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0151A -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0151A
CN101930151A CN2009102470227A CN200910247022A CN101930151A CN 101930151 A CN101930151 A CN 101930151A CN 2009102470227 A CN2009102470227 A CN 2009102470227A CN 200910247022 A CN200910247022 A CN 200910247022A CN 101930151 A CN101930151 A CN 101930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arrier
unit
toner
photosensitive dru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470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光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30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01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05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toner was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去除单元、传送单元以及分隔单元。所述去除单元包括边缘部分,并且在所述边缘部分接触图像载体的状态下去除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所述传送单元设置在所述去除单元的上方,并且沿着所述传送单元的轴向传送从所述图像载体去除的在所述去除单元上方移动的调色剂。所述分隔单元以与所述去除单元之间具有空间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去除单元的上方,并且向所述传送单元的传送方向倾斜。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JP-A-7-140869、JP-A-8-63068、JP-A-10-268724、JP-A-11-231741以及JP-A-2000-56650披露了传统的图像形成装置。在JP-A-7-140869所披露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利用清洁刮板的末端去除且回收残留在感光部件上的调色剂的清洁器位于感光部件的上方,并且用于收容由清洁器回收的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室设置成与清洁器相邻。在清洁器的清洁刮板的末端与感光部件相接触的部分的上方,具有挠性叶片的桨叶设置成使得叶片的边缘部分摩擦清洁刮板的边缘部分。
在JP-A-8-63068所披露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刮板粘合到栓接在清洁装置的壳体上的支撑部件上,并且在刮板的背面形成倾斜表面。将毛刷布置成使毛刷的旋转轨迹的外周沿着倾斜表面延伸。
JP-A-10-268724所披露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由如下部件构成的清洁装置:刮板,其刮除感光鼓上的残留的调色剂;以及桨轮,其回收由刮板刮除的调色剂。桨轮具有叶片部件并且进行旋转。叶片部件在调色剂刮除区域中沿着与感光鼓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进而铲起并回收由刮板刮除的调色剂。
JP-A-11-231741所披露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包括:清洁壳体;以及清洁刮板,其安装在清洁壳体的开口的下边缘处。在开口的入口侧与清洁刮板之间形成狭窄的入口路径,并且在清洁壳体的里侧形成相对于入口路径扩宽的贮存空间单元。在该清洁装置中,将由清洁刮板从图像载体刮除的残留物强行传送到贮存空间单元的强制式传送带可循环移动地设置在入口路径与贮存空间单元的上部之间。
在JP-A-2000-56650所披露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显影装置在感光部件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纸张上之后,利用清洁刮板去除粘附在感光部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并且通过调色剂传送路径将所去除的调色剂返回到显影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保持清洁刮板的保持部分摆动,该保持部分的突起部分与形成调色剂传送路径的侧板相接触,由此对调色剂传送路径中的调色剂施加冲击以使调色剂松散。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防止发生由于未传送的调色剂堵塞而导致的清洁故障的技术。
发明内容
[1]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去除单元、传送单元以及分隔单元。所述去除单元包括边缘部分,并且在所述边缘部分接触图像载体的情况下去除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所述传送单元设置在所述去除单元的上方,并且沿着所述传送单元的轴向传送从所述图像载体去除的在所述去除单元上方移动的调色剂。所述分隔单元以与所述去除单元之间具有空间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去除单元的上方(所述分隔单元设置在所述去除单元的上方,并且与所述去除单元之间具有间隔),并且向所述传送单元的传送方向倾斜。
根据第[1]项所述的构造,可以防止发生由于未传送的调色剂堵塞而导致的清洁故障。
[2]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根据第[1]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收容单元,其收容所去除的调色剂,其中,所述传送单元容纳在所述收容单元中。
根据上述第[2]项所述的构造,可以防止从所述图像载体上去除的调色剂飞散。
[3]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根据第[1]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分隔单元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顶点的切线方向相对于所述边缘部分设置在图像载体旋转方向下游侧。
根据上述第[3]项所述的构造,促使由所述去除单元从所述图像载体上去除的且滞留在所述去除单元上的残留调色剂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轴向移动。
[4]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根据第[1]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分隔单元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顶点的切线方向相对于所述边缘部分设置在图像载体旋转方向上游侧。
根据上述第[4]项所述的构造,促使由所述去除单元从所述图像载体上去除的且滞留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残留调色剂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轴向移动。
[5]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根据第[1]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分隔单元设置在这样的区域:与记录介质沿宽度方向的端部的至少之一相对应的区域。
根据上述第[5]项所述的构造,在与记录介质的端部相对应的区域中,可以防止调色剂结块。
[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处理盒,其包括图像载体、去除单元、传送单元以及分隔单元。所述去除单元包括边缘部分,并且在所述边缘部分接触图像载体的状态下从所述图像载体上去除调色剂。所述传送单元设置在所述去除单元的上方,并且沿着所述传送单元的轴向传送从所述图像载体去除的在所述去除单元上方移动的调色剂。所述分隔单元以与所述去除单元之间具有空间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去除单元的上方,并且向所述传送单元的传送方向倾斜。
根据第[6]项所述的构造,可以防止发生由于未传送的调色剂堵塞而导致的清洁故障。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为示出打印机的示意图;
图2为示出清洁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示出清洁装置的顶视图;
图4为示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示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顶视图;以及
图6为示出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打印机的示意性构造)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首先,将参考图1示意性说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实例的打印机的构造。在图1中,z轴方向与竖直向上方向一致。将y轴方向定义为与z轴和x轴垂直并且从纸张正面指向背面的方向。在其他各图中,坐标轴的方向以图1为基准。
在图1中,附图标记1表示打印机。在打印机1中,沿着从打印机1的底部朝向上侧的方向形成沿着图1中的箭头A的方向传送作为记录介质实例的纸张P的纸张传送路径10。在打印机1中,从纸张传送路径10的下游侧开始,沿着纸张传送路径10设置有供纸装置20、用于调节纸张P的位置的定位辊对30、图像形成单元40、转印装置50、定影装置60以及排出装置70。打印机1将黑白图像打印到纸张P上。
在打印机1中,从诸如个人计算机或图像读取装置等图像输出装置(未示出)经由预定的通信线路向控制器(未示出)供给图像数据。基于所供给的图像数据,控制器(未示出)向图像形成单元40等发出图像形成的控制指令。控制器(未示出)控制包括图像形成操作在内的整个打印机1的操作。
供纸装置20设置在打印机1的底部。供纸装置20包括:纸张收容部分21,纸张P堆叠在该纸张收容部分21上;拾取辊22,其从纸张收容部分21中取出一页纸张P;以及送出辊对23,其将纸张P从供纸装置20传送到纸张传送路径10中。供纸装置20供给纸张P。
定位辊对30沿着纸张P的传送方向(图1中箭头A的方向)设置在供纸装置20的下游侧。定位辊对30在预定的定时(时刻)将从纸张收容部分21中取出且被送出到纸张传送路径10中的纸张P输送到转印装置50。
图像形成单元40设置在打印机1的中部。图像形成单元40具有作为图像载体实例的感光鼓41。感光鼓41形成为圆柱状或圆筒状。感光鼓41的侧面与纸张P相接触。感光鼓41沿着图1中箭头B的方向旋转,并且保持调色剂图像。
在图像形成单元40中,在感光鼓41的周围沿着图1中箭头B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清洁感光鼓41的表面的清洁装置42、对感光鼓41的表面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44以及对形成在感光鼓41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43。
根据图像形成单元40,通过充电装置44对旋转的感光鼓41进行充电,并且在感光鼓41的表面上形成对应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然后,形成在感光鼓41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经过显影装置43,由此从显影装置43向感光鼓41的表面供给调色剂,从而调色剂仅保留在静电潜像上以便显影调色剂图像。在将感光鼓4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之后,调色剂残留在感光鼓41的表面上。通过清洁装置42从感光鼓41的表面上去除残留的调色剂。
转印装置50设置在与感光鼓41相对的位置处。转印装置50具有转印辊51。转印辊51在相对于感光鼓41产生转印压力的同时进行旋转。在转印装置50中,从纸张收容部分21传送出的纸张P与感光鼓41上的调色剂图像相吻合地被插入到转印辊51与感光鼓41之间,然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的表面上。将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传送到定影装置60。
定影装置60沿着纸张P的传送方向(图1中箭头A的方向)设置在转印装置50的下游侧。定影装置60包括加热辊和加压辊。定影装置60在加热加压的同时将纸张P传送到加热辊与加压辊之间,由此将转印的图像定影到纸张P的表面上。将定影有转印图像的纸张P传送到排出装置70。
排出装置70沿着纸张P的传送方向(图1中箭头A的方向)设置在定影装置60的下游侧。排出装置70将通过定影装置60定影有转印图像的纸张P排出到在打印机1的上部形成的排出部分80上。
(清洁装置的构造)
接下来,将说明清洁装置42。清洁装置42清洁感光鼓41的表面,并且如图1所示设置在感光鼓41的上方。如图2所示,清洁装置42包括:壳体421,其是收容单元的实例;清洁刮板422,其是去除单元的实例;密封部件423;传送部件424,其是传送单元的实例;分隔板425,其是分隔部件的实例;等等。
壳体421为箱状容器,其与感光鼓41相对的一侧敞开。清洁刮板422通过支架422b固定到壳体421的开口的一个边缘上。密封部件423固定到壳体421的开口的另一边缘上。传送部件424和分隔板425设置在壳体421内部。壳体421收容由清洁刮板422去除的调色剂(在下文中称为废调色剂)T。
清洁刮板422设置成与感光鼓41的上部即沿着感光鼓41的旋转方向(图2中箭头B的方向)位于感光鼓41的顶点的下游侧的部分相接触。
清洁刮板422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宽于感光鼓4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区域的宽度。该宽度是沿着感光鼓41的轴向的长度。清洁刮板422的边缘部分422a与感光鼓41的表面相接触。清洁刮板422的后端固定到壳体421的开口的一个边缘上。清洁刮板422去除残留在感光鼓41表面上的调色剂。
所去除的废调色剂T蓄积在清洁刮板422的边缘部分422a的邻近处。蓄积在感光鼓41上的废调色剂T用作润滑剂,以减轻由清洁刮板422导致的感光鼓41的磨损。反之,利用感光鼓41的旋转力且通过废调色剂T的推动而经过清洁刮板422的上方并移动到壳体421内部中的废调色剂T蓄积在清洁刮板422上,并且受到来自蓄积在清洁刮板的边缘部分上的调色剂的移动力以及来自传送部件424的传送叶片424b的后推力,由此增大清洁刮板422对感光鼓41的挤压力。
密封部件423沿着感光鼓41的旋转方向(图2中箭头B的方向)设置在清洁刮板422的上游侧。密封部件423是由树脂材料制成的膜片部件。例如,密封部件423由聚氨酯树脂(PU)膜片形成。密封部件423的末端部分与感光鼓41的表面相接触。密封部件423的后端固定到壳体421的开口的另一边缘上。密封部件423在相对于感光鼓的旋转方向形成钝角的同时与感光鼓41的表面相接触,由此防止废调色剂返回到感光鼓41上。
传送部件424设置在清洁刮板422的上方,并且沿着感光鼓41的顶点的切线方向相对于清洁刮板422的边缘部分422a设置在感光鼓4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图像载体旋转方向下游侧)。传送部件424设置成平行于清洁刮板422的长度方向,即与清洁刮板422接触的感光鼓41的轴向。在下文中,下游侧的相反侧称为上游侧。
图3为示出清洁装置的顶视图(从图2中的正z轴方向看去的顶视图)。如图3所示,传送部件424包括螺旋传送叶片424b,该螺旋传送叶片424b是螺旋部件的实例并且位于旋转轴424a的外周上。当旋转轴424a沿着图3中箭头C的方向旋转时,传送叶片424b旋转,进而传送部件424沿着轴向(沿着图3中箭头D的方向)传送废调色剂T以便从排出口(未示出)排出调色剂。
如图2所示,分隔板425固定到壳体421的内面421a上从而相对于清洁刮板422形成空间(即,分隔板425与清洁刮板422之间具有间隔)。分隔板425相对于边缘部分422a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布置。如图3所示,当从上侧看去时,分隔板425倾斜以使下游侧的端部朝向(偏向)废调色剂T的传送方向(图3中箭头D的方向)。
遍及清洁刮板422的整个宽度以等间隔设置多个分隔板425从而分隔壳体421的内侧空间。分隔板425为板状部件。分隔板425形成为上游侧的端部比下游侧的端部薄。分隔板425形成为下端比上端薄。根据此构造,可防止由分隔板425的末端阻碍移动的废调色剂T。
(打印机的操作)
接下来,将说明打印机1的操作。在打印机1中,将形成在感光鼓41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从供纸装置20传送出的纸张P上,然后将纸张P传送到定影装置60。通过定影装置60将所转印的图像定影到纸张P上,然后通过排出装置70将纸张P排出到排出部分80。
(清洁装置的操作)
接下来,将说明清洁装置42的操作。从显影装置43供给到感光鼓4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T的一部分未被转印而残留在感光鼓41上。通过清洁刮板422从感光鼓41的表面上去除残留的调色剂T。
另一方面,有时在从纸张P的传送方向(图1中箭头A的方向)看去的纸张P的左右端部以及纸张P例如与诸如送出辊对23等传送辊相接触的部分中产生纸粉。所产生的纸粉附着到与产生纸粉的部分相接触的感光鼓41的表面上。通过清洁刮板422从感光鼓41的表面上去除纸粉。
由清洁刮板422去除的废调色剂T蓄积在清洁刮板422的末端的邻近处。此外,由清洁刮板422去除的纸粉蓄积在清洁刮板422的末端的邻近处。在某些情况下,调色剂T与纸粉彼此混合而形成结块。与仅传送调色剂的情况相比,调色剂与纸粉彼此混合的结块特别在废调色剂的传送方向上难以移动。
清洁刮板422与分隔板425之间的空间(在下文中称为下层)中的废调色剂T沿着感光鼓41的顶点的旋转切线方向(图3中箭头E的方向)移动。反之,分隔板425使得下层上方的部分(在下文中将该部分称为上层)中的废调色剂T沿着图3中箭头F的方向移动。这样,在上层与下层之间,废调色剂T的移动方向不同。因此,使得例如形成为结块的废调色剂T松散。
然后,沿着图3中箭头E和F的方向移动的废调色剂T与传送部件424的传送叶片424b相接触进而被传送部件424的传送叶片424b传送,然后从排出口(未示出)排出废调色剂T。
(打印机的优点)
如此构造的打印机1包括分隔板425,因此废调色剂T的移动方向在上下层之间不同,进而使得例如形成为结块的废调色剂T松散。因此,更容易传送废调色剂T,并且可防止发生由于未传送的调色剂堵塞而导致的清洁故障。
在如此构造的打印机1中,分隔板425相对于边缘部分422a设置在下游侧,因此清洁刮板422上的废调色剂T沿着感光鼓41的轴向移动。因此,即使当废调色剂T的蓄积量沿着感光鼓41的轴向而变化时,也可减小废调色剂T的蓄积量的差异,从而防止清洁刮板422对感光鼓41的挤压力沿着感光鼓41的轴向发生变化。结果,可防止发生清洁故障,并且可减小由清洁刮板422导致的感光鼓41的磨损量的差异。
在如此构造的打印机1中,分隔板425相对于边缘部分422a设置在上游侧,因此感光鼓41上的废调色剂T沿着感光鼓41的轴向移动。因此,即使当废调色剂T的蓄积量沿着感光鼓41的轴向而变化时,也可减小废调色剂T的蓄积量的差异,从而防止由清洁刮板422导致的感光鼓41的磨损量沿着感光鼓41的轴向而发生变化。
特别地,在与从纸张P的传送方向(图1中箭头A的方向)看去的纸张P的左右端部相对应的区域(在图3中由X表示)中,容易产生纸粉,因此废调色剂T易于形成为调色剂与纸粉相混合的结块。在如此构造的打印机1中,分隔板425至少设置在区域X中。因此,在区域X中,废调色剂T的结块的移动方向在上下层之间不同,进而使得废调色剂T的结块松散,从而防止废调色剂T的结块变大。
2.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具有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隔板发生变更的构造。因此,将着眼于分隔板进行说明,并且省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构造的说明。图4为示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示意图,并且图5为示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顶视图(从图4中的正z轴方向看去的顶视图)。
如图4所示,分隔板525固定到壳体421的内面421a上从而相对于清洁刮板422形成空间(即,分隔板525与清洁刮板422之间具有间隔)。分隔板525仅相对于边缘部分422a设置在下游侧。如图5所示,当从上侧看去时,分隔板525倾斜成使得沿着感光鼓41的顶点的旋转切线方向(图5中箭头E的方向)的端部朝向(偏向)废调色剂T的传送方向(图5中箭头D的方向)。
遍及清洁刮板422的整个宽度以等间隔设置多个分隔板525以便分隔壳体421的内侧空间。分隔板525为板状部件。分隔板525形成为沿着感光鼓41的顶点的旋转切线方向(图5中箭头E的方向)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具有相同的厚度。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分隔板525仅相对于边缘部分422a设置在下游侧,因此清洁刮板422上的废调色剂T沿着感光鼓41的轴向移动。因此,即使当废调色剂T的蓄积量沿着感光鼓41的轴向而变化时,也可减小废调色剂T的蓄积量的差异,从而防止清洁刮板422对感光鼓41的挤压力沿着感光鼓41的轴向发生变化。结果,可防止发生清洁故障,并且可减小由清洁刮板422导致的感光鼓41的磨损量的差异。
3.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具有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分隔板的位置发生变更的构造。因此,将着眼于分隔板的位置进行说明,并且省略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构造的说明。
如图6所示,分隔板625固定到壳体421的内面421a上以便相对于清洁刮板422形成空间(即,分隔板625与清洁刮板422之间具有间隔)。分隔板625仅相对于边缘部分422a设置在上游侧。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分隔板625仅相对于边缘部分422a设置在上游侧,因此感光鼓41上的废调色剂T沿着感光鼓41的轴向移动。因此,即使当废调色剂T的蓄积量沿着感光鼓41的轴向而变化时,也可减小废调色剂T的蓄积量的差异,从而防止由清洁刮板422导致的感光鼓41的磨损量沿着感光鼓41的轴向发生变化。
4.其他示例性实施例
分隔板425可以仅设置在其中一个区域X中或与诸如送出辊对23等用于传送纸张P的传送辊相对应的区域中,其中区域X是与从纸张P的传送方向(图1中箭头A的方向)看去的纸张P的左侧端部或右侧端部相对应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当限定设置分隔板425的位置时,可降低打印机1的制造成本。区域X不限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位置,例如可以根据待传送的纸张P的尺寸来变更区域X的位置。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例如可以应用于具有扫描功能、传真功能或复印功能或者具有上述这些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该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去除单元,其包括边缘部分,并且在所述边缘部分接触图像载体的状态下从所述图像载体上去除调色剂;
传送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去除单元的上方,并且沿着所述传送单元的轴向传送从所述图像载体去除的在所述去除单元上方移动的调色剂;以及
分隔单元,其以与所述去除单元之间具有空间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去除单元的上方,并且向所述传送单元的传送方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收容单元,其收容所去除的调色剂,其中,
所述传送单元容纳在所述收容单元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分隔单元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顶点的切线方向相对于所述边缘部分设置在图像载体旋转方向下游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分隔单元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顶点的切线方向相对于所述边缘部分设置在图像载体旋转方向上游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分隔单元设置在这样的区域:与记录介质沿宽度方向的端部的至少之一相对应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分隔单元设置在所述收容单元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密封部件,其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去除单元设置在图像载体旋转方向上游侧。
8.一种处理盒,包括:
图像载体;
去除单元,其包括边缘部分,并且在所述边缘部分接触图像载体的状态下从所述图像载体上去除调色剂;
传送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去除单元的上方,并且沿着所述传送单元的轴向传送从所述图像载体去除的在所述去除单元上方移动的调色剂;以及
分隔单元,其以与所述去除单元之间具有空间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去除单元的上方,并且向所述传送单元的传送方向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还包括:
收容单元,其收容所去除的调色剂,其中,
所述传送单元容纳在所述收容单元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处理盒,其中,
所述分隔单元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顶点的切线方向相对于所述边缘部分设置在图像载体旋转方向下游侧。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处理盒,其中,
所述分隔单元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顶点的切线方向相对于所述边缘部分设置在图像载体旋转方向上游侧。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处理盒,其中,
所述分隔单元设置在这样的区域:与记录介质沿宽度方向的端部的至少之一相对应的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处理盒,其中,
所述分隔单元设置在所述收容单元上。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处理盒,还包括:
密封部件,其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去除单元设置在图像载体旋转方向上游侧。
CN2009102470227A 2009-06-23 2009-12-15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Pending CN1019301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48209 2009-06-23
JP2009148209A JP2011007822A (ja) 2009-06-23 2009-06-23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0151A true CN101930151A (zh) 2010-12-29

Family

ID=43354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470227A Pending CN101930151A (zh) 2009-06-23 2009-12-15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54822B2 (zh)
JP (1) JP2011007822A (zh)
KR (1) KR20100138718A (zh)
CN (1) CN10193015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4796A (zh) * 2015-05-15 2016-11-23 佳能株式会社 馈送设备、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22534A (ja) * 2009-07-21 2011-02-03 Fuji Xerox Co Ltd 清掃装置、像保持体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8088A (en) * 1985-07-02 1989-10-31 Fujitsu Limited Developing unit of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5890048A (en) * 1997-03-21 1999-03-30 Minolta Co., Ltd. Cleaning device
CN1493941A (zh) * 2002-09-24 2004-05-05 株式会社理光 清洗装置、套色盒、成像装置及调色剂
CN101038478A (zh) * 2006-03-14 2007-09-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清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0869A (ja) 1993-11-22 1995-06-0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080832B2 (ja) * 1994-03-15 2000-08-28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H0863068A (ja) 1994-08-24 1996-03-08 Fuji Xerox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H11231741A (ja) 1998-02-18 1999-08-27 Fuji Xerox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00056650A (ja) 1998-08-02 2000-02-2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8088A (en) * 1985-07-02 1989-10-31 Fujitsu Limited Developing unit of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5890048A (en) * 1997-03-21 1999-03-30 Minolta Co., Ltd. Cleaning device
CN1493941A (zh) * 2002-09-24 2004-05-05 株式会社理光 清洗装置、套色盒、成像装置及调色剂
CN101038478A (zh) * 2006-03-14 2007-09-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清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4796A (zh) * 2015-05-15 2016-11-23 佳能株式会社 馈送设备、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6154796B (zh) * 2015-05-15 2020-10-23 佳能株式会社 馈送设备、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138718A (ko) 2010-12-31
JP2011007822A (ja) 2011-01-13
US8254822B2 (en) 2012-08-28
US20100322686A1 (en) 2010-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17077B2 (en) Waste-toner hou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0904276B1 (ko) 전자 사진 인쇄 조립체, 전자 사진 인쇄 조립체에서 토너의 누출을 최소화하는 방법, 및 전자 사진 장치를 위한 씰
US8983357B2 (en) Powder transpor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2008175956A (ja) 粉体搬送装置、トナー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40440B (zh)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77650B (zh) 成像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08893A (zh)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0667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147918A1 (en) Used toner collecting device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1930151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JP5403245B2 (ja) 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80332A (ja) 清掃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40818A (zh)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63778A (zh) 清洁装置、图像保持体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JP6111972B2 (ja) 清掃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1675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369766B2 (en)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40021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24537A (ja) 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1847A (ja) 粉粒物回収装置
CN101414142B (zh) 显影装置及使用了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15142A (zh) 显影剂储存装置及具有该显影剂储存装置的成像设备
JP20031731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42379A (ja) 現像装置
JP7322627B2 (ja)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