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5604B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5604B
CN101165604B CN2007101632704A CN200710163270A CN101165604B CN 101165604 B CN101165604 B CN 101165604B CN 2007101632704 A CN2007101632704 A CN 2007101632704A CN 200710163270 A CN200710163270 A CN 200710163270A CN 101165604 B CN101165604 B CN 1011656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aterials
unit
image
size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32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5604A (zh
Inventor
吉泽隆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65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56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656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56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9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e.g. weight, thicknes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34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siz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纸盒,用于给送记录材料;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感光构件上形成图像;一次转印辊,用于将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二次转印辊,用于将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以及传感器,用于检测记录材料的尺寸。开始给送记录材料的定时晚于开始形成图像的定时。当开始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时,以根据预定记录材料尺寸的第一间隔在中间转印带上形成多个图像,直到传感器检测到记录材料的尺寸为止,并且在传感器检测到记录材料的尺寸之后,以根据检测到的记录材料尺寸的第二间隔在中间转印带上形成多个图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等的电子照相或静电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示例结构。如图1所示,彩色激光打印机利用基于从控制器(未示出)发送的图像信号而发出的光,在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感光构件上形成静电潜像。对在感光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可视图像以叠置的方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上,从而形成彩色可视图像。该彩色可视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2上,然后,被定影。 
将图像形成单元对齐,并且,图像形成单元对四种颜色(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进行显影。每个图像形成单元具有感光构件(5Y、5M、5C或5K)。每个图像形成单元具有作为一次充电单元的充电器(7Y、7M、7C或7K),以及显影器(8Y、8M、8C或8K)。彩色激光打印机还包括用于供应调色剂的调色剂盒(11Y、11M、11C和11K)、中间转印构件12、纸张给送单元1、一次转印单元(29Y、29M、29C和29K)、二次转印单元9和定影单元13。 
感光构件(5Y、5M、5C和5K)、作为一次充电单元的充电器(7Y、7M、7C和7K)和显影单元(8Y、8M、8C和8K)在可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卸下的处理盒(22Y、22M、22C和22K)中一体化。 
感光鼓(也称为感光构件)5Y、5M、5C和5K的每一个都 包括铝圆筒形件(aluminum cylinder)和涂布到该圆筒形件的外围的有机光导层(organic photoconductive layer)。驱动电机(未示出)的驱动力被传递到感光鼓5Y、5M、5C和5K,以使它们旋转。在图中,根据图像形成操作,驱动电机使感光鼓5Y、5M、5C和5K逆时针旋转。利用从扫描单元10Y、10M、10C和10K发出的光对感光鼓5Y、5M、5C和5K进行照射。利用根据图像信号的光对感光鼓5Y、5M、5C和5K的表面进行选择性地照射,从而形成静电潜像。 
作为一次充电单元的四个充电器7Y、7M、7C和7K对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感光构件进行充电。每个充电器包括充电辊(也称为充电套筒)7YS、7MS、7CS或7KS。 
作为显影单元的四个显影器8Y、8M、8C和8K进行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显影,以使静电潜像可视。每个显影器包括显影辊(也称为显影套筒)8YS、8MS、8CS或8KS。每个显影器都是可分离的。中间转印构件12与感光鼓5Y、5M、5C和5K相接触。在图中,在图像形成期间,中间转印构件12顺时针旋转。驱动辊18驱动中间转印构件12。在旋转的感光鼓5Y、5M、5C和5K上的可视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12。转印辊(29Y、29M、29C、29K)是用于将可视图像从感光鼓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12的构件。各个转印辊(29Y、29M、29C、29K)被安置在面向多个鼓(5Y、5M、5C和5K)中的各个鼓的位置。 
在图像形成期间,下述转印辊9a与中间转印构件12以及被夹持并且输送的记录材料2进行接触。由图像形成单元在中间转印构件12上形成的彩色可视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2上。当彩色可视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2上时,转印辊9a与中间转印 构件12相接触。在打印处理结束时,转印辊9a移动到位置9b。 
在输送记录材料2时,定影单元13对转印在记录材料2上的彩色可视图像进行定影。定影单元13包括:定影辊14,其加热记录材料2;以及加压辊15,其相对定影辊14对记录材料2进行加压。定影辊14和加压辊15是中空的,并且分别置有加热器16和17。保持彩色可视图像的记录材料2由定影辊14和加压辊15进行输送、加热和加压,从而将调色剂固定在表面上。在可视图像被定影之后,通过将记录材料2排出到纸张排出部上以结束图像形成操作。 
彩色激光打印机利用记录材料输送路径中的传感器23、24、25、26和19、定影前传感器27、定影/排出传感器20和排出传感器28,来检测输送位置并且监视输送状态。传感器23和25检测从下盒1B供应的记录材料。传感器24和26检测从上盒1A供应的记录材料。 
作为清洁单元21的清洁器21去除在中间转印构件12上剩余的调色剂。在中间转印构件12上形成的彩色可视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2上之后,清洁器21去除在中间转印构件12上剩余的调色剂,并且将调色剂储存在清洁器容器中。 
颜色未对准传感器6检测在中间转印构件12上形成的图像的颜色未对准。浓度传感器4检测图像的浓度。基于这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颜色未对准和浓度进行校正。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系统配置的框图。控制器201能够与主计算机200以及引擎控制单元202进行双向通信(图2中的箭头标记222和220)。引擎控制单元202包括与图像处理GA212、图像控制单元213、定影控制单元214、薄片输送单元215以及驱动控制单元216进行通信的CPU 211。CPU和图像处理GA还与视频接口单元210连接,所述视频接口单元210经由线 路220和221被连接到控制器201。 
控制器201接收来自主计算机200的图像信息和打印条件。控制器201基于接收到的打印条件和每个记录材料的打印信息(纸张给送单元、记录材料尺寸、打印模式等),将打印预约命令发送到引擎控制单元202,从而为打印操作进行预约。控制器201分析接收到的图像信息,并且将图像信息转换成位图数据(打印数据)。在图像信息的分析结束时,控制部件201将用于指示开始打印操作的打印开始命令和打印数据发送到引擎控制单元202。 
当接收到打印开始命令时,引擎控制单元202输出/TOP信号(图2中的箭头标记221),并且开始纸张给送操作。/TOP信号作为将图像信号输出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的基准定时。在将给送记录材料暂时停止在定位辊3(见图1)处之后,当在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位置时,引擎控制单元202从定位辊3的位置重新给送记录材料。 
该/TOP信号指示在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感光鼓上写入图像。引擎控制单元202输出该/TOP信号,并且在感光鼓上形成潜像。 
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中,从第一(黄色)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显影位置)到二次转印位置的距离(图1中的A)可以大于从纸张给送位置到二次转印位置的距离(B)。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在给送记录材料时或者在从定位辊3重新给送记录材料时在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多页图像,来提高单位时间内形成的图像的数量(以下称为吞吐量(thoughput))。因此,已经进行控制,使得在给送或者重新给送记录材料之前,在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图像。 
第一图像形成单元指的是黄色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开始位置指的是在感光鼓上开始显影的位置。在图1中,图像形 成开始位置对应于在黄色感光鼓上对调色剂图像进行显影的位置。 
图3是在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多页图像以提高吞吐量的情况下的时序图。吞吐量意味着单位时间内形成的图像的数量。 
当接收到来自控制器201的打印开始命令时,引擎控制单元202进行打印的准备操作。在完成准备操作之后,引擎控制单元202输出用于第一记录材料的/TOP信号,并且输出用于后续记录材料的/TOP信号,使得用于记录材料的连续的/TOP信号(311、321和331)之间的时间间隔具有期望值。在针对每个记录材料输出/TOP信号之后的预定时间,引擎控制单元202开始纸张给送操作(312、322和332)。基于供应的记录材料到达定位辊3的时间点(313、323和333),引擎控制单元202将每个记录材料的前端输送到期望位置,并暂时停止记录材料的输送(314、324和334)。另外,时间点(316、326、336)是记录材料的末端通过传感器19的定时。以与在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输送同步的方式,引擎控制单元202恢复记录材料(315、325和335)的输送,并且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当开始第一薄片的重新给送时,开始用于第三薄片的图像形成。 
为了进行上述操作,必须以这样的方式在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图像:要转印到连续记录材料上的图像之间有适当距离(间距)。在向二次转印单元给送一系列薄片期间,一个薄片的后端与下一个薄片的前端之间一定有一些间隙。然而,到达二次转印单元的薄片之间的最小间隔主要由输送薄片的方向上的薄片尺寸决定。因此,引擎控制单元202需要预先获知记录材料的尺寸。 
在记录材料的尺寸是预先未知的情况下,利用记录材料输 送路径中的传感器来检测第一给送记录材料的尺寸。在检测到第一记录材料的尺寸之后,以基于检测到的记录材料的尺寸的间隔来进行供纸操作。这在日本特开2000-272781中公开。 
图4是示出在这种情况下的操作的时序图: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中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到二次转印位置的距离(图1中的A)大于从纸张给送位置到二次转印位置的距离(图1中的B),并且记录材料的尺寸初始是未知的(未确定的)。 
引擎控制单元202输出第一薄片的/TOP信号(411),并且在这时,开始针对第一薄片的图像形成。在输出用于第一薄片的/TOP信号之后的预定时间,引擎控制单元202也开始用于该薄片的纸张给送操作(412)。基于供应的记录材料到达定位辊3的时间点,引擎控制单元202将记录材料的第一薄片的前端输送到期望位置,并暂时停止记录材料的输送(414)。随后,以与在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输送同步的方式,恢复记录材料的第一薄片的输送(415),使得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的第一薄片上。在此时,基于从第一记录材料的前端到达定位传感器19时到该记录材料的后端离开定位传感器19时的时间,引擎控制单元202执行尺寸检测操作来检测第一记录材料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下文中也称为记录材料的实际长度)。因此,直到第一薄片的后端已经到达定位传感器19,尺寸检测操作的完成才会发生(416)。 
当记录材料的第一薄片的后端离开定位传感器19时,引擎控制单元202开始第二薄片的打印操作,并且输出第二薄片的/TOP信号(421)。引擎控制单元202以根据检测到的记录材料长度的间隔,输出第二和后续薄片的/TOP信号,从而能够实现最优吞吐量。附图标记422表示给送第二记录材料的开始。附图标记423表示第二记录材料到达定位辊的时间点。附图标记 424和425表示为第二记录材料而驱动定位辊的定时。附图标记431表示第三记录材料的/TOP信号。附图标记432表示给送第三记录材料的开始。附图标记433表示第三记录材料到达定位辊的时间点。附图标记434和435表示为第三记录材料而驱动定位辊的定时。 
然而,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记录材料的尺寸初始是未知的,所以引擎控制单元202不得不延迟第二薄片的/TOP信号的输出,直到基于第一薄片完成薄片尺寸的检测为止(即,直到第一薄片离开传感器19为止)。因此,与记录材料的尺寸是预先已知的情况相比,第一与第二薄片之间的打印间隔较大。这使吞吐量降低,并因此使得图像形成设备的性能降低。 
从在中间转印构件上的第一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到二次转印位置的距离越大,性能的降低就越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进行图像形成操作的过程,使得即使记录材料的尺寸是未知的,也可使性能的降低最小化。 
在从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到二次转印位置的距离大于从纸张给送位置到二次转印位置的距离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即使记录材料的尺寸是未知的,本发明也可以防止性能的降低。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纸张给送单元,配置成给送记录材料;图像形成单元,配置成在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图像;一次转印单元,配置成将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所述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上;二次转印单元,配置成将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图像转印到从所述纸张给送单元给送的所述记录材料上;尺寸检测单元,配 置成检测所述记录材料的尺寸;以及设置单元,配置成设置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多个图像的间隔。开始从所述纸张给送单元给送所述记录材料的定时晚于开始利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来形成所述图像的定时。在以所述设置单元设置的预定间隔作为第一间隔来形成图像时,所述尺寸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记录材料的尺寸,并且在所述尺寸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记录材料的尺寸之后,所述设置单元基于所检测到的所述记录材料的尺寸,设置形成所述多个图像的间隔作为第二间隔。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纸张给送单元,配置成给送记录材料;图像形成单元,配置成在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图像;一次转印单元,配置成将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所述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上;二次转印单元,配置成将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图像转印到从所述纸张给送单元给送的所述记录材料上;尺寸检测单元,配置成检测所述记录材料的尺寸;设置单元,配置成设置图像形成的间隔;以及,指定单元,配置成指定记录材料尺寸。开始从所述纸张给送单元给送所述记录材料的定时晚于开始利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来形成所述图像的定时。所述设置单元设置图像形成的所述间隔,使得当所述记录材料上的图像形成开始时,以根据所述指定单元指定的所述记录材料尺寸的第一间隔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多个图像,直到所述尺寸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记录材料的所述尺寸为止,并且在所述尺寸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记录材料的所述尺寸之后,以根据检测到的所述记录材料尺寸的第二间隔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多个图像。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作为可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例子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整体示例结构。 
图2是图1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部件的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改进图1的打印机的吞吐量的传统方法的时序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的打印机在薄片尺寸是未知的情况下的打印操作的时序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打印操作的时序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打印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的打印操作的时序图。 
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的打印操作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第三实施例中的打印操作的第一流程图。 
图10是示出第三实施例中的打印操作的第二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这里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特征和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因为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结构和操作与图1中的那些类似,所以详细的说明将被省略。在本实施例中,将假定从第一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到二次转印位置的距离大于从纸张给送位置到二次转印位置的距离。在这里将对如何进行图像形成操作从而即使在记录材料(以下称之为 “薄片”)的尺寸是未知的情况下也不会使性能劣化进行说明。 
因为图像形成设备的系统配置与图2中的系统配置的相同,所以详细的说明将被省略。第一图像形成单元指的是黄色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开始位置指的是在感光鼓上开始显影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直到引擎控制单元202检测到记录材料的尺寸为止,引擎控制单元202以这样的间隔输出/TOP信号:能够在可以设置在纸张给送单元中的最大尺寸薄片上进行打印。在检测到薄片长度之后,引擎控制单元202以根据检测到的薄片长度的间隔输出/TOP信号,从而能够实现最优吞吐量。 
在这里将对以下示例情况进行说明:可以设置在纸张给送单元中的最大尺寸薄片是合法尺寸(输送方向上的薄片尺寸:355.6mm),而实际设置在纸张给送单元中的薄片是信纸尺寸(输送方向上的薄片尺寸:279.4mm)。 
图5是第一实施例中所利用的打印操作的时序图。因为薄片尺寸是未知的(未确定的),所以引擎控制单元202基于薄片是合法尺寸的前提,输出第一薄片的/TOP信号,然后输出用于后续薄片的/TOP信号(511、521、531)。/TOP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基于最大尺寸(合法尺寸)的Tmax。即,Tmax=(合法尺寸)+边距。边距是根据纸张给送间隔来适当设置的值。 
在输出第一薄片的/TOP信号之后的预定时间,引擎控制单元202开始用于第一薄片的纸张给送操作(512)。基于供应的第一薄片到达定位辊3的时间点(513),引擎控制单元202将第一薄片的前端输送到期望位置,并暂时停止薄片的输送(514)。以与在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的、用于第一薄片的调色剂图像同步的方式,引擎控制单元202恢复薄片的输送(515),并且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上。在这时,引擎控制单元202测量从第一薄片的前端到达传感器19(513)到该薄片的后端离开传 感器19(516)的时间,并且基于该结果,计算第一薄片的实际尺寸,该尺寸检测操作在时间517完成。 
在本例子中,在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完成之前,输出用于第二薄片的/TOP信号(521)。引擎控制单元202使用Tmax作为用于第一和第二薄片的/TOP信号之间的间隔。该操作是基于最大尺寸(合法尺寸)薄片被设置在纸张给送单元中的前提。间隔Tmax具有预定值,并且独立于尺寸检测操作而被设置的。本例子中的尺寸检测操作是在输出用于第三薄片的/TOP信号之前完成的,但是,在本实施例中,间隔Tmax再次被用作用于第二和第三薄片的/TOP信号之间的间隔。在本实施例中,从用于第三和第四薄片的/TOP信号(541)之间的间隔开始,引擎控制单元切换成使用基于检测到的薄片长度(薄片尺寸)的间隔T。 
在本实施例的图5的情况下,因为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是在第二薄片的/TOP信号之后完成的,所以第二和第三薄片的/TOP信号之间的输出间隔Tmax是基于合法尺寸来确定的。在输出第三薄片的/TOP信号之后,因为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已经完成(517),所以第三和后续薄片的/TOP信号之间的输出间隔T是基于检测到的薄片长度(信纸尺寸)来设置的。附图标记522表示给送第二记录材料的开始。附图标记523表示第二记录材料到达定位辊的时间点。附图标记526表示第二记录材料的末端通过传感器19的时间点。附图标记524和525表示为第二记录材料而驱动定位辊的定时。附图标记532表示给送第三记录材料的开始。附图标记533表示第三记录材料到达定位辊的时间点。附图标记536表示第三记录材料的末端通过传感器19的时间点。附图标记534和535表示为第三记录材料而驱动定位辊的定时。 
图6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操作定时的流程图。引擎控制单元202输出第一薄片的/TOP信号,并且基于最大尺寸(合法尺寸)来设置输出第二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601和602)。接着,判断打印是否继续(603)。如果为否,则处理结束。如果打印继续,则处理前进到604。 
根据输出第二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引擎控制单元202输出第二薄片的/TOP信号(604和605)。在输出第二薄片的/TOP信号之后,引擎控制单元202检查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是否完成(606)。 
如果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已完成,则基于检测到的薄片长度(信纸尺寸)来设置输出下一个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607)。如果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未完成,则如第二薄片一样,基于最大尺寸(合法尺寸)来设置输出第三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 
此后,根据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是否完成来确定输出下一个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 
如上所述,引擎控制单元202以这样的间隔输出/TOP信号,直到引擎控制单元202检测到薄片长度为止:能够在可以设置在纸张给送单元中的最大尺寸(本实施例中的合法尺寸)薄片上进行打印。 
也就是说,因为在薄片长度的检测完成之前基于最大尺寸来输出/TOP信号,所以与在薄片长度的检测完成之后输出/TOP信号的传统方法相比,第一与第二薄片之间的间隔较小。 
在传统方法中,在第一薄片的图像被形成在中间转印构件上之后,没有进行第二薄片的图像形成,直到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完成为止。相反,在本实施例的方法中,可以形成第二薄片的图像,而无需等待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的完成。本实 施例的图5中的/TOP信号#1和#2之间的间隔小于传统方法的图4中的/TOP信号#1和#2之间的间隔。因此,与传统方法相比,吞吐量的降低较小。 
在检测到薄片长度之后,根据检测到的薄片长度来进行打印操作,从而能够实现最优吞吐量。因此,可以进行打印操作而性能降低最小。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虽然尺寸检测操作是在输出用于第三薄片的/TOP信号之前完成的,但是仍然基于最大尺寸(合法尺寸)来确定输出用于第三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 
在第二实施例中,当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在输出用于给定薄片(例如,第三薄片)的/TOP信号之前完成时,根据检测到的薄片长度来改变输出用于该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 
因为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结构和操作与图1的那些类似,所以详细的说明将被省略。因为图像形成设备的系统配置与图2的系统配置相同,所以详细的说明将被省略。第一图像形成单元指的是黄色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开始位置指的是在感光鼓上开始显影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在纸张给送单元中的最大尺寸薄片是合法尺寸(输送方向上的薄片尺寸:355.6mm),而实际设置在纸张给送单元中的薄片是信纸尺寸(输送方向上的薄片尺寸:279.4mm)。 
图7是本实施例中的打印操作的时序图。引擎控制单元202输出第一薄片的/TOP信号(711),并且基于薄片是合法尺寸的前提,设置用于后续薄片的/TOP信号的输出间隔Tmax。在输出第一薄片的/TOP信号之后的预定时间,引擎控制单元202开始纸张给送操作(712)。基于供应的薄片到达定位辊3的时间 点(713),引擎控制单元202将薄片的前端输送到期望位置,并暂时停止薄片的输送(714)。以与在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同步的方式,引擎控制单元202恢复薄片的输送(715),并且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上。在这时,引擎控制单元202测量从第一薄片的前端到达传感器19(713)到该薄片的后端离开传感器19(716)的时间,并基于测得的时间,计算第一薄片的实际尺寸,尺寸检测操作在时间717完成。 
在打印操作期间,引擎控制单元202监视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当完成检测时,引擎控制单元202基于从输出最后的/TOP信号起经历的时间T1以及检测到的薄片长度,计算用于下一个薄片的/TOP信号的输出间隔T。 
具体地,引擎控制单元202从检测到的薄片长度来计算/TOP信号输出间隔T。如果从输出最后的/TOP信号起已经历时间T,则引擎控制单元202在该时间点输出下一个薄片的/TOP信号。 
引擎控制单元202以预定间隔Tmax输出/TOP信号,直到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完成为止,所述预定间隔Tmax是基于可以设置在纸张给送单元中的薄片的最大尺寸(合法尺寸)来设置的。 
在本实施例的图7的情况下,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是在输出第二薄片的/TOP信号之后完成的。因此,当完成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时,引擎控制单元202计算输出第三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并输出第三薄片的/TOP信号(717和731)。 
在图7中,通过对从最后的/TOP信号721到完成薄片长度的检测的时间点717的时间T1进行计时,并且根据检测到的薄片长度(本实施例中的信件尺寸)添加预定时间,计算/TOP信号的输出间隔T。即,根据以下公式计算T: 
T=T1+α 
其中T1是从最后的/TOP信号到薄片长度检测的完成所经历的时间,α是预定时间。该时间α可以针对每种薄片尺寸来适当设置。将认识到,在这种情况下T1被用作检测到的尺寸的度量(代替检测到第一薄片的前后端的时间713和716之间的差值)。这是有可能的,因为从输出用于第二薄片的/TOP信号的时间721到时间713的时间段是基本固定的,并且在检测到后端(716)之后完成尺寸检测(717)的延迟也是固定并且/或者可忽略的。 
基于可以设置在纸张给送单元中的薄片的最大尺寸(合法尺寸)来计算用于第一和第二薄片的/TOP信号之间的间隔Tmax。附图标记722表示给送第二记录材料的开始。附图标记723表示第二记录材料到达定位辊的时间点。附图标记726表示第二记录材料的末端通过传感器19的时间点。附图标记724和725表示为第二记录材料而驱动定位辊的定时。附图标记732表示给送第三记录材料的开始。附图标记733表示第三记录材料到达定位辊的时间点。附图标记736表示第三记录材料的末端通过传感器19的时间点。附图标记734和735表示为第三记录材料而驱动定位辊的定时。 
图8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操作的流程图。引擎控制单元202输出第一薄片的/TOP信号,并且基于最大尺寸(合法尺寸)来设置输出下一个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801和802)。然后,在803处判断打印是否继续。如果为否,则处理结束。如果打印继续,则处理前进到804。 
在打印操作期间,引擎控制单元202监视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当完成检测时,引擎控制单元202基于从输出最后的/TOP信号起经历的时间和检测到的薄片长度,计算输出下一个 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804和805)。 
接着,在806处判断输出下一个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是否可用。如果为否,则处理返回到804。如果为是,则处理前进到807,在所述807中如果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已完成,则引擎控制单元202以根据以上条件计算出的/TOP信号的输出间隔,来输出用于下一个薄片的/TOP信号(807)。 
接着,判断第一薄片的实际长度的检测是否完成(808)。当薄片长度的检测完成时,则引擎控制单元202基于检测到的薄片长度,确定输出下一个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809)。如果薄片长度的检测未完成,则基于最大尺寸(合法尺寸)来确定输出下一个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802)。 
如上所述,引擎控制单元202以这样的间隔输出/TOP信号,直到引擎控制单元202检测到薄片长度为止:能够在可以设置在纸张给送单元中的最大尺寸(本实施例中的合法尺寸)薄片上进行打印。当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完成时,引擎控制单元202计算输出下一个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因此,即使薄片尺寸是未知的,也可以进行打印操作而不会使性能降低。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可以更早地改变/TOP信号的间隔,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吞吐量。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基于可以设置在纸张给送单元中的薄片的最大尺寸(合法尺寸)来确定/TOP信号的间隔,直到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完成为止。 
在本实施例中,不是基于最大尺寸(合法尺寸)而是基于控制器201指定的薄片尺寸来确定/TOP信号的输出间隔的,直到薄片长度的检测完成为止。 
因为时序图与第一实施例的时序图相同,所以说明将被省 略。在本实施例中,/TOP信号之间的间隔被设置为控制器指定的值Tcont,而不是值Tmax。 
这里将说明如何基于控制器201指定的薄片尺寸来设置/TOP信号的输出间隔,直到薄片长度的检测完成为止。 
在这里将对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进行说明,所述第一种情况是当输出/TOP信号时,设置输出下一个/TOP信号的定时(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种情况是当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完成时,计算输出/TOP信号的定时(如在第二实施例中)。 
图9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的流程图:当输出/TOP信号时,设置输出下一个/TOP信号的定时。引擎控制单元202输出第一薄片的/TOP信号,并且基于由控制器201指定的薄片尺寸来设置输出第二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901和902)。接着,判断打印是否继续(903)。如果为否,则处理结束。如果打印继续,则处理前进到904。 
根据输出第二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引擎控制单元202输出第二薄片的/TOP信号(904和905)。在输出第二薄片的/TOP信号之后,引擎控制单元202检查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是否完成(906)。如果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已完成,则基于检测到的薄片长度来设置输出下一个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907)。如果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未完成,则如第二薄片一样,基于由控制器201指定的薄片尺寸来设置输出第三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在此之后,根据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是否完成来确定输出下一个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 
图10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的流程图:当完成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时,重新计算输出/TOP信号的定时。 
引擎控制单元202输出第一薄片的/TOP信号,并且基于控 制器201指定的薄片尺寸来设置输出下一个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1001和1002)。接着,判断打印是否继续(1003)。如果为否,则处理结束。如果打印继续,则处理前进到1004。在打印期间,引擎控制单元202监视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当检测完成时,引擎控制单元202基于从输出最后的/TOP信号起经历的时间以及检测到的薄片长度,来计算输出用于下一个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1004和1005)。 
接着,在1006处判断输出下一个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是否可用。如果为否,则处理返回到1004。如果为是,则处理前进到1007,在所述1007中如果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已完成,则引擎控制单元202根据计算出的定时来输出用于下一个薄片的/TOP信号(1007)。 
接着,判断第一薄片的实际长度的检测是否完成(1008)。当薄片长度的检测完成时,则引擎控制单元202基于检测到的薄片长度,来确定输出下一个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1009)。如果薄片长度的检测未完成,则基于由控制器201指定的薄片尺寸来确定输出下一个薄片的/TOP信号的定时(1002)。 
控制器可以指定特定的薄片尺寸或者自由尺寸。当指定自由尺寸时,设置/TOP信号的输出间隔,使得可以确定地在具有小于或等于特定薄片尺寸的薄片上进行打印。 
例如,当控制器指定“自由尺寸1”时,基于合法尺寸来输出/TOP信号。当控制器指定“自由尺寸2”时,基于信纸尺寸来输出/TOP信号。 
近年来,能够适应自由尺寸薄片的纸盒已经被提供作为允许用户自由设置薄片尺寸的纸张给送单元。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指定自由尺寸纸盒支持的最大薄片尺寸作为自由尺寸,从而可以进行打印操作,而不会使性能降低。 
如上所述,引擎控制单元202以这样的间隔输出/TOP信号,直到引擎控制单元202完成薄片长度的检测为止:可以在具有由控制器201指定的尺寸的薄片上进行打印。在第一薄片的长度的检测完成之后,基于检测到的薄片长度来设置输出/TOP信号的定时。这使得即使薄片尺寸是未知的,也有可能进行打印操作,而不会使性能降低。 
可以对上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作出各种改变,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精神。这样的改变同样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包括相同技术方法的修改。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从而包括所有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纸张给送单元,配置成给送记录材料;
图像形成单元,配置成在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图像;
一次转印单元,配置成将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所述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上;
二次转印单元,配置成将已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图像转印到从所述纸张给送单元给送的所述记录材料上;
尺寸检测单元,配置成检测所述记录材料的尺寸;以及
设置单元,配置成设置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多个图像的间隔,
其中,开始从所述纸张给送单元给送所述记录材料的定时晚于开始利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来形成所述图像的定时,以及
其中,在以所述设置单元设置的预定间隔作为第一间隔来形成图像时,所述尺寸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记录材料的尺寸,并且在所述尺寸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记录材料的尺寸之后,所述设置单元基于所检测到的所述记录材料的尺寸,设置形成所述多个图像的间隔作为第二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尺寸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记录材料的尺寸时,设置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的图像和下一要形成的图像之间的间隔作为所述第二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纸张给送单元开始给送所述记录材料的位置到由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将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材料上的位置的距离小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开始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图像的位置到由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将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材料上的位置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隔小于所述第一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间隔是基于预定记录材料尺寸而设置的,所述预定记录材料尺寸是在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并且是供应到所述纸张给送单元的所述记录材料的最大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尺寸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记录材料的所述尺寸之后,根据检测到的所述记录材料尺寸,所述设置单元计算所述第二间隔。
7.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纸张给送单元,配置成给送记录材料;
图像形成单元,配置成在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图像;
一次转印单元,配置成将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所述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上;
二次转印单元,配置成将已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图像转印到从所述纸张给送单元给送的所述记录材料上;
尺寸检测单元,配置成检测所述记录材料的尺寸;
设置单元,配置成设置图像形成的间隔;以及
指定单元,配置成指定记录材料尺寸,
其中,开始从所述纸张给送单元给送所述记录材料的定时晚于开始利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来形成所述图像的定时,以及
其中,所述设置单元设置图像形成的所述间隔,使得当开始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时,以根据所述指定单元指定的所述记录材料尺寸的第一间隔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多个图像,直到所述尺寸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记录材料的所述尺寸为止,并且在所述尺寸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记录材料的所述尺寸之后,以根据检测到的所述记录材料尺寸的第二间隔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多个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纸张给送单元开始给送所述记录材料的位置到由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将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材料上的位置的距离小于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开始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图像的位置到由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将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材料上的位置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张给送单元能够供应自由尺寸的记录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单元指定的所述记录材料尺寸是在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并且是供应到所述纸张给送单元的所述记录材料的最大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尺寸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记录材料的所述尺寸之后,根据检测到的所述记录材料尺寸,所述设置单元计算所述第二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单元能够指定多个记录材料尺寸。
CN2007101632704A 2006-10-20 2007-10-19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11656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86471 2006-10-20
JP2006-286471 2006-10-20
JP2006286471 2006-10-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5604A CN101165604A (zh) 2008-04-23
CN101165604B true CN101165604B (zh) 2010-12-08

Family

ID=38980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32704A Active CN101165604B (zh) 2006-10-20 2007-10-19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8060003B2 (zh)
EP (1) EP1914602A3 (zh)
JP (1) JP2012212173A (zh)
KR (1) KR100904925B1 (zh)
CN (1) CN101165604B (zh)
RU (1) RU2367016C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97929B2 (ja) * 2009-03-17 2014-10-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CN104238316A (zh) 2009-03-30 2014-12-24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JP5875328B2 (ja) * 2011-11-01 2016-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KR102277151B1 (ko) 2011-12-06 2021-07-14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감광체 드럼 유닛
JP6168816B2 (ja) * 2012-04-03 2017-07-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948660B2 (en) * 2012-04-30 2015-02-0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having engagement features to actuate a developer unit shutter
EP3242164B1 (en) 2012-06-15 2019-08-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1303059B1 (ko) * 2012-06-28 2013-09-03 포항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물과 기름을 선택적으로 분리할 수 있는 극친수성 여과 구조물
RU2599597C9 (ru) * 2012-07-05 2017-02-20 Апекс Текнолоджи Ко., Лтд. Приводная головка фоточувствительного барабана и приводной механизм устройства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JP5975790B2 (ja) * 2012-08-24 2016-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RU2606343C2 (ru) 2012-09-25 2017-01-10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картридж и система устройств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KR101868440B1 (ko) * 2012-10-25 2018-07-23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주식회사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6079145B2 (ja) 2012-11-01 2017-0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184311B2 (ja) * 2012-12-14 2017-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025266B2 (en) 2012-12-14 2018-07-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including a coupling member and a sheet that contacts the coupling member
US9696684B2 (en) 2012-12-14 2017-07-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242201B2 (ja) * 2012-12-14 2017-1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885311B (zh) * 2012-12-21 2016-01-06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状况检测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P2775355A3 (en) * 2013-03-05 2018-01-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TWI749884B (zh) * 2013-03-15 2021-12-11 日商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US8873996B1 (en) * 2013-05-29 2014-10-2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system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a toner cartridge having a shutter with bypassing actuation
KR101883898B1 (ko) * 2013-05-30 2018-08-01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토너 용기,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US8967611B2 (en) * 2013-05-31 2015-03-03 Hewlett-Packard Indigo B.V. Initiating an alignment correction cycle
JP6214414B2 (ja) 2014-01-31 2017-10-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94277B2 (ja) 2014-12-25 2019-04-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6602126B2 (ja) * 2015-09-16 2019-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に用いられる部材
JP6703783B2 (ja) * 2015-12-04 2020-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394014B2 (en) * 2016-03-22 2019-08-2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black matrix including color filter materia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64718A (en) * 1980-10-09 1982-04-20 Hitachi Ltd Laser beam printer
JP3610104B2 (ja) 1994-12-21 2005-0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46319A (ja) 1995-11-28 1997-06-06 Konica Corp 複写機
US5887217A (en) * 1995-12-25 1999-03-2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searches for toner cartridges in need of replacement
JP2000007170A (ja) 1998-04-24 2000-01-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323659B2 (ja) 1999-02-16 2009-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72781A (ja) 1999-03-24 2000-10-03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49512A (ja) * 2000-03-03 2001-09-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41899A (ja) 2000-05-31 2001-12-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801728B2 (en) * 2002-02-28 2004-10-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4029057A (ja) 2002-06-21 2004-01-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839526B2 (en) * 2002-10-24 2005-01-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image
JP4175205B2 (ja) 2003-07-22 2008-11-0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856402B1 (ko) * 2003-11-14 2008-09-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시스템에 있어서 전사롤러 오염방지방법 및 장치
JP2005195808A (ja) 2004-01-06 2005-07-2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43285A (ja) 2005-03-02 2006-09-1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後処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60003B2 (en) 2011-11-15
EP1914602A2 (en) 2008-04-23
EP1914602A3 (en) 2014-07-09
KR20080035991A (ko) 2008-04-24
US20120014730A1 (en) 2012-01-19
RU2367016C2 (ru) 2009-09-10
RU2007138946A (ru) 2009-04-27
CN101165604A (zh) 2008-04-23
US20080095549A1 (en) 2008-04-24
KR100904925B1 (ko) 2009-06-29
JP2012212173A (ja) 2012-11-01
US8577277B2 (en) 2013-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5604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652284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judging whether it is appropriate to form an image on a sheet and controlling the image formation accordingly
US886798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ouble-sid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1213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81229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5757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88554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07068C (zh) 防止转印辊被污染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多通道彩色成像系统
JP2009012294A (ja) 印刷システム、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0444045C (zh) 成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133750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97919A (ja) カラー画像記録装置及びその付属品ユニット
JP353760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85600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と印刷モードの切り替え方法
JP20020627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443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967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01886A (ja) 電子写真プリント装置
JP51514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2490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819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163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00792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8892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443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