标准膜拉幅机中,以便进行单轴拉伸。以对连续取向膜所惯用的方式,用拉幅机夹子夹住流延片的边缘。夹子附近的膜在纵向上无法收缩,这是因为拉幅机夹子之间的间距是固定的。然而,因为该料片在前缘或后缘上没有被束缚,所以,它在纵向上收缩,并且随着夹子间距离的增大,收缩程度就越大。在纵横比足够大时,就实际的单轴取向而言,样品的中心就能够完全收缩,即,收缩量等于横向拉伸比的平方根。将样品在TD方向上从20.3cm的初始夹子距离拉伸至142cm的最终夹子距离,然后,让该样品在拉伸温度下松弛至129cm。该拉伸是在99℃的拉幅机温度下、以6∶1的拉伸比和5cm/秒的拉伸速率进行的。初始部分尺寸与最终部分尺寸之比与拉伸比(6∶1)不相同,这是因为在拉幅机夹子中存在未拉伸的材料。
一旦在拉幅机中进行拉伸,可剥离层就变得模糊且粗糙。在剥掉可剥离层之后,下面的多层反射偏振片的外表面是粗糙的,并且具有与被除去的可剥离层相似且相对应的伸长的结构。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所得到的膜的雾度为约30%。当将带纹理的光学膜放置在扩散光的循环立方体(recycling cube)的上面时,所测的亮度增量与没有光学膜的情况相比高约67%。循环立方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制造:使用点光度计和合适的背光源,并且在点光度计和背光源之间放置偏振片,使得光度计仅测量来自背光源的一种偏振态的光。使用AFM(原子力显微镜)和Wyko(VSI模式的光学干涉仪),测量该膜的表面粗糙度。Wyko分析测量到粗糙表面结构的Rq=435nm,如图9和图10所示。可供选用的另一种方式是,AFM分析测量到粗糙表面结构的Rms=2.74nm,Ra=1.84nm,如图11和图12所示。据发现,在本例子中所产生的表面特征物的典型次维度的近似尺寸可表征为次维度尺寸为约5微米,并且主维度尺寸为约40微米。然而,一些特征物显示出更大的主维度尺寸,一些特征物甚至在整个试验样品上遍及。表5包括在例3中所述的示例性例子的各种表面特征。“BR”是指承载比,“SX”是指探针X。第一行数据表示平均值,第二行数据表示标准差。
表5
  BRRvk   BRRpk   正容量   负容量   容量   表面面积指数   SXRp   SXRpk   SXRv   SXRvk
  490.87   406.87   34599.57   45612.61   187737.71   1.15   756.81   595.09   179.94   106.27
  57.11   50.00   4184.44   3030.78   21128.58   0.01   144.06   211.95   17.70   33.73
例4
使用低结晶度聚丙烯和无定形聚酯的膜,构造成具有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第一光学层和包含coPEN(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第二光学层的多层反射偏振片。用多层熔体集管和倍增器共挤出PEN和coPEN,以形成825个交替的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该多层膜还包含两个内亚表层和两个外亚表层,共829层,所述亚表层是由与第二光学层相同的coPEN形成。另外,将两个外亚表层共挤出在光学层堆的两侧上。这些亚表层厚约18微米,并由PMMA(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的VO44)构成。
由包含96重量%间规聚丙烯(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1571)和4重量%抗静电聚合物(得自SanyoChemical Industries公司的Pelestat 300)的不混溶的聚合物共混物形成可剥离的粗糙层,将该可剥离的粗糙层形成在PMMA共混物结构层上。然后,将具有上述结构的挤出的流延片在150℃的空气式拉幅机烘箱中加热45秒,然后,以6∶1的拉伸比进行单轴取向。在包含不混溶的聚合物共混物的可剥离层保持完好的情况下,所得到的反射偏振片是透明的。然而,当除去这些可剥离的粗糙层时,该膜就变得雾霾,这是因为不混溶的聚合物共混物赋予PMMA层以表面粗糙度。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的雾度为约39.8%。对该膜的表面分析示于图13中。
例5
通过将80重量%间规聚丙烯(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Petrochemicals公司)的P1571)和20重量%高密度聚乙烯(ChevronHDPE 9640)的不混溶的共混物作为可剥离的粗糙层共挤出在SAN(得自DOW公司的Tyril 880)光学膜的外侧上来生产光学体。该可剥离的粗糙层表示低结晶度聚丙烯和高结晶度聚乙烯的一种组合。将所得到的三层流延片在145℃预热50秒,然后以100%/秒的拉伸速率单轴取向达6∶1。在除去可剥离的不混溶的共混物可剥离层之后,核心SAN层厚为6.8密耳。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的雾度为约7.1%。用Wyko干涉仪分析表面粗糙度Rq为130nm,Ra为120nm,如图14所示。
例6
通过将60重量%间规聚丙烯(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Petrochemicals公司)的P1571)和40重量%高密度聚乙烯(ChevronHDPE 9640)的不混溶的共混物作为可剥离的粗糙层共挤出在SAN(得自DOW公司的Tyril 880)的外侧上来生产多层光学膜。该可剥离的粗糙层表示低结晶度聚丙烯和高结晶度聚乙烯的一种组合。将所得到的三层流延片在145℃预热50秒,然后以每秒100%的拉伸速率单轴取向达6∶1。在除去可剥离的不混溶的共混物可剥离层之后,核心SAN层厚为5.9密耳。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的雾度为约34.5%。用Wyko干涉仪分析表面粗糙度Rq为380nm,Ra为340nm,如图15所示。
例7
通过将73重量%间规聚丙烯(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Petrochemicals公司)的P1571)和27重量%低密度共聚聚乙烯(Engage8200)的不混溶的共混物作为可剥离的粗糙层共挤出在SAN(得自DOW公司的Tyril 880)光学膜的外侧上来生产光学体。该可剥离的粗糙层表示低结晶度聚丙烯和低结晶度共聚聚乙烯的一种组合。将所得到的三层流延片在145℃预热50秒,然后以100%/秒的拉伸速率单轴取向达6∶1。在除去可剥离的不混溶的共混物层之后,核心SAN层厚为4.5密耳。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的雾度为约4.5%。用Wyko干涉仪分析表面粗糙度Rq为80nm,Ra为70nm,如图16所示。
例8
将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8650)与高密度聚乙烯(得自Dow Chemical公司的10462N)以50/50(重量%)共混,并且将该共混物作为可剥离的粗糙层共挤出在聚碳酸酯(得自GE Plastics公司的Lexan HF110)光学膜核心层上,从而形成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光学体。聚碳酸酯核心层的挤出速率为12.5英磅/小时,每一个聚烯烃共混物层的挤出速率都为10英磅/小时。以一定宽度和速度流延三层的光学体,使得形成2.5密耳厚的聚碳酸酯膜和2.0密耳厚的可剥离的粗糙层。高密度聚乙烯与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是不混溶的并发生相分离,从而在可剥离的粗糙层上产生突起,随后,剥掉该可剥离的粗糙层,由此在聚碳酸酯光学膜上留下表面纹理。根据上述的方法,用I-mass带剥离力试验机测量从聚碳酸酯光学扩散膜上除去不混溶的共混物的可剥离的粗糙层所需的剥离力,测量结果为约12g/英寸。根据ASTMD1003方法,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聚碳酸酯光学扩散膜的雾度为约94.2%。
例9
将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7825)与45重量%高密度聚乙烯(得自Chevron-Philips公司的HDPE 9640)和5重量%碳酸钙(CaCO3)共混。将该不混溶的聚合物的共混物作为可剥离层共挤出在聚碳酸酯(Lexan HF110)光学膜的核心层上,从而形成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光学体。聚碳酸酯核心层的挤出速率为12.5英磅/小时,每一个聚烯烃共混物层的挤出速率都为10英磅/小时。以一定宽度和速度流延三层的光学体,使得形成6.5密耳厚的聚碳酸酯膜和5.0密耳厚的可剥离层。高密度聚乙烯与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是不混溶的并发生相分离,从而在可剥离的粗糙层上形成突起,随后,剥掉该可剥离的粗糙层,由此在聚碳酸酯光学膜上留下表面纹理。根据上述的方法,用I-mass带剥离力试验机测量从聚碳酸酯光学扩散膜上除去不混溶的共混物的可剥离的粗糙层所需的剥离力,测量结果为约14g/英寸。根据TM1101,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聚碳酸酯光学扩散膜的雾度为约96.7%。
下表6示出本发明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和其它可行的实施方案中的平均剥离力值。CoPEN-tbia是指包含萘二羧酸酯亚单元和叔丁基-间苯二甲酸(tbia)的coPEN共聚物。
表6
  连续相聚合物   分散相聚合物   分散相重量%   光学膜材料   平均剥离力(g/英寸)
  Finaplas 1571   P-787   0.5   PEN/coPEN SAN亚表层   3.5
  PP8650   10462N   50   聚碳酸酯   12
  PP7825   HDPECaCO<sub>3</sub>   455   聚碳酸酯   14
  P1571   HDPE   20   SAN   2.6
  P1571   Engage 8200   27   SAN   75.2
  P1571   SAN   20   SAN   15.8
  P1571   SAN   40   SAN   94.8
  P1571   CoPEN-tbia   20   CoPEN-tbia   153.3
例10
通过将由一个可剥离的粗糙层、PET核心层和一个光滑的可剥离层(其在核心层的与可剥离的粗糙层相背的一面上)构成的三层膜共挤出,从而制成不光滑的PET膜。这样,仅对PET核心的一个表面进行压印。可剥离的粗糙层的连续相由间规聚丙烯(得自Atofina公司的Finaplas 1571)构成,分散相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得自Chevron-Phillips Chemical公司的Marflex 7104)。光滑的层是没有分散相的Finaplas 1571。通过改变分散相的填量来控制膜的光学性质。使用间歇式膜拉伸机,在表7所列的条件下,对这些膜进行取向。
表7:拉伸条件
  拉伸比 3×3(MD×TD)
  温度 100℃
  预热时间 100秒
使用BYK-Gardener雾度计测量光学性质,使用Wyko干涉仪测量表面粗糙度性质。两个膜的光学性质和表面粗糙度性质示于表8中。我们从900倍的光学显微照片测量留在PET表面上的凹陷的纵横比。
表8:经拉伸的膜的光学性质和表面性质
  添加剂   雾度(%)   Ra(nm)   Rq(nm)   Da(毫弧度)   长轴(μm)   短轴(μm)   纵横比
  10%Marflex7104   26.3   191   243   77   4.2   3.8   1.1
  30%Marflex7104   56.7   375   482   146   7.1   5.2   1.4
  30%PE 2517   17.8   183   226   69   95.4   4.3   23.2
Da是由Wyko干涉仪测量的凹陷的平均倾斜度。
例11
通过将包含一个可剥离的粗糙层、PET核心层和一个光滑的可剥离层(其在核心层的与可剥离的粗糙层相背的一面上)的三层光学体共挤出,从而制成不光滑的PET膜。可剥离的粗糙层由得自Atofina Chemical公司的Finaplas 1571和得自Dow Chemical公司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Dowlex 2517的共混物构成。光滑的层由没有分散相的Finaplas 1571构成。通过改变可剥离的粗糙层中的分散相的填量来控制光学性质和表面性质。在与前一例子相同的条件(表7)下,对这些膜进行拉伸,光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也示于表8中。发现表面凹陷具有大于20的平均纵横比,这表明,表面结构是沿纵向高度取向的。通过挤出期间的模头的剪切及从模头出来之后对膜的拉伸,来使滴状的分散相取向。
例12
通过将由一个可剥离的粗糙层和一个PET层构成的双层膜共挤出并且将该双层膜层叠到可购自DuPont公司的5密耳PET膜上,从而制成不光滑的PET膜。可剥离的粗糙层由作为连续相的得自Atofina公司的Finaplas 1571和作为分散相的得自Chevron-PhillipsChemical公司的Marflex 7104构成。PET树脂得自3M公司。可剥离层和PET层的厚度都是1密耳。将双层膜以50英尺/分钟的速度层叠到得自DuPont公司的5密耳的PET膜上,使得挤出的PET层与市售的PET膜接触。除去可剥离层,留下粗糙的PET表面。通过改变可剥离层中的分散相的填量来控制膜的雾度。关于几种膜的结果示于表9中。
表9:经拉伸的膜的光学性质和表面性质
  添加剂   雾度(%)   Ra(nm)   Rq(nm)   Da(毫弧度)   长轴(μm)   短轴(μm)   纵横比
  15%Marflex7104   30   238   302   65   4.7   4.0   1.2
  添加剂   雾度(%)   Ra(nm)   Rq(nm)   Da(毫弧度)   长轴(μm)   短轴(μm)   纵横比
  20%Marflex7104   40   386   495   80   6.7   5.2   1.3
  10%Tyril 100   7   111   143   25   24.2   3.6   6.7
  20%Tyril 100   13   181   237   34   27.1   4.6   5.9
  50%Tyril 100   41   551   652   86   -   7.2   -
例13
通过将包含一个可剥离的粗糙层和一个PET层的双层膜共挤出并将该双层膜层叠到市售的双轴取向的PET上,来生产不光滑的PET膜。可剥离层由作为分散相的得自Dow Chemical公司的Tyril 100和作为连续相的得自Atofina公司的Finaplas 1571构成。用于第二挤出层的PET得自3M公司,市售的PET膜得自DuPont公司。将双层的膜以50英尺/分钟的速度层叠到市售的PET膜上,使得挤出的PET层与市售的PET膜接触。除去可剥离层,留下粗糙的PET表面。通过改变可剥离的表层中的分散相的填量来控制膜的雾度。对于具有不同的Tyril 100填量的两种膜的结果示于表9中。在挤出期间滴状的Tyril 100在纵向上是伸长的,并将不对称的表面结构模压印在挤出的PET层上,如针对填量为10%和20%所表现出的相对较高的纵横比所示。沿纵向取向的结构的纵横比为近似6。在高的Tyril 100填量(例如50%)中,表面结构显著地取向为长的半球形沟道,如图18所示。
2.三种或多种聚合物的可剥离的粗糙层
为了控制可剥离层的粘附力和提供较高的表面特征密度,以下例子采用含有至少3种聚合物的可剥离的粗糙层。在可剥离的粗糙层中采用至少两种分散相,这有助于赋予光学膜的表面以纹理(包括不同尺寸的特征(通常为凹陷)),从而可以帮助提高雾度。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2个以上的亚分散相可以在较大的凹状表面特征(凹陷)之间赋予较小的凹状表面特征(凹陷),并且,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2个以上的亚分散相可以在较大的凹状表面特征(凹陷)内部赋予较小的凹状表面特征(凹陷)。
在以下例子中所用的材料得自下述不同的制造商:PEN(IV为0.48的PEN,得自3M公司)、SAN(Tyril 880,得自Dow Chemical公司)、sPP(1571,可得自Atofina(现在为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MDPE(Marflex TR130,可得自Chevron-Philips)、Admer(SE810,可得自Mitsui Petrochemicals公司)、Xylex(Xylex 7200,可得自GE Plastics公司)、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PP8650,可得自Atofina(现在为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Pelestat 300(Pelestat 300,可得自Tomen America公司)、Pelestat 6321(Pelestat 6321,可得自Tomen America公司)、聚己内酯(Tone 787)、PMMA(VO44,可得自Atofina(现在为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Chemical分部)、聚苯乙烯(Styron 685,可自得Dow Chemical公司)。
例14
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层包含由60重量%sPP(间规聚丙烯)、2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20重量%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构成的共混物。使用在555°F下工作的1.5英寸的单螺杆挤出机以10英磅/小时的速率挤出光学膜核心层。使用在500°F下工作的1.25英寸的单螺杆挤出机以10英磅/小时的速率挤出亚表层。使用在480°F下工作的25mm的双螺杆挤出机,以150rpm的螺杆速度混合挤出所述的一对可剥离的粗糙层,其中sPP的进料速率为6英磅/小时,MDPE的进料速率为2英磅/小时,SAN的进料速率为2英磅/小时。将核心层和亚表层送入与可剥离的粗糙层的集管连接的3层分流器中,从而送入薄膜用模头中,所有这些都在530°F下进行。将该多层聚合物熔体共挤出到在90°F下工作的速度为5英尺/分钟的流延滚筒上,从而得到厚约30密耳的流延片。
然后,将该多层流延片在290°F下预热50秒,并且在间歇式取向机中以100%/秒的拉伸速率以及5∶1的拉伸比进行取向。然后,剥掉该对可剥离的粗糙层,并用前面所述的180°剥离试验方法,测量除去这些可剥离的粗糙层所需的力,测量结果为约10.8g/英寸。使用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15.8%。
例15
根据例14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层包含由60重量%sPP(间规聚丙烯)、3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10重量%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15.4%。
例16
根据例14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带结构的内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外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外层包含由40重量%sPP(间规聚丙烯)、3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30重量%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32.6%。
例17
根据例14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层包含由80重量%sPP(间规聚丙烯)、1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10重量%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6.45%。
例18
根据例14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层包含由60重量%sPP(间规聚丙烯)、1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30重量%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19.5%。
例19
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层包含由70重量%sPP(间规聚丙烯)、2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10重量%AdmerSE810(改性聚乙烯)构成的共混物。使用在555°F下工作的1.5英寸的单螺杆挤出机以10英磅/小时的速率挤出光学膜核心层。使用在500°F下工作的1.25英寸的单螺杆挤出机以10英磅/小时的速率挤出所述的一对亚表层。使用在480°F下工作的25mm的双螺杆挤出机,以200rpm的螺杆速度混合挤出所述的一对可剥离的粗糙层,其中sPP的进料速率为7英磅/小时,MDPE的进料速率为2英磅/小时,Admer的进料速率为1英磅/小时。将核心层和亚表层送入与附加外层的集管连接的3层分流器中,从而送入薄膜用模头中,所有这些都在530°F下进行。将该多层聚合物熔体共挤出到在90°F下工作的速度为5英尺/分钟的流延滚筒上,从而得到厚约30密耳的流延片。
然后,将该多层流延片在290°F下预热50秒,并且在间歇式取向机中以100%/秒的拉伸速率以及5∶1的拉伸比进行取向。然后,剥掉该对可剥离的粗糙层,并用前面所述的180°剥离试验方法,测量除去这些可剥离的粗糙层所需的力,测量结果为约5.6g/英寸。使用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4.7%。
例20
根据例19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层包含由65重量%sPP(间规聚丙烯)、3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5重量%Admer SE810(改性聚乙烯)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7.9%。
例21
根据例19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层包含由55重量%sPP(间规聚丙烯)、3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15重量%Admer SE810(改性聚乙烯)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7.9%。
例22
根据例19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层包含由85重量%sPP(间规聚丙烯)、1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5重量%Admer SE810(改性聚乙烯)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1.47%。
例23
根据例19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带结构的内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外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外层包含由75重量%sPP(间规聚丙烯)、1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15重量%Admer SE810(改性聚乙烯)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1.7%。
例24
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层包含由70重量%sPP(间规聚丙烯)、2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10重量%Xylex 7200(聚碳酸酯/共聚聚酯共混物)构成的共混物。使用在555°F下工作的1.5英寸的单螺杆挤出机以10英磅/小时的速率挤出光学膜核心层。使用在500°F下工作的1.25英寸的单螺杆挤出机以10英磅/小时的速率挤出所述的一对亚表层。使用在480°F下工作的25mm的双螺杆挤出机,以200rpm的螺杆速度混合挤出所述的一对可剥离的粗糙层,其中sPP的进料速率为7英磅/小时,MDPE的进料速率为2英磅/小时,Xylex的进料速率为1英磅/小时。将核心层和亚表层送入与可剥离的粗糙层的集管连接的3层分流器中,从而送入薄膜用模头中,所有这些都在530°F下进行。将该多层聚合物熔体共挤出到在90°F下工作的速度为5英尺/分钟的流延滚筒上,从而得到厚约30密耳的流延片。
然后,将该多层流延片在290°F下预热50秒,并且在间歇式取向机中以100%/秒的拉伸速率以及5∶1的拉伸比进行取向。然后,剥掉该对可剥离的粗糙层,并用前面所述的180°剥离试验方法,测量除去这些可剥离的粗糙层所需的力,测量结果为约65.2g/英寸。使用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45.3%。
例25
根据例24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层包含由65重量%sPP(间规聚丙烯)、3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5重量%Xylex 7200(聚碳酸酯/共聚聚酯共混物)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41.8%。
例26
根据例24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层包含由55重量%sPP(间规聚丙烯)、3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15重量%Xylex 7200(聚碳酸酯/共聚聚酯共混物)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93.1%。
例27
根据例24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层包含由85重量%sPP(间规聚丙烯)、1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5重量%Xylex 7200(聚碳酸酯/共聚聚酯共混物)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14.5%。
例28
根据例24中所述的方法,通过将包含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学膜、包含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一对亚表层和一对可剥离的粗糙层共挤出来生产光学体,其中所述可剥离的粗糙层包含由75重量%sPP(间规聚丙烯)、10重量%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15重量%Xylex 7200(聚碳酸酯/共聚聚酯共混物)构成的共混物。使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透过该膜的光的相对扩散率,从而得到该膜的雾度值为约21%。
例29
包含多层偏振膜的光学体由以下各层构成: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第一光学层;由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第二光学层;由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共混物(Xylex 7200)形成的亚表层;以及由PP8650、Tone 787和Pelestat 300构成的不混溶的共混物所形成的可剥离的粗糙层。
通过加入下述原料,在间歇式反应器中合成用于形成第一光学层的共聚聚乙烯-萘二甲酸1,6-己二酯聚合物(CoPEN5050HH),所述原料为:2,6-萘二甲酸二甲酯(80.9k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64.1kg);1,6-己二醇(15.45kg);乙二醇(75.4kg);三羟甲基丙烷(2kg);乙酸钴(II)(25g);乙酸锌(40g);以及乙酸锑(III)(60g)。在两个大气压力(2×105N/m2)下,将该混合物加热到254℃,使该混合物发生反应并同时除去甲醇反应产物。在完成反应和除去甲醇(约42.4kg)之后,向该反应器中加入膦酰乙酸三乙酯(55g),然后,在将上述得到的物质加热到290℃的同时,将气压降低到1托(263N/m2)。连续不断地除去缩合反应的副产物(即,乙二醇),直到得到特性粘度为0.55分升/克(该值是在60/40重量百分比的苯酚/邻二氯苯混合物中测得的)的聚合物为止。由此方法制造的CoPEN5050HH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85℃,该值是用差示扫描量热法以每分钟20℃的温度变化速率来测量的。
将上述PEN和CoPEN5050HH共挤出通过多层熔体集管,从而形成具有275个交替的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的多层光学膜。将该275层的多层叠堆分成3个部分,并且堆叠形成825层。PEN层是第一光学层,CoPEN5050HH层是第二光学层。除了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之外,一组也由CoPEN5050HH构成的非光学层被共挤出在光学层堆的任意一面上,作为PBL(保护界面层)。两组亚表层也通过附加的熔体端口共挤出在PBL非光学层的外侧上。Xylex 7200用来形成亚表层。由与6重量%Tone P-787(聚己内酯)和1.5重量%Pelestat 300(可得自Tomen/Sanyo公司的改性聚乙烯)共混的PP8650(聚丙烯-乙烯共聚物)制成可剥离的粗糙层。因此,该结构的层具有这样的顺序:聚丙烯混合物的可剥离的粗糙层、Xylex 7200亚表层、由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交替形成的825层、Xylex 7200亚表层、以及另一个聚丙烯混合物的可剥离的粗糙层。
将该多层的挤出的膜以每分钟5米(每分钟15英尺)的速率流延到激冷辊上,并且在150℃(302°F)的烘箱中加热30秒,然后,以5.5∶1的拉伸比进行单轴取向。在除去可剥离的聚丙烯混合物可剥离层之后,得到厚度为约125微米(5密耳)的反射偏振膜。用180度剥离试验测量的除去这些可剥离层所需的剥离力为20g/英寸。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的该多层膜的雾度水平为58%。
例30
包含多层反射偏振膜的光学体由以下各层构成: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第一光学层;由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第二光学层;由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共混物(Xylex 7200)形成的亚表层;以及由PP8650、Tone 787和Marflex TR130构成的不混溶的共混物形成的可剥离型粗糙表层。通过加入下述原料,在间歇式反应器中合成用于形成第一光学层的共聚聚乙烯-萘二甲酸1,6-己二酯聚合物(CoPEN5050HH),所述原料为:2,6-萘二甲酸二甲酯(80.9k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64.1kg);1,6-己二醇(15.45kg);乙二醇(75.4kg);三羟甲基丙烷(2kg);乙酸钴(II)(25g);乙酸锌(40g);以及乙酸锑(III)(60g)。在两个大气压力(2×105N/m2)下,将该混合物加热到254℃,使该混合物发生反应并同时除去甲醇反应产物。在完成反应和除去甲醇(约42.4kg)之后,向该反应器中加入膦酰乙酸三乙酯(55g),然后,在将上述得到的物质加热到290℃的同时,将气压降低到1托(263N/m2)。连续不断地除去缩合反应的副产物(即,乙二醇),直到得到特性粘度为0.55分升/克(该值是在60/40重量百分比的苯酚/邻二氯苯混合物中测得的)的聚合物为止。由此方法制造的CoPEN5050HH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85℃,该值是用差示扫描量热法以每分钟20℃的温度变化速率来测量的。将上述PEN和CoPEN5050HH共挤出通过多层熔体集管,从而形成具有275个交替的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的多层光学膜。将该275层的多层叠堆分成3个部分,并且堆叠形成825层。PEN层是第一光学层,CoPEN5050HH层是第二光学层。除了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之外,一组也由CoPEN5050HH构成的非光学层被共挤出在光学层堆的任意一面上,作为PBL(保护界面层)。两组可剥离层也通过附加的熔体端口共挤出在PBL非光学层的外侧上。Xylex7200用来形成内部的表层组。由与4重量%Tone P-787(聚己内酯)和15重量%Marflex TR130(中密度聚乙烯)共混的PP8650(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制成可剥离层。因此,该结构的层具有这样的顺序:聚丙烯混合物的可剥离外层、Xylex 7200内表层、由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交替形成的825层、Xylex 7200内表层、以及另一个聚丙烯混合物的可剥离外层。
将该多层的挤出的膜以每分钟5米(每分钟15英尺)的速率流延到激冷辊上,并且在150℃(302°F)的烘箱中加热30秒,然后,以5.5∶1的拉伸比进行单轴取向。在除去可剥离的聚丙烯混合物粗糙层之后,得到厚度为约125微米(5密耳)的反射偏振膜。用180度剥离试验测量的除去这些可剥离的粗糙层所需的剥离力为约15g/英寸。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的该多层膜的雾度水平为约47.9%。
例32
包含多层偏振膜的光学体由以下各层构成: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第一光学层;由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第二光学层;由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共混物(Xylex 7200)形成的亚表层;以及由PP8650、Tone P-787和PMMA-VO44构成的不混溶的共混物所形成的外部的可剥离的粗糙层。
通过加入下述原料,在间歇式反应器中合成用于形成第一光学层的共聚聚乙烯-萘二甲酸1,6-己二酯聚合物(CoPEN5050HH),所述原料为:2,6-萘二甲酸二甲酯(80.9k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64.1kg);1,6-己二醇(15.45kg);乙二醇(75.4kg);三羟甲基丙烷(2kg);乙酸钴(II)(25g);乙酸锌(40g);以及乙酸锑(III)(60g)。在两个大气压力(2×105N/m2)下,将该混合物加热到254℃,使该混合物发生反应并同时除去甲醇反应产物。在完成反应和除去甲醇(约42.4kg)之后,向该反应器中加入膦酰乙酸三乙酯(55g),然后,在将上述得到的物质加热到290℃的同时,将气压降低到1托(263N/m2)。连续不断地除去缩合反应的副产物(即,乙二醇),直到得到特性粘度为0.55分升/克(该值是在60/40重量百分比的苯酚/邻二氯苯混合物中测得的)的聚合物为止。由此方法制造的CoPEN5050HH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85℃,该值是用差示扫描量热法以每分钟20℃的温度变化速率来测量的。
将上述PEN和CoPEN5050HH共挤出通过多层熔体集管,从而形成具有275个交替的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的多层光学膜。将该275层的多层叠堆分成3个部分,并且堆叠形成825层。PEN层是第一光学层,CoPEN5050HH层是第二光学层。除了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之外,一组也由CoPEN5050HH构成的非光学层被共挤出在光学层堆的任意一面上,作为PBL(保护界面层)。两组亚表层也通过附加的熔体端口共挤出在PBL非光学层的外侧上。Xylex 7200用来形成亚表层组。由与6重量%Tone P-787(聚己内酯)和20重量%PMMA(VO44)共混的PP8650(聚丙烯-乙烯共聚物)制成可剥离的粗糙层。因此,该结构的层具有这样的顺序:聚丙烯混合物的可剥离的粗糙层、Xylex 7200亚表层、由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交替形成的825层、Xylex 7200亚表层、以及另一个聚丙烯混合物的可剥离的粗糙层。
将该多层的挤出的膜以每分钟5米(每分钟15英尺)的速率流延到激冷辊上,并且在150℃(302°F)的烘箱中加热30秒,然后,以5.5∶1的拉伸比进行单轴取向。在除去可剥离的聚丙烯混合物粗糙层之后,得到厚度为约125微米(5密耳)的反射偏振膜。用180度剥离试验测量的除去这些可剥离的粗糙层所需的剥离力为约31g/英寸。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的该多层膜的雾度水平为约49%。
例33
包含多层偏振膜的光学体由以下各层构成: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第一光学层;由共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第二光学层;由与聚苯乙烯(Styron 685)和Pelestat 6321共混的脂环族聚酯/聚碳酸酯(Xylex 7200)形成的亚表层;以及由PP8650、PP6671和Tone P-787构成的不混溶的共混物所形成的可剥离的粗糙层。
通过加入下述原料,在间歇式反应器中合成用于形成第一光学层的共聚聚乙烯-萘二甲酸1,6-己二酯聚合物(CoPEN5050HH),所述原料为:2,6-萘二甲酸二甲酯(80.9k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64.1kg);1,6-己二醇(15.45kg);乙二醇(75.4kg);三羟甲基丙烷(2kg);乙酸钴(II)(25g);乙酸锌(40g);以及乙酸锑(III)(60g)。在两个大气压力(2×105N/m2)下,将该混合物加热到254℃,使该混合物发生反应并同时除去甲醇反应产物。在完成反应和除去甲醇(约42.4kg)之后,向该反应器中加入膦酰乙酸三乙酯(55g),然后,在将上述得到的物质加热到290℃的同时,将气压降低到1托(263N/m2)。连续不断地除去缩合反应的副产物(即,乙二醇),直到得到特性粘度为0.55分升/克(该值是在60/40重量百分比的苯酚/邻二氯苯混合物中测得的)的聚合物为止。由此方法制造的CoPEN5050HH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85℃,该值是用差示扫描量热法以每分钟20℃的温度变化速率来测量的。
将上述PEN和CoPEN5050HH共挤出通过多层熔体集管,从而形成具有275个交替的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的多层光学膜。将该275层的多层叠堆分成3个部分,并且堆叠形成825层。PEN层是第一光学层,CoPEN5050HH层是第二光学层。除了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之外,一组也由CoPEN5050HH构成的非光学层被共挤出在光学层堆的任意一面上,作为保护界面层。亚表层也通过附加的熔体端口共挤出在亚表层的外侧上。与15重量%Styron 685和4重量%Pelestat 6321共混的Xylex 7200用来形成亚表层组。由与16重量%Tone P-787(聚己内酯)、41重量%PP6671(聚丙烯-乙烯共聚物)和2重量%Pelestat 300共混的PP8650(聚丙烯-乙烯共聚物)制成可剥离的粗糙层。因此,该结构的层具有这样的顺序:聚丙烯混合物的可剥离的粗糙层、Xylex/Styron/Pelestat共混物亚表层、由第一光学层和第二光学层交替形成的825层、Xylex/Styron/Pelestat共混物的亚表层、以及另一个聚丙烯混合物的可剥离的粗糙层。
将该多层的挤出的膜以每分钟5米(每分钟15英尺)的速率流延到激冷辊上,并且在150℃(302°F)的烘箱中加热30秒,然后,以5.5∶1的拉伸比进行单轴取向。在除去可剥离的聚丙烯混合物层之后,得到厚度为约125微米(5密耳)的反射偏振膜。用180度剥离试验测量的除去这些可剥离的粗糙层所需的剥离力为约31g/英寸。用BYK-Gardner雾度计测量的该多层膜的雾度水平为约51%。
图17是总结例14至33中所述的示例性例子和其它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雾度和平均剥离力值的表。表10包含例14至25和例27至28中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各种表面特征。
表10
3.包含作为分散相的珠子的可剥离层
实例1-由无机材料制成的珠子
通过将包含一个可剥离的粗糙层和一个由PET核心层构成的光学膜的两层光学体共挤出,从而制成不光滑的PET光学膜。可剥离的粗糙层包含40重量%的间规聚丙烯(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1571)、40重量%的丙烯与乙烯的无规共聚物(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8650)、和20重量%的平均直径为11微米的固体玻璃珠(得自Potters Industries公司的Spheriglass A5000)。将所得的两层膜在100℃预热100秒,然后在两个方向上分别以每秒10%的牵伸速率将其双轴取向成3×3的规格。使用BYK-Gardener雾度计测量光学性质,使用Wyko干涉仪测量表面粗糙度性质。PET光学膜的雾度值为大约23.9%、Ra为大约428nm、Rq为大约612nm、和Da为大约58毫弧度。
实例2-由无机材料制成的珠子
通过将包含一个可剥离的粗糙层和一个由PET核心层构成的光学膜的两层光学体共挤出,从而制成不光滑的PET光学膜。可剥离的粗糙层包含44.5重量%的间规聚丙烯(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1571)、44.5重量%的丙烯与乙烯的无规共聚物(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8650)、和11重量%的平均直径为11微米的固体玻璃珠(得自Potters Industries公司的Spheriglass A5000)。将所得的两层膜在100℃预热100秒,然后在两个方向上分别以每秒10%的牵伸速率将其双轴取向成3×3的规格。使用BYK-Gardener雾度计测量光学性质,使用Wyko干涉仪测量表面粗糙度性质。PET光学膜的雾度值为大约14.1%、Ra为大约303nm、Rq为大约599nm、和Da为大约48毫弧度。
实例3-由无机材料制成的珠子
通过将包含一个可剥离的粗糙层和一个由PET核心层构成的光学膜的两层光学体共挤出,从而制成不光滑的PET光学膜。可剥离的粗糙层包含34重量%的间规聚丙烯(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1571)、34重量%的丙烯与乙烯的无规共聚物(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8650)、和32重量%的固体陶瓷微球珠(得自3M公司的Zeeospheres W610)。将所得的两层膜在100℃预热100秒,然后在两个方向上分别以每秒10%的牵伸速率将其双轴取向成3×3的规格。使用BYK-Gardener雾度计测量的PET光学膜的雾度值为大约49.8%。
实例4-由无机材料制成的珠子
通过将包含一个可剥离的粗糙层和一个由PET核心层构成的光学膜的两层光学体共挤出,从而制成不光滑的PET光学膜。可剥离的粗糙层包含48.4重量%的间规聚丙烯(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1571)、48.4重量%的丙烯与乙烯的无规共聚物(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8650)、和大约3.2重量%的经交联的聚苯乙烯珠子(得自Sekisui Plastics公司的SBX-6)。将所得的两层膜在100℃预热100秒,然后在两个方向上分别以每秒10%的牵伸速率将其双轴取向成3×3的规格。使用BYK-Gardener雾度计测量的PET光学膜的雾度值为大约9.6%。
实例5-由无机材料制成的珠子
通过将包含一个可剥离的粗糙层和一个由PET核心层构成的光学膜的两层光学体共挤出,从而制成不光滑的PET光学膜。可剥离的粗糙层包含46.25重量%的间规聚丙烯(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 1571)、46.25重量%的丙烯与乙烯的无规共聚物(得自Atofina公司(现在的Total Petrochemicals公司)的PP8650)、和大约7.5重量%的经交联的聚苯乙烯珠子(得自Sekisui公司的SBX-6)。将所得的两层膜在100℃预热100秒,然后在两个方向上分别以每秒10%的牵伸速率将其双轴取向成3×3的规格。使用BYK-Gardener雾度计测量的PET光学膜的雾度值为大约18.1%。
4.预示性例子
通过下面的预示性例子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
预示性例1
将添加有二氧化硅颗粒的低熔点低结晶度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共聚物作为可剥离的粗糙外层与多层光学膜(例如DBEF)一起共挤出,形成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光学体,其中,所述的多层光学膜由较高折射率的PEN层、较低折射率的coPEN层、和coPEN亚表层构成。随后,可以将由二氧化硅和低熔点低结晶度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共聚物形成的可剥离的粗糙层剥掉,从而在光学膜的coPEN亚表层上留下表面纹理。
预示性例2
可以构造与预示性例1中所述的光学体相似的光学体,不同之处在于,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亚表层替代coPEN亚表层。因此,随后,可以将可剥离的粗糙层剥掉,从而在光学膜的SAN亚表层上留下表面纹理。
预示性例3
可以构造与预示性例1中所述的光学体相似的光学体,不同之处在于,用滑石替代二氧化硅颗粒混合到低熔点低结晶度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共聚物中。
预示性例4
可以构造与预示性例1中所述的光学体相似的光学体,不同之处在于,该多层光学膜由PET和coPMMA制成,并且具有PET亚表层。因此,随后,可以将可剥离型粗糙表层剥掉,从而在该多层光学膜的PET亚表层上留下表面纹理。
预示性例5
可以构造与预示性例4中所述的光学体相似的光学体,不同之处在于,该多层光学膜由PET和coPMMA制成,并且具有coPMMA亚表层。因此,随后,可以将可剥离的粗糙层剥掉,从而在该多层光学膜的coPMMA亚表层上留下表面纹理。
预示性例6
可以构造与预示性例1中所述的光学体相似的光学体,不同之处在于,该多层光学膜由PEN和PMMA制成,并且具有PEN亚表层。因此,随后,可以将可剥离的粗糙层剥掉,从而在该多层光学膜的PEN亚表层上留下表面纹理。
预示性例7
可以构造与预示性例6中所述的光学体相似的光学体,不同之处在于,该多层光学膜由PEN和PMMA制成,并且具有PMMA亚表层。随后,可以将可剥离的粗糙层剥掉,从而在该多层光学膜的PMMA亚表层上留下表面纹理。
预示性例8
单层的光学膜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可剥离的粗糙层共挤出,从而在该光学膜的一个或多个表面上留下表面纹理。然后,可以将带纹理的单层光学膜层叠到其它结构(例如多层反射片或偏振片)上,从而增强光学性质和/或物理性质。
预示性例9
可以将光学体构造成具有所示的附加的可剥离的光滑外层。该光滑的可剥离的外层可以包含在可剥离的粗糙层(一层或多层)中也含有的材料,并且可以与可剥离的粗糙层一起除去或者与可剥离的粗糙层分别除去。附加的光滑的可剥离外层会包含可忽略量的粗糙颗粒,因此,可以减少由于这种颗粒所导致的挤出机模唇的咬模现象(dielip build-up)和流型。
至此,本发明公开提供了具有可剥离界面层的光学体以及该光学体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可以显著地提高生产能力并降低劳动力成本,这是因为可以对至少两倍的产品同时进行拉伸。还可以降低转换成本,这是因为每个转换件将生成膜产品的至少两个部件。所得光学体可以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保持完整,直到顾客准备使用该膜为止。这使得光学膜的一个或更多个表面受到相邻界面层保护。
虽然已经参照本文中具体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公开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就本发明公开的形式和细节进行改变。

Claims (9)

1.一种光学体,该光学体包含:
第一光学膜;第二光学膜;以及至少一个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该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膜和所述第二光学膜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一光学膜和所述第二光学膜中的至少一者的表面相邻;
其中,与光学膜相邻设置的所述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的表面包含多个第一表面结构物,并且与该界面层表面相邻的所述光学膜的表面包含基本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表面结构物的多个第二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的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包含连续相和分散相。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体,其中至少一层所述的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还包含成核剂和着色剂中的至少一者。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的可剥离型界面层包含第一聚合物以及与所述第一聚合物基本不可混溶的第二聚合物。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具有与所述光学体的第一轴基本共线的主维度和与所述光学体的第二轴基本共线的次维度。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的具有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的光学膜的特征在于其雾度为至少10%。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膜中的至少一者包含至少一个亚表层。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体,其中所述光学体还包含至少一个光滑的可剥离界面层。
9.一种制造光学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光学体,该光学体在第一光学膜和第二光学膜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以及
拉伸所述光学体;其中,在经拉伸的光学体中,与光学膜相邻设置的所述可剥离界面层的表面包含多个第一表面结构物,并且与该界面层表面相邻的所述光学膜的表面包含与所述多个第一表面结构物基本对应的多个第二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
CN2006800195605A 2005-04-06 2006-04-05 具有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和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的光学体 Active CN1011891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6870005P 2005-04-06 2005-04-06
US60/668,700 2005-04-06
PCT/US2006/012507 WO2006107969A1 (en) 2005-04-06 2006-04-05 Optical bodies including rough strippable boundary layers and asymmetric surface structur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9123A CN101189123A (zh) 2008-05-28
CN101189123B true CN101189123B (zh) 2010-06-09

Family

ID=36694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195605A Active CN101189123B (zh) 2005-04-06 2006-04-05 具有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和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的光学体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8568869B2 (zh)
EP (1) EP1890869B1 (zh)
JP (1) JP4814312B2 (zh)
KR (1) KR101253379B1 (zh)
CN (1) CN101189123B (zh)
AT (1) ATE411161T1 (zh)
DE (1) DE602006003214D1 (zh)
TW (1) TWI414431B (zh)
WO (1) WO200610796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1623B (zh) * 2013-03-29 2017-10-11 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Tenter oven and thermoplastic resin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0049869A (zh) * 2016-12-07 2019-07-23 赢创罗姆有限公司 具有改进的机械性能和高耐候性的挤出亚光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45137B2 (en) * 2004-10-18 2008-03-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odified copolyesters and optical films including modified copolyesters
US8568869B2 (en) 2005-04-06 2013-10-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bodies including rough strippable boundary layers and asymmetric surface structures
US9709700B2 (en) * 2005-04-06 2017-07-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bodies including rough strippable boundary layers
US20060227421A1 (en) 2005-04-06 2006-10-12 Stover Carl A Optical bodies including strippable boundary layers
JP2007264605A (ja) * 2006-02-28 2007-10-1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光学機能フィルム、表示装置、および、光学機能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08093769A1 (ja) * 2007-01-31 2008-08-07 Tomoegawa Co., Ltd. 光学積層フィルム
EP2132597B1 (en) * 2007-03-27 2015-01-28 Agfa-Gevaert N.V. Non-transparent microvoided biaxially stretched film, its use in synthetic paper and an image recording element comprising same
KR100889002B1 (ko) * 2007-12-27 2009-03-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연성 필름
US20120088072A1 (en) * 2009-06-12 2012-04-12 Pawloski Adam R Microfabricated Particles in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DE102010009242A1 (de) 2010-02-25 2011-08-25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81677 Coextrudiertes Folienverbundmaterial und seine Verwendung in Kartenkörpern
GB201104565D0 (en) * 2011-03-17 2011-05-04 Dupont Teijin Films Us Ltd Polyester films
US20140126064A1 (en) * 2011-06-29 2014-05-08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imag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ti-glare film
US10477194B2 (en) * 2012-04-25 2019-11-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wo imager projection device
US20140065397A1 (en) * 2012-08-28 2014-03-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extruded polymer film configured for successive irreversible delamination
DE102013003441A1 (de) 2013-02-25 2014-09-11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Elektromagnetische Strahlung streuendes Element
WO2014163067A1 (ja) * 2013-04-02 2014-10-09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682830B2 (en) * 2013-06-06 2020-06-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uccessively peelable coextruded polymer film with embedded antimicrobial layer(s)
JP6218970B2 (ja) * 2013-12-31 2017-10-25 トーレ・ケミカル・コリア・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ランダム分散型反射偏光子
US20150202847A1 (en) * 2014-01-17 2015-07-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uccessively peelable coextruded polymer film with extended uv stability
JP6619366B2 (ja) 2014-03-07 2019-12-11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耐久性のある押出染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102363884B1 (ko) * 2014-05-30 2022-02-15 니폰 제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복층 필름 및 권회체
WO2016052475A1 (ja) * 2014-10-02 2016-04-07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7170175A1 (ja) * 2016-03-29 2017-10-05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複層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S2900244T3 (es) * 2017-05-05 2022-03-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elículas perfiladas
US10962791B1 (en) * 2018-03-22 2021-03-30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ultra-thin adjustable lenses
US11245065B1 (en) 2018-03-22 2022-02-08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Electroactive polymer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914871B2 (en) 2018-03-29 2021-02-09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Optical lens assemblies and related methods
JP2022527124A (ja) 2019-04-09 2022-05-30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防眩特性および増加した耐引掻性を提供するために特定の高さ対幅比を有する表面特徴を備えたテクスチャ表面を有するガラス基板
JP2023516368A (ja) * 2020-03-06 2023-04-19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逐次的な剥離力を有する共押出ポリマーフィルム
CN113527784B (zh) * 2020-04-14 2022-12-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土工膜表面加糙的复合材料和糙面土工膜及各自的制备方法
CN114683675B (zh) * 2020-12-28 2023-11-14 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自带纹理的平顶网点的柔性树脂版及其制版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6091A (zh) * 1996-12-11 2000-03-01 克里奥瓦克公司 具有可脱层的共挤出多层薄膜的层合制品及由其制成的包装
CN1406341A (zh) * 2000-12-27 2003-03-2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性复制体及其制造方法
US20040246599A1 (en) * 2003-05-02 2004-12-09 Reflexite Corporation Light-redirecting optical structu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24639A (en) 1964-03-10 figure
US540768A (en) 1895-06-11 Richard walsingham western
US3610729A (en) 1969-06-18 1971-10-05 Polaroid Corp Multilayered light polarizer
US3860036A (en) 1970-11-02 1975-01-14 Dow Chemical Co Variable geometry feed block for multilayer extrusion
US3711176A (en) 1971-01-14 1973-01-16 Dow Chemical Co Highly reflective thermoplastic bodies for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DE2803299C2 (de) 1978-01-26 1983-11-03 Kurt Schlattingen Kunz Metallbeschichtete, im sichtbaren Licht durchscheinende Kunststoffolie
DK169553B1 (da) 1979-08-08 1994-11-28 Ucb Sa Varmforseglelig emballeringsfilm, fremgangsmåde til dens fremstilling samt emballager deraf
JPS56123825A (en) * 1980-03-06 1981-09-29 Japan Styrene Paper Co Ltd Preparation of rough surface sheet
US4525413A (en) 1981-03-02 1985-06-25 Polaroid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birefringent polymer
US4521588A (en) 1981-03-02 1985-06-04 Polaroid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birefringent polyhydrazide polymer
US4446305A (en) 1981-03-02 1984-05-01 Polaroid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birefringent polymer
US4520189A (en) 1981-03-02 1985-05-28 Polaroid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birefringent aromatic amino carboxylic acid polymer
JPS59138452A (ja) * 1983-01-27 1984-08-0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ライニング処理方法
JPS6040279A (ja) 1984-07-04 1985-03-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リンタ
US4569609A (en) 1984-07-13 1986-02-11 Burroughs Corporation Print ribbon comprising a frictional back layer
US4837088A (en) 1985-02-05 1989-06-06 Avery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oextruded core laminates
JPS62231731A (ja) * 1986-04-01 1987-10-12 Mitsubishi Kasei Vinyl Co 微細な凹凸模様を有する触感良好な軟質塩化ビニル系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
US4720426A (en) 1986-06-30 1988-01-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flective coating for solid-state scintillator bar
US5211878A (en) 1988-03-10 1993-05-18 Merck Patent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nkter Haftung Difluorobenzonitrile derivatives
NL8801445A (nl) 1988-06-06 1990-01-02 Dow Chemical Nederland Gecoextrudeerde synthetische harsstructuren en werkwijze voor de vervaardiging ervan.
US5486949A (en) 1989-06-20 1996-01-23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Birefringent interference polarizer
US5262894A (en) 1989-06-20 1993-11-16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Multicomponent, multilayer polymeric reflective bodies
US5235443A (en) 1989-07-10 1993-08-10 Hoffmann-La Roche Inc. Polarizer device
DE59008313D1 (de) 1989-11-01 1995-03-02 Hoffmann La Roche Temperaturkompensation von flüssigkristallparametern.
JP2934900B2 (ja) * 1990-04-05 1999-08-16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表面凹凸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NL9000808A (nl) 1990-04-06 1991-11-0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Vloeibaar kristallijn materiaal en beeldweergeefcel die dit materiaal bevat.
JP3103097B2 (ja) 1990-10-01 2000-10-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艶消し転写箔
US5217794A (en) 1991-01-22 1993-06-08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Lamellar polymeric body
US5525695A (en) 1991-10-15 1996-06-11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Elastic linear interpolymers
JP3314965B2 (ja) * 1991-11-25 2002-08-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耐擦傷性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5157914A (ja) 1991-12-02 1993-06-25 Nitto Denko Corp 光学検査用保護フィルム
US5520760A (en) 1992-04-24 1996-05-28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Lift-tab for peelable labels and surfaces
US5294657A (en) 1992-05-15 1994-03-15 Melendy Peter S Adhesive composition with decorative glitter
DE4326521B4 (de) 1992-08-10 2005-12-22 Bridgestone Corp. Lichtstreuendes Material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KR100285037B1 (ko) 1992-09-02 2001-06-01 기타지마 요시토시 무진용기
US5269995A (en) 1992-10-02 1993-12-14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Coextrusion of multilayer articles using protective boundary layer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5339198A (en) 1992-10-16 1994-08-16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All-polymeric cold mirror
CA2148115A1 (en) 1992-10-29 1994-05-11 Walter J. Schrenk Formable reflective multilayer body
DE69409977T2 (de) 1993-01-11 1998-10-22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Beleuchtungssystem und ein solches System umfassendes Anzeigegerät
TW289095B (zh) 1993-01-11 1996-10-21
JP3438738B2 (ja) 1993-03-31 2003-08-18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及び光学部品
US5389324A (en) 1993-06-07 1995-02-14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Layer thickness gradient control in multilayer polymeric bodies
US5486935A (en) 1993-06-29 1996-01-23 Kaiser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High efficiency chiral nematic liquid crystal rear polarizer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having a notch polarization bandwidth of 100 nm to 250 nm
US5677024A (en) * 1993-07-19 1997-10-14 Teijin Limited Laminate having improved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lease film used therefor
US6498683B2 (en) 1999-11-22 2002-12-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optical bodies
US5882774A (en) 1993-12-21 1999-03-1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Optical film
WO1995017699A1 (en) 1993-12-21 1995-06-2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flective polarizer display
WO1995017691A1 (en) 1993-12-21 1995-06-2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Optical polarizer
CA2178325A1 (en) 1993-12-21 1995-06-29 Andrew J. Ouderkirk Reflective polarizer with brightness enhancement
US5629055A (en) 1994-02-14 1997-05-13 Pulp And Pap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nada Solidified liquid crystals of cellulose with optically variable properties
US6101032A (en) 1994-04-06 2000-08-0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fixture having a multilayer polymeric film
WO1995027919A2 (en) 1994-04-06 1995-10-1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Polarized light sources
JP3577341B2 (ja) * 1994-07-27 2004-10-13 倉敷紡績株式会社 表面加飾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US5607764A (en) 1994-10-27 1997-03-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Optical diffuser
JP4034365B2 (ja) 1995-03-09 2008-01-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超微粒子含有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5751388A (en) 1995-04-07 1998-05-12 Honeywell Inc. High efficiency polarized display
US5699188A (en) 1995-06-26 1997-12-1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 Metal-coated multilayer mirror
WO1997001788A1 (en) 1995-06-26 1997-01-1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Transflective displays with reflective polarizing transflector
US6080467A (en) 1995-06-26 2000-06-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High efficiency optical devices
CA2222511A1 (en) 1995-06-26 1997-01-1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ultilayer polymer film with additional coatings or layers
AU708412B2 (en) 1995-06-26 1999-08-0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Diffusely reflecting multilayer polarizers and mirrors
US5686979A (en) 1995-06-26 1997-11-1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Optical panel capable of switching between reflective and transmissive states
US5767935A (en) 1995-08-31 1998-06-16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Light control shee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5825543A (en) 1996-02-29 1998-10-20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Diffusely reflecting polarizing element including a first birefringent phase and a second phase
US5867316A (en) * 1996-02-29 1999-02-0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ultilayer film having a continuous and disperse phase
US5783120A (en) 1996-02-29 1998-07-2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an optical film
DE19613959C2 (de) * 1996-04-09 2003-03-27 Bp Chemicals Plastec Gmbh Verpackung
US5869179A (en) * 1996-05-08 1999-02-09 Rexam Graphics, Incorporated Imaging element having a conductive polymer layer
US6576308B2 (en) 1996-05-23 2003-06-10 Pliant Corporation Carrier release sheet for styrene molding process and process system
US5914165A (en) 1996-07-29 1999-06-22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Peelable label for articles for resale
US5808794A (en) 1996-07-31 1998-09-15 Weber; Michael F. Reflective polarizers having extended red band edge for controlled off axis color
JPH10253827A (ja) 1997-03-10 1998-09-25 Nippon Petrochem Co Ltd 光学素子およびその光学検査方法
JP3825143B2 (ja) 1997-07-07 2006-09-20 株式会社興人 易接着性ポリアミドフィルム
JP3164554B2 (ja) 1997-07-16 2001-05-08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熱収縮性ポリスチレン系積層フィルム
JP3591699B2 (ja) * 1997-10-09 2004-11-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素子、光学素子、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6486997B1 (en) 1997-10-28 2002-11-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flective LCD projection system using wide-angle Cartesian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US5999316A (en) 1997-12-06 1999-12-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valve with rotating polarizing element
US5940149A (en) 1997-12-11 1999-08-17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Planar polarizer for LCD projectors
US6111697A (en) 1998-01-13 2000-08-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device with a dichroic polarizer and a multilayer optical film
AU2314899A (en) 1998-01-13 1999-08-0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odified copolyesters and improved multilayer reflective films
US6045894A (en) 1998-01-13 2000-04-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lear to colored security film
US6049419A (en) 1998-01-13 2000-04-1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Multilayer infrared reflecting optical body
US6926952B1 (en) 1998-01-13 2005-08-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nti-reflective polymer construction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6157490A (en) 1998-01-13 2000-12-0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lm with sharpened bandedge
US6113811A (en) 1998-01-13 2000-09-0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ichroic polarizing film and optical polarizer containing the film
US6082876A (en) 1998-01-13 2000-07-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Hand-holdable toy light tube with color changing film
CA2316974A1 (en) 1998-01-13 1999-07-2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Process for making multilayer optical films
US6179948B1 (en) * 1998-01-13 2001-01-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lm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US6808658B2 (en) 1998-01-13 2004-10-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texture multilayer optical films
US6245844B1 (en) 1998-09-18 2001-06-1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Nucleating agent for polyesters
AR020773A1 (es) 1998-10-16 2002-05-29 Duphar Int Res Compuesto derivados de 3-(tetrahidropiridin-4-il)indol, metodo para prepararlo, una composicion farmaceutica que los contiene, metodo para preparar dicha composicion y uso del compuesto
US6326072B1 (en) * 1999-01-29 2001-12-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lease liner incorporating syndiotactic vinyl aromatic polymer
US6654085B1 (en) 1999-02-10 2003-11-25 Kimoto Co., Ltd. Front scattering film with a light scattering layer and a peelable substrate
JP2000301649A (ja) 1999-04-16 2000-10-3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包装用クリーンフィルム、包装用袋、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407862B2 (en) 1999-05-14 2002-06-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onic projection system with polymeric film optical components
JP2001013321A (ja) 1999-06-09 2001-01-19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光学積層体、照明装置および面発光装置
JP2001030351A (ja) 1999-07-22 2001-02-06 Toray Ind Inc 熱可塑性樹脂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AU2515200A (en) * 1999-09-20 2001-04-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lms having at least one particle-containing layer
US6449093B2 (en) 1999-10-12 2002-09-1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bodies made with a birefringent polymer
US6654170B1 (en) 1999-10-12 2003-11-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device having continuous and disperse phases
WO2001038448A1 (en) 1999-11-22 2001-05-3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Water-based coating composition
WO2001040708A2 (en) 1999-12-02 2001-06-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guide system with reflective optical mask
US6406763B1 (en) 1999-12-23 2002-06-18 Cryovac, Inc. Post pasteurization multilayered film
US6590707B1 (en) 2000-03-31 2003-07-0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irefringent reflectors using isotropic materials and form birefringence
JP2001281454A (ja) 2000-04-03 2001-10-10 Nitto Denko Corp 保護フィルム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ATE307165T1 (de) 2000-04-13 2005-11-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Lichtstabile gegenstände
US6797396B1 (en) 2000-06-09 2004-09-2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Wrinkle resistant infrared reflecting film and non-planar laminate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AU3486401A (en) 2000-08-21 2002-03-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Loss enhanced reflective optical filters
TWI230002B (en) * 2000-10-17 2005-03-21 Nissha Printing Antireflective molded product and its manufacture method, mold for antireflective molded product
TW448315B (en) * 2000-10-21 2001-08-01 Unipac Optoelectronics Corp Light guide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6673425B1 (en) * 2000-10-27 2004-01-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and materials for preventing warping in optical films
US6590034B2 (en) * 2001-01-02 2003-07-08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Peelable seal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JP2002267844A (ja) 2001-03-14 2002-09-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位相差フイルムロ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98365B2 (ja) * 2001-03-30 2008-12-17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光散乱層形成用転写フィルムとそれを用いた光散乱層の形成方法および光散乱膜並びに光散乱反射板
US6543143B2 (en) 2001-04-06 2003-04-08 Black & Decker Inc. Metal cutting circular saw with integral sight window
TWI304814B (zh) 2001-05-10 2009-01-01 Sumitomo Chemical Co
US6939499B2 (en) 2001-05-31 2005-09-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ransversely drawn films with substantially uniaxial character
JP2002355913A (ja) 2001-06-01 2002-12-10 Toray Ind Inc 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フィルム
DE10227039A1 (de) 2001-06-17 2003-03-20 Fagerdala Benelux S A Herstellung von PS-Schaumpartikeln
JP2003098344A (ja) * 2001-09-20 2003-04-03 Nitto Denko Corp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偏光子、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3161816A (ja) * 2001-11-29 2003-06-06 Nitto Denko Corp 光拡散性シート、光学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3972676B2 (ja) * 2002-02-15 2007-09-05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偏光板保護用透明粘着フィルム
JP2003240953A (ja) * 2002-02-18 2003-08-27 Toray Ind Inc 偏光板
US6898012B2 (en) * 2002-05-16 2005-05-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Light reflector with variable diffuse light reflection
JP3958629B2 (ja) 2002-05-30 2007-08-15 ジャパンゴア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晶ポリマー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81316B2 (ja) 2002-07-03 2008-04-23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多層熱収縮性フィルム
JP2004122701A (ja) 2002-10-07 2004-04-22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ポリシロキサン薄膜転写用シート
US6949212B2 (en) * 2002-11-27 2005-09-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tretching polymer films
US20040219338A1 (en) 2003-05-01 2004-11-04 Hebrink Timothy J. Materials, configuration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warpage in optical films
US20040234724A1 (en) * 2003-05-22 2004-11-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Immisible polymer filled optical elements
US20060093809A1 (en) * 2004-10-29 2006-05-04 Hebrink Timothy J Optical bodi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optical bodies
US20060159888A1 (en) * 2004-10-29 2006-07-20 Hebrink Timothy J Optical films incorporating cyclic olefin copolymers
US8568869B2 (en) 2005-04-06 2013-10-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bodies including rough strippable boundary layers and asymmetric surface structures
US20060227421A1 (en) 2005-04-06 2006-10-12 Stover Carl A Optical bodies including strippable boundary layer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6091A (zh) * 1996-12-11 2000-03-01 克里奥瓦克公司 具有可脱层的共挤出多层薄膜的层合制品及由其制成的包装
CN1406341A (zh) * 2000-12-27 2003-03-2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性复制体及其制造方法
US20040246599A1 (en) * 2003-05-02 2004-12-09 Reflexite Corporation Light-redirecting optical structure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1623B (zh) * 2013-03-29 2017-10-11 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Tenter oven and thermoplastic resin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0049869A (zh) * 2016-12-07 2019-07-23 赢创罗姆有限公司 具有改进的机械性能和高耐候性的挤出亚光箔
CN110049869B (zh) * 2016-12-07 2021-05-07 罗姆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改进的机械性能和高耐候性的挤出亚光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68869B2 (en) 2013-10-29
US20060228092A1 (en) 2006-10-12
EP1890869A1 (en) 2008-02-27
TWI414431B (zh) 2013-11-11
KR20070118182A (ko) 2007-12-13
WO2006107969A1 (en) 2006-10-12
US9561629B2 (en) 2017-02-07
EP1890869B1 (en) 2008-10-15
KR101253379B1 (ko) 2013-04-11
ATE411161T1 (de) 2008-10-15
TW200700232A (en) 2007-01-01
JP4814312B2 (ja) 2011-11-16
DE602006003214D1 (de) 2008-11-27
CN101189123A (zh) 2008-05-28
US20140027934A1 (en) 2014-01-30
JP2008537792A (ja) 2008-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9123B (zh) 具有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和非对称性表面结构物的光学体
CN101052902B (zh) 光学体和制造光学体的方法
CN101180560B (zh) 包括可剥离边界层的光学体
CN101189535B (zh) 具有可剥离型粗糙界面层的光学体
CN101223462B (zh) 具有丙烯酸酯共混物层的光学体以及具有丙烯酸酯共混物层的光学体的制备方法
KR101792319B1 (ko) 1 축 연신 다층 적층 필름
CN101489770A (zh) 制备光学膜的压延方法
TW200808529A (en) Process for making an optical film
CN101410747A (zh) 制备光学薄膜的工艺和光学薄膜卷筒
CN101052520A (zh) 包含环烯烃共聚物的光学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