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2598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42598A CN101042598A CNA200610100271XA CN200610100271A CN101042598A CN 101042598 A CN101042598 A CN 101042598A CN A200610100271X A CNA200610100271X A CN A200610100271XA CN 200610100271 A CN200610100271 A CN 200610100271A CN 101042598 A CN101042598 A CN 1010425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cable
- electronic equipment
- touch pad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1—Enclosu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1—Panel PC, e.g. single housing hosting PC and display pane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9/00—Electrical connectors
- Y10S439/942—Comblike retainer for condu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设备具有两个壳体。其中一个壳体用作第一壳体,并具有垂直引导垂直延伸的缆线的引导槽。该第一壳体还具有翼,该翼覆盖所述引导槽的一侧但除了垂直延伸的狭缝之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的电子设备,其具有两个壳体,这两个壳体可通过铰链部彼此连接并可相对于彼此打开和闭合。
背景技术
由于近年来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性能的增加,布置在装置中的缆线数量也增加了。另外,由于壳体密集封装有许多构件,因此减少了这种计算机的尺寸和重量的趋势使得壳体中布置缆线可用的空间非常小。
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通常由其上具有键盘的主单元、和其上具有显示屏的显示单元构成。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构造成使得主单元和显示单元通过铰链部彼此连接,从而它们可以相对于彼此打开和闭合。通常,这样构成的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采用在铰链部内部延伸的布线路径,以布置跨过主单元和显示单元延伸的缆线。通常并不采用在铰链部外部延伸的布线路径,这是因为使用这种外部路径非常难以组装包括布线的装置。
然而,当壳体密集封装有多个构件时,根据电路构件的布局会不可避免地使用这种外部路径。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如何采用在铰链部外部延伸的布线路径而不会降低组装性能的问题。
日本专利特开平6-181393号公报、9-55592号公报、9-146668号公报和特开2002-112430号公报提出了各种关于布线的思想。然而,这些公开都没有提及在采用于铰链部外部延伸的布线路径的情况下的构思。
鉴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两个壳体,这两个壳体通过铰链部彼此连接并可相对于彼此打开和闭合,这允许沿着在铰链部外部延伸的布线路径布置缆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两个壳体,这两个壳体通过铰链部彼此连接并可相对于彼此打开/闭合,该电子设备包括:
缆线,其在所述铰链部的外部延伸的同时连接相应两个壳体的内部,
其中,所述两个壳体中的一个用作第一壳体,并且具有垂直延伸以垂直引导所述缆线的引导槽、以及覆盖所述引导槽的一侧的除了垂直延伸的狭缝之外的翼。
因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具有翼,所以可以防止缆线从引导槽脱落并保持缆线处于正确的布线路径,这使得总体装配性能高而不会使缆线布线阶段的组装性能劣化。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地,所述狭缝的宽度等于所述缆线的直径。
该附加特征使得可以从所述侧将缆线插入引导槽中,并防止插入的缆线从引导槽脱落。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地,所述缆线在所述两个壳体中的另一用作第二壳体的壳体内横向延伸,并由于被所述引导槽接收和引导而形成弯曲部,并且
所述翼覆盖所述引导槽的所述侧的一部分,该部分形成在所述缆线的弯曲部的外侧,而所述狭缝形成在所述缆线的弯曲部的内侧。
该附加特征使得可利用趋于线性延伸的缆线的刚性,进一步确保防止插入引导槽中的缆线脱落。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外表面,其限定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引导槽的周边区域,并且下陷的深度低于在该周边区域周围的表面;和
盖,其覆盖所述周边区域并具有等于所述深度的厚度。
通过采用该结构,所述盖的存在在覆盖缆线的同时完全防止了缆线从引导槽脱落,并且使得缆线从外部不可见,这在设计上是优异的。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优选地包括一连接器,该连接器布置在所述周边区域内靠近所述引导槽的位置处,并且适于与外部元件双向传送信号,
其中,所述盖在对应于所述连接器的位置处具有一开口。
所述盖可以为所述连接器提供这种开口。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在其中的电路板、以及当将该电子设备放在桌面上时面对着桌面的底部,并且
所述缆线与安装在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上的电路的连接器连接,该表面处于所述底部侧。
通过采用该结构,可以将缆线容易地连接到安装在电路板底面上的电路上,该表面是第一壳体的底部侧。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是内部结合有电路的主单元的壳体,所述两个壳体中的另一用作第二壳体的壳体是显示单元的壳体,并且其内结合有用于无线通信的天线,所述缆线将该天线连接至所述主单元的电路。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具有两个通过铰链部彼此连接并可相对于彼此打开/闭合的壳体的电子设备中,在保持高组装性能的同时,可以沿着在铰链部外部延伸的布线路径布置缆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处于打开位置的显示单元的视图;
图2是表示处于闭合位置的显示单元的视图;
图3是笔记本式PC主单元的布置有触摸板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当从背面看时,图3所示的元件(A)至(D)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其中触笔与触摸板接触的状态的视图;
图6是表示数字化器与触摸板之间在控制方面的关系的视图;
图7是表示数字化器与触摸板之间在控制方面的关系的另一视图;
图8是表示数字化器与触摸板之间在控制方面的关系的另一视图;
图9是表示用于避免数字化器进行的检测与触摸板进行的检测之间的冲突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主单元后端面的角部的立体图,该角部位于铰链部侧;
图11是支撑配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在除去支撑配件的情况下图10所示的同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13是当从斜上方看时在其上安装有支撑配件的情况下,图10所示的同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4是主单元右侧面(flank)的一个角部的立体图,该角部位于铰链部侧并且还在图1中示出;
图15是支撑配件的立体图;
图16是在除去了图15所示的支撑配件的情况下,图14所示的同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17是在其上安装有支撑配件的情况下,图14和图16所示的同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18是表示主单元底面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19是表示设在底面上的盖的内表面的视图;
图20是表示在除去盖的情况下,图18所示的同一部分的视图;
图21是表示硬盘组件的视图;
图22是表示硬盘组件的视图,其中分开示出了硬盘驱动器和支撑配件;
图23是表示在除去了盖并且正移动硬盘组件以将其除去的情况下,用于容纳硬盘组件的部分的内部的视图;
图24是表示当从主单元的底部看时,主单元后端面的角部的立体图,该角部处于铰链部侧;
图25表示仅图24所示的盖的视图;
图26是表示在除去图24所示的盖的情况下内部结构的示意图;以及
图27是表示在除去显示屏的情况下,显示屏背面所面对的显示单元的内表面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1、外观
图1和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以下称为“笔记本式PC”)10的立体图。图1和图2分别表示显示单元30处于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笔记本式PC 10。
笔记本式PC 10由主单元20和显示单元30组成。设置铰链部40以支撑显示单元30,从而显示单元30可以相对于主单元20打开和闭合。
主单元20包括基本箱形壳体,该壳体配备有电源按钮201、功能按钮202、键盘203、触摸板204、用于触摸板204的左击按钮205和右击按钮206、指纹传感器207等。在主单元20的前端面上布置有无线LAN转换器208、扬声器连接端子209、麦克风连接端子210等。触摸板204的背部叠置有后面将详细描述的数字化器。另外,在主单元20的右侧面上布置有DC电源连接端子211、三个USB连接器212、供各种介质(SD卡(TM)、xD卡(TM)等)可移除地插入其中的介质槽213、供PC卡可移除地插入其中的PC卡槽214、IEEE1394连接器215等。
尽管图中未示出,主单元20包括内置母板,其上安装有CPU和各种构件。母板的尺寸与键盘203基本上相同,并布置在键盘203下方。相应地,触摸板204及其背部上的数字化器定位在主单元20的所谓的掌支撑部(palmrest section)上,以避开由母板覆盖的区域。
显示单元30的前表面上具有大型显示屏301。在显示屏301周围形成有突起302,用于防止在将显示单元30闭合在主单元20上时显示屏301直接抵靠主单元20的顶面。
铰链部40构造成以这样的方式支撑显示单元30,使得显示单元30可相对于主单元20打开和闭合。铰链部40大致布置在显示单元30的横向延伸边缘的两端处,所述边缘面对着主单元20。在所述边缘的位于铰链部40之间的部分中,形成用于容纳后面将描述的缆线的空间。
显示单元30需要可相对于主单元20旋转,同时显示单元30必须能够在相对于主单元20打开时保持在任何位置。为此,铰链部40用于施加摩擦,从而当显示单元30相对于主单元20打开时该显示单元30可以保持在任何位置。
2、触摸板和数字化器
图3是图1所示的笔记本式PC 10的主单元20的其中布置有触摸板204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当从背面看时,图3所示的元件(A)至(D)的立体图。
在图1所示的主单元20的顶面上呈现图3的部分(A)中所示的触摸板204的表面。在触摸板204的下方如图3所示顺序叠置有部分(B)中所示的金属框架部件401、部分(C)中所示的塑料支撑部件402、以及部分(D)中所示的数字化器403。
触摸板204构造成通过利用手指所放置部分的电容变化(该变化是因手指放置引起的)而检测其上所放置的手指的运动或位置。触摸板204用于移动显示屏301(参见图1)上的光标。
金属框架部件401支撑布置在其上的触摸板204。金属框架部件401还支撑电路板216,在该电路板上具有:用于检测左击按钮205按下的开关205a;用于检测右击按钮206按下的开关206a;以及指纹传感器207的线性传感器207a,其执行触摸的实际检测。
塑料支撑部件402加强布置在其下方的数字化器403,并防止施加在触摸板204上的压力传递给数字化器403。
数字化器403能够通过利用因触笔在触摸板204上的轻击和运动引起的磁效应而检测触笔末端的位置和运动。数字化器403用于输入通过触笔末端在触摸板204上运动而形成的手写字符、图形等。其中数字化器403在触笔末端在触摸板204上移动的同时可检测到触笔末端位置的区域的纵横比与图1所示的显示屏301的纵横比相等。这样允许用户在观看显示屏301上显示的位置的同时,通过在触摸板204上手写信息而输入该信息。
如上所述,主单元20上布置有以不同方式检测用户操作的触摸板204和数字化器403。
图5是表示其中触笔50与触摸板204接触的状态的视图。
触笔50的末端处具有由线圈和电容器组成的内置谐振电路。当接收到从数字化器403施加的电磁力时在触笔50中出现谐振。数字化器403构造成通过接收该谐振而检测触笔50末端的位置。触笔50还具有用于检测由触笔50末端施加的压力的传感器,因此其能够向数字化器403返回对应于检测到的压力的调制信号,从而数字化器403也能够检测到该压力。触笔50可以设置有一按钮,并构造成响应于该按钮的按下向数字化器403返回调制信号,从而数字化器403可检测到按钮的按下。
当触笔50末端轻击触摸板204时,数字化器403和触笔50之间开始交换电磁信号。这只有在触摸板204表面与数字化器403之间没有布置大金属体等时才有可能,该金属体会减少大量电磁力。为此,如图4所示,在板的于其中触笔50末端可以被数字化器403检测到的检测有效区域内的部分中,仅布置有单个连接器204a和为用于连接器204a而连接的独立电线204b。另外,在所述板的于所述检测有效区域外部的部分中布置有用作用于控制触摸板204的电路的大块LSI 204c。设置该布局是为了防止大大减少电磁力。
图6是表示数字化器403与触摸板204之间在控制方面的关系的视图。
数字化器403设置有感应型传感器和触笔。数字化器403还设置有数字化器控制器,其接收由感应型传感器与触笔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输入信号,从而数字化器可以检测到例如触笔末端的位置的信息。表示检测结果的数据被输入到数字化器驱动器。数字化器驱动器根据所述输入数据产生表示触笔末端已移动的方向的方向分量、和表示切换操作等的适当命令。随后,数字化器驱动器将产生的分量和命令传送给操作系统,并控制后面将描述的过滤器驱动器。
另一方面,触摸板204包括电容式触摸板传感器。触摸板204还包括触摸板控制器,其接收响应于手指在触摸板204上的触摸而由触摸板传感器与手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输入信号,从而触摸板控制器可检测到手指位置。这里还检测了图1所示的左击按钮205的按压和右击按钮206的按压。触摸板控制器向触摸板驱动器输入对应于检测结果的数据。触摸板驱动器向过滤器驱动器传送对应于输入数据的命令。待从触摸板驱动器向过滤器驱动器传送的命令大致分为两种类型:表示由手指在触摸板上移动产生的方向分量的命令;以及表示左击按钮205或右击按钮206的按压的命令。根据数字化器驱动器进行的控制,过滤器驱动器仅传送从触摸板驱动器发送的命令中的合适命令。具体地,在表示从触摸板驱动器发送的方向分量的命令和表示按钮操作的命令当中,过滤器驱动器根据数字化器驱动器的控制,禁止或允许向操作系统传送表示方向分量的命令,这将在后面详细地描述。
操作系统基于从数字化器驱动器发送的命令和从触摸板驱动器发送的经过过滤器驱动器的命令执行适当的处理。
图7是表示数字化器403与触摸板204之间在控制方面的关系的另一视图。图7表示这样的状态,其中触笔未与触摸板204接触,因此数字化器403不进行检测。
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器驱动器控制过滤器驱动器,使其处于从触摸板驱动器发送来的方向分量也有效的状态。根据该控制,过滤器驱动器向操作系统传送从触摸板驱动器发送来的表示方向的命令和表示按钮操作的命令。
图8是表示数字化器403与触摸板204之间在控制方面的关系的另一视图。图8表示其中数字化器403进行检测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在使用所述触笔时,数字化器驱动器向操作系统传送表示方向分量和该触笔开关的ON/OFF(开/关)状态的命令,并且还控制过滤器驱动器,使其处于来自触摸板驱动器的方向分量无效的状态。根据该控制,即使从触摸板驱动器发送表示移动手指的方向分量的命令时,过滤器驱动器也会禁止向操作系统传送表示移动手指的方向分量的命令。同时,过滤器驱动器仅向操作系统传送从触摸板驱动器发送来的、表示左击按钮205或右击按钮206的按压的命令。
这样,可以调整数字化器403进行的控制和触摸板204进行的控制,从而即使握触笔的手与触摸板接触也可以防止这些控制之间的冲突。而且,这种控制方式防止了在使用触笔的输入操作期间在触摸板中出现的操作错误。
图9是表示用于避免在数字化器进行的检测与触摸板进行的检测之间的冲突的处理的流程图。
因为已参照图6至图8进行了描述,下面将简要描述图9所示的处理。
数字化器控制器响应于用户在数字化器上的操作向数字化器驱动器传送数据(步骤S11)。接收到所述数据时,数字化器驱动器传送命令(步骤S12),随后通过操作系统执行对应于用户对数字化器的操作的处理。
另一方面,触摸板控制器响应于用户在触摸板上的操作向触摸板驱动器传送数据(步骤S21)。接收到所述数据时,触摸板驱动器向过滤器驱动器传送命令(步骤S22)。过滤器驱动器确定是否存在来自数字化器驱动器的输入(步骤S23)。当不存在来自数字化器驱动器的输入时,过滤器驱动器将来自触摸板驱动器的命令视为有效命令(步骤S24)。随后,通过操作系统执行对应于用户在触摸板上的操作的处理。然而,当存在来自数字化器驱动器的输入时(步骤S24),对于触摸板来说,过滤器驱动器将来自触摸板驱动器的命令视为无效,并仅将表示左击按钮205或右击按钮206的命令视为有效(步骤S25)。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其中触摸板叠置在数字化器上,以允许触摸板和数字化器共享公共空间,从而比没有这种叠置结构的情况节省更多空间。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叠置结构使得用户能够通过使用手和触笔而进行无间断(seamless)操作。例如,用户可以在紧接着用触笔进行操作之后,在仍握着触笔的同时用手进行操作。因此,本实施例的叠置结构比没有这种叠置结构的情况或者比显示屏叠置在数字化器上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操作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叠置结构使得用户容易注意到不能同时使用触摸板和数字化器。
另外,本实施例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其中触摸板和数字化器大致布置在沿笔记本式PC 10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处,从而使得右手用户和左手用户都能够容易地操作触摸板和数字化器。
3、安全锁定孔和USB连接器
图10是表示主单元20的后端面的角部的立体图,该角部位于铰链部侧。图1所示的主单元20具有由顶罩和底罩构成的壳体。图10示出了在除去顶罩的情况下的底罩及其内部。
如图10所示,在底罩中最靠近所述角部的位置处形成有安全锁定孔221。另外,在安全锁定孔221附近并排布置有两个USB连接器212,并且在安全锁定孔221附近布置有调制解调器连接器223。所有这些连接器都安装在母板上。
当插入或除去能够与所述两个USB连接器212中任一个配合的外部连接器501(参见图12)时,向这两个USB连接器212中的所配合的那个连接器施加横向力。为了充分地承受该力,所述两个USB连接器212由支撑配件213支撑。
安全锁定孔221是这样的孔,其用于固定限制笔记本式PC 10的运动的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设置有钥匙部。一旦将钥匙部插入安全锁定孔221中,由于钥匙部在安全锁定孔221内变大而不能将其从中除去。这样,可以限制笔记本式PC 10的运动。
图11是支撑配件213的立体图。
支撑配件213具有用于按压和保持所述两个USB连接器212的压力板213a、两个分隔壁213b和213c、以及螺钉紧固板213d。压力板213a具有两个孔213e,并且螺钉紧固板213d具有螺钉孔213f。
图12是在除去支撑配件213的情况下,图10所示的同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11所示的支撑配件213的压力板213a用于按压和保持相应两个USB连接器212的顶面212a,从而这些USB连接器212可承受会意外向其作用的力。同时,USB连接器212的顶面均具有突起212b,当从其除去外部连接器501时,突起212b保持在比外部连接器501的顶面低的位置,当将外部连接器501插入其中时,该突起212b伸出在外部连接器501的顶面之上。
如图12所示,所述两个USB连接器212布置成彼此靠近,以使其顶面212a彼此齐平。图11所示的支撑配件213的压力板213a用于按压和保持彼此齐平的顶面212a。压力板213a的两个孔213e均用作逃逸部(escape section),用于当任一个USB连接器212的突起212b伸出时接收该突起。
根据外部连接器501的尺寸,当插入外部连接器501时,突起212b可以在顶面212a的上方伸出很多或略微伸出。然而,由于压力板213a的两个孔213e形成为用作逃逸部,因此可以容易地插入或除去任何尺寸的外部连接器501,并且可以通过简单结构充分地固定所述两个USB连接器212。
图13是当从斜上方看从而可以看到安全锁定孔221的背面时,在其上安装有支撑配件213的情况下图10所示的同一部分的立体图。
支撑配件213通过螺钉71固定在底罩222上。
在当这样固定支撑配件213时的状态下,支撑配件213的分隔壁213b和213c用作两个壁,它们在由底罩222和顶罩(未示出)形成的壳体内部在安全锁定孔221的周围限定一空间。分隔壁213b和213c与底罩222的内壁222a和顶罩的内壁合作地限定所述空间。
安全锁定孔221形成为用于锁定。然而,许多用户的笔记本式PC并没有设置锁定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界定安全锁定孔221周围的空间,则灰尘将进入并沉积在壳体内部,从而妨碍空冷或者导致短路而引起故障。因此,本实施例构造成通过用于支撑USB连接器212的支撑配件213而界定在安全锁定孔221周围的空间,这样可以在不增加构件数量的情况下防止灰尘进入壳体内部。
图14是表示主单元20右侧面的一个角部的立体图,该角部处于铰链部侧并且还在图1中示出。图14表示在除去顶罩的情况下的底罩及其内部。
图14还示出了图1所示的DC电源连接端子211和三个USB连接器212。这些USB连接器212布置成使其顶面彼此齐平。
DC电源连接端子211和所述三个USB连接器212由支撑配件214支撑。
图15是支撑配件214的立体图。
支撑配件214具有前壁214a、压力板214b、端子保持板214c、螺钉紧固部214d以及连接部214e。前壁214a具有用于USB连接器212的开口214f。压力板214b具有用作逃逸部而接收相应USB连接器212的三个突起212b(参见图16)的三个孔214g,并且用于按压和保持USB连接器212的顶面。端子保持板214c用于按压和保持DC电源连接端子211。螺钉紧固部214d具有用于螺钉紧固的孔214h。连接部214e用于连接压力板214b、端子保持板214c和螺钉紧固部214d。
图16是在除去了支撑配件214的情况下,图14所示的同一部分的平面图。图17是在其上安装有支撑配件214的情况下,图14和图16所示的同一部分的平面图。
支撑配件214通过螺钉72固定在底罩上。
如上所述,所述三个USB连接器212具有相应的突起212b。当从其除去外部连接器501时,每个突起212b保持在比外部连接器501的顶面低的位置,当将外部连接器501插入其中时,所述突起伸出在外部连接器501的顶面之上。
图15所示的支撑配件214的压力板214b具有三个孔214g,它们均用作逃逸部,用于接收所述三个USB连接器212的相应一个突起212b。因为设置有这样的逃逸部(孔214g),所以可以容易地插入或除去任何尺寸的外部连接器501,并且可以可靠地固定所述三个USB连接器212。另外,如图17所示,支撑配件214单独可以同时支撑DC电源连接端子211和所述三个USB连接器212。
4、硬盘结构
图18是表示主单元20底面的一部分的视图,图19是表示设在该底面上的盖431的内表面的视图。
图18和图19都示出了用于覆盖其中布置有硬盘组件的部分的盖431。盖431形成了主单元20的底罩的一部分并且可拆除地安装于其上。
图20是表示在除去盖431的情况下,图18所示的同一部分的视图。
在该部分中布置有硬盘组件440。硬盘组件440是包括硬盘驱动器441的单元。硬盘驱动器441包含有用作大容量存储介质的硬盘,并且在使硬盘旋转的同时从该盘读取信息并在其上写信息。
图21是仅表示硬盘组件440的视图。
图21示出了硬盘驱动器441、和覆盖硬盘驱动器441的电路板的顶部的绝缘板442。在图21中仅示出了绝缘板442的凸缘部442a,这将在后面描述。图21还示出了用于提高硬盘驱动器441的强度并用于将硬盘驱动器441安装到主单元20上的支撑配件443。另外,图21示出了连接器444,其固定在硬盘驱动器441的电路板的一端处并用于与安装在主单元20中的母板上的连接器电连接。
图22是表示硬盘组件440的视图,其中分开示出了硬盘驱动器441和其上安装有绝缘板442的支撑配件443。图22示出了待与硬盘驱动器441的电路板接触的支撑配件443的表面(绝缘板442的表面)。
支撑配件443是导电金属板构件。因此,如果支撑配件443直接布置在电路板上,则支撑配件443会导致电路板上的电路短路,从而引起故障。为此,将支撑配件443放置在硬盘驱动器441上,并将绝缘板442插设在它们之间。
绝缘板442用于保持硬盘驱动器441与支撑配件443之间绝缘,并具有凸缘部442a。如图21所示,凸缘部442a是从连接器444侧的边缘在支撑配件443的背面上展开的部分。
如图21所示,凸缘部442a具有这样的形状,即,其中央部分比靠近露出凸缘部442a的边缘两端的部分更宽。
图23是表示在除去了盖431并且正移动硬盘组件440以将其除去的情况下,用于容纳硬盘组件440的部分的内部的视图。
图23示出了主单元20的形成有待由盖431覆盖的开口432的部分的内部。硬盘组件440布置在开口432内,并且连接器433布置成靠近开口432以与硬盘驱动器441的连接器444配合。通过在连接器433和连接器444彼此配合的状态下拉动绝缘板442的凸缘部442a,可以将硬盘驱动器441的连接器444从主单元20的连接器433断开,从而可以除去硬盘驱动器441。
如上所述,凸缘部442a的中央部分较宽,并在被拉动时通常由用户保持。因此,沿横向向连接器444均匀地作用力,从而可以防止沿倾斜方向(slating direction)作用过大的力。
开口432具有仅足够用于硬盘组件440的空间。然而,通过延伸绝缘板442的一部分而形成凸缘部442a,从而可以通过拉动凸缘部442a而除去硬盘组件440,由此提高了需要所述除去时的操作性。凸缘部442a是绝缘板442的延伸部。绝缘板442是必要元件,因此无需提供用作拉动件的附加构件。另外,因为绝缘板442是薄材料,所以无需提供用于拉动件的额外空间。
5、铰链部外侧的布线结构
图24是表示当从主单元20的底部看时,主单元20后端面的角部的立体图,该角部处于铰链部侧。
图24示出了在图13中也示出的安全锁定孔221和所述两个USB连接器212。因为图24是从主单元20的底部看的视图,所以安全锁定孔221和所述两个USB连接器212沿着与图13相反的方向对齐。在这些USB连接器212附近布置有调制解调器连接器223。图24还示出了可拆除的盖451。
图25是仅表示盖451的视图。
盖451具有用于图24所示的调制解调器连接器223的开口451a,以及两个螺钉孔451b。
图26是表示在除去盖451的情况下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待被盖451覆盖的部分形成为下陷与盖451的厚度相等的深度,从而当将盖451放在其上时,盖451与主单元20的底面齐平。
图26示出了在穿过图1所示的铰链部40外部的同时从显示单元30向主单元20延伸的两个缆线460。缆线460均具有在主单元20侧的端部,该端部还未被布线。
主单元20具有用于垂直引导缆线460的垂直延伸(沿主单元20的厚度方向)的引导槽452。主单元20在留有狭缝453的同时还具有用于覆盖槽452的一侧的翼454。狭缝453的宽度等于缆线460的直径,从而可以通过狭缝453从所述侧将缆线460插入槽452中。
这样,沿横向从显示单元30延伸的缆线460在形成弯曲部的同时被槽452垂直引导。狭缝453形成在由缆线460形成的弯曲部的内侧中,而翼454形成为覆盖弯曲部的外侧。从显示单元30横向延伸的缆线460由于其刚性而趋于线性延伸,因此缆线460保持在槽452中远离狭缝453的一侧处。因此,可以防止缆线460通过狭缝453脱落。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采用了这样结构,其中在铰链部外侧延伸的缆线460被槽452接收并垂直引导。由于该结构,可以防止在缆线460的端部连接至主单元20中的电路的阶段,具体地说在所述端部连接至安装在内置于主单元20中的母板的底面上的电路的阶段,或者在最终盖上图25所示的盖451的阶段,缆线460从正确路线偏离。因此,改善了组装性能。
图27是表示在除去显示屏301的情况下,显示屏301的背面所面对的显示单元30的内表面的视图。在显示单元30的上部上布置有用于无线通信的两个天线461。这两个天线461均与两个缆线460中的相应一个连接。
缆线460布置成向下延伸直到到达靠近铰链部40的位置,然后在经过形成于主单元20的壳体中的开口之后在如图26所示的铰链部40的外侧延伸。随后,缆线460被槽452引导并连接至一电路,该电路布置在内置于主单元20中的母板的底面上,并用于通过天线461进行无线通信。
Claims (7)
1、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两个壳体,这两个壳体通过铰链部彼此连接并可相对于彼此打开和闭合,该电子设备包括:
缆线,其在所述铰链部的外部延伸的同时连接相应两个壳体的内部,
其中,所述两个壳体中的一个用作第一壳体,并且具有垂直延伸以垂直引导所述缆线的引导槽、以及覆盖所述引导槽的一侧的除了垂直延伸的狭缝之外的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的宽度等于所述缆线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在所述两个壳体中的另一用作第二壳体的壳体内横向延伸,并由于被所述引导槽接收和引导而形成弯曲部,并且
所述翼覆盖所述引导槽的所述侧的一部分,该部分形成在所述缆线的弯曲部的外侧,而所述狭缝形成在所述缆线的弯曲部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表面,其限定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引导槽的周边区域,并且下陷的深度低于在该周边区域周围的表面;和
盖,其覆盖所述周边区域并具有等于所述深度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器,该连接器布置在所述周边区域内靠近所述引导槽的位置处,并且适于与外部元件双向传送信号,
其中,所述盖在对应于所述连接器的位置处具有一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在其中的电路板、以及当将该电子设备放在桌面上时面对着桌面的底部,并且
所述缆线与安装在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上的电路的连接器连接,该表面处于所述底部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是内部结合有电路的主单元的壳体,所述两个壳体中的另一用作第二壳体的壳体是显示单元的壳体,并且其内结合有用于无线通信的天线,所述缆线将该天线连接至所述主单元的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76112 | 2006-03-20 | ||
JP2006076112A JP4768479B2 (ja) | 2006-03-20 | 2006-03-20 | 電子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42598A true CN101042598A (zh) | 2007-09-26 |
CN100480955C CN100480955C (zh) | 2009-04-22 |
Family
ID=38518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10027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0955C (zh) | 2006-03-20 | 2006-07-06 | 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93241B2 (zh) |
JP (1) | JP4768479B2 (zh) |
KR (1) | KR100811029B1 (zh) |
CN (1) | CN100480955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41423B1 (ko) * | 2004-12-29 | 2006-11-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지문인식 시스템형 이동통신단말기 |
US8803806B2 (en) * | 2007-01-23 | 2014-08-12 | Dell Products L.P. | Notebook computer having an off-motherboard keyboard controller |
US7952562B2 (en) | 2007-01-23 | 2011-05-31 | Dell Products L.P. | Notebook computer having keyboard decoding in palmrest |
US20080174951A1 (en) * | 2007-01-23 | 2008-07-24 | Dell Products L.P. | Notebook Computer Palmrest/Keyboard Interconnect |
US8063890B2 (en) * | 2007-05-15 | 2011-11-22 | Wacom Co., Ltd. |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mapping a graphics tablet to an associated display |
JP4357579B1 (ja) | 2008-06-05 | 2009-11-04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子機器 |
JP5131040B2 (ja) * | 2008-06-10 | 2013-01-3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板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5245675B2 (ja) * | 2008-09-22 | 2013-07-2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5239683B2 (ja) * | 2008-09-22 | 2013-07-1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2010250513A (ja) * | 2009-04-14 | 2010-11-04 | Fujitsu Ltd | 電子機器 |
CN102414926B (zh) * | 2009-04-14 | 2014-06-0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 |
US20110127184A1 (en) * | 2009-11-30 | 2011-06-0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hinge mechanism |
JP5810807B2 (ja) * | 2011-09-30 | 2015-11-1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EP3087671A1 (en) * | 2013-12-23 | 2016-11-02 | TE Connectivity India Private Limited | Housing for solar panel electric connection |
EP3087672B1 (en) * | 2013-12-23 | 2020-02-12 | TE Connectivity India Private Limited | Housing for solar panel electric connec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10362A (en) * | 1988-03-14 | 1990-03-20 | Kinner Janet L | Electrical appliance with holder for securing an electrical cord |
JPH0766305B2 (ja) * | 1992-09-16 | 1995-07-19 |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 情報処理装置 |
JPH06181393A (ja) | 1992-12-11 | 1994-06-28 | Hitachi Building Syst Eng & Service Co Ltd | 電線保持装置 |
US6058089A (en) * | 1993-01-27 | 2000-05-02 |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 External floppy drive with secure storage of a cable and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o a computer system |
JP2922138B2 (ja) | 1995-08-10 | 1999-07-19 | 株式会社ピーエフユー | ケーブルクランプ構造 |
JP2757843B2 (ja) | 1995-11-28 | 1998-05-2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マウスのケーブルが簡単に着脱可能なキーボード |
KR0162601B1 (ko) * | 1996-01-17 | 1999-01-15 | 김광호 | 컴퓨터 장치 |
KR19980035092A (ko) * | 1996-11-11 | 1998-08-05 | 김광호 | 전자제품의 액세서리 수납장치 |
IT1290509B1 (it) * | 1997-04-01 | 1998-12-04 | Paolo Ferracina | Dispositivo di raccolta cavi per alimentazione elettrica e trasferimento dati,provvisto di prese multiple per una pluralita' di |
KR19990007165A (ko) * | 1997-04-25 | 1999-01-25 | 유기범 | 휴대용 컴퓨터의 전도케이블과 그 전도케이블의 가이드장치 및 그 가이드장치를 이용한 전도 케이블의 설치방법 |
KR19990023771U (ko) * | 1997-12-09 | 1999-07-05 | 전주범 | 브이씨알의 티엠아이용 접지 플레이트를 이용한 전선 고정구조 |
US6591084B1 (en) * | 1998-04-27 | 2003-07-08 | General Dynamics Decision Systems, Inc. | Satellite based data transfer and delivery system |
US6488517B1 (en) * | 1998-09-03 | 2002-12-03 | Compaq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Group, L.P. | High voltage electrical connection for a display screen |
JP2000151140A (ja) * | 1998-11-06 | 2000-05-3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電線ガイド付ヒンジ及び電子機器 |
JP2000276252A (ja) | 1999-03-23 | 2000-10-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フェライトコア収納型情報処理装置 |
JP2001109545A (ja) * | 1999-10-05 | 2001-04-20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携帯端末 |
JP2002112430A (ja) | 2000-09-28 | 2002-04-12 | Kawamura Electric Inc | 配線ダクト |
JP2002134951A (ja) * | 2000-10-25 | 2002-05-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電子機器 |
JP2002157046A (ja) * | 2000-11-21 | 2002-05-31 | Nec Yonezawa Ltd | 可動部の信号伝達機構 |
JP3570386B2 (ja) * | 2001-03-30 | 2004-09-29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無線機能内蔵携帯用情報端末 |
JP2003209419A (ja) * | 2002-01-16 | 2003-07-25 | Toshiba Corp | 電子機器及びアンテナ実装方法 |
KR100468969B1 (ko) * | 2002-04-04 | 2005-01-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휴대용 컴퓨터용 디스플레이 유닛지지 브래킷 |
JP2004086794A (ja) * | 2002-08-29 | 2004-03-18 | Toshiba Corp | 電子機器 |
JP2005191869A (ja) * | 2003-12-25 | 2005-07-14 | Orion Denki Kk | コードクランパー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
KR100621105B1 (ko) * | 2004-09-02 | 2006-09-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장치 |
TWI268022B (en) * | 2005-01-19 | 2006-12-01 | Yue-Yun Huang | Electric connector module with conducting position-limited rotation |
-
2006
- 2006-03-20 JP JP2006076112A patent/JP476847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6-14 US US11/452,365 patent/US7393241B2/en active Active
- 2006-07-06 CN CNB200610100271XA patent/CN10048095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7-10 KR KR1020060064378A patent/KR10081102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480955C (zh) | 2009-04-22 |
KR100811029B1 (ko) | 2008-03-07 |
US20070218731A1 (en) | 2007-09-20 |
US7393241B2 (en) | 2008-07-01 |
JP4768479B2 (ja) | 2011-09-07 |
KR20070095165A (ko) | 2007-09-28 |
JP2007249901A (ja) | 2007-09-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42598A (zh) | 电子设备 | |
CN101042603A (zh) | 电子设备和单元 | |
CN101042623A (zh) | 电子设备和程序存储介质 | |
CN101042599A (zh) | 电子设备及固定部件 | |
CN2807642Y (zh) | 图像记录设备 | |
CN101042602A (zh) | 电子设备和单元 | |
CN1224133C (zh) | 内置天线以及具有该天线的移动电子设备 | |
US9204001B2 (en) |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multifunction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 |
CN102541178A (zh) | 信息处理装置 | |
CN1920734A (zh) | 电子设备和组件 | |
US20070047191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JP2009043106A (ja) | 電子機器 | |
US20090083774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receptacle for storing disk drive | |
CN107683060B (zh) | 电子设备 | |
EP1947547B1 (en) | Detachable fan apparatus for quick maintenance | |
CN1297039C (zh) | 连接器、利用该连接器的电子仪器以及情报处理装置 | |
CN1771472A (zh) | 电子设备 | |
EP2838088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US9948799B2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
JP5927828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CN1742248A (zh) | 电子装置和单元安装机构 | |
CN1288350A (zh) | 采用薄片式开关的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16155388A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H10285337A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18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Fujitsu Personal Compu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