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7039C - 连接器、利用该连接器的电子仪器以及情报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利用该连接器的电子仪器以及情报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7039C
CN1297039C CNB021442126A CN02144212A CN1297039C CN 1297039 C CN1297039 C CN 1297039C CN B021442126 A CNB021442126 A CN B021442126A CN 02144212 A CN02144212 A CN 02144212A CN 1297039 C CN1297039 C CN 129703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connector
frame
electronic instrument
lock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42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1105A (zh
Inventor
岛田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065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10826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263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5066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411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11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70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703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01R13/453Shutter or cover plate opened by engagement of counterpart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通过连接器部与主体装置容易插拔的电子仪器,提供具有保护连接器部的遮挡板机构的电子仪器。与主体装置可插拔的电子仪器由筐体和连接器构成,在连接器的两侧面上形成导槽,在此导槽上设置使遮挡锁部的一部分露出的开口。此锁部在锁止位置和解除锁止位置之间移动,在锁止位置时,将保护连接器的连接部的遮挡板锁止,在解除锁止位置时,遮挡板呈可动状态。

Description

连接器、利用该连接器的电子仪器以及情报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电子仪器以及情报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安装在电子仪器上的连接器、电子零件,例如内置硬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等的记忆媒体,在个人电脑等的主体装置上可插拔的电子仪器及情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零件的小型化、高性能化,使可携带的笔记本型个人电脑实用化。
另外,在办公场所拥有台式个人电脑和笔记本型个人电脑、在家里也拥有几台个人电脑的人增加了。为此,产生了将个人电脑内的硬盘上储存的数据进行一元化管理,传输大容量数据的需求。
另外,通过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的普及,数码数据的数据量变得非常大,产生了硬盘容量很快就存满的问题。
但是,硬盘的容量每年都在急剧扩大,希望将容量小的旧硬盘向容量大的硬盘进行简单交换的需求也在增加。
为了对应这些需求,提出了容易传输,可进行简单交换的可插拔的硬盘(移动硬盘)。
但是,在将移动硬盘插拔于个人电脑等的情况下,因为需要用户手动进行,若硬盘在存取中脱落,则有可能损坏硬盘的数据,存在着重要的数据全部被消除的问题。
另外,还希望使移动硬盘与VTR磁带相同,可以与个人电脑等自动插拔。
因此,为解决这些问题和愿望,提出了将移动硬盘仅通过按开关就可自动插拔的机构(自动载入机构)。
但是,可插拔的硬盘装置,用于与个人电脑等的主体装置电气连接的连接器部分露出,由于灰尘的附着或静电等,存在影响硬盘内数据的可能。
为此,可以考虑用遮挡板覆盖连接器部分来构成,希望以简单的构成来实现方法。
另外,希望遮挡板是不经准备就无法开启而构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通过简单的构成实现覆盖连接器的连接部分的遮挡板为目的。
另外,本发明以通过简单的构成实现自动载入机构为目的。
本发明的电子仪器,具有内置电子零件的筐体、和与前述电子零件电气连接且被配置在前述筐体的侧面部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子仪器具有:保护部,该保护部在第一位置保护前述连接器并在第二位置使前述连接器露出;导槽部,该导槽部具有开口部,并且设置在前述筐体和前述连接器的两侧,用于由情报处理装置来支撑;锁部,该锁部用于将前述保护部固定在第一位置,并且该锁部设置在前述开口部中;其中,通过将前述连接器与外部连接器连接,前述锁部被解除,前述保护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另外,本发明的情报处理装置,由具有内置电子零件的筐体的电子仪器、和与该电子仪器连接的主体构成,其特征在于,前述电子仪器具有:与前述电子零件电气连接且被配置在前述筐体的侧面部的第一连接器;保护部,该保护部在第一位置保护前述第一连接器并在第二位置使前述第一连接器露出;导槽部,该导槽部具有开口部,并且设置在前述筐体和前述第一连接器的两侧,用于由前述主体来支撑;锁部,该锁部用于将前述保护部固定在第一位置,并且该锁部设置在前述开口部中;前述主体具有连接前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通过将前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连接,前述锁部被解除,前述保护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另外,本发明的连接器,由可插拔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组成,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连接器具有:与前述第二连接器电气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保护部,该保护部在第一位置保护前述第一连接部并在第二位置使前述第一连接部露出以保护前述第一连接部;导槽部,该导槽部具有开口部,并且设置于前述第一连接器的侧面;以及锁部,该锁部将前述保护部锁止于第一位置,并且设置于前述开口部内;前述第二连接器具有:与前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使前述保护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第一部件、及用于解除前述锁部的第二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载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电子仪器,具有内置电子零件的筐体、和与前述电子零件电气连接且被配置在前述筐体的侧面部的第一连接器,该电子仪器与主体装置可插拔;该电子仪器包括:保护部,该保护部在第一位置保护前述第一连接器并在第二位置使前述第一连接器露出;导槽部,该导槽部具有开口部,并且设置在前述筐体的两侧;锁部,该锁部用于将前述保护部固定在前述第一位置,并且该锁部设置在前述开口部中;与前述第一连接器电气连接的第二连接器;将该第二连接器与主体装置的电子仪器电气连接的连接装置;第一机架,其具有导槽部件,该导槽部件采用前述导槽部并解除前述锁部来将前述第一连接器引导向前述第二连接器;引导前述第一机架的第二机架;使前述第一机架移动的移动装置;其中,前述第一机架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三位置前述第一连接器和前述第二连接器并未相互连接,可将前述电子仪器从前述第一机架取下,在该第四位置前述第一连接器和前述第二连接器连接,不能将前述电子仪器从第一机架取下。
另外,本发明的载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保持具有第一连接器的可插拔的电子仪器的第一机架;该电子仪器包括:保护部,该保护部在该第一机架中的第一位置保护前述第一连接器并在该第一机架中的第二位置使前述第一连接器露出;导槽部,该导槽部具有开口部,并且设置在前述可插拔的电子仪器的两侧;锁部,该锁部用于将前述保护部固定在第一位置,并且该锁部设置在前述开口部中;其中,前述第一机架具有导槽部件,该导槽部件采用前述导槽部并解除前述锁部来引导前述电子仪器;第二机架,该第二机架用来保持前述第一机架,并使前述第一机架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设置于前述第一机架,并与前述电子仪器的第一连接器电气连接;使前述第一机架在前述第三位置和前述第四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1B是与本实施方式相关的电子仪器及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在连接器30和连接器20的连接状态下,遮挡板12被推压(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电子仪器1的侧视图。
图4A,4B是通过锁部14,遮挡板12被锁止状态的电子仪器1的剖面图。
图5A,5B是锁部14通过连接器20的锁止解除部22被解除,遮挡板12呈打开状态的电子仪器1的剖面图。
图6是与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电子仪器及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7A,7B是从上方看到的与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电子仪器的俯视图。
图8是图7B的D-D的剖面图。
图9A,9B是从右侧面看到的与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电子仪器的侧视图。
图10A,10B是图9A的B-B剖面图。
图11A,11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锁止解除机构部的剖面图。
图12A,12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锁止解除机构部的剖面图。
图13A,13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锁止解除机构部的剖面图。
图14A,14B是与第3实施方式相关的电子仪器及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5A,15B是从上方看到的与第3实施方式相关的电子仪器的俯视图。
图16A,16B是与第3实施方式相关的电子仪器的右侧视图。
图17A,17B是图16A的B-B的剖面图。
图18A,18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锁止解除机构部的剖面图。
图19A,19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锁止解除机构部的剖面图。
图20A,20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锁止解除机构部的剖面图。
图21A,21B是仅表示遮挡板59的单元部的立体图。
图22A,22B是仅表示遮挡板59的单元部的立体图。
图23是从右斜上方看到的与第4实施方式相关的自动载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24是从右斜下方看到的与第4实施方式相关的自动载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25是将与第4实施方式相关的位于自动载入装置上下的一部分零件开口,从与图23相同的位置看到的立体图。
图26是将与第4实施方式相关的位于自动载入装置上下的一部分零件开口,从与图24相同的位置看到的立体图。
图27是从右侧面看到的图25,图26的状态的自动载入装置的侧视图。
图28是从上面看到的图25,图26的状态的自动载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29是从右斜上方看到的将与第4实施方式相关的移动硬盘向自动载入装置稍微插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0是在图25,图26的状态的自动载入装置上,从右斜上方看到的将移动硬盘插入至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1是从右斜下方看到的图30状态的自动载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32是从右侧面看到的图30状态的自动载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33A,33B是图32的A-A的剖面图。
图34是从右斜上方看到的将移动硬盘设置于自动载入装置的内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5是从右斜下方看到的图34状态的自动载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36是从右侧面看到的图34状态的自动载入装置的侧视图。
图37A,37B是图36的C-C的剖面图。
图38是与第4实施方式相关的自动载入装置的块状图。
图39是当电源处于ON状态时的,说明自动载入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0是说明从自动载入装置的待机状态开始,到移动硬盘1被引入至装置内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1是说明移动硬盘的弹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图面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A,1B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子仪器及连接器的立体图。
在图中,图1A和1B是分别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电子仪器及连接器。
在图中,1是电子仪器,由筐体10及连接器30构成,在筐体10的内部,内置有硬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的记忆媒体、和驱动(数据的读写等)此记忆媒体的电子零件。连接器30在筐体10上插拔自由,以被安装在筐体10的状态,通过螺丝、自攻螺丝、焊锡等被固定。
20是连接器,被固定在个人电脑等的情报处理装置的主体上,通过与连接器30的连接,进行情报处理装置主体与电子仪器1之间的数据的收发。
在连接器30的侧面设置凹状的导槽31,此导槽31与设置于筐体10的侧面的导槽13大致连续地被连接。
此导槽31及13,通过设置在用于安装情报处理装置主体的电子仪器1的安装部的两端上的导槽接受部被支撑。
连接器30的连接部11是通过遮挡板12覆盖构成,通过连接器20与连接器30的连接,遮挡板12被推压,成为连接部11和连接部21连接的构成。
图2是在连接器30和连接器20的连接状态下,遮挡板12被推压(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连接器20被省略。
图3是电子仪器1的侧视图。
如图1A,1B、3所示,用于锁止遮挡板12的锁部14的一部分,从连接器30的导槽部31的开口部15露出到外部。
此锁部14是在连接器30和连接器20被连接时,通过连接器20的锁止解除部22被推压,使锁止解除,成为遮挡板12打开的构造。
关于锁部14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4A,4B、5A、5B是电子仪器1的剖面图,图4A,4B是表示通过锁部件14,遮挡板12被锁止的状态,图5A,5B是表示锁部14通过连接器20的锁止解除部22被解除,遮挡板12被打开的状态。
在锁止状态中,通过弹簧16遮挡板12呈关闭的状态。
在将连接器30和连接器20连接时,通过锁止解除部22锁部14被向内侧推压,锁止被解除。于是,通过连接器20的连接部21的周围的凸部,遮挡板12被推压,进行连接部11和连接部21的连接,电子仪器1和情报处理装置主体电气地被连接,可以在情报处理装置和电子仪器1之间进行情报的收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仪器1被安装在情报处理装置主体时,导槽部13和31通过情报处理装置主体的导槽接受部被支撑时,锁部14通过导槽接受部多少被推压,锁部14构成为直到锁完全脱开的状态不能被推压。
从连接器20上拆下连接器30时(将电子仪器1从情报处理装置主体上拆下时),随着连接部11和连接部21的分离,通过连接部21的周围的凸部被推压的遮挡板12因弹簧16的弹力被回复,因此,锁部14的一部分从开口部15露出,由于遮挡板12通过自身的弹簧作用从开口部15露出一部分,遮挡板12呈被锁止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简单的构成来实现连接器部的保护。
另外,还可以通过简单的构成来实现连接器部的保护锁止。
另外,通过使用两种弹簧,以简单的构成来实现保护机构。
另外,因为是通过在导槽部上设置锁止机构的开口部来实现锁止机构,所以连接器的构造变得简单。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就遮挡板部的锁止机构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6是与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电子仪器及连接器的立体图。另外,连接器20及筐体10的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图7A是从上方看到的(一部分透视)与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电子仪器的俯视图,图7B是图7A的A部的(一部分透视)扩大图,图8是图7B的D-D的剖面图。
在筐体10上设置与连接器20嵌合的连接器50,连接器50的连接部11通过遮挡板53被覆盖。遮挡板53通过被插入到在连接器50上被一体设置的轴50d的弹簧16,向图7A,7B的左方向(连接部隐藏的方向)被推压,通过挡块50c使其不从连接器50的内部脱出地构成。遮挡板53是由树脂形成,在两侧上一体地设置弹簧部53c,在弹簧部53c的前端部设置凸部53b。再有,在凸部53b的厚方向的上下侧形成钩部53a。
如图8所示,在连接器50的两侧的槽31上,使凸部53b可如图8所示向左右移动地设置开口部50b。在开口部50b的上下方向的一部分上形成锁部50a,弹簧部53c在自由的状态下,与钩部53a呈干涉的位置关系。
下面,就遮挡板53的锁止机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9A是从右侧面看到的与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电子仪器的侧视图,图9是图9A的C部的扩大图。图10A是图9A的B-B的剖面图,图10B是图10A的E部的扩大图。
如图9B,图10B所示,在连接器20没有嵌合的状态下,由于弹簧部53c的前端部的凸部53b没有被推压,假设,即使遮挡板53被向图10A中的右方向(连接部露出的方向)推压,钩部53a钩挂在连接器50的锁部50a上,所以也无法向右方向移动。
下面,就锁止机构被解除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1A是将连接器20的锁止解除部22的前端插入槽31中,凸部53b向连接器50的内侧被推压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1B是图11A的I部的扩大图。12A表示连接器20进一步被插入到连接器50的状态,12(b)是图12A的G部的扩大图。图13A是表示连接器20被完全插入连接器50的状态,13B是13A的H部的扩大图。
如图11B、图12B、图13B所示,连接器20如被插入连接器50上,则通过锁止解除部22向内侧推压凸部53b,使弹簧部53c变形,凸部53b向内侧移动,为一体的钩部53a也向内侧移动。如图12B所示,在此状态下,因为钩部53a与锁部50a互不干涉,遮挡板53由于连接器20的插入,向右方向移动,使连接器20和连接器50完全结合。
将连接器20从连接器50上拆下时的情况也相同,若连接器是插入的状态,则锁止解除部22使凸部53b向内侧移动,因为钩部53a和锁部50a互不干涉,所以遮挡板53被推压向弹簧16,与连接器20共同移动,凸部53b与挡块50c碰撞而停止。
如上所述,为使锁止解除部22解除遮挡板53的锁止而推压的凸部53b,设置有用于移动的开口部50b,通过将用于锁止遮挡板53的机构设置在其他位置,由于使弹簧部53c的变形量减少,由于变形而产生的皲裂可能性减少。另外,因为凸部53b不与连接器50的内壁接触,从而减少滑动负荷,也可以防止内壁的磨损。
(第3实施方式)
第1、第2实施方式都是说明遮挡板部和锁部一体形成的示例,如下所示,也可考虑遮挡板部和锁部用另外的部件构成。下面使用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4A、图14B是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与第3实施方式相关的电子仪器及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5A是从上方看到的(一部分透视的)与第3实施方式相关的电子仪器的俯视图,图15B是15A的J部的扩大图。另外,图16A是与第3实施方式相关的电子仪器的右侧视图,图16B是图16A的K部的扩大图,图17A是图16A的B-B剖面图,图17B是图17A的L部的扩大图。
在筐体10上安装与连接器60连接的连接器58,连接器58的连接部11被遮挡板59所覆盖。遮档板59通过被插入到一体设置在连接器58上的轴58d的弹簧16,向图15A的左方向被推压,因挡块58c使其不能从连接器58的内部脱离地构成。
下面,就遮挡板59的锁止机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21A、图22A是仪表示遮挡板59的单元部的(一部分透视的)立体图,是从不同的方向来表示的,图21B是图21A的Q部的扩大图,图22B是图22A的R部的扩大图。
在遮挡板59上设置孔59g,杆61的轴61c被插入。在杆61上一体设置被推压向锁止解除部22的凸部61b和用于锁止遮挡板的钩部61a,再有,在钩部61a的上部形成斜面61d。另外,在遮挡板59上设置轴59f,在轴59f上插入螺旋弹簧62。螺旋弹簧62的一方的杆部压接到一体地设置在遮挡板59上的壁59e上,另一方压接再杆61上。因此,杆61以轴61c为旋转中心向外侧旋转地被推压。
图18A、图19A、图20A是阶段性的表示连接器60一边压下遮挡板59,一边被插入到连接器58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8B是图18A的M部的扩大图,图19B是图19A的N部的扩大图,图20B是图20A的P部的扩大图。
在图17B的状态下,因为连接器60没有被插入,所以遮挡板59的推力方向,在弹簧16将遮挡板59推上、杆61与连接器58的挡块58c对接的状态下被限制。杆61的旋转方向通过螺旋弹簧62向外侧被推压,如图17B、图16B所示,钩部61a与连接器58的内部的侧面碰撞而被限制。在此状态下,即使遮挡板59被推压,由于钩部61a钩挂在锁部58a上,也无法进一步向内部滑动。
在图18A中表示的是连接器60的锁止解除部22压接到凸部61b,将杆61向连接器58的内侧下压,而遮挡板59没有被压下的状态。
再有,在图19A中表示的是连接器60被插入到连接器58的内部,钩部61a没有被钩挂到锁部58a上,遮挡板59逐渐滑动的状态,在图20A中表示的是连接器60被完全插入连接器58的状态。
另外,无论通过任何方法,只要使两侧的杆61向内侧推压,都可使遮挡板59压下。假如象这样在遮挡板59压下的状态下,使杆61自由,而且,若使遮挡板59也自由,则遮挡板59被向上方推压,杆61一边被推压到连接器58的内壁一边上升。由于杆61一边被推压到连接器58的内壁一边上升,钩部61a和锁部58a相互干涉。但是,由于在杆61的钩部61a的上部形成斜面61d,在锁部58a上也形成斜面58d,若与锁部58a碰撞,则杆61内侧旋转,超过锁部58a,遮挡板59上升至凸部61b与挡块58c碰撞之处。
再有,连接器60被焊锡焊接在印刷线路板55上,在连接器60上,使轴58d可以躲开地设置阶梯孔60a。另外,在印刷线路板55上与孔60a相对应的位置也设置孔,利用这些孔,通过螺丝56和螺母57,连接器60和印刷线路板55被强力固定而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母57与印刷线路板55侧相接地固定,即使螺丝56与印刷线路板55侧呈相接地固定也是可以的。另外,螺母57也可在孔60a上预埋成型。
再有,若使用比孔60a的内径稍粗的自攻螺丝,从印刷线路板55侧螺丝固定的话,则可以不要螺母57,还可以降低成本。
(第4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在使用上述电子仪器(移动硬盘)的情报处理装置(个人电脑等)中的自动载入装置。
图23、图24是从右斜上方和右斜下方看到的与本实施方式相关的移动硬盘1以及移动硬盘的自动载入装置5的立体图。另外,自动载入装置5是装备于个人电脑等的设备,在图23、图24中是表示个人电脑(下称PC)的一部分和自动载入装置5的图。
在图23、图24中,1是移动硬盘,由上壳体2、下壳体3、连接器4构成。而且,在其内部内置有用于吸收冲击的缓冲材料和硬盘、及软件印刷板等。另外,由于这些是一般的,在这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5是移动硬盘1的自动载入装置,由机架6、托盘7、脉冲电机8等构成。9是用于控制移动硬盘或自动载入装置等的PC等的主PCB的一部分,搭载有后述的CPU35等。另外,移动硬盘是如上述第1-第3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的构造。
图25、图26是从与图23、图24相同的方向看到的,将在图23、图24中表示的移动硬盘1的自动载入装置5的机架6的上部开口,而且在托盘7的下面部也开口的立体图(一部分剖切模型)。图27是从右侧面看到其状态的侧视图,图28是从上部看到其状态的俯视图(一部分剖切模型)。
在移动硬盘1的左右侧面上,设置从连接器4上连接的槽111,在与槽111的直角方向上设置锁槽111a和111b。在自动载入装置5的托盘7的内侧的左右侧面上设置与槽111嵌合的长圆状的凸部112a、112b、112c,移动硬盘1沿凸部112a、112b、112c逐渐被插入到自动载入装置5的内部。
在托盘7的外侧的左右侧面上设置凸部114,可滑动地被插入到设置在机架6的内侧的左右侧面上的槽115中。另外,在托盘7的下面一体地设置安装板116,在安装板116上轴承117被压入。另外,在轴承117上,为承受径向的力而设置凸部117a。
在机架6的下面一体地设置安装板118,在安装板118上,脉冲电机8通过螺丝219被固定。
脉冲电机8,导螺杆轴8a成为旋转轴,从轴8a方向看,若轴8a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托盘7接近脉冲电机8地与轴承117系合。
在图28中,在托盘7的上面轴121被左右设置,在左右轴121上,钩120被可旋转地插入,通过被插入到轴121中的弹簧122,钩120向外侧打开地被付与弹力。
再有,在托盘7的上面设置与移动硬盘1的连接器4电气连接的连接器123,通过螺丝124和螺母125被加强固定在托盘7上。连接器123被焊锡焊接到PCB126上电气地结合。再有,连接器123利用被设置在连接器123上的阶梯孔123a,通过螺丝127、螺母128也被机械地加强固定在PCB126上(参照图33A、33B)。
在PCB126的背面上,焊锡焊接弹性电缆用的连接器129,在连接器129上插入弹性电缆130,电气地结合。弹性电缆130的另一端被插入到焊被锡焊接在PCB9上的连接器131上。另外,在PCB126上,检测移动硬盘1与连接器123完全结合的开关132被焊锡焊接。另外,脉冲电机8通过未图示的导线以及连接器电与PCB9气地结合。通过上述的构成,移动硬盘1通过连接器4、连接器123、连接器129、弹性电缆130、连接器131,可以与PCB9上的CPU135等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下面,有关上述构成的自动载入装置5,详细说明其实际的动作。另外,下面的控制是通过CPU135的控制来实行的。
图38是自动载入装置5的方块图,图39是表示在电源136处于ON状态时的自动载入装置5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托盘7从至脉冲电机8侧的尽头部移动的状态开始,到移动硬盘1的未安装状态(图2、图24等)的状态移动,设定使脉冲电机8向时针方向驱动15.5圈。另外,为了使托盘7从至脉冲电机8侧的尽头部移动的状态开始,到移动硬盘1被引入的状态(图34、图35等)移送,设定使脉冲电机8向顺时针方向驱动0.5圈。因此,无论托盘7在哪个位置,通过将脉冲电机8向逆时针方向驱动16圈,托盘7都可以移动至尽头部。
在步骤101中,根据用户的指示若电源136处于ON状态,及在102步骤中,根据CPU135的命令,使脉冲电机8向逆时针方向被驱动16圈地脉冲被送出。根据此驱动,无论托盘7在哪个位置,托盘7到连接器123侧的尽头时,脉冲电机8一边失步一边停止。
下面,在步骤103中,判断开关132是ON还是OFF(与判断移动硬盘1是否插入同等)。若开关132是ON,则进入步骤105,使脉冲电机8向时针方向驱动0.5圈,进入步骤106,从CPU135等开始向移动硬盘1的存取变为可能状态。若开关132是OFF,则进入步骤104,使脉冲电机8向时针方向驱动15.5圈,进入步骤107,接通电源后的初始处理完成,呈待机状态。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说明进入步骤107后的待机状态的情况。
图29是从右斜上方看到的将移动硬盘1向自动载入装置5稍微插入的状态的立体图,移动硬盘1设置在侧面上的槽111与被设置在托盘7上的凸部112a、112b嵌合。此时托盘7和机架5的位置关系是保持待机状态,开关132的检测部132a也是自由的状态。
图40、41是说明从步骤107的待机状态,到移动硬盘1被引入自动载入装置5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108中,若开关132呈ON状态,则进入步骤109,成为0.5秒的待机状态。然后进入步骤110,再次判断开关132是ON还是OFF。在OFF的情况下成为步骤107的待机状态。在ON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11,使脉冲电机8向逆时针方向驱动15圈,然后进入步骤106,呈可以向移动硬盘1进行存取状态。
下面,利用机械图详细地说明上述状态。
图30、图31、图32、图33A、33B表示通过用户将移动硬盘1插入自动载入装置5,连接器4完全插入连接器123的状态。图30是从右斜上方看到的其状态的立体图,图31是从右斜下方看到的立体图,图32是从右侧面看到的侧视图,图33A是图32的A-A的剖面图,图33B是图33A的B部的详细图。另外,在图33A中,省略了移动硬盘1的内部的零件。
移动硬盘1的连接器4和连接器123完全结合,此时开关132的检测部132a呈完全被推压的状态(ON状态)。另外,在此状态下,由于脉冲电机8没有开始起动,机架6和托盘7的位置关系也保持待机状态(初期状态)。
这里,详细说明有关开关132的检测。
从连接器123和连接器4电气地接合开始,到完全地连接器彼此之间碰撞的长度(接触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是5mm±0.3mm。开关132从与连接器123和连接器4电气地连接开始,在插入3mm的地方为ON那样地被安装。连接器123与开关132的安装误差为±0.3mm。另外,开关ON的时间误差也是±0.3mm。因此,即使考虑最坏的状态,只要连接器123没有与连接器4电气地接合,开关32不会为ON。另外,若将连接器123和连接器4一直插入到碰撞状态,则开关132确实成为ON状态地而构成。
在图33A中,钩120通过弹簧122被推压向机架6的内侧方向,与设置在托盘7上的凸部134碰撞。因此,在此状态下,钩前端部120a没有被插入到设置在移动硬盘1的侧面上的锁槽111a上。因此,在此状态下,移动硬盘1可被容易的拆下。
接着,若CPU135判断开关132为ON,则CPU135指示,0.5秒后,脉冲电机8向从轴8a侧看的逆时针的方向驱动15圈。由于导螺杆轴8a的螺距是2mm,若脉冲电机8向逆时针方向转15圈,则托盘7向脉冲电机8的方向前进30mm停止。此时,因为连接器4和连接器123结合,移动硬盘1也与托盘7一起向脉冲电机8的方向前进30mm,从而被引入到自动载入装置5的内部。
图34、图35、图36、图37A、37B全部是表示移动硬盘1与托盘7一起被引入到自动载入装置5的内部30mm的状态。图34是从右斜上方看到的其状态的立体图,图35是从右斜下方看到的立体图,图36是从右侧面看到的侧视图,图37A是图36的C-C的剖面图,图37B是图37A的D部的详细图。另外,在图37A、37B中,移动硬盘1的内部零件与图33A、33B相同被省略。
通过脉冲电机8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5圈,托盘7其凸部114沿槽115移动30mm停止。在此状态下,如图37B所示,因为钩120的凸部120b骑上机架6内侧的凸部133,钩120从待机状态(初期状态)开始向内侧转动,钩120的前端部120a被插入到锁槽111a中。因此,在此状态下,移动硬盘1无法从托盘7上拔取。另外,托盘7通过轴承117与导螺杆轴8a系合。因此,即使施加向移动硬盘1或托盘7的拔取方向的力,因为脉冲电机8没有转动,托盘7也不能沿槽115移动。因此,在此状态下,移动硬盘1被确实的固定,呈可存取数据的状态。
下面,说明有关移动硬盘1的弹射动作。
图41是说明移动硬盘1的弹射动作的流程图。
若通过步骤113发出弹射命令,则进入步骤114,判断开关132的ON、OFF状态。在OFF的情况下呈步骤107的待机状态,在ON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15,判断移动硬盘1是否为存取数据状态。另外,弹射命令是通过由用户使用未图示的键盘或鼠标等指示,或是按压未图示的弹射按钮而从PC侧发生的。
在从PC侧正在存取数据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16使存取终止,再次返回到步骤115。若不是正在存取,则进入到步骤117,使脉冲电机8向时针方向驱动15圈。因此,托盘7向从脉冲电机8离开的方向移动30mm,进入到步骤107呈待机状态。
因为此状态是图33A、33B所表示的状态,所以移动硬盘1可以从自动载入装置5上拆下。
如上述详细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可以简单的构成来实现移动硬盘的自动载入机构,可防止由于正在向硬盘存取数据时的弹射所带来的硬盘的破坏,提高用户的操作性。
另外,以非常简单的形态,可以确实的进行安装移动硬盘时的锁止,而且,由于电气连接也可确实地进行,可以实现可靠性大幅提高的自动载入装置。
另外,作为机架、托盘的2层构造,通过使托盘具有与硬盘的锁止机构,增加了安装时的可靠性。

Claims (21)

1.一种电子仪器,具有内置电子零件的筐体、和与前述电子零件电气连接且被配置在前述筐体的侧面部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子仪器具有:
保护部,该保护部在第一位置保护前述连接器并在第二位置使前述连接器露出;
导槽部,该导槽部具有开口部,并且设置在前述筐体和前述连接器的两侧,用于由情报处理装置来支撑;
锁部,该锁部用于将前述保护部固定在第一位置,并且该锁部设置在前述开口部中;
其中,通过将前述连接器与外部连接器连接,前述锁部被解除,前述保护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将前述保护部推压到第一位置的弹簧、和为使前述锁部从前述开口部露出一部分的弹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连接器上设置为使前述保护部向第一位置推压的弹簧插入的轴。
4.一种情报处理装置,由具有内置电子零件的筐体的电子仪器、和与该电子仪器连接的主体构成,其特征在于,前述电子仪器具有:
与前述电子零件电气连接且被配置在前述筐体的侧面部的第一连接器;
保护部,该保护部在第一位置保护前述第一连接器并在第二位置使前述第一连接器露出;
导槽部,该导槽部具有开口部,并且设置在前述筐体和前述第一连接器的两侧,用于由前述主体来支撑;
锁部,该锁部用于将前述保护部固定在第一位置,并且该锁部设置在前述开口部中;
前述主体具有连接前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
通过将前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连接,前述锁部被解除,前述保护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情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主体具有用于解除前述锁部的解除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情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开口部使前述锁部的一部分露出。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情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将前述保护部推压到第一位置的弹簧、和为使前述锁部从前述开口部露出一部分的弹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情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一连接器侧设置为使前述保护部向第一位置推压的弹簧插入的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情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二连接器上设置前述轴插入的孔,通过向前述孔中将连接部件插入、压入、或是拧入,将前述第二连接器固定到主体上。
10.一种连接器,由可插拔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组成,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连接器具有:与前述第二连接器电气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保护部,该保护部在第一位置保护前述第一连接部并在第二位置使前述第一连接部露出以保护前述第一连接部;导槽部,该导槽部具有开口部,并且设置于前述第一连接器的侧面;以及锁部,该锁部将前述保护部锁止于第一位置,并且设置于前述开口部内;
前述第二连接器具有:与前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使前述保护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第一部件、及用于解除前述锁部的第二部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开口部使前述锁部的一部分露出。
12.一种载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子仪器,具有内置电子零件的筐体、和与前述电子零件电气连接且被配置在前述筐体的侧面部的第一连接器,该电子仪器与主体装置可插拔;该电子仪器包括:保护部,该保护部在第一位置保护前述第一连接器并在第二位置使前述第一连接器露出;导槽部,该导槽部具有开口部,并且设置在前述筐体的两侧;锁部,该锁部用于将前述保护部固定在前述第一位置,并且该锁部设置在前述开口部中;
与前述第一连接器电气连接的第二连接器;
将该第二连接器与主体装置的电子仪器电气连接的连接装置;
第一机架,其具有导槽部件,该导槽部件采用前述导槽部并解除前述锁部来将前述第一连接器引导向前述第二连接器;
引导前述第一机架的第二机架;
使前述第一机架移动的移动装置;
其中,前述第一机架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三位置前述第一连接器和前述第二连接器并未相互连接,可将前述电子仪器从前述第一机架取下,在该第四位置前述第一连接器和前述第二连接器连接,不能将前述电子仪器从第一机架取下。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载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机架位于前述第四位置时,前述电子仪器被锁止在前述第一机架上,前述第一机架位于前述第三位置时,前述电子仪器从第一机架被解除锁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载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电子仪器的侧面具有凹部,前述第一机架位于前述第四位置时,设置向前述凹部插入的锁部件,前述第一机架位于前述第三位置时,前述锁部件从前述凹部脱出。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载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锁部件被设置成在前述第一机架上可旋转或是可滑动,通过弹簧部件被付与向与凹部的反方向的弹力。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载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连接装置为挠性电缆。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载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移动装置为马达,设置即使施加前述第一机架的移动方向的外力、前述马达也不转动的机构。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载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解除前述锁部的解除机构。
19.一种载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保持具有第一连接器的可插拔的电子仪器的第一机架;该电子仪器包括:保护部,该保护部在该第一机架中的第一位置保护前述第一连接器并在该第一机架中的第二位置使前述第一连接器露出;导槽部,该导槽部具有开口部,并且设置在前述可插拔的电子仪器的两侧;锁部,该锁部用于将前述保护部固定在第一位置,并且该锁部设置在前述开口部中;其中,前述第一机架具有导槽部件,该导槽部件采用前述导槽部并解除前述锁部来引导前述电子仪器;
第二机架,该第二机架用来保持前述第一机架,并使前述第一机架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
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设置于前述第一机架,并与前述电子仪器的第一连接器电气连接;
使前述第一机架在前述第三位置和前述第四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载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检测出电源开启的情况下,使前述第一机架向前述第三位置移动的控制装置。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载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检测在前述第二连接器上前述第一连接器是否被连接的检测装置;和
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根据前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对前述移动装置输出指示,以使前述第一机架向前述第三位置或是前述第四位置的任意处移动。
CNB021442126A 2001-10-02 2002-09-29 连接器、利用该连接器的电子仪器以及情报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70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6537/2001 2001-10-02
JP2001306537A JP2003108264A (ja) 2001-10-02 2001-10-02 コネクタ、電子機器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326363/2001 2001-10-24
JP2001326363A JP3950666B2 (ja) 2001-10-24 2001-10-24 コネクタ、電子機器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364308/2001 2001-11-29
JP2001364308 2001-1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1105A CN1411105A (zh) 2003-04-16
CN1297039C true CN1297039C (zh) 2007-01-24

Family

ID=27347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421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7039C (zh) 2001-10-02 2002-09-29 连接器、利用该连接器的电子仪器以及情报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6908342B2 (zh)
CN (1) CN129703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13119B2 (en) * 2002-12-05 2007-05-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hibiting access to a portable storage device
US7486524B2 (en) * 2003-03-03 2009-02-03 Finisar Corporation Module housing for improved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containment
JP4116484B2 (ja) * 2003-03-20 2008-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収納ケース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JP4652672B2 (ja) * 2003-05-20 2011-03-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メディア駆動装置
WO2005025008A1 (en) * 2003-09-09 2005-03-17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rotective shutter
US7037121B1 (en) * 2003-10-07 2006-05-02 Maxtor Corporati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with power cover
US8179684B2 (en) * 2007-10-29 2012-05-15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Sliding adapter panel with living hinge and forward/rearward locking
JP5015812B2 (ja) * 2008-01-31 2012-08-29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コネクタ用カバー
US9735494B2 (en) * 2014-04-30 2017-08-15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Pluggable connector having a protective front wall
US9350833B2 (en) * 2014-08-15 2016-05-24 Ht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ray unit thereof
CN206931629U (zh) * 2017-04-20 2018-01-2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安装结构及电子装置
JP2019179702A (ja) * 2018-03-30 2019-10-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0793A (en) * 1986-06-03 1988-10-25 Daiichi Densh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C card and connector therefor
JPH06139415A (ja) * 1992-10-27 1994-05-20 Sony Corp Icカード装着装置、icカード及びicカードコネクタ
US6139338A (en) * 1998-12-25 2000-10-31 Honda Tsushin Kogyo Co., Ltd. CF card adapter
JP2001043339A (ja) * 1999-05-27 2001-02-16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td コンパクトフラッシュカードとそのコネク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91579A (ja) 1987-10-02 1989-04-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固体撮像素子
US5580268A (en) * 1995-03-31 1996-12-03 Molex Incorporated Lock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102715A (en) * 1998-02-10 2000-08-15 The Great American Gumball Corporation Personal computer peripheral device adapter
TW377890U (en) * 1998-05-08 1999-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se structure for cable connector
US6109940A (en) * 1998-10-09 2000-08-29 Methode Electronics, Inc. Shutter mechanism for card adapt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0793A (en) * 1986-06-03 1988-10-25 Daiichi Densh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C card and connector therefor
JPH06139415A (ja) * 1992-10-27 1994-05-20 Sony Corp Icカード装着装置、icカード及びicカードコネクタ
US6139338A (en) * 1998-12-25 2000-10-31 Honda Tsushin Kogyo Co., Ltd. CF card adapter
JP2001043339A (ja) * 1999-05-27 2001-02-16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td コンパクトフラッシュカードとそのコネク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1105A (zh) 2003-04-16
US20030073350A1 (en) 2003-04-17
US6908342B2 (en) 2005-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7039C (zh) 连接器、利用该连接器的电子仪器以及情报处理装置
CN101042598A (zh) 电子设备
CN1920738A (zh) 电子设备
CN1123477A (zh) 电连接器及使用这种电连接器的电子仪器
CN1897603A (zh) 具有可旋转照相机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499393A (zh) 便携式计算机及其使用方法
US20200084347A1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819628A (zh) 电子装置
CN1288190A (zh) 电子设备的显示器连接结构
CN1992384A (zh) 电子设备
US6064567A (en) Portable computer hard disk drive mou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507736A (zh) 带有拍摄功能的便携式终端设备
CN1920739A (zh) 电子设备
CN1920741A (zh) 电子设备
CN1665266A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20080158809A1 (en) Computer enclosure incorporating drive bracket
JP2018107558A (ja) 撮像装置
CN1819751A (zh) 电子设备
CN101042603A (zh) 电子设备和单元
CN1658309A (zh) 记录介质安装装置
US2012013466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542538A (zh) 摄影装置
CN1258200C (zh) 杠杆开关及使用该开关的检测装置
CN101042599A (zh) 电子设备及固定部件
CN1400690A (zh) 卡适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24

Termination date: 201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