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8478A - 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8478A
CN101038478A CNA2007100868442A CN200710086844A CN101038478A CN 101038478 A CN101038478 A CN 101038478A CN A2007100868442 A CNA2007100868442 A CN A2007100868442A CN 200710086844 A CN200710086844 A CN 200710086844A CN 101038478 A CN101038478 A CN 101038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hole
toner
housing
centra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868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4092C (zh
Inventor
市川智也
大野茂雄
河野将行
松井敏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38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8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409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409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11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a blade; Details of cleaning blades, e.g. blade shape, layer form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7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parts of the cleaning unit
    • G03G21/0076Plural or sequential cleaning devices
    • G03G21/0082Separate cleaning member for toner and debr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2Toner waste contain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0005Cleaning of residual ton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在感光体清洁装置中,使作为润滑剂使用的废色调剂可靠地滞留在清洁刮板端部,防止清洁刮板端部的卷曲及清洁刮板的劣化,防止由此引起的清洁不良。具有清洁刮板、壳体、用于使废色调剂暂时地滞留在清洁刮板前端附近的拦堵板(54)。拦堵板(54)是长条板状弹性部件,构成为一个侧边固定在壳体上,且长度方向端部的相对于弯曲的反作用力低于中央部分的反作用力。具体而言,拦堵板(54)沿长度方向具有多个孔(541),拦堵板(54)的宽度方向上的孔(541)的位置,设定为位于长度方向端部的孔(541)与中央部的孔(541)相比,更接近固定边(542)。

Description

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清洁装置,尤其涉及使清洁刮板与图像承载体的表面抵接而清扫其表面的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转印工序将在感光体鼓上显影的色调剂转印到纸张等记录介质及中间转印体等转印对象上。然而,附着在感光体鼓上的色调剂转印后仍有一部分残留在感光体鼓上。而且,如果该残留色调剂被带到下一个转印工序,则在感光体鼓曝光的工序中,由残留色调剂产生色调剂像遮蔽感光体鼓的光放电,引起图像缺陷,因而需要用于去除感光体鼓上的残留色调剂的清洁装置。
目前,作为清洁装置,使用利用了静电能量的磁刷清洁器、静电刷清洁器、以及利用了磁能的磁辊清洁器。此外,还使用利用了机械能的板式清洁器、刷式清洁器、棱角清洁器等清洁装置。其中,板式清洁器是一种可以由简单的构造高效地去除感光体表面的废色调剂的有效去除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中公示的技术内容,是通过使树脂性的刮板(下文称之为清洁刮板)以与感光体鼓的旋转方向相对的刮除方式与感光体鼓的表面抵接,刮下残留在感光体鼓上的废色调剂。这时,通过使用废色调剂作为清洁刮板前端的润滑剂,防止因清洁刮板和感光体表面的微小振动产生的异常声音以及清洁刮板的卷曲及清洁刮板前端的劣化,避免发生清洁不良。此外,专利文献2在将该作为润滑剂使用的废色调剂的量调整到适当范围内方面想了诸多办法。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1611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2001-754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对于通过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体表面抵接而去除残留色调剂的清洁装置,为了防止因清洁刮板前端的微小振动引起的清洁刮板的卷曲及基于此的清洁不良,存在以使适量废色调剂滞留于清洁刮板前端为目的的现有技术。
然而,为了毫无遗漏地清扫感光体鼓的整个区域,清洁刮板的长度通常比感光体鼓表面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与感光体鼓的轴向对应的方向上的长度)长。当然,废色调剂在感光体鼓中由色调剂显影的图像形成区域获得。因而,可以向与图像形成区域对应的位置的清洁刮板的前端随时供给作为润滑剂的废色调剂,但不能向与图像形成区域外侧对应的位置的清洁刮板的前端充分地供给废色调剂。
因此,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与感光体鼓的图像形成区域外侧大致对应的位置(以下,将清洁刮板上的该部分称之为端部)上,有可能因在清洁刮板的前端产生微小振动或卷曲,使清洁刮板劣化。
此外,专利文献2的技术的目的是,稳定地确保作为润滑剂利用的废色调剂,与专利文献1相同地,难以向清洁刮板端部供给色调剂,无法解决上述课题。
以上说明的内容,除了与感光体鼓对应的清洁装置之外,对于与中间转印体及转印辊等利用色调剂形成图像的各种部件对应的清洁装置,也是相同的。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通过使色调剂可靠地滞留在清洁刮板端部,防止清洁刮板端部的卷曲及清洁刮板的劣化,防止由此引起的清洁不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现下述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具有:清洁刮板,其与前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抵接,刮下色调剂;壳体,其储存由前述清洁刮板刮下的废色调剂;拦堵部件,其用于使废色调剂暂时地滞留在清洁刮板前端附近。在这里,拦堵部件是具有与清洁刮板对应的长度的板状弹性部件,构成为一个侧边固定在壳体上,且长度方向端部的相对于弯曲的反作用力低于中央部的反作用力。作为调整相对于弯曲的反作用力的方法,具体地采用下述结构。即,拦堵部件沿长度方向具有多个孔,拦堵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孔位置,设定为位于长度方向端部的孔与中央部的孔相比,更接近固定在前述壳体上的侧边。
此外,实现上述目的的其它的本发明,实现下述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具有:清洁刮板,其沿与图像承载体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与相对于该图像承载体的旋转方向刮除的方向相对配置;壳体,其将清洁刮板固定在设置于与图像承载体相对一侧的开口部上;长度超过图像承载体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板状拦堵部件,其设置于壳体的开口部,与清洁刮板相对,且与清洁刮板相比位于该壳体的内侧。该拦堵部件沿长度方向具有多个孔,拦堵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孔位置设定为,位于长度方向端部的孔与中央部的孔相比,更加靠近固定在壳体上的侧边。
在这些清洁装置之中,拦堵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孔位置可以设定为,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向端部逐渐接近固定在壳体上的侧边。此外,拦堵部件的孔的大小可以设定为,位于长度方向端部的孔比中央部的孔小。拦堵部件各孔之间的间隔可以设定为,位于长度方向端部的孔之间的间隔比中央部的孔之间的间隔宽。
此外,还可以采用下述结构:拦堵部件的、设置在接近固定在壳体上的侧边上的孔的一部分,设置在与图像承载体的图像形成区域重合的位置上。也就是说,成为拦堵板上的中央部和端部的分界,比图像承载体的图像形成区域略向内侧靠近,端部和图像形成区域部分重合。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由于拦堵部件的端部与中央部相比更易弯曲,因而废色调剂向端部方向流动,在在清洁刮板端部也可靠地滞留色调剂。因此,可以防止清洁刮板端部的卷曲及清洁刮板的劣化,防止由此引起的清洁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清洁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3是说明使废色调剂暂时滞留而作为润滑剂使用的构成的图。
图4是从正面观察图2的清洁装置的要部的图。
图5是表示构成例1的拦堵板的构成的图。
图6是表示构成例2的拦堵板的构成的图。
图7是表示构成例3的拦堵板的构成的图。
图8是表示构成例4的拦堵板的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下文称之为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适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
该图像形成装置是采用了电子照相方式的所谓串联式的数字彩色打印机。如图1所示,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形成部10,其形成图像;曝光装置13,其作为打印功能(印刷功能),使图像形成部10的感光体鼓11形成静电潜影;以及作为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带21,其重叠并承载在感光体鼓11上承载的色调剂像。图像形成部10与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这各个颜色对应来设置。以下,在需要区别它们的情况下,标记为图像形成部10Y、10M、10C、10K,在不需要区分的情况下仅标记为图像形成部10。此外,在转印带21的内侧,在与各图像形成部10的感光体鼓11相对的位置上,设有用于将图像承载在转印带21上的一次转印辊23。此外,在将转印带上承载的色调剂像转印到纸张上的所谓二次转印位置上,配置二次转印辊24和设置在转印带21内侧的相对辊25。此外,还具有收容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的供纸盒27、以及用于使转印后的纸张定影的定影器28。此外,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控制装置30,其进行用于校正色差的图像处理;以及色差传感器40,其读取在转印带21的规定区域形成的色差控制用图案。
控制装置30生成从图像读取装置(IIT:Image Input Terminal)等图像数据输入单元获得的图像的数字图像信号以及用于控制色差的图案图像等的图像信号,提供给曝光装置13,进行向转印带21的写入。此外,控制装置30从色差传感器40取得色差控制用图案的检测结果,根据取得的信息解析色彩的偏差量,进行必要的校正。控制装置30中的这些功能,例如可以通过被程序控制的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等实现。此外,控制装置30还具有非易失性ROM(Read Only Memory)以及可读写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作为存储器。该ROM内存储用于控制由程序执行的图像形成动作以及色差检测及校正动作等的软件程序、色差控制用图案的图像信息等。RAM内存储伴随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而取得的各种信息,包括各种计数器值、任务的执行次数、前次的色差检测处理的执行信息(时间信息等)等。
各个颜色的曝光装置13中,经由控制装置30供给从例如图像读取装置(IIT)或外部的个人用计算机装置(PC)等获得并由图像处理装置(未图示)变换后的数字图像信号。色差传感器40是反射型传感器,其将在转印带21上形成的色差控制用图案(阶梯状色调剂斑点、人字形斑点)在由PD(Photo Diode)传感器等构成的检测器上成像,在斑点的重心线和检测器的中心线一致时输出脉冲。该色差传感器40为了检测由各图像形成部10形成的斑点得到的色差控制用图案的相对色差,例如在图1中的最下游侧的图像形成部10K的下游侧且沿主扫描方向配置2个。色差传感器40的发光部的构成方式为,例如使用两个红外LED(波长880nm),为了确保稳定的脉冲输出,可以调整2个LED的发光光量(例如两档)。
在上述4色图像形成部10Y、10M、10C、10K上,分别在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体鼓11的周围,同样地形成用于形成图像的各种单元。即,具有使感光体鼓11带电的带电装置、在利用曝光装置13而曝光的感光体鼓11上使色调剂像显影的显影装置、在将色调剂像转印到转印带21上之后去除残留在感光体鼓11上的残留色调剂的清洁装置50等各种装置。此外,作为图像形成部10的构成,也可以设置特定色图像形成部,其除了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的所谓常用色之外,还与普通的彩色图像形成中不使用的、例如企业风格色等的特殊图像材料对应。此外,除上述Y、M、C、K这4种颜色之外,也可以使用包括深黄色等在内的5个或5个以上的颜色作为常用色。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体鼓11的轴向作为主扫描方向,将由感光体鼓11的旋转引起的移动方向作为副扫描方向。
作为转印带21,例如可以使用使具有挠性的聚酰亚胺等合成树脂薄膜形成带状,通过熔敷等方法将其两端连接,从而形成无接头带状的部件。该转印带21利用驱动辊和辅助辊,以至少一部分大致呈直线的环状张伸。并且,相对于该转印带21的大致直线部分,在大致水平方向上隔着固定的间隔配置4色的图像形成部10Y、10M、10C、10K以及相对的一次转印辊23。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相对于进行转印作业时的转印带21的移动方向,以从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顺序排列黄色图像形成部10Y、品红色图像形成部10M、蓝绿色图像形成部10C、黑色图像形成部10K。由图像形成部10形成的各种颜色的图像,随转印带21的移动而在转印带上依次重合,由此在转印带21上形成彩色色调剂像。并且,通过使转印带21的移动和纸张传送的定时一致,在包括二次转印辊24和相对辊25的位置上,将在转印带21上形成的彩色色调剂像转印到纸张上。此后,转印了彩色色调剂像的纸张传送到定影器28,在定影器28内将彩色调剂像定影到纸张上,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框体外部的排出纸盒排出。
如上所述,彩色色调剂像从图像形成部10Y、10M、10C、10K按顺序转印到转印带21上,并转印到纸张上。因此,由于在该工序中在转印带21上也会有残留色调剂滞留,因而设置将其去除的清洁装置60。除此而外,由于因装置构成不同,有时还会在转印辊等处形成色调剂像,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这些中间转印体上设置相应的清洁装置。并且,用于去除残留色调剂的清洁装置并不局限于彩色打印机,也可以设置在包括黑白打印机在内的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一般图像形成装置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这些清洁装置50、60,使用使清洁刮板与感光体鼓11及转印带21抵接而去除残留色调剂的方式。此外,清洁装置50、60的结构相同,下面对清洁装50进行说明。
在这种清洁装置50中,有时候会因感光体鼓11和清洁刮板的抵接部位的摩擦产生微小振动而发生异常声音。此外,由于清洁刮板卷曲或清洁刮板的前端部分劣化,有可能产生清洁不良。因此,在清洁装置50中,通过使被去除的废色调剂暂时滞留于清洁刮板的前端附近,利用该废色调剂作为感光体鼓11和清洁装置50的抵接部分的润滑剂。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清洁装置50的结构的图。此外,图3是说明清洁装置50中使废色调剂暂时滞留而作为润滑剂使用的构成的图。此外,图4是从正面观察图2的清洁装置50的要部的图。
参照图2至图4,本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50具有:壳体51,其贮存从感光体鼓11表面刮下的废色调剂;清洁刮板52,其刮下在感光体鼓11表面残留的色调剂;色调剂接受密封部53,其接受由清洁刮板52刮下的废色调剂;以及拦堵板54。此外,还具有:侧方密封部55,其是为了防止由清洁刮板刮下的废色调剂从横向泄漏而设置的;以及螺旋输送器56,用于将贮存在壳体51内的废色调剂向排出到壳体51的外部的排出口(未图示)输送。
壳体51与感光体鼓11并列地配置,在与感光体鼓11相对的一侧设有开口部。在这里,使图2~图4中的壳体51的开口部的上侧边缘部分为上缘511、使下侧边缘部分为下缘512。即,如果以由感光体鼓11的旋转引起的表面移动方向为基准,则下游侧成为上缘511,上游侧成为下缘512。并且,分别在上缘511上设置清洁刮板52,在下缘512上设置色调剂接受密封部53。
清洁刮板52是具有与感光体鼓11的轴向长度大致对应的长度的长条形板状部件,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边如上所述固定在壳体51的开口部的上缘511上(以下将该侧边称之为固定边)。固定方法可以适当地选择粘接或螺丝固定等。另一方面,清洁刮板52的未固定在壳体51上的侧边(以下将该侧边称之为自由边或前端),在与感光体鼓11的旋转方向相对的刮削方向上与感光体鼓11的表面抵接。该抵接方法称之为刮片或刮刀式。清洁刮板52可以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例如厚度为2mm的聚氨酯橡胶形成。这样,清洁刮板52的前端与感光体鼓11的表面抵接并挤压,清洁刮板52向朝向壳体51的内部的方向变形,利用其反作用力维持与感光体鼓11的紧密接触。并且,自由边成为边缘而刮下感光体鼓11表面上的残留色调剂。
色调剂接受密封部53是具有与感光体鼓11的轴向长度大致对应的长度的长条形薄膜部件,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边如上所述固定在壳体51的开口部的下缘512上(以下将该侧边称之为固定边)。固定方法可以适当地选择粘接或螺钉固定等。另一方面,色调剂接受密封部53的未固定在壳体51上的侧边(以下将该侧边称之为自由边),以沿着感光体鼓11的旋转方向的方式抵接。色调剂接受密封部53可以由柔软的树脂材料、例如厚度为200μm的聚氨酯树脂形成。这样。色调剂接受密封部53的前端与感光体鼓11的表面抵接并挤压,色调剂接受密封部53向朝向壳体51的内部的方向变形,利用其反作用力维持与感光体鼓11的紧密接触。此外,色调剂接受密封部53设置为在其自由边和清洁刮板52的自由边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隔。这样,由清洁刮板52的自由边刮下的废色调剂,从该间隙引导到清洁刮板52以及色调剂接受密封部53的内侧,以可以防止向感光体鼓1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泄漏。
拦堵板54是具有与感光体鼓11的轴向长度大致对应的长度的长条形板状部件,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边固定在壳体51的开口部的下缘512上的色调剂接受密封部53的内侧(以下将该侧边称之为固定边)。固定方法可以适当地选择粘接或螺钉固定等。另一方面,在早期状态下拦堵板54的未固定在壳体51上的侧边,与清洁刮板52的自由边重合,与其内侧抵接。如果进入色调剂接受密封部53和拦堵板54之间的空间的色调剂的量,超过经由拦堵板54的孔541排出的色调剂的量,则拦堵板54的未固定的侧边从清洁刮板52的自由边分离,色调剂在从孔541排出的同时,经由拦堵板54的未固定的侧边和清洁刮板52的自由边之间的间隙向壳体51的内侧排出。因此,利用拦堵板54和清洁刮板52覆盖壳体51的开口部,由清洁刮板52刮下的废色调剂滞留在由清洁刮板52、色调剂接受密封部53、拦堵板54形成的空间内。拦堵板54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例如厚度为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构成。
此外,在拦堵板54上,设置沿长度方向排列的一连串孔。如上所述,拦堵板54是为了使由清洁刮板52刮下的废色调剂不直接送入壳体51内,而是暂时滞留在清洁刮板的前端附近而设置的。然而,如果积蓄的废色调剂的量过多,则废色调剂会从色调剂接受密封部53和拦堵板54间漏出,或色调剂从清洁刮板52挤出,污染感光体鼓11。因此,为了适量地维持由拦堵板积蓄的废色调剂,必须排出多余的色调剂。因此,通过在拦堵板54上开孔,使一部分被拦堵板拦堵的废色调剂从孔中排到壳体51内部,使积蓄的废色调剂的量保持适量。此外,还可以通过使密度大的载体等异物迅速地从孔中向壳体51排出,防止异物进入清洁刮板52和感光体鼓11之间,以防止感光体鼓11及清洁刮板52的破损。
侧方密封部55固定在从壳体51的侧板伸出的板上,设置在清洁刮板52的两端。这样,可以防止由清洁刮板52刮下的废色调剂从侧方泄漏。此外,侧方密封部55设置为与拦堵板54之间留有很小的间隔(1~2mm)。利用该间隔,可以使侧方密封部55不会因废色调剂的压力挤压而破损。侧方密封部55的材质最好使用在羊毛的基材上用氟树脂的毛毡形成表面层的材料。
螺旋输送器56设置在壳体51内的下部。螺旋输送器56将由清洁刮板52刮下的废色调剂向壳体51内的一侧方挤压,排出到壳体51的外部。
利用上述结构,清洁装置50一边去除感光体鼓11的残留色调剂,一边暂时地储存废色调剂,以可以作为感光体鼓11和清洁刮板52的抵接部位的润滑剂使用。不过,清洁刮板52及拦堵板54的长度,通常比感光体鼓11的图像形成区域(也称之为可显影区域或磁力辊)的宽度长。因此,在与清洁刮板52的图像形成区域对应的位置,可以随时去除残留色调剂而提供作为润滑剂的废色调剂,与之相对,在与图像形成区域的外侧对应的端部,不能充分地供应废色调剂。于是,在该端部,在清洁刮板52的前端产生微小振动或卷曲,有可能产生清洁不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法将在与清洁刮板52的图像形成区域大致对应的部分(以下,使该部分与端部对比而称之为中央部。此外,在色调剂接受密封部53及拦堵板54中,也将相对于感光体鼓1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相同部分分别称为端部、中央部)得到的废色调剂向端部供给。具体而言,使拦堵板54端部的相对于弯曲的反作用力,低于中央部的反作用力,端部与中央部相比较大弯曲,从而使中央部的废色调剂流向端部。以下,举出几个具体的构成例详细说明。
<构成例1>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中央部的废色调剂向端部供给,将端部的相对于弯曲的反作用力设定得比中央部的反作用力低,以使得拦堵板54的端部比中央部更容易弯曲。作为其具体方法,在构成例1中,使拦堵板54的沿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孔的位置,因中央部的孔和端部的孔而各不相同。具体而言,使位于端部的孔,处于与中央部的孔相比更接近固定在壳体51上的固定边的位置上。
图5是表示构成例1的拦堵板54的结构的图。
如图5所示,拦堵板54的孔541,在中央部设置在从固定边542远离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在端部接近固定边542设置。孔541的大小分别为3mm×9mm左右。如上所述,拦堵板54由弹性体构成,但在设置孔541的部分上弹力不起作用。因此,在接近固定边542的位置设置了孔541的端部,在使拦堵板54弯曲的力起作用的情况下,与之对应的反作用力比中央部弱。因此,如果由清洁刮板52刮下的废色调剂积蓄,将拦堵板54向朝向壳体51的内部的方向挤压的力作用,则端部比中央部的弯曲更大。
由于与拦堵板54的中央部相比,端部的相对于弯曲的反作用力小,因而在中央部获得的废色调剂会被逐渐挤向端部。这样,在端部也随时供给作为润滑剂使用的废色调剂。此外,由于拦堵板54的端部比中央部更大地弯曲,因而由清洁刮板52、色调剂接受密封部53、拦堵板54形成的空间在端部变得更宽,废色调剂容易滞留。
此外,如图5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将在拦堵板54的端部接近固定边542的位置上设置的孔541之中靠近中央部的1至几个,设置为与感光体鼓11的图像形成区域重合。换言之,拦堵板54上的中央部和端部的分界(图中用点划线标示)与实际的感光体鼓11的图像形成区域(图中用虚线标示)相比,略靠近内侧,端部与图像形成区域彼此重合地构成。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在端部图像形成区域的残留色调剂也被清洁刮板刮下,因而可以在端部更迅速且更容易地积存废色调剂。
下面说明使用了构成例1的拦堵板54的情况下的清洁装置50的动作。
首先,感光体鼓11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的箭头R方向旋转。然后,将利用曝光装置13及图像形成装置10形成于感光体鼓11上的图像转印到转印带21上。这时,并不能将所有图像转印到转印带21上,感光体鼓11上仍残留少量色调剂。进而,如果感光体鼓11旋转,则清洁装置50的清洁刮板52利用与感光体鼓11抵接的前端,将残留于感光体鼓11上的色调剂刮下。
从感光体鼓11刮下的废色调剂,积蓄在色调剂接受密封部53和拦堵板54之间。这样,挤压力从感光体鼓11向朝向壳体51的内部的方向作用,作为弹性材料的拦堵板54以朝向壳体51的内部的方式弯曲。这时,在拦堵板54的端部,由于孔541存在于固定在壳体51上的固定边542的附近,因而相对于挤压力的反作用力小,与中央部相比,会产生大的弯曲。因此,在与感光体鼓11的图像形成区域对应的中央部刮下的废色调剂被逐渐向端部推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50,在清洁刮板52的端部也充分地供给作为润滑剂的废色调剂。于是,可以防止清洁刮板52的端部产生微小振动及卷曲,可以防止清洁刮板52的前端劣化,避免发生清洁不良。
关于孔541的大小及位置(设置在距固定边542多远的位置上)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拦堵板54的材料及形状、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性能、使用环境等,任意地设定适当的值。
<构成例2>
图6是表示构成例2的拦堵板54的结构的图。
如图6所示,在构成例2中,拦堵板54的孔541,在中央部设置在距固定边542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在端部设置在固定边542的附近。该位置关系与构成例1的情况相同。另外,在构成例2中,与设置在中央部的孔541相比,设置在端部的孔541更小。具体而言,例如使中央部的孔541为3mm×9mm,使端部的孔541设定为2mm×6mm。这样,通过使端部的孔541比中央部的孔541小,可以使端部的废色调剂向壳体51内排出的量减少。
在构成例1中,通过将在中央部获得的废色调剂向端部推动,而在端部也供给废色调剂。然而,由于在端部由清洁刮板54从感光体鼓11刮下的废色调剂原本就极少,因而如果将由中央部供给的废色调剂如中央部那样向壳体51内排出则效率降低。因此在构成例2中,通过在端部缩小拦堵板54的孔541的大小,限制向壳体51内排出的废色调剂,以总是滞留适量的废色调剂。
此外,关于孔541的大小及位置(设置在距固定边542多远的位置上)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拦堵板54的材料及形状、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性能、使用环境等,任意地设定适当的值。如图6所示,在本构成例中,也可以是拦堵板54的中央部和端部的分界(图中用点划线标示)与感光体鼓11的图像形成区域(图中用虚线标示)相比略靠近内侧,端部和图像形成区域彼此重合的结构。
此外,使拦堵板54的孔541较小,减少了利用孔541的位置减弱端部上的相对于弯曲的反作用力的效果。不过,由于由孔541的大小对反作用力的影响,与孔541的位置不同造成的影响相比要小得多,因而不成为问题。
<构成例3>
图7是表示构成例3的拦堵板54的结构的图。
如图7所示,在构成例3中,拦堵板54的孔541以从中央部朝向端部逐渐靠近固定边542的方式设置。与中央部相比,随着向端部而孔541的位置接近固定边542,由此,相对于使拦堵板54弯曲的力的反作用力在端部上小于中央部,这与构成例1、2的情况相同。因此,在构成例3中,也与构成例1、2相同地,将在中央部获得的废色调剂向端部推动、供给并使之滞留。
<构成例4>
图8是表示构成例4的拦堵板54的结构的图。
如图8所示,在构成例4中,拦堵板54的孔541在中央部设置在距固定边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在端部则设置在固定边542的附近。该位置关系与构成例1的情况相同,另一方面,在构成例4中,将设置于端部的孔的间隔(间距)设定得比中央部的孔541的间隔宽。孔541的间隔宽意味着相对于拦堵板54的固定面积,孔541的数量少。因此,根据构成例4,与构成例2相同地,可以在端部减少废色调剂排出到壳体51内的量,总是使适量的废色调剂滞留。
此外,关于孔541的大小及位置(设置在距固定边多远的位置上),以及孔541的间隔等具体数值,可以根据拦堵板54的材料及形状、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性能、使用环境等,任意地设定适当的值。如图8所示,在本构成例中,也可以使拦堵板54中的中央部和端部的分界(图中用点划线标示)与感光体鼓11的图像形成区域(图中用虚线标示)相比略靠近内侧,端部和图像形成区域部分重合的结构。
以上,关于拦堵板54,举了4个具体的构成例说明了本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构成例,只要是能够实现以下技术思想即可,即,使拦堵板54的端部上的相对于弯曲的反作用力比中央部的反作用力低,使端部比中央部更大地弯曲,由此使中央部的废色调剂向端部流动。
例如,也可以是适当地组合上述构成例,在端部缩小孔541,且扩大其间隔的结构(构成例2和4的组合),也可以是使拦堵板54的孔541的大小从中央部向端部逐渐缩小的结构,以及拦堵板54的孔541的间隔从中央部向端部逐渐扩大的结构。无论哪种情况下,关于孔541的大小及位置(设定在距固定边542多远的位置上)、孔541的间隔等具体数值,均可以根据拦堵板54的材料及形状、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性能、使用环境等,任意地设定适当的值。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以与感光体鼓11对应的清洁装置50为例进行说明,但显然也可以针对与图1所示的转印带21对应的清洁装置60、以及与其它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各种转印体对应设置的清洁装置,使用本实施方式。

Claims (12)

1.一种清洁装置,其去除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承载体上附着的色调剂,其特征在于,具有:
清洁刮板,其与前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抵接,刮下色调剂;
壳体,其储存由前述清洁刮板刮下的废色调剂;以及
拦堵部件,其用于使前述废色调剂暂时地滞留在前述清洁刮板前端附近,
前述拦堵部件是具有与前述清洁刮板对应的长度的板状弹性部件,一个侧边固定在前述壳体上,且长度方向端部的相对于弯曲的反作用力低于中央部的反作用力。
2.一种清洁装置,其去除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承载体上附着的色调剂,其特征在于,具有:
清洁刮板,其与前述图像承载体的表面抵接,刮下色调剂;
壳体,其储存由前述清洁刮板刮下的废色调剂;以及
拦堵部件,其用于使前述废色调剂暂时地滞留在前述清洁刮板前端附近,
前述拦堵部件是具有与前述清洁刮板对应的长度的板状弹性部件,一个侧边固定在前述壳体上,且为了将在中央部获得的废色调剂逐渐向端部推动,中央部的形状与端部的形状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拦堵部件沿长度方向具有多个孔,该拦堵部件宽度方向上的孔的位置为,位于长度方向的端部的孔与中央部的孔相比,接近固定在前述壳体上的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拦堵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孔的位置的设定方式为,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向端部逐渐靠近固定在前述壳体上的侧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拦堵部件的孔的大小为,位于长度方向端部的孔比中央部的孔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拦堵部件的孔之间的间隔为,位于长度方向端部的孔之间的间隔比中央部的孔之间的间隔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拦堵部件的、设置在接近固定在前述壳体上的侧边的位置上的孔的一部分,设置在与前述图像承载体的图像形成区域重合的位置上。
8.一种清洁装置,其去除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承载体上附着的色调剂,其特征在于,具有:
清洁刮板,其沿与前述图像承载体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配置在与该图像承载体的旋转方向相对的方向、即刮除方向上;
壳体,其将前述清洁刮板固定在设置于与前述图像承载体相对一侧的开口部上;以及
长度超过前述图像承载体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板状拦堵部件,其设置于前述壳体的前述开口部,与前述清洁刮板相对,且与该清洁刮板相比位于该壳体的内侧,
前述拦堵部件沿长度方向具有多个孔,该拦堵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孔位置为,位于长度方向端部的孔与中央部的孔相比,接近固定在前述壳体上的侧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拦堵部件宽度方向上的孔的位置的设定方式为,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向端部逐渐接近固定在前述壳体上的侧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拦堵部件的孔的大小为,位于长度方向端部的孔比中央部的孔小。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拦堵部件的孔之间的间隔为,位于长度方向端部的孔之间的间隔比中央部的孔之间的间隔宽。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拦堵部件的、设置在接近固定在前述壳体上的侧边上的孔的一部分,设置在与前述图像承载体的图像形成区域重合的位置上。
CNB2007100868442A 2006-03-14 2007-03-14 清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409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69829 2006-03-14
JP2006069829A JP4807114B2 (ja) 2006-03-14 2006-03-14 クリー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8478A true CN101038478A (zh) 2007-09-19
CN100524092C CN100524092C (zh) 2009-08-05

Family

ID=38517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8684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4092C (zh) 2006-03-14 2007-03-14 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13690B2 (zh)
JP (1) JP4807114B2 (zh)
KR (1) KR100869977B1 (zh)
CN (1) CN100524092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3842A (zh) * 2010-06-21 2010-11-24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处理盒之刮片复原方法
CN101930151A (zh) * 2009-06-23 2010-12-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CN101620399B (zh) * 2008-07-01 2012-02-1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碳粉盒及该碳粉盒的显影仓除粉方法
CN103135403A (zh) * 2011-11-30 2013-06-05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传送器、处理盒以及成像设备
CN109683459A (zh) * 2018-12-27 2019-04-26 中山市飞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硒鼓高效清粉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92495B2 (ja) * 2007-03-16 2012-08-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清掃器、像保持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72921B2 (ja) 2007-10-15 2010-11-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034105B (zh) * 2009-01-08 2015-10-28 株式会社理光 固定墨粉图像的定影单元
US8249486B2 (en) * 2009-01-08 2012-08-21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unit, roller replacement auxiliary tool of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211059A (ja) * 2009-03-11 2010-09-2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清掃器
JP5326725B2 (ja) * 2009-03-25 2013-10-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清掃器
JP4645767B2 (ja) * 2010-02-15 2011-03-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50844A (zh) * 2011-02-24 2012-08-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回收装置
JP5056993B2 (ja) * 2012-03-26 2012-10-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清掃器、像保持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65473B2 (ja) * 2013-12-11 2019-02-06 エイチピー プリンティング コリア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クリーナ装置
JP6215168B2 (ja) * 2014-09-29 2017-10-1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6426419B2 (ja) * 2014-09-29 2018-11-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パドル部材、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ユニット
JP2016136195A (ja) * 2015-01-23 2016-07-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891578B2 (en) * 2015-12-29 2018-02-1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Cleaner blade sealing i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72957A (ja) * 1991-09-12 1993-03-2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3695496B2 (ja) 1997-11-28 2005-09-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感光体クリーナ装置
JP2001042728A (ja) * 1999-07-30 2001-02-16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3767267B2 (ja) 1999-08-31 2006-04-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リーナ装置
JP3639817B2 (ja) * 2002-02-08 2005-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622279B2 (ja) 2003-06-13 2011-02-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309404A (ja) * 2004-03-24 2005-11-0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602123B2 (ja) * 2005-03-09 2010-12-22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76158A (ja) * 2005-03-28 2006-10-12 Fuji Xerox Co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US20070000232A1 (en) * 2005-06-29 2007-01-0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Gas turbine engin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JP2007139927A (ja) * 2005-11-16 2007-06-0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903793B1 (ko) * 2007-03-12 2009-06-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폐토너 이송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폐토너 청소장치와, 폐토너 청소장치를 구비하는 현상유닛 및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의 폐토너 제거방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0399B (zh) * 2008-07-01 2012-02-1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碳粉盒及该碳粉盒的显影仓除粉方法
CN101930151A (zh) * 2009-06-23 2010-12-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CN101893842A (zh) * 2010-06-21 2010-11-24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处理盒之刮片复原方法
CN101893842B (zh) * 2010-06-21 2011-10-26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处理盒之刮片复原方法
CN103135403A (zh) * 2011-11-30 2013-06-05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传送器、处理盒以及成像设备
US8824951B2 (en) 2011-11-30 2014-09-02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onveyo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135403B (zh) * 2011-11-30 2015-03-25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传送器、处理盒以及成像设备
CN109683459A (zh) * 2018-12-27 2019-04-26 中山市飞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硒鼓高效清粉装置
CN109683459B (zh) * 2018-12-27 2021-04-30 中山市飞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硒鼓高效清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217843A1 (en) 2007-09-20
KR20070093905A (ko) 2007-09-19
JP2007248646A (ja) 2007-09-27
US7813690B2 (en) 2010-10-12
KR100869977B1 (ko) 2008-11-24
JP4807114B2 (ja) 2011-11-02
CN100524092C (zh) 2009-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8478A (zh) 清洁装置
JP6638495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4278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670635A (zh) 粉体排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037070B2 (en)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US830541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463235B1 (en) Light-sensitive drum mounting/demounting structure, light-sensitive unit provided with the same structure and image-forming device with the same unit
CN107422622A (zh) 电荷去除装置以及具备电荷去除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112812A (ja) 除電装置、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20978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089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5088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導光部材
JP5303252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798B2 (ja) 清掃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04591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leaning section
JP4625492B2 (ja)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94345A (ja) クリーニング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266904B2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CN102331700A (zh) 清洁装置、包含该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及清洁方法
JP543353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中間転写ベルトの転写面処理方法
JP20063065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74427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71268B2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509298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1039416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leaning device for a transfer belt and a pre-cleaning brus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