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6607A -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6607A
CN102476607A CN2011103868099A CN201110386809A CN102476607A CN 102476607 A CN102476607 A CN 102476607A CN 2011103868099 A CN2011103868099 A CN 2011103868099A CN 201110386809 A CN201110386809 A CN 201110386809A CN 102476607 A CN102476607 A CN 102476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all
mirror
periphery wall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868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6607B (zh
Inventor
工藤信宽
鹫见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76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6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6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6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6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 B60R1/07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 B60R1/07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for adjusting the mirror relative to its hou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后视镜装置。抑制来自外周壁上侧的液体滞留于外周壁。在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中,在镜面调整装置(12)中,电机(56)驱动而调整后视镜的镜面角度。并且一对电机主体(56A)收纳于壳体(14)与内壳体(38)之间,外周整体被外周壁(46)包围。在这里,外周壁的上侧外周面随着从最上部朝向车辆右侧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并且随着从最上部朝向车辆左侧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因此,即使水从上侧到达外周壁的上侧外周面,也由于该水因外周壁的上侧外周面而始终向外周壁的下侧流下,从而能够抑制或防止水滞留于外周壁的上侧外周面,能够抑制或防止水浸入电机主体(56A)。

Description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电机驱动而调整后视镜的镜面角度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后视镜倾动单元中,在底座外壳内形成有驱动电机收纳凹部,驱动电机收纳凹部被电机罩覆盖。在驱动电机收纳凹部与电机罩之间收纳有驱动电机,通过将驱动电机驱动,后视镜主体倾动。
然而,在该后视镜倾动单元中,没有明确底座外壳使哪个周向位置朝向上侧而设置于车辆。因此,由于设置于车辆时的底座外壳的朝向上侧的周向位置,来自驱动电机收纳凹部以及电机罩的上侧的水没有沿着驱动电机收纳凹部以及电机罩的周壁流下而是滞留。由此,存在该水经由驱动电机收纳凹部与电机罩之间而浸入驱动电机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550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抑制来自外周壁的上侧的液体滞留于外周壁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具备:设置于车辆的后视镜;一对电机,其通过被驱动来调整上述后视镜的镜面角度;一对收纳部件,其相互嵌合,内部收纳一对上述电机;以及外周壁,其设置于一对上述收纳部件的嵌合部分,并且包围一对上述电机的外周,外周面随着从最上部沿周向朝向俯视端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
技术方案2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在上述后视镜为车辆右侧用的情况下上述外周壁设置为右设置姿势,并且在上述后视镜为车辆左侧用的情况下上述外周壁设置为左设置姿势,并且,在将上述外周壁设置为右设置姿势或左设置姿势时,上述外周壁的上述外周面随着从最上部沿周向朝向俯视端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
技术方案3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上述外周壁具有:上覆盖部,其对上侧的上述电机的上侧进行覆盖;以及下覆盖部,其与上述上覆盖部的下侧连接并对下侧的上述电机的上侧进行覆盖,其中与上述上覆盖部相比,上述下覆盖部朝向上述外周面的下侧倾斜的倾斜角度大。
技术方案4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在上述后视镜为车辆右侧用的情况下上述外周壁设置为右设置姿势,并且在上述后视镜为车辆左侧用的情况下上述外周壁设置为左设置姿势,并且,在将上述外周壁设置为右设置姿势或左设置姿势时,与上述上覆盖部相比,上述下覆盖部朝向上述外周面的下侧倾斜的倾斜角度大。
技术方案5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具备:旋转齿轮,其设置于上述外周壁的上侧,通过上述电机被驱动而旋转,从而调整上述后视镜的镜面角度;以及限制壁,其设置于上述旋转齿轮的上侧,对液体朝向上述旋转齿轮及上述外周壁的流下进行限制。
技术方案6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在上述外周壁与上述限制壁之间设置有供液体通过的间隙。
技术方案7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在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具备:旋转齿轮,其通过上述电机被驱动而旋转,从而调整上述后视镜的镜面角度;以及卡止部,其对上述旋转齿轮的移动进行卡止,并且周面随着从最上部沿周向朝向俯视端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
技术方案8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在上述后视镜为车辆右侧用的情况下上述卡止部设置为右设置姿势,并且在上述后视镜为车辆左侧用的情况下上述卡止部设置为左设置姿势,并且,在将上述卡止部设置为右设置姿势或左设置姿势时,上述卡止部的上述周面随着从最上部沿周向朝向俯视端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
技术方案9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在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具备:旋转齿轮,其通过上述电机被驱动而旋转,从而调整上述后视镜的镜面角度;以及支承壁,其包围上述旋转齿轮的外周,并将上述旋转齿轮支承为能够旋转。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通过电机被驱动而调整后视镜的镜面角度。并且,一对收纳部件相互嵌合,一对收纳部件的内部收纳有一对电机。另外,在一对收纳部件的嵌合部分设置有外周壁,外周壁将一对电机的外周包围。
在这里,外周壁的外周面随着从最上部沿周向朝向俯视端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因此,外周壁能够使来自上侧的液体始终向外周壁的下侧流下,从而能够抑制该液体滞留于外周壁。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在后视镜为车辆右侧用的情况下外周壁设置为右设置姿势,并且在后视镜为车辆左侧用的情况下外周壁设置为左设置姿势。
在这里,在将外周壁设置为右设置姿势或左设置姿势时,外周壁的外周面随着从最上部沿周向朝向俯视端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因此,在后视镜为车辆右侧用的情况和后视镜为车辆左侧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来自外周壁的上侧的液体滞留于外周壁。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外周壁的上覆盖部将上侧的电机的上侧覆盖,并且外周壁的下覆盖部将下侧的电机的上侧覆盖,下覆盖部与上覆盖部的下侧连接。
在这里,与上覆盖部相比,下覆盖部将外周面的向下侧的倾斜角度设为大。因此,从外周壁的上覆盖部到下覆盖部的部分能够有效地使来自上侧的液体流下,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该液体滞留于外周壁。
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在后视镜为车辆右侧用的情况下外周壁设置为右设置姿势,并且在后视镜为车辆左侧用的情况下外周壁设置为左设置姿势。
在这里,在将外周壁设置为右设置姿势及左设置姿势时,与上覆盖部相比,下覆盖部将外周面的朝向下侧的倾斜角度设为大。因此,在后视镜为车辆右侧用的情况和后视镜为车辆左侧用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来自外周壁的上侧的液体滞留于外周壁。
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在外周壁的上侧设置有旋转齿轮,由于电机驱动而旋转齿轮旋转,从而调整后视镜的镜面角度。
在这里,在旋转齿轮的上侧设置有限制壁,限制壁对旋转齿轮及向外周壁的液体的流下进行限制。因此,能够抑制液体到达旋转齿轮。另外,能够抑制液体从上侧到达外周壁,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液体滞留于外周壁。
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在外周壁与限制壁之间设置有供液体通过的间隙。因此,液体能够经由间隙流下,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该液体滞留于外周壁。
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通过电机被驱动而旋转齿轮旋转,从而调整后视镜的镜面角度。另外,卡止部对旋转齿轮的移动进行卡止。
在这里,卡止部的周面随着从最上部沿周向朝向俯视端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因此,卡止部能够使来自上侧的液体始终朝向卡止部的下侧流下,从而能够抑制该液体滞留于卡止部。
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在后视镜为车辆右侧用的情况下卡止部设置为右设置姿势,并且在后视镜为车辆左侧用的情况下卡止部设置为左设置姿势。
在这里,在将卡止部设置为右设置姿势或左设置姿势时,卡止部的周面随着从最上部沿周向朝向俯视端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因此,在后视镜为车辆右侧用的情况和后视镜为车辆左侧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来自卡止部的上侧的液体滞留于卡止部。
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通过电机被驱动而旋转齿轮旋转,从而调整后视镜的镜面角度。并且,支承壁将旋转齿轮支承为能够旋转。
在这里,支承壁将旋转齿轮的外周包围。因此,能够将旋转齿轮的润滑剂积存于支承壁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右侧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镜面调整装置的壳体以及电机的从车辆后方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从车辆后方观察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右侧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镜面调整装置的壳体、电机、蜗杆以及驱动轮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右侧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镜面调整装置的从车辆后方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右侧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镜面调整装置的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时的剖视图(图3的4-4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左侧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镜面调整装置的壳体以及电机的从车辆后方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左侧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镜面调整装置的从车辆后方观察时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车辆用后视镜装置);14...壳体(收纳部件);26...轴承壁(限制壁、卡止部);28...第一支承筒(支承壁);32...连结壁(限制壁);34...连结壁(限制壁);38...内壳体(收纳部件);46...外周壁;46A...第一覆盖部(上覆盖部或下覆盖部);46B...第二覆盖部(下覆盖部或上覆盖部);52...覆盖壁(限制壁);56...电机;58...蜗杆(旋转齿轮);60...驱动轮(旋转齿轮);68...后视镜;70...间隙;72...间隙;100...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3中,利用从车辆后方观察时的主视图来表示应用本发明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右侧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的主要部分,在图4中,利用从车辆右侧(车宽方向外侧)观察时的剖视图(图3的4-4线剖视图)来表示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的主要部分。另外,附图中,用箭头FR来表示车辆前方,用箭头RH来表示车辆右侧,用箭头UP来表示上方。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设置于车辆右侧的车门,在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的内部设置有图3及图4所示的镜面调整装置12(镜面角度调整装置)。
如图1及图2所示,镜面调整装置12具备作为收纳部件(设置部件)的树脂制且近似半球形容器状的壳体14(上部壳体),壳体14固定于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的内部。壳体14的车辆后侧面呈开口,壳体14的内周侧的车辆前侧面形成为圆形平面状的底面16,配置为与车辆前后方向垂直。壳体14的内周侧的车辆后侧面形成为环状的转动面18,转动面18弯曲成以下述后视镜架64的转动中心为中心的球面状,并与底面16配置在同轴上。
在壳体14的底面16,且在下侧部分,一体地形成有框形板状的收纳壁20,收纳壁20从底面16向车辆后侧突出。在收纳壁20的车辆后侧端,且在内周侧部分,一体地形成有构成嵌合机构的框形板状的嵌合壁22,嵌合壁22与收纳壁20的其他的部分相比壁厚小。
收纳壁20的上侧部分、左侧部分、右侧部分以及下侧部分分别形成为板状的第一壁20A、第二壁20B、第三壁20C以及第四壁20D。第一壁20A在长度方向中间部的规定数量部位(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部位)弯曲,并且随着朝向车辆右侧而向朝向下方的方向倾斜。并且,第二壁20B以及第三壁20C随着朝向车辆左侧而向朝向下方的方向倾斜,第四壁20D在长度方向中间部的多个部位弯曲。
在第一壁20A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一体地形成有构成嵌合机构的圆柱状的嵌合柱24,嵌合柱24与底面16形成为一体。嵌合柱24与底面16配置在同轴上,并且相对于第一壁20A(包含嵌合壁22)向车辆后方突出。
在壳体14的底面16,且在上侧部分,一体地形成有一对作为构成限制壁的卡止部(轴承部)的剖面呈近似L字形板状的轴承壁26,轴承壁26从底面16向车辆后侧突出。在轴承壁26的内侧面形成有作为轴向卡止面的轴向轴承面26A,轴向轴承面26A弯曲成凹状。在轴承壁26的内侧面形成有作为径向卡止面的径向轴承面26B,径向轴承面26B形成为平面状。并且,一侧(车辆左侧)的轴承壁26的周面(外周面)从最上部随着朝向车辆左侧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
在壳体14的底面16,且在各轴承壁26的侧方,一体地形成有作为支承壁的圆筒状的第一支承筒28,第一支承筒28从底面16向车辆后侧突出。在壳体14的底面16,且在各第一支承筒28的内侧,一体地形成有作为保持壁的圆筒状的第二支承筒30,第二支承筒30从底面16向车辆后侧突出,并且与第一支承筒28配置在同轴上。
在壳体14的底面16,且在各第一支承筒28的上侧,一体地形成有构成限制壁的近似半圆筒状的连结壁32、34,连结壁32、34从底面16向车辆后侧突出,并且与各第一支承筒28配置在同轴上。一侧的连结壁32与一侧的轴承壁26及另一侧的轴承壁26连结,另一侧的连结壁34与另一侧的轴承壁26连结。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在壳体14的底面16固定有作为收纳部件(覆盖部件)的树脂制且近似容器状的内壳体38(下部壳体)。
在内壳体38的下侧部分一体地形成有框形板状的收纳框40,收纳框40从内壳体38向车辆前侧突出。在收纳框40的车辆前侧端,且在外周侧部分,一体地形成有构成嵌合机构的框形板状的嵌合框42,嵌合框42与收纳框40的其他的部分相比壁厚小。
收纳框40的上侧部分、左侧部分、右侧部分以及下侧部分分别形成为板状的第一框40A、第二框40B、第三框40C以及第四框40D。第一框40A与壳体14的收纳壁20的第一壁20A相同地,在长度方向中间部的规定数量部位(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部位)弯曲,并且随着朝向车辆右侧而向朝向下方的方向倾斜。并且,第二框40B及第三框40C分别与收纳壁20的第二壁20B及第三壁20C相同地,随着朝向车辆左侧而向朝向下方的方向倾斜,第四框40D与收纳壁20的第四壁20D相同地,在长度方向中间部的多个部位弯曲。
在第一框40A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对应收纳壁20的嵌合柱24,而一体地形成有构成嵌合机构的圆筒状的嵌合筒44,嵌合筒44与内壳体38形成为一体,并且与嵌合柱24配置在同轴上。
在嵌合框42与壳体14的嵌合壁22嵌合(重合),并且在嵌合筒44内嵌合有壳体14的嵌合柱24的状态下,收纳框40与壳体14的收纳壁20嵌合,从而第一框40A、第二框40B、第三框40C以及第四框40D分别与嵌合壁22的第一壁20A、第二壁20B、第三壁20C以及第四壁20D嵌合。
收纳壁20与收纳框40构成外周壁46,外周壁46的上侧外周面(从外周壁46的车辆左侧边缘至车辆右侧边缘的范围的上侧外周面)由第一壁20A、第二壁20B以及嵌合柱24与第一框40A、第二框40B以及嵌合筒44构成。外周壁46的上侧外周面,从最上部随着朝向车辆右侧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并且从最上部随着朝向车辆左侧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
在内壳体38与壳体14的底面16之间,且在外周壁46的内部形成有收纳空间48,收纳空间48的外周整体被外周壁46包围。在外周壁46的上侧部分设置有近似平板状的第一覆盖部46A以及第二覆盖部46B,第一覆盖部46A作为上覆盖部发挥功能而配置于上侧,并且第二覆盖部46B作为下覆盖部发挥功能而配置于下侧。在外周壁46的上侧部分,且在第一覆盖部46A与第二覆盖部46B之间,设有作为连接覆盖部的近似平板状的中间覆盖部46C,中间覆盖部46C配置于第一覆盖部46A与第二覆盖部46B之间,并将第一覆盖部46A与第二覆盖部46B连接。对于第一覆盖部46A、第二覆盖部46B以及中间覆盖部46C的外周面(上侧外周面)而言,随着朝向车辆右侧而向朝向下侧的方向倾斜的倾斜角度按照上述的顺序变大。
在外周壁46的第一覆盖部46A以及第二覆盖部46B,分别贯通形成有圆状的嵌入孔50,嵌入孔50横亘第一框40A与第一壁20A配置。并且,在外周壁46的上侧外周面与壳体14的底面46上的全部的突出部分(转动面18、轴承壁26以及另一侧的连结壁34等)之间,设置有最小尺寸在规定尺寸(例如为1mm)以上的间隙。尤其,在一侧的轴承壁26与外周壁46之间设置间隙70,并且在另一侧的连结壁34与外周壁46之间设置间隙72。
在内壳体38的上侧部分,一体地形成有构成限制壁的板状的覆盖壁52,覆盖壁52从内壳体38向车辆前侧突出。覆盖壁52与壳体14的一对的轴承壁26以及连结壁32、34嵌合,覆盖壁5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与收纳框40连结。
覆盖壁52的至少一部分从壳体14的底面16离开。覆盖壁52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一侧的轴承壁26侧的端部)从壳体14的底面16离开,覆盖壁52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在面对外周壁46的外周面的位置将间隙70以最小尺寸在规定尺寸(例如为1mm)以上的大小敞开。覆盖壁5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另一侧的连结壁34侧的端部)从壳体14离开,覆盖壁5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在面对外周壁46的外周面的位置将间隙72以最小尺寸在规定尺寸(例如为1mm)以上的大小敞开。
在内壳体38的上侧部分,且在覆盖壁52的内侧,一体地形成有一对构成限制壁的圆筒状的第三支承筒54,第三支承筒54从内壳体38向车辆前侧突出,并且与壳体14的第一支承筒28配置在同轴上。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在壳体14与内壳体38之间收纳有一对作为驱动机构的电机56,在电机56设置有电机主体56A。一对电机主体56A被收纳于收纳空间48内,并由外周壁46包围其外周整体,一对电机主体56A通过壳体14、内壳体38以及外周壁46来定位,而固定于收纳空间48内。
在电机主体56A固定有作为密封部的圆环板状的轴承56B,一侧(上侧)的电机56中的电机主体56A的靠轴承56B侧的面(上侧面)被外周壁46的第一覆盖部46A所覆盖,并且另一侧(下侧)的电机56中的电机主体56A的靠轴承56B侧的面(上侧面)被外周壁46的第二覆盖部46B覆盖。轴承56B嵌入外周壁46的嵌入孔50而密封嵌入孔50,轴承56B的外端面(与电机主体56A相反侧的端面)与外周壁46的上侧外周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电机56的输出轴56C从电机主体56A贯通轴承56B内并向收纳空间48外延伸突出,输出轴56C嵌合于轴承56B内而被轴支承。
在电机56的输出轴56C设置有作为旋转齿轮(输出齿轮)的树脂制的蜗杆58,蜗杆58设为能够与输出轴56C一体旋转。因此,通过电机56驱动、输出轴56C旋转,从而蜗杆58与输出轴56C一体地旋转。
蜗杆58配置于轴承壁26的内侧,蜗杆58的末端部(与输出轴28相反侧的部分)在轴向上与轴承壁26的轴向轴承面26A对置,并且在径向上与轴承壁26的径向轴承面26B对置。因此,尤其如后所述,当在驱动电机56的状态下限制了蜗杆58的旋转时,蜗杆58的沿轴向的移动(滑动)被轴向轴承面26A卡止,并且蜗杆58的沿径向的移动(倾动)被径向轴承面26B卡止。
在壳体14的底面16与内壳体38之间,设置有一对作为旋转齿轮(驱动齿轮)的树脂制且近似圆筒状的驱动轮60。在驱动轮60的车辆前侧部形成有圆筒状的第一旋转筒60A,并且在驱动轮60的车辆后侧部形成有圆筒状的第二旋转筒60B,第一旋转筒60A以及第二旋转筒60B配置在同轴上。第一旋转筒60A以及第二旋转筒60B分别嵌入壳体14的第一支承筒28与第二支承筒30之间以及内壳体38的第三支承筒54内,驱动轮60被第一支承筒28、第二支承筒30以及第三支承筒54支承为可自由旋转。第一旋转筒60A以及第二旋转筒60B分别与壳体14的底面16以及内壳体38抵接,由此,驱动轮60的沿轴向的移动(滑动)被卡止。
一侧的驱动轮60同轴地配置在壳体14的连结壁32的内周侧以及内壳体38的覆盖壁52的内侧,并且另一侧的驱动轮60同轴地配置在壳体14的连结壁34的内周侧以及内壳体38的覆盖壁52的内侧,一侧的驱动轮60的外周沿着连结壁32及覆盖壁52而配置,并且另一侧的驱动轮60的外周沿着连结壁34及覆盖壁52而配置。
在驱动轮60,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同轴地形成有作为卡合部的蜗轮60C,蜗轮60C与蜗杆58啮合(卡合)。因此,通过电机56驱动、蜗杆58旋转,从而蜗轮60C旋转,驱动轮60旋转。
在驱动轮60,且在第二旋转筒60B的内周侧,一体地形成有规定数量(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的啮合爪60D,规定数量的啮合爪60D在驱动轮60的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啮合爪60D具有弹性,啮合爪60D的末端(车辆后侧端)向驱动轮60的径向内侧突出。
如图4所示,在驱动轮60内插入有作为驱动部件的近似圆轴状的驱动杆62,驱动杆62的绕中心轴的旋转被限制。一侧的驱动轮60配置于壳体14的嵌合柱24的上方,另一侧的驱动轮60配置于嵌合柱24的车辆右侧(车宽方向外侧)。
驱动杆62的除末端部(车辆后侧端部)以外的部分形成为螺纹62A,在螺纹62A啮合(卡合)有驱动轮60的啮合爪60D的末端。因此,如上所述,由于电机56驱动、驱动轮60(包含啮合爪60D)旋转,从而啮合爪60D的末端与螺纹62A的啮合位置产生变位,驱动杆62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滑动)。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壳体14的车辆后侧设置有作为保持部件的后视镜架64。在后视镜架64的车辆后侧端部形成有近似圆板状的架部64A,通过架部64A的中央能够转动地保持于内壳体38,从而后视镜架64能够转动地保持于内壳体38。
架部64A能够转动地保持于驱动杆62的末端部(车辆后侧端部),如上所述,由于电机56驱动、驱动杆62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从而后视镜架64被驱动旋转。并且,当架部64A与壳体14的车辆后侧端面抵接时,后视镜架64的旋转被卡止,从而限制驱动轮60的旋转,限制蜗杆58的旋转。
在架部64A的车辆前侧面一体地形成有近似半球壁状的转动壁64B,转动壁64B的车辆前侧面呈开口。转动壁64B弯曲成以后视镜架64的转动中心为中心的球状,转动壁64B与壳体14的转动面18接触(压接)。因此,通过后视镜架64转动,从而转动壁64B在转动面18滑动。
在架部64A,且在转动壁64B的内周侧形成有规定数量的开放孔66贯通,规定数量的开放孔66将镜面调整装置12内(壳体14内)向车辆后侧开放。
在架部64A,且在车辆后侧保持有后视镜68,后视镜68能够与后视镜架64一体地转动(倾动)。后视镜68的车辆后侧面形成为镜面68A,车辆的乘坐人员能够利用后视镜68目视确认车辆后侧。
并且,在蜗杆58、驱动轮60以及驱动杆62的全周与它们的周围的壳体14(包含轴承壁26的内侧、连结壁32、34的内周侧以及第一支承筒28与第二支承筒30之间)、内壳体38(包含覆盖壁52的内侧以及第三支承筒54内)以及后视镜架64涂布作为润滑剂的润滑脂(未图示),由此,蜗杆58及驱动轮60的旋转和驱动杆62的移动可平滑地进行。
在图6中,利用从车辆后侧观察的主视图来表示应用本发明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左侧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0的主要部分。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左侧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0设置于车辆左侧的车门,相对于车辆的车宽方向中央的、与车宽方向垂直的垂直面,形成为与车辆右侧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大致面对称的构成。
如图5及图6所示,在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0设置有与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相同的镜面调整装置12,在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0中,与车辆右侧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相同的镜面调整装置12以上部向车辆左侧旋转90°的状态被设置。
在壳体14的收纳壁20中,第一壁20A随着朝向车辆左侧而向朝向下方的方向倾斜,第二壁20B以及第三壁20C随着朝向车辆右侧而向朝向下方的方向倾斜。
在内壳体38的收纳框40中,第一框40A随着朝向车辆左侧而向朝向下方的方向倾斜,第二框40B以及第三框40C随着朝向车辆右侧而向朝向下方的方向倾斜。
外周壁46的上侧外周面(从外周壁46的车辆左侧边缘至车辆右侧边缘的范围的上侧外周面)由第一壁20A、第三壁20C、第四壁20D上部以及嵌合柱24与第一框40A、第三框40C、第四框40D上部以及嵌合筒44构成。外周壁46的上侧外周面从最上部随着朝向车辆右侧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并且从最上部随着朝向车辆左侧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
外周壁46的第一覆盖部46A作为下覆盖部发挥功能而配置于下侧,并且第二覆盖部46B作为上覆盖部发挥功能而配置于上侧。对于第一覆盖部46A、第二覆盖部46B以及中间覆盖部46C的外周面(上侧外周面)而言,随着朝向车辆左侧而向朝向下侧的方向倾斜的倾斜角度,按照上述的顺序变小。
一侧(下侧)的电机56的电机主体56A的靠轴承56B侧的面(上侧面)被外周壁46的第一覆盖部46A覆盖,并且另一侧(上侧)的电机56的电机主体56A的靠轴承56B侧的面(上侧面)被外周壁46的第二覆盖部46B覆盖。
一侧(车辆左侧)的轴承壁26的周面(外周面)从最上部随着朝向车辆左侧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
并且,一侧的驱动轮60配置于壳体14的嵌合柱24的车辆左侧(车宽方向外侧),另一侧的驱动轮60配置于嵌合柱24的上方。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以上的构成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100中,在镜面调整装置12中,通过电机56驱动而利用输出轴56C的旋转来使蜗杆58旋转,从而驱动轮60(包含蜗轮60C及规定数量的啮合爪60D)旋转,驱动杆62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因此,后视镜架64(包含架部64A)通过驱动杆62而在上下方向及车宽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转动,从而在上下方向及车宽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对后视镜68的镜面68A的角度进行调整。
另外,蜗杆58的沿轴向的移动能够被轴承壁26的轴向轴承面26A卡止,并且蜗杆58的沿径向的移动能够被轴承壁26的径向轴承面26B卡止。
并且,一对电机56的电机主体56A收纳于壳体14与内壳体38之间的收纳空间48内,外周整体被收纳空间48的外周壁46(壳体14的收纳壁20以及内壳体38的收纳框40)包围,外周壁46的一对嵌入孔50分别嵌入一对电机主体56A的轴承56B并被密封。
在这里,外周壁46的上侧外周面(包含轴承56B的外端面)从最上部随着朝向车辆右侧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并且从最上部随着朝向车辆左侧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
因此,即使水(液体)从镜面调整装置12外经由后视镜架64(架部64A)的开放孔66浸入镜面调整装置12内、从上侧到达外周壁46的上侧外周面,该水也通过外周壁46的上侧外周面而始终向外周壁46的下侧流下,从而能够抑制或防止水滞留于外周壁46的上侧外周面。由此,能够抑制或防止滞留于外周壁46的上侧外周面的水经由(浸透)收纳壁20与收纳框40之间(包含嵌入孔50与轴承56B之间)而浸入收纳空间48内的电机主体56A,从而能够抑制或防止在电机主体56A产生铁锈等的不良情况的发生。
并且,与覆盖上侧的电机主体56A的上侧面的外周壁46的第一覆盖部46A或者第二覆盖部46B相比,覆盖下侧的电机主体56A的上侧面的外周壁46的第二覆盖部46B或者第一覆盖部46A的外周面(上侧外周面)的朝向下侧的倾斜角度大。因此,外周壁46的从第一覆盖部46A至第二覆盖部46B的部分能够使来自上侧的水有效地流下,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或防止水滞留于外周壁46的从第一覆盖部46A至第二覆盖部46B的部分的情况。
另外,在外周壁46的上侧外周面与壳体14的底面16上的全部的突出部分(转动面18、轴承壁26以及另一侧的连结壁34等)之间,设置有最小尺寸在规定尺寸(例如为1mm)以上的间隙。并且,内壳体38的覆盖壁52将一侧的轴承壁26与外周壁46之间的间隙70以最小尺寸在规定尺寸(例如为1mm)以上的大小敞开,并且将另一侧的连结壁34与外周壁46之间的间隙72以最小尺寸在规定尺寸(例如为1mm)以上的大小敞开。因此,水能够从该间隙(包含间隙70及间隙72)流下(通过),能够抑制或防止由外周壁46的上侧外周面引起的水的流下在该间隙被阻碍(尤其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而被阻碍),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或防止水滞留于外周壁46的上侧外周面。
并且,外周壁46的上侧外周面的上侧被壳体14的一对轴承壁26、连结壁32、34以及内壳体38的覆盖壁52所覆盖。因此,能够抑制水从上侧到达外周壁46的上侧外周面,从而能够更进一步抑制或防止水滞留于外周壁46的上侧外周面。
并且,在壳体14的轴承壁26的内侧配置有蜗杆58。并且,壳体14的第一支承筒28将驱动轮60的第一旋转筒60A的外周整体包围。因此,能够在轴承壁26的内侧以及第一支承筒28内(第一支承筒28与第二支承筒30之间)积存润滑脂,从而能够使镜面调整装置12的工作(蜗杆58及驱动轮60的旋转)稳定。
并且,车辆左侧的轴承壁26和内壳体38的覆盖壁52的该轴承壁26覆盖部分的周面(外周面),从最上部随着朝向车辆左侧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因此,即使水从该周面的最上部到达车辆左侧,该水也由于该周面而始终向该周面的下侧流下,从而能够抑制或防止水滞留于该周面。由此,能够抑制或防止水浸入该轴承壁26的内侧,从而能够有效地在该轴承壁26的内侧积存润滑脂。
另外,蜗杆58及驱动轮60被壳体14(包含收纳壁20、一对轴承壁26及连结壁32、34)以及内壳体38(包含收纳框40及覆盖壁52)所覆盖。因此,能够抑制或防止水浸入蜗杆58及驱动轮60,从而能够抑制或防止蜗杆58及驱动轮60的周围的润滑脂流出。并且,能够抑制或防止灰尘等异物附着于蜗杆58及驱动轮60。由此,能够进一步使镜面调整装置12的工作(蜗杆58及驱动轮60的旋转)稳定。
并且,在设置于车辆右侧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的情况下的镜面调整装置12的右设置姿势(参照图1及图3)与设置于车辆左侧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0的情况下的镜面调整装置12的左设置姿势(参照图5及图6)中,即使镜面调整装置12的旋转位置不同,也能够起到上述的作用及效果。因此,能够将镜面调整装置12适当地设置于车辆右侧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及车辆左侧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作为应用于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100的构成,但是也可以将本发明作为应用于其他的车外或车内的后视镜装置的构成。

Claims (9)

1.一种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设置于车辆的后视镜;
一对电机,其通过被驱动来调整上述后视镜的镜面角度;
一对收纳部件,其相互嵌合,内部收纳一对上述电机;以及
外周壁,其设置于一对上述收纳部件的嵌合部分,并且包围一对上述电机的外周,外周面随着从最上部沿周向朝向俯视端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后视镜为车辆右侧用的情况下上述外周壁设置为右设置姿势,并且在上述后视镜为车辆左侧用的情况下上述外周壁设置为左设置姿势,并且,在将上述外周壁设置为右设置姿势或左设置姿势时,上述外周壁的上述外周面随着从最上部沿周向朝向俯视端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周壁具有:
上覆盖部,其对上侧的上述电机的上侧进行覆盖;以及
下覆盖部,其与上述上覆盖部的下侧连接并对下侧的上述电机的上侧进行覆盖,
与上述上覆盖部相比,上述下覆盖部朝向上述外周面的下侧倾斜的倾斜角度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后视镜为车辆右侧用的情况下上述外周壁设置为右设置姿势,并且在上述后视镜为车辆左侧用的情况下上述外周壁设置为左设置姿势,并且,在将上述外周壁设置为右设置姿势或左设置姿势时,与上述上覆盖部相比,上述下覆盖部朝向上述外周面的下侧倾斜的倾斜角度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旋转齿轮,其设置于上述外周壁的上侧,通过上述电机被驱动而旋转,从而调整上述后视镜的镜面角度;以及
限制壁,其设置于上述旋转齿轮的上侧,对液体向上述旋转齿轮及上述外周壁的流下进行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周壁与上述限制壁之间设置有供液体通过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旋转齿轮,其通过上述电机被驱动而旋转,从而调整上述后视镜的镜面角度;以及
卡止部,其对上述旋转齿轮的移动进行卡止,并且周面随着从最上部沿周向朝向俯视端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后视镜为车辆右侧用的情况下上述卡止部设置为右设置姿势,并且在上述后视镜为车辆左侧用的情况下上述卡止部设置为左设置姿势,并且,在将上述卡止部设置为右设置姿势或左设置姿势时,上述卡止部的上述周面随着从最上部沿周向朝向俯视端边缘而始终在朝向下侧的方向上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旋转齿轮,其通过上述电机被驱动而旋转,从而调整上述后视镜的镜面角度;以及
支承壁,其包围上述旋转齿轮的外周,并将上述旋转齿轮支承为能够旋转。
CN201110386809.9A 2010-11-30 2011-11-29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Active CN1024766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7555 2010-11-30
JP2010267555A JP5710227B2 (ja) 2010-11-30 2010-11-30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6607A true CN102476607A (zh) 2012-05-30
CN102476607B CN102476607B (zh) 2014-07-30

Family

ID=46089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86809.9A Active CN102476607B (zh) 2010-11-30 2011-11-29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40259B2 (zh)
JP (1) JP5710227B2 (zh)
CN (1) CN1024766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3461B (zh) * 2012-06-26 2019-08-30 株式会社电装 电动机驱动器
NL2010811C2 (nl) * 2013-05-16 2014-11-24 Mci Mirror Controls Int Nl Bv Spiegel-verstelunit en buitenspiegel voor een motorvoertuig omvattende een dergelijke spiegel-verstelunit.
JP2015168269A (ja) * 2014-03-04 2015-09-2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WO2017135105A1 (ja) * 2016-02-03 2017-08-10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視認装置
JP2018047728A (ja) * 2016-09-20 2018-03-29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装置
NL2018400B1 (nl) * 2017-02-21 2018-09-17 Mci Mirror Controls Int Netherlands B V Verstelinstrument en werkwijz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40246A (en) * 1981-02-24 1982-08-30 Murakami Kaimeidou:Kk Driving device of motor driven mirror
JPS60179353A (ja) * 1984-02-28 1985-09-13 Koito Mfg Co Ltd 車輌用バツクミラ−
EP0203456A2 (en) * 1985-05-14 1986-12-03 Ichikoh Industries Limited Electric control mirror apparatus
US4693571A (en) * 1984-01-24 1987-09-15 Kabushiki Kaisha Matsuyama Seisakusho Support and drive unit for mirror devices
JP3099658B2 (ja) * 1994-12-27 2000-10-16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搭載機器のハウジングにおける防水・排水構造
JP2002067800A (ja) * 2000-08-31 2002-03-08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ミラー駆動装置の防水・排水構造
JP2004230918A (ja) * 2003-01-28 2004-08-19 Ichikoh Ind Ltd ミラー駆動装置
US20050030655A1 (en) * 2003-07-10 2005-02-10 Ichikoh Industries, Ltd. Outer mirror tilting apparatus
JP2005280503A (ja) * 2004-03-30 2005-10-13 Sakae Riken Kogyo Co Ltd 電動ミラー装置
CN101039820A (zh) * 2004-10-08 2007-09-19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镜面角度调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55025A (ja) * 1998-03-11 1999-09-21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ミラーのミラー傾動ユニット
JP2002114102A (ja) * 2000-10-04 2002-04-16 Oshima Denki Seisakusho:Kk 車両用のドアミラー
JP4259212B2 (ja) * 2003-07-10 2009-04-30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ハウジングの密閉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40246A (en) * 1981-02-24 1982-08-30 Murakami Kaimeidou:Kk Driving device of motor driven mirror
US4693571A (en) * 1984-01-24 1987-09-15 Kabushiki Kaisha Matsuyama Seisakusho Support and drive unit for mirror devices
JPS60179353A (ja) * 1984-02-28 1985-09-13 Koito Mfg Co Ltd 車輌用バツクミラ−
EP0203456A2 (en) * 1985-05-14 1986-12-03 Ichikoh Industries Limited Electric control mirror apparatus
JP3099658B2 (ja) * 1994-12-27 2000-10-16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搭載機器のハウジングにおける防水・排水構造
JP2002067800A (ja) * 2000-08-31 2002-03-08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ミラー駆動装置の防水・排水構造
JP2004230918A (ja) * 2003-01-28 2004-08-19 Ichikoh Ind Ltd ミラー駆動装置
US20050030655A1 (en) * 2003-07-10 2005-02-10 Ichikoh Industries, Ltd. Outer mirror tilting apparatus
JP2005280503A (ja) * 2004-03-30 2005-10-13 Sakae Riken Kogyo Co Ltd 電動ミラー装置
CN101039820A (zh) * 2004-10-08 2007-09-19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镜面角度调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16323A (ja) 2012-06-21
US8840259B2 (en) 2014-09-23
CN102476607B (zh) 2014-07-30
JP5710227B2 (ja) 2015-04-30
US20120134040A1 (en) 201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6607A (zh)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CN102596644B (zh) 镜面角度调节装置
CN101827955B (zh) 工件承载器装置
US20100320041A1 (en) Single-Part Carrier for an Electric Parking Brake Actuator with Planetary Gear Set
CN103085720B (zh)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CN107263458A (zh) 机器人的旋转轴结构
CN1897416B (zh) 尤其用于汽车的伺服驱动装置
KR20200089732A (ko) 자동차용 카메라-기반 거울 대체 시스템의 카메라 암
US11407436B2 (en) Steering wheel with fixed center
US20080099505A1 (en) Infinitely adjustable beverage container holder by spin actuation
CN101314341A (zh) 车辆用外后视镜装置
CN102476606A (zh)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CN1736774A (zh) 机动车安全带收缩器的预紧器
CN112313115B (zh) 车辆用镜面角度调整装置、车辆用镜装置
CN103732952B (zh) 蜗轮蜗杆
CN109281929A (zh) 轴承和具备轴承的装置
CN102219002A (zh) 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CN110214096A (zh) 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
CN105805234A (zh) 减速机、及具有其的垂直相交型齿轮马达
US20150065286A1 (en) Driven Axle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0575736C (zh) 用于补偿搅拌罐误差角的补偿装置及搅拌罐传动机构
CN105857186A (zh) 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
EP1693581A4 (en) BEARING DEVICE FOR SUPPORTING A SPROCKET
CN110023155A (zh) 车辆处理刷和车辆处理设施
CN101927732B (zh)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