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0431B -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静电潜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静电潜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0431B
CN101140431B CN2007100964609A CN200710096460A CN101140431B CN 101140431 B CN101140431 B CN 101140431B CN 2007100964609 A CN2007100964609 A CN 2007100964609A CN 200710096460 A CN200710096460 A CN 200710096460A CN 101140431 B CN101140431 B CN 1011404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electrostatic latent
resin
particle
crystal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964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0431A (zh
Inventor
高桥贤
滨野弘一
菅原淳
中村正树
大矢康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40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0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0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04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e.g. degree of spheric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静电潜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使用所述调色剂,所述调色剂含有非结晶性树脂、具有50℃~100℃的熔点的结晶性树脂和着色剂,并满足由下列式(1)表示的关系,其中A表示所述结晶性树脂在全部调色剂中的含量(质量%),B表示所述结晶性树脂在分级调色剂中的含量(质量%),所述分级调色剂是通过将该调色剂分级使得其体积平均粒径为(1/5)×D50T~(2/3)×D50T而制得的调色剂,其中D50T表示全部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50≤(B/A)×100≤90 式(1)。

Description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静电潜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静电潜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以及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法中,通常,通过多个步骤形成图像,其中包括通过多种手段在利用光电导性物质的感光体(潜像保持部件)表面以电方式形成潜像;使用显影剂使所形成的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随后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诸如纸等转印材料的表面,根据需要可通过中间转印介质进行所述转印;以及通过加热、加压或热加压等定影所述图像。残留在感光体表面的调色剂通常通过使用刮板的清洁步骤清洁。
作为将已转印到转印材料表面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技术,热辊定影方法是公知的。在该方法中,将其上已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插入到包括加热辊和压力辊的一对辊之间,定影该调色剂图像。进一步,作为相同类型的技术,使用带替代所述辊中的一个辊或同时替代两个辊的定影方法也是公知的。与其他定影方法相比较,在这些技术中,由于可以与图像直接接触,所以可快速得到坚牢的图像,并且能源效率高。
近年来,伴随日益增长的对成像所必需的能量的节能化的要求,需要一种降低调色剂的定影温度的技术以减少用于定影步骤的能量(其在能量使用中占一定的比例)和拓宽定影条件。降低调色剂的定影温度将带来巨大的好处,例如,除节约能源和拓宽定影条件以外,还缩短了所谓预热时间(warm-up time)(即,从开机后直到诸如定影辊等定影部件的表面达到能进行定影的温度时的等待时间),并延长了定影部件的使用寿命。
作为降低调色剂的定影温度的方法,通常采用降低调色剂树脂(粘合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技术。然而,在该技术中,如果所述玻璃化转变温度过低,微粒容易引起凝集(结块)。因此,在低温定影性能和防止结块间取得平衡非常重要。
作为在防止发生结块和低温定影性能间取得平衡的方法,在日本特公昭56-13943号和特公昭62-3942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使用结晶性树脂作为粘合树脂的方法。另外,在日本特开2004-206081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实现低温定影的技术,其中采用低熔点结晶性树脂和非结晶性树脂的混合物作为粘合树脂来控制相容度。在该技术中,低熔点结晶性树脂和非结晶性树脂的混合使得可以粉碎调色剂,这使得可以通过传统混合和粉碎方法制造调色剂。
此外,在日本特开2004-264582号公报和特开2004-264584号公报中提出了积极提高调色剂微粉中所含结晶性树脂的含量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保持其低温定影性能、提高其可清洁性和对其他部件的耐成膜性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所述调色剂的静电潜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通过本发明已实现上述目的。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所述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含有非结晶性树脂、具有50℃~100℃的熔点的结晶性树脂和着色剂,并满足由下列式(1)表示的关系,其中,A表示所述结晶性树脂在全部调色剂中的含量(质量%),B表示所述结晶性树脂在分级调色剂中的含量(质量%),所述分级调色剂是通过将所述调色剂分级使得该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5)×D50T~(2/3)×D50T而制得的调色剂,其中,D50T表示全部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
50≤(B/A)×100≤90---式(1)。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如第一方案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A和B满足由以下式(2)表示的关系:
50≤(B/A)×100≤80---式(2)。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是如第一方案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结晶性树脂是结晶性聚酯树脂,而所述非结晶性树脂是非结晶性聚酯树脂。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是如第一方案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小粒径侧的数均粒径分布指数GSDp-under为1.15~1.30。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是如第三方案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0℃~80℃。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是如第三方案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溶解度参数SPA和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的溶解度参数SPB满足由如下式(6)表示的关系:
SPB-SPA<0.7---式(6)。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是如第一方案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含有防粘剂,且所述防粘剂的熔点为50℃~100℃。
本发明的第八方案是如第一方案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形状因子SF1为110~140。
本发明的第九方案是一种包含调色剂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调色剂是第一方案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
本发明的第十方案是如第九方案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含有载体,且所述载体的体积平均粒径分布指数GSDv为1.15~1.35。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是一种至少容纳有调色剂的调色剂盒,其中,所述调色剂是第一方案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案是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至少包括显影剂保持部件,并容纳有第九方案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案是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潜像保持部件、利用显影剂将形成在所述潜像保持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将形成在所述潜像保持部件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接收材料上的转印单元、将转印到所述转印接收材料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单元和利用清洁部件擦拭所述潜像保持部件以清除所述潜像保持部件上的未转印残余成分的清洁单元,其中,所述显影剂是第九方案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案是一种制造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分别将结晶性树脂和非结晶性树脂在分开的水性介质中乳化以形成结晶性树脂颗粒和非结晶性树脂颗粒;使所述结晶性树脂颗粒和所述非结晶性树脂颗粒凝集以形成凝集颗粒;以及融合所述凝集颗粒,其中,所述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凝析值C(摩尔/克树脂)和所述非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凝析值D(摩尔/克树脂)满足由以下式(3)~(5)表示的关系:
1×10-5≤C≤1×10-1---式(3)
1×10-5≤D≤1×10-1---式(4)
C≤D---式(5)。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案是如第十四方案所述的制造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方法,其中,所述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凝析值C(摩尔/克树脂)和所述非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凝析值D(摩尔/克树脂)满足由以下式(3’)~(5’)表示的关系:
1×10-3≤C≤5×10-2---式(3’)
1×10-3≤D≤5×10-2---式(4’)
C<D---式(5’)。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附图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其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实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处理盒的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
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下文中可简称为“调色剂”)含有非结晶性树脂、具有50℃~100℃的熔点的结晶性树脂和着色剂,并满足由下列式(1)表示的关系,其中,A表示所述结晶性树脂在全部调色剂中的含量(质量%),B表示所述结晶性树脂在分级调色剂中的含量(质量%),所述分级调色剂是通过将所述调色剂分级使得其体积平均粒径为(1/5)×D50T~(2/3)×D50T而制得的调色剂,其中,D50T表示全部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
50≤(B/A)×100≤90---式(1)。
通常,当在清洁步骤中通过清洁刮板将调色剂压在感光体上时,微粉易于被配置在所述清洁刮板与感光体之间的接触区域的凹处(与接触位置更近的一侧),并受到来自所述清洁刮板的更高的压力。因此,即使调色剂颗粒整体上没有因为与感光体摩擦而被加热,其表面温度也会瞬间升高。因此,例如当从低温定影角度考虑在调色剂中含有熔点为50℃~100℃的结晶性树脂时,树脂温度的升高会导致调色剂粘度的快速降低,进而使所述调色剂易变形。结果,由所述清洁刮板施加的压力进一步提高,可导致在感光体等上成膜(膜状附着),或者受所述清洁刮板挤压的调色剂被检测为清洁不良。
上述低温定影是指通过在120℃以下的温度下加热来定影调色剂。
另一方面,当需要以小粒径形成含有结晶性树脂的调色剂时,采用乳化凝集法是有利的,后文将对此进行描述。在乳化凝集法中,通常,具有较小粒径的树脂颗粒更易于在融合步骤中融合。此外,在调色剂微粉中含有的结晶性树脂加速了上述树脂颗粒的融合,并在调色剂中促进所述融合以制得更精细的粉末。结果,整体调色剂的形状分布变宽,并且所述调色剂中微粉的形状变得非常接近于球状。当所述微粉的形状如上述那样球状化时,所述调色剂的微球形粉末会在使用刮板进行清洁时容易地通过所述清洁刮板,这易于导致清洁不良。此外,如果严格所述清洁刮板的条件以抑制所述微粉调色剂的通过,所述微粉调色剂将被破坏而导致附着在所述感光体等的表面上的成膜。
因此,当在调色剂中含有结晶性树脂时,从调色剂颗粒的生成机理方面考虑,控制包含在微粉调色剂中的结晶性树脂的含量以防止雾化、清洁不良和成膜是重要的。
作为本发明的发明人积极研究的结果,发现如下事实。即,当在调色剂中含有非结晶性树脂和具有50℃~100℃的熔点的结晶性树脂时,所述调色剂满足由下列式(1)表示的关系,其中A表示所述结晶性树脂在全部调色剂中的含量(质量%),B表示所述结晶性树脂在分级调色剂中的含量(质量%),所述分级调色剂是通过将所述调色剂分级使得其体积平均粒径为(1/5)×D50T~(2/3)×D50T而制得的调色剂,其中,D50T表示全部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更具体地说是通过进一步降低结晶性树脂在更细的微粉调色剂中的含量,借此可减少由上述清洁刮板的压力引起的微粉调色剂的变形,并且可抑制成膜或清洁不良的发生:
50≤(B/A)×100≤90---式(1)。
在上述结晶性树脂中的术语“结晶性”是指,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中,所述树脂不表现出阶梯式吸热变化,具体地说,所述树脂在以10(℃/min)的升温速率进行测量时具有半峰宽为10℃以内的吸热峰。另一方面,具有超过10℃的半峰宽的树脂或者表现出阶梯式吸热变化的树脂是本发明中的非结晶性树脂(无定形高分子)。
此外,作为分级上述调色剂以减小所述体积平均粒径D50T至1/5~2/3的方法,使用弯管喷射分级法。在该情况下,例如通过将所述弯管喷射机的截止点(cut point)设定为(5/6)×D50T,可得到体积平均粒径为(2/3)×D50T的调色剂。
限制所述体积平均粒径D50T为1/5至2/3的原因是因为该范围是通过分级手段测量微粉侧的结晶性树脂和非结晶性树脂的比率的有效范围。当D50T超过2/3时,关于微粉侧的比率的信息不足,而减小D50T至小于1/5在实际中是很困难的。
上述体积平均粒径D50T可通过Multisizer II(Beckman-Coulter制造)在孔径为50μm时测量。在该情况下,将所述调色剂分散在电解质水溶液(等渗水溶液)中,并在超声分散30秒或30秒以上后进行测量。
关于上述结晶性树脂在调色剂中的含量的比率(B/A),(B/A)×100满足由式(1)表示的关系。当(B/A)×100小于50时,含有大量非结晶性树脂的微粉调色剂的比率增加,这将使定影性质和防沾污性变差。当超过90时,会发生清洁不良或感光体等的表面上的成膜。
上述A和B优选满足由下式(2)表示的关系,并更优选满足由下式(2’)表示的关系:
50≤(B/A)×100≤80---式(2)
50≤(B/A)×100≤70---式(2’)。
通过对分级前后的所述调色剂进行用于测定结晶性树脂的熔融热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调色剂中的结晶性树脂的含量(A%和B%)。具体地说,首先,将已知量的结晶性树脂和非结晶性树脂混合并经过DSC测量以制作吸热量和结晶性树脂含量(质量%)的校准曲线。随后,对经过24小时50℃退火处理的分级前和分级后的调色剂样品进行DSC测量。然后,根据所得结果和校准曲线求出各调色剂中的结晶性树脂的含量A和B(质量%),并计算出(B/A)。DSC是在20℃~150℃且升温速率为10℃/min的条件下进行。
以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组成。
本发明的调色剂至少含有非结晶性树脂和熔点为50℃~100℃的结晶性树脂。
(结晶性树脂)
所述结晶性树脂的实例包括结晶性聚酯树脂、聚亚烷基树脂和(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树脂等。从上述因为受热而导致粘度急剧变化以及机械强度和低温定影之间相互平衡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结晶性聚酯树脂。
进一步,作为构成所述结晶性树脂的可聚合单体组分,为了容易地形成晶体结构,含有直链脂肪族组分的可聚合单体比含有芳香族组分的可聚合单体更为优选。进一步,为了不破坏结晶性,聚合物中衍生自可聚合单体的组分作为单种组分其各自的含量优选为30%或者30%以上。具体地说,聚酯树脂等必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聚合单体构成的聚合物中,衍生自可聚合单体的组分作为单种组分其各自的含量优选为30%或者30%以上。
下文以结晶性聚酯树脂为主进一步描述结晶性树脂。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点在50℃~10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5℃~90℃的范围内,并进一步优选在60℃~85℃的范围内。如果所述熔点低于50℃,将发生诸如保存的调色剂结块等调色剂保存性能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所述熔点超过100℃,不能获得充分的低温定影性能。
求出通过上述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得到的吸热峰的峰值温度作为上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点。
在本发明中,术语“结晶性聚酯树脂”指由100%聚酯结构组成的聚合物,以及其中组成聚酯的组分与其他组分聚合的聚合物(共聚物)。然而,在后一情况下,除构成所述聚合物(共聚物)的聚酯外的其他组分的含量为50质量%或者50质量%以下。
在本发明的调色剂中使用的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例如是由多元羧酸组分和多元醇组分合成的。在该实施方案中,市售产品或合成化合物可用作上述结晶性聚酯树脂。
所述多元羧酸组分的实例包括但不局限于诸如草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1,9-壬烷二酸、1,10-癸烷二酸、1,12-十二烷二酸、1,14-十四烷二酸或1,18-十八烷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二元酸中的芳香族二羧酸,诸如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萘-2,6-二甲酸、丙二酸、或中康酸等;及其酸酐和低级烷基酯。
三元或三元以上的羧酸的实例包括1,2,4-苯三甲酸、1,2,5-苯三甲酸、1,2,4-萘三甲酸及其酸酐和低级烷基酯。这些可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外,作为所述酸组分,除上述脂肪族二羧酸和芳香族二羧酸以外,也可包含具有磺酸基的二羧酸组分。
另外,除上述脂肪族二羧酸和芳香族二羧酸以外,也可包含具有双键的二羧酸组分。
作为多元醇组分,优选为脂肪族二醇,并更优选为在主链中具有7~20个碳原子的直链脂肪族二醇。当所述脂肪族二醇是支化型时,所述聚酯树脂的结晶性会降低,导致其熔点降低。另外,当其主链少于7个碳原子的二醇与芳香族二羧酸缩聚时,熔融温度升高而且所述熔融温度的升高使低温定影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当主链中的碳原子超过20个时,往往难以获得实用材料。主链中的碳原子更优选为14个或14个以下。
优选用于合成在本发明的调色剂中使用的结晶性聚酯的脂肪族二醇的具体实例包括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11-十一烷二醇、1,12-十二烷二醇、1,13-十三烷二醇、1,14-十四烷二醇、1,18-十八烷二醇、1,14-二十烷癸二醇(1,14-eicosanedecanediol),但不局限于这些化合物。其中,从可获得的角度考虑,优选为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
三元或三元以上醇的实例包括丙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和季戊四醇。这些可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多元醇组分中,上述脂肪族二醇的含量优选为80摩尔%或80摩尔%以上,并更优选为90摩尔%或90摩尔%以上。如果所述脂肪族二醇的含量少于80摩尔%,所述聚酯树脂的结晶性降低而且熔融温度降低,这将使所述调色剂的抗结块性、图像保存稳定性和低温定影性能变差。
根据需要,为调节酸值或羟值的目的,可在合成的最后一步加入多元羧酸或多元醇。所述多元羧酸的实例包括诸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酐、1,2,4-苯三酸酐、均苯四酸酐或萘二酸等芳香族羧酸;诸如马来酸酐、富马酸、琥珀酸、烯基琥珀酸酐或者己二酸等脂肪族羧酸;以及诸如环己烷二酸等脂环族羧酸。
多元醇的实例包括诸如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或丙三醇等脂肪族二醇;诸如环己二醇、环己烷二甲醇或氢化双酚A等脂环族二醇;以及诸如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或双酚A的环氧丙烷加成物等芳香族二醇。
上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可在180℃~230℃的聚合温度下制造,并且所述反应可根据需要在减压的反应体系中进行,同时可移除缩合中产生的水和醇。
当可聚合单体在反应温度下不溶或不相容时,可加入高沸点溶剂作为增溶剂以溶解所述不溶或不相容的可聚合单体。所述缩聚反应随所述增溶剂通过蒸发被移除而进行。当在共聚反应中存在具有较差相容性的可聚合单体时,应当预先将所述具有较差相容性的可聚合单体与要与所述可聚合单体缩聚的酸或醇缩合,然后再与主要组分缩聚。
可用于制造上述聚酯树脂的催化剂的实例包括诸如钠或锂等碱金属的化合物;诸如镁或钙等碱土金属的化合物;诸如锌、锰、锑、钛、锡、锆或锗等金属的化合物;亚磷酸化合物;磷酸化合物;和胺化合物。
其具体实例包括乙酸钠、碳酸钠、乙酸锂、碳酸锂、乙酸钙、硬脂酸钙、乙酸镁、乙酸锌、硬脂酸锌、环烷酸锌、氯化锌、乙酸锰、环烷酸锰、四乙醇钛、四丙醇钛、四异丙醇钛、四丁醇钛、三氧化锑、三苯基锑、三丁基锑、甲酸锡、草酸锡、四苯基锡、二氯化二丁基锡、氧化二丁基锡、氧化二苯基锡、四丁醇锆、环烷酸锆、碳酸氧锆、乙酸氧锆、硬脂酸氧锆、辛酸氧锆、氧化锗、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酯)、溴化乙基三苯基鏻、三乙胺、三苯基胺等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酸值(中和1g树脂所需KOH的毫克数)优选为在3.0mg KOH/g~30.0mg KOH/g的范围内,更优选为在6.0mg KOH/g~25.0mg KOH/g的范围内,并进一步优选为在8.0mg KOH/g~20.0mg KOH/g的范围内。
如果所述酸值低于3.0mg KOH/g,因为在水里的分散性降低,所以通过湿法制备乳化颗粒将非常困难。而且,在凝集时乳化颗粒的稳定性明显降低,因此难以高效地制造所述调色剂。另一方面,如果所述酸值超过30.0mg KOH/g,作为调色剂的吸湿性将增加,并且这将使得所述调色剂易受环境影响。
此外,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6,000~35,000。如果所述分子量(Mw)小于6,000,所述调色剂可在定影时渗入诸如纸等记录介质的表面而导致不均匀定影,或降低已定影图像的耐弯折强度。另一方面,如果所述重均分子量(Mw)超过35,000,熔融时的粘度变得过高从而使得为达到适宜定影的粘度所需的温度增高,结果,会破坏所述低温定影性能。
上述重均分子量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通过GPC进行的分子量测定可使用Tosoh Corporation制造的GPC-HLC-8120作为测定装置、使用Tosoh Corporation制造的TSK gel Super HM-M(15cm)作为色谱柱并使用THF作为溶剂来进行。使用通过单分散聚苯乙烯标准样品获得的分子量校准曲线,根据测定结果计算所述重均分子量。
调色剂中的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含量优选为在3质量%~40质量%的范围内,更优选为在4质量%~35质量%的范围内,并进一步优选为在5质量%~30质量%的范围内。如果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含量少于3质量%,不能获得足够的低温定影性能,并且如果超过40质量%,不能获得足够的调色剂强度和定影图像强度,且可影响带电性能。
上述包括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结晶性树脂优选为主要(50质量%或者50质量%以上)由使用脂肪族可聚合单体合成的结晶性聚酯树脂(以下称为“结晶性脂肪族聚酯树脂”)构成。此外在该情况下,所述构成上述结晶性脂肪族聚酯树脂的脂肪族可聚合单体的组分比例优选为60摩尔%或60摩尔%以上,并更优选为90摩尔%或90摩尔%以上。作为所述脂肪族可聚合单体,可优选使用上述脂肪族二醇或二羧酸。
(非结晶性树脂)
作为本发明的非结晶性树脂,可使用诸如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聚醚树脂或聚烯烃树脂等已知树脂材料,并且特别优选为非结晶性聚酯树脂。
当使用非结晶性聚酯树脂时,与上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相容性得到提高。因此,随着在熔融温度时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粘度下降,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粘度也下降,并得到作为调色剂的急剧熔融性质(尖锐熔融性能),这对于低温定影性能是有利的。另外,与结晶性聚酯树脂的良好的可湿性改善了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进入调色剂内部的分散性,从而抑制了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在调色剂表面的暴露,这抑制了对带电性能的劣化作用。因此,从改进调色剂的强度和定影图像的强度的角度也优选该树脂。
下文以非结晶性聚酯树脂为主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非结晶性树脂。
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的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可通过例如多元羧酸和多元醇的缩聚反应得到。所述多元羧酸的实例包括诸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酐、1,2,4-苯三酸酐、均苯四酸酐或萘二酸等芳香族羧酸;诸如马来酸酐、富马酸、琥珀酸、烯基琥珀酸酐或者己二酸等脂肪族羧酸;以及诸如环己烷二酸等脂环族羧酸。可使用这些多元羧酸中的一种或两种或多种。在这些多元羧酸中,优选使用芳香族羧酸,并且为了形成交联或支化结构以确保有利的定影性能,优选组合使用三元或三元以上羧酸(例如,1,2,4-苯三酸或其酸酐)和二羧酸。
上述在非结晶性聚酯树脂中的多元醇的实例包括诸如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或丙三醇等脂肪族二醇;诸如环己二醇、环己烷二甲醇或氢化双酚A等脂环族二醇;以及诸如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或双酚A的环氧丙烷加成物等芳香族二醇。可使用这些多元醇中的一种或两种或多种。在这些多元醇中,优选的是芳香族二醇和脂环族二醇,更优选的是芳香族二醇。另外,为形成交联或支化结构以确保更有利的定影性能,优选组合使用三元或三元以上的多元醇(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或季戊四醇)和二醇。
上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在50℃~80℃的范围内。如果所述Tg低于50℃,会发生所述调色剂的保存稳定性或所述定影图像的保存稳定性等问题。另一方面,如果Tg高于80℃,则不可能在低于常规方法的温度下定影。
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的Tg更优选为在50℃~65℃的范围内。
此外,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优选满足由下式(6)表示的关系,其中SPA表示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溶解度参数,而SPB表示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的溶解度参数:
SPB-SPA<0.7---式(6)。
利用原子团的加合性质,可根据下式(7)使用Fedors等的方法[Polym.Eng.Sci.,Vol 14,p 147(1974)]从所述可聚合单体的组成计算上述溶解度参数(以下可称为“SP值”):
 SP值=(∑Δei/∑Δvi)1/2---式(7)
(在上式中,Δei表示所述原子或原子团的蒸发能,而Δvi表示所述原子或原子团的摩尔体积。)
在式(6)中,如果SPB和SPA之间的差异为0.7或0.7以上,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和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之间的相容性将降低。结果,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在调色剂内部的分散性变差,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暴露在所述调色剂表面,这可导致带电性能变差。另外,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和非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可湿性降低,这可降低所述调色剂的强度或定影图像的强度。
可根据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制造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
以上就结晶性聚酯树脂和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对本发明的结晶性树脂和非结晶性树脂进行了描述,并且除所述聚酯树脂的制造以外的描述可适用于本发明中的其他结晶性树脂和非结晶性树脂。
着色剂
用在本发明调色剂中的着色剂可以是染料或颜料,并从耐光性和防水性的角度优选为颜料。
优选着色剂的实例包括诸如炭黑、苯胺黑、苯胺蓝、chalcoil蓝、铬黄、群青蓝、杜邦油红、喹啉黄、氯化亚甲基蓝、酞菁蓝、草酸孔雀绿、灯黑、玫瑰红、喹吖啶酮、联苯胺黄、C.I.颜料红48:1、C.I.颜料红57:1、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185、C.I.颜料红238、C.I.颜料黄12、C.I.颜料黄17、C.I.颜料黄180、C.I.颜料黄97、C.I.颜料黄74、C.I.颜料蓝15∶1或C.I.颜料蓝15∶3。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合树脂,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中的上述着色剂的含量优选为在1质量份~30质量份的范围内。此外,根据需要,使用经表面处理的着色剂或颜料分散剂也是有效的。通过选择所述着色剂种类,可得到黄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或黑色调色剂等。
(其他添加剂)
本发明的调色剂可根据需要含有防粘剂。所述防粘剂的实例包括诸如低分子量聚丙烯或低分子量聚乙烯等石蜡;硅树脂;松香;米糠蜡;以及巴西棕榈蜡。这些防粘剂的熔点优选为50℃~100℃,并更优选为60℃~95℃。所述防粘剂在调色剂中的含量优选为0.5质量%~15质量%,并更优选为1.0质量%~12质量%。如果防粘剂的含量少于0.5质量%,特别在无油定影时可发生剥离不良。如果所述防粘剂的含量多于15质量%,由于调色剂的流动性的劣化等因素,会降低图像质量和图像形成的可靠性。
除上述组分以外,可根据需要向本发明的调色剂中加入例如内添加剂、电荷调节剂、无机粉末(无机颗粒)或有机颗粒等多种组分。
所述内添加剂的实例包括诸如铁酸盐、磁铁矿、还原铁、钴、镍或锰等金属、合金以及诸如含有这些金属的化合物等磁性物质。
为了多种目的,可添加无机颗粒,并且可为了调节调色剂中的粘弹特性的目的而添加无机颗粒。所述粘弹特性的调节使得能调节图像的光泽度和对纸的渗透。作为无机颗粒,诸如二氧化硅颗粒、氧化钛颗粒、氧化铝颗粒、氧化铈颗粒或者经过表面疏水处理的这些颗粒等已知无机颗粒,这些颗粒可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从不破坏所述发色性和诸如OHP透过性等透明性的角度,优选使用相比粘合树脂具有更小折射率的二氧化硅颗粒作为所述无机颗粒。另外,二氧化硅颗粒可经过多种表面处理,例如,优选使用经过使用硅烷类偶联剂、钛类偶联剂或硅油等表面处理的二氧化硅颗粒。
(调色剂性质)
在本发明中,所述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在4μm~9μm的范围内,更优选为在4.5μm~8.5μm的范围内,并进一步优选为在5μm~8μm的范围内。如果所述体积平均粒径小于4μm,所述调色剂的流动性易于降低,所述颗粒的带电性能易于降低,而且,由于带电分布变宽,使得易于发生背景雾化或调色剂从显影装置溅出等。此外,如果体积平均粒径小于4μm,可清洁性将变得显著困难。另一方面,所述体积平均粒径大于9μm,分辨率变差,因此不能获得足够的图像质量,并将难以满足当前对高质量图像的需求。
上述体积平均粒径等同于上述全部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D50T,并可根据上述测量方法测量。
另外,由于所述调色剂中的微粉易于变得难以清洁,所以,从保持上述有利的可清洁性的角度,使所述调色剂粒径分布的小粒径侧的粒径分布变窄,并满足由上述式(1)表示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从上述角度出发,在本发明的调色剂的体积粒径分布中,所述小粒径侧的数均粒径分布指数GSD p-under优选为在1.15~1.30的范围内,并更优选为在1.15~1.25的范围内。为保持有利的可清洁性,在所述机理方面,微粉侧的粒径分布是重要的。如果所述GSD p-under超过1.30,所述调色剂中微粉的量增加,可导致难以保持有利的可清洁性。实际中,很难获得小于1.15的GSDp-under。
所述小粒径侧的数均粒径分布指数GSD p-under可按如下方式进行测量。即,根据上述D50T的测量,使用Multisizer II(Beckman-Coulter制造)作为测量设备测定所述调色剂的粒径分布,然后将所述分布相对于划分的粒径范围(通道)作图以绘制出各调色剂颗粒的数量从小粒径侧起的累积分布。当将对应于累积16%处的粒径定义为数均粒径D16p,并将对应于累积50%处的粒径定义为数均粒径D50p时,所述小粒径侧的数均粒径分布指数GSP p-under以(D50p/D16p)进行计算。
特别是在所述调色剂中含有结晶性聚酯树脂的情况下,上述微粉的量增加时,由于所述调色剂机械强度的降低或非静电的附着力的增加,易于明显发生清洁不良。因此,优选限定上述微粉侧的粒径分布,以及减少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在通常难以清洁的小粒径侧的10质量%的颗粒中的含量,使之低于在全部调色剂中的含量。
更具体地说,根据所述调色剂的主要粒径和微粉侧的分布,至少(B’/A)×100优选为90或90以下,并更优选为85或85以下,其中A是结晶性聚酯树脂在全部调色剂中的含量(质量%),而B’是结晶性聚酯树脂在小粒径侧的10质量%的颗粒中的含量(质量%)。另一方面,如果(B’/A)×100小于50,从可清洁性和带电性能的角度是优选的,但所述调色剂可导致定影时的定影不良,从而引起微小的沾污。
进一步,本发明的调色剂优选为形状因子SF1在110~140范围内的球形。当所述调色剂的形状为所述范围内的球形时,转印效率和图像浓度得以改善,并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上述形状因子SF1更优选在110~130的范围内。
所述形状因子SF1通过下式(8)求出。
SF1=(ML2/A)×(π/4)×100---式(8)
在上述式(8)中,ML表示所述调色剂颗粒的绝对最大长度,而A表示所述调色剂颗粒的投影面积。
主要通过使用图像分析仪分析显微镜图像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来将上述SF1数值化,并例如按照下述方法进行计算。即,通过摄像机在Luzex图像分析仪中拍照得到散布在载玻片表面上的调色剂颗粒的光学显微镜图像,测量100个颗粒的最大长度和投影面积,通过上述式(8)进行计算,然后计算平均值以得到SF1。
作为制造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方法,可举出干法和湿法。然而,作为干法之一的混合粉碎法并非优选,因为,如上所述,微粉调色剂中的结晶性树脂的含量易于增大。湿法的实例包括乳化凝集法、熔融悬浮法以及溶解悬浮法。其中,从控制粒径分布的角度考虑,尤其是从使小粒径侧的分布变窄的角度考虑,优选所述乳化凝集法。
以下描述通过上述乳化凝集法制造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方法。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包括:分别将结晶性树脂和非结晶性树脂在分开的水性介质中乳化以形成结晶性树脂颗粒和非结晶性树脂颗粒;使所述结晶性树脂颗粒和所述非结晶性树脂颗粒凝集以形成凝集颗粒;以及融合所述凝集颗粒,其中,所述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凝析值C(摩尔/克树脂)和所述非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凝析值D(摩尔/克树脂)满足由以下式(3)~(5)表示的关系:
1×10-5≤C≤1×10-1---式(3)
1×10-5≤D≤1×10-1---式(4)
C≤D---式(5)。
上述凝析值是指在具有10质量%固体含量且pH为7的25℃乳液中使1 g树脂颗粒凝集所需的最小氯化镁量(摩尔/克树脂)。凝析值越高,意味着所述乳化颗粒(树脂颗粒)在分散液中越稳定(越不易凝集)。
为了使上述结晶性树脂颗粒和非结晶性树脂颗粒凝集,所述凝析值应处于特定范围内。如果C和D小于1×10-5,难以控制所述凝集颗粒的粒径。另一方面,如果C和D大于1×10-1,凝集难以发生并难以控制所述粒径。
另外,所述结晶性树脂的凝析值C小于等于所述非结晶性树脂的凝析值D。如此,通过使所述结晶性树脂较早凝集而使得所述调色剂的微粉中的结晶性树脂含量降低。
上述结晶性树脂和非结晶性树脂的凝析值C和D优选均满足由下式(3’)~(5’)表示的关系:
1×10-3≤C≤5×10-2---式(3’)
1×10-3≤D≤5×10-2---式(4’)
C<D---式(5’)。
作为制造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方法的实例,下文对通过乳化凝集法实施的制造方法进行描述。
所述乳化凝集法包括:将构成所述调色剂的材料乳化以形成树脂颗粒(乳化颗粒)的乳化步骤,使所述树脂颗粒凝集以形成凝集颗粒的凝集步骤,以及使所述凝集颗粒融合的融合步骤。所述乳化凝集法能够使具有小粒径的调色剂颗粒的粒径分布变窄,因此微粉调色剂的比例下降。
(乳化步骤)
例如,可通过使用分散机对水性介质和结晶性树脂的混合溶液施加剪切力以形成结晶性树脂颗粒。同时,随着由加热导致的所述树脂组分的粘性的降低而形成颗粒。另外,为稳定所分散的树脂颗粒,可使用所述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分散剂。作为选择,如果所述树脂溶于在水中具有相对较低溶解度的油性溶剂,可通过将所述树脂溶解在所述溶剂中,并将所述溶液和分散剂或者高分子电解质一起在水中进行颗粒分散,随后通过加热或减压以排出所述溶剂,以此制备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分散液。
同样,对于非结晶性树脂的情况,可根据上述工序制备非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分散液。
所述水性介质的实例包括诸如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等水;以及醇,并优选仅使用水。
另外,在所述乳化步骤中使用的分散剂的实例包括诸如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或聚甲基丙烯酸钠等水溶性高分子;诸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油酸钠、月桂酸钠或硬脂酸钾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诸如乙酸月桂铵、乙酸硬脂铵或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诸如月桂基二甲基氧化胺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诸如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或聚氧乙烯烷基胺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诸如磷酸三钙、氢氧化铝、硫酸钙、碳酸钙或碳酸钡等无机盐。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中,通过控制所述结晶性树脂颗粒和非结晶性树脂的凝析值减少了在微粉调色剂中的结晶性树脂的含量。
此处,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中的所述凝析值(或临界凝集浓度)。如上所述,本发明中的凝析值指在具有10质量%固体含量且pH为7的25℃乳液中使1g树脂颗粒凝集所需的最小氯化镁量(摩尔/克树脂)。通常,凝析值(临界凝集浓度)在习惯上用作乳液或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分散剂的分散性或凝集剂的凝集力的指标。测定所述凝析值的方法可根据目的选自多种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根据评估条件评估所述乳液的化学稳定性。在本发明中,使用具有与用于制造调色剂的乳液相当的固体含量的乳液,并将氯化镁水溶液用作确定宽范围的凝析值的测试用凝集剂,以此测量所述凝析值。
如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中测定凝析值的方法。
-测定凝析值的方法-
测试用乳液的制备
首先,以12.5质量%的固体物质浓度,在pH为7的条件下,在25℃制备用作样品的乳液(树脂颗粒分散液)。使用硝酸和氢氧化钠来调节pH。
氯化镁水溶液的制备
将二水合氯化镁溶解在离子交换水中,并制得各自浓度为1.0×10-5~5.0mol/l的氯化镁水溶液。
凝集测试
将上述乳液与不同浓度的氯化镁水溶液以8∶2的质量比(乳液∶氯化镁水溶液)混合,使得总固体含量为10质量%。随后,使用粒径分布分析仪(LS Coulter,由Coulter制造)测定每份样品的粒径。以氯化镁浓度为横轴,以粒径为竖轴,在图中绘制所得结果,根据所述图中的拐点确定所述凝析值(或临界凝集浓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结晶性树脂颗粒和非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凝析值C和D满足上述式(3)~(5)所表示的关系。特别是,如式(5)所表示,所述非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凝析值D等于或大于所述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凝析值C。
减小所述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凝析值C而使之小于所述非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凝析值D的方法的实例包括使用高亲水性的用于构成所述树脂的可聚合单体的方法,或者使用高亲水性单体作为共聚组分的方法,以及增加构成结晶性树脂的含有芳香环的可聚合单体组分的比例使之大于构成非结晶性树脂的含有芳香环的可聚合单体组分的比例的方法。上述高亲水性单体的实例包括具有磺酰基或羧基的化合物。
具体地说,对于上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和非结晶性聚酯树脂,作为合成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单体,优选使用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9-壬二酸、1,10-癸二酸、1,12-十二烷二酸等;作为合成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单体,优选使用诸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酐、1,2,4-苯三酸酐、均苯四酸或萘二酸等芳香族羧酸,或者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或双酚A的环氧丙烷加成物等芳香族二醇。
上述乳化步骤中的乳液所含有的树脂颗粒的含量优选在10质量%~50质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0质量%~40质量%的范围内。如果上述含量少于10质量%,所述粒径分布变宽,使所述调色剂性质变差。另一方面,如果所述含量超过50质量%,难以均匀搅拌,将使得难以获得具有狭窄粒径分布和均匀性质的调色剂。
用于分散上述乳液的分散机可举出例如均化器、均化混合器、加压捏合机、挤出机或介质分散机。
关于所述树脂颗粒的尺寸,其平均粒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在0.08μm~0.8μm的范围内,更优选为在0.09μm~0.6μ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为在0.10μm~0.5μm的范围内。
另外,在使用聚酯树脂的乳化步骤中,特别的是,更优选调节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颗粒的粒径和微粉含量以及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颗粒的粒径和微粉含量,以改进本发明的调色剂的性质。
具体地说,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颗粒的粒径和10nm~40nm的微粉的含量优选分别在60nm~300nm和0质量%~5质量%的范围内,并且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颗粒的粒径和10nm~40nm的微粉的含量优选分别在60nm~300nm和0质量%~5质量%的范围内。
在下述凝集步骤中,具有相似粒径的颗粒易于发生凝集。在所述凝集步骤中,设定条件使得具有平均粒径大小的颗粒易于发生凝集,因此具有小粒径的颗粒较难于凝集,并且粒径较难增加。因此,含有的结晶性树脂的比例比非结晶性树脂比例大的微粉易于发生凝集。因此,对所述粒径分布进行如上所述的调节以改善本发明的调色剂的性质。
如上所述,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颗粒和非结晶性聚酯树脂颗粒的粒径优选在60nm~300n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50nm~250nm的范围内。如果所述粒径小于60nm,所述树脂颗粒是稳定的并难以凝集。另一方面,如果所述粒径超过300nm,所述树脂颗粒的凝集性质得以改善,因而可促进调色剂颗粒的制备,但所述调色剂的粒径分布将变宽。
另外,在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中具有10nm~40nm粒径的微粉的含量优选在0质量%~5质量%的范围内。具有60nm~300nm粒径的树脂颗粒的稳定性明显与具有10nm~40nm粒径的树脂颗粒的稳定性不同。所述10nm~40nm的树脂颗粒为微粉,在树脂中具有高酸值,因此所述颗粒高度稳定。因此所述60nm~300nm的树脂颗粒的稳定性相对较差,整个机构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如此状态下,当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颗粒中的微粉的含量在0质量%~5质量%范围内时,酸值比平均值更高的微粉的含量降低,因此所述60nm~300nm的树脂颗粒的稳定性变得均匀。因此在所述乳化凝集法中,制造了表现出稳定造粒行为的调色剂。
另外,同样,对于非结晶性聚酯树脂颗粒,当10nm~40nm的微粉的含量在0质量%~5质量%范围内时,酸值比平均值更高的微粉减少,因此具有均匀稳定性的60nm~300nm的颗粒以更大比例存在,这改善了所述树脂颗粒的保存稳定性,并使得通过乳化凝集法造粒的调色剂的粒径分布变窄。
另一方面,如果非结晶性树脂颗粒中的微粉的含量在0质量%~5质量%的范围内,但结晶性树脂颗粒中的微粉的含量超过5质量%,则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颗粒含有较多微粉,因此所述60nm~300nm的树脂颗粒的稳定性相对降低。因此,当通过乳化凝集法尝试调色剂造粒时,在调色剂内大量带入具有较差颗粒稳定性的乳化颗粒,这导致得到其中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局部性分布的微粉调色剂。因此,关于调色剂性质,调色剂部分的定影性能会很差,沾污特性会变差。
另一方面,如果结晶性聚酯树脂颗粒中的微粉的含量在0质量%~5质量%的范围内,但非结晶性树脂颗粒中的微粉的含量超过5质量%,则非结晶性树脂颗粒中的60nm~300nm的树脂颗粒的稳定性降低。因此,当通过乳化凝集法尝试调色剂造粒时,得到具有不稳定造粒行为和较宽粒径分布的调色剂,并难以获得1.30或1.30以下的GSD p-under。
另外,如果结晶性聚酯树脂颗粒中的上述微粉含量和非结晶性聚酯树脂颗粒中的上述微粉含量均超过5质量%,则具有较差颗粒稳定性的树脂颗粒被混合,因此通过乳化凝集法进行的调色剂造粒将导致得到具有明显较宽粒径分布的调色剂,并更加难以获得1.30或1.30以下的GSDp-under。
如上所述,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带电性能、耐成膜性以及可清洁性,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和非结晶性聚酯树脂的树脂颗粒中的微粉含量均优选为0质量%~5质量%。
通过如下步骤检验各树脂颗粒中的微粉的含量。
首先,使用离心机在14,000rpm下将树脂颗粒的分散液离心4小时以将该分散液分离为树脂颗粒沉淀和白色上层液。干燥所述上层液,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商品名:S4700,由日立有限公司制造)下观察干燥后的上层液;确认所述分散颗粒的粒径在10nm~40nm范围内。进一步使用冻干机干燥所述上层液以得到具有10nm~40nm粒径的微粉固体,并测定其质量以确定微粉的含量。
(凝集步骤)
在上述凝集步骤中,首先将所得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分散液、非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分散液和颜料的分散液等混合以制得混合液,然后将所述溶液在等于或低于所述非结晶性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加热以引起凝集,由此形成凝集颗粒。所述凝集颗粒的形成是通过在搅拌的同时将所述混合液的pH调节至酸性而进行。所述pH优选为在2~7的范围内,更优选为在2.2~6的范围内,并进一步优选为在2.4~5的范围内。在该情况下,使用凝集剂也是有效的。
作为所使用的凝集剂,优选使用具有与上述用作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相反极性的表面活性剂,以及无机金属盐和二价或二价以上的金属络合物。特别是,金属络合物是特别优选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改善带电性能。
上述无机金属盐的实例包括诸如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钡、氯化镁、氯化锌、氯化铝或硫酸铝等金属盐,以及诸如聚氯化铝、聚氢氧化铝或多硫化钙等无机金属盐聚合物。其中,特别优选铝盐及其聚合物。为得到更狭窄的粒径分布,关于无机金属盐的化合价,二价优于一价,三价优于二价且四价优于三价,并且在具有相同化合价的金属盐中,聚合型的无机金属盐聚合物更合适。
另外,由其表面被覆有非结晶性树脂颗粒的核凝集颗粒组成的调色剂可通过在上述凝集颗粒具有所需粒径的时间点追加非结晶性树脂颗粒而制得。在该情况下,结晶性树脂不易暴露在调色剂的表面,从带电性能和可显影性的角度考虑,这是优选结构。在所述追加前,可进行凝集剂的添加或pH的调节。
(融合步骤)
在融合步骤中,在基于上述凝集步骤进行搅拌的条件下,将所述凝集颗粒的悬浮液的pH升高至3~9的范围内,由此终止所述凝集步骤,并通过将凝集颗粒在等于或高于上述结晶性树脂的熔点的温度下加热而使其融合。另外,当所述颗粒被覆有上述非结晶性树脂时,所述非结晶性树脂也发生融合,从而可被覆所述核凝集颗粒。上述加热时间应当足以进行融合,大约0.5小时~10小时即可。
在融合后进行冷却,并得到融合颗粒。另外,通过在结晶性树脂的熔点附近(在熔点±10℃的范围内)的冷却步骤中使冷却速率减慢(即所谓缓慢冷却)可促进结晶。
对所述通过融合得到的融合颗粒实施诸如过滤等固液分离步骤,并根据需要实施洗涤步骤和干燥步骤,从而可形成调色剂颗粒。
在本发明中,所述调色剂颗粒的表面可使用诸如流化剂或辅助剂等外添加剂进行处理。作为外添加剂,可使用已知颗粒,例如,诸如经表面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硅颗粒、氧化钛颗粒、氧化铝颗粒、氧化铈颗粒或炭黑等无机颗粒,以及诸如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硅树脂等聚合物颗粒。优选使用两种以上的上述外添加剂,并且其中至少一种外添加剂的平均初始粒径优选在30nm~200n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30nm~180nm的范围内。
如果上述外添加剂的平均初始粒径小于30nm,虽然所述调色剂的初始流动性是有利的,但所述调色剂和感光体之间的非静电性附着力将不会减小,这将降低转印效率而出现图像缺失(image void),或者使图像均匀性变差(增加了浓度的波动)。另外,所述颗粒因为显影装置中的应力而埋入调色剂表面,这将改变带电性能,并随之导致诸如复印浓度降低或背景区域雾化等问题。如果所述平均初始粒径大于200nm,则所述颗粒易于从调色剂表面脱落,可导致流动性变差。
<静电潜像显影剂>
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可直接用作单组分显影剂或双组分显影剂。当用作双组分显影剂时,所述调色剂与载体组合使用。
可用于双组分显影剂的所述载体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已知载体。其实例包括诸如氧化铁、镍或钴等磁性金属、诸如铁酸盐或磁铁矿等磁性氧化物、由作为表面具有树脂被覆层的芯材的这些物质所构成的树脂被覆载体以及磁性分散载体。另外,所述载体可以是树脂分散型,其中导电性材料等分散在基质树脂中。
用于载体的被覆树脂和基质树脂的实例包括但不局限于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氯乙烯、聚乙烯醚、聚乙烯酮、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含有有机硅氧烷键的纯硅树脂或其改性物、氟碳树脂、聚酯、聚碳酸酯、酚树脂以及环氧树脂。
导电性材料的实例包括但不局限于,诸如金、银或铜等金属、炭黑、以及氧化钛、氧化锌、硫酸钡、硼酸铝、钛酸钾、氧化锡和炭黑。
所述载体的芯材的实例包括诸如铁、镍或钴等磁性金属;诸如铁酸盐或磁铁矿等磁性氧化物以及玻璃珠。为在磁性刷方法中使用载体,其芯材优选为磁性材料。所述用于载体的芯材的体积平均粒径通常在10μm~500μm的范围内,并优选为在30μm~100μm的范围内。
另外,对载体的芯材的表面进行树脂被覆的方法的实例包括:将上述被覆树脂以及必要时的各种添加剂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而得到被覆层形成用溶液,使用该溶液被覆所述芯材。所述溶剂没有特别限制,并可根据所使用的被覆树脂的类型、涂布性质等选择。
树脂被覆方法的具体实例包括将载体的芯材浸入被覆层形成用溶液中的浸渍法;将被覆层形成用溶液喷洒在载体的芯材表面的喷雾法;将被覆层形成用溶液与由流动空气悬浮的载体芯材一起喷雾的流动床法;以及将所述载体的芯材与被覆层形成用溶液在捏合涂布机中混合,并随后除去溶剂的捏合涂布机法。
上述所得载体的体积平均粒径分布指数GSDv优选为在1.1 5~1.35的范围内,并更优选为在1.15~1.25的范围内。
如果所述GSDv超过1.35,易于生成小粒径调色剂;因此不能容易地实现本发明的上述调色剂的效果。另外,在实际中很难获得小于1.15的GSDv。
上述载体的GSDv值可按如下方法进行测量和计算。首先,将使用Multisizer II(Beckman-Coulter制造)作为测量设备测定的所述载体的粒径分布相对于划分开的粒径范围(通道)作图,以绘制出各载体的体积从小粒径侧起的累积分布。将对应于累积16%处的粒径定义为体积平均粒径D16v,将对应于累积84%处的粒径定义为体积平均粒径D84v。利用这些数值,将所述体积平均粒径分布指数GSDv定义为(D84v/D16v)1/2
在上述双组分显影剂中,本发明的调色剂和上述载体间的混合比率(质量比)优选为大致在调色剂∶载体=1∶100至30∶100的范围内,并优选为大致在3∶100至20∶100的范围内。
<成像设备>
其次,进一步描述使用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本发明的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成像设备包括潜像保持部件、利用显影剂将形成在所述潜像保持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单元、将形成在所述潜像保持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接收材料上的转印单元、将转印到转印接收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单元以及利用清洁部件擦拭所述潜像保持部件以将未转印残余成分从所述潜像保持部件上清除的清洁单元,其中,上述显影剂是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剂。
在所述成像设备中,例如,包括上述显影单元的部分可以是能从成像设备主体单元中拆卸的盒结构(处理盒)。作为处理盒,优选使用至少配备显影剂保持部件并容纳有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的本发明的处理盒。
下文描述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实例,但并不局限于此。仅对附图中表示的主要部分给出说明,其他部分的说明予以省略。
图1是表示四连串联(train-of-four tandem)型全彩色成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所示的成像设备配备有基于色分解的图像数据的用于分别输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各色图像的电子照相型第一至第四成像单元10Y、10M、10C和10K。这些成像单元(下文中简称为“单元”)10Y、10M、10C和10K在水平方向上相隔预定的距离而平行排列。这些单元10Y、10M、10C和10K可以是能从成像设备的主体部件中拆卸的处理盒。
作为中间转印介质的中间转印带20在所述单元10Y、10M、10C和10K的图示的上方区域经过所述单元而延伸。中间转印带20缠绕在驱动辊22和支持辊24上,驱动辊22和支持辊24与所述中间转印带20的内表面接触,所述辊在图中的水平方向上相隔排列使得所述带沿从第一单元10Y至第四单元10K的方向行进。支持辊24通过弹簧等(未图示)朝远离驱动辊22的方向偏离,并且将预定的张力施加在缠绕在这些辊上的中间转印带20。在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保持部件的一侧与驱动辊22相对设置中间转印介质清洁装置30。
另外,可分别将容纳在调色剂盒8Y、8M、8C和8K中的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四种颜色的调色剂供应至10Y、10M、10C和10K的显影装置(显影单元)4Y、4M、4C和4K。
由于上述第一至第四单元10Y、10M、10C和10K具有等同结构,将排列在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行进方向的上游侧的用于形成黄色图像的第一单元10Y作为典型实例进行描述。通过将与第一单元10Y相同的附图标记分配给相应部分(其中使用品红色(M)、青色(C)或黑色(K)替代黄色(Y)跟随在数字后),省略对第二至第四单元10M、10C和10K的描述。
第一单元10Y具有用作图像保持部件的感光体1Y。围绕所述感光体1Y,依次排列有:用于将感光体1Y表面充电至预定电势的充电辊2Y、用于根据色分解的图像信号以激光束3Y对将带电的表面进行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3、用于将带电的调色剂供应至静电潜像以使该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显影单元)4Y、用于将所述已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一次转印辊(一次转印单元)5Y和用于清除在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的感光体清洁装置(清洁单元)6Y。
所述一次转印辊5Y配置在中间转印带20内侧与感光体1Y相对的位置。另外,用于施加一次转印偏压的多个偏压电源(未图示)与一次转印辊5Y、5M、5C和5K分别连接。通过控制单元(未图示)控制所述偏压电源以改变施加于所述一次转印辊的转印偏压。
第一单元10Y中形成黄色图像的动作描述如下。首先,在所述动作前,通过充电辊2Y将感光体1Y的表面充电至大约-600V~-800V的电势。
通过在导电性基体(在20℃时的体积电阻率:1×10-6Ω·cm或者1×10-6Ω·cm以下)上层积感光层而形成感光体1Y。所述感光层通常具有高电阻(与普通树脂的电阻相当的电阻),并具有改变由激光束3Y照射过的区域的比电阻的性质。由于这个原因,根据发送自控制单元(未图示)的用于黄色的图像数据,通过曝光装置3将激光束3Y发射到带电的感光体1Y的表面。激光束3Y照射到感光体1Y的表面上的感光层,由此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形成黄色印刷图案的静电潜像。
静电潜像是通过对感光体1Y表面充电而形成的图像,并且是按如下方式形成的所谓负潜像:使用激光束3Y进行的照射降低了照射区域内所述感光层的比电阻,由此导致感光体1Y的表面上的电荷流失,同时电荷保留在激光束3Y未照射过的区域内,从而形成图像。
形成在感光体1Y上的上述静电潜像随感光体1Y的行进而旋转至预定显影位置。然后,在所述显影位置,通过显影装置4Y将感光体1Y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可见图像(已显影的图像)。
显影装置4Y容纳有例如具有7μm的体积平均粒径的黄色调色剂,所述调色剂至少含有黄色着色剂、结晶性树脂和非结晶性树脂。所述黄色调色剂通过在显影装置4Y中被搅拌而摩擦带电,从而具有与感光体1Y上的带电电荷相同极性(负极性)的电荷,并被保持在显影辊(显影剂保持部件)上。然后,感光体1Y的表面通过显影装置4Y,由此使所述黄色调色剂以静电方式附着在感光体1Y的表面上的已放电潜像区域内,然后所述潜像通过黄色调色剂显影。形成有所述黄色调色剂图像的感光体1Y继续以预定速率行进,然后感光体1Y上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被传送至预定的一次转印位置。
当感光体1Y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被传送至一次转印位置时,将预定的一次转印偏压施加于一次转印辊5Y,将从感光体1Y指向一次转印辊5Y的静电力作用于所述调色剂图像,由此将感光体1Y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所施加的转印偏压具有与所述调色剂的负极性相反的正极性,例如,在第一单元10Y中,所述偏压由控制单元(未图示)控制在约+10μA。
另一方面,感光体1Y上残留的调色剂由清洁装置6Y清除并收集。
另外,对施加于第二单元10M和以后的单元中的一次转印辊5M、5C和5K的一次转印偏压,根据第一单元进行同样的控制。
然后,将通过第一单元10Y在其上转印了黄色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20依次传送通过第二至第四单元10M、10C和10K,叠加并多层转印各色调色剂图像。
通过第一至第四单元在其上多层转印了四色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20到达二次转印部分,所述二次转印部分由中间转印带20、与中间转印带20的内表面接触的支持辊24和配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保持面上的二次转印辊(二次转印单元)26构成。另一方面,将记录纸(转印接收材料)P在预定时间经由供给机构供给到二次转印辊26与中间转印带20之间相互压接的空隙,并将预定的二次转印偏压施加于支持辊24。此时,所施加的转印偏压具有与所述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极性(-),由此,从中间转印带20指向所述记录纸P的静电力作用于所述调色剂图像,将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上。所述第二转印偏压根据由用于检测所述二次转印部分中的电阻的电阻检测单元(未图示)检测到的电阻进行确定,并对其进行电压控制。
随后,将所述记录纸P送至定影装置(定影单元)28,对所述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将重叠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熔融并定影在记录纸P上。将其上已完成所述彩色图像的定影的记录纸P送至排出部分,由此完成了形成彩色图像的一系列步骤。
如上举例的成像设备具有经由中间转印带20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的结构,但所述成像设备并不局限于该结构,并可具有将调色剂图像直接从感光体转印到记录纸的结构。
<处理盒和调色剂盒>
图2是表示容纳有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剂的处理盒的优选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处理盒200使用安装轨116将感光体107与以下部件集成在一起:充电辊108、显影装置111、感光体清洁装置(清洁单元)113、用于曝光的开口118以及用于放电曝光的开口117。图2中的附图标记300表示记录纸。
所述处理盒200可从包括转印装置112、定影装置115和其他部件(未图示)的成像设备的主体单元中拆卸,并与成像设备的主体单元一起构成所述成像设备。
图2中显示的处理盒包括充电装置108、显影装置111、清洁装置(清洁单元)113、用于曝光的开口118以及用于放电曝光的开口117。可有选择地组合这些装置。除感光体107外,本发明的处理盒还包括选自由充电装置108、显影装置111、清洁装置(清洁单元)113、用于曝光的开口118和用于放电曝光的开口117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部件。
其次,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调色剂盒。本发明的调色剂盒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成像设备,其中至少容纳有将供给至设置在上述成像设备中的显影单元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盒中,上述调色剂是本发明的调色剂。本发明的调色剂盒只要至少容纳有调色剂即可,并可根据所述成像设备的机构而容纳例如显影剂。
因此,在具有其中调色剂盒为可拆卸式的结构的成像设备中,使用容纳有本发明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盒将使得本发明的调色剂向显影装置的供给变得容易,由此在连续图像形成时可保持优异的清洁性和耐成膜性。
图1中所示的成像设备是具有这样结构的成像设备,其中的调色剂盒8Y、8M、8C和8K是可拆卸的,并且所述显影装置4Y、4M、4C和4K通过调色剂供给管(未图示)与对应于各显影装置(颜色)的调色剂盒连接。另外,当容纳在所述调色剂盒中的调色剂耗尽时,可更换所述调色剂盒。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与未使用本发明的构成的情况相比,可防止在低温定影条件下成像时的清洁不良和成膜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与未使用本发明的构成的情况相比,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在低温定影条件下成像时的清洁不良和成膜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与未使用本发明的构成的情况相比,调色剂的机械强度和低温定影性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满足。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与未使用本发明的构成的情况相比,可进一步改善可清洁性和耐成膜性的保持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与未使用本发明的构成的情况相比,所述调色剂和已定影图像的保存稳定性以及所述调色剂在低温定影时的定影性能都能得到满足。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与未使用本发明的构成的情况相比,所述调色剂的带电性能、所述调色剂的强度和所述已定影图像的强度均得到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与未使用本发明的构成的情况相比,所述图像的光泽度不均匀的发生得到抑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与未使用本发明的构成的情况相比,所述转印效率和图像浓度得到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案,与未使用本发明的构成的情况相比,可防止在低温定影条件下成像时的清洁不良和成膜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案,与未使用本发明的构成的情况相比,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在低温定影条件下成像时的清洁不良和成膜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易于供给以下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因此改善了上述性能的保持性:所述调色剂不会引起清洁不良或成膜,并能在低温显影条件下形成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案,易于操作以下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因此改善了对各种结构的成像设备的适应性:所述调色剂不会引起清洁不良或成膜,并能在低温显影条件下形成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案,与未使用本发明的构成的情况相比,可保持在低温定影条件下成像时不发生清洁不良和成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案,制造了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在所述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中,降低了微粉侧的结晶性树脂相对于非结晶性树脂的比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案,与未使用本发明的构成的情况相比,更高效地降低了微粉侧的所述结晶性树脂相对于非结晶性树脂的比例。
在本说明书中所提及的所有公报、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在此以参考的方式引入,并达到与将各单独的公报、专利申请或技术标准具体地、个别地指出并以参考的方式引入相同的程度。
实施例
通过如下实施例和比较例详细描述本发明。除非另外注明,“份”指“质量份”,而“%”指“质量%”。
<各种性质的测定方法>
首先,描述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所述调色剂等的物理性质的测定方法(除已描述的方法以外)。
(树脂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方法)
在本发明中,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等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测定。使用“HLC-8120GPC,SC-8020”(Tosoh Corporation制造)装置、两根“TSK gel,Super HM-H(6.0mm内径×15cm,Tosoh Corporation制造)”色谱柱和作为洗脱剂的THF(四氢呋喃)进行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在以下实验条件下使用IR检测器进行所述实验:0.5%样品浓度,0.6ml/min流速,10μl样品注射量和40℃的测定温度。另外,校准曲线由以下10份样品制得:“聚苯乙烯标准样品TSK标准”:“A-500”、“F-1”、“F-10”、“F-80”、“F-380”、“A-2500”、“F-4”、“F-40”、“F-128”和“F-700”(Tosoh Corporation制造)。
(树脂颗粒和着色剂颗粒等的体积平均粒径)
使用激光衍射粒径分布仪(LA-700,由Horiba,Ltd.制造)测定树脂颗粒和着色剂颗粒等的体积平均粒径。
(树脂的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方法)
根据ASTM D3418-8,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3110,热分析系统001,Mac Science Co.,Ltd.制造)以10℃/分钟的升温速率从25℃升温至150℃,测定所述结晶性树脂的熔点和所述非结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所述熔点是吸热峰的峰温度,而所述玻璃化转变温度是阶梯式吸热变化的中间点的温度。
<各树脂的合成>
(结晶性聚酯树脂(1))
将497份乙二醇、23.7份5-磺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钠、22.8份富马酸二甲酯、857份癸二酸二甲酯和作为催化剂的0.4份氧化二丁锡放置在经过加热干燥的三颈烧瓶中,随后将所述容器减压,以通入氮气使其内部为惰性氛围,并通过机械搅拌以180rpm搅拌所述混合物5小时。随后,在减压下将所述溶液缓慢加热至220℃,并搅拌2小时。当所述溶液变为粘稠态时,对其进行空气冷却以停止反应,由此合成了985份结晶性聚酯树脂(1)。根据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的分子量测定(换算成聚苯乙烯),所得结晶性聚酯树脂(1)的重均分子量(Mw)是8500,数均分子量(Mn)是3700。
另外,通过上述测定方法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1)的熔点(Tm);显示出明确的峰,并且峰顶的温度是72℃。从树脂的NMR谱图可以计算出所述共聚组分即5-磺基间苯二甲酸酯组分、富马酸酯组分和癸二酸酯组分间的含量比率是2∶5∶93。
(非结晶性聚酯树脂(1))
将194份对苯二甲酸二甲酯、90份1,3-丁二醇和作为催化剂的0.3份氧化二丁锡放置在经过加热干燥的双颈烧瓶中,随后将所述容器减压,以通入氮气使其内部为惰性氛围,并通过机械搅拌以180rpm搅拌所述混合物5小时。随后,在减压下将所述溶液缓慢加热至230℃,并搅拌2小时。当所述溶液变为粘稠态时,对其进行空气冷却以停止反应,由此合成了240份非结晶性聚酯树脂(1)(含有由100%芳香族二羧酸衍生组分构成的酸衍生组分和由100%脂肪族二醇衍生组分构成的醇衍生组分的非结晶性聚酯树脂)。
根据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的分子量测定(换算成聚苯乙烯),所得非结晶性聚酯树脂(1)的重均分子量(Mw)是9500,数均分子量(Mn)是4200。使用上述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得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1)的DSC谱图;未显示出明确的峰,而是观察到阶梯式吸热变化。作为所述吸热变化的中间点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53℃。
<各分散液的制备>
(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1))
将160份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1)、233份乙酸乙酯和0.1份氢氧化钠水溶液(0.3N)放置在500ml可分离式烧瓶(separable flask)中,在70℃加热,并使用三一电动机(Three-one motor)(新东科学(株)制造)进行搅拌,由此制得树脂混合溶液。随着进一步搅拌所述树脂混合溶液,缓慢添加373份离子交换水,以引起逆相乳化,然后移除溶剂,由此得到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1)。
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1)中的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是200nm,且固体含量是30%。另外,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1)中的树脂颗粒的凝析值经测定为2.9×10-3(摩尔/克树脂)。
(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2))
将160份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1)、233份乙酸乙酯和0.5份氢氧化钠水溶液(0.3 N)放置在500ml可分离式烧瓶中,在70℃加热,并使用三一电动机(Three-one motor)(新东科学(株)制造)搅拌,由此制得树脂混合溶液。随着进一步搅拌所述树脂混合溶液,缓慢添加373份离子交换水,以引起逆相乳化,然后移除溶剂,由此得到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2)。
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2)中的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是200nm,且固体含量是30%。另外,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2)中的树脂颗粒的凝析值经测定为5.0×10-6(摩尔/克树脂)。
(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3))
将160份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1)、233份乙酸乙酯和0.3份氢氧化钠水溶液(0.3 N)放置在500ml可分离式烧瓶中,在70℃加热,并使用三一电动机(Three-one motor)(新东科学(株)制造)搅拌,由此制得树脂混合溶液。随着进一步搅拌所述树脂混合溶液,缓慢添加373份离子交换水,以引起逆相乳化,然后移除溶剂,由此得到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3)。
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3)中的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是200nm,且固体含量是30%。另外,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3)中的树脂颗粒的凝析值经测定为7.8×10-5(摩尔/克树脂)。
(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1))
将160份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1)、233份乙酸乙酯和0.1份氢氧化钠水溶液(0.3 N)放置在500ml可分离式烧瓶中,在70℃加热,并使用三一电动机(Three-one motor)(新东科学(株)制造)搅拌,由此制得树脂混合溶液。随着进一步搅拌所述树脂混合溶液,缓慢添加373份离子交换水,以引起逆相乳化,然后移除溶剂,由此得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1)。
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1)中的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是200nm,且固体含量是30%。另外,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1)中的树脂颗粒的凝析值经测定为1.4×10-2(摩尔/克树脂)。
(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2))
将160份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1)、233份乙酸乙酯和0.5份氢氧化钠水溶液(0.3 N)放置在500ml可分离式烧瓶中,在70℃加热,并使用三一电动机(Three-one motor)(新东科学(株)制造)搅拌,由此制得树脂混合溶液。随着进一步搅拌所述树脂混合溶液,缓慢添加373份离子交换水,以引起逆相乳化,然后移除溶剂,由此得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2)。
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2)中的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是200nm,且固体含量是30%。另外,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2)中的树脂颗粒的凝析值经测定为8.0×10-6(摩尔/克树脂)。
(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3))
将160份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1)、233份乙酸乙酯和0.03份氢氧化钠水溶液(0.3 N)放置在500ml可分离式烧瓶中,在70℃加热,并使用三一电动机(Three-one motor)(新东科学(株)制造)搅拌,由此制得树脂混合溶液。随着进一步搅拌所述树脂混合溶液,缓慢添加373份离子交换水,以引起逆相乳化,然后移除溶剂,由此得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3)。
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3)中的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是200nm,且固体含量是30%。另外,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3)中的树脂颗粒的凝析值经测定为7.8×10-4(摩尔/克树脂)。
(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4))
将160份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1)、233份乙酸乙酯和0.35份氢氧化钠水溶液(0.3 N)放置在500ml可分离式烧瓶中,在70℃加热,并使用三一电动机(Three-one motor)(新东科学(株)制造)搅拌,由此制得树脂混合溶液。随着进一步搅拌所述树脂混合溶液,缓慢添加373份离子交换水,以引起逆相乳化,然后移除溶剂,由此得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4)。
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4)中的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是200nm,且固体含量是30%。另外,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4)中的树脂颗粒的凝析值经测定为8.2×10-2(摩尔/克树脂)。
(防粘剂分散液)
石蜡(HNP-9,熔点:75℃,日本精蜡(株)制造):50份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RK,第一工业制药社制造):0.5份
离子交换水:200份
混合上述组分并加热至95℃,然后使用均化器(Ultraturrax T50,IKA社制造)分散,然后在manton gaulin高压均化器(Gaulin Co.,Ltd.制造)中进行分散处理,由此制备了其中分散有体积平均粒径为0.23μm的防粘剂的防粘剂分散液(固体含量浓度:20%)。
(着色剂分散液)
青色颜料(颜料蓝15:3(酞菁铜),大日精化(株)制造):1000份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R,第一工业制药社制造):15份
离子交换水:9000份
混合和溶解上述组分,并使用高压冲击式分散机(Ultimizer HJP30006,Sugino Machine Limited制造)分散约1小时,由此制备了其中分散有着色剂(青色颜料)的着色剂分散液。着色剂分散液中的着色剂(青色颜料)的体积平均粒径是0.16μm,其固体含量浓度是23%。
<载体的制造>
(载体1)
铁酸盐颗粒(体积平均粒径:35μm,GSDv:1.20):100份
甲苯:14份
全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临界表面张力:24 dyn/cm):1.6份
炭黑(商品名:VXC-72,Cobot Corporation制造,体积电阻率:100Ω·cm或100Ω·cm以下):0.12份
交联三聚氰胺树脂颗粒(平均粒径:0.3μm,不溶于甲苯):0.3份
首先,向所述全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中加入由甲苯稀释的炭黑,然后在砂磨机中分散。随后,使用搅拌器将除铁酸盐颗粒外的上述组分在分散液中分散10分钟,由此制得被覆层形成液。随后,将所述被覆层形成液和铁酸盐颗粒放置在真空脱气型捏合机中,在60℃搅拌30分钟,然后减压蒸除甲苯,由此形成树脂被覆层而得到载体1。所述载体1的体积平均粒径分布指数GSDv是1.20。
(载体2)
除使用具有35μm的体积平均粒径和1.40的GSDv的铁酸盐颗粒替代在所述载体1的制造中使用的铁酸盐颗粒外,按照与所述载体1相同的方法得到载体2。
所述载体2的体积平均粒径分布指数GSDv是1.40。
<实施例1>
(调色剂(1)的制造)
结晶性树脂分散液(1):125份
非结晶性树脂分散液(1):325份
着色剂分散液:21.74份
防粘剂分散液:50份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IGEPAL CA 897):1.40份
将上述原材料放置在2 L圆筒不锈钢容器中,使用均化器(UltraturraxT50,IKA Co.,制造)在剪切力下通过以4000rpm分散10分钟进行混合。随后,将1.75份聚氯化铝的10%硝酸水溶液作为凝集剂缓慢滴入,使用所述均化器通过以5000rpm分散15分钟进行混合,由此获得原材料分散液。
其后,将所述原材料分散液转移至配备有搅拌装置和温度计的聚合容器中,使用电热套开始加热,并在42℃促进所述凝集颗粒的生长。此时,使用0.3 N硝酸溶液或1 N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所述原材料分散液的pH为2.2~3.5。将所述原材料分散液保持在上述pH范围内约2小时,从而形成凝集颗粒。所述凝集颗粒通过使用具有50μm孔径的孔的MultisizerII(Beckman-Coulter制造)测定的体积平均粒径是5.4μm。
随后,进一步加入100份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1),以便将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1)的树脂颗粒附着在上述凝集颗粒的表面。进一步升温至44℃,使用光学显微镜和Multisizer II检验所述颗粒的尺寸和形状以规整所述凝集颗粒。其后,将pH提高至8.0,然后将温度升至95℃以融合所述凝集颗粒。在使用光学显微镜确认所述凝集颗粒融合后,将pH降低至6.0而温度保持在95℃,一小时后停止加热,并以1.0℃/分钟的冷却速率冷却。其后,使用20μm网筛进行筛选,反复水洗,然后使用真空干燥机干燥以得到调色剂颗粒(1)。所得调色剂颗粒(1)具有6.2μm的体积平均粒径和1.20的GSDp-under。
向100份所述调色剂颗粒中加入作为外添加剂的1.0%具有40nm初始粒径的经表面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硅颗粒(疏水性二氧化硅RX50,Nippon Aerosil Co.,Ltd.)和1.0%具有20nm初始粒径的偏钛酸化合物颗粒(所述偏钛酸化合物颗粒是100份偏钛酸、40份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和10份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反应产物),并在亨舍尔混合机中混合5分钟。进一步通过超声振动筛(Dalton Co.,Ltd.制造)对所述混合物进行筛选而得到调色剂(1)。
(微粉侧的组成(B/A×100))
使用弯管喷射(Elbow Jet)分级机处理所述调色剂(1)以对大粒径侧进行分级,由此得到具有3.0μm的D50T的调色剂(1’)。通过上述方法对所述调色剂(1)和(1’)进行DSC测定,并测定各个基于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融热。根据所得结果和先前制得的校准曲线,求出所述调色剂中结晶性聚酯树脂在分级前后的含量A(%)和B(%);A和B分别为20.0%和14.0%,而(B/A)×100是70。
(显影剂的制造)
将36份所得调色剂(1)和414份上述载体1放置在2升V型搅拌器中,搅拌20分钟,随后在212μm进行筛选,由此制得显影剂(1)。
(调色剂的各种评估)
-可清洁性和耐成膜性的评估-
将所得显影剂(1)装填在图1所示的四连串联型显影装置(DocuCentreColor 500,富士施乐(株)制造)中,并将其在28℃/85%RH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其后,将所述样品放置在DocuCentre Color 500改造机中,所述DocuCentre Color 500改造机经调整可接通/切断转印电流,并且所述装置经调整可在上述环境中在感光体上显影具有0.1mg/cm2调色剂沉积量的半色调图像,其中在切断转印电流下进行5000页的图像形成(未进行转印)。
同时,以每500页为间隔在接通转印电流下转印1页以检查图像,并根据如下标准查验图像是否清洁不良。
A:直至5000页也未检测到清洁不良。
B:在第5000页上检测到轻微清洁不良,但没有实际问题。
C:在第5000页之前检测到清洁不良,并且该清洁不良是不能允许的。
另外,以每500页为间隔通过肉眼观察来查验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并根据如下标准评估所述感光体表面上的成膜。
A:直至5000页也未检测到成膜。
B:在第5000页上检测到轻微成膜,但没有实际问题。
C:在第5000页之前检测到成膜并且该成膜是不能允许的。
结果显示在如下表1中。
-带电性能的评估-
将所得显影剂(1)装填在DocuCentre Color 500(富士施乐(株)制造)的改造机的显影装置中,并将其在28℃/85%RH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其后,将所述显影装置在该显影装置的调整模式下空转3分钟,随后从显影套管中收集显影剂,使用吹气式带电量测定计(blow-off chargemeter)(TB200,东芝社制造)测量所述调色剂的带电量。结果显示在如下表1中。
-定影性能的评估-
将所得显影剂(1)装填在没有定影装置的DocuCentre Color 500的显影装置中,并收集未定影的图像。所述图像是具有0.50mg/cm2调色剂沉积量的40mm×50mm的实心图像,将镜面涂布铂纸(定量:127gsm)用作记录纸。其后,将DocuCentre Color 500(富士施乐(株)制造)的定影装置改装为定影温度可变,随着定影温度逐步从90℃升至140℃对所述图像的低温定影性能和防沾污性进行评估。按如下方式对所述低温定影性能进行评估:使用荷重(60sN/m2)的砝码使所述定影图像弯折10秒钟,然后恢复,弯折部分的图像缺损部分的最大宽度为0.3mm或者0.3mm以下时的定影温度被定义为最低定影温度。结果显示在如下表1中。
<实施例2>
除将上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1)的添加量由125份变为100份外,按照与实施例1中调色剂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调色剂(2)。所述调色剂(2)的体积平均粒径是5.9μm。
(微粉侧的组成)
使用弯管喷射分级机处理所述调色剂(2)以对大粒径侧进行分级,由此得到具有2.5μm的D50T的调色剂(2’)。通过上述方法对所述调色剂(2)和(2’)进行DSC测定,并测定各个基于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融热。根据所得结果和先前制得的校准曲线,求出所述调色剂中结晶性聚酯树脂在分级前后的含量A(%)和B(%);A和B分别为16%和12.6%,而(B/A)×100是79。
使用所述调色剂(2),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显影剂,并对所述调色剂进行各种评估。所得结果与所述调色剂的性质一起显示在表1中。
<实施例3>
除将上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1)的添加量由125份变为150份外,按照与实施例1中调色剂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调色剂(3)。所述调色剂(3)的体积平均粒径是6.0μm。
(微粉侧的组成)
使用弯管喷射分级机处理所述调色剂(3)以对大粒径侧进行分级,由此得到具有3.5μm的D50T的调色剂(3’)。通过上述方法对所述调色剂(3)和(3’)进行DSC测定,并测定各个基于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融热。根据所得结果和先前制得的校准曲线,求出所述调色剂中结晶性聚酯树脂在分级前后的含量A(%)和B(%);A和B分别为19.0%和16.3%,而(B/A)×100是86。
使用所述调色剂(3),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显影剂,并对所述调色剂进行各种评估。所得结果与所述调色剂的性质一起显示在表1中。
<实施例4>
除将用作凝集剂的聚氯化铝的10%硝酸水溶液的添加量由1.75份变为2.00份外,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调色剂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调色剂(4)。所述调色剂(4)的体积平均粒径是5.8μm,其GSDp-under是1.28。
(微粉侧的组成)
使用弯管喷射分级机处理所述调色剂(4)以对大粒径侧进行分级,由此得到具有3.9μm的D50T的调色剂(4’)。通过上述方法对所述调色剂(4)和(4’)进行DSC测定,测定各个基于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融热。根据所得结果和先前制得的校准曲线,求出所述调色剂中结晶性聚酯树脂在分级前后的含量A(%)和B(%);A和B分别为16.0%和12.3%,而(B/A)×100是77。
使用所述调色剂(4),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显影剂,并对所述调色剂进行各种评估。所得结果与所述调色剂的性质一起显示在表1中。
<实施例5>
除将用作凝集剂的聚氯化铝的10%硝酸水溶液的添加量由1.75份变为1.50份外,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调色剂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调色剂(5)。所述调色剂(5)的体积平均粒径是5.5μm,其GSDp-under是1.34。
(微粉侧的组成)
使用弯管喷射分级机处理所述调色剂(5)以对大粒径侧进行分级,由此得到具有3.5μm的D50T的调色剂(5’)。通过上述方法对所述调色剂(5)和(5’)进行DSC测定,并测定各个基于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融热。根据所得结果和先前制得的校准曲线,求出所述调色剂中结晶性聚酯树脂在分级前后的含量A(%)和B(%);A和B分别为16.0%和10.2%,而(B/A)×100是64。
使用所述调色剂(5),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显影剂,并对所述调色剂进行各种评估。所得结果与所述调色剂的性质一起显示在表1中。
<实施例6>
除使用125份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3)替代125份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1)外,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调色剂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调色剂(6)。所述调色剂(6)的体积平均粒径是5.8μm,其GSDp-under是1.24。
(微粉侧的组成)
使用弯管喷射分级机处理所述调色剂(6)以对大粒径侧进行分级,由此得到具有3.1μm的D50T的调色剂(6’)。通过上述方法对所述调色剂(6)和(6’)进行DSC测定,并测定各个基于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融热。根据所得结果和先前制得的校准曲线,求出所述调色剂中结晶性聚酯树脂在分级前后的含量A(%)和B(%);A和B分别为16.0%和11.2%,而(B/A)×100是70。
使用所述调色剂(6),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显影剂,并对所述调色剂进行各种评估。所得结果与所述调色剂的性质一起显示在表1中。
<实施例7>
除使用325份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4)替代325份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1)外,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调色剂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调色剂(7)。所述调色剂(7)的体积平均粒径是5.9μm。
使用所述调色剂(7),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显影剂,并对所述调色剂进行各种评估。所得结果与所述调色剂的性质一起显示在表1中。
<实施例8>
除使用载体2替代载体1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显影剂,并对调色剂进行各种评估。所得结果与所述调色剂和载体的性质一起显示在表1中。
<比较例1>
除使用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2)替代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1)外,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调色剂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调色剂(8)。所述调色剂(8)的体积平均粒径是6.1μm,其GSDp-under是1.28。
(微粉侧的组成)
使用弯管喷射分级机处理所述调色剂(8)以对大粒径侧进行分级,由此得到具有3.0μm的D50T的调色剂(8’)。通过上述方法对所述调色剂(8)和(8’)进行DSC测定,并测定各个基于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融热。根据所得结果和先前制得的校准曲线,求出所述调色剂中结晶性聚酯树脂在分级前后的含量A(%)和B(%);A和B分别为16.0%和6.4%,而(B/A)×100是40。
使用所述调色剂(8),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显影剂,并对所述调色剂进行各种评估。所得结果与所述调色剂的性质一起显示在表1中。
<比较例2>
除使用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2)替代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1)外,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调色剂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调色剂(9)。所述调色剂(9)的体积平均粒径是5.8μm,其GSDp-under是1.38。
(微粉侧的组成)
使用弯管喷射分级机处理所述调色剂(9)以对大粒径侧进行分级,由此得到具有3.1μm的D50T的调色剂(9’)。通过上述方法对所述调色剂(9)和(9’)进行DSC测定,并测定各个基于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融热。根据所得结果和先前制得的校准曲线,求出所述调色剂中结晶性聚酯树脂在分级前后的含量A(%)和B(%);A和B分别为16.0%和19.2%,而(B/A)×100是120。
使用所述调色剂(9),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显影剂,并对所述调色剂进行各种评估。所得结果与所述调色剂的性质一起显示在表1中。
<比较例3>
除使用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2)替代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1),并使用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2)替代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1)外,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调色剂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调色剂(10)。所述调色剂(10)的体积平均粒径是6.2μm,其GSDp-under是1.41。
(微粉侧的组成)
使用弯管喷射分级机处理所述调色剂(10)以对大粒径侧进行分级,由此得到具有2.8μm的D50T的调色剂(10’)。通过上述方法对所述调色剂(10)和(10’)进行DSC测定,并测定各个基于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融热。根据所得结果和先前制得的校准曲线,求出所述调色剂中结晶性聚酯树脂在分级前后的含量A(%)和B(%);A和B分别为16.0%和15.2%,而(B/A)×100是95。
使用所述调色剂(10),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显影剂,并对所述调色剂进行各种评估。所得结果与所述调色剂的性质一起显示在表1中。
<比较例4>
除使用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3)替代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1)外,按照与实施例1中的调色剂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调色剂(11)。所述调色剂(11)的体积平均粒径是6.1μm,其GSDp-under是1.25。
(微粉侧的组成)
使用弯管喷射分级机处理所述调色剂(11)以对大粒径侧进行分级,由此得到具有3.8μm的D50T的调色剂(11’)。通过上述方法对所述调色剂(11)和(11’)进行DSC测定,并测定各个基于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融热。根据所得结果和先前制得的校准曲线,求出所述调色剂中结晶性聚酯树脂在分级前后的含量A(%)和B(%);A和B分别为16.0%和17.6%,而(B/A)×100是110。
使用所述调色剂(11),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显影剂,并对所述调色剂进行各种评估。所得结果与调色剂的性质一起显示在表1中。
Figure S07196460920070425D000441
表1中所显示的结果表明在使用具有满足由上述式(3)~(5)表示的关系的凝析值的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颗粒和非结晶性聚酯树脂颗粒的分散液的实施例中,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比例在所述经分级的微粉侧较低,而可清洁性、耐成膜性、带电性能和定影性能是有利的。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颗粒的凝析值低于所述特定范围,因此B/A太小,据认为,这会产生大量含有大比例非结晶性聚酯树脂组分的小粒径颗粒,并使可清洁性和定影性能变差。
在比较例2中,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的凝析值低于所述特定范围,由此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颗粒的凝集性能得到促进,这使所述GSDp-under和B/A增加(即,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组分的比例增加)。因此,耐成膜性、可清洁性和带电性能变差。
在比较例3中,对于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或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所述分散液中的凝析值均低于10-5,因此,所述分散液中的凝集性能明显变宽,这使粒径分布变宽并使所述组分在调色剂中局部化。因此认为含有大比例非结晶性聚酯树脂组分的颗粒使耐成膜性和可清洁性变差,而含有大比例结晶性聚酯树脂组分的颗粒使带电性能变差。
在比较例4中,由于所述两分散液中的凝析值均高于所述特定范围,尽管粒径分布有利,但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的凝析值大于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液的凝析值,这促进了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颗粒的凝集性能,并提高了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组分在微粉调色剂中的比例。结果,耐成膜性、可清洁性和带电性能变差。
为举例和说明的目的,已经提供了上述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说明。它的目的并不是要穷举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许多变型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其它熟练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案和适于特定预期用途的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限定。

Claims (15)

1. 一种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所述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含有非结晶性树脂、具有50℃~100℃的熔点的结晶性树脂和着色剂,并满足由下列式(1)表示的关系,其中,A表示所述结晶性树脂在全部调色剂中的以质量%计的含量,B表示所述结晶性树脂在分级调色剂中的以质量%计的含量,所述分级调色剂是通过将所述调色剂分级使得该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5)×D50T~(2/3)×D50T而制得的调色剂,其中,D50T表示全部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所述式(1)为:
50≤(B/A)×100≤90---式(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A和B满足由以下式(2)表示的关系:
50≤(B/A)×100≤80---式(2)。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结晶性树脂是结晶性聚酯树脂,所述非结晶性树脂是非结晶性聚酯树脂。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小粒径侧的数均粒径分布指数GSDp-under为1.15~1.30。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0℃~80℃。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溶解度参数SPA和所述非结晶性聚酯树脂的溶解度参数SPB满足由以下式(6)表示的关系:
SPB-SPA<0.7---式(6)。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含有防粘剂,且所述防粘剂的熔点为50℃~100℃。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形状因子SF1为110~140。
9. 一种含有调色剂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调色剂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其中,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含有载体,且所述载体的体积平均粒径分布指数GSDv为1.15~1.35。
11. 一种至少容纳有调色剂的调色剂盒,其中,所述调色剂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
12. 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至少包括显影剂保持部件,并容纳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
13. 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潜像保持部件、利用显影剂将形成在所述潜像保持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将形成在所述潜像保持部件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接收材料上的转印单元、将转印到所述转印接收材料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单元和利用清洁部件擦拭所述潜像保持部件以清除所述潜像保持部件上的未转印残余成分的清洁单元,其中,所述显影剂是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剂。
14. 一种制造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将结晶性树脂和非结晶性树脂在分开的水性介质中乳化以形成结晶性树脂颗粒和非结晶性树脂颗粒;
使所述结晶性树脂颗粒和所述非结晶性树脂颗粒凝集以形成凝集颗粒;以及
融合所述凝集颗粒,
其中,所述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凝析值C和所述非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凝析值D满足由以下式(3)~(5)表示的关系,所述凝析值C和凝析值D的单位均为摩尔/克树脂,所述式(3)~(5)为:
1×10-5≤C≤1×10-1---式(3)
1×10-5≤D≤1×10-1---式(4)
C≤D---式(5)。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方法,其中,所述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凝析值C和所述非结晶性树脂颗粒的凝析值D满足由以下式(3’)~(5’)表示的关系,所述凝析值C和凝析值D的单位均为摩尔/克树脂,所述式(3’)~(5’)为:
1×10-3≤C≤5×10-2---式(3’)
1×10-3≤D≤5×10-2---式(4’)
C<D---式(5’)。
CN2007100964609A 2006-09-05 2007-04-18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静电潜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04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40344A JP4816345B2 (ja) 2006-09-05 2006-09-05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静電潜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40344 2006-09-05
JP2006-240344 2006-09-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0431A CN101140431A (zh) 2008-03-12
CN101140431B true CN101140431B (zh) 2012-09-26

Family

ID=39152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646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0431B (zh) 2006-09-05 2007-04-18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静电潜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06264B2 (zh)
JP (1) JP4816345B2 (zh)
CN (1) CN1011404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4435B2 (ja) * 2008-03-17 2012-12-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23556B2 (ja) * 2008-09-18 2013-06-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潜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62513B2 (ja) * 2008-09-25 2013-08-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電子写真用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62516B2 (ja) * 2008-09-25 2013-08-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23191B2 (ja) * 2008-09-26 2011-02-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4811480B2 (ja) * 2009-03-13 2011-11-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544113B2 (ja) * 2009-05-26 2014-07-09 花王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US8227164B2 (en) * 2009-06-08 2012-07-24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and developer, develop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toner
JP5630053B2 (ja) * 2010-03-29 2014-11-2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117538B2 (ja) 2010-06-11 2013-01-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114532B2 (ja) * 2010-06-11 2013-01-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522540B2 (ja) * 2010-09-15 2014-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現像剤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2103680A (ja) * 2010-10-14 2012-05-31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71569B2 (ja) * 2010-12-02 2016-03-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KR20130126482A (ko) * 2012-05-10 2013-11-20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토너 및 토너 제조 방법
US8663894B1 (en) * 2012-08-29 2014-03-04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to adjust the melt flow index of a toner
JP2014077973A (ja) * 2012-09-18 2014-05-01 Ricoh Co Ltd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23451B2 (ja) * 2012-09-18 2017-05-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画像形成用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
EP2821858B1 (en) * 2013-05-01 2020-06-0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188890B1 (en) 2014-09-17 2015-11-17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aging triboelectric charge in two-component developer
JP6601093B2 (ja) * 2015-09-24 2019-11-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KR20170046381A (ko) 2015-10-21 2017-05-02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정전하상 현상용 토너
JP6872113B2 (ja) * 2016-12-08 2021-05-1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セット、現像剤セット、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027693B2 (ja) * 2017-03-24 2022-03-0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7333A (zh) * 1998-08-31 2000-03-15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设备
CN1076104C (zh) * 1990-03-30 2001-12-12 佳能株式会社 静电显像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CN1350210A (zh) * 2000-09-22 2002-05-22 莱克斯马克国际公司 用于成像设备的处理盒
CN1776533A (zh) * 2004-11-18 2006-05-2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及其生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793639A (fr) 1972-01-03 1973-07-03 Xerox Corp Revelateur electrostatographique
JPS5613943A (en) 1979-07-13 1981-02-10 Dupont Robert Jean Massager
JPS6239428A (ja) 1985-08-09 1987-02-20 湯山 正二 シ−ル装置
JP3820973B2 (ja) * 2001-12-04 2006-09-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静電荷像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267427B2 (ja) 2002-11-14 2009-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現像剤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と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64584A (ja) 2003-02-28 2004-09-24 Seiko Epson Corp トナー
JP2004264582A (ja) 2003-02-28 2004-09-24 Seiko Epson Corp トナー
JP2006091564A (ja) * 2004-09-24 2006-04-06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7455944B2 (en) * 2005-03-25 2008-11-25 Fuji Xerox Co.,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evelop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ersion of resin particl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04C (zh) * 1990-03-30 2001-12-12 佳能株式会社 静电显像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CN1247333A (zh) * 1998-08-31 2000-03-15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设备
CN1350210A (zh) * 2000-09-22 2002-05-22 莱克斯马克国际公司 用于成像设备的处理盒
CN1776533A (zh) * 2004-11-18 2006-05-2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及其生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2-246073A 1987.10.27
JP特开2001-242662A 2001.09.07
JP特开2004-264582A 2004.09.2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0431A (zh) 2008-03-12
US20080057430A1 (en) 2008-03-06
JP4816345B2 (ja) 2011-11-16
JP2008064859A (ja) 2008-03-21
US7906264B2 (en) 2011-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0431B (zh)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静电潜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1174112B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生产方法、静电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JP5303841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1782726B (zh) 透明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CN101539728B (zh) 调色剂和显影剂
CN102200703B (zh)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潜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US8592124B2 (en) Toner for development of electrostatic image,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er, ton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932215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以及处理盒
US8389187B2 (en) Transparent toner for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developer, ton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9989871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and toner cartridge
JP2016143011A (ja) 液体現像剤、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87135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58003B2 (ja)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潜像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825277B2 (ja) トナーセット、静電荷像現像剤セット、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210109454A1 (en) Toner and toner set
JP6825276B2 (ja) トナーセット、静電荷像現像剤セット、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8031988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9989872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and toner cartridge
JP2022052629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428329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04144B2 (ja) 結晶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分散液、結晶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分散液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04147B2 (ja)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静電荷現像用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17937A (ja) 静電潜像現像用透明トナー、静電潜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22052628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935436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26

Termination date: 201904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