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1992A - 摩托车的车架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的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1992A
CN101011992A CNA200710006101XA CN200710006101A CN101011992A CN 101011992 A CN101011992 A CN 101011992A CN A200710006101X A CNA200710006101X A CN A200710006101XA CN 200710006101 A CN200710006101 A CN 200710006101A CN 101011992 A CN101011992 A CN 1010119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ember
mentioned
engine
frame
sid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61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1992B (zh
Inventor
木下与志辉
冈部贞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11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1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11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19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便于减轻车架的重量,又能确保发动机和车架的连接刚性,同时,还能提高车辆构成部件的配置自由度的摩托车的车架。车架(11)包含第1车架构件(21)和第2车架构件(22),第1车架构件(21)和第2车架构件(22)分开配置,在第1车架构件(21)上一体地形成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82),在第2车架构件(22)上一体地形成另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83)以及后摆臂(24)的铰支部(23),第1车架构件(21)越靠近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82)下部越宽,而且在该第1车架构件(21)的端部(21a)上将3个突起部(84a、84b、84c)制成大致为字母M的形状,在这些突起部(84a、84b、84c)上形成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82)。

Description

摩托车的车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的改良。
背景技术
摩托车车架的主要形式,是在头管上一体地设置左右主车架,在该主车架上悬挂支承发动机。
另外,还有的将左右主车架的一部分制成能分开的结构,在该主车架上悬挂支承发动机。
众所周知的车架,是将悬挂支承发动机等的主车架制成分开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256005公报(图2)
在专利文献1的图2中,摩托车的车架分为前车架5和后车架20进行配置,前车架5安装在缸体8上,后车架20位于构成发动机6的箱体7的后部,是侧面看大致为菱形的车架,在该后车架20上安装箱体7的后部,而且安装后摆臂25,以便减小车架的体积和减轻重量。
专利文献1的技术,在发动机是大型的场合,必须提高连接刚性。
因此,人们期待既能保持包含主车架的车架的轻量化,又能在车架和发动机之间进一步确保规定的连接刚性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便于减轻车架的重量,又能确保发动机和车架的连接刚性,同时,还能提高车辆构成部件的配置自由度的摩托车的车架。
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是一种摩托车的车架,包含第1车架构件和第2车架构件,第1车架构件和第2车架构件分开配置,第1车架构件从头管延伸到发动机的曲轴箱,在该第1车架构件上一体地形成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第2车架构件在发动机的后部,在该第2车架构件上一体地形成另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以及后摆臂的铰支部,其特征是:第1车架构件越靠近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下部越宽,而且在该第1车架构件的端部上以大致字母M的形状形成突起部,在这些突起部上形成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
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是一种摩托车的车架,包含第1车架构件和第2车架构件,第1车架构件和第2车架构件分开配置,第1车架构件从头管延伸到发动机的曲轴箱,而且,在该第1车架构件上一体地形成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第2车架构件从发动机的后部延伸到发动机的后部,而且,在该第2车架构件上一体地形成另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以及后摆臂的铰支部,其特征是:发动机是具备前侧气缸和后侧气缸的多缸发动机,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至少支承前侧气缸的前部、后侧气缸的后部、以及前侧气缸与后侧气缸之间。
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其特征是:发动机是具备前侧气缸和后侧气缸的多缸发动机,第1车架构件越靠近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下部越宽,而且在该第1车架构件的端部以大致字母M的形状形成3个突起部,在这些突起部中,用前突起部支承前侧气缸的前部,用中央突起部支承前侧气缸与后侧气缸之间,用后突起部支承后侧气缸的后部。
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是一种摩托车的车架,包含第1车架构件和第2车架构件,第1车架构件和第2车架构件分开配置,第1车架构件从头管延伸到发动机的曲轴箱,而且,在该第1车架构件上一体地形成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第2车架构件从发动机的后部延伸到发动机的后方,而且,在该第2车架构件上一体地形成另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以及后摆臂的铰支部,其特征是:第2车架构件由左右车架部构成,在铰支部的下方位置一体地形成连接左右车架部的交叉部,在该交叉部的下部形成向上凹的第1凹部,在该第1凹部中可配置排气装置。
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发明,其特征是:在该交叉部的上部形成向下凹的第2凹部,使动力传递构件穿过该第2凹部。
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由于制成越靠近第1车架构件的端部下部越宽,在该端部上以大致字母M的形状形成突起部,作为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所以不会增大车架的尺寸,另外,不需要其它的宽度大的支板等,增加了发动机的支承点数,能很容易地确保规定的连接刚性。
另外,由于在第1车架构件的端部以大致字母M的形状形成突起部,所以,便于减轻车架的重量,能抑制成本增加。
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其结构为: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至少支承前侧气缸的前部、后侧气缸的后部、以及前侧气缸与后侧气缸之间。
由于能用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较宽地支承发动机的前部和后部以及发动机的前部与后部之间,所以能有效地支承发动机,特别是,即使对于前后长的多缸发动机来说,也能有效地确保连接刚性。
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由于将第1车架构件制成下部较宽,在其端部将3个突起部制成大致为字母M的形状,作为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所以不会增大车架的尺寸,用第1车架构件能很容易地确保能支承发动机的范围。
因此,不会增大车架的尺寸,既能很容易地确保连接刚性,还便于减轻车架的重量。
除此之外,由于其结构为:第1车架构件的端部具备3个突起部,支承前侧气缸的前部、后侧气缸的后部、以及前侧气缸与后侧气缸之间,所以能平衡性好地有效地提高发动机的连接刚性。
由于用第1车架构件能很容易地确保能支承发动机的范围,所以即使对于体积较大的多缸发动机来说,也能有效地确保发动机和车架的连接刚性。
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由于在与第2车架构件形成一体的交叉部的下部,形成向上凹的第1凹部,所以能提高排气装置的配置自由度。
由于提高了排气装置的配置自由度,所以能考虑重量分配等因素最佳地配置排气装置。
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发明,由于在交叉部上形成上部为向下凹的第2凹部,使动力传递构件穿过该第2凹部,所以能有效地配置排气装置和动力传递构件。
能有效地配置排气装置和动力传递构件,空间利用率高,且能重量平衡性好地进行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摩托车车架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箭头2的向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摩托车车架的主要部位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3的4-4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5是图2的其他实施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在图中,“前”、“后”、“上”、“下”、“左”、“右”分别表示从驾驶员方面看的方向。另外,视图是向符号的方向看的。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摩托车车架的侧视图,摩托车10具备车架11,由以下部分构成该车架11:在前端设置的头管12;从该头管12向发动机13的曲轴箱14延伸的第1车架构件21;从发动机13的后部、在发动机13的后部上下延伸的第2车架构件22;与该第2车架构件22形成一体的铰支部23;设置在该铰支部23的后方能自如地上下摆动的后摆臂24;向第2车架构件22的后斜上方延伸的座椅梁25以及支承该座椅梁25的支承车架26。
在第2车架构件22和后摆臂24之间,连接有后减振器27,在后摆臂24的后端安装有作为驱动轮的能自如转动的后轮31。
在第1车架构件21上开设有冲压导气管的贯通孔32,而且,在共斜上方的后部配置有油箱33。
包含发动机13的动力单元35设置在第1车架构件21和第2车架构件22之间。因此,作为动力源的动力单元35起到一部分车架11的作用。
摩托车10在头管12上安装有能自如转向的前叉36,在该前叉36的上端部安装有车把37,在前叉36的下端部安装有前轮41。为了挡风等,在头管12上安装覆盖车架11的前部的整流罩42,在该整流罩42上安装前灯43和后视镜44。
在车架11的大致中央悬挂支承有发动机13。该发动机13是前侧气缸51和后侧气缸52以曲轴箱14为中心交叉成V型的、横置V型四缸发动机。
在发动机13的前方配置有散热器单元53,在发动机13的下方,使油盘54突出到下方,在该油盘54的附近配置排气装置55。
排气装置55的主要部件是配置在发动机13的油盘54的后方的后方膨胀室65和配置在油盘54前方的前方膨胀室67。
使排气管61、61从发动机13的前侧气缸51向下方延伸,使这些排气管61、61在发动机13的下方合流,通过U型管63与后方膨胀室65连接。
另一方面,使排气管62、62从发动机13的后侧气缸52向下方延伸,使这些排气管62、62在发动机13的后方合流,通过C型管64与后方膨胀室65连接。
而且,用连接管66连接后方膨胀室65和前方膨胀室67之间。
因此,从排气管61、62进入到后膨胀室65的废气,穿过后方膨胀室65,从后方膨胀室65移动到前方膨胀室67,穿过前方膨胀室67,在该过程中,进行净化处理和消音,排出到外部。
71是作为将发动机13的动力传递到后轮31的动力传递部件72的链条。73是安装在前叉36上的前制动装置,74是安装在前轮41侧的前制动盘。将前制动装置73配置在能对前制动盘74起作用的位置上。
75是覆盖座椅梁周围的后部整流罩,76是设置在座椅梁的上方的乘员座椅,77是后挡泥板。
也就是说,本发明涉及的摩托车10,其车架11包含第1车架构件21和第2车架构件22,第1车架构件21和第2车架构件22分开配置,第1车架构件21从头管12延伸到发动机13的曲轴箱14,第2车架构件22在发动机13的后部,沿发动机13的上下方向延伸,一体地形成后摆臂24的铰支部23。
图2是图1的箭头2的向视图,使包含左右车架部18L、18R的第1车架构件21一体地从头管12向后方延伸,离开该第1车架构件21、将包含左右车架部19L、19R的第2车架构件22配置在后方,在由第1车架构件21和第2车架构件22围成的空间中配置横置V型四缸发动机13。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摩托车车架的主要部位的侧视图。
发动机13是前2气缸后2气缸的横置V型四缸发动机,具备:曲轴箱14;从该曲轴箱14向斜前方向上立起的前侧气缸51;设置在该前侧气  51的上部的前侧缸盖80;从曲轴箱14向斜后方向上立起的后侧气缸52;设置在该后侧气缸52的上部的后侧缸盖81。
对发动机13的悬挂支承构造进行说明。在第1车架构件21上一体地形成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82,在第2车架构件22上一体地形成另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83,第1车架构件21越靠近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件82下部越宽,而且,在该第1车架构件21的端部,大致以字母M形状形成3个突起部84...(...表示多个。以下相同。),在这些突起部84...上形成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82。
然后,在突起部84...中,用前突起部84a支承发动机13的前侧气缸51的前部,用中央突起部84b支承前侧气缸51和后侧气缸52之间的部分,用后突起部84c支承后侧气缸52的后部。
也可以说,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82至少支承前侧气缸51的前部和后侧气缸52的后部。
由于能用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82较宽地支承发动机13的前部和后部,所以能有效地支承发动机13,特别是,即使对于前后长的多缸发动机来说,也能有效地确保连接刚性。
另外,在第2车架构件22的前部设置有后方支承部86,支承发动机13的曲轴箱14。
因为分开配置第1车架构件21和第2车架构件22,所以,各车架的体积较小,能很容易地提高发动机13的安装位置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发动机13是前后各具备2个气缸的V型发动机,但除了V型发动机之外,也可以是纵列式发动机、纵置直列发动机。
图4是沿图3的4-4线剖切的剖视图,表示第2车架构件的截面。
第2车架构件22是具备左右车架部19L、19R、以及搭在这些左右车架部19L、19R之间的上中下3个交叉部92、93、94的构件。
而且,虽然使作为动力传递部件72的链条71在由下交叉部94、中交叉部93以及左右车架部19L、19R围成的空间95中穿过,但为了确保该链条71穿过的空间,在下交叉部94的上部94a上,形成向下凹的第2凹部102。
在下交叉部94的下部94b上,形成能配置排气装置55、而且为向上凹的第1凹部101。
也就是说,第2车架构件22由左右车架部19L、19R构成,在铰支部23的下方位置,一体形成连接左右车架部19L、19R的交叉部90之一的下交叉部94,在该下交叉部94的下部94b上形成向上凹的第1凹部101,排气装置可配置在该第1凹部101中。
由于在与第2车架构件22形成一体的下交叉部94的下部94b上,形成向上凹的第1凹部101,所以能提高排气装置55的配置自由度。
由于提高了排气装置55的配置自由度,所以能考虑重量分配等因素最佳地配置排气装置60。
除此之外,在下交叉部94上形成使上部为向下方凹的第2凹部102。
由于使动力传递构件72在第二凹部102穿过,所以能有效地配置排气装置55和动力传递构件72。
能有效地配置排气装置55和动力传递部件72,空间利用率高,且可以使重量平衡较好。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动力传递装置72用的是链条71,但除了链条71之外,也可以是皮带或传动轴、齿轮系。
下面对以上所述的摩托车车架的作用进行说明。
返回到图3,将第1车架构件21制成下部宽,同时,在第1车架构件21的端部21a,以大致字母M形状形成3个突起部84a、84b、84c,在这些突起部84a、84b、84c上形成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82。
假设第1车架构件21不是下部宽时,能用其端部支承发动机13的范围存在限制。为了得到规定的连接刚性,必须增加支承点数,例如,在第1车架构件21的端部21a通过另外追加宽度大的支板等,增加发动机13的支承点数,获得规定的连接刚性。因此,由于零件个数增加了,而且加工、组装工时数也增加了,所以会导致车架11的成本增加。
除此之外,第1车架构件21,例如若不在端部形成大致为字母M形状的突起部84...,而想要简单地扩大能支承发动机13的范围的话,存在第1车架构件21的宽度变大、其重量增加之类的问题。
在这方面,本发明由于向第1车架构件21的端部21a制成下部较宽,在其端部21a将3个突起部84a、84b、84c大致制成字母M形状,作为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82,所以,不会增大车架11的尺寸,能很容易地确保规定的连接刚性。由于不会增大车架11的尺寸,所以便于减轻车架11的重量,能抑制车架11的成本增加。
另外,由于第1车架构件21的端部21a具有3个突起部84a、84b、84c,支承前侧气缸51的前部、后侧气缸52的后部以及前侧气缸51与后侧气缸52之间,所以能平衡性良好地有效地提高发动机13的连接刚性。
由于能很容易地确保能支承发动机13的范围,所以即使对于体积比较大的多气缸发动机来说,也能有效地确保发动机13和车架11的连接刚性。
图5是图2的其他实施例的图,与图2不同之处是,将悬挂支承在第1车架构件21和第2车架构件22上的发动机的形式,换成了前3个气缸和后2个气缸交叉成V型的横置V型5气缸发动机13B。
在通过悬挂支承前3个气缸、从前3气缸的发动机延伸3根排气管61...方面,和使这些排气管61...集合成的U形管(图1的符号63)的尺寸与排气量相对应、以扩大直径方面,进行了变更。
在技术方案1中,第1车架构件,也可以并不是支承多缸发动机的。例如,也可以是支承单缸发动机的。另外,发动机支承部也可以不是前侧气缸的前部,也可以不是后侧气缸的后部。
在技术方案2中,并不限定于在第1车架构件的端部形成大致为字母M形状的突起部。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是大致为字母W形状的3个突起部。
技术方案4中,即使不使动力传递构件穿过设置在交叉构件的上部的凹部也没关系。或者,也可以不在交叉构件的上部设置向下凹的凹部。例如,为平坦部、凸部也没关系。
本发明适合于摩托车的车架。

Claims (5)

1.一种摩托车的车架,包含第1车架构件和第2车架构件,上述第1车架构件和上述第2车架构件分开配置,上述第1车架构件从头管延伸到发动机的曲轴箱,在该第1车架构件上一体地形成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上述第2车架构件在上述发动机的后部,在该第2车架构件上一体地形成另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以及后摆臂的铰支部,其特征是:
上述第1车架构件越靠近上述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下部越宽,而且在该第1车架构件的端部上以大致字母M的形状形成突起部,在这些突起部上形成上述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
2.一种摩托车的车架,包含第1车架构件和第2车架构件,上述第1车架构件和上述第2车架构件分开配置,上述第1车架构件从头管延伸到发动机的曲轴箱,而且,在该第1车架构件上一体地形成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上述第2车架构件从上述发动机的后部延伸到上述发动机的后部,而且,在该第2车架构件上一体地形成另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以及后摆臂的铰支部,其特征是:
上述发动机是具备前侧气缸和后侧气缸的多缸发动机,
上述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至少支承前侧气缸的前部、后侧气缸的后部、以及前侧气缸与后侧气缸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是:
上述发动机是具备前侧气缸和后侧气缸的多缸发动机,
上述第1车架构件越靠近上述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下部越宽,而且在该第1车架构件的端部以大致字母M的形状形成3个突起部,
在这些突起部中,用前突起部支承上述前侧气缸的前部,用中央突起部支承上述前侧气缸与上述后侧气缸之间,用后突起部支承上述后侧气缸的后部。
4.一种摩托车的车架,包含第1车架构件和第2车架构件,上述第1车架构件和上述第2车架构件分开配置,上述第1车架构件从头管延伸到发动机的曲轴箱,而且,在该第1车架构件上一体地形成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上述第2车架构件从上述发动机的后部延伸到上述发动机的后方,而且,在该第2车架构件上一体地形成另一方的发动机支承部以及后摆臂的铰支部,其特征是:
上述第2车架构件由左右车架部构成,在上述铰支部的下方位置一体地形成连接左右车架部的交叉部,
在该交叉部的下部形成向上凹的第1凹部,在该第1凹部中可配置排气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是:在上述交叉部的上部形成向下凹的第2凹部,使动力传递构件穿过该第2凹部。
CN200710006101XA 2006-01-31 2007-01-31 摩托车的车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119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23255 2006-01-31
JP2006023255A JP4991159B2 (ja) 2006-01-31 2006-01-31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JP2006-023255 2006-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1992A true CN101011992A (zh) 2007-08-08
CN101011992B CN101011992B (zh) 2010-12-08

Family

ID=38320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610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11992B (zh) 2006-01-31 2007-01-31 摩托车的车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621363B2 (zh)
JP (1) JP4991159B2 (zh)
CN (1) CN10101199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8511A (zh) * 2013-11-07 2016-06-08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的车身框架结构
CN112399945A (zh) * 2018-07-13 2021-02-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的车架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90888A (ja) * 2007-10-10 2009-04-30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ITMI20081026A1 (it) * 2008-06-04 2009-12-05 Ducati Motor Holding Spa Motocicletta perfezionata e semplificata
JP5255937B2 (ja) * 2008-07-18 2013-08-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構造
JP2015009787A (ja) * 2013-07-02 2015-01-1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7354041B2 (ja) * 2020-03-27 2023-10-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ッション支持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0828B2 (ja) * 1977-09-30 1983-04-2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ム
US4508184A (en) * 1983-05-27 1985-04-02 Hansen Michael S Roller reamer/stabilizer
JPS61268580A (ja) * 1985-05-22 1986-11-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EP0295799B1 (en) * 1987-06-19 1993-05-12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frame
EP0322305B1 (en) * 1987-12-21 1994-04-0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ody frame for motor-bicycle
DE3909258A1 (de) * 1988-03-23 1989-10-05 Honda Motor Co Ltd Motorrad
DE69027223T2 (de) * 1989-10-26 1996-10-10 Suzuki Co Ltd Motorrad mit höhenverstellbarer Karosserie
US5248012A (en) * 1991-09-20 1993-09-2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Detachable frame for motorcycle
JP3539061B2 (ja) * 1996-04-30 2004-06-1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JP4042833B2 (ja) * 1998-08-31 2008-02-0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3983903B2 (ja) * 1998-09-11 2007-09-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3766580B2 (ja) * 2000-03-31 2006-04-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用車体フレームの製法
JP4516222B2 (ja) * 2001-01-29 2010-08-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3976513B2 (ja) * 2001-03-30 2007-09-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用の偏心式チェーンアジャスター構造
JP4112832B2 (ja) * 2001-08-31 2008-07-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配置構造
WO2004080787A1 (ja) * 2003-01-15 2004-09-23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JP4368596B2 (ja) * 2003-02-26 2009-11-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車体構造
JP2007118883A (ja) * 2005-10-31 2007-05-17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り型車両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8511A (zh) * 2013-11-07 2016-06-08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的车身框架结构
CN105658511B (zh) * 2013-11-07 2018-02-23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的车身框架结构
CN112399945A (zh) * 2018-07-13 2021-02-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的车架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1992B (zh) 2010-12-08
US7621363B2 (en) 2009-11-24
JP2007203824A (ja) 2007-08-16
JP4991159B2 (ja) 2012-08-01
US20070175682A1 (en) 2007-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1992B (zh) 摩托车的车架
CN101934846B (zh) 机动二轮车
CA2607662C (en) Saddle ride type vehicle
US8047324B2 (en) All terrain vehicle
CN101712364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1654133B (zh) 摩托车
US8348005B2 (en) Hybrid vehicle
JP7367748B2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EP2048073A2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CN101172503A (zh) 机动二轮车
CN100478244C (zh)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JP2010228738A (ja) 自動二輪車
JP5949074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系
CN103237723B (zh) 跨骑型车辆的排气装置
CN104648598A (zh) 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JP6497824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ためのインナーリヤフェンダー構造
JP6197370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
CN105317514A (zh) 鞍骑型车辆的消声器支持结构
JP2019018586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両構造
JP2015016746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CN1292953C (zh) 鞍乘型车辆的头盔收纳构造
JP5843813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構造
CN102556238A (zh) 骑乘式车辆的排气装置
JP5926999B2 (ja) 可変気筒エンジンの排気装置
JP5311650B2 (ja) 自動二輪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131