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4549A - 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4549A
CN101134549A CNA200710148243XA CN200710148243A CN101134549A CN 101134549 A CN101134549 A CN 101134549A CN A200710148243X A CNA200710148243X A CN A200710148243XA CN 200710148243 A CN200710148243 A CN 200710148243A CN 101134549 A CN101134549 A CN 1011345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endless chain
roller
feedway
end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82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4549B (zh
Inventor
石川佳延
殿城贤三
小山泰平
荻村佳男
菊池孝幸
奥伸弘
村上伸
河本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34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4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45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45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2Driving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2Driving gear
    • B66B23/028Driving gear with separate drive chain or belt that engages directly the carrying surface chain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循环链没有脉动、乘在梯级上舒适感良好的输送装置。本发明的输送装置(1)包括:梯级导轨(3);多个梯级(5);梯级链(4);以及驱动梯级链(4)的链条驱动机构(10)。其中,链条驱动机构(10)具有:旋转驱动装置(11);受到旋转驱动装置(11)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的驱动链轮(12);以及对梯级链(4)施加推力的循环链(13)。另外,循环链(13)具有循环链链节(13a)、作为循环链链节(13a)的接头的枢轴(13b)。循环链链节(13a)具有:搭载梯级辊(4b)的搭载面(13c)、与梯级辊(4b)接触的推压面(13d)。

Description

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扶梯和移动步道等输送装置,尤其涉及循环链不会产生脉动、乘在梯级上舒适感良好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扶梯和移动步道等输送装置具有前后设有导向辊的多个梯级。这多个梯级通过各导向辊与设置在结构物上的梯级导轨配合而得到支撑,并保持水平的状态在入口和出口之间循环移动。通常这多个梯级由梯级链连接,通过驱动该梯级链就可使所有的梯级同步地、不产生间隙地移动。
上述梯级链由驱动机构驱动,该驱动机构一般是利用链轮驱动链端部的类型的机构。而且一般这样的驱动机构设置在入口附近或出口附近。然而,在梯级的移动距离长的输送装置中,由于作用于梯级链的负载较大,仅靠链端部的驱动机构有时无法传递足够的驱动力。为此,提出有这样一种技术方案:在梯级的移动距离较长的输送装置等中,将驱动机构分散配置在较长的链条的中途,从而能在较长的链条的中途(链条改变方向进行折返的端部以外的部分)施加驱动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
这样的在输送装置的链条的中途施加驱动力的驱动机构一般包括: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将驱动力放大十多倍的减速机;将驱动力传递给直线状延伸的梯级链的链条驱动力传递机构。在此,若使用链轮作为链条驱动力传递机构,则直线状的梯级链无法卷绕在该链轮上,啮合率下降。为此,例如使用图16(a)及图16(b)所示的结构作为链条驱动力传递机构。
即,如图16(a)及图16(b)所示,在驱动力传递机构100中,连接梯级101的梯级链由链节长度较长的齿链102构成,使具有滚柱103的循环链104进行循环,由此驱动齿链10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245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47-1998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47-10873号公报
然而,将这样的链节长度较长的齿链102用作梯级链时,在该齿链102改变方向进行折返的输送装置端部,与通常的梯级链相比会产生速度不均。因此,难以利用等速旋转的圆形链轮使梯级101翻转。因此,作为梯级链使用齿链102时,需要利用类似圆弧形状的导轨等使该齿链102翻转。因此,难以同时使用采用了廉价的标准链轮的驱动机构作为驱动梯级链的驱动机构。
为此,作为在输送装置的中途施加驱动力的驱动机构最好是能驱动通常使用的梯级链的类型的驱动机构。
然而,通常的梯级链其链节长度较短,在驱动循环链进行循环时无法得到足够的啮合角度。因此,需要设置用于抑制梯级链上浮的机构等。
另外,在作为梯级链使用链节较长的输送链的输送装置中,为了加深与梯级链的啮合角度,需要容易改进形状,比如使循环链也具有与梯级链同等程度以上的链节长度等。
然而,在输送装置的中途设置的驱动机构中,在驱动具有与输送链同等程度以上的链节长度的循环链循环时,若利用通常的链轮驱动的话,链轮的齿数较少。因此,循环链及梯级链会产生脉动,乘在梯级上不舒服。
而且,即使延长循环链的链节以设置可改进形状的空间,但现有技术中没有揭示过具体加深啮合的形状,需要对其重新加以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具有在输送装置的中途施加驱动力的驱动机构的输送装置中,在实现足够的啮合角度的同时能对通常的梯级链施加驱动力。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这样一种输送装置,即使将链节较长的输送链用作梯级链,利用通常的链轮驱动与梯级链啮合的链节较长的循环链时,也不会在循环链产生脉动,乘在梯级上舒适感良好。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梯级导轨;沿该梯级导轨移动的多个梯级;连接该多个梯级的梯级链;以及驱动该梯级链的链条驱动机构,所述梯级链具有梯级链节和梯级辊,所述链条驱动机构具有:旋转驱动装置;与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受到该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的驱动链轮;以及配设在该驱动链轮与所述梯级链之间、随所述驱动链轮的旋转运动而作循环运动、从而对所述梯级链施加推力的循环链,所述循环链具有循环链链节、作为该循环链链节的接头的枢轴,并且所述循环链链节的节距长度与所述梯级链节的节距长度相同或是其倍数,所述循环链链节具有:搭载梯级辊的搭载面,以及与在该搭载面所在梯级辊前后的梯级辊接触的推压面。
采用本发明,旋转驱动装置即使在驱动通常的梯级链时也可一边维持深的啮合角度一边施加驱动力。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链形成为当所述梯级辊处于搭载面上时,相对所述梯级辊迂回的形状。
采用本发明,旋转驱动装置可一边维持更深的啮合角度一边施加驱动力。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循环链的各枢轴上安装有与各枢轴同轴且旋转自如的循环链辊,设有与该循环链辊配合并对所述循环链沿循环路径加以引导的循环用导轨,该循环用导轨具有由一对圆弧部和至少一个直线部构成的路径,在各圆弧部与直线部之间夹设有用于防止循环链振动的作为连接部的倾斜面。
采用本发明,即使将链节较长的输送链用作梯级链,且利用通常的链轮驱动与梯级链啮合的链节较长的循环链时,也不会在循环链及梯级链产生脉动,乘在梯级上的舒适感良好。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循环用导轨的一方的圆弧部设有与所述驱动链轮成对的旋转自如的从动链轮。
采用本发明能使左右的循环链的动作同步。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梯级链的设有所述链条驱动机构的部位的路径上形成有曲率半径较大的扇形部,所述循环用导轨具有:一对圆弧部;一个直线部;以及呈沿所述扇形部的形状的一个大直径的圆弧部,在各圆弧部与直线部之间以及各圆弧部与大直径的圆弧部之间分别夹设有用于防止循环链振动的作为连接部的倾斜面。
采用本发明,梯级链在梯级链的张力的作用下被推压在扇形部的内侧,从而不需要抑制梯级链上浮的按压机构。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用于驱动扶手带的扶手带驱动装置,在所述从动链轮与扶手带驱动装置之间设有传递来自从动链轮的驱动力的连接机构。
采用本发明,能与梯级联动地驱动扶手带。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链辊配置在所述循环链链节的左右,供该循环链辊滚动的所述循环用导轨与所述循环链链节的配置相对应地配置在所述循环链的左右。
采用本发明,循环链被左右的循环链辊沿循环用导轨引导和支撑,由此能使循环链以稳定的姿势循环。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链辊的一方配置成与所述梯级链重叠,所述循环链辊的另一方配置在所述梯级链的投影面的外方从而不与所述梯级链重叠。
采用本发明,能使循环链以较深的啮合角度与梯级链啮合。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动机;放大该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转矩的减速机;将放大后的旋转转矩分别向左右的所述驱动链轮传递的传递机构。
采用本发明,可使用一个减速机,能使旋转驱动装置简单、廉价,而且组装及维护方便。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动机;将该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转矩分别向左右的所述驱动链轮传递的传递机构;设置在所述驱动链轮的中心、用于放大所述传递机构传递来的旋转转矩的减速机。
采用本发明,从驱动电动机传递到传递机构的转矩小、机构的尺寸也小,因此可将旋转驱动装置配置在进行循环的梯级之间,从而实现小型化。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链轮及所述从动链轮呈与所述循环链的所述循环链链节配合的形状。
采用本发明,驱动链轮及从动链轮呈与循环链的循环链链节配合的形状,因而驱动链轮及从动链轮与循环链的啮合不使用循环链辊,可一边利用循环用导轨在一周上支撑循环链辊一边引导循环链。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链具有偶数个所述枢轴,所述循环链的所述循环链链节以交错重叠的构成相互连接,所述驱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分别通过将与所述循环链链节大致相同厚度的齿板重叠后构成,该齿板分别依次交替地与所述循环链链节结合。
采用本发明,能以循环链链节的板厚构成薄型的循环链,可节省空间。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梯级导轨;
沿所述梯级导轨移动的多个梯级;
梯级链,其由在所述梯级导轨上滚动的多个梯级辊和配置在各梯级辊之间的多个梯级链节组成,所述多个梯级辊中每规定数目所配置的梯级辊分别与所述多个梯级结合后将所述多个梯级连接;
链条驱动机构,该链条驱动机构包括:
旋转驱动装置;
受到该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的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
以及配设在所述驱动链轮及从动链轮与所述梯级链之间的、随所述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的旋转运动而作循环运动、从而对所述梯级链施加推力的循环链,
所述链条驱动机构的循环链具有多个循环链链节和作为该循环链链节的接头的枢轴,所述循环链链节的节距长度与所述梯级链节的节距长度相同或是其倍数,
所述循环链链节设有与所述梯级辊的周面的形状相似的曲面形状的梯级辊搭载面、与该梯级辊搭载面上的梯级辊的前后梯级辊接触的推压面,
所述循环链链节的链节数不同于与所述梯级结合的梯级辊的配置周期即所述规定数的倍数。
本发明的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驱动机构具有张紧机构,该张紧机构使所述从动链轮在接近或离开所述驱动链轮的方向移动,对所述循环链的张力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驱动机构的循环链具有被安装成与所述枢轴同轴且旋转自如的循环链辊,设有与所述循环链的循环链辊配合,沿循环路径对所述循环链加以引导的循环用导轨,所述张紧机构使所述循环用导轨的一部分与所述从动链轮一起移动来调整所述循环链的张力。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驱动机构的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具有所述循环链的循环链链节结合用的齿槽,在该齿槽设有有助于所述循环链链节脱离的充裕的间隔。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驱动机构的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为将多片齿板重叠的构成,该齿板具有所述循环链的循环链链节结合用的齿槽,在该多片齿板彼此齿槽形状的交点位置设有贯通厚度方向的共用孔,在该共用孔内埋设有缓冲材料。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链条驱动机构的循环链与所述梯级链一起移动而施加推力的推力传递区域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施加在所述梯级链上的负荷由所述梯级导轨和所述循环链双方分担和支撑。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梯级导轨上设有辅助导轨,该辅助导轨在推力传递区域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与所述梯级链的梯级链节接触并支撑所述梯级链负荷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力传递区域,所述梯级链的梯级辊离开所述梯级导轨。
采用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即使通过链条驱动机构来驱动通常的梯级链时,也可一边维持深的啮合角度一边妥当地驱动梯级链,又,可抑制构成链条驱动机构的循环链局部的磨损,乘在梯级上舒适感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链条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链条驱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链条驱动机构的主视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链条驱动机构的循环链的主视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链条驱动机构的循环链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链条驱动机构的循环链的形状及作用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与图3及图4所示的链条驱动机构不同的其他链条驱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循环链链节的节距长度为梯级链节的节距长度的两倍的循环链。
图10是表示循环用导轨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链条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循环用导轨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链条驱动机构所设有的张紧机构的概要的模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链条驱动机构的驱动链轮(从动链轮)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链条驱动机构的循环链附近的主视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现有的输送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10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在此,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侧视图,图2(a)(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链条驱动机构的侧视图。另外,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链条驱动机构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链条驱动机构的主视剖视图。另外,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链条驱动机构的循环链的主视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链条驱动机构的循环链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另外,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链条驱动机构的循环链的形状及作用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与图3及图4所示的链条驱动机构不同的其他链条驱动机构的俯视图。另外,图9是表示循环链链节的节距长度为梯级链节的节距长度的两倍的循环链,图10是表示循环用导轨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首先,利用图1及图2(a)(b)对本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输送装置1包括:安装在结构物2上的梯级导轨3;沿梯级导轨3移动的多个梯级5;连接多个梯级5的梯级链4;驱动梯级链4的链条驱动机构10。
其中,如图2所示,梯级链4具有梯级链节4a和梯级辊4b。梯级辊4b是在梯级导轨3上滚动的辊子。梯级链节4a分别配置在相邻的梯级辊4b之间。梯级链4通过多个梯级辊4b中的每规定数目所配置的梯级辊与多个梯级5分别结合,从而将这些多个梯级5连接。
另外,如图2(a)所示,链条驱动机构10具有:旋转驱动装置11;与该旋转驱动装置11连接、受到旋转驱动装置11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的驱动链轮12、与该驱动链轮12组成一对并与驱动链轮12一起旋转的从动链轮15、架在驱动链轮12和从动链轮15之上进行循环运动的循环链13。循环链13配设在驱动链轮12、从动链轮15与梯级链4之间,随驱动链轮12和从动链轮15的旋转运动而作循环运动,对梯级链4施加推力。
此外,循环链13具有多个循环链链节13a、作为相邻的循环链链节13a的接头的枢轴13b,并且循环链链节13a的节距长度与梯级链节4a的节距长度相同。不过,也可如图9所示,循环链链节13a的节距长度是梯级链节4a的节距长度的倍数(图9中是2倍)。
而且,循环链链节13a具有:搭载梯级辊4b的搭载面13c、与在位于搭载面13c的梯级辊4b前后的梯级辊4b’、4b”接触的前后(图2中的左右)的推压面13d、13d。循环链链节13a的搭载面13c具有与梯级辊4b的周面形状相似的形状,又,该循环链链节13a呈如下形状:梯级辊4b处于搭载面13c上时,即梯级辊4b搭载在搭载面13c上的状态下,循环链链节13a相对梯级辊4b迂回(不与梯级辊4b干涉)。
如图2(a)(b)所示,在循环链13的各枢轴13b上与各枢轴13b同轴地安装有旋转自如的循环链辊13e。另外,设有与循环链辊13e配合并对循环链13沿循环路径加以引导的循环用导轨14。该循环用导轨14具有由一对圆弧部14a、14a和一对直线部14b、14b构成的路径,在各圆弧部14a与各直线部14b之间夹设有用于防止循环链13振动的作为连接部的倾斜面14c(参照图2(b)及图10)。
即,如图10所示,将循环用导轨14的直线部14b的水平面高度位置H设定在相对平行于该水平面H的驱动链轮12的切线L相加了规定的偏置量δ的位置,并且在直线部14b的驱动链轮12导入侧的端部设有曲线形状的作为连接部的倾斜面14c。该倾斜面14c在图10所示的基准位置与直线部14b相切,而在倾斜面的下端位置与圆弧部14a相切(细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如图2(a)所示,在循环用导轨14的一方的圆弧部14a设有与驱动链轮12成对的旋转自如的从动链轮15。另外,设有用于驱动扶手带的扶手带驱动装置16,在从动链轮15与扶手带驱动装置16之间设有传递来自从动链轮15的轴15b的驱动力的连接机构16a。这样,扶手带驱动装置16从从动链轮15得到驱动力并利用多个辊夹住扶手带来加以驱动。
另一方面,也可如图3所示,扶手带驱动装置16的大直径辊16b从从动链轮15的轴15b得到驱动力来直接驱动扶手带。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旋转驱动装置11包括:驱动电动机11a;将驱动电动机11a的旋转转矩分别向左右的驱动链轮12传递的由皮带构成的传递机构11b;设置在各驱动链轮12的中心的、用于放大传递机构11b传递来的旋转转矩的减速机11c。另外,制动器11d不是设置在驱动电动机11a上,而是安装在减速机11c的输入轴11e上。
而且,如图5所示,循环链辊13e配置在循环链链节13a的左右,供循环链辊13e滚动的循环用导轨14与循环链链节13a的配置相对应地配置在循环链13的左右。另外,如图5所示,循环链辊13e的一方13e’配置成与梯级链4重叠,循环链辊13e的另一方13e”配置在梯级链4的投影面13f的外方从而不与梯级链4重叠。
不过,驱动链轮12及从动链轮15呈与循环链13的循环链链节13a配合的形状,即它们具有与循环链链节13a的所述迂回形状相似形状的齿槽。
另外,循环链13具有偶数个枢轴13b,如图6所示,循环链13的相邻的循环链链节13a交错重叠并使端部以枢轴13b为中心可转动地相互连接。另外,相邻的循环链链节13a的一方重叠有与该循环链链节13a对应的形状的辅助链节13a’,可提高枢轴13b的耐久性。另外,驱动链轮12、从动链轮15分别通过将与循环链链节13a大致相同厚度的齿板12a、15a重叠后构成,这些齿板12a、15a分别依次交替地与循环链链节13a配合。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驱动链轮12、从动链轮15与循环链13的相邻的循环链链节13a和辅助链节13a’的3片链节相对应,分别重叠了3片齿板12a、15a。
另外,循环链13的循环链链节13a的链节数不同于与梯级链条4中梯级5结合的梯级辊4b的配置周期即规定数目的倍数,也就是说,在梯级链条4的多个梯级辊4b中每n个所配置的辊子与梯级5结合时该规定数就是n。具体来说,在图2(a)所示的例子中,梯级辊4b每3个所配置的辊子与梯级5结合,循环链13的循环链链节13a的链节数目为22,比3的倍数21多1个。
下面对如此构成的本实施形态的作用进行叙述。
在图1及图2中,驱动链轮12受到链条驱动机构10的旋转驱动装置11的驱动力而旋转。配设在上下梯级链4之间的循环链13随该驱动链轮12的旋转运动而进行循环运动。这样,通过循环链13的循环运动对梯级链4施加推力。并且,通过对梯级链4施加推力,如图1所示,与梯级链4连接的多个梯级5沿梯级导轨3移动。
除了以上的输送装置1的基本作用以外,本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1还会产生以下的作用。
首先,如上所述,循环链13的循环链链节13a具有:位于左右枢轴13b之间的用于搭载梯级辊4b的搭载面13c、与该梯级辊4b前面的梯级辊4b’和后面的梯级辊4b”接触的推压面13d。通过这样的循环链13的构成,即使在驱动通常的梯级链4时也可一边维持深的啮合一边施加驱动力。
即,如图7所示,本实施形态中,能使啮合角度α成为较小的角度。假如循环链链节13a没有这样的推压面13d,则对于啮合来说搭载面13c的啮合角度β成为极限。这样的啮合角度的制约,若考虑到循环链13进行循环而与梯级链4接触、分离时,在一端的枢轴13b’沿着梯级链4的状态下,另一端的枢轴13b”以枢轴13b’为旋转基准进行上下移动,就可利用几何学确定。另外,循环链13的枢轴13b配置在梯级链4的梯级辊4b之间,由于循环链链节13a呈相对于梯级辊4b迂回的形状,因而能一边维持较深的啮合角度α(更小的角度α)一边施加驱动力。
另外,在图2所示的链条驱动机构10中,循环链13通过安装在枢轴13b上的循环链辊13e沿循环用导轨14的循环路径被加以引导。如上所述,该循环用导轨14形成有由一对圆弧部14a、14a和一对直线部14b、14b构成的路径,在各圆弧部14a和各直线部14b之间夹设有防止循环链振动的作为连接部的倾斜面14c。由此,在本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1中,即使将链节较长的输送链用作梯级链4,且利用通常的链轮驱动与梯级链4啮合的链节较长的循环链13时,也不会在循环链13及梯级链4产生脉动。
另外,在循环用导轨14的一方的圆弧部14a设有与驱动链轮12成对的旋转自如的从动链轮15,因而能使左右的循环链13的运动同步。另外,扶手带驱动装置16从该从动链轮15的轴15b得到驱动力并利用多个辊夹住扶手带来加以驱动,因而能与梯级5联动地驱动扶手带。
另一方面,在图3中,扶手带驱动装置16的大直径辊16b从从动链轮15的轴15b得到驱动力来直接驱动扶手带,因而能与梯级5联动地驱动扶手带。此时,对图2及图3所示的一般的扶手带驱动装置都可驱动。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旋转驱动装置11包括:驱动电动机11a;将驱动电动机11a的旋转转矩分别向左右的驱动链轮12传递的由皮带构成的传递机构11b;设置在驱动链轮12的中心的、用于放大传递机构11b传递来的旋转转矩的减速机11c,因而从驱动电动机11a传递到减速机11c的转矩较小。由此,从驱动电动机11a至传递机构11b的各机构包括制动器11d在内可减小尺寸。在此,如上所述,由于从驱动电动机11a传递到减速机11c的转矩较小,因而传递机构11b可使用皮带,不会发生啮合噪声。此外,制动器11d处于传递机构11b(皮带)的下游,因而即使传递机构11b(皮带)发生问题而脱落,也可利用制动器11d使驱动链轮12停止。
另外,如图5所示,循环链辊13e配置在循环链链节13a的左右,供循环链辊13e滚动的循环用导轨14与循环链链节13a的配置相对应地配置在循环链13的左右,因而循环链13被左右的循环链辊13e沿循环用导轨14引导和支撑,由此能使循环链13以稳定的姿势循环。另外,循环链辊13e的一方13e’配置成与梯级链4重叠,循环链辊13e的另一方13e”配置在梯级链4的投影面13f的外方从而不与梯级链4重叠,因而能使循环链13与梯级链4较深地啮合。
另外,驱动链轮12及从动链轮15呈与循环链13的循环链链节13a配合的形状,即它们具有与循环链链节13a的所述迂回形状相似形状的齿槽,因而驱动链轮12及从动链轮15与循环链13的啮合不使用循环链辊13e,可一边利用循环用导轨14在一周上支撑循环链辊13e一边使循环链13以稳定的姿势循环。
另外,链条驱动机构10的循环链13的相邻的循环链链节13a以交错重叠的构成相互连接,另外,驱动链轮12、从动链轮15分别通过将与循环链链节13a大致相同厚度的齿板12a、15a重叠后构成,这些齿板12a、15a分别依次交替地与循环链链节13a结合,由此,图5中,循环链13与梯级链4重叠的部分的宽度T为循环链链节13a板厚t的二倍与循环链辊13e厚度t’之和(2t+t’),可使循环链13与梯级链4的重叠部分构成为薄型。
另外,驱动链轮12、从动链轮15分别设置三片齿板12a、15a,如图6所示,循环链13具有和循环链链节13a一起与驱动链轮12及从动链轮15的齿板12a、15a的齿槽啮合的辅助链节13a’,因而在枢轴13b处不会发生因悬臂引起的弯矩。
另外,循环链13的循环链链节13a的链节数目为22,比与梯级5所结合的梯级辊4b的配置周期3的倍数21多1,因此每当循环链13转一周时,搭载有与梯级5结合的梯级辊4b的循环链链节13a就错开了。因此负荷不会集中地加载于特定的循环链链节13a上,可预防循环链13的局部磨损的发生。
这样,采用本实施形态,如图2所示,循环链链节13a具有与该梯级辊4b前后梯级辊4b’、4b”接触的推压面13d、13d,因此即使在驱动通常的梯级链4时也可一边维持深的啮合一边施加驱动力。由此,梯级辊4b不会上浮,不必设置用于防止上浮的机构。另外,即使为了安全而设置防止上浮的机构时只要选取轻微的机构即可。
另外,采用本实施形态,如图7所示,循环链13的枢轴13b配置在梯级链4的各梯级辊4b之间,因而能一边维持更深的啮合角度α一边对梯级链4施加驱动力,因而能进一步提高上述防止上浮的效果。
另外,采用本实施形态,如图2所示,在链条驱动机构10中,循环用导轨14形成有由一对圆弧部14a、14a和一对直线部14b、14b构成的路径,在各圆弧部14a和各直线部14b之间夹设有防止循环链振动的作为连接部的倾斜面14c,因而可消除循环链13的脉动,由此,被驱动的梯级链4的脉动消失,能提高乘在梯级5上的舒适感。
另外,采用本实施形态,在循环用导轨14的一方的圆弧部14a设有与驱动链轮12成对的旋转自如的从动链轮15,因而能使左右的循环链13的运动同步,因而左右梯级链13的移动不会发生偏差而成为不安全的状态,能维持安全性。
另外,采用本实施形态,在图3中,扶手带驱动装置16的大直径辊16b从从动链轮15的轴15b得到驱动力来直接驱动扶手带,因而扶手带能与梯级5联动,不会出现扶手带的动作比梯级5的动作慢而容易使乘客摔倒的状态,可维持安全性。另外,采用本实施形态,对图2及图3所示的一般的扶手带驱动装置都可驱动,具有通用性。
另外,采用本实施形态,如图3所示,在旋转驱动装置11中,在驱动链轮12的中心设有用于放大传递来的旋转转矩的减速机11c。因而传递到减速机11c的转矩较小,从驱动电动机11a到传递机构11b的机构的尺寸也较小,因而如图4所示,能将旋转驱动装置11配置在前进侧的梯级5’和返回侧的梯级5”之间的狭窄空间内,容易使结构小型化。另外,如上所述,由于传递到减速机11c的转矩较小,因而传递机构11b可使用皮带。由此,不会发生啮合噪声,可维持肃静。此外,制动器11d处于传递机构11b(皮带)的下游,因而即使传递机构11b(皮带)发生问题而脱落,也可利用制动器11d使驱动链轮12停止,可维持安全性。
另外,采用本实施形态,如图5所示,循环链辊13e配置在循环链链节13a的左右,循环链13以稳定的姿势沿循环用导轨14循环,即使施加有过大的负载和地震等朝预料之外的方向的作用力,也可保持循环链13的姿势,能维持安全性。另外,循环链辊13e的一方13e’配置成与梯级链4重叠,循环链辊13e的另一方13e”配置在梯级链4的投影面13f的外方从而不与梯级链4重叠,因而能使循环链13与梯级链4较深地啮合,因此不必设置用于防止上浮的机构。另外,即使为了安全而设置防止上浮的机构时只要选取轻微的机构即可。
并且,采用本实施形态,驱动链轮12及从动链轮15与循环链13的啮合不使用循环链辊13e,可一边利用循环用导轨14在一周上支撑循环链辊13e一边使循环链13以稳定的姿势循环,因而即使施加有过大的负载和地震等朝预料之外的方向作用力,也可保持循环链13的姿势,能维持安全性。
另外,采用本实施形态,驱动链轮12、从动链轮15分别通过将与循环链链节13a大致相同厚度的齿板12a、15a重叠后构成,循环链链节13a的重叠部分的宽度大致为推压面13d的宽度,因而构成为薄型,可节省空间。
另外,采用本实施形态,驱动链轮12、从动链轮15为分别重叠了三片齿板12a、15a的构成,循环链13具有和相邻的2个循环链链节13a一起与驱动链轮12和从动链轮15的3片齿板12a、15a结合的辅助链节13a’,因而在枢轴13b处不会发生因悬臂引起的弯矩,可提高循环链13的耐久性。
另外,采用本实施形态,每当循环链13转一周,搭载有与梯级5结合的梯级辊4b的循环链链节13a就错开,负荷就不会集中地加载于特定的循环链链节13a上,因此可预防循环链13的局部磨损的发生,提高链条驱动装置10的耐久性。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使用旋转驱动装置11’来取代上述旋转驱动装置11,该旋转驱动装置11’包括:带有制动器11d的驱动电动机11a;配置在中央并用于放大驱动电动机11a的旋转转矩的减速机11c’;将放大后的旋转转矩分别向左右的驱动链轮12传递的传递机构11b’。
此时,将放大后的旋转转矩分别向左右的驱动链轮12传递的传递机构11b’必须结实,从配置在中央的减速机11c’的输出侧至传递机构11b’为止的机构的尺寸较大,因此空间方面受到较大的制约。但是,可采用一个减速机11c’,通过将扶手带驱动装置16直接安装在驱动链轮12上,就可省略从动链轮15,成为廉价的构成。而且,通过将扶手带驱动装置16直接安装在驱动链轮12上,用于驱动扶手带的多余的负载不会作用于循环链13,因而可提高循环链13的耐久性。
第二实施形态
以下,参照图11及图12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在此,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链条驱动机构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循环用导轨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1及图12所示的第二实施形态中,不同之处在于,在梯级链21上形成有曲率半径较大的扇形部21’,其他构成和作用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基本相同。在图11及图12中,与图1至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部分标上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首先,利用图11对本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梯级链21具有梯级链节21a和梯级辊21b。另外,循环链13配设在驱动链轮12、从动链轮15与梯级链21之间,随驱动链轮12、从动链轮15的旋转运动而作循环运动,从而对梯级链21施加推力。
此外,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循环链13具有多个循环链链节13a、作为相邻的循环链链节13a的接头的枢轴13b,并且循环链链节13a的节距长度与梯级链节21a的节距长度相同。另外,循环链链节13a具有:搭载梯级辊21b的搭载面13c、与处于搭载面13c上的梯级辊21b的前后梯级辊21b接触的前后的推压面13d、13d。循环链链节13a的搭载面13c呈与梯级辊21b的周面形状相似的形状,又,该循环链链节13a呈如下形状:梯级辊21b搭载在搭载面13c上的状态下,循环链链节13a相对梯级辊21b迂回。
然而,在本实施形态中,在梯级链21的设有链条驱动机构20的部位的路径上形成有曲率半径较大的扇形部21’。另外,循环用导轨24具有:一对圆弧部24a;一个直线部24b;以及呈沿扇形部21’的形状的一个大直径的圆弧部24b’,在各圆弧部24a与直线部24b之间以及各圆弧部24a与大直径的圆弧部24b’之间分别夹设有用于防止循环链13振动的作为连接部的倾斜面24c(参照图12)。不过,在图12中,夹设在各圆弧部24a和直线部24b之间的倾斜面24c与夹设在圆弧部24a和大直径的圆弧部24b’之间的倾斜面24c形状彼此不同。另外,对于用于引导循环链13的循环用导轨24中的圆弧部24a的形状,与第一实施形态中的圆弧部14a的形状相同。与此相对,取代第一实施形态中的返回(图2中的下)侧的直线部14b,形成有沿扇形部21’的大直径的圆弧部24b’。
即,驱动链轮12与大直径的圆弧部24b’的连接部的倾斜面24c以及从动链轮15与大直径的圆弧部24b’的连接部的倾斜面24c(或省略了从动链轮15时,圆弧部24a与大直径的圆弧部24b’的连接部的倾斜面24c)的形状与日本特愿2005-047182号的图20记载的形状大致相同。
下面对如此构成的本实施形态的作用进行叙述。
首先,在图11所示的链条驱动机构20中,梯级链21在梯级链21的张力F的作用下架设在扇形部21’的内侧(图11的上侧),梯级链21推压循环链13。
此时,在各圆弧部24a和直线部24b之间以及各圆弧部24a和大直径的圆弧部24b’之间分别夹设用于防止循环链13振动的作为连接部的倾斜面24c,因而循环链13没有脉动,被其驱动的梯级链21也可消除脉动。这在将链节较长的输送链用作梯级链21,利用齿数较少的驱动链轮12驱动与梯级链21啮合的链节较长的循环链13时也是相同的。
本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具有以下的效果。
首先,如图9所示,在梯级链21的设有链条驱动机构20的部位的路径上形成有曲率半径较大的扇形部21’,因而梯级链21被推压在循环链13上,因此不必设置用于抑制梯级链21上浮的机构,或只要选取轻微的机构即可。
另外,循环用导轨24具有:一对圆弧部24a;一个直线部24b;以及呈沿扇形部21’的形状的一个大直径的圆弧部24b’,在各圆弧部24a与直线部24b之间以及各圆弧部24a与大直径的圆弧部24b’之间分别夹设有用于防止循环链13振动的作为连接部的倾斜面24c,因而可消除循环链13的脉动。由此,被驱动的梯级链21的脉动也消失,能提高乘在梯级5上的舒适感。
这样,采用本实施形态,循环链链节13a的形状具有与前后的梯级辊21b接触的推压面13d,因此即使在驱动通常的梯级链21时也可一边维持较深的啮合角度一边施加驱动力。
另外,采用本实施形态,由于在各圆弧部24a与直线部24b之间以及各圆弧部24a与大直径的圆弧部24b’之间分别夹设有用于防止循环链13振动的作为连接部的倾斜面24c,因而即使将链节较长的输送链用作梯级链21,利用通常的链轮来驱动与梯级链21啮合的链节较长的循环链13时也可消除循环链13的脉动。由此,被驱动的梯级链21的脉动也消失,能提高乘在梯级5上的舒适感。
第三实施形态
下面参照图13~图15对本发明对第3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在此,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的链条驱动机构所设有的张紧机构的概要的模式图,图14是链条驱动机构的驱动链轮(从动链轮)的侧视图,图15是链条驱动机构的循环链附近的主视剖视图。如图13所示,在第3实施形态中附加了张紧机构31,该机构31通过使链条驱动机构10的从动链轮15在接近或离开驱动链轮12的方向移动来调整循环链13的张力。又,在第3实施形态中,如图14所示,循环链13的循环链链节13a结合的驱动链轮12(及从动链轮15)的齿板12a(15a)上所形成的齿槽设有有助于循环链节13脱离的充裕的间隔δp,同时在各齿板12a(15a)彼此齿槽的形状的交点位置设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共用孔34,在该共用孔34内埋设有一体的缓冲剂35。另外,在第3实施形态中,在链条驱动机构10的循环链13与梯级链4一起运动而施加推力的区域(推力传递区域)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上,施加在梯级链4上的负荷由梯级导轨3和循环链13双方分担支撑(下面将这样的位置称为梯级导轨3和循环链13的接点。),位于该梯级导轨3和循环链13的接点的梯级导轨3上设有辅助导轨36,该辅助导轨36通过与梯级链4的梯级链节4b接触来支撑梯级链4的负荷的一部分。并且,在循环链13与梯级链4一起运动的推力传递区域,构成为梯级链4的梯级辊4b离开梯级导轨3而不在梯级导轨3上滚动。其他的构成和作用效果与所述第1实施形态相同。下面对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部分标上图中同一编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只对本实施形态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张紧机构31具有支承链条驱动机构10的旋转自如的从动链轮15的支承台32,通过张紧弹簧33等弹性体将该支承台32与固定在结构物2上支架2’连接。支承台32通过未图示的导板限制向宽度(左右)方向的移动,在张紧弹簧33等弹性体的作用下,只可在循环链13的移动方向即接近或离开驱动链轮12的方向移动。又,将循环链13沿循环路径加以引导的循环用导轨14作成从动链轮15侧的一部分相对其他部分可滑动的可动导轨14’,该可动导轨14’与从动链轮15一起支承在支承台32上。
诸如在循环链13上所施加的负荷的作用下循环链13的张力过大时和由于长时间的使用而伸长导致循环链13的张力变小时等,该张紧机构31在与张紧弹簧33等弹性体的施力之间的平衡的作用下使支承台32移动,通过使该支承台32所支承的从动链轮15在接近或离开驱动链轮12的方向移动来调整循环链13的张力。此时,循环用导轨14的可动导轨14’与从动链轮15一起支承在支承台32上,因此与从动链轮15一起移动,维持与从动链轮15的相对位置关系。另外,此时,可动导轨14’只相对于循环用导轨14的其他部分滑动而不分离,循环用导轨14的滚动面就保持连续。又,循环用导轨14的可动导轨14’与其他部分的滚动面的交界部分倾斜,循环链13的循环链辊13e可顺滑地滚过该交界部分。
如上所述,链条驱动机构10的驱动链轮12和从动链轮15为重叠了3片齿板12a(15a)的构成,该齿板12a(15a)形成有与循环链13的循环链链节13a结合的齿槽,各齿板12a(15a)的齿槽与循环链13的节距相对应地排列在驱动链轮12和从动链轮15圆周方向。又,各齿板12a(15a)的齿槽基本上是与循环链13的循环链链节13a相对应的形状,如图14所示,相对于循环链13的节距方向设有充裕的间隔δp。设于该各齿槽上的充裕的间隔δp用于在结合在齿槽内的循环链13的循环链链节13a从齿槽脱离的位置容易从齿槽脱出,设定为通过实验等所求出的最佳值。
又,如图14所示,驱动链轮12和从动链轮15上,在各齿板12a(15a)彼此齿槽的形状的交点的位置设有在各齿板12a(15a)的厚度方向连续地贯通的共用孔34,在该共用孔34内埋设有横跨所有齿板12a(15a)的一体的缓冲材料35。该缓冲材料35用于在循环链13的循环链链节13a与齿槽结合时,使该啮合顺滑地进行。
又,如上所述,使梯级链4的梯级辊4b搭载在循环链链节13a的搭载面13c上,链条驱动机构10的循环链13与梯级链4一起移动的同时,对该梯级链4施加推力。在推力从该循环链13传递到梯级链4上的区域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即在梯级导轨3和循环链13之间的接点,施加在梯级链4上的负荷通过梯级导轨3和循环链13双方分担支撑。
在这样的施加在梯级链4上的负荷得到分担支撑的梯级导轨3和循环链13之间的接点,如图15所示,在梯级导轨3上设有比如由树脂材料等组成的辅助导轨36,其通过与梯级链4的梯级链节4a接触而支撑梯级链4的负荷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梯级导轨3和循环链13之间的接点,梯级链4的梯级链节4a在设于梯级导轨3上的辅助导轨36上滑动,施加在梯级链4上的负荷的一部分由该辅助导轨36支撑。又,如图15所示,在循环链13与梯级链4一起移动的推力传递区域,比如在梯级导轨3的滚动面3a和梯级辊4b之间设有间隙等,由此梯级链4的梯级辊4b离开梯级导轨3而不在梯级导轨3上滚动。
另外,在图5所示的和图15所示的例子中,都将循环链辊13e的一方13e”配置在梯级链4的投影面之外,以便不与梯级链4重叠,在图5的例子中靠内配置在投影面之外,与此相对,在图15的例子中靠外配置在投影面之外。这样的设计变更可在设计者的酌情处理的范围内自由地进行。
接着对这样结构组成的本实施形态的作用进行论述。
首先,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13所示,在链条驱动机构10上设有张紧机构31,能自我调整循环链13的张力,从而不会使循环链13的松弛停留在一处,因此即使在循环链13上产生因时效性等所导致的拉伸时,也可维持正常的循环状态。又,在乘客人数多时等,从梯级链4传递到循环链13上的负荷暂时增大时,也可防止循环链13的张力过度增大,抑制对循环链13的损伤。
又,通过张紧机构31调整循环链13的张力时,循环用导轨14的可动导轨14’与从动链轮15联动地进行移动,因此能维持可动导轨14’相对于从动链轮15的相对位置关系,循环链13与从动链轮15啮合之前其移动总是由循环用导轨14进行适当地引导,也不会损害由循环用导轨14抑制循环链13的脉动这样所述的效果。
又,如图14所示,驱动链轮12和从动链轮15的齿槽设有有助于循环链13的循环链链节13a脱离的充裕的间隔δp,因此能防止循环链13嵌在驱动链轮12和从动链轮15上而阻碍这些驱动链轮12和从动链轮15的旋转运动和循环链13的循环运动这些不利情况的发生。
又,在驱动链轮12和从动链轮15的重叠的齿板12a(15a)上设有同轴的共用孔34,在该共用孔34内埋设有缓冲材料35,因此可做成简洁且廉价的结构,使循环链13的循环链链节13a与驱动链轮12和从动链轮15的齿槽结合时的啮合顺滑地进行。
又,在梯级导轨3和循环链13之间的接点,施加在梯级链4上的负荷通过梯级导轨3和循环链13双方分担支撑,因此梯级链4的梯级辊4b可顺滑地在梯级导轨3和循环链13之间变换位置。又,如图15所示,在这样由梯级导轨3和循环链13双方对施加在梯级链4上的负荷进行分担支撑的梯级导轨3和循环链13之间的接点,在梯级导轨3上设有比如由树脂材料等组成的辅助导轨36,通过使梯级链4的梯级链节4a在该辅助导轨36上滑动来支撑梯级链4的负荷的一部分,因此不论施加在梯级链4上负荷多大,可更顺滑且妥当地实现梯级辊4b的位置变换。
又,如图15所示,在循环链13和梯级链4一起移动的推力传递区域,梯级链4的梯级辊4b离开梯级导轨3而不在梯级导轨3上滚动,因此可将梯级链4的梯级辊4b牢固的支撑在循环链13上来进行输送。
以上这样的本实施形态的输送装置能得到如下效果。
首先,采用本实施形态,通过在链条驱动机构10上附加了张紧机构31,能自我调整循环链13的张力,可维持循环链13的正常的循环状态,提高装置的耐久性。
又,通过张紧机构31进行循环链13的张力调整时,循环用导轨14的可动导轨14’与从动链轮15一起在接近或离开驱动链轮12的方向上移动,因此不会损害循环用导轨14的抑制循环链13脉动的效果,可维持装置的静肃性。
又,驱动链轮12和从动链轮15的齿槽设有充裕的间隔δp,因此循环链13不嵌在驱动链轮12和从动链轮15上,因此可维持循环链13的顺滑的循环状态,提高装置的耐久性。
又,在驱动链轮12和从动链轮15的重叠的齿板12a(15a)上设有共用孔34,在该共用孔34内埋设有缓冲材料35,使循环链13的循环链链节13a顺滑地啮合进驱动链轮12和从动链轮15的齿槽内,因此可降低装置的噪音,提高静肃性。
又,在梯级导轨3和循环链13之间的接点,施加在梯级链4上的负荷通过梯级导轨3和循环链13分别分担支撑,由此梯级辊4b可顺滑地在梯级导轨3和循环链13之间变换位置,因此不付与梯级辊4b过度的负担,提高耐久性。
又,梯级导轨3和循环链13之间的接点,在梯级导轨3上设有由树脂材料等组成的辅助导轨36,通过使梯级链4的梯级链节4a在该辅助导轨36上滑动,不论施加在梯级链4上负荷多大,可更顺滑且妥当地实现梯级辊4b的位置变换,因此进一步降低施加在梯级辊4b上的负担,可进一步提高耐久性。
在循环链13和梯级链4一起移动的推力传递区域,梯级链4的梯级辊4b离开梯级导轨3而不在梯级导轨3上滚动,可将梯级链4的梯级辊4b牢固的支承在循环链3上来进行输送,因此不会在梯级辊4b上施加摩擦等多余的力,提高耐久性。

Claims (20)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梯级导轨;
沿所述梯级导轨移动的多个梯级;
连接所述多个梯级的梯级链;以及
驱动所述梯级链的链条驱动机构,
所述梯级链具有梯级链节和梯级辊,
所述链条驱动机构具有:
旋转驱动装置;与旋转驱动装置连接的、受到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的驱动链轮;以及配设在所述驱动链轮与所述梯级链之间的、随所述驱动链轮的旋转运动而作循环运动、从而对梯级链施加推力的循环链,
所述循环链具有循环链链节、作为所述循环链链节的接头的枢轴,并且所述循环链链节的节距长度与所述梯级链节的节距长度相同或是其倍数,
所述循环链链节具有:搭载梯级辊的搭载面、以及与在所述搭载面所在梯级辊前后的梯级辊接触的推压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链形成为当所述梯级辊处于搭载面上时,相对所述梯级辊迂回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循环链的各枢轴上安装有与各枢轴同轴且旋转自如的循环链辊,
设有与所述循环链辊配合并对所述循环链沿循环路径加以引导的循环用导轨,
所述循环用导轨具有由一对圆弧部和至少一个直线部构成的路径,在各圆弧部与直线部之间夹设有用于防止循环链振动的作为连接部的倾斜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循环用导轨的一方的圆弧部设有与所述驱动链轮成对的旋转自如的从动链轮。
5.如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梯级链的设有所述链条驱动机构的部位的路径上形成有曲率半径较大的扇形部,
所述循环用导轨包括:一对圆弧部;一个直线部;以及呈沿所述扇形部的形状的一个大直径的圆弧部,在各圆弧部与直线部之间以及各圆弧部与大直径的圆弧部之间分别夹设有用于防止循环链振动的作为连接部的倾斜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用于驱动扶手带的扶手带驱动装置,在所述从动链轮与扶手带驱动装置之间设有传递来自从动链轮的驱动力的连接机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链辊配置在所述循环链链节的左右,供所述循环链辊滚动的所述循环用导轨与所述循环链链节的配置相对应地配置在所述循环链的左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链辊的一方配置成与所述梯级链重叠,所述循环链辊的另一方配置在所述梯级链的投影面的外方从而不与所述梯级链重叠。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动机;放大所述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转矩的减速机;将放大后的旋转转矩分别向左右的所述驱动链轮传递的传递机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动机;将所述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转矩分别向左右的所述驱动链轮传递的传递机构;设置在所述驱动链轮中心的、用于放大所述传递机构传递来的旋转转矩的减速机。
11.如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链轮及所述从动链轮呈与所述循环链的所述循环链链节配合的形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链具有偶数个所述枢轴,所述循环链的所述循环链链节以交错重叠的构成相互连接,所述驱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分别通过将与所述循环链链节大致相同厚度的齿板重叠后构成,所述齿板分别依次交替地与所述循环链链节结合。
13.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梯级导轨;
沿所述梯级导轨移动的多个梯级;
梯级链,其由在所述梯级导轨上滚动的多个梯级辊和配置在各梯级辊之间的多个梯级链节组成,所述多个梯级辊中每规定数目所配置的梯级辊分别与所述多个梯级结合后将所述多个梯级连接;
链条驱动机构,该链条驱动机构包括:
旋转驱动装置;
受到该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的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
以及配设在所述驱动链轮及从动链轮与所述梯级链之间的、随所述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的旋转运动而作循环运动、从而对所述梯级链施加推力的循环链,
所述链条驱动机构的循环链具有循环链链节和作为该循环链链节的接头的枢轴,所述循环链链节的节距长度与所述梯级链节的节距长度相同或是其倍数,
所述循环链链节设有与所述梯级辊的周面的形状相似的曲面形状的梯级辊搭载面、与该梯级辊搭载面上的梯级辊的前后梯级辊接触的推压面,
所述循环链链节的链节数不同于与所述梯级结合的梯级辊的配置周期即所述规定数的倍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条驱动机构具有张紧机构,该张紧机构使所述从动链轮在接近或离开所述驱动链轮的方向移动,对所述循环链的张力进行调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条驱动机构的循环链具有被安装成与所述枢轴同轴且旋转自如的循环链辊,
设有与所述循环链的循环链辊配合,沿循环路径对所述循环链加以引导的循环用导轨,
所述张紧机构使所述循环用导轨的一部分与所述从动链轮一起移动来调整所述循环链的张力。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条驱动机构的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具有所述循环链的循环链链节结合用的齿槽,在该齿槽设有有助于所述循环链链节脱离的充裕的间隔。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条驱动机构的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为将多片齿板重叠的构成,该齿板具有与所述循环链的循环链链节结合用的齿槽,在该多片齿板彼此齿槽形状的交点位置设有贯通厚度方向的共用孔,在该共用孔内埋设有缓冲材料。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链条驱动机构的循环链与所述梯级链一起移动而施加推力的推力传递区域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施加在所述梯级链上的负荷由所述梯级导轨和所述循环链双方分担支撑。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梯级导轨上设有辅助导轨,该辅助导轨在所述推力传递区域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与所述梯级链的梯级链节接触并支撑所述梯级链负荷的一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推力传递区域,所述梯级链的梯级辊离开所述梯级导轨。
CN200710148243XA 2006-08-31 2007-08-28 输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45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35636 2006-08-31
JP2006-235636 2006-08-31
JP2006235636 2006-08-31
JP2007-182051 2007-07-11
JP2007182051 2007-07-11
JP2007182051 2007-07-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4549A true CN101134549A (zh) 2008-03-05
CN101134549B CN101134549B (zh) 2010-06-16

Family

ID=38895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824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4549B (zh) 2006-08-31 2007-08-28 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600627B2 (zh)
EP (1) EP1894879B1 (zh)
JP (1) JP5126880B2 (zh)
KR (1) KR100933099B1 (zh)
CN (1) CN101134549B (zh)
DE (1) DE602007010701D1 (zh)
MY (1) MY141632A (zh)
SG (1) SG14057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3009A (zh) * 2011-01-12 2012-07-18 洪詠善 加工机出料辅助输送装置
CN110185103A (zh) * 2019-06-10 2019-08-30 杭州西屋个人护理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花洒
CN112777464A (zh) * 2019-11-08 2021-05-11 奥的斯电梯公司 带驱动式自动扶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36302A (ko) 2003-02-26 2003-05-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용 벽 매입형 실외기
WO2008014938A1 (de) * 2006-08-02 2008-02-07 Ketten Wulf Betriebs-Gmbh Fahrtreppe
JP5169023B2 (ja) * 2007-05-23 2013-03-2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搬送システム
ES2294972B1 (es) * 2007-09-05 2009-04-01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Center, S.A. Sistema de curva de volteo para sistema de transporte por cadena.
ES2301440B1 (es) * 2007-11-12 2009-08-24 Thu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Center, S.A. Sistema de accionamiento de pasillos y escaleras moviles.
US20090139830A1 (en) * 2007-12-03 2009-06-04 Thyssenkrupp Elevator (Es/Pbb) Ltd. Conveyor system for the transport of passengers/goods
DE102009034345B4 (de) * 2009-07-23 2013-01-03 Kone Corp.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Betreiben einer Personentransporteinrichtung
EP2456708B1 (en) * 2009-07-24 2017-11-15 Kone Corporatio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people mover
JP2011051730A (ja) * 2009-09-02 2011-03-1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コンベア装置
ES2342532B1 (es) * 2009-12-29 2011-05-20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Center S.A. Sistema de accionamiento para escaleras y pasillos moviles.
ES2367739B1 (es) * 2011-07-11 2012-09-18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Center, S.A. Pasillo móvil.
CN104487370A (zh) * 2012-07-09 2015-04-01 奥的斯电梯公司 满负载制动扭矩检查方法
WO2014011157A1 (en) * 2012-07-10 2014-01-16 Otis Elevator Company Drive system for passenger conveyor
RU2606905C9 (ru) * 2012-07-27 2017-03-14 Сонсан Спешл Элеваторс Ко., Лтд. 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ое тормоз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дотвращения обратного хода и превышения допустимой скорости эскалатора
CH708428A1 (de) * 2013-08-12 2015-02-13 Wrh Walter Reist Holding Ag Fördereinrichtung mit einem flächig ausgedehnten Förderorgan.
ES2571242B1 (es) * 2015-10-26 2017-03-23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Center, S. A. Sistema de accionamiento para escaleras y pasillos móviles
JP6266698B2 (ja) * 2016-06-14 2018-01-2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のトラスの組み立て方法
CN109987493A (zh) * 2018-01-02 2019-07-09 杭州菱智电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驱动装置
US11230459B2 (en) * 2020-06-26 2022-01-25 Otis Elevator Company Belt-driven escal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77388A (en) 1970-11-23 1972-07-1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Modular drive unit for a conveyor
JPS4710873U (zh) 1971-03-04 1972-10-09
US4082173A (en) * 1976-06-10 1978-04-04 Otis Elevator Company Drive unit for an endless conveyor
US4580675A (en) * 1983-09-15 1986-04-0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JP4118520B2 (ja) * 1999-04-15 2008-07-1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コンベア装置
EP1333001B8 (en) * 2000-08-31 2009-11-11 Hitachi, Ltd. Escalator device
DE10063844B4 (de) * 2000-12-21 2004-07-22 Kone Corp. Antriebssystem für Rolltreppen und Rollsteige
US7296671B2 (en) * 2000-12-21 2007-11-20 Kone Corporation Drive system for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JP3952778B2 (ja) * 2002-01-08 2007-08-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乗客コンベア
JP4458770B2 (ja) 2002-11-25 2010-04-2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コンベア装置
JP4342215B2 (ja) 2003-06-02 2009-10-1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中間加速型エスカレータ
JP4325322B2 (ja) * 2003-09-10 2009-09-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乗客コンベア
JP2005187202A (ja) * 2003-12-26 2005-07-1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コンベア装置
JP4304136B2 (ja) * 2004-03-23 2009-07-2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コンベア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3009A (zh) * 2011-01-12 2012-07-18 洪詠善 加工机出料辅助输送装置
CN110185103A (zh) * 2019-06-10 2019-08-30 杭州西屋个人护理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花洒
CN112777464A (zh) * 2019-11-08 2021-05-11 奥的斯电梯公司 带驱动式自动扶梯
CN112777464B (zh) * 2019-11-08 2024-04-23 奥的斯电梯公司 带驱动式自动扶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53788A1 (en) 2008-03-06
US7600627B2 (en) 2009-10-13
KR100933099B1 (ko) 2009-12-21
EP1894879A1 (en) 2008-03-05
KR20080021540A (ko) 2008-03-07
CN101134549B (zh) 2010-06-16
DE602007010701D1 (de) 2011-01-05
MY141632A (en) 2010-05-31
SG140575A1 (en) 2008-03-28
JP5126880B2 (ja) 2013-01-23
EP1894879B1 (en) 2010-11-24
JP2009035421A (ja) 2009-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4549B (zh) 输送装置
US6427823B1 (en) Conveyor device
US7341139B2 (en) Travelator, moving ramp or escalator
US7500549B2 (en) People mover
US7357240B2 (en) Conveyor apparatus
JP4683704B2 (ja) 乗客コンベア装置
US6065583A (en) Speed-variable conveyor
CN101407302B (zh) 输送装置
USRE27439E (en) Inclined moving walkway arrangement
JP4884731B2 (ja) 乗客コンベア装置
CN101746661B (zh) 乘客输送装置
JP5858771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JP6581549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WO2006100851A1 (ja) 乗客コンベア
CN103261060A (zh) 包括具有肩部的支承元件的辊式运输机
JP2007045537A (ja) マンコンベア
JP2004155558A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移動手摺り駆動装置および移動手摺り駆動装置の調整方法
JP2004196434A (ja) 乗客コンベア
JP2000086135A (ja) マンコンベアの手すり駆動装置
WO2003062118A1 (fr) Escalier mecanique incline a grande vitesse
JP2009269755A (ja) 傾斜部高速エスカレータ
WO2004052768A1 (ja) 傾斜部高速エスカレーター
JP2005145603A (ja) コンベア装置
JPH11286382A (ja) 可変速型乗客コンベヤ
JP2011051730A (ja) コンベ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

Termination date: 2015082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