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9820A - 镜面角度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镜面角度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9820A
CN101039820A CNA2004800441795A CN200480044179A CN101039820A CN 101039820 A CN101039820 A CN 101039820A CN A2004800441795 A CNA2004800441795 A CN A2004800441795A CN 200480044179 A CN200480044179 A CN 200480044179A CN 101039820 A CN101039820 A CN 1010398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plate
housing
maintaining part
mirror
angle adju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441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9820B (zh
Inventor
深井晃
铃木久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kam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urakam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614810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039820(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kami Corp filed Critical Murakam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39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9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39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9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6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 B60R1/07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 B60R1/07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for adjusting the mirror relative to its hou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300/00Details of viewing arrangements using cameras and displa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 vehicle
    • B60R2300/10Details of viewing arrangements using cameras and displa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amera system used
    • B60R2300/101Details of viewing arrangements using cameras and displa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amera system used using cameras with adjustable capturing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镜面角度调整装置。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包括固定至镜(M)的背侧的枢转板(H)、以及用于保持枢转板(H)的致动器(A)。该致动器(A)具有壳体(A1)、用于推拉枢转板(H)的杆(A3)、以及用于向杆(A3)提供驱动力的电机。在所述壳体(A1)中形成有布置成环绕所述杆(A3)的环状保持部(121)。所述枢转板(H)具有与所述保持部(121)可滑动地接触的环状滑动部(H31)、以及与所述杆(A3)的前端接合的接合部。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可稳定地保持所述镜(M)。

Description

镜面角度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面角度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如在日本特开2004-161123号公报中所述,在安装于车辆侧部的外后视镜中包括保持镜并使镜任意倾斜的镜面角度调整装置。
如图14所示,日本特开2004-161123号公报中所述的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安装至镜M的背侧(车辆的前侧)。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包括通过镜保持部Mh保持镜M的枢转板Hc、和保持该枢转板Hc并使其任意倾斜的致动器Ac。
致动器Ac包括内周面形成为球形的环状保持部P、以及推拉枢转板Hc的杆Q和Q。另外,在致动器Ac的内部包括向杆Q提供驱动力的电机、以及将电机的驱动力传递给杆Q的齿轮,二者均未示出。
在枢转板Hc中形成有由保持部P保持并在保持部P上任意滑动的环状滑动部P’、以及均与杆Q的端部接合的一对接合部(未示出)。
因此,对电机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量进行控制,以使杆Q来回运动,从而使枢转板Hc相对于致动器Ac倾斜。
通过这种方式,在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中,杆Q和Q位于保持部P的外侧。因此,施加于镜M的载荷不仅施加给保持部P而且施加给杆Q和Q。换言之,在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中,由三点(保持部P及一对杆Q和Q)支撑施加给枢转板Hc的载荷。
例如,在致动器Ac中的杆Q与枢转板Hc中的接合部之间存在余隙(backlash)的情况下,或者在杆Q具有尺寸误差或安装误差的情况下,会出现不能牢固地保持镜M的问题。具体地说,在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外镜中的情况下,在高速行驶期间镜M高频振动。由振动的镜产生的噪音会烦扰乘客。
发明内容
待由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鉴于上述,本发明人进行了研究和改进,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从而作出了本发明。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牢固地保持镜的镜面角度调整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镜面角度调整装置,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包括:枢转板,该枢转板安装至镜的背侧;和保持该枢转板的致动器。另外,所述致动器包括壳体、推拉所述枢转板的杆、以及向所述杆提供驱动力的电机。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布置成环绕所述杆的环状的保持部。所述枢转板包括与所述保持部相接触并在其上任意滑动的环状滑动部、以及与所述杆的端部接合的接合部。
换言之,在如本发明上述方面的镜面角度调整装置中,所述致动器的推拉所述枢转板的杆布置在支撑该枢转板的保持部内部。这样,施加给所述镜的载荷大部分施加给所述保持部。因此,即使在所述杆与所述枢转板中的接合部松接合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杆自身具有尺寸误差或安装误差的情况下,也可以牢固地保持所述镜。另外,形成在所述枢转板中的环状滑动部与形成在所述壳体中的环状保持部相接触。因此,水和灰尘都不会进入所述环状滑动部与所述环状保持部之间。因此,可以不用或简化布置在所述保持部内的围绕所述杆的水密密封件。这里,“环”不仅包括无缺口的完整环,而且还包括由于狭缝等而不连续的非完整环。这里,保持镜的所述枢转板直接地或通过镜的所述保持部等间接地安装至镜的背侧。
所述壳体还可以包括防止所述枢转板沿所述保持部的周向转动的止动部。另外,所述止动部可以被所述保持部环绕。
因此,绕与镜面垂直的轴线并沿旋转方向的旋转力施加给所述止动部。换言之,根据所述镜面角度调整装置,没有额外的外力施加给所述杆。因此,提高了所述杆的耐用性从而可以牢固地保持所述镜。
所述壳体可以形成为碗状。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保持部可以形成在所述壳体的边缘上。
所述保持部越大,对所述镜的保持越牢固。因此,所述保持部优选尽可能大。另一方面,鉴于镜面角度调整装置的小型化,所述壳体优选尽可能小。因此,非常合理的是,所述壳体形成为碗状并且所述保持部形成在所述壳体的边缘上。原因在于,尽管所述壳体被小型化,但是利用所述壳体的全部尺寸来形成所述保持部。换言之,根据所述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可以使所述壳体小型化,同时所述保持部足够大以牢固地保持所述镜(即,所述枢转板)。因而,可以使所述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小型化。
另外,可以在所述壳体的所述枢转板侧形成有供布置所述电机的电机容纳部。
因此,所述电机安装在包括在所述致动器中的所述壳体的内部,从而有效地利用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因此,可以使所述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小型化。另外,如上所述,在所述镜面角度调整装置中,形成在所述枢转板中的环状滑动部与形成在所述壳体中的环状保持部相接触。因此,水和灰尘都不能通过所述环状滑动部与所述枢转板之间进入所述壳体内。因而,可以不用或简化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用于电机的水密密封件。
在所述致动器还包括覆盖所述电机容纳部的盖的情况下,所述电机双重水密从而在该电机中几乎不会出现故障等。
另外,当所述盖覆盖所述电机容纳部时,可以在所述盖中设置止动部,以防止所述枢转板沿所述保持部的周向转动。
因此,整个致动器变得紧凑从而可以使所述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小型化。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施例的如下描述将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和效果以及其它效果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镜面角度调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枢转板的正视图。
图3(a)是图2的X1-X1剖视图。图3(b)是图2的X2-X2剖视图。
图4是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a)和5(b)是表示致动器中包括的壳体的视图。图5(a)是局部剖切立体图。图5(b)是图5(a)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6是致动器中包括的壳体的正视图。
图7(a)是图6的X3-X3剖视图。图7(b)是图6的X4-X4剖视图。
图8是表示凹槽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9是致动器中包括的盖和挤压器的剖视图。
图10是致动器中包括的杆和蜗轮的立体图。
图11(a)是壳体中的齿轮安装部(transmission gear)和盖中的齿轮保持部的剖视图。图11(b)是杆和蜗轮的剖视图。
图12(a)和12(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镜面角度调整装置的运动的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镜面角度调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根据现有技术的镜面角度调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每个实施例中,将对以下情况下的示例进行描述,其中在安装于车辆侧部的外后视镜中包括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前后”、“左右”以及“上下”是指在外镜安装于车辆侧部的情况下的方向。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镜面角度调整装置被安装在镜M的背侧(在本实施例中为车辆的前侧)。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包括通过未示出的镜保持部来保持镜M的枢转板H、以及保持枢转板H的致动器A。这里,致动器A固定于镜壳MH(见图14)或固定于一体安装至镜壳MH的支撑框架SF(见图14)。
(枢转板)
枢转板H包括形成在枢转板H中央的环状容纳部(retainer)H1、环绕容纳部H1的内环H2、环绕内环H2的外环H3、伸出外环H3之外的多个镜安装部H4、H4、…、使环状容纳部H1与内环H2相连的多个杆H5、H5、…、以及使内环H2与外环H3相连的多个连接肋H6、H6、…。
容纳部H1为内周面形成为球形的球截形。另外,稍后将描述的支撑帽A41插入容纳部H1中并与之接触。
如图2所示,在内环H2中形成有形成为圆形的多个第一通孔H21、H21、…、以及形成为矩形的两个第二通孔H22和H22。另外,如作为图2的X2-X2剖视图的图3(b)所示,在第二通孔H22和H22的背侧(车辆的前侧)形成有内表面形成为球形的接合部H23和H23。
如作为图2的X1-X1剖视图的图3(a)所示,外环H3包括环状滑动部H31和环绕滑动部H31的悬垂部(overhang)H32。
如图1所示,滑动部H31是外周面形成为球形的球截形。在滑动部H31的外周面上,沿周向以预定间隔朝向致动器A形成有多个凹槽311、311、…。每个凹槽311均形成为与连接肋H6面对。诸如油脂的润滑剂储存在凹槽311中。
如图3(a)和3(b)所示,悬垂部H32的截面形成为大致倒L形,其在滑动部H31的外表面与悬垂部H32自身之间形成保持凹槽H33。
图1所示的镜安装部H4是这样的部件,其与未示出的钩接合并形成在未示出的镜保持部的背侧或镜M的背侧。在该实施例中,镜安装部H4从悬垂部H32的外周面伸出。
连接杆H5、H5、…布置成分隔容纳部H1与内环H2之间的环状空间。连接杆H5与容纳部H1和内环H2相结合而形成扇形开口H51、H51、…(见图2)。
连接肋H6、H6、…布置成分隔内环H2与外环H3之间的环状空间。另外,如图3(b)所示,连接肋H6形成为大致三角形,其端部(前端)延伸至滑动部H31的端部(前端)。
枢转板H可以例如由诸如聚乙烯、聚丙烯(PP)和聚缩醛(POM)的塑料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一体地形成容纳部H1、内环H2、外环H3、镜安装部H4、连接杆H5和连接肋H6。
(致动器)
如图1所示,致动器A包括形成为碗状的壳体A1、固定至壳体A1的盖A2、推拉枢转板H的一对杆A3和A3、朝向壳体A1侧挤压枢转板H的挤压器A4、以及测量枢转板H的倾斜的一对位置传感器A5和A5。如图4所示,致动器A还包括向杆A3和A3供应驱动力的一对电机A6和A6、以及将从电机A6和A6供应的驱动力传递给杆A3和A3的一对齿轮A7和A7。
如图5(a)所示,壳体A1包括底部A11、沿着底部A11的外周边缘形成的环状周壁A12、以及形成在底部A11的外围内部的岛状部A13。
如图6所示,底部A11包括环绕岛状部A13的环状区11a、以及一对齿轮安装区11b和11b和多个盖安装区11c、11c、…,其中岛状部A13在环状区11a内周的内部被局部切除。这里,在所述一对齿轮安装区11b和11b中,一个齿轮安装区11b形成在环状区11a中的最低位置处,而另一齿轮安装区11b形成在所述一个齿轮安装区11b的斜上方。在外边缘形成为圆弧形的各齿轮安装区11b中,阳螺钉111从中央伸出(见图5(a))。另外,在各盖安装区11c的中央形成有安装孔112。安装孔112形成在与图2所示的枢转板H中的第一通孔H21相对应的位置。
如图5(a)所示,沿着底部A11中的环状区11a的外周边缘形成有周壁A12。在该实施例中,周壁A12包括在后侧和前侧的两个环状区121和122。以下将位于后侧的环状区121称为“保持部121”,而将位于前侧的环状区122称为“润滑剂储存部122”。换言之,环状保持部121沿着壳体A1的后侧边缘形成。
保持部121形成为球截形,以支撑枢转板H中的滑动部H31(见图1)并使其任意倾斜。如图7(a)和7(b)所示,保持部121的内周面形成为球形。图7(a)是图6的X3-X3剖视图,而图7(b)是图6的X4-X4剖视图。这里,形成保持部121的内周面的球的半径与形成枢转板H中的滑动部H31(见图3(a)和3(b))的外周面的球的半径大致相等。换言之,保持部121与枢转板H中的滑动部H31(见图3(a)和3(b))的外周面相接触并在其上任意滑动。另外,如图5(a)所示,在保持部121的内周面上,沿周向以预定间隔朝向润滑剂储存部122形成有多个凹槽121a、121a、…。诸如油脂等的润滑剂储存在凹槽121a、121a、…中。如图8的示意图所示,保持部121中的各凹槽121a位于滑动部H31的沿周向相邻的凹槽311和311之间。
如图5(a)所示,润滑剂储存部122也形成为内周面形成球形的球截形。然而,润滑剂储存部122的内径大于保持部121的内径。因此,如图7(a)和图7(b)所示,沿着保持部121与润滑剂储存部122之间的边界设有台阶。另外,向润滑剂储存部122施加诸如油脂等的润滑剂。每当枢转板H(见图1)倾斜时(换言之,每当滑动部H31(见图1)在保持部121的内周面上滑动时),施加给润滑剂储存部122的润滑剂就通过保持部121中的凹槽121a、121a、…和滑动部H31(见图1)中的凹槽311、311、…(即,一旦储存于其中之后)或者直接从润滑剂储存部122供应至保持部121的内周面和滑动部H31的外周面。因此,枢转板H保持平滑的倾斜运动。
如图5(a)所示,岛状部A13从底部A11中的环状区11a向后伸出。另外,岛状部A13的外周边缘(外周面)13a面对周壁A12并在它们之间有空隙(凹槽)。换言之,如图6所示,岛状部A13形成在底部A11中的环状区11a的内部。因此,岛状部A13的外周边缘13a和周壁A12彼此面对,并且底部A11中的环状区11a位于二者之间。
如图5(a)所示,岛状部A13包括:一对齿轮安装部131和131,它们与一对阳螺钉111和111相对应地形成;电机容纳部132,其中安装有两个电机A6和A6(见图2);形成在电机容纳部132的两侧上的一对传感器安装部133和133;以及多个支撑壁134、134、…,它们形成在每个齿轮安装部131的周围。
齿轮安装部131支撑稍后将描述的蜗轮A71(见图4)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如图5(b)所示,齿轮安装部131形成在阳螺钉111周围。在该实施例中,形成为大致C形(圆弧)的齿轮安装部131形成在底部A11中的环状区11a的内周内部。因此,齿轮安装部131的体积可以比在形成为无缺口的完整环的情况下的齿轮安装部131的小。因此,可以使壳体A1小型化。此外,即使万一有水渗入致动器A中,由于齿轮安装部131未形成为完整环,水也不会留在齿轮安装部131的内周内部(即,在阳螺钉111周围)。
更详细地描述齿轮安装部131的结构,齿轮安装部131包括:第一圆弧面131a,该第一圆弧面面对着阳螺钉111的外周面;第二圆弧面131b,该第二圆弧面面对阳螺钉111的外周面并位于第一圆弧面131a的外侧;以及第三圆弧面(圆弧面)131c,该第三圆弧面形成在第一圆弧面131a与第二圆弧面131b之间。这里,各圆弧面131a、131b和131c的圆心角(即,齿轮安装部131的圆心角θ(见图6))优选大于180度而小于360度。因此,可以牢固地支撑蜗轮A71。从而可在蜗轮A71(见图4)旋转时防止蜗轮A71沿左右或者上下方向振动。各圆弧面131a、131b和131c仅需要形成为自相面对且阳螺钉111位于其间。
如图6所示,电机容纳部132形成在从中央至岛状部A13的右上侧的部分中。在该实施例中,电机容纳部132包括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框架、以及形成在该框架132a内部的多个肋132b、132b、…。框架132a的上侧形成为沿着岛状部A13的外周边缘13a的圆弧。在框架132a的下侧形成有两个切口132c和132c,稍后将描述的蜗杆A72插入通过各个切口。根据电机A6(见图4)的外部形状而形成肋132b。另外,在电机容纳部132的上部中形成有三个端子孔132d、132d和132d。当将端子孔132d、132d和132d布置在壳体A1的上部中时,即使万一有水渗入致动器A中,电机A6(见图4)的端子等也决不会浸泡在水中。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形成为筒形的传感器安装部133容纳位置传感器A5中所包含的各种部件(见图1所示)。如图6所示,一对传感器安装部133和133中的一个形成在岛状部A1的顶部中。另一传感器安装部133形成在所述传感器安装部133的斜下方。这里,连接沿上下方向彼此面对的阳螺钉111和传感器安装部133(电机容纳部132位于二者之间)的线段,与连接沿左右方向彼此面对的阳螺钉111和传感器安装部133(电机容纳部132位于二者之间)的线段相垂直。
支撑壁134支撑稍后将描述的盖A2(见图4)。在该实施例中,分别在两个位置处形成两个小支撑壁134和134以及两个大支撑壁134和134。
例如,壳体A1可以由诸如聚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聚酰胺(PA)等的塑料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一体形成底部A11、周壁A12和岛状部A13。
图4所示的盖A2包括覆盖壳体A1中的岛状部A13(见图5(a))的主体A21、以及形成在主体A21周围的多个腿部A22、A22、…。
主体A21包括:一对齿轮保持部211和211,它们与齿轮安装部131和131(见图5(a))相对应地形成;覆盖电机容纳部132的电机盖部212;一对环状部213和213,它们与传感器安装部133和133相对应地形成;从电机盖部212的背面伸出的凸台214;以及布置成环绕凸台214的四个止动部215、215、…。
齿轮保持部211是主要保持稍后将描述的蜗轮A71的部分。齿轮保持部211以这样的方式保持蜗轮A71,使得蜗轮A71不会沿中心轴线方向滑出并且能够绕该中心轴线旋转。在齿轮保持部211中形成有圆形开口211a。如图11(a)所示,在开口211a的壳体A1侧的周缘上形成有直径比开口211a大的环状台阶部211b。
另外,如图9所示,盖侧的电机容纳部212a在电机盖部212的壳体A1侧沿着电机容纳部132凹入。因此,电机盖部212覆盖电机容纳部132以形成基本水密的空间。
图4所示的环状部213形成在主体A21的外边缘上。当盖A2组装在壳体A1中时,环状部213环绕传感器安装部133(见图1)。
凸台214形成为有底的筒。如图9所示,将螺钉A43拧入凸台214中以保持支撑帽A41。
图4所示的止动部215防止枢转板H(见图1)沿保持部121的周向转动。当将枢转板H安装至致动器A时,止动部215的端部插入枢转板H中的开口H51内(见图2)。如图1所示,在将盖A2组装至壳体A1的情况下,止动部215被保持部121环绕。因此,止动部215形成在壳体A1的内周内部,从而有效地利用壳体A1的内部空间。因此,可以使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小型化。
图4所示的腿部A22形成在与壳体A1中的盖安装区11c(见图5(a)和图6)相对应的位置处。腿部A22包括形成为大致C形的周壁221。如图9所示,螺钉孔222形成在腿部A22的底部中并与壳体A1中的安装孔112相连。为了将盖A2固定至壳体A1,将未示出的螺钉从后侧插入穿过盖A2中的螺钉孔222和壳体A1中的安装孔112,同时将未示出的螺帽与向前侧伸出的螺钉杆(axis)旋合。这里,壳体A1中的安装孔112和112的位置与枢转板H中的第一通孔H21和H21的位置相对应。因此,可以通过第一通孔H21将未示出的工具插入腿部A22内。
例如,盖A2可以由诸如聚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和聚酰胺(PA)的塑料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主体A21和腿部A22可以一体形成。
图1所示的杆A3前后运动以推拉枢转板H。如图10所示,杆A3包括筒形部A31、形成在筒形部A31的端部处的枢转部A32、以及从筒形部A31的外周面伸出的一对凸缘A33和A33。
如图11(b)所示,筒形部A31形成为筒并且环绕壳体A1中的阳螺钉111。筒形部A31的端部被多个狭缝分成多个部分(见图10)。使所述部分的内周面中形成的钩部312与阳螺钉111的螺纹相旋合。因此,当筒形部A31绕阳螺钉111的中心轴线旋转时,枢转部A32沿阳螺钉11的轴向前后运动。
外表面形成球形的枢转部A32与图3(b)所示的枢转板H中的接合部H23接合。在该实施例中,枢转部A32与接合部H23接合从而不会滑出。另外,枢转部A32的外表面与接合部H23的内表面接触并在其上任意滑动。
在该实施例中,对于图1所示的壳体A1中的一对杆A3和A3,当位于下部的杆A3前后运动时,枢转板H(即,镜M)关于容纳部H1上下倾斜。同时,当另一杆A3前后运动时,枢转板H(即,镜M)关于容纳部H1左右倾斜。
图1所示的挤压器A4保持向前(即,朝向致动器A)挤压枢转板H,从而使枢转板H与致动器A相组合。挤压器A4包括:支撑帽A41,其插入枢转板H中的容纳部H1内并与其接合;挤压件A42,其向支撑帽A41施加挤压力;螺钉A43,其与致动器A中的凸台214旋合;以及环绕螺钉A43的垫圈A44。
支撑帽A41形成为外周面形成球形的球截形。这里,如图9所示,形成支撑帽A41的外周面的球的半径与形成枢转板H中的容纳部H1的内周面的球的半径大致相等。换言之,支撑帽A41的外周面与枢转板H中的容纳部H1的内周面接触并在其上任意滑动。
挤压件A42布置成处于被挤压在支撑帽A41与垫圈A44之间的状态。支撑帽A41通过挤压件A42的弹力被朝向致动器A挤压。在该实施例中,采用弹簧作为挤压件A42。然而,容易理解的是挤压件A42并不限于此。
垫圈A44的尺寸和形状形成为与支撑帽A41的后端表面大致相等。因此,可以防止支撑帽A41从容纳部H1滑出。
挤压器A4仅需要朝向致动器A挤压支撑帽A41。因此,挤压器A4并不限于所示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未示出的盘簧作为挤压件A42。在这种情况下,将盘簧设置在垫圈A44的位置。
图1所示的位置传感器A5检测枢转板H的倾斜。在该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A5安装在传感器安装部133上。在该实施例中,采用了包括触头的位置传感器,但是并不具体限制位置传感器A5的结构和形式。在被朝向枢转板H挤压的状态下,将触头安装至传感器安装部。因此,触头的端部总是接触枢转板H的前表面(背面)并且随着枢转板H的倾斜而前后运动。然后,测量触头的运动量(伸出量)以检测枢转板H的状态(倾斜程度)。
图4所示的电机A6包括电机主体A61以及从电机主体A61伸出的一对阳端子A62和A62。这对阳端子A62和A62连接至适配器A63。适配器A63布置在平行布置的一对电机A6和A6与安装在壳体A1的前侧上的端子板A64之间。在适配器A63的面对所述一对电机A6和A6的表面上,共形成有四个阴端子631。这四个阴端子631分别与所述一对电机A6和A6的共四个阳端子A62相连。同时,在适配器A63中的面对电机容纳部132的表面上,与电机容纳部132中的端子孔132d、132d和132d(见图5(a))相对应地形成有三个未示出的阴端子。与一个电机A6的阳端子A62和A62分别相连的两个阴端子631和631中的一个阴端子,通过与另一电机A6的阳端子A62和A62分别相连的两个阴端子631和631中的一个阴端子而在适配器A63内部形成短路。
图4所示的齿轮A7包括环绕壳体A1中的阳螺钉111的蜗轮A71、以及安装至电机A6的输出轴的蜗杆A72。蜗杆A72与蜗轮A71的齿轮部711啮合(见图10),从而将电机A6的旋转力传递给蜗轮A71。
蜗轮A71将从蜗杆A72传来的电机A6的旋转力传递给杆A3。蜗轮A71环绕阳螺钉111,并在蜗轮A71的内周面与阳螺钉111的外周面之间有容纳杆A3的间隙。
如图10所示,将更详细地描述蜗轮A71的结构,蜗轮A71包括:外周面上形成有齿的齿轮部711;形成在齿轮部711的内周面内部的外筒部712;形成在外筒部712的内周面内部的内筒部713;以及形成在内筒部713的后端的外周面上的止动部714。
外筒部712的前后端从齿轮部711伸出(见图11(b))。伸出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柱形侧面。另外,外筒部712前端的柱形侧面半圈以上与图5(b)所示的壳体A1中的齿轮安装部131的第二圆弧面131b接触并在其上任意滑动(见图11(a)和图11(b))。同时,外筒部712后端的整个柱形侧面与图11(a)所示的盖A2中的环状台阶部211b接触并在其上任意滑动。
如图10所示,内筒部713的前后端从外筒部712伸出。伸出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柱形侧面。这里,内筒部713被沿着该内筒部713的中心轴线方向形成的多个狭缝713a、713a、…分成多个(在该实施例中为四个)部分713b、713b、…。另外,各个部分713b可向内弹性变形。此外,内筒部713前端的柱形侧面半圈以上与图5(b)所示的壳体A1中的齿轮安装部131的第一圆弧面131a接触并在其上任意滑动(见图11(a)和图11(b))。同时,内筒部713后端的整个柱形侧面与图11(a)所示的盖A2中的开口211a接触并在其上任意滑动。如图10所示,狭缝713a、713a、…沿着内筒部713的中心轴线方向顺次形成。此外,杆A3的凸缘A33和A33与狭缝713a和713a接合。
如图10所示,止动部714包括在内筒部713后端的外表面中沿着内筒部713的周向伸出的突纹(protruded line)。如图11(b)所示,止动部714与齿轮保持部211中的开口211a的边缘相接合并固定。因此,止动部714防止蜗轮A71从开口211a滑出。可以设置沿着内筒部713的周向凹入的未示出的凹槽作为止动部714。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齿轮保持部211中的开口211a内形成装配在所述凹槽中的突纹。
为了将这种结构的蜗轮A71组装在致动器A中,使蜗轮A71的后端被盖A2中的齿轮保持部211保持。然后,将盖A2固定在壳体A1中的预定位置。为了使蜗轮A71的后端与盖A2中的齿轮保持部211接合,使蜗轮A71中的内筒部713的后端向内弹性变形并插入齿轮保持部211中的开口211a内。然后,使止动部714与齿轮保持部211中的开口211a的边缘相接合并固定。
当以这种方式安装蜗轮A71时,仅需要将蜗轮A71的后端插入盖A2中的齿轮保持部211内。因此,蜗轮A71被保持在齿轮保持部211中,从而不会沿中心轴线方向(前后方向)滑出但是可以任意滑动并围绕中心轴线(沿周向)旋转。因此,可以容易且快速地定位轴线。从而可以简化致动器A的组装。在该实施例中,在蜗轮A71的前端中,内筒部713的外周面半圈以上与图5(b)所示的齿轮安装部131的第一圆弧面131a接触。此外,外筒部712的外周面半圈以上与图5(b)所示的齿轮安装部131的第二圆弧面131b接触。因此,蜗轮A71的前端不会上下或左右振动。
接下来,将参照图1和图4来描述致动器A的运动。未示出的控制器对电机A6进行控制以使其沿适当方向旋转。因此,电机A6的旋转力通过蜗杆A72传递给蜗轮A71。于是,蜗轮A71围绕壳体A1中的阳螺钉111旋转。杆A3的凸缘A33(见图10)与蜗轮A71中的狭缝713a(见图10)接合,从而不会相对转动。因此,当蜗轮A71旋转时,杆A3与蜗轮A71的旋转同步地围绕阳螺钉111旋转。另外,杆A3的钩部312(见图11)与阳螺钉111的螺纹旋合。因此,杆A3围绕阳螺钉111旋转从而沿阳螺钉111的轴向前后运动。因而,杆A3沿前后方向推拉枢转板H。因此,枢转板H相对于致动器A倾斜(见图12(a)和图12(b))。
如图1所示,在这种结构的镜面角度调整装置中,致动器A中的用于推拉枢转板H的杆A3和A3布置在用于支撑枢转板H的保持部121内部。这样,施加于镜M的载荷大部分施加给保持部121。因此,即使在杆A3与枢转板H之间存在余隙的情况下,或者在杆A3自身具有尺寸误差或安装误差的情况下,也可以牢固地保持镜M。另外,形成在枢转板H中的环状滑动部H31总是与形成在壳体A1中的环状保持部121接触。因此,水和灰尘都不会进入环状滑动部H31与环状保持部121之间。因而,可以不用或简化布置在保持部121中的围绕杆A3的水密密封件。
保持部121越大,对镜的保持越牢固。因此,保持部121优选尽可能大。同时,鉴于镜面角度调整装置的小型化,壳体A1优选尽可能小。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壳体A1形成为碗状。此外,保持部121形成在边缘上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壳体A1的尺寸。这样,可以使壳体A1小型化,同时保持部121足够大以牢固地保持枢转板H。因此,可以使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小型化。
另外,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包括防止枢转板H转动的止动部215。因此,绕与镜M的镜面垂直的轴线的旋转力施加给止动部215。换言之,根据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没有额外的外力施加给杆A3。因此,可以提高杆A3的耐用性。因而,可以牢固地保持镜M。
另外,止动部215被壳体A1中的保持部121环绕。换言之,止动部215形成在壳体A1内。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壳体A1内的空间。因而,可以使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小型化。
此外,在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中,其中布置有电机A6和A6的电机容纳部132形成在壳体A1的枢转板H侧。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壳体A1内的空间。因而,可以使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小型化。此外,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还包括覆盖电机容纳部132的盖A2。因此,电机A6为双重水密,从而在电机A6中几乎不会出现故障等。
另外,在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中,在壳体A1中的保持部12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凹槽121a、121a、…。此外,在枢转板H中的滑动部H3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凹槽311、311、…。因此,每当枢转板H倾斜时(换言之,每当滑动部H31在保持部121的内周面上滑动时),施加于润滑剂储存部122的油脂通过保持部121上的凹槽121a、121a、…和滑动部H31上的凹槽311、311、…或者直接从润滑剂储存部122,供应给保持部121的内周面和滑动部H31的外周面。因而,枢转板H保持平滑的倾斜运动。即使当在壳体A1中的保持部121的内周面或枢转板H中的滑动部H31的外周面之一中形成凹槽时,也会有与上述类似的效果。
另外,如图5(b)所示,在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中,壳体A1中的齿轮安装部131形成为大致C形(圆弧)。因此,齿轮安装部131的体积可以比在齿轮安装部131形成为无缺口的完整环的情况下小。因而,可以使壳体A1小型化。另外,即使万一有水渗入致动器A中,由于齿轮安装部131未形成完整环,水也不会留在齿轮安装部131的内周内部(即,阳螺钉111周围)。
另外,如图5(a)所示,在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中,从底部A11伸出的岛状部A13位于底部A11中的环状区11a的内周内部。因此,在壳体A1中的周壁A12与岛状部A13之间有环状空间(凹槽)。因此,如图12(b)所示,滑动部H31的端边缘可以深插入壳体A1中。换言之,在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中,与没有环状空间(凹槽)的情况相比,枢转板H在更大的范围内运动。当枢转板H设计成在与没有环状空间(凹槽)的情况下相同的范围内运动时,壳体A1可以更小。因而,可以使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小型化。
如图12(b)所示,在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中,镜安装部H4从枢转板H中的悬垂部H32的外周面伸出。另外,悬垂部H32在滑动部H31周围形成环状保持凹槽H33。因此,当枢转板H倾斜时,壳体A1中的保持部121的端边缘插入保持凹槽H33中而不与镜安装部H4接触。换言之,在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中,与没有环状保持凹槽H33的情况相比,枢转板H在更大的范围内运动。另外,当枢转板H设计成在与没有环状保持凹槽H33的情况下相同的范围内运动时,枢转板H可以更小。因而,可以使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小型化。
此外,如图11(b)所示,在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中,蜗轮A71的后端主要被盖A2中的齿轮保持部211保持。因此,即使当在将盖A2组装至壳体A1中有组装误差时,该组装误差对蜗轮A71的组装精度几乎不产生影响。另外,在蜗轮A71由盖A2保持的状态下,蜗轮A71的轴线被定位。由此,可以简化致动器A的组装。另外,在蜗轮A71提前被盖A2保持的情况下,仅将盖A2组装至壳体A1就完成了蜗轮A71的组装。
[第二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包括安装至镜M(见图14)背侧的枢转板H’以及保持枢转板H’的致动器A’。
(枢转板)
枢转板H’包括盘状保持部主体H7、朝向保持部主体H7的前侧伸出的环状滑动部H8、以及伸出保持部主体H7外的多个镜安装部H9、H9、…。
沿着保持部主体H7的直径形成大致矩形的开口H71。另外,在开口H71的两端形成有支承部716和716。此外,在保持部主体H7前侧上且在滑动部H8内周的内部形成有接合部H72和H72,它们分别与稍后将描述的杆A3’和A3’的端部接合。另外,在保持部主体H7中,在与子壳体A10中的安装孔A101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通孔717。
滑动部H8形成为外周面形成球形的球截形。
镜安装部H9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镜安装部H4(见图1)相似,因此这里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致动器)
致动器A’包括形成为碗状的壳体A8、向壳体A8侧挤压枢转板H’的挤压器A9、以及固定在壳体A8的前侧上的子壳体A10。另外,子壳体A10包括相对于枢转板H’前后运动的一对杆A3’和A3’、向杆A3’和A3’提供驱动力的一对电机A6’和A6’、以及将电机A6’和A6’的驱动力传递给杆A3’和A3’的一对齿轮A7’和A7’。
壳体A8包括形成为盘状的底部A81、形成在底部A81的外周边缘上的周壁A82、从底部A81的中央伸出的止动部A83、彼此面对且止动部A83位于其间的一对板A84和A84、以及从止动部A83的中央伸出的凸台A85。
在底部A81中形成有供杆A3’和A3’插入穿过的一对杆孔811和811。另外,底部A81的前侧上形成有与子壳体A10的形状相对应的未示出的安装部。在底部A81中,在与子壳体A10中的各安装孔A101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未示出的插入孔。
在周壁A82的后侧边缘上形成有环状保持部821。换言之,壳体A8包括布置成环绕杆A3’的环状保持部821。内周面形成球形的保持部821与枢转板H’中的滑动部H8的外周面接触。
止动部A83防止枢转板H’沿保持部821的周向转动。在该实施例中,止动部A83形成大致C形,其内表面833形成为自相面对的柱形内侧面且凸台A85位于其间。止动部A83的端部834和834装配到稍后将描述的第一支撑帽A91中的突起913的两侧并在其上任意滑动。
挤压器A9包括:第一支撑帽A91,其与形成在枢转板H’中的保持部主体H7中的开口H71接触;第二支撑帽A92,其与形成在第一支撑帽A91中央的凹口911接触;以及未示出的挤压件和螺钉(见图1)。
第一支撑帽A91包括形成在中央的凹口911、分别形成在两端的轴部912和912、以及形成在凹口911的背侧的突起913。另外,在凹口911与各轴部912之间形成有通孔914。通孔914形成在与子壳体A10中的安装孔A101相对应的位置。
在凹口911的内周面中形成有滑动凹槽911a。另外,在凹口911的底部(最深部)中形成有供壳体A8中的凸台A85插入穿过的未示出的槽。滑动凹槽911a的内周面形成为柱形内侧面。另外,凹口911和911的在滑动凹槽911a两侧上的内周面911b和911b形成为球形。
轴部912形成为半圆柱形并装配在枢转板H’中的支承部716内。换言之,枢转板H’绕第一支撑帽A91的中心轴线(轴部912和912的连线)转动。
突起913的外表面形成为柱形侧面。当枢转板H’组装在致动器A’中的壳体A8内时,突起913的外表面装配在所述一对板A84和A84之间,并且与止动部A83的内表面833接触并在其上任意滑动。换言之,第一支撑帽A91的突起913沿着止动部A83的内表面833滑动。这样,第一支撑帽A91相对于壳体A8倾斜。于是,枢转板H’也与第一支撑帽A91的倾斜运动同步地倾斜。
在第二支撑帽A9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装配在第一支撑帽A91中的滑动凹槽911a内的滑动突起921。
滑动突起921的外周面形成为柱形侧面,并且与第一支撑帽A91中的滑动凹槽911a的柱形内侧面接触并在其上任意滑动。第二支撑帽A92的在滑动突起921两侧上的外周面922和922形成为球形,从而与第一支撑帽A91中的凹口911的内周面911b和911b接触并在其上任意滑动。
在子壳体A10中,形成有电机容纳部和齿轮安装部,并组装有一对电机A6’和A6’以及一对齿轮A7’和A7’。在该实施例中,阳螺钉A73’从齿轮A7’中包括的蜗轮A71’伸出并与蜗轮A71’一体地转动。另外,杆A3’与阳螺钉A73’旋合。这样,杆A3’与枢转板H’中的接合部H72接合从而不绕中心轴线转动。因此,杆A3’不会与蜗轮A71’同步地转动。
接下来将描述致动器A’的运动。未示出的控制器等控制电机A6’以使其沿适当的方向旋转。然后,电机A6’的旋转力通过蜗杆A72’传递给蜗轮A71’,从而使蜗轮A71’和阳螺钉A73’旋转。由于杆A3’与枢转板H’中的接合部H72接合从而不会转动,因而当阳螺钉A73’旋转时,杆A3’沿阳螺钉A73’的轴向前后运动。因此,枢转板H’根据所述一对杆A3’和A3’的运动量相对于致动器A’沿任意方向倾斜。更具体地说,枢转板H’沿这样的任意方向倾斜,该方向由绕止动部A83的柱形内侧面的中心轴线的和第一支撑帽A91同步的倾斜运动与绕第一支撑帽A91的中心轴线(轴部912和912的连线)的倾斜运动合成。
在这种结构的镜面角度调整装置中,致动器A’中的用于推拉枢转板H’的杆A3’和A3’也布置在支撑枢转板H’的保持部821内部。因此,施加于镜M(见图14)的载荷大部分施加给保持部821。因此,即使在杆A3’与枢转板H’之间存在余隙的情况下,或者在杆A3自身具有尺寸误差或安装误差的情况下,也可以牢固地保持镜M。另外,形成在枢转板H’中的环状滑动部H8总是与形成在壳体A8中的环状保持部821接触。因此,水和灰尘都不会进入环状滑动部H8与环状保持部821之间。因而,可以不用或简化设在保持部821内部的围绕杆A3’的水密密封件。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A8也形成为碗状。另外,保持部821形成在边缘上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壳体A8的尺寸。由此,可以使壳体A8小型化,同时保持部821足够大以牢固地保持枢转板H’。因而,可以使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小型化。
此外,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包括防止枢转板H’转动的止动部A83。因此,绕与镜M的镜面垂直的轴线的旋转力施加给止动部A83。换言之,根据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没有额外的外力施加给杆A3’。因此,可以提高杆A3’的耐用性。因而,可以牢固地保持镜M。
另外,在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中,止动部A83也被壳体A8中的保持部821环绕。换言之,止动部A83形成在壳体A8内部。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壳体A1内的空间。因而,可以使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小型化。
尽管所述实施例代表本发明的示例性形式,但是应明确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而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形成为碗状的壳体。但是,壳体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可以采用包括环状保持部的任何壳体,而对形状没有限制。另外,可以采用包括环状滑动部的任何枢转板,而对形状没有限制。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将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描述成:枢转板中的滑动部插入致动器中的保持部内。然而,致动器中的保持部可以插入枢转板中的滑动部内。换言之,在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中,致动器中的保持部的外周面可以与枢转板中的滑动部的内周面接触。

Claims (6)

1、一种镜面角度调整装置,该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包括:
枢转板,该枢转板安装至镜的背侧;和
保持该枢转板的致动器,
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壳体、推拉所述枢转板的杆、以及向所述杆提供驱动力的电机,
其中,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布置成环绕所述杆的环状的保持部,并且
其中,所述枢转板包括与所述保持部相接触并在其上任意滑动的环状滑动部、以及与所述杆的端部接合的接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包括防止所述枢转板沿所述保持部的周向转动的止动部,并且所述止动部被所述保持部环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形成为碗状,并且所述保持部形成在该壳体的边缘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枢转板侧形成有供布置所述电机的电机容纳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还包括覆盖所述电机容纳部的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面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还包括防止所述枢转板沿所述保持部的周向转动的止动部,并且该止动部形成在所述盖中。
CN2004800441795A 2004-10-08 2004-10-08 镜面角度调整装置 Active CN1010398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4/014947 WO2006040799A1 (ja) 2004-10-08 2004-10-08 鏡面角度調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9820A true CN101039820A (zh) 2007-09-19
CN101039820B CN101039820B (zh) 2011-07-20

Family

ID=36148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441795A Active CN101039820B (zh) 2004-10-08 2004-10-08 镜面角度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690800B2 (zh)
EP (1) EP1808334B2 (zh)
JP (1) JP4705039B2 (zh)
CN (1) CN101039820B (zh)
AU (1) AU2004323911A1 (zh)
DE (1) DE602004029102D1 (zh)
WO (1) WO2006040799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0160B (zh) * 2008-04-28 2011-01-26 上海干巷汽车镜(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镜片可转动的后视镜
CN102145669A (zh) * 2010-02-08 2011-08-10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CN102476607A (zh) * 2010-11-30 2012-05-30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CN103241181A (zh) * 2012-02-13 2013-08-14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用反射镜装置
CN103241180A (zh) * 2012-02-10 2013-08-14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车辆用带支架的车镜
CN105370675A (zh) * 2015-12-13 2016-03-02 苏州市启扬商贸有限公司 安装结构
CN105620369A (zh) * 2014-11-24 2016-06-0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视镜致动器
CN107264408B (zh) * 2016-03-31 2021-08-13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视觉辨认装置的视觉辨认角度调整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79253B2 (ja) * 2004-10-08 2010-11-10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鏡面角度調整装置
JP5460026B2 (ja) * 2008-11-12 2014-04-02 株式会社ミツバ リモコンユニット、および車両のドアミラー
EP2208641B1 (de) * 2009-01-14 2011-11-02 Magna Auteca AG Antrieb für ein zu verstellendes Bauteil
EP2208642B1 (de) * 2009-01-14 2011-10-12 Magna Auteca AG Antrieb für ein zu verstellendes Bauteil
US10261648B2 (en) 2009-10-07 2019-04-16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US11498486B2 (en) 2009-10-07 2022-11-15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Vehicular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US9022588B2 (en) * 2009-11-10 2015-05-05 Mitsuba Corporation Mirror surface angle adjusting device
US9827913B2 (en) 2010-02-10 2017-11-28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US9969334B2 (en) 2010-02-10 2018-05-15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US11325535B2 (en) * 2010-02-10 2022-05-10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JP2012116322A (ja) 2010-11-30 2012-06-21 Tokai Rika Co Ltd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JP5570956B2 (ja) 2010-11-30 2014-08-13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US9067541B2 (en) 2011-10-31 2015-06-30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Exterior mirror assembly with actuator
ES2656093T3 (es) * 2012-02-22 2018-02-23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Conjunto de espejo retrovisor exterior
US9676336B2 (en) 2013-06-25 2017-06-13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for vehicle
US9487142B2 (en) 2013-06-25 2016-11-08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for vehicle
DE102014204275A1 (de) * 2014-03-07 2015-09-24 Mekra Lang Gmbh & Co. Kg Rückspiegelverstellanordnung für Fahrzeuge, insbesondere für Nutzfahrzeuge, sowie Rückspiegel hiermit
JP2015214219A (ja) * 2014-05-09 2015-12-03 株式会社石▲崎▼本店 車両用サイドミラー
US9796334B2 (en) 2014-06-13 2017-10-24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for vehicle
JP6678059B2 (ja) * 2016-03-31 2020-04-08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視認装置の視認角度調整機構
JP6623105B2 (ja) * 2016-03-31 2019-12-18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視認装置の視認角度調整機構
DE102016217976B3 (de) * 2016-09-20 2017-09-14 Magna Mirrors Holding Gmbh Trägerplatte und Außenspiegel mit einer solchen Trägerplatte
DE112018004838B4 (de) 2017-08-23 2023-08-10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Aussenrückspiegelanordnung
WO2019226423A1 (en) 2018-05-24 2019-11-28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JP7131114B2 (ja) * 2018-06-21 2022-09-06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鏡面角度調整装置、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25266A1 (de) 1965-03-25 1969-09-18 Schmidt Gmbh Karl Schmutzabweisende OElzufuehrungskanaele in Gleitlagern und Lagerzapfen
US3711179A (en) * 1970-09-02 1973-01-16 Takeda Kinzoku Sangyo Co Ltd Rotary rearview mirror for vehicles
NL183086C (nl) * 1977-01-10 1988-07-18 Koot Ind Bv Inrichting voor het verstellen van een buitenspiegel, alsmede een veiligheidshuis geschikt voor het opnemen van de inrichting.
NL189807C (nl) * 1979-07-26 1993-08-02 Iku Holding Montfoort Bv Spiegelverstelinrichting voor een buitenspiegel van een voertuig.
JPS5854347U (ja) * 1981-10-09 1983-04-13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式リモ−トコントロ−ルミラ−
JPS5916245A (ja) 1982-07-19 1984-01-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カラ−映像管の発光スクリ−ンの製造方法
JPS5916245U (ja) * 1982-07-22 1984-01-31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
JPS5916247U (ja) * 1982-07-22 1984-01-31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
US4693571A (en) * 1984-01-24 1987-09-15 Kabushiki Kaisha Matsuyama Seisakusho Support and drive unit for mirror devices
US4696555A (en) * 1985-05-14 1987-09-29 Ichikoh Industries Limited Electric remote control mirror apparatus
US4701037A (en) * 1986-02-13 1987-10-20 Lacks Industries, Inc. Remote control rear view mirror, electrically operated
JPS6344279A (ja) 1986-08-12 1988-02-25 Toshiba Corp 図面読取装置
IT1208243B (it) 1987-02-11 1989-06-12 Nardino Righi Specchio retrovisore per autoveicoli
DE3711983A1 (de) 1987-04-09 1988-10-27 Grundig Emv Verfahren zur feinabstimmung eines hf-modulators und anordn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DE3914334C2 (de) * 1989-04-29 1994-08-04 Kienzle Uhrenfabriken Gmbh 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n KFZ-Außenspiegel
IT217145Z2 (it) * 1989-07-14 1991-11-12 Peano Pmp Sas Specchietto retrovisore per autoveicoli a comando elettrico
US5226034A (en) * 1990-06-19 1993-07-06 Ichikoh Industries, Ltd. Electrically remote-controlled type mirror assembly
US5363246A (en) * 1993-05-12 1994-11-08 United Technologies Automotive, Inc. Power pack for an automotive exterior mirror assembly
JPH08132964A (ja) 1994-11-10 1996-05-28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DE19644824C1 (de) * 1996-10-29 1997-12-18 Buehler Gmbh Nachf Geb Kupplungseinrichtung zur gelenkigen Verbindung des Spiegelglasträgers eines Kraftfahrzeug-Rückblickspiegels mit dem Gehäuse des Spiegelantriebs
JPH11255025A (ja) * 1998-03-11 1999-09-21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ミラーのミラー傾動ユニット
JPH11255027A (ja) * 1998-03-11 1999-09-21 Ichikoh Ind Ltd ミラー駆動ユニット装置
US6213612B1 (en) * 1999-01-11 2001-04-10 Donnelly Corporation Mirror actuator electrical connector
DE19919528A1 (de) 1999-04-29 2000-11-02 Buhler Motor Gmbh Stellantrieb für einen Kfz-Rückblickspiegel
JP3881151B2 (ja) * 2000-04-17 2007-02-1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鏡面角度調整装置への鏡面角度検出装置の取付構造
NL1016676C2 (nl) 2000-11-22 2002-05-23 Iku Holding Montfoort Bv Bewegingsmechanisme.
ES2190868B1 (es) * 2001-03-30 2005-02-01 Fico Mirrors, S.A. Mecanismo de regulacion manual para retrovisores exteriores de vehiculos automoviles.
JP4116866B2 (ja) 2002-11-13 2008-07-09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電動リモコン鏡面調整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0160B (zh) * 2008-04-28 2011-01-26 上海干巷汽车镜(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镜片可转动的后视镜
CN102145669B (zh) * 2010-02-08 2016-03-30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CN102145669A (zh) * 2010-02-08 2011-08-10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CN102476607A (zh) * 2010-11-30 2012-05-30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CN102476607B (zh) * 2010-11-30 2014-07-30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CN103241180A (zh) * 2012-02-10 2013-08-14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车辆用带支架的车镜
CN103241180B (zh) * 2012-02-10 2016-06-15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车辆用带支架的车镜
CN103241181A (zh) * 2012-02-13 2013-08-14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用反射镜装置
CN103241181B (zh) * 2012-02-13 2015-08-05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用反射镜装置
US9028080B2 (en) 2012-02-13 2015-05-12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Mirror device for vehicle
CN105620369A (zh) * 2014-11-24 2016-06-0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视镜致动器
CN105620369B (zh) * 2014-11-24 2020-02-1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视镜致动器
CN105370675A (zh) * 2015-12-13 2016-03-02 苏州市启扬商贸有限公司 安装结构
CN107264408B (zh) * 2016-03-31 2021-08-13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视觉辨认装置的视觉辨认角度调整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08334B2 (en) 2018-06-06
JP4705039B2 (ja) 2011-06-22
DE602004029102D1 (de) 2010-10-21
EP1808334A1 (en) 2007-07-18
AU2004323911A1 (en) 2006-04-20
US7690800B2 (en) 2010-04-06
CN101039820B (zh) 2011-07-20
JPWO2006040799A1 (ja) 2008-05-15
EP1808334B1 (en) 2010-09-08
WO2006040799A1 (ja) 2006-04-20
US20080043354A1 (en) 2008-02-21
EP1808334A4 (en) 200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9820A (zh) 镜面角度调整装置
CN1295102C (zh) 车辆后视镜装置
CN1178354C (zh) 电线导引装置
CN1250900C (zh) 反射镜可动型汽车用前灯
CN1782448A (zh) 球窝接头装置
CN1130892C (zh) 电话座
CN2839960Y (zh) 用于检测沿着两个方向的转动的装置和换档杆装置
CN1893225A (zh) 电动机
CN1922424A (zh) 防泄漏电磁阀
CN1576061A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CN1726349A (zh) 对接焊缝的锁紧螺帽组合件
CN1551409A (zh) 蜂窝电话的天线
CN1475681A (zh) 回转的圆筒形油阻尼器
CN1593967A (zh) 齿轮组与用于线缆式车窗提升系统的发动机驱动齿轮组
CN1658437A (zh) 防水接线器
CN1704643A (zh) 汽车用前照灯
CN1210493C (zh) 箱体元件安装结构
CN1892088A (zh) 用于连接供水管和水龙头的夹持装置
CN1758389A (zh) 非接触式连接器
CN107360294A (zh) 防水结构及手机
CN1854786A (zh) 透镜镜筒
CN100338855C (zh) 马达
CN2819385Y (zh) 两段式枢纽器
CN1152676A (zh) 液体泵
CN1371262A (zh) 带偏心传动装置的牙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